武术课课程规划与建设

2024-07-27

武术课课程规划与建设(精选8篇)

1.武术课课程规划与建设 篇一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 2016—2018年课程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课程建设,把本专业课程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制订专业2013—2018年课程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把课程建设作为本专业教学的中心工作,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进,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发挥效益,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不断创新,办出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优化的课程体系和高质量的特色课程。

二、建设目标

实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注重实效”的课程建设方针。本专业的课程建设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各课程模块的不同特点,强调对专业基础必修课的建设。要抓重点、保证质量,突出应用,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在3年内,将所有课程建成合格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培育若干门院级优秀课程,在3年内力争申报并建成2-3门校级精品课程。在对现有立项的网络课程进行充实优化的基础上,新建5至8门网络课程;培育2-3门具有现代教学理念、适应新兴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型特色课程。完成1-2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试题库建设。培育开设1-2门双语课程。

三、建设思路

1、本专业所有主要课程在教学满一轮以后,必须按照学院合格课程建设标准建成院级合格课程。并争取选择其中条件较好的一部分课程按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建成院级精品课程,由系或专业负责人指定课程建设负责人,所有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为该课程建设组成员。

2、积极支持课程团队建设,努力培育有潜力的课程任课老师,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协同攻关,形成较为稳定的课程建设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创新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建设精品课程。本建设期将主要支持和培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及其团队的建设。

3、鼓励教师开展网络课程、创新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条件允许的,积极培育和资助双语课程建设。本建设期将重点支持《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双语课程的立项建设,并争取推进《投资学》的双语课程立项。

4、争取在三年内申报并建成2—3门校级精品课程。本建设期将重点建设《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三门课程。对于《宏观经济学》将组织力量建设试题库以及案例库的建设,并进行联合攻关。

5.进一步优化现有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增加与校外实习基地互动的实践课程及学时,使本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更为科学、合理、有效。

6.精心筛选课程教材,本专业课程教材尽可能地使用新近出版的教材,一般为近三年出版的教材。并强化自编教材建设,本建设期内,本专业老师主编或参编的正式出版教材或校内编印讲义(包括实训课程的教材或讲义)2~3部。

四、建设措施

1、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在坚持专业课程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兄弟院校办学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既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又要体现专业特色;既要具有稳定性,同时又要有灵活性。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以教研教改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在本专业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研究、改革和创新,并将其作为专业课程调整、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或动力,利用学校和学院的政策,支持、鼓励本专业教师申报学校和教育厅的教研教改项目立项,切实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特别是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提高其教学业务能力。

3、建立课程负责人制。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落实课程建设规划。课程责任人要根据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和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建设具体建设方案(包括思路、措施和经费预算等),并根据每一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将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课堂讲授效果、实践性教学、课程教学研究等任务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并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总结。

4、在学院层面上有相应配套政策和经费支持。有效利用专业建设经费,加大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课程教学条件。课程建设完成后,由课程建设负责人提出申请,学院教学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验收合格,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批准后,由学院给予一次性课程建设奖励。以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课程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与持续落实。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5.10

2.武术课课程规划与建设 篇二

随着“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深入开展, 新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体制也逐渐建立起来, 但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评价却严重滞后, 势必对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目的产生影响。2002年7月, 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就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课学习评价提出了弱化区别和挑选功能、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与情感、强调过程性评价的要求。《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评价研究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体育学习评价必须与整体的体育课程改革实现同步推进, 它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

长期以来,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武术选项课面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内容到形式, 基本上局限于一次性单一的、终结性的教师评价模式, 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努力学习和训练, 但因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较差, 最终不能获得好成绩;而一些上课不认真、平时不训练, 但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 却能获得较高分数。随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现有的武术套路选项课课程教学现状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 因此, 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武术套路选项课教学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 对普通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武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也有较大影响。

2、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

不断推进的素质教育改革, 使体育教学改革也全方位展开, 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使其反馈和激励的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是改革当前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对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的大量研究基础上, 一些国内学者开始了对高校武术选项课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 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2002年《体育科学》上陆根秀发表的《武术课实施多维综合评价法的研究》, 开创了国内学者研究“武术课评价”问题的先河, 她在文中根据体育教学对象间的关系, 确立了由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自我3个不同视角的“多维综合评价”基本维度结构;提出“多维综合评价法”的具体评价内容, 通过技术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3项指标来落实;构建了“多维综合评价法”体系框架;说明了“多维综合评价法”操作方法。但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在运动特点和功能上是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 而在评价中却没有凸显武术其项目特点和其独特性。

桑全喜《武术教学评价模式的实验性研究》论述了考核形式应多以任课教师为主, 借鉴《武术竞赛规则》制定评分标准等建议, 评价对象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 但忽略了学生的身体和专项的差异, 并且没有对各项评价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权重。

