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中考化学

2024-07-01

兰州市中考化学(精选8篇)

1.兰州市中考化学 篇一

2013~2014 学年扬州市江都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 明”.下列做法符合宣传主题的是(A.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 2.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水晒盐)C.石灰水)D.金属镁)C.粮食酿酒 D.冰雪消融)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D.工业污水直接压入地下

3.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氧化钙 B.大理石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滴加液体

取用固体)

测溶液 pH

过滤

5.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的气体是(A.N2 B.O2)

C.CO2

D.稀有气体

6.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是(A.大米 B.牛奶

C.青菜

D.苹果

7.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 元素(Au)的化合价为(A.+1 B.+2)C.汞 D.氯化钠晶体))C.+3 D.+4

8.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 B.干冰

9.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1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74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1-

10.要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 A B C D 实 解 释



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的人被动吸烟 水蒸发为水蒸气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

分子不断地运动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之间有间隔

11.最近国外有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他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 X(甲醚)的化学式是(A.C2H6O2)C.C2H4O)D.CH4O B.C2H6O

12.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钡餐的主要成分是 BaCO3 C.用甲醛浸泡海产品来保鲜

B.用水能有效清洗碗盆上的油脂 D.用小苏打可焙制蛋糕)

13.下列有关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C.合金的硬度一般小于成分金属的硬度 D.废旧电池中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4.NH4HCO3属于下列哪种化肥(A.氮肥 B.钾肥)C.复合肥 D.磷肥

15.“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可用作 H7N9消毒防疫,帕拉米韦的化学式为 C15H28N4O4,下列有关说 法正

确的是()B.帕拉米韦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D.帕拉米韦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A.帕拉米韦相对分子质量为328g C.帕拉米韦中有51个原子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不给分.)16.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羊毛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D.淀粉遇碘水变成红色 1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2-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参加反应的物质量比为17﹕32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 A B C D 物质 O2 稀盐酸 CaO 粉末 NaOH 溶液 杂质(少量)H 2O 稀硫酸 CaCO3粉末 Na2CO3溶液 试剂和操作方法 通过浓 H2SO4,洗气

加入过量 BaCl2溶液,过滤 高温煅烧 加入适量的 CaCl2溶液,过滤

19. 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 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20.某固体混合物由 Mg 和 MgO 组成,取该混合物6.4g 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 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4.8g B.1.6g C.3.2g D.2.56g)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34分)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 2个氧原子 ④ 氢氧根离子 ;② 3个氮分子 ;⑤ 铝离子 ;③ 4个二氧化碳分子 ;⑥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

(2)用字母序号填空: A.硫酸铜 B.聚乙烯 C.干冰 ; ; ; D.氧化钙 E.氢气 F.碳酸钠 ; ; ①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③ 侯德榜制得的碱 ⑤ 用于包装食品的是 ② 配制波尔多液的一种盐 ④ 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⑥ 绿色能源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①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② 电解水 ③ 实验室炼铁原理 ; ;



④ 过氧化钠(Na2O2)与 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22.2014年南京青奥会召开在即,以化学的视角来认识青奥会.



(1)如图青奥会纪念商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 性.金币的熔点比成分金属熔点

(填序号);A 中金属可以压制成金币,(填“高”或“低”). .电池将

将化学能转化成

(2)为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污染,南京近期投入了一批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和电动车.天然气主要 成分(填化学式),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的装置.(3)青奥会帆船等水上项目可能在六合的金牛湖进行.南京加大了对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① 水质净化的过程中可加入 ② 通常可以用 除去水中的异味.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区别硬水和软水,家庭中常用

23.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文字说明.(1)人体缺钙容易患,每盒该纯牛奶中含钙至少 g. .(2)该纯牛奶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无机盐、水和 24.根据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C 温度/° 溶解度/g KNO3 NaCl 0 13.3 35.7 20 31.6 36.0 40 63.9 36.6 60 110 37.3 80 169 38.4

(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 .(2)20℃ 时,NaCl 的溶解度是 g.(3)图中能表示 KNO3 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4)20℃ 时,将 40g KNO3 放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 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g,继续加热至 80℃,下列各量一定变大的是(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5)实验室配制 500g 10%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质 g.

四、(本题包括1小题,每空1分,共8分)25.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4-

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插入胶皮管;(3)实验室选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B 中小试管的作用,收集装置 . ;、②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

(2)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兴趣小组同学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 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较纯净的甲烷,他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5)若选 F 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某种气体,应从(选填“a”或“b”)通入.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8分)26.硫酸亚铁铵晶体俗名为摩尔盐,化学式为 xFeSO4•y(NH4)2SO4•zH2O,在制药、电镀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 资料:① 硫酸亚铁铵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② 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单位:g)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FeSO4 20.0 26.5 32.9(NH4)2SO4 73 75.4 78 xFeSO4•y(NH4)2SO4•zH2O 17.2 21.6 28.1

③ 硫酸亚铁铵晶体受热时,在 200℃ 以下只有结晶水失去. 【探究一】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某兴趣小组的学生用含有少量铜的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流程如图 1:

(1)在盛有废铁屑的容器中,倒入热水和洗涤剂,充分搅拌.以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这是利用洗 涤剂的 作用;(2)操作①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中滤纸有多种折法,为了加快过
-5-

滤速率,你选择折法是



(4)操作① 中过滤时,要趁热进行的原因是,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5)操作② 的目的是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操作顺序是 b→ → →d;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洗涤干燥(6)操作② 中使用乙醇洗涤,可快速晾干.这样做的优点是 ; A、避免用水洗涤所造成的晶体损耗 B、酒精易挥发,可低温晾干晶体 【探究二】 :探究硫酸亚铁铵的组成 【实验步骤】 :取 2 份等质量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分别进行实验.向一份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充 分反应后得到 0.68gNH3;向另一份中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9.32g 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7)实验中生成的 NH3 能使湿润的 变蓝;写出(NH4)2SO4 与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属于 反应;(8)实验中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的目的 ;(9)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Na2SO4 溶液,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10)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x 和 y 的比值(2 分,写出计算过程;相对分子质量:NH3-

17、BaSO4-233);

为进一步确定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组成,另取 7.84g 硫酸亚铁铵晶体,并加热使其分解,剩余固体质量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3 所示.则:(11)根据图示数据,硫酸亚铁铵晶体中,x:y:z= ;(12)写出 A 点到 B 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


2.兰州市中考化学 篇二

激情, 一种强烈激动的情感。运动场上的声声呐喊, 点燃了拼搏的激情;课堂上迸发的点点火花, 点燃了梦想的激情;困难挫折, 点燃了挑战自我的激情;“祥云”火炬, 点燃了华夏儿女爱国的激情;雪灾地震, 点燃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战胜灾难的激情……

请以“激情, 在心中点燃”为题, 写一篇文章, 体裁不限 (诗歌除外) , 不少于600字。

二、试题解说

命题灵感源自奥运火炬传递口号“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 富有诗意与时代气息。提示引导考生体验生活, 激发热情, 捕捉生活的感动, 书写健康人生。写好这个命题作文, 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吃透题意, 把握主旨

题目融成长生活和时事热点于一体, 易引发考生内心的共鸣, 为表达留下广阔空间。写好激情, 需有厚实的生活积累与丰富的心灵体验, 更要有理性的思考。要将话题融入历史、社会、人生的大背景, 确立“点燃心中的激情”的“火种”, 做到立意高远, 才能写出有质感、有灵魂的佳作。

