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精选

2024-10-10

现代诗精选(精选11篇)

1.现代诗精选 篇一

现代诗精选(3)汪国真专刊

1.《给友人》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舒心的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 可是,我不知道 当我们想笑的时候 会不会

却是 潸然泪下

2.《是真将军不佩剑》 是真将军不佩剑

手中轻摇一把薄薄的纸扇 宫殿的明月 妃子的灿烂 河边的洞箫 舞女的蹁跹 全在将军运筹帷幄间

是真将军不佩剑

灯里轻吟着千载的词篇 飘扬的旗帜 胜利的号角 今日的功勋 历史的尘烟 全在将军运筹帷幄间

3.《活得真》

生命,在夹缝求生存 虽然渺小 却 活得真

4.《不问,是理解》

孩子大了 便成了母亲的心事 母亲的心事 是夏天的树叶 怎么落 也落不尽 母亲也知道 不好总问 问多了 石头也会生气 于是,母亲的脸上 常有一层薄薄的霜翳 咳,母亲 为什么 不学学沉默的父亲

问是爱 不问,是理解

5.《学会等待》

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 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

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

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

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

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

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

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

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

6.《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7.《嫁给幸福》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返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8.《怀想》 我不知道

是否 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 会有那样一次分离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 记忆没有随着时光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 起伏难平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 那样美丽

9.《剪不断的情愫》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10.《是否》

是否 你已把我遗忘 不然为何 杳无音信 天各一方

是否 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为何 微笑总在装饰我的梦 留下绮丽的幻想 是否 我们有缘 只是源头水尾 难以相见

是否 我们无缘 岁月留给我的将是 愁绪萦怀 寸断肝肠

11.《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12.《自爱》 你没有理由沮丧 为了你是秋日 彷惶

你也没有理由骄矜 为了你是春天 把头仰

秋色不如春光美

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13.《思——题油画》

只一个沉默的姿态 便足以让世界着迷 不仅因为是一尊圣洁 不仅因为是一片安谧 还因为是一面昭示 还因为是一个启迪

还因为她以现代人的形象 告诉我们

——沉思是一种美丽

14.《豪放是一种美德》

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 你从话语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种性格 豪放是一种美德 别对我说 只有眼睛才是 心灵的真正折射 如果没有语言 我们在孤寂中

收获的只能是沉默……

15.《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16.《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17.《也许》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前程如朝霞般绚烂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成功如灯火般辉煌 也许,只能是这样 攀援却达不到峰顶 也许,只能是这样 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也许,我们能给予你的 只有一颗 饱经沧桑的心 和满脸风霜

18.《跨越自己》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19.《我不期望回报》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

就是为了 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乐意是堤岸环绕 如果,你是山岭

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 但一定可以 使自己崇高

20.《永恒的心》 岁月如水 流到什么地方 就有什么样的时尚 我们怎能苛求 世事与沧桑 永不改变的

是从不羞于见人的 真挚与善良 人心

无论穿什么样的衣裳 都会 太不漂亮

21.《默默的情怀》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清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22.《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不要给我太多情意 让我拿什么还你 感情的债是最重的呵 我无法报答 又怎能忘记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 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 仿佛春天 温馨又飘逸

23.《思念》 我叮咛你的 你说 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 我也 全都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 相聚的时候 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候 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捡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那 闪烁的繁星 有我寻觅你的 ——目光

24.《背影》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25.《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26.《我知道》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我知道

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

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惘 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

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 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 走吧 你看

槐花正香 月色正明

27.《旅行》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也许是这几句话在勾引我们去流浪)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

28.《祝愿》

——写给友人生日 因为你的降临 这一天

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从此世界

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 而我记忆的画屏上 更添了许多

美好的怀念 似锦如织 我亲爱的朋友

请接受我深深的祝愿 愿所有的欢乐都陪伴着你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2.现代诗精选 篇二

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不乏诗歌的身影, 其中既包括了古代诗词, 又含有现代诗。但从教材编排方面, 两者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仅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而言, 古体诗词共有67首, 其中有40首作为精读课文呈现。相比之下, 现代诗 (包括儿歌、绕口令) 虽然有87首之多, 但是大多安排在语文园地、课后链接及选学课文之中, 以课文方式呈现的只有27首, 并且其中一年级就占了14首。

这样的编排设置, 就造成了“重古轻现”的一线教学现状。有关古诗文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 流派众多。相反, 大多数教师对现代诗教学不够重视, 再加上入选的现代诗内容通俗易懂, 貌似没有什么教学的“价值”, 于是, 在当下小学语文现代诗的课堂教学中, 其“冷遇”现象也较为明显。

其实, 相比之下, 现代诗更符合学生日常的语言表达习惯, 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 在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 现代诗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那么, 怎样发挥现代诗的价值, 让学生既从中领略祖国文字的趣味和所表达的情感, 又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呢?笔者认为, 现代诗的教学其实也有“路”可循。

