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2024-08-19

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精选11篇)

1.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篇一

题目不起了好么?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本科的专业是对外汉语,考研选择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学校还是母校~如果各位有意向考相似专业的话本文或许会有些帮助。

决定考研并选择换专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我个人认为本科学历在将来可能会比较吃力,水涨船高,所以我觉得考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对自己现在的专业不是很满意。不是专业不够优秀,而是我自己在对外汉这个专业中不够优秀,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是不够热爱。花了3年多的时间也没能让自己爱上这个专业,反而是加深了自己对英语的热情,而在英语领域中我又最喜欢文学方向。英翻过于注重实用性,外语用又过于学术,我进去后估计和本科的结果一样。所以便选择了英美文学这个方向。至于学校嘛。。说实话,选择本校纯粹是因为本校比较好考~而且还能和很多朋友继续在一个学校学习而已。。

接下来是准备考试的过程。其实说真的我准备的过程是个很好的例子,只不过是反的而已。。大三下学期期末的时候我才决定考这个专业,当时可能是6月份。我上网买了6本文学选读,然后就开始像看小说那样开始读了。。回头再看,我认为当时的时间安排有些不好。应该有重点地看。重点作家的作品选读应当细看,非重点作家其实可以粗略一看就好了。这就涉及到哪些作家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了,我建议最好买一本辅导书,比如我买的是星火英语的《英美文学考点精梳与精练》,这本书还是不错的。里面根据时间顺序对文学史有一个明确的分期,每个阶段都有名词解释、作者作品名和重要作品的选段分析,后面还配有各个学校的真题。(但是没有北语的。。)缺点就是印刷有大问题。不知是不是买到了盗版。。不少重要的作家名字都拼错了,所以一定要多方查证!我看的另外两本书一本是北语考研指定参考书,常耀信的《美国文学简史》,另一本是我自己买的,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看的方法是开始一个新章节后先阅读一遍,把意思大概弄明白,同时划出重点的句子(比如作家明显的写作特点,某篇重要作品的内容、风格、意义等)然后找一个笔记本,按照不同的分期把每个时期的时间跨度、时期特点,重点名词解释以及作家的主要写作风格特点,重要作品名称和重要作品简介(简介可以先不整理,细读一遍也可)整理下来。另外我还在百度文库里找了些英美文学相关资料,其中就有不少作家作品介绍这样的内容,还是按照时间顺序分期的,有些还是不错的。

复习的时候做该校的真题是必须的,北语在找真题这方面非常困难,网上只有少量的学长学姐回忆版真题。。在这方面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反例。我之前是在网上看到了北语英美文学的具体题型和范围了,但他说得很不详细,尤其是专业课的题型回忆得很零散。于是准备阶段我主要是靠做别校的真题为主。结果卷子发下来我就傻了,有道大题完全不会,后来完全是靠第六感做完的那道题。。所以我想大体说下北语英美文学的专业课题型。第一个是选择、填空,然后是名词解释,再就是给你一段作品中的选段,写出作家、作品名并解释划线句子(我就是栽在这里了)最后一题是essay,考的都比较灵活,比如今年就是就一个主题谈你的看法,要结合起码两部作品,英国美国各至少一部)。当然对真题自然是越熟悉越好了,网上有个爱北语论坛,里面有很多真题回忆还有学长学姐建议的,不过很多都在精华区,水点经验升下级就能看了。

接下来说一下准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吧。。一开始的话肯定是不紧不慢的,我这人就是有拖延症,好多事都是拖到最后关头然后玩儿命的干。这样特别不好,但我也不建议大家一开始就玩命儿学,没必要。一天学5、6个小时就够了,我是先把重点放在了专业课上,基础英语也买了本书开始做题(用的也是星火英语的考研基础英语部分,又开了一个积累用的笔记本,遇到好的用法新的知识点就记下来)二外因为我学过3年日语还有点基础所以没有花太多时间准备。如果你二外没怎么学过现在一定要抓紧了!日语的话范围是标日初级的两本书,中级上册可能会涉及一点,但是很少。政治我不建议现在准备,最好是考试前3、4个月再开始。因为政治很多是和热点结合的,看得太早了也没用。(政治参考书我选的是风中劲草系列还有肖秀荣的最后几套模拟卷,今年肖哥押中了几道大题,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也有感到迷茫、紧张的时候。有段时间真的感觉自己成功考上的机会很小了,毕竟和我竞争的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的人,专业课方面我应该不占优势。后期复习政治的时候也深感绝望,那些知识点怎么背都记不住,就像是在快要涨潮的沙滩上写字一样,有时候恨不得一整天都在看政治然后回头想今天学了什么,脑袋里却一片空白。但是这样负面的想法没有持续太久。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一般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之前我都会想想这个事情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当我发现最坏的情况不过是没考上的时候我就释然了。。不就是没考上吗,我可以找个工作继续准备一年,北语不要我明年可以去北外啊,未必就是坏事。况且考研失利,找份临时工作再二战这也是一个很宝贵的经历,多走些弯路才能锻炼人不是么。当我发现最坏的情况也没有那么坏之后我就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光脚不怕穿鞋的嘛。我本身一无所有,了无牵挂,输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就这样我心态调整的还比较好,每天大部分学习的时间都能集中精力复习,甚至到后面都学上瘾了,开始享受这种充实的生活了。因为大学前三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荒废掉了,换来的只有空虚。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每天都在瞎忙些什么。所以考研这段时间,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的状态我真的特别喜欢!有时候我都希望没考上,这样我就能继续维持着这样的生活状态了。。

至于后来的复试说多了都是泪。我只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提前问清楚复试的范围。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专业课笔试”只是考英美文学而已,就没仔细找考试范围。结果复试两周前我才知道笔试要考(五个方向:现汉、古汉、英美国家概况、语言学、英美文学)当时就傻了,因为如果笔试不及格不管其他成绩如何一律不予录取。于是拼命地看书,幸好后来得知范围缩小了,取消了现汉古汉。但是对我还是很不利,毕竟有两本我完全没看过的书啊。那两周真是过得非常痛苦,恨不得吃饭的时候都在看。最后好不容易66分险过。复试的面试大家放平心态就好了,真的难度不大。日语就根据你的自我介绍看你的发音如何,再问几个简单问题。专业课用英语和老师们会话,他们可能会先问你一些学校、生活方面的问题,还问了我读过哪些英文原著,最喜欢哪个作家,然后问了一个跟那个作家作品相关的问题。总之还是要平常心吧,只管面带微笑就好,你的笑容会感染他人的,在一个友好的气氛中更利于自己的发挥。

