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精选10篇)
1.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篇一
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华夏文明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课内或课外的经典诵读内容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具体篇目和朗读形式自定,朗读时间限定在6分钟以内,比赛时要求脱稿。
四、组织开展全校“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各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定于12月20日至21日组织进行初赛,利用校内语文活动课或班会课分小组进行选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决赛参加对象。
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2012年元旦前。地点在四层会议室。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班级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4.参赛班级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六、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增兴校长
副组长:卓诒恭副校长、肖应强副校长
成 员: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组长、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具体参赛选手的选拔、培训和指导及各班的安全)
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评审委员会: 评委:各位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
凤山小学
2011年12月18日
2.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篇二
中华经典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中华经典走进孩子, 其实受益的不止是孩子, 作为家长、老师, 甚至整个社会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所以, 近几年, 全国都非常重视, 各地都在推广自己开展经典诵读的好点子。截止到目前, 有数据证明, 全国有数百万的儿童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 分布到了全国四十多座城市。更让我们觉得可喜的是:台湾、香港也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 还有海外十多个国家也参与进来。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
对于孩子来说, 诵读首先应落在“读”字上, 不难发现这些经典读起来都琅琅上口, 几个字一句, 非常有规律。孩子在反复诵读中, 就会不经意地背记下来, 而这其中的道理孩子在不断地学习中, 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就能理解一部分。
接着到底孩子们应该读些什么“经”比较合适呢?起步阶段, 可以让孩子读读基础类的:《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可以读读:《论语》《增广贤文》《大学》《中庸》《孟子》等。
在平日的教学中, 除了课本内容外孩子进入学校起, 就给孩子定下了诵读的目标。一年级诵读《三字经》、《笠翁对韵》;二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唐诗》;四年级诵读《宋词》;五年级诵读《大学》和《中庸》;六年级诵读《论语》。坚持六年, 能让孩子们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能对孩子人格发展、性情修养、记忆力开发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这样指导孩子背诵:
(一) 每周布置适量的内容
以一个星期为单位来给学生布置内容。比如:《三字经》《增广贤文》每一个星期给学生布置四句。要求每天回家抽5—8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 只要照着老师要求去做, 一个星期下来, 都能深深地记在脑子里, 不需要老师刻意要求学生背诵。
(二) 利用好课前的时间
要求学生在每天课前集体诵读。一方面巩固前面的内容, 一方面也背记本周的内容。在课前的诵读中。注意经常让孩子们变换方式进行诵读, 比如:齐读, 男女生分句读。小组赛读, 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教读。形式的变换, 能让学生更有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增强。
(三) 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家长的支持是开展这项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家长正确认识中华经典的诵读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孩子光学课本知识是“吃不饱”的, 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 作为老师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 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竞争, 看看家长和孩子谁诵读得更好。这样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励孩子去努力地学。其实, 家长诵读经典, 对自己教育孩子也有很大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 中华经典应该是家庭教育的蓝本、方向。
(四) 定时组织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
学生进行诵读, 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平台进行展示, 才能促进他们继续学习。比如:比比谁诵读的内容最多, 比比谁讲的中华经典中的故事多。经常带着孩子去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学生开展诵读比赛, 在更大的场合去“晒晒”自己的诵读本领。邀请一些家长, 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开展诵读比赛。注意和语文课、品德与生活课相结合, 讲到一些能与经典中某些内容有共同之处时, 让学生用平时诵读过的一些句段。总之, 不定时利用各种可以运用的平台给学生展示, 这样学生会很自主地学, 很乐意地学。
(五) 同学之间经验交流
学生促动学生是种很好的学习模式。有的孩子诵读能力非常强, 教师会先带动这部分孩子, 让他们尽情诵读, 再给他们展示空间。这样就会带动更多的孩子去向他们取经:“你平时用怎样的方法来诵读?你诵读的兴趣从何而来?我能和你一起诵读吗?”这些都是孩子在诵读能力强的孩子的感染下提出来的问题, 不需要老师过多引导。最后, 这部分诵读能力强的孩子会很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 并和大家合作诵读,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诵读带来的乐趣。
二、中华经典影响深远
(一) 对孩子的影响
一位学生在《我理解了爸爸》一文中说:通过背诵《论语》后, 领会了孔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的话, 就是在学习上懂就是懂, 不懂就是不懂, 不懂就要问, 于是明白了爸爸要指导自己思考以便真正明白道理的良好用意。另一位学生在诵读中跟孔子较起真来, 他认为孔子批评宰予大白天睡觉是“朽木不可雕”不应该, 因为孔子自己认为应“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但他还没弄清楚宰予白天睡觉的原因就批评学生, 很容易伤害人的自尊心。小小年纪就能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实属难得;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个性向先贤提出疑问, 更是可贵。还有孩子在诵读《增广贤文》时, 看到地震、冰灾无情地袭来之时, 孩子们纷纷为灾区的人民奉献爱心, 就有孩子小声地说着“处富贵地, 要矜怜贫贱的痛痒。”这无形中指导了孩子的一言一行, 指引了孩子成长的方向。
