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2024-08-24

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共11篇)

1.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一

在临江市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临江市第一中学 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的收获季节里,在举国上下欢庆雅典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优异成绩的喜庆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个教师节。在今天的庆祝大会上,我们临江市一中再一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令嘉奖,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这是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奖励,同时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期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全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学校办学条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临江人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我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紧紧抓住吉林省评选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良好机遇,全校教职员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承和发扬一中的优良传统,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始终坚持“抓两全,求特色,创名牌”的办学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分层提高,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注重情感交流,努力激活学生思维”,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关爱学生,宽严适度,多鼓励,巧批评,不讽刺”的原则,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精心塑造学生灵魂。大张旗鼓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主动传播先进的文化,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积极承担国家与地方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工作,与北大附中网校联网,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人格魅力打动学生,以才华智慧折服学生,以奉献精神感染学生,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使全体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校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奥林匹克体育节、科技创作发明展示等,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2001年,我校被纳入省重点高中管理序列,2002年顺利完成初高中剥离,成功举办了建校80周年庆典。2003年实现了操场拓宽,圆了一中几代人的梦想。2004年争取国债无偿资金120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科技楼拔地而起,现主体工程已封闭,将在今年十月底交付使用;参照国家标准的老三室改造工程也已经顺利完成。今年高考不仅实现了连续三年清华北大榜上有名,而且还实现了名牌、重点大学录取人数的历史性突破,正可谓连续三年结硕果,重点名牌创新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市人民的鼎力相助,离不开各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一中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今后我们有决心继续坚持”以德育为本,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宗旨,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教学设施力争达到省示范性高中要求,使一中的办学条件跃居白山一流,进入省内前列,为满足临江普及高中教育和促进临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将不断追求教学管理标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师队伍学者化、教学行为规范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用爱托起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以诚传播人性的教育理念,用勤劳和智慧勾画一中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

2004年9月10日

2.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二

尊敬的王金祥会长、胡祖才主任, 尊敬的赵明生部长、沙叶同志, 各位副会长、各位代表,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设备工作先进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之际, 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获得全国设备管理优秀称号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全国广大设备管理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协会是联系行业管理部门、广大企业和国际国内市场的桥梁, 是凝聚企业家、管理者和科研技术人员的纽带。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以来, 在马仪老会长和金祥会长的带领下, 认真的履行职能, 主动的服务政府, 热心的服务会员, 加强行业自律, 不断增强协会的行业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为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里, 我也对设备管理协会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的制造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式的发展, 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 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从整体实力来看, 自2010年至今, 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保持世界第一位, 2012年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91.6万亿, 工业增加值达到了20万亿, 占全球总规模的五分之一, 钢铁、机床、发电设备、造船、汽车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 发电设备产量已连续五年超过一亿千瓦的年装机容量, 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全球制造业大国。

从技术水平看, 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 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并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100万千瓦的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的火箭技术, 百万千瓦的核电技术、百万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以及正负80万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特大型水电技术也正在研制。百万吨的乙烯关键设备、百万吨级的煤直接液化装置、以及大型的LNG液化汽船、半潜式的石油钻井平台等都在国内实现了自主制造。

从组织结构看,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也逐步形成。2013年的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当中, 中国内地有37家的制造业上榜, 比2005年增加了19家, 部分骨干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的增强。比如三一重工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收购美国最大的印刷机械制造企业高斯国际公司等。当然,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 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还是依赖进口, 基础配套能力薄弱, 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今后一个时期,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国内经济发展也处于矛盾交错、转型升级压力凸显的复杂时期,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重。

