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教育考察团(通用8篇)
1.淮北教育考察团 篇一
浅析淮北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以濉溪职教中心为例
安徽濉溪职教中心徐峰【摘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能够提升我国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生产、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并对推进我国整体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面对当前淮北市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转变农村职业教育现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对策建议
淮北农村职业教育主要以濉溪县为主,濉溪县现有职业学校2所(含民办1所),在校学生4133人。现有在职教职工323人,其中专任教师269人,近几年濉溪县职业教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9年为加强职教品牌学校建设,整合职教资源,将双堆职业高中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成立了濉溪县职教中心,并成功争创了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010年10月,又顺利通过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成为全省首批10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但是作为农村职业学校濉溪职教中心在办学模式、办学规模、师资力量、政策支持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不足,基础较差
职业学校要发展,招生是关键问题。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年一到四月份就着手招生,先是去初中学校搞宣传和动员,过几天去摸底,然后对学生逐一做工作,到五月份再进校宣传一次,到六月份中考时在考点宣传,随后又继续进行中考后的招生宣传,暑假下乡走村窜户宣传,可以说整个招生工作要持续大半年时间。尽管这样学生人数还是不多,可见职业学校的招生确实是个大问题。
2.经费不足,发展困难
尽管近年来省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但目前我校在教学所需的设备和实习材料上投入严重不足,这样导致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突出表现在实训设备配备率低,与现代职场要求差距很大。从几个主要专业的情况来看,汽修专业设
备严重不足,且与技能大赛要求相差甚远,难以满足教学和大赛的需求。同时,学生培养成本也较大。如一名学生要达到电焊中级工水平,仅消耗的焊条、铁板及用电等费用就不少于1000元。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3.专业师资缺乏,水平偏低。
(1)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职业学校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掌握高深的理论知识去解决深奥的理论和尖端科学问题,而是运用基本的理论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去从事一线生产。所以,在总体教师的比例中,应当是文化课教师占较小的比例,而专业课教师占大头。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职业院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应达到60%左右,兼职教师比例一般不少于10%。,在我校专业课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只占到教师总量的40%,文化课教师较多,专业课教师较少,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专任教师比例尚不到10%,比例偏低,这就违背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专业课教师力量太过薄弱,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那么学生遭遇就业难也是理所当然。
(2).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基本上能反映出教师总体的学术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师资队伍在职称上要高、中、低相结合,并有合理的比例,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师资队伍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从而带来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目前我校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呈现倒T型,高级职称相对偏少,只占占20.%左右,而初中级职称的教师占了一半以上。
(3)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专业教师的工作量超负荷,使一些专业课教师的任教课时数严重超标。一般来讲,为保证教学质量,职业学校教师适宜的周工作量一般为10-12课时,而我校专业课教师每周课时基本都在16节左右,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每周20节以上。如此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教师已没有时间批改作业、学习提高,更不用说去搞教科研了。
(4)“双师型”教师紧缺,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奇缺。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偏重于培养理论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培养的重点是应用型技
术人才。但现有的职业学校严重缺乏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技术素质教师。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为50%以上。德国职业教师必须有五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才能胜任职业教师。这种师资现状,必然影响职业学校的特色发展,也必然影响到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初、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功能。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有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职业学校师生比和国家制定的高中阶段教育生师比16:1标准相比差距巨大。这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也不适应。且学校待遇较低,优质师资也留不住。
4、职教与外部关系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职业教育与经济部门和劳动就业关系的直接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涉及部门多、受制约的因素多等特点,远比普通教育复杂,它需要与社会之间,与各类教育之间,特别是与行业、企业之间紧密联系,构成有机整体,才能充分发挥效益,保持其健康发展。目前,淮北市职业教育协调外部关系的机制不够健全,没有成立一个相关组织进行指导和协调,导致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不够深入。现在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所依靠的是以前建立起的良好用人关系和个别企业的热心,缺乏机制保障,难以在所有专业实施,更难以长期合作。
5.学校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我校整体办学条件还教差,设备技术含量低,高质量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行业人才结构不协调,造成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不能较好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最突出的表现为:部分专业教学不能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毕业生到企业后还需要企业对其进行再培训。如计算机专业,目前开设的多侧重于计算机应用,而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对口就业很少。汽修专业由于学校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原因,所设的课程明显与企业需求脱节,且实操性不高。
解决淮北农村职业教育现存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快职业教育立法。
从世界范围看,国外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没有离开其职业教育的立法,各国通过颁行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律,使其职业教育得以稳步快速的发展。借鉴外国的经验,我国应逐渐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总法,以职业教育投入法、农业
职业教育法、企业培训法、就业与职业培训法等若干行政法规为主体,辅以大量的职业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职业教育法规、众多的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构成的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形式完整、协调统一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统筹。
1、建立健全职教工作统筹制度。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整体和长远的效益,必须加大政府统筹协调力度,协调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畅通育人和用人渠道,及时研究并帮助解决职教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帮助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2、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树立大职教观念,加大统筹力度,优化配置和整合职教资源,集中力量改善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和基地建设。实行部门联办,突破原有办学体制的束缚,组设成人文化校、培训基地等多牌同挂,资源共享,形成一张触角伸至乡村、社区各个角落的网络,并面向进城农民工和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积极开展有关实用技术培训,使职教中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科教的不可替代的枢纽和载体。
3、加大投入。确保政府的法定投入、政策性投入落实到位。重点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按照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对不按规定实施职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企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解决专业师资问题,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双师