其实通过专家学者的实验, 接受读经教育的学生, 能把圣人的教诲应用到实践中去。他们在家会孝敬父母, 在校尊敬老师, 友爱同学, 课堂上遵守纪律。这些都是良好道德的培养。
(二) 对家长的影响
中华经典是孩子的指路标, 是孩子的言行尺子, 同样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传授中华经典的赖老师给他女儿读经典, 每天都规定好, 读多长、读多久、读多少内容。应用这套方法仅半年时间, 《论语》《大学》《中庸》读完,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老子》等全部读完, 很多可以背诵, 而且书上面的字全部认识。当时在她就读的幼儿园举行了一个古文背诵比赛, 孩子背《道德经》, 有五千多字, 正常背要一个小时左右。刚好电视台在那里采访, 赖老师说:“我女儿背到二十多分钟的时候, 所有的小朋友都跑掉了。老师就上去叫我女儿不要背了, 说她就是第一名了。当时她说还没背完呢。小孩子的记忆力很好, 大家都很清楚。我现在跟我女儿读《易经》也是这样的, 她读着读着就背下来了, 但是我就是背不下来。不过我读起来还是很熟, 因为大人在理解方面比较强, 有生活的阅历, 这就是真实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例子。不仅孩子收获颇多, 家长也受益非浅。”
(三) 对老师的影响
中华经典不仅对学生、家长作用显著, 对老师, 也是教书育人的范本。能指导老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平心静气, 乐观积极等。作为老师, 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诵读时, 也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
早晨, 笔者进入教室, 总是喜欢在黑板上写下:温故而知新!在课堂上, 让学生分小组在一起学习时, 总是会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希望孩子们能够互相学习。看到有些孩子对待学习马马虎虎, 不珍惜现有的幸福学习时光, 会给孩子们耐心讲:“昼夜惜阴, 夜坐惜灯。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这其中的故事。
课后, 在教育孩子们, 要爱护同学, 尊重同学时, 总会说:“知己知彼, 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 爱己之心爱人。”还会对孩子说:“爱人者, 人恒爱。敬人者, 人恒敬。”面对孩子之间的攀比现象, 家庭条件较弱的孩子心中产生了自卑感, 总是会对孩子们说:“狗不嫌家贫, 儿不嫌母丑。”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 不少家庭非常宠着, 护着孩子, 老师会在适当的时候, 和家长共同学习:“惜钱休教子, 护短莫从师”,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与儿孙做牛马”。在面对家长不顾自己孩子, 选择破裂家庭之时, 总会告诉家长:“一家之计在于和”, “家庭和睦, 疏食尽有余欢;骨肉乖违, 珍馐亦减至味。”
诵读《增广贤文》不仅成为了教育孩子和感悟家长的蓝本, 作为老师, 对自身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儿童与中华经典诵读 篇三
关键词: 中华经典 诵读 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3.3
中华经典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原创性的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是代代传承的具有典范性、源头性的不朽著作。诵读是熟读和背诵的合称。儿童中华经典诵读是主张利用人类童年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反复朗读中华经典,并自然成诵,以涵养性情、传递文化,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上正在逐渐兴起儿童诵读中华经典的高潮,中华经典诵读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和家庭生活。那么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
1.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儿童诵读中华经典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华经典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书面载体,儿童能够从诵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中受到传统中华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其成长为能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1995 年,赵朴初、叶至善、冰心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提案中指出构成我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各类古代典籍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希望我国成立幼年古典学校,让孩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历代重要的文、史、哲名篇,以使得我国悠久之文化避免传承中断的危险。
2.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蒙以养正”,儿童时期要为儿童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而经典诵读为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经典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儿童传递了“仁者爱人”的博爱思想,“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格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 “贵和尚中”的为人处事之道, “慎独”“自省”的自我管理方式,“力行”、“勤俭”、“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这些多元而又丰富的内容能滋养儿童精神并促进其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3. 促进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
人类的记忆能力先于理解能力的发展,当儿童还没有熟练掌握现代汉语之前,他们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具有一样的吸收能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就能让凝结着民族智慧的中华经典促进儿童各种智力因素的发展。
脑科学表明右脑擅长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造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左脑擅长逻辑、数学、语言、文字、推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能够开发左右大脑的功能,长期诵读经典,能促进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且会让孩子在一两年过掉识字关,较早的形成熟练阅读的技能,为各科的学习奠定广阔的智力背景。林助雄博士在《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发》一文中指出,儿童富有韵律感的诵读和看经典汉字启动和刺激了右脑,仔细辨析经典文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求甚解,自然成诵,身心处于完全松懈、有趣的状态,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在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1]
二、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源
当前我国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除了《三字经》、《千字文》、《 弟子规》等蒙学教材外,主要还有《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等经典。
