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生活随笔

2024-09-27

改变的生活随笔(精选11篇)

1.改变的生活随笔 篇一

改变生活随笔900字

柠子拿着手机在马路上飞奔,及腰的长发被吹得凌乱,“叶柠子,你要是再不来,白酒三杯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都多少年交情了啊!”柠子一边飞速梳理头发,一边和电话那头斗智斗勇。今天,是柠子初中同学聚会。

等柠子到酒店的包厢后,迎接她的是一张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四处散乱的餐具和玻璃杯,映着略显浮夸的水晶灯,柠子一时间觉得有些恍惚。

“叶柠子!”身后传来杀猪般的叫喊——是十几年的闺蜜兼初中同学赵铭,“初中的时候就慢得像乌龟,死性不改!”“这不是来了吗?你呢?不照样一副见谁都欠你五百万的脸吗?”“得!还跟我贫!”

又嬉笑了一会,入席就坐。同一桌的有些人已认不出来了。

“以前豪气万丈地说要做女强人的,现在成了家庭主妇。以前伸着三根指头发誓死也不傍大款的班花,现在嫁入豪门。你看班长,口口声声说要当大企业家,如今还不是给别人打工赚钱嘛。”赵铭转着玻璃杯,漫不经心地说着。

柠子专心吃着眼前一盘几百的海参汤——听说这顿饭还是同学请客埋单,以前班里最怂的那一个。

“来来来,敬酒了!”看着周围一个个精神焕发的人,愈发的陌生,竟难以回想起他们穿上校服的场面。觥筹交错中,玻璃反射的金色的光不断刺人眼睛,柠子忽然觉得有些烦闷。

她起身离开,“你去干嘛?”“醒醒酒。”

她走到大门口,天已经黑了,反倒是酒店墙上的LED灯红红绿绿,耀眼至极。

初中,高中,大学,好像过得很顺利,无风来,无浪起。

本科毕业,没有出去打拼,只是在当地找了一个编辑的活,每天和文字打交道,手写的,印刷的。像一只想蜷在窝里的猫,怕到外面的世界,怕见到外面的人,伤到自己。

这次初中聚会,也算一年里少有的社交活动吧。

大家,都变了很多。依旧笑依旧闹,只是笑里多了份僵硬。大概大家都有难言的苦吧,因为活着而活着,从弹性到惯性到惰性,或许早已遍体鳞伤,却还是想包装上一层彩色的糖纸,起码表面光鲜亮丽。

记得很小的时候,被老师点到说自己的`梦想,那时很迷茫,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想一生过得快乐。

每个人都有想当英雄的潜意识,要在世界末日的时候拯救世界。自己小时候在看时肯定也想过。但是世界很强大,我们都只是他近一千个GB里的一个文字。

初中的时候,也对自己说过一句很伟大的话,“十年,二十年,再回想一番。不求可曾改变世界,但求自己从未改变。”

《致青春》里说过:“我们终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我们都没有错,错的只是脑子里一点点的不服气。

“柠子,唱歌要一起去吗?”

“不了,我头有点痛,先回家。”

回到那个舒适的小窝,对着笔记本电脑的word界面敲下一行字:或许我们不曾改变世界,但愿自己从未改变。

2.改变的生活随笔 篇二

设计作为人类生活行为的共性特征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 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到了21世纪后半叶, 正当设计之树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 整个世界却被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着拼命前行;为了推动现代人的消费发展, 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了使这些产品能够作为消费对象流通, 各种媒体竭力进行宣传。在这样的洪流中, 设计也无法幸免, 只能一个劲儿地奔跑。当我们前进速度逐渐加快, 几乎忘记设计原来的意义之时, 我们开始反省, 开始注意设计的本源。

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是房子、床、浴缸、牙刷等等这些物品, 它们是由颜色、形状、质材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造型都应该归属于一个组织, 来源于一个清晰且合理的意识。这个构想, 即所谓现代主义的基本要义, 经由这些制作合理的物品来探索人类精神中普遍性的平衡或协调, 就是所谓的设计思考。换而言之, 所谓设计, 就是将人类生活或是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解释。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说过:艺术是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时的意志表达, 其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人。因此, 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够掌握其艺术发生的根源———这就是艺术的孤傲与直率之处。设计的本质是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 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当然, 对于一件艺术作品可以有相当多的诠释———饶有兴味地解释、鉴赏或品论, 甚至是将其汇集在一起, 作为智慧性的资源加以利用, 都是与艺术家以外的第三人进行艺术交流的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 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 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既然设计是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那么“以人为本”就是现代设计首要的问题。以人为中心, 把握细节性的小事自有其必要性。敢于追求细节是自信的表现, 细节无处不在、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细节服从整体……都是在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的方面。

现代设计越来越重视细节, 这里细节不但包括了设计所服务的人以及人的思想, 而且材料运用更加精心周到。注重环保的绿色设计, 在选择使用材料方面照顾到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不但考虑到人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方便安全, 而且开始注重人的情感, 开始关注我们对于一成不变生活中是否会产生新的惊喜。

设计就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忽略的细节开始, 一点点改变生活的样子。在产品设计中, “日常用品”是一个经过时间的淘洗、千锤百炼的成熟设计群, 这是一个当代设计师很感兴趣, 但短时间无法取得超越性成果的设计对象。为了满足现代家庭主妇对于就餐环境有着不一样的期望, 餐桌上的摆设成为我们越来越忽视的细节之时, 设计师却给我们的餐桌上增添了许多精致的细节和极具趣味的“日常用具”, 使本来简单的就餐, 因为增加了不寻常的“日常用品”而成为了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他们把这种愿望注入设计中, 大众跟随设计师的设计来欣赏他们独特的细节设计以及趣味设计。

首先, 我们看看设计师对于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餐桌上的调味瓶做了怎样的再设计:

英国设计师阿尔贝托·曼蒂拉利用简单的黑白设计, 一黑一白的两个小人拥抱在一起, 表现相亲相爱拥抱的概念。简洁的造型和逗趣的表情是日常餐桌上令人爱不释手的调味料罐。意大利的设计师却特凡诺·乔瓦诺尼却把调味瓶变成了餐桌上的玩具, 在每一调味瓶的瓶底都安上一双脚, 脚上安装吸铁石, 附在金属底座上, 中间的钢丝可以让有脚的调味瓶横倒在钢丝上行走, 而眼睛成为了调味料的出口。设想一下, 如果我们的餐桌上有了这些奇形怪状的调味瓶, 就餐是否会成为一件更加令人愉快的事情?

