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共8篇)
1.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篇一
劝农中心小学2016-2017学
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总结
教育工作最根本和最关键的环节是师资队伍建设,校本研修工作与学校发展休戚相关。我们认真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建设,按照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方案,有组织、有计划、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加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指示精神,积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方案,坚持科学性、可行性原则,提高针对性,加强指导性,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1、理论学习制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一年来我校先后进行了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理论学习采取
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先进行半小时的理论学习的心得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也保证了学习质量。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我校努力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具体是采取同伴互助的形式,让老师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共同提高。
3、学校先后制定了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三、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思路
1、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
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以教导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依托,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全面铺开,实现互动双赢的专业发展模式。在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过程中,梁桂香校长、王红梅主任、袁采主任等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创造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派教师出去学习,参加各级活动,有利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2)分层推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培训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中层以上领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梁校长学初的学校教师研修方案对学校教科研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王主任、李主任等领导以及各学科教研组长等等重量级人员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柱。
四、以教育科研为支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按照新课程课改要求,积极倡导教师做“研究者”,积极承担课题,学会教育科研,成为学科知识专家、学科教学专家。
1、鼓励立项、开题,进行教改实验,并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2、以教研组为载体,纵向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组都有自己的校本教材,特别是体育、音乐课等,深受学生的好评。
3、以学科组为核心,横向发展,形成了学年组、学科组之间的良好的竞争态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实施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积极参与课题立项活动,成为课题总负责人、总设计师,我校课题立项参与人数众多、态度积极。
五、、加强指导与培养,提高教师校本能力,重视整合团体智慧,促进教师发展
1.加强了集体备课
坚持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了集体备课活动。同时,备课形式又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改革。除有中心发言人、书面材料、随机研讨外,还要走进课堂上引领课,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团体智慧作用于课堂教学。
2.加强了互动研讨
相关学科组之间,教研组内部听评课活动等,共同研究教学中呈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如:新课标与双基教学关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支点问题,思维能力训练中发散思维的放与收等。
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硬件环境
我校备课室、微机室,接入了宽带专线,班班有电视,还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美术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同时,积极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支持教师学习、发展,学校有较好的办公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使广大教师能心情舒畅的学习、工作、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真正的成长,主要是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核心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究中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形
成与研究之中。所以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的融为一体,就可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劝农中心校 2017.3.25
2.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篇二
一、理念支撑, 构建“行动导向”校本培训体系
党和国家提出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2000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率”。我校确定了开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类专业的目标。面对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行为能力不强、自信心不高、自律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 我校提出了“健康快乐成长, 努力学习成才, 顺利实习就业, 立志发展创业”的办学思想, 形成了“为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 就业、创业服务”的办学理念。
1. 理念引领, 启动工程
陶行知先生说, “做中学, 学中做”, “生活即教育”。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职教界倡导比较成功的教育理论———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以及世界教育专家认同的“多元智能理论”均为我国现代职教界推行的两大先进理念, 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我校开展了“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学习大讨论活动。2005年我校启动了“就业能力培养”工程。它是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基础, 以“就业能力”板块为核心, 以“就业教育”为主体, 以“岗位人才”为最终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和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自身学习需求, 构建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 整合课程内容,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表现教学法、任务引领法、实践教学法等先进的职教教学方法, 通过一系列有效教学和管理活动实现就业目的。
2. 行动导向, 构建体系
就业能力培养工程的工作要由培训者去完成, 为此我们确立了“行动导向”的校本培训模式。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提高, 采取扁平化培训结构, 实现校本培训目标的过程。在方法上, 它以所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为基础, 即以行动为导向, 全体教师相互合作、讨论问题, 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以此去解决问题, 一段时间以后还要对这一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必要时要提供咨询和个别化的指导训练。这些培训必须是学校的实际教学和工作过程相结合, 具有行动导向性。
3. 校本培训, 纵横连接
(1) 培训要与现代职业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连接; (2) 培训要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连接; (3) 培训要与学习环境资源连接; (4) 培训要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连接; (6) 培训要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连接。
二、就业引领, 搞好“行动导向”校本培训工作
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 以就业为引领, 在“行动导向”校本培训工作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1.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培训, 合作学习
学校规定由教务科与教育科研科每周五下午进行教师业务培训, 每周二下午由学生科进行班主任培训, 每周四下午为政治学习时间, 坚持不懈。业务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先进理论, 重点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教育科研理论等培训工作。学校及时给教师发放学习资料, 比如:职教专家赵志群先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姜大源先生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等, 都是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学术著作, 给教师系统学习理论提供了便利条件。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串行体系, 即按照生产流程或工作程序编排课程, 遵循情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而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按并行体系编排, 故决定了串行体系的职业课程, 其教与学的方法应坚持行动导向的原则。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2. 培训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 做中学
