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志愿

2024-07-12

居家养老志愿(9篇)

1.居家养老志愿 篇一

您好:

为了更充分了解您所在社区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状况,特展开此次调查。调查结果仅做统计

分析之用,答案只需符合您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就可以了,并无正确错误之分,我们将严

格按照法律有关规定对您提供信息保密,请你放心。

调查会占用您一些时间,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谢谢!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研究课题组

填写说明

1、请在每一个问题后适合自身情况的进行选择,或者在___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3、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人商量。

(一)职业与行业认知

1.从事本职业以前的最后一个从事的具体职业: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2)专业技术人员(科、教、文、卫等行业工作人员)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行政办公、邮电通信,安全消防等)

4)商业、服务业人员

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7)其他人员

2.此前是否从事过同养老专员相关的职业

1)有过 2)接触但未真正从事过 3)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跳至A72)

3.请问您从事养老服务相关职业途径:

1)考试招聘 2)熟人介绍 3)原社区工作人员 4)政府任命

5)其他途径

4.请问您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

1)是 2)否(跳至A9)

5.请问相关培训内容:

1)专家讲座 2)专业培训(服务技巧、服务内容)3)其他

6.您获取居家养老服务知识与技巧途径是:

1)自主学习2)专业培训 3)之前职业经验4)没接受过5)其他

7.到目前为止您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时间为:

1)1年以下 2)2到3年 3)3到4年 4)4年以上

8.请问您所属的单位是否有针对养老专员的定期考核?

1)有 2)没有

9.考核内容包括哪些呢?(多选)

1)专业知识2)民主测评3)工作业绩4)出勤5)其他________________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10.请问您现在固定服务多少位老人?

1)1位2)2位3)3位4)4位 5)5位及以上

11.请问您每天主要的工作是?

12.请问您是否认同现在的工作方式和内容?

1)认同,现在的工作能够帮助到老人的养老生活。

2)较为认同,现在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较不认同,现在的工作针对性不强,不能解决老人们的许多更为迫切的需要。

4)不认同,现在的工作对于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毫无帮助。

13就您所知,社区是否有为老人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设备设施?

1)有,自己用过2)有,但没有用过 3)没有 4)不清楚

14您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是?

1)了解,并参与养老服务

2)一般了解,但并未参与

3)不了解,只是听说过

15.如果社区内开办业余爱好兴趣班,邀请您作为老师,您可能参加哪些班级呢?(可多选)

1)电脑、电子兴趣班2)书法兴趣班3)绘画兴趣班4)舞蹈兴趣班

5)戏曲、歌咏兴趣班6)服装兴趣班7)其他(请注明)

16.您认为最重要的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是:

1)日间照料,在子女不在家时,社区有专门给老年人休息的场所,同时给予必要的照顾2)设立社区老年人电话服务热线,有需要可随时得到社区上门或预约服务

3)其他

17.您觉得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可多选)

1)家政服务2)日常生活理财3)医疗保健指导4)心理护理(聊天解闷、心理开导)5)其他

18.您希望所在社区在哪些方面提高养老服务:(可多选)

1)健全服务基础设施2)提高工作人员素质3)完善服务项目 4)其他

(三)个人情况

19..性别:

1)男 2)女

29..您的年龄:

1)25-35岁2)36-45岁 3)46-554)55岁以上

21.您的教育程度 :(选择1-4均跳答至A5)

1)从未上过学 2)小学及以下3)初中4)高中5)中专或中技6)大专7)大学本科及其以上

22.您所学的专业为:

理工科专业 2)文史哲类专业 3)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相关专业 4)经济、金融相关专业 5)行政管理、法律等专业6)其他专业

23.您的政治面貌:

1)党员2)团员3)民主党派4)群众5)无党派人士

24.婚姻状况:

1)已婚2)未婚 3)离异 4)丧偶5)其他

25.您的户口为

1)城镇 2)农村

26.您所担任的职务为:

1)基层服务人员 2)办公室工作人员 3)组织高管 4)其他___________

27.您的月均收入为:

1)1000以下2)1000—20003)2000—30004)3000—40005)4000以上

28.您对自己的职业待遇满意么?