调味瓶变成了玩具, 开瓶器会变成什么样子?它们变成了穿着超人或上班族模样的各类角色———这是意大利有名的设计师亚历桑德洛·芒尼迪最有名的设计“安娜”。这组设计已经超越了“日常用品”的范围成为玩家门收藏的艺术品。

当我们熟悉的沙发变成了性感的红唇;当我们用惯了的餐具出现了笑脸;灯泡长上了翅膀……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在设计师们的再设计之后, 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增添趣味的艺术与使用价值相结合的装饰物品。从这些再设计的日常用品中, 我们不难看出设计师们的精心创意, 不但满足了日常用品的功能性, 也同时满足了人的精神愉悦性。这些功能的满足, 充分肯定了设计师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

在21世纪, 我们面临几乎所有“日常用品”的重新设计的过程。其实, 所有的设计提案中都有一个漂亮的“细节亮点”, 应该说正是这样的“细节亮点”才能体现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无疑“细节”是我们因该注重的部分。

现代社会, “细节”决定成败。例如, 世界上大约90%的茶叶都是用茶包包装的。对于这种已经约定俗成的方形茶包进行再设计, 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创意?

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特别关注一些一般人不会注意的细微之处, 缜密细致地探索设计领域就是深泽直人的设计风格。这样一位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茶包”会是什么样子?深泽直人把茶包设计得像一个提线木偶———泡茶的动作和提线木偶的动作有几分相似之处, 设计师正是由此得到启发, 把提手部分设计成提线木偶上的控制板的形状, 而把茶包设计成人形。茶包备受浸泡之后膨胀起来, 就会变成一个茶色木偶人———摆弄这个小茶包, 就像玩提线木偶一样。

设计来源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在“今天的产品将在明天就是过时的”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消费动机是一切计划努力要实现的目标, 这个过程中“细节设计”和“趣味设计”在每一关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 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交流生活中发现的“细节”与“趣味”, 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好的认识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就像深泽直人先生设计的这个提线木偶的茶包, 它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的状态, 等待茶包泡开的同时可以享受游戏的乐趣。只是一点细微的改变却改变了很多对于常态事物的思考;在许多常态的事物中我们可以利用“细节”与“趣味”改变很多东西, 并为我们生活带来全新的态度和心情。

设计不是多人行为, 而是个人意念。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方向, 并成为当代社会的一部分。不同的设计类型, 各有其特殊的现实性和规律性, 同时又都遵循设计的共同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渗透、影响。现代设计是集合了几千年人类智慧的再创造, 通过改变我们日常所见、习以为常的细节, 慢慢改变着我们的视觉习惯, 让我们处处感到惊喜, 发现原本熟悉的事物也可以变得极具趣味性, 为我们带来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态度。

摘要:设计的本质是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 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设计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方式, 其渊源是伴随着“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 设计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制造工具的人;而工具则是用来解决在从事生产或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再设计,日常用品设计,细节,趣味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改变的生活随笔 篇三

其次,你要知道自己都有些什么毛病,知道哪些性格、行为习惯,是你生活、工作的障碍。你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再次,你得清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找榜样,可以深度思考,可以想象自己改造成功后的样子。越具体越好。

又次,你要制定一个改造计划,要有具体做的事情,要有考核的指标,要有时间表。

又次,你要落实你的计划,盯着自己去做。

又次,你要正视改造的过程。怎么正视呢?你以前有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恶习,你知道这种习惯不好,但是你已经习惯了。新的做法和老的做法是不一样的,这让你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抵触力量。但其实这种抵触是可以化解掉的。至少抵触情绪是可以化解掉的。你只要在思想上转变了,不觉得痛苦了,你就会乐意去做这件事情了。

要改变习惯,就要改变动作;要改变动作,就要改变想法;要改变想法,你得有想法。

又次,要适时纠错,矫正,要提醒自己,叮嘱自己,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新的习惯就形成了。但这要坚持很久,因为积重难返。

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是你的障碍,如果你真的渴望变得更好,你就必须改变,不改不行。脱胎换骨,破茧成蝶,虽伴着疼痛,但成功后成果喜人。

4.心的改变随笔 篇四

这是人类众多欲望中的一种,其实欲望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一种本能的动物性的需求而已。有了好坏之分,主要是因为你对这些欲望的看法和满足欲望的手段与程度的控制不同而已。当你有节制、在自己可控范围内合理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在满足的过程中不对他人造成影响,不违反法律,那么一般来说,你的欲望基本不会对你个人的道德形象造成危害。如果不是,你就会变成一个纵欲的人,成为道德经批判的对象。这是题外话。

我在听到这个词的时候,突然心里颤动了一下,让我牢牢的记住的这个词,也让我在思考。这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也许就是无数人在追求的力量,是现代人应该作为人生最终价值而去追求的东西。拥有这样一种力量的人,能改变自己,改变家人,改变小孩,改变年轻人以及改变世界。

那些夜晚依然在街头和公园流浪、无所事事的小孩子、年轻人。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爱,所以他们失去了温暖的感觉,失去了心中的家。感觉天地之大无处可容身,没有人能理解自己。能感觉到的只有孤独、现实和冷酷。失去了感受爱,享受爱的意愿和触角,不愿意再接触家庭和温暖。只有抚慰人心的力量,能重新打开一个冷冰的人的心扉。这种关爱、激励、温暖、积极的力量,是人类最强大、本能需要的力量和能量。是一种能温暖人心、激励人心、拓展人心、让人充满正能量,充满希望和甜蜜的力量。

很多时候,自己也暗暗的希望自己的儿女能一直拥有这种力量。还有那些失去希望、失去付出爱的能力的年轻人,都能通过这种抚慰人心的力量,重新走向实现自我、提升自我的积极人生,一种充满阳光,充满的爱意的人生。

要拥有抚慰人心的力量,需要自己学会爱人;爱别人,爱自己,爱家人;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文化水平、视野、专业知识、多角度了解社会和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知识和文化素养、文明规则的积累,让自己站得更高,用一种俯视的眼光审视社会和人类的行为。通过上帝的视角,产生爱的冲动和抚慰人心的力量。

首先,文化水平不是学历,不是读书多少,也不是你的职业,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一种对历史、文化传承、社会道德、人类的精神等这些东西的理解和感悟,当这些东西通过不断学习、使用,从而不断的浸润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从一个无法把握自己、无法稳定自己、无法理解世界、理解社会、理解人类的懵懂、无知的人。提升为一个了解历史文化传承、掌握知识的力量、能看清世界和社会、能看清人类的本能、能理解世间万物、能看到困难背后的希望、能看到挫折里面的坚强;能起到一个引领自己、引领别人、激励别人、感动别人、抚慰别人的人。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沉淀,只能是一个浅薄、一知半解的浮躁人,这种人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成为一个让别人看到希望、看到爱、看到温暖和阳光的人。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就是知道内容也不知道在那里。