一、“读”树一帜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有效的朗读, 能够快速地了解课文内容, 更好地理解课文。小学语文现代诗歌内容浅显易懂, 韵律优美, 朗朗上口, 更可贵的是, 古体诗格律严谨, 因此在朗读时, 停顿、节奏也无非就是二二三、四二一等等几种。相比之下, 现代诗的行文更为自由, 在节奏、语调、音韵的处理上, 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因此, 在现代诗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 自由地读一读整首诗, 边读边划分节拍, 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 理解合理即可。接着教师可以进行示范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刚才的朗读节奏是否合理?老师为什么是这样读的?最后, 学生通过自由读, 向老师学习读, 对诗歌的意境基调表达的情感都已有了完整的把握, 再给诗歌配上音乐大胆地读出来, 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实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这时, 诗歌在学生心中, 必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例如, 《下雪的早晨》一课在教学前几行内容时, 教师先呈现诗句:

雪下着, 下着, 没有声音,

雪下着, 下着, 一刻不停,

洁白的雪下满了院子,

洁白的雪下满了屋顶,

整个世界多么静, 多么静。

当学生指出诗句中有很多处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时, 教师问:“这样的反复, 可以怎么读?”先让学生自由练习。以前两行为例, 主要有下面几种读法:

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

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

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

有的学生把反复的地方读得更加高亢, 他认为表现诗人看到了下雪, 很兴奋;有的语调变化不大, 他想表现一个平静的早晨;还有的语调往下降, 速度也变慢。这时, 教师进行示范, 然后补充介绍了诗人诗作的写作背景, 指出艾青想表达的是心中的苦闷与压抑。这时, 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反复之处还是语调下降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境。于是, 教师让学生练习之后再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 一起有韵律地朗读, 也可以几人一组合作读或是师生合作读, 都可以让学生发挥无限想象, 真正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涵义。

二、“品”文论字

现代诗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诵读层面,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感受语言的优美, 领悟诗文大意, 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再反复推敲赏析字句, 探究体味关键字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生动画面, 从高雅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中走进诗歌的境界, 走进诗人的内心, 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例如,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一课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分小节朗读, 学生读到“感叹号拄着拐杖……”, 教师适时提问:拄着拐杖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用杆子拄一拄, 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感叹号, 感受“拄着拐杖”与感叹号本身“形”的相似, 以及“倚老卖老”的威严。

当学生读到句号“顶不服气”时, 教师又适时引导:“你从哪个字眼看出它‘顶不服气’。”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哼”。“那你能不能试着读读呢?你会怎么‘哼’。”一个看着不起眼的语气词却让学生深刻领会了真正的顶不服气。

对诗中“主角”的教学更是令人赞叹。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课文中发问:《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谁是主角?然后问到学生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主角有哪些?接着教师又顺势回到课堂:那我们课堂上的主角是谁呢?此时学生个个争着抢着喊着“我!”“我!”教师见此情景, 马上顺导:我们的同学真棒, 都吵着争当课堂的主角了。那今天, 我们的字典公公家里又为什么吵起来呢? (争主角) 对呀, 也和我们同学一样争主角。此时, 课堂气氛已被不知不觉带入了高潮。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个词, 就让学生走进了诗歌的情感世界, 那种要争当主角的不服气劲已深入每个孩子心中, 也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情感铺垫。

又如《童年的水墨画》中有这样一句话:“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教师在教学该句时, 引导学生把“漾”换成“露”“挂”“藏”等字眼比较朗读, 问:“你觉得哪个字眼的效果更好?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赏析, 感受到漾着的笑就像那被微风掠过的湖面一样漾起圈圈波纹, 而那“‘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就像是微风, 漾起诗人的心, 漾起了诗人的笑。此时, 教师再让学生漾起笑脸, 快乐地读一读。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精练、准确的特点, 从而感受了童年的快乐。

三、“仿”效章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 其行文结构、遣词造句都别具一格, 学生不仅要感受其中的趣味和深意, 还应该将这样的文字组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模仿着运用诗歌的章法进行语言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学习后的仿写, 是对诗歌语言形式的一种理解, 也是对生活素材的再一次提炼。通过一次次的诗歌仿写,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体验的细腻感知。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趣”字。有“趣”, 学生的主动性才会增加;有“趣”, 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充分回想;有“趣”, 学生的思维创作才能活跃。写诗, 是一件美妙的事。如果教师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写诗兴趣, 那么学生笔下流出的肯定不是动听的音符, 而是嘈杂的噪音。

《听听, 秋的声音》这课教学中, 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第二小节, 让学生自由读, 读出画面感, 然后想象:你知道蟋蟀在唱什么歌吗?除了告别之外, 他还想对阳台说什么?在大家充分发挥想象, 互动交流之后, 教师总结这两段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接着引导:“你们还喜欢谁的声音?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拟声词同步板书在黑板上, 播放一些秋天特有的音频, 又问:“这声音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当学生纷纷举手要回答时, 老师说:“别急, 赶快像第一第二小节那样,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想说的都写出来吧!”