1)满意,薪资能够体现我的价值 2)一般,能过得去3)较不满意,工作繁杂和薪水不成正比 4)很不满意,工作累薪资少,感到自己很劳累

29.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养老专员职业:

1)满意(待遇优厚,前景广阔,职业环境优越等)2)一般,待遇普通,前景并不明朗,工作环境普通)3)不满意(待遇低,前景堪忧,工作环境糟糕)

30.您对目前您所在的社区进行的养老工作有没有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家养老志愿 篇二

关键词:网络化,居家养老,养老模式创新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1.78亿, 占人口总数的13.26%。而截至2011年底, 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亿, 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0%,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超全世界平均水平, 已达到非常高的程度。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 养老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问题。如何结合现代网络, 利用信息化手段, 探索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成为相关人员研究的首要课题。

一、现有养老模式分析

家庭养老是传统养老模式。但社会经济发展, 致使家庭养老的成本剧增, 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同时, 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 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负担加重, 赡养者疲惫不堪。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很难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 因此国家推出机构养老模式以期解决以上问题。

机构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专业水平比较高。最初的养老机构仅仅是养老院,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出现了老年公寓、高端养老社区等养老机构。据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底, 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达到1.94亿, 若养老机构中一个老年人占地5平方米, 那么能容纳所有老年人的养老机构总占地9.7亿平方米, 如此庞大的占地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市场中存在低端的养老机构服务差、高端的机构收费高的现象, 无论是哪一种, 均不被大多数家庭接受。最重要的一点是, 绝大多数老年人并不愿去养老机构。中国老人普遍有“恋家”情节, 他们希望呆在儿孙后辈身边, 享受传统的“天伦之乐”。因此, 从资源和老年人心理角度考虑, 机构养老并不是社会主流, 只是养老模式的补充。

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较主流的养老模式, 相当于一个无围墙的养老机构。相对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而言, 可谓兼有两者的长处又避免了两者的短处, 是一种扬长避短的理想养老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存在弊端, 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程度不高, 只能局限于单个社区内, 不能做到资源共享。

由以上三种养老模式分析可知, 三种模式均是有利有弊。如果能采集三种养老模式有利的地方, 同时运用蓬勃发展的信息化产业, 大力推行一种全方位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新模式, 将会极大丰富老人晚年生活。在这个基础上, 网络化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二、网络化居家养老是养老模式的新宠

1、网络化居家养老的内涵。

网络化居家养老通过第三方平台, 对老人、商家提供线上线下交易。线上一方面为商家及老年人提供交易平台;另一方面起到反馈的作用。线下老人可直接与商家联系, 享受商家提供的一对一服务。这种模式将各个社区成熟的局域网连通, 实现资源共享, 使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使老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图1)

2、网络化居家养老模式尝试。

当前, 信息化产业迅猛发展, 网络化居家养老并不是新名词。例如, 南京市鼓楼区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居家养老服务网, 7个街道64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站, 是网络化居家养老模式的积极尝试;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搭建了一个月坛地区区域性养老服务平台, 以便促进区域内的养老服务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到目前为止, 此平台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又如, 西安市莲湖区已建立起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管理网络, 已为8万多老人建立了基本信息档案, 累计为15, 360多人提供各类助老服务。

由以上三个地区的尝试可见, 网络化居家养老模式可行性非常大, 在未来, 不仅仅在国内, 甚至是国际上都会大力推行, 网络化居家养老终将被社会认可。

3、网络化居家养老优势。

网络化居家养老将三种养老模式纳入其内, 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统一的养老服务平台, 积极发挥既有三种模式的作用, 弥补不足, 同时该模式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 使商家有针对性地提供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通过整合全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形成网络, 为居家老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随需的养老服务, 使老年人能够尽享现代社会带来的便利。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 网络化居家养老提高服务资源共享性, 通过连通各个社区网络, 使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养老方式不仅符合我国传统文化背景而容易被老人接受, 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节约社会资源, 节约社会养老成本, 促进服务业发展, 具有十分广阔的推广前景。

三、对策建议

网络化居家养老模式应为老年人搭建一个可参与、可评价、可监督、可互动的平台。在提供具体的养老服务或者老年产品的过程中, 老年人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渠道发布自己的意见、评价和感受, 再由相关人员进行汇总, 一方面反馈给产品服务供应方, 帮助督促其改进产品性能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化渠道向全社会老年人发布这些意见、评价和感受, 便于其他老年人进行了解比较,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因此, 为了老年人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新养老模式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中机制的建设是关键, 应引起相关人员广泛的关注。

四、结论

网络化居家养老模式, 在我国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养老模式, 能改善社会养老服务空缺的局面, 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新兴养老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不仅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化居家养老模式终将成为社会主流。

参考文献

[1]陈雅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及思考——以广州市为例[J].社科纵横, 2011.6.

[2]河北卓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卓达物业:社区养老模式[J].中国物业管理, 2011.1.

[3]黄聪, 孙志, 马金鸽.新型养老模式发展思考——基于部分城市的实例分析[J].中国社会保障, 2011.5.

[4]周建国.市场化养老模式研究——上海市亲和源老年社区个案及启示[J].人口学刊, 2010.2.

[5]严晓萍.美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启示[J].社会保障研究, 2009.4.

[6]彭希哲, 梁鸿等.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7]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M].2006.3.

