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简报2011(4期)

2024-08-12

教育工作简报2011(4期)(共10篇)

1.教育工作简报2011(4期) 篇一

一、逆反期聋童的表现

1.强烈的自尊心

聋童到了逆反期, 由于自尊心强, 内心的思想感情不轻易向外人吐露, 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 这种闭锁性导致了他们和老师、家长、同学之间的距离。而此时, 如果老师、家长不改变教育方式, 仍然把他们当小孩一样管教, 势必导致他们和老师、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 他们也不会接受老师的教育。

2.脾气暴躁

处于逆反期的聋童, 他们因为生理缺陷, 和社会之间产生了一道天然屏障, 由于家长和他们的交流障碍, 因此, 他们往往不理会家长的教导, 家长往往说不到一两句话, 孩子就发火, 甚至和家长吵起来, 在学校, 他们也常和同学发生争吵。

3.心理上渴望自由

逆反期聋童, 由于知识领域、交往范围扩大, 他们心理上渴望自由, 要求独立自主, 受人尊重, 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沟通, 他们不希望家长和老师用管小孩的方式来管自己, 他们还想结交新朋友, 而我们的家长、老师却总认为他们有缺陷, 总是对他们严加管束, 限制他们的自由。

4.疑心重、认识片面

逆反期的聋童疑心重, 他们对人际活动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假如你和别人说话时, 无意看了他一眼, 他就会认为你们是在议论他, 说他的坏话。如果你和别人说笑并指点他时, 更会刺激他的情感, 认为你是在嘲笑他或是歧视他。不管你怎样解释, 他也不会相信, 认为你是在欺骗他。另外, 他们对事物也看不全面, 只看表面现象。

对聋童的逆反心理, 作为家长一定要耐心疏导, 作为老师, 一定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聋童的教育。

二、对逆反期聋童的教育

1.建立民主、和谐的班集体

环境宽松、舆论正确的班集体对聋童来说十分重要, 会让逆反期聋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感到身心愉悦。我校聋七班的孩子目前正处在逆反期, 如果班主任对一些事情独断专行, 一手包办, 会影响到聋童的心理健康。因此, 班主任在一些评选活动中, 十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 让他们公平竞争。另外, 班主任还充分利用班干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聋童到青春期, 脾气暴躁, 易和同学产生矛盾。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 一般应先向班干部了解情况, 再和班干部商量办法, 如何解决。有时, 让班干部去做聋童的工作, 会让聋童感到亲近, 更有安全感。班上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 在活动中,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减少学生间的矛盾, 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2.班主任工作应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许多聋童都“服软不服硬”, 这实际上也反映了部分聋童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在解决聋童之间发生的矛盾时, 应先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 然后再来给聋童分析, 讲道理, 切忌粗暴的批评、训斥。有一次, 我校有五个聋童下午私自跑出学校去打游戏, 当我在游戏厅找到他们时, 他们非常慌张。当时, 我没有批评他们, 只是让他们付了钱回到学校。到了学校, 我也没有发脾气, 让他们坐下来, 和他们交谈。我说老师知道你们自尊心强, 因此, 刚才老师没有批评你们, 现在请你们想想, 你们这样出去对你们有什么危害。接着, 我又帮助他们分析了私自离校打游戏的危害, 孩子们懂了道理, 也乐于接受批评, 第二天, 他们主动写了保证书。

3.多亲近聋童, 多谈心

聋童进入逆反期后, 不太愿意和老师在一起活动、交流。班主任就应深入学生生活, 亲近孩子, 加强交流和沟通。平时, 我就有意创设环境和我校进入逆反期的聋生在一起, 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理想, 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 让他们说说对同学的看法, 等等。从谈话中, 疏导学生的心理, 解决他们的矛盾。

4.常和家长联系, 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逆反期的聋童, 对家长来说是最难教育的。因此, 班主任应和家长常联系,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班主任还应告诉家长, 孩子处在叛逆期, 应多讲讲道理, 不要粗暴训斥孩子。我校有一个学生, 有一次回家后, 发现父母看了别人写给自己的信。正好那天, 我给孩子们讲隐私权, 孩子非常生气, 而父母又不理解, 孩子一冲动, 就和父母打了起来。孩子回到学校后, 主动给我讲了这件事, 当时, 我没有立即说谁错。我和他坐在教室里, 还请了几个孩子旁听, 慢慢分析这件事, 最终指出他和父母都有不对的地方, 同时告诉他, 老师负责做父母的工作, 但你自己也应该向父母认错。孩子接受了我的建议, 主动写了一封信给父母, 而我也及时写信给学生家长, 希望他们能理解这段时期孩子的心理,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家长看过信后非常感动, 最终这件事得到圆满解决。

2.教育工作简报2011(4期) 篇二

关键词:顶岗实践德育工作企业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推行了为期至少一学期的学生顶岗实践。顶岗实践期间,学生在企业提供的岗位上从事实践。这种实践,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说,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则是一种“从学校走向企业”的社会实践。然而,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更多地关注了这种实践的“专业性”,弱化了它的“德育性”。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企业作为“公正团体”的德育价值,对顶岗实践的学生进行以企业文化教育为核心内容德育工作。

一、实习企业作为“公正团体”的德育价值

“公正团体”道德教育策略,是Lawrence Kohlberg针对他早期道德讨论策略的局限性提出的,是对道德实践本质的一种践行。在公正团体中,教育意味着使学生“学会在社会中根据社会规范生活”,因为这种规范生活对于“维持团体的团结是必要的”,经过民主讨论确定下来的这些规范或纪律,有这集体的权威,要求处于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尊重并履行这些规范。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岗位的企业,恰好扮演了社会“公正团体”的角色,具备了与学校内部班级、党团组织等不同的、不可替代的德育优势。

1、实习企业具有能够影响学生道德观念的要素。学生进入企业之初,通过入职教育、岗前培训等环节,新的集体观念、规章秩序意识等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治理者必须对每一个它的成员努力保持公正,如规章制度、考勤奖惩、质量标准等。由于这些规范与每位成员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将有助于学生责任感和义务感等道德观念的形成。

2、实习企业能够向学生提供完全顶岗的角色承担的机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社会性质的刺激,这种刺激来源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道德决策和个体之间的直接道德争论,Lawrence Kohlberg称之为“角色承担机会”。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准职业人,已经具有较强的角色承担能力。在顶岗实践过程中,学生承担着企业人、职业人和社会人这三重角色,这些角色的承担,使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在这种环境下的各种问题。作为企业人,他需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企业的岗位技能,融入企业的主流文化;作为职业人,他需要恪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完成职业任务,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作为社会人,他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与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3、实习企业能够促进团队集体意识的确立。“公正团体”道德教育策略最突出特征就是强调建立一种团队集体意识。学生在顶岗实践期间,作为企业的一员,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服务、民主决策,并服从企业管理,共同面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真切感受来自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洗礼。此时,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个人力量之渺小,集体力量之伟大;没有团队的协助和他人的支持,靠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在当今社会立足生存发展。认识到这些,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集体主义的丰富内涵,团结合作的弥足珍贵,从而自觉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助意识。