2. 精心选材, 巧妙表达

优秀的作文选材是讲究针对性的, 许多佳作, 都与家事、国事、天下事有关, 体现了考生关注社会、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如果怕“撞车”, 选择某一独特视角, 也会使人眼前一亮。如火炬传递这一时事热点, 有人另辟蹊径写成“给金晶的一封信”, 就显得与众不同。

另外本题也可选用寓言、童话、小说等体裁。如写成以屈原涉江为内容的文化类散文, 刻画毛毛虫羽化前心路历程的童话, 困境中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重新振作的读后感, 以及借助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冻死的狮子这一形象进行再创作的小说等。

三、佳作评析

例文一 激情, 在心中点燃

四川汶川地震以来, 每天都在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在北川中学, 温总理如寻找孙子的爷爷一般眼中噙满泪水, 无语地提着孩子失落的书包;伞兵写好遗书, 冒死从近6000公尺高空降落灾区, 一位士兵在余震发生时不顾自身安危, 伤心地跪在地上哭着要求再救一个;在教学楼倒塌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 紧紧护住了4个孩子;许多民众踊跃献血, 以至许多城市的血库饱和;志愿者步行或骑脚踏车免费给幸存者运送食品和水……人类心中的爱是不灭的灯盏, 再强大的自然力, 也无法摧毁。

当灾难来临, 许多生命如鲜花般凋零, 但那一幕幕难忘的瞬间使我们领略了人间最深沉的爱。对此我不由得流下热泪, 心中难以自已地涌动着激情。艾青先生说得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现实中对物质过多的追求让我们忘记了精神家园。地震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悲痛, 可也震撼了人们那日益枯萎的心灵。抗震救灾之中热情、互助、奉献这些美好的精神在人们心中点燃, 它表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凝聚力必将如燎原之势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熊熊燃烧。国人的心灵从中得到洗礼, 中华民族必将如凤凰般涅槃, 浴火而重生。俄新社说:“我们知道, 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 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 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 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 永远不会被打垮。”

汶川地震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 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必将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

点评

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来思考汶川地震, 立意不俗。作者见解精辟, 比喻灵动, 思想深刻, 几处恰到好处的引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例文二 激情, 在心中点燃

我叫女娃, 是炎帝的小女儿, 随父亲在上党盆地尝百谷, 治理水患。常听父亲说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海很美, 可是他太忙了, 不但要管太阳, 还兼管五谷和药材, 于是闲暇的时候我一个人偷偷地来到了东海。这里海天一色, 如水晶般透明, 在风的吹拂下, 海浪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脱下衣服畅游起来。

海就像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 刚刚还是波平浪静, 突然变了脸, 掀起了滔天巨浪, 我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父亲虽是太阳神也不能让我死而复生。我的精魂只能化作一只花脑袋、白喙、红爪的小鸟。

可恶的大海夺去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绝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在别人身上重演。我要填平它!

东海不远处有一座发鸠山, 山上长着许多柘树。太阳从扶桑树出发的时候, 我就开始一刻不停地从山上衔来石子、木头投入波涛汹涌的海里。严寒酷暑, 阴晴雨晦, 我偶尔停下恢复体力, 却从不敢停息。

我知道肩上的重任, 为了不再有无辜的生命消逝, 为了不再看到人们失去亲人的哀痛。激情在我心中熊熊燃烧, 责任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树木为我鼓劲, 风儿为我歌唱。累的时候, 我就发出“精卫, 精卫”的叫声, 激励自己。

海燕飞过来, 不解地问我:“海那么大, 你填得平吗?”我回答说:“有志者, 事竟成。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都非常难, 可是他们凭着心中的志气与激情, 不都成功了吗?海再大, 也有尽头, 只要我坚持不懈, 就一定能填平。”

海燕被我的精神打动, 爱上了我。我们的后代, 雌的像我, 雄的像他。我们的儿女与我一样, 也去衔石填海。因为我们坚信:付出会有收获, 善良的愿望会实现, 未来一定不是梦。

点评

3.2008年泰州市中考作文评析 篇三

激情,一种强烈激动的情感。运动场上的声声呐喊,点燃了拼搏的激情:课堂上进发的点点火花,点燃了梦想的激情:困难挫折,点燃了挑战自我的激情:“祥云”火炬,点燃了华夏儿女爱国的激情:雪灾地震,点燃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战胜灾难的激情……

请以“激情,在心中点燃”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二、试题解说

命题灵感源自奥运火炬传递口号“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富有诗意与时代气息。提示引导考生体验生活,激发热情,捕捉生活的感动,书写健康人生。写好这个命题作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吃透题意,把握主旨

题目融成长生活和时事热点于一体,易引发考生内心的共鸣,为表达留下广阔空间。写好激情,需有厚实的生活积累与丰富的心灵体验,更要有理性的思考。要将话题融入历史、社会、人生的大背景,确立“点燃心中的激情”的“火种”,做到立意高远。才能写出有质感、有灵魂的佳作。

2、精心选材,巧妙表达

优秀的作文选材是讲究针对性的,许多佳作,都与家事、国事、天下事有关,体现了考生关注社会、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如果怕“撞车”,选择某一独特视角,也会使人眼前一亮。如火炬传递这一时事热点,有人另辟蹊径写成“给金晶的一封信”,就显得与众不同。

另外本题也可选用寓言、童话、小说等体裁。如写成以屈原涉江为内容的文化类散文,刻画毛毛虫羽化前心路历程的童话,困境中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重新振作的读后感,以及借助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冻死的狮子这一形象进行再创作的小说等。

三、佳作评析

例文一

激情,在心中点燃

四川汶川地震以来,每天都在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在北川中学,温总理如寻找孙子的爷爷一般眼中噙满泪水,无语地提着孩子失落的书包;伞兵写好遗书,冒死从近6000公尺高空降落灾区,一位士兵在余震发生时不顾自身安危,伤心地跪在地上哭着要求再救一个;在教学楼倒塌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紧紧护住了4个孩子;许多民众踊跃献血,以至许多城市的血库饱和;志愿者步行或骑脚踏车免费给幸存者运送食品和水……人类心中的爱是不灭的灯盏,再强大的自然力。也无法摧毁。

当灾难来临,许多生命如鲜花般凋零,但那一幕幕难忘的瞬间使我们领略了人间最深沉的爱。对此我不由得流下热泪,心中难以自己地涌动着激情。艾青先生说得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现实中对物质过多的追求让我们忘记了精神家园。地震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悲痛,可也震撼了人们那日益枯萎的心灵。抗震救灾之中热情、互助、奉献这些美好的精神在人们心中点燃,它表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凝聚力必将如燎原之势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熊熊燃烧。国人的心灵从中得到洗礼,中华民族必将如凤凰般涅槃,浴火而重生。俄新社说:“我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汶川地震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必将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

点评

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来思考汶川地震,立意不俗。作者见解精辟,比喻灵动,思想深刻,几处恰到好处的引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例文二

激情,在心中点燃

我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随父亲在上党盆地尝百谷,治理水患。常听父亲说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海很美,可是他太忙了,不但要管太阳,还兼管五谷和药材。于是闲暇的时候我一个人偷偷地来到了东海。这里海天一色,如水晶般透明,在风的吹拂下,海浪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脱下衣服畅游起来。

海就像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刚刚还是波平浪静,突然变了脸,掀起了滔天巨浪,我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父亲虽是太阳神也不能让我死而复生。我的精魂只能化作一只花脑袋、白喙、红爪的小鸟。

可恶的大海夺去了多少无辜的生命,绝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在别人身上重演。我要填平它!

