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

2024-11-01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共9篇)

1.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 篇一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评课稿

《解比例》本课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充分,看得出老师平时上课就很重视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上课听课的积极性高,配合的较好,扫除了所授新课中的障碍。如: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等积式。在设计各个环节时,注重了知识的层层递进,各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从学习前的温故知新,到引入新课解比例,再到最后的练习环节,无不体现了教师的备课功底。

2、本节课内容较简单,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教师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方法是掌握了,老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在重难点的处理上,教师也是费了一番功夫:从环节的命名上来看,新颖的名称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让他们能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练习设计来看,所出示的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真正考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老师非常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的算理的理解,这对学生理解数学问题非常有帮助。

4、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是引领,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

2.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解方程

2·什么叫作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a:b=c:d 3·什么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a:b=c:d ad=cb

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怎样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1、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图片按比放大,放大后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1)怎样理解按比例放大?两张照片长的比与宽的比能组成比例

(2)根据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写出比例。13.5:6=x:4 再通过解比例求出 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根据比例的意义,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 的值或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 的值。

(2)怎样才可以确定 的值是正确的?(检验)(3)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2:8=9:x x:25=1.2:75

2、易错分析

在解比例时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些同学找不准内项和外项

3、学以致用 9:x=3:4

(四)、课堂小结

怎样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3.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 篇三

一、教材分析[来源:学_科_网]

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学习这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关于“比例”的基本知识,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解比例》。(师板书,学生齐读)

1.学生质疑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助于学习。

2.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

∶5

=

∶10

=

χ:5=6:2

(二)学习新课

1.你知道什么叫解比例吗?如果不知道请在书42页自己找一找:

(1)解比例是根据哪个知识解决的?

(2)必须知道比例的几项?

(3)什么是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师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2.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

(2)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

内项是1.5和6,外项是2.5和x。(交叉相乘法)

(3)学生依据提示独立解答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这个比例转化成一般的﹙

﹚。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交流订正

=

解:1.5χ=2.5×6

χ=

χ=10

(5)

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然后再求出解。

3.教学例2。

(1)投影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简介激趣。

(2)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学习提示:

小组讨论:

①你是怎样理解1:10的呢?

②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式。[来源:Z*xx*k.Com]

③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一个比例式。

④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来源:学科网]

(3)阅读与理解

①学生独立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获得的信息。

已知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约320m,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

所求问题:这座模型高多少米?[来源:学科网ZXXK]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解:设这座模型高χ米。

χ:320=1:10

10χ=320×1(问:根据什么?)

χ=

χ=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5)小结

提问: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①根据问题设χ。

②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来源:学科网]

④解方程。

七、巩固练习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一题

这道题设计了三道未知项的位置不相同以及不同形式的比例,通过练习巩固解比例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进行交流订正。

2.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二题

3.解决问题

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4.教材第44页第12题。

这道题设计书写等量关系式,找准“1”和“10”对应的量。

5.给比例填空。

(1)=

(2)0.63:()=():10

小结:如果要确定一个比例中的两项,答案并不唯一。会有很多答案。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解比例。方法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

九、板书设计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设这座模型高χ米。

χ:320=1:10

10χ=320×1

χ=

χ=32

4.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 下册)教材P59―60内容。【教学目标】

1.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会用比例解决一般问题。

2.通过与前面旧知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教材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目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者积)是否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 列比例解答.判断的过程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难点,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例分配与正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与反比例应用题”这两组概念加以区别,从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同时在四五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可以重点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老师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自我展示、一题多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完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强化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本节课力图通过加强对比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

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关系,判断的过程就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重点,也是难点.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

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答,然后提问:“这道题里有怎样的的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学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最后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既分散了难点,又教给了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数量关系式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为后面分析应用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板书:解比例应用题)

(二)教学例5(课件演示:教材对话主题图)

5、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

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吨水的多少钱?

12.8÷8×10

=1.6×10 =16(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原来学习的解答归一应用题的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价一定的意义,为正确列出比例式打好基础了。】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水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水的单价一定.)

