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经济管理(共9篇)
1.食品经济管理 篇一
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就我单位食品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索要供货者的销售票据,并通过复印、存档等多种方式,记载查验情况。
二、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采用计算机管理,建立电子台帐;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或者销售票据。
三、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和进货票据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四、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经营企业应留有企业总部提供的进货查验证明或配送单据备查。统一配送之外自行采购的食品,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五、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销售食品,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向购货者开具并保留载有前款规定信息的清单或“票证通”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一、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三、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四、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
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一、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企业负责人、岗位责任人员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分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
二、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它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三、将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及时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一、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对行政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积极协助食品生产者履行食品召回工作。
二、食品批发经营者对零售商退回或者从零售商和消费者手中召回的过期、变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按规定退回上级批发商或者生产厂家,或者作销毁等无害化处理,并记录退回、无害化处理情况。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一、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食品检查、贮存、运输制度
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销售食品,经营场地和经营场所的设施符合要求。
二、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的食品。
三、贮存散装食品,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销售散装食品,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四、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要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有毒、有害物品同食品一同运输。
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和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确保食品经营安全,自觉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监督以及工商部门的检查。
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处理消费者投诉,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积极主动争取与消费者达成处理协议,不无理拒绝和故意拖延。
三、不销售不符合法定标准和要求的食品,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自觉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或依法予以赔偿等义务,保证不欺诈消费者。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食品经济管理 篇二
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
原料生产粗放。食品原料的生产较粗放, 产业化较低, 大部分原料生产属于粗放型操作, 而不是集约化生产。而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技术落后、原料来源繁杂等, 使原料的安全质量很难统一, 同时药物残留、物理异物、寄生虫等安全危害也容易伴随着食品原料进入食品加工。
可追溯性不强。在食品加工中, 如果不严格管理员工的卫生状况, 细菌很容易经过员工唾液、呼吸、创伤等形式进入食品加工。同时繁杂的原料生产工艺中, 容易带入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 例如:农药、兽药残留量的超标;水产品中的鱼钩、金属块等。由于造成食品质量问题的因素较多, 导致食品安全质量的可追溯性较差。
安全标准需完善。 (1) 我国食品质量的安全体系比较落后, 食品行业的标准较低。例如:1995年, 欧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中已经禁止使用苏丹红一号, 而我国却在近几年才开始严厉禁止。 (2) 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相互矛盾, 由于技术指标高低不一, 国际标准实行较少, 标准差距较大等影响, 使大部分食品存在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现象。 (3) 标准管辖的范围较局限, 有些食品一品多标, 有些食品无标, 有些食品药物残留的标准不完善, 各种标准局限的现象导致企业的食品检测漏洞较多。虽然于2001年, 我国明确规定农产品药物残留的合格率是需要重点监测的内容, 但是监测指标仍然没有达到100%。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加强技术研发。据数据表明, 企业食品加工的技术研发经费在销售收入中占比0.41%, 和发达国家相比, 低于发达国家2%——3%;和全国所有行业相比, 低于全国行业0.77%。根据国际研究数据显示, 在销售收入的占比重中, 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小于1%, 企业将难以生存;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占1%——2%, 企业只能维持生存;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大于3%, 企业才有竞争优势。由此可见, 技术研发是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在食品加工中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较多, 例如:烘烤、干燥、分离、清洗、发酵、腌制、杀菌等, 不同的加工工艺会对食品质量的安全造成不同影响, 因此要加强技术研发, 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控制工艺质量。企业要对食品生产进行工艺质量的控制和检验,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 系统安排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使生产工序在可控范围内。 (1) 编制和执行工艺质量控制的过程卡; (2) 明确检查责任, 填写质量信息, 确保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 (3) 加强质量检验和质量监督; (4) 严格处理不合格产品, 防止二次污染。
如果质量控制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检测机构, 会导致食品生产难以按质量标准进行, 而可靠性低和质量较差的产品不仅会产生隐性成本, 还会影响公司形象、信誉度、未来效益等, 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规模设置检测机构, 并加强工艺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检测机构要从原材料——加工工序——成品出厂等环节, 严格检查食品生产是否按照工艺流程标准操作, 如果原料不合格, 不能进厂、不能加工;如果产品不合格, 不能出厂。
建立PDCA循环模型。PDCA循环是食品质量持续改进的模型, 主要有四个持续改进的循环步骤: (1) P即plan, 是指制定工作计划和合理配置人员安排; (2) D, 即do, 是指把工作计划进行汇合; (3) C即Check, 是指对质量管理进行报告检查和绩效考核; (4) A即Act, 是指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