一是全球经济和产业环境深刻变化, 国际产业竞争加剧, 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复杂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全球虚拟结构深刻调整, 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 市场萎缩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与此同时, 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 谋求制造业的复兴, 加强在前瞻领域的布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 发达国家凭借其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先发优势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如美国凭借EIG革命一举从能源输入国转变为输出国, 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等, 这对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空间、出口模式、技术能力等提出了严重挑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则利用其成本优势趁机迅速地崛起, 加紧与我国在传统国际市场展开竞争, 对我国工业产品和外需出口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是国内经济转型压力加大, 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 我国制造业增长的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内需来看, 我国内在的经济结构正在面临转型, 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孕育之中。一方面, 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 7%~8%的增长速度将成为常态, 带来居民需求结构升级, 非耐用品和服务消费将快速的增长。另一方面, 我国既有要素成本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步的削弱。到2015年, 我国人口红利将进入拐点, 劳动力要素供给条件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同时, 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在不断地增大。目前全国70%多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工业相对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一些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都超过了50%, 我国制造业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目前一些行业产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历史的峰值, 如发电设备, 我国去年发电设备的总产量1.27亿千瓦, 全国累计的装机量11.45亿千瓦, 每年的新增装机超过英国有史以来所有的装机总量, 未来经济增长不可能再靠投资拉动和规模的无限扩大, 而主要靠质的增长、靠技术创新、靠转型升级来继续发展。总的来看,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我国制造业发展既面临稳定发展的良好机遇, 也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之路。

二、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产业, 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 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快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实现由大变强, 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实现经济强国的战略任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两会期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 这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 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 加快装备制造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 不断增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1. 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要求, 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多干预;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完善市场的竞争秩序, 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不断增强市场的主体活力, 产业发展的动力;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加大装备制造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等手段, 努力营造有利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重大专项以及智能装备制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大关键核心和供需技术攻关力度, 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积极地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鼓励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形成产业创新联盟, 加大研发试验条件建设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促进装备工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信心, 推动装备工业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3. 加快推进两化的深度融合。

要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的要求, 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切入点, 深化新技术的研发设计、增材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运用, 大力提升重点领域的智能化水平;要积极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 推进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的智能化, 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运用, 实现装备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水平。

4. 大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一是要大力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按照国务院的部署, 努力化解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二是要鼓励使用高新技术改善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工业强级专项和节能绿色发展的专项要求, 加大对基础产业技术研发的支持, 大力推进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三是要促进装备大企业做优做强。引导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创建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培育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的基础。

三、积极发挥协会的自身优势, 进一步开创设备装备现代化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要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要积极的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 依法自治, 发挥作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体制创新, 坚持服务宗旨, 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与途径, 加强服务平台和能力建设, 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

一是当好政府参谋助手。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 引导和推动国家重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发展战略, 积极地开展研究加强跟踪调研, 提出政策建议, 为国家制定实施规划、政策、标准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完善会员服务功能。要密切联系企业, 了解企业情况, 关切会员诉求, 积极创新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服务模式, 主动向会员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帮助企业开拓两个市场, 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不断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健全行业自律机制。要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 指导企业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 切实治理生产中的安全、节能与环境污染等问题, 引导企业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 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四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要加强学习, 不断增强协会服务企业、支持政府的能力,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综合工作能力水平, 加强协会队伍的建设, 充实研究力量和专业人才, 促进协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携手并进, 协会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一如既往支持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积极开展工作, 共同开创设备装备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最后,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3.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三

在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激励和鼓舞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救援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我还要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向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洪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伟大历史功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隆重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奋力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精心筹办上海世博会,着力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书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恢宏壮丽的时代篇章。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团结一心、辛勤劳动的结果。今天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就是我国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你们在各自岗位上展现主人风采、焕发劳动激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铸就了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镌刻了人民伟大、劳动神圣的无尚荣光。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全社会都要向你们学习。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实现我们确定的宏伟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肩负起光荣的历史责任,继续团结拼搏、奋发努力,在前进道路上不断建立新的业绩。

第一,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成就任何一项伟业都离不开劳动。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榜样蕴藏无穷力量,精神激发奋斗意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要真诚帮助劳模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劳模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营造更好环境和条件。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再立新功。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一定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实现这场深刻变革的主力军,要积极为实现这项重大战略任务贡献力量。要全面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一切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把自己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出来;要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实践,围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立足本职岗位,丰富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争创一流业绩,把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积极献计出力。