当前我国出版了一些供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教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诗文读本》,此读本共12集,配有CD-ROM 光盘和 “导读”书籍, 方便学校和家庭的使用。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导,郭姮妟主编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其正文配有注音,并有繁简字、通假字、古今字等说明,多年使用下来深受好评。
此外社会上众多的儿童经典教育机构还出版有配有录音的大字教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中华经典诵读的操作原则
近年来儿童经典诵读的实践中涌现出不少的好方法,现将操作原则总结如下:
1.不求理解,熟读成诵
儿童诵读经典,主张先不求理解,自然达到背诵的程度即可。随着儿童人生阅历的丰富,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会不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历来靠的就是“口耳相传”的阅读和记诵的功夫。南怀瑾先生在讲述《教育与文化的中空》专题中指出旧式读书受教育的那种“摇头摆尾去心火”的读书姿态,以及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也有乐在其中的滋味,当年摇头摆尾装进去,经过咀嚼融化以后,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积极倡导经典教育的赖国权先生指出,儿童可以通过录音跟读的方式轻松学习经典,相同的内容最好让孩子每天读一次,连续读7天以达到对经典熟读成诵的程度。
2.营造良好的读经典的人文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育人的力量,让孩子自然的爱上经典,就必须有一个人人读经典的小环境。如果是学校开展读经典活动,就要要求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人人读经典,学生人人读经典,并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班主任还要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特色活动中,开展“班级诵读之星”、“古诗文朗诵会”、“擂台赛”、 “最佳朗诵小诗人”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自己的经典诵读的成果展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如果是家庭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家长需要天天带头诵读经典,在家长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让孩子产生经典诵读的兴趣。此外家长们还可以联合起来搞一些经典诵读的家庭联谊活动,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诵读经典。
3.只表扬,不批评
孩子经典诵读的兴趣是经典诵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最好。经典诵读的核心在于让孩子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任何的批评和强迫都会对孩子的经典诵读造成负面影响。学校和家长在管理孩子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对于好的行为及时地表扬和奖励,维护儿童诵读经典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助雄.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EB/OL].http://www.docin.com/p-555599661.html
4.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每天只需5至10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唐诗、弟子规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本学期,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将开展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活动,培养师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通过经典诵读,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增添激情、注入活力、丰富内涵,从而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
本次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化,常态化。充分利用每天早自习,课前的地零散时间,化整为零。并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充分利用微信等平台,督促和反馈学生在家与学校的诵读情况。同时,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
三、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16年9月-12月
五、经典诵读内容
计划用一个学年的时间,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通过全校师生集体诵读氛围的营造,引发学生吟诵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形成一定的诵读规模。
第一学段: 背诵古诗40首、推荐阅读数目20本;
第二学段: 背诵古诗40首、推荐阅读数目20本;
第三学段: 背诵古诗20首、推荐阅读数目23本;
六、具体实施
(一)诵读时间
1、每天安排早自习经典诵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注重学生诵读的验收和评比。
2、利用课前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吟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编手操、韵律操,配合诵读表演。
3、充分利用微信的联络功能,监督学生在家的诵读情况。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3.古诗文、经典诗文背诵“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1、创造诵读的氛围
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班级和学校组织各种相关活动,进行再创造。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2、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五
根据县教体局【20xx】420号文件精神,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雅言传承文明”的积极作用,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让“经典浸润人生”,陶冶师生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高尚人格,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汉字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和相互促进,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二、活动主题:
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激情颂扬中华经典。
三、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4日—10月10日,学校下发活动安排,学校文艺队组织各年级音乐教师、各班主任学习活动方案,积极筹备活动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11日—10月30日,学校文艺队、各年级音
乐教师、各班主任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诵读活动,并发掘高质量诵读节目。
第三阶段:20xx年11月1日—11月30日,学校选拔、排练各年级优秀诵读节目,准备录制上报节目光盘(一式二份)。
第四阶段:20xx年12月1日—12月10日,学校录制上报节目光盘给教体局,参加陕西省首届大中小学“中华颂〃经典诵读”比赛评选。
四、参加对象:
本次活动以一至六年级各班为单位参加活动。节目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排练。(注:节目表演时间3—7分钟)
