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的职业规划

2024-08-03

网络编辑的职业规划(精选8篇)

1.网络编辑的职业规划 篇一

语好的网编。”,再后来,那老板成了行业里人们眼里的专家,也成了当年跟我们一样从小开始做起的网站老板的学习对象,这是我后来知道的,因为某一次的谈话,有刚刚起步的所谓网站的CEO 问我:“我很想知道当年你们怎么做大的?而且直到今天我一直跟我底下的人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我们一直在谈论我曾经工作的单位和单位里的人和事。

虽然在后来我离开,但我知道,那单位给我的是一种看不到的和无形的价值。我总是能想起大学毕业时一个很好的朋友说的:“未来总是好的吧”,想起那些话,我就感觉有着某种看不见的动力,因为我相信——未来总是好的。不全是因为我们努力要对得起自己,而且未来确实是好的,你会发现一段时间之后,你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职业状态,而且这种职业状态让你感觉满足。你再也不是那个甚至连传真都不会发的青涩的学生,你的薪水涨了,你的职位高了,你周围的人们谈论的内容跟学生时代完全不同,偶尔的愤青一下,正如我现在的老板,30 多岁的人偶尔也会愤慨着社会上的事情。

这并不是说他不成熟,而是我们还保持着年轻的状态。那么你的职业也一样,只要你认真对待,只要你有信心在这个行业里你能比别人做的更好,那么基于这种信心本身,你就可以,为什么不呢,你须相信自己才是。

我想说的是,也是毕业时候,我的大学教授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当你们走上社会之后,你们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做的,千万别想着你的专业,也许你读了几年之后你发现你本身并不喜欢它。”所以业本身的缘故,我总会发现一些人的离开,一些人的转型。我发现网络编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个吃着青春饭的职业,当你年龄渐大,一方面是你的精力本身,一方面你会考虑未来,比如家庭,比如孩子,还比如父母,所有所有的一切都会让你开始为未来打算,每个人都如此。

我得为我的未来做规划。

也因此,我希望能在平面媒体里有份工作,事实也如此,我在一个小小的媒体里混着,一样做着自己喜欢的文字,重要的是,它,让我不感觉失望,至少,未来的样子是有了。若要问我今天在做什么?我会微笑着告诉你,很抱歉,我又回来了,只是这一次,我负责的不仅仅是编辑工作,还是你得比别人强。”这一点我没考证过,即使我自己,对未来,也不完全确定,只是一直对自己说也相信——“未来总是好的吧!”

网络编辑的职业发展之路

既然是职业发展之路,那么我愿意将其拆开来看,一方面是针对互联网行业,一方面针对传统行网站能IPO 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说该行业开始心态平和,则只能期望于90 后的出现,因为他们的出生的年代,互联网络已经出现,并且在迅速的发展,他们认为那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正如80 后生长在电视的年代。一个良性状态的互联网需要量性的心态,我们再也不需要从理论上面来告诉他们说互联网在改变人类改变世界,因为确实在改变着,需要他们思考的是,在未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要求。

换言之,如果你想继续在互联网江湖混着,有一种发展之路,如果你不想继续在该行业里奋斗,那么还有另一条路。

先说在互联网继续奋斗之路。应该说,一旦成为成熟编辑,职业发展方向就多了起来,例如:频道主编。这是一般编辑在做到一定程度下自然状态,还有两种职业是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

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不是说从能直接从成熟编辑过渡过去的,要求成熟编辑具备非常强的执网编的日日夜夜,我总是在想这个月的考核我完成了多少和这个月的专题和采访,所以就努力的去完成。我见到太多太多的同行,他们甚至有时候连自己明天还在不在这个网站都不知道,因为对网站方来说,无论如何的裁员,总是从网络编辑开始。其实这个问题我从一开始就想到了,也许跟我一开始就跟一个网站从小做到大的职业经历相关。那时候我们的网站很小,我后来常常跟身边的人说,那时候那个站加上总经理才10 个人,一个网编,就是我,三个程序,两个客服,剩下的全是销售,即使那时候我自己也有种尴尬,因为我不能为网站带来看得到的利益,而其他人,就比如客服,她们一方面在维护客户,一方面也在销售着网络做一个很好的销售人员,而他们未必就能做一个很好的网编。”,再后来,那老板成了行业里人们眼里的专家,也成了当年跟我们一样从小开始做起的网站老板的学习对象,这是我后来知道的,因为某一次的谈话,有刚刚起步的所谓网站的CEO 问我:“我很想知道当年你们怎么做大的?而且直到今天我一直跟我底下的人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我们一直在谈论我曾经工作的单位和单位里的人和事。

虽然在后来我离开,但我知道,那单位给我的是一种看不到的和无形的价值。我总是能想起大学毕业时一的。不全是因为我们努力要对得起自己,而且未来确实是好的,你会发现一段时间之后,你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职业状态,而且这种职业状态让你感觉满足。你再也不是那个甚至连传真都不会发的青涩的学生,你的薪水涨了,你的职位高了,你周围的人们谈论的内容跟学生时代完全不同,偶尔的愤青一下,正如我现在的老板,30 多岁的人偶尔也会愤慨着社会上的事情。

这并不是说他不成熟,而是我们还保持着年轻的状态。那么你的职业也一样,只要你认真对待,只要你我想说的是,也是毕业时候,我的大学教授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当你们走上社会之后,你们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做的,千万别想着你的专业,也许你读了几年之后你发现你本身并不喜欢它。”所以,从那时候起,我一直在问自己,我喜欢什么,我适合于做什么,谁又会要我,跟所有的毕业生一样。当我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开始从事网络编辑工作,就是那个当时只有11 个人的单位。

我是由衷的喜欢网编工作,但并不代表我“乐不思蜀”,因为职业本身的缘故,我总会发现一些人的离开,一些人的转型。我发现网络编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个吃着青春饭的职业,当你年龄渐大,一我得为我的未来做规划。

也因此,我希望能在平面媒体里有份工作,事实也如此,我在一个小小的媒体里混着,一样做着自己喜欢的文字,重要的是,它,让我不感觉失望,至少,未来的样子是有了。若要问我今天在做什么?我会微笑着告诉你,很抱歉,我又回来了,只是这一次,我负责的不仅仅是编辑工作,还包括产品策划,以及网站运营,甚至连公共关系也一并负责了。

好了,我相信,网络编辑的职业规划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以及事物本身的看法,我肯定,我所说的只是其中一个很小很小的点,但愿能对你的未来的把控有所帮助。

有网络编辑的职业发展之路

既然是职业发展之路,那么我愿意将其拆开来看,一方面是针对互联网行业,一方面针对传统行业。即你的未来你决定是否在互联网行业里继续发展,还是想与互联网行业决裂,到传统产业进行发展。