这样的诗歌仿写环节不是孤立的。它以课文为范例, 使学生习得写作的方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石, 调动其美好的回忆;以孩子充满幻想的心理特点为抓手, 丰富其想象的空间。如此, 仿写便是水到渠成。下面就是一名学生的仿写作品。

扑通扑通

是豆荚裂开的声音

一粒粒小黄豆跳出来了

想要亲吻大地奶奶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节小诗, 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诗歌学习的热情, 对生活的热情。仿写, 给了学生们一双慧眼, 让他们更有能力去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展”露头角

语文的教学, 光靠课堂上的几篇课文是不够的, 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 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 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同时, 还应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引导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和其他类型的课文一样, 现代诗也可以通过作业超市的方式进行拓展学习。例如, 完成《听听, 秋的声音》教学, 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1) 爱诵读的同学, 课后几人一小组, 去美美读一读。 (2) 爱画画的同学, 你可以根据课文, 将你眼中的秋天用画笔画下来, 美美地欣赏。 (3) 爱写作的同学, 可以拿起你的笔, 写一写秋天。像这样的作业超市, 学生喜欢, 又能提起他们对现代诗的兴趣, 何乐而不为!

在学习了一篇现代诗后, 教师可以推荐同一主题的一篇现代诗让学生进行阅读。比如, 学完《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 可以向学生推荐《地球万岁》。这样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 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类诗歌的特点。像这样由一篇现代诗延伸到同一主题的另一首现代诗, 这样的拓展在课堂上是比较常见的, 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而且在课内也有一定的时间一起来欣赏。

在此基础上, 也可以进行一课书到一组诗的拓展方式。比如, 六年级上册的“诗海拾贝”中就有几首非常富有童趣的现代诗, 如《爸爸的鼾声》《致老鼠》等。学完这些童趣十足的儿童诗后, 教师可以在课外再选三到五首组成一组生动活泼的儿童诗让学生自己诵读。这样的拓展方式相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 学生也会更有兴趣。此外, 还可以进行从一课书到一本书的拓展。学完“诗海拾贝”中的所有儿童诗后, 还可以推荐著名儿童诗人金波的诗集。如学完艾青《太阳的话》, 还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一读《艾青诗集》, 从不同的现代诗中感受作者不同的情感和诗歌的不同风味。

3.小学现代诗教学策略 篇三

一、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情感基调

“诗”者,皆为感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相对于古诗词的温柔敦厚、含蓄隽永,“现代诗”则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景陈述,表达起来相对情感明晰,易于理解,但要领会其精髓,都离不开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由于这些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间、特殊境遇的灵感迸发、情感宣泄,因此掌握了这些背景,对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并增进对诗歌的理解作用重大。

二、注重作品诵读,培养良好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必须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读的方式要多样,合作读、齐读,可以读出诗的气韵和气势;个人朗读,可以读出诗歌的深层情感和个人理解。同时朗读也要体现出层次感:初读,读准字音、节奏,感知诗情;再读,读出诗味,品味情感;品读,产生共鸣,感受诗歌的独特韵味。在琅琅读书声中,使无声的文字变得有情感,使有限的语言富有活力,学生领略到汉字表达的奇妙效果,初步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气息,并逐渐提高对于现代诗的阅读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重视范读的作用。教师对诗歌理解后的真情朗诵,再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增强对于诗歌节奏、韵律及美妙音乐的感受力,更能激发起学生模仿、朗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进一步的朗读、品味中,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尊重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对于同一首诗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而应该在品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学诗歌《锁不住的心》时,围绕问题“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学生们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读出了“我”被锁在家中的无奈,有的读出了“我”对于自由的强烈渴望,有的读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还有的读出了妈妈对孩子的不理解、专制。孩子们结合诗句,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时,只要合情合理,教师都要给予积极肯定。

四、创设教学情境,品味诗歌韵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要让学生领略到情景交融其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现代诗教学的难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教学形象起来。好的现代诗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诗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更能够使他们受到“语文味儿”的浸润。在教学《纸船寄母亲》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冰心赴美留学的情景:在滔滔海浪声中,唯有茫茫大海,飞翔的海鸥,冰心在亲近自然、复苏童心的环境下,却缺少了最爱的母亲的陪伴,浓浓忧伤、深深思念顿时在教室里荡漾开来。情境的恰当渲染,为学生进一步走入诗人情感世界,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和契机。

五、扩大课外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新理念强调:教师教学,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就是要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对于现代诗的教学,我们不能就诗教诗,要勇于把语文课堂上的视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把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中。要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和生本对话中,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前对作者及背景的了解,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学完诗歌后,教师可以对诗人的其他诗歌,或同一主题的其他诗歌进行相关拓展。经过一次次积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逐渐提高,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也渐渐的厚重起来。

六、强化描摹仿写,培养文学气质

现代诗篇短小,内容丰富,描述富于跳跃,回味无穷,读起来朗朗上口,描述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都较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容易理解。所以诗歌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甚至是整首诗,教师都可以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或理解,进行适当的仿写。如,教学《海上的风》时,由于诗句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我安排了仿写,孩子们展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创作才能:海上的风是音乐家,它一来,就奏起动听的交响乐;海上的风是温柔的怀抱,它一来,船儿就恬静的睡去;海上的风是坏脾气的爸爸,它一来,大家就心慌意乱……这么多充满灵性的诗句,在孩子们激情满怀的创作中,迸发出来,不仅鼓励了孩子们,对我进行现代诗的教学也是一种震撼,一种启发:孩子们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教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都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创作出令人欣喜的作品。◆(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中心小学)

4.军旅励志诗精选 篇四

从军歌

空思为国作栋梁,

功名二十亦可伤。

今朝投笔从军去,

铁马何时勒燕然?