五、活动及参赛节目诵读篇目:
报送节目诵读内容以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央文明办联合推荐的《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读本》为主,同时,班级可以挖掘和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经典资源、优秀社会文化资源、学校资源等自选篇目以及古今中华经典诗文(如《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古诗》、《童谣》、《大学中庸》等)和各地富有人文特色的名人名作、近现代优秀作品、陕西省革命历史、英雄人物、表现陕西民俗风貌的作品积极开展诵读活动。
六、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所选节目得奖后,学校根据情况对文艺队成员、年级组成员予以奖励。
七、读本征订:
6.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通过让学生阅读中华经典,引领苏中学子快乐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诵读交流中,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语言能力。
二、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实施对象
##中学全体学生
四、诵读内容
优秀经典国学(内容自选)。
五、具体措施
1、各班确定诵读内容。
2、在诵读经典伊始,各班培养班级的“诵读精英”。
3、各班做到学生全员参与,不走过场,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良好诵读习惯。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4、引导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六、比赛要求
1.选材要求:朗诵作品以诗歌或散文为主,要讴歌革命精神,充分弘扬时代进步精神、反映时代潮流、反映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和成就、反映学生健康向上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
2.时限:朗诵时间以3-4分钟为宜,超过要酌情扣分。
3.配乐:朗诵经典要以音乐为背景,音乐与诗歌应相协调,可以自备U盘或他人伴奏。
七、具体安排
1、比赛进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确定篇目阶段。(5月6日-10日)
第二阶段:诵读经典、训练强化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开展竞赛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的中华经典。(5月11日-14日)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检验成效阶段。定于下周三(5月15日)下午举行##中学经典诵读比赛,来检测诵读效果,激发诵诗热情。
2.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均颁发证书和奖品。班级优秀组织奖1个。
3.评奖规则:本次比赛采用十分制,具体的评分内容为:
(1)作品符合本次大赛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1分
(2)朗诵流畅,声音洪亮,表达自然。1分
(3)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速、语调、轻重、停连恰当,能很好把握节奏。4分
(4)朗诵形式有创新,配乐、配景、伴奏或伴舞与诗歌协调。1分
(5)仪态大方,精神饱满。1分
(6)准确把握诗歌内容,朗诵富有表现力、感染力,能使观众产生共鸣。2分。
7.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篇七
中华经典诗文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十八大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最深厚的软实力”。这就需要我们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2009 年由教育部牵头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高校正式启动,并迅速得到响应。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桥头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走进校园有利于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浓厚爱国情操。
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不足。其主要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几点:首先,当前社会快餐文化盛行。大学生习惯性消费快餐文化,不再有足够的耐心沉淀自己,诵读一些中华经典的诗文,而是选择娱乐新闻、八卦新闻等等。从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审美情趣不足,人文素质缺失。其次,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迅猛。互联网爆炸式的信息,使当代大学生降低了阅读的深度。新媒体的发展,使图像阅读变得流行,例如:电影、电视、游戏和动漫等,娱乐化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经典阅读的习惯。最后,学生就业压力大。当前许多高校学生认为上大学仅是就业的敲门砖,因此更愿意选择有实际效应的内容阅读,迅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带给人们心理的启迪和思想的升华,然而却被大学生忽视,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因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亟待建设成为品牌项目并再高校中大力推广。
2013 年到2016 年本校举办本系承办的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着重从品牌建设及推广的意义、思路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品牌建设及推广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而高校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利用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诠释。诵读的内容为中华经典的诗文,可以包括唐诗宋词元曲,也可以是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篇章,或是现代经典诗词节选等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需要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学生通过诵读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道德追求等来武装自己。
2、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只是文化的载体,仅仅会读文字,不代表理解其内涵。这就是所谓的识其一,不知其二,对于诗文只是文字性的处理,而不知道其所处的背景、环境及人物的性格,自然无法掌握诵读的感情。这就要求学生在诵读前,必须对诗文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掌握和理解,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朗诵《琵琶行》时,掌握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白居易遭受贬谪后在浔阳江头偶遇一年老色衰被抛弃的歌女,结合自己的遭遇创作而成。就会深刻理解诗文所表达的内涵,也就能够诵读出诗词中蕴含的愤懑之情。因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诗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3、增强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部分高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个人修养的教育。许多大学生在面对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表达自己的言论,而进入公开场合,面对众多陌生观众时,却无法流利的讲话,这种情况与现在大学的教学形式相关。课堂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主动发言和上台的机会,也就缺乏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利用诵读经典,不仅接触了传统文化,而且将经典语句潜移默化的转化为个人的表达,既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文化修养。