型”教师队伍。
1、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由于涉及到单位性质、编制、培训经费、与企业沟通等诸多问题,在师资建设方面单靠教育部门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政府应当出台关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学习、到企业实践、专兼职教师的聘任等做出相关的规定。
2、赋予学校用人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教学模块设岗、以岗定酬,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对新增补的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制。编制部门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对岗不对人,以便学校自主聘任“双师型”教师和聘请高级技工、技师、担任技能训练的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与时俱进的兼职专业教师队伍。
3、加强城乡交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城市职校教师到农村职校支教服务制度和农村职校教师到城市职校顶岗进修制度,同时城乡职校进行校长、教师互派,以提高农村职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4、充分利用联办建好实训基地。学校应充分利用联办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四)坚持就业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强化质量上下功夫,加强管理机制及教学模式的创新,针对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或岗位群的需要,改革专业和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之能够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求。突破学历教育和封闭式办学的模式,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结合,长短结合,推行半工半读、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提高办学的综合效益。强化联合办学,采取订单式、工学结合式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全方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五)积极营造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内部机制的创新要以外部环境的优化作为保障。目前,农村中职教育的外部环境不甚理想,主要反映在政府投入不足,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未严格实施,企业参加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接受学生实习等方面。要营造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1、加强政策支持。除严格落实好投入、就业准入制度等政策外,政府还应
出台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如德国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推出各种税收政策优惠,企业用于教育的所有费用都计入成本,有些小企业如提供职业培训,还可向政府申请一定数额的补贴等等。
2、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促使观念转变。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及职业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的就业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技能竞赛、评比和展示等活动,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树立一批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表彰和重奖“蓝领精英”,提高职校生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安徽濉溪职教中心徐峰235100安徽濉溪南环城路80号 联系电话:
05616864005***
2.淮北教育考察团 篇二
一、运动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多元文化社会, 尊重个性, 崇尚自由。美国和加拿大又是非常讲究平等的社会, 宪法规定了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在尊重个性和争取平等之间取得平衡, 是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教育的一大难题。美国和加拿大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不同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因此, 需要合适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发展学生特长、扬长促短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好选择。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比较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重视发展特有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些都给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也是运动成为生活组成部分的社会基础。
1. 教育重特长, 跑步进名校
在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蒂诺分校交流考察时, 该校中国项目代表林旭先生介绍到美国教育如何重视学生个性、兴趣培养时, 经常会列举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特长生在大学入学录取时, 一些名牌大学都会主动联络他们并提供奖学金等优惠条件。其中, 有一位学生就是因为非常喜爱长跑, 并在这项运动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而得到了名牌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2. 制度加自觉, 课外时间多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高度法制社会, 人们对于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学校教育同样如此。在与洛杉矶阿凯迪亚高中交流时, 当我们询问学校运动队训练、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情况时, 发现有两点是保证学生能够参加运动的前提条件:一是有运动的时间, 学校虽然没有统一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但是学校下午2点50分放学, 给学生留出了充裕的时间;二是严格执行制度, 通过对阿凯迪亚高中下午最后一节 (第六节) 体育课的观摩发现, 参加这节课的学生类似运动员, 项目包括游泳、篮球、足球、田径、棒球、网球等, 这些项目可以每天利用这节课进行训练, 但如果不是某个项目的竞赛周期, 就不能利用下课以后的时间继续训练。
3. 设施人性化, 满足差异性
洛杉矶阿凯迪亚高中是一所当地较好的公立高中, 规模比较大, 一个年级有920多名学生, 体育场馆多而实用,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该校的体育馆。这个馆的大小从外面看和我国很多重点高中的体育馆差不多 (或较小) , 但进到里面就会发现非常宽敞, 有三个篮球场那么大, 安装了很多球架, 球场端线处墙上用软材料进行了保护, 座位都是活动的并隐蔽在墙内, 从而更加讲究实用。这样的体育馆可以同时开展许多项目, 除了中间开展篮球活动外, 周边可以满足排球、羽毛球、板球等多项运动, 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满足了差异性。
4. 锻炼自发性, 竞技民间化 (商业化)
在考察期间, 随处可见跑步、骑车锻炼身体的年轻人, 尤其是双休日, 所经过的社区公共运动场所都是踢美式足球、打高尔夫球的身影。我们询问了两位来自中国内地的高中女生“在美国、加拿大与国内时的感受”, 两位女生都不约而同地回答说参加体育锻炼是完全自发的, 会和同伴在课后去游泳、打球等, 因为有这个时间和条件 (场地设施) 。本次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了解美国中学生体育联赛的制度和运作方式。对此, 在阿凯迪亚高中交流时我们了解到, 美国校际体育竞赛是一个被称为FIR的民间组织负责的, 由这个组织负责整个州中学的各运动项目比赛安排, 每个学校有一名体育教师管理者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该教师无教学任务, 承担选拔运动员、监管运动员资格、安排训练、争取赞助、联络有关比赛等任务, 因此校际间的比赛是有民间组织承担的, 参赛的费用基本上也是学校负担, 学生只是会承担一些交通费用。学校也是主动地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水平相近的级别参加比赛。
二、体育课程百分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圣伯纳蒂诺分校属于南加州的洛杉矶县, 有16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教师, 受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采取了两项措施:减薪和不招生。加州政府公立大学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标的加州州立大学 (CSU) , 该大学以普及为主, 本科教育质量较高;有23个校区, 45万名学生, 46000多名教师。另一个系统是加州大学 (UC) , 属于研究性大学, 有9个校区, 华人间竞争很激烈。大学无规定体育课, 采用学分制激励学生选择体育, 如一般一学期8个学分, 大的学科为一门3个学分, 这样选好两门大学科后只剩下2个学分, 无法再选择大学科, 这2个学分只能通过体育、艺术等小学科来取得。美国和加拿大的高中学制是4年, 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美国为2年, 加拿大为1年, 每周4节~5节体育课, 不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 没有学校运动会。
1. 执行课程标准自主性强
1995年, 美国健康、体育、娱乐与舞蹈联合会 (AAHPERD) 与全国教育目标委员会一起出版了体育的全国标准——《走向未来:全国体育标准, 内容和评价指南》。在美国学校体育的历史上, 制定全国体育课程标准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但是, 该次国家标准的制定, 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 (包括体育) 开始向中央集权制度转变, 而是仍然保持教育分权制的特点, 其国家体育标准自然也呈现出独特性, 表现为该标准不具有法定约束力, 只是一个指南, 没有规定各州或学区的体育课程内容。各州有权确立自己的课程标准, 学区和学校则有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阿凯迪亚高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和州标准中规定的课时, 原因是经济问题——没有经费开课。学校现在两周400分钟锻炼时间, 约每周4天, 这是毕业要求, 4年高中只要求两年体育教学, 当然也可以多于两年。
