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修辞课的反思(精选11篇)
1.一节修辞课的反思 篇一
一节课的反思作文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意味深长的课。让我们明白怎样学会反思。反思就是反复思考自己的以前的行为,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地方做的`不好。还告诉我们学会反思的重要*。反思可以使人脑子聪明,使人不断的进步,使错误可以及时改正。
既然反思这么重要,我一定要好好反思我前一段时间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这段时间,我在学习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但是在书写方面,做的不太好。写字时好时坏。我以后要向张一帆学习。我的粗心伤心的坏毛病仍然没有改掉。如这次小考,上面是先注音再组词,而我却没有注音。我真是太粗心了。在卫生方面我做的还不错,能保持个人脚下卫生。通过这次反思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我要把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把优点继续做得更好。
我以后要不断的反思自己,通过反思使我不断的进步。
2.一节修辞课的反思 篇二
1. 复习内容过于随意
[片断一]
教师在刚上课时, 设计了复习环节, 采用自由谈话的形式, 与学生交流前面四个单元所出现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
T:Hello!What's your name?
S1:My name is XX.
T:How old are you?
S2:I'm thirteen.
T:Is there a desk in the room?
S3:Yes, there is.
T:Can you dance?
S4:No, I can't.
…
反思:这一段师生间的自由谈话比较杂乱, 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虽然学生回答得很流畅, 看以师生间热闹非凡, 实质并没有起到复习前面几个单元知识的作用。
对策:教师在设计复习内容的师生谈话时, 应该要有针对性、创新性。另外, 每句话之间应是自然、无痕的过渡, 而不是想到哪说到哪。这样, 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旧知识, 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片断二]
在小组练习中, 该教师主要采用同桌二人组合练习对话, 主要内容是“Is there…in/on/under the…?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和I can…I can not…”教师先和同学示范对话, 教师问:“Is there a 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教师摇头暗示学生做否定回答, 学生说:“No, there isn't.”教师又问:“Is there a piano in the classroom?”并点头暗示学生做肯定回答, 学生说:“Yes, there is.” (教室里没有钢琴) 接着教师说:“你们就这样仿照我练习对话。”并直接叫同学站起来说, 优秀生说得很流畅, 但困难生结结巴巴, 有的甚至不知如何说。这一句型练完之后, 教师又对学生说:“你们同桌再练习句型, 一人说I can…另一人说I can not…”同样, 教师刚讲完要求就叫同学站起来练习, 结果课堂气氛很沉闷, 很多学生说不出来, 教师显得很着急。
反思: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小组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来不及讨论。这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权, 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违背了教学原则。
对策:其实只要教师引导学生选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问题, 就能再现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只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3.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难驾驭课堂
[片断三]
在本节课中, 学生的活动量大, 有很多都是在小组中合作练习句型。教师在检查效果时, 让学生站起来向全班练说,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开火车, 即某一组的同学, 一排一排的按顺序来回答。由于学生回答不熟练, 教师只顾帮助该同学纠正错误, 其他组的同学由于没有练习任务, 注意力不集中了, 便做起小动作来, 很多人注意力不集中, 班上甚至有点乱。而即将被检查到的该组的同学, 由于要准备发言的内容, 只顾在座位上小声地练说, 也没听别人发言。这时教师既要维持秩序, 又要倾听、纠正同学的发言, 有点难以驾驭课堂了。
反思:该教师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课堂结果, 是因为他机械的回答方式让学生产生了思维定势。学生一看检查第一组了, 于是第二、三、四组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早已熟知教师的提问方式, 可见该教师还缺乏教育智慧。
对策: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避免机械的“开火车”, 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发言的同学, 让每一位同学都处在一种准备状态, 这样学生就能注意听并且不再小声讲话了。教师的眼睛应随时环视全班, 偶尔看看发言的同学, 但耳朵一定要听同学的发言, 以便随时纠正错误, 让每位同学都觉得教师在注意他们。班级秩序就井然有序了。
一堂课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如果能选择好复习内容, 就为一堂成功的课打下了基础。若教师能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灵活地驾驭课堂, 那么, 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闵晓颖.对一节复习课的反思[J].数学之友, 2012 (3) .
