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2024-09-19

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精选11篇)

1.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篇一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头痛的问题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感到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没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将这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说明,和大家共同商榷,共同进步。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学生的真才实学,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先分析一下这是不是考试要考,是不是常考点,而不是这个知识点学生学习后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有何帮助。

二、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也没培养出能力来。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作用。如果感受到它的作用的话,就是小考、中考和高考,分数低的学生被档在了上一级学校的门外,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三、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每天学生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有的甚至到十点。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被限制在教室里,与外界隔离。学生学的知识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手段与方式落后。现在教学手段应该来说要比十几年前好多了,但是这些手段老师不积极的去利用,认为这在学浪费时间。只要紧扣知识点,学生能把知识点记住而且会做题就行了,因而在教学中少用多媒体等更多手段,上课就是梳理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和训练知识点。这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不愿学习。

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现在是在要我学的背景下去学习,而不是我要学,那怎么能提起兴趣,怎么能有动力呢。

针对上面分析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国家要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制定真正能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素质教育的政策。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培养不人才,而是培养的是奴才。随着学生越往高处升,学生的活力越在减退。到高中毕业只知道能考上好大学,而不知道将来自己要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二、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生活,和学生认知水平相一致。现在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比以前枯燥抽象的内容来说有了进步。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系统性不强,说理说不透。要讲清一个问题时间不够。这样蜻蜓点水,生不能真正培养能力。我认为这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在分析问题。还是在追求结果,而不追求过程。也就是说知识点过多过泛,教师总感觉时间不够而掐断思维。

三、少一些课堂时间,多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产生我要学的心理需求。

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只从应试教育出发,要改进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兴趣与乐趣。

2.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篇二

一、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一) 主观原因

1.思想因素混杂, 学习观念模糊

部分高职学生把学习仅仅看作是为了应付考试, 混个及格, 获得文凭, 为谋职取得一些资本, 因而在学习上不愿思考、不求甚解, 只希望找到考试的捷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专业是父母、老师替他选的, 并非自己的意愿, 所以不想学习。还有学生认为紧张的高中生活已经过了, 到了大学就应该好好轻松, 他们认为培养社交能力, 广泛交友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至于学习——“六十分万岁, 多一分浪费”。

2.价值取向茫然, 学习目标不明

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没有了升学压力, 便没有了奋斗目标。他们中有的认为大学时代是谈恋爱的黄金时期, 于是, 谈恋爱又成为新的“奋斗目标”, 但当他们被问到毕业后如何工作、今后如何发展等问题时却表现出茫然和无知。还有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课程实践以及择业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 又不知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阻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进程, 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3.文化基础较差, 学习能力较弱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体是高考第五批 (有的省是第四批) 录取的学生, 也有部分中职生和技校生, 一般来说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上课听不懂, 跟不上老师的课程进度, 课下不会学, 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等, 这些是导致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二) 客观原因

从学校方面看, 高职学生对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颇有意见, 认为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无法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课程安排不合理, 没有安排选修课, 上课没有多媒体教室;缺少电脑知识普及讲座及专业就业前景讲座等学术活动, 以及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缺少机会。对于教师教学情况, 部分学生, 认为不够生动, 不够吸引人。

从社会方面看, 社会上对高职教育也存在不少误解, 认为高职教育是低层次的、不正规的高等教育, 高职学生都是一些较差的学生等。再加上就业形势的严峻给部分学生造成的压力过大, 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问题上会流露出无助、气馁等悲观情绪。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

强劲而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 学校应从理想信念教育入手,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通过改革“两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把中国近现代史的实例与当前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密切结合, 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 与学生的人生规划相结合, 真正让先进的、科学的政治理论融进学生的头脑, 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学校还应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教育学生要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 教育他们要通过学习过硬的知识和本领为社会作出贡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正面疏导,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 正视竞争

学校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让学生们了解社会, 了解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高职学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和用人单位不仅要看文凭, 更要看水平;市场经济特别欢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专业技能, 只有把基础知识学扎实, 基本功打牢固,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引导学生正视就业困难时, 也应广泛开展毕业生就业前以及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 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面向基层, 面向基础岗位。

(二) 加强学校管理,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1.强化就业工作的导向功能

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因就是将来能找到一个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职业。为学生做好毕业指导及推荐是学校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一方面, 学校加强就业指导, 针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困惑, 通过授课的形式给予解答, 避免其他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相同或类似问题而不知所措, 以增加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自信心。另一方面, 密切关注就业形势, 把握就业市场脉搏, 为毕业生提供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 通过网络等手段开拓就业渠道;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做好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登记备案, 建立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学校还应该积极与校学工部门沟通, 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及时通过学工部门反映给学生, 并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所需信息的要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好的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的艺术性, 更注重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是指教师的教学水平, 更是指教师的人品师德。同样的教学内容, 经不同的教学处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高水平的教学艺术会激起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增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三) 以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导向, 增强学校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教育是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 它是面向地方经济、面向产业、面向大众的, 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学技术等工作都是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展开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学校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规律和满足区域经济要求的发展规律, 因为一方面,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信息密集型等现代产业转化, 新岗位上急需大量在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 在我国由农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化的过程中, 企业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岗人员的素质。为此需要高职院校提供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以满足现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另外,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 劳动技术结构也必然会发生相应变化。劳动技术含量的提高, 对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学校要从更多的视角来考虑学生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确保专业设置有较高的质量, 增强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总之,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高职院校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可用人才。面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现象,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从学校管理出发, 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切实服务。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 辅之以恰当的管理, 让学生主动地的参与学习, 这些问题应是学校的工作重点。面对高职学生目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应引起高校有关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加强对策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年1月.