2. 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地位平等
美国和加拿大没有专门的师范院校, 大学毕业生要想当中小学教师, 必须到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教师培训机构学习两年的专业课程, 拿到专业合格证书。美国和加拿大的小学普遍实行包班制, 即两个教师上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 到了初二实行分科教学。美国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35个小时, 每天7小时, 要上6节课, 其中1节为准备课。表面上看工作量比中国教师大得多,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负责认真备课, 把课上好, 学生的安全、午餐、活动、课外辅导都有专人负责, 不用他们负责, 班级学生数也较少, 一般30人左右。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成为教师的立足之本, 因此, 多数教师非常敬业,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自己准备教材、负责评价, 向每个学生负责。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 在工作时间、待遇方面没有任何区别。
3. 教学硬件充足、实用
洛杉矶阿凯迪亚高中的教学硬件包括1个400米塑胶标准田径场、10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1个棒球场、1个体育馆、1个室外游泳池等。印象深刻的是, 这些场地既标准又实用, 比如上文提到的体育馆内的布置简洁实用 (在此不再赘述) , 室外棒球场除了有一块标准的场地外, 在外场的弧线处设置了20多个小型带网的球门, 专门作为练习击球技术的场所, 同时还有一个全封闭的击球练习场, 这样既可以满足专业训练要求, 又有大量满足普通学习者需要的场地, 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相比浙江省许多重点高中的场馆建设, 在标准化程度上水平相当, 但在适应实际教学需要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4. 课堂教学重视技能掌握
在阿凯迪亚高中, 除了听取学区负责人和学校领导的介绍以外, 我们还听取了2节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一节是普修课, 教学对象是选修体育的学生;一节是上文提到的类似我们运动队训练的课外兴趣小组。在普修课中, 有排球、网球、棒球、综合球 (集网球、板球等技术于一体, 任课教师自创) 4个班级同时在上课, 每班学生数在30人~50人, 全部穿着统一的运动短装 (气温大概不到20°C) , 教学组织方式类似我国现在高中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跟着教师约一个月换一个学习项目, 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多项运动技能, 而对学生来讲则能够较系统地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 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在课堂上, 可以看到教师基本都采用传授式、练习式教学方法, 学生就是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 认真地练习技术:如, 两个场地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进行排球教学比赛;4个学生在一个场地上自主练习对打 (网球) ;50个学生四列横队两两在进行对打练习 (综合球) ;至于棒球, 学生则分为4人~5人的小组练习击球技术, 下课后也没看到学生集体做放松运动, 教师只是组织个别学生回收器材。在课堂中, 学生练习得非常投入, 练习时间也很充足。
5. 选课制度是固有的思维
美加两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自控与交往等基本生活能力。虽然, 在高中4年期间, 其中, 体育课程美国2年、加拿大1年, 学生面临着选择, 但因为学生从小就面临各种各样不断的选择, 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事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已经养成了习惯, 成为一种基本能力。正如杜威学院顾问Ji m Sebatian先生介绍的那样, 学生一般在11年级就选定今后升入不同类型大学的不同课程, 选定后到12年级一般不允许改变, 如要改变也有相应的措施, 如学分转换法, 即将原学习的课程所得学分以一半计算。此外, 由于进入社会后专科生找工作比较容易, 这也促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选课环境。而反观我国高中现在的选项教学, 实施的困难之一就是部分学生选项不稳定给教学带来了不便, 所以, 美加两国这种选择意识培养加相应措施跟进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高度职业化的顶级联赛是特长教育的平台之一
美国N B A职业篮球联赛不仅是中国CBA篮球联赛的榜样和模仿对象, 同时也一直受到中国广大球迷包括众多的学生群体的喜爱和痴迷。这不单单是因为有姚明、易建联等中国球星的加入, 在情感上引起了中国人的喜爱, 更重要的是NBA职业篮球联赛高度职业化带给我们在文化上的启示和冲击。在本次考察中, 有机会亲临现场感受了这种文化——观看了洛杉矶湖人队主场对芝加哥公牛队的常规赛。当走进非常向往的, 但仅是通过各种媒体接触过的洛杉矶可容纳18997人的斯台普斯球馆 (STAPLES Center) 时, 不得不承认NBA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又是一个美国文化的集合体。从一进入赛场到比赛结束出来, 可以看到NBA、球赛、唱国歌、拉拉队、KISS ME、好莱坞明星这些美国文化的经典表现, 看一场比赛, 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细节, 感受到美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美国本来就不是一个矜持的国度, NBA更加点燃了美国人的疯狂, 连我们也一起跟着“疯狂”了一把。这样的职业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美加两国之行的启示
美加两国的社会体制、文化背景、教育体制等和我国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 虽然是管中窥豹, 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1. 重新审视教学和竞赛的关系
美加两国的同行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竞技是非教育范畴, 学生想在某项运动上争取发展, 需要家长去解决, 比如找俱乐部, 学校体育教学不是单纯为竞技体育服务的。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往往是为竞技服务的, 体育教师在教学以外承担着带队竞赛的任务, 有竞赛必定有锦标, 而且这些锦标又是学校考核体育教师的主要指标, 因此导致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 由此出现了“上课放羊、训练卖力”的景象, 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 影响了运动习惯的养成, 最终也影响了竞技的发展。
2. 逐步推进体育教师专职化
阿凯迪亚高中有8位体育教师, 其中1位是负责人, 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是7位。2位教师因为年龄较大临近退休而没有承担学校运动队教练的职务, 其余5位同时又是学校各运动队的兼职教练, 在学校的工作非常专业, 而且除了教学任务不需要承担其他工作。而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中除了要承担体育课教学任务外, 还要承担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各种校内竞赛组织、运动队训练等, 并且工资待遇不但不能平等反而要比文化课教师少, 让其用心投入教学肯定要打折扣。所以, 我们或许也可以将体育教学之外的任务交由专门的人员负责, 使体育教师专职化。
3. 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双方共同的事情
运动伤害事故一直困扰着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某些项目的正常开展, 器械体操、足球等容易出现运动伤害的项目都被教师所放弃, 甚至许多学校拆除了体操器械。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功能无限扩大, 本不应该由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都要学校教育来承受。而在美加两国, 对于教育, 则明确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 比如加拿大的学科课程标准中就规定了家长应该做什么, 加上高度的法制社会和自觉遵守规章的习惯, 根本不会出现类似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事件。因此, 我们应该倡导这种理念, 特别是社会舆论导向要正确, 大力提倡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
4. 各类竞赛组织民间化
3.淮北教育考察团 篇三
通过培训考察,大家对美国继续教育的理念、做法有了新的深入的了解。美国由政府宏观引导,依托学校,政府、学校、企业密切结合,面向全社会,多类型、多层次、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质和职业岗位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美国继续教育随经济的变化适时调整,为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美国继续教育概况
(一)美国继续教育的理念与运行机制
1、在全社会营造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不学习培训不及时充电、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的社会氛围,
2、一切从实用出发作为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知所必需,教所必需:
3、政府、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按企业和社会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由政府宏观引导,制定规划,以学校为依托,面向社会,适应发展的要求并按行业规定职工培训提高的具体要求,建立职工培训学习登记制度,对失业职工在领取救济金的同时对其规定接受培训学习的时间要求,若不完成培训学习要求,其救济金数额将受到影响。
职业竞争是继续教育内在压力和驱动力,政府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是促使职工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保证。这种有效的继续教育形式,为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二)美国继续教育组织及发展趋势
美国所有的(公立、私立)大学基本都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除此之外,还有高中夜校、教会、社区及企业内部的培训组织,网上教育单位,专门的私立继续教育企业等。