3.一节写字课的反思 篇三
比赛开始了:我在黑板上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在一个新本子上写。紧张激烈的比赛结束了,比赛结果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全班22人(我们学校是一个村校,人数较少),竟有12人得三颗星(最高等级),5人得二颗星,2人得一颗星,3人没得到星,远远好于平时。我宣布了比赛结果,学生们又叫又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一、课后反思
下课之后,我对这节“跟高手比试”的写字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在这节课中,我在示范时对汉字作了分析,最后,指导,并带着学生一起先用手指书写,然后再在本子上写。最后在他们写的过程中进行了巡视、检查和点评。这些做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在现实教学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有层次地进行写字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深对生字的识记和掌握,完成教学任务。也有一些不足值得改进,例如在分析、指导时不够深入,完全可以结合字的间架结构、汉字的形体特点进行常规性指导,结合往届学生经常犯的错误进行规律性指导。另外这节课我的语言不够精练,随意性很强,教学环节连接不够紧凑。
通过反思,我认为要上好一堂写字课,务必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和写字的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二、方法探究
(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极力赞美、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都可以讲给孩子们听,这不但能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写字的兴趣。又如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儿歌,能够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二)对学生进行写字的方法和技巧训练
虽然我们学校开设了写字课,由于诸多原因,一般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示范字,要求学生在小字本上重复写几遍。老师检查的是数量,对质量却要求甚低,学生写字水平可想而知。要想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必须加强对学生写字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1.正确的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头正,就是头部要端正,微向前倾,双眼与纸面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肩平,就是双肩要自然放松,保持平衡。身直,就是身体要坐得正直,腰杆要挺起,使胸部与桌沿保持一拳的距离。臂开,就是双臂要自然地左右舒展放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肘部转弯处的角度不小于90度。足稳,就是双足左右分开有双肩宽的距离,自然地稳踏地面。
2.正确执笔。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五指执笔法,既掖、押、钩、格、抵。掖,是大拇指的作用,用大拇指肚子斜而仰一点的部分紧贴笔杆内侧,由内向外出力;押,是食指的作用,用食指的第一节,斜而俯地紧贴笔杆外侧,由外向内,即与大拇指相对的方向出力;钩,是中指的作用,用中指的第一、第二两节,弯曲如钩地钩着笔杆的外侧,由外向内出力,使食指的力量得到加强;格,是无名指的作用,用无名指的指甲根部,紧贴笔杆右内侧,使力量较小的无名指增强了推挡中指向内的钩力。
3.加强点画、结构的基本训练。
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学生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笔顺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打下基础。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不能太小、太偏。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要注意具体分类, 如:左右结构的字分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这就足以说明汉字的笔画安排,间架结构排列的平正、匀称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反之,笔画的位置和关系摆得不好,字写得再流利、连贯也不能算是好字。这好比一个人,如果长得“失调”,甚至出现畸形,无论他们气色多么精神,都无补于应有的美貌。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一般带有一种普遍的、类似的书写毛病,这些毛病又不断重复出现,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这些毛病,随时进行指导。总之,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
三、总论
4.对一节“同课异构”课的反思 篇四
“同课异构”课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教研形式。有幸参加南通市田家炳中学“基于情感文化的‘三单’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研讨活动,和该校优秀骨干教师陈惠老师上了一堂《苏州园林》的“同课异构”课,收获颇丰。
本人采用我们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课堂模式来处理这节课的。本课型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急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要求学生口头介绍家乡美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家乡(南通)的热爱之情。因为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原题就是《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为课文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时所流露出的自豪、骄傲之情做个铺垫。“学进去”环节,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允许他们跨组寻求帮助,也可向听课老师求教。
在“说出来”的环节中,由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收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我根据学生应该达成的目标,对课文重(难)点语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检测,并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由于说明文这种文体知识学生已经接触过,所以,最后让学生结合文体知识对本文进行了小结。为了突出情感教育,衔接南通市田家炳中学的情感课堂教学这根主线,在课后作?I部分,我布置了要求学生饱含深情介绍家乡濠河美景的书面小作文。
从最终效果看,这节课基本完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也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只是围绕课文内容,结合说明文知识进行探究,没有走出文本,容量有点小。
陈惠老师的课堂是根据检测学生课前对课文的预习效果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其采用的是谈话教学法。课堂上,陈老师打出大量图片,让学生根据预习后所储存的知识进行判断。同时把学生逐步带进文本中去。