PDCA循环模型的特点主要如下: (1) PDCA循环模型要按顺序展开, 并且通过组织的力量推动PDCA循环的周而复始。 (2) 每个部门和每个人员的具体工作要建立PDCA循环的模型, 使问题处理层层相连, 环环相扣, 从而有效实现PDCA循环的效果。 (3) 展开一次PDCA模型循环后, 要召开会议进行经验总结, 并制定下一阶段的新目标, 再次实行PDCA的循环。长此以往, 每循环一次PDCA模型, 就会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的意识。企业要加强员工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 可以从质量意识、技术操作、科学管理等方面对员工加强思想教育, 让员工树立“质量第一”和“客户第一”的思想理念。在食品质量意识的培养过程中, 企业可以展开质量管理的活动, 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融入企业质量管理的方针, 特别是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方针, 不仅要使每个员工充分理解, 还要使每个员工有效贯彻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例如:企业可以进行客户满意度的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对产品质量实行改进和研发。
另外, 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建议系统, 收集员工经验, 通过集思广益来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目前, 全员创新已经是企业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企业拥有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才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员工食品安全的意识, 并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和潜力。
建立反馈评价。反馈评价的系统包括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内部反馈是指加工、包装、检测、运输等环节的信息反馈;外部反馈是指顾客需求、采购、售后服务、市场调研等环节的信息反馈。企业可以根据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的信息, 对每个生产加工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对每个生产加工的环节进行成本核算, 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
3.食品安全和食品监督管理探讨研究 篇三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研究探讨 策略分析 食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57-02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无害、无毒,符合应当所具有的各种营养价值,对人体的健康不会造成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可以更好的保障食品的安全,开展必要的食品监督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相对来讲起步的也比较晚,因而所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为了能够让民众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必须要尽快完善和建立新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制度。
1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食品安全监督管的效率比较低
虽然在2013年,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文件,对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的监管职能进行整合,目前,各级各地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机构改革,下一步,将不存在分段管理这个情况。但是目前在一些地区,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的环节仍然是由不同的部门所负责的,这很容易出现监管职能的交叉或者是监管的空白,因此就会出现各个部门推诿责任和执法不严的情况,进而导致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加快政策的落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的效率势在必行。
1.2 检测的设备较为落后,检测的能力比较低
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起步比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很多在食品的加工、生产以及运输中所检测的机制不够完善,这使得检测工作还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我国自身科学技术相对来比较比较落后,一些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往往需要进口,这无形中增加了检测所需要的各种成本,造成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能力购买设备,最终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威胁到食品的健康。
2 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探讨分析
2.1 强化对于食品安全管理源头的监督和管理
食品安全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食品原料的生产和食品的加工和消费等等,这其中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的供货食品来源主要采取的是分散式的家庭生产,相对来讲比较分散,实践中很难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等进行规范。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管理的科技投入,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确保社会的健康发展。
2.2 完善处罚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对于在工作中违法的生产经营者,要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防止以罚代管,给违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对于违法的生产经营者应该提升其违法成本,逐步探索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法律和法规教育,使得食品的生产者能够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从心理上杜绝违法犯罪事件的产生。
2.3 完善食品安全的信用体系
目前我国的食品市场相对来讲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制售假冒商品的违法行为,这严重的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食品的生产经营者缺少信用,因此政府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的力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的信用是该企业存在的根本所在,如果食品加工生产的企业丧失了信用,那么食品安全就会出现多种问题。在实践中通过应用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进行严惩,从而更好的提升食品安全的水平,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3 讨论
食品安全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应当在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在我国食品生产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制假贩假的活动还比较猖獗。作为监管部门要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经常性的开展一些食品安全的法制宣传,同时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食品安全的各类信息,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促进食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食品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援.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09).
[2]吕婷婷.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健全与完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张娟.承德市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机制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2010(09).