郎勇春于2005年撰写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结论是: (1) 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评价理念的指导下, 本研究认为,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学习效果评价应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情感状态、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等几方面来进行评价。 (2) 在评价方法上, 本研究认为评价方法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除以往的考试和测验外, 还可采用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比赛法、语言评价法等多种方法, 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提高学习效果评价的有效性。 (3) 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 认为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应作为评价的主体, 使评价信息的收集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学习效果。

此外, 张世林、邹国忠等的《体育院校运动技术教学与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支川的《合作学习-复式评价教学模式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建设的《竞争机制引入高校武术套路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张艳永、杨云霞的《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方法与评价的探讨》、龚煦琳的《体育专业武术普修课考核方法探析》等论文分别分析和研究了武术课教学评价的某方面, 对本论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近几年在研究武术选项课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但还存在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评价功能不明确, 评价内容不能很好地涵盖中国武术的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导致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适合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同时又符合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评价体系, 且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案例。

通过查阅大量的研究文献后发现, 现行的武术教学评价, 都是教师为主体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武术动作演练水平和技术风格进行考试评价,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无法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武术教学。这就导致成绩高的学生未必是努力学习的, 而是身体素质好的;相反那些努力学习但先天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却考不出好成绩。如果我们再过分强调共性, 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成绩的优劣, 那么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的价值势必会被忽略, 对学生的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其次, 评价内容单调且只重视技术。武术的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 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不仅关注结果, 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传统的武术教学过程中, 我们所采用的评价类型多为总结性评价, 在期末时, 学生先参加技术考试, 然后再进行理论考试, 最后根据不同比例折合成最终成绩。再次, 多是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互评、学生对自我的自评, 或从学生的技术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去评价, 小部分从创编、看图学练、运动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尚未发现武术选项课课程教学中实行分组合作学习、训练、创编、考核, 并将课内外一体化即参加武术俱乐部训练、武术比赛、武术表演及武德纳入武术选项课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论文或课题, 因此, 进行这些研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3、总结

3.武术课课程规划与建设 篇三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46-01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背景及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国内外形势教育与党和国家政策教育的实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国家各部门经过长期的总结,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最终决定在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

1、理论联系实践

形势与政策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性学科,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事说理。在讲授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着重解决的是政治立场问题、观点问题、方法问题。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才能理解政策的本质、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原则,也才能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形势与影响。

2、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意识形态教育就是强调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进行政治分析、 阶级分析,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确立科学的政治信念,主要表现为政治教育和政策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3、个案教育和系统教育并重

形势与政策课的显著特色就是时效性和针对性。时效性意味着对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能够及时回应,针对性主要表现为针对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思想上的难点和形势与政策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具有动态性、及时性,对于形势与政策发展中的每一个新事件、大事件都要及时作出解答。采取个案教学,就能满足时效性和针对性的需要。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也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它不仅要求了解这些突发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也要求掌握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分析和判断形势与政策的能力。

二、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料建设、拓展教育渠道、教学方法改革与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该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高等教育中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些高校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个别领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挤占了专业教学的时间,从而要求压缩包括形势与政策课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课时,甚至提出节约教学成本,扩大课堂教学规模,违背教学规律。

2、师资队伍不够强,课程管理不规范

目前高校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兼职教师较多,这种缺少专职教师的状况既不利于骨干队伍的培养,也影响到整个队伍水平的提升,也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而且某些高校课程的设置及管理也存在不够严格和不规范的地方,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投入不够多,保护性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教师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

1、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对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形势与政策要有系统的了解,从认识现象到认清本质,从而形成社会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成长为“四有”新人。

2、合理组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以个案教育进行的,但也要摆脱东一鎯头西一镐的做法,注重系统性。在叙事的时候也要说。

3、完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

形势与政策课要取得实效,离不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提高。

4、优化师资队伍和课程管理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师资队伍,组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学班子,建立教研室和有关教学、科研和管理制度。第二要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克服临时性,形成稳定地教学模式。统一下达教学任务,编写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要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实现过程监督和评估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实行教考分离,建立成绩和学分评定标准。第三是教育者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增强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一环。

5、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形势政策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学活动,它的研究对象是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与政策,不可避免要面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和思潮都会进入学生的头脑和课堂,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会受到学校育人环境的渗透影响。领导的重视程度,宣传部门的相关宣传,教师自身的看法态度都会影响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灿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4.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教学设计 篇四

单位:单县一中 授课人:赵建国 地点:单县二中

授课年级:高二(6)班 武术“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一、教学内容:五步拳中的“并步抱拳、搂手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对拳及它的攻守对抗(新授)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是新学教材,重点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体协调,攻中有防。为第2课次的少年拳教学作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根据高二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五步拳基本技术及攻防要素。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五步拳动作的标准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六、教学方法