第三,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一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广大劳动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要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想问题、作决策、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广大劳动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认真解决广大劳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充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关于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引导广大劳动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努力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使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形成有利于劳动者学习成才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发展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不断满足广大劳动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紧紧依靠和切实关心广大劳动群众,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最重要最根本的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把广大劳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对劳动群众的感情,密切同劳动群众的联系,深入劳动群众、关心劳动群众,倾听他们呼声,关心他们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与劳动群众心连心。

在庆祝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喜庆日子里,我们也迎来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5周年。在此,我向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新形势下,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组织凝聚力,诚心诚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主动维护广大职工包括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劳动群众心坎上,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加强同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联系合作,扩大交往,增进友谊,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权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4.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同迎来了第二十八个教师节,在这不平凡的节日里,请允许我代表国本中学的全体同学,向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祝福,向获奖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又是九月,教师节踏着缓缓的步子轻盈走来,沐浴着收获的阳光,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又是九月,教师节踏着稳健的步子从厚重的历史中走来,告诉我们这个节日的意义重大。

老师,您无怨无悔,守着一方净土;鄙夷浮华,执着一份恬淡;淡泊名利,奉献一片真情;默默耕耘,创造一片光明。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变,任凭青春流逝,容颜憔悴,您守着心中那盏希望之灯,永不言累,永不言悔。您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用毕生心血塑造希望的下一代,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推动着我们开拓进取。

作为一名初三学生,我深深为老师们辛勤耕耘的执着所感动,深深为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折服。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不会忘记,当群星闪亮的时候,是您们还在不辞辛劳地在灯下奋笔疾书编写教案或批改作业;当万家灯火辉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是您们还在孜孜不倦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不求回报是您们奉献精神的代名词,默默无闻是您们敬业爱业的真实写照。

我们唯一能回报您们的就是牢记您们的教导,努力拼搏,奋发向上,认真踏实学好知识技能。成为有益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广施甘露千株翠,报得春风一寸丹。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全校同学向我们敬爱的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祝福,祝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并再道一声:谢谢!

5.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五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庆祝第xx个教师节,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付出智慧与汗水的全校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各位老师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学校创办人、学校理事长杨秀英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敬意!

一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杨秀英理事长为首的理事会领导下,学校党政班子和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各项工作获得长足的进步。在海南科技职业学院的基础上申办海南科技学院(培养四年制本科应用型人才)已列入海南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申本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今年年初,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我校申本工作进行了预评估;我校首次申请本科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护理学等6个专业已经通过了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今年五月,省政府王路副省长、教育厅曹献坤厅长一行考察了我校升本工作。王路副省长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成果特别是举办者的投入力度、队伍建设和云龙校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校云龙新校区建设已经列入海南省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点项目,也是海南省教育质量提升的五大工程之一。目前云龙校区建设已近尾声,17万㎡的教学行政用房即将投入使用。省科技厅正式批准我校筹建药食同源植物资源海南省重点实验室和老年健康管理海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国60多所本专科航海教育院校中,我校荣获全国五所“20xx年最受欢迎的航海教育院校”之一。

学校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注重加强学生技术技能积累。20xx年12月,我校荣获“20xx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品牌实力民办大学”,我校青年教师施金妹等在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大赛中获二等奖,在第九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中,我校代表队获20xx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二等奖。在第九届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我校王睿老师荣获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高职组一等奖。还有一批教师获得各类省级奖励。一年来,我校学生获海南省技能大赛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4项。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面向全国招聘人才,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一年来,我校共引进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23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64人,副高职称教师11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4.37%,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名,博士生导师9名,二级教授8名,双师素质教师占56.03%。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20xx年11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表彰了全国同类高校中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我校获“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奖”。

学校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20xx年,我校获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海南自然科学基金1项,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3项(其中重点1项)。

