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计划与订单管理

2024-06-16

采购计划与订单管理(共8篇)

1.采购计划与订单管理 篇一

⑴询问法:是指调查者用被调查者愿意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问题,得到对方回答,获得所需资料的方法;包括:①问卷调查法②面谈调查法③电话调查法

⑵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在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从而取得 ⑷使采购部门事先做好准备,选择有利时机购入材料 ⑸确定材料耗用标准,以便控制用料成本

确定采购需要量的三个关键因素:⑴生产技术 ⑵用料请单 ⑶库存信息量

确定最适当的采购需要量的常用方法: ⑴经济订购批量法

⑵固定期间法

⑶固定数量法

⑷批对批法

⑸物料需求计划法

5、采购计划编制的过程、审批、执行

采购计划的编制过程: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是一项很复杂、很细致的工作,可分为3个阶段

⑴准备阶段:①必须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把经济责任、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②做好内部工作的收集、准备工作 ③要向外部收集有关资料,以便有选择地安排计划 ④在编制计划的过程中,要对选定的物资进行审核,主要是研究每项选定物资在技术、经济和供应条件方面是否合理

⑵平衡阶段:物资平衡内容主要是指资源与需要在数量、品种、规格上的平衡,以及各类物资之间的平衡衔接

⑶编制采购计划:①前期采购计划的预计完成情况,执行计划中的突出问题,这是编制本期计划的参考依据 ②计划期资源形式的估计和计划安排的依据,这是编制说明的主要依据 ③根据加速物资周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提出组织采购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对领导提出要求和意见,以保证本期采购计划的顺利实现

采购计划的审批:采购计划的审批是指上级主管物资采购的部门对采购计划的审查和批准 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是否符合上级计划安排的原则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⑵任务是否合理适当,物资消耗定额是否准确、先进、可靠 ⑶各期的库存储备量的预计有无高估或低估现象 ⑷各种采购物资是否配套

⑸是否遵循了成本最优化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是否达到了先进性和效益性

⑹计算是否有误,计划表格中个栏填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采购计划的执行:计划的制定是为了组织执行,而执行又是检验计划正确与否的过程。

⑴组织订货与采购 ⑵慎重选择合适的供货单位,大力推行招标订货⑶加强订货合同管理 采购预算:

预算是指将计划或活动用余额来表示。采购预算的编制是指将本期应购数量乘以各物料的购入单价;或按照物料需求计划的请购数量乘以标准成本

6、物料需求计划MRP在采购中的应用

MRP应用的目的:可以进行库存的控制和管理,可以确定主要产品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按需求的类型可以将库存分成:①独立性需求库存:是指将要被消费或使用的制成品库存 ②相关性需求库存:是指将被用来制造最终产品的材料或零部件的库存

MRP基本的思想原理是,由主生产进度计划和主产品的层次结构,逐层逐个地求出主产品所有零部件的出产时间、出产数量。这个计划被

称做物料需求计划。其中,如果零部件由企业内部生产,则需要根据各自生产时间的长短来提前安排投产时间,形成零部件投产计划。如果零部件需要从企业外部采购,则要根据各自的订货提前期发出各自订货的时间、采购的数量,形成采购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RP输入文件 ⑴主生产进度计划 ⑵主产品结构文件

⑶库存文件(库存状态文件):①库存量:是指每周库存物资的数量,包括现有库存量和未来各周的计划库存量 ②计划到货量:是指在本期MRP计划期之前已经购进在途或者在产,预计要在本次MRP计划期的某个时间到达的货物数量 ③总需求量:是指主产品及其零部件在每一周的需要量

物料需求计划MRP的输出

⑴净需求量:是指系统需要外界在给定的时间提供给定物料的数量 ⑵计划接受订货量:是指为满足净需求量的需求,应该计划从外界接受订货的数量和时间

⑶计划发出订货量:是指发出采购订货单进行采购或发出生产任务单进行生产的数量和时间 分析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

MRP Ⅱ,即制造资源计划。该系统是在MRP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实现了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将财务的功能也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了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可以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过程

MRP下采购需求量的确定: ⑴根据物料需求计划确定采购清单

⑵根据消耗定额确定采购需求量 :物资消耗量的构成:有效消耗、工艺消耗、非工艺消耗

⑶运用预测技术(数学模型)计算采购需求量

实施MRP Ⅱ(三个阶段):实现基本MRP、实现闭环MRP、实现财务管理和模拟功能

MRP Ⅱ环境下采购需求确定管理的转变

①注重企业的产出 ②强调协同工作能力 ③与财务部门工作相协调④完善控制工作程序 ⑤库存管理科学合理 ⑥应变能力增强 ⑦增强供应的协调性 ⑧降低采购成本

7、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影响因素

⑴销售计划 ⑵生产计划 ⑶用料请单 ⑷物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⑸生产效率 ⑹价格预期

2.采购计划与订单管理 篇二

随着通信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如何不断降低成本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愈发重视的问题, 由于通信建设项目采购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高, 对利润影响大, 降低采购成本, 提升采购效率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推进采购工作, 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 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一般包括以下阶段:需求部门向规划技术部提交项目建设申请, 规划技术部审核项目申请并向需求部门反馈通信项目建设计划, 需求部门将项目计划送交设计院获得相应的设计文本, 并根据设计文本向采购部提交请购单, 采购部据此完成采购, 建设部门开始施工。但由于每家运营商都有大量的通信建设项目, 每个项目都会产生新的需求, 而采购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在采购期间需求变化比较大, 可能会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 采购效率不高。而且过长的采购时间往往会延误项目的工期, 为了满足建设项目的时效性要求, 我们考虑对需求收集流程进行调整, 让采购部提前进行采购。这意味着需求部门要提前上报需求, 目前需求部门对需求的预测准确率不高, 所提交需求的准确率仅在30%左右, 导致采购效率偏低。另一方面, 目前的采购需求一般会在年底比较集中, 导致采购部闲时无事可做, 忙时忙不过来, 采购管理计划性有待提高。

为了提高采购效率, 本文拟对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采购需求收集流程进行调整分析, 并构建一个适用于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需求预测模型, 让采购部能更加快速准确地获知采购需求情况, 从而合理有序地安排全年采购, 提升其采购管理计划性。