题白公馆

阴霾蔽日歌乐山,

高墙铁窗锁怒颜。

万里春风关不住,

满山叶绿报春还。

南部城郊书怀

向晚不适意正烦,

闲步出郊赏江滩。

何须乘舟寻范蠡,

江滩自有练兵场。

巴山初雪

一夜朔风摧雪来,

千花万卉次第开。

群山渺渺没心里,

白雪纷纷入壮怀!

军旅励志诗精选

巴山雪景

巴山风雪连天来,

座座营门久不开。

梅花含笑枝头立,

冬笋藏锐雪里埋。

题大雁塔

高塔巍峨凌太空,

天地也有一路通。

千重楼阙连唐苑,

万木欣欣满关中。

题武侯墓

武侯幽坟何处寻?

定军山下缘荫荫。

千年古柏千年桂,

不消忠魂不朽名。

八阵威倾三分国,

七弦智退十万兵。

休嗟英雄力未尽,

造世还须靠人民。

壮志歌

少年壮志事戎装,

仗剑纵横扫强梁。

上马已摈家中事,

入阵常忘危与安。

胸怀人民当奋勇,

为国捐躯乃天常。

从我三军征胡虏,

5.精选行旅诗15首 篇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旅望》

王昌龄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初冬旅游》

王建

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

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春日旅寓》

杜荀鹤

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

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旅次闻砧》

李中

砧杵谁家夜捣衣,金风淅淅露微微。

月中独坐不成寐,旧业经年未得归。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西陵峡》

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 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江上送友人南游》

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6.高中生励志诗精选 篇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白居易《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李绅《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47.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7.初中语文中的现代诗教学 篇七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 选出自《猛虎集》。这篇诗歌具有轻柔明丽的特点。它的是音节和谐, 意境优美, 音节响亮, 意境深远, 从而备受读者的青睐。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 是徐志摩的力作, 其构思之严谨, 表达之精纯, 描述之细微, 堪称绝响。抒情是诗歌的生命, 正如白居易所说的“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因此, 《再别康桥》的教学, 首先要捕捉诗歌的意象, 诠释其创作背景, 与诗人共鸣, 通过想象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眷恋依依、凄婉哀愁与洒脱豪放之情。

二、解读学生

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现代诗歌, 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风华正茂的青少年, 对文学有与生俱来的酷爱。艺术是相通的, 他们从优美简洁、华丽婉约、形式独特的古典诗歌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 也从无数直率奔放、锦绣流畅的流行歌曲中感受过歌词的意蕴, 因此具有良好的学习与鉴赏的基础。不过, 学习《再别康桥》仍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对意象的朦胧认知, 其次是徐志摩的创作动机。

三、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再别康桥》描摹如画, 字里行间爱恋重重, 憧憬种种, 离愁片片, 千愁万绪, 笔莫能罄, 不尽之意, 尽在言外。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读是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鉴赏, 在读中探究。学生可深情吟哦, 熟悉文本, 或一人阅读, 众人击节应和, 或个性阅读, 融入共鸣。大家一起读诗作、谈感受、说体会, 把诗句来回揣摩, 对意象反复理解, 绝不能限于外在的初步认识, 要深入作者内心, 读出感觉, 品出味道, 直至诵之心动, 怡悦心怀, 读之再三, 味之无极, 齿颊留香, 直至意蕴悠然, 犹如己出, 读至文字中诗人形状举止依稀若在眼前, 学生宛然如临其境。如此, 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 最后成为终结性认识。当然, 不能就此罢休。教师还应介绍诗人创作特点、写诗背景, 或与其他作品交相对照, 促进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 以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一) 感知作品内涵

1. 为诗作配乐。

选曲配乐朗读, 什么歌曲合适呢?最后大家一致选舒曼的小提琴曲《梦幻曲》。《梦幻曲》惆怅满怀, 描写逼真, 简洁生动, 抒情浓厚, 轻盈缥渺, 似泣似诉, 如梦如幻, 让人遐想无限不能自已, 倾听着柔美舒缓的音乐, 读着轻盈柔和的《再别康桥》, 珠联璧合, 桴鼓相应, 别有意境, 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再别康桥》的感知。

2. 什么样的歌手演唱才能使诗歌更为动人。

说起唱歌, 学生顿时群情踊跃。最后, 大家一致赞同关?式的演唱。关?一贯是自弹自唱, 发挥得出神入化无以复加, 节奏快慢相宜, 表情感人至深, 歌唱浸人肺腑。立即有学生模仿, 歌喉一啭, 全场寂寂, 与歌唱艺术结合, 确实是震撼人心, 尤其是歌曲的特点可以发挥极致:精粹处反复演唱, 结尾处“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唱三叹, 真挚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使得学生对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感情感同身受, 沦肌浃髓。在这种情况下, 大家能够对《再别康桥》有了更深入的把握, 学习的兴致再掀高潮。

