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2024-08-22

教师读童年的秘密有感(共13篇)

1.教师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篇一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长桥中心幼儿园天怡分园 王雪雪

暑假半个月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感受极深。尤其是作为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我觉得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我一按前不知道的知识,更从她的分析中解决了我对自己家孩子教育的一个困惑。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二部分:新教育与新方法;第三部分:社会(承认)与儿童。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通读了第一部分,就其中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内容做一下橘绿与反思。

第一章:孩提时代(P7)。

感悟:我们成人会诉说自己的困难,可是孩子呢?谁会去关注他们,我们一味的认为孩子小,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可是他们也是有的,他们只是不会表达,我们大人所以才不会了解。所以这本书中提出了孩子只是让潜意识中的自我十分自卑的发展着。

第二章:监护人与被告(P11)

感悟:相信大家看到这个都很震惊,我也一样。我们这么爱我们的孩子,想要给他们我们所有的一切,可是结果呢?孩子们似乎想要的并不是这些,他们甚至要控告我们,因为我们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他们。

第三章:生命的本能(P15)

感悟:每个生物都有一定的生存本能,这本书首先以哺乳动物为例,讲了一下新生命的不简单。与动物相比,新生儿也有特有的本能,而且要丰富的多。每个生命都是一件艺术品,需要我们很好的去进行呵护。第四章:新生儿(P17)

感悟:这本书里就提到了我们平时对待新生儿的一些误区,她将新生儿与病人进行比较,我们会关注病人的各种病痛,并且小心翼翼的给予呵护,但是对待新生儿的时候却不会。因为我们不会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一想环境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更不会按照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宜他们的场所。他们一出生就感觉到了陌生,可是我们还是会以我们的眼光去逗乐他们,在环境上更是想参观小动物一样的观看他们,可是他们的内心是恐惧的,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来对待新生儿。

第五章:天赋本能(P23)

感悟:这里就就讲到了作为母亲的一种本能,我们人类会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唯独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动物们却不是这样,他们会将自己的孩子藏在特别隐蔽的地方,不准任何人打扰,等到他们能够自己独立的时候,才会使他们走出自己的安身之处。这样对宝宝的发展其实是非常好的,遵循了生命发展的规律。

第六章:精神的胚胎(P26)

感悟:前面说了很多动物和人的对比,在这边也提到了任何动物还是有区别的,人就像一件件艺术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反思到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关的教育。新生儿的精神与他所处的环境慢慢的融合,然后达到完美的程度,这就是精神胚胎的力量。

第七章:儿童的敏感期(P37)

感悟:这是蒙台梭利最早提出的“敏感期”这三个字,在这一章对敏感期进行了一个分析,之后重点讲了一个语言的敏感期。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八章:秩序敏感期(P52)

感悟:这一章我看了感触非常大,因为自己的孩子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确实是这样,他们会强迫自己按照本来的顺序重新来一遍,我和好多家长也都讨论过这个话题,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不是孩子一根筋,就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一个特点。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第九章:智力的发展(P64)

感悟:主要是讲了一下智力的形成和儿童的思维方式,不难理解,孩子和承认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父母就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第十章:成长的障碍(P77)

感悟:这里面我感觉到了儿童的成长障碍最大的就是来源于我们成人,我们有时候一天上班下来很累了,就希望孩子可以早点睡觉,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我也是一样,孩子一睡着,瞬间觉得一身轻松。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发展的是什么,真的是睡觉吗?我们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也许他们的发展就会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所有的父母都去看一看。第十一章:行走(P83)

感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步行练习和人类的手的操作、智能的发展有所关联。为了使幼儿获得平衡的行动发展目标,她设计了“线上步行练习”。线上步行练习虽然并不属于日常生活练习的四大类,但是意义同样重大,正如蒙台梭利所言: “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是通过走路获得的,并不是仅仅等待这种能力的降生。”对儿童来说,学会走路是“第二次诞生”,是儿童真正离开母体的开始。但在迈出这第一步之后,儿童仍然需要经常的实践以取得平衡和稳健的步伐。“线上步行练习”要求儿童把一脚的脚尖和另一脚的脚跟相接触,同时置于一线上;在这种状态下双脚交互前进时,是很容易失去平衡的。因此,线上练习可以促进孩子平衡与协调能力的发展。这个我们在幼儿园也可以给孩子们进行练习。