文化,是一个人内在的能量,是一切好的东西,长远的东西,激励别人、抚慰别人、理解真正的爱的基础。爱也是由文化的积累后产生的一种美好的知识和行为。

视野,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一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和层次看问题、看世界、看人类以及分析、利用身边环境的能力。具有技能的性质,形成一种叫知识的经验和技能的结合体。这是一种可以用来为实际行动做指导,做标准,做方向的文化表征。这可能是由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后,继而在人的行为和思想体现出来的能力,也可能是经过经验和技能的持续积累,成为登上文化殿堂的阶梯。也就是说,文化和视野、知识,是不存在先后关系的,而是存在因果互换,或者是相互循环的关系。

专业知识,是知识一个更小的分支,它只是某一领域内的内容和技能而已。比如,心理学知识,行为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艺术等,都是其中的一种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知识,锻炼的是你对世界的具体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世界并不是只有宏观的视角,更多的是围观的视角,对于世界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他们都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你要怎么去看,怎么去感受、怎么去表达、怎么去传递。这就是要靠专业知识,就算是搞卫生、做家务、清洁工也有他的专业知识。通过这种专业知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方式去表现抚慰人心的力量。比如作家用文字、演员用表演、清洁工用它的努力和责任感、老师用她对学生的爱。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而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

需要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除了必须具有足够的文化水平,能从人类的层面,在国家、人性的、历史、趋势的层面看问题,想问题,看到事实的真相外,也需要知识和视野作为具体的行为和想法,为爱的产生提供渠道,提供方式。而专业知识,是让我们能创造更好的方式,掌握更多的技能,了解更多的信息,能看到世界细微处的美好,能看到和体会人性的美好,社会的美好,能看到花朵草原高山绿色的美好,也能看到沙漠、白雪、落叶的美。懂得感恩,懂得欣赏美,欣赏善,才能感化恶,才能消化难。只有这样的自身得到了升华,得到了善心的人,才具有善的气质和能力,才拥有将善和爱散发出去的能力。

无论是文化底蕴,还是视野与知识的积累、学习、掌握,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在对真善美的欣赏和散发方面,这是唯一提升的途径。因为文化及知识的不足,视野太窄,看不到远方和世界,看不到海洋的对面,看不到人性的深处和全人类的未来。

5.改变了历史的海盗们随笔 篇五

海盗是人类最古老的买卖之一。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对海盗相对生疏。直到明末的倭寇,海盗才算是成为国家一患。相对而言,依赖海洋的欧洲则对海盗更熟悉些。

罗马帝国灭亡后,阿拉伯的穆斯林大举扩张,到九世纪时占据了北非不说,还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和西西里等地中海岛屿,并以这些岛屿跳板,频频进犯欧洲海岸和内陆。罗马帝国时代以地中海为“内湖”的欧洲文明,龟缩成为一个内陆文明,欧洲进入了真正的中世纪。到十至十一世纪前后,欧洲人开始恢复元气,对阿拉伯人展开反击。最早的先锋之一,就是海盗。

颇为经典的海盗故事是,欧洲一个贫困的农民,在海边发现被冲上岸来的商船残骸,其中有大量珠宝金银。他一下子就发了,立即意识到海上的财富,用这笔意外之财造了几条船出了海,能做生意就做生意,能抢就抢,最后成了一方巨商。这样的传说真真假假,不过反映的现实并不离谱。许多意大利的城市国家,比如热那亚,就是靠打劫地中海上的阿拉伯船只而赚到了“第一桶金”。

不过,当时首屈一指的海洋帝国,还要属威尼斯。威尼斯以海上贸易立国,地处亚德里亚海的最顶端,在这一狭长的海域,其商路被海盗不断骚扰。为了抗击海盗,威尼斯逐渐发展自己的舰队,肃清亚德里亚海的海路,这才一跃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欧洲在十七世纪以前,海洋贸易一直以海盗为伴,船只也是军用民用两兼,功能可以随时互换。其中威尼斯的大型划艇(galley)最为著名。这种大型划艇,一艘有水手几百人,每侧几十根长桨,划起来如水上大鹏展翅,十分壮观。在古罗马,这类船上充任桨手的往往是奴隶。他们被铁链捆在甲板上,在鞭打下拼力划动。不过,中世纪的威尼斯视这些桨手为国家海军的中坚,至少在黑死病大爆发前,多由自己的公民充任。因为是靠桨而不是靠帆驱动,航行距离受限制,跨越大西洋的地理大发现是不能靠这样的船的。但是,对付海盗,这种船无往而不胜。因为水手多,大家全副武装,并且结队而行,在海上就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海盗哪里敢动?况且因为靠人力而不靠风力,自由灵活,出没于复杂多礁的海域非常自如。当时的威尼斯人并非不懂帆的技术,也有别类船只。但是政府规定,凡贵重货物的运输,必须使用这种大型划艇,并且必须由国家组织这些船编成舰队出海。商人可以包下具体船只的舱位。那时的海上运输,只要使用这种船只,保险费就会非常低。

不过,这种船在远程贸易上有致命的弱点。要为几百名船员留下地方不说,还必须携带供应这几百号人的淡水、食品等等,舱位已经占得差不多了,哪里还有地方运货?所以,这种船体积大,运货则很少。早期的远程贸易,主要运输奢侈品、香料和贵重金属,占的地方很小,关系并不大。但是,后来贸易发展到普通物资,包括粮食、羊毛产品等等,舱位大小就变得绝对重要了。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很少水手、以风帆为动力的大型货运船只就开始流行了。水手一少,武力就萎缩,这又给海盗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时欧洲列强争霸,海盗亦半官半匪。特别是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帝国从美洲运回大量白银,在欧洲引起价格革命。英王室对西班牙王室的意外之财垂涎三尺,也想建造海军到美洲分得一杯羹。可惜英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议会不批准,王室就无权征税建自己的舰队。万般无奈,英王就开始用海盗,即所谓的私掠船(privateer)。这种船专门打劫西班牙的运银船,所得与英王对分;作为交换,英王则承认这种海盗的合法性。成功的私掠船匪,因此大发其财。一些人年过中年后,从此业退休,以其利润投资于加勒比诸岛的甘蔗种植园,成为美洲继白银之后最肥厚的买卖。当时加勒比地区乃是美洲的经济中心,种植园需要大量的奴隶,进而刺激了奴隶贸易。后来成为美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则仅是这个经济中心的边缘,经常扮演为其提供物资(如粮食)的角色。可以说,海盗在拖垮西班牙帝国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也帮助英国的势力在美洲大举扩张。说海盗改变了世界史,并不算夸张。