近年来, 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努力做到的“与企业同步, 为就业服务”, 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就业处与教务处合作开展的大量企业调研、就业创业毕业生典型跟踪回访、企业文化进课堂等工作, 认识到技术决定岗位, 技能决定待遇。为此, 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从最初的教学方法改革层面的“表现教学法”的运用, 到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启动和实施了“就业能力培养工程”, 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但我们并不满足, 我们始终在不断地探索一种更适合我校发展、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地学习, 反复地酝酿研究, 我们认识到, 我们的教学还没有真正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特别是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 学校教的技能与学生到企业所需的技能不能完全对接, 还存在着课堂学习与实习实训“两张皮”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开始实践探索教学改革与企业需要相对接、教学目标与岗位技能目标相对接的教学改革新模式———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 我校的教学真正成为企业眼中的教学, 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今年我校确定课堂教学以“岗位技能”为核心, 深入推行“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力图做到“课堂变成实训场, 岗位尝试练技能”, 通过开展“研究课”、“汇报课”等活动,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全校所有任课教师都上了一节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研究汇报课, 然后进行研讨提高。一学期推出了13节课在全校教师面前展示汇报, 12月初我们将在13节汇报课中重点选拔推出3节观摩课。真正达到了人人懂模式、人人用模式、人人创新模式的目的, 使我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更加深入,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 全体教师在业务水平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基本能够胜任所开各专业的教学任务。
2.科研引领培训, 提升教师水平
教研工作以“科研引领”为龙头, 科研处搭台, 学术委员会唱戏, 开展了学术年会活动, 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教师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对其进行汇总和梳理, 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并用案例的形式加以总结, 成为再实现探索的第一手材料, 使教育教学在“实践中研究, 研究中实践”。2005年至今, 我校教师坚持写案例文章, 进行教学反思。学校每年年终召开一次教育教学案例交流会。我们感到:案例研究是开展校本科研的有效依据。案例研究确确实实把教育科研与日常教育工作无痕结合起来, 为教师构建了一个实用型的理论研究平台。教师们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的提升, 带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促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目前我校配合就业能力培养工程, 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 其中《构建普惠和谐校园文化》、《有效教学各学科设计研究》等国家级、省级课题七项, 已经立项研究。
3. 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1) 深入企业调研, 研讨专业建设。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教育而言, 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适应的具体体现首先是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 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为了使我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我校一方面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采访, 听取他们对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思想、人才塑造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 我们深入社会进行走访调查, 组织联系劳动局、人事局、就业保障局、旅游局、中小企业管理局等事业单位进行座谈、考察, 同时多次到广州、北京、上海等地考察, 了解开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以及对学校增设专业的具体建议。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人才预测,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调整了教学计划, 确定了各学科的培养目标,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与部分用人企业签订了定单以及正在与更多的企业合作为其输送所需应用型人才, 真正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
(2) 聘请专家讲座, 研讨企业文化。在此期间, 我们请企业老总、职业教育专家、生产岗位上的技术能手到校讲座, 与教师们共同研讨, 使教师们了解了企业管理与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文化, 使校企在培养目标上达成了共识, 更加明确了在课堂上应该怎样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培养就业能力, 满足企业需求。
(3) 派出教师学习, 进行教学研讨。为了解决如何把单一的理论知识型教师转化为理论与实践技能实用相结合的教师这一问题, 两年来, 我们先后派市场营销、电子技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师深入上海帅佳集团、烟台富士康集团等17家企业参观学习。同时, 我们有3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 有1名教师被派往德国进行物流专业的培训, 有11名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不管什么形式, 只要是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我们都进行分期分批, 有计划、有组织地交流研讨, 让每一位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都在全校谈自身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并且上交一份心得体会, 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有专家学者才有发言机会的做法, 它所带来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因为它的针对性强、目标具体、拉近了讲者与听众的距离。
两年来的专业研讨形式使教师达成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共识, 同时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 研讨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 培训与管理活动相结合, 渗透提高
教学管理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即教务、科研、实训三位一体, 发挥教学督导室作用) , 全面落实一个规程 (即《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 认真实施两个“细则” (即《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评细则》和《学生课堂教学量化考评细则》) , 强化周考周评制度, 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促进教师最大限度地快速成长。
(1)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积蓄“校本教研”的骨干力量。学校共青团组织青年教师“走进名师课堂, 学习伴我成长”主题活动, 学校坚持“四个结合”和“三个为主”的青年教师培养原则。“四个结合”是:提高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相结合;钻研理论与参加实践相结合;队伍的合理结构和动态平衡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三个为主”是:省内为主, 在职为主, 自学为主。
(2) 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鼓励文化课向专业课教师转化。为了落实市教育学院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师培目标, 更重要的是满足我们自身的专业需求及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 学校为广大教师尤其是文化课教师创造了方便条件:即学校让文化课教师研修一门相近的专业学科, 专业课教师可适量选择其他专业课, 然后学校免费提供所研修学科的所有书籍和资料, 研修教师可随时走进课堂听研修该专业课教师的课, 并派有经验的专业课教师进行辅导或交流。目前我校有17位教师研修相应的专业学科, 并且有7位文化课教师教专业课。
(3) 重视校本教研工作, 适时开发校本教材。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知识及能力需求, 既不能满足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技能的需要, 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不断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为此, 编写校本教材, 即按照岗位技术要求, 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尤为必要。经过几年的摸索, 结合专业去向与我校师资实际情况, 我们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
(4) 建立《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每年末学校对一年来在国家、省、市各项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获得各项奖励的教师给予奖励, 三年来共奖励240多人次, 鼓舞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努力在各项活动中奋勇争先, 为校争光。