(1)教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法设想:

五步拳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事例动作比较的过程中得出五步拳技术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3)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比赛----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七、教学流程图:引导、提问、巡视、纠错。(音乐)

(五步拳)学:看、听、练、论、创、演。(音乐)

队形变化

(攻防对抗)示范:用、练、编。

整理

太极拳放松[简单动作](音乐)、小结、。

下课 回收器材。

八、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5分钟 热身操

学生在动感时尚的节拍里跟随老师共跳热身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模仿能力,既活动了身体,又调动了武术激情,为本课的新授教材奠定基础。

3、教师示范演示全套技术动作

2分钟

图 示

{本节课学习内容 并步抱拳(图1)搂手弓步冲拳(图2)弹腿冲

拳(图3)马步架打(4)}

歇步盖打(图5)、提膝仆步穿掌(图6、7)、虚步挑掌(图8)、起势、收势(图9)。

3)

并步抱拳(图1)搂手弓步冲拳(图2)

弹腿冲拳(图

弹腿冲拳(图3)马步架打(图4)、歇步盖打(图5)

5.武术课课程规划与建设 篇五

_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

(一)1、丝绸之路总长度达()公里。A、6000 B、7000 C、8000 D、9000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2、()认为“丝绸

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将削弱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使美计划破产。

A、俄罗斯学者 B、印度学者 C、美国学者 D、法国学者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

(二)3、“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提出的国际背景不包括()。

A、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B、大国博弈使我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环境日趋复杂 C、顺应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趋势与要求 D、能源危机日趋严重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4、“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提出的国内背景包括()。

A、实施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B、外交战略调整,周边外交战略地位凸显 C、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

(三)5、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丝绸之路计划的()。A、近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长期目标 D、终极目标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6、合作共赢的理念()。

A、共商 B、共建 C、共享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7、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A、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放缓 B、大国博弈日趋激烈 C、地区安全形势异常简单 D、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交织并存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8、经济社会繁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A、基本动因 B、客观要求 C、必要前提 D、重要支撑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9、()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前提。

A、经济社会繁荣 B、和平稳定 C、开放包容 D、文明互鉴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10、开放包容是“一带一路”繁荣发展的()。A、基本动因 B、客观要求 C、必要前提 D、重要支撑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逻辑及其战略定位

(二)11、2015 年 3 月 28 日,中国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将()分别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核心区。

A、新疆、福建 B、辽宁、广东 C、海南、天津 D、浙江、江苏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12、以下不属于命运共同体构成要素的是()。

A、经济上见利忘义 B、政治上守望相助 C、对外关系上开放包容 D、文化上形影相依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逻辑及其战略定位

(三)13、2015 年 3 月 12 日,()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

A、德国 B、英国 C、意大利 D、法国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14、2015 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 49 个国家直接投资额合计()美元。

A、148.2 亿 B、159.3 亿 C、160.4 亿 D、171.5 亿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15、(),美国与 11 个环太平洋国家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 TPP 贸易协定。

A、2015 年 5 月 B、2015 年 7 月 C、2015 年 10 月 D、2015 年 12 月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16、2015 年 2 月 11 日下午,国务院总理()应约同希腊新任总理齐普拉斯通电话。

A、周恩来 B、温家宝 C、朱镕基 D、李克强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战略

17、公元前 140 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A、班超 B、张骞 C、苏武 D、法显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1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A、2000 年 B、2001 年 C、2008 年 D、2010 年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二、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战略

(二)19、全球化的特点包括:()。A、贸易自由化 B、投资便利化 C、区域一体化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20、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A、自由 B、开放 C、可持续发展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21、()是我国第二大经济带。

A、黄金海岸 B、长江经济带 C、东北地区 D、中部六省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22、“一带一路”政策上的创新需要()。

A、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B、学习别国类似的开放计划和抱团发展的经验 C、全面开放我国从货物到服务、知识产权、投资、文化等各个领域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23、目前中国和()个国家建立军事同盟。A、0 B、5 C、10 D、20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24、中国的“一带一路”与()主导的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并不针锋相对。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新加坡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25、中亚国家之间的壁垒主要体现为()。

A、入境通关非常困难 B、关税高 C、对成吉思汗侵略中亚的负面宣传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五、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战略

(五)26、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共有()个邻国。A、15 B、20 C、25 D、29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27、2011 年中国()名海员在湄公河被杀害。A、8 B、10 C、13 D、18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六、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战略

(六)28、非洲一共有()个经济体。A、50 B、54 C、58 D、62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29、拉丁美洲分为西班牙文化区和()文化区两大文化区。A、葡萄牙 B、希腊 C、罗马 D、埃及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第四章 建设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建设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30、目前,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的()。