[2]陈官章.以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完善学习动力系统的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7 (7) :93-95.

[3]刘靖, 姚芳.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几点对策[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 (9) :48-53.

[4]陈昌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与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分析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173-175.

3.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条件

在目前的高职课堂教学和学校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学习兴趣或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出现退学念头的现象。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也是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经笔者探索,找出了学习动力不足的主客观原因,并探索出端正学生学习动机、完善外部学习条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经笔者对一所高职院校的初步调查了解,高职新生中有27.8%的学生是自觉自愿选择高职学校就读、21.8%的学生是被迫选择高职、50.4%的学生是稀里糊涂的来到高职就读。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自卑感与学习习惯差、厌学心理与恐惧共振的共存体,学习动力不足表现尤为突出,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低落,不能很好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二是行为不当,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甚至出现退学念头的现象;三是成就感低,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的感受,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包括主观及客观两方面。

(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够端正,是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内在主观原因

一是在多数学生还不能形成对整个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正确认识前提下,片面把就业作为学习的最主要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带有过强的功利性特征,导致部分学生片面选择自己认为对个人就业有关的知识来学习,而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对个人兴趣爱好的关注明显较弱。

二是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个人功底差、付出与成绩不成正比等,都可能成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观原因,甚至他们不能正确归因,认为是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产生力不从心之感,失去自信。

三是部分高职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了偏差,部分学生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之用,轻精神之用;重即时之用,轻未来之用;重显性之用,轻隐性之用。其结果,只要他们自己认为没有作用的,就不愿去学习。

(二)外部学习条件不完善,是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外在客观原因

一是教育背景不成熟。高职教育从本科压缩型向就业服务型转化,其转化过程的不成熟,给高职学生留下了一个客观原因。

二是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学习内容和讲授方式缺少相应的吸引力,尽管最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学制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过程培养和课程改革方面还没有彻底摆脱“本科压缩型”和学科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不够紧密,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不够强。

三是家庭贫困,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家庭贫困问题,为此产生自卑心理,又把这种自卑的情绪带入到学习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

三、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探索

经笔者探索,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完善外部学习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

(一)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及信仰,明确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明确高职学习的社会意义,充分了解和评价自我,塑造学生学习信心。通过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需求、兴趣,结合他们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其自我意识、自我理解、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等认知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动机。

二是增加社会交流与实践机会,使自己早日进入社会角色。主动到对口单位去见习、实习、调查,积极参加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人员来校讲学,使自己提早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完善外部学习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培养学生专业或学科兴趣,调动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作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把吸引学生学习当作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评价指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要依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使之更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具有生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变沉闷枯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的自觉学习,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明确高职学生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树立为城市和社会服务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第三是根据学生需求,建立不同学习激励机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直接在教育中对接,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职业空间,是高职教育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带有较大普遍性的专业能力测试和专业竞赛活动,使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体会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对于将来就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需求;因材施教,使处于学习弱势的学生,分成学习提高小组,指定教师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活动,使他们能够扬长避短,有所成就;强化奖学金的激励力度,大幅度提高奖学金的标准和级差,增加奖学金对于学生学习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齐平,李东月,黄紫华等.大学生学习动机干预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

4.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篇四

既无长期目标 , 也无近期目标 , 对自己在高中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或者怀疑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必要。

2.无成就感 , 无抱负和理想 , 无求知欲和上进心。

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 , 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 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

5.车子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篇五

1,由于油箱盖通气孔堵塞,油箱开关、燃油滤清器及油箱至化油器之间的油管部分堵塞,不能满足所需油量的供应,导致混合气过稀、发动机工作无力。

2,由于空气滤清器长期使用未及时清洗产生堵塞,空气量不足都将造成可燃混合气过浓,使得发动机功率下降。

3,使用低辛烷值的汽油,使用的汽油存放过久,由于挥发变质导致辛烷值过低,容易引起爆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4,火花塞等部位积炭,油耗增加。

5,油路中存有水和空气,将影响燃油畅通。

6,消声器积炭过多,增加排气阻力。

二、点火系的原因:

1,点火正时失准,点火过早,引起可燃混合气早燃及爆震。

2,由于点火系统的故障,引起的火花塞断火或火花塞火花弱。

三、气缸的压缩压力:

1,活塞、活塞环,气缸严重磨损造成活塞、活塞环与气缸的配合间隙增加,密封性变差,导致气缸盖漏气,使气缸压缩压力降低。

2,曲轴箱由于密封性不好,漏气,使吸力减小。

3,气门间隙调整不当,配气正时失准,气门关闭严,影响气缸压力降低,发动机的功率下降。

四、发动机过热: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可燃混合气燃烧不完全,使燃烧室内的积炭过多,以致散热不良,发动机负荷增加产生过热。