二、采购计划管理现状分析

中国电信运营商希望实现的采购管理流程如下:首先由需求部门进行需求预测并向采购部提交请购单, 采购部根据请购单制定采购计划, 根据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并在采购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对采购计划进行实时调整。采购计划是基于采购需求制定的, 准确的需求是采购部完成采购任务的前提, 需求部门提交需求的准确度和采购部对需求的理解程度都直接关系到采购的效率和成本。由于缺乏有效的需求预测方法, 需求部门目前很难对项目物资的需求进行预测, 而对通用物资主要是将上年度的需求数据稍作处理便作为本年度需求预测的结果。考虑到采购需求是因投资项目产生的, 属于项目的派生需求, 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根据上年度的采购数据大致估计本年度的采购需求情况很难保证其准确率。

此外, 由于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采购模式逐渐转变为集中采购, 只有集团公司和省级公司能直接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 而地市级公司只能将采购需求上报省公司并由省公司统一采购。目前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采购需求收集流程如下:首先由省规划技术部向地市需求部门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地市需求部门根据投资计划对自身需求进行预测, 并向本市分公司的采购部提交请购单, 各地市分公司将收集到的需求情况上报省公司采购部, 经汇总得到全省的年度需求情况。整个需求收集流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整个需求收集过程涉及部门较多, 环节较长, 可能会在需求的传递过程中因为牛鞭效应导致比较严重的需求收集时间滞后和需求量偏差;第二, 不同地市公司的需求部门向采购部提交的请购单也可能因为提交的内容及方式的不一致而给最后的需求汇总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第三, 整个需求收集流程单向进行, 无法判断所收集需求的准确性, 缺少需求准确度的保障机制;第四, 需求部门眼中的需求是以项目为维度的, 而采购部则以产品为维度来看需求, 可能会造成采购部对需求的理解出现偏差。

三、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

(一) 需求收集流程的优化

面对需求收集流程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考虑用以项目为维度的需求收集流程取代现有的以产品为维度的需求收集流程, 首先由省规划技术部向需求部门调查年度项目需求情况并向省采购部提供年度项目列表, 由省采购部根据项目列表和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出预计的物料采购清单并下达给需求部门, 经过需求部门的修正和反馈得到最终的年度采购计划, 最后由省采购部委托地市采购部实施采购计划。

使用新的需求收集流程相比于原有的收集流程能给电信运营商的采购管理带来以下好处:首先,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需求收集过程所涉及的部门, 缩短了需求收集所需时间, 能有效地避免过长的需求收集流程所带来的牛鞭效应, 同时又能让省采购部更快速地统计出年度需求情况, 能对一些实时需求作出及时的响应, 对需求的变动也能有更快速的响应;其次, 新的需求收集流程得到的是基于项目计算的需求且经过了省采购部与需求部门的互动确认, 比原有的需求收集流程收集的需求更有依据, 也能避免采购部对需求的理解偏差, 收集到的需求准确率更高;最后, 不需要经过分公司上报需求, 避免了上报内容及方式不统一带来的麻烦。

(二) BOM的定位

为了解决需求预测不准确以及采购部门与需求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同时让采购部门能直接通过计划部门下达的项目列表得出采购需求情况, 可以参考制造企业采购计划管理中的产品结构物料表 (bom) , 建立一个以项目为维度的需求预测模型 (BOM) 来对每年的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图1较好地诠释了BOM的定位。

(三) BOM的建立

由于要建立涵盖所有项目的模型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 可以考虑区分不同的应用场景, 以每个细分的场景为单位分别建立BOM, 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专业场景并明确该场景下所需采购产品的颗粒度, 分别给出这些颗粒产品在该场景下的配置规格, 对于该场景下能明确配置情况的产品, 给出明确的配置规格及数量, 根据该场景的年度建设规模, 结合模型中给出的配置标准便可预测出这类产品的年度需求;对于能明确配置比例但涉及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 给出对应的每种型号的配置规格和数量, 根据该场景的年度建设规模以及具体需求单位选择的产品型号, 通过模型便可预测出该产品对于每种型号的年度需求情况;对于线缆等通用类产品, 由于很难提前确定此类产品在每个场景下的具体配置, 且有多个场景都需要使用, 仅通过BOM无法预测这类产品的需求情况, 只能根据大网经验值来预测。例如, 传输专业可分为光缆工程、管道工程和主设备配套三个典型场景, 其中光缆工程场景涉及落地式光缆交接箱、熔配ODF架、通信用室外光缆等多种产品, 落地式光缆交接箱的具体配置为每公里288芯管道配置2个, ODF架的配置为每3公里1架, 通过配置比例乘以288芯管道的建设规模便可预测这些产品在该场景下的需求量, 而通信用室外光缆因涉及GYTA、GYTS、GYDTA/S等不同型号, 根据不同需求单位所选择的不同型号可分别预测每种型号产品的需求量。模型预测准确率计算过程如下:假设某产品所在的专业场景的年度建设规模为A, 通过BOM及年度建设规模可算出该产品的年度预计需求量为B, 从采购系统里导出的该产品的年度实际需求量为C, 则该需求预测模型的准确率为。

笔者曾就某电信运营商的传输专业进行过深入的调研与探索并初步建立了这个专业的BOM, 下表将展示其中光缆工程场景BOM的具体情况。

通过这个BOM并结合上述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轻易地根据传输专业每年的建设规模预测出这光缆工程下配套产品的年需求量。

四、模型实例验证分析

下面通过上部分提到的光缆工程的建设规模并结合其中部分产品2014年的实际需求数据对本文提出的需求预测模型进行准确度分析。

以落地式光缆交接箱和熔配ODF架为例, 2014年光缆工程 (管道288芯) 的建设规模为A=12000公里, 结合模型可算出该运营商在2014年对落地式光缆交接箱的预计需求量为B1=12000*2=24000个, 对熔配ODF架的预计需求量为B2=12000*2/3=8000架。

从该电信运营商的采购系统导出的2014年的实际采购数据为落地式光缆交接箱C1=33000个, 熔配ODF架C2=10000架, 可以算出这两种产品的需求预测准确率分别为: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该需求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基本在70%以上, 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五、结论