第十二章:手(P87)

感悟:在成人的生活中,孩子肯定是多余的,因为我们帮助他们做的事情太多,教过幼儿园就知道,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真的很差,因为在家里什么都是家长在包办,从而限制了孩子自己手的发展。当孩子想要自己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被命令的禁止,这就是一种干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也在和家长沟通,在家里还是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章:节奏(P97)

感悟:对于孩子用一种强烈的和迅速的节奏进行活动时,成人一般都不能容忍。成人乐于接受充满生机的孩子所造成的无秩序和混乱。此时,大多数的成人都会耐心地“袖手旁观”,因为他注意到某种十分清晰和可以理解的东西;当成人看到孩子在慢腾腾的自己在做事情时,我们就会去帮助他们,这样就遏制了孩子的成长。

第十四章:人格的替换(P102)

感悟:这里就讲到了我们的行为,孩子都是爱模仿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为人师表,我们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模仿能力更强,我们老师说的话、做的事,他无意间都在进行着模仿。

第十五章:运动(P109)

感悟:我们的肌肉会有一种记忆,当我们在运动时,就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运动和心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并可以永远行使这种功能。

第十六章:自由的活动(P112)

感悟:我们经常把孩子比喻成“天使”“花朵”,我之前也认为这种比喻是对孩子的赞赏和喜爱,可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样的比喻只会限制他们的自由活动。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不切实际的。我们有什么在无意中就成了孩子自由发展的与活动的障碍。

第十七章:爱的光芒(P117)

感悟:爱是什么呢?爱不是原因,而是一种结果。事实上,在敏感期内,那种把孩子与他周围的环境连接起来的不可遏制的冲动,是他对自己所生活的热爱。我们希望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是在爱我们自己,我们将自己的希望与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正确的爱孩子。

读了这本书,夜读到了一些启发,当中蒙特梭利对教师的要求也值得我们深思: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地观察儿童 蒙氏教师的特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与儿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机警、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2.读《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有感 篇二

文章提出“教育素养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说明教师的文化根底不仅要“渊”要“深”,更应强调“博”和“广”,要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身上的人文血肉。使之面对学生能得心应手,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而授与学生的东西,也是教师自己人文思想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教师除了要广收博采,更要“整合”,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对生命,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信念。可见,教师只有拥有了深刻的知识,讲课才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反之,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河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种教育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读书,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才能使你达到教育技巧的巅峰,到达通往师生心灵交往和谐的境界。正如培训中我们学到的读书使人明智。因此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教育素养。

其次,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包括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有观察构成的”,因此要懂得研究各种儿童方法,那就要求教师要多观察,善于思考,潜心的研究心理学。把那些枯燥无味的科学真正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只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近而影响和教育学生。所以,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第三,教师还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教师独特而鲜明,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是沟通师生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苏霍姆林基强调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孩子们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也应当是艺术化的,是表意准确而且形象鲜明的,是善于运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架好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的。艺术化的语言将形成一种教学的风格,感染学生,震撼学生。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为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质量打下基础。

正因为教师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课文的艺术世界,一个是学生的心理世界。这两个世界都丰富如浩瀚的宇宙。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发、去探索。

总之,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们对教师的教育素养有了深刻的体会。让我们懂得了作为一位好教师,不应该只是课本知识的传播者,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在立身做人诸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要用高尚的追求,严谨的治学、百折不挠的奋斗热情、精练而逻辑性强的语言去陶冶学生的情操,铸造学生的品格。

通过学习我们也发现自身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与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教育素养差距很大。在繼续教育培训中,尽管强调要求老师读书,读书,再读书。但我们自己只是从表面了解到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却没想到多读书会给自己、学生带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我们会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多拿出时间来细细领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以其精髓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

3.读童年的秘密后有感心得 篇三

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颠覆常识的书籍。

《爱的智慧》这一章给我的触动是十分大的,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厌恶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可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明白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主角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我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教师才应当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构成他的行为习惯,可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我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异常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喜欢工作。

而作为师范生,我们今后应当尽最多的努力帮忙孩子创立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仅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忙!

