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方案

2024-07-09

学生作业方案(12篇)

1.学生作业方案 篇一

学生作业展评奖评方案

为了全面推动全校学生整体作业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师批改作业水平,给教师搭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导处于2014年12月25日在全校开展了学生作业展评活动。

经评委组评选,结果如下; 优胜班集体:

一年级、六年级

语文作业优胜学科:一年级

任课教师:路晓琴 数学作业优胜学科:六年级

任课教师:张福怀 英语作业优胜学科:四年级

任课教师:颜福宁 优秀作业学生有:一年级:肖晨蕊

二年级:党徐静三年级:阮许张昊、刘静

四年级:肖彤、王丫丫五年级:王莹、赵雪丽

六年级:王雪、吴世雄

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对获奖学生及教师予以奖励。

肖家堡小学

2014年12月30日

小学生作业展评活动总结

本次作业展评体现出有以下优点:

评委组教师按时到位共同参与展评,全体班主任教师能够精心组织,作业摆放整齐,在展评过程中,老师能够共同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浓厚。学生作业封面整洁,书写规范,格式合理,美观大方。教师布置的作业科学、适量,教师批改正确率高,批改符号正确,作业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业批改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作业的批改不再是一个评判,已成为一种对话,一个学生与老师知识与情感交流的信箱,通过展评来看多数教师这方面体现的较好。

本次作业展评体现出以下不足:

1、语文学科在展评中发现有的班级个别学生的作业不够整洁,个别教师批改不够细致,有误批现象,如:学生书写的错字没有及时纠正,有的学生书写没有达到写字要求,没有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作文作业个别教师批改不够详细,如错字只批无改,无评语只有等级评价和批改日期,语句不通顺有批无改。个别学生的作文篇幅过于简短,希望教师要加强习作前指导。

3、数学学科个别教师有批无改,英语书写不规范。以上不足,今后要加以改进或提高。学生作业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希望教师要有统一的要求,做到科学布置作业,作业量要适当,装订工整、规范,批阅要详细,批语要亲切,评价手段要独具匠心,要求实,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学生高兴,家长满意。

2.学生作业方案 篇二

1.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相互结合的关系。

处理好这种关系, 首先要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继承农业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整套科学的农业技术, 因为这是保证农业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 也是制定或选择农机化作业方案的原则, 真正实现农机化技术与新农艺技术的有机统一。

(1) 在种植方面, 要合理协调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之间的关系。种植制度涉及轮作、复种、间作、套种、清种、直播、移栽、垄作、平作、畦作、厢作等内容, 是影响作物全生产过程农机化作业方案的重要因素。从发挥农机化的优势来说, 种植制度的规格, 要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2) 在水利措施方面合理协调农艺与农机方面的关系。水利措施包含排灌方式、设施、规格等, 对作物生产过程的农机化作业方案有较大的影响, 应合理选择排灌方式和规格。

(3) 在施肥方法上合理协调农艺和农机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施肥方法是将农家肥当作基肥、种肥、追肥来使用。这对于手工作业方式, 是最容易做到的, 但如果要求用机械将农家肥料作为种肥和追肥施用, 就不易做到了。精量施肥、精量播种、精量施药等机械化作业方法不仅是为了节约物资, 也是为了改善机械化作业的工艺性。

(4) 在耕地和整地、田间管理、收获作业方式上合理协调农艺和农机之间的关系。由于机械化作业动力较大, 作业效率高, 所以有可能采取复式作业或联合作业的方式, 这对于人力和畜力作业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总的来说, 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的相互结合、相互适应体现在多个方面, 相互结合优劣的最后评价准则是经济效益, 所以, 实质上是农机技术、农艺技术与经济性相结合, 从而达到机械化作业方案的合理性。

2.农业生产规模与机械化作业方案的关系。

农业生产规模的大小, 对制定或选用的机械化作业方案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自家经营的土地规模大小可以用两类指标来衡量:一类是投入规模指标, 如土地规模、劳力规模和投资规模等;另一类是产出规模指标, 如产值规模、产量规模和产品规模等。除生产单位规模外, 还要看该生产单位内的劳均生产规模对所能获取经济效益的影响。所谓劳均生产规模是指劳动力的平均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国内外实践表明, 机械化程度和机械化工艺的先进性主要取决于劳均投入规模和生产规模的大小;而机具型号的大小与劳均规模和生产单位都有关系。在劳均规模很大和生产规模也很大的条件下, 需要发展大型机械为主的农机化作业;在劳均规模较大而生产单位规模较小的条件下, 需要发展中小型机械为主的机械化作业;在劳均规模和农户规模都很小的条件下, 则主要是畜力作业。

3.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农机化作业方案的关系。

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对农机化作业方案选择有着重要影响。目前, 我国农业生产形式, 按所有制可分为国营、集体和个体;按生产活动服务形式又可分为机农合一、机农分离和有分有合等。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不同类别, 基本反映出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大小和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不同生产规模下其单位作业成本是不同的。