4.副食品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1、保持店内外整洁,做到食品归店经营。
2、卫生许可证要挂于显目处,从业人员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经培训后上岗。
3、食品分名别类存放,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不出售有毒有害食品;
4、不出售“四无”食品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
5、保证食品外观清洁,如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破损、鼠咬、受潮、生霉、生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
6、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要有专柜加罩,使用售货工具。
7、及时清除垃圾箱内废弃物,搞好防蝇、防尘、防鼠、工作。
8、需要分装食品时,要使用清洁干净,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禁止使用废报纸刊物及其他物品包装食品。
5.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一、遵循为机关职工、会议和来往客人服务的宗旨,努力作到饭菜色鲜味美,干净卫生、服务周到,方便及时。
二、餐厅工作人员须认真履行职责。
三、餐厅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按规定时间开饭,保持杯、碗、筷、盏清洁卫生、放置有序和定时消毒。加强食品的管理,禁止食用腐烂变质的食物,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四、接待省、市、县(区)来访人员,原则上提供工作餐,但须向办公室报告,方可安排。注重饭菜质量,杜绝浪费。
五、餐厅职工不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准擅自将餐具互借他人,来访人员使用公共接待餐具,加强公共餐具的消毒管理。
六、加强成本核算,购物手续清楚,并与实物相符,厨房管理员要对当天购进的食品进行查验,若发现有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除追究采购员责任外,要集中销毁。要注意节约使用水、电、气。
七、会议伙食,按会议标准办理,不上名酒、高档饮料和昂贵菜肴。
八、厨房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讲究烹调技术,注重饭菜质量,要严格管好食堂设备,餐厨用具和粮油、副食、酒水等,不得自开小灶,不准擅自在餐厅请客就餐。
6.食品流通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一、食品流通经营者食品安全承诺制度
食品流通经营者食品安全承诺书(样一)
二、食品流通经营者食品质量管理制度
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和记录制度(样二)
食品质量自检制度(样三)
食品退市制度(样四)
三、食品流通经营者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流通经营者卫生管理制度(样五)
食品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样六)
食品仓储、冷冻、运输等卫生管理制度(样七)
样一:
江苏省食品流通经营者承诺书
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本经营者庄严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承担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二、保证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并凭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三、保证有与食品流通相适应的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从事食品流通经营活动,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四、保证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五、保证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食品流通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证食品流通经营场所的环境、设备、设施,符合与食品流通相适应的要求。
七、保证建立并执行定期查验及退市制度,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通知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好记录,并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八、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自觉履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更换、退货等义务。
九、保证食品广告的内容真实,不含有虚假或者夸大的内容,不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十、及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承诺人(单位):承诺时间:
样二:
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及记录制度
一、为了加强对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食品上市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加强对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食品的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销的食品质量安全、可靠。
三、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食品质量和标签,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品的,同时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做好记录、保管和备查工作,批发经营部和连锁超市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对经进货审验发现食品明显存在质量问题或标识不规范、标注不真实等情况的,应拒绝进货,并及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反映。
五、对供货方不能或拒绝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有其他可疑问题的,及时与食品上标注的生产厂家进行联系查对,经查对情况不实的,拒绝进货,并及时将情况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
六、经营者应加强对上柜食品的日常管理。食品在上柜前,由负责上货人员进行感观检查,凡发现已过保质期、霉变或包装破损的食品应立即撤柜,不得对外销
售;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及时发出警示,妥善处理,保质期届满一律撤柜,不得对外销售。
七、有条件的经营者自备技术设备对进货食品实行进货检验,对不具备条件的,对进货食品质量有疑义的应当送检。
八、经营者要配备专职进货验收人员或其他质量管理人员,日常加强对内部员工的食品质量检验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培训,要积极参加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和考试。
样三:
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一、本市场(超市、商场)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自我检查管理制度,自觉履行食品质量管理职责。建立食品质量管理机构,配备检测仪器,设立食品质量管理岗位,指定有业务水平的人员担当食品质量管理工作。
二、根据季节变化、消费者投诉反映的热点和相关行政部门要求,及时制定检测工作计划,调整和规范检测的品种、数量、批次。