东海不远处有一座发鸠山,山上长着许多柘树。太阳从扶桑树出发的时候,我就开始一刻不停地从山上衔来石子、木头投入波涛汹涌的海里。严寒酷暑,阴晴雨晦,我偶尔停下恢复体力,却从不敢停息。

我知道肩上的重任,为了不再有无辜的生命消逝,为了不再看到人们失去亲人的哀痛。激情在我心中熊熊燃烧,责任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树木为我鼓劲,风儿为我歌唱。累的时候,我就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激励自己。

海燕飞过来,不解地问我:“海那么大,你填得平吗?”我回答说:“有志者,事竟成。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非常难,可是他们凭着心中的志气与激情,不都成功了吗?海再大,也有尽头,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填平。”

海燕被我的精神打动,爱上了我。我们的后代,雌的像我,雄的像他。我们的儿女与我一样,也去衔石填海。因为我们坚信:付出会有收获,善良的愿望会实现,未来一定不是梦。

点评

4.兰州市中考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 篇四

据了解,今年我市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还是由必考项目、选考项目两部分组成。男生必考项目为:引体向上、1000米、足球运球三项;女生必考项目为:仰卧起坐、800米、足球运球。选考项目为:立定跳远、50米跑、掷实心球、跳绳、篮球运球、排球垫球;考生任选其中2个项目参加考试。市教育局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去年实施中考体育改革后,很多家长和考生对引体向上表示质疑,对此,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考体育项目完全符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中考体育测试的要求。去年我市中考体育在各县区分设了几个考点,考生集中进行考试,今年考试方法将保持稳定,同时,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在做好考试准备工作的同时要正常上体育课,不得停止,挤占教学大纲中的其他内容。各学校要开展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宣传及考生安全。另外,去年考试中有些社会不良人员发布虚假信息称:教育局要求考生和家长必须购买学生意外险。对此,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购买意外险完全自愿,教育部门也没有指定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对于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学校要提前了解备案,考生家长应主动上报,严禁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学生参加活动。

据悉,根据中考体育评分标准,今年中考体育必考和选考的5项考试内容共计满分50分,每项10分。

5.兰州市中考化学 篇五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典型卷展示:

一类卷: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上天对我不公!

你瞧,我没有倾国倾城的美丽容貌,没有富甲天下的傲人家底,也没有声名显赫的厚实家世。我长相平凡,大鼻子圆脸蛋,常有几粒痘痘在脸上耀武扬威;我家境一般,要花钱常常被“充公”,扒着精品店的橱窗很不开心来买下渴望已久的小玩意儿;我一介草民,没有后台没有靠山,升学得靠自己玩命奋斗„„唉!你说说,我是不是特悲惨?

环顾四周,旁边不是“富二代”就是高官子弟,没钱没权的好歹还有副好皮相。而余则敝衣蕴袍处其中,悲哉!吾一脸苦瓜相,心中郁郁,来往“三点一线”若行尸走肉,食之索然无味,卧而辗转哀叹,呜呼!此愁脸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天又是无趣的一天。课间,我呆在自己的座位上,脸上愁云密布,心中闷烦。座位旁同学们嬉戏打闹,我都置若罔闻。正当我欲寻周公倾诉时,好友晴奔入了教座,兴奋地朝我挥手;“嘿,雨,你的作文得奖啦!”我心中一惊,立马冲出了教室,心中小鹿乱撞:莫非真的到了出头之日?来到办公室,语文老师笑眯眯地递过鲜红的获奖证书,我的心里开了花,耸拉着的苦瓜脸立即绽成了一朵红花。

回到教室,“富二代”,富家子弟们粉粉簇拥过来,艳羡之色溢于言表。就连平时很少搭理人的“班花”,也热情地凑过来向我讨教。我心中的愁云一扫而空,快乐已像血一般,占领了我的心房。

自从那天起,我不再哀叹上天的不公,因为我已经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他的名字叫自信。相貌平平又如何?痘痘是青春的象征!家境又如何?勤俭才能成事!地位卑微又如何?我能靠自己的努力,登上人生的巅峰!

(评语:主题积极向上,心里活动描写细腻,能自如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全文一气呵成。)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心情不要那么郁闷,下午跟你姐去去福利院。”

“不想去。”

“干吗不去?去做做好事,也放松放松心情。”

“„„”

就这样,我极不情愿的跟着姐姐去了福利院。一进福利院的大门,就看见一群小朋友正在草地上跳绳,他们看到姐姐就把绳子扔在地上,对着姐姐飞奔过来,姐姐蹲下来,一把抱住了他们。

“姐姐好!”

“乖,怎么样啊,这几天乖不乖,有没有调皮啊?”

“没有!我们都好乖好乖的!”

看着他们激动而涨红的脸,听着他们稚嫩的声音,我就忍俊不禁。姐姐把我拉下去,说:“这是姐姐的妹妹,也是你们的姐姐„„”

“姐姐好!”

“你们好!”

“小文,带我们去看看你们在玩什么。”姐姐对着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说。

“好!”随着一声稚气未脱的答应,她牵着我们来到草地上说:“我们刚刚在跳绳。”

“我们来比赛好不好?”姐姐提议道。

“好!”听到要比赛跳绳,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往后退,我不会跳绳也最怕跳绳了。

姐姐一把拉住了我。正想找什么借口逃脱,可是我看到孩子们那期待的眼神,我最终妥协了。在比赛对阵表中,我的对手是小文,比赛开始了,我跳得很慢,可是我余光瞟到两条辫子上下摆动的频率很快时,我加快了速度,不想就这么输给一个小孩子,事实证明,我在跳绳方面真的不如一个小孩子。比赛借宿了,虽然我们没有胜利,但似乎没有失败者,因为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乐趣,包括小文,包括福利院的孩子们。

听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孩子都是弃婴,他们从小就在这里长大,都没有人来看他们,陪他们玩的时候,他们就闷闷不乐。他还说:“今天是孩子们这段时间以来最开心的一天。”看着挂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之前郁闷的心境不翼而飞,原来别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

(评语:该考生对主题的把握非常好,内容是由不快乐到快乐到快乐的过程,而转变的关键在于给予别人关心和快乐,思想性非常好。另外,本文结构紧凑,语言准确洗练,生活气息浓厚。难能可贵。)夏天,充满阳光。

秋天,充满收获。

冬天,充满绝望。

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据并不是有感而发的话。十多年来的有一个冬天。我,绝望的看着大地上应景的一切。萧肃的街道失去往日的喧嚣,光颓的树木,要命的大风,鸟儿不见了踪影。只有几个敢于斗争的人提着衣领在寒风中走过。我盯着这一切,然后披上大衣,往西湖走去。

同时一份少不了的悲哀,唯有那些在西湖边堤上被风吹得发抖的树,和我一起让绝望来的彻底。亭下,倔强的迎着寒风,品尝失落的酸涩。我想到生活的一切一切不如意,家庭落败,亲人离散,成绩一天不如一天,所有噩运都似乎降临在我身上。想着,眼角浸满不争气的泪水。这个时候,我听到了有人哼歌走来。

是一个老头。

老头裹着黑色大风衣,顶着编织的棉帽,一只手戴着手套,另一只手赤着,提着鱼竿。他是来钓鱼的?面对突然地陌生人,我的心更是觉得悲痛。连想清静的时间都没有。老人依旧哼着歌,旁若无人,慢悠悠地准备好鱼钩抛入水中。我起身,要走。他叫住了我。我很是惊讶地回了头,他露出了一口慈祥的笑,说小伙子过来坐呀。他很像我爷爷,那样和蔼。我坐在他身边一言不发,他只微笑着,看着湖面平静的说:“不开心吧?遇到什么困难了?恩?有什么关系呢?像我这样,一把年纪,什么都想开了,我无儿无女,身体不好,也没多久的了。你不同,还有大把时光,还有时间受身边的人爱,感受到大自然的风,感受一切,你们是正月里的太阳。好好面对一切„..”