二、作为德育资源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社会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企业这种社会集团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企业特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1、企业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的深层结构,是企业成员共享的经营管理观念和价值准则。企业精神文化在企业文化整体构建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内在要求,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旨在优化企业职工群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念、企业伦理道德、企业科技文化意识、企业风尚、企业精神等。企业精神文化能对企业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层次的道德影响。

2、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微观上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精神文化不同,企业制度文化带有严格的规范性、约束性和强制性,是企业管理中的硬要素。企業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组织机构两部分,它的制定、执行和构成都要受企业精神文化的制约和支配;同时,企业制度文化也必然会对企业精神文化产生重大和直接的影响。

3、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载体,是企业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在企业产品、营销服务、设施设备、厂容厂貌以及生活设施、文体活动、劳保福利等外显层次的显现,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产品与服务。

三、企业文化的德育内涵

企业文化教育是富有高职特色的素质教育,它能较好地体现高职素质教育的职业针对性,是素质教育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契合点。

1、企业文化教育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有提高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十分看重人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它把人看作是处于复杂社会状态下的、有多种欲望的复杂个体。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调在管理工作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重视对人进行激励、培训、考核、选拔、任用、晋升和奖惩等,重视开发人的精神素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使得企业文化教育本身成为一种人文教育,它传达给学生的是这样的观念:人在企业中处于首要地位,而企业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由于现代企业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所以,企业文化中就不可避免地渗透着科学精神,一个企业的文化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精神。因此,学习企业文化,还可以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在企业的应用情况,获取科学思想,提高专业素养。

nlc202309011908

2、企业文化教育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重要作用。首先,它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对现代企业性质的认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昭示着一个企业的理念、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产品定位、社会形象等。不同的企业有这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学生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可以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特点,这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素质。有了这种素质,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工作质量和自律意识就会大大提高。其次,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顶岗实践企业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是对一种文化的主动、积极的认可。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十分重要,它对高职毕业生实现由青年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以及努力胜任本职工作,并对企业文化建设作贡献都有重要作用。第一,有了这种文化认同感,高职毕业生就能根据企业文化的要求,主动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使自己尽快融入新组织,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实现由青年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第二,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首先要求能胜任本职工作,而要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还要有对任职企业文化的必要认识和认同。只有这样,高职毕业生才能在新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使自己的工作符合企业的要求。第三,进入企业顶岗实践的学生和任职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一样有为企业文化建设作贡献的责任。但是,没有对本企业文化的深刻了解和认识,自然就无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也就更谈不上为企业文化建设作贡献了。所以说,实施企业文化教育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四、企业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1、在实习期间开展企业文化专项调查。高职院校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顶岗实践企业。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除了一些较大规模的,或现代管理意识较强的企业,一般中小型企业尚没有关于企业文化特点的系统材料和理论归纳。因此,我们有必要要求学生对实习企业开展企业文化专项调查,并进行归纳提炼。

开展企业文化调查,一方面能使学生对实习企业的文化状态既有切身的感性认知,又有较为深入的理性认识,从而深入认识企业文化

的特点;另一方面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学习企业文化、逐步形成文化认同感的过程。在调查中学习,比在校内课堂上学习更更生动、更有效。企业文化调查是企业文化教育是否具有职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不抓住这一关键点,企业文化教育就会演变成对一般企业管理理论的泛泛之学,就不能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产生积极影响。

开展企业文化调查,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既要反映企业文化积极进步的东西,也不刻意回避消极落后的东西。二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即使有消极落后的一面,但只要整体倾向是积极的,就应给予肯定,对学生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他们一分为二地看待,从而把握企业文化特征的主流,增强认同感。三是企业文化的个性调查与共性调查相结合。在调查时,既要注重所在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也要关注所在行业文化或所在地区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共性特征。这样调查来的材料既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实习企业的文化的特点,又使他们对同类企业文化的共同规律有一定了解,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四是调查方式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宜。总体上来看,学生对企业文化还是比较陌生的,有教师的适时点拨,尤其是双师型指导教师的参与,会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

2、在生产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顶岗实践期间,学生在企业除了脑力付出,还有一定的体力付出,部分企业工作环境条件相对艰苦,这正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品质进行锻炼的大好时机。通过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学生在企业接受的管理不再是学校“爱护式”的管理模式,而必须服从企业的“约束式”的管理,这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企业将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人,人际关系较校园内丰富复杂得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学生也是个考验。又如,易燃易爆是化工产品的特性,化工行业对消防安全工作要求非常高。因此,厂区各处树立了许多安全禁令牌,进入厂门便有许多规范要求,企业也会经常开展反事故宣传、消防演习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遵纪守法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活教材。

3、在专业实践中落实企业文化教育。结合专业实践开展企业文化教育是高职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顶岗实践这个渠道,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入到企业及其生产实践中,亲身感受、认识实习企业的文化。这样的学习,能增强对企业文化的感性认识。其次,结合专业实践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可以使專业学习和企业文化学习合二为一,形成统一的整体,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学习企业文化,既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再次,结合专业实践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对一个企业的文化认识,了解到与专业相关的一大批同类企业的文化特点,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对职业岗位群的适应能力。

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开展企业文化教育,要求学生在顶岗实践中彻底转换角色,把自己定位为企业中的一员,和企业员工融为一体。在顶岗实践中要认真学习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要求,参加企业召开的生产、管理会议和举办的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经常与企业管理者、员工沟通,严格按照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切身感受到实习企业的文化氛围,深刻认识该企业文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覃勇.浅谈企业道德在高职学生中的德育功能及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4,(1):224-228.

[2]莫华伟.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德育工作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2,(29):55-57.

[3]陆敏,杭建伟.高职院校“顶岗实践”的操作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55-57.

[4]袁向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1,(12):8-10.

[5]谭喜庆,黄坚.“内引外延”改革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实现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2):80-82.