另外,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导向, 开展了“每人一绝”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工作坊” 心理教研模式 专业发展
一、培训背景
我区教委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定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为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需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2006年对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2007年对我区各中小学校任课教师进行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研结果反映:
(一)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很有限,并且缺乏工作经验。
我区绝大部分心理教师是兼职教师,占98.2%。专兼职心理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年限都偏短,有25.5%的教师没有工作经验,有58.2%的心理教师从事此项工作在3年以下(包括3年),只有16.3%的心理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在4年以上。
(二)教师专业知识不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接受过长期培训的教师较少,一些教师接受过短期培训。还有14.5%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绝大部分兼职心理教师希望成为专职心理教师,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兴趣、有信心,但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有87.3%的教师希望获得专业培训的机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知识不系统,工作难度大,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大的困惑。
(三)教师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绝大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所以应加强教师的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为教师创设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求
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应提高心理教师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心理教育专业技能。根据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区里的教研资源,尝试将“工作坊”团体辅导模式引入教研活动。开设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系列团体辅导培训,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并将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需求,逐步提高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推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一)教研活动新模式是新课改的需求
教研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多项内容,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等多个层面,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等多种性质。“教研活动”这个词语中的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一种微观研究、实践研究,是学校教师经常进行的、对具体课题教学的研究。。教研研究活动的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教学工作。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具体课题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形式。
教研活动,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研活动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教研活动的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教研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专家讲座、观摩研讨、案例分析、校际交流、学术沙龙式、对比教学式、课例分析、课题研究等形式。课程改革需要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教研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
(二)团体心理辅导符合心理教研的需求
樊富珉教授是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专家,在她的《团体心理咨询》一书中明确指出,“团体咨询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的观察、学习、体验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她还强调:“由于团体心理咨询的独特之处和积极的效果,在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 “团体心理咨询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实际上就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方法、技巧来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业务提高的培训,它符合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工作。
三、探索与实践
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案例
(一)“工作坊”团体培训目标
昌平区心理健康教师是一个团体,工作中需要彼此间的理解、互助与支持,而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成长显得就尤为重要。通过团体辅导,促进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建立团结、信任与合作的心理教师团队,使我区的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工作,能够在和谐团结的气氛中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心理健康一线教师在心理上有所成长,并且对老师们的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工作坊”团体的成员组成
1、团体培训对象:期望个人心理成长、愿意与他人发展合作,建立更深入的联系与情感,并希望更好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所发展的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2、成员特征:男女性别无限制;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3、处理问题的范围:组员相互间的认识、理解最终达到信任与合作。
(三)“工作坊”团体甄选的方法
通过网上发布消息的形式,告知所有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我们的活动;通过招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报名者填写报名表及回答简短的问题最终确定组员。
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结构式且封闭式的团体。
(四) “工作坊”团体的结构
结构式、封闭式、自愿性
(五)“工作坊”团体的程序计划及具体的内容安排
1、指导教师: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 教研员(参加过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
协助教师: 心理教师(心理学专业毕业、参加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
2、成立中心备课组:
我区具有心理学专业培训背景、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教师组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共同完成培训活动。中心备课组的任务包括前期的活动方案设计、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的小组指导、摄像、录像;活动结束后的小结、反思,资料收集、档案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共同合作完成。
3、“工作坊”具体活动安排(具体内容示例见附件1)
因为是首次培训,所以主要以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建立团结、信任与合作的心理教师团队,提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目的,确定本次培训主题“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 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培训共安排六次(共28课时)。计入“十一五”继教学分。
培训主题:某区“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 团体辅导培训
第一单元:相识与信任(4课时)。通过签订承诺书、拼图分组、打破隔膜等活动,目的使各学校心理教师相互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通过信任之旅、小组契约等活动,使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保证系列活动正常进行。结束前分享活动感受,填写活动评估表。
第二单元:团结合作(4课时)。 通过心有千千结、搭纸塔等活动促进组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使组员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并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引导组员加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第三单元:拓展活动(8课时)。以自愿原则组织教师到专业拓展基地进行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教研员协助专业教练员进行各项拓展活动。通过组建团队、信任背摔、高空断桥、小组竞赛等项目,使团员在活动中再次体验团结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增强相互支持、挑战自我、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意识。
第四单元:自我认识(4课时)。以松鼠搬家、自画像、分析自画像、分享感受等活动,使组员体验团体归属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并得到组员间的相互支持,进而接纳自我。