陈惠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教师巨大的引领作用。正像一名成功的导游把游客带进美不胜收的苏州园林一样,陈老师把学生也带进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语文天地!大量的苏州园林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陈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非常独特,他把学生定位为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者,不仅考查了学生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能力,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最后,陈惠老师以中西方园林对比作结,跳出文本,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整节课堂渗透了深厚的学科素养,给学生普及了园林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陈惠老师这节课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师生之间自然流畅地交流。陈老师充分展示了其渊博的知识和个人魅力,显示了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陈老师在抛出问题之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回答问题环节没有让学生唱独角戏,而是教师主动介入,鼓励小组成员人人展示(不仅是小组代表)。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障碍时,陈老师暖心的安慰和鼓励给了学生自尊与自信,最终学生顺利完成了任务。整堂课师生间行如流水的交流,分明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完美的口语交际课。
这堂“同课异构”课,使我感受颇深。我的这节课虽然采用了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的课堂模式,但给人以创新能力不足的感觉。好像没有走出原有的传统课堂的框架。而陈惠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则非常先进,可以说代表了南通的“高效课堂”的水平。借用评课老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精心设计,节奏紧凑,是一堂完美的艺术课,是课堂的“标本”。的确如此!在陈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之下,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探索知识的美好境界。
陈老师的课堂还非常独特。他的课堂设计打破了人们原有的传统观点,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灵活多变、生动可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程理念。让听课者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
5.记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五
二、动手操作 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时,安排了学生操作活动。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初中化学催化剂的认识起到了升华。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发散验证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实验的要点。通过“评评议议”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探究,而不直接给出结论。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当然,本节课有精彩的,也必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一、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二、缺乏课堂机智。
乙醇物理性质学习时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有所区别,值得一说,有三四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教师的设想,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有新主意的自己站起来说一说”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三:总结得不够简略,有些拖泥带水:几种反应的成键与断键方式,直接标注一下实际即可。
6.一节古诗词复习课的反思 篇六
一节古诗词复习课的反思
乐山市实验中学 陈秋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我们的课堂设计每一环节都应着眼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长足发展,这就要求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等内容。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标,我反思了自己的一节古诗词复习课。
案例:
2007年12月11日,我在2005级2班上了一堂古诗词复习课。其内容为九年级上册25课和课外古诗词背诵。其程序如下:
一、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皆是诗中精品。积累古诗,我们可以感受中国诗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积累古诗,我们可以受到品格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熏陶。
二、说唱古诗词:生自由复习九年级上册25课和课外古诗词的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背(在初学时,学生即将这些诗词或编成了歌曲,或编成了快板)(巩固复习内容,整体感知)
三、火眼金睛找一找:将昨天要求同学们默写名句的题单拿出来,交给同方位的检查,请检查的同学将默写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为了应对考试时古诗词默写的12分,让同学们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四、质疑答疑:对理解性默写答案不确定的地方进行质疑,师生帮助确定答案。(针对部分同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设计此环节)
五、分门别类辑古诗:请同学按不同的标准将15首诗词曲中的部分归为一类,可以按朝代、作者、主旨、体裁、风格等,并请说明归类的理由。(考察同学对作家作品、内容、文章主旨、语言风格等的掌握,同时训练学生的整合能力,归类后交流)
六、妙笔生花:将自己归为一类的诗作名句串联成一段话用以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写、交流)(巩固对内容的理解并加以延伸,同时将诗歌背诵与写作联系起来,鼓励同学们引用古诗词入文,增加文采,展示素养)
七、汇编成集(作业):将自己归为一类的作品整理编成一个小册子或办成小报,注意体现个性风格,注意拟好题目。(在活动中运用,在活动中巩固)
结果:
1、学生制作的小册子或办的小报图文并茂,分类合理,设计体现个性,标题拟得好,如“红豆”“情诗精品屋”等。
2、一调考试时默写和诗歌赏析的得分率达到了80%。
3、毕业宴会时,宴酣之时,部分同学开始用古诗词交谈,或戏谑,或勉励,或宣泄,有位女同学特意在我面前朗诵了快板式《武陵春》。
思考:
1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纵览全局,设计教学目标;整合单元,简化教学目标:识记——赏析——运用,既针对考试,又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增加文化积淀,提升人文素养为目的。设计时综合考虑了教学内容、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等因素,力求设计简约有效。
2、这是一堂复习课,但避免了大容量的知识灌输所带来的枯燥乏味,其中“说唱古诗词”“汇编成集”等环节都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分门别类辑古诗”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集中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的“三主”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
3、纵观整堂课,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主持者,而不是一个演讲者。所起的作用是统筹安排、情节串联,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说唱古诗词”“ 火眼金睛找一找”“ 分门别类辑古诗”等皆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4、兼顾整体,分层设计。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其具体体现,这种关注不仅是知识上的关注,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人格上的关注。“质疑答疑”一环节主要是针对理解性较差的学生而设计,让他们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学到应有的知识,体会到被尊重的快感和成就感。“妙笔生花”一环节的难度相对大点,重在提高训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将默写、赏析、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受古文化精髓中的人文精神熏陶。