4.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四

“书,建刚一本一本地写;课题,建刚一个一个地做。对不起,您可千万别以为,建刚是个老学究。”《教师成长的秘密》的序言里的话,让我震撼,管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老师不仅要学会研究,还要与时俱进。

一路走来,管老师用“仁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喜爱。管老师的书,一本本地读;管老师的话,一句句地记;管老师的理念,一点点化为己用。对书中的这句甚是喜爱“你一条道走到黑,穿过‘黑’,柳暗花明了,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给你掌声、喝彩声。”管老师的鼓励字字在理,让我有了冲过黑障的勇气。做老师,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要“仁”字开头。

管老师对专业的成长也深有感触:“不喜欢的工作,并不是‘工作’有多可恶,而是做不出名堂,混在里头窝囊。为开脱那份责任,只好说,我不喜欢它。”“找到自己的特点,一头钻进去,不要问它能产生多大的效应,不要问它能带来多大的实惠,不要问它能带来多大的名声。”“有偶像在,心理有了个拽得住的,日子过得踏实。哪天你自以为成熟,不再有偶像,你的人生已经到顶了。”……都是大实话、大白话,然而,未必人人都明白,人人都明白,未必人人都能做到。拨开云雾,天蓝蓝,海蓝蓝,一切美景在眼前。管老师看待教师的成长,有清晰的认识,有不惑的见解,读后收益颇多。

5.幼师读《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五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力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由此联想到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所为有多少与此书所著相吻合呢?对比起来,似乎不多。

因为我本身也是一名教师,因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与时俱进”,也不曾想到“输在起跑线上”,多年的教育告诉我所谓起跑线只是暂时现象,如果孩子的兴趣、心理爱好不健全,即再多的超前教育也有落后的一天,因而我对孩子的教育更注重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游戏中锻炼孩子,发现孩子培养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时至今日,他没有上过一天与学习有关的兴趣班——他不想我也不愿意。虽然成绩在班级只是中等,但我没有感觉到他差。因为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他喜欢的活动上,陪他玩,激发他在玩中体验成功、在玩中学习。我看到的是他每天快乐的笑脸,每天回来看到他的笑容,听到他高兴的介绍在学校发生的故事,积极的要求下去锻炼,我觉得孩子就是应该这样享受生活,学习很重要,学习成绩也很重要,但如果孩子是在我强迫下被动的去学,即使每次考试都得满分又如何呢,经验告诉我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分数不会长久。想当初才开始学习跳绳时,总是跳不好,虽然我心里很着急,特别是看着别的小朋友跳得很好的时候更着急,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在脸上,没有拿他与别的小朋友比较,而是从心理上去疏导他,如果你愿意,成功离你不远,如果你不愿意,再努力也没有用,当他一次一次主动要求我陪他练习跳绳的时候,我就知道成功不远了,慢慢在旁边看,一次次示范给他看,在他有兴趣的时候让他观察大孩子跳,终于自己逐步感悟,一天一天的进步了,最后体育测试回来他很兴奋的告诉我:爸爸,我跳绳跳了全班第一。在这时候我鼓励他的同时帮助他回顾了自己几个月来跳绳的经历,帮助他总结出自己成功的秘密。自己有兴趣,自己动脑筋什么事都能够成功。在高兴之余,儿子很激动的告诉我他下一步的目标:期末考试的成绩,要像跳绳一样努力成为全班第一。

6.教师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篇六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书,作者通过描述个人的心理经历,直面那些为教学所恐惧、所纠缠的痛苦心灵的经历。帕尔默告诉我们,“认识自我”是核心问题,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教育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

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帕尔默认为,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不管他的教学技巧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

7.读《父亲的秘密》有感 篇七

看过就忘不了。

忘不了,当他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他所做的,不是来回踱步,不是呼天号地,不是着急如热锅上的蚂蚁,不是绝望宛如摔入深渊。生死关头,他沉着冷静,用智慧开辟求生之路;危难之时,他乐观幽默,帮助儿子战胜恐惧。父爱赶走了死神,父爱创造了奇迹。慢慢人生路,又了父爱相随,又何惧风刀霜剑,崎岖坎坷?因为,父爱的名字叫睿智!