3.煤炭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方案探析 篇三

关键词:煤炭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成本核算

一、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特殊性

煤炭企业开采的是地下资源,它的成本构成多样繁杂。煤炭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不是产品实体,其煤炭开采主要消耗木材、大型材料、专业技术工具等辅助材料。同时地质构造、原料储存等条件限制着煤炭生产,煤层开采难度和制作工艺过程都随着矿井的不同而变化,煤炭企业生产的成本水平就会被采煤方法的应用、工程地点布置、开发设备配备、机械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众所周知,煤炭开采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员,人工成本高,但是效率相对较低。煤炭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工作量大,而工作环境差,因此企业为工人提供的各种补贴、津贴较高,工资成本占比重很大。另外煤炭生产过程涉及井上井下,地点多、广且长,并且成产重点集中在井下,使得生产组织和成本管理难度非常大。除这些原因外,近年来物价飞涨造成员工收入增加等客观因素也 造成了煤炭企业成本大增。

二、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煤炭企业的产品质量受地质条件限制,具有先天性,煤炭企业无法利用产品差异赢得巨大利润。因此实施低成本战略是煤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应用的战略手段。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包括对成本的预测、计划、核算、控制、检查和对成本的分析等,但仍处于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上,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同时我国的煤炭企业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也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而且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是难以落实作业成本责任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方式,不利于建立企业生产责任制。因此采用先进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势在必行。另外,作业成本管理可以与现存的其他成本管理方法并存,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具有必要性。

三、煤炭企业引入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可行性

高新技术环境下的作业成本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它围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将企业做为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序作业的集合体。作业成本管理方法通过作业将成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产品形成紧密联系起来,将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设定为作业,将所有消耗作业的集合体作为产品。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以作业为基础,可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如决定作业的工作负担和作业所需资源等因素,在核算中分别设立成本库。而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技术、资源、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就是作业。作业成本法将中心从“产品”转移到“作业”,不再以成本计成本,而是着重于产品生产的成本动因和作业耗费上,动态追踪分析所有作业活动,从而将会计决策、计划和成本管理、控制、分析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煤炭企业由于生产具有特殊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作业成本法将具有巨大的可行性。

首先,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对象可使生产过程清晰。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开拓、掘进、回采为主导工序,并辅佐以运输、供电、通风、排水等生产过程,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可将每个环节作为作业中心,方便进行成本核算。其次,煤炭企业生产主要有工资、材料、电力、维修等固定项目,其它用于安全赔偿、保险和绿化的费用相对变化较小,变动因素较少,作业成本核算正适用于这种成本结构稳定、便于分部进行核算的项目。第三,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煤炭企业正在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普及,同时,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不断推行的技术改进也为实施作业成本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企业管理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我国煤炭企业为追求发展,在逐步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同时也接受了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应用,模拟内部市场,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等方法,正在为作业成本法的推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作业成本法虽然相对于传统成本法而言,有很多优点和独到之处,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所以在实施时要注意到一下几点:

1.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关系。作业成本法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全部资源耗费逐项分配到作业中,形成作业成本库,再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核算工作十分繁重。而且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胜,随着技术、产品结构等调整,需要实时进行作业划分,也就增加了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煤炭企业在实施时要目标明确,模式简单明了,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关系。

2.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环境尚未成熟,如果一味推广,则会“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五、总结

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不断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作业成本法,进一步推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煤炭企业里的应用。煤炭企业通过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可在勘探的过程中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同时改进勘探开发和煤炭产品的设计,既节约了开发成本,又提高了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促进企业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落实了煤炭勘探开发的责任制度,有助于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煤炭企业建立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应该向全国推广,从而使我国的煤炭开发事业取得领先水平,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夏 鑫:煤炭企业基于作业ERP中生产计划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国煤炭.2005(11).

4.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 篇四

一、参加评比活动的对象:全镇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参加评比活动的时间:20xx年12月16日(周五)

三、参加评比活动的内容:

语文科:1.一本课堂“双基”作业;2.一本习作作业(教材各单元习作)。

数学科:一本课堂作业。

英语科:一本课堂“双基”作业。

四、作业评比标准:

1.学生作业封面干净、平整,书写规范、正确(写清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姓名、教师姓名)。

2.学生作业书写认真、整洁。

3.学生作业格式规范,排版整齐、美观。

①语文、英语作业:要写课次、课题,每次作业之间要有一定间隔;习作作业在第一行中间写清第几单元,第几单元下隔一行在中间写习作题目,题目下隔一行空两格开始写习作内容。

②数学作业:每次作业的第一行中间要写清日期,然后在下一行写作业内容,每次作业之间要有一定间隔。

③教师批改时都不要把分数或等级以及教师的批语写到学生的字中。

4.作业内容连贯(体现在课次、内容、批改日期)。

5.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写上批改时间。

6.学生做错要有订正。

7.作业量要达要求:

语文科:①语文课堂综合性作业一本,②习作作业一本。语文作业至少一课一次“双基”作业,一单元一次“双基”作业,一单元一次习作,习作篇幅有一定要求:不管是大本子还是小本子(格子数相差不大),三年级写一页左右,四年级写一页半左右,五、六年级写两页左右(左右的幅度在2~3行之间),截至作业评比时间,各年级习作作业最多能少最后单元,篇数不够的不能评奖。

数学科:一本课堂“双基”作业,要求一节课一次。

英语科:一课一次“双基”作业,一单元一次“双基”作业。

8.参评作业人数:各年级各班全体学生,一本不能少(评比时中心校把各小学各年级学生数发给评委)。

五、评奖办法:

1.集体奖:以班级为单位,按年级、科目、类别设班级一、二、三等奖各设2、3、4名。

5.学生寒假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方案 篇五

一、时

间:

2022年2月18日12:40前各班级按照指定位置摆放整齐。12:50开始,组织教师和学生代表参观。

二、地

点:

办公室左侧大厅

三、活动安排:

1、展评范围:学生优秀语数英寒假作业,展评人数:一至六年级各班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展出作业标准:

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规范,有较高的正确率,有连续性,且语数英三科寒假作业均达到优秀者

五、注意事项:

1、将参展备课、作业按年级、学科分块摆放;

2、请相关教师充分重视此次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师生规范书写的意识,使师生书写质量逐步提高,进而促进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3、对参评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打分,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作业,予以表彰奖励;

4、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6.七桥学校学生作业展评实施方案 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为学生提供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学习的榜样,营造开放的教学管理氛围,不断提高学生作业的书写水平和规范意识,特举行一次作业展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5年12月25日中午

活动地点:会议室

二、活动要求

1、参展作业均为课堂作业

2、参展学科: 1—6年级语文、数学,7—9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其中,3—9年级语文学科包括练习和作文。

3、每班每门学科提供5本作业参展。由各学科老师负责初选,并于12月24日中午前送至会议室。

4、教导处、总务处共同负责作业布展工作。

5、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有秩序地参观作业展。具体参展顺序,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调度。

三、优秀作业评比 学校将参展作业进行评比

1、评比标准

(1)、作业本封面整洁(2分)

(2)、作业书写规范、整洁、字体美观大方(2分)(3)、作业要有自己的特色(3分)

(4)、教师批改及时,批改符号规范,评语书写规则、美观。教师评价语言适度,有激励作用。有特色。能体现师生互评,评价能体现现代评价理念。(3分)

2、评比办法:

1—3年级为A组,4—6年级为B组,7—9年级为C组(理化视为一科),按年级组设奖。每组分学科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共3大组,A、B组各2个学科、C组4个学科。第一名共8个,第二名共16个,第三名共24个。评选结果要兼顾班级名额分配)

3、评审小组:

A组:杨

邢、张

洋、张庆宝、朱远亮 B组:鲁贵周、赵海燕、汪

飞、束晶晶 C组:朱宏刚、缪婷婷、陈

婷、张

7.学生作业方案 篇七

一、设计阅读地理图像类作业,构建学生地理空间观念

地理图像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是其他文字无法替代的。本文所描述的地理图像主要包括地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示意图和区域图等。教师在设计地理课外作业时,要充分结合地理图像,要求学生通过认真读图、析图和忆图,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做到通过归纳有用信息来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和析图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这类作业设计要注意尽可能将题中的已知条件和知识点通过各类图形去表达,文字叙述不可过多。

如图示洋流中1为暖流,2为寒流,3位于北半球,4位于南半球。

二、设计实验操作或模具制作类作业,提升学生地理空间感知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与理、化、生等科学类学科一样,包含很多实验性的内容,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古人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教师注意要挑选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或模具制作,并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便于学生课后操作。实验设计的内容一般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或是不常见到的地理事物。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事物变化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在吸引学生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例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高一自然地理中较难的知识点,尤其是季节变化规律的学习,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昼夜长短变化随太阳直射点变化的空间变化图,不少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很难理解。通过直观的教具制作和模拟演示,学生很容易就建立起了关于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变化的空间变化图,进而也就能很好地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再如,地转偏向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设计验证地转偏向力的实验作业,让学生课外亲手操作、观察和讨论,就能使地转偏向力看得见、摸得着,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由闻、见到知到行,在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三、设计绘图填图类作业,培养学生空间定位与分析能力

地图是最简明直观的教科书,是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手段与方法。设计填图绘图类作业,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提高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和其他地理素养。《地球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等章节中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在讲解时可让学生用绘图或填图的方式,将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教材中的插图除照片外,大部分都是平面图,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觉,长时间观察,只注意长宽大小,却忽略了高度和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重视学生三维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完副热带高气压的成因之后要求在一个长方体的透明塑料盒上绘制一张立体的低纬度环流模式图,并用演示的方法向同桌说明其形成过程。

四、设计观察类作业,培养学生空间分析、表达能力

观察对地理学的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魏格纳通过对《世界地图》上大陆轮廓的观察,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牛顿通过对月球、行星等运动的观察,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大自然与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观察内容。《地球的运动》章节中,涉及的“日出日落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等空间概念是高中地理中的一个重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可布置观察类作业,如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及正午太阳高度正午物影方位和正午物影长度可选取参照物,间隔几天观察当地日出,写观测日记或拍摄照片并用地理语言附文字说明。观察作业不仅可以应用于自然地理,也可以应用于人文地理。如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农村的稻田景观、规模大小、耕地是否破碎及劳动力数量等,并关注水稻种植的季节、天气等现象,可书面描述,也可根据学生特长和爱好课堂口述、绘画展现或拍摄影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学生建构了正确的空间表象,在大脑中形成直观感受,从而加强对相关地理事物的理解。

8.学生作业方案 篇八

关键词:果因效逻辑;土建类课程;项目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1-0043-02

在学校构建的三层对接的平台上①,“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给人才培养、教材建设、课程设计等一系列专题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以“果—因—效”逻辑为新一轮评估思想,以分析诊断、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为主要手段,相应的课程改革也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落脚点[1],据此,学生的课业成果与评价指标是衡量课内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的改革基础之上[2],以“果因效”逻辑分析架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一体项目化作业方案势在必行。