采购计划管理关系到电信运营商的长远发展, 提升采购计划管理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让电信运营商提升自身实力, 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基于本文的研究, 建立采购需求预测模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信运营商的采购需求预测准确率, 减少采购过量或者采购不足需要二次采购的情况的发生, 能比较有效地节约采购成本。优化需求收集流程既能比较有效地缩短需求收集所需时间, 提高需求收集效率, 又能实现需求收集过程中采购部门与需求部门之间的互动, 解决了现存的需求收集流程单向进行, 需求准确度缺乏保障的问题, 还能解决需求部门与采购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此外, 通过前端控制的方式能让采购部门有效地把握整个年度的采购节奏, 大幅提高采购管理的计划性。

本文虽只是针对中国的某一家电信运营商进行的分析研究, 但对其他运营商也同样适用, 对提升电信运营商的采购计划管理水平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双重创新性, 但本文的模型目前尚不能覆盖全部集中采购产品, 在细节上尚有一些欠缺, 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潘丽.电信设备采购的TCO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8.

[2]宋福峰.电信运营商采购管理系统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04) :127-130.

[3]高小博, 欧国立.电信运营商采购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 2011, (23) :14-16.

[4]郗卓宁.移动通信建设项目采购流程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5]王晖.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4.

[6]浅谈电信运营商采购发展趋势[J].电源世界, 2008:4-6.

[7]王志强.供应链环境下电信企业基于库存控制的内部采购模式优化[D].复旦大学, 2008.

[8]舒华英.电信运营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229-273.

3.订单小麦采购协议书 篇三

乙方:_________

经双方自愿协商,甲方负责基地小麦收购,乙方负责安排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订单小麦收购品种、数量

1.收购品种:_________。

2.收购数量:_________公斤。

二、质量等级要求

1.品种纯度达到95%以上。

2.“_________小麦”容重、水分、杂质等指标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三、收购价格

对于质量符合“_________小麦”标准二等以上的小麦,其收购价格为_________元/公斤,二等以下,三等以上的小麦收购价格为_________元/公斤。

四、合作方式

乙方负责优质小麦基地的选定和相关技术服务。甲方对乙方的小麦按本协议第一、第二条质量规定进行检验,合格的由甲方入库。

五、贷款及结算

由甲方负责收购贷款,并按照小麦实际入库数量和本协议规定价格,即时与乙方结算。

六、其它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两份,经甲乙双方法人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协议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4.SAP采购订单_参照创建 篇四

一.说明

采购订单除手工直接创建外,还可以参照其它凭证创建的,参照的凭证有采购申请、合同、计划协议等。

本示例的采购订单是参照采购申请创建的,物料需求部门创建采购申请后转至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申请创建采购订单,在创建过程中需要确定供应商、价格等货源相关信息。采购申请项目的类型为标准型,创建的订单项目类型也为标准型。

主要技术要点是搜索采购申请,将申请的数据复制到采购订单中。操作中的细节参考《采购订单_标准型》,本文档只描述不同部分。

二.参照凭证及操作数据说明

创建采购订单参照的凭证是一张采购申请,采购申请中只有物料编号、需求数量,而无供应商、价格等信息,也就是货源尚未确定,在创建采购订单中需要将这些信息补充完整。

三.操作

在前台输入事物码ME21N进入操作界面,如果界面中未见凭证概览子窗口,则点击工具条上“凭证概览打开”按钮(览子窗口)。),子窗口打开后如图1所示(红框部分为凭证概

图1 创建采购订单初始界面(红框部分为凭证概览子窗口)

图1中的凭证概览子窗口部分集成了方便操作人员的各种工具,本例需要查找采购申请,点击选择变式按钮(),出现下拉菜单如图2所示,点击“采购申请”菜单项,进入图3界面。(如果采购申请和创建采购订单都是登录用户,可以点击“我的采购申请”菜单项,跳过搜索步骤)。

图2 选择变式下拉菜单

图3 采购申请搜索条件界面

图3是采购申请搜索条件界面,可根据查找范围填入工厂、采购申请编号等数值,点击运行按钮()或按回车键进行搜索。如果未搜索到需要的申请订单,则再返回图3界面填写合适的搜索条目继续搜索。如果搜索到则如图4所示。

图4 搜索到的采购申请

从图4的凭证概览子窗口可以看到采购申请已找到。这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创建采购订单:选中申请订单条目,点击复制按钮();或选中申请订单条目后,将其拖至采购订单窗口左上部的的采购车图标内(图中红箭头标示)。此动作完成后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采购订单(补充货源信息)

当申请的信息复制到采购订单中,还缺供应商等信息,按图5所示将供应商、采购组织等信息补齐。采购价格可通过供应商、采购组织、物料三者组合的采购信息记录获得。

图6 参照的采购申请

将项目水平滚动条向右拉,可以看到参照的采购申请和项目两个栏目有数值。如果采购订单是参照框架协议、询价或其它采购订单创建的,则相应栏目也会显示参照的凭证号。

图7 采购订单状态(已无错误)

5.采购计划管理制度 篇五

为规范集团各公司采购计划的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各部门的正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集团各公司物品采购必须以公司为单位,由部门负责人提出申

请,在本公司行政部领取统一印制的《采购计划表》。

2、申请人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填写《采购计划表》,物品价格及数量

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并合理计算后方可填写;财务部门对采购计划必须进行资金审核后方可签字。

3、《采购计划表》一式两份,复印件交公司行政部存档备案,原

件随报销单交财务部存档备案。

4、《采购计划表》签字审核流程为:部门经理—总经理—财务经

理—董事长。必须所有审核意见都签字后,方可进行采购。

5、参与采购人员要求2名以上,采购过程中严禁收取回扣或礼品,发现一次立即给予严处。

6.供应链采购订单变更及排期 篇六

1.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的特点

①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11]