不过有一点我们注意到,很少有人在互联网行业里面一直做下去,原因有二:第一,互联网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时间相对传统产业还比较短,仅仅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第二,目下的要从理论上面来告诉他们说互联网在改变人类改变世界,因为确实在改变着,需要他们思考的是,在未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要求。

换言之,如果你想继续在互联网江湖混着,有一种发展之路,如果你不想继续在该行业里奋斗,那么还有另一条路。

先说在互联网继续奋斗之路。

从初级编辑到成熟编辑大概需要2 年左右时间,这一阶段要求掌握的本领有:复制粘帖的速度、图片处理软件的熟练运用、HTML 页面即使不会写但必须看得懂、新闻资讯的推荐把握、新闻资讯和产品经理。

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不是说从能直接从成熟编辑过渡过去的,要求成熟编辑具备非常强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以及超强的沟通能力。所以说一般情况而言,笔者建议最好从频道主编向其他两种职业方向进行过渡。很多网络编辑的困惑在于,内容做的再好可能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无法再提高了,无论是职业能力还是职位高度,都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而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则为其提供了更好的去处。发展高度也是频道主编所不能企及的。

2.网络编辑的职业规划 篇二

本文在研究分析目前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面对网站人力资源的结构日趋多元化, 为确保网络媒体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就网络编辑职业人的培训教育以及再提高等问题, 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并对从事该职业应具有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建议。

一、网络编辑职业人员现状与存在问题

网络编辑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职业, 目前对其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与定义。人们通常认为它是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知识, 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与分类、分析与处理、编辑与审核后, 向网域范围内的网民进行信息发布, 并收集反馈信息产生互动而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人所从事的一种职业。当今从事网络编辑的职业人, 可以说是基于互联网站的内容设计师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与建设者, 有时也被人们称为网络媒体信息的传播者, 或基于网站信息传播的灵魂工程师。

近年来, 随着IT业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普及与应用日益深入广泛, 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的大量涌现, 网站人力资源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日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既有新闻、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也逐渐增多了涉及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领域的新鲜血液。但是, 由于我国网络传媒产业的发展历史较短, 国家或行业出台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管理制定较晚, 无职业任职资格标准规范可循等原因, 导致国内大多数从事网络传媒的企业对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任用缺少统一的评价水准, 而随人意愿所选用。经对目前从业人员的整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本人认为还主要存在有:业务素质与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 呈现个人的职业道德与思想素质仍普遍欠佳;专业人才队伍与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较好的职业人员缺乏稳定性, “跳槽”流动性较大等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编辑的职业特点与要求

网络编辑是一个新兴职业, 一般对从业者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 根据网络编辑职业所具有的四大特点, 即超文本链接式编辑、全时化编辑、数据库化编辑和交互性编辑的业务工作技能, 从业者应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基础、坚毅的工作意志力、敏锐的新闻传媒视野、良好的互动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网络编辑又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 从职业本身来说, 其挑战性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求业务技术面较广, 除懂得传统的新闻报道外, 还要了解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编辑技术手段等;二是对网络新闻的跟进报道要及时, 网站要24小时全天候运营, 除值班、倒班比较辛苦外, 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实时跟进报道或信息采编更新要快, 将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判断力及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三是网络新闻的互动性较强, 常会有网友跟帖讨论, 如何与网友互动, 把握媒体的舆论导向, 进行实时关注和参与讨论将更有挑战性。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网络编辑员》公布的四个等级 (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 的标准, 目前国家有关机构部门已对前三个等级的任职资格展开学习培训与资质鉴定工作。凡从事或准备从事网络编辑职业的人员, 都可以参加职业培训学习。通过对网络编辑员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 把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对从业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要想真正成为一个网络编辑师职业的新贵, 自身必须快人一步, 依托网络编辑远程学习培训平台, 采用灵活的自主学习方式, 抢先进行相应任职资格等级的培训课程教育与学习, 才可具备从事该职业的上岗任职资格。

三、对网络编辑职业人的工作能力要求

(一) 迅速准确的内容采集技能

由于要采集的网站信息的大部分内容是来自于其他网络媒体, 而且各媒体之间也是互相采编而形成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因此如何能迅速准确地采集到自己网站所需要的内容并能判断出其价值及其正确性和合法性, 是一名合格的编辑人员应所具备的最基本技能。

(二) 合理的内容编排技能

绝对不要把网络编辑的工作看成是“复制/粘贴”的搬运工。有了原始内容, 怎样进行再加工的筛选与编排, 也是网络编辑人员应具有的基本技能。诸如:文字标题的命名、文字内容的编排、关键词的提炼、图片标题的命名、图片信息的编排以及格式规范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三) 不断提升自己的重新创作能力

当对负责的栏目不断进行知识积累而形成庞大的知识库后, 自己将会逐渐学会对业内最想看的信息所拥有的、最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 并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此时可以经常尝试自己写一些原创性的东西, 被其他网站转载后, 对提高自己负责的网站栏目的反向链接、排名和知名度都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 培养专题的策划能力

1. 网站的定位。

网站的定位不同, 意味着它所具有的性质、发挥的作用、受众群体、内容选择等也不同。因此, 专题的组织和策划应当与网站的定位相协调相一致。人民网能够做的专题, 并不一定适合搜狐网去做, 反之亦然。另一点, 专题不宜模仿, 应有自己的特色和诉求。

2. 网站的技术条件。

在专题的组织和策划过程中, 网络媒体自身的传播技术条件也应予以充分考虑, 否则就会影响专题的整体传播效果。比如在带宽不够的情况下, 若在专题中使用大量的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开展网上直播, 就会使页面的载入速度过慢, 从而影响网民的浏览和阅读。

3. 注重专题对象的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都适合用来组织和策划成专题, 只有那些在一定的时间内受到关注度高的 (也就是热点) 才具备条件。有些网络媒体出于炒作的目的, 往往会自己或联合他人去组织一些新闻价值不高的活动, 从而相应地在网上组织和策划相关的专题。这种专题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 且访问量和影响力均不大。

4. 强化专题更新的及时性。

应加强专题的滚动性、连续性。跨时空、大容量是网络媒体的重要特点和优势, 应不断地向专题中充实最新最快的信息, 从而专题具有良好的滚动性、连续性。

5. 提供专题栏目的互动性。

网络媒体又一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参与性。通过在专题的页面上设置邮箱、论坛专区和在线调查、评论、留言等互动性栏目, 提供与浏览者展开全方位、全时段的网上交流方式, 加强专题栏目与人们沟通的交互性、参与性, 可极大地聚拢人气。