美国建国后,也一度遇到海盗的.问题。在北非海域的伊斯兰海岛,美国到欧洲的商船,在这一带频频被劫持。建国之父、美国的第二位总统亚当斯,开始时对这些海盗不屑一顾,觉得他们属于君子不与谋之列的无耻之徒。但是,他很快就面对现实,和这些海盗谈判,与其无休止地大战海盗,还不如买通他们图个清静。他的主张确实有实际的理性基础。海盗的优势不在于兵强马壮,而在于不可琢磨,来无影去无踪。海上贸易到不了一定规模,出动舰队剿匪,如同大炮打苍蝇,消耗大量资源,未必抓得着几个贼,所换取的也就是有限的商船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给海盗些买路钱要便宜得多。或者就听任自己的船只冒险,即使偶尔丢几条,也比大动兵戈要便宜。

不过,等到现代国家崛起、贸易频繁之时,情况就变了。因为海上贸易繁荣,船只很多,要保护的价值无疑大大提高了。这时大动兵戈,捍卫的往往是一国之经济命脉,成本相对于要保护的目标来说,就小得多。

索马里海盗的猖獗,多少和东非地区充满了“失败国家”有关。区区一千多海盗,按说不至于形成大患。但是,如果这些国家混乱不休,海盗就是个长期的威胁。这一带正好卡住了中国的油路。过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对于维护海上油路的安全负有最大的责任。而中国传统上是个内陆国家,并非以贸易立国。十九世纪初江南的漕粮想改海运,实际上是沿岸而北上,谈不上远洋,但也争议不休,非常惧怕海盗。后来关天培押运漕粮海运,豪气冲天,还写下文字记录,自负得很。可见对于海洋,中国一直比较生疏,每迈小小一步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勇气。

6.移动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篇六

过年的时候,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没人看春晚了, 这我可以理解, 但不看春晚的我们也没怎么顾上家人, 全埋头抢红包呢;聚会的时候, 没人好好吃饭、好好聊天、好好唱K了, 基本上大家都在同一个场所集体低头上网, 自己乐此不疲, 全然不顾外界感受, 或许就没人感受;开会的时候, 领导在台上滔滔不绝, 员工在下面目不转睛, 不过不是对着领导, 而是对着手机, 有些人还悄悄带了充电宝, 或许又是一个漫长的会议;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移动互联网到底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还是在毁了我们的生活。

回到本文的最初, 我一直在思考的那个问题:“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善我们的生活, 而不是让它更糟。”

是否我看到的过于负面了?其实移动互联网在沟通效率、连接能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出色表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全新的世界, 一个足以颠覆旧时代的新法则。不过, 我觉得新旧法则之间仅仅是载体不同, 其背后的商业本质还是相通的, 比如流量思维。

传统商业想要买卖成功是不是需要流量?答案是肯定的。商业地产的逻辑不就是通过为商家 (业主) 带来更多优质的流量而进行交易的么。在媒体投放广告也是通过媒体渠道获得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 本质上也是通过媒体购买流量。路边的各色小广告是不是流量思维?当然也是。回忆一下那些网站上飘来飘去的“弹窗”, 是不是很像街边的小广告。

其实, 从最古老的商业交换开始, 流量思维就一直在发展, 只不过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它的承载方式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但本质依旧是通过聚合有价值的注意力来促进交易。

再比如O2O, 在这个2015年被翻来覆去炒作的概念背后, 其实有着极其质朴的商业思维:连接, 与以前连接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不同, O2O连接的主体是消费者和服务者。

我们不妨推演一下, 在没有这个概念之前, 线上世界是线上世界, 线下商业是线下商业, 井水不犯河水, 一切井井有条;当O2O概念袭来的时候, 线上与线下的需求与服务突然被连接起来了。于是有人惊呼:“O2O将要颠覆商业法则了!”

真是那么回事儿么?其实网络带来的无非是一种更加高效的供需对应关系, 本质上与传统商业并没太大区别, 尚谈不上颠覆。如果要问我, O2O的最大价值在哪里?我的回答是那个“2”, 也就是连接。如何将在线上收集的需求通过线下的实体商业消化掉, 并且可以在线上形成闭环, 这件事在有了移动互联网的今天变得更加容易, 也十分快捷。这才是O2O对于当代商业的最大贡献。

最近, 有一款应用吸引了我。它不像淘宝, 却同样可以购物;它不像微信, 却同样可以交友;它不像百度, 却同样可以求知。它是在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喧嚣浮世中慢下来、静下去、能感知的精致生活。生活在城市的我们经常有个困扰, 难得的周末不知道去哪里, 熟悉的地方已经逛烂, 陌生的地方又不知道在哪里。

“小日子”, 通过专业的编辑团队, 发现各种各样有趣的店、活动、地方, 还能够认识那些有意思的店主, 参加各种线下活动, 深入了解主题文化, 发掘生活美学背后的故事;“小日子”的分类也很丰富, 从吃喝玩乐到运动健身, 再从亲子教育到手工艺、阅读, 能让你的城市生活更加精致。

除了探店, 还可以直接在“小日子”里付费体验, 比如门票、一顿饭, 但“小日子”刻意弱化了购买按钮, 让你更能体会到一种生活方式。

曾经和“小日子”的晴哥聊过几句, 他说正在致力于做一个城市美好生活体验服务商。说这句话的时候, 两眼放光。没想到略略粗糙的外表下还潜藏一个如此细腻的心灵。

最近, 与“小日子”同门的“懒人周末”接连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推荐榜上出现, 想必也是被越来越多的“城市低头族”发现并形成共鸣, 共享经济模式的周边游和城市活动, 让每个人将闲置时间利用起来, 为每个周末提供无限可能。

如此, 才比较符合我心中完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形象, 让生活更美好, 而不是更糟。

7.改变的生活随笔 篇七

我:关于新年分手你有什么想法?

她一脸无辜又无奈的表情:嗯……想法颇多。你是想听我的初恋情怀嘛?说完这句,她突然眉目中透露着天真的情绪。

我:额……拜托,当然不是,只是采访啦。

她一双灵动的大眼睛透露着安然模样。你知道嘛?昨晚我看见了一段话。

为什么不愿意分手?原因很简单:受苦比改变容易多了。因为改变意味着打破原来的局面重新开始,而受苦可以使人保持原状,以此获取一种不健康的安全感。

我:你是说,你在受苦嘛?

