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教案

2024-10-28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精选7篇)

1.重庆医科大学教案 篇一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授 课 教 案

(共页、第页)

课程名称:课程内容:教师姓名:教学日期:月日时 健常识崔学君职称:主管护师年时—授课对象:系年级班(硕本高职)教材版本:授课方式:学时数:听课人数: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使护生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症。

要求:要求护生利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切实为SS患者提供帮助。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SS患者的定义。

2、SS患者临床表现。

3、SS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4、SS患者的保健常识。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1、了解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

2、掌握SS患者的临床表现。

3、熟悉SS患者的生活及保健常识。

外语词汇: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

辅助教学情况:

护理查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所学内容。

复习思考题:1、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2、你了解SS患者的常见的临床表现吗?

3、你觉得SS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4、干燥综合征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你是如何护理的?

参考资料:

《临床风湿病学》,主编张乃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风湿免疫病患者手册》,本科内部资料

主任签字:年月日

教务处制

2.重庆医科大学教案 篇二

1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基于学习需求满足的学情特点分析

将航海类轮机专业2014级一年级100名新生作为调查对象, 就英语学习状况、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调查访谈的主要问题涉及海上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对英语自主学习的认识、学习策略的认识与选择、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等方面。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英语在其未来职业中的重要性, 但海上专业学生英语起点低, 智力因素层面, 学生基础不扎实, 学不得法, 80%的学生把英文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 而不是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 因此死记硬背, 只为应付考试。对于问卷中“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吗?”一题, 约80%的学生回答:“不”。刚升入大学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尽人意, 他们往往过多地依赖老师的督促, 缺乏主动学习精神, 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不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调控自己的学习, 即使知道自己学习有问题, 也不去主动设法调整;航海轮机专业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 英语基础较差, 学习的“拦路虎”太多, 多得使他们随时随地都会产生放弃努力的可能性, 因此对英语学习信心不足。对于课外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认识, 有60%以上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内在渴望, 但由于缺乏兴趣、信心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原因, 并没有将这种渴望见诸行动, 没有养成英语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认识方面, 学生普遍对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缺乏正确认识, 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往往有随机性和从众性;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不善于使用和监控学习策略, 更不懂得怎样有效地监控、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学生出现的问题即是他们的学习需求, 基于需求分析, 结合学情特点, 为进一步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打下基础。

对于学情特点的分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三维分析, 二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智力因素指的是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此次对于调查问卷的分析后, 在教案编写过程中结合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确定教学目标, 明白要教什么。

针对第一单元课文"How College is Different from High School", 从问卷反馈信息来看, 学生对于本课内容有一定兴趣, 毕竟刚刚离开高中校园, 对高中生活既熟悉又眷恋, 同时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充满新奇, 可能还有点点失望, 与他们的预期有些出入。所以他们也急于了解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不同。但是大学阶段英语学习方法以及需要学生提升的学习能力与中学阶段有很大不同, 在这一点上学生有点无所适从。例如,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更多注重于角色表演 (Group cooperation in the role play) , 学生展演 (Building up confidence in presentation) , 头脑风暴 (Brainstorm) , 类比方法 (comparison) 等。这些教学方式方法80%的学生根本没有触及过,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这些教法实践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把握好度, 确保整堂课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

2 依据学情分析结论指导教案编写

教案是教师授课内容的依据, 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 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它规划着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学到什么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地完成这些学习行为。教师在规划这堂课之前, 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然后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推动这些活动顺利进行的策略, 以获得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这是一份成功的教案所必备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下面6个步骤引导教师创建教案, 每一步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要及时得到反馈, 并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

教案是英语教学静态要素之一, 其科学化设计和利用对教学意义重大。

2.1 概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中的重要内容, 是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教学的归宿。制定教学目标, 必须认真分析学生, 客观分析教材。笼统泛泛的教学目标, 会导致教学活动目的性不强, 减弱教学效果。加强教学目标阐述的精准性, 课堂教学方向性会更强, 教学效果也会提高。以下问题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课文"How College is Different from High School"为例)

(1) 这堂课的主题是什么?

(Teaching contents:College life)

(2) 我希望学生学到什么?

(Linguistics: students can master some language points of new words, phrases and structures. Literatur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some information backgrounds related to the text, comparing the college life with the high school life.)

(3) 我希望学生在这堂课结束时能够理解什么?

(Key points: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gh school life and college life)

(4) 我希望学生从这堂特别的课当中带走什么?