第五单元:生涯发展(4课时)。通过蚂蚁搬家、生涯发展路线图、爱心传递等活动,使组员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发掘自身潜能,相互了解,互相支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第六单元:永远是朋友(4课时)。本次活动是最后一次,所以运用“精彩回放”,回味和体验系列团体活动内容,感受自己在团体中的成长过程,分享团队合作的幸福感受。通过“笑迎未来”,了解成员在团体辅导培训后的收获与成长,相互鼓励、祝福,分享成果。“小小结业式”邀请相关领导为团体成员颁发结业证书,分享感受,结束培训活动。
4、考核方式
书面总结与实践工作两种方式相结合。
书面总结包括每次课后作业-----感受与收获和课程结束后的培训总结。
实践工作包括将学到的知识及技能结合本校实际应用到工作中,有一定效果。
四、培训效果:
1、首批34名教师通过连续6次的团体心理培训全部结业。这批教师成为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2、本次培训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增强了心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心。(学员结业感受请见附件2)
3、通过团体培训建立起一支团结、互助、合作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并在我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指导与服务的作用。
4、在“区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培训”的基础上,中心组教师组成团体辅导小组,走进学校,服务教师、学生。先后走进十几所学校,进行了“教师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和“学生快乐成长团体心理辅导”。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欢迎。
五、“工作坊”应用于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工作坊”教研模式的特点
1、团体目标明确。教研活动设计的培训目标能直接指向教师的具体需求,从我区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难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能力。
2、形式灵活多样。“工作坊”教研模式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各种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同伴启示、辅导点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绘画投射等。摆脱了枯燥的理论说教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教师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将所学方法、技巧,及时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
3、团体感染力强。“工作坊”教研模式通过团体多向沟通过程,对每一位成员都有多个影响源,每个成员在接受来自团体其他成员的帮助的同时,也可称为帮助其他成员的力量。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并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点非常适合学校心理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支持。
4、实际效果明显。“工作坊”教研模式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成员提供了社交的机会。成员在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复制品。在充满良好氛围的团体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式,成员可发现和识别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并尝试改变自己,并将这种改变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心理教师在团体中所学到的辅导技能与方法,很快就能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推动学校心理工作的发展。
(二)“工作坊”应用于教研的作用与保障
1、“工作坊”教研培训需要各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
“工作坊”教研培训是系列培训活动,不管是采取每周一次还是集中培训的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我区学校心理教师绝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他们都非常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信心做好此项工作,并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领导不重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培训、活动的开展。在问卷调查和教师的座谈中,提到问题最多的一个就是领导不重视,工作难开展。兼职教师在学校开展工作难度较大,时间没有保证,工作量大,教师角色不好定位,工作开展不能深入。
2、“工作坊”教研培训要注重教学研究与培训相结合
“工作坊” 教研培训既是教师进修、提高的场所,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场所,它体现教师学习与提高的便捷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研究问题统一性。在方案设计中采取室内教学与户外拓展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交流相结合、进修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形式安排中采取教师自学与听课相结合、体验与分享相结合、模仿与创造相结合、观摩与展示相结合。
3、“工作坊” 教研培训需要规范化和系统化
“工作坊” 教研培训作为有计划的团体活动,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有明确的目标,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团体组织者要接受过专业的培训,遵循团体的基本原则,使“工作坊” 教研培训规范化。区域教研是长期的工程,因此,根据地区存在的问题与实际特点,设计不同的培训主题,一方面要根据地区的发展目标、教师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不断开发培训主题,编著培训教材;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培训手段,购置培训设施。要逐步使“工作坊”管理规范化、形式多元化、内容模块化、师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坊”教研培训做到长盛不衰、充满生命力,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权利。
结束语:通过“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培训引入教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将教师培训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心理教师的进修学习由“被动式”向“主动式、参与式”转变;教研培训由“单一式、封闭式”向“多样式、开放式”转变。符合教研活动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心理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总之,“工作坊”教研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实施,为心理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心理教师掌握专业技能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提供了有效地的平台。
附学员结业感受
感悟成长
短暂而快乐的“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就要结束了,心里有种不舍的痛感。舍不得离开相识、相知的老师们,舍不得离开刚刚建立起来的和谐大家庭,如果时间再长点该多好啊!
一次活动时间结束,我就会盼着下次活动时间的到来,每次相聚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一种升华。经过五周工作坊的共同活动,使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本次昌平区成立“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何丽芳老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与心血。活动的内容丰富,目标明确,观念清晰,形式多样,结合实际,便于操作。通过这次活动,我基本上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技能技巧,能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这之前,我校已开展了班级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心理社团和成长小组,进行了个体咨询和书信咨询等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团体辅导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技能有了更熟练的掌控。把我所学的知识都用在实际工作中,为学生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我相信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在“工作坊”中,我结识了许多的朋友,他们中有开展此项工作多年的教师,有刚刚从事本工作的年轻人,我们相伴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道路上。从此,我不再孤单,不再无援,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有很强势的人脉,有丰厚的共享资源。
4.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篇四
一、建立管理机制,工作有落实
学校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办学重点,校领导以发展的眼光、有远见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书记肖山任组长,副校长陈若海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业务处室通力合作共管齐抓的运行和督导机制;组建工作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职教研究室和教务处,专项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为强化此项工作,学校多次召开专题班子会、全体教职工会、专业部长和教研组长会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传达布置强化落实此项工作,组织教师全员学习;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行师德考核“十禁止”,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成效作为评聘、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抓好两支队伍,教师有发展