还有大把时间感受身边的人的爱?感受大自然的风,感受一切?

我谢别了老爷爷,狂奔回家,我大口呼吸着凛冽的风,可是格外开心。是的,因为我还有时间,还有„„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我打开了心灵的积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懂得去发现身边不起眼的美。当然,我也划去了日记关于“冬天充满绝望”这一句话。

(评语:故事叙述铺垫好,语言老练)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人不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欧阳修

我不虚伪,我大声说:我被贬了。

我的心情很抑郁,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进尽忠言之人总是不能得到重任?我的心明月可鉴,我为国民费尽了心血,我为君主耗尽了青春,我对我的责任忠心不二——可为什么,我总不能被理解?只因为我身处的地方,叫官场吗?

我带着悲愤的心情,来到了醉翁亭——我命明的地方。我把民众也带上了,来到这山清水秀的地方设宴——希望可以缓解我的心情。

这琅琊山的四周都被山包围着,这角“醉翁亭”是山中的僧人智仙修建的。不远处有一个瀑布叫酿泉。我们用这泉水来酿酒,十分香甜。人们还在溪边钓鱼,在附近下棋,射箭。真的好快活!还有背着东西爬山的人,一边爬山一边唱歌,累了便在树下休息。前后老老少少呼来应去,那情景真温馨。而我却扯着笑脸,强颜欢笑,喝着酒,借酒麻醉自己,我不让人们看出我的伤心事。

我颓然地坐在民客之间,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心中的悲凉感不觉少了很多,但总觉得这快乐不属于我。夕阳渐若,我们要回去了。林中的鸟儿稀稀拉拉地飞回巢,我看着他们,心中顿时明白了些什么。我努力了那么久,尽忠了那么久,为的不就是让民众过得快乐过得更好吗?如今我正面对的,不就是我长久以来一直追求的吗?那么我还叹息什么官场世事呢?原来我也迷茫了那么久。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评语:该生非常有灵气,成功将课文改编,实现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能力的转移,显示很高的语文素养。)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人间的爱,无疆界;人间的欢乐,无处不在。

那天下午,考试失利身心疲惫的我瘫坐在公车上,心里哀求着不要有老人上车,余光一望,正有一位似年过入旬的老人上了车,无奈之下,我提着一堆重物起身让座。

“老年卡”,机器声刚落,汽车便启动了,我酿跄了一下才站稳,心中抱怨着,真是雪上加霜,心情愈加烦闷。不耐烦的“嘁”了一声,目光又停留在老人身上。

他张开双手,死死抓住车前两边的栏杆,手里红红的充满血一般,眼神渴望却无望地看着我旁边空出来的座位,身子背对着车头,似乎是头晕了,他眉头皱了一下,不知怎的,我的心随着他的眉头“咯噔”一下,好似一块大石头落下来,石头也变得柔软了。

旁边的叔叔指指空出来的座位,对老人说:“坐这里。”我无奈的笑了笑,心想,这之间的距离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两步的距离,可对一位老人来说,却可望不可即,又怎能安稳到达呢?

我的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想要扶他,却立即划了回来。在我看来,老人们的内心是顽强,他或许不愿意他人帮助,即使是善意的。

老人坚持了一会儿,终于迈出了脚步,手高高举着却猛然发现自己够不了扶手,在车上摇摇晃晃。我来不及多虑,便把手高高举平伸向他,心中带来疑虑。

让我惊讶万分的是,老人立即将厚实温暖的手压着我的手,摸索着,小心翼翼的走过来,缓缓转身,轻轻的张开双腿,方才松开手坐下。我呆呆地看着这一漫长的过程,心中怒放了一朵快乐的花儿。

老人抬头和蔼地对我说:“谢谢啊!”我方才回过神来,连忙摇头摆手,愈加欣喜地回应道:“没关系的!”

心中的怨恨烟消云散,心中充满了爱的果实,快乐的花儿,好像这一个抬手的动作赢来了一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是啊!快乐其实无处不在,温暖与爱其实满载人间,只要我细心品味,只要我仔细寻找与发现,快乐便会布满我的世界。

(评语:思想深刻,语言功底深厚,能把“让座”这一老题材写得跌宕起伏,写出新意,功力不浅!)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往往使人不开心,那到底什么才是打开快乐的大门呢?那时人们一直在探索的东西。

临近中考,太多的复习题,太多要记要背的东西,太多的压力,是我想一直被炙热太阳烤过的狗,气喘吁吁,满腔不耐烦,毫无乐趣可言。那天,心烦气躁的我甩上门,不看那堆积如山的书本,试着,来到我姐姐家。

姐姐是一名实习教师,我去到她家的时候,她正给他们班的学生出练习题。见到我来,她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倒水给我,陪我聊天。我不仅将自己的一腔苦水倒了出来,一股脑的将自己的抱怨说了出来,她也只是默默地听着。

等我说累了停下来,她才开口说:“当初毕业,我并不想当一名老师,你知道我喉咙不好,当老师也需要经常讲话,只是生活是现实的,并不会让你走的一路顺风,当老师,你只是一个不得不的选择。他不是我梦想的职业,但却让我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迷茫地摇了摇头,读书也不是我的梦想,我一点也不快乐。

她笑了笑,接着说:“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有一种女人,无论她嫁给富人还是嫁给清洁工人,她都能使自己快乐!这就说明快乐并不是自然,社会给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教书本并不是我喜欢做的,但我现在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所以我快乐,懂吗?”

我用力的点了点头。姐姐的话,让我恍然大悟,让我知道到快乐的路究竟怎么走。

那天,我捡到了一把快乐的钥匙,明白了快乐的真正的秘诀,那就是:真正的快乐,并不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去喜欢自己做的事。

我不再抱怨学习的繁重,因为我现在拥有了一把快乐的钥匙,有能力去让自己快乐。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让自己快乐,就要坦然面对生活,喜欢自己做的事,那就是快乐的最大秘诀。

——后记

(评语:本文的作者一定是一个小姑娘,细腻的心理描写,还算秀气的笔迹,并不轰轰烈烈却也算跌宕的情节,类比的手法,首尾的照应,巧妙地扣题等等,都透露出了小女孩缜密而又细腻的心智。文如其人,写出自己的特点、个性,往往就是好文章。)

三类卷: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人生难免有挫折,但也同时充满着快乐,只要你寻找到了那把钥匙,那你的人生将是无限精彩。

——题记

在我记忆中,一直有个人,是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快乐,她就是„„

丑班长

班长塌鼻梁,小眼睛戴着一副大眼镜,当我们嘲笑她时,并且有的同学还不断给她取外号,而她听了,不但没事,而且还还带着微笑对我们说:人不可貌相。

小气班长

在班上,许多同学都为班长的笔记本抱不平,班长的笔记本是原来几本旧笔记本装订而成的,但最令人不思其解的是,在每次抗灾,捐款活动中,她总是带着头打着号,解开自己的小金囊,将自己仅有的——六十四块八角全部都捐出来,并且发动大家说:“灾难无情,人间有情”的口号,各位,这就是我们的小气班长。

奸细班长

在班上,不知何时兴起了一股“抄袭风”,班长总是不停的教育这个教育那个,说抄袭是不正确不文明的。可是,我们几个“抄袭王”却屡次不改,最后被班主任请到了办公室去了,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从此“奸细”班长就在班上传开了,但“抄袭风”也不知不觉得消失了。