3.养老,居家还是去养老院 篇三

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的养老方式,也是每个老人关心的事情。

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老年人的心声

1民办养老院太贵,公办养老院条件不够好。

老张的大哥今年80岁了,老伴过世多年,前一段时间,进了公办的养老院。老张去探望大哥,大哥抱怨说:“住公办养老院的价钱是便宜,可是人太多,两个人一个房间,同一房间的老人瘫痪了,整天卧床不起,看到他痛苦无奈的样子,别提有多难受了。”没到1个月,老张的大哥就吵着要离开养老院。

老张大哥的子女也去打听过条件比较好的民办养老院,每个月2000元,还是两个人合住。而且民办养老院大都离市区很远,老人出行看病很不方便,没法去可以使用医保的大医院,有的甚至因此延误了病情。

2年纪大了,希望有人送菜送饭上门,而且物美价廉。

今年73岁的曾天高老人和70岁的老伴居住在新建的居民小区,虽说周围有配套的超市、菜场等,但是生活设施还是过于简单。两站路之内,就一家菜场,菜价比以前居住的市中心的菜价还要责。老两口说:“现在还做得动,年纪再大点,买菜做饭肯定成问题,找保姆做饭费用贵,而且不称心。也只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到做不动的时候,总归有办法的。”

3老年人需要精神上的照顾

老朱的母亲78岁了,曾经中过风,说话的时候嘴歪着,走路还有点瘸。老朱为母亲选择了居家养老的方式,请护工上门送餐、理发、洗衣被、打扫房问等。

但是,老朱希望母亲能得到精神方面的照顾,他说:“我平时工作忙,陪母亲的时间少。母亲希望有人陪她说说话。而现在的家政服务员大都是外来妹、外来媳妇,能做家务、陪老人去小花园逛逛,或者陪同老人去看病。但是,由于学历有限,无法和老人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所以家政服务员的素养也有待提高。”

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有哪些?

1家庭养老。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主要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人提供赡养服务的养老模式。在以东方文化为底蕴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家庭养老仍占主体地位。

[适合对象]不愿意脱离熟悉的环境,且子女有经济能力、时间、精力的老年人。

上海已经推出了“安康通为老关怀服务援助系统”。老年人如果在家里遇到突发危险,只要按下求助按钮,就能向120、110、119求救,也可以通过“安康通”咨询医疗、出行路线等问题,甚至可以向社区超市订购生活用品等。

“安康通”每个月的费用为lO元,一年120元。据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王晓洁科长介绍,瑞金二路街道每年有250个免费安装使用“安康通”的名额,用来帮助低保困难老人,让他们也享受“安康通”的方便快捷。

2机构养老。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其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使老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点在于容易造成老年人与子女、亲朋好友间情感的缺失,而且成本较高。

[适合对象]身体状况比较差,年岁比较大,需要医护人员时时在身边照料的老人。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有5%~15%的老年人采用机构养老。北欧为5%~12%,英国大约为10%,美国大约为20%。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比例为90:7:3,就是90%的老人属于由子女负责照料的家庭养老,7%的老人属于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如白天去托老所等,而能够入住养老院的只有3%。尤其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由于地产资源稀缺,养老院更少、更小,床位也非常紧张。街道养老院的费用在每月1000元以上,而且是双人间、三人间。有些老人住不惯,宁可住在自己的家里,而支付双倍的床位费住单人间,老人虽然向往,却舍不得。

3居家养老。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模式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适当的生活和精神照顾,免除子女的后顾之忧。

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生活照料、休闲娱乐设施支持等。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社区、老年公寓、托老所、志愿者等。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从国外完善养老模式体系来看,居家养老是当前的国际趋势。

[适合对象]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居住环境的老年人。

是去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要考虑以下因素:性格脾气,是否喜欢过集体生活;身体健康状况,是否能自理;家庭情况,单身还是夫妇两个,夫妇两个如果住双人间的老年公寓也很温馨;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些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离世之地,希望在家里做到寿终正寝;经济条件,如果经济条件好,完全可以去较好的养老院,过度假般的生活,经济条件一般的,进托老所也是很好的选择。

居家养老的各种配套服务

让老人吃上现成饭的“社区食堂”

上海老年基金会从2008年开始,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资助社区食堂,帮助老人解决就餐难的问题。在老人们就餐时,他们还能在食堂中聊天,无疑有益于老人的精神健康。,

2009年起,还专门增配车辆,为老人送餐上门。居住在上海市卢湾区打浦街道的刘洪美女士说:“最近享受到了送午餐上门的服务,因为老伴年满75岁了,所以连带我也能一起享受这种服务,每人每餐5元。”腿脚不灵便、有特殊身体状况而年龄未满75周岁的老人,也可以向街道申请送午餐上门。

民政科王晓洁科长介绍,瑞金街道依托养老院的食堂,每天中午就要为街道所属的老人提供近500份营养餐。

受欢迎的“日托”养老服务

以街道为单位,建立老年日托照料中心,吸纳社区里的空巢、孤老入托。这些老人白天像小孩子一样入托,傍晚回家。白天,老人在日托中心有人照顾,可以阅览、健身、玩棋牌,还能就餐,并且享受洗澡、理发、测量血压等服务。