(Learning strategies:Group cooperation in the role play;Building up confidence in presentation;Brainstorm;comparison)

2.2 切入主题活动

既然制定了按重要性排序的教学目标, 接下来就将设计具体的活动以便学生理解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引用创意性主题介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 (例如, 个人轶事, 历史事件, 发人深省的困境, 现实世界的例子, 短的视频剪辑, 实际应用, 探讨问题等。) 编写教案时, 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如何检测学生是否了解话题, 是否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关于此话题普遍持有 (或可能产生的误解) 的观点是什么?教师怎样切入主题? (通过观看视频《我为什么选择耶鲁》引入话题Watch a movie clip"why I choose Yale" (teacher offers it) )

2.3 规划具体的教学活动 (一堂课的主体)

课堂活动设计是一种由目标导引的活动或过程。教师运用一定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 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精心策划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活动中, 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开展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以下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课堂活动的影响;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注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发挥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注重对课堂活动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方式解释素材 (真实生活中的例子、类比、视觉效果等) ,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 吸引不同的学习风格。当教师规划例证和活动时, 要估算好每个活动需花费多少时间, 将扩展的解释或讨论的时间规划在内, 但应准备快速移到下一个步骤或问题, 并且设计出能够检验学生理解度的策略。以下问题会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怎样解释话题?怎样以不同的方式阐释话题?如何让学生融入主题?哪些相关的真实例子, 类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主题?学生需要做什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题目?

2.4 规划学生理解度的检测

教师用不同的例子解释并说明了主题, 然后就需要检查学生的理解度——教师怎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思考一下具体问题问问学生, 从而检查学生是否理解, 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提出问题, 并且试图预测问题可能衍生的答案, 可以要求学生做出口头回答或以书面形式回答。

2.5 制定结论

通过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复习课上涵盖的材料内容。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可以自己阐述要点 (“今天我们谈到……”) , 也可以找一个学生帮教师总结, 甚至可以要求所有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下他们认为的这一课的要点。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答案来衡量他们对题目的理解, 然后教师再解释学生不清楚的地方。

2.6 反思教案

教学反思是教师完成本单元教学后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分析, 是教师认识自己, 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把握, 教学方法应用,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情况和出勤率等。 (After class reflection: The unit went on well. Students were quite excited and motivated. But not enough time was given at the 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stages……)

3 结束语

其实, 教案不需要成为一个详尽的文档, 将每个可能出现的教学场景都详细描述。也不必要预见到每一位学生的回应和问题。相反, 它应该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目的, 学习目标的大体轮廓以及实现方式。教案就是对于教师想要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提示。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教案并非一切都完全按照计划施行, 而是在这当中学生和教师相互学习的一个载体。撰写教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首先, 撰写教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其次, 撰写教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创设情境时, 要与时俱进, 教案的设计要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再次, 在写教案的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和方法,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会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最后, 教师要多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 使教案更贴近学生, 注重教案的实用性, 写出实用的, 有特色、有个性、有品位的教案。

摘要:学情特点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对于教案的编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海上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一对一师生访谈, 通过对大连海事大学海上专业大一学生的学情特点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运用到随后的教案编写当中。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案,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马文杰, 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 2013 (9) :52-57.

[3]邵燕楠, 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2) :60-63.

[4]时敏.高职航海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 2012 (2) :92.

[5]李功臣.航海英语教学要素的整合优化与提升[J].航海教育研究, 2013 (4) :101.

3.重庆医科大学教案 篇三

关键词:问题设计;大学英语精读教案;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50-01

一、大学英语精读教案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精彩的问题设计会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在整堂课的表现都充满了求知欲和认知好奇心。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会留出相当多的时间进行提问以便和学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气氛。所以,教案中的问题设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大学英语精读教案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计划策略。

为了确保课堂中的提问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提前进行问题设计。当然,一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即时提问,但是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往往缺乏逻辑性和组织性。因此,在教案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问题。

(二)提问策略。

提问策略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巧妙地提问。提问时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含义以便给出正确的答案。当然,提出的问题要适应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发展能力。当学生回答不当、不完整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暗示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就是控制提问的过程,让提问这种策略很好的辅助于教学。常见的控制策略有以下几点:1.问题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有浅到深,由封闭到开放。2. 老师在问题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全班所有学生,既要为成绩良好的同学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也要为差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到课堂中来。3. 教师要控制好提问的形式,同样的问题下一次换另一种形式提问会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大学英语精读教案实例浅谈问题设计