快乐班长

一天,回家的时候,突然下着狂风暴雨,我拼命想着雨停,可是天公无情,雨还是越下越大,我手里递过一把雨伞,原来是我们的“丑班长,小气班长,奸细班长”,她说:你家远,你拿去吧。不容我多说,她已经进入了雨中,此时,在我心里突然明白:原来快乐是那么简单的,原来我们的快乐班长是这样快乐的。

所以,那天开始,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那把钥匙一直跟随着我,她就是——以助人为快乐

6.兰州市中考化学 篇六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特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也是课堂》

我一直以一个学生的严谨的态度审视着自然,看着它不断变化并从中领悟。我想人这一辈子都是个学生,而自然,便是课堂。

我喜欢在离家不远的一座石桥上看日落。每个黄昏,夕阳以一种沉静、美好的姿态下落,我沉溺在它的余晖里面,安静地呼吸。它象征着一种终结。无数个日落、无数个黄昏,我感到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以一种无声的方式。我开始变得惜时,因为时光是看不见的,而夕阳是看得见的。每天我坐在石桥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我想,那就是时光流走了。是日落让我懂得惜时。

我也喜欢草。它们顽强、蓬勃、生生不息。我看着它们神情坚定的在高大乔木的阴影下挣扎着向上的样子,我会想到那些在前辈制造的宏伟阴影里仍能创造出自己的事业的拼搏者。那是一种让人敬佩的勇敢与执着。当小草终于破土而出展现出它鲜嫩的绿色时,我发现了它们小小躯体里蕴藏着的不为人知的力量,那是像一座休眠火山一样沉默着却巨大无比的力量。是那些草告诉我:要勇敢,要坚强!

还有蚂蚁。一种以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为人所知的微小生物。蚂蚁搬家,真是一个让人为之震撼的举动!它们用纤细的触角彼此沟通,用纤细的足挪动着庞然大物。我想起百威啤酒的广告,那群生动的蚂蚁,它们扛着啤酒瓶子,彼此合作,互相配合。团结从一个个细节中得到体现。这群生动的蚂蚁,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团结。

7.2014年泰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篇七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终点”有两个义项:1一段路程结束的地方;2特指径赛中终止的地点。

美国诗人艾略特有这样的诗句:“我们叫作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请以“从终点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命题透视

2014年泰州市中考作文呈现的是“解说+题目+要求”的形式,题型稳中有变、推陈出新,给人熟面孔、新表情的感觉。解说性材料从义项和诗句的不同角度对题目做了解释或提示,便于考生理解和把握。

从作文命题的视角来看,这道题有两点值得琢磨。

一是提高了写作文体选择的兼容性。应该说,这是一道文体限制并不明显的文题,如果从呈现故事的角度写,可以写出生动精彩的记叙文;如果从表述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价值性的角度立论,可以写出饶有见地的议论文。

二是适度提高了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这是一道考生较难适应却必须适应的具有思考力和鉴赏力的题目,突破了泰州市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偏于感性的藩篱。它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以及“更高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的主张和要求,同时也是一道具有思辨色彩,可以拓宽思维空间、促使思维能力提高的题目,符合认知渐进的规律,有利于促进写作教学,实现感性认识的理性化深入和思想认识的个性化成长的目标。

题意把握上,考生除了要重视对“终点”的解说外,还需要关注对“出发”的理解,它同样有两个义项:1离开原地到别处去,如“我们在天亮以前出发”;2从某一方面着眼,如“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按照上述义项的界定,如果从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终极指向着眼叙写或论述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从为人民服务出发”,当视作切合题意要求。

题目中的“从”是一个标定性介词,相当于“由”“自”等。它不需要考生将表述的重点放在到达终点之前的内容上,不是“从起点出发”,也不是“从中途出发”,而是要考生简单交代这就是终点,然后重点表述现在需要再次出发,以及为什么一定要从此出发。

具体把握时,考生可以将题目中的“终点”理解为某个目标的达成或者某个事件的完成,这样引申开来,就可以围绕“再次出发”“不满足于已有成就”或“为了弥补某种缺憾”等主题展开写作。考生可以将自身经历或感受与文章中心相结合,做到叙事生动、论述精当、写出真情实感,这样,就可以成为一篇佳作。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提炼,提升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壮大自我”的高度来思考和写作,则更容易出新出彩。

综上所述,从理念的确立看,“从终点出发”来规划新的起点,不是意味着重复和轮回,而是进一步的发展和跨越。它超越了常规,给人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符合阶段性人生和学业规划的现实需求,在当前知识臃肿、素养干瘪的情况下,尤其值得倡导和赞扬。

评卷扫描

这道作文题加进了更多的思辨要求,跳出了泰州市以往感性思维主天下的作文命题框架。在遏制了套作之风并有效地还原了考生真实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背景下,这次考场作文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不见巧思辨,只见贴标签。

很多考生不理解题目中的“终点”与“出发”的内涵,更茫然于“出发”与修饰语“从终点”之间的关系,结果把作文题变成了口号在吆喝,变成了标语在张贴,文章成了祥林嫂讲阿毛的遭遇式的反复唠叨。例如,有不少考生喜欢在每一节的结尾加上“这就是从终点出发”的标签,以为这就是确保写作不走题的护身符。殊不知,阅卷教师关注的不是口号或标签,而是思辨能力。“终点”是一个拥有某个过程的“端点”,从这个“端点”出发,我们既可以植根过去思虑未来,也可以立足发展回溯过往,而不是站在“终点”简单地抒发感慨或回忆曾经。

2. 不见本性情,只见真功利。

阅卷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慨:看学生的日常周记是一种享受,读学生的考场作文则是一种痛苦,因为周记内容中有鲜活伶俐的写作者,而考场作文中多是一个个装腔作势的逐利人。比如,考场上很少有考生敢像写周记那样“冒险”:写个人情感的朦胧与反思、对人情世事的洞察与体悟、对师生相处的困顿与期望、对家庭境况的展示与剖析等,取而代之的大多是写考试成败、身残志坚、仗义助人等“高大上”的事例,这些被几代人使用过的素材已经缺乏动情点,读起来味同嚼蜡。直接表现“理想中的自己”而远离真实的自己是不真诚的作文,应该回避。在“性情中人”与“功名中人”之间找好平衡点,立足“真我”,表现“超我”,才是考场作文的正道。

3. 不见生活语,只见应试言。

语言表达远离生活常态是本次考场作文暴露出的最大问题。考生们的语言要么是读起来佶屈聱牙的文艺腔,不讲逻辑,缺乏对事物的深入分析,只讲辞藻的华丽、感情的激动;要么是夸张怪诞的网络语言腔,作文表达充斥着脑筋急转弯式的稀奇古怪,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是其典型特征,全然不顾阅卷者的感受;要么是刁钻古怪的毒舌腔,用语恶毒,让阅卷者产生不快、愤懑等心理……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有其独特之处,但要运用于特定的语境、情境,才能彰显其魅力,如果不分场合、对象、素材地随意使用,势必造成阅读者判断的茫然。坦率地说,考生作文中这些远离常态生活的语言表达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们所接受的基础训练有关,而这些基础训练的出发点恰恰是可悲的应试训练。

迷津指点

针对“评卷扫描”中表现出的不足,同时梳理日常写作训练的过程,建议同学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1. 语句修改训练。

研究表明,职业作家用在修改文稿上的时间占到了其写作总时间的25%,而中学生仅占到1%。由此观之,拥有适当的修改时间是写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修改文章头绪太多,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以简驭繁呢?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认为,“叙事作品具有句子的性质”“叙事作品是大句子,正如任何语句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个小叙事作品的雏形一样”。可以这样说,句子就是具体而微的记叙文。文章讲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句子讲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句子讲究勾连并转;文章讲究情感、思想等的表述,句子本身就包含感叹、陈述、疑问等各种情感倾向。毫不夸张地说,能够改好一句话,也就能改好一篇文章。如果同学们多通过聚焦“语句修改”,以小驭大,一定可以联动地解决写作中的其他问题。