三、品牌建设及推广的思路与方法
1、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范围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围绕“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因此,学生在选择文章时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内容很容易重复,例如,第二届大赛初赛时有4 位学生同时选择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缺乏对诵读核心精神的理解,诵读的内容应该更为广泛。“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经典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当代散文,供给学生的选择范围应该是广阔的。在品牌建设初,咨询相关专业教师,列出参考书目供学生选择。通过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广泛阅读的平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高学生参与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活动的组织的成功,一部分在于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活动前期,就需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制定详细的策划方案,此外就是加大力度的宣传。宣传的方式包括展板、海报宣传,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进行宣传。诗文朗诵活动不单纯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专利,而应该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重新阅读经典,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人文素养。通过提高全校学生的参与度,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开展相关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竟可能的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热爱祖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实现中国梦。诗文诵读活动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加以呈现,更能烘托出语言的感染力。此外通过前期开展的读书小组活动、语文读书竞赛活动为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使大学生能够积极阅读经典,更全面的理解传统文化。
4、诵读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指导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需要一批专业性强、责任性强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硬的师资力量,以便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本项目教师均为普通话测试站成员,属于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对学生的语音语貌可以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纠错,部分专业教师对于学生诵读的内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有助于诵读情感的表达。此外,学校可以以诵读活动为平台推荐相关指导教师参加国家或省语委的专业培训,增强教师专业能力,从而有效指导学生,提高学校整体诵读水平,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创造强有力的条件。
四、结语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品牌的创建和推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也是新时代发展和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品牌的建设和推广需要高校重视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才能顺利实现品牌的创建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危玉然.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
[2]赵先锋.论经典文学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出版广角,2015.
8.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民族文化 篇八
关键词:诵读经典;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悠久的传统文化,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毅然决然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作为炎黄子孙,怎能丢弃?我们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心灵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诵读诗文活动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将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我校开展了“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吸收经典营养,增加传统文化积淀,加厚学生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空间。
一、书香校园营造文化氛围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标准化初级中学,为将我校建设成美丽书香的校园,学校做了大量工作,经典古诗词在校园随处可见,前院是唐诗,后院是宋词,楼道见李白,橱窗见屈原,抬头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低头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餐厅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室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走进校园,阵阵诗意扑面而来。让学生在舒适、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处处让直观形象的事物耳濡目染,熏陶感染,久而久之,就会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去年我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室,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利用上下午放学及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古诗词歌曲,《悯农》《春晓》《水调歌头》等在校园广为流传,古诗词每天陪伴着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典诵读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走进我们的校园,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脑子想到的、就连空气中飘荡的都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