由于供应商与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签订供货合同的手续达到简化, 双方询价和协商工作减少, 交易成本因而大幅降低。在同步化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 制造计划、 采购计划、 供应计划能够并行进行, 缩短了用户响应时间, 实现了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采购与供应的重点在于协调各种计划的执行。采购物质直接进入制造部门, 减少采购部门的工作压力和不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 实现供应链精细化运作。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 供应链管理下实现了信息共享。实现了面向过程的作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订单驱动简化了采购流程, 采购部门的工作主要变为协调内外关系, 为实现精细采购提供了基础保障。

②VMI库存

很多企业推行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方式, 由供应商备库存, 并放在制造企业的仓库中, 通过协同采购平台, 制造商可以及时进行出库追踪和上线结算, 帮助供应商及时了解各自的库存状况, 及时进行补货。协同采购平台可以同供应商交换采购订单信息、送货排程信息和库存补货信息, 供应商根据送货排程安排送货。通过供应链送货管理, 供应商可以创建送货单据, 制造商的采购人员可以及时了解供应商是否及时发货, 仓库管理也可以根据此信息提前做好收货准备, 同时通过系统对供应商的送货加强控制。

1.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 订单运作存在的问题

订单缺乏柔性, 不能灵活适应变更管理, 对部分取消不能支持, 部分系统支持但缺乏灵活性。

一个订单中有若干明细项目, 每个项目可能有多个排期, 柔性系统, 必须考虑订单在执行中出现的订单部分取消、订单变更等情况, 在这种可变环境下, 如何进行送货排期, 目前的SCM和ERP中没有涉及。

2 文献综述

订单的定义:企业采购部门向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办公用品等的供应者发出的定货单。物流术语里大多数情况下, 订单是指预期数, 向供货商发出采购要约, 拟向供货商提出订货数量和技术要求的一种书面文件。

送货排期:又称送货排程, 指对订单中每新增一个订单货明细项目时, 系统自动增加送货排期。一个明细项目总的送货数量应等于本明细项目总的订货数量, 如果修改排期送货数量, 数量变小时, 系统自动新增送货排期, 数量为订单数量-已安排送货数量, 以保持平衡。

关于订单排期的研究:

Sameh M.Saad等提出了五种订单排期算法优化模型, 但没有结合变更来讨论[1]。Guilherme E.Viera等综述了国外排期研究情况, 提出了如下分类:排期产生的方式包括Nominal和robust, 排期变更方式包括right-shift、complete regenerate和partial rescheduling, 但针对的主要是计划的排期变更, 未见针对订单的排程研究, 基本属于ERP/MRPII计划概念[2]。K.R.Baker、P.M.Bobrowski、R.C.Feng-Chang在制造执行系统方面对排期进行了研究, 也不是针对订单的[3,5,6]。

程文明等考察每个客户订单有确定的交付期且外包可用情形下的计划调度问题, 提出了制造供应链外包下的高级计划与排程 (APS) 模型。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法对该APS 模型进行求解。但指的是多订单下的订单排程问题, 文献没有关于订单内部排程问题。[14]

李庆远认为当前的市场变化是非常快, 有些客户可能会加急订单, 有些客户可能要求变更所要采购的产品种类, 有些客户则可能取消订单, 而在传统的推进式生产方式下是无法对上述市场变化做出正确反应的。因此, 企业应该采用拉动式的生产方式 (即JIT方式) , 根据订单的增减情况随时对生产计划做出修订, 从而适应市场的需求。文献没有提出具体解决方案[13]。

张璋等面对客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 认为大规模定制将是21世纪的主流生产模式, 对订单的动态管理成为企业重要的关注点, 探讨了基于产品族, 通过配置规则库的有效控制, 实现订单到个性化的物料清单的自动翻译技术, 阐述了订单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的内涵, 并给出了主数据流图, 提出了具有柔性的订单调度TOPS规则。但没有研究变更排期问题[15]。

关于传统MRP对订单变更计算逻辑[12]。传统的MRP算法是以降低库存为主要目的, 以某一具体的物料为对象, 以时间为顺序, 考虑库存量、在途在制量、已分配量等因素, 当未来某一个时间点预计库存小于零时即产生计划订单, 建议采购或生产。这种算法的好处是可以最大化降低库存, 其先天性缺陷在于全部按照物料进行合并计算, 而多品种小批量方式下每一个客户的订单都会有一些不同, 比如对材质的要求、对包装的要求等等。按物料合并把同一个产品的订单全部合并统一计算, 根本无法区分订单, 无法做到订单的追溯, 自然也就无法做到过程的管理。有了销售订单冲销功能以及库存量锁定功能, 只能解决订单跟踪、插单和订单变更的需求跟踪及优先级的处理问题, 对销售订单变更或插单的计划调整还没有解决。当有插单和销售订单变更时, 再次进行MRP计算之后, 还应该产生计划调整的建议信息表。解决原有的生产订单量和采购订单数量和时间调整的问题。

我国现有ERP供应链软件的实现方法比较:

用友U861:计划部分产品功能有缺陷, 选单计算的基本算法无法实现。

神码易飞ERP:虽然其LRP是最为独特的MRP算法, 但在应用实践中这个算法存在缺陷, 需要进一步分析解决。

金蝶K3 ERP:金蝶的计划功能相对完善, 提供了预计量锁单、锁单冲销算法等细致的功能, 在解决思路、实现方式上灵活实用, 考虑了企业内部计划人员的需求, 贴合按单生产企业的应用。但没有变更排期。

SAP R/3[17]:订单处理功能相对较强, 包括标准订单处理, 第三方订单处理, 客户合同处理, 客户定期协议处理等, 对于标准订单处理包括询价 (报价) 、信用检查、订购 (拒绝) 、取消、交货处理, 其中包括了变更处理与交货日程安排等功能, 其日程安排针对物品, 但一个物品只能有一个安排 (即一个交货日期) 。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订单有法律效应, 本身是刚性的, 不存在柔性, 但执行订单的实际系统则要考虑柔性, 实际订单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市场多变, 会造成订单不能按时兑现或不能执行或实际需求变化等情况, 因而要求系统具有柔性, 以适应变化。订单执行中, 存在送货问题, 通过送货排期, 可以细化送货管理, 保证了准时交货, 由于市场多变, 订单执行变化 (或变更) , 送货排期在确定之后, 存在排期数量和排期日期发生变动的情况。通过上面文献与实际系统来看都没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本文即解决订单柔性变更与排期问题。