A、前十年 B、后十年 C、前五年 D、后两年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31、更加主动的自贸区战略是指()。

A、对外自贸区+对内自贸区 B、亚太自贸区+东盟自贸区 C、大自贸区、小自贸区 D、国内自贸区+沿线自贸区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32、2013 年之前,中国在()陷入了战略被动。A、亚太地区、拉美地位 B、亚太地区、东盟地区 C、拉美地区、东盟地区 D、欧盟地区、东盟地区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二、建设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33、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体两翼”已经形成,其中“一体”是指()。

A、APEC B、“一带一路” C、中国、俄罗斯和东盟的交集部分 D、东盟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34、合作空间开放包容不包含以下哪一项内容?()

A、不设门槛 B、无需谈判 C、不排他 D、不挤兑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35、“一带一路”的合作是()的合作。

A、单领域、单行业 B、多领域、全方位 C、直线、单向 D、多领域、单向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36、一带一路”建设是多层次系统工程,它包括()。

A、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与人的互联互通 B、公共设施互联互通+人与人的互联互通 C、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与国的互联互通 D、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地区与地区的互联互通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三、建设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三)37、山东是“一带一路”上的一个()。

A、支点 B、节点 C、重点 D、中点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38、()共同承担改革开放的任务。

A、自贸区建设 B、“一带一路”建设 C、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 D、海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建设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第五章 “一带一路”:中央推进、地方落实的新模式

一、“一带一路” :中央推进、地方落实的新模式

(一)39、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于 2015 年 2 月 1 日在()召开。A、北京 B、上海 C、西安 D、重庆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40、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要求高举和平、()旗帜。A、发展 B、合作 C、共赢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41、讲师把“一带一路”发展进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A、前期酝酿 B、分别倡议 C、合并成型 D、政策对接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二、“一带一路” :中央推进、地方落实的新模式

(二)4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提出倡议筹建的。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新加坡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43、总书记在()访问时提出了“搭便车”论。A、印度 B、哈萨克斯坦 C、巴基斯坦 D、蒙古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44、至 2015 年初,“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有()。

A、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接轨困难 B、内外认知不一致,普通民众了解少 C、国家战略风险相应升级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三、“一带一路” :中央推进、地方落实的新模式

(三)45、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做到宣介与落实同步、()。

A、学习与适应同步 B、评估与调整同步 C、推进与反制同步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46、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在维权问题上树立威信 B、在安全问题上立规矩 C、形成“中-美-邻”的良性互动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四、“一带一路” :中央推进、地方落实的新模式

(四)47、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举办。

A、广西南宁 B、广西桂州 C、广东珠海 D、广东深圳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48、”中马产业园区“是世界上首个互相在对方建设产业园区的姊妹区,其中一个位于中国的钦州,另外一个位于马来西亚 的()。

A、吉隆坡 B、关丹 C、槟城 D、新山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第六章 “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一、“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一)50、“两步走”是指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A、2025 B、2030 C、2040 D、2050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51、我国的()实现了由通过开放吸引外来资本、加快发展自己到提供资源推动世界发展、实现利益共享的转变。

A、对外开放 B、改革开放 C、和平发展 D、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52、“一带一路”的主导思想是推动和平发展、(),政治上构建新兴大国关系,经济上推动发展。

A、争霸 B、不争霸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 A、海上丝绸之路 B、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C、新丝绸之路 D、以上均错误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53、“一路”即建设()。

二、“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二)54、互联互通包括()。A、基础设施建设 B、法规整合 C、人员流动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55、“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在()的新的和平发展道路。A、走开放 B、发展 C、合作与共赢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第七章 “一带一路”与建设海洋强国

一、“一带一路”与建设海洋强国

(一)56、2014 年亚太经合组织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A、十九 B、二十 C、二十一 D、二十二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57、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我国国际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

A、由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逐步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并对地区和世界事务越来越具有重要影 响力的大国 B、由国际体系的外在者和反对者逐步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和改造者 C、由过去被国际社会忽视和偶尔借重的对象变成今天既被重视,又被借重,同时又被加以防 范和制约的对象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二、“一带一路”与建设海洋强国

(二)58、2014 年 11 月 4 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一带一路”的规划和推进措施。

A、第六次 B、第七次 C、第八次 D、第九次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A、投资 B、融资 C、经济建设 D、实业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59、习近平主席在 2014 年 APEC 会议上提出,要构建覆盖()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

60、“一带一路”靠()切入,我国企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投资年均增长 54%。

三、“一带一路”与建设海洋强国

(三)61、地缘政治学又称为()。

A、地理政治学 B、地理经济学 C、地理形势学 D、地理战略学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62、《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简称是()。A、TTIP B、TITP C、TPP D、TIP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四、“一带一路”与建设海洋强国