(五) 不断与同行交流沟通,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编辑水平。

作为编辑应该包容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与偏爱。但作为编辑, 应该对作品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与理解, 认真而平等地对待每个作者和每篇稿件。不管作品是否为自己喜欢的风格、体裁和题材, 都要认真而细致地去审读, 仔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不应因自己的喜好和偏爱故意提高某作品的价值或档次, 也不应因自己的喜好和偏爱而贬低、埋没某些与己之风格不符的优秀作品。同时, 结合当时社会动态和热点事件推荐新闻, 一定要是正面的、关系民众的。同时, 要多与其他网站的编辑进行交流、学习, 不能闭门造车, 更不能关起门来办网站栏目, 只有与他们经常进行友情链接交换信息和资源共享, 才能有更多的途径推广好自己的网站栏目。

四、结语

伴随我国互联网业的快速发展, 网站应用日益深入与广泛, 网络编辑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 其从业的人数正在持续快速增长。根据网络编辑职业所具有的特点, 面对目前从业者存在的问题, 关注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 把网络编辑员职业资格的培训、鉴定, 人才队伍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对从业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网络编辑职业人的工作能力与自我素质提出的一些要求和建议, 对进一步提升网络编辑职业人的能力水平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

3.出版改制后的编辑职业与编辑活动 篇三

[关键词] 编辑 职业 编辑活动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1-0030-03

[Abstract] Editing is a social profession. After the transition of publishing entities from public institutions to enterprises, editor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awareness, cultivate their professionalism, define the professional guidelines and obligations, and enhance their work ethics.

[Key words] Editor Profession Editing

作为我国的一项重大文化改革,出版社转企改制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给编辑出版人带来压力,更带来活力和机会。编辑出版人应重新认识编辑这一职业,更好地培养编辑职业精神,规范和创新编辑活动,使自己更好地驰骋在出版文化市场上,实现职业赋予的重大使命。本文结合笔者的职业经历,探讨转企改制后的编辑职业和编辑活动,与编辑同行交流。

1 转企改制后的编辑职业及职业精神

从事一种职业,并不仅仅是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主要的是体现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职业是人们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人通过某种职业领取社会报酬的同时也领取社会承认。人通过自己对职业的忠诚和激情成为社会舞台上的角色,参与演出社会发展的宏大史诗。

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编辑家戴文葆先生曾说:“编辑是人类文化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整理者和创造者,数不清的显赫的爵位和吓人的官职,都与时光俱逝,早为世人忘却,而编辑的劳动成果世代相传,默默地为人们所葆受着。”[1]然而,在我国现行出版体制和机制下,编辑职业角色定位不够明确,有时被认为是卑微的小商人,有时被认为是为人作嫁衣的附属职业。对编辑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编辑人员找不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就很难忠诚自己从事的职业,强化自己的职业意识,从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转企改制需要我们重新诠释编辑职业。转企改制会促进出版体制和出版机制变革,把出版企业推到全球化市场之中。如果说,转企改制之前编辑是被放在池塘里喂养的鱼,转企改制之后,编辑就很有可能成为浩瀚大海中的蛟龙,直面搏杀,迎对风浪。如果说,转企改制之前,编辑找不准自己的社会职业角色定位还可以生存,转企改制之后,编辑还留恋过去的事业身份,不能及时完成对身份的积极转换,就很难在这个职业中做出有声有色的表演。

转企改制促使编辑出版人用全新的视角认识编辑职业,促使编辑强化主体意识,明晰社会角色,明确社会责任,确立职业精神,提高职业忠诚度,并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总之,转企改制后,编辑职业不再是只为人作嫁的附属职业,它具有完全独立地位[2],有明确的职业性质、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要求和社会期待等。

有一种职业就有一种职业精神。职业精神会内化为从业者的巨大动力、热忱和奉献精神。编辑的职业精神是什么呢?简言之,一是对职业的忠诚度。从事这个职业就必须热爱这个职业,忠诚于这个职业,用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去面对职业带给从业者的压力和动力、成功和挫折。二是责任心。现代编辑不仅要担负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使命,还必须勇于走向市场。编辑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要倡导编辑“勇于担当”的精神,不仅敢负责任,还要能负责任,负好责任。

2 转企改制后的编辑活动

国家推行出版社转企改制的目的,是通过转企改制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培育出一批大型出版集团,把我国出版产业做大做强。在这一背景下,编辑活动已不限于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守卫,同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职业活动,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2.1 把握好文化发展的脉搏

世界是平的。一方面,文化的界限在消弥,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在凸现。价值观是每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捍卫本民族的价值观,试图用自己的文化影响其他民族,是当下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战略。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种复杂的文化发展背景下,编辑活动必须把握好文化发展的脉搏。一方面,世界文化互动、交融、冲突,价值观念多元化。编辑出版人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敏锐的鉴别力,积累和传播全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同时,要始终坚持用外来文化丰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用外来文化取代本民族文化。要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民族文化复兴做贡献。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所在,民族文化的复兴就是民族的复兴。民族文化也是编辑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源泉。作为“内容提供商”,依托本民族文化是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

2.2 立足于提升国家文化实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比较落后,需要培育一支产业大军,才能做大做强。文化体制改革必将催生出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我们处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用提升国家文化实力的思路来思考编辑活动,感觉到压力巨大而活力倍增。杨牧之在《编辑要有国际视野》一文中概述了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指出:“我们必须要有国际眼光,必须从世界大局去考虑我们的战略和发展。美欧国家虽然走在前面,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国际文化产品市场仍然处于开发、竞争、圈地阶段,机会还是很多的。我们要跟上这一大趋势,尽快争取主动——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对世界风云变幻,也应该有清楚的了解,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3]有国际眼光,才能真正懂得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洞察世界风云变幻,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为发展国家文化产业、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做出贡献。

2.3 着眼于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出版企业生存之道。陈昕在《编辑的时代使命和出版创新》中说:“创新是编辑出版人的职业之魂。作为内容产业的出版,创意就是生产力,就是差异性战略,就是市场需求,就是为读者创造价值,就是竞争优势,就是职业水准,就是企业美誉度和知名度。”[4]我们很多编辑每次在全国性的图书博览会后都会感慨,出书品种如此之多,内容涉及面如此之广,看起来几乎再无下手之处。这种感触正说明编辑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思想日趋多元化,民众对精神生活的无尽需求,是内容产业存在的巨大市场。为此,编辑需要有不同于常人的灵性,能在寻常生活中碰撞出火花,编辑要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发掘出全新的内容,这样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源泉。所以,编辑需要致力于创新思维的训练,有犀利的眼光、敏锐的触角,才能在文化产业的市场中游刃有余。