希望以上的扯淡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祝各位马到成功!加油!~

2.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篇二

关键词:人文素质,英美文学教学,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

1 在专业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的渗透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 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中, 实现专业教学和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的结合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因此既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又要努力培养其人文素质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英语专业作为人文社科类的一个重要类别,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语言学理论的的掌握和研究上, 还应该发挥其专业的特点, 结合一些课程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批判思考能力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人文素质的渗透。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 属于学科基础课的范围, 在整个英语专业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学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其思想、智慧的结晶, 其人文性和思想性都较强。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等许多文化的因素 (夏庚华, 2005) 。因此, 英美文学课即是我们学习英语语言、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们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2 英美文学课在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 英语专业中的英美文学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作为作家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提炼和升华的文学作品, 它承载和浓缩了许多本民族文化。可以说, 文学和文化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通过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学历史和阅读不同阶段的文学作品, 学生能够了解到西方的文化和文明发展历史, 帮助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高其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可以反观本民族文化的一些特点, 认识到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 因此对于不同的文化和文明, 就会形成自己正确的判断。比如, 学生在学习美国文学中《红字》这部名篇时, 可以从当时人们对待女主人公白兰的态度入手就可以深入解美国形成的历史以及清教主义思想对其整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在各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 进而会深层次思考人性以及人的本质等方面的问题。在阅读梭罗的《瓦儿登湖》时也会感受到作者自然、积极向上的自然观和文明观。

2.2 英美文学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良好的思辨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的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内容。在当前, 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注重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提供, 而忽视了批判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少学者都发现外语专业毕业生表现出思辨能力不足, 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李莉文就指出, "思辨缺席症"是长期困扰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软肋 (2010)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指导下, 教师可以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直接阅读体验为基础, 通过问题、讨论等各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文学课程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和思考的重要场地, 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 开阔学生思维、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养成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讲授欧文的短片小说《里普.凡.温克尔》时, 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评价主人公和他的妻子, 从而启发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

2.3 英美文学课程还包含德育教育的功能

受当前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不令人满意。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很多积极向上的人文思想和精神, 因此在讲授英美文学课程同时其实渗透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 富兰克林的《自传》中富兰克林自身成功的经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勤俭、自律、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伟大的盖茨比》中学生能够体会在喧嚣的金钱至上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 拜金主义给人们精神和人生带来的危害。

3 通过英美文学课程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渗透

英美文学课程是增强学生文化意识、批判思考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作为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 不仅提高其审美能力, 还注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 注重学生的直接阅读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 提高其阅读兴趣。很多学生上文学课, 只是注重文学史实和即定的文学评论, 而不关注作品本身, 不进行文学文本阅读, 因而无法对文学作品产生直接的共鸣, 从而也无法认识和评判作品本身包含的思想意识, 从而无从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评价。更谈不上与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学进行对比和思考, 也就无法形成对本民族文学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改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教师应该以学生以中心,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有效教学。比如, 与多媒体相结合, 建立文学作品阅读第二课堂、撰写文学评论都方式, 都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提供学生阅读的热情。

另外,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实现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保证。如果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很可能无法燃起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从而无法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如果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就会督促学生发挥其能动性, 进行文学阅读和思考。

4 结语

文学的外部功能体现在教育方面, 它可以让我们获得新知, 提升素质, 健全人格;内部功能在于阅读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身心愉悦 (孙胜忠, 2010) 。综合文学内外两方面的功能, 其教育功能不可忽视。文学作品通过对经验世界进行描绘叙述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它的教育意义要比单纯的政治口号式的教化会更有效果。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可以让学生置身于色彩斑斓的感性世界, 又能引导他们剖析深藏其中的观念世界, 获得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和认知, 长期坚持, 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就会在读解文学文本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程爽, 矫威.师范院校英语本科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8) .

[2]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 2010 (6) .

[3]李维屏.多元价值背景下的学术精神与英美文学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 2014 (3) .

[4]孙胜忠.英美文学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J].学术界, 2010 (4) .

3.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篇三

【关键词】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 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对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培养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缺陷等。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将此类问题解决,文学课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1.学时短、内容多。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覆盖范围广,包括英美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文学名家及重要作品。此外文学课教学不单指文学作品的赏析,还涵盖了文学史和相关文化背景的讲解。但是当前英美文学课的教学课时普遍偏短,这往往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难以把握庞大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能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则往往出现教师对文学知识进行面面俱到地讲解,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而讲解的深度却有所欠缺,最终教学任务可能无法顺利完成。

2.方法单一、教材陈旧。当前英美文学授课所用教材内容大都比较陈旧,主要集中在古典作家及其著作,现当代作家作品偏少。且大部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此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用系统讲授法,将理论知识满堂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3.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英美文学课程考核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闭卷考试的方法作为考核手段。学生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往往被动地参与到文学课的学习中来。记笔记、做练习仍然是他们的主导学习模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较差。单一的考试模式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此外,如果将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评价依据,则会忽略对其学习过程的评判。最终的评判结果缺乏全面性。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自主学习。鉴于文学课教学内容多和学时少的矛盾,教师可根据教学重难点,提前给学生划定学习范围。针对重点内容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解答,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解答,进而再根据教学要点补充讲解学生忽略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丰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原著。针对教材陈旧这一问题,教师可从学生的英语水平入手,选择与其学习情况相符的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文学作品,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文学知识外,还要对学生阅读、分析作品的技巧进行讲解,使他们学会自主赏析文学作品。对于英美文学中的名家及经典名作,如诗歌、小说等,则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去阅读原著,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开拓视野,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3.强化互动教学、变换教学方式。文学课的性质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学情分析着手,结合讨论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图像、视频等将文学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还可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如戏剧、小说等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角色表演和情景模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4.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为了在教学中全面、客观地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力求使评价方式多元化。传统闭卷考试的方法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测与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例如,围绕教学重点,教师可布置各类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论文、文学评论、研究报告或者小测验的方式来完成,并且将这些评价结果归入到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去。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增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三、小结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英语专业文学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改善文学课的教学效果,使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迪.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校园英语,2012(11):34.