3 本文在实际系统中提出的解决模型

3.1 模型构建

①采购订单的执行状态

传统与柔性订单系统的差异分析与本文研究意义:从图1可以看出传统订单系统下采购订单执行中对于由于市场以及其它情况导致的变化只能通过全部取消、或者部分或全部退货来实现。但实践过程可能只是取消一部分即可, 另一部分可以继续进行, 或者重复出现部分需要取消的情况, 另外退货是一种消极的处理方式, 双方都要遭受损失, 如果能通过对执行中的订单进行修改即变更, 则很多实际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当然退货功能仍然存在 (图2) 。通过图2实现目前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未能较好解决的订单柔性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②在订单录入时针对每一个明细货物进行送货排期。排期总量应等于明细项目总量, 一个明细项目有一到多个排期记录。

③订单执行中, 取消、变更、收货和退货在更迭进行且每一个过程可能重复进行。

④牵涉送货排期的过程有:订单录入与确定、订单取消、订单变更、收货、退货等。

在多状态更迭进行的情况下如何确保送货排期准确有效,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需要动态调整。

3.2 功能设计

供应链管理下的柔性订单管理系统功能:报价管理;订单录入与确定;部分订单取消;部分订单变更;收货管理、质量检验、收货确认或退货。

柔性订单管理系统下的采购订单设计:增加部分订单取消数量与金额;部分订单变更数量与金额指标。同时对收货录入、质量检验、收货确认或退货也要做相应指标设定。

柔性订单管理系统设计原理方法与思路:在订单执行的每一个阶段 (或状态) 考虑变更, 这些阶段有订单的签订 (生效) 、收货、退货、结束等。

已经在执行的订单进行变更修改必须处理如下问题:订单可能已经存在部分退货, 部分收货, 该部分的处理通过订单执行状态获得 (设计相应的字段, 处理参见算法部分) , 订单变更的内容包括对订单明细项目进行增加、 删除与数量修改等 (具体方法参见算法部分) , 对订单内容的变更可能影响到送货排期, 同时要相应调整排期, 排期调整包括手工调整与自动调整 (算法调整) , 前台录入时, 对新加明细项目由于存在用户意愿, 一般进行手工调整, 其它情况采用算法调整, 在3.5节订单变更算法中进行描述。

3.3 变更处理流程

变更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注: 变更处理流程中最大可调整量=订购量-接收量-取消量+退货量; 调整量变更后, 排期也要调整。

3.4 订单及变更信息形式化描述

①订单信息可以形式化为:O={H, D, S, C, P}。

其中, H:订单主信息;D:订单明细项目信息, H的明细项目信息, 与H为1对多关系;S:订单明细项目排期信息, D的明细信息, 与D为1对多关系;C:订单其它费用信息, H的明细信息, 与H为1对多关系;P:订单其它补充说明信息, H的明细信息, 与H为1对多关系。

O与外界交换信息, 有:项目主文件I;供应商信息V;采购人员B;库存信息K;单位信息:P;费用信息C;采购交易记录L等。

②基于上述订单形式化定义, 可定义如下数据结构:

令:A为采购订单变更新增属性集, L为采购订单变更记录新增属性集。

则:PO={X|X∈O}, POA={X|X∈O∪A}, POAL={X|X∈O∪L}, PAM={PO, POA, POAL} 。

这里PO即为采购订单信息, PAM即为采购订单变更信息, PAM由采购订单 (PO) 信息、采购订单修改信息 (POA) 以及采购订单变更记录信息 (POAL) 组成。不管是PO还是PAM都象O一样, 需要与外界交换信息。

于是PO的明细信息可以表述为:

PO.H={…}:订单主信息;

PO.D={…}:订单明细项目信息;

PO.S={…}:订单明细项目排期信息;

PO.C={…}:订单其它费用信息;

PO.P={…}:订单其它补充说明信息。

其它类推。

令:Q为数据, A为金额, BQ为可调整量, OQ为订货量, CQ为取消量, RQ为接收量, TQ为退货量, VQ为调整量, NA为明细项目金额, NP为净单价, OA为原项目金额, CA为取消金额, RA为接收金额, TA为退货金额, GA为毛金额, GIA为项目毛金额, TDA为折扣金额, RDA为接收折扣, CDA为取消折扣, TRA为退货折扣, NIA为项目净金额, TCA为订单其它费用, NOA为订单净金额。

3.5 订单变更算法

由于算法复杂, 这里只抽象描述:

STEP1 获取需要变更的订单PO (从没有完成的已生效订单中取得) 。

STEP2 将此订单信息PO复制到POAL中, 并计算:

STEP2.1 对明细项目:

POA.D.BQ=PO.D.OQ-PO.D.CQ-PO.D.RQ

+PO.D.TQ

计算可调整量, 注意可调整量BQ与调整量VQ的区别, VQ减少量不得大于BQ。

POA.D.NA=PO.D.OA-PO.D.CA

-PO.D.RA+PO.D.TA

STEP2.2 对主信息:

POA.H.GA=PO.H.GIA

POA.H.TDA=PO.H.TDA-PO.H.RDA

-PO.H.CDA+PO.H.TRA

POA.H.NIA=POA.H.GA-PO.H.TDA

POA.H.TCA=Σ (PO.C.TCA)

POA.H.NOA=POA.H.NIA+POA.H.TCA

STEP3 变更输入

STEP3.1 对POA.H, POA.P, POA.C属于一般性资料修改, 无须特殊说明。

STEP3.2 对POA.D分新增记录, 修改记录和删除记录几种情况。

STEP3.3 明细项目:项目物料编码、单位、批量L、最大可调整量BQ、实际调整量VQ、单价、折扣、净单价以及净金额NA。

STEP3.4 对于新增记录:POA.S手工录入调整, POA.S手工录入调整又分修改操作和删除操作。

STEP3.5 对于修改记录:自动调整 (参见后面自动排期算法) 。

STEP3.6 对于删除记录:自动调整 (参见后面自动排期算法) 。

调整规则:Σ (POA.S.Q) =POA.D.Q

STEP3.7 重算:

POA.D.NA=POA.D.VQ×POA.D.NP

+POA.D.CA+POA.D.RA-POA.D.TA

POA.H.GIA=Σ (POA.D.NA)

POA.H.TCA=Σ (POA.C.TCA)

STEP4 数据预处理:

STEP4.1 日志信息L指定日期, 指定客户的采购订单变更。

STEP4.2 把PO复制到POAL中 (标识为预处理) 。

STEP4.3 暂停本订单。

STEP4.4 采购人员B中对应采购人员减少正在进行的采购订单, 供应商V中对应供应商减少正在进行的采购订单。

STEP5 明细处理:

删除PO, 把POA复制到PO中。

STEP6 更新老的明细项目:

STEP6.1 更新库存文件K, 项目主文件I正在进行的本项目在订量减少。

STEP6.2 调整PO.D:

PO.D.OQ=POA.D.VQ+POA.D.CQ

+POA.D.RQ-POA.D.TQ

PO.D.NA=POA.D.NA

如果POA.D.BQ-POA.D.VQ为零, 则本PO.D明细完成, 否则本PO.D明细未完成, 继续有效。

STEP6.3 更新库存文件K, 项目主文件I正在进行的本项目在订量增加 (按STEP6.2确定) 。

STEP7 建立新明细项目:

STEP7.1 INSERT NEW TO PO.D FROM POA.D

STEP7.2 更新库存文件K, 项目主文件I正在进行的本项目在订量 (按7.1确定) 。

STEP8 主信息处理:

STEP8.1 更新PO.H

PO.H.GA=POA.H.GIA

PO.H.TDA=POA.H.TDA+POA.H.RDA

+POA.H.CDA-POA.H.TRA

PO.H.NIA=POA.H.GA-POA.H.TDA

PO.H.TCA=POA.H.TCA

PO.H.NOA=PO.H.NIA+PO.H.TCA

STEP8.2 变更处理可能会导致订单结束, 计算是否结束, 如果没有完成则变更B的PO在订量, V的PO在订量。

STEP9 数据结果处理

生成新的POAL信息。

STEP10 如本订单未完成, 则继续生效, 删除POA。算法结束。

3.6 变更调整排期算法:

令:SQ为排期量, OVQ为老变更量, NVQ为新变更量。

令X=PO.D.OVQ-PO.D.NVQ, 如果X>0, 则从POA.S最后一行的SQ开始减, 直到X全部分配完毕。如果X<0, 则把X增加到POA.S第一行的SQ, 具体算法略。

对于柔性订单, 除处理变更外, 还要处理部分取消排期调整、收货对排期的调整、退货对排期的调整影响等, 此处略。

4 本模型及算法应用情况介绍

通过本模型, 我们建立了一个桐用信息系统, 已在上百家企业应用, 通过几年的实际运行, 系统稳定可靠, 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4为采购订单变更手工输入界面。

大量计算在后台进行, 变更与排期自动计算与数据处理在后台进行, 后台计算与数据处理通过过帐快捷按钮触发执行。

5 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供应链系统中采购订单不能实现柔性变更与排期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模型。通过建立柔性变更数据结构与模型描述问题, 对复杂问题进行了简化与抽象。描述了实现的算法, 算法包括前台变更与后台数据处理。通过大量实际应用, 系统稳定可靠。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缺乏能力约束, 如何在有限能力 (如市场供、需、资金等) 下进行供应链采购订单柔性变更与排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以后的研究方向。

摘要:供应链系统采购订单柔性变更与排期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都没有很好解决。本文提出了建立订单柔性变更与排期的模型, 包括前台变更与后台数据处理, 并对问题进行了简化与抽象, 描述了实现的算法, 并得到了大量的实际应用。

7.采购计划与订单管理 篇七

⒈ 采购原辅材料时,应向供应商了解采购物品的生产工艺、卫生质量状况,避免来自空气、土壤、水、饲料、肥料中的农药或者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染;必要时,对产品生产商的生产场地和仓库进行审查;所有产品在初次采购前必须向供应商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相关证明文件,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的每批产品应附带产品检验报告; ⒉ 物资订货,必须按择优、价廉的原则和合理协作关系,选定供货单位,并签订供货合同;

⒊ 各项采购工作,必须在总经理的指导和同意下,按材料采购计划,由有关部门按先后慢急安排采购;

⒋ 仓库保管应及时上报各物料存量给总经理,由总经理安排采购计划;

⒌ 订货合同中,应对物资名称、型号规格、计量单位、质量要求、结算方式等提出明确要求,有特殊要求的应在合同中加注说明;合同签订时,要认真审核,防止错订、漏订、重订,确保采购顺利进行; ⒍ 各项订货执行中,如发现与合同内容不符时,应禁止使用,拒收,并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处理;

⒎ 建立物资采购台账,物资分类登记入台账,以便参考历次的单价,也便于登记合同交货情况,做到有据可查; ⒏ 对积压的物资,经总经理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理;

⒐ 所有原辅材料入厂后必须在第一时间送品质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仓库,办理进仓手续;

⒑ 所有未经检验验收或检验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准进入仓库。

原辅材料采购计划

一、采购部负责选择供方,会同质检部、生产部门对供方进行评价。

二、采购部负责制定主要原辅材料的采购计划,并报厂长批准。

三、采购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实施采购,采购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不得采购非食用性原辅料生产食品。

四、采购物资的质量检验或验证

1.采购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进厂后,仓管员填写申检单交质检部,采购的原辅料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

2.质检部派人取样,组织质量检验或验证,并予以记录。

3.当需要在供方处验证时,质检部按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验证。

8.采购计划与订单管理 篇八

一、水产加工企业原料水产品采购决策模型的构建

简单起见,假设水产加工企业是经济理性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其完全凭借自身可支配的资源禀赋(例如技术装备、资金等)进行水产品采购、加工和销售活动以谋求最大的经济利润。②在水产品订单有效需求客观存在的前提下,③水产加工企业可以选择水产品现货市场采购原材料,也可以依据自身对水产市场行情的判断,首先制定一份交易事项约定清晰的水产品订单,然后通过与有限渔户签约的方式采购所需的原料水产品。显然在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追求下,只有当订单渠道采购原料水产品的预期经营利润(简记为Ec)大于现货市场所购原料水产品的预期经营利润(简记为EM)时,水产加工企业才会制定并提供一份能够确保契约双方获得正常生产经营利润的水产品订单进行原料水产品的采购。否则,水产加工企业会放弃订单采购,直接从水产现货市场购置自身所需的原料水产品。综上分析,水产加工企业原料水产品采购决策模型可以简单地表示如下:DMUi=