3 转企改制后编辑素养的培育和锻炼

编辑要想在市场角逐中游刃有余,就需要强化自身素养的培育和锻炼,因为编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品质。

3.1 知识更新:与信息、知识竞跑

通常我们要求编辑有广博的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代编辑更要强调知识更新。现代社会被称为信息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产业是知识、信息密集的文化产业。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的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5]。不学习新的知识,仅据原有的知识在现代社会从事任何职业都要大打折扣,何况编辑从事的是文化、知识、信息的选择、加工、整理、传播工作。因此,编辑一定要紧跟时代,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信息竞跑。编辑立足前沿才能目光远大;拥有信息才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nlc202309011258

从组织系统而言,西方学者强调打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特征是所有组织成员拥有共同愿景,通过不断学习,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和网络化实现知识共享,并由此实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创造能量。创造学习型组织,是实现出版企业知识更新的有效途径。

3.2 能力拓展:才、胆、识、力,识以贯之

关于能力拓展问题,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才、胆、识、力”四字。“才、胆、识、力”是清代诗论家叶燮提出来的,其原意是指诗歌创作需具备的主体素养。我们借以说明编辑主体素养也是适宜的。编辑职业社会化之后,这四个字体现了编辑活动需要的几种主要能力。叶燮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6]从编辑职业特征看,这四字之中,最主要的是“识”字,有才有识称为学识,有胆有识称为胆识,有力有识则有见识、有主见,决策果断,行动敏锐。才源于学,识源于体验,胆源于磨练,力源于实践。结合编辑实践而言,传统上编辑被称为“杂家”,强调的是才,而现代社会的编辑仅仅有才已远远不够。编辑是出版产品的策划者、产品生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市场的搏击者。有学识,编辑才能抓好产品;有胆识,编辑才能抓住时机;有见识、有敏锐的反应能力,编辑才能抓住市场,赢得市场。

3.3 法律观念强化:知法、用法,提升职业操守

有法律观念是现代社会对编辑职业的基本要求。出版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需要靠法律来制约和规范。编辑活动涉及的法律有宪法、著作权法、商标广告法、合同法、反商业不正当竞争法等,还有国家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法规,如《出版管理条例》等,有时也涉及刑法。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都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编辑活动也是如此。作者、读者、营销、产品内容涉及的人和事等,都有可能关涉法律。出版企业随时可能惹上官司。因此,树立法律意识,强化编辑活动中的法律观念,对保护作者和读者的利益,促进出版企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一个职业道德问题。职业道德关联着社会道德,诚信是其基本范畴。高度重视道德的问题,也是知法、用法的基础。这是职业编辑必须加以培养和恪守的。

注 释

[1]转引自安贺礼.浅议编辑的文化追求与时代定位[J].中国编辑,2009(4)

[2]郝捷.从文化分工看编辑职能的增强与演变[J].出版科学,2009(1):34-36

[3]杨牧之.编辑要有国际视野[J].编辑之友,2009(2):6-10

[4]陈昕.编辑的时代使命和出版创新[J].中国编辑,2008(3):7-9

[5]李岩.图书编辑的现代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J].中国出版,2002(8):30

[6]郭绍虞编;霍松林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6

(收稿日期:2011-11-11)

4.网络编辑职业要求 篇四

职业要求:

第一、需要懂得SEO的基础知识

对于网编人员来说不一定要很精通SEO,但是要知道SEO是怎么一回事,包括内容的标题的设计、关键词加粗、文章内部锚文本的设置、关键词的布局等等,这些基础知识还是要懂得,虽然我们说用户体验最关键,但是如何让搜索引擎更好的理解我们的内容也是关键的一环。

第二、懂得线上营销的知识

对于一名合格的网编来说在编辑文章的时候不能就只是生搬硬套的,像木头似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假如网编都不知道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那么消费者读了这篇文章,能产生消费欲望吗?能给我们的站点带来实质的价值吗?能给站点带来用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否则,写了没人看,那为何还写?所以,对于一名网编来说还是需要懂得一些线上营销的知识,要懂得抓住用户的心理,一步步将访客转换为我们的客户。

第三、要知道怎样获得自己需要的写作材料

作为一名网编人员,我们每天要接触很多相关行业的资讯和知识,如果仅仅只是依靠现有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你会发现有一天肚里的墨水就会被写干,到最后就会发觉没有东西可以写了,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寻找写作的灵感。职业证书: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

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助理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高级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日常工作内容:

网站日常90条信息更新:

1.新闻12条(从青岛新闻网找当天最新新闻,每条新闻最后都要加一句更多信息,请关注都市生活网,具体可看以前发的新闻)

2.信息模块42条 包括生活服务、二手市场、商务服务、同城活动、交友征婚、车辆服务,每小类7条!

3.房产18条 9条出租 9条出售从赶集网找黄岛区的房产信息发布

4.人才模块 16 从青青鸟人才网找胶南的企业,发布人才招聘!

微信:

微信后台每天群发信息操作:

登录微信后台——>素材管理——>点开每天要更新的多图文素材

365微信后台

天气发布:

登录之后 每天更新天气

微管理——>黄岛区天气预报——>百度搜素胶南天气预报,对应更改。

论坛:

5.网络编辑的职业规划 篇五

现代社会人们信息交流的载体形式复杂多样,网络载体做为新型的载体形式之一,其方便、快捷、存储量大、灵活性强的.特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网络编辑职业依托网络立足传统媒体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本论文从网络编辑职业的现状入手浅析对于这个新型职业的探索研究成果.

作 者:张晓伟 张川  作者单位:张晓伟(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265713)

张川(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长沙,410082)

刊 名:文学界・人文 英文刊名:LITERATURE HUMANITIES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G230.7 关键词:网络编辑   载体   职业探索   信息源  

★ 中国职业证书鉴定

★ 职业自我认识范文

★ 职业道德教育

★ 职业目标范文

★ 职业计划

★ 精选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梦想

★ 关于职业定位范文

★ 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6.网络编辑的职业规划 篇六

摘要:当代社会正一步步走向信息时代,网络传播已走进大部分人的生活,相较之传统的报纸传播,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同时又存在着相应的缺陷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新闻编辑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对网络新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新闻、网络新闻编辑、报纸新闻编辑、比较

随着网络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自然而然的凸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如何面对网络新闻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000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网络新闻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其中主要任务包括:把握互联网络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对开办新闻宣传站或栏目进行资格审核,抵御互联网络有害信息的思想文化渗透。网络新闻传播的另一把关人即是网络新闻编辑。网络编辑则是指对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信息进行辨别筛选、整合加工的工作。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中不可缺少的把关人员。

网络新闻编辑的内容编辑方针包括:

(1)正面宣传为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与党和政府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

(2)以网民需要为出发点,不遗漏用户关心的重要新闻,不断充实网页内容,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3)提倡抢新闻和适时发布,缩短与事件发生和信息源的时差。

(4)严格杜绝政治性差错,避免知识性、文字性差错。

(5)学习网络媒体经验,集众家之长。

(6)鼓励和提倡信息内容的再加工和处理,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拷贝,杜绝不良倾向。

一、网络编辑和报纸编辑是同属于新闻传播中的传播行为,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方面:

1、编辑流程一致

网络新闻编辑除具有传统的报纸编辑所具有的审核(把关)、编选、加工、制作标题、版面设计编排之外,还包括相关内容的链接设计、图文组合、多媒体音视频技术处理等。总而言之,网络编辑和报纸编辑在编辑流程上在总体上还是保持一致的。

2、编辑目标一致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社会传播体系中的固定模式。改变了人类记录和传播思想的方法和途径,改变了以往的编辑活动和编辑方式。但是,无论是那种新闻编辑形式,归根结底。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新闻信息。

二、网络编辑和报纸编辑虽然都属于传播行为,但二者在传播的各个环节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网页的编排就是要将构成新闻网页内容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要素进行关联和配置,使之整齐和谐地展现在网页之中.便于人们在电脑显示屏上浏览观看。

1、稿件编辑有很大的差异性。

①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在标题的制作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网络新闻中网页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网络新闻的标题承担了吸引读者阅读的重任。要从众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标题的出彩。标题吸引不了读者的点击,就意味着新闻传播的失败。如:湖南日报/2006年4月13日A1版的《 矿井里开出的文艺之花。涟邵矿工文艺创作成果展在长举行》一文,其网络版的主页,将副标题“涟邵矿工文艺创作成果展在长举行”省去。只标明了主题,需要点击主标题进入全文阅读后才能看到副标题。

题文相符是传统报纸新闻标题制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标题要求准确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对点击率的追求使得网络新闻标题故弄玄虚、断章取义、挂羊头买狗肉的现象时常可见。导读标题和主页面标题内容冲突、标题和正文内容不完全相符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时有发生。

②在编辑网络新闻时讲求易读性。

首先,根据网络新闻的特点,它是以提供信息为主要的功能的,过于复杂的文字会影响网络新闻传播效果,造成读者的阅读困难。

其次,文章的段落、篇幅不宜过长,尽可能用短的语句,将新闻要点用提示的方式.放在文章的开头,读者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

④与报纸新闻编辑有所不同,网络新闻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能以多媒体的方式表现新闻事实。不仅限于文字和图片,还囊括了大量的音频和视频内容的多媒体形态。

2、版面设计不同

网络新闻编辑的版面设计相对于报纸版面而言,消失了许多概念,譬如开张、版序、中缝、小样、大样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网络空间的无限性。网络媒体的页面不像报纸的版面那样固定不变,实实在在的了,它是动态的,虚拟的。网络新闻传播除了内容之外,版面的美化、经常性的改版就是为了避免“审美疲劳”。

3、编辑的程序不同

报纸新闻编辑工作要求非常严格,有一套严密的采、写、编程序和制度。网络的发展使得这种局面得以打破。网上发布新闻,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拥有一台能够联上互联网的电脑,就能发布信息。如:个人网站、BBS、博客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芙蓉姐姐、凤姐等一大批网络红人的出现,更是证明了网络信息编辑的程序简单,传播的速度快。

4、编辑时段不同

报纸的出版周期常以天甚至以周计算,有日报、周报之称,而网络新闻的更新周期却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更为突出。首先,由于网络新闻制作环节简单方便,没有时间限制,新闻的传播没有间隔性,与传统媒体固定的节目时间、固定的发稿时间不同,网络媒体24小时全天候向外传播各类信息。正如《纽约时报》网络版主编伯纳德所说:“这需要企业文化进行一次重大转型。因为日报工作人们早已习惯了一天写一篇稿子,他们通常花一整天时间搜集新闻素材,构思、撰写新闻,然后在截稿时间之前交卷。现在是改变这种习惯的时候了”。网络新闻编辑正好改变了这一状况,实现了“全天候、接力式”的工作模式。因为网络受众可能会处在世界的各个时区.并且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生活习性.他们对于新闻的阅读是随时随地的行为。这就要求编辑工作必需是“全天候”的,不把编辑工作看成是某一天某一时段的任务,而是看成是滚动版连续操作;此外,新闻事件发生的“全天候”特性,使得以“即时性”著称的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必须对它做出及时反应.这在客观上促成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全天候”模式。

5、编辑空间不同

一方面,指工作空间,报纸新闻编辑一般囿于固定的有形空间,如编辑部。而网络新闻编辑要求的是动态的,是随时随地的。

另一方面,指的是新闻编辑的版面空间,与传统报纸媒体相比,网络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网络新闻编辑可以脱离报纸版面的限制,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源源不断。

6、编读互动程度不同

从传播学角度而言,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必然存在互动。报纸新闻编辑的“编读往来”存在一定的时差性.往往反馈不及时。

网络新闻传播中,人们的信息反馈变得非常通畅、快捷。网站编辑们可用E—mail、BBS和QQ等方式与受众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为以后向人们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很多新闻网站均在每则新闻之后设置“发表评论”的链接,给公众提供一个交换批评和评论的场所,使网民能够直接参与新闻报道。这不仅做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传播。交互性使网络新闻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新闻类型。不仅如此,网络媒体还可以对读者状况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与掌握。统计软件可以向网络新闻传播者提供一天24小时中各个时段的访问流量、访问者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甚至是访问类型等统计数据分析,这对及时有效地调整传播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7、信息把关程度有差异

报纸新闻编辑的信息把关,早已程序化、流程化,须经过层层审核。但网络新闻编辑网络则不然。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信息几乎不受任何控制,即使对部分网址或者IP进行封闭,四通八达的网络空间还是可以通过其它的节点来登陆。如克林顿绯闻事件,政府对《新闻周刊》可以施加影响使其不发稿,却无法阻止网络中德拉吉报道发布这一消息。所以说,要控制网上信息的新闻传播。不能说毫无办法,但的确极其困难,甚至导致“把关人”的缺失。

在我们看来,互联网络虽然是一个很少有管制的传播通道,但只要网上还存在着网络媒体,存在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社会舆论机构,就需要有人代表社会来从事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更何况网上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的特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真伪难辩,只有严

格把关、“沥尽狂沙”,才能为受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总而言之,对于网络媒体这样一种新兴的传媒而言,除了要调动新闻采编力量所固有的优势之外。还需要很好地利用网络的技术手段。这就意味着,对新闻的编辑加工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举足轻重。如何更好的把传统新闻报道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① 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