一、果因效逻辑分析与内涵建设

(一)“果因效”逻辑思想加强专业教学质量内涵建设

新一轮的评估宗旨是衡量什么,得到什么;评估逻辑:果—因—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是主要成效区(KRA),关键成功因素(KSF),主要业绩指标(KPI);如何以评估“果因效”逻辑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作者认为应由“果”切入,探究成因,评价效果;三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辩证又一脉相承的逻辑思想。从宏观上看,项目化作业直接反映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4.0教学建设与改革、二级指标4.3职业能力训练当中,间接反映在二级指标5.2质量控制与6.1知识能力素质等指标当中,“成因”是教学建设条件与教学改革环境的分析,“效果”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直接表现或间接表現。因此,在专业教学质量内涵建设上要突破传统的评估思想,新的“果因效”逻辑思路与指标体系要求搞好专业教学工作,而课程的项目化作业是主要体现之一。

(二)项目化作业设计

“教”体现在“学”中,“学”体现在“做”中,“做”体现在过程中,以项目化的作业形式来体现学习的过程为基本思路。课程项目化作业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架构项目化作业方案环境与逻辑如图1所示。以学校三层对接为大平台,以项目化课程建设为基础,教师下企业对接岗位,与企业深入融合,提出课程改革方案,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讨论形成项目化课程标准。以学院国家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为保障,学生的过程化学习在项目化作业中得以体现。项目化大作业包括工程背景、学习目标、技术要求(仪器工具、场地条件、技术标准等)、项目作业内容由分解任务组成、成果形式、评价标准等组成。

二、师生对接奠定项目化课程基础

打破思维定式,深入探究课程目标的内涵层次,根据“综合职业能力”内涵层次分解目标,优化调整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在三层对接平台上,开发和编写相应项目化教材,开发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项目作业方案,增加与相关实践性内容的链接,使知识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吻合,增强项目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发展[3]。

在教师带学生下企业进行师生岗位对接基础之上,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蓝本,硬件上整合或新建校内模拟实训场地与场景设计建设,软件上以项目化案例情景为基础对项目化教材、典型实训任务、项目化作业进行实施,如图2所示。

图2三层对接项目化作业形成路线

1.体现教学内容的职业性、行业标准与规程,融合建筑工程行业八大员资格鉴定考核要求,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2.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一体化,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

三、架构“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作业方案

(一) 以“果”切入,形成“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作业

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教改的切入点,逐步形成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导,结合行业的职业标准,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做贯穿项目化课程培养高技能,完善课程的教与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上落实到学生主体,必须以项目成果形式来表现,其项目成果是“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深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例如,地基与基础课程采用真实工程环境为背景,以基础工程生产过程为主线,紧密联系基础工程施工实际问题[4];再如,塔吊基础、土方开挖、桩基础工程等施工方案展开;层次上,以天然地基与浅基础形式到软弱地桩基础施工渐进展开;内容上,主要以基础工程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土力学概念融入典型任务之中加强理解与应用。

(二)以“因”分析,建成实践教学环境与典型案例情景

以“探究成因”入手,推进项目化作业实施,依托项目化的课程建设是关键。尽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超前的,课程改革的上层设计是完美的,只有在软硬件建立相配套的教学环境与实践情景,教师通过岗位对接建立案例情景库等,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质量才得到真正提高。目前,在校内学生有教室、试验室、实训室,形成了稳定的企业技术人员数据库,以及在三层对接环境中形成的高比例双师队伍为课程项目化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在三层对接机制中,教师下企业跟踪项目,例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以场地控制与建筑控制测量与放线为主,针对课程下企业主要熟悉以下方面:熟悉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过程的测量工作与地位,在此之上,熟悉相关技术文件,包括工程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等;熟悉现场测量施工方案与测量工作流程;熟悉现场项目部与各职能部门作用与工作环境,根据项目并结合课程编写典型教学案例。以汇源石化工程项目整合传统测量学习内容,以“测、算、绘”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体现测量行业标准与规程标准,融合工程测量员资格鉴定考核要求,依托真实工程项目之一汇源石化基地工程项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场地,设计项目化情景内容,从而进行项目化教材开发,编写项目化实训指导书,形成项目化作业。

(三)以“效”评价,融入职业标准与规范作为课程项目化评价标准

以“评价效果”为逻辑反馈点,建立项目化作业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体现任务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变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做法,防止考前突击的行为。

在教学内容项目化基础上,根据学习环境情景化、教学考核过程化的需要,评价内容应与行业标准、岗位职业能力与技能竞赛文件等方面相结合,项目作业成果评价主体要多层次,评价主体不仅包括学校内部教师、学校外部企业技术人员,还包括学生自评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价。社会评价应包括社会权威部门(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

四、结合行业规范与职业资格鉴定设计评价体系

在“做”的问题上,导入行业规范与标准,必须解决课程教学的考核标准才能保障“做”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做”的内容反映在过程考核与成果评价之中。

根据施工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筑职业标准、建筑行业规范与规程为依据,对所学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量化考核,工程测量课程评价体系见图3所示。做到对课程的考核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定性方面是指学生在课程中完成综合大作业形成课程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定量是指完成单次职业任务所达到技能与知识理解的评价,融入行业职业标准进行项目化作业的对比点与评价指标,为学生熟悉行业标准奠定良好基础。

图3建筑工程测量评价体系

注释:

①三层对接:学校对接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与企业,师生

对接职业岗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Z].教高

[2008]5号.