一是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舞台和发展空间,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项比赛和项目研究,选派参加骨干教师、转岗提高、高校等培训和进企业锻炼,高标准、高起点要求,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冒尖,:20xx年学校共获“三优”17个省级奖、25个市级奖。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共获得一、二、三等奖九个奖牌,参加淮北市大赛6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9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的良好成绩。全省信息化教学大赛,李琛获省二等奖,张森获省三等奖。这些获奖和辅导的教师绝大多数为近些年引进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专业课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最重要生力军和骨干力量。二是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程,为他们搭建成长和发展平台,支持他们做领头雁,20xx年,我校梁凯老师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刘秀焕、梁艳平、梁涛被评为省级教坛之星,同时学校也根据专业学科建设需要培养了一批优秀校级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三、出台三项机制,工作有创新
20xx年,我校遵照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视导方案》、《淮北师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考评量化表》、《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暨考核细则》、《关于以师生技能竞赛为载体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着重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动力机制;出台《教研组工作手册》、《淮北师范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细则》,着重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运行机制;出台《淮北师范学校教职工教学与教科研成果奖励暂行规定》、《精品课程与改革创新试点专业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着重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四个团队,工作有成效
一是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工作领导和考核团队。学校为每专业部和教研组选派中层干部(必须是从事专业课教学和获得市级骨干
教师以上荣誉的)指导该专业部的建设,指导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学校几位校级领导蹲点帮扶专业部,从机制上保证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了青蓝工程指导团队。以省市教坛新星、省市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省市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共同成长,以省市优秀班主任、专业部长为指导教师,与青年班主任共同提高;三是建立了改革创新实施团队。20xx年,我校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和办学模式改革团队,积极实施,专业教师全员参与,按照省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完成省级语文精品课程的部分建设工作(36节精品课教学录像、15节教学课件,16章练习题和模拟试题,3个公开示范课,3篇教学研究论文)。组织电子专业申报20xx年精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获市级精品课程以全市初评第二名的总分上报省教育厅参评。目前学校共有省级精品课程一个,市级精品课程三个;四是建立了课题研究团队。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构建》、《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两项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正在申报今年的市科技课题和国家、省教育规划课题。
五、实现五个结合,相互有促进
一是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科研工作相结合,做到两提高。各教研组、专业部以教师发展报告册为抓手,认真开展长短不一、形式多样、定期不定期的教科研活动,开展集体研讨、备课和业务学习,全体每周开展一次政治或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开展新聘教师考评课、入校三年教师汇报课、四到六年青年教师公开课、申报职称教师考评课,举办全市公开课教学。
二是把促进教师发展工作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做到两促进。学校将校本培训作为师资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和工作突破口,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平台,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定尺子―制定培训目标,不断超越自我;指路子―规划好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台子―为教师共同成长搭建平台;给面子―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出票子―保证培
训经费,20xx年学校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年教师各级各类培训和业务奖励近10万元。
三是把促进教师发展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做到两落实。事业成功,关键在人;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我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把职业道德要求与教师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落实教师一岗三责(教学教研、廉洁从教、安全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弘扬煤城精神,自觉遵守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行为准则。
四是把促进教师发展工作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做到两发展。职业学校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专业建设,我校以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和优秀青年教师群体推专业品牌,服务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支撑教师专业成长,做到两促进,两发展。
五是把促进教师发展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及文明单位建设相结合,做到两成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实效。20xx年,我校荣获淮北市第十三届文明单位称号、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敬老文明学校等荣誉,实现了学校三个文明建设的齐头并进,办学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六、落实六个实抓,培养有落实
一是实抓培养目标,突出过程。制定教师发展规划,抓实培养过程,开展师德培训、职教课程改革培训、职教教学改革培训、信息化培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形成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过程的局面。全年选拔夏明高(数控)、黄炜(动画)、陈连杰(电子商务)三位老师参加20xx年度的计划、20xx年实施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拔段炼(计算机网络)、李伯奇(美术设计与制作)、钱丽利(财会电算化)三位老师参加20xx年度计划、20xx年春学习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储聪、李俊两位新入校教师参加全市新教师集中培训。组织督促文化课教师参加网上远程教育24学
时的学习。同时,积极开展校本集中培训,组织督促教师认真填写教师发展报告册。
二是实抓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实效。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能力。张森老师执教全市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公开课教学暨研讨活动,徐侦德老师执教全市英语公开课教学活动,刘秀焕、王迎晨参加全市名师大讲堂活动,本学年学校开展各学科教改公开课活动30多人次。
三是实抓培养方式,突出特色。做到集体研讨与自学反思结合、骨干示范与自我研讨结合、集中培训与分组培训结合、个人自评与学校互评结合、外出培训和在校研修结合,通过培训平台,跟踪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发展,跟踪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跟踪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跟踪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需要,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形成远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培养培训模式,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突出了职业学校特色。
四是实抓培养进度,注重结果。通过专题学习,教师懂得了如何备课、上课,如何观课、议课,如何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如何编写体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国家规划教材,如何搞精品课程,如何搞专业建设,如何提高双师素质和能力。
五是实抓合作交流,着重共享。学校要求教师外出培训后要回校作一次讲座,上一次移植课,验证学习效果。达到一人外出学习集体受益、资源共享的目的。
六是实抓报告册填写,注重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填写报告册,各教研组根据阶段学习目标和内容,确定学习形式及要求,分月布置落实,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检查整理归档。每月检查1次。
七、借助七个平台,质量有提升
5.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篇五