不是的,他对于我而言并不是个糟糕的恋人,与我而言,我很喜欢他,目前为止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喜欢我才和他在一起一年啊。

我:按说,一年不久。

她仿若所思看着我:是,一年当然不久,可是当你睁大眼睛看着身边的那个人,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你就会明白,他值不值得托付。

他是个很好的恋人,至今为止,能预感未来想必他也是个好的丈夫吧。

我:那,分手是他提的为什么你不讨厌他呢?

她静静地想问题:不讨厌,说来也怪,我明白他迟早都是要和我说分手的,因为他不够喜欢我吧,虽然喜欢,但是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

或许对于他而言,我是他当时能找到的对他最好,而他又最喜欢的。

实话实说,对于刚刚毕业的我而言,这些并不算什么,只要他不喜欢我便好,他提分手便好。

我不是个木头,从开始认识他到目前为止,都有一种感觉他并不想和我结婚。

我:那你当时为什么不分手。

她突然想起来:因为贪恋,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本性就是个认真的人,怎么又真的会玩弄他人呢?

我:那你从这段感情中学到了什么嘛?

学到了什么呢?坚强?

不,学到了很多吧,最少他也曾教会我很多东西,比如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说到这里,她突然停顿下来:可是我仍然想找一个很喜欢的那个人。

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星光。

我不是个笨蛋,很多事,不能拖,因为会让我抑郁到生病的,情绪生病,我便不再是我了。

人生无常,在这段感情中体会的最多。

还有就是凡事都是可以推断出来的。

但是我并不想勉强,纠缠。

我:那可以问问为什么当初你就有预感,但是不退出来啊?

她:都说了嘛,体验爱情啊,虽然爱情这个词就是虚无缥缈的,但是我想体验一下嘛。

我:那你们会和好嘛?

她很认真的告诉我:不知道,但是我希望很多事情的结局都是多变的,这才是人生不是吗?

其实好好奇未来的那个他到底是谁,但是又不想知道,一步一步往前走,不知道下一秒发生什么,一点点面对,好的,坏的。

酸甜苦辣,我无论软弱与否,都希望我不可以就这样被情绪打败吧?

我:看着你现在的状态,你不难过了嘛?

她:当然难过,但是,很多事情,不是我决定的,就像分手,其实不过就是人家家里看不上我仅此而已。

我:那他家庭为什么那么古板,这种事有什么好反对的。

她:一家人一种风格,男生家里反对你有什么办法啊?况且,说到底,就是不喜欢我呗。

他听话的同时,只考虑家里人的感受顺带考虑了我。

直到现在我才有种感觉,可能从头到尾他家里人都反对,他既搞不定家里人,又舍不得我,才到现在这种境地。

我:那你讨厌他家里人吗?我一脸狐疑。

她:实话吗?不讨厌,她突然又笑起来。当他说人性本自私的时候,我就明白,他这个人既不够喜欢我,又没有所谓的大方向的主见。

或许可能我理解错了,但是婚姻大事父母做主,额……着实不能理解。

不过他这个人总体而言很乖,这样一想,哎呀,觉得好亏,毕竟我真的很喜欢他啊。

不过他父母当真事事管束着他,我执意放下自尊去说不分开,或许日后也是后患。

我还是希望以后孩子的事,不要过多干涉为好,打着为你好的称号,强迫,哇,好痛苦。

我:额……那你这是什么意思,就这样让别人拆开了嘛?

她:哈哈,他若心中有我,怎会被拆开呢?父母真的要和孩子闹别扭一辈子。

那倒不会,解释来解释去,就是不够喜欢?

换另一种解释是:他听话啊,能找到更好的,为什么非我不可呢?

我想你来采访我,必然是知道我不会叽叽歪歪的。

我:他不会是妈宝男?不想承担责任吧?

她:哈哈,也有可能啊,不过我更希望他是想找一个更好的而不是妈宝男。

毕竟妈宝男,怕承担责任的人,日后找谁,都不回有很舒心的婚姻,不过妈宝男与妈宝女极其配。

我:那你有什么好形容他的吗?

她一脸笑意,哈哈,哎呀,形容啊,他很居家,很安稳。

长得帅啊,对我又温暖。

和他待在一起可以撒娇,当然我撒娇起来无师自通。

无理取闹,可以cosplay。我是男,他是女。

我可以叫他小宝贝,哈哈。

真的对我很好啊,他是个很善良的人,总而言之,希望他能遇见一个他能遇见的最好的人,然后他家里人又满意,虽说生活中就是一地鸡毛,但是我希望他能安安稳稳过完这一生。

嗯……他曾经说,和我在一起不求大富大贵,但是小富即安,安稳一生也可。

当时感动的一塌糊涂。不过说归说,做归做。

并不怪他。

我:哇,你这分手难道就不能骂吗?

她:不想啊,嗯,爷爷说,很多事情,早就明了,让我狠狠地说他,我回答,过去了,就这样吧。

好吧,说不难过都是假的,哭了T﹏T很久哎。

怎么说我也是个女孩子啊

我:就等着这句话呢!

她:特地看我笑话呗,她一脸无所谓,难过时真的,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也是真的,不想知道以后发生什么事,也是真的。

我:那叔叔阿姨怎么说。

她眼中溢满笑意:哈哈,嗯,实话实说的话,在家的状态是萎靡不振的,我爸看见我,总是会担心我,从回家就是萎靡不振的,因为很憋屈吧。

毕竟在这段感情中,我并不是过错方,当然我也不会承认我是受害方。

他一直说,父母很反对,父母说很多不好听话对着我。

实话说,很憋屈,毕竟我并没有做错什么。不过这种事,他不帮我,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我:那你的父母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她:哈哈,就是希望我振作起来吧。毕竟萎靡不振并不是年轻人的应有表现啊。

好吧,他们其实心里也是很难受吧。

我并没有说已经被别人提分手了。

假装只是觉得纠结郁闷? ??,难过的事情千千万,工作的事会让人难过,恋爱婚姻也是如此。

毕竟同等重要。

我:那你会不会害怕未来的事情?