其中,DMUi代表研究对象———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的第j种原料水产品采购渠道的选择结果(订单途径采购或现货市场购买)。实践中,若研究对象的原材料全部购自水产品现货市场,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利润EiM显然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在公式(2)中,Py和Pj分别代表决策时刻上一年度的水产加工品价格和第j种原料水产品的价格;λi代表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基于Py对决策年度水产加工品市场售价波幅的主观判断,从实际来看λi∈(0,+∞)客观存在;γi代表研究对象对水产加工品商品化程度的预期,其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产加工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水产加工品的内在质量并且γi∈(0,1];Ai代表研究对象水产加工工艺的技术水平,显然Ai∈(0,+∞)同样成立;xm代表研究对象的可变要素投入向量;xj和ej分别代表研究对象决策年度采购第j种原料水产品的数量及其对xj购置价格的预期并且ej∈(0,+∞);TCelse代表研究对象采购的除了第j种原料水产品以外其他所有加工原料和相关生产要素的成本支出;z则代表研究对象的固定要素投入向量。

为了便于行文比较,本文假定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选择订单渠道采购第j种原料水产品之后,其水产品加工方式保持不变(即水产加工企业生产函数并未因第j种原料水产品通过订单渠道购得而发生改变)。鉴于此,研究对象在推出第j种原料水产品采购订单后的预期经营利润EiC可以一般地表示如下:

在公式(3)中,PC代表原料水产品的订单收购价格;θij代表研究对象第j种原料水产品通过订单渠道采购的数量比例且θij∈(0,1],当θij=1时意味着研究对象第j种原料水产品全部通过订单渠道购得;λic和γic分别代表研究对象对使用部分或全部订单采购的第j种水产原料的水产加工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和商品化程度的预期,同样有λic∈(0,+∞)和γij∈(0,1);其他字母内涵同上。至此,根据公式(1)、(2)和(3),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选择推出订单采购第j种原料水产品的概率Yi可以表示为:

由公式(4)可以看出,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是否通过订单途径采购第j种原料水产品的决策选择是其自身生产经营特征、水产品契约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产加工企业自身生产特征因素主要包括水产加工技术水平(Ai)、生产要素投入(xm和z)、水产加工品商品化程度的预期(γi和γic)及其对决策年度水产加工品价格和原料水产品价格的主观预期(λi、λic和ej);水产品契约因素主要包括第j种原料水产品的订单价格(PC)及其订单采购的数量比例(θij);而市场环境因素主要对应于水产品市场的经营状况(Py和Pj,二者分别指向水产加工品市场和原料水产品市场;受水产品准完全竞争市场类型的影响,显然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是二者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整体而言,面对客观既定的水产品市场经营状况(Py和Pj已定),水产加工企业通过订单采购原料水产品的经营决策主要受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水产品契约因素的影响。

二、基于不同原料采购渠道的水产加工企业生产效率比较

根据经济最优化理论,求值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所需的第j种原料水产品最佳投入数量,需要对公式(2)和公式(3)分别进行一阶求导分析。首先对公式(2)求导可得:

显然,公式(5)就是决策年度研究对象利用全部购自现货市场的原料水产品进行最优加工对应的边际效率值。从公式(5)右端所示内容来看,对于完全从水产品现货市场采购原材料的水产加工企业而言,Ai、γi、λi、ej、Pj和Py是影响其水产品加工最优生产决策的关键因素。其中,1/Ai、1/γi和ej/λi分别代表水产品加工技术、水产加工品商品化程度、水产加工企业对水产品市场(包括原料水产品市场和水产加工品市场)价格的把握能力对水产加工品最优生产决策的影响程度,而Pj/Py表征的是原料水产品市场和水产加工品市场之间的价格传递效应。

为了对比分析,对公式(3)进行一阶求导得到:

同理可知,公式(6)是决策年度研究对象依托同时从水产品现货市场和订单渠道购买的第j种原料水产品进行加工对应的最优生产行为的边际效率值。从公式(6)右端所示来看,Ai、γic、λic、θij、ej、Pj、Py和PC是影响签约水产加工企业最优生产决策的关键因素。其中1/Ai表达的经济内涵和公式(5)保持一致;其它剩余事项则综合反映了水产品消费市场发育程度(对应于γic)、签约水产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对应于ej和λic)、水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对应于Pj和Py)、原料水产品契约定价机制(对应于PC)和原料水产品签约收购比例(对应于θij)对理性水产加工企业签约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整体而言,相比于公式(5)的经济内涵,公式(6)的右端组成内容直观地表明,签约水产加工企业的理性生产经营决策选择不仅受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能力(对应于Ai、ej和λic)、水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和水产品消费市场发育程度共同作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受原料水产品契约定价机制及其签约收购比例的影响。

三、理性水产加工企业签约收购原料后的生产经营行为调整

在明确签约水产加工企业最优生产决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判别水产加工企业推出原料水产品收购订单的决策条件,进而从动态博弈视角探讨其保证原料水产品契约稳定履约的生产经营行为选择,对于推动更多的水产加工企业投身到订单渔业生产中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简单起见,假设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在决策年度首次推出第j种原料水产品的收购订单,其对自身所产水产加工品的市场价格和有效市场需求的判断保持一致(即假设λiγi=λicγic),则公式(4)所表达的研究对象选择订单采购第j种原料水产品的概率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由公式(7)可以看出,面对客观有效的原料水产品订单需求,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只有当第j种原料水产品的签约收购价格PC低于决策年度研究对象对原料水产品市场价格的预期ejPj时,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才会决定推出第j种原料水产品的收购订单。这也意味着,面对客观有效的原料水产品订单需求,水产加工企业选择推出订单与渔户签约收购原料水产品的决策基准是PC<ejPj。据此条件,结合前文分析,可以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实践中由于订单途径购买的原料水产品质量有保证,致使水产加工品的品质能够有所提升,而水产加工品品质的相对改善将赋予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在水产加工品市场定位、价格制定等决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突出地表现为其能够适当提高水产加工品的市场售价,故一般而言,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对签约后生产的水产加工品市场售价波幅的预期λiC>λi。相应地,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签约后生产的水产加工品品质的提升也会使得水产加工品的商品化程度γic>γi,所以存在不等式γicλic>γiλi。根据不等式关系,可得:

根据不等式(8)和(9)可知,不等式关系成立。结合公式(5)和(6)的经济内涵可知,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签约收购原料水产品后,其最优生产行为的边际产出水平将小于其未签约时的最优加工行为对应的边际产出水平。结合前文假设条件,根据水产加工企业生产总量曲线图(如图1所示),可以对决策年度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进行比较静态分析。

简单起见,假设决策年度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未通过订单采购原料水产品时的最优生产决策点对应于图1中的点(Xj0,Yi0),则公式(5)显然在该点成立。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不等式(9),公式(6)对应的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签约后的最优生产决策点将从(Xj0,Yi0)向上移至点(Xj0,YiT)或向右移至点(XjT,YiT)。对于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而言,其签约后的生产经营行为若要实现点(Xj0,Yi0)至点(Xj0,YiT)的移动,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相同的要素投入Xj0要带来(YiT-Yi0)的产出差异。此时,抛开订单双方主观认知方面的影响,显然该情形的出现更多地还要依赖增大Ai的数值,这也意味着由于签约原料水产品质量和数量供给均有保证,理性水产加工企业签约后应尽快做出提升自身水产加工技术水平的决策选择。与之对应,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签约后的最优生产行为若要实现点(Xj0,Yi0)至点(XjT,YiT)的移动,意味着第i个水产加工企业的签约决策将会引致其生产规模的膨胀和水产加工品产能的提升(直观地表现为Xj的投入数量从Xj0增至XjT、水产加工品产量从Yi0增至YiT)。本质而言,此过程的实现除了采取能够增大Ai数值的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积极采取能够有效提升γiC和λiCPy数值的措施,所以理性水产加工企业在签约之后的经营策略选择上应尽快做出产品定位瞄准高端消费市场、全面提高水产加工品质量和稳步开展品牌营销的经营决策调整。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构建水产加工企业原料水产品采购决策模型,对水产加工企业签约采购原料水产品的概率进行了数理测度。研究发现,面对有效的原料水产品订单需求和既定的水产品市场状况(Py和Pj已定),水产加工企业是否通过订单渠道采购原料水产品的决策选择主要受其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水产品契约因素的影响。而且,水产加工企业签约后的最优生产决策深受水产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水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原料水产品契约定价机制、原料水产品签约收购比例和水产品消费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同时,签约水产品加工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引下应在水产加工技术、水产加工品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做出相应的经营调整。上述结论也为未来推动我国订单渔业的规模化发展带来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面对有效的原料水产品订单需求,原料水产品订单的推广应用能够引致签约水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能够提高签约渔户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进而还能够带动原料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产能的有效提升。鉴于此,通过采取财政扶持、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等手段,鼓励和支持水产加工企业依托自身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渠道优势,切实推介有效保障签约渔户经济利益的原料水产品订单,并着力构建“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新型契约关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签约渔户因销售困难而蒙受的经济损失,是新时期加快推进我国蓝色粮仓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选择。

第二,着眼于原料水产品订单覆盖面的有效拓展,积极采取“构建紧密型水产品加工产学研联盟(旨在提升水产加工技术水平以增大Ai的数值)、支持水产加工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提高水产加工品的科技含量确保Ai和Py数值的增大)、完善水产品价格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原料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市场价格主观预期eij、λi和λiC趋同客观实际)、加大渔户水产技术培训力度(最大程度地降低签约渔户的生产成本,从而达到降低Pj数值的目的)、引导和支持水产加工品高端品牌化发展(旨在提高Py的数值)”等能够持续降低公式(6)数值的政策措施(以此确保原料水产品订单企业经营调整的持续有效),能够吸引更多的水产加工企业推出有效的水产品订单带动更多分散的渔户一起闯市场。

第三,为了促进原料水产品契约的稳定运行,签约水产加工企业应重点瞄准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加快推进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和市场营销品牌化(旨在提高Py的数值),尽快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旨在降低TCelse的数值),藉此确保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在此基础上,签约水产加工企业再据时推出“多次结算型”原料水产品订单,④使订单渔户能够分享一定比例签约水产加工企业在市场流通环节赚取的经济利润,全力打造“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原料水产品契约关系,能够有效确保签约渔户“以销定产”和签约水产加工企业“以产(蕴含较高科技含量、高品质的水产加工品)促销”双赢局面的实现。

摘要:水产加工企业通过订单途径采购原材料的决策选择是其自身生产经营特征、水产品契约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水产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原料水产品契约定价机制及其签购数量、水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及其消费市场发育程度是影响签约水产加工企业最优经营决策的关键因素。原料水产品订单的有效推广不仅能够促进签约水产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和签约渔户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还能在宏观层面起到增加水产品有效供给的作用。瞄准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签约水产加工企业加快推进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市场营销品牌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并据时推介“多次结算型”原料水产品订单,能够有效推进订单渔业的规模化发展。

关键词:订单渔业,水产加工企业,原料水产品订单采购决策,经营调整

参考文献

[1]Sutinen,J.G.Fishermen’s remuneration systems and implications for fisheries’development[J].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9.

[2]Anderson,L.G.The share system in open-access and optimally regulated fisheries[J].Land Economics,1982.

[3]Ferris,J.S.and C.G.Plourde.Labor mobility,seasonal unemployment,insurance and the Newfoundland inshore fishery[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XV:1982.

[4]李金明.对发展我国订单渔业的思考[J].中国水产,2003,(01).

上一篇:关于企业文化演讲稿下一篇: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