据上海市卢湾区瑞金街道社区服务综合楼托老所的负责人孙雯娟老师介绍,对于高龄低收入老人,也就是每人每月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入托费为每月40元,每顿餐费为4.5元。对于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入托费为每月80元,每顿餐费为6.5元。饭菜确保营养,有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还有热汤。下午,老人还有点心吃,点心做到花样翻新,有血糯米粥、酒酿圆子、南瓜粥等。

4.居家养老模式 篇四

大部分子女工作忙,老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社区和邻里之间的照顾。万福年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探访聚集在那里的老人们的业余休闲生活。

在万福年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笔者看到这里的设施齐全,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和法制宣传厅等,厨房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完善中。该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早晨5点就有老人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到了下午,老人们则在服务站各个活动室内打牌、下棋、阅读、聊天等。记者下午3点半赶到居家养老服务站时,几位老人正在活动室内边打牌、边闲话家常,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黄士元老人是万福年华社区的老居民,每天下午他都会来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与几位老伙伴一起打牌、下棋、聊天,雷打不动,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大家一起聊天、下棋,比闷在家里舒服多了。”黄士元说,他还经常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不少老同事听说后也经常过来玩,都说比看电视、打麻将有意义多了,既能交到朋友,又能给自己充电。一旁的祝长源老人接过话茬说道,“我们一群人约好了天天来聚聚,哪天谁家里有事不能来,就要抽空请假!”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让老人们最为称道的要数“百姓讲堂”。每月10日,“百姓讲堂”开讲的日子,大家都早早来占位子,回去还给家人普及学到的知识。“‘百姓讲堂’讲的知识都是大家用得到的,比如老年人健康讲座、拒绝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让老人们学到了很多养生知识,开阔了眼界。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社区志愿者们还经常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帮忙打扫卫生,为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今社区里的老人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上不愁吃穿,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则越来越高,尤其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精神赡养尤为重要。为此,社区工作人员除了关心老人的生活,还手把手教老人上网,让老人可以与子女视频、聊天。可以说,社区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精神赡养的作用,让老人在没有子女陪伴的情况下,享受到了充实的晚年生活。

5.居家养老 篇五

当社会进入老龄化以后,居家老人成了弱势群体。为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形势需要,更好地为村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我们村在镇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协助下,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初步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已初步成效。以下是我村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以来的四点主要做法:

①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服务对象。

为了更好了解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情况,我村根据老年人状况和需求进行了摸底排查。根据居家老人居住状况、养老意愿、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展开调查并确定了无偿、低偿、及有偿的服务对象。

②建立健全各项目制度和服务体系

首先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组长由村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村主任担任,下设成员5人的领导机构。由村全额出资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站内设有休息室、阅览室、棋牌室、兵乓球室等一系列服务项目。站长由德高望重的原村主任担任,下设常务副站长及成员共计10余人,明确工作职责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为有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个人照顾、家居清洁等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帮助。③创新服务,充实活动内涵

首先,居家养老服务站成员按照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需求,合理调整创新服务计划和服务内容,有效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将政

府的爱老护老政策落实到实处,深入每个老人的心头。每逢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佳节来临之日,我站组织工作人员到老人身边送去慰问物品,并了解老人目前的生活情况,倾听老人对我站服务工作的开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站内阅览室、兵乓室、棋牌室全天为老年人开放,丰富业余生活;多次组织老年健身队伍参加广场舞等一系列活动,锻炼老年人的身体。

④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全社会都需要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人人都应有尊老、敬老、助老”意愿,为推进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我居家养老服务站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力量,依托党员群众,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逐步为老人构筑颐养天年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了针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和帮助的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等业余时间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他们做一些在家庭中才能享受到的事情,诸如陪老人寻医问药、陪同聊天谈心、外出散步或娱乐等等,同时这些工作又是居家养老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中无法做到的,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他们的服务是自发的、真诚的,没有功利性,普遍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我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行至今,在队伍建设和各项服务开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传统美德的核心,为老人提供了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诠释了服务站关爱老人、服务老人的精神实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工作与领导的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养老服务社会化是一个全新亟待探索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展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良好氛围,把这项民心工程做的更加深入人心。

6.居家养老服务协议 篇六

甲方:XX街居家养老服务部 乙方:

乙方符合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经报街、区相关业务行政部门同意后,经协商一致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双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应如实向甲方告知服务对象的病史及身体健康现状,甲方及时做好记录并建立个人档案。

2、甲方有权依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结论与乙方确定和核准服务内容,在服务内容范围内为乙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3、甲方向乙方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乙方应向甲方如实反映服务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时间并签名确认。

4、乙方发现甲方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差、缺勤、不足时的,有权向甲方提出意见,甲方应跟踪核实,采取整改措施,并及时告知乙方。