(二) 从意象中感受情感

旧地重游, 缕缕情思化作凄美婉约的诗句, 整首诗的情感充满了似水柔情,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 似随手拈来, 但“看似容易却艰辛”, 其中有多少的依恋, 有多少的难舍。学生认为作者究竟是和谁道别呢?只是向母校告别吗?那何必“轻手轻脚的, 生怕惊醒梦中人一样”?他向喜欢的人道别?不敢惊扰意中人的美梦, 轻轻的来了, 又轻轻的走了?或者, 作者是和“另一个我”道别, 和“记忆中的我”, 抑或“留在此地的我”。作者是和自己的心灵沟通, 所以轻声细语, 缱绻呢喃……字里行间, 跳跃着诗人无限的激动, 真想引吭高歌, 一唱为快, 但是歌声到喉咙又能被咽下去了, 这说明诗人是独自回味了, 而且情感极其厚重, 只能是自己独享, 只能是自我陶醉。诗人的情怀感染了夏虫, 夏虫也为诗人而沉默了……

(三) 了解诗作背景

徐志摩曾经在《猛虎集·序文》中做过详细的自我剖析:在24岁以前, 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 开启了他的性灵, 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1928年, 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 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 《再别康桥》问世, 成为不朽的名作。此外, 徐志摩曾经与20世纪中国公认的才女林徽因漫步于剑桥。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1928年3月, 林徽因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在加拿大结为伉俪。得知心上人名花有主以后, 徐志摩故地重游, 千头万绪, 百感交集, 挥毫赋诗写下了这篇不朽的名作。了解了诗作背景, 就能够“知文论事”, 更准确、深入地把握这首瑰丽的诗篇。

五、结语:认真学习, 进行诗歌创作

8.现代诗教学应厘清三个“≠” 篇八

[关键词]现代诗 朗读 文本赏析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4

许多教师教惯了白话文,在教学现代诗时也按照教白话文的方法与策略来教,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对诗歌整体内容与情感的感受。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的教学为例,结合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出现的错误,谈一谈如何教学现代诗。

一、朗读诗文≠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小节,看看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一小节主要讲中国的幅原辽阔。北方还在飘雪的时候,南方就已经春意盎然了;东方升起太阳时,西方还是群星闪烁。

思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但是他把朗读课文的技巧用在了朗读现代诗,是不对的。朗读诗文≠朗读课文,现代诗有它独特的行文结构与语言描述特点,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忽略了这一点,就会使学生不能深刻地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对策:

师:(教师把第一自然段变成白话文出示)大家比较一下,这样的行文结构与教材有什么不同,朗读的方法能不能一样。

生1:我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要读出停顿的节奏。

师:光读出停顿还不行,还要读出重音,请大家再读一读,谈一谈读过之后的感受。

生2:我才读到一半,内心就非常激动了,祖国太辽阔了!

师: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情感与节奏阅读下面几小节,看谁读得更感人。

二、文本赏析≠文本解读

师:刚才,大家已经阅读了这首现代诗,哪一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首诗主要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祖国的?

生1:从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的物产、民族的情谊、灿烂的文化、祖国的精神几方面来写。

师:同学们能根据内容,把这首现代诗分段吗?

生2:可以。这首诗可以分为三段,第一小节为第一段,写的是祖国的辽阔,起到总领全诗的作用。第二段是2、3、4、5、6小节,从不同的视角介绍祖国。第三段是第7小节,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思考:现代诗的教学重在欣赏,而不在解读,这位老师带着学生一步步解读文本,从表面上看无可厚非。但是,从诗歌的内容与特点来说,这位老师过于理性的解读已经把诗歌内在的意境美给丢弃了。诗歌的文本赏析≠文本解读,这样的教学与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有点格格不入。

对策:

师:同学们刚才都带着自己对祖国特有的情感朗读了这首现代诗。那么,在朗读过程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美丽的西湖、云雾缭绕的黄山与庐山、白浪翻滚的长江与黄河。

生2: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祖国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更加富饶,更加文明。

三、情感体验≠知识传授

教师播放视频《美丽的中国》,内容有祖国大好河山的介绍,有中国的各种物产的介绍,有对各个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的介绍。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满脸迷茫。

思考:知识的传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应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应放在情感的体验上。在这一节课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但是没有丰富的情感作基础,他们对现代诗的特性没有一个具体的体验。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远比失去的多。

对策:

师:祖国有那么多的山河与物产,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这首诗的相关内容吗?