二、阅读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50篇古诗词推荐篇目。新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背诵的数量,特别是对古诗词背诵的规定。加强古诗词的背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校的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诗词掌握较好,课外学习积累太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全校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我们根据各年级古诗文背诵要求,确定篇目,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十五首古诗词,分年级由语文老师进行背诵检查。每个学生拥有一张“古诗文背诵”成绩单,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老师推荐一些经典作品,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自己积累,拓展视野。学校读书日,我们带领学生去阅览室阅读经典,抄录经典,赏析经典,背诵经典。每天语文课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并认真书写张贴在黑板旁;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每月全班举行一次古诗词竞赛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交流,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比如,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展评、书写经典名句比赛等。通过活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诵读活动提升文化素养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中华好诗词”百人朗诵活动,让大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收听古诗文诵读及赏析,体会《滕王阁序》的报国热情,领略《钱塘潮春行》的美景,感受《会唱歌的鸢尾花》的淡淡忧伤。从听写大赛到成语大赛,再到好诗词对接比赛,一场场比赛精彩绝伦,在比赛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
在活动中发挥全体教师的力量,精诚协作,努力让学生的记忆背诵轻松愉快。比如,在《滕王阁序》诵读活动时,美术老师为我们绘制古诗文意境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文内容,音乐老师给我们配上《渔舟唱晚》的古筝乐曲,快速将学生带入王勃的世界,电脑老师让信息技术发挥优势,为活动锦上添花。
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开展了学习传统经典《弟子规》活动,学生或朗读,或背诵,或歌唱,或者以黑板报等方式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并且我们还邀请区关心青少年工作委员会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让这些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后,学生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班风、校风,都变得儒雅起来。《弟子规》让每个学生知道如何从小学会生活,学会为人处世。
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学习形式点燃了学生诵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我校师生在传统文化的海洋畅游,丰富了文化积淀,提升了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9.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篇九
一、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07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项重大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提出活动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旨在“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二、活动目标
(一)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二)通过诵读经典,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亲近经典诗文的理念,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一生对经典文化的向往。
(四)通过诵读经典,促进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记忆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开发而不断提高的。让学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可以培养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
三、活动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终身负责,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环境”的读书活动,要精心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愉悦学生的稚嫩心灵,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1.经典美文的书法比赛
2.我最爱读的经典美文朗诵比赛
四、活动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经典美文诵读工程”。诵读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篇目以及校本课程中的推荐篇目和学生的互荐篇目。
创设经典诗文情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诱导学生积极投身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期开展朗诵比赛、手抄报评比、古诗文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和习惯,使古诗文诵读活动保质保量。
五、活动措施:
(一)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主要由家长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的诵读。倡导家长积极参与“父母孩子共读好书”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适时介绍一些与课内阅读相适应的品位高、对学生有益的书刊,诸如《朱自清散文选》、《呐喊》、《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推荐与自选相结合。教育部推荐了初中阶段必读书目,《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背诵古诗的篇目,教材规定了要求背诵的经典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另外教师可以从诸子百家的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中选择适宜学生诵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经验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的经典诗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书目和互荐书目,指导阅读欣赏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自由灵活地徜徉在学海与书山之中。
(二)科学进行活动评价:
从投入诵读的时间、方法和习惯、认知与体验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诵读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估,积累经验,改进不足。站东小学语文教研组
10.中华经典是诵读活动方案 篇十
砺志尚贤
构建和谐书香单位