忘不了,父亲每次回来,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这是父亲因尝遍蘑菇时遭受毒蘑菇之害的胜利反应,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儿子食物中毒。什么叫做“父爱如山”?就是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儿女的性命,就是用自己的智慧给儿女开辟出救生的通道。什么叫做“大爱无声”?就是在给予儿女关爱的时候,还不让儿女知道。

忘不了,十几年过去了,儿子拎了以小袋野生蘑菇回来,父亲在清洗时,从那些蘑菇中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中。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儿子问父亲,您怎么知道的?父亲得意地笑着说,你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一个秘密的揭晓,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危急存亡之时,为了儿子,父亲遍尝蘑菇,这无私无畏的爱是何等崇高伟大!十多年的保守秘密,这不求回报的爱是何等的深沉执着!

天下的父亲们都用他们的方式诠释着父爱的内涵,天下的儿女们也该用自己的行动来理解父爱!

从网上看到许多同龄人写自己的父亲不理解或冷漠自己的文章,还大声呼吁能够获得父爱。也看过很多古往今来歌颂母爱的文章,可我认为父爱更伟大。父爱如清晨的阳光温馨宜人,如二月的春雨润物无声。父爱,它最多的变现是默默地!但我也承认,父亲去世又不对的地方,可作为儿女的我们,也有不少错误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味地只说父亲不理解或冷漠自己。其实,父亲也同样需要理解!

说起这些,让我突然想起了从前发生的一件事。一个阴冷的天,天空阴沉地可怕,像魔鬼狰狞的脸,天空还下着毛毛细雨。那天,我被老师郊区帮忙登记东西,正巧目睹了这“惨天忍睹”的一幕——老师打了一个电话给某家长,叫父亲立即赶往学校。那位父亲啥也没说,急忙地跑到学校。身上一身泥巴,头发因淋了雨,显得枯燥而又肮脏,头上还沾有松针儿,他没睱顾及。赶往学校,班主任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了一句:“把你儿子带回去吧!”此话以出,如惊天霹雳降落在那位父亲的头上。父亲不知所措,竟跪了下来,无声地痛哭起来。最终这无声地爱感动了这班主任,答应再给他儿子一次机会,并让他儿子保证绝不再去网吧上网!

再现实生活中,父亲并非是全错的,我们也并非是全对的,当我们与父亲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将心比心。这样,你一定会发现当父亲的一定会有很多难处,想必儿女与父亲之间就会多一份理解,而那些“代沟”也一定会被填满的!

8.读《微软的秘密》有感 篇八

今天终于可以看完《微软的秘密》了,这是一本非常难读的书,需要你去思考和带着问题去读,如果你对软件开发过程不是很感兴趣,奉劝你不要读了,因为你一定会觉得异常枯燥。

当然,我之所以能够读下来,而且认真努力的进行研读两遍,的确是希望能从微软的开发流程和方法上得到一些体会,然后应用到公司的研发过程中。读此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他把微软的研发流程非常详细的记录并呈现给读者。我常常对照公司的情况,发现微软公司的之前面临的问题和现在我们软件开发遇到的问题基本一样,甚至细节也十分相似。

在读书过程中,对于软件进度控制和安排,我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力度,对于微软自下而上的个人承诺方式的项目控制方式,比较赞同,当然,我也强烈的意识到,其基础是微软开发人员的高水平和高能力,以及不断提升的计划安排能力。我们很多程序员对于做计划都是新手,我们也没有历史数据提供给他们进行参照。我们的程序员达不到,所以我们制定的计划总是延迟,而且没有任何缓冲时间的概念。

怎么做呢?我想到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选取我们软件企业的度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和积累,因此我们参考这些度量标准来做出项目中的关键决策,比如里程碑阶段何时应该走了,何时应该推出产品了。开发前期我们可以使用历史预估资源需求情况。