3.注重教师倦怠期的教育培养 篇三

教师的倦怠期是指教师在特定时期,缺乏工作激情、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的一种消极状态。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主要是两个时期:一是走上工作岗位度过适应期后,走进稳定期的时候。这时,他们的工作已入门,没有了学徒的感觉,而且大多数处在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关键时期,很大部分精力用在家庭琐事上,稍不注意就容易产生疲劳感,觉得“针无两头快”,只要工作不在人前不在人后就行了。恰好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也认为他们很一般,不会重用他们,挑刺的时候相对较多,久而久之他们的意志消沉了,被人们淡忘了,于是沦为不求上进、没有长处的庸师。这个时期是非常危险的,不仅有害于自己、有害于学生,更有害于社会。一个心理倦怠、工作疲软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二是中年以后、四十出头、高级到手、不够退休的成熟期后期。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有了一定的资历、有了一定的地位,新的东西不学还可以混几年,比起更老的同志他们还是中流砥柱,凭经验教书,啃老本生活,自认为压力重、思想滑坡、人生苦短、看破红尘,固步自封,开拓创新没精力,维持现状是上策。加之在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子女读高中、上大学、成家立业,经济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更是普遍现象,他们要平衡家庭中父母、子女、亲友各方面的关系,要应付社会上涉及家庭的各种事情,工作上只要不惨遭淘汰就可以了。这个时期情况比较复杂,年龄不老不小,工作不好不坏,很容易被人“看得惯”,什么事都还说得过去。结果是学生智力得不到开发,教育水平得不到提高,知识淡化,教育倒退,贻害无穷。

教育危机都是教育体制、管理水平落后造成的。要消除教师的倦怠现象,走出教育尴尬、困窘的境地,就必须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与评价体系,特殊情况还要施重肥、下猛药,发出警示信号,才能彻底改变不好的局面,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跟上全球化的步伐。特别是人员相对较多的学校,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更不能忽视,要对他们进行提高培训教育,补充知识能量,加强这个时期对教师的培养教育,这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认为,在目前教师教育的大背景下,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让每个教师终身都有追求的目标,都有创新的责任和义务,是十分重要的。

1. 实行教师教育学分制

这是目前运用比较好的一种形式,每年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安排一些具体的学习内容,合格的计学分,不合格的不计分,达不到一定标准分的,不评优、不表模,而且与经济待遇挂钩,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特别是教师容易倦怠的关键期更应重视,要让他们在学习任务的压力下创新上进,度过危险期,最终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教育工作者。这一点,关键是要落实,要执行者过得硬。目前的继续教育学分制落实不力,形式主义严重,效果不是很好。自觉学习的人达到了要求,不自觉学习的人达不到要求也没有比较钢性的处罚措施,这是需要改进的。

2. 实行学段工作过关制

对于教师工作来说,传统的备、教、辅、改、考、研仍然要坚持抓紧抓好,不能因为改革教法、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有效合理的、有利于教育教学的东西也不要了。要大力提倡把好教材关、备课关、授课关、批改作业关、辅导学生关、考试分析关、教学方法研讨关、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关、教学质量关等有效的作法,设定指标、量化积分、评定等级、奖优罚劣,让倦怠的教师没有机会倦怠,督促他们扛着重担走过来,下定决心奋力一搏,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这一点,需要管理者铁心坚持、不打折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 实行知识更新培训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根据教师知识结构实际,或校本培训、或外出培训,不断给教师充电,让教师随时懂得还有很多知识自己不懂,不学习就要落伍,不学习就要被淘汰,不学习就要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被同行瞧不起。尤其是教师处在疲软期,更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外出参加培训学习,鼓励支持他们克服困难,走出容易放弃进步的糊涂期,力争让他们成为更有作为的成功之士。

4. 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可以有目的地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安排专业对口的课题研究任务,让他们在百忙之中挤时间分析研究课题,完成研究任务。年龄大的牵头,年纪轻的多写,共同探讨,共同提高,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取得成果,实现家庭、事业的双丰收。也可以给能力较强、处于工作倦怠期的教师委以重任,从精神上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受到重用中激发热情,发挥重要作用,收获人生的喜悦。还可自设各类奖励项目,在学校表扬教师、对家庭表扬家属,把他们的注意力尽可能地转移到事业上来,让他们有成就感,引导他们走出倦怠期,最终成为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同时,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安排结对帮扶青年教师的任务,让他们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做总结出来,传授给青年教师,树立他们的师长、表率风范,让他们处处在青年教师中保持“师傅”级别的份量,产生惧怕自己被青年老师瞧不起的感受,起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作用。这样,教育生涯中就难以有倦怠的机会了,教育工作就会充满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5. 实行科学的常规考核

除了年度工作必须评价考核外,平时适时进行课件制作、说课、粉笔字、教学案例、教学日记、教学论文等方面的比武,评出优胜者,奖励大多数,分年级、分学科常抓不懈。在这方面,年纪轻的往往在粉笔字、教学案例方面弱一些,年纪大的则在制作课件、电脑技术方面次一点,各有所长,各有优势,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可以充实教师的教学生活,还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让疲软没有市场,让工作和家庭克服应付式的状况,快节奏地运转,挤上新世纪的快车道,促进方方面面和谐有序地提高发展。

6. 实行严格的奖惩机制

随着教育管理的不断改进,现在通用的末位淘汰制比较单一,不利于教师的进步,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应正反两方面都建立起系统的管理运行机制,好的要舍得奖,差的要敢于惩。诸如,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不仅要精神上给予肯定,还要在物质上给予奖励。对思想消极,工作态度不端正,消极怠工,教育教学成绩差,没有进取精神的教师,要给予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工作仍无起色的,要定为薄弱学科教师、转岗、待岗、高职低聘,甚至解聘。这样公正地坚持下去,倦怠的还能倦怠吗?带来的必将是教师的成功、学生的成才、教育的振兴、社会的进步。

4.叛逆期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篇四

我问她:“现在妞妞是不是越来越喜欢照镜子了?”表姐连忙说:“是啊。不仅喜欢照镜子,而且还喜欢经常换衣服。”我说:“她是不是还喜欢总是顶撞你。”表姐说:“对呀,气得我真想打她。”

我笑着说:“你啊,既不要打她,也不要骂她,只管让她去。”表姐听到这里大声叫道:“你这是什么逻辑啊?让她这样下去,那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大乱子。”

我说:“你只管听我一回,回去后,不要总是问她一些事情,她的所作所为,你只当没看见。你所要做的就是将家里打理好,做些她喜欢吃的东西。记住,一定要少说话,忙你自己的事情,几个月后,她准保会有改变。”

表姐将信将疑地看着我,而后说:“那我就听你一回,看能不能有所改变。”望着表姐离去的背影,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曾经历的那段时光。那时,我和表姐家的妞妞一样,到了那个年龄,便喜欢臭美,不仅如此,我还暗恋上了一个男孩,每天都想着能够见到他。

母亲发现了我的这些情况后,起先也总是问我,而我除了顶撞母亲外,什么都不愿意和她说。再后来,我大着胆子去约那个男孩,谁知居然被班主任发现了,将我在班上批评之后,便把母亲也请来了。

我不知道班主任是怎样对母亲说这件事情的,我只知道,那天母亲却什么都没说,不仅那天没说,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母亲居然很少说我,只是在生活上尽量满足我的要求。

渐渐地,我与母亲间的隔阂慢慢消除了,而我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母亲了。再后来,我已从心底里将母亲当成了朋友。我的青春期便这样平稳地度过了,多年后,每当我想起这一切时,总是会为母亲曾经为我做过的而感到骄傲。

几个月后,表姐见到了我。她说:“现在妞妞比以前听话了,有时她居然还会把心里的一些话告诉我。”她又问:“你怎么知道用这一招对付她呢?”我说:“青春期我也曾经历过,那个阶段,哪个孩子愿意听母亲唠叨呢?”