三、每日营业前对蔬菜、水发食品、腌制品、米、面、豆制品等食品的甲醛、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二氧化硫、亚硝酸盐、残留农药等指标重点检测。检测品种、数量、项目、结果等在醒目位置公示。检测资料妥善保存,检测结果及时登记台帐,台帐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四、通过对食品质量进行常规抽检,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要立即送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同时通知柜台暂停销售,经确认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及时移交工商部门处理。
五、对经抽检判定为不合格的食品,立即停止销售,协助工商部门追查进货源头。对已经销售的食品,应迅速采取措施召回。
六、有计划地邀请法定检验机构,对场内仪器进行抽样检验、质量判定,公布食品质量信息,指导消费。
样四:
食品退市制度
一、食品退市制度是指对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并退出市场的管理制度。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上柜食品将立即退市:
(一)入市食品的供货商未按规定提供合法有效的证照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二)在履行日常检查中,发现入市的食品有问题或已过保质期。
(三)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检查中,执法人员判定该食品应当退市或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被判定为不合格食品应立即退市。
(四)对涉及到人身健康、消费者反映强烈且已造成后果的食品,应按情况立即组织退市。
(五)经营者认为应主动退市的食品。
三、发现经营上述应该退市的食品,将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做好记录,并按要求报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四、积极协助食品生产者履行食品召回工作。
五、对已经售出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食品,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
六、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自觉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尽量减少消费纠纷。
样五:
食品流通经营者卫生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与食品流通相适应的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二、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流通经营活动,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操作时带口罩、手套和帽子,不准佩带戒指、手镯、手表等饰物,不得留长指甲、染指甲,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手部有外伤应临时调离岗位。
五、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远离工作场所;个人的衣物、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经营区内。
六、销售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七、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有培训记录备查。
样六:
食品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具有与食品流通经营相适应的食品经营场所,建立食品经营场所卫生岗位(库房、展示区、销售区等)责任制度,保持场所环境整洁。
二、远离污染源、有毒、有害场所,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周围二十五米内无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的非水冲式厕所、垃圾场(堆)等污染源,场地平整、坚实,便于清扫、冲洗。
三、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四、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保持适当温度湿度,配备控温、控湿等设施和设备。食品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五、在生产经营场所内不存放与食品生产经营无关的物品,不生产、贮存或者兼营有毒有害产品。
六、经营场所具有合理的设施布局,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样七:
食品仓储、冷冻、运输等卫生管理制度
一、贮存食品的场所和设备,应当保持清洁,定期清扫,无积尘,无食品残渣、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混放。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隔墙离地,摆放整齐,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并定期检查,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二、变质或过期食品、待处理食品、下架后暂停销售食品、拟退货食品等特殊食品,应划定专区存放,并有显著的标识说明。
三、不得将有冷藏、冷冻要求的食品在无冷藏、冷冻的条件下储存。食品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做到原料、半成品严格分开存放。
四、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志。新鲜蔬菜、水果的存放温度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五、冷藏、冷冻柜(库)应由专人负责检查,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保持霜薄气足,无异味、臭味,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7.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管理 篇七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食品在实际流通过程中,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安全得不到保障, 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面就针对食品面临的安全问题展开论述。
蔬菜、水果的化肥农药残存
在蔬菜和水果种植过程中, 菜农和果农为了防止虫害, 没有进行合理地分析, 就会无节制地采用剧毒农药, 不断增加喷药的次数, 导致很多的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超标,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添加剂和化学用品
有的食品加工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非法收益, 在进行食品加工过程中, 超量使用添加剂和各种激素, 甚至掺入一些有害的化学物品,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食品添加剂超量;把各种抗生素等有害物质加入到食品中;有的种植农户为了在短期内保证水果和蔬菜成熟, 就会使用激素,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成熟, 这样不仅降低产品的营养价值, 还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另外, 还有的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 比如病死家禽或者注水肉制成熟食产品, 这些对人身体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微生物危害