5、努力创设学生课前参与的情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在上此课前布置的默写作业,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上课内容。
6、不足之处:对古诗词赏析中重点词语的赏析及重点语句的分析的思维问题及语言表述的规范性问题没能涉及。
结论:
这是一节高效的语文课。
7.一节修辞课的反思 篇七
一、导入新课美。
大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 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师生双方心情愉悦, 从而使课堂有了美感。美的开头可以让学生尽快地从下课的轻松懒散中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首《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歌曲在教室唱响之后, 学生们很快就安静下来, 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由于歌词的内容贴近教学内容, 接下来我由歌词导入新课, 就显得非常自然。我这样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对待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同学们, 要使自己的未来不是梦, 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一课———《正确面对理想和现实》。”
二、“欲擒故纵”的教学设计美。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 我们会看到“欲擒故纵”意思是:“为了要捉住他, 故意先放开他, 使他放松戒备, 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 故意放松一步。”“理想”一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 “什么是理想”,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局限在学业成就或未来职业方面。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理想包括生活方方面面的目标。对这个问题, 如果教师直接讲解给学生听就显得简单、枯燥, 学生的印象肯定不深。我在讲解理想的概念前, 先进行了现场采访,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 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不全面的。再以理想树的形式告诉学生他们对理想的理解是片面的, 接着引导学生从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等方面填写理想树, 这种欲擒故纵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并且加深了印象, 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身边的故事说明道理很美。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思品课堂中, 教师如果抽象地讲解教材中的基本观点, 容易抑制学生思维, 分散注意力, 使学生昏昏欲睡。“理想对人生的促进、激励作用”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 抽象乏味。我决定从学生身边的人说起, 播放了几张运动会上本班学生奋力拼搏冲向终点的照片, 让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自己在运动会上的奋斗目标以及这一目标对自己的作用。照片出来以后, 整个课堂立刻就沸腾了, 学生们通过屏幕看到的是自己熟悉的同学甚至是自己的身影, 一下子就觉得无比亲切, 回答问题也就积极了许多。这样, “理想总是指向未来, 表现为奋斗目标, 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如果缺乏理想, 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 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果缺乏理想,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 甚至会迷失方向。”这个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因为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得紧密而变得生动有趣了, 学生们很自然地就接受了。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被别人说服的可能性很小”, 思品课要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靠传统的说教肯定不行。课堂上, 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 创设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感知、判断、体验。本课的重点是理想的实现途径。我采用先情境后结论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一系列情景材料的阅读分析自己去感悟, 从而明白理想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艰苦奋斗、脚踏实地, 需要对理想进行规划, 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理想。当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教室里掌声阵阵, 学生们完全被那优美的舞姿、整齐的动作感染了、陶醉了;接着我又播放了幕后的故事:“体验音乐是用‘摸’的”, “每一个手势都是这样‘拿捏’出来的”, “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成千上万次排练”, “这种练习和国庆大阅兵的强度也差不多”, 当学生们知道那些令人陶醉的舞蹈、漂亮的舞姿来自于一群聋哑演员时, 惊讶不已。残疾人尚且知道为了理想而奋斗, 更何况是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呢?可见, 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课堂结尾美。
一首《我的未来不是梦》把真心诚意的祝福送给学生, 也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 好久以后大家依然记忆犹新且回味无穷, 对思品课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8.一节数学练习课的反思 篇八
在学习四年级“三角形”一章时,听前辈们说,这一章内容很难,孩子很难学,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四年级的我,肯定要对这一章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多花些时间。新课上完了,自认为还上得可以,感觉孩子学得也可以,那练习题肯定没有问题,我就以这样的思维状态来对待练习,前面几题也证实了我这个想法,孩子学得很好,当我念完“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时,班上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刚才我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在脸上不见了,我瞪大眼睛看了班上几个发言积极的孩子,他们也没有举手,这时,我的怒火从心里冒出来,心里想: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你们几个也答不出?你们怎么不给其他同学做好榜样呢?我控制了心中的怒火,又把题目读了一遍,这时,隐隐的又多了两三个学生举手,但这远远不是我意料之中的,这时,我真的很生气,停下来,让每一个孩子写出自己不举手的原因(平时在管理班级时,孩子们通过写心里话的方式来与教师交流,老师有什么想要孩子改掉的就通过写评语来与孩子沟通)。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老师,对不起,我知道您生气,请您原谅我们,我不是不想举手,我正在想,由于这个知识我没有学得很懂,所以,这一道题我思考起来有难度,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思考,再加上你刚才看了我们一眼,我又不敢举手了,心理很害怕,怕自己说错了。老师,您不要生气了,你能再给我们示范一次吗?”