美国当前继续教育(成人、非传统、终身教育)分学历、非学历两种,继续教育随经济变化而调整。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肯尼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属非学历继续教育,每年培训3万人次,开设2600门课程,85%的课程与工作和就业有关,15%的课程是休闲娱乐课程,2002年学费收入550万美元。该学院下设7个中心:国际培训中心、技术与网络安全培训中心、政府业务培训中心、会议中心、专业发展与丰富生活培训中心、服务中心(注册业务及营销培训)、老年大学,全部工作人员80人。该学院认为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如何正确了解社会需求、如何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如何做好客户服务、如何开展调研。认为影响继续教育的趋势主要是:人群老龄化、人群多元化(美国是移民国家)、技术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工作地点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认证制度是美国继续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特点有:
1、认证与职业岗位结合。在美国大多数职业岗位都有一定的认证规定和要求,要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先接受相应的培训取得相应的认证资格,获得相关认证机构的批准才行。这就有效促使了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
2、认证与定期考核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具有时间上的不断推进性,取得了一种职业资格认证,只是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有效,过期需重新培训考核,重新认证后方可继续从事该种职业(如中小学教师每次认证期为5年)。每次考核都有矢口识更新的要求,迫使每个从业人员为了重新取得资格认证而不断接受继续教育。
3、认证与授权培训结合。即把认证与规范的培训相结合。政府管理部门授权一些有相关继续教育能力和资格的院校,作为某种职业资格的定点培训单位,避免了非规范培训和乱发证的现象。
二、继续教育为引资、提高人的素质、扩大就业服务
美国乔治亚州技术与成人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迈克先生介绍,美国从1967年开始启动“快速起步项目”,其目的是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其做法是:由政府出资,州内各院校(含技校)承办,免费为本州投资的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具体分三种类型:一是新到本州投资的企业,二是现有的企业扩建并增加员工(15人以上)的:三是现有企业技改后职工需提高素质技能的企业,即把技术作为生产率提高的推动力的企业。其工作程序是:对外来企业欲招聘的人员进行预选协商→对招聘人员进行就业前的模拟培训和筛选→进行岗位培训→按专业进行技能培训→质量和效率培训→团队槲申的培训等,内容广泛具体。主要内容是实践操作和专门技能培训,并具有高质量、灵活性、针对性。美国各州者隋这种机构,但做法上有直接的,有把经费给企业由企业找学校的,政府每年拨款—次,若超支还可追加预算。美国乔治亚州“快速起步项目”工作机构有专职人员80人,每人都具有多门知识,该机构还有电教设备,培训教师由各院校教师和聘任社会有关人员担任。美国乔洽亚州过去10年为4千个企业的43万员工提供了培训服务。有效地吸引了投资,扩大了本州公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员工素质和竞争力,增加了税收。虽然美国近期连年出现贸易逆差(赤字),简单的看进口失去就业机会,出口增力口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进口多说明有需求,外国投资增加是好事,虽有政府压力,但经济学家并不担心贸易赤字。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立学习型组织
培训与业务结合——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学校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最好的培训,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美国大学周围建立工厂很普遍,许多大学设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免费为中小企业组织讲座、培训等。
美国企业培训围绕提高生产力、提高员工义务感、减少人员变动、减少工作失误、维持使命的策略等进行。培训着眼点放在顾客上,培训与企业使命、战略战术联系在一起,着重长期规划的培训,为企业未来发展打基础。学校开展培训工作紧密结合当时的市场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特殊项目培训),增强合作意识。提出“为客户在正确的时候作正确的事情”。
企业培训学习的层次分个人、小组、整个企业都要学。对人力资源一般每3年更新一次执照(从业资格),即每3年需进行60小时的学分培训(中小学教师每5年要再学8个学分,更新知识后才能更新执照)。培训项目的种类有:岗前、基础技能、技能开发、管理、高级管理、个人开发(理财、保健等)、认识(提高素质)等。
四、继续教育方面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树立新的继续教育理念,改革继续教育管理,使继续教育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建立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具体目标之一,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广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陕西人才总量不少,但目前从事电子高新技术研究的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3.2%,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人才过少,形成了人才积压与短缺并存。现有人才还存在结构和技术知识老化现象突出,若不尽快改变将严重影响陕西经济的发展。力口大继续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全社会营造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素质才能保障终身就业的社会氛围,力口速高素质实用型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使继续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二)健全法规,整合资源,加大继续教育为引资和促进就业的服务力度,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大多数国民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基本还处于自发性认识阶段,缺少对继续教育的理性认识。因此,现阶段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宣传和实施,发挥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强制、处罚功能,使社会成员形成接受继续教育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关关心重视继续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陕西省有一定的科教优势,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基础,要充分发挥陕西的资源和科教优势,为人们的学习、提高岗位竞争力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服务。改革条块分割部门垄断,消除继续教育发展的障碍。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中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以教育培训服务提高吸引投资的竞争力,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战场,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科技为手段,以教育培训为保障的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
(三)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交流,探索中国特色继续教育的发展之路
我国继续教育起步较晚,要赶上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水平,就要把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背景之中,力口大开放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密切与国际同行的联系,吸收和借鉴国外同行的有益经验,通过扩大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我国的继续教育水平,更好地促进与国际接轨。
(四)大学科研成果商品化
美国普遍成立由政府、企业和大学联合的联盟组织,联盟吸收最优秀的专家,配备先进的设备,吸收大财团参与将大学科研成果商品化。把知识变产权(斯坦福大学模式)具体激励措施有:1、小型高科技公司设置在大学内;2、帮助教师创办公司,生产产品,3、帮助申请专利,4、从商业利润中提一定费用(孵化器的概念)用于投入新的科研开发。
21世纪是知识激增和教育的世纪,继续教育是人们在新的知识汪洋大海中拚搏的希望之光,应着眼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局和我国国情,以更高的视点,更新的观念,更有效的手段促进继续教育在更广阔范围得到更大的发展,使我国的继续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4.淮北教育考察团 篇四
近年来,农工党淮北市教育支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主题教育,进一步打牢支部成员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共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发挥支部成员人才济济、智力雄厚的优势,以“有为”赢“有位”,积极为淮北经济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建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贡献聪明才智。