(四)63、国家海上力量主要包括海洋运输力量、()。

A、海洋开发力量 B、海洋执法力量 C、海洋作战力量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第八章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城市外交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城市外交

(一)64、(),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

A、2013 年 9 月 7 日 B、2013 年 10 月 7 日 C、2014 年 9 月 7 日 D、2014 年 10 月 7 日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65、()的地域特点为中国城市外交的开展提供了强大动力。A、多样化 B、全球化 C、单一化 D、地方化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城市外交

(二)66、()就是城市承担中央政府委托的外交任务。A、公共外交 B、协同外交 C、地方外交 D、会议外交 正确答案:B 你答对了!

67、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市际组织?()

A、世界大都市协会 B、UCLG C、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 D、WTO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城市外交

(三)68、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多地牵扯到物流、()等服务管理方面的要求。A、金融 B、信息 C、通关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69、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控制着发展的节奏,必须摆脱传统的思维习惯,做好顶层设计和相关调研。

A、协同方 B、被动方 C、主动方 D、妥协方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城市外交

(四)70、广东城市外交的特点是()。

A、以中外贸易为轴 B、以海外华侨为媒 C、以城市网络为基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你答对了!

71、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大市场。A、一 B、二 C、三 D、四 正确答案:A 你答对了!72、以下哪项不是西安城市外交的特点?()

A、面向欧亚,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 B、通江达海,建设中国最大“国际陆港” C、积极探索比较优势,打造城市软环境的吸引力 D、文化外交,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特色

正确答案:C 你答对了!

73、城市在对外交往中承担的的主要责任不包括()。

6.《演讲艺术》课程建设规划 篇六

厦门市华昌小学:黄江林

一、课程现状

“演讲艺术”是一门讲授演讲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规律以及演讲的技巧、方法和方式的课程。为了提高我校学生演讲能力,该课程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已被列入我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从2011年上学期开始正式面向全校高段学生开课。

教学内容由三部分构成:演讲——现代人的必修课,演讲成功一般规律,实用场景演讲之道。教学过程始终坚持精讲多练的基本原则,讲授、教师示范、学生实践训练、录像观摩等多种方法并用,录音机、话筒等教学手段并举。该课程已初步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由学校教务处直接负责管理,开课期间设专职班主任,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随机听课和向学生问卷调查;为便于管理和实践教学,教学班均建立大队、中队、小队的组织体系。总之,该课程将会成为全校学生最欢迎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之一。2011年上半年首期开课,选修学生多达17人,普遍反映教学效果好。

2、存在问题:由于助讲和辅导教师不够,分组实践训练指导不力;教学设备条件差,教学方法运用受到极大限制。

二、指导思想

根据《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为重点,用“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的高标准全面建设本课程,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资料建设,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力度,强化课程教学管理,发挥本课程对全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为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演讲水平和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基本目标

到2012年,“演讲艺术”课程基本建设要全面迈上新的台阶,成为全校最受学生欢迎和最具示范作用的课程之一,进入学校精品课程行列并力争 入选区级精品课程。具体目标是:

1、拥有一支量够质高的教师队伍。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总数达到2人左右。

2、拥有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以现有教学内容为基础,经过不断充实和完善,完成具有独创性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任务。

3、拥有先进且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以先进和特色为目标,经过认真总结和大胆探索,完善教学方法体系,特别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问题。

4、拥有一套较完善的教科书体系。公开出版并使用名为《演讲艺术》的自编学科理论教材、名为《演讲训练教程》的自编辅助教材、名为《演讲名篇赏析》的自编自学参考书,内部出版并使用名为《演讲艺术教学大纲》、《演讲练习和应试题库》等自编教学资料。

5、拥有比较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学校对课程的宏观管理,完善教学班级日常自我管理。

四、主要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办学条件还比较艰苦的高等院校。为达到上述目标,拟采取如下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是把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的前提。具体办法是: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本课程学术带头人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和有关校发文件,以便尽快统一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振奋精神,开拓进取。

2、优化队伍是把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的根本。具体办法是:一是从有此特长的其它相近学科中选拔兼职教师;二是引进大学毕业生充实专职教师队伍;三是尽可能选送在职教师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四是制定教师岗位责任制,对其压教学、学术研究担子,促使其尽快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

3、加强合作是把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的关键。无论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还是教学研究,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至关重要。具体办法是:一是

完善课堂主讲、指导教师合作执教制度,共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合作研究,尽快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三是逐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有计划地合作制作教学课件;四是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的原则,共同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自学指导书、实践指导书、习题集、题库等。