[2]肖先波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土建类专业课程开发实践

[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3]李同吉.试论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C]//提

升人力资源 提高竞争能力(2007年).职业教育国际研

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4]胡勇等.建筑施工项目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

9.学生作业方案 篇九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教育优先发展的依据在于其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步,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竞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激烈。这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人才、教育的竞争。而要想教育发展,就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在减“负”不减 “质”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

(二)作业是常规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作业问题是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中小学作业也因为机械重复、以量取胜、过统过死而广受诟病。目前,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和学杂费的免除,学生学习的物质负担降了下来,但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依然很重,而进行作业改革是减轻学生精神负担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举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作业的理解、定位和实践操作也日渐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作业不仅仅为了巩固“双基”,还有张扬个性、培养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作业不只是一种训练方式,其本身还应成为一种学习行为,一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挑战性活动;对于作业的设置,应该引导学生能够恰当、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作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学生在习练过程中学会迁移、得到发展。近年,综合素质考查已列入招生参考内容,这些对作业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虽然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负担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在作业布置上的观念老化、形式单

一、总量超标、难度过大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导致学生作业负担有增无减,相当程度地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学生作业现状不容乐观。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现成知识,而是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提供学习方法、策略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指导,教师专业生活方式的改变,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教学思路、模式的更新,所以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政策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一)“作业”作为教育术语和学科课程的本原含义及其启示。“作业”在教育发展史上,源自产业革命以后的现代课程,其本原含义主要指“手工劳作”和“身体技术训练”,最先是作为一种强调劳动、实践、手技活动之于发展儿童创造力重要作用的思想观点而呈现,因此,其含义与今天我们所说的“作业”内涵显然有所差别,但是,考察“作业”在教育发展史上的变革及其作用,对于今天的中小学关于作业改革依然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二)时至今日,纵观国内外教育的发展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仍然具有巩固学生的知识,对学生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完善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作业与课堂教学视为同等重要,把作业研究视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作业问题研究十分活跃。据悉,美国的教育体制中对于作业方面起认为:首先,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应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其次,父母对家庭作业的介入应保持在最低水平;应当确定和说明家庭作业的目的;再次,一旦布置了家庭作业,就应当有批改。

(三)根据我国教育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当成为听评课的重要关注点,教师不应把课外作业当成课内作业量的追加,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发展个人的爱好和需要,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同时,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工作者,作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时间标准,防止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必须着眼于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能力,在作业布置上应该加强协调。

三、研究本课题的方案

(一)研究目的。开展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旨在达成以下目标:

1、促动教师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作业观,做到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进而加强作业设置及评改的针对性。

2、设计利于学生发展、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作业体系还学生自主作业、自我选择作业的权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3、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类型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检验知识,获得自我完善和主动发展,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了解当前中小学学生的作业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的现状,根据所获资料分析造成学生作业负担加重的种种因素;指出其中不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需要改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相应的改进教育体制改革的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我国中小学生作业减负方案的实施及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步。

(二)研究内容。开展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其主要指向和侧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新体系建构及其具体设计、操作。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作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新型作业体系主要由三种不同类型作业组成,即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实践性作业,2、作业改革与课程改革、课堂改革的矛盾关系。纵观国内目前的作业改革,虽然涌现出不少典型经验,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和鼓舞,但是,这些改革基本上还是就作业论作业,还没有与课堂教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还没有触及整个课程改革。其实,之所以出现作业负担过重等不良征象,与教师课程意识不到位、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存在密切联系,通过转嫁作业负担来弥补低效课堂的做法依然大行其道。怎样才能使作业成为承载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有效教学的载体与平台,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关注的教学问题。

3、学生作业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在推进作业改革的道路上,没有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决难取得实质进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应改变以往围绕作业问题而开展教育实践的老套方式来教育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教学。

四、研究方法与保证措施

(一)研究方法设计本课题采用惯常的研究方法,如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1)调查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及与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作业的量、学生对作业的需求、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师的作业

设计等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从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证实验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2)文献法。全面搜集国内有关作业改革研究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学习借鉴相关的经验成果,以对课题研究提供科学而实际的理论指导。((4)个案法。在调查过程中,以不同类型的城市、农村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他们的作业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的良好发展。(6)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教育体制的历史发展,了解一些我国的 教育体制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国外教学体制的吸收和借鉴的经验总结,从而分析关于我国中小学生作业减负的措施及改进办法。

(二)保证措施(1)明确责任,强化领导把推行中小学作业改革作为深化我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重要任务,认真听取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等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防止工作表面化保证作业改革落到实处。(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作业改革的认识,提高作业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3)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一是建立作业年审制度。研训中心每学期末对各学校上报的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作业样本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合格的在全区进行公布,不合格的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建立作业检查制度,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掌握实际情况,做出科学量化,纳入学校业务考核,并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此外,并建立作业改革成果申报制度,对完成实验任务,做出成绩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指导性意见。

10.学生作业方案 篇十

2016年11月28日

榆中县河湾小学语文作业展评实施方案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通过优秀作业的评选,树立一批学习优秀者、学习勤奋者的典型,为全体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已良好作业习惯和作业成绩的机会。通过各班级的榜样带动全体同学进一步规范作业书写格式,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作业质量,最终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特举行一次小学生作业展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中午