该支部以纪念淮北市建市5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组织支部成员开展好“重温党的历史,与党同心同行”学教活动;通过参观、考察、座谈学习等形式,让支部成员亲身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建设辉煌成就和淮北城市发展建设的美好愿景;结合教育支部的自身特点,深入开展“特色党员活动日”活动,用活动凝聚人心,用成果彰显特色,进一步加强支部的自身建设。广大支部成员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促进淮北经济社会和学校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在市教育局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该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所在单位的中心工作,先后组织开展 “送教下乡”、“职教宣传下基层”和“爱心助学”等活动。农工党员、市教育局英语教研员丁正伟老师坚持以课改为中心,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扎实开展“高效课堂”研究与指导,突出目标引领、机制创新、发展多元的工作导向,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他先后组织多批次的初高中英语名师、“教坛新星”“送教下乡”活动。在其精心指导下,芈玲、赵灵燕等10余人次荣获省级乃至国家级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或特等获奖。王志良同志立足本职,积极参政议政,多个提案被列为市政协主席督办提案。在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王志良的《应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主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的提案,被评为市政协八届三次、四次会议优秀提案。该同志被聘为《淮北市志》(1991——2011年)卷的特约编辑,完成市委办公室等13家单位的资料征集、编辑等工作。在2011年淮北市第三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由农工党员周曦曦、张燕和朱峰蓉老师所辅导的学生在其参加的计算机类动画片制作、幼师专业类手工制作和简笔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多人次获奖。其中,经周曦曦老师指导的马文骏同学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部门联合举办的2011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一举荣获“动画片制作”比赛一等奖,实现工业学校参加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记录“零”的突破。2011年10月,由周曦曦老师作为主要负责人的“Photoshop创意与设计”课程被评为安徽省中职学校精品课程。陈文璇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辅导相山公安分局等单位排练“红歌”合唱曲目,并一举荣获全市公安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比赛一等奖。吴秀玲老师积极参加“蒲公英爱心助学家园”公益活动,多次为偏远地区学校和贫困儿童捐款、捐物,并走访慰问农村留守儿童。王玎荣同志作为淮北工业学校主管会计和学校工会经审小组组长受到市总工会表彰,荣获“淮北市总工会经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吴向前老师已退休多年,仍心系教育事业,积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虽已年近古稀,仍默默坚守在工业学校书法教育教学第一线,深受师生的爱戴。
5.淮北教育考察团 篇五
2014年淮北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公告
安庆中公教育
2014年淮北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公告
安庆事业单位招聘网为您提供:2014年淮北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公告,欢迎加入安庆事业单位QQ群:298967481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庆市及各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汇总及备考专题 职位表
2014年安徽省(含16地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公告|职位表|报名考试
根据我院发展需要,按照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关于印发〈淮北市直属医疗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淮卫[2014]4号)精神,经市人社局、卫生局审核同意,我院2014年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岗内专业技术人员 56 名。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
本次计划招聘专业技术人员56 名(具体岗位见岗位简章)。
二、招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热爱卫生事业,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3、具备正常履行招聘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4、具备国家承认且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专业条件及执业资格(具体见岗位简章);
5、报考A类岗位的人员应具有医疗卫生专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
6、报考B类岗位的人员应具有医疗卫生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中级职称;
7、报考A类和B类岗位的人员年龄应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96年4月1日至1979年4月1日期间出生),报名后经过面试、体检、考察等环节择优选聘试用三个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经市卫生局研究同意报市人社局审核通过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8、报考C类岗位的人员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年龄在18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1996年4月1日至1986年4月1日期间出生);
9、报考D类岗位的人员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96年4月1日至1979年4月1日期间出生),并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
10、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报考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提供单位及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其他单位在职人员报考的,须出具原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公务员考试辅导首先品牌中公教育安庆中公教育官网:anqing.offcn.com
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一)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的人员;
(二)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
(三)现役军人;
(四)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五)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
(六)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
(七)经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具有考试违纪行为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八)法律规定不得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或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
三、招聘程序和办法
(一)报名程序
报名采用现场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5月21日。报名地点:淮北市妇幼保健院人事教育科(地址:淮北市长山中路9号妇幼保健院门诊楼二楼、电话:
0561-3116843)。报考人员需提供本人毕业证、学位证、报考岗位所需的资格证、居民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2014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须提供本人学生证和所在学校盖章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2014年毕业但尚未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人员,可凭学校或省、市负责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工作的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该学历层次、毕业时间以及“2014年毕业,已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待发”的书面证明和各科“成绩单”的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二)资格审查
报名的同时进行资格审查,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由招聘工作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招聘办)负责实施。报名截止后,其中C类和D类岗位的报考人员与招聘岗位数应不小于3:1的竞争比例。达不到竞争比例的岗位将予以取消或相应减少招聘岗位数;招聘紧缺稀少专业的岗位,经市人社局、市卫生局研究同意后,竞争比例可放宽至2:1。报考岗位被取消的人员,可以于5月23日改报其他符合报考条件的岗位,未改报其他岗位的报考人员,将不再参加笔试。
每位报考人员限报一个岗位,并须使用同一有效身份证报名和参加考试。
考生可于5月27日-28日在报名处领取准考证。
(三)笔试(A类和B类岗位报考人员不参加笔试)
1、科目:笔试科目为1科。内容主要为各专业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卫生法律、法规,笔试满分为100分。
2、时间:2014年5月31日上午9:00-11:00
公务员考试辅导首先品牌中公教育安庆中公教育官网:anqing.offcn.com3、地点:见准考证。
笔试成绩于考试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在淮北市卫生局网站、淮北市妇幼保健院网站和医院公告栏予公布(以下招聘信息均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发布)。
(四)面试
1、报考C类和D类岗位的考生根据考生的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招聘岗位数与考生数1:2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名单,不足规定比例的按实际人数确定或核减岗位。最后一名如有2人以上笔试成绩相同的,一并确定为面试人选。面试人选名单及面试通知书领取时间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面试具体时间、地点见面试通知书。因自动放弃等原因产生面试人选空缺的,按同岗位笔试成绩由高到低依次等额递补一次(面试当天放弃的,不再递补),递补人员名单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实际参加面试人选少于或等于招聘岗位数的,面试成绩须达到全部岗位面试人选的面试成绩平均数,方可进入下一程序。
2、报A类和B类岗位的考生直接进行面试。
面试采取结构化方式进行,面试当天按各面试组以现场抽签方式决定面试顺序。面试时间为15分钟。主要考察考生的知识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以及考生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面试成绩当场评定并向考生宣布。
报考C类和D类岗位的面试人员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6︰4的比例合成确定考试总成绩,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报考A类和B类岗位的考生面试成绩也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
(五)资格复审