2. 对话意识训练。

同学们在写作时,往往缺乏跟陌生人对话的意识,导致在文章中自说自话,让阅卷者一头雾水。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问题,即平常思考的时候,我们头脑中的想法是以简省的语言在运行的。比如,你昨天在亲戚家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回想的时候,也许只要在脑海中呈现那位新朋友的样子,就可以涵盖与他由陌生到熟悉的整个过程。但是,一旦要把这个过程转化为文字,给一位对此事毫不知情的人看时,你就得用很多笔墨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才能让他明白。

“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作文”的这个概念,启示我们可以通过拟定不同的假想读者,借助书信、访谈、辩论等表达方式,培养与陌生人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3. 化情为叙训练。

喊口号、贴标签的考场记叙文就像心眼不多的小孩,总想以大声叫喊来求得别人的注意,这是叙事能力不强的表现。好的记叙文总是善于把情绪情节化,也就是说,善于讲故事。同学们要能够在不动声色的情节展开中,自然而强烈地传递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比如,有一位考生想表达自己作为留守儿童的苦痛,但他没有简单地说一些想念父母或埋怨生活的话,而是巧妙地把这种情感借助看似平静的叙事来呈现:“父母出门谋生活已经有两年了,我和妹妹一直没有机会与他们相见,哪怕是中秋与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我似乎已经适应了一个人静静生活的状态。妹妹也似乎找到了在梦里与爸妈团聚的方法,记得有一次她说梦话:‘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玩吗?’”这样的表达,把对父母的思念以及些许的抱怨都巧妙地借助讲故事的方式深切地传递给了阅卷者,这就是同学们需要努力学习与追求的。

例文点评

一类文:

从终点出发

走远却不忘为何前行,抵达仍旧要砥砺出发。(辩证地诠释了文题,节制而不张扬)

离别与永恒

“夏天迎接我们的方式是中考,我们迎接夏天的方式是毕业。”还记得咱们班长说的这句话吗?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夏天,经过三年寒窗苦读的我们,即将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告别母校。

我有些伤感,三年的朝夕相处,已经对班级甚至母校的一草一木有了心照不宣的熟悉,我害怕挥手告别后再难相聚。语文老师考试前给了我一个拥抱:“这是短暂的师生、同学缘分的终点,却是一辈子朋友的起点。”

恍然大悟之余,心里不再感叹“缘分都去哪儿了”,我迈开坚定铿锵的步子,向未来的高中进发。留有一份身边人给予的温暖与感动,离别也变成相逢,从终点重新起航。

落红与果实

时序的演进使曾经万紫千红的春花香消玉殒,“零落成泥碾作尘”,让人见了不由得一阵心悸。面对落红,我竟如它们初来乍到时一样不知所措。

一位园丁从身边走过,驾轻就熟地铲起有零星落花的泥土,夯实在植株的根下。他见我一脸疑惑的样子,对我说:“果实比花朵更珍贵,只有将花瓣作为堆肥,它们的生命才不会结束。”我惊诧于一位普通的园丁竟有对生命如此透彻的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它们绽放的历程虽已行至终点,但孕育果实的伟业才刚刚开始,由不得怠慢。

毁灭与重生

夏夜,父亲常会把我带到人迹罕至的地方仰望星空。幽冥的星光深邃而又神圣,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造物主的不朽之作。“儿子,你若能站到宇宙的高度审视时空万物,便会知道即便是星辰也会终结。”父亲说,“可它们却的确是不朽的,死亡既是它们重生的一种方式,也是必由之路。”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我听说过人身上的大部分元素都来自爆炸的恒星,若真是如此,“来自星星的我们”或许更应该深谙毁灭与重生之道。若执着于过去,兴许花朵会一直绽放,我们却尝不到甜蜜的果实;若放眼于前路,星辰会永远发光发热,从宇宙的一端到另一端。(用花朵永开不败的假设,从反方向非常有力地佐证了从终点出发的可贵与必需)

方行方至,方至方行。我们抵达终点,我们重新出发。

总评:这篇作文的形式比较常见,但其中蕴含着不少特别之处。首先是三个小标题,同理而不重复,由眼前的初三生活写到自然界中的植物和星空,视野开阔,而且充满理性的思索,很好地显现了自己对作文题的理解。其次,行文中穿插了不同人物的话语,有师长的,有园丁的,有父亲的,每个人的表达都是围绕自己的身份,并结合与“我”相处时的特殊情境,既说出了自己对某一生活现象的理解,又推动了“我”对作文题认识的深化,很是巧妙。再次,语言表达简约而有张力。简约主要表现在全篇鲜有陈词冗句,张力源自于或留白或思辨或警醒的语言风格。这些特别之处攒聚在一起,自然会让阅卷教师的眼睛为之一亮。

二类文:

从终点出发

黑夜里,我静静地坐在冰冷的地板上,呆呆地凝望远处,双腿麻木地浸在游泳池里。我的心在流血,在向命运发出无声的控诉!

断臂,这对热爱游泳的我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一夜之间,一切似乎回到了原点,(根据后文,这里改成“一切似乎走到了终点”更为合适)我仿佛成了一只断翅的蝴蝶,所有人寄于(“于”应为“予”)我的希望瞬间破灭。

第二天清晨,队员们都早早地前来训练,我低着头离开了那片不属于我的领域,坐在观众席上看他们训练。拍水嬉戏声、打闹声,仿佛都变成了对我的嘲笑。以往被我打败的队员纷纷对我投来不屑的目光,我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母亲站在一旁用请求的眼光看着教练,不停地恳求,换来的只是教练不住地摇头和冷漠无情的拒绝。母亲无奈地回过头,径直走向我:“孩子,别担心,妈妈是不会放弃你的。来!”

我被带到了另一个游泳馆,一样的环境,却有不一般的人,不一样的气氛。所有的人都有残缺的身体,但他们都挂着笑容。他们也是游泳运动员,一个个朝气蓬勃、蓄势待发。(转换有点突然)

我伫立在那儿,似乎明白了什么。

“夏儿,你还喜欢游泳吗?”(这一问很矫情,属于明知故问式的凑字数)“嗯。”我回答的声音很小。“忘掉过去的自己、荣誉,把已经结束的旅程的终点当作新的起点,重新出发,好吗?”我听了,若有所思。(小作者始终没有交代“断臂”的相关情况,使得文章疑窦丛生)

“嘿,哥们儿,你是新来的吧?开心点儿,一起下来游泳吧。”一个皮肤光滑的少年向我召唤。我听了,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流。我纵身跃向水中,是他们,让我找到了感觉。“妈妈,你放心吧,以前的我已不在,我会努力走好新的开始。”母亲听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向我摆出加油的手势。

总是不断寻觅错过的日子,患得患失。直到有一天,一句温柔的话语在我耳畔响起:“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不自然,为点题而刻意点题)

总评: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与主题还算清晰,结构也较为完整:通过“我”断臂前后的不同遭遇以及内心世界的不断调适,曲折地表现了“我”告别过去、走向新生的艰难转变与抉择。另外,文章很好地采用了对比结构,既强化了情感,又增加了行文的波澜。

但文章的问题也很突出:一是对“我”的断臂缺乏必要的背景交代,让人感觉非常突兀,影响了阅读者对文章情节合理性的判断;二是对昔日对手和教练的形象刻画比较偏激,不太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点为了比较而比较的嫌疑,弱化了文章的对比效果;三是文章结尾画蛇添足,所谓的意在点题的表述让人一头雾水,尤其是“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这句话,在前文中并没有出现,让人不知所云。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心中的尺度”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8.2014年苏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篇八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命题透视]