用水的数量和水费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单价一定,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家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也就是水的单价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x元.

8x=12.8×10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16元.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学生自主完成)

4、变式练习: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上个月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的订正和交流,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有改变,只是未知量变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和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三)教学例6(课件演示例6主题图)

例6: 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学生利用以前的算术方法独立解答.

20×18÷30

=360÷30

=12(包)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是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成__________比例.所以两次捆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要捆x包,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30x=20×18

x=360÷30

x=12

答:每捆12包.

4、变式练习

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捆15包,每包多少本?

【设计意图:例6教学沿用了例5的教学形式,但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明白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分析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技巧,同时也能够区分两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三、全课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随堂练习

1、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

2、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3、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梯级训练,让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巩固和训练,加深知识印象,同时也对本节课起到系统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为后面完成课堂作业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3、P60---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作业,让学生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解比例应用题

例5: 例6: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总数量一定,每包本书和包数成反比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x元. 解:设要捆x包

30x=20×18 8 x=12.8×10 x=360÷30 x=16 x=12 答:(略)答:(略)

5.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 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5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

3=240×2

=240×2÷3

=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0.4:=1.2:2=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6.六年级数学《比例》测试题 篇六

一、填空题。

(每空1分,计19分)

1.18的约数有(),写出1个用18的约数组成的比例()。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7,另一个内项是()。

3.5a=4b,a:b=():();

a=b/7,a:b=():()。

4.把1:2000000改成比例尺是(),在这幅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5.在比例尺0┗30┻60┻┛90千米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相距4.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6.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比例.7.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比例.8.圆锥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成()比例.9.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使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成()

比例.10.xy=1,x与y成()比例;x=y/5,x与y成()比例;x/3=4/y,x与y成()比例;3/x=y,x与y成()比例.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9分)

1.在比例尺里,两外项之积与两内项之积的差为0.()

2.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3.长方形周长一定,成和宽成反比例.()

4.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正比例.()

5.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份数和钱数不成比例.()

6.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7.如果x.y成正比例,那么当x扩大时,y

也随着扩大.()

8.π是圆的周长与半径的比值。

()

9.在400米赛跑中,跑步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成反比例。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在一幅地图上,图上3分米,表示实际距离1.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20∶1

B.1∶20

C.200∶1

D.1∶200

2.一架客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速度和所用时间().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两种相关联的量().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一定成比例

D.不一定成比例

4.X

=5/4是比例()的解。

A.2.6∶X=1∶8

B.3∶6=X∶8

C.5/2∶X=2/5∶1/5

5.每箱苹果重量一定,箱数和苹果总重量()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6.已知被减数与减数的比是5∶3,减数是15,差是()

A.10

B.15

C.20

四、解比例。

(12分)

1、8∶30=24∶X2、0.7/X=14/53、3/5∶6/7=X∶5/4  4、.3∶5=(X+6)∶20

五、计算。

(6分)

1、8:21=0.4:x2、6.5:x=3.25:4

.六、应用题。

(35分)

1.在比例尺1:2000的地图上,量得一块平行四边形地的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2.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用9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4分米的方砖,需用多少块?(用比例解)

3.修一条长3200米的路,4天修了800米,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修多少天?(用比例解)

4.水是由氢和氧按质量比1∶8化合而成的,270千克的水中含氧多少千克?

5.某车间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加工2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4天就加工了100个,照这样计算,多少天可以完成加工任务?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7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行25%,几小时就可以到达?