5.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篇五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97-02

唇腭裂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胚胎的正常发育及融合受到阻挠,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相应的畸形。唇腭裂的治疗是一个序列治疗过程[1],在序列治疗的众多环节中,手术治疗是是唇腭裂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微笑列车”是一个非赢利性组织,致力于帮助贫困唇腭裂患者解除痛苦、免费实施矫治手术。微笑列车"于2001年1月1日在我院启动至今,我们已为4520名患者免费实施了唇腭裂矫治术,年龄最大的40岁,年龄最小的仅出生9小时。在为这4000余名唇腭裂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手术前后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全面而详尽的健康教育,使其最大限度地配合我们的治疗,共同完成这个治疗过程,对这些患儿的预后及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总结了几年来的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 术前健康教育内容

1.1 告知患儿家属及孩子应在术前1周开始停用奶瓶,改用汤勺喂食,以使孩子适应不用奶瓶的进食方法,从而可以预防术后因不适应汤勺进食哭闹而是刀口裂开。

1.2 完善各项化验检查:血尿便RT胸透血凝试验肝功抗HIV等。

1.3 告知家属应注意防止孩子着凉,如已有感冒、腹泻等症状时,应先治疗,治愈后方可手术。

1.4 营养状况的评估:如患儿有营养不良等现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为其选择手术最佳时机。

1.5 应注意口腔卫生,在每次进食后应为孩子清洁口腔并为其讲解保持口腔清洁的具体方法及重要意义。

1.6 告知病人家属“我们的医生已经成功的做了很多这样的手术,他们的医术是一流的,不必为手术过程担心”,消除其紧张心理。

1.7 对较大的孩子应了解他们的心理,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2]。对有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家属应为其做相应的思想工作,告之应同正常孩子一样而对这些孩子等,使孩子和家长解除顾虑,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他们积极与我们配合共同完成这一治疗过程。

1.8 手术前一日为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前准备的内容,如术前6小时需禁食水以防止麻醉过程中呕吐物反流使患者窒息等。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安静的休息环境,使他们夜间能休息好,为明日的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

1.9术日晨用清水洗净脸部及唇部、鼻孔,并用盐水棉球擦拭,成人剪鼻毛,为其讲解这些术前准备的重要意义。

2 术后健康教育

2.1 术毕回病房即告之病人家属患者现处全麻醉状态,应平卧头偏向一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为其讲解这种体位是为了使位于口腔内分泌物流出,并告之患者很快就要清醒,在清醒前的一段时期是病人烦躁最严重的时期,需要我们注意各种管道勿受压弯曲脱出等,如输液管尿管等,同时告之要注意刀口勿使患者手抓了伤口等。

2.2 病人麻醉清醒后一般6小时可进流食。告之要进无渣流食,防止过热,最好是进食温度底一些的食物:如牛奶不可加热,由少量逐渐增加进食量。用汤勺喂食时应注意勿接触伤口,以防刺激刀口疼痛使刀口裂开等。

2.3 在护理人员为患者每日两次口腔护理的基础上,要随时保持口腔清洁,应在每次进食后漱口或多饮水。并告之保持口腔清洁是防止刀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为其讲解漱口一定要彻底,使口腔各个部位不存留食物残渣。

2.4 告知患者及家属如有刀口疼痛或出血情况时不要惊慌,均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刀口疼痛酌情用止痛剂,暗示疗法等,如出血少者护士及时为其清理,出血多时应与医生共同观察采取相应的措施。

2.5 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后三日内体温偏高如不超过38摄氏度为吸收热,不予处理即可,并告之应注意为病人保暖 、防止着凉等。

2.6 婴幼儿应避免哭闹,告之想尽一切办法使其安静,并保持面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勿搔抓碰唇,防止切口裂开等,尤其在夜间应格外注意,小兒可将双手松捆制动或戴手套。

2.7 腭裂患者术后2周内应进流质无渣饮食,第3~4周可进半流食,第5周可进软食或普食,应严禁硬食。唇裂一个月后即可吸吮母乳或奶瓶,告之每次进食后应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防止食物粘于刀口发生感染,饮食不能过热禁硬食。

2.8 如患者刀口愈合良好,5天拆线即可出院,出院使应为其做相应的出院指导:饮食指导同上;一个月后复查;出院后如遇到问题可以打电话咨询;针对不同的患者家属,为其讲解一定的健康知识,如喂食时的营养搭配,每餐应为孩子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物质,如将蔬菜水果等用压榨机榨出汁为其食用,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3 在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解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要语气温和,语言通俗易懂,针对不同的病人组织相应的语言,不用专业词汇。

3.2 和蔼中带有力量,分清主次,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重点的为其讲解各种健康知识,并强调我们所讲的内容要病人家属该做到的一定要做到,并告知如有困难尽管向我们提出,,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提供相应的帮助。

3.3 注意健康教育应是连续性的,例如一次讲解的内容不一定完全领会完全做到,我们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询问,做到心中有数,随时补充未接受未完成的内容,并强化某些重点内容。

3.4 注意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多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如心理、家庭、经济、文化等方面,增强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感,从而可使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

总之,在唇腭裂的患者手术前后为其提供全面而详尽的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患者及家属为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有效的与我们医务人员配合,共同努力,减少或预防一切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手术刀口以最快的速度愈合,缩短病程,减少或避免患者因愈合慢或发生并发症而带来的痛苦[2],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光和.唇腭裂的序列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8.

[2] 于兰,高树贵.心理障碍诊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5.