学校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和艰苦努力。“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有一批好教师,就有一所好学校。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人才的保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正是由于我校广大教职工的爱岗敬业,严谨笃学,齐心协力,才有学校今天的大好发展局面。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广大教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老师们、同志们,坚持发展学生,成就教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建设幸福海科,是学校的人文理念。学校要努力创造一个人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创建一个以人为本、公平竞争的和谐氛围。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关心和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舞台和空间。努力将学校的健康发展与每一位教职工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我希望广大教职员工修身立德,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进一步增强大学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朝气蓬勃、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学上,广大教师要积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努力掌握最前沿的教学信息、理论和方法,潜心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吸引力。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勇于创新,推出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在管理上,要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高执行力。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通过言传身教,用人格陶冶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用情感感化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这里健康成长成才。

老师们、同志们,我们都是海科的主人,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平台,海科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收获,海科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目前学校申本工作正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海南科技职业学院的未来,为我们每个海科人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

最后,祝各位同仁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节日快乐!

6.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六

大家好!

又是一年的金秋,满载着全县人民对xx中学的期望,承载着xx中学收获的希望,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作为一所充满朝气的年轻学校,同时xx中学也接受着建校一周年的检阅。在这里,我首先想说三句话:感谢所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感谢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和奉献;感谢广大学生的刻苦勤奋和钻研。

一年的时间,其实不长;但xx中学的这一年,又确实不短。一年来,全校领导班子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多少个日夜忙于监管,只为xx中学步入正轨;全校教师精诚团结,辛苦奔忙,谱写了多少感人的篇章,只为教育教学成绩走上辉煌;全校学生披星戴月,勤学不倦,校园处处留下刻苦的身影和汗水,只为不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嘱托和重望。一年后的今天,盘点过去的一年,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xx中学已经健康茁壮地成长了一年;我们还可以充满自信地说,xx中学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今后的路一定会走得更远。

在这里特别要致以敬意的是开发区党委、管委的领导们。众所周知,xx中学的成立得益于xx的带头人xxx的远见卓识,得益于xx集团的慷慨解囊,得益于开发区领导的鼎力扶持,得益于开发区群众的全力拥护。同时我们也深知,关怀的背后是领导们殷切的期望,支持的前提是xx中学腾飞的理想,xx中学背负着开发区人民渴望人才、造就人才、奉献才智、造福家乡的重托和希望,xx中学肩扛着全县人民提升素质、打造一流、振兴教育、科教兴县的使命和重担。可以说,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希望,是动力也是压力,动力之下我们信心百倍,压力之下我们不敢懈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只有以百倍的干劲干般的付出,只有以昂然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沉下心来,倾心管理,一心学习,用心钻研,我们才能无愧于领导,无愧于群众,也无愧于自己。【您正浏览的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作为xx中学的首任领导,我自走马上任以来,始终是常怀惴惴之心,始终是不忘自警铭志。记得我曾讲过,当xx中学的校长只有前进,没有退路;xx中学的目标只有一流,没有其它的任何选择,这正如xx的企业,你可以有干万个理由成功,但终不能有一个理由失败,一年来,我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态。并且我还欣慰地看到,学校班子成员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密切的配合和支持,学校全体师生对学校的管理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认同。就在前几天,我们领导班子的一名中层骨干因为操劳过度导致肺穿孔,至今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们的一名教师因为辛苦教学晕倒在讲台上;我们的学生因为晚自己后加班加点自觉学习,经常是被赶着离开教室,被催着息灯睡觉,甚至是被训着关闭被窝中用来学习的手电筒;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不正印证了xx中学曾经的付出,不正昭示了xx中学明天的成功。我坚信,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这种勇于拼搏、乐于奉献、善于钻研的工作作风和学习精神,只要我们坚持贯彻落实既定的治校方略和管理措施,xx中学就一定会以骄人的业绩跻身全县乃至全市一流学校行列,就一定会以特色教育打造出xx知名的优秀学府,也一定会以源源输出的栋梁之才回报领导、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7.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七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8.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八