今天在和测试部经理和产品部经理谈话时,他们也说出了他们的担心,一是担心我们做的改进只是为了改进而改进,而没有真正的意义。而是担心,加大他们的工作量。的确,进行可度量的过程改造,的.确需要我们进行一些额外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我们本地化的措施真能有效的建立起来,应该对规范公司的软件开发行为是非常有利的。

同时,对于微软的做法,我们发现其是非常灵活和坦诚的,没有复杂繁琐的流程控制,小组具有非常宽泛的权力。一个偌大的微软就是通过一个个特性小组联合起来,通过每日构建和里程碑同步的开发。

我们小企业如何做呢?是否也需要每日构建和里程碑呢?

就公司现实情况来讲,实现每日构建和结对测试从技术上讲是可以的,但是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我们团队的规模较小,可能每日构建所产生的好处远没有想象的大。实施快速测试倒是非常好的,开发人员把私人版本进行快速测试,减少测试时间。

里程碑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前研发部也有迭代开发的思路,但是没有强化里程碑的概念,现在我们需要强化里程碑概念,强化质量控制和测试。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的。

总之,从《微软的秘密》中受益匪浅,明确和强化了我的一些软件过程管理的概念,也为我提供了一些现实的具体操控方法。建议从事公司CTO,研发总监,开发、研发经理都可以读一读。

9.教师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篇九

童年的秘密解码适宜的场合

“一个人的形成是从他的早期就开始了,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是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童年的秘密》一书中阐述的观点。那怎样才能使儿童的童年过得愉快顺利呢?在书中自有答案:给儿童一个适合其成长的环境,谦虚并懂得与儿童友好相处的教师和能够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教材,三者相互结合就能使儿童潜在本能得到充分保护和发挥。

一、认识《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是世界非常具影响力的幼儿教育家之一,她毕生从事幼儿教育实践,探索幼儿成长之谜,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童年的秘密》中记录了她幼儿教育的心得和经验,其之所以成为风靡全球的教育书目,主要在于蒙台梭利对儿童成长及教育内在本质的揭示。

1.揭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充分的观察和接触,发现他们有自身发展的潜能,这种生长的冲动和欲望是强烈的、积极的,是儿童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关键。儿童能否通过学前时期的教育,发挥个体最大潜能、完善人格,决定了他们成人后的幸福指数。

2.把儿童看作有自己世界的、活生生的个体

蒙台梭利在书中一再强调童年是人生的第一阶段,不应该被忽视也不应被成人压制。儿童是有独立精神和不断发展着的个体,成人应尊重和热爱儿童,通过细心地观察和照顾,为儿童创设他们喜爱的和符合身心发展特征的环境,促进其感官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3.重新定位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蒙台梭利反对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传统理念,她认为一个谦虚、懂得沉静的教师是促进儿童成长背后的强大力量。他们仁慈、宽容、具有敏锐洞察力,通过不断完善自身,发现不同儿童的关键期,在阻止不良行为发生的同时满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需求。确保儿童能健康快乐地发展。

4.依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

儿童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需求也不尽相同。无效的教学材料只会引起儿童的厌倦和反感,阻碍他们通过与实物沟通来展现自我。适合的教学材料则能够激发儿童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儿童优良的品质、发展个性。

尽管《童年的秘密》也有瑕疵,充满宗教神秘主义色彩;有些观念表述难以理解;贬低能加强儿童学习动机的外在奖励;教师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仍掩盖不了其散发出对儿童爱的智慧的光芒。《童年的秘密》中记录的蒙台梭利成功教学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教育上的奇迹,让社会各界关注儿童发展的人们相信,只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场合,他们都会拥有最好的未来。

二、儿童适宜的场合之解码

童年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儿童营造适宜的成长氛围,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中心理念。