七.操作题。(7分)

1.量一量从学校到汽车站,电影院,文化站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7.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精选 篇七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知道比例尺的具体意思,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任务二:求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前练习

(1)1km =( )m =( )cm

(2)50km =( )m =( )cm

(3)300km =( )cm

(4)100000000cm =( )m =( )km

(5)000cm =( )km

交流:上面的单位换算,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

2、引入课题:

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两分钟,为什么?(在地图上爬)

在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就用到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比例尺。

3、明确目标:

关于比例尺,你都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意义、表示、计算、应用等。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 任务呈现:

自学课本53页,尝试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 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实质就是一个 ,前项是 ,后项是 。

2、比例尺的形式有 比例尺和 比例尺两种。

1:100000000是 比例尺,也可以写成 ,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 km 的距离,还可以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 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 km.你能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吗?(写过程)

4、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它表示 ,这是一个 (填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2、自主学习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1)从比例关系看,当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 关系。

(2)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1cm:50km →写比

= 1cm:5000000cm →统一单位

= 1:5000000 →最简比

(3)比例尺2:1表示图上长度2cm相当于实际长度1cm,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是放大的比例尺。前面的比例尺前项都是1,是缩小的比例尺。

为了计算简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

任务二:求比例尺

1、 任务呈现:

(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cpu零件的长为25毫米,画在纸上的长为10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自主学习

两题任选一题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方法。

3、展示交流:

交流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4cm:120km 或 120km = 12000000cm

= 2.4cm:12000000cm 2.4:12000000 = 1:5000000

= 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2)在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 )。

(3)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5:200 B. C. 5:20000 D.1:4000厘米

(4)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1:10 B. 10:1 C. 1:1 D. 1

(5)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结果反馈;

出示答案,反馈评价。

3、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如何得到的?有关比例尺你觉得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8.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测试题 篇八

1、比例6:3=48:24写成分数的形式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等式是()。

2、把0.5×80=4×10改写成比例式,可能是( )。

3、在比例35:10=21:6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增加30,第二个比的后项应该加上()才能使比例成立。

4、一个数与它的倒数成()比例。

5、大圆直径是4厘米,小圆直径是2厘米,大圆和小圆面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6、白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7∶6,白兔56只,灰兔()只。

7、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比例。

8、每台电视机的价格一定,购买电视机的台数和钱数成()比例。

9、一幢楼的模型高度是7厘米,模型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400,楼房的实际高度是()米。

10、甲数的相当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11、Y=8X, X与Y成()比例。

12、在括号里填上“每小时生产服装件数”“生产时间”或“生产服装总数”。

()一定,()和()成反比例;

()一定,()和()成正比例。

13、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如果实际距离是450千米,那么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1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5:()=():12

15、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上,8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千米。

16、在4:9中,如果比的前项减少2,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减少()。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比例尺只有数值比例尺。()

2、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3、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4、在比例里,两个内项和外项的积的比值一定是1。()

5、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关系。()

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正比例。( )

8、零件总数一定,已生产的零件和还要生产的零件个数成反比例。()

9、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成反比例。

10、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这个比的比值不变()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10:12和35:42B、4:3和60:45C、20:10和60:20

2、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扩大到原来的5倍,图上距离()

A、不变B、扩大到原来的5倍C、缩小到原来的

3、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B、1:1500C、1:500

4、小洋家客厅长5米,宽3.8米,画在练习本上,选用比例尺()较合适。

A、B、C、

5、人的体重和身高()

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C、成反比例

6、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

A、32B、72C、128

7、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出勤率()比例。

A、成正B、成反C、不成

8、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

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

9、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量的一个零件的长度是1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A、1.5厘米B、0.96米C、9.6厘米

10、甲数比乙数多80%,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9.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九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设计:

讲解法、对比法、归纳法。

学法设计:

合作交流、对比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一)汇报预习案上复习题。

1、解下列方程.

χ=×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9=():156:0.8=():4

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预习案。

三、汇报展示,引导点拨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 ):320=1:10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两内项320与1的积。(填等或不等):

3、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老师点拨。

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结解比例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四、知识检测,达标提升

1、解下面的比例

2、解下面的比例

(1)8︰12=X︰45

(2)0.4︰X=1.2︰2

3、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厘米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五、拓展延伸,总结激励

作业布置:

练习八7、10题。

板书:解比例

1、什么叫做解比例

例:1.5:2.5=6:X

解2.5×6=1.5X

1.5X=15

X=10

X:320=1:10

解10X=320

上一篇:网络推广怎么做?可执行方案的策划下一篇:先进部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