6.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篇六

曾 永 飞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摘 要 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支撑。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其核心竞争力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大研发投入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研发投入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从世界范围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均占有突出地位,受到各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地位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其数量众多,还因为中小企业在增加人口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国际贸易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都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中小企业要承担好以上角色和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这样才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抢占先机。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稳定的研发投入是关键,只有研发投入稳定,技术创新才能顺利开展,另据英国贸工部(DTI)发布的《2006企业研发排行榜》调查结果显示,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一般是那些研发预算更大的公司。中小企业发展及其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现状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2008年11月14日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时透露,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 200多万户,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据了解,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

然而,中小企业总体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2007年下半年到现在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渐渐迎来了寒冬。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 000万工人解聘。大批的中小企业倒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对于这次中小企业大批倒闭的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如信贷紧缩政策、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新劳动法出台、出口退税缩减及当前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影响外,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从而影响技术创新的开展使企业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大内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我国2006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达到3 003.1亿元,研发强度(国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42%,而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普遍不到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 2.1 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

企业要获得超额利润,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身的自主创新产品。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没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微利甚至是维持的边缘。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的利益,“不想”也“不愿意”进行自主创新,在生产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模仿别的企业的成果,有的甚至构成侵权。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比例只占28%左右,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不到1%,而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才具有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不够,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2.2 中小企业本身的技术因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后进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如果它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在技术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会投入更多的研发投入来进行技术创新。由此也可以看到,由于技术上的落后导致创新过程中研发投入巨大使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2.3 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研发的投入。从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看,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利润不高,当前的利润率更是在5%以内,对于企业而言,日常的运转已经很难,因此,用于研发的投入就更少。从企业外部来看,首先,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绝大部分都是给了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其次,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于大企业,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数是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小且分散,工作量大,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加上信用担保机制及其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当前银行的信贷政策并未倾向中小企业。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然而只有约3 000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仅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0亿元;而中小企业要想从民间融资,成本更高,例如在浙江民间融资的成本是银行贷款的10倍。2.4 创新外部环境

企业进行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政策环境和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够令人满意也是影响企业不愿投入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之一。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1.18%的企业的知识产权曾被侵权,只有4.41%的企业对目前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表示“非常满意”,有65.67%的人认为“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是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外部因素。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我国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不够令人满意,因而许多的企业不愿投入进行技术创新。2.5 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因素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这些风险也会阻碍企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影响技术创新成败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涉及政治、社会、市场、技术和生产经营、销售等多方面,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四类风险。①政治风险,如国家政局发生变化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使企业的新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动给技术创新活动带来困难等。②社会风险,泛指其他一切社会因素如文化、宗教、民族等所引发的技术创新的风险的可能性,如企业研制的新产品与销售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惯向冲突,造成销售失败。③市场风险,指技术创新后所生产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从而导致销售受阻,无法收回技术创新的投资的可能性。④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创新的主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投放市场做出准确无误的预测,加上技术创新所使用的技术装备水平、科研力量的限制,许多因素处于不确定状态,从而产生技术风险。加大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研发投入的对策 3.1 加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认识

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21世纪的企业要想成功,必须从效率型企业、质量型企业、灵活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认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成长为大企业,就要进行创新,加深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从而使企业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加深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体现在企业内部,中小企业家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在企业内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而作为国家,更应该倡导创新精神,对中小企业家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3.2 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利润空间限制,它们不可能向大企业那样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10%甚至更高的资金进行研发,因此,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国家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目前我国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然而这部分研发投入却大部分被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大型企业分割,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的很少,因此国家在进行财政拨付时还必须制定具体的细则并加以实施,使资金能落实到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可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为那些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和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3.3 拓宽融资渠道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能使它们获得更多资金进行研发投入。首先,国家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但前提是政府要对一些担保机构进行必要的支持,设立信用担保基金,通过它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或者建立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次,金融市场民间化,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的许多省份,民间资本数额巨大且非常活跃,而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占了很大部分,有关数据显示为46%。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开放,民间借贷一直处于“地下”状态,中小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融资成本,所以能逐步使金融体系开放让民间的资本合法的进入市场,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将给中小企业提供大量资金,同时也能减少融资的成本。再次,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加上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承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风险投资机构,如设立中小企业的创业基金、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基金,积极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向有潜力的未上市科技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3.4 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

由于技术创新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合理规避才能使中小企业敢于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创新。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之前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在开展创新过程中可与大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因为他们的设备更为先进、经验也更为丰富。其次,通过风险投资来融资进行风险分散。因为风险投资可以实现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多层分摊,第一层是风险投资公司和进行创新的企业间,第二层是风险投资公司各股东之间,第三层是政府分摊一部分风险。第三,保险是对付风险的一种理想形式,企业就技术创新活动或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实际上是技术创新风险的一种转移行为,但由于技术创新风险并非属于完全可保而是部分可保的风险,因此,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通过科技保险方式只能实现风险的部分转移。另外,政府通过发布传播科技信息、对一些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和政府购买等措施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3.5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因此国家应努力为它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创新的外部环境好了,企业才更有信心、才愿花更多的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主要是要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优先采购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等。4 结语

7.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篇七

一、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

学习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高级认知活动, 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动机系统所引起的。利用一定诱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 使其学习活动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是学习成绩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证。我认为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刺激学习动机的诱因, 具体来讲, 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1] 今天在校的初中生, 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代, 中国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文化以及外来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都在深刻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当前, 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开放, 获取各种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而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 缺少价值判断力, 社会上的一些诸如“及时行乐”和“金钱至上”等消极观念致使部分初中生觉得读书无用、读书吃亏, 从而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 动力不足。