1.适宜的环境

蒙台梭利在书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这种教育体系的最基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她认为儿童和成人处于两种不同的生活氛围,儿童处于早期自然状态下,他们单纯、率真、对成人的世界充满好奇又格格不入。如何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呢?蒙台梭利认为应满足三点要求:(1)敞开大门,给儿童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2)通过体力活动或运动,使儿童参与到动态的环境中发展智力,这是“因为运动是自我跟客观现实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唯一真正途径,智力的发展有赖于从外界获得印象。”(3)营造随着儿童发展而相应改变的环境。

继而随着年龄和心智的不断增长,他们对旧的事物开始厌倦,兴趣开始转移。因此,我们给儿童提供的环境不应是一层不变的,而应该细致观察儿童不断变化的需要,随时为他们营造适合其发展的環境。

2.谦虚的教师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若想使自身成为合格的教育者。首先,他们要受到教育,做好心理准备去消除潜意识中固有的对儿童的偏见。蒙台梭利告诉教师:“只有先消除你自己眼中的沙粒,你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教师应接受指导,从而抑制他们内心存在的控制欲,保持沉静的心态。其次,要善于观察和反思,多站到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并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教师的使命是教育和引导儿童,即保持一颗充满理解、慈爱和谦虚的心去面对孩子,帮助他们顺利的实现自我。不能认为教师要放弃自身那些有益于教学的美好品质,毫无目的地跟随着儿童,放任他们为所欲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抛去成人的偏见,谦虚友好地面对儿童,主动的和他们交流。通过真正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给予正确的配合和引导。

3.适合的材料

蒙台梭利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不断探索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最终形成一套特殊的教学材料。她认为“儿童会被这些能完善他们感知的材料所吸引,由此使他们分析和促进其运动,还能教他们如何聚精会神,没有一种语言的说教能够做到这一点。”蒙台梭利很重视对儿童感官的训练,并为此设计了一些教具,比如“由大到小的一系列圆柱体,它们正好可以嵌入木板上不同的洞孔中,由于这些东西设计出来能满足儿童生活中某种时期的需要,因此获得了很大成功。”诸如此类的特殊教具都是蒙台梭利从儿童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自然会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当代儿童适宜的场合

1.环境——儿童的乐园

从古至今,中外无数教育家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而创造一个怎样的环境,才能使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且成功达到满意的程度呢?“惟有爱才是使成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力量”,因此营造自由、民主、温暖的家庭环境对呵护美好纯洁的心灵至关重要。其次,儿童周围的环境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通过观察掌握儿童的关键期,积极提供他们发展需要的事物。让儿童热爱自己所处的环境,身心得到自由愉快的发展。

2.教师——心灵的守护者

通过与儿童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积极引导他们发挥潜能,这种引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给儿童方法或帮助他们去做,而是唤起儿童的学习欲望,使儿童通过努力达到自我发展。再次,教师要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消除阻碍儿童天性发展的障碍物,要在儿童不同的关键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有效的教材——儿童成长中的“挚友”

儿童通过充分运用教具,达到“能够自我控制和有节制的活动才是有价值的。”有效的教具即能够满足儿童需要,激发他们热忱的学习兴趣,从而完善其心智发展的教学工具。它并不是由成人从自身观念出发认为儿童应该喜欢这一理想化心理虚构出来的,而是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和总结不同阶段儿童的兴趣点,围绕着儿童敏感期学习特征设计的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材料。这些能刺激儿童感官发展和心智建构的教具加上儿童热情的参与就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活动。儿童自由的选择教具,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锻炼毅力,完善人格。他们不受外界因素的支配也不感到疲倦,只是充满精力的参与,从而发展自身的潜在本能,使“秘密”成为他们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0.读《蛇岛的秘密》有感 篇十

在这个蛇岛上,有一个传说,岛上的公蛇嫌弃岛太小,想游过大海,但是,却被海里的虾兵打得屁滚尿流呢,还是有人不相信蛇过得了海。可不要小看这小小的毒蛇,它们全身都是宝,毒蛇的皮能治疗肿恶疮;肉能治疗皮肤病;胆能杀害虫;骨头烧成灰,能治赤痢;甚至毒蛇的粪便,也能用来治疗痔瘘呢。随后,他们发现了在岛上的第一条蝮蛇,它们的牙齿很小,但却能毒死人。他们又发现,岛上的树很矮,原来是因为狂风,经过很多年代,高大的树木被吹倒,矮小的树木受狂风的影响较小,所以被保存下来。他们看见许多海滨动物,又发现,经过多年的狂风巨浪,固力小的海滨动物会被吹走,只有那些固力强的,才得以生存下来。