② 徐世平《网络新闻实用技巧》文汇出版社

③ 仲志远 《网络新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 金梦玉 《网络新闻务实》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网络编辑的问题及应对 篇七

“编辑”是个多义词, 既指新闻出版机构对稿件的组织、审读、加工整理等工作, 又指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 “网络编辑”一词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指网络编辑工作, 二是指网络编辑人员。这里主要是从网络编辑人员的角度对“网络编辑”的定义进行界定。网络编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编辑, 是指所有在网络环境中, 依靠网络技术, 对网络信息进行编辑活动的人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所有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网民都可以称为网络编辑;狭义的网络编辑, 专指网站内容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专门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本文论述的“网络编辑”主要是指狭义上的网络编辑。

当前网络编辑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编辑这一职业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诞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网络编辑作为一个新兴职业, 目前的从业人员主要是由传统媒体 (如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 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 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很多技术困难。网络编辑职业的发展, 已日益引起业界和相关领域的密切关注。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一个网站整体水平的高低。网络编辑发展到今日, 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编辑的自身素质良莠不齐, 业务水平不高。网络媒体综合了电视、广播、报纸三大传播媒体的传播特性, 既可以传播图像, 又可以传播文字、图片, 还可以传播声音, 这就要求网络编辑掌握多种新闻内容的编辑技能。同时网络媒体自身又有一些独特的技术性特征, 这又要求网络编辑熟练掌握相应的网络技术。可惜的是, 现阶段的新闻教育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各大专院校缺乏专业的网络编辑教育师资, 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育大都偏重于传统媒体, 很少针对网络编辑行业开设专门课程, 因此未能培养出大量合格的网络编辑人才。目前的网络编辑, 一部分是从传统媒体转行的编辑、记者, 他们具备新闻编辑技能却缺乏相应的网络技术。另一部分是网络技术员或者电脑图文编辑, 他们有技术专长却缺乏传统媒体人所具有的新闻业务功底。还有一部分是刚从中文、新闻、外语等专业毕业的年轻人, 他们既未熟练掌握网络技术, 又缺乏新闻编辑能力, 在行业内部也得不到相应的培训, 因此从事的主要是“复制、粘贴”等简单的工作。

职业道德意识淡薄。首先, 网站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大都采用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把点击率和工作量作为评价网络编辑的指标, 并与他们的工资挂钩。这直接导致网络编辑以吸引眼球为最大的新闻价值取向, 真实、客观等基本新闻准则被抛在了一边。其次, 新闻道德教育缺失。即使是获得过新闻专业学位的网络编辑, 有些也缺乏新闻职业道德修养。这是因为:各大专院校的新闻专业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迎合市场需求, 大都重视职业技能和经验的传授, 注重经营与策划能力的培养, 实用主义倾向十分明显。至今为止, 网络媒体还没有制定出获得广泛认可的职业道德公约。

行业整体地位低, 社会认可度不高。虽然人数众多, 但是网络编辑在网络行业内部的地位却不高。这是因为,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历史还不长, 一些网络公司的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内容为王”的时代, 他们对网络技术的关注仍然大于对传播内容的关注, 这使网站中的计算机人才得到了重视, 网络编辑则被摆到了不重要的位置。网络传播中的一些不良内容使社会对网络媒体产生了成见, 网络编辑作为网络信息的把关人自然难以得到社会认可。

网络编辑未来发展所应具备的素养

编辑要有强烈的创新观念。编辑的创新能力表现在网络媒体编辑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的束缚, 不因循守旧, 不墨守成规, 能够及时发现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 探索新路子。在新环境、新事物、新问题面前善于捕捉信息, 加工出新观念、新设想, 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信息时代, 不论是传统媒体, 还是互联网等新型媒体, 创新永远是最根本的任务, 是生命力之所在。因为创新意味着能走在别人的前面, 信息时代一个重要的规则是:不一定大的打败小的, 而快的一定打败慢的。速度会转换为市场份额、利润率和学习的经验。谁早动手, 谁就会有优势, 利润也会有提升。没有创新就会立即被人抛弃, 这就是“眼球经济”的苛刻要求。想别人所没想的、做别人所没做到的, 永远是信息时代在激烈的竞争中安身立命乃至求得发展的根本。出版物的创新, 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方面。在网络出版时代, 人们能收到的信息包罗万象, 注意力极易分散, 只有那些有新意、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在网络和多媒体读物的影响下, 人们的阅读习惯、接受方式已经发生变化, 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文字叙述, 出版物在内容和编排上不应再是单一的叙述, 而应是组合式的表达。不仅要有优美的文字还要有精美的图片, 不仅要有静态信息还要有动态信息、不仅要凸显内容而且形式上要体现超衔接的特点, 满足人们非线性阅读的方式, 使内容和形式得到新的统一。这种内容和编排上的新意识, 要求编辑在策划的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到选题、主题内容, 还要考虑到版面编排和相关内容, 以便使内容具有更高的含金量, 形式更符合读者的接受需要。

要提高网络编辑的自身素养。首先, 网络编辑必须具有扎实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一个好的网络编辑常常需要独自一人承担从构思策划、采访、网络发布等多个环节的制作及页面展现。因此, 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新闻传播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其实, 业内对网络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一直存在着争议。争议主要存在于:网络编辑究竟应该是懂技术多一点, 还是懂新闻多一点?我们应该以全面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网络编辑不一定要对新闻很精通, 但是他应该具备新闻人的新闻敏感、瞬间把握受众心理的能力、良好的采写编能力;网络编辑也不一定非得是个网络高手, 但是他的网络技术能力一定要足以将自己的作品完美地展现在互联网上;另外, 网络编辑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反而更为重要, 只是这种专业知识未必是新闻知识, 也可以是财经、历史、甚至是时尚、女性等知识, 因为网络可以是媒体, 但不一定是新闻媒体, 而这些专业的知识对于网络编辑从事该领域的编辑工作是必须的;其次, 网络编辑从事文字工作居多, 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网络媒体的“海量”需要不停地更换网页, 常常使得大多数网编人员疲于寻找新的信息和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泥沙俱下, 有些编辑只注意所选内容是否新奇、抢眼, 或只注意追求上传速度而忽略了所传内容在文字方面的不足:“我们有时甚至能在一些长短不过一二百字的新闻里发现好几个错别字;有些文章的遣词造句粗劣不堪, 字里行间更是只求意达而不讲求词句的修饰, 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字的优美蕴藉, 更影响了读者阅读时美感的产生。”文字功底还表现在快速的构思写作能力上。作为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着最大优势的网络媒体, 要求在第一时间上传新闻, 编辑没有快速的构思写作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网络编辑要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和新闻职业道德。一名优秀的网络编辑, 必须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这首先表现在编辑工作中, 要有为作者、为读者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应对读者负责, 保持网站媒体内容的纯洁性, 尽可能减少网站的技术性错误, 将一个情趣高雅、知识丰富的网站面对读者, 让人们在网络中吸收具有丰富精神营养的同时, 也享受到艺术的美感。