[2]李春香.英语专业本科英美文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文学,2013:10.

[3]万海艳.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团队学习策略(TBL)[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

[4]李蓝玉.英美文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

4.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篇四

论文摘要: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中国教育界对于英美文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文学经典,是英美文化的精髓,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英美文学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英语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照亮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道路。英美文学对人类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将愉悦带给阅读者,同时,其特有的属性也决定了它的教育作用。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跨文化意识的双重职责。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逐渐成长为有品味、有情趣、有鉴赏力的人。英美文学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启迪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形态,汲取思想的精髓,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培养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英美文学不同于中国文学,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英美文学修养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能力。英美文学作品反映出英美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观念则与中国文化完全不同。所以,通过英美文学教育研习异域文化,领略异域文化风采,是培养文化宽容精神和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学习英美文学可以使学生对世界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历史了解更加清晰透彻。

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修养的途径

1.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文学素材

高校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授课内容适当增加文学素材,包括诗歌、戏剧等,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文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了解了英美文化。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不必深入了解文学理论及各家流派,但还是需要阅读部分经典作品或者选读,把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了解

西方文化的平台,而不只是学语法、做习题的场所。

2.补充文学知识,阅读经典作品

高校英语老师可以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利用每节英语课

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补充课外知识,指导学生在课下阅读英美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了解西方政治、人文风俗、语言习惯、人生哲理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某部作品某个或人物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扩展思维。老师也可以留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3.观看英文原声电影

好的英美国家的作品大多都被搬上了银幕,电影教学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实而全面地展现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可让学生摆脱母语羁绊,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觉,进入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同时,电影语言弥补了一些课本、教学片等刻意为语言而语言的不足,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看英美影片是学生学习“地道”表达方式的理想途径。教师可以适当播放部分优秀电影,让学生写出观后感,这样既能促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观看优秀的英语电影,并写出评论。这样既充实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校英语教师可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这部分时间进行师生互动,谈论某部英文作品,使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了解英美文学作品,单凭教师一言是不够的,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英美文学的内涵,必须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了解。这样就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师生共同求知的目的,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

三、结语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大学老师和学生必须有一个较高的定位,即把英语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场所。因此,应该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加入适当的英美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张伯香.英美文学简明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陈光乐.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 4.

5.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篇五

万学海文

英语专业一直是招生大户和就业热门,是大学扩招过程中招生人数增长最多的专业之一。在经济危机中,英语专业的就业问题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依据传统培养计划培养的人才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曾经“只要是英语毕业生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有分析认为,外语专业人才就业的主要问题是:从事英语语言相关的翻译、教学等对口领域的人才趋近饱和,但是进入其他行业如机械、电子、信息、贸易之类的经济部门从事翻译、交流、沟通、管理类工作,又往往隔行如隔山。这无疑提醒了广大有志于考研的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在英语领域发展之外,还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研究生专业,向复合性、综合型人才发展。

在此,万学海文考研辅导专家通过对以往英语专业学生报考情况的调查和对研究生专业设置及培养计划的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五条读研之路,让我们一起思考“英语本科生考研怎么考”?

语言文学之路

Ø 候车亭

很多时候知道去哪里比去的过程更为艰难,考研也是如此。当你来到考研候车亭前就意味着你已经有了新的方向,将要开始新的人生旅途。英语本科生报考与英语相关的研究生意味着走一条轻车熟路,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最通常的选择。

至今,全国拥有英语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已达220所之多。万学海文考研调研员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英语方向最近两届的一些研究生的进行了采访,以了解他们考研过程中的基本情况。

从所报考的专业来看,大部分人都选择与翻译相关的方向报考,而选择文学和语言学方向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对这一专业感兴趣。同时,翻译学方向的同学都认为考研过程十分艰辛,而文学和语言学则相对容易,考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此外,还有少数同学选择了对外汉语、国际贸易之类的英语相关专业。大部分英语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都是本科就读英语专业的考生,且本科阶段基础比较扎实。2010年考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女生小杨说:“我比较喜欢英语,而且底子还不错,但之所以报考语言学专业,有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用考数学。” 提及对2012年的考生有什么建议时,中南民族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表示:“英语专业的同学还是跨专业考研比较好,因为英语能与其他专业结合起来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比如跨考旅游、管理、广告、商务英语或对外汉语方面等专业的研究生就很不错”。如今很多院校招生翻译硕士(MTI),在职考研的考生不妨考虑一下。

目前英语专业考研的辅导班并不多,建议大家还是要选择参加正规、成熟机构的考研辅导班。武汉大学语言学的唐宁认为,长期坐着看书的中途能够上上辅导班,至少可以改变下学习方式,换一种心情。在基础英语的复习上,小杨认为“这个复习情况应该看个人的英语底子,我自己应该先把真题做一遍,然后按照各个题型做专项训练”。至于专业课的参考书,很多同学都提到如果没有推荐书目,一定要选择最权威的教材。华中师范大学的叶洋同学认为有些英文原版教材实在难度太大,万学海文考研辅导专家们建议买中文参考书一起看,可以节省时间。

在复习过程中,不同的人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小杨认为最困难的是“基础英语的阅读理解,这次考试他就砸在上面了”。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同学则认为他最大的难度是综合英语不知道如何去准备复习,涉及的面太广,不好把握。湖北大学的邓同学说了一些细节问题,说到名词解释和作家作品很难记忆,作家的名字狂练了很多遍。其他很多同学都提到关于二外的问题,一些学校第二外语开设特别晚,万学海文建议想考研的同学能及早接触第二外语,比如报读辅导班,然后自己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二外的成绩,同时复习阶段时间也比较充沛。很多考生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同时也面临“专八”的复习,基础英语和“专八”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建议可以把这两个整合起来一起复习。