6.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 篇六

1 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

1.1 临床体征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临床上出现持久剧烈的胸痛、休克、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酶升高、心电图进行性变化, 而导致心肌梗死[2]。

1.2 发病诱因及季节

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多见于冬春季节, 大部分患者发病时无明显诱因。一般多见于安静或睡眠, 过度兴奋, 强体力劳动, 精神紧张之后而发病。主要是冠状动脉分支硬化, 管腔闭塞, 形成血栓, 血供障碍, 心肌发生坏死, 继而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焦虑不安、全身乏力、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搏细而快、血压下降, 甚至昏厥, 出现休克征象, 休克的出现说明心肌缺血加重, 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亡[3]。

1.3 心肌梗死病的诊断依据

主要取决于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血清酶检查, 若三项中具备两项者即可诊断心肌梗死。根据冠心病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典型; (2) 心电图有异常Q波及ST-T有符合心肌梗死的演变; (3) 血清酶增高, 符合心肌梗死过程者。

1.4 心肌梗死患者的注意事项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 回家休养3个月时间内, 可在室外活动, 避免登楼等。活动过度及劳累, 避免精神紧张, 3个月后可恢复轻工作, 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可服缓泻剂或灌肠, 给患者以低盐、低脂肪、富有营养流食或半流饮食, 勿过饱, 如有病情变化随诊。

1.5 并发症的处理

当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并发症时, 必须及时有效抢救, 控制病情的发展, 为患者长期健康生存打下基础, 因此心肌梗死患者要做到“三早”, 即早发现、早判断、早处理。在抢救过程中抓住“三个环节”: (1) 严密的观察病情; (2) 迅速止痛; (3) 及早防治心律失常与并发症的发生。

2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

初级保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对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加速疾病康复和促进疾病预防, 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 社区医护人员利用各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常规性工作, 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25例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观察, 分析制定科学的计划, 为患者创造有利于其康复的条件, 为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治疗打下基础。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行为和观念, 促进身心健康。现将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2.1 活动与休息

2.1.1 出院后短时间内注意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前半个月的活动量应基本保持住院后期的活动量, 以后循序渐进。活动量和时间以不出现胸闷、气急、疲劳为原则, 活动范围应逐渐扩大, 活动强度不应过大,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开展比较轻松的活动, 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 以免因抵抗力低而诱发感染。

2.1.2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注意适寒湿, 应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2.1.3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前进行放松训练, 防止睡眠规律紊乱, 每日睡眠不少于8 h。

2.2 正确用药

(1) 坚持服药治疗, 严格按规定时间、途径、方法给药, 用药若有特殊注意事项, 应及时向患者交代; (2) 用药后若有异常反应及时就医。

2.3 饮食与营养

2.3.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不宜过食过饱, 加强营养, 忌烟忌酒, 并劝其家人也不要吸烟。

2.3.2 饮食宜清淡为好, 以素食为主, 饮食原则为“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盐、充足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并且易于消化食物, 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食物及蛋类的摄入量”, 如肥肉、蛋黄、带鱼、蟹子,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洋葱、大蒜、木耳、芹菜、玉米等制品。

2.3.3 进餐时室内要整洁, 空气新鲜, 食具要清洁, 食物的调制要注意色、香、味, 用餐提倡分餐制。

2.4 自我保健

(1) 疾病康复期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情绪稳定, 心情舒畅, 避免参与悲伤活动。多听轻松愉快的音乐, 防止不良因素刺激, 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阅读有关疾病保健的杂志、书籍, 增加自我保健知识, 身体状况允许时, 可以适当的散步, 或者遵医嘱咐逐步加大活动量; (2) 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干及时服用适量缓泻剂, 不可以用力排便, 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3) 出院后听从医生的指导定期复诊, 当出现胸闷、气急、胸痛, 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时, 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途中不宜步行和骑车; (4) 肥胖者应注意控制体重,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 体会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规范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 大部分恢复良好, 少部分遗留心律失常并发症, 这些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康复, 这些后期一系列的基层工作需要社区医务工作者来承担。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来到社区进行康复期的继续治疗和控制病情发展是必经途径, 所以, 为患者长期生存健康打下基础而注意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是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职责, 宣传避免发病诱因和心肌梗死再次发作, 是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必备宣传重点。平常的工作体会, 特别是长期工作经验对于基层医务人员更为重要, 需要不断学习和加强的是:强化规范上下转诊制度, 克服医疗条件欠佳, 技术水平老化, 医疗设备欠缺是目前缺陷, 更应该常与专业科室取得紧密联系, 在专业科室的直接指导下安全开展医疗活动, 更好服务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 是社区医务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在治疗和做好宣传的同时, 要不断扩展思路, 做好个体差异的观察治疗和护理, 做好心理健康的疏导工作, 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治疗和指导。总之, 社会要求社区医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是:责任、技术、耐心和全面考虑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9.

[2]王茂斌, 王红静.社区保健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1.

7.间歇期痛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2月, 我院共收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1例, 均为男性, 年龄30~77岁, 第一跖趾关节发病的8例, 踝关节发病的3例。

1.2 健康教育

1.2.1 口头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痛风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痛风与遗传和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患者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 可能这些疾病都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即胰岛素抵抗。让患者及家属对痛风有正确的认识, 有利于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1.2.2 书面教育

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以挂图、黑板报等形式在病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 使其对痛风的发生原因、用药知识、预防并发症有初步了解。

1.2.3 示范教育

利用工休座谈会, 播放痛风相关录像, 耐心讲解, 教患者及其家属认识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和如何控制血尿酸, 达到健康生活的目的。

1.3 健康护理

1.3.1 饮食

控制饮食对痛风患者尤为重要[1]。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严格限制嘌呤的摄入, 食物中的嘌呤量限制每天100~150 mg, 蛋白质可按0.8~1.0 g/kg体重 (标准体重) , 脂肪控制在50 g/d;提高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比重, 如各种大米、面粉、玉米面等主粮, 膳食中主要优质蛋白来源于牛奶、鸡蛋。

因患者多为肥胖或超重, 在间歇期要控制总热量摄入。在注意营养平衡的基础上, 行低嘌呤、低脂、低糖、低盐、的饮食, 减少外源性核蛋白, 降低血尿酸水平, 能有效减轻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 从而预防预防尿酸结石形成。限制海产品、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 如鱼虾、心、肝、脑。肉类、豆制品、酵母等也是高嘌呤的, 少吃发酵类面食如馒头面包等, 可以吃米饭、不发酵的饼等。严禁饮酒, 啤酒、葡萄酒也含大量嘌呤, 其含量超过白酒, 都不要饮用。

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 如青菜、马铃薯、橙子等。多吃碱性食品可以降低血尿酸的浓度, 可使尿液pH值增加, 以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 促进尿酸的排泄[2]。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在2 000 ml以上, 能增加尿酸的排泄。

1.3.2运动

无氧运动可使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加, 痛风间歇期鼓励患者多做有氧运动, 如游泳、散步、打太极拳等, 每天保持适中的运动量, 避免剧烈的无氧运动, 以免影响尿酸排泄, 使病情向不良方向发展。

1.3.3 生活起居

体态肥胖、不爱活动, 常熬夜、生活不规律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是痛风的诱因。因此痛风间歇期患者除了注意调节饮食, 还要生活有规律, 不可过度劳累,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注意保暖, 易发部位重点保护, 减少裸露, 要穿合脚柔软的鞋, 防创伤。