二、活动地点:会议室

三、活动要求:

1. 一年级拼音、写字,二年级语文作业、练习册,三至六年级:语文作业、作文。

四、评比标准:

1.作业格式规范,书写认真、工整,字体规范,无乱撕、乱画、乱贴现象。(10分)

2.作业保持整洁,习惯良好。(10分)3.作业准确率高,完成本学期的作业(10分)

五、评比办法:

每班推选三人的作业,按照低中高年级,每级选一名优秀者。

六、评审小组:

1.学生组:各班推荐2名优秀学生代表进行表扬。2.教师组:金蓉

榆中县河湾小学语文作业展评活动总结

2016年11月29日

河湾小学语文作业展评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书写能力,落实规范书写的要求,培养学生对作业本的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工整、正确的书写习惯,营造学生间共同提高、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教学常规建设,语文教研组在12月28日举行了学生作业展评活动。

本次作业展评体现出有以下优点:

学生作业业面整洁,书写规范,格式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教师布置的作业科学、适量,教师批改正确率高,批改符号正确,作业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次作业展评活动搭建了教师、学生之间优秀经验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明确了优秀作业的标准,同时也对老师如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做了具体要求,对强化学生养成认真作业,规范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起到了促进作用。

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如下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管理,把学生作业管理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管理工作抓实抓好。

11.学生作业方案 篇十一

1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集疏运作业现状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主要有开放式堆场和封闭式堆场。开放式堆场指允许人员和集卡进入的堆场区域,其集疏运方式与传统人工码头堆场的集疏运方式一致,集卡到达目标箱位后,由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轨道吊)直接装卸;封闭式堆场指不允许人员和车辆进入的堆场区域,集疏运必须在堆场陆侧端部完成,其作业方式与传统人工码头堆场作业方式差异较大。

现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封闭式堆场大多在陆侧设置缓冲区,以便进行集疏运装卸作业(见图1)。这种堆场集疏运方式的具体作业流程如下:(1)集卡进入码头区域后直接进入堆场陆侧端部的缓冲区,然后倒车进入指定装卸作业车道;(2)集卡停于指定装卸作业车道的规定位置后,司机离开集卡并进入规定等待区域,触发轨道吊作业指令;(3)轨道吊进入缓冲区进行集卡装卸作业;(4)装卸作业完成后,轨道吊退出缓冲区;(5)司机驾驶集卡离开缓冲区,完成装卸作业。

图1 堆场陆侧缓冲区集疏运装卸作业

上述堆场集疏运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封闭造成的装卸作业不便的问题,大大提升自动化作业安全性。但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堆场集疏运方式下,轨道吊需要带箱长距离行走才能将集装箱放置于目标箱位,导致整体装卸作业效率较低且能耗较高。因此,该堆场集疏运方式在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受效率的限制,集疏运箱量较大的堆场不适于采取这种方式;另一方面,由于轨道吊需要带箱行走,堆场纵深过长会进一步降低装卸作业效率。

2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集疏运作业方案设计

天津港具有“大出大进”的集疏运特点,这对码头堆场集疏运作业提出更高要求。为提高天津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集疏运能力,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集卡交通组织便利、整体装卸效率较高的新型装卸作业方案。天津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采用新型梭车作业工艺系统,该系统具有作业效率较高的优点。在充分考虑与堆场梭车作业工艺系统衔接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设计出多个堆场集疏运解决方案。

2.1 集卡倒车集疏运方案

集卡倒车集疏运方案是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原有陆侧缓冲区集疏运方案的基础上加入梭车系统后重新设计的集疏运方案,其布置形式如图2所示。在该集疏运方案下,在堆场陆侧端部设置用于集卡装卸作业的缓冲区,并在堆场纵深方向布置梭车系统(图2紫色区域为梭车运行区域),负责集装箱在堆场内的水平运输。

图2 集卡倒车集疏运方案布置形式

集卡倒车集疏运作业流程如下:(1)集卡采用倒车的方式进入缓冲区并到达指定装卸位置;(2)轨道吊与梭车配合作业,轨道吊负责集卡与梭车间及梭车与堆场间集装箱的转接,梭车负责集装箱在堆场内的水平运输。该方案有利于缩短轨道吊带箱行走距离,提升堆场装卸作业效率。

2.2 后方堆场集疏运方案

在后方堆场集疏运方案下,码头堆场按码头纵深方向分为前方堆场和后方堆场(见图3):前方堆场主要用于船舶装卸作业;后方堆场主要用于集疏运作业。前方和后方堆场均设置有箱区和轨道吊,便于集装箱堆垛作业;在前方与后方堆场间设置纵向贯通的梭车系统,用于堆场内集装箱水平运输;同时,在后方堆场箱区设置集卡环绕车道。

图3 后方堆场集疏运方案布置形式

后方堆场集疏运作业流程如下:(1)集卡进入码头区域后直接行驶至指定箱区,并通过行车通道进入后方堆场;(2)后方堆场轨道吊负责集卡装卸,集装箱在前方与后方堆场间的转运通过轨道吊与梭车的配合作业完成。该集疏运方案的优点在于:集卡可以在行车通道内连续行驶,有利于缩短集卡在堆场区域的等待和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率;后方堆场沿用传统人工堆场装卸模式,保留集卡装卸环节,使集卡装卸作业与高效的自动化堆场作业有效融合。