5、乙方提供必要的服务条件与设施设备,甲方根据提供的服务设备和条件,为乙方提供适切的服务。

6、乙方发现服务费用和服务时间有误的,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诉,要求核查,甲方应尽力配合进行整改。

7、乙方在服务过程中提出超出甲方服务范围以外的要求,甲方有权拒绝服务。

8、在服务过程中如发现服务对象有意外发生,双方必须遵守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服务员要做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9、乙方如发现由于服务员不规范服务,造成服务对象发生意外的,乙方有权进行申诉。

10、服务过程中发生任何纠纷或摩擦,双方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尽量减少双方的摩擦,在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再续服务。

11、经双方确认,甲方为乙方提供的服务内容为:□生活照料 □康复护理 □精神慰藉 □个人陪护 □关怀辅导 □社交康乐 □其它。

12、乙方如需变更服务内容的,须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及时做好人员安排,持续为乙方提供适切服务。

二、其他相关事宜

1、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壹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在本协议履行中,如双方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协商不成的,应将争议提交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结果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7.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浅析 篇七

居家养老, 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或社区环境中, 享受社区为其提供生活照顾、医疗照顾、心理支持、人文关怀以及文化娱乐生活等一系列服务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基于社区照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老年人照顾需求的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照顾内容的扩展而不断完善的。

二、养老照顾模式

(一) 家庭照顾模式

家庭照顾, 是指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物质支持、生活照料、患病情况下的护理、精神的慰藉等主要来自其他家庭成员。这种照顾模式在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发挥家庭保障对社会稳定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机构照顾模式

机构照顾, 是指在一定的专门社会服务机构里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生活服务的照顾。这种模式按照收住对象和所提供的服务划分为安老院、疗养院、日间照顾中心等形式。机构照顾对于那些缺少家庭成员照顾、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社区照顾模式

社区照顾, 是一种介于家庭照顾与机构照顾之间, 指老年人可以居住在自己家中或距离社区很近的机构中接受养老照顾服务。首先, 它有效弥补家庭照顾和机构照顾的缺陷, 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 它通过专业化和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和理念、组织形式在社会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最后, 它能帮助老年人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这些都有利于老年群体重新认识自我, 保持生命的活力, 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三种养老照顾模式, 还需要加强制度的设计和规范, 加快形成一种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 能够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的包括家庭、政府、亲友、社区志愿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居家养老社会化照顾服务体系。

三、我国居家养老模式问题现状

近年来, 我国许多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居家养老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但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 居家养老相关立法有待完善

政府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导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大多依然依靠地方行政法令, 缺乏法制性、规范性;且政府职能定位不清, 有时候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的情况, 造成居家养老运行过程中各责任部门缺乏协调, 遇到过错互相推诿, 从而影响了政策措施运行的效果。

(二) 社会化力量参与不足,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专业社工人员缺乏

居家养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社会化参与。当前我国居家养老的社会力量参与明显不足, 缺少NGO组织和义工的参与;资金渠道主要靠政府支持, 缺乏相关社会资本的注入;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才缺乏, 难以满足目前社区养老对专业社工的需求, 社工队伍仍需扩大。

(三) 地区发展不平衡, 社工服务内容单一

居家照顾在我国运行过程中由于城乡、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不均衡, 因此居家照顾层次相差悬殊。最终造成老年人福利水平差距扩大, 加剧不公平的现状。此外, 虽然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在不断扩展, 但是在大多数农村地区, 养老服务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生活援助, 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四、对策及建议

(一) 立法先行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制度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的相关法律必须加快制定完善, 只有通过法制化, 才能进一步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 从而保证居家养老模式的规范、有序运行。

(二) 完善责任和监督评估机制

任何制度措施的有效运行都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我国须加快完善居家养老的管理和监督, 确保相关政策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来及时发现并调整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坚持政策措施运行的经济性、有效性、高效性原则, 保证养老服务运行的质量。

(三) 坚持责任分担原则, 追求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加剧, 促使我们必须考虑重视市场化工具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鼓励民间组织、志愿者协会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业, 提供相关优惠支持政策, 拓展居家养老资金来源渠道, 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

(四) 按需分配原则

根据不同层次主体的具体需求, 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社区护理照顾和服务模式, 提高护理照顾服务的对象针对性, 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摘要:伴随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例的日益扩大, 我国养老保障和照顾需求日益增加。为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居家养老已成为许多国家养老模式的首选。本文首先引入居家养老概念, 然后讨论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照顾三种模式, 为探讨完善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居家养老照顾服务体系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居家养老,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伯霞, 秦留志, 张红.论现代服务业与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融合[J].开发研究, 2010.[1]刘伯霞, 秦留志, 张红.论现代服务业与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融合[J].开发研究, 2010.