苏州的中考作文命题始终那样婉约、柔美、谦和、包容,让你无法不爱。今年的“不错过 ”,肯定不能错过。

一、 半命题:六年一次的“不错过”

2008年,苏州中考曾出过一道非常不错的半命题作文,那美妙的“聆听”,至今在耳:“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有的是欢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有的是心灵世界的肺腑之音;有的声音飘动着明亮的希望,有的声音荡漾着温暖的柔情……凝神聆听,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这是当年的一段引导语,这一段可耳可心的诗意表达,曾引发了相当多的考生写出了优秀的文章,之后,也不知诱发了多少好的作文命题。

自2009年“一丝惬意心中来”的命题作文出现后,整整五年,苏州人一直钟爱着这种诗意的、柔美的、撩拨人心的命题作文。直到2014年,苏州人才从喜欢的、满足的情绪中走出来,回望六年前的半命题风景,于是,就有了今天呈现给大家的“不错过_______”。

二、 内涵有异:“不错过”不等于“不该错过”

这道题刚一问世,便有人说,这是一道抄袭了常州中考作文的题目,至少说明命题人的视野不够宽阔。其实,这样的判断是有失公允的。

苏州的“不错过_______”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而2013年常州的“不该错过的风景”则是命题作文。因此,这是两道题型完全不同的作文命题。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都有“不错过”三个字,但其内涵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妨回看一下2013年常州的题目:“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我们会发现,常州题强调的内涵首先是“慢”,如同2013年盐城的“放慢脚步”一样;其次是“欣赏”,要“用慧眼欣赏”。更为重要的是,“不错过”的对象被锁定在“不该错过的风景”这一范围内。而苏州的命题,既没有强调“慢”,也没有限定“风景”的范围,而且非常大度地表达了只要是沿途的风景,都不应该错过的意思;甚至强调的是所有的经历,哪怕一次跌倒,也会充实我们的人生。这里传达出来的,不只是命题者的识见,更是苏州人的一种包容和淡泊。让疼痛成为风景,不是一般人能体味的。

三、 “爱”在其中:充满了人文关怀

这一点似乎也成了苏州中考命题的传统,命题人始终站在十四五岁的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人事,即使是如此重要的考试,也依然把对考生的关爱放在第一位。

“不错过_______”这样的话题,对一个初中生而言,似乎有点超前,但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就能很好地弥补这样的不足,因为,偌大的写作自由权留给了孩子,他们熟悉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刻骨铭心就写什么,于是,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道半命题作文几乎成了考生自由命题和自由写作的一次实践,各种题目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考生可以补充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一个短句,自由度很大。

此外,这道题还有一段提示语作为引导,不在“风景”上设置门槛,这样,人生的喜怒哀乐皆可招至笔下,世间的人情练达均可摇曳成文。

如此放手的挥洒,也是考场作文不可多见的风景。没有真正的学生观,没有“学生为本、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是不会如此命题的。

[评卷扫描]

常言道,字面人面,题品文品。半命题作文的特殊品质决定了这次考场写作的品质:一方面,优秀作文较多,特别是选材的自由带来了故事的变化、主题的丰富,可读耐读的优秀文章明显比命题作文多得多;另一方面,也因为自由,致使写作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少考生自说自画、自我陶醉,使得文章与“不错过”、与提示语几乎没有一点关系。

后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只写了“半道题”。

虽然是半命题作文,但根据要求补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之后,就是一道完整的题目,整个写作就必须依照这道完整的题目进行。这个道理考生们都知道,但到了考场上就往往不是这样了。

例如,有一位考生写《不错过父爱》,结果只是写了父亲对自己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关心和帮助,写了父子之间的爱;还有一位考生写《不错过打开那扇窗》,题目很有味道,补充的部分还是个动宾结构,更是一种比喻,可结果所写的只是自己如何去打开与父母沟通的那扇窗的故事。

这两篇文章其实都只写了半道题,前者写的是“父爱”,后者写的是“打开那扇窗”。而这半道题,也是自己补充的,命题人给出的“不错过”完全被视作了空气。这样的情形不在少数,而且占到了相当的比例。

2. 文章中虽然出现了“不错过”,但只是虚晃一枪。

这种情形比较普遍。大致归纳一下,如下几种比较有代表性:

一是“题记”中出现过“不错过”,但正文中就再也见不着“不错过”,从所写的人和事中也读不出“不错过”的任何味道来。这里顺便说一下,600字的文章本来就篇幅有限,请不要再在“题记”“后记”这些形式上占篇幅,要认认真真写好600字的文章。如有精彩妙语,不妨写在正文中。

二是在结尾处写上一句点题的话。比如“人在旅途,千万不能错过爸爸的爱”;再如写完了和老师之间的误会矛盾后,来一句“是啊,师生之间,真的不能错过”等。这样的文字非常生硬,甚至和硬贴标签没有两样。

三是“不错过”三个字在文章中始终是“整体打包”,无法让人理解考生对“不错过”的独到理解和深刻见地。

3. 字面地、浅表地、简单地描述或图解“不错过”。

这是此次写作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即使一些被判为一类卷的高分作文,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毛病。

虽然题目中规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但考生几乎清一色地选择了写记叙文,因此,对“不错过”的认识与解读,要么是通过叙事后的议论和抒情来体现,要么是通过所写的人和事、景和物来体会和品读。而这两点对考生来说,前者做得好的不多,后者几乎难以企及。

[迷津指点]

如何才能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呢?

一、 清醒地意识到“半命题”不是“自命题”,写作时必须受制于“不错过”。

见到半命题,很多考生心里一暖,开心之余,即刻为“不错过”补充了非常好的对象,也就是写作的具体材料或内容。有人写一场精彩的表演,有人写一次难得的重逢,有人写一次深情的送行,有人写一次日出或日落的守候……得意之余,便陶醉在所补充的对象之中,全然忽略了“不错过”三个字。

半命题不是自命题,命题人把所有的玄机都埋藏在了给出的那几个字中。因此,这里的“不错过”依然是影响这次写作的核心要素。无论你在横线上添加什么,心中都必须有“不错过”三个字,都得在你所写的具体的人、事、景、物中体现“不错过”的意蕴,表达你的思想与情感。

二、 只有对“不错过”有了深入的解读,才会获得写作的成功。

如果想让你的文章高人一筹、胜人三分,你就必须对“不错过”有准确、独到的诠释,或者有较为特别的、切身的体悟。后者对同学们而言有点为难,但前者,同学们必须努力去做。

“不错过”是相对于“错过”而言的。写作之前,同学们至少要有这样几个层面的思考:什么是“错过”和“不错过”?“错过”和“不错过”分别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存在?为什么要“错过”和“不错过”?如果“错过”了怎么办?如何才能“不错过”?“错过”和“不错过”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又如何转化?……对这些问题,同学们不能止于简单的思考,还必须要有一个最基本的解读。当然,解读得越深透,文章的穿透力就越大。

有人会说,我又不写议论文,要这样的解读做什么呢?如果这样认识,就大错特错了。记叙类的文章不能只有事和情,也需要智与理,真正好的记叙文应该是人、事、情、理集于一体的。更有意义的是,当你有了以上的理解与思考之后,你的叙事就会在理趣的影响下变得情理并至、叙议双赢。因为,就“不错过”这三个字而言,同学们如果没有叙事后的理性议论去画龙点睛,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把文章提升到较高的境界的。