一些同学还分享了他们考研成功的一些经验。通常考得好的同学一般特别有规律性,比如早上听听力,8点钟复习专业课,9点半开始复习政治,什么时候练习阅读,什么时候练习写作„„复习有很强的计划性。此外,英语复习时找一位同伴也是可行的。基础英语很多人都强调“基础”,到到了正式复习时,常见的办法是做专题训练和做真题;第二外语需要多花时间,提高的空间也较大;专业课要注意看书然后整理笔记,画框架、列图表,好好利用真题,争取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

Ø 路线图

考研的历程中,首先应知道有哪些专业可供选择,犹如出行前应该看清路线图一样,需要在心中勾勒出清晰的路线。涉及英语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实际上,许多学校把翻译学归并到前两者之中。如果再继续划分研究方向,各个院校的情况又不尽相同。不论其方向名称有多么不同,分类如何细致,我们从研究的实质上把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归纳为: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英美文化研究、英语教学。

方向一:语言学

语言学规律并没有想象中深奥,这里所说的语言学一般指英语语言学,当然英语专业学生考汉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德语语言学等也是可行的,这就得看考生的第二外语水平。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院校都开设有英语语言学方向,从其分支来看,包括语用学研究、英语语法研究、句法学、语义学、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修辞学等;语言学的研究同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结合并形成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学语言学、数理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引进到语言教学中又形成了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此外还包括对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

虽然语言学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读书、做研究、写论文是最正统的出路,但是这并不适合每一个人,适当地调适、转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比如英语语法研究可以向比较高层次的笔译转向,修辞学研究可以向文学研究甚至文学作品翻译转向,如果想向教师方向发展,万学海文建议考生平时应加强英语教学法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技能的训练。

方向二:文学

文学方向实际上包含很多小方向,最主要的是英美文学,此外还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翻译等。全国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一般都开设英美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世界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认识、比较,很多院校把这一专业开设在文学院而非外语学院。英美文学专业包含很多理论问题,如作者生平、思想内容、写作手法、文学流派、文学史发展的轨迹以及艺术特色等,进一步还有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学现象、本质和特征以及文学语言的基本概况、文艺批评思潮等,主要内容有英美文学史、英美小说、文艺理论等。学习文学没有捷径,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在学习文学相关理论(如美学、文艺学、文学史等)之余就是大量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这种阅读同一般人的课外阅读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很艰苦。文学方向就业在英语各方向里面情况中等,所以学习文学一定要真正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文学领悟能力。

方向三:翻译学

近年来,翻译学也发生了分化,不仅有“翻译学”方向,还有细化的口译、笔译、文学翻译、同声传译等很多方向。中国八大外语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设有专门的翻译方向,其他的院校翻译属于小类别,包含在语言文学里面,一般选择对应的导师才会进入翻译方向。翻译方向是报考人数比较多的方向之一,从北京环球时代学校学员统计来看,30%的人准备报考翻译专业。

翻译学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功底要求比较高,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会有高强度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训练。不同的学校差别很大,一些办学实力偏弱的学校主要强调翻译史与翻译理论,但是一些重点学校特别是外语院校比较强调应用人才的培养,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笔译、口译和同声传译的学习难度也各不相同,难度依次为:笔译——口译——同声传译。

6.英语专业考研语言学试题 篇六

语言学的资料很少,看完书后想找些习题或往年试题做做,可以起到练兵,巩固所看书本知识的作用。我收集了一些高校语言学的`往年试题供大家参考,讨论,交流一下做题的感受,也希望大家可以把自己所考学校的往年试题发表在上面,给大家一起讨论。

1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our human language is arbitrariness .Can you briefly explain what is this feature refers to ? Give examples if necessary(10 points). <北师大试题)

2 In english we can describe a story as ”a successful story“ or ”a success story ".Do you think they mean the same ? Please explain and give your reasons(10 points) ,<同上》

3 Expain the following terms ,giving examples where necessary.(50 points) <中山》 design feature macrolinguistics vowel minimal pair folk etymology aspect anopho r error analysisr metaphor

4 Language can change through blending ,metanalysis ,back-formation, analogical creation and borrowing.Give two english words for each of them (5 points) 清华试题

5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briefly.clearly,grammatically and correctly.(10 Points ) 湖南师大20

What is it wrong to assume that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the sum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which compose it ?

7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10 points) 中国海洋大学

Phoneme ,consonant,morpheme,lexicon,syntax,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emantics,hyponymy ,language ,design feature

8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20 points) 苏州大学 allophone morpheme assimilation internal authority interlanguage phatic communion

closed-class word government semantica triangic lingua franca

What is the main gramma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a sentence and a clause ? 同上

6 Translate into chinese and exemplify each of the following.(10 points )

Example : dialectal synonyms

Answer , 方言同义词, Fall and autumn are dialectal synonyms .

homography homophony gradable opposites endocentric constuction

exocentric construction

9 大连外国语学院1992年语言学全部试题 100 POINTS

List the six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language .

What are the types of morphemes ?

Illustrate the deep and surface structures .

What do u know about the semantic features ?

How does language change ?

10 Words in our mental lexicon are known to be related to one another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ds ,using examples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15 points ) 北外2003年试题

7.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篇七

一、学习动机:提高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英美文学课重在介绍和讲授英美文学发展阶段、流派、思潮、运动、主要作家及作品, 进行作品分析和欣赏,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人文思想, 欣赏、学习、模仿优美的语言, 陶冶情操, 激发情感、想象和联想力,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理解能力, 提升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已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储备和鉴赏能力。知识储备方面, “中国文学”占88%, 而“外国文学”仅占12%。对外国文学的了解程度相对来说非常低。

赵文书指出, 目前众多学者呼吁英语专业应该回归人文, 新的业务培养要求体现了人文取向。在这种培养多层次多元人才的背景下, 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定位显得相对明确, 目标就是培养基础英语教育专门人才, 满足英语教育的教学、人文和社会需求。调查表明, 免费师范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感兴趣”的人数占91%, “不太感兴趣”的占9%。学习动机调查表明, 认为该课程可以“提高文学修养”的学生人数占40%, “出于兴趣”而学习的占42%。这表明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对于学习目标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同时也达到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授课教师的要求。