生1:能。(学生分别选择不同的内容来绘画)

师:通过绘画,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2:我想到了现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修建了三峡大坝与小浪底工程,让我们的母亲河可以更好地服务我们。

总之,现代诗的教学不能用其他文章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诗歌最注重的就是表达情感,要让学生在不断读、品、悟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现代诗的意蕴,让学生在现代诗中获取美的享受,升华自己的情感。

9.小升初语文必考诗诗句精选 篇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

五、爱国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陆游《示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杜甫《春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六、山水田园诗

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

山水:

日照香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田园:

昼出耘田夜积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范成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0.有关重阳节的诗精选 篇十

九日与友人登高

【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

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临玉,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重九日广陵道中

【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广陵大醉不解闷,韦曲旧游堪拊膺。

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九日落星山登高

【唐】徐铉

秋暮天高稻u成,落星山上会诸宾。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九日雨中

【唐】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j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庚午岁九日作

【唐】齐己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 乱离偷过九月九,头尾算来三十三。

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九日登玉山

【唐】钱起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李V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黢刺旆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11.关于“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 篇十一

一、《诗歌报》的前“大展”时期

作为策划实施“大展”的两个主要人物之一,我首先要说,对于《诗歌报》来说,“大展”不是凭空而起、突然降临的“飞来峰”。在“大展”之前,在《诗歌报》早就存在一个“前大展时期”。“大展”是1980年代现代诗歌的一个高潮,然而在《诗歌报》,在“大展”这个高潮之前,早已经潮起潮落,波涛汹涌。

“大展”特点之一,是推出了几十个诗歌团体,而《诗歌报》早在1985年4月6日就开辟了《诗社纷纷来如潮》专栏,每期都介绍10多个诗社。此外,还开辟了《全国诗社作品交流中心》,《校园诗社》等专栏,介绍诗社成员,发表他们的作品及他们的诗歌理论主张。到“大展”之前,《诗歌报》推介的诗社有一百多个。

“大展”之前,《诗歌报》推出了4期《崛起的诗群》专栏,每期都是横跨两个版,总共发表50多个诗人的简介以及他们的诗论和诗歌作品。还推出一个整版的《巴蜀诗页》,专门介绍了四川“非非”等诗歌群体。

以《崛起的诗群》《巴蜀诗页》《全国诗社作品交流中心》等栏目为标志的“前大展时期”,无论是作者的阵容,还是作品的质量,都超过了后来的“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

当然,后来的“大展”规模及其产生的轰动效应,是“前大展”不能比的。

二、对于“大展”情况的一些说明

“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自问世之日起,就在中国诗坛引发一场超级地震,诗歌界为此争论了近三十年,其影响的余波至今不绝。

今年是“大展”问世30周年,由于时隔久远,加上史料的日渐稀缺,有一些关于“大展”的议论渐渐沦为了主观想象,与实际情况出现了偏离,作为第二发起人和共同策划实施者,我有必要为恢复“大展”的历史原貌说几句话。

1、大展是徐敬亚先生发起的,但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毫无疑问,徐敬亚先生是“大展”的第一发起人,是“大展”的总设计师和操盘手,他的贡献无人可以撼动。但是,《诗歌报》能够参与“大展”,使“大展”产生专业影响力,主要是我发起的。我说过,我代表了《诗歌报》的先锋性和探索性,当徐敬亚把他的想法告诉我,经我向《诗歌报》领导人严阵先生、蒋维扬先生汇报、解释、游说,《诗歌报》才有可能参与并成为主办单位。所以我说自己是“大展”的第二发起人。

2、徐敬亚在“大展”之前,都是和我联系,共同策划实施“大展”的具体事宜,也就是说,徐敬亚在“大展”之前,从来没有和蒋维扬先生联系过。徐敬亚后来在多个场合,说他为了“大展”,与《诗歌报》的蒋维扬、姜诗元联系,一拍即合云云,这是他记忆出了偏差。早在“大展”之前,徐敬亚到《深圳青年报》担任编辑期间,我们就已经开始联系。他曾经在《深圳青年报》的《两界河》文学副刊,发表了我的《本年度潮湿》组诗5首;应当说作为报纸副刊,一次性发表5首诗,动作算大的,体现了徐敬亚“真哥们的真友谊”。我的组诗的题目本来叫《潮湿》,是徐敬亚给我加上了“本年度”三个字,他说是为了增加“当下感”,我采纳了他的意见,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我诗集的名字。徐敬亚先生后来还为这5首诗编发了徐晓阳的评论文章《忧郁而粘稠的雨季——评姜诗元的诗》。

3、徐敬亚在“大展”之前没有和蒋维扬先生联系过,这在蒋维扬先生的《一封由“大展”引出的信》中得到佐证,蒋维扬先生说,徐敬亚“通过青年诗人、时任《诗歌报》编辑的姜(诗)元同志牵线”(实际上,我做的事不仅仅是牵线,后话再说)联系了诗歌报,他并没有说徐敬亚和他联系过。

徐敬亚给我写过多封信,大都遗失了,幸好留下一封信,从中可以看出若干問题,全信如下:

诗元

收你27日信后我很高兴!看来我估计得对,诗歌报有魄力!我也注意到你们发了有诗群和非非等,你的文章也表明你们是逐浪潮的。在国内诗刊报中,你们干的最放感,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我很早就想办大展,来深后一直被动。今年才有可能的精力。我给你去信时,已同报社头打过招呼,并且已积了稿子。收你信后,为慎重起见,我又重新将你的信提请编辑部和总编副总编并在编委会上讨论——已一致通过。

些小修改和补充,如下:

1、那就编四个整版(你说可四可二)。

2、各家发两整版。

3、署名分别要用“主客式”,你署《诗歌报》《深圳青年报》联合主办,我署青报诗报合办。

4、各自分付稿酬。

以上2、3、4点均为你的意见。

5、同意你们的审稿权,特殊情况下(你话)你们有权处理。你应相信我不会太让你们费事。有变动通知我便可。

6、版面不宜过“花”,所以可分别排版,由我们统一制作通栏标题:

“……大展”,100级以上圆黑字号,植字照排后寄你,由你们制锌板,——这样双方没有经济往来。标题植字,由我找人弄,不用钱。

我们逢二、五出报。

7、时间,我想10月21日较好,这也符合你说的10月10日前下稿的意见。周二,双方同时上报,我们用2、3版,你们的版面由你们酌定。

8、我7月5日已发约稿信,目前稿件已有20多个流派。我昨又打印一信,再发出,以求稿件更好。25日我去兰州开会,走前将手中稿子编完,9月上旬归来时,我想路经合肥,带去我报约请函(你们说过)如你所愿。派1—2个人同我一起来深圳定稿,怎样?来深费用你们自己出,九月中旬好不好?多少人,你们定。如你们不来,我便不经合肥了,回来编完稿子,在10月10日前把稿子寄到你的手里,以上事项请你们回复一下。

nlc202309081235

另,报社意见,此举必带来大量邮购(我估计可至少增加1000份发行),我的意见,统一由《诗歌报》发行。大展刊出前,同期报上也发邮购消息,分别在两家报上发出大展消息,连发1-2或3期及邮购办法,出报后我们将一定数量的《深青报》邮至你报,统一由你们“成套”地邮给读者。我想,此举从发行角度看是乐观的,每流派估计可要100份,如30流派便3000份,还可能更多。(我们当然给发行量,不过那钱太少。)

至于评论界,我看会有反响,1、兴奋、支持、评论;2、表示我们“拔苗助长”之感。他们不重视创作,是因为这几年创作上不够有力量,无明显对象。至于拔苗,我是想伺机请这群诗魔诗鬼们自己拔头发一举一一总要人为一些。不能全听自然。

是否可称流派?我至10月10日前想再考虑。雏展、潜流、亚流派群等等,再想,也想再审视一下作品。

4000字文章如我写,我当然不会滑(?)意平庸。这一点,只恐你们怕险。但我亦非当前,所以我估计基本同预想。现在的问题是,我想两家报社,都应有一文章,另一文章可以由你们、我们写。我们写便是曹长青写,一定会有锐气!他是我报副总编,黑大77级毕业,有文采,有创新意识、哲学意识。出过《诗的技巧》一书(与谢文利合编),我倾向于他写。如你们有合适的人,你可来信商量。但你们看原稿时间少,怎么办?我想,开始时文章(两篇)均可由我们写,以后的评论(将大量的)可以由你们全面搞。

你的诗怎么参加?你还有什么推荐?请寄我,你们有流派吗?不参加流派我就单发,请写示我。兰州会你们谁去?

你的文章我读过了,我(有)胆气,也不乏理论。关键一点是你看到了又一个潮头。而很多人茫然。

字草望谅,我是控制不了速度。

敬亚敬礼

八月十日晚

附记:

此举我们好好搞一搞,85年3.21我们搞的那个诗专版,《诗刊》《诗选刊》等都选了,甚至《新华文摘》也选了。《中国文学》海外版(英文)也选了。就是抓住了或说碰了一个时机!你分析过了,目前形势很好,流派展出后一定会有大反响!包括海外,香港的朋友会关心!

尽快复我一信,我们就拍手敲定。

4、从徐敬亚的来信中可以看出,我和他为了“大展”的诸多事宜,曾经多次协商,反复切磋,涉及《诗歌报》方面的事,由我负责搞定,他并没有和《诗歌报》其他人再作联系。徐敬亚最初提出的大展名称是“中国现代诗流派大展”,是我提出来将“流派”改为“群体”,我是根据大学里学的文艺理论知识,知道一个文学流派的产生,必须有相对共识的理论主张,有若干个创作主体及一定的代表性作品作为支撑,才能成立。根据当时的情况,许多诗歌群体都是仓促形成,不具备作为流派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打出“流派”的旗号,容易受到保守势力的讥讽和攻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许多批评“大展”的人,还是无视“群体”,而抓住“流派”来说事,以便否定“大展”的成色。

5、在徐敬亚这封信之前,我们的计划是《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各拿4个版面,分两期用8个版面推出“大展”,到最后决定时刻,是《诗歌报》这边的领导,担心动静太大,引起更高级别主管部门的反弹,决定《诗歌报》只用2个版,所以最后才出现《深圳青年报》多出3个版的不对等的情况。

6、即使仅凭这封信,也可以看出我参与了“大展”的策划,并不是蒋维扬先生所说的,我只是“牵线”的。从这个不准确的说法,可以看出蒋维扬先生不管或者是不了解“大展”具体情况,这也符合当时我在《诗歌报》工作的实际状况。当时的主编严阵先生,编辑部主任蒋维扬先生对于我的业务能力是信任的和放手的,我要做的事,汇报了,他们点头了,我就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他们基本不问,甚至连我为《诗歌报》撰写的大量文章,他们也只是做一些文字上的把关,几乎不作大的修改。拿影视作品来比喻,领导就是制片人,可以决定作品的生死,但决定不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我就是导演和演员,我没有生杀大权,但我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决定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艺术价值。