2.学习压力增大

适度的压力能激发个人潜能, 但超负荷的压力则适得其反。初中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习科目增加, 难度加大。

从小学进入初中, 学生要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 学习时间越来越长, 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在课程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的情况下,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学习方法欠缺、自我调适能力有限等原因, 在学习中深感吃力, 跟不上进度。而在学校大班额教学中, 由于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严格的教学时数限制, 不可能做到人人懂了第一步才教第二步。由此, 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 学习吃力的学生会越学越累, 造成个人目标与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 他们便产生逃避甚至害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身心也是长时间处于疲劳或半疲劳状态, 难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第二, 环境期望值过高。

从家庭到学校, 施加给学生的“读书”压力呈现过饱和状态。这种超内在需要的外部压力、刺激使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叛逆、厌学等行为逐渐形成, 并随着外在压力的加大而日趋严重。一位学生在接受心理咨询时说:“我感觉到只有分数才是我父亲的儿子。”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学习时精神难以集中, 学习效率很难提高, 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第三, 中考的压力。

青少年进入初中, 就首次面临中考的压力, 由于高中不是义务教育, 中考面临一定的淘汰性, 竞争激烈, 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 考试频繁, 这一切都会大大减少初中生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 且随之而来的考试焦虑情绪也会日益增加。这种情况会使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强烈的冲击, 年级越高, 这样的经历就越多, 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也就越弱。

3.需要层次达不到及时满足

内在需要是个体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需要”会促使个体产生欲望和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就是动机, 它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 导致行为的产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至高包括生理需要, 安全和爱的需要, 自尊和被认同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初中生正值身心发育发展的高峰期, 其需要的内容不断丰富, 层次不断提高, 自尊和被认同的需要显著增加, 自我实现的需要已经启动。

狄克斯行为动机理论认为, 在基本需要没有满足时, 健康的个体一般会选择积极的行为方式来满足需求, 而不健康的个体则会适应某种消极行为或错误目标来帮助自己满足需要, 如对抗或报复行为。厌学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目标的错误所在, 但他们的不恰当行为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增加了教师、同学以及父母对他们的反感。这样一来, 学生的归属、接受、支持和爱的情感需要也就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 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安全感便出现危机。这会引起其自尊水平的进一步降低, 进而导致他们以后的行为更加过分, 不知不觉中形成焦虑、抑郁、自卑、敌对、偏执甚至精神病等各种心理问题。这一效应便是初中生厌学情绪逐渐加重和效应累积的普遍过程。

4.偏向消极的失败归因观

归因理论认为, 个体的成败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引起, 内部原因包括个体的能力和努力, 外部原因包括题目的难度和运气。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为努力或运气这些稳定性不强的原因, 他就会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通过努力或好运获得更好的结果。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能力或题目的难度这些稳定性较强的原因, 他就会对后面的学习放弃努力, 导致信心缺失。学生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智力或能力不如别人这种偏向消极的失败归因观是导致他们丧失学习动力和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增强初中生学习动力的策略

增强初中生学习动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改变错误认识, 树立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行为倾向会影响一个人生命发展的历程。正确的价值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在他们的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行为选择。正确的行为选择有助于个体做出正确、恰当的行为, 促进个体健康的发展。在多元价值观的包围下, 要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教师就必须使学生改变错误认识, 引导学生放眼未来, 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纠正他们目光短浅的低水平动机。当然, 这离不开社会加大反对和打击不正之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学生好学上进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内外环境。

2.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 帮助其明确目标

初中生动机水平的发展趋势呈“马鞍形”, 这反映了该阶段青少年的年龄阶段特征。初一的学生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新的学习阶段, 有一种从头开始的愿望, 大都有积极向上的理想和追求;初三的学生即将毕业, 即将结束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和选择, 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因而动机水平高;而初二的学生由于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 可能淡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比较散漫, 不严格要求自己, 因而动机水平要求低。所以, 教师应注意分析了解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 恰当施加教育影响, 帮助其树立具体、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者要达到的结果, 有了明确的目标, 学习就有了方向。

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制定目标必须有层次性, 既要有规定学习总方向的大目标, 又要有适合学生发展的小目标。所以,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要懂得将目标逐层分解, 如同爬山一样,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靠近学习顶峰;第二, 目标必须与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难度适中, 不能逾越学生的现有水平, 同时也应有一定难度, 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第三, 目标的制定过程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即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当中来, 通过学生自己行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 并让他们形成责任感, 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

3.尊重和信任学生, 提高学习动力

首先, 尊重学生。这意味着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 尊重学生可以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 学生是人, 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教师要与他们平等相待, 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尊重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学生对此的要求尤为强烈。而尊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 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 沟通与学生的感情。随着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 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 就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及时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其次, 信任学生。“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 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教师要用这把信任的金钥匙, 成功地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行为, 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生来说, 老师越是信任他, 他学习就越勤奋, 自信心就越强, 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再辅之以帮助, 学生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4.督促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培养责任感