程爱民指出, 英美文学课的首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或是英语水平。调查显示, 学生学习英美文学课的动力来自不同方面:2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高, 上课精彩, 故努力学习;33%的学生认为是课程内容丰富精彩而促使他们有了学习动力;26%的学生认为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所驱动;1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动力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显然, 81%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教师授课、课程内容和人文素养, 这说明英美文学课程已经在人文素养、思辩能力培养、扩充视野等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功能。

二、文学阅读:多样化和实用性相结合

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鉴赏等方式学习本课程, 这种方式需要大量深层次的阅读, 而阅读和学习方式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自我评价统计显示, 67%的学生认为自身文学阅读能力比较差, 这主要是文化背景、词汇量、审美经验、阅读技巧等欠缺或匮乏。要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要通过提前布置问题、指定相应参考书、课堂讲授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 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扩充词汇量、学会听课等方面进行知识架构的扩充和问题的思考, 改变接受模式,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介入, 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文学名著阅读数量调查显示, 17%的学生阅读了“1~4本”, 33%的学生阅读了“5~8本”, 22%的学生阅读了“9~12本”, 28%的学生阅读了“13本以上”。只有50%以上的学生阅读了5本以上的文学名著, 数量偏低。在文学作品样式的选择中, 64%的学生喜欢阅读短篇小说, 21%的学生喜欢阅读长篇小说, 诗歌和戏剧阅读比例分别是10%和5%。学生文学作品阅读呈现快餐化趋势, 短小精悍的作品比较受欢迎, 而诗歌和戏剧对学生来说相对艰涩难懂。

当代学生最喜爱的文学类别中, 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的学生占40%, 观看当前流行影视作品的学生占36%, 24%的学生喜欢阅读通俗文学。在经典文学原著和根据文学原著改编的电影之间选择, 选择阅读文学原著的学生占33%, 而52%的学生更趋向于观看电影。因为电影为学生学习文学提供更为方便、直接的输入。对于戏说、改编和大话经典的文学现象, 10%的学生认为这是对经典文学的亵渎, 57%的学生认为仅供消遣娱乐, 无文学价值, 31%的学生认为戏说类影视作品比经典名著本身更有趣味性。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文学经典的审美定位、文化价值观、自我素养提高的互动关系方面有着明确、理性的价值判断和取向。

关于参考书的阅读需求方面 (此题可多选) , 36%的学生认为需要阅读提升赏析能力的参考书, 29%的学生认为需要阅读增强阅读能力的书籍, 48%的认为需要阅读关于作家生平轶事的书, 55%认为要读关于英美文学作品背景知识的书。可以看出学生需求排序为:背景知识、作家生平、赏析手法和阅读能力的增强。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时代背景、文化思潮和运动、风俗习惯, 顺利构建文本学习中知识获取的连贯性和因果性。

整体来看, 免费师范生外国文学知识贮备相对欠缺, 在数字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当代, 他们的阅读方式多样化, 阅读了一定的量。但阅读能力弱。倾向于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经典作品, 对经典作品审美有理性把握, 需要背景知识的输入。

三、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示范性和研究性

优质课程的建设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调查显示, 68%的学生对课时安排感到满意。在课程设置难度方面, “可以接受”的学生占74%, 认为“很难”的学生占21%, 认为“容易”的学生占5%。整体来看, 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设置方式在他们学习、理解、接受的范围之内。

文学课程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的习得, 还需要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调查表明, 学生平均每周用于英美文学课在“5小时以上”的为7%, “2~4小时”的为76%, “1小时以下”的为17%。显然大部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时间非常有限。课外和同学交谈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体会比例显示, “经常交谈”占12%, “复习时交谈”占46%, “特殊情况下交谈”占33%, “基本不交谈”占9%。74%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上提供的文学资源, 访问文学网站主要是为了考试和撰写论文, 分别占59%和62%。这些数据说明, 课外学习时间付出相对较少, 大部分学生的课外学习和交流有可能是为了预习、完成作业、讨论、复习考试, 目的性非常明确。

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参与率和课堂气氛的活跃对学习文学也有一定影响。调查显示, 文学课程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很积极”的学生比例为9%, “比较积极”为57%, “不太积极”31%, “不积极”为3%。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 积极进行观点的交流和沟通, 提高思辨和创新能力。调查显示, 94%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的活跃非常重要, 这取决于教师课堂的组织艺术和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性。59%的学生认为“有一些经典故事片断, 使课堂气氛活跃”。在课件制作中, 必要的音频和视频相结合, 注重图文并茂, 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王军和石瑞指出,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和理念, 为培养21世纪人才提高自身内涵, 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文学课的内涵。教学方法调查显示, 43%的学生喜欢“讲授式”教学, 即以教师讲授为主。认为这样较易掌握文学史知识及其发展脉络, 可以节省阅读时间, 利于突破重点。28%的学生支持“研究式”教学, 即教师出示议题, 学生准备材料, 进行课堂讨论。认为这种方法便于活跃思维, 提高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22%的学生支持“摘桃式”教学, 即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进行点拨和答疑。学生自学教材, 教师在关键的知识点、学术争议处适当点拨即可, 或只答疑即可。只有7%的学生支持“讲座式”教学, 即由老师就某一专题进行讲座。

综合来看, 49%的学生希望教师能给学生机会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学术能力的提升训练。除了传授具体的英美文学知识和概念, 还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鉴赏能力、艺术感受和审美情趣, 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认可, 目的性非常突出。这同时说明, 学生初步具备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 对提高科研能力非常有帮助。为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奠定了基础。显然, 教师需要关注免费师范生在知识、素养、创新等方面的训练和提升, 还要结合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 更多关注课程授课的示范性、方法的实用性以及和中学教学的关联性。

四、结语

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将成为中坚力量, 个人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对基础英语教育非常关键。虽然英美文学课面临着边缘化情境, 但是, 它是一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辩能力的专业必修课。教师要在新形式下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多元评价模式, 增强教学的示范性和研究性。

摘要: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 在提升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调查表明, 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对文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依赖于课堂教学, 主观能动性较弱。需明确培养目标, 提高教学的示范性和研究性。

关键词: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英美文学》课程,培养目标与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文书.从学科内涵看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J].外语研究, 2014, (4) :51.