大学英语精读教案中的问题设计直接影响课堂的交际。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设计时应该遵循必要的原则和策略。大学精读课上主要以篇章阅读为主,要求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大意,挖掘一些细节,了解作者的态度。

阅读前热身也就是阅读的导入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一般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可以预测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一单元(A kind of sermon)这一课的导入环节是让学生听一首歌并根据歌词来填空. 接着围绕这首歌词,老师提出三个问题,1. Who is the singer? 2. What does “through the rain” mean? 3.How do you understand and feel about the song? 由此引出sermon的一般概念,进而再提出两个问题进一步深入主题4.What does the title “a kind of sermon” mean? 5.What does the author probably talk about in the text? 这是一篇优秀教案导入中出现的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Who的特殊疑问句属于封闭回忆式问题设计;第二,三个问题是what, how的特殊疑问句,属于半开放理解性的问题设计,这三个问题一般能从原文直接得出答案;第四,五的问题是让同学们理解标题的意思以及让同学们根据标题猜猜文章大致内容,这两个问题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从不同角度寻找多种答案。这四个问题设计完全符合循序性,科学性,针对性原则,由浅入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前的热身环节过后就是泛读和精读的阅读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详细信息。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排序问题:这类文问题要求学生读懂整篇文章,抓住文章的发展脉络与细节,把一些提取概括出来的句子按照文章的发展顺序重新排序。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三单元(your key to a better life)的一个问题: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re taken from text A. Rearrange them into a logical order.(2)判断正误,连线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所读的阅读材料中的一些细节等进行合理分析,正确选择与判断。它们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及快速判断能力。(3)特殊疑问词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可以从所学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提高阅读和学习效果。

阅读后的巩固与总结,在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不再那么细化,而大多是一些分析问题和观点态度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不能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需要学生综合分析所获取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才能得出较为概括的答案。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四单元(super kids and super problems)2.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two assumptions: “early ripe, early rot” and “early ripe, early rich”?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四、总结

问题是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作为一种增加课堂氛围必要的教学工具,课堂上的提问与互动是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需要运用的。如果大学英语精读教案中的问题设计安排得恰当,那么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当然,教师作为指导者,在教学之前要设计好问题,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但是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也应该发现新问题, 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形成教学反思, 完善问题的设计, 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雪葭.大学综合英语课堂提问浅议[J].读与写杂志,2007-9,4(9).

[2]邓桂华.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与应用[J].英语教学研究,2010.

[3]丁爱群.论综合英语课堂问题的设置—基于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研究[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01,23(1).

4.《橘颂》 大学语文 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屈原的生平、文学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楚辞》的产生及艺术特点

3. 深切领会《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思想品格及崇高精神

4. 体会本诗所体现出来的咏物诗的特点

二、屈原与《楚辞》

1.屈原生平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8),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身于贵族。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举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限制贵族特权。他的主张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和诬陷。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痛心于国家衰败,终于在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后,投汨罗江自尽。

2.《楚辞》

《诗经》之后,战国后期,南方产生了以屈原创作为代表的楚辞,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二座高峰。楚辞的本义是楚国的歌词。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的楚地歌谣,它大量使用楚国的方言口语,描绘楚国的名山大川、奇花异草和风俗习尚,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炽热的情感。所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是典型的楚国的乡土文学。到西汉时期,学者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的仿作合编成《楚辞》,后人就把这种诗体称为楚辞,又因为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而称这种诗体为骚或骚体,并以“风骚”合称诗经和楚辞。

3.屈原主要作品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标志着我国诗歌从集体歌唱进入了文人创作的时代。

屈原留存下来的作品,研究者多认为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等。他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昏庸,表现了诗人进步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屈原诗作充分代表了楚辞的艺术特点:一是多用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辞华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二是长篇巨制,篇章恢宏;三是形成了六言、七言为主的长短不齐的楚辞体;四是多用“兮”字。

《九章》

《九章》是九首各自独立的诗篇,有《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除《橘颂》外,都作于诗人流放期间,内容全为忧国伤时的抒情,比《离骚》更为凄苦和沉痛。

《九歌》

《九歌》是吸取楚地民歌中的神话故事,以民间祭祀歌的形式写成的。有《东皇太一》(祭天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祭湘水神)、《湘夫人》(祭湘水女神)、《大司命》(祭主管人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管儿童命运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黄河之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为国捐躯的烈士)、《礼魂》(祭祀完毕的送神曲)。《九歌》哀婉缠绵,语言优美,文学价值很高。尤其是《国殇》,描写了万马千军厮杀的场面,形象生动,悲惨壮烈,动人心魄,是屈原爱国精神的表现。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叙述了自己信而见 1