个体从小长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初中是青少年身心发育最快的阶段, 也是加速转化的阶段。家庭、学校、社会应为学生营造一种体验生活、承担责任的机会, 使其更好地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某初一男生, 家长千方百计地希望他乐学, 但他初一没念完, 就坚决不上学了。无计可施的父母联系了一个农户, 要求他不上学就去锄草, 该生不依, 家长阐明不上学就必须通过劳动自食其力, 该生说不吃饭就是了。家长没有责骂, 而是将家中生、熟食物全部锁好, 也不放一分钱。两天过后, 该生说我去锄草。父亲每天按质按量给他结算工钱, 要求他计划好自己的生活, 3天后该生提出上学。为了确保学校不再是其躲避责任的场所, 父亲说你有心读书, 就一边劳动, 一边将落下的功课补上, 经我考试合格后再上学, 以免你后悔。为了能上学, 这名男生每天自学到深夜, 与劳动前判若两人。[2] 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体验, 可以缓解对学校生活的厌倦情绪, 可以培养认识自我、对自己负责的品质, 挖掘学习内动力, 成为自己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积极归因观, 摆脱学习无力感

成就动机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以力求取得学习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努力不够, 即使失败也不灰心, 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具有依随性, 不产生无力感, 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个体, 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 容易灰心丧气, 认为努力也不能带来成功的结果, 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 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学生只有相信努力将带来成功, 才会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 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地归因是最重要的。例如, 有的学生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是他们的能力低一些, 但若教师如实相告, 只能使这些学生感到沮丧;如果让学生感到努力不够是导致学习失败的原因, 他们就不会降低学习积极性。布卢姆的学习理论认为, 能力差一些的个体并非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只不过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更长一些, 努力更大一些而已, 努力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这就是通常说的“勤能补拙”。

参考文献

[1]赵秀娟.在心理辅导课中澄清中学生价值观念[J].法制与社会, 2007 (7) .

8.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篇八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存在问题的对策:营造良好的高职医学教育育人环境,激发学习动力;明确高职医学教育的定位,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95-02

“学习动力”是由各种影响学习活动的因素产生的,是具有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各种力量的有机融合[1]。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共500人,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统一收回,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96份。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突出,这不但会造成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绩的降低,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水平是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调查显示,10.4%的学生出勤较差;48.6%的学生偶尔和从不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74.2%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9.8%的学生认为“上学无用”这种观点完全正确;30.8%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25.2%的学生参与社团、院系和班级学生工作;30.4%学生不太喜欢和不喜欢所学专业。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不可避免地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一些知识贬值、不公平的现象日益动摇着大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挫伤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价值判断和行为出现偏差,开始怀疑读书的价值,甚至出现了“读书无用论”思想。其次,对专业认识的不足导致在学生不能对专业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能主动探索,深入研究,最后产生与专业渐行渐远的恶性循环。

(二)学习目的更趋功利化,缺少合理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在为什么学习调查中,11.4%的学生选择奉献社会、报效祖国,11.6%选择服从家长决定,实现家庭愿望,18%选择对学习活动和学科内容感兴趣,59%为了谋求自己发展,找一份好的工作;在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目的选项中,35.8%选择为综合测评加分和扩大交际圈;是否对未来有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并严格执行的选项中,28.4%选择有规划、制定了阶段性目标但很少能够实现,22.6%选择有规划,但是没有阶段性目标和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进入大学后,学生对自己放松要求,把学习看作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文凭,为谋取工作取得一些资本。并且发现自己与他人有许多方面的差距,如才艺、家庭背景等,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激不起学习动力。另外,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一客观现实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受社会负面影响,一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学习功利化,只学习他们认为有用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抛弃了学习的本质,有损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三)学生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

基于传统的人才价值观,社会、学校、家庭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标准,甚至把学生的成绩与学生的发展机会挂钩。这种教育评价方式束缚着学生的自我潜力的发挥,导致无法正确的评价自己,对学习没有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觉得与本科同学相比觉得自卑的比例为45.2%。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学习困难主要在哪个方面”的调查项中,21.2%个人功底较差,20%学习方法不得当。高职学生大多数因高考分数不理想而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其中还有部分中职生,不少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缺少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造成学生学习动力的下降。

(四)情绪管理能力较弱,不能很好进行心理调节

目前,大学生已步入“90”后的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多数缺乏挫折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选择退缩和放弃。心理也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迈进的关键时期,情绪表现出多样性和波动性的特点。

当产生不良情绪时,选择还是按原计划办事,但效率有所下降的53%;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心烦意乱的占27.4%。由此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是如果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出现,会削弱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特别是对于贫困生这样的弱势群体。因此良好的情绪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能力的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一课。

二、增强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高职医学教育育人环境,激发学习动力

高职医学院校要为学生营造营造良好的高职医学教育育人环境,帮助学生摆脱价值困惑,认清生活目标,主动进行探索与学习。首先,高职医学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个性特点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文化,形成稳定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迎难而上的人文精神与活泼坚毅的性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习动力。其次,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专业的动机,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爱好,从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第三,突出高职医学教育办学特色,为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建设独具特色的精神家园,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第四,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从传统教育的“管”转变为引导、尊重和信任,营造健康向上、令人身心愉悦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明确高职医学教育的定位,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职医学教育发展期的定位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高职医学院校建设的一些落后于需求的现象是造成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明确高职教育的目的,做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师资设备、学校管理等工作,让学生感受到进入高职医学院校学习和其他院校的区别,从而真正产生自己是大学生的成就感。这有利于消除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进校后由于心理落差和自卑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同时,为避免学生就业时的盲目和自卑,让高职大学生能够以充满自信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应根据高职医学教育目标对学生的就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及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开设相关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提供就业心理咨询等相关服务。并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长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明确生活与学习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越浓厚的学习兴趣越能让学生产生较高水平的学习动力,更好的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加强高职医学院校所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其次,设置以临床一线医学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教育;遵循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原则,开设灵活多样的选修课,多元化引导学生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激发学习动力。第三,逐步改变传统单一以成绩为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构建既能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达到学生整体及个性都健康发展的双重效果。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①心理学家弗洛姆也指出:“当今是个心理学的时代,心理学的新趋势是注重如何帮助健康的人发挥潜能”[2]。因此,我们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人格完善,针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需要,使有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另外,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提高心理素质,获得自我改善和发展能力。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推进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更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苗秋香.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2]弗洛姆.自为的人[C]//孙依依.弗洛姆全集.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233.