通常的微生物危害主要包括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病毒性危害、寄生虫危害以及虫鼠害等。在进行食品加工过程中, 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不够科学合理, 缺乏全程的监管和管理, 很难做到检测的日常化和全程化。很多食品安全检测部门采用的突击检查方式, 这样的方式治标不治本, 很难有效杜绝食品中有害的微生物, 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问题, 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的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 不注意对微生物检验和检查,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但是当前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手段落后, 具有很差的抗干扰性, 同时定量准确度较差。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污染, 比如:一些工矿企业的排放污水和废水, 含有大量的铅、锡、汞、锌等, 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污染, 当这些重金属通过污染的农产品进入到人体内, 就会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另外, 食品加工企业在进行食品包装过程中, 一些包装纸、包装袋等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和来源, 同样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做好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 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 提高食品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从食品生产源头进行控制
在进行食品质量管理过程中, 要从源头抓起, 控制好种植、生产、加工、零售以及消费等几个环节,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和监督。但是在实际种植生产过程中,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我国食品生产主要以个体户为主, 数量很多, 形式比较分散, 在监控和管理上难度比较大。因此, 在实际监管过程中, 要采用现代化生产方式, 采用集约化和规范化管理方式, 对食品加工进行全程的监管, 避免食品出现污染, 保证食品安全。另外, 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建立完善的食品市场安全准入制度, 建立完善食品卫生质量购销档案, 完善食品质量追溯、依法销毁机制。
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在实际过程中, 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采用抽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 做好基本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还要建立完善的食品配送和场地挂钩的管理模式, 坚持以防为主和防打结合的方式, 控制好食品在流通领域的监管体系, 从根本上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食品安全行业自律机制
对食品加工企业而言, 要结合实际情况, 加强生产信用自律, 做好企业道德建设。为此, 要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质量档案和安全监管信用档案, 完善食品加工企业信用标准。在实际监管过程中, 要提升食品生产、经营、加工企业责任意识, 完善食品安全销售责任制度, 对不按照相关安全标准进行生产的企业, 进行警告, 或者加入黑名单, 保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遵守食品安全行为规范。另外, 要做好食品加工企业的诚信教育, 提高生产质量意识, 自觉守法经营, 加强自律能力, 履行自己应尽的安全义务和责任。
建立完善的检验和检测体系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流入市场, 就要建立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实现信息共享, 保证有法可循, 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另外, 食药监管部门要联合质检、农业、卫计委和商务等部门, 建立完善的食品检测和检验体系, 加强企业资质审核, 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 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建立高效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就目前而言, 当前食品安全执法面临着执法监督体系不完善, 职责分工不明确, 缺乏统一协调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 要建立完善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从源头进行管理, 明确相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建立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从而制定完善的监测、监控、执法计划, 控制好每一个监管的环节和步骤。
8.食品经济管理 篇八
食品卫生是指人们所食用的食物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伤害,且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档案化管理是专门针对食品卫生安全而制定的有利于监管部门更好的管理的制度。监督是指对食品的生产单位及生产条件及生产地点进行检查,确保这些关键要素都是符合国家标准且对人类身体没有伤害。在食品管理中实施档案化管理可以更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确认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该管理制度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制定必须具有科学性及权威性同时要结合食品生产及设施等的实际情况。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的建设,可以为百姓更好的服务就要对各个食品企业提出明确要求。食品企业是安全档案管理的组成部分。将统计好的安全食品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利用使其为百姓发挥最有效的安全性。由于食品的复杂化、多样性档案管理也是各种各样,在管理食品安全档案里管理过程中要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管理。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确保自己的管理工作能认认真真完成,包括收集资料、档案整理、保管及利用等。
食品安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什么样的食品才可以被归档为安全档案类别里这都要有具体的因素,首先食品生产的条件、生产地点、食品的运输途径、各个食品企业的监管部门等,安全档案里都要有这些详细的介绍。并根据这些具体的内容介绍将其归类为哪一类安全档案,安全档案里都要有详细的资料介绍,将每一个细节都要具体化,做到准确并及时发布有关食品的相关信息。