这个话题是承前面两点而来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想写偏题文章,也都不想写没有深度、厚度、力度的简单记叙文。关键是,如何才能走向深刻、富有厚度?这里有两点建议。

第一,用自己的生活去写作,正如提示语所言,用像旅途一样的人生来写作。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每一种充实的人生,都是一篇最华美的“不错过”的文章。

第二,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去撞击自己的审题和立意,燃烧创作之火。就身处初三的同学们而言,如下三个阅读积累,你们一定是有的:

一是泰戈尔的诗句。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两句诗特别有名,有名到许多小学生都能脱口而出:“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这是让你不要为错过而悲伤,要立足眼前、抓住当下。当然,再深入一步,还可以理解为错过时不要流泪,要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力争以后“不错过”。

二是刘心武的文章。

苏教版语文八(下)教材中有刘心武的生活感悟精品短文《错过》,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学习过的。机会均等,就看你在考场上能不能自由调用。在刘心武看来,错过和不错过都是人生常态,人生的多彩就是由错过和不错过这样的经纬线组成的。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在刘心武看来,这“预定的到站”才是肯定不能错过的“风景”。如果能得到《错过》一文的启发,你的视界就会打开,你的选材就不会随便,你的文章就不会变得没有思想。

三是祁隆的歌。

祁隆是不少同学喜欢的网络歌手。他的一曲《错过》,既打动过不少人生阅历丰富的人,也打动着含苞待放的少男少女的心。“是否还记得那美丽的邂逅/是否还记得那醉心的温柔/一抹相思飘荡在梦的路口/曾经的记忆却搁浅在西楼……”这样的旋律,这样的歌词,应该也让懵懂的你明白了珍惜的意义和错过的痛楚。如果你能选择那些难以忘怀的、刻骨铭心的场面和故事,在叙说中渗入对生命的感悟,你的文章便会于动情处晓理,产生相当的审美效应。

[例文点评]

一类文:

不错过这明媚

时光太瘦,而指缝太宽,这点点细碎的明媚,我,却抓住了。

依稀记得你和我站在天台上,十指相扣。你手里拿着复习资料,对着我摇晃,白茫茫的纸片在我面前翻飞。我顿时明白了你要干什么,不由得哭丧着脸对你说:“我们去散步吧——能不能不背啊?”我摇着你的手,你却不理会我的撒娇,自顾自地哼着小曲:“输给你我可觉得丢脸死了。”我猜想,那时你的眼中,一定是狡黠吧。果然,我又一次中了你的招,抢过你手中的资料气冲冲地复习了起来,效果却是意外得好。考试后,你一把抓住我的手,笑眯眯地对我说:“输给你,不丢脸。”我恍惚间看见了你脸上有着一层明媚的光。啊,真好,我错过了你的狡黠,却没有错过你的明媚。(当初的“狡黠”是一种猜测,而此刻的“明媚”已然是“看见”。于是,这样的点题就显得非常自然而又富有智慧)

清晨的我,满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奔向考场。小轿车里的我看着越发近了的学校,不由得紧张起来,紧紧握着的拳头也不觉又紧了几分。你只是默默地开车,并不言语,但我却发现,你紧握方向盘的手,已经握得骨节都发白了——你一定也很紧张吧。

一路无语。

打开车门时,我以为你会像平时一样,冲我挥一挥手,但这一次,你也打开车门,走了下来。你一只手摩挲着手上的佛珠,面对着我,嘴里不知道在念叨些什么。忽然,你从手腕上褪下那串小一点的、早已磨得光亮的佛珠,也不管它是否合我的手,硬是套在了我的手上。你拍了拍我的肩,说道:“好好发挥,别想太多。”我这时才忽然明白你为何一直戴两串佛珠!这串偏小的,怕是早早为我准备的吧!你宽厚的手掌带着暖暖的温度,宛如那明媚的阳光,直照我心。啊,感谢上天,我错过了那么多次你眼中的温柔,却未曾错过这一次明媚。(往日与今日对比,往日是温柔,今日是明媚。那发白的骨节,那佛珠,那一句宽慰的话语,那宽厚而带着温度的手掌,成了“我”眼中的又一次明媚。丰富,温暖,明亮,灿烂,美好!)

愿上天赐我一双慧眼,永不错过这明媚。

总评:这是一位很会写作的考生。全文写了两个“明媚”的场景,在“错过”后“抓住”,在对比和变化中亮化“明媚”,既让读者感受到明媚的画面、明媚的时刻,即什么是真正的“明媚”,也让读者感受到为什么要“抓住”这样的“明媚”。最后,单独一句成段,意味深长地道出:只有拥有慧眼,才能永远不错过“明媚”。加之小作者很会说故事,很会点亮细节,表现出了较为出色的写作才情,故这篇文章被判为一类卷。

二类文:

不错过一条小巷

都说人不可貌相,小巷也是一样。或许在某个昏暗的小巷口,会藏着另一番景象。(这个开篇与众不同)

端午节时,爸爸带我去周庄看奶奶。虽然气温随着夏季的来临不断升高,但也挡不住人们对旅游的热情。才八九点钟,古镇中已经有了不少人,更不用提饭后了。吃过饭,我在拥挤的人群中逛过了大半个古镇,回去时,望着在狭窄街道上缓慢前进的人流,不禁有些懊悔。这么多人,好的景致都被拥挤得不见了踪迹,出来干吗呢?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我走进了路边一条昏暗的小巷。(叙述不够简洁,但原委还是交代得清楚的)

起初,我并不想走这条小巷,不是怕迷路,因为这里总会有路能回到大街上去,而是它的昏暗和人烟稀少让我有些不安。望着小巷的另一头就在眼前,我都不知道走了多远,整条小巷只听见我的脚步声。终于走出了小巷,我舒了一口气,终于走出这昏暗的地方了,接下来,只要凭感觉走就行了。(“望着小巷的另一头就在眼前,我都不知道走了多远,整条小巷只听见我的脚步声。终于走出了小巷,我舒了一口气,终于走出这昏暗的地方了,接下来,只要凭感觉走就行了。”这段文字有点乱)

环顾四周后,我停下了迈开的脚步。一位老奶奶抱着一只猫,静静地躺在一张藤椅上小睡。整幅画面如同画卷般透着一股安闲、宁静。或许是我的脚步声吵醒了她,她睁开仍带着睡意的双眼向我招呼:“你好啊小朋友。这真是少见,会有外人走这条巷子。”“奶奶好!”我慢慢走过去,“外面人太多,这条巷子人少,走起来快。”老奶奶笑着,但也略带惋惜:“是啊,想我年轻的时候,外面哪有那么多人哦。大街上也只是在早上人才多点……”我听她念叨着往事,不禁感叹:旅游业的发展确实为周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也让它永远丢失了原有的宁静。只是还好,还留着几片净土没被打扰。“哎哟,我又困了,年纪大咯。你快回去吧。”“嗯,奶奶再见。”在拐角转弯处,我特意回头又看了一眼,只见老奶奶嘴角挂着笑,一只手在猫身上轻抚了两下,浅浅地睡去。(“老奶奶抱猫图”应该是僻静小巷的特别风景)

不要错过这条小巷,或许在它的另一头,会有你所向往的景象。(无需“或许”,事实已然)

总评:用“一条小巷”来补足文题,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巷里又选择了老奶奶抱猫这样的特写场景,进而描绘出昏暗、僻静处的特别风景,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遗憾的是,小作者的写作能力弱了一点,记叙不够简洁,思路也不够清晰,描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显得一般。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美丽的角落”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题二:请以“那一天,我长大了”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上一篇:简历工作经验下一篇:南屏山游玩记的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