我通过这一学年的学习,自己专业文化水平有所提高,而且不断更新了知识,更新了教育观念,优化了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教学水平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一年来个人专业发展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世纪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创造性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完善、发展自我。然而教师专业能力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制约教育质量的瓶颈。因此,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本学期,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阶段规划和措施我认真对待,不断反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迎接挑战,认真过好每一天,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我是个普通的教师,但我坚信,把普通的事做好,这本身就不普通了,所以为了我爱的教育事业,我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工作。
三、丰富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结构的发展,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我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了《教师法律知识巧读》、《学生突发事件安全知识》、《教师案例撰写技巧》、《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新课程教师必读经典案例》、《普通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与评价》等教育专业书籍。
2、观摩、讨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此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3、积极参加市县教育局、学区举办的培训,以及学校举行的教研活动,多听课,多学习。2011年10月10日——2011年12月25日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主办的2011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远程培训班学习;2012年5月17日参加了县教研室和县教育工会举办的“送教下乡”活动;2012年9月19日参加了县教研室举办的小学语文2012年春期质量分析会;2012年10月25日参加了由市教育局主办,市、县教育局电教站承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活动等。
四、依照发展目标完善自己。
依照发展目标不断完善自己,这样,在教学工作中,使我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努力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在教学中不断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6.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篇六
校本培训中的校本,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个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利于学校发展、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满足了不同层次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利于教师走向动态的“实践十反思=教师成长”的成长范式,利于教师既在教学实践中,又跳出教学实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也利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形成合作与发展的关系。
校本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1)与生活贴近。
(2)灵活性与经济性。
(3)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新课改需要我们加强校本培训,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优化组织机制
成立以省、市学科骨干、市、区学科带头人、实验教师为主体的课改领导小组。并及时学习了《新课标》、《新课标的解读》等等,最终形成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本研培新模式。
2、培训内容系列化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对教师进行各个方面的培训和提高。如对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培训和提高,对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培训、课堂教学设计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
(3)课堂教学的设计与优化。
(4)现代教学技术培养。
3、培训模式多样化
化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培训活动和实效性,也能进行教师在专业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1)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
(2)综合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
(3)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本学期课题研究进入最后总结阶段,学校要求各实验教师认真整理课题实践中的收获,积极完成参与课题过程所得所想,总结反思自己、完成研究报告,是本项课题研究的目的落到实处。
首先对课题研究中的研究培训的形式的成功之处进行梳理,认为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验证,教师对于培训已经有更加深层次需求,除了常规的培训、研讨、反思之外,更注重实效性的研究,将培训注入新鲜的生命元素,使研究工作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生命力。
研究模式的变化充分体现在一个转变、三个结合、四个形成之中。一个转变:转变培训活动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过程。
三个结合:
(1)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
(2)综合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
(3)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四个形成:促进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效绩(效果和成绩)的形成。
本学期的研究紧紧围绕区进修学校的工作重点,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符合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采取问题式的培训模式,首先是发现问题(困惑、疑惑、迷茫),这些问题的出现为我们的培训提供很好的素材,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理论研究更加具有实效性,其次解决问题(课堂中体验),带着事先预设的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等,这样利于深层思考,第三是反思问题(是否解决问题、还有哪些问题等)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的最佳思路,通过阶段的反思生成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案例(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学生主动我们提出带着问题进入,
案例(二):如何把研究与实际教学活动的结合点找准。有人认为平时的教学任务与研究紧密结合,是研究的内容之一,问题在教学中发生,在教学研究解决的策略,是培训的主体,经过一段时间培训,许多困惑能解决,自然增强教师的参与研究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断提高。
7.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篇七
一、“聚力共成”的三类研修团队
随着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和中小学教学规模的发展, 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一校之限, 实现广泛群体上的合作与交流, 组建更宽、更深层面上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共同体, 让教师的模仿、学习、反思、研究具有便利条件, “培育研修团队”的举措正是对这种挑战的一个响应。我们通过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 把“夯实研讨环节”作为一个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谋求创新, 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 “互学创新”的高中教育创新团队
培育嘉兴市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目的是通过学科团队的研修, 形成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 创设一种总结反思的氛围, 寻找一种开拓创新的机制。希望通过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培训, 进一步提升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 促进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育创新团队成员确定
2011年, 嘉兴教育学院依据《嘉兴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 (试行) 》的精神, 开始培育九大学科的嘉兴市高中教育创新团队。组队方法上采用了三级协调、共推共议的办法:首先由本院各学科教研员形成初步名单;再经县市教研员会议讨论并作适当增删形成建议名单;最后由各县市教研员和本院教研员与所属区域高中领导联系后确定最终名单。语文、数学、英语每科35人,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科30人。
2.教育创新团队研修内容
研究内容上结合高考、注重创新, 主要开展新课程高考方案等相关文件研习;高考《考试说明》研习和交流;学员外出交流高考复习;高考试题研究及命题技术培训;新高考复习与备考研训;高三课堂教学研讨;等等。
3.教育创新团队研修方式
研训方式上注重理论研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研讨和系统学习相结合;请进专家与外出交流相结合。
(二) “聚力示范”的高中学科基地
自2006年起, 嘉兴市陆续在全市范围内物色了一批同一学科中相对发展良好、研究能力较强、教学水平突出, 并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教研组, 作为这个学科的嘉兴市基地。目前, 我们已成立17个学科的基地。基地学校之间通力合作, 专家、名师、骨干强强联手, 在对高中学科基地的逐步培育中, 夯实研讨环节, 并逐步发挥引领、辐射和辅助的作用。
1.学科基地建设的目标
学科基地原本就是一个有一定研究基础与能力的教研组, 加上教研员的参与, 外聘专家的指导, 我们期望学科基地能成为学科建设的样本;校本研修的先导;课改实践的先行团队;优质资源的共建网络。
2.学科基地的组织运行机制