做好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的宣传活动。食品档案管理是一项看似简单实而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因为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大宣传力度是各个食品企业负责人认识到食品安全档案管理是一向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效制度,当食品出现问题时它可以作为强有力的证据,维护食品行业的经济利益。也要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食品的文化品位。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尽管具有很大的效益及优势,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原因是对于食品安全档案管理没有具体的了解,甚至有一些消费者都不知道有这个的存在,这就是宣传没有到位,没有让消费者或是食品企业负责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没有了解到它存在的价值。而一些违法的食品企业更不愿意将自身企业的重要信息透漏给相关管理人员,不愿意在安全档案管理过程中能留下任何的自己的信息,怕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阻碍,甚至阻碍了他们企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健康意识还有很多不足,只是看到了食品表面的健康安全并没有了解食品的生产途径是否健康等。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复杂而细致,需要很多细心、有责任心的人来担任,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出现错误,甚至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伤害,这是对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导致的。
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与监督在未来的发展。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人类食用的食物都是健康的安全的,确保在食品从生产到食用过程中的一切制作过程都是安全有效的,合法的。尽管食品卫生档案化管理在食品监督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相信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安全档案化管理制度也会不断的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铁力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9.食品经济管理 篇九
一、企业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都有哪些,逐一列出;
答:我企业建立了以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2、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3、出厂检验记录管理制度
4、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5、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6、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7、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8、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9、从业人员食品知识安全培训制度
10、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1、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2、卫生管理制度
13、化验室管理制度
14、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
15、标识和可追溯管理制度
16、质量投诉管理制度
17、检验管理制度
18、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
19、标准的执行和管理制度 20、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收集
21、食品安全责任考核制度
22、重要情况报告制度
23、外协加工管理制度
24、食品安全法的执行和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落实
25、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检验员管理制度
26、产品防护管理制度
27、索证索票制度
28、诚信管理制度和质量诚信保证制度
29、复合调味料用管理制度 30、产品留样制度
31、生产过程不符合控制制度
32、废油管理制度
33、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
二、企业内设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包括哪些部门,承担哪些任务和职责;
答:公司内设品控部;品控部任务与职责
1、负责原辅材料进厂及产品交付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2、负责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并做好原始检验记录。
3、负责化验室检验仪器的检定、维护和保养。
4、负责生产过程关键参数的验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给生产部、生产车间、化验室负责人。
5、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有关文件的收集、发放、整理、保存和归档。
6、负责生产过程的卫生监督,必要时进行卫生指标检测。
7、负责检验使用的所有试剂配制,或购买,负责化验室的安全和卫生工作。
8、负责时时搜集公司产品执行标准更新情况。
9、对最终产品质量负责。
三、企业明确的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及其职责、培训等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与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答:质量负责人1人,品控部部长1人,化验员2人。质量负责人由副经理兼职,企业主要负责人积极主动支持质量负责人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不符合产品坚决不出厂。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操作。以下为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质量负责人职责
1、质量负责人在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对企业实行全面质量领导,是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负责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协助最高管理者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改进的需求;
3、协助最高管理者协调和裁决有关产品研制,生产和服务等方面的重大质量问题。负责处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质量工作关系。
4、负责审批各项质量规章制度和各类质量文件,并监督检查各部门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5、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相关法规,根据相关标准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做好水质、原铺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对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实施监控。
6、负责领导各项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及信息的收集、查新、识别工作
7、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8、协调与国家有相关监督检验机构的关系,接受其依法进行的各项检查工作.9、充分行使一票否决权,有权制止经检验不合格的原铺材料投入使用有权制止经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向下一个工序流动,有权制止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出厂。