[2]程爱民, 徐劲, 柯可, 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 2002, (1) :17.

[3]王军.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J].同济大学学报, 1999, (1) :76-80.

8.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篇八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美文学 教学模式

一.独立学院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开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是新型的民办大学,能够有效地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金组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多样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1]。因为独立院校的特殊性质,其定位和培养目标与其他公办院校有一定区别,独立院校更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独立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强调培养专业技能扎实和实践运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也符合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提出的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即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大纲》重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独立学院在近十年来,迅速发展,作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2011—2013年,全国高校数量分别为2762所、2790所、2788所,其中民办高校占全国高校数量的比重分别为25.27%2、25.34%和25.75%。除数量不断增长之外,民办本科高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数也大致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13年民办高校的学生人數已经达到557万[2]。因此,研究独立学院开设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对提高独立院校教育质量、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对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研究。

二.独立院校《英美文学》课程现状分析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开阔思维,拓宽知识结构,通过阅读与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环境的了解。然而现实中英语专业中人文思想含量最高的英美文学课程更是被边缘化,做起了冷板凳。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多位英语教育者的共同关注[3]。《英美文学》课程在三本院校相关英语专业的课程中非常不受重视,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形式、或者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来看,文学课程在独立院校都属于被“孤立”的课程,具体表现为:

1.文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很多独立院校把《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为“边缘化”课程,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安排教学,课时有限,本来应该以一个学年为周期的教学课时被缩短为一个学期授完,或者本来每周四课时的教学内容缩短至每周两课时。并且学生参与文学阅读和赏析的时间也大大缩水。

2.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因为课程时间的大大缩短,这势必导致很多内容不能够深入拓展,教学内容只能浅尝辄止,学生只能粗略地了解某一个时期的文学概况以及几位作家,老师没有更多时间评析文学作品,不能够深入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其背后的时代意义。

3.文学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很多独立院校文学课程教师采用学期末写论文的方式来考核一学期学生的文学知识,但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深入阅读作品,不能够较好地完成论文,更有学生从网上下载相关论文,敷衍了事,这样的方式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

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文学课属于非专业核心课程,所以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不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做到课前阅读作品,课后查找资料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上课效果一般。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忽视了学生参与,完全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也导致了文学课程常常无聊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听讲,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模式研究

鉴于文学课程在独立院校的“冷遇”和“边缘化”现状,文学课程授课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突破常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力争使得文学课程在三本院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意义,让《英美文学》成为独立院校英语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并积极引导英语专业学生,使得文学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扩展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因此,笔者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三个方面作创新性探究。

1.课程内容

由于三本学院的课程设置的限定,文学课授课周期通常为一个学期,因此按照传统英语专业一个学年的授课周期,要讲授完跨越几个世纪的英美文学内容是难以实现的。并且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内容通常包括文学史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单纯的讲授文学史,课堂势必枯燥无聊,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重视作品赏析的话,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均衡地学习英美文学内容,兼顾文学史和作品赏析,这就要求教师在繁多的文学知识中,选取重要的、主流的文学内容,穿插史实和作品的赏析,既有理论背景的铺垫,也有文学作品的浸染。

2.教学方法

传统的文学课程主要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前半部分为文学史和历史背景的介绍,后半部分是评析作品,整节课学生都在听老师讲授,没有参与和互动,大大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配合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当一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有影视作品的版本,通过用图片、影音的方式,能更加直观的展现某一时期的社会景象和人物形象,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加强学生互动,使学生参与文学课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文学讨论组,辩论的方式,甚至将原本老师讲授的知识交给学生,让学生讲授某一部分的文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利用互联网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广博的资源,在线或者下载国外名校文学课程的教学视频,或者相关讲座短片,多角度、全方位的体会文学知识。

3.课程考核

很多传统的文学课程考核以一篇论文定成绩,或者以闭卷的形式考核。两种方法都重视期末的突击学习,而忽视了过程学习的效果,也难以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收获。教师可以将考核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课堂参与、发言情况、团队合作、学习内容展示、课后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考核计分,加起来成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再加上期末的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一起构成课程总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平时学习的积累,避免学生出现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情况。而且能够真实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由于三本院校的定位,决定了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中的地位。英美文学课程在三本院校的冷遇使得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困难重重,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条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革传统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突破常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创造课堂氛围,设置有效考核方式,来提高文学课程在三本院校英语专业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使文学课程成为既生动有趣,又能扩展学生文学认识,提高人文思想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外语研究,2002,(1).

2.王守仁,赵文书.网络环境下的英国文学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003,(1)

3.王艳芳,袁大勇,王谦.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探究.大众商务.2009.

4.余皖生,姜发根,孙维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

注 释

[1]王艳芳,袁大勇,王谦.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探究.大众商务.2009,11.

[2]余皖生,姜发根,孙维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

[3]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外语研究,2002,(1).

9.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九

东西方文化存有差异,而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与它的文化特征是息息相关的,文学能借助于语言去反映其所承载的文化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透过研究英美文学,去发掘西方世界的精神价值,使得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更好地促进东西方交流。

一、英美文学中人文主义的价值

研究英美文学,我们不难发现英美文学中所呈现的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自己本身价值的追求,它强调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相容性,人类价值与精神的沉淀正是人文精神演变而来的。

(一)英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

英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成百上千的优秀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对世界英语文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莎士比亚可谓是世界级的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无疑是英国文学的典范,对世界英语文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研究他的文学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人文主义作家,他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解放“人”,即人应该有独立意识和主观意识。

薄伽丘等人强调的人文精神只是身体的解放,层次较低,而莎士比亚则认为人是“万物的凌长,宇宙的精华”,拥有复杂情感,应该摆脱宗教神学的枷锁,追求心灵的解放,重视今生而非来世。

以《哈姆雷特》为例,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着爱恨情仇的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为了心灵的自由,他敢于与国王克劳狄斯长期斗争,与之前的文学家所塑造的形象相比,哈姆雷特这个形象显得更为丰富和真实。