[2]刘静林.老年社会工作[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2]刘静林.老年社会工作[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8.居家养老研究综述 篇八

关键词:政府;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76-03

伴随我国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增长,养老问题也逐步受到社会与政府的关注。2014年中国人口的构成分析指出老年人口的规模呈现总量增加、增幅提升的发展趋势,社会保障的赤字逐年扩大,更凸显了中国养老形势的严峻。由于居家养老能够结合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优势,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养老难题的紧迫推动居家养老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视角开展该问题的研究,本文试对我国居家养老及其服务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尝试解决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问题。

一、“居家养老”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一)“居家养老”概念

对于“居家养老”的概念界定,国内既有的文献针对“居家养老”服务是否需要社会、家庭力量的参与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观点:

以卢晓珑、唐咏为代表的第一种观点认为“居家养老”不仅包括“在家养老”这一养老场所的界定,还应有社区或社会服务力量的参与。实现老人居家就可以享受养老服务,依托社区、邻里具体实施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1],强调社区或社会在养老服务提供中应扮演主要角色。

以陳军、马春波为代表的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也有学者称此为 “半社会半家庭式的养老模式”[2]、“新型居家养老”[3]。但对于各供给主体在“居家养老”中的主次作用,各位学者看法不一。陈大亚等持“主辅”观点的学者认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会养老为辅;何荣则认为“居家养老”中家庭和社会责任均摊,共同向老年人提供服务[4];张旭升、牟来娣则将居家养老定义为在政府主导、民间组织运作、社区协助下,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统称[5]。

各位学者都丰富了对居家养老的理论研究,笔者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各方主体如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老人的日常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并发挥重要作用。

二、居家养老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有效弥补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不足

齐海丽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有限,引发政府主导的社会化养老的困境[6];同时,随着我国“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削减了原有的家庭养老供给[2],社会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这都导致家庭养老、社会养老难以广泛推行。学者俞贺楠等人就指出居家养老集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为一体,尤其是广大老人可以接受,也为政府减轻了财政的负担,更符合中国国情[7]。

(二)符合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

苗景秀、张晓晓等学者认为居家养老符合多数老年人“叶落归根”的传统养老观念与中国传统孝道[8],通过实地调查后指出老人对于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在思想上较易接受,可以保留老年人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缩减开支的同时保证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9];而机构养老难以向老人提供一种“家”的感觉,无法充分利用家庭物质资源,集中宿舍式的生活也会使老人失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10],而居家养老服务对于继承中国优秀孝文化,宣扬新孝道,加强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9]。

(三)拓展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

社区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成为老年人活动的“第二空间”,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社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钟金玲认为社会组织则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11]。胡宏伟、严晏指出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拓宽养老资金来源,同时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是扩大就业渠道、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途径[12]。

三、当前居家养老的突出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

胡宏伟、钟金玲提出养老领域社会组织准入机制过于严格,限制了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的供给[18]。同时,袁维勤认为社会组织仍过多依赖政府,社会化动员与信息传播渠道受限[19],阻碍了社会组织中专业人才的作用发挥。此外,学者杨光辉等也指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20],政府需增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21];同时,也要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具体的培训工作可联合院校进行,制定适应地区需求的养老护理培训课程体系[22],实行职业资质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服务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二)居家养老服务资金匮乏

冯晓娟指出我国目前居家养老资金来源渠道较少,限于家庭与政府、社会福利彩票的福利金,缺乏民间社会资本的参与[23]。钟金玲认为非政府组织资金运行情况缺乏透明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尚未明晰使其在资金方面受到多重挑战[18];学者铁刚则指出当前政府养老的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和社会福利综合指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因此要继续改进财政的支出结构[24]。张歌认为应当引入老年长期照料的筹资渠道,即个人储蓄、公共部门资金支持、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25]拓宽资金来源;此外,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国外捐助,向社会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拓展资金来源[26]。

(三)居家养老服务亟待完善

目前社会各方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多集中在老人的日常照料、家政服务等方面,而针对老人的紧急援助服务体系还未完善,老年教育等项目投入匮乏[27]。许琳、唐丽娜认为在具体实施中,服务对象需要细分,当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龄困难老人和对社会有贡献的老人,未覆盖所有老人并划分服务人群[28],且服务设施不齐全,功能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老人的医疗保健需求[29]。对此,可以建立老年人生活服务网、医疗卫生保健网,为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建档立案,便于各类服务信息的整合,全面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30]。

四、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研究

(一)政府作用

1.政策法律扶持

在服务主体方面,学者周湘莲、罗楠等都指出政府需明确、细化各参与主体的服务内容、程序及模式,保障老年人接受服务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健全居家养老的家庭支持政策,家庭成员选择与老年人共同居住,可以对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31],如购房时能拥有经济补贴、贷款优惠等[32]。政府逐步建立社会力量的准入机制,制定支持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服务企业用地用房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出台《老年护理法》等相关法律,制定照料者的服务细则,将居家养老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33]。