班上有大数孩子都和这意思差不多,是呀!作为一名教师,怎么会这么生气,孩子为什么不懂这道题,我们就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心里很惭愧。
首先,我上课时不应当只看到优等生,其次,我不应当有“不和谐”的表情,再次,对于这章内容的重难点没有突出,最后,对于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思考时间。
在这节练习课中,孩子学得不快乐,教师导得不快乐,更不用说孩子考得快乐!针对新授课、练习课教学,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备课要深
备课是每一位老师课前的工作,可以说,一节课的有效性,大部分看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备课中,怎样才能有深度和广度呢?我从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
1.备教材
一节课,让学生学的知识,或者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全部都是通过教材显现出来的,那么,教师就应借助参考书,围绕教材来备课。
2.备教学方法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种,当然,不同的专家和名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是有助于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本地区孩子的特点、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认识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如果采用讲授法,孩子不理解其中内涵,那么,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会遇到困难。备教学方法时,不是说一节课都采用这样的方法,只是在其中一个环节应用。用情景来引入、合作学习新课、比赛进行练习、讨论课后心得等方法都可以采用。
3.备学生
一节数学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必须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针对学生的,比如,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形象的东西上,这时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对一些计算及概念含义都能用简单抽象的语言来表达。
二、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给孩子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就是和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情感。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和学生非常亲近,孩子也会喜欢上你所任教的学科,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快乐、愉悦的情绪与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主地按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自如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大胆地赞赏“研究”成果,敢于展现自我。这样,有利于从情感上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研究的欲望,保证“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一种课后行为,虽然对上一节课没有多大帮助,但是数学课堂教学有一种相通性,也许这节课教师没有注意的细节,在下一节课也许会有。经常性的课后反思,不仅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还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教师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时代在进步,孩子们的心理年龄成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应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策略,让孩子学得快乐!教师引导得快乐!孩子考得快乐!
9.反思一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篇九
1、公开课的简要回述
最近我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三课时),施教教师对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定位是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以下将教学过程作简要回述:
教学从复习提问开始:等腰三角形有哪些重要性质?教师指出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和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研究等腰三角形底边上重要线段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引入新课.问题:等腰三角形中两腰有哪些线段我们还没有研究?将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探索之中,教师要学生动手画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底角平分线,并探究它们的关系.当学生发现“相等”关系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引入重点程序,并以问题的形式层层展现,要求学生将上述发现表述成文字命题,并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再用符号语言改写成已知和求证.学生不难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归纳文字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什么.这样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已初步达到了.接着教师再次要求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中线各有什么关系.重复上述性质发现与证明的过程,节奏也加快了.当学生还处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教师又抛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两腰上还有没有相等的线段?学生讨论无果,教师只好提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在两腰AB、AC上,任取D、E两点,只要AD=AE,就可以得到BE=CD,回顾这堂课发现的性质,教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结论: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对应线段相等。(这时时间已过了30分钟)
课堂小结阶段,教师在强调文字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后,特别肯定了同学们敢于创新的意识.在师生共探索和归纳知识的乐趣中,一节公开课也就结束了。2.分析处理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