嘉兴市教育局组成学科基地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会议, 交流情况, 布置工作。市教育研究院成立工作指导小组, 协同县 (市) 教研室负责对学科基地的工作指导、业绩考核, 参与相关高中学科基地的活动, 开展相关的研讨活动, 提出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基地所在学校校长为高中学科基地主任, 另设副主任两名, 分别由分管副校长及组织协调能力强、学科教学能力强、教学研究能力强的教师 (必须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担任。学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为该学科基地的主体成员, 可在嘉兴市高中学科基地工作指导组的协调下, 各高中学科基地在全市范围内自主确定邀请相应学科的省特级教师、部分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和县 (市、区) 教研员作为高中学科基地成员, 成立若干工作小组, 如学科专家组、专题研究小组、信息收集采编组等, 实行力量整合, 分工合作。
3.学科基地的基本工作方式
学科基地主要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与聚焦课堂的校本研修;开放教室, 开展教学示范, 将更多地思考学科建设研究, 思考在教学开放中的传达与交流, 吸收更多的同行意见;建设学科优质资源, 服务课程改革;开展学科网站建设, 使我们的学科基地的工作状况、学科资源、研究成果等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高位引领”的特级教师工作室
组建特级教师工作室, 旨在通过特级教师引领学科名优教师快速成长, 并通过示范、辐射, 带动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从而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1.特级教师工作室概况
嘉兴教育学院于2011年11月出台了《嘉兴市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并于同年12月底, 组建了嘉兴市首批1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 招收学员116名。2013年9月, 又组建了第二批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 招收学员104名。目前正在运行的1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小学、初中到高中、职业教育的17个学科, 220名学员中, 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来自全市各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
2.特级教师工作室运行理念
基于实践, 高位引领, 是团队合研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课例研究是团队合研的重要方式, 从课题选择、教学设计, 到教学实践、课后反思, 再到理论提升、固化成果, 让团队合研过程扎实, 成效显著;走出去, 请进来, 为团队合研搭建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3.特级教师工作室工作方式
以团队共读夯实理论根基, 由导师精心选择团队共读书目, 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教育沙龙,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以教育教学最前沿理论对照自身教育教学行为, 思考并寻求改进策略;以团队合研突破教学疑难。梳理学科教学疑难问题、分析厘清疑难成因是工作室合作研究的起点;以团队共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研训一体理念指导下, 工作室团队既是研修团队, 也是教师培训团队, 工作室导师、学员就是一群兼职学科教研员。以主题教研、携手农村等途径定期展示研修成果, 在全市的教研、培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三类研修团队中, 学科基地侧重于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团队”;而创新团队则侧重于通过创新团队的培育, 进而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个人”;特级教师工作室则侧重于“领头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以“培育学科研修团队”的模式促进嘉兴市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学科、理念、教学”为一体的研修旅程
在培育高中学科研修团队的过程中, 我们强化教师的“内功”是工作中的一个立足点, 并通过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和人文思考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一) 强化学科功底
在对教师学科功底的强化中, 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命题磨题培训、实验教学研究及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这三个方面, 希望通过命题、磨题培训强化习题教学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的研究强化实验教学能力, 通过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强化课程整合能力。
1.命题磨题培训
在高中创新团队和高中学科基地的培训中, 分别由教研员和外聘专家开设了相关讲座, 从命题理论和命题技术两方面, 结合命题科学性和命题规范性两个角度进行了详尽的交流和研讨, 并要求学员从“改编经典习题”“深化教材习题”“亮化常规习题”“媒体信息入题”“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实验操作”等六个方面做好总结和反思。学员从这六个方面逐一进行命题练习, 并按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磨题”, 而且以书面形式上交培训作业。
2.课程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科基地利用研修团队的力量, 形成共建机制, 制作和积累了大量的可用于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程资源, 构建起区域的共享网络资源库 (如表1) , 为区域教育发展搭建起交流研究、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教研平台。
无论是命题磨题培训还是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过程都是艰苦的, 但是从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 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个角度来说, 研训效果得到了学员的认可。
(二) 加强人文思考
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 关注经验和问题背后的理念和行为方式, 换言之, 关注的是这些经验怎样才能形成和重新形成, 使学习和研究成为教师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 使教研组、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希望通过人文思考促进教学理念的提升, 优化教学的策略, 学习为人处世的态度。
1.思考教学理念的提升
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因此, 在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中, 我们更多思考“为何而教”的价值观问题, 以转变和提升学员的教学理念。确实, 教学应该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 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努力让学员能深刻感受到:教学应该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而教!
2.思考教学策略的优化
学科研修团队的学员来自不同生源的学校, 所面对的学生, 学习基础不一。因此, 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 也要求学员思考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如来自重点中学的学员确立了“培养和提高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思考及实践”这样的课题;来自普通中学的学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学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辅导”上倾注了很多的精力。通过教学策略的研讨和反思, 突出了研修团队成员“为所有学生的发展而奋斗”的共同目标。
3.思考为人处世的态度
培育研修团队的过程中, 我们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员和本市及本省的名师接触、交流。通过和名师的联系及面对面交流, 熟悉名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学习名师的成长过程、学术经历和工作作风, 感悟前辈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和处世态度。通过对为人处世态度的思考和学习, 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 增强对学科团队的强烈感情, 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注:统计数据截至 2013 年 12 月)
学科研修团队成员在强化人文思考的过程中, 专业理念和专业态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在教学理念上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 在具体教学行为和策略上, 更多地关注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因材施材的原则, 体现了教学的长期效应和学生素养的提高。
(三) 聚焦课堂教学
对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是一个主阵地;对研修团队的学员而言, 课堂是最能体现学员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地方。因此, 课堂教学的研讨和交流也是学员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聚焦课堂教学”这个着力点上, 我们着力创设课堂教学研讨的氛围, 并为学员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
1.创设课堂教学研讨氛围
尽管课堂教学对每一个学员来说, 是天天都在接触的工作, 但要有好的研讨效果, 首先要创设研讨的氛围。
(1) 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一个普通的环节, 但在研修团队的听课评课中, 却有不普通的要求。每位学员不仅有听课的要求, 也有评课的任务。评课时, 不仅要讲出开课者的优点, 更要讲出开课者的不足, 还要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对不足之处的建议。这样的安排, 使学员能“带着任务来听课, 经过思考再评课”“突出听课的目标, 体现评课的智慧”, 使开课者和听课评课者都能成为听课评课活动的真正获益者。通过这样的方式, 进行实实在在的交流研讨, 并形成惯例, 形成氛围。
(2) 集体磨课
除听课评课外, 研修团队的学员, 定期有开课的任务。在开课学员写出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后, 研修团队还专门安排时间, 以集体磨课的方式研讨教学设计的相关环节。开课学员有发表自己设计方案初衷的机会, 参加磨课学员也有发表对教学设计看法的任务。在对修改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后, 研修团队的学员还有不同的修改任务, 如教学所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具体教学环节的修改和补充等。在市级、省级, 甚至全国级的观摩课和评比课中, 更是全体参与、互帮互学, 研讨氛围浓厚。
(3) 总结内化