“网络编辑是我国新闻工作者中的一部分, 作为网络信息的编辑者、发布者和网上舆论的掌控者,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网络编辑必须遵循的宣传规律, 较强的舆论导向意识是其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他们也必须遵守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既方便了网络编辑的查询、搜索, 但同时也增大了网络编辑过滤、把关和汇总的难度。为了控制好网上的舆论导向, 网络编辑更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观念上树立强烈的新闻舆论导向意识, 这样才能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编辑和把关。

网络编辑要有较强的技术水平。网络传播需要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手段, 增强表现效果。作为网络编辑, 要会运用多媒体手段, 根据稿件特点选择传播方式。因此, 网络编辑应当具备报纸媒体需要的文字编辑能力, 应当具备广播、电视媒体要求的视频、音频编辑能力, 还应当具备网络这个新媒体本身需要的一些能力, 如Flash编辑能力。所以说, 网络编辑应当是多媒体人才、全媒体人才。

网络编辑要有较强的整合能力。网络编辑对内容的组织、整合、解读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编辑只满足于提供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充分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不仅是对某篇稿件进行加工编辑, 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汇编、整理, 提供背景资料、相关链接、读者评价等其他方面。网络编辑要运用独特的选取和编排资料的方法, 赋予这些材料以独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 所以, 网络编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编辑作品的质量, 关乎网站之间的激烈竞争, 甚至决定网络的命运。

参考文献

[1].王新春:《网络编辑的职能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孔令华:《试论网络编辑工作的编辑特点》, 《中国出版》, 2003 (3) 。

[3].王莉:《试论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及其素质修养》,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8.网络媒体的创造性编辑 篇八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开始,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传媒现象之一。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最早对“媒介融合”做出定义,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随着技术的日益精进和传播历史的演进,作为信息传递中重要一环的媒体,其所具有的传播符号逐渐丰富多样,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媒体作为人体的延伸已从以往单纯分离的视觉、听觉扩大整合到今日的全感官延伸,“全媒体”时代即将到来。媒介整合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两种力量,一是网络媒体技术平台的快速发展,二是来自于传统媒体面对网络媒体时的竞争压力。在这两种力量的推动下,媒介融合意味着内容已经完全摆脱了对媒介平台的依赖。网络媒体以受众使用媒介的方便性为中心,对信息整合的灵活性在让传统媒体内容增值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服务和应用,这将给受众生存的媒介空间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二 “融合”引发媒介生态的革命

媒介融合并不单纯是一种技术现象,而是包括技术、产业、文化和社会变迁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媒介之间的天然壁垒被消解后,内容的自由流动带来跨媒介竞争的激烈和传媒市场格局的调整,信息的极大丰富带来受众信息服务模式的变化和媒体核心竞争力的转变,技术平台的智能化带来新颖的媒介产品和服务,媒介生态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

(一)受众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各种信息内容实现共享具有可能,信息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被转载和二次加工。在媒介融合的态势下,信息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海量,可供受众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加之互联网没有传统媒体不菲的购买成本,受众搜寻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内容的花费只是时间成本,受众与生俱来存在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在媒介融合下被无限放大。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传统媒体出于自身媒介平台界限的限制,对受众需求的识别表现为群体的共性的抽象。但在媒介融合下,依靠网络媒体天然的媒介优势,受众更多表现为个体的概念,而且网络平台的智能化也使得对受众个体的低成本识别成为可能。在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的情景下,对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侦测和满足正逐渐成为网络媒体受众角逐的焦点。个性化的受众面对海量的信息变得焦虑和不知所措,如何以最小的时间成本找到自己所要的信息成为受众鼠标单击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网络编辑对信息的筛选和定向投放,成为解决受众信息需求的“定量”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的矛盾关键所在。在此情景之下,受众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二)媒介主体核心竞争力从信息资源接近转换为信息整合能力

宽带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渠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以几近无穷地出现,传播渠道和信息的稀缺性急剧下降。虽然对新闻素材第一手资料的占有和独家报道仍将成为媒介主体博弈受众眼球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这种独家报道很快就会在数字化的平台上被简单复制和拷贝,共享的零门槛带来了便捷的新闻资源增值方式,但也使得新闻信息资源的源头空前地为各类媒介共享,传统的以“第一落点”为特征的“独家新闻”已经难以存在。加之媒介壁垒的消解,参与媒介市场竞争的主体呈现为多样性,可以是电视、报纸、广播,也可以是网络媒体、手机电视,甚至可以是博客和播客。如此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跨媒介市场的博弈,生产和再加工着新闻信息,使得对信息资源的接近的主动权已经转到受众手中,就常态的媒介内容生产来讲,对信息资源的接近不再是媒介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这就要求网络媒体面对海量新闻来源,不但要生产信息,更要具备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的能力,对海量的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和重组,发掘新闻信息之间的联系,为受众提供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接受平台。信息整合的价值远远大于信息本身,信息整合能力取代信息采集能力成为网络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三)传受界限模糊导致受众地位的提升

网络媒体的出现在媒介融合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力,其媒介特性决定了受众获取信息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搜索引擎的查找和鼠标主动的点击主动去获取信息的过程,传统媒介平台在媒介融合下都在进化着自有平台的互动性,受众获取媒介内容从被动向主动转换,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同时网络媒体依托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扑表现出天生的互动优势,其拓扑结构特点表现为: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发送信息,成为相对中心节点;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在收到信息后,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网络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和中间节点进行信息的交流,并且这种交流路径不只一条。这就使得传受之间的界限被模糊,传受之间的通路很难被阻断,传统的由点到面的中心传播模式,逐渐地被处处为中心的网络传播模式所取代。传受之间的转换可以瞬间完成,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生产、传播媒介内容并成为传播的中心,公民新闻和草根媒介开始向主流媒体及其话语权提出挑战,网络媒体上的受众地位得以提升。

(四)信息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

在传播理想中,信息的传播完全不受信息形态的限制,需要用什么样的信息形态来最有效地完成传播任务,就可以自由地使用什么样的信息形态。媒介融合使人类摆脱信息传播中信息形式的限制,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让我们离人类的传播理想如此之近。传播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信息表现形式,信息的形式完全服务于内容。媒介壁垒的消融使得各种媒体的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入,并根据各个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受众的需求进行重组和分装,市场中将出现更为多样化的版本和更为丰富的内容,以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随着传