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三课时)教材内容是两个文字命题的证明.命题经过论证,即可作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学习任务上看,属上位学习,它是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和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学习形式.依照建构主义学习观,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相互作用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作出必要的发展和变革,使之能在原有知识框架中“容纳”新的知识.数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价值是巨大的,几何又以其图形语言展现无穷的魅力,对称更是其妙无比.对称性的本质是三角形的重合(SAS),具有“三线合一”特征的等腰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对称图形.与古希腊对几何的研究是严格公理化体系和逻辑证明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几何的研究侧重于算法研究,善用面积计算,是我们的祖先研究几何的最基本工具.如果教师能在这一层次把握教材,那么就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单纯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的误区,采用面积法或对称概念给出别致的证明,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这节课所研究的性质就处处给人以对称美的感受。
因此,研究大纲(或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处理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不如此,就不能明确哪些内容可以成为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的基础,哪些内容是需要新输入的知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同化”还是“顺应”;不如此,就难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3、注意开发公开课的双重功能
从教学本质看,公开课具有教学和教研两大功能.教学功能 是指公开课是一项教学活动,施教者必须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研功能是指公开课作为一项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
为了展现公开课的教研功能,施教者应当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方面让听课教师感悟教学设计的意图,这成了公开课隐性的教学目标。当然显性教学目标依然包括认知、能力、情感三个层面.教学目标相对于教研目标是独立的,教研目标的实现直接与教学目标达到与否相关,因为无论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总能够从中提升出成功的经验或总结出失败的原因.这里提升或总结的过程就教学研究功能实现的过程。
对公开课的反思和交流,就是对教学个案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以丰富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为理论和实践 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针对教学过程的某一细节,让教师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为载体展开理性思考.与面面俱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空泛评论相比,我们追求的是,提倡反思、交流和分析的深度,并在这一基础上的再设计--再实践.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校本培训”。
10.一节修辞课的反思 篇十
关键字:课堂,预设,生成 ,顺学而导
案例:
在讲授《放弃射门》一课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浓,完全被文中“足球队员福勒为了不伤害对方守们员西曼的身体,毅然放弃射门”这一高尚行为感动着,课堂完全按照我事前预设的方案进行着。我也挺得意: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上网查资料,做课件,向足球爱好者咨询有关足球比赛的知识……看来,功夫还没有白费。
按照预设的思路,我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果此时你是福勒的教练,或队友,或球迷,当福勒放弃射门的瞬间,你的第一反映会是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
“如果我是他的教练,我会情不自禁的向他竖起大拇指!”
“如果我是他的队友,我会大声的告诉他:福勒,好样的!”
“如果我是他的球迷,我会更加喜爱他!”
……
我很满意大家的答案,因为这正是我预料之中的。
忽然,一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如果我是福勒的教练,我会非常气愤!”他语气坚定的说“赛后我会狠狠地批评他!他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是义气用事!”
“是呀是呀,他放弃射门是为了出风头,沽名钓誉。他这样做太自私了,他一点也没有顾全队友的感受!”
一些同学受他的启发,也有了新的见解。
我愣住了,一时语塞。我怎么也没有预料到学生们会有这么多想法。同学们看着我,我没有象往日那样把自己变成一个裁判,在两种意见之间作出裁决。因为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涌出了前几天看过的一篇文章《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哦,这不就是新课程提倡的不仅要重视预设性课程,更要重视生成性课程吗?
于是我说:“同学们善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是不简单!这样吧,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讨论。”
“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如果福勒射门,球是进了。可是,西曼的生命就有危险,难道进球要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吗?”
“你要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本该赢的一个球就这么草率的放弃了,福勒的良心对得起谁?”
“可是如果福勒射门,西曼就会受重伤,也许西曼他这辈子就不能再踢球了!这样的后果,福勒就能安心了吗?”
“我查过资料:西曼在这次比赛之后的两年内,他在国际足球赛场上射进了大约三十几个球,如果当年福勒射了门,西曼还能有这么大的贡献吗?”
正当双方精彩地辩论着,这时一个声音传过来:“老师,发表一下您的高见吧!”
瞧,课堂上新的问题又生成了。竟“敢”向老师挑战。
我不慌不忙的说:“对任何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对足球比赛来讲,射门是一种美,但放弃射门、保全生命同样是一种美!”
我接着说,“如果我是福勒的教练、队员、或球迷,在看到福勒放弃射门的瞬间,我的第一反映是:不!福勒!你太让我失望了!你毁掉了我们夺冠的机会!”