她:拜托,当然会啊,害怕遇见一堆鬼啊哈哈。

不过,他编辑了超长的一段文字,概括了为什么要分手的原因。

嗯……不过我只看见了第一句,我可能并没有当初那么喜欢你了,还有我很疲倦。

说实话,我也是极其同情他的。

疲倦,因为鱼和熊掌他都想要,自然无比的疲倦。

可以理解。

要是我也想要啊,毕竟有人疼着爱着多好啊。

遇见事情了就开始各种威胁。

哇咔咔,超级棒。

我:额……你能不能正常一点啊。

她:其实很正常,分手这种事情,像伏尔泰说的那句话: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恋爱幸福都是相似的,两个人相互包容理解相爱。

不幸福大概就是不是那么相爱以及喜欢。

我最担心的倒也是不是这个,我只是觉得再遇见那么个人,我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

突然想起来,他说我们的价值观不同,他向往安稳,而我不是。

突然觉得很无奈,毕竟如果我不向往安稳,我干嘛和他在一起,我看不出来他是什么性格吗?

这年头分手的理由,千篇一律。

单刀直入不好吗?

不喜欢还要矫情。

这世界太多人单身无非就是自己总是喜欢不喜欢自己的,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配不上自己,总觉得以后遇见更好的人。

无语=_=。

我:那你呢?

她:我?我那么年轻当然要积极向上,好好考试,进修,好好工作,慢慢地让自己经济与精神同步啊。

虽然知道这个过程很难,毕竟我也是一样如果能靠男性,顺便给我搭把手我还是愿意的,不过那得看是谁了吧。

我:真拿你没办法,记得以前你还撒狗粮呢?气坏我也。

她:哈哈,撒狗粮?哈哈

我:别笑了,以后你有什么打算啊?

我啊,都说了好好工作啊,然后寻觅一伴偶相伴一生,三年五载添上一到两个小宝宝。

手拉手向前走呗。

这样说起来简单,但是真的系统实行起来,其实不简单,毕竟是步步为营的计划。

8.与改变相遇随笔 篇八

【引子】

料峭春寒已过,窗外风声啸啸,却已然送来醉人的春之气息。窗台前的我舒了舒筋骨,皱着眉头撂笔,远离了繁琐的理科习题。手边伴着一盏清茶,这有些清寒的天气,正是与古文书卷神交的好时候。随意翻开一页,《送东阳马生序》的一段段古文,仿佛不期而遇却又注定般,缠绕着缕缕茶雾,映入我的眼帘。

也许,那是六百多年前的一个冬夜,朱窗绮户下,须发皆白的宋潜溪伴着暖裘小炉,从下人手中接过一封书信,缓缓展开。笔迹略稚,字里行间皆是迷惘。细看后,宋潜溪沉吟片刻,忽而漾起一丝透彻的微笑。提笔,墨迹在纸上晕开往事沧桑。

冥冥中,历史年轮仿佛倏然倒转,两端本遥不可及的人生,竟交错起来,我就这样,与宋公相遇,在心间绽开了一朵花——

【嗜阅】

回想起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从长辈手中接过还携着油墨香的书报。草草浏览,便束之高阁。这些精美的纸张不曾被丢弃,但也不曾被注视,似乎只在外人对这庞大群体的赞叹中,才显出它们的一点用处。于是就在角落里,用时间作缝纫机,给自己披上了蝉翼般的外衣,终日含着满腹经纶,与灰尘为伍。几乎十年过去,书中的许多观点已不再新潮,倒是当年主人与它们相伴时那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豪情壮志”,却顽强地扎根到了今天。

幼时的宋濂,真算是家徒四壁,生活颇有些“短褐穿结”的意味。一颗注定不凡的.心,不愿得过且过下去,也许上天垂怜,让他因缘际会遇见了书,开启了一段终生的缘分。一次次,腼腆的孩子为了特别的知己,敲响藏书人家的门,捧着书奔回家,便心急火燎地开始抄录。有时天寒地冻,砚台成冰;有时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可宋濂不为所动,一笔一划,不曾懈怠半寸。心中经纶日积月累,让求知火苗燃得更旺。

想象着宋公抄下的书页,不由得从书架上取出寒假时的读书笔记,与之对比。早已立下决心的事,两月以来,虽是略有摘抄,仍是未满几页。再看看一旁的书架,倒真称得上汗牛充栋,只不过许多都是崭新地放着,连塑料包装都没拆,心头不禁涌上羞愧。以后要勤加阅读有内涵的课外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陶冶自己高雅的情操,并且勤做笔记,增加诗词佳句积累量,相信对日后的考试一定大有裨益。

【勤学】

课本都抛进了桌屉,塞得满满当当;书包里装着的都是《读者》《意林》等与学习还算“有关联”的杂志。上课偷着打个瞌睡,课本上的勾画透出潦草的意味。下课后,迫不及待翻开杂志。偶尔“有学习的兴致”时,写上一道题,背两条知识点,冒出一句“生活如此多娇”,在玩闹般的学习中,度过一天天……

皑皑深山狭谷间,苦苦求学的书生负箧曳屣,留下深浅足印,很快被满地鹅毛埋没。拖着沉重步伐,艰难行至学馆,服侍的人也于心不忍,帮他暖了身。勉强咽下几口粗茶淡饭,宋濂便忍着手足的皴裂之痛,争分夺秒赶到先达舍中,生怕耽误了上学时辰。听着先达的教授,四肢的皴裂疼痛,腹中的饥肠辘辘,似乎都减轻了不少。

学习条件只是前提,最终决定学习效果的,是自身的勤奋程度。想起从前看过的一句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我不是“学困”生,对学习的劲头也定担不上“刻苦”二字,总是凭着一点天赋,拿个还过得去的分数。以后应该彻底改掉偷懒的毛病,利用课间、午后这样的零散时间,复习文科的课文、知识点,理科的概念、题型,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相信必有成效。

【勇问】

执笔于书,不知从何落下,又是一道难题。试着搜寻方法,脑海却一片空白。不过几分钟,合上书,转而“攻打”抄写题而去。次日,老师讲解此题,也是基于概念和理论,此时有些“一窍不通”的意思,更觉枯燥乏味。索性草草抄了过程了事,纵是疑惑不懂,也因“做贼心虚”,害怕老师斥责而不再请教。

前辈身侧肃立凝视的,就是宋濂。每遇不解之处,哪怕只是一星半点,必要弄个水落石出。前辈讲解时,赶忙俯下身子侧耳默记;有时前辈动怒,也不敢怠慢,便另择机会再问。

我的疑惑如滚雪球,越积越大;宋公的不解便是扫积雪,越清越少。我应该尽力克服自以为的与老师的“隔阂”,勇敢发问。例如,在语文中,文言文、现代文诗歌的底蕴如同一盏盏茶,散发着清幽的茶香。独饮无味,何妨邀懂茶者同品,喝出别致之韵?