1.3.4 控制高尿酸血症

大部分患者如果没经过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 或者没有主动查阅本病的保健和治疗资料, 获得相关的医疗知识, 在急性期过后会因无不适症状而不会采取措施降低血尿酸。痛风急性期可以在镜下观察到关节液中尿酸盐结晶, 也有患者症状轻微或耐受性强, 一直到出现关节结石、变形才发现得病, 在此期间, 关节液中肯定是有尿酸盐析出的。高血尿酸就有析出尿酸盐的风险, 渐进地对人体产生损害, 出现结石、肾脏损害。一旦发生肾脏损害, 预后很差。目前认为, 原发性痛风可显著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使痛风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周围血管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增高[3]。由此可见, 控制血尿酸使之维持在正常水平是患者应当长期坚持的行为, 即使在间歇期, 无任何症状, 也要时时监控血尿酸, 发现超标要及时治疗。

2 结果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健康教育后, 知道痛风可防、可控的11人 (教育前5人) ;了解诱发痛风危险因素的9人 (教育前3人) ;主动采取措施、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求医、降低血尿酸的11人 (教育前5人) 。1年后随访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本组数据显示通过护士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 使患者为达到控制痛风的目的, 主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控制高尿酸血症起到很大的作用[4]。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 多素少荤,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戒烟戒酒, 适当运动, 必要时药物治疗, 能有效降低血尿酸。痛风是终身性的代谢疾病, 只要早期治疗, 结石、痛风性肾病等并发症, 都是可以避免的。建议今后医疗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系统跟踪服务网络, 定期为痛风患者检验, 早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最新降血尿酸、减肥、降脂、降压的治疗, 能有效地起到遏止痛风及并发症的作用[5]。担负起监护全民健康的任务, 医疗部门责无旁贷, 对像痛风这样通过早期防控就能免除后患的慢性病, 医疗部门要加大投入人力物力, 建立医疗监控网络, 减少痛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裴月辉.痛风病的护理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4 (5) :555.

[2]王敬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 2006, 3 (7) :607.

[3]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63-865.

[4]赵霞.住院病人护理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2) :88.

8.教育工作简报2011(4期) 篇八

摘 要:本文拟通过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衔接期”学习策略教育的重要性的探讨,寻求实现从高中到大学英语教学顺利过渡的途径,从而提出了“衔接期”教育侧重更新英语学习者观念、强调合作意识、训练学习策略和培养自主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衔接期”;英语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23-4

Abstract: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explore feasible ways to bridge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for English majors through a discussio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It puts forward that learning strategies adjustment should be focused on refreshing the learners views, enhancing their awar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raining their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improving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compentence.

Key words: English majors, “college transition”,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1. 引言

社会的飞速发展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与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产生了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或滞后的问题。外语教学的“多头”管理局面导致了各英语教学阶段的封闭,形成“大、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的状况(戴炜栋,2001:25)。2004年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就此问题强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和高中所学内容相连接。近年来,衔接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英语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费时低效、分割重复”这两大突出问题仍直接影响着我国外语专业教育事业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教英语专业的衔接教育研究迫在眉睫。

2. 高教英语专业“衔接期”现状及其原因

“衔接期”是指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现行教学改革主张此阶段的教学方法应因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而灵活多样、丰富新颖。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兼顾不同阶段的衔接性和拓展性,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与能力。刚刚进入大学的英语学习者需要一个衔接过渡的教学阶段进行高中英语与高校英语的过渡性学习,大学一年级为高等外语专业教育阶段的“衔接期”。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衔接期”存在“费时低效”和“厌学情绪”两大突出问题。一则我国大、中、小学外语教学各阶段间缺乏整体而系统的管理和研究,导致英语教学内容重复,形成费时低效的局面。再则高校英语相对高中英语而言,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习的观念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质的飞跃。我国高等外语专业教育事业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围绕我国国情和知识经济发展状况,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外语专业教育注重知识宽厚性、学科通融性和思想文化素质全面性要求,所以英语教学应融学生能力培养于全部课程之中。此模式与中学应试教育所运用的大量的机械思维,如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依赖教师规划学习、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冲突。因此,在中学阶段形成的被动的思维定势和学习方式导致刚刚进入大学的英语学习者无法尽快地适应并积极投人大学学习,随之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并直接导致大学课堂教和学的严重脱节,致使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他们需要一个衔接过渡的教学阶段进行高中英语与高校英语的过渡性学习。

3. 英语学习策略教育是高教英语专业“衔接期”教育的关键

“教好外语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理解他们如何学,了解他们把什么带进了外语学习过程,并且了解这些东西对外语学习产生何种影响。”(刘润清、戴曼纯,2003:8)。学习策略教育是高教英语专业衔接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学好语言而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特殊学习方法和手段,学习者通过运用学习策略可以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学习策略之所以重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策略是自学的工具,尤其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其次,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的人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而且学得更有效率。那么策略培训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学习策略的良好办法。“衔接期”及时而恰当的英语学习策略教育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各种学习策略并将它们融入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使语言学习过程更有意义,最终使英语专业学习者完全有能力主宰自己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中学到大学英语学习的平稳过渡。

4. 关于英语专业“衔接期”英语学习策略教育的几点思考

4.1 更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念

学习观念是指人们对如何学好外语的认识和看法。外语学习行为要受观念的支配。存在于某人内心的某种观念可能对他个人的英语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能会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文秋芳,2003:10-12)。作为语言学习者,首先要对观念的作用有一种动态的、全面的认识,即它的作用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变的。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观念。Rifkin(2000: 394-420)对大学生外语学习观念的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语言学习观念存在显著差异。如一年级学生更为相信讲一门外语比理解它容易以及学外语更多的是翻译英语。要改变某个不正确的观念,必须深究其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事实上,一个观念的形成往往是不止一个原因在起作用,这就是观念形成的复杂性所在。英语专业学习者知识基础要求具有宽厚性和系统性,有人将此整合成四大模块:专业模块、知识模块、技能模块和修养模块。宽厚的知识基础使英语专业者具有更宽泛的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高教英语专业“衔接期”学习者必须摆脱应试教育对语言学习观念的影响,明白掌握语言大多是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表现手段和载体,语言的习得是一种社会能力(语音层次、词汇层次、语法层次、语言环境层次的综合)的习得(刘润清,1999:63),学习者在参与交际和完成言语行为的同时发现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则,交际过程也就是习得过程(ibid.: 181)。所以高校英语专业除了重视在外语课堂上尽可能创造充足的语言学习环境和“习得”机会外,更应该注重在“衔接期”教育阶段让学习者主动重视“习得”的养成并努力转变观念,调整学习策略去适应高教英语专业知识高层次的要求。