在哈姆雷特这个角色身上,我们能清楚看到当时英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但正如莎士比亚所揭示的那样,哈姆雷特的思索多于行动,剖析偏于哲理。

导致他最后成了一个悲剧人物。

因此,莎士比亚觉得人要通过实际的奋斗举措,才能实现理想的思想。

哈姆莱特的反抗和国王克劳狄斯的残暴凸显出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他批判封建贵族以牺牲人民而争权夺利,并认为只要改善人的道德就能产生明君,构建理想的社会。

另外,莎士比亚还极力颂扬人世间的真挚感情,提倡纯洁的爱情。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文艺复兴晚期富有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它诠释了人性中最真最纯的情与爱。

在封建思想盛行的中世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君王们善用后代来“保存”自己,而不愿为后代放弃自己。

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自然而然地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有着人文思想的莎士比亚对此持强烈批判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放弃你自己吧,唯此才能保存你自己。

”他认为后代才是人们永生的希望[1]。

而爱情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迫切需要,是黑暗势力无法抹杀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虽是旧时代的悲剧,却为一个全新的时代拉开了帷幕,人们的自我意识自此觉醒,后继的青年人不会再重蹈他们的覆辙。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虽然有阶级的局限性,不能站在阶级斗争的高度去认识社会现象,但在扼杀人性的封建社会,莎士比亚能发现美好的人性,倡导人文精神,也不失为一种思想的进步。

对于人文主义,不少莎士比亚之后的文学家也作了深入研究。

约翰·弥尔顿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敢于摆脱世俗的束缚,还倡导使用多种方式去认知事物。

以《失乐园》为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敢于挑战上帝的魔鬼形象:“他握有雷霆,确实强大,谁知道这凶恶的武器竟威力无比呢?可是,那强有力的威力,那胜利者的狂暴,都不能叫我沮丧,虽然外表的光环消失了,但不移的信念和岸然的骄矜决不转变”。

此番言论出自魔鬼之口,表面上看好像是作者在亵渎上帝。

而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很尊重上帝的,作者并没有反抗上帝的意思,作者只是借魔鬼之口来表达自己对国王复辟的愤怒和内心的苦闷。

(二)美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

相比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的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封建贵权的束缚,美国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人文精神的特点是追求个性和精神的解放[2]。

如美国民族诗人华尔特·惠特曼将自己的诗歌结集取名为《草名集》,其中“草”代表着一切平凡的人事,也代表惠特曼自己对民主和自由的期许。

惠特曼的诗歌中有着“自我”的色彩,不过,诗中的“自我”并非诗人自己,而是美利坚人民。

正如他在《我自己的歌》中写道:“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诗人通过“自我”来赞扬众多建设美洲大陆的劳动人民,抒发出一种大“我”的胸怀和气魄。

他的作品始终围绕民主精神,颂扬民主主义先进思想,赞美自然人的价值观和人间真挚的情感。

而有着“美国莎士比亚”之称的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毕生致力于撰写冒险小说。

他认同邪恶的普遍性,对社会的进步持悲观态度,作品中常常带有悲剧的色彩。

如他通过在《巴特尔比:一名抄写员》一文中描写巴特尔比的无声抗争,对超验主义的乐观主义理论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任何事物的性质都不是绝对的。

爱默生所信奉的超验主义乐观精神对庞大社会中的个人的发展并没有实质的作用,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根本无法与社会抗衡[3]。

二、英美文学中理性主义的价值

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是英美文学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在作品中深入分析了当时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与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因此产生的精神隐患[4]。

以作品《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为例,“心碎”一词正是很多现代人心灵的真实写照。

对于处于崩溃边缘的现代人来说,内心所受到的折磨比肉体上的痛苦危害更大。

作者通过描写美国工业后期社会的消费情况,极力地抨击了“把消费作为重心”的消费主义。

再如作品《赫索格》,它向人们揭示了工业社会后期扭曲的物质化,人们为追求功名利禄,而造成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亲情、爱情不再是人与人关系的主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完全变成了一种消费关系。

索尔·贝娄作品中人价值观的物质化是社会的悲剧。

一方面,索尔·贝娄认为科技的发展不一定能为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快乐和幸福,另一方面,他也在反思工业进步和价值观弱化的潜在联系。

这两部作品是索尔·贝娄对人类社会发展、道德与价值观、个人与自然等重要问题的深刻反思。

但是,从他在作品中提出拯救计划,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仍然对工业社会后期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正是基于这种情感寄托,他的整个作品都具有一种乌托邦式情感。

三、英美 文学中黑色幽默的价值

黑色幽默是以大笑来代替悲苦感情,并以荒诞的方式来宣泄悲苦感情的新型文学 艺术。

小说家通过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 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 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直至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以作品《第22条军规》为例,故事以黑色幽默贯穿始末,期间穿插了人们对于“第22条军规”的各种无奈。

黑色幽默让整个作品显得荒诞有趣,但也让作品中的主人翁变得绝望。

作品对约塞连的描写有很多,包括行为、思想等。

从无知到绝望的一系列描写让我们对“第22条军规”有了新的认识。

10.考研 天文学专业高校排名 篇十

考研 天文学专业高校排名

考研备考已经开始,部分考生还未选定目标院校或专业,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是在天文学领域排名前10名的高校,供考生参考: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43 北京体育大学 93 10277 上海体育学院 89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81 10522 武汉体育学院 10071 天津体育学院 77 10176 沈阳体育学院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10653 成都体育学院 10285 苏州大学 75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20学科评估结果,其中应用经济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50所,本次有36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88所。

11.考研专业课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模拟试题 篇十一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以人为本”; 中西文学比较;文学批评理论;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63-03

1 引言

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对于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英美文学类课程在较大程度上有被忽视的倾向,且学生对文学类课程普遍有畏难心理。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外语界的重视。