对于徐敬亚这封信,我要补充的是,我作为《诗歌报》一方的代表,不仅参与了“大展”的策划,还参与了组稿工作。在这封信里,徐敬亚说“目前稿件已有20多个流派(群体)”,“大展”最后呈现的是“59个群体(流派)”,可见大部分组稿工作,是在《诗歌报》《深圳青年报》确定合作之后进行的。既然已经确定合作,我作为《诗歌报》的代表,就不可能不参与组稿等相关具体事宜。现在依然可以查到的我为“大展”组稿的有关信息,其中有诗人周墙代表“三人行”诗社,说我为了“大展”向他们约稿,他们商量以后决定不参加。诗人老巢说,我曾经通知他组成诗社,好参加“大展”,他没有办,错过了参加“大展”的机会。诗人翟永明也说,参加大展是接到《诗歌报》编辑的通知,由于我早前编发过她的组诗《女人》,和她早有联系,所以她说的编辑只能是我。这封信之后,我和徐敬亚参加在兰州召开的“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无论是与会人员,还是遇到兰州本地的诗歌作者,我们都一起进行组稿。散会以后,我俩一起途径山西到北京,为“大展”组稿,诗人刘自立在写我的一篇文章里说:“他(姜诗元)和徐敬亚一起赴京收集‘诗歌大展’的稿子,那天在王府井,他患感冒,寡言寡语,只有徐敬亚在餐桌上滔滔不绝。”佐证了我们在北京为“大展”组稿的事实。至于具体的诗歌作品,我只记得李亚伟的《中文系》是我组稿并编发的。“大展”结束几年以后,我在北京惠侨饭店见到李亚伟,他为《中文系》一诗的发表向我表示感谢,从此结下朋友情谊至今。

三、“大展”是中国诗坛

“第二次人的解放运动”

关于对“大展”的评价,我在纪念“大展”20周年的文章里說了不少,这里不再赘述。

我还要说的是,近日在网上看到,徐敬亚先生在不同场合说到“大展”,多次提到因为他的不慎或他的放任,让一些“低劣的”诗作混迹于“大展”,多有悔恨自责的意思。我倒是认为大可不必,对“大展”诗人诗作的评价,我比徐敬亚先生宽容得多,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首先肯定所有参加“大展”的诗人们,都是真诚的,都热爱诗歌创作并力图写出满意的诗作。即使是一些“不够水准”的诗作,也都表现了青年诗人们的真情实感,正因为有了他们,让我们看清楚了当时诗坛诗歌创作的原生态,看到了当时青年人思想感情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其深度和广度。这些作品,即使诗歌美学价值不高,也是具有真实层面的认识价值。比起前30年充斥全社会的颂歌诗、献媚诗、马屁诗及虚情假意诗等诗歌垃圾,他们具有更高的存在价值。

还有一种说法,是“大展”没有产生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我要说“大展”无需产生代表人物,这种只注重一两个代表人物,而忽略群体,是过时了的片面的思维方式。参加“大展”的每个人都是代表人物,那就是代表自己,每个人都代表自己,这就是“大展”的民主氛围和民主精神。而是否产生“经典”不是“大展”的目的,诗歌创作是人表现或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不是为了创造“经典”,更何况“经典”这个词,本身就违反了“大展”精神,尤其是当“经典”成为榜样、成为楷模,更是“大展”精神所排斥的。如果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那就请他看看过去年代产生的诸多所谓“经典”吧,这些“经典”最终无一不成了压迫人、统治人、奴役人的工具。如果一定要找出经典,那经典只有一个,就是“大展”本身,“大展”以其总体面貌,已经成为1980年代诗歌的经典,进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

“大展”是继以“朦胧诗”为代表的新诗潮之后,诗歌界的又一次人的解放运动,或称之为“第二次人的解放运动”。“朦胧诗”以怀疑并反抗社会来获得人的解放;“大展派”(为了对应朦胧诗,新造的词)以正视并袒露自身来获得人的解放。“朦胧诗”高举“我不相信”的大旗向社会宣战;

“大展派”高喊“让风雅灭绝吧”(借用毕加索语)来清理自身。“朦胧诗”反极权、反蒙蔽、反愚昧,打扫环境,创造文明;“大展派”反文化、反伪饰、反矫情,清理灵魂,创造自我。“朦胧诗”说,你有刀子我有旗子,意在以革命的姿态引导社会;“大展派”说,你有刀子我有脖子,不惜以自戕的方式解剖自我。“朦胧诗”与对手在庙堂上辩论,试图取而代之;“大展派”在旷野上撒野,不合作、不承认、不搭理,逍遥江湖。“朦胧诗”试图以一种新的进步的意识形态,去代替旧的落后的意识形态,是所谓的“意识形态革命”;“大展派”拒绝别人强加的意识形态,也不谋求自己的意识形态,是所谓的“去意识形态化”。

经过这第二次解放运动,人与诗变得更为真实、纯粹、干净、日常、节制、天真、灵动、朴素、和谐、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上一篇:广东话下一篇:学校日常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