根据应聘人员的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招聘岗位数与考生数1︰1的比例确定资格复审人员,并对其应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核实。报考B类和C 类岗位的人员,若出现最后一名考生考试总成绩并列,以笔试分数高者确定资格复审人员,如笔试成绩仍并列,则加试笔试,以加试成绩高者确定资格复审人员。报考A类和B类岗位的考生,若出现最后一名考生面试成绩并列,择日加试面试,以加试成绩高者确定资格复审人员。资格复审由招聘办负责组织实施。资格复审人员名单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资格复审不合格的,按同岗位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等额递补一次。资格复审递补人员名单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
(六)体检
资格复审合格人员确定为体检人选。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规定执行。体检人选及体检通知书领取时间、地点和体检结果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体检中因身体不合格或自动放弃等原因出现岗位空缺的,在同岗位面试入围人选中,按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一次。对体检结果有疑问者,可在体检结果公布后两日内提出书面复检要求(血压及视力当场确定,不予复检),复检只有一次,体检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体检费用自理。递补体检人员名单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
公务员考试辅导首先品牌中公教育安庆中公教育官网:anqing.offcn.com
(七)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确定为考察人选。考察人选名单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应聘者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学业成绩)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如报考者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不真实,或本人不适合招聘专业岗位工作要求的,则取消其聘用资格。因考察人选不合格或自动放弃出现岗位空缺的,在同岗位面试入围人选中按考生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一次,递补考察人选名单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布。
(八)公示
根据考试总成绩、体检结果和考察情况确定拟聘人员,拟聘人选名单在上述网站及公告栏公示7天。
(九)审核与聘用
1、公示结果无异议或不影响聘用的,由我院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公示如有异议,经查实,属不合格的,不予聘用,其对应空缺岗位不再递补。新聘用的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不办理人员入编手续。新聘用人员工资核定后,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2、新聘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不超过一年,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3、2013及2014年毕业的人员,从签订聘用合同起两个考试周期内,应取得招聘岗位要求的相应任职资格,凡未按时取得相应资格的,取消聘用。
4、2014年毕业的人员于2014年8月15日前提供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如不能及时提供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终止聘用资格。
本公告由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组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3116843 淮北市妇幼保健院招聘工作组
监督电话:3119611 市卫生局人事与科技教育科
3119593 市卫生局监察室
二0一四年五月六日
安庆中公教育地址:安庆市菱湖南路201号(安庆二中大门隔壁)
安庆中公教育热线:0556-5585658、***
详情请登录:http://anqing.offcn.com/
公务员考试辅导首先品牌中公教育安庆中公教育官网:anqing.offcn.com
6.淮北教育考察团 篇六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自古即为人文荟萃之地。虽然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但每次都能在废墟中迅速崛起。目前,德国已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居欧盟的领导地位,它依靠的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因此,德国的教育对我们有很多借鉴之处。9月上旬,我们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代表团,应德国柏林市教育协会的邀请,重点对德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考察。
德国的基础教育结构
德国基本法赋予每个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德国的教育政策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自由选择学校、培训场所和受教育的方式。德国对教育投资额很大,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全免费教育。德国学制颇为复杂,且各州规定不同,主要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和成人教育等部分。
德国的学前教育通常不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经德国汉学家墨柯博士介绍,德国年满3岁至6岁的儿童可以进入幼儿园就读,但学前教育不属于国民义务教育范围,因此并非强迫性的。幼儿园大多由私人机构(如教会、工商业团体)设立。与我国幼儿园的学制不同的是,德国的幼儿园并不分大、中、小班,不同年龄的儿童混成一班上课,每班至多不超过20个人。据我们所知,北京市也对这种学龄前儿童混编班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但理论界对其利弊也有各种争议。
这所学校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校里有两个设施非常完备的手工教室,里边摆满了锯、扳手、钳等各种工具和车床。教室里陈列了许多学生亲手制作的各种模型,工艺精美,构思巧妙,若非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些作品出自小学生之手,德国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见一斑。另外,学校还有一个设施完备的体育馆,供学生们参加各种球类和体操活动。操场上的活动器具因地制宜,很多是由树干等材料制成,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既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在对学生管理方面,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治,每天由两名高年级学生在校园里巡视,调解同学之间的纠纷。
柏林州的小学学制六年,其余各州为四年。四年小学后经过5年级和6年级的过滤阶段进入所谓“分流的中学阶段”。也就是说,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可以选择进入初级中学(hauptschule,包括5年级至9年级)、实科中学(realschule,5年级至10年级)、文理中学(gymnasium,5年级至13年级)或综合学校(gesamtschule,包括上述几类学校)。
初级中学学制4-5年,通常初级中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开始职业培训,同时上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在工业和手工业界作为专业工人就业。初级中学本来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别,其学生数在70年代还曾占中学生总数的70%多,但这类学校目前正处于萎缩阶段,学生数已降到约占中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家长们越来越希望其子女上更高层次的中学,如文理中学(又称完全中学)。此外,初级中学招收了大量的外国子女,教学水平每况愈下,这也是使德国家长们不让子女上初级中学的原因之一。
实科中学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实科中学学制六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校和为以后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做准备的高级技术学校实习,也可以在企业或国家公共机构做中级职员。约三分之一的小学学生毕业后上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文理中学学制9年,其毕业生凭高中毕业汇考成绩,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文理中学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从70年代的10%上升到目前的三分之一。
综合学校则集中了以上三种学校的形式,负责学生第5到第10学年的学习。综合中学是在“教育机会均等”思想指导下设立的新型中学,为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学校间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毕业证书在联邦各州都得到承认,但由于综合学校不便管理,教学比较混乱,一些州(如巴伐利亚州)反对继续设立此类学校。
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
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个州在许多方面,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和自主权。联邦除在高等教育原则问题和企业范围内职业教育及科研和学习资助方面有发言权外,在教育领域的权力有限。因此,德国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校法,而是由各个州在《基本法》(德国宪法)的范围内独立管理发展其学校教育事业,州颁布各种专门的法规,规定各级学校的设立、维护和发展;师资的培训和进修;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家长和学生对安排学校工作与学校生活的参与;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学费和教材费的减免以及教育补助等事宜。这导致各州间的学校教育发展各具特色。为保证全国教育的基本统一,各州文教部长组成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联邦和各州在教育方面的合作。
根据《基本法》规定,教育事业由州管辖,即由州提供经费。这既涉及公立学校,也包括国家认可的民办学校。联邦政府在高校建设、科研、促进学生学习和企业职业培训试点及高校教学经验推广等方面和各州政府一起提供经费。民间提供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各教会和工商大企业及财团,但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德国的公立学校不收学费,因为公众认为,公民已向国家纳税,所以其子女或本人有权免费上学,让公民接受相应的教育是国家的义务。过去德国学生的课本由政府免费提供,但由于近年来德国经济不景气,教育投入相对减少,从今年起,柏林等州的学校开始收取学生的课本费用,也引起了一些家长不满,特别是在原东德地区反响较大。