2.3 小型起重机集疏运方案

小型起重机集疏运方案与后方堆场集疏运方案的设计思路较为一致: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对后方堆场进行简化设计,去除后方堆场的箱区,并对后方堆场轨道吊进行小型化处理(见图4);后方堆场轨道吊下设置梭车运行区域和集卡车道,以减小后方堆场纵深过长对堆场集疏运作业的影响。

图4 小型起重机集疏运方案布置形式

小型起重机集疏运作业流程与后方堆场集疏运作业流程的区别在于:当后方堆场轨道吊执行集卡装卸作业时,由于后方堆场没有缓冲能力,需要梭车进行配合作业。小型起重机集疏运方案的优点在于:集卡行驶区域得以扩展,有利于缩短集卡等待和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率;后方堆场采用简化设计思路,有利于减小后方堆场占地面积,节省设备投资。

2.4 旋转起重机集疏运方案

旋转起重机集疏运方案将集卡行驶主干路与装卸作业区域进行融合(见图5),使集卡装卸作业在主干路上就可以完成。在该集疏运方案下,堆场陆侧不单独设置作业区域,而是通过旋转起重机实现集卡与梭车间的集装箱转接作业以及集装箱在装卸过程中的90€白颍杀苊饧ɑ幌蛐惺唬佣锏教嵘饕敌实哪康摹?

图5 旋转起重机集疏运方案布置形式

旋转起重机集疏运作业流程如下:(1)集卡进入码头区域后直接行驶到主干路上的指定作业位置;(2)旋转起重机分别进行集卡和梭车装卸,完成梭车与集卡间的集装箱转接作业。该集疏运方案的优点在于:有效压缩堆场辅助区域占地面积,提高码头场地利用率;简化集卡行驶路径,提高集疏运效率。

3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集疏运作业方案优化

3.1 优化方案

对上述堆场集疏运作业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后发现:后方堆场方案和小型起重机方案在交通组织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尚不具备应用条件;集卡倒车方案和旋转起重机方案较具可行性,可在进一步优化后投入应用。

集卡倒车集疏运方案的优化如下:改变原有方案下由轨道吊进行集卡装卸的工艺形式,在缓冲区配置轨道吊和梭车系统的基础上,在每个箱区的缓冲区配置1台固定式起重机,专门用于集卡装卸作业(见图6)。固定式起重机的起升高度较低且无大车行走机构,整机结构简单,且其造价远低于轨道吊。

图6 集卡倒车集疏运方案优化后的布置形式

旋转起重机集疏运方案的优化如下:保持旋转起重机原来的大跨距配置形式,将集装箱的旋转操作置于起重机外伸臂下,即梭车转承平台上侧(见图7),以便更好地利用旋转起重机跨距内的作业空间,提升集卡通行能力。

图7 旋转起重机集疏运方案优化后的布置形式

3.2 优化方案仿真对比分析

集卡倒车和旋转起重机集疏运优化方案的使用效果均较佳。两种优化方案在设备配置数量、投资、辅助区域占用面积、交通组织、装卸能力和故障处置能力等方面的比较见表1。对两种优化方案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集卡倒车集疏运优化方案下,虽然作业区域存在路线交叉的问题,但作业缓冲区可以有效缓解交通组织压力,其集疏运效率优于旋转起重机集疏运优化方案,具备一定整体优势。

表1 集卡倒车与旋转起重机集疏运优化方案比较

4 结束语

堆场集疏运能力是影响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堆场集疏运环节已形成较为通用的解决方案,但这种解决方案在集疏运箱量较大的码头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码头堆场集疏运特点和集疏运车道配置形式对集疏运解决方案的应用效果制约较大,因此,在选择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集疏运解决方案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码头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工艺方案。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4-11-26)

12.学生作业方案 篇十二

关键词:工业无线遥控技术,远程油门,液压举升系统,安全

CLC NO.:U469.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1-7988 (2015) 10-03-03

引言

工业无线遥控技术是本世纪初新兴的、一种面向设备间信息交互的无线通信技术。欧美等国政府多次在发展规划中指出, 工业无线技术将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研究人员则在科技部高技术发展计划 (“863”计划) 和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等支持下, 在工业无线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并在冶金、石化等领域进行了初步应用。

近年来, 由于运输业的发展, 较长货箱的后翻自卸单车、半挂自卸车和列车以其装载量大、转运半径长等特点倍受用户青睐。但是, 自卸车货箱越长, 在卸料过程中由于货箱举升高度过高、路面不平整以及货物堆积, 加之司机视觉盲区大、举升速度慢等因素, 就越容易导致卸货时倾翻事故的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介绍的自卸汽车采用工业无线遥控操纵的改进方案, 通过对原有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的相关改进, 可将自卸车举升卸货操纵方式由车内手动操纵改为车外远程遥控操纵, 在特殊工况, 操作者可远离车辆无线遥控操纵货箱举升卸货。本改进方案具有遥控距离远, 操作无盲点, 操控方便高效、安全可靠等优点, 可良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有效保障人员安全, 并提高自卸汽车在矿区现场、重度污染区等恶劣、危险工况下的适应能力及安全性, 是工业无线遥控技术在自卸汽车上的一次新的改进应用。

1、方案改进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1 货箱举升卸货与下降回位动作的遥控操作实现方法