4.2 强调学习者合作意识

综观当前高校新兴的各种外语教学模式,其教育目标正从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转变,教学内容也从语言点的讲授转向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高校英语教育强调任何语言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正如Littlewood指出的,语言学习者要习得的能力包括功能交际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2000: 22-64),其中社会交际能力就是学习者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交能力较弱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选择独自学习的策略。应试教育通过教师对客观世界进行再现和描述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只习惯于被动记忆,对英语语言的掌握缺乏主动的参与和求知的兴趣,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探索和创新,他们与人共事的观念淡薄,与人协作的能力下降,这也正是高教英语专业“衔接期”英语学习者最大的症结所在。高校英语交际法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将教学互动延伸至多维互动,巧妙地把教与学进行了分工,把大量的课堂学习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在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中习得语言技能。因此互动合作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前提因素而被纳入教学环节。只有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满足自身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才会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意义所在。刚刚结束应试教育模式的“衔接期”英语学习者的定势思维影响着他们转轨速度和效率,他们需要“衔接期”合作意识的强调。合作意识是英语学习策略教育有效性的前提。

4.3 培训学习者学习策略

有效的学习是积极地使用和调整学习策略,对学习进行积极计划、安排、监控和调节的过程,而策略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语言。Oxford(1990)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对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它帮助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更加合理和高效;同时,补偿、社交和情感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吸取经验教训,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心,及时调整改进,自我激励,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侯志霞,2004:15-16)。衔接期英语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认知是模糊的,他们会无意识地使用一些策略,学习好的学生也只是总结一点学习方法,模糊运用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却不会上升到自主管理学习的高度。该阶段英语学习者学习仅限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主动地制定计划、规划学时、安排内容,很少与人交流,更不会总结学习中的得失以做出必要的调整或改变。因此,学习策略培训对于高校英语专业“衔接期”学习者是必要的。教师主动向学生介绍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特点、教材的利用与删减、考试记分方式及对学生配合老师教学的要求。尽管中学和大学阶段英语教学内容都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运用这两大部分,但两者在涵盖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还寄望于老师的多教或多讲,这种学习思想是十分被动的。在策略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背景,不同程度、不同性别的学生,教师应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及时分析学生的策略使用状况,对学生不常使用的那些策略进行强化训练。当然,学习有法,学无定法,策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运用策略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某项任务,学习者选择策略、运用策略,但不做策略的奴隶。

4.4 培养学习者自主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曾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教育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Helec(1981: 3)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主学习表现出三种能力,即“进行客观的、评判性反思的能力,作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使用学习策略帮助自己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提高效率是判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秋芳(2003:3)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管理策略即管理认知过程,又叫管理情感过程,它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一旦语言学习者能对管理策略运用自如,他们不仅有可能学好第二语言,而且这种能力将影响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教英语专业学习者能力要求具有能动性、持续性。衔接期学习策略教育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它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个前提,也将是21世纪人才生存的基本法则之一。只有具有学习的能动性和持续性,才能保障人才的持续成长。当然,自主学习意识需要培养,行为需要强化,刘润清、戴曼纯(2003:286-289)提出的ITILA模式中,自主学习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1)有学习责任心;(2)明确学习目的;(3)制定学习计划;(4)评估学习进步;(5)调整学习策略。该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按教学单元、学期和学年制定教学/学习计划,配合中期的自检与互检、期末小结与经验交流、建立个人档案等形式,使之生效;同时,可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强调师生双方自觉地、充分地利用个人的元认知去围绕主题教学内容审视旧知,开发新知;强调师生双方在各个教学环节密切配合,形成不同层级上的大大小小的多重螺旋式循环反思,在主题与主题之间建立联想,产生新的认识、新的启迪,实现新的跨越。“衔接期”着重要培养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一旦学习者具有了这两种能力,他们离开老师也能自己学习到新方法(文秋芳,2003:208)。

总之,英语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它需要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教学活动的有机衔接,英语学习策略教育是解决高校英语专业“衔接期”英语学习者问题的重要途径。指导刚入高校的英语学习者采取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乃高校“衔接期”教育之核心,而帮助学习者改变既定的学习理念,更好地适应新模式下的学习,更快地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乃“衔接期”学习策略教育之前提。当然,“衔接期”语言学习策略教育的具体实施将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教和学每一个环节的共同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He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1981.

Littlewood, W.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 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90.

Rifkin, B. Revisiting beliefs abou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 Foreign Languange Annals, 2000, 33(4): 394-420.

戴炜栋. 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J]. 外语研究,2001(2).

侯志霞. 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策略衔接性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2004(4):15-16.

刘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戴曼纯.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9.教育工作简报2011(4期) 篇九

涂鸦是指幼儿从14个月左右开始会产生自发性的乱涂乱画的行为, 行为特征表现为不系统、无秩序, 并且这种行为一般将持续到3~4岁。根据研究表明, 幼儿涂鸦行为的出现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并且有助于幼儿认知、情感以及肌肉协调性等各方面发展。

一、涂鸦期是幼儿早期发展的智慧之光

幼儿在行为、语言尚未成熟前就会运用各种符号来表达想法和情绪情感, 而最常见的是通过纸上涂鸦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然而, 家长总会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画的那些似乎毫无意义的线条或图案, 阻碍孩子的胡乱涂鸦或者鼓励幼儿大胆涂鸦一些“真实”的东西。成人所带给幼儿的这种极端的干涉会影响孩子在涂鸦期的成长。

尽管幼儿的涂鸦在成人看来是无意义的混乱线条, 但涂鸦其实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比如, 看上去简单的涂抹, 在幼儿眼里也是有所含义。在成人眼里看似杂乱的线条和图形, 对于幼儿而言那代表着他们环境中看到的和了解到的事物或景象。由此看出, 涂鸦不仅仅是种动作表征, 更是幼儿的意识觉醒。

笔者曾在长沙市某公立幼儿园跟班观摩绘画教学活动时看到过的一幕:当时是小班的自由绘画活动时间, 幼儿教师发放了画笔和白纸后, 孩子们便各自涂鸦了。其中一个小男孩在画纸上画了好多条交叉的线条, 见我带着疑惑的神情看着他的画, 便拉了拉我的衣角, 很认真的说:“老师, 我画的是高铁。高铁速度很快的, 一下子就可以到想去的地方了。”

“那你的高铁怎么都碰在一块了, 还怎么开呀?”说实话, 我真没看懂他画的线条, 两三条还算直线的线条交叠在一个点上了, 还画了重重的黑点, 旁边有几条歪歪扭扭的小线条倒是有点像闪电。

“天上闪电, 高铁速度很快就撞在一起了。”

“你还知道高铁撞车的事啊?”