对听课评课、集体磨课过程中的一些观点、体会、想法, 我们要求学员随时总结, 书面上交。必要时确立课题, 撰写论文, 不断反思, 力求内化。
其实, 听课、评课、磨课只是教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最普通的环节。通过创设研讨的氛围并做实、做细相关工作, 我们尽可能把这些普通环节变得不普通, 使研修团队的学员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的研讨、改进和打磨, 得到专业的发展和提高。
2.建设课堂教学展示平台
聚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也注意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通过展示平台的建设, 提高学员和本区域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双高”教学能手
“双高”是“高质量、高效率”的简称。“双高”教学能手是本市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中的一个项目, 每两年评比一次, 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现场展示, 通过现场的课堂教学展示学员的学科功底和人文修养。
(2) 学科优质课评比
中小学各学科的优质课每两年展评一次, 我们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备课, 在统一地点上课。展评按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员的教学设计方案两方面进行评比。
(3) 教师教学能力展评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展评也是每两年一次。主要内容包括评课说课比赛、做题与讲题比赛、命题能力比赛等, 并按照多个项目的综合成绩对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8.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语文;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82
莲塘一中杨刚华高中语文工作室(实体)成立于2013年3月,该工作室是在学校领导下,由语文教研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 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目前有负责人1人,成员4人。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语文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
一、探索的实践活动
1. 服务学生学习。工作室设在教学区教学楼休息室,方便学生在课后向教师问问题。周一至周五,每天固定时间开放工作室1小时,由一位工作室成员解答学生的语文学科问题。问题包括具体的题目,也包括语文学习方法,甚至学习心理问题。
2. 服务教育教学。在工作室外墙,开设“时事评论简报栏”。每周张贴一期时事评论文章。学生利用课间时间驻足观看,十分喜欢。既开拓了视野,补充了语文教师课堂上无法补充的时事部分,又从某种意义上进行了思想教育。时事评论文章传递的不仅是信息,更传递了正能量,文章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的评价在无形中就教育了学生。比如,《不能等到老年节才去探望父母》、《暴富而失掉人生》、《“扶老奶奶过街”是最落地的爱国》等文章就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3. 给青年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工作室每周召开一次短暂的学习交流例会。地点很灵活,或在工作室,或在教研组;形式也很灵活,或讨论题目,或交流课题的进度,或交流对某篇文章的看法。成立以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很快。
4. 发动青年教师编辑校本教材。比如,我们编辑的《莲塘一中高中语文书法课程》、《莲塘一中高中语文书法课程临摹本》是工作室集体智慧的结晶。书法课程校本教材给了语文教师教学的范本,从高一开始抓学生的书写卷面,防止因卷面而扣分。
5. 密切联系学科资源服务学校教学。工作室成立以来,多次联系省、市、县语文教研员莅临工作室指导讲学,也接待了外校的同行参观。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获益匪浅。
二、工作室的特色
1. 立足实体,务求高效。工作室的宗旨是:服务学校教研,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工作室的研修不能脱离学校正常的教研活动。工作室制定阶段学习目标,并且每周召开一次短暂的例会,交流研修成果和心得。工作室注重面对面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达到真正教研的效果。
2. 立足教学,定位精准。工作室是在学校领导下,由语文教研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 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室一切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学,都是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实现专业成长。
3. 共同研修,共同进步。围绕专题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室每位成员都必须要有个人的小课题,每个小课题又组成大课题,既有一定的方向,又有一定的规划。成立的初期阶段,工作室主要围绕“高三语文课时练”“高中语文书法课程”展开了共同研修,编辑了校本教材,每位成员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4. 目标明确,逐渐提升。工作室的总体目标是:“积累教学经验,加强学习科研,提高业务素质,加快专业成长,成为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师。”阶段目标是:“多读书,博采众长;常积累,厚积薄发;善教学,钻研反思;好研究,创新提高。”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系列活动。
5. 示范引领,带培辐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学校,名师就是火车头。杨刚华高中语文工作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培养优秀教师的长效手段。工作室是研究的平台、成长的示范、凝聚的核心。不仅带动了学校学科教师的成长,同时辐射到其他学科、其他学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看到优秀的教师还在不竭求索、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时,又有谁肯偷懒、又有谁会偷懒?”高萍老师如是说。杨刚华高中语文工作室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凝聚和吸引了青年骨干教师共同发展,形成学习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最终带着学校乃至县区的学科教学走向新的高度。
三、五个对话,收获丰厚
1. 与领导对话,洗涤我们的心灵
有了工作室,得到学校领导的关心更多了,也更能够真切感受到校长的“人格魅力”。校长从来不说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工作室的成员做人做事的道理,工作室成员深受感动。校长让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明白:“为人师者要有大爱,为人师者要志存高远,为人师者要从心做起”。
2. 与同伴对话,碰撞我们的智慧
工作室的五位成员,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大家喜欢来工作室,这里温馨、团结、充满学术氛围,这里可以让我们暂时忘记工作的辛苦,从“老师”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体会学习的快乐。五位成员各有特色,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探讨,都闪烁着我们的智慧;每一次短会,都是我们互相问候、交流谈心、畅所欲言、相互学习的机会。在这里,我们不避讳自己工作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为同伴们一起讨论,一起帮助,可以消除困惑,给与支持和鼓励;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交流感想、共同提高;在这里,我们经常争论,各抒己见,却又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博采众长。
3. 与书本对话,沉淀我们的思想
学习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工作室要求大家多学习,并为大家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网站,供大家学习、研究。在工作室的页面中已有了多篇日志,如教学案例、心得体会、教学理论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工作室成员的学习成果,是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感受,也是我们“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
4. 与自己对话,思考自己的未来
工作室是一个思想的殿堂,参加后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的太少,才发现有太多阅读的理由和冲动。通过研讨活动,成员都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成员都认为“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是下阶段的目标。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善、更优秀,从而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5. 与学生对话,提高自己的水平
工作室每天都有人值班,学生常常进来问问题。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为了在给学生答疑释惑的时候轻松自如,我们就必须在课后多做题目,多研究题目,多向老教师请教。久而久之,无形的压力促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了许多。
时光飞逝,在繁忙和有序中,工作室从无到有、从摸索到成型,我们一直在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团结全校高中语文教师,本着教、学、研合一的原则,共同研修,共同进步,专业成长,全面提升,将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使学校高中语文教研水平更上一层楼。
【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总结07-25
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总结10-08
1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总结10-05
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总结07-21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论文08-13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07-13
教师专业发展规08-07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09-12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06-30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师基本信息录入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