会上表彰奖励了200名省市级教学能手和180名市级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对2012年度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14所优秀学校和8个学科18名高三教师进行奖励;三名优秀校长、教师代表作了发言。

张会民希望广大教师:一要倾心倾力授业解惑。树立从教乐业的职业理想和坚定信念,保持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赤子情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刻苦钻研、勤学博求,深化学术造诣,改进教学方法,为国家为家乡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建设者;二要倾情倾爱感化育人。广大教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和尊重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爱的暖流送到每个孩子心田,用真心感化学生、真诚教育学生、真情塑造学生,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播撒课堂内外,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三要自尊自律立德立人。广大教师既重言教、更重身教,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对待功名利禄,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竞争与失败,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浸染,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化学生、影响社会,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会民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尊重教师、关爱教师,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千方百计为教师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使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要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对农村和边远山区、艰苦地区教师予以倾斜照顾,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专心从教。要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教师职称评审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让校园成为教师依恋的精神家园。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了解教师、理解教师,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在天汉大地蔚然成风。

胡润泽就会议贯彻落实作了强调:一要迅速传达,形成思想共识。各县区、各部门和各学校要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张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统一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使尊师重教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使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全社会共识,形成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二要创新举措,提升教育水平。在整合教育资源上创新,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在推进素质教育上创新,着眼满足人民群众高素质教育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三要强化领导,保障优先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支持教育事业,做到规划制定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使“科教兴汉”由战略思考、战略选择变成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共同开创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局面!

9.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九

宿城区中扬实验学校 陈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迎着金秋的朝阳,踏着清晨的露水,我们走进了新学期,也迎来了第30个教师节,而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

我是陈敏,安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刚刚荣幸地成为宿城教育的一份子。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新成员,我倍感骄傲和自豪。在这里,先向各位前辈、各位师长致以节日的祝福,向给予我们亲切关怀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能够如愿地走上神圣讲台,衷心感激宿城区教育局给了我们宝贵的机会。在中扬实验学校,虽然我上班才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却已经深深感受到可爱的学生、纯朴的家长和社会各界给予我们教育人的鲜花与掌声、关注与期待、热情与尊重、理解与关怀;以老师的身份走进校园,以同事的身份与老师相处、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学校是温暖的家,要携手共进,共创辉煌;到今天,我已经上了超过十节课。进出教室之间,我领悟到了教师不仅只是拥有三尺讲台,更要走进学生内心,成为一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园丁。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又都是那么令人振奋,我告诉自己,让我快快成长,成长为一名亲切的、成熟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尺讲台,关系未来,让我更觉任重而道远。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坚强的后盾。作为一名新教师,目前的经验和能力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自己开展教育工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不过,我相信,只我潜心钻研、认真求

教、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付出自己所有的真心、诚心、爱心,热心,就一定能使学生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公民。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必须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虚心请教,取长补短,使自己从青涩走向成熟,与学生一同成长,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而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不仅要满怀激情走进课堂传授地理知识,享受知识的乐趣,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培养,使之学以致用;在加强教师专业学习的同时,更要做好地理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我们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就如一颗颗小小的铺路石。之所以选择了教书育人的事业,是因为我看到:无论是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无论是在物质贫乏的时代,还是物欲横流的岁月,始终都有数不清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坚守着这个岗位,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来捍卫着这个职业的神圣。作为怀揣梦想的中扬实验学校的老师,我们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宿城区教育的广阔前景而奋斗,为宿城区学生的美好明天而努力。伴随时光款款的脚步,相携岁月累累的硕果,满载流年盈盈的喜悦,希望我总能够满怀欣慰和学生一起渡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和收获的季节。

10.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老师们:

去年,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教师节,表彰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广大教育工作者倍受鼓舞,一年来,创造了新的业绩。今年,市委、市政府加大表彰力度,斥资百万,奖励做出贡献的学校、校长和教师,这进一步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尊师重教,关注民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市委、市政府领导有一种深深的、浓浓的、真真切切的教育情结,这种情结体现在新一轮兴教工程的战略决策中,体现在对口帮扶教学点的创新举措中,体现在突破性发展高中教育的扩容提质中。这种教育情结辐射开去,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教育是普惠民众的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教育的阳光普照、雨露滋润之下,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生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又迎来了教育的春天,我们真正拥有了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跨越的广阔平台。

今天,我很荣幸作为获奖学校的代表发言,心情非常激动。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年高考,铁道九中刷新了历史纪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600分以上高分人数,一、二、三本上线人数四项指标位居全州八县(市)铁道九中首位。这一成绩来之不易,饱含着市领导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支持、教育局的指导、小学初中教师的默默奉献和铁道九中老师的大量心血。成绩揭晓后,市委、市政府领导鼓励我们,肯定我们的工作,表态要特别嘉奖,还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要认真总结,乘势推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回想起来,确实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一是科学备考,要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备考思路要明晰,备考方案要合理,备考措施要得力。二是研究备考,要充分重视备考内容、方式、策略的研究,及时搜集、筛选,处理备考资讯,注重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扎实备考,强化备考过程的管理,加强备考措施的落实,抓训练,抓质量分析,抓尖子,抓踩线生。四是人文备考,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利用主题班会、百日誓师大会等多种形式碰撞学生拼搏的心灵火花,点燃学生前进的指路明灯,激发学生备考的火热激情。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辛勤付出。在这个庄严而隆重的场合,我要发自肺腑地向老师们致敬!老师们辛苦了!

今天的奖励,既是对我们的褒扬,更是对我们的鞭策。特别奖,既是对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特别的嘱托和特别的期待。请市委、市政府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职,团结和带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努力工作,创造新的业绩,铸造新的辉煌。

今年,我们又面临着两大新的任务,新课程改革和省级示范学校的复评。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借课改和复评的东风,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教育局的支持,我们会圆满地完成任务。

昨天,市委召开了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chuanli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教育也要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我们倍受鼓舞,倍感肩负的责任重大。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台高好起舞,风顺可扬帆。让我们携起手来,将铁道九中办成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民众满意的示范学校、名牌学校、品牌学校,将chuanli教育大市办成名副其实的教育强市,共同谱写教育事业新的华章。

11.教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篇十一

李长春在讲话中说,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编辑出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和文化工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第二版的修订工作前后有3万多人参加,历经13年,注重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成就、新经验,注重反映人类科学文化的新进展、新变化,注重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新发现、新认识。它的出版,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重大成果,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也是我国知识出版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奉献的一份厚礼。

李长春指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经营性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呈现出逆势而上的可喜势头,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文化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他希望知识界、出版界的同志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在推进文化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方面,在推动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重大出版工程、传承优秀文化积累了宝贵经验。知识界、出版界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认清肩负的责任,总结成功经验,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贡献力量。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倾力打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充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坚持探索新的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影响;坚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努力形成共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路甬祥、陈奎元、周光召、徐匡迪等出席表彰大会。

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解放军总政治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分卷主编代表吴文俊、王希季、戴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龚莉分别发言。500余人参加会议。(新华宣)

《读者》入选“60年60品牌”启动系列回报读者公益活动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8月19日,《读者》杂志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读者的挚爱——《读者》荣获‘60年60品牌’暨回报读者公益行”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该发布会的缘起于8月18日央视网主办的“CCTV 60年60品牌”活动揭晓,综合类文化期刊《读者》入选“60~60品牌”,成为文化类品牌中唯一获得这—殊荣的品牌。在发布会上,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副总编辑彭长城介绍了《读者》的品牌发展历程。读者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吉西平表示,读者出版集团将积极顺应出版业产业调整,坚守《读者》向上、向善、向美,关注人心、关注时代发展的核心内涵,加强内容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记者获悉,入选后,《读者》将启动回报读者系列公益活动:

上一篇:漂亮简历下一篇:水利施工考试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