10、对本企业的原辅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过程质量控制负全责,做到产品的可追溯性。
11、熟知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负责出厂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
12、监督计量器具、检验仪器的定期检验工作。
13、负责实施检验计划、产品留样计划和产品检验的比对计划。
14、负责不合格事宜的管理工作;
15、参与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价; 品控部长职责
1、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文件控制产品实现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验收,半成品、成品检验,确保检验结论的准确,和产品出厂合格率100%,领导本部门全体员工贯彻本公司质量方针,并按质量管理文件开展工作。
2、经常到生产部门调查研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分析,并拿出消除方案,协助生产部门解决。
3、负责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4、负责组织编制质量计划,质量改进和工艺改进计划等。
5、负责监督、检验公司原辅材料购进检验工作。
6、严格遵循产品质量检验要求,确保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的正确、真实、可靠。
7、对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负责,杜绝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化验员职责
1、在品控主管的领导下,具体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工作。
2、对原、辅材料进行验收,保存每批原、辅材料验收的原始记录。
3、对每批出厂的产品的质量检验情况进行验收,保存验收原始记录。
4、管理本公司的质量管理文件,产品执行标准。
5、定期学习原、辅材料的检验技术,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6、负责本公司质量管理文件的建档备案工作。
7、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验。
8、当生产过程或有投诉,有权责令停止生产。
四、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运转情况,包括食品安全自查,隐患排查等制度由谁组织落实、如何开展、结果如何处理;
答:本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运转情况良好,陷患排查等制度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并按《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要求执行落实,其内容如下;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制定本制度确保我公司在自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办公室、生产部、品控部、供应部、营运部。
3、部门分工 3.1、品控部
1、负责化验室所用设备的完整性及有效性,严格按照该化验设备的鉴定有效期限进行鉴定;定期对化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2、定期检查化验室所用试剂是否过期,发现过期的化学试剂要及时的做无害化销毁并购买新的试剂。
3、定期检查出厂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出厂检验报告不得涂改或私自篡改数据。
4、定期检查灭蚊灯、杀菌灯是否完好,保证化验室始终处于防护状态。
5、定期检查水源和电路以保证化验工作能部学、持续进行。
6、定期检查进货检验是否严格依据该产品的执行标准进行进货检验或查验。3.2供应部
1、检查《采购计划》是否部学合理,要根据公司订单和原料库存合理的制定采购计划。
2、检查供方资质是否合格齐全,以保证采购品是合格可用的,坚决杜绝非食品用原料进入公司。
3、检查公司对合格采购商的评价工作是否合理,至少对固定的合格采购商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主要是从对方资质、质量稳定性、售后服务、采购是否及时等方面进行评价。
4、每一个批次的进货都要求有合格证明文件,确保该批进货是合格的。
5、库房的防护是否到位如:挡鼠板、灭蚊灯、灭火器、垫板、温控等设施。
6、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出入库的原则是先进现出避免产品长期积压。3.3、生产部
1、定期检查生产设备是否完好,表明是否有异物沉积。
2、定期检查车间内的各种防护是否到位如挡鼠板、灭蚊灯等。
3、定期检查车间内的卫生情况,确保生产环境干净卫生。
4、定期检查杀菌灯、防爆灯是否能正常工作。
5、定期检查操作工是否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操作。
6、定期检查车间内的通风、温控设施是否能正常工作。
7、定期检查生产当中的各个记录是否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记录。
8、定期检查车间内的设备实施清洗消毒记录。3.4、营运部
1、定期检查库存产品的防护,做到先进现出,避免产品长期存放。
2、定期检查库房的防护措施如挡鼠板、灭蚊灯、防爆灯、灭火器、通风设施。
3、定期检查销售台账是否和库存相符。
4、定期检查库存产品是否有混批现象发生。
5、定期检查库房地面、墙体是否平整无坑洼,无沉积。3.5、办公室
1、定期检查公司所使用的标准是否合理有效。
2、定期检查公司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如健康证、化验设备鉴定日期等。
3、定期检查公司管理技术文件的借阅、归还情况。
4、定期检查厂区卫生状况,防止有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存在。
4、责任追究
各个部门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在自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有权对问题负责人进行100-300元的处罚。
五、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不合格成品或问题成品,企业内部如何处置于及处置程序;
答: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不合格成品或问题成品本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按《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和《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
(一)、不符合情况管理
1、目的
杜绝不合格现象发生
2、不合格品的范围
不合格品的范围包括不合格的采购品,工序品和成品。
3、控制不合格品的职责:
3.1、品控部负责识别不合格品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置结果。3.2、供应部负责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3.3、生产部负责工序品和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置。3.4、销售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召回工作。
4、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处理
4.1、采购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
1)采购品检验不合格的应将其置于不合格品区,并做好标识。2)检验员将检验记录通报供应部。
3)对产品性能构成严重缺陷的及构成质量事故的严重不合格品应填写《不合格品记录表》,报供应部做退货或者销毁处理。