德国的教师制度
德国每一类学校都有受过特殊培养的教师。每位教师都必须受过高等教育。为了将来在小学和普通中学执教,教师在德国高校毕业后还要实习7个学期。例如在实验中学、特殊学校和职业中学任教的教师要求实习时间延长至8至9个学期。所有的预备师资在学习结束后必须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然后进行一次形式为学校实习性质的讲习班培训。学校教师通常是州的公职人员。
在德国,各行各业都有强大的工会组织,教师行业也不例外。我们拜会的柏林教育协会就是一个教师工会组织。柏林教育协会隶属于全德国教师工会,在柏林州的各个城市都有分支机构,现有2700多名会员,占全州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据协会主席dietrich先生介绍,他本人和另外一名副主席都是专职教师,每周要上24节课,还有一名副主席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类似于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所以他们在协会的工作都属于兼职。协会的经费主要来自会员交纳的会费,大约占教师工资的0.5%。协会代表教师的利益,处理教师与政府和家长委员会之间的矛盾,维护教师的权益。协会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由于在德国打官司非常昂贵,协会还为会员提供诉讼费用,因此,教师非常愿意加入教师工会。德国的工会组织种类很多,许多教师也选择加入“公务员工会”等组织。
德国基础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一些示范校的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已超过德国的大多数学校,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教育在均衡发展指数、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和方式方法上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几天的考察,德国教育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德国小学生的书包很大,分量并不比中国小学生的轻,但里边装的大部分是玩具、模型和工具。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还要通过大量的游戏、制作活动来获得技能,学校也为学生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供学生动手实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知识和技能之间,我们可能更重视学生掌握知识,忽视了技能的培养,这一点需要在教育改革中逐步加以解决。
启示之三: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做出很多重大抉择,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在求学期间的选择往往是最关键的,比如接受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虽然我们认为德国学生在小学毕业后就要分流为时过早,但学生的选择相对来说是自由的,是根据自己的愿望、能力和家长的意见自主做出的决定,即使一次选择不适合,以后还有再次选择的机会。应该看到,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单纯以分数决定学生上何种类型的学校的制度以大为改观。我们相信,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让每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理想学校的愿望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启示之四:重视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诚实守信和遵守社会公德是德国的社会文化传统。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除学校教育外,家庭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家长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处处为孩子们做出诚实守信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当前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构建“大德育”格局,要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
7.中国教育史的纵向考察 篇七
首先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于艺术教育重要性的明确认知和高度重视。早在先秦时期,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就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他最早提出“礼乐相济”的教育思想, 创立了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其中的“礼”, 指的是思想道德;“乐”则指的是囊括诗、歌、舞、演、奏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孔子明确地提出了“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1] 的教育思想。“孔子认为, 诗可以使人从伦理上受到感发, 礼是把这种感发变为一种行为的规范和制度, 而乐则是陶冶人的性情和德性, 也就是通过艺术, 把道德的境界和审美的境界统一起来。”
孔子的这一“礼乐相济”的教育思想, 与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统天下”一起, 一直成为教育领域内的统治思想, 并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当然, 这是无可厚非、值得充分肯定的。“五四运动”以后, “打倒孔家店”的品号一度流行, 但是这也并未从根本上颠覆“礼乐相济”的教育思想。恰恰相反,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于艺术教育的关注与重视, 反倒愈来愈加强。清末民初的思想家王国维, 就明确提出了美育、德育、智育三者并重的教育思想。而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则更加提倡重视美育。在他担任民国政府首任教育总长以及北大校长期间, 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他阐述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建国以后, 国家确立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美育在各级学校中得到全面具体的贯彻与落实。中小学的音乐课、美术课, 作为正式课堂列入教学大纲。
改革开放以后, 面对新时代的新趋势, 党和国家更加重视艺术教育。1997年5月20日, 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 其中明确指出:“学校艺术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而非专业教育, 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而非专业艺术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以普及为基础,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2002年7月25日, 国家教育部再次颁发《学样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又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样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 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通过艺术教育, 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 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陶冶情操, 发展个性, 启迪智慧, 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 我们更要对我国教育史中艺术教育的显著成效进行认真全面的考察, 也就是用事实说话, 具体理解、体会、感悟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方面, 成功的例证多多。孔子本身就率先垂范, 不仅是艺术教育的倡导者, 而且是带头者。他确定的“六艺”——礼、乐、书、数、射、御的教学内容, 乐、书皆属于艺术教育范畴。他本人更是一位著名的古琴演奏家, 他以东育人的事例, 不胜枚举。到楚汉时, 项羽曾高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刘邦也曾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咸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壮士兮守四方?”的《大风歌》。两位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 同时又是声乐演唱的高手。魏晋时的大名士嵇康, 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集于一身, 他的古琴演奏艺术与他的生命演绎艺术同步一体。晋代的桓伊, 曾随谢玄、谢琰大军大败秦苻坚军于淝水, 而他本人则笛、筝演奏兼擅。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艺术, 是书圣王羲之的“铁杆粉丝”。他得到王之代表作《兰亭序》真迹, 视若至宝, 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 分赐近臣亲贵, 而真迹则作为他的殉葬品。唐玄宗李隆基, 对戏曲十分精通, 集导演、表演、打击乐于一身, 被尊为“戏祖”供奉。辛亥革命时, 京剧表演艺术家潘月樵, 思想进步, 率人攻打江南制造局, 孙中山授予他少将军衔, 被誉为“梨园将军”。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张伯苓, 十分重视艺术教育, 鼓励其弟张彭春创建南开新剧团并任副团长。周恩来于1914年至1917年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 积极参加该校演剧活动, 编剧、导演、布景、宣传、校刊编辑等工作均积极参与, 成为新剧的积极分子。他于1916年在校刊上发表的论文《吾校新剧观》中指出:“特于上举诸派弊害, 自谓已洗之净尽, 未留丝毫恶迹。”
由此可见, 从中国教育史的纵向考察中, 无论是理论认知还是实际效果, 都足以充分证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有目共睹的。
摘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对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可以分解为以下层面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艺术教育,教育史,考察
参考文献
[1]于民.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蔡元培.蔡元培美学论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4]陈兆金.艺术鉴赏学导论[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7.