4、严格管理是把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的保证。再好的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如无严格的教学管理作保证,必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办法是:一是自觉接受学校职能部门的日常教学和教务管理;二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健全适合本课程课堂教学的管理机制。

7.武术课课程规划与建设 篇七

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一词成为出现频繁,90年代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文化全球化同经济、政治、社会的全球化一样是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称之为文化全球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世界各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联系的日益密切,各个国家的文化传播和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跨民族,跨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1]。现如今高新科技日新月异,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使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速度加快,规模加大,程度加强。正如赫尔德所言:“在当代……新的电信技术尤其是国际传媒公司的出现已经使全球文化交流得以产生,这时的文化交流在范围、强度和多样性以及传播速度等方面都超过了更早时期。”[2]尤其是在当前,当我们在国内畅饮着可口可乐、享受着肯德基汉堡的美味、欣赏着国际大片儿、在同一时间惊叹于仁川亚运会中国女将百米0.01秒险胜夺金时,当我们在国外穿行走在唐人街上、听到外国人说着流利中文、路过洋大夫开的推拿针灸的诊所、看到外国人练的中国太极功夫时,都会感受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化全球化的参与者,在悄无声息的促进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全球化进程脚步的加快,这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状况,经济及文化结构。

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全球化的被动参与,造成了文化全球化的不均衡发展。“西方文化产业的大举向外扩展,除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外,还借助文化产品的输出推销其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因而其后果并不单纯是挤压、占领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品市场,更严重地还在于通过太量、频繁的各种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蚕食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人们对西方文化的顶礼膜拜,同时削弱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3]文化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从文化程度上已经威胁到我们国家的安全。面对文化的全球化,面对威胁我们不应该去躲避和批判,而是应该站起来积极迎接挑战,参与到全球化的大趋势中积极应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它的存在样式与景况深刻反映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风尚和民族地位[4],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维护国家安全与民族认同的重要保障。子杉在《国家的选择与安全》中提到“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民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保持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继承性,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5]。更有人认为文化“比军事、政治和经济更具核心的作用”[6],并将文化堪称为国家的“软实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为它不仅为增强经济国际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而且是一国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具有影响力的无形力量。只有积极迎接文化全球化的挑战,加强自己的文化建设,夯实自己的文化基础,积极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捍卫国家的文化安全,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2 武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家园,透过传统文化,我们能看到一个民族跌宕的发展历程,及其特有的民族精神及支撑该民族历史发展的心路历程,成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化积淀所在,同时也是解释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显示文化个性的依据,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尊和自信的精神归宿”[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系列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讲话中频频提及中华文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技术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这些强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但是我们却不能将那些强大的影响力仅仅停留在过去,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将我们的文化传承发扬才有助于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威严,支撑我们国家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发展。

武术作为国粹,其“在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及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至今国外尚有人对中国的哲学有些轻视的话,那么他们对中国武术的崇尚,则是颇让我们感到自豪的。”[8]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在几千年中国文化与文明的哺育和熏陶之下,从格斗理念到价值取向,从运动形式到技术内容形成了我国独有的多元文化丛体。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以运动实践为形式的武术,素以“悠久、博大、深邃”著称于世,通过身体运动来表现民族文化特征,既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是整个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已成为当今世界所认识的中国传统文化样式。21世纪是知识及信息的时代,随着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民族文化已成为民族特色的最后依托,民族体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通过现代技术的传播已被大众所熟知,走向国际化是武术自身魅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参与当今世界文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为提升中华民族在当今世界文化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构建我国文化屏障的重要基石。