——纳溪区龙车镇卫生院“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读经典的书,做有内涵的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诵读经典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诵读活动,对于丰富医院内容,培养我院职工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我院职工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开展此活动可以丰富全院职工人文素养,也可以展现我院“书香单位”的特色,促进工作的全面实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让职工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最终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经典诵读,让职工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培养职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通过经典诵读,培养职工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4.通过经典诵读,培养职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努力塑造医院文化氛围,营造书香单位,书香科室。
三、组织领导: 组 长:陈洪永
副组长:胡燕林 张洪 陈娟
活动组:护理部、公卫科、工会、院内各临床科室
四、诵读内容:
领导层:《大学》(第1章)、《中庸》(第4、20、22、22章)、《论语》(10篇)
中 干:《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职 工:诵读《唐诗三百首》的部分古诗及诵读《论语》、《孟子》部分名篇和现代大家名篇。
五、活动形式: 定时间——每周六晨读半小时、午写十分钟;定责任人——院管会。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实现了诵读经典活动与单位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在科室周密组织下,以黑板报和自编笔记本为阵地,以院长为指导,采取自学自背形式。德育处将在适当时间举行院内比赛和普遍抽查,以促进院内职工共同学习、进步。
六、具体措施:
1、要求各科室制定读书计划。设计科室读书目的、读书宣言、读书口号。
2、营造氛围,潜移默化。仅仅教会职工吟诵,并不能算是对他们进行了真正的文字熏陶,只有身处浓浓的古诗词氛围中,职工才能真正有所感染。
第一,形成古诗词学习环境。板报、橱窗经常刊登古诗词,使职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第二,诵读活动形式多样。科室内组织开展接龙游戏,由小组、个人轮流背诵一首诗词或一个诗句;每月,单位组织“阅读节”,开展赛诗会或诗词朗诵会,看谁背得多,吟得多。形式分为口试和笔答。
第三,建立个性化藏书架,选好图书管理员,统计藏书目录,安排图书管理员作好借书、还书的登记以及整理书柜的工作,规范职工的借书、还书的步骤。
第四,院内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并颁发诵读考级证书。在日常的读书活动中,医院根据每个职工的读书笔记、读书态度、参加交流的成果进行评价。
第五,提倡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读书交流会。职工共同交流。主要以讨论的形式,针对自己所看到的有趣的或比较精彩的故事进行交流、体会。
附: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
2、《三字经》
3、《弟子规》 一、四书五经
1、《大学》(第1章)
2、《中庸》(第4、20、22、22章)
3、《论语》(10篇)
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
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4、《孟子》(6篇)
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8、10章)
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3、31章)
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6篇)
⑴《关睢》⑵《子矜》⑶《鸡鸣》⑷《伐檀》⑸《硕鼠》
8、《礼记》(3篇)
⑴《苛政猛于虎也》(3篇)⑵《不食嗟来之食》⑶《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
⑴《曹刿论战》⑵《烛之武退秦师》
二、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径》)
2、《夸父逐日》(《山海径》)
3、《鲧禹治水》(《山海径》)
4、《女娲补天》(《山海径》)
5、《嫦娥奔月》(《山海径》)
三、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
2、《狐假虎威》(《战国策》)
3、《拔苗助长》(《孟子》)
4、《鹬蚌相争》(《战国策》)
5、《自相矛盾》(《韩非子》)
6、《愚公移山》(《列子》)
7、《螳螂捕蝉》(《说苑》)
8、《卖椟还珠》(《韩非子》)
9、《曾子杀猪》(《韩非子》)
10、《朝三暮四》(《庄子》)
四、爱国治国篇(10篇)
1、《国殇》(屈原)
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3、《阿房宫赋》(唐·杜牧)
4、《木兰诗》(北朝民族)
5、《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6、《满江红》(宋·岳飞)
7、《正气歌》(宋·文天祥)
8、《少年中国说》(三、四稿)(清·梁启超)
9、《前出师表》(诸葛亮)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五、劝学励志名篇(10篇)
1、《劝学》(前3节)(荀子)
2、《师说》(韩愈)
3、《孟母戒子》(韩愈)
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5、《孙权劝学》(司马光)
6、《陋宝铭》(唐·刘禹锡)
7、《爱莲说》(宋·周敦颐)
8、《为学》(清·彭端淑)
9、《卖油翁》(宋·欧阳修)
10、《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六、经典古诗(35篇)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9、《山园小梅》(林逋)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24、《枫桥夜泊》(张继)
2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7、《江南春》(杜牧)
28、《春夜喜雨》(杜甫)
29、《初春小雨》(杜甫)30、《示儿》(陆游)
31、《卖炭翁》(白居易)
32、《望庐山瀑布》(李白)
33、《如梦令》(李清照)
34、《西江月》(辛弃疾)
35、《石壕吏》(杜甫)
七、现代经典(27篇)
1、《匆匆》(朱自清)
2、《石榴》(郭沫若)
3、《雪》(鲁迅)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5、《生命》(巴金)
6、《鸟的天堂》(巴金)
7、《朋友》(巴金)
8、《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9、《青春》(苏雪林)
10、《泰山日出》(徐志摩)
11、《一只小鸟》(冰心)
1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14、《二月兰》(季羡林)
15、《夹竹桃》(季羡林)
16、《桂花雨》(琦君)
17、《珍珠鸟》(冯骥才)
18、《月迹》(贾平凹)
19、《老人与海》(海明威)20、《世间的流浪者》(雪莱)
21、《心得绿叶》(泰戈尔)
22、《沁园春》(毛泽东)
23、《女神》(郭沫若)
24、《雨巷》(戴望舒)
25、《八月的太阳》(徐志摩)
26、《偶然》(徐志摩)
【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09-20
一年级中华经典诵读09-27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目录10-03
“中华经典诵读”主持词11-04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比赛总结10-20
连山区小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总结07-24
中华经典主题征文06-18
中华经典日日诵作文07-11
武隆县“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09-12
中华经典读本读后感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