大部分专家学者把英美文学课程所面临的困境归因于社会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英语专业的学生把学习热情转向与市场关系较大、有助于就业的商务英语(ESP)课程,如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文学类课程也就相应地受到冷落。也有部分专家认为文学类课程“边缘化”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关,认为大学生还认识不到文学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针对这种现状,专家学者也都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方案。鉴于英美文学课程课时紧、任务重,部分专家呼吁增加文学课课时,《关于我国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指出,“50%的老师认为有必要增加课时,建议由每周2课时增加至4节课”(程爱民等,2002 :15);在教学模式选择上,王守仁教授早在2002年就提出“史+选读的模式应该终结”,强调文学教学应以文本为中心展开;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四段论”式教学方式,即“在讲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时,先从时代背景、作家生平讲起,接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2002:16)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受到广泛质疑。

作为一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师,本文作者切身感受到了英美文学课程所面临的困境,也体验着为应对困境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课程设置不断调整,教材选用几经取舍。这些改革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本人认识到,要推动英美文学课程摆脱面临的困境,教师应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语言能力、学习目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教学中真正有所收获,从而最终实现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2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鉴于大部分学生对英美文学课有畏难心理,认为文学课是“阳春白雪”,学习兴趣不够,学习动力不足,且受英语语言能力所限,原文阅读有困难,本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在具体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本人坚持以中西文学比较导入、进而引导学生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阐释文本、教学重点适度向英美现当代文学倾斜。良好的教学效果说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有助于推动英美文学课程摆脱面临的困境。

2.1 中西文学比较:在英美文学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理清文学史的脉络,了解文本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将英美文学与整个欧洲文学联系起来,一方面纵向追溯英美文学的根源,介绍英美文学与古希腊、罗马文学,基督教文化的关联,另一方面将英美文学和欧洲其他各国,如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文学做横向比较。但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英美文学教师都会遭遇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之前对英美文学接触甚少,大部分学生认为英美文学高不可攀,学习热情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把中西文学比较作为课堂教学导入活动,这是因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英美文学比较陌生,却对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学相当熟悉敏感,这种中西文学比较式导入有效克服了学生的畏难思想,不仅能使学生从西方文化与中国语境的关联中,感知中西文化在信念和价值方面的差异,有利于培养加强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型跨文化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英美文学学习兴趣,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中西文学比较适用于各种文学体裁,在诗歌格律介绍方面效果显著。比如教师如果单纯介绍英美诗歌中的尾韵(end rhyme),学生可能会觉的不知所云,但如果跟他们解释我国近体诗大部分都是压尾韵的,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就会通过对比,理解英语诗歌中的韵,进而理解英美诗歌中其他的韵式。在讲解意象派诗歌时,为使学生理解“意象”这一概念,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再次求助于意象无处不在的唐诗宋词,如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因为学生很容易理解中文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意象,所以理解起庞德的《地铁车站》中的意象也就没那么难了。

2.2 文艺批评理论: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研究”到“外在的研究”轨迹发展。“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分析、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各种批评思想和理论革新了文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辟出新的天地。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可见,英美文学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知识、原则,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文学批评理论来赏析英文原著。

英美文学课程介入文学批评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任务重,这主要是指课程所涉及作家、作品繁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详细讲解分析每一部作品。鉴于此,“授人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更应通过具体文本分析, 把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有机地渗透进去, 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的精髓和要旨, 并指导他们自己加以运用。

当然,教师不可能在英美文学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系统地、逐一地介绍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各个流派,而且仅仅介绍文学批评理论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以选择运用不同文学批评理论对某个作家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可行,且行之有效。如在介绍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时,教师可尝试用不同文学批评方式,如“新批评” 、女性主义、生态批评理论、性别研究等解读文本,使学生认识到对同一部文本来说,存在无限的解读方式。

除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将对某一作家作品成熟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讲授莎士比亚及其戏剧时,本文作者一方面让学生选定一个剧本进行文本细读,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成果,如布雷德利的《莎士比亚悲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剑桥文学指南《莎士比亚研究》、张冲编著的《莎士比亚专题研究》等,这些经典莎评启迪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多元的西方文学批评流派体现了西方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学术界的思辨传统, 对它们的了解和掌握既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 毫无疑问, 教师通过借鉴不同的文艺批评理论, 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某个作家作品进行个案分析与研究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这不仅会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而且会使他们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验中收获快乐, 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 培养他们初步的科研能力。

2.3 向现当代文学适度倾斜:目前国内不乏优秀的英美文学教材,如吴伟仁编著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和《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常耀信编著的《英国文学简史》和《美国文学简史》、杨岂深编著的《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和《美国文学作品选读》、刘炳善编著的《英国文学简史》等。尽管大部分英美文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仍有厚古薄今的倾向,如英国文学仍遵循从Beowulf 到Virginia Woolf的传统,二十世纪后半期文学作品鲜有介绍,但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再版的这些教材纷纷增加了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收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这种趋势,“放弃一些早期的语言难度大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现、当代的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范谊、芮渝萍,2005 :166)。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重点适当向现当代文学倾斜,必要时再从课外选择一些补充材料,以提高文学课的时效性。

这种向现当代英美文学的适度倾斜必然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介绍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时,当教师介绍多丽丝·莱辛为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甚至有同学到图书馆借来《金色笔记本》阅读,从而完满实现教学目标。

3 结语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中的“以人文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语言能力、学习目标,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适当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以中西文学比较导入,结合文本分析介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教学内容适度倾向现当代文学,最终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当然,要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任课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这意味着作为英美文学课程教师,除了要继续巩固和提高英语专业水平外,还要提高自己的中文功底,熟悉中国文学史,同时时刻注意当前外国文坛动态,及时汲取新的理论知识,了解新人新作以及对名家名作的新阐释,广泛阅读文学评论杂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文学信息,并把这些资料做成读书笔记,充实到自己的教学科研中去。简而言之,文学课程教师本身对文学的热情,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对西方文明的了解程度都将决定“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因此,英美文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高度敬业精神,为学生负责,从而推动英美文学课程摆脱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

[2] 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

[3] 傅琴芳.论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批评理论不能缺席[J].宜春学院学报, 2010(3)

[4]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 吴喜艳.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互动[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6] 王守仁.应该终结“文学史 选读”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 2002(5)

上一篇:法院法庭创建工作总结下一篇:文言文翻译割席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