到了最后,考察队员经过仔细的观察,终于发现:蛇岛其实是一个大陆岛,大蝮蛇吃的是小候鸟,蜈蚣是小蝮蛇的食物;蛇岛上根本没有几千万条毒蛇,实际上只有5万条;岛上的植物和动物很奇怪,其实是因为狂风巨浪。

11.读《蛇岛的秘密》有感专题 篇十一

读《蛇岛的秘密》有感

蛇岛是渤海湾里的一座小岛。1957年我国科学考察队细致地考察了蛇岛。从此蛇岛的秘密揭开了,蛇岛在中国和世界出了名了。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蛇的全身都是宝!蛇皮可以做乐器、工艺品;蛇肉可以吃,味道鲜美极了;毒蛇的毒在医学上还有很大的用途,它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一直认为蛇是一种大害虫,能咬死人,看见它我全身都起鸡皮疙瘩。

有一次我和爸爸到动物园,爸爸说我们去蛇馆看看,我不敢去。“对爸爸说:我肚子疼,你去吧!”现在我不怕蛇了。

12.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篇十二

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今天,我读了张天翼爷爷的作品《宝葫芦的秘密》,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感悟极其深刻。张天翼爷爷1906年出生于南京。民国13年秋,他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民国16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毅然决然地退了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民国18年,张天翼爷爷又与鲁迅通信。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宝葫芦的秘密》主要是在讲小学生王葆,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少年。当他在学习上碰到困难的时候,或在课余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时候,就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来帮他轻松地实现目标。一天,王葆在钓鱼时偶遇传说中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他想要什么宝葫芦都能信手拈来。宝葫芦帮王葆钓到鱼、做成高级的模型、完成回家作业,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成什么。宝葫芦又能变成各种形状,向左飞机的话,它就能立刻变成葫芦飞机带着王葆翱翔天际。可是,王葆逐渐发现宝葫芦原来不分青红皂白,只懂得盲目服从,因此屡令王葆哭笑不得,进退两难。但王葆如梦初醒,终于明白:想要在同学们面前出人头地,是很费劲、很困难的。这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取的。不能总是依赖别人的帮忙才完成。

王葆明白了,我也明白了:就像一句俗话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收获。

13.读《父亲的秘密》有感 篇十三

父亲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一般的地位。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大爱无声!”我一直以来只是浅浅的理会这句话的意思,并没有过于深刻的了解,而当我读了一篇名为《父亲的秘密》的文章后,文中“父亲”的形象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

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假期里,一位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但是因为森林很大并且树木茂密,不一会儿,父子俩因迷路而身困密林,第二天他们又面临了一个新的困难:没有食物。不得以父亲在一个废弃木屋周围系上布条,以吃野生蘑菇充饥。在被猎人发现后,才得以走出森林。阅读完全文后,我读出了“父亲的秘密”。这个秘密,使我十分感叹于这位父亲的举动,不由得使我觉得这位父亲的形象高大起来,对这位父亲充满了敬意。原来,在父子俩等待救援的过程中,父亲一直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让儿子在木屋等待救援,更是为了不让儿子发现自己的秘密——父亲为了不让儿子吃有毒的蘑菇,几乎尝遍了森林里所有的蘑菇,宁愿自己中毒,也不让儿子吃有毒的蘑菇。

这是一种来自于父亲的爱,父亲的爱不像母亲的爱一样温柔体贴,父亲的爱不像母亲的爱如同涓涓细流;父亲的爱无处不在,父亲的爱是默默无声的,父亲的爱是如同大山般高大挺拔的。这位父亲用自己的行为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父爱如山!大爱无声!”

上一篇:讲座心得体会交通下一篇:商务礼仪与谈判实训总结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