8.矿区基础艺术教育考察 篇八
摘 要:鸡西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一座煤城,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音乐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后备人才。为了了解鸡西市的基础音乐教育情况,笔者与导师郁正民先生选择了鸡西四中、园丁小学以及朝鲜族中学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了一次田野考察,从这些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以为共鉴。
关键词:考察报告 基础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文化
2013年4月笔者对鸡西市基础音乐教育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此次考察缘于一次与导师谈及基础音乐教育的话题。此次交谈提到了关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与音乐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在谈及黑龙江省基础音乐教育发展时,导师跟我说起鸡西市艺术教育近年来与黑龙江其他地区相比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突出,应当对鸡西的艺术特长教育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工作,并从中找到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可鉴之处。
近年来鸡西艺术类考生平均每年占黑龙江省艺术类考生的10%还强,录取率为90%以上,考入重点艺术院校本科的比例占全部考生的20%以上。这一切说明鸡西基础艺术教育工作做到了实处,做出了成效。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有名的煤城。此次调研得到了鸡西市委及教育局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教育局江副局长的陪同下,我们主要对鸡西市第四中学、园丁小学及朝族中学、第五中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工作。
一、校本课程、因材施教、特色办学——四中办学特色
鸡西四中是一所完全中学,成立于1956年。1980年被鸡西市政府确认为市重点中学,1994年市政府文明单位,199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黑龙江省培养艺术后备人才基点校,200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黑龙江省培养艺术体育后备人才基点校,200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四中的艺术体育特长教育开展的最早,也是开展的最好的完全中学。走进四中艺术教学楼大厅,四处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大厅和走廊的墙上陈列着教师和学生的书画作品,从二楼的琴房内传出优美的琴声和歌声。为了更好的了解第四中学艺术特长的办学之路,学校举行了一次简单的汇报会。
通过汇报我们了解到鸡西市四中现有学生3000多人,是一所完全中学,从1993年开始艺术特长教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93年至1995年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因为学校为了“求生存,促发展”而开始谋划走艺术特长教育的办学之路。此阶段学校在校学生不足1000人,高考升学率不足10%。学校领导经过认真分析当时的教育形势之后认为,学校若只走普通文化课教学这条路,高考升学率就不会得到提高,学校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基于此种情况,学校从高一新生中招收了22名艺术生组成一个特长班进行培养。当时的实际情况是22名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比较薄弱,艺术基础基本等于零,被戏称为“特差班”;艺术师资缺乏,只有几名热爱艺术的老师代课,资金设备严重不足。这一阶段是学校艺术特长教育从无到有、改革探索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艺术特长教学提高高考的升学率,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学校新的发展战略。最终的结果是22名艺术生的升学率达到了54%,得到了社会和家长及同学们的认可。学校坚定了“完善特长、发展特长”的办学信心。
2.1995年至1998年为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完善发展的阶段。艺术特长生由原来的22人发展到600多人,艺术特长蓬勃发展,完成了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生源的扩大,使学校看到了艺术特长发展的希望。同时,师资、设备、场地等一系列问题也摆在了学校领导的面前。对此,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教师培训,扩大教师队伍,加大设备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办学方向得到了国家、省、市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赞誉。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先后在四中召开了艺术特长教育研讨会。这一阶段为艺术特长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998年至今为第三阶段。
主要为规范化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学校充分发挥特长教育的显著优势,形成艺体特长管理模式和校本课程体系。突出了“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特长生达到1000多人,特长教育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大大增强。这一时期被黑龙江省确立为省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基点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艺术教育基地。为上一级院校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部分优秀学生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鸡西四中通过特长教育办出了特色,扩大了学校的规模,开发了校本课程,根据社会的需要,为上一级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其他同类学校指明了发展方向,这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
二、从小与艺术结缘,人人有艺术相伴——园丁小学办学特色
离开四中,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了园丁小学。走进学校操场,正面的墙上挂着“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体验、快乐成长”的标语。
经过和校长及老师的晤谈,我们了解到园丁小学的艺术特长发展之路大致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998年至2004年为特长教育的起始阶段。
学校所开艺术特长教育有素描、书法、电子琴、手风琴及舞蹈等专业,处于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的阶段。
2.2005年至2008年为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与艺术小学合并后艺术师资比较雄厚,学校大力发展音美艺术特长教育。音乐特长教育增加了钢琴、葫芦丝、拉丁舞等专业。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要求所有专业教师能够一专多能。
3.2009至今为重新规划构思阶段。
学校的领导归纳总结以前的艺术特长教育,认为要确实把艺术特长办好,就要形成系统化、规模化。基于此,学校提出了“琴棋书画进特长教学”的口号,让中国传统文化与教学有机结合,陶冶学生的心性。师资力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来加强。“请进来”就是学校聘请当地有名望的老艺术家进课堂充实师资整体实力,以老带新提高教师的授课和科研水平。“走出去”就是加强学校师资的培训工作,走出校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endprint
在园丁小学考察过程中,鸡西市教育局江局长和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郁正民教授对园丁小学的各项日常工作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并对艺术特长教育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基础艺术教育要以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为主要内容,并且以本省或本地区的特色艺术文化为主进行,打好民族特色这张牌。他们又指出艺术就像做菜一样,我们要做好自己的菜系,要把“东北菜”做好,而其它菜系,如“湘菜”、“粤菜”等要有本地区本民族的学生进行学习和传承。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使我们的艺术“百花齐放”,丰富而不单一。
三、鸡东县朝鲜族中学——民族音乐文化特色
鸡西市鸡东县是朝鲜族最为集中的地方,有以吃正宗狗肉而在当地闻名的朝鲜族村屯。朝鲜族除了以吃狗肉和冷面出名以外,在56个少数民族中,他们又以能歌善舞出名。朝鲜民族在重要的节庆和婚俗里都要载歌载舞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欢乐和幸福。
走进鸡东县朝鲜族中学,我们可以看到主楼正门侧面的宣传墙上写着“努力办好民族教育”的几个醒目大字。在朝中方校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教学楼,首先观看了近年来朝中所取得的各种成就和业绩,其中还包括春节晚会的一块金奖的奖牌。
鸡东朝鲜族中学非常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在民族礼仪课的展示上上,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教给学生自己民族的礼仪文化——“大礼”和“小礼”,使学生从小懂得“尊老爱幼”是民族的美德。在汇报演出中,我们所看到的节目大多都是朝鲜族的歌曲和舞蹈。鸡东朝鲜族中学以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作为课程资源,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值得在同类学校中推广和学习。
在朝鲜族中学的座谈会上,鸡东县教育局的领导表示教育要做到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和特长教育只是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路上走的更顺畅。朝鲜族中学领导表示他们会以民族音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成长。期间还提到了朝鲜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四物乐”。“四物乐”就是以四件传统的乐器为主进行民族音乐表演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在韩国和朝鲜是非常流行的。朝鲜族中学的领导和老师都希望能把这种形式引进今后的教学当中。鸡西市教育局的江局长和哈师大音乐学院郁正民教授都非常赞同在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内容,并对今后民族中学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结论
鸡西市是黑龙江省的一座煤城,经济主要靠的是煤炭产业,属于中小城市。就是这样的中小城市的经济、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文化发展水平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在此次考察中,让笔者深刻感受到的是祖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在所走访的几所学校当中,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教学设备齐全,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城市基础教育的繁荣。
结束了鸡西学校音乐教育的考察之后,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高师音乐教师,我们深深的为基础音乐教育的繁荣和发展感到高兴和自豪。我国要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就要大力发展好基础音乐教育,并以民族音乐文化为课程资源,在提高全民族音乐素质的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音乐艺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在此次考察过程中,鸡西市基础音乐教育受到了市里及学校领导、老师、家庭及社会的重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基础音乐教育形成“接续性”的发展,小学、初中及高中一脉相承,使学生的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艺术教育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小学参加了艺术特长班的学习,到了初高中有可能就放弃了,这就造成了艺术人才的流失。如何改变当前这种艺术教育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割裂的现象是今后所有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国特色音乐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第一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一版)[M]. 花城出版社,2005.
【淮北教育考察团】推荐阅读:
淮北文化07-24
淮北公务员10-25
淮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08-10
江苏省淮北中学工作计划2009范文10-14
2024年度江苏省淮北中学普法工作计划10-30
云南省文山州教育考察团考察我校09-11
教育考察学习工作方案08-06
高等教育考察报告08-12
教育督导考察团交流会上的讲话09-15
南通教育学习考察报告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