9.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 篇九

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而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

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对学习特点不了解

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

较大的变化——初中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知识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老师指导也很具体,而高中生的学习则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适应。

理科和文科各有其特点。理科具有渐进性,由浅入深,其逻辑性很强,学科知识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学习的时候既需要理解,也需要动手。文科的记忆量比较大,所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较多的生活积累。

外语学习的特点——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记,而记外语单词又是一种机械记忆,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区别。例如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不适应于外语学习。

对自己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

心态——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单,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生理特点——由于学生的生理类型存在着差异,所以有的学生表现为左脑半球优势,有的是右脑半球优势,还有的是两个半球的脑功能和谐发展。左半脑发达的人处理事情比较有逻辑、条理,善于统计,方向感强,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

学习状况——后进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自觉性、知识点掌握不全。中等生学习习惯好、思维习惯不好、习惯套用类型题,没做过的题没思路。尖子生的特点:学习习惯好、思维习惯好、考试技巧缺乏。

对学习方法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忽视学习方法和个体以及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是不探索也不进行优化,随着年级的上升,必然会越学越吃力。

意志薄弱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管是学习方法、注意力、时间管理还是其它,都需要足够的意志力来坚持下来。如果你不能坚持,就是把全世界最好的方法放到你面前,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就放弃了,也一点用也没有。

缺乏指导和交流题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即使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

10.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篇十

关键词:医药企业 新药 创新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医药市场逐步扩大,医药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医药行业总产值达到5018.94亿元,医药行业总产值达到6361.90亿元,同比增长了35.94%。我国医药行业呈现较好增长态势的同时,行业自身也面临创新不足的问题。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资料,目前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97%都是仿制药,我国自主开发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2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青蒿素还被其他国家医药企业注册了专利。随着跨国医药企业巨头相继来华投资生产和我国对新药申请审批的进一步严格,一部分以剂型改造或者仿制药为主,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内医药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阻力。

一、医药企业创新不足原因

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都属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创新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产权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创新。本文侧重于研究中国医药企业,具体而言,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原因。

(一)创新主体:我国医药企业及其经营者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高,研发投入比重低。

根据美国医药协会统计,美国医药企业开发成功一个新药需要投入10亿美元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15%以上。通常,一个新药需要从5000至10000个化合物中筛选出来,从立项到上市大约需要10 年左右的时间,而上市后的新药只有三分之一能够产生较好的市场效益。制药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比较而言,我国医药企业管理者创新意识不强,企业自身投入的研发资金一般不足销售收入的3%。20,我国800多家大中型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约为65.88 亿元人民币,而早在仅美国辉瑞公司的新药研发投入就达到74亿美元,我国全部大中型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及美国一家大型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甚至不及美国一家大型医药企业对一个新药研发的投入。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低,一方面使得科研人员进行新药研发时在资金上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内部难以形成科研创新的氛围,无法吸引高级研发人才。

(二)创新资源条件:我国医药企业小而散,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医药企业创新资源最重要的是人才和资金。年,我国医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5.3%,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为67.9%,应该说我国医药企业在研发人才数量上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我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症结还是在于资金不足,巧妇难为缺米之炊。从数量上看,2007年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医药企业5748家,大型医药企业64家,中型医药企业823家,小型医药企业4861家。大型医药企业数量占我国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的1.11%,小型医药企业数量占我国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的84.57%。从平均资产来看,2007年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总资产6916.55亿元,平均资产1.20亿元/家,大型医药企业平均资产23.49亿元/家,小型医药企业平均资产0.50亿元/家。与之对照,2007年,仅美国辉瑞公司的总资产就高达1152.7亿美元,我国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总资产只是和美国最大的医药公司相当。我国企业规模小而散的直接后果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自身实力不足,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以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资金,难以投入充足的研发资金进行新药研发。同时,由于新药研发风险巨大,可能遭遇失败,我国医药企业规模小而散也使得企业难以承受研发失败,资金投入付诸东流的风险,企业研发新药的动力不足。