疑、忠而见弃的遭遇,抨击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无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坚贞不屈、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在这篇境界宏阔、气势奔放的诗篇中,诗人运用浪漫的手法,驰骋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上天入地,把现实世界、神话世界和理想世界融合起来,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迷离惝恍的诗的世界;塑造出一个志行高洁、顽强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天问》

《天问》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三、解题

选自组诗《九章》。橘颂即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境遇。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四、通读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五、内容赏析

《橘颂》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

开笔第1节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

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坚根、“绿叶”、“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为5-9节,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

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再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 —— 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

《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的思想品格及精神:

1.“深固难徙,受命不迁”的坚定意志和爱国情怀。

2.“秉德无私,廓其无求”的政治品格。

3.“闭心自慎,淑离不淫”的政治修养。

《橘颂》通过赞美橘树,表现了屈原对“受命不迁”、“秉德无私”、“闭心自慎”品德精神的敬仰和爱慕,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六、艺术特色

1.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2.独特的语言风格

5.大学乐理教案 篇五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1.调:由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

2.基本调:由七个音级构成的调叫基本调,如:c调 3.升号调:调号用升号表示 4.降号调:调号用降号表示

5.调的五度循环:将各调按纯五度排列起来

6.等音调:两个调中所有的音都是等高关系,这两个调所有的音都是等音关系,这两个调叫等音调 <课后作业> 熟记升号调,降号调

第二十一讲 大调式 一,<教学目的> 为判断调式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 大调式

三.<教学难点> 调中大调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1.调式:几个音按照一定关系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体系,并以某一音为中心,这个体系就叫调式

2.音阶:指调式中的音从全音到半音按音高高低次序排列起来 3.调性:调式所具有的特性

4.大调式:由七音构成的调式,其稳定音合起来构成一个大小三和弦,不稳定音的三度关系倾向于稳定音,基本特征表现为主音上方的大三度,大调式有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

5.调式音阶的名称,标记

6.正音级: 7.稳定音: <课后作业> 各种调的大调音级

第二十二讲 小调式 一,<教学目的> 为判断分析调式打基础 二.<教学重点> 小调式的名称,标记,三种小调式 三.<教学难点> 名称,标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三种大调式,音级名城,标记 3.新课

1).小调式: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但其稳定音合起来构成一个小三和弦,特征为主音上方的小三度,主音为“la”。

小调包括三种: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2).小调名称标记 3).正音级;4).稳定音级

5).课堂练习:d小调三种音阶,并写出名称,标记

第二十三讲 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 一,<教学目的> 掌握关系大小调,为判断调式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 关系大小调

三.<教学难点> 同主音大小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提问,三种小调式音阶 3.新课 1).关系大小调:调号相同的大小调也叫“平行调”

关系大小调这两种调式的关系,是他们的主音相差小三度,大调式在上,小调式在下,如(大调式和小a调)

2).同主音大小调:只主音相同的大小调

1.同主音自然大小调,相差III,VI,VII级,即小调比大调低半音,大调比小调高半音

2.同主音和声大小调,只相差III级,即大调比小调高半音,小调比大调低半音 3.同主音旋律大小调,也是 III,VI,VII级不同,旋律大调与自然小调相近,旋律小调与自然大调相近

第二十四讲 1.五声调式;2.七声调式 一,<教学目的> 掌握五声,七声调式音阶 二.<教学重点> 同宫系统各调式 三.<教学难点> 七声调式音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提问:关系大小调,同主音调 3.新课

1).五声调式: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 五个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以某个音为主音,就是某种调式 2).七声音阶:在五声基础上加入偏音就形成七声调式 偏音分别是:清角“4”变宫“7”变徴“#4”闰“b7” 3).三种七声调式音阶分别是 请乐音阶:1 2 3 4 5 6 7 1 雅乐音阶:1 2 3 #4 5 6 7 1 燕乐音阶:1 2 3 4 5 6 b7 1

第二十五讲 五声七声调式名称标记 一,<教学目的> 进一步掌握五声七声调式 二.<教学重点> 同宫系统各调式 三.<教学难点> 同宫系统各调式,同主音各调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提问:七声调式音阶 3.新课 1).大调式的调式音级与标记,完全适用于五声调式,七声调式,五声调式的调式音级名称与标记必须按七声调式来计算。