【有感】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有名言说“知识改变命运”。看到宋公求学的孜孜不倦,不免一阵自惭的喟叹。宋公在艰苦环境中积极向上,求知若渴,终成一代大儒。而拥有良好学习条件、阅读条件的我,却不懂得珍惜。若是昏昏沉沉下去,成绩又将如何呢?若是懒懒散散下去,又是辜负了谁呢?若是浑浑噩噩下去,将来又能成为什么呢?

学习不够认真的我,好似成了给宋公写信的人。而宋公,与我隔着六百年的时空,仍然以笔墨为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上了一堂课。对比宋公的努力,我羞惭于自己的懈怠;在宋公的过往里,我与改变相遇。

【后记】

合上书卷,提笔行文若飞。窗外依然风声如怒,心中却不再空虚,感慨万千。

墨痕止处,回忆并未终结。宋公凝望一纸过往,思绪却飞回个个求学的冬天。

9.《尚舞》——舞蹈改变生活 篇九

“友来友往”还原了我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我是一名来自新疆的普通舞蹈教师,我想要感谢《尚舞》编辑部在青少年专辑开设的这样一个交笔友的栏目。现今的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让我们丧失了很多童真的美好。很多小孩应该都不太真正懂得何谓“笔友”、信纸与书写在纸上的字迹的珍贵之处吧。他们更多地关注于Ipad上游戏的级数。

“友来友往”不需要也不可能让人们恢复到以前的信鸽时代,但至少会让孩子们重视与人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从电脑的虚拟时代更多地回归生活、回归真实。

王琪新疆

编辑回复:

“友来友往”栏目开设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展示自己以及与其他爱跳舞的孩子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没想到,让亲爱的你,也产生了这么深刻的感慨与回应。编辑部也要感谢你给予栏目的支持与关注。期待它真能如你所愿,通过它,孩子们能交到拥有共同志趣与理想的好朋友,感受到“笔友”的乐趣与珍贵。

要开爵士舞专栏啦!

生活中的我爱音乐,也爱跳舞。我已经接触过很多舞种,,。,却总感觉与我的气质并不完全吻合。无意中,在一次聚会上,“”我终于找到了我的“菜”—爵士。它最吸引我的一点就在于可自由自在地跳,不必像之前接触的传统古典芭蕾必须局限于一种形式与保持固有的姿态。

不过,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它和那种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不一样,爵士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种规律的存在,甚至它还会借助或效仿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动作上,应用芭蕾舞的动作位置和原则、踢踏舞技巧的灵敏性、现代舞躯体的收缩与放松、拉丁舞的舞步与摆臀等。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要提出自己的一点小要求:亲爱的《尚舞》编辑们,是否可以多一些有关于爵士技术或者活动的报道呢?

吴昊北京

编辑回复:

首先恭喜你在舞蹈上遇到自己的“MR.Right”。更重要的是,你在结尾处提出的这个“小”要求,编辑部会“大大”地满足你。因为从十月刊开始,《尚舞》将会开设爵士舞专栏,每期围绕着爵士舞呈现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报道,敬请期待!

读者一言堂

>>岚雪童湖北这期封面太漂亮了!特别喜欢吴稚安/雷莹老师,他们专业水平高而且十分时尚,祝愿他们接下来的比赛成绩越来越好。

>>旋子云南看到舞尚栏目中有关流行元素的盘点和时尚搭配指南,我心不由得痒痒,下次比赛我一定好好参考参考。

>>文芳陕西我很喜欢芭蕾,谢谢欣赏中推荐的有关于芭蕾“三娃”安娜·巴普洛娃、加林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娜塔莉亚·玛卡洛娃的经典影片,特意找时间进行了回顾,让我不禁感叹:人已去,美永在!

“摄影—是延续我舞蹈生命的一种方式”

这是本刊特约摄影记者津摄影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一句原话,我想这句话也传递出大多数体育舞蹈摄影师的心声。基本上,从事体育舞蹈摄影的摄影师要不退役前是职业舞者,要不就是一直非常热爱舞蹈,观看了大大小小、不下百场的比赛。

在做这期《“舞”光十“摄”—玩味体育舞蹈摄影》专题时,被访的10位体育舞蹈摄影师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同一种想法的表达:想要做一名真正好的体育舞蹈摄影师,会跳舞或至少懂得欣赏舞蹈是必备条件。看来,舞蹈的魅力,不仅仅是对在赛场上竞技、拼搏的舞者而言,它已经延伸扩展到场下更多的人群。

周泓 编辑

甜美模特“变身”记

以单色系为主题的舞妆终于告一段落了,秋天也带着浓墨重彩渐渐走进我们的视线。可是长期奔波在被钢筋水泥桎梏的城市里,你大概早已忘记了森林的呼唤吧。没关系,本期舞妆,小编特意搜罗了来自大自然的魅力元素,用野性的美来诠释赛场上女选手的飒爽英姿。

期待已久的舞服终于在一个明媚的上午来到了编辑部,虽然商家提供的虎皮纹和想象中的豹纹、斑马纹有所出入,但是看到亮黄色流苏的那一刻,众人还是不禁为之倾倒。不过,小编在想:长相甜美温柔的模特是否能够完美展现这种喜剧效果呢?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定妆后的模特大大超乎小编的想象,镜头里的她真的达到了一种“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的惊艳效果。是不是引发了你强大的好奇心,赶紧翻阅本期舞妆栏目吧。

陆叶实习编辑

本期参与话题:

新学期分享我的新打算

9月,新学期伊始,无论你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学校的“老生”,抑或你已然成为一名舞蹈教师,都应该在经过暑假这么长时间的休整与放松后,制定一个关于生活、舞蹈与学业的新计划。不要小看这计划,制定得恰当合理,它会使你或你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突飞猛进、崭露头角。

参与方式:

本期《尚舞》话题的奖品及数量:

1.“艾美”卡片夹:30份

2.“舞之恋”精美书签:50份

3.笛雀儿时尚舞袜:20份

◎《尚舞》E-MAIL:dancefashion@163.com

◎《尚舞》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dancefashion

10.学着改变自己随笔 篇十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每年新走上工作岗位的各类毕业生中,有一大半会出现“社会不适症”,尽管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决心和理想,可由于生存环境由学校到社会的剧烈变化,角色转移还不能完全到位,也就使得这些毕业生备感紧张,甚至是十分失望。