3 段位制:武术全球化推广的标准模式

在信息化社会,武术已经在媒体的推动下风靡世界,是武术本身魅力所在也是武术传播力量的展现,但是众所周知武术门派繁多,百花齐放,许多门派都想要抓住契机,力求在国外广收门徒使自家拳种得到传播发展,没有统一规范的市场,各家按照自己的传播发展模式,导致国际传播鱼龙混杂,致使国外习练者面对五花八门的武术门派难以抉择,无所适从。随着武术段位制实施,武术标准化被提上日程。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订并实施的一种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武术段位制的推广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但在些过程中武术段位制的发展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取得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在各单位的支持下,当前武术段位制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在2014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同志在河南大学举办了“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启动仪式,该仪式顺应时代潮流,为武术建立了一整套在当下如何继承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与参考的标准,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复兴与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我国文化名片的形成,建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2014年5月13日中国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了《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2014-2023)》的通知,规定了充分利用资源多渠道推动武术段位制在境外推广。与国家汉办合作,在孔子学院开设以武术段位制为主要内容的武术课,北京体育大学负责师资培训工作。力争为每所孔子学院配备1-2名武术教师。支持国际武联和各大洲武术赛事中增设段位制项目比赛。充分发挥我国驻外使领馆,中国文化中心,中资企业等驻外机构的作用,开办驻外人员武术段位制培训班,使驻外人员成为武术段位制的参与者、传播者和宣传者。选择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相对稳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基地或培训中心,先期试点,逐步推进,扩大人群,使之产生辐射作用。每年派出专家团队,重点指导境外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和推广工作。根据国家政府间合作协议,在境外举办面向普通大众的中国武术段位制培训班和考试班。结合国家文化交流和外交工作需要,派出高水平表演团队进行武术段位制项目的展示和介绍等内容。为了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在国际上的普及,促进武术理论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武术协会拟不定期举办中国武术段位制海外人员培训与考段班,促使武术国际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武术是我国独有的,集优秀传统文化为一身的文化载体,武术国际化顺应时代,符合潮流,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在国际地位上维护民族文化安全与认同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选择。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颁布有助于武术段位制的实施,对于促进武术运动的标准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助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宣扬中华文化,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对内凝聚精气神,对外为增强经济国际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为推动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理论的建构上,段位制国际化的发展是目前武术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跆拳道正是由于标准化才得以在国际化推广中迅速占领地位,取得可喜成就,武术在国际上的标准化发展是否也会取得同样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武术标准化发展的同时,应看到武术差异化发展的优势之所在,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是相对于标准化而存在的,可以使外国的习练者了解中国武术不同拳种的魅力,根据自身所好有更多的选择。其实每个门派规范自家拳的传播,就是一种标准化的形式。规范武术国际市场,标准化与差异化兼容,一同推动武术国际化的发展。毕竟标准化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武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从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把这一优秀文化贡献给世界,造福更多的人。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同质化现象令人担忧,使文化建设成为维护民族文化安全与认同的重要保障。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中广受推崇,已经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但是由于其门派繁多、体系复杂,也造成了传播混乱的一些问题,而不利于武术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颁发将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武术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武术段位制,十年规划,文化强国,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张建亚,王明献.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8):47-48.

[2](英)戴维·赫尔德等,(杨雪冬,等译).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58.

[3]韦幼苏.文化全球化与构建中国文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8.

[4]周伟良.历史与现代交汇中的中华武术[M].台北:逸文,2012:208.

[5]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M].上海:三联书店,2005.

[6]姚国华:文化立国[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80.

[7]胡慧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04.

8.武术课课程规划与建设 篇八

摘  要:慕课开启了全球高等教育的新时代。面对慕课浪潮,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尴尬困境。其中,在对课程建设的认识和定位、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以及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等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慕课建设,搭平台、建联盟,利用微课提高慕课资源共享有效性,选择公共课程为改革突破口。

关键词:慕课;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困难;对策

所谓“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本意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旨在增进知识传播和共享,通过建立一套固定的学习管理系统并使用系统发布学习资源的在线课程模式。随着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慕课平台的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一场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为基础、以高等教育领域课程资源共享为标志的教育革新运动已席卷全球。面对慕课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大军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如何积极应对?在此,本文从课程建设层面上,对慕课时代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困境及如何成功突围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全球高等教育的慕课时代

随着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慕课平台的相继组建以及更多课程的在线发布,“慕课”出现“井喷式”发展态势,世界各地数百万的个人用户通过上述三大平台注册学习课程。为此,美国的《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加盟edX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加盟Coursera平台;2014年5月8号,“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高等教育界开始进入“慕课时代”。

如今,慕课只经历了短短3年的发展,但因其具有“超大规模、即时在线、课程要素完整、全球开放、自组织及交互与分享”等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已吸引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从教育变革的宏观层面来看,慕课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教育将超出现有的教育范畴,会成为国家文化和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1]。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校长乔治·皮特森(George P.Peterson)认为,MOOC预示着教育领域有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可能性[2]。哈佛大学教务长阿兰·伽伯(Alan M. Garber)认为,MOOC将为我们重新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提供了一个机会[2]

慕课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海量应用,也为国内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加快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敲响了警钟。针对慕课对国内高校提升质量的促进作用,有学者认为,慕课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将积极促进国内高校提升课程质量和探索大学教学模式创新[3],有学者甚至发出如下警告:在线课程会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4]

然而,慕课最直接的启示在于课程建设和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对此,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李威仪认为,优质课程的重要性超越(慕课)平台的建立[5]。同样,清华大学教授孙茂松在谈到国内一流大学积极参与慕课建设的时候,也坚持认为首要之事是拿出最优质的资源,这样才可能形成一种辐射的效应[5]

二、慕课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困境

课程建设历来是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面对慕课浪潮,国内一流大学纷纷积极参与慕课资源建设,旨在辐射其优质课程资源。而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军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却将面临一些尴尬困境。其中,在对课程建设的认识和定位、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以及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等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