“嗯, 还有好多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了。”

对于小班里的孩子, 我是真的很惊讶了。一些简单的笔画线条也能体现幼儿对外在世界的反应和认知, 包括情绪情感的体现;而这些很容易被成人所忽略, 继而取代的是用一颗功利的心去看待幼儿的绘画表达与自我表现。

涂鸦期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为幼儿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涂鸦不但关系着幼儿动觉和视动经验的发展, 并且这也是幼儿学习和训练精细动作的过程。

儿童涂鸦被罗恩菲尔德分为了四个阶段:随意涂鸦、纵横线涂鸦、圆圈涂鸦、涂鸦的命名。从无序、无控制的运动到逐渐控制再到简单的肌肉运动思考, 幼儿在各个涂鸦阶段里练习和慢慢学会对身体的控制。

孩子天生就会涂鸦。涂鸦期是幼儿绘画发展的开始, 而随意、不带明确目的的画画是涂鸦期孩子的特点。涂鸦期的幼儿钟情于绘画, 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自发的、浅层次的兴趣, 并且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尽管幼儿的绘画作品随意、自由, 在他们的画笔下, 云儿可以是蓝色的, 海水可以是绿色的、红色的;但是, 涂鸦是孩子的童心流露和想象创造的活动路径, 迸发着幼儿智慧的火花。这些都值得我们以真诚的心去欣赏和接纳, 并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空间。

二、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方进步主义教育发展的工具论是西方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两大影响深远的派别之一, 以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 它认为艺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 即“通过艺术的教育”, 强调艺术教育的教育性价值。罗恩菲尔德作为主要代表人物发展和继承了工具思想论, 他主张通过儿童创作来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他认为自由表达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为培养健康的心智如传授知识一样重要。

培养未来的艺术家不应该是艺术教育的目的。因此, 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正是以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群体的个人成长为中心, 培养创造力, 为幼儿获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给予的成长机会。

三、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对涂鸦期幼儿绘画教育的启示

罗恩菲尔德的的艺术教育理论在美国艺术教育界拥有众多的拥护者。他的艺术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心, 注重儿童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他认为艺术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创造力, 心智获得健康发展。在他看来, 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现, 成人可以通过儿童的绘画作品看出他们在情感、智力、感受力、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这给了我国的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有益的启示:幼儿绘画教育中应该关注幼儿身心各方面的成长, 成人要学着用儿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绘画创作。

为此, 从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对涂鸦期幼儿绘画教育中所获得的启示, 笔者试着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幼儿教师应尽力提供与幼儿经验和兴趣相关的绘画主题。

由于幼儿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受限, 要激发幼儿的绘画表现欲望, 教师应该适当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并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绘画主题。

2、鼓励幼儿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

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有助于幼儿积极、有效地表达情感。比如幼儿可以用各种色彩来体现自己的各种情绪,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 蓝色偏向犹豫, 绿色象征希望等等。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尽可能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通常, 处于涂鸦期的幼儿对直观的事物很敏感。在绘画活动中触觉、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不可缺少的方法。

4、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涂鸦条件, 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设计活动开展绘画活动, 激发幼儿涂鸦兴趣。

5、鼓励涂鸦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积极的自我表达,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绘画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自我表达。涂鸦是儿童的快乐游戏, 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 也反映了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2]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美]科汉.盖纳.美术, 另一种学习的语言[M].尹少淳, 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2.

[4][美]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

10.教育工作简报2011(4期) 篇十

关键词:叛逆期表现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对策

一、“叛逆期”的基本含义

“叛逆期”又称为危险期和反抗期,它一般出现在学生14~17岁之间,主要指基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一些转变,学生出现一些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的特殊时期。“叛逆期”的内涵与“青春期”具有较大区别,它不仅包括学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的基本现象,还包括这些行为引起的涉及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教育问题。“叛逆期”的基本现象一般要等到初一年级考试后升入初二时才明显暴露出来,故也被称为“初二现象”。

二、“叛逆期”的基本表现特征

1.“双差学生”比例增大

以前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较为不错的一些学生,由于不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表现落后,跟不上教学进度,引起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以及出现一些突出的偏激和叛逆行为。

2.“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随着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逐渐变化,一些学生出现了自我封闭的现象,与成人缺乏沟通,不接受成人的教诲,从而出现情绪低落和行动偏激的行为,厌学心理和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3.“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青春期的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分化的不良结果引起学生趋向两极化,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优劣表现明显,差别较为突出。

4.“双育失效”现象凸显

“叛逆期”学生的行为表现无疑给家庭和社会教育加大了难度。目前,学校对于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培养仍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而产生严重的“双育失效”的基本现象。

三、加强叛逆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具体对策

1.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

叛逆期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叛逆行为表现突出,要进一步化解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必须加强现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主要是合理编排教学课程形式,准确把握课程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的“接洽点”,科学拆解叛逆行为和课程设置的“重叠期”。具体操作方法为:在课程横向结构上,适当减少主干课程的科数,在课程纵向结构上,合理降低课程内容和知识的难度,并适当减慢教学课程的教学进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能确保学生跟得上教学课程的学习进度。此项措施能有效减少“双差学生”的比例和降低“两极分化”的程度。

2.科学测试和有效引导

教师应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量表等形式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查找普遍存在问题的缘由。测试量表主要是心理专家出具的针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量表,尽量不使用自行设计的心理调查表。由于学生们在回答调查表问题时往往是无意识地接受某种暗示,量表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否则会获得错误的数据和信息。所获得的测试数据往往作为一项参考,数据信息并不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现实情况,因为学生具有行为主体自主权,数据信息具有过于固化的特征,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仔细分析测试调查的存在问题,并依据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团体辅导和个案教育等,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调整现行的考试形式

进一步化解和消除叛逆期学生的基本表现,需要对现行的考试形式进行有效调整,重点是减少考试的课程科目。根据考试效能可将考试分为两类:(1)“真知考试”,主要是考试成绩能切实反映出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像数、理、化等课程考试等;(2)“虚模考试”,主要是考试成绩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具体情况,像德育课、心理课等,考试分数未必如实反映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的良好状态。因此,应适当降低“虚模考试”科目,确保学生集中精力应对“真知考试”,考试应该采取“达标考试”的基本命题形式,考试结果和成绩统一不排名和不公开,较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权,确保降低学生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4.采取“自主、自助”的心理教育方式

“自主”主要指对自己对心理健康自主、全面负责;“自助”主要指自己亲自动手服务于自己的心理健康行为。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关键在于学生对于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困惑自己最熟知,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自主意愿和自由行为的原则。由于现在叛逆期的学生多为“90后”和“零零后”,这个群体主张个性独立和自主,他们往往不喜欢将心理困惑和困难讲述给老师和家长,而是自己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由于职称、编制和待遇等诸多问题未得到切实解决,引起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难以发展,致使教师队伍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通过一定形式使学生掌握“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调整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滞后的窘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含若干组成部分和可操作部分,应依据内容相应开展实际的专题活动,加强各方面综合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感性思考和理性思考的有效结合,使叛逆期学生达到心理和情感上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书满.叛逆期的学生巧引导[J].学生·家长·社会:下,2011.

[2]索朗平措.对青春期心理叛逆学生的“另类教育法”[J].西藏教育,2010.

上一篇:维修车间工作总结下一篇:单位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