2).同宫系统各调式:宫音相同的各调式,如c宫,D商,E角,G徴,A羽各调式

3).同主音调:主音相同的各调,叫同主音调,如c宫,c商,c羽,c大调,c小调,以及以c为主音的其他调式

4).课堂练习:以D为宫音(主音)的五种五声调式 第二十六讲 如何确定调式 一,<教学目的> 分析判断调式 二.<教学重点> 主音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 民族七声宫音与西洋大调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练习听辨 五.<教学过程> 1.依靠听觉,利用某些客观特征,如调号,和声,旋律调式中临时变音记号,结束音,结束和弦 2.五声调式,同一调式可能有多种形式记谱,这时确定调式,不能单纯根据记谱,而要根据各种调式的音阶结构及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

3.在乐曲中,有时某些音会被省略,这时要根据调式的某些特征,如和声大小调的增二度等

4.对音阶结构相同的各调式,如c宫七声和c自然大调,则须根据旋律进行的风格,具有五声基础的应是c宫七声,否则c自然大调

5。分析作品的调式时,有些作品本身调式不十分明确,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才能确定调式。6.分析判断旋律

第二十七讲 调式中的音程 一,<教学目的> 掌握调式中的音程 二.<教学重点> 自然调式中的音程 三.<教学难点> 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练习,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提问:复习音程,自然音程 3.新课

1).调式中音程:音程与调式的结合叫调式音程

2).自然调式中音程包括:纯一度8个,小二度2个,大二5个,小三4个,大三3个,纯四6个,增四1个,减五1个,纯五6个,小六3个,大六4个,小七5个,大七2个,纯八7个

3).和声调式中的音程,除了自然音程之外,还有4个变化音程即增二度,减七度,增五度,减四度

4).习题练习,写出bE和自然,和声,大小调的大三特征音程

第二十八讲 不稳定音程,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二,<教学目的> 了解音程的倾向性,分析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三.<教学重点> 不稳定音程解决 四.<教学难点> 音程解决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练习

六.<思考题> C大调中特性音程的解决 七.<教学过程> 1.提问:各调式中的音程,稳定音级,协和音程 2.新课

1).稳定音程:在大小调中,由I,III,V级构成的音程 2).不稳定音程:包含不稳定音级的音程

3).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最近的稳定音,避免平行五,八度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按照不稳定音到稳定音的倾向将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增音程向外扩张解决,减音程向内收缩解决

一.<教学课题> 调式中的和弦 二,<教学目的> 掌握调式中和弦的构成 三.<教学重点> 自然调式中的三和弦 四.<教学难点> 七和弦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六.<思考题> 写出F大调中的大三和弦 七.<教学过程> 1.调式中的和弦:和弦与调式的结合 2.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

3.七和弦

4.和声调式

5.练习

写出bA和声大小调中的三和弦并标记 6.总结

一.<教学课题> 调式中和弦名称标记,属七导七解决 二,<教学目的> 为学习和声打下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 属七解决

四.<教学难点> 属七解决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六.<思考题> 各调式属七解决,导七解决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提问:写出C大调的属七,导七和弦 3.新课

属七和弦的解决

原位I V VII-II II-I IV-III 转位V

导七解决

3.课堂练习D大调的属七,导七解决 4.总结

一.<教学课题> 调式的变音

二,<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调式的变音 三.<教学重点> 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 四.<教学难点> 识别调式的变音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六.<思考题> 在D大调上写出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 七.<教学过程> 1.调式的变音:在七声自然调式中,将调式的自然音级加以半音变化所获得的音,叫调式的变音

2.导音的形式,解决与消失

1-7-b7-6 2-#2-3 向上导音消失 向下 形成 解决

导音 解

形成 决

3.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 大调 bII #II #IV VI 小调 bII bIV #VI #VII

4.课堂练习各调中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 5.总结

6.布置作业

D大调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

一.<教学课题> 半音音阶

二,<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大小调半音音阶 三.<教学重点> 大小调,上行,下行音阶 四.<教学难点> 大调上下行音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六.<思考题> 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 1.半音音阶:由半音构成的音阶,它不是独立的音阶是在七音级自然调式中,在构成大二度的两音中间,插入一个音,使其成为半音关系而成

2.大调半音音阶:根据导音形成,解决与消失的理论,上行时在大二度之间升高下方音,下行时降低上方音,但不能失去导音原来的特征 1 #1 2 #2 3 4 #4 5 5 6 b7 7 1 7 b7 6 b6 5 #4 4 3 b3 2 b2 1 小调半音音阶:在大二度之间除了I-II用bII级来填补其他大二度之间都用升高下方音来填补上下行一样