我国医药企业除了自身资本不够雄厚外,还存在外部融资困难的问题。2007年,我国医药行业科研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127.39亿元,企业自筹资金115.14亿元,企业自筹资金占全部经费总额的90.38%,企业科研活动经费主要依靠自给自足。在美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很多,风险投资、政府担保贷款、通过代理融通公司融资、初级股票市场融资和融资租赁等等。由于新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所以对于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新药研发早期通常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此时风险投资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资金支持,风险投资还能对企业实现管理支持。风险资本家大多是经验丰富的投资理财专家,他们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发展策划,促使企业创新成功并产业化。根据NCVA的统计,20全世界风险资本的45%集中于美国,50%以上的美国创新企业接受过风险投资资助。年前三季度,美国风险投资额190.85亿美元,医药企业获得风险投资38.48亿美元,总投资额中29.66%的资金投向了医药企业。与之对照,2006年全年中国的风险投资额为18.01亿美元,医药企业获得风险投资0.21亿美元,总投资额中只有1.2%的资金投向了医药企业。对于中国的医药企业来说,获得的风险投资额连美国医药企业的零头都不到,国内的风险投资在促进医药企业发展上显然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创新激励:政府对对医药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目前,国家已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保护知识产权等多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些政策考虑很全面,但有些政策资助力度还不够。以国家已经建立的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例,2007年拨付12.56亿人民币,2113个创新项目通过拨款或是贷款利息补贴的方式获得资助,平均下来每个项目仅获得59.45万元左右的拨款或贷款利息补贴,与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高额成本相比相差很大。而且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查时主要强调创业者及管理团队、实施项目的基本资金条件等硬性指标,技术创新、市场前景等软性指标反而权重较低,较适用于成熟型企业,不太适用于创新型企业。

二、建议

对于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我们有以下建议:

(一)企业要重视新药研发。在物质保障上,国内医药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专项基金;在研发运作机制上,可以采用研发小组领导者的承包责任制制,严格对照承包方案按研发进度给予结算承包奖励,让科 研人员收入同其所付出的劳动及取得的成果直接挂钩,承包后科研人员除正常工资收入外, 还可以通过创新获取科研承包奖金;在创新工作考核上,要规范部门管理行为,可以对下属部门考核采用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并行的考核体系, 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月作为过程考核指标;在考核方法上, 将目标考核与承包奖挂钩,将过程考核与工资挂钩;在企业外部合作上,由于国内一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密集,研究条件良好,企业应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寻找我国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或被跨国医药企业所忽视、市场前景良好的创新产品,并尽早介入研发工作。

(二)政府要推动风险投资发展,鼓励风险投资投向医药行业创新企业。政府可以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相关法律体系,对风险投资投资于创新企业尤其是医药创新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允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促进风险投资资金主体多元化;严格执行GMP认证,淘汰无法达到要求又缺乏创新能力的小型医药企业,严格受理成立新医药生产企业的申请,鼓励医药企业间的兼并,放宽对医药企业上市的严格限制,便于风险投资出售其股份以退出;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通晓医药技术、金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保障风险投资业中熟悉医药行业知识的人才供给。

(三)政府要增加对医药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医药企业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为积极创新并发展良好的医药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额度,将考核指标的重点放在创新性和未来市场前景上;建立信息中心,免费或者低价向国内医药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组织全国医药、管理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创新型医药企业进行咨询培训,提升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鼓励尚未建立研发机构的医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组织有科研实力的国内医药企业参与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国家重大医药科研项目。

11.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全日制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生源 招生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07-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9年国家开始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以来,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譬如地方院校普遍生源不足[1] [2],名牌高校主要依靠调剂或推免解决生源[3]等。

生源的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为保证实现招生数量,不得不牺牲部分招生质量。而招生质量的下降,无疑将对培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就业质量,而就业质量的下降又会反过来影响生源,形成恶性循环。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这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前途。

二、产生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不足的原因分析

分析本科生不愿意报考的原因,还得从考生为什么读研做起。初旭新等[4]对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做的读研目的调查结果是:68.8%的学生读研是为“提高综合素质”,23%的学生读研的目的是为“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对本校报考各类研究生生源所做的报考目的调查结论却是:52%的学生读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名牌高校学历”,39%的学生读研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3.4%的学生“不清楚”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不足5%的考生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这说明本科生考研具有非常强的功利思想,考研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即使那些回答为了“获得名牌高校学历”的考生,也无非是想通过读研提高身价,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

既然考生存在那么重的功利思想,而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出发点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理论上这应当更有利于就业,二者似乎并不矛盾,那为什么考生不愿意报考这类研究生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国家政策方面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当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采用的是两套入学考题,专业学位比学术型学位考试试题的难度低,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比学术型学位的少一年。因此,人们误认为专业硕士就是“缩水的”或“次一级”的硕士。

二是学校的某些做法可能会加剧人们的误解。如某些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在第一志愿报考生源不足的时候,往往动员学术型学位的考生转学专业学位,或是降低录取标准,或者依靠调剂大量吸收落榜的学术型考生等;还有一些学校在收费、奖学金、住宿安排等方面优先照顾学术型研究生,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降低到“二流硕士”的地位。

三是用人单位的偏见和不理解。由于受到在职硕士专业学位一度培养混乱的影响,加之该类型的硕士生招生时间不长,用人单位对这类学位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也认为其含金量不高。

四是学生自己的认识误区。考生一听是专业硕士,便自觉不自觉地将应用型误认为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并很容易将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和专科与本科加以类比,甚至将自己与职校生类比,故而感到即使读了研,也难逃找不到好工作的命运,还不如直接就业好。

当然,除上面所述的主观认识误区外,学校在培养这类研究生的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课程体系采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压缩版、校外导师名存实亡、实践类教学不到位等,从而使这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认可度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扩大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设想与办法