媒技术平台智能化的发展,新的信息表现形式将层出不穷,文字的、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各种信息将以最佳的传播效果为目标,进行多媒体的集成,信息问的优势互补使媒体信息传播效率提高,信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

三 网络媒体的创造性编辑思维

媒介融合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跨媒介合作,资源的重新整合使得编辑可用的素材资源异常丰富,甚至可以根据编辑需求进行跨媒介素材采集定制。网络媒体的强大的多媒体整合能力,使得信息的表现完全服务于内容,可以说只有编辑想不到没有编辑做不到的。网络媒体编辑工作的成功,关键不在于对资源的海量占有,不在于对编辑工具的熟练使用;而在于发挥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选择、扬弃、整合内容资源,创造性地设计信息的展现形式,创造性地选择信息推送方式。

(一)融合思维:深度整合新闻内容

目前网络新闻编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粘贴新闻、编辑新闻、组织新闻和解读新闻。在媒介融合情景下,网络新闻编辑要多从第三和第4个层次考虑,把不同媒体的内容,统一策划、优势互补,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分类加工,有针对性地传播给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整合首先要建立不同媒体问新闻资源的共享机制和全方位素材采集机制的合作。根据新闻的内容为新闻素材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对新闻素材的编辑即可以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单条新闻的多种信息表现形式的整合,也可以使用新闻专题或多媒体报道单元,以网页为载体,集纳多条新闻内容和多种信息表现对多条新闻内容进行主题化的归纳。深度整合新闻内容,对编辑有很高的要求,既要熟悉新闻事件来龙去脉和背景资料,又要善于选取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挖掘、还要有前瞻性的眼光看到新闻事件的走向和趋势,更要能创造性地应用多媒体的编辑技巧为信息选择最合适的表现形式。新闻整合的深度正逐渐成为评判网络新闻编辑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一新闻主题的报道,信息整合越有深度就越受受众欢迎。

(二)立体思维:全方位透视新闻事实

媒介融合带来了超大容量而多样化的新闻内容。受众的信息需求变得立体化、多元化。把零碎的各类新闻信息优化合成为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有机整体,对新闻事实真相的多维度全方位的透视和新闻信息深度开发,并允许受众根据自己需求个性化的抽取是满足受众立体化信息需求的关键,也是媒介融合情景下传播主体树立核心竞争优势之所在。传统媒介对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均遵照线性传播的规律,受众基本上按传播主体预先的排序方式线性地接受传播内容,加之传统媒体的版面限制,在进行多条新闻的整合的时候很难实现新闻的纵横向的联系。媒介融合使得网络媒体的超链接技术和存储空间的无限性被引入所有媒介成为可能,新闻的存储和组织突破传统的线性结构,借助超链接,任何两条新闻信息之间都可以发生联系,新闻信息之间的链接是立体的、网状的,信息的组织是多维的。立体编辑思维的基础是对新闻信息的单元分解,把新闻被碎化为一个个信息单元而不再是传统的一条条新闻的概念,给分解后的信息单元打上TAG标签,然后通过超链接的有效使用,按编辑思路从多个维度对信息单元进行立体组织,最终提供多种版本,允许受众终端对获取信息的维度进行自选择。通过信息单元与超链接的有效结合,网络编辑可以将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展现,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透视。立体化编辑新闻内容的关键在于编辑人员对新闻选题的把握,对选题新闻事实的熟悉,对选题背景资料的全局观和对新闻事件发展方向的敏感。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在实际工作中要有立体的思维,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充分发挥融合后媒介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掘新闻事件的意义及影响,进而找出新闻事件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多角度多层次透视新闻事实,彰显媒介融合下新闻整合的魅力。

(三)策划思维:化腐朽为神奇

媒介融合下,媒介主体核心竞争力从信息资源接近转换为信息整合能力。媒介主体竞争的焦点正逐渐从新闻题材的竞争转化为新闻挖掘方式和新闻报道深度的竞争,受众感兴趣的是对信息整合后产生的新的信息。树立策划编辑思维,加强对网络新闻的再创造,增强网络新闻的原创性是媒介融合给网络编辑提出的新要求。优秀的策划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宏大的新闻选题落到实处,使静态新闻选题呈现动态效果、抽象新闻选题呈现具象效果,好的新闻选题进一步增色,平淡老套的新闻选题变得让人眼前一亮。网络媒体中最常见的编辑策划就是对内容表现形式的策划,比如把现场的图片编辑成flash动画,取用现场图片进行360度全景展示图片的制作等。观点的输出和议程的设置也是重要的策划方式,网络编辑对网友评论观点的选择和输出,不但可以增加自己原创内容的生产还可以凸现自己的媒体品牌。媒介融合时代,已见市场上存在着来自多种媒体的议程,议程切入视角、关注重点、细节展开的策划是媒体议程冲撞成败的核心。除此以外主动与其他媒介开展跨平台活动策划,各取所需分享活动内容素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态策划。网络媒体编辑应该从内容到形式,从宏观到微观,树立全盘策划意识,巧妙的策划能让网络媒体在品牌构建和获取用户流量上获得双丰收,策划思维是网络媒体内容成功的关键。

(四)边缘思维:挖掘有价值的边缘新闻

传统媒介的受众是个群体概念,媒体对新闻的选题、报道方式、报道角度的选择围绕着自己受众群的热点展开,即传统的主流关注。传统的新闻价值判断在于,找出一个个空白,追求价值标准和受众同频共振,聚焦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发现人所未见的价值。因此传统的新闻编辑的内容选择强调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网络媒体的出现,媒介融合的到来,各种媒介引入了网络媒体互动的概念,受众对信息的消费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获取。通过WEB2.0的应用,受众凭借自己爱好兴趣结成稳定的社区群落,媒介面对的受众从整体分化为分众群,甚至是个体。分化后的受众,除表现为对社会主流关注的追逐外,还客观存在着自己小众的边缘信息需求。网络媒体信息发布的低平台,使得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边缘新闻消息。这些消息鱼龙混杂,其中有价值很高的新闻爆料,也不乏流言蜚语,为边缘新闻的编辑提供了素材条件。这就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在实际工作中不但要对“热点”进行关注,更要把报道涵盖到受众群的多元化信息需求,突破传统的“主流”关注,对新闻选题进行多元化选择。不但要强化对主流关注的信息筛选,而且要将编辑的内容选择视角转向那些少数群体,注意挖掘有价值的边缘新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网络新闻的多元化,满足受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四 结语

上一篇:高考加油打气说说霸气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