4.2、不合格工序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1)、对检验员判定应返工、返修的半成品或成品,检验员填写《不合格产品处理记录》。返工、返修后应重新检验,对仍不合格的报生产部和品控部,与责任部门调查原因共同解决。2)、对不属于本工序操作者责任的不合格品应由上道工序检验员承担漏检责任,负责监督原工序返修,原工序操作者承担责任。3)、让步接受:检验员检验记录上签字并在不合格品上加注让步接受标识转至下道工序或入库,只有产品虽不合格,但不影响顾客食用(仅限包装)时才能让步接受。4)、检验员判定为严重不合格的应将产品至于不合格品区,并标识,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记录表》。交生产部做出处理决定。5)、对不合格品做报废处理,检验员如实填写检验记录并报技术负责人同意后进行报废处理并挂牌标识。6)、产品交付使用后发现为不合格品,应按重大质量问题对待。要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供应部与顾客协商解决办法,进入召回程序以满足顾客的正当要求。
5、日常工作不合格 5.1、分类
1)管理工作不合格。2)技术工作不合格。
3)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4)生产操作工不合格。5.2、管理措施
1)当出现工作不合格后,责任部门要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经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2)经理或质量负责人组织公司内部部门负责人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并记录。
3)当发现不合格现象比较集中,且存在普遍性的时候,经理或质量负责人要亲自分析、查找原因,并亲自负责监督改进措施。
4)针对不合格现象指定的应对措施,由办公室下发转达各个部门。
5)各个部门要严格依据纠正措施进行改正,最后形成书面文字报告经理或质量负责人。
(二)、纠正和纠正措施管理 1.目的:
对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以及潜在不安全品采取必要的纠正,并进行有效控制。2.适用范围:
2.1.适用本公司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以及潜在不安全品的纠正和有效控制。2.2.不合格纠正的范围:
(1)产品不合格,包括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合格;
(2)工作不合格:包括管理工作不合格、技术工作不合格、过程不合格、体系不合格等不合格。
2.3.不合格来源:本公司通过检查、考核、检验、验证、审核、客户走访、客户信息反馈、接受投诉等方式发现存在的不合格。3.职责:
3.1.品控部负责不合格纠正和纠正措施的管理。
3.2.各责任部门负责在本部门发现的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以及潜在不安全品的分析、纠正,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有效控制。3.3.品控部负责跟踪验证。
3.4.品控部负责相关资料的存档。4.管理要点: 4.1发现不合格:
各相关部门如生产车间、销售部、仓库、化验员、人事部等发现的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以及潜在不安全品,应填写《不合格处理单》或《客户抱怨单》交品控部。4.2标示隔离产品:
如出现不合格品,应立即作好标示和隔离,等待品控部人员处理。4.3品控部对不合格进行评价:
4.3.1 经验评估,对以往出现过的不合格直接作出原因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 4.3.2必要时对终产品抽样进行物理的化学的或微生物测试评价。4.4.品控部负责处置不合格。
4.4.1对于不符合检验标准的成品按照《不合格管理办法》的要求处理; 4.4.2对不符合工序要求的半成品的处理: a、不能返工利用的,作报废处理; b、可以返工的应回收并加以标识,进行返工;
4.4.3.对于不符合工序要求的操作行为导致的潜在不合格应由车间主管及时纠正,由现场品控人员加强监督。
4.5.现场操作人或监控人在出现不合格后,应尽快恢复现场控制,在不发生进一步不合格的基础上重新恢复生产。4.6原因分析
由发生不合格的责任部门或人员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切忌“做错辩解”。并记录于《纠正和纠正措施处理单》。4.7评价纠正措施
不合格的原因可能多方面,品控部需评价拟采取的纠正措施对不合格的影响效果。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处理单》或《客户抱怨单》进行评审。当监视结果表明可能有失控的趋势时,应报食品安全小组分析讨论。4.8确定和实施纠正措施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确定纠正措施,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确保措施实施。4.9.跟踪和评审
责任部门主管及品控部负责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进度,验证其有效性,确定不合格原因是否合理正确,以及制定的预防措施是否可行和有效,防止以后再次发生。并记录于《纠正和纠正措施处理单》。
4.10品控部负责相关记录的纪录和存档。
二、《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1、目的
杜绝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2、范围
适用本公司生产食品交付后,有证据证明对消费者构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1)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2)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3)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分而在食品标识里没有予以说明的食品。4)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3、职责与权限
1)公司成立不安全食品召回领导小组,由经理人组长,各个部门负责人任组员,负责召回工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
2)办公室负责接受政府、食药监局等相关上级部门的指示和批示,发放公司召回工作的指令给各个部门。
3)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的保护工作,一旦进入召回工作,生产部要立刻停机撤离工人并保护现场。
4)销售部负责积极统计问题食品的数量、销售地、联系电话等工作。
5)办公室根据销售部提供的联系方式逐一通知经销商停止销售该批次产品。6)品控部负责分析、查找问题食品的造成原因。
4、召回措施启动
设计召回方案、制定召回计划、领导和协调本公司各部门的召回工作,并与顾客进行联络和报告。
1、产品召回信息的公布
召回信息的公布是本公司通过电话、网络等传播媒体,将召回信息向顾客进行通知和公告。本公司必须公布有关召回信息,主要包括:(1)不合格产品的名称、批次等;
(2)产品的具体缺陷状况以及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具体危险;(3)为防止不合格产品侵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而计划采取的措施和步骤,以及为了防止损害发生而应该采取的措施等。
首先应该立即通知顾客停止不合格产品的使用,同时,应及时地根据不合格产品的危险性程度、销售市场及顾客的特殊情况等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将召回信息传达给顾客。
5、确定召回级别 1)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造成消费者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恶略的不安全食品。
2)二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小的不安全食品。
3)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或者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分在标识或说明书里,没有标明的不确定食品。
6、产品召回的管理和总结
【食品经济管理】推荐阅读:
3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岗位职责10-29
食品追溯管理系统08-11
食品标准管理制度10-26
食品卫生管理监督管理08-14
国家清真食品管理条例06-27
超市食品管理承诺书07-17
保健食品监督管理07-24
学校食品采购管理制度07-24
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