为了解决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从国家层面看,宜再采取如下政策措施或政策调整。

(一)功能定位应进一步明确

2009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0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与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不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更加重视实践和应用。由此可以推断,学术型学位主要面向科学研究,而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各类生产及服务行业。但如果深入分析即可发现,由于专职从事科学研究的岗位毕竟很少,仅仅供博士学位人员就业的岗位已显不足,更遑论硕士。因而此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其工作面向早已是具体的社会生产及服务行业,并且多数学校早已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按照为行业服务的模式加以培养了。事实上,现在的学术型硕士,其研究课题90%以上是来源于或服务于行业的应用型课题,仅有很少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因此,从就业渠道看,两类硕士研究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同台竞争的局面,而从就业竞争力看,由于二者的培养方案业已接轨,而专业学位学制较短,故很难同同层次的学术型硕士匹敌。

国家不妨明确:学术型硕士即为博士生提供生源,专业型硕士主要面向就业。这样一来,哪些只为好找工作而考研的学生,将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报考选择了。

(二)进一步压缩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且与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录取、不得互转

现在虽然高校对两类学位的研究生招生采取了两套试题、分别录取的办法,但很多高校仍将大量的学术型硕士的落榜生调剂为专业硕士生。这样做虽然短时期内解决了一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不足的问题,但从长期看,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视专业硕士为“二等硕士”或“落榜硕士”的认识误区,进而影响专业硕士的第一志愿报考率。

国家可以明令禁止,不得将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考试成绩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依据,并且压缩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与此同时,加大学术型研究生的考题难度,使其成为只为博士生提供生源、面向国家层面基础科学研究的“精英”教育,而将专业硕士的录取难度降低,使其成为面向社会的“大众”教育。

(三)对培养单位的培养任务进行明确划分

鉴于学术型硕士主要以从事科学研究为培养目标,以为博士生提供生源为出发点,可规定,除具备培养博士资格的学科以外,不得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这样的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具有稳定的后备生源,让其专心致志的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会让那些不具备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学科点专心进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及应用性、技术性问题的研究。

(四)尽快出台专业型硕士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衔接政策

目前,国家所需要的大量工程师、律师、医师、建筑师、会计师等的职业资格,都是通过考试获得。为了准备这些考试,他们不得不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与此同时,国家设置专业型硕士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培养各行业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高水平、正规化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亦即专业硕士就是为了培养各种执业师。既然二者的目的相同,就不妨直接将执业师的培训任务纳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去。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即已经将许多职业资格考试科目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修读课程了。但根据现有政策,已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仍然需要社会统一考试才可获得执业师资格。虽然这部分考生与社会报考人员相比具有一定的知识优势,但在时间与经济成本方面却不占优。这也是制约应届本科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通过全国统考或行业联考,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部分课程成绩直接作为执业师资格考试的成绩,无疑将会大大提升这类学位研究生的报考积极性。

就具体的培养单位而言,为了提高应届本科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革。

1.在应届毕业生中加强宣传,让更多的潜在报考生源了解国家设置专业硕士学位的初衷,了解该类研究生的特点与优势,尤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

2.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否获得社会的认可,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徐加放等[5]总结了当前这类研究生在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体系体现职业特点不足、实践性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师资队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等。应当承认,这一问题在高校中相当普遍。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必须加大投入,使培养这类研究生的条件与能力落到实处。倘若自己确实不具备培养条件及能力,则须选择与社会用人单位实行联合培养。现在的关键是看学校是否愿意向联合培养单位让渡部分合适的利益,譬如分拨一定比例的学费给联合培养单位、赋予联合培养单位研究成果的免费使用权、正常支付社会导师薪资等。

3.切实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并为研究生就业给予充分理解与关照。学校就业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就业指导,而是将有利于就业的因素贯穿于从课程到论文、从考试到答辩的全过程。目前,在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方面的一个很大障碍是过于刻板的论文评价标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只有两年,其中做论文的时间往往不足一年,虽然可以允许其毕业论文采用多种选题类型,但现在各高校在论文答辩时,往往要求其论文必须满足一定的工作量和创新点,甚至对论文的篇幅、重合率、参考文献数、英文参考文献数、英文摘要字数等都有具体的规定。这样一来,研究生往往为论文而论文,真正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无疑将会大大压缩,其外出实践及联系就业的时间也将被压缩,这对毕业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将这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仅仅限于“是否有应用价值”一点作为评判标准,这一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4.充分发掘合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笔者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培养情况考察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与其导师的态度、能力及人脉关系密切相关。那些关心学生就业前途、社会服务能力较强、与用人单位关系相对密切的导师,其所指导的研究生往往就业质量较高,考生也愿意报考。但由于招收这类研究生很难对导师的科研工作产生很多的帮助。因此,为了鼓励这些导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指导这类研究生,高校不妨在不减少其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基础上,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计划重点向这些导师倾斜,并且将研究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与导师的教学科研业绩真正挂钩。

[ 参 考 文 献 ]

[1] 魏玮,雷彩虹,许方,姚菊明.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2] 安丰勇,荆红,王倩,史妍维.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3(9).

[3] 王任模.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及选拔方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4] 初旭新,乔俊飞,刘赵淼.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3(1).

[5] 徐加放,马灯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上一篇:我上班的第一天小学作文下一篇: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