3.课堂练习

一.<教学课题> 调关系

二,<教学目的> 了解远,近关系调,同主音调,同宫系统各调 三.<教学重点> 进关系调

四.<教学难点> 进关系调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1.调关系:调与调之间的关系,两调之间共同音越多关系越近,相反越远 进关系调:相差一个升降号的调

远关系调:相差2个以上升降号的调 2.从调式的角度来考虑,相差一个升降号的各调式与调号相同的各调式都属于进关系调,只是同宫系统关系大小调更近一些

D大调的进关系调各调式包括b小调,D宫系统各调式A大调,#f小调,A宫系统各调式,G大调,e小调,G宫系统各调式

G大调——D小调——A大调 e小调—— b小调——#f小调 G宫 —— D宫 —— A宫 A商 —— E商 —— B商 B角 ——#F角 ——#C角 D徵 ——A徵 ——E徵 E羽 ——B羽 ——#F羽

3.习题练习:bD B A进关系调式

一.<教学课题> 转调

二,<教学目的> 正确判断转调,为今后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 判断转调

四.<教学难点> 民族调式转调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钢琴练习

六.<教学过程> 1.转调:从一个调转向另一个调,或从一种调式转入另一种调式角转调 1).特点 :转调不可改变调式,一定改变调和主音

转调不改变主音,一定改变调与调式

转调可以改变调号,也可不改变调号 2).转调类别:

进关系调转调:包括关系大小调,同宫系统内转调

远关系调转调:同主音大小调转调

同主音调:可是远关系,也可是进关系

等音调与等调式不同:等音调是等音就可以

等调式不但是等音,还要是调式相同 2.课堂练习

6.大学 国学教案 篇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注意读出文字中推理论证的气势。

2、知道“八条目”是什么,知道“格物”“致知”等词语的意思,大体了解课文两个自然段基本内容。

3、能够理解课文以修身为本的意义,知道顺推与逆推两种论证方法论述“八条目”的逻辑关系。教学重点:

1、诵读。

2、了解“八条目”和“以修身为本”。(中国人没有二元对立的思想,所以其实这些条目并非阶段性渐进,而是以修身为主线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过程。)教学难点

1、能够理解八条目与修身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故事里《一屋不扫》讲了什么道理吗? 生:凡事要从小事坐起。

师:对啊,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肯定要从自身开始改变,但是该如何改变呢?让我们打开书本„„

二、读顺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注意读正确,不认识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个别展示读,并及时正音。

3、齐读。

三、读熟课文,读出节奏。

1、听一听视频的范读。

2、齐读。3,点生出来读。

4、师生对读,生分组对读。

四、读懂课文。

1、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内容、道理,让学生畅所欲言。)

2、播放注释,学生自悟。3.看完注释,再读一遍。

3、结合注释交流收获(点生)。

4、重点提示:

(1)观看视频《庄王问策》,你能用文中的话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吗?(点生)

(2)提问:你根据这个道理反思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谈谈自己的志向和身边小事的关系。

(4)多种形式熟读成诵(男生读、女生读、男女对读,分组读等)。(5)试背.五,读熟后拓展神奇汉字

六、诗歌赏读

多种形式熟读《杂诗》不必纠结意义,可放于早读。

7.重庆医科大学教案 篇七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学安排随意化, 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 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 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 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 (2)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 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 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 学生通过感知全文, 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 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 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 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 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 进行比较, 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 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 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 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设计进来, 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 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 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 可以通过情境设置, 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 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 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 启发学生阅读。

2. 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 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 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 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 把课文分成三段, 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 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 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 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 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 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在教学中进行提问, 引起学生重视。

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 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 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 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 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 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 带领学生分析之后, 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 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 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 除抓住特点, 比较异同外, 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 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 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 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 教师在教案设计中, 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 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 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 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 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 (3) 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 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 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 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 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 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 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 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 (4) 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 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 在教案设计中, 导入部分非常重要, 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 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 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 (5) 要建立文章的结构, 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 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 安排了让学生分层, 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 ;第2~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 ;第8~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 ”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 但是落实到教案上, 有时会忽略, 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 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 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 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 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 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 明确阅读任务, 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 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 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 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 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 (6)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 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 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 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 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 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 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段落层次的划分, 内容的推断, 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 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 2011 (19)

[2]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 2012 (2)

[3][5]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9)

[4]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18

[6]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乡镇农业发展规划框架下一篇:世界知名认证机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