1.对慕课建设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慕课建设普遍存在两种认识误区:一是“拿来”,二是“观望”。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慕课这一新生事物反应最迅速的均为一流名校,其纷纷拿出最优质的课程资源,以期扩大辐射示范效应。对此,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热情高涨,认为只要是公认的水平高的好课程就应该拿来好好地用。但这恰恰忽略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知道,任何课程建设都必须支撑于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又必须服从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另一方面,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刚刚完成或是即将完成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在惯性与惰性的相互作用下,自我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慕课建设抱着“等一等、看一看、想一想”的观望思想,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缺乏主动应对慕课冲击的思路和想法。

2.课程资源建设能力不足。“慕课时代”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团队、海量的教学资源以及及时在线的交互式学习方式,都是使其成为慕课建设主力军的必然原因。在国内,业界也普遍认为重点高校才是慕课建设的主体。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自身办学积累和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于慕课的建设能力肯定不如一流大学。

3.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性不高。目前,国内高校核心的课程资源一般集中体现为课程大纲、教师课件、教材和课外阅读与辅导资料等。相比之下,慕课平台所发布的课程资源则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交互式的学习与课程评价,还涵盖了散落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资料。虽然,慕课资源较之更为丰富,但仍存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和课程资源利用低效”的问题[6]。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要务,即使是引入了业界公认的高水平慕课资源,也会存在引入课程是否适用、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培养要求、是否有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运行机制、广大师生是否接受等诸多导致慕课资源共享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三、慕课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中国大众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学习慕课、参与慕课,并直面慕课所引发的教育变革浪潮,谋求自身的变革,也会成功走出课程建设的困境,从而在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

1.高度重视慕课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者除了关注近期热议的转型发展,还应高度关注慕课时代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还是要落到课程的支撑上。因此,更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主动研究慕课对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创造条件开展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慕课探索与实践。各高校对慕课建设的认识要清晰、定位要明确,既要纠正不落地的拿来主义,又要从思想源头上杜绝“等、靠、要”的消极观望主义。要主动作为,从组织和政策层面做好慕课时代的教育观念更新工作,鼓励和要求教师以质量为核心加强课程建设,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主动学习慕课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投身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2.搭平台、建联盟,取长补短、抱团发展。如何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慕课建设能力不足的困境?那就是要发挥整体的集群优势,相互学习、探讨和交流,共同促进和发展。也可以依托现有的一些应用型高校联盟组织,组织和引导同类高校开展相应的建设工作。

3.利用微课提高慕课资源共享的有效性。慕课资源本身具有的优质性使其具有辐射与示范的可能,但优质资源如何共享给不同类型的高校、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却是个重要的命题。另一方面,作为共享优质慕课资源的学校群体,怎样结合校本特色去提高资源共享的有效性同样是个重要命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与重点大学截然不同,因此对于优质慕课的资源共享必须另辟新境。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其课程内容是将支撑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能力的知识点按一定逻辑整合而成。重点大学的慕课资源在落地应用型本科院校时,可以通过“拆分、组装”的方式,将适用于重点高校的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各应用型高校再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需要,将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内容建设成若干个微课,再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导向重新选择,将慕课模块与校本微课整合,重新组装为新的课程资源。同时,要结合教学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以保证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4.选择公共课程为改革突破口。慕课起源于英美国家以及当今世界英语的强势地位,决定了目前绝大多数慕课以英语为载体的事实,这一点对于国内大多数高校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切实深化公共课程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契机。加快建设以中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慕课,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更有助于推进汉语国际化的进程。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英语技能,应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如能以慕课学习为切入点,以英语应用技能为核心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通过“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组织形式转变、网络资源建设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以及建设师生网络学习共同体”等方式,加大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并尝试与专业英语教学的相互融合,将会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英语真正成为一种高效和实用的工具,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左利.李志民:MOOC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EB/OL].http://www.edu.cn/gd_6534/20130506/t20130506_939244.shtml,2013-05-06.

[2] 慕课:一场教育风暴来袭[EB/OL]. http://www. edu.cn/html/info/2013/mooc/index.shtml,2013-06-03

[3] 陆昉. 课程质量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EB/OL].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31112/t20131112_1038533.shtml,2013-11-12.

[4] 杜杨.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EB/OL]. http://www.edu.cn/gao_jiao_news_367/20130821/t20130821_1004086.shtml,2013-08-21.

[5] 王左利. 慕课生态初现:高等教育陷入了互联网狂热之中[EB/OL].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31010/ t20131010_1026335_2.shtml,2013-10-10.

[6] 刘霞,戴双翔. 当前我国课程建设的困境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以课程为核心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CJF14002),四川省2013-2016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川教函〔2014〕156-430)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早教老师岗位说明书下一篇:信贷风控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