2.居家养老资金投入

学者张歌认为政府应扩大养老领域的资金投入,并制定资金使用规范,同时建立起长效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将相关的建设经费以及政府购买经费都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中[26],对居家养老项目的建设贷款给予贴息。伞楠、蔡成提出可以通过发放老年福利彩票[34]、出租闲置房产用作公共基金,邀请成功人士赞助等等增加养老资金投入。苏健也指出应当资金支持养老供需信息收集与整理、宣传工作,资助创建养老供需信息虚拟养老院,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全方位宣传居家养老服务,并维护和完善网络平台[33]。

3.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有效的腐败防范机制,是推动居家养老事业蓬勃发展的必要后盾。周湘莲、胡宏伟认为政府应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估和投诉受理制度[35];学者田玲、张思峰、张勇敏认为必须引入第三方机构,施行多元化的管理监督机制,完善问责制度与公示制度[31],健全信息反馈渠道,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反馈,增加居民满意度等群众参与评定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规范评估过程,参考其他行业的星级考核制度进行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12],实现对服务提供方的全面监督。

(二)社会组织作用

1.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多元服务

社会组织相比于个体家庭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可以借助宣传舆论、示范带动等方式,促进社会各方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才[18]。此外,社会组织的职能分工逐步精细化,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和更灵活的项目化运作,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需要。同时,社会组织能够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个体之间起协调和沟通的作用,不仅能缓解一些社会矛盾,而且能为不同部门提供合作的契机,整合社会福利资源,优化养老服务内容[36]。

2.减轻政府养老财政负担

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养老服務资金具有多元化特征,不仅融合了政府的资助,还有相关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捐助,拓宽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渠道,极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降低了家庭支付养老服务的开支,并带动着相关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作用,带来潜在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37]。

3.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效率

社会组织因具有独立性、志愿性等特征,故拥有更多的精力注重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凝聚力的建设[37]。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时,社会组织弹性化的管理方式、透明式的运作模式,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并满足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以其专业化服务团队和职业精神为老年群体提供令人满意的养老服务。既能够避免生产效率低下的出现、又能降低市场竞争过度所引发的问题,提高养老服务质量[18]。

五、居家养老研究的展望

居家养老作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所选择的养老模式,大力倡导也是大势所趋。学界对居家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现状、政府职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方面,为我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未来的研究可多关注于居家养老供给主体方面,如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渠道、市场机制对于居家养老的具体调节功效等都可进一步探析。同时“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增加老年人社会资本存量,是迎接老龄化挑战的最佳选择。”[38]

参考文献:

〔1〕洪国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研究,1997,21(04):44-48.

〔2〕陈军.居家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J].社会,2001,(09):22-24.

〔3〕马春波.城市新型居家养老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4〕何荣.居家养老是我区城镇养老的最佳模式选择[J].新疆社科论坛,2005,(06):63-66.

〔5〕张旭升,牟来娣.“居家养老”理论与实践[J].西北人口,2010,31(06):25-28.

〔6〕齐海丽.我国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海论丛,2012,(04):95-99.

〔7〕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01):202-205.

〔8〕张晓晓.我国养老模式转变过程中孝道传承的作用[J].学术交流,2011,(09):51-54.

〔9〕苏珊·特斯特.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56-57.

〔10〕苗景秀.关于新形势下“居家养老”的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06):39-41.

〔11〕李晨漪.国内外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5):12-16.

〔12〕胡宏伟,时媛媛,肖伊雪.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中国养老保障方式与路径选择—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J].华东经济管理,2012,(01):119-123.

〔13〕程鹏辉.民间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功能困境与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14〕蒋正华.中国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求是杂志,2005,(6):41-43.

〔15〕秦艳艳,邬沧萍.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职能分析[J].兰州学刊,2012,(01):123-127.

〔16〕葛启慧,班晓娜.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回归家庭养老的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2014,(12):19-21.

〔17〕高秀艳,吴永恒.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引入竞争机制之浅见[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29(02):18-21.

〔18〕钟金玲.非政府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02):45-50.

〔19〕袁维勤.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20〕肖云,杨光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结构优化研究[J].西北人口,2013,34(06):95-96.

〔21〕余珊.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22〕孙维良.通货膨胀背景下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36-38.

〔23〕冯晓娟.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04):67-70.

〔24〕铁刚.基于社会福利指标的我国财政支出合理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35-239.

〔25〕张歌.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研究综述—基于经济学的视角[J].生產力研究,2014,(04):142-147.

〔26〕祁峰.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的角色、优势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1,(10):75-78.

〔27〕潘芮.关于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08):178-180.

〔28〕许琳,唐丽娜.残障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西部六省区的调查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3,(01):33-36.

〔29〕祁峰.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与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119-123.