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不适应现在的生活,那你就决定改变吧,改变你自己的生活,改变你生活的现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把改变自己当作成是一次战争,一次对自己的战争,那你就必须得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生存的这个社会,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改变之战”进行得更顺利。

要想改变自己,首先是要了解自己。自己对于自己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当局者”迷,周围的人才是“旁观者”清。因此要了解自己并不是仅仅靠自我反思,更多的时候要向你周围的人请教,请他们指出你的优点和缺点,越能了解自己,你就能把这个改变进行得越彻底。

一个心态非常消极的人要想改变自己,就得先明白自己为什么消极?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说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人际关系、自己平常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等。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已经习惯了,并不能作出很正确的评价,因此要求助于你周围的那些人,因为只有他们对你才是真正的了解,你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他们都看得一清二楚,借助周围的人,让他们帮助你找出你的优缺点。

其次,你得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一般的人都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而聪明的人却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与其等待对手来找你的缺点,还不如接受别人的批评来找自己的不足。因为别人看我们总比我们看自己看得清楚、看得实在。诗人惠特曼曾说:“你以为只能向喜欢你、仰慕你、赞同你的人学习吗?从反对你的人、批评你的人那儿,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训吗?”法国作家拉劳士福古也曾说:“敌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观点可能更接近事实。”这些话都非常正确,被人批评的时候,不要采取防卫姿态,而是要提醒自己去改变,并且在这种微小的改变中了解自己。

再次是要了解你所生存的这个社会。个人生存的这个社会包括你周围的人情世故和一切对你的思想有影响的东西,毕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思想所控制的,要想改变自己,就得先从思想上下手。因此,在改变思想的时候我们得弄明白影响我们思想的因素是什么,是什么人还是什么物?只有先弄明白了,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改变。

假如是一个上班族要想改变自己,很多时候,你就得先了解自己生活与工作的环境。看看自己之所以处在现在的局面,是不是由于周围的人对你影响太深,或者说你所做的工作对你影响太深,如果是的话,你就最好能换一种环境来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

改变还要等待时机,必须还要“识时务”。人们的`生活很大一部分被周围的环境所牵绊,并不是来去自由。因此要想改变自己并不是想什么时候改就可以在什么时候改的,是要看时机的,时机正确了,改变才能成功。如果说时机不对,那不仅不能改变自己,还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糟糕。

比如说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为了改变自己而三番五次地改变工作,那他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如他当初所想的那样,把自己改变成一个能适应这个社会挑战的新人类,结果很可能是相反的,因为频繁地更换工作,身心很容易走向疲惫,而一旦一个人的身心走向疲惫,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对这种生活失去信心,或者说是失去原有的那份神秘感,因此也许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颓废。

所有的改变都是在不改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如果所有的事情都一起改变,那么结果一般都是很不理想的。这就如同盖房子一样,要改变一块地皮的面貌,就必须是在这块地皮本身不改变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如果一边盖房子,一边地皮也在改变,那么即便能把房子给造出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同时,在自我改变中,我们还应该坚定信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不要认为人已经活成这样,再改变也都晚了,没有用了。要始终坚信,只要你决定了改变,那就不会太晚;只要你决定了改变,事情总还是会有转机的,一切都只是时间和信念的问题。

11.杂文随笔:读书改变家庭命运 篇十一

我来自“世界客都”的梅州市,今天简要向大家汇报“读书改变家庭命运”的情况。

四十年前,我曾躲在柴房里偷偷看高尔基《我的大学》等连环画,如饥似渴。一次借来的画册不慎落水,我只好一页页用火烤干,当归还绉巴巴的画册时,心感无限的愧疚。那里想,什么时候自己拥有一柜子的书该有多好!时至今日,家里不仅有了相当数量的书籍,而且实现了编书写书的愿望。我编写的老干部系列读本,深爱当地老年朋友的喜爱,孩子翻译的《快乐心里学》也成为畅销书。可以这么说,我家三十年来书香长伴、渐入佳境,两代人共同奏好读书“三步曲”:

首先,为改变命运而读书。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为千万有志青年打开了一条公平竞争的通道,当我与老三届一起挤这座独木桥时,我已是集体小厂的工人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不能动摇“我要上大学”的愿望,在昏暗的灯下将自学考试资料读了又读,工人小阿哥终于走进圆了大学梦。农村家庭出身的妻子,仅有初中毕业文化。好强的她一边做单位的临时工,一边参加了中师函授班和电大学习。十年“雨滴石穿”,终于在县税务干部招考中脱颖而出,洗脚上田成为公务员。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深深影响了儿子,家庭藏书也让他广泛阅读提供了便利,他顺风顺水高中毕业于叶帅母校东山中学、深造于华农大,成为家庭走出围龙的南方日报记者。《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专题中,特地刊发了反映我家变迁的文章《心愿如愿》。

其次,为追求卓越而读书。画家李苦禅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从老大粗的工人走上神圣的教坛,仅有一张文凭是不够的。我自费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通讯》、《散文》、《随笔》、《文史知识》等,珍惜三尺讲坛,传中华文化、播真善美种子。我亲手刻写油印的学生文学小报《百灵》,至今为当年学生津津乐道。调入县委组织部后,认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积极投身党建理论调研工作,成为广东省党建学会会员,有两百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报刊采用,多次评为省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两年来,还兼任平远申报中央苏区县办公室主任,与同志们一道夜以继日地“资料攻关”、“论证攻关”,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于8月申报中央苏区县获得成功,为总结平远红色文化、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作出了贡献。

第三,为生活快乐而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学习,对业余写作和摄影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年来,坚持订阅了《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摄影之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家庭》等,一家三口都是摄影协会会员。我兼任了县摄影协会会长,组织社会力量办起了“平远摄影”公益网站,大力宣传平远人文历史;主编了《生态绿洲》、《平远老照片》等大型画册。妻子的业余摄影作品也被市地税系统评为一等奖,儿子在大学时担任了《天地人》学生刊物主编,摄影作品在《中国地理杂志》上发表,与同学合作翻译出版了《快乐心理学》。

“读书乐,耕田乐,为善最乐”,这是我老家祖堂对联的一句话。的确,读书可以改变我的家庭,帮助别人读书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几年来,我们先后与四位困难儿童建立了帮扶关系,通过资助读书、互动活动等形式,以爱心培育孩子美好心灵,帮助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还经常深入基层党组织讲党课或作调研,结合岗位工作编写了老干部诗文集《南台放歌》、养生读书《百岁之路》等,办起了“老干之窗”网站和老干部流动图书室,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

上一篇:如何搞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下一篇:youth诗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