实现无线遥控操作液压举升系统正常工作, 是整个方案改进的关键。现有自卸汽车采用液压举升系统, 是一种功能较为完备可靠的工作系统, 它主要由手动气阀控制液压换向阀改变液压油路供油状态, 从而驱动油缸伸缩, 推动货箱举升卸货或下降回位, 完成整个作业过程。可见, 现有系统中手动气控阀和液压换向阀是主要控制元件, 其中气控阀是根本控制元件, 则本技术方案的重点是将无线遥控植入现有液压举升系统控制部分, 实现气控阀的遥控操纵, 进而控制整个系统正常工作。

1.2 举升过程中远程油门的遥控操作

现有的自卸汽车举升系统工作时, 控制气动液压换向阀的手动气阀安置在驾驶座椅旁边, 驾驶员可同时操作手动气阀和油门, 从而控制货箱升降。但是, 若采用远程无线遥控操作, 操作人员远离汽车, 无法对发动机油门控制, 就失去了油门对举升力量和速度的调节能力;所以, 遥控系统中油门的遥控操作是另一个重要环节, 是需要注意对原有油门控制器和远程油门控制器的切换和干预问题。

1.3 遥控操作系统的供电

现有自卸汽车的液压举升系统是气动控制液压举升的方式, 系统中没有涉及电器系统。而无线遥控操作系统是电器系统, 所以, 该方案改进首先需要解决遥控操作系统中用电单元的供电问题, 保证此系统与车载电源的供电能力、电源电压以及电源接口形式等匹配, 是实现系统的无线遥控功能的基础。

2、无线遥控控制的改进方案

2.1 遥控控制改进方案设计

在现有自卸汽车的液压举升系统基础上, 通过在电气系统中增加无线遥控设备, 同时在液压举升系统中手动气控阀旁并联一只电磁换向气阀, 切换控制液压换向阀;并通过电路连接, 构成互锁回路, 实现无线遥控设备对电磁换向气阀的独立遥控操作。切换至遥控操作状态是, 无线遥控设备可有效的完成对电磁换向气阀的遥控操作, 进而控制液压换向阀工作, 实现自卸汽车举升和回落动作的遥控操纵。

另一方面, 当司机离开驾驶室后, 失去对油门的操作, 而在举升过程中, 由于系统负载较大, 发动机怠速下无法满足举升时的液压动力需求, 所以, 需同时实现油门的遥控操作。方法是在自卸汽车底盘生产过程中预留油门控制装置, 并在驾驶室设置预留油门状态切换开关, 在举升时只需通过遥控设备切换开关状态, 即可实现对发动机转速控制 (注:预留油门的转速是通过油门控制手柄预先设定举升过程所需的发动机转速) 。遥控控制改进方案见图1:自卸汽车遥控操作系统连接图。

2.2 遥控系统的供电计算

在驾驶室中央接线板的+30端引出电源线, 为遥控接收器和电气系统提供电源, 通过遥控器发射器向接收器提供开关信号, 由接收器接收到开关信号后向电磁气动阀提供相应的开关信号, 实现对电磁气动阀的电气控制操作。系统功率匹配计算如下:

(1) 用电设备及其用电功率:

a.工业遥控器:Pa=4A×24V=96W, I=4A

b.油门控制器:Pb=6A×24V=144W, I=6A

c.电磁阀:Pc=0.3A×24V×2=14.4W, I=0.6A

d.中间继电器:Pd=0.5×4A×24V×4=192W, I=8A

(2) 功率匹配计算:

总功率:P=Pa+Pb+Pc+Pd=96W+114W+14.4W+192W=446.4W

总电流:I总=P/24V=18.6A

中央接线板+30端:I=30A> (2/3) ×30A>18.6A, 系统的供电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系统供电匹配合理。

2.3 货箱举升卸货及下降回位遥控改进

根据上述改进方案, 在驾驶室设置一个电磁换向气阀, 与液压系统的手动气控阀并联。在手动气控阀处于中位的状态下, 遥控接收器可通过控制电磁气动阀, 实现遥控系统对液压系统举升和下降动作的遥控控制;配合遥控模拟量操作装置模拟远程油门输入, 控制车辆远程油门开度, 进而实现举升速度调节。另外, 在液压油缸的下降气控管路上串联安装手动气控调节阀, 通过调节气路压力, 实现液压油缸下降速度的手动调节。液压系统改进见图2:液压举升系统改进原理图。

取力器遥控操作, 是在PTO气动控制的气管路中并联一个电磁气动阀, 通过遥控器操作切换取力器气动开关, 控制取力器离合动作。

2.4 远程油门接口

在底盘设计制造时, 预留专用的油门控制接口 (如混凝土搅拌车预留辅助油门控制装置) 、切换开关、油门调节等装置, 用于实现远程油门的安装与使用。遥控系统通过遥控器控制切换开关的方式, 实现对油门踏板与远程油门间切换的遥控操作, 通过遥控器上的模拟量调节装置, 实现油门开度调节的遥控操作, 进而实现对发动机转速的控制, 在举升过程中为液压系统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远程油门预留接口见图3:远程油门连接接口示意图。

注意:仅当车辆处于停止状态 (变速器空档) , 油门远程遥控功能才可发挥作用。并且由于远程控制油门与电子油门踏板在线束插接器上的接线形式有所不同, 远程控制油门和电子油门踏板不可互换。

3、结论

上一篇:公司年度工作报告怎么写下一篇:社工梁家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