〔30〕杨智慧.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1〕田玲,张思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思路框架与制度安排—基于国际实践经验的分析探讨[J].理论与改革,2014,(06):56-59.

〔32〕李长远,张举国.能促型政府视角下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国际的经验[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3):5-10.

〔33〕苏健.居家养老与非营利组织的动员[J].理论观察,2013,(10):50-51.

〔34〕伞楠,蔡成.居家养老地方政府财政扶持分析[J].商业经济,2014,(12):22-23.

〔35〕周湘莲,林琛.居家养老服务民营化中政府责任的缺失及其治理[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8-21.

〔36〕文军,王世军.非营利组织与中国社会发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37〕胡宏伟,严晏,时媛媛.非政府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模式分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2(04):70-73.

〔38〕刘益梅.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居家养老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4,29(2):56-61.

9.青峰居家养老汇报 篇九

青峰社区地处风景优美的阳山以西,是一个农村新型社区,覆盖青峰,树山、辐射华通部分社区,人口1500多人,其中老人为198名,青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中始终围绕尊老为德、助老为乐和满足老年人需求开展尊老、爱老、助老活动:一方面对老弱病残的老年人通过多种途径送关爱、送服务,使老年人深感在社区大家庭里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另一方面对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吸引他们走出家门、为社会发挥作用(以老助老、以老带小、老少同学等),使老人们在社区大舞台中能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以下是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的简要汇报:

一、领导重视、专人分管,将居家养老工作作为社区工作重点。

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居家养老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成立了由社区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的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成立了热心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等工作网络;三是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使居家养老工作有人抓、有人问、有章循;四是加强平台建设,设有一站式办事大厅、现代化办公设施,对老年居民实行网络化管理;五是打造专业团队,为老人提供优质的贴心服务:目前服务站有工作人员11名,志愿者15人,其中专职人员1人、社工5人、养老护理员4人、财务1人、厨师1人、其他技能3人。

二、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站硬件。

通安镇在青峰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下设青峰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站。日托所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三类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服务,文化娱乐,医疗服务,娱乐服务,生活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站现有用房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并积极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设施,开设了日间托老床位10个,乐龄厨房、健身康复室、图书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在乐龄之家内还安装了空调、电视机,DVD、配备了毛巾毯、棋、牌、饮水机、报架、书橱、吸氧机、足浴桶、按摩机等设备,以满足空巢老人白天在社区休息、养生、娱乐、情感交流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安全制度、卫生制度、炊事员职责、入托老人守则、入托流程等全部上墙公示,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网络系统。

三、广泛发动,积极扶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强身健体的意识。

创造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健康、文明、和谐农村的社区大环境成为我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我们一是在组织上加以扶持:在农村里张贴告示,由社区牵头组建各支文体队伍,培育文体爱好者骨干,让更多的老年居民参与进来。二是在运动器材上加以扶持:为方便居民就近锻炼身体,我们先后向通安镇文体中心申请安装健身路径,添置室内文体设施。三是在技术上加以扶持。专门聘请文体专家和骨干,为社区老人进行文体活动辅导。

在通安镇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我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用于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经费就达1万余元。

四、温馨服务、关爱老人,进一步强化社区的凝聚力。

在居家养老工作中,我们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尊老为德、助老为乐。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尊老爱老传统美德,我们一是营造敬老爱

老宣传氛围,在每年的老年节来临之际,在各居民小区悬挂祝福老年节的宣传横幅;二是联系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开展助老活动,与通安人民医院协商,为社区的空巢老人开辟就诊绿色通道,每户发放一张医疗优待卡,免挂号费,享受就诊、检查、治疗、配药、住院优先。如病人病情严重,可以免费派救护车接送或优先设立家庭病床,每月不定期安排专业医生来中心开展义诊、心理咨询、健康讲座等。认真做好退休老人体检工作,每年社区除了做好老人体检通知入户送达工作外,还主动征得街道同意,对有体检愿望的异地退休人员也安排在街道所属的通安人民医院进行体检,有效地解除了退休老人老有所医的后顾之忧。三是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春秋旅游,重阳祝寿活动,使老人始终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社会的温暖;六是培养学生从小敬老爱老的好传统。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会组织中小学生走访社区中的孤老、困难老人等;七是坚持上门走访,工作站人员自己走访外,还发动志愿者、居民小组长定期对老弱病残老人家庭进行家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社区服务站联系,使服务站能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动态情况,给予及时的帮助。

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我们一是树立发展目标:把握需求,提供服务,注重实效,使老人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二是落实政策,开拓创新,办出特色,以创建省级示范养老机构为标准;三是明确服务思路:以老年人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依托家庭(家属)和社区,有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组建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与社区紧密合作提供服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四是理顺服务关系:服务站工作以老人需求和家庭支持为基础,充分发挥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各自优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持、货币养

老为补充,实实在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青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上一篇:香甜的反义词是啥下一篇:关于对“我们的价值观”的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