说道这,我故意停顿了一下,看到了很多皱起的小眉头。
突然,我话锋一转,“然而,西曼不顾一切扑球的动作闪进了我的眼里:危险!西曼太危险了!我的想法在瞬间变了:福勒,好样的!你不愧是我们的优秀球员!”
随即,我听到同学们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反思:
一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最后引发了一段段精彩的辩论,真可谓一“题”激起千层浪。
如果我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不是顺学而导,以学定教,而是像以前一样草率地否定学生的答案,课堂上就不会出现上述那精彩的一幕:学生的情感就不会在碰撞中得以升华;个性就不会得以张扬;视野就不会得以扩大;智慧就不会得以提升;创新意识也不会得以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体会:因为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故而把课堂事先设计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而当课堂上突起波澜超出了“预设”,我们不是含糊其词就是不予理睬。
其实课堂上出现偏离“预设”情况,这正是学生的个体意识、直接或间接经验等的体现,正是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碰撞而得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情感、个性、创新意识等都在提升,这是比任何预设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我们若能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因素,通过富有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课堂,必定会生长出一些比“知识”更有再生力的因素。
所以当课堂并未按照我们预设的思路进行时,我们应该从容不迫地顺学而导,接纳学生即兴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思维的热情,鼓励、引导学生丰富、完善自己的认识。
即使课堂按照我们“预设”的思路进行时,我们也应该在与学生互动中创造课堂即兴“生成”的机会,抛掉自己是权威的化身,和学生一样是阅读的参与者,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他们的灵感才会激发出来,他们才有创新的冲动,才会有“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的美好境界,进而他们的智慧、情感、个性、创新意识才会提升。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体。 课堂因“预设”而顺畅 ,因“生成”更精彩。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预设与生成不能二选一》 载中国教师报 作者:高兆华
作者邮箱: dushuyun1962@126.com
11.一节修辞课的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 高中英语 Reading板块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82-01
牛津高中英语Reading板块包含本单元的主要话题、重要生词以及高考知识点,所以Reading板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Reading板块教学的意义、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浅谈牛津英语模块2Unit1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 展示课的一些想法。
一、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意义
1. 承上启下,是连接前后板块教学的桥梁。上一板块Welcome to the unit中讨论的话题是有关一些科学上难以解释的现象。教师通过课上讨论自然引出本单元的话题Tales of the unexplained,并且吸引学生探讨更多科学未解之谜。接下来教师通过设问“Why was the boy missing, why were the police puzzled, what was the result?”顺利展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Reading中失踪男孩的妹妹说看到了奇怪的灯光和外星人。那么外星人怎么来到地球呢?在接下了的板块Word power中就谈到了Space exploration。因此,我们不难发现Reading发挥了承上启下,连接前后板块教学的作用。
2. 激发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Reading的标题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是一个省略句,当中包含的信息量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再看故事的叙述,文章的开头Police in America have stepped up their search for a fifteen-year-old boy who went missing three days ago in Dover, New Hampshire直接开门见山讲出了一则新闻;接下来通过失踪男孩妹妹的所见所闻和Mrs Marvis的亲身经历设置悬念;最后,故事结尾警方的观点也是模棱两可。以上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增加词汇,完善语法、句法结构,进一步培养英语语感。文章里包含了如missing、witness、alien、spaceship、possibility等与单元话题紧密相关的一些词汇,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结合特定的情景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此外,While we have not dismissed the idea, we are looking into other possibilities as well,又有I haven’t been sleeping well since I returned home,正是单元Grammar and usage的重点。
二、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现状
1.片面追求教学进度,随意删减压缩Reading板块教学课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课文的理解,把新授课和语言疏通课混为一谈、压缩在1到2课时之间,甚至干脆就省略了课文的理解。笔者认为对于文章的理解不但不能删减反而更要精心备课,结合多媒体手段,适当运用ppt力求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情节。
2. 任务模糊,缺少对学生预习的指导,课堂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部分教师不重视文章的预习,简单地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是预习Reading,任务模糊,不提出具体的要求或者进行指导;最后,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备课思路死板的进行教学,完全不顾课堂反映。
3. 备课考虑欠妥,课堂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就模块2Unit1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文章而言,题材新颖,很具有吸引力。部分教师疏于精心备课,沿用过时的备课笔记,不去仔细阅读文章,发现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之处。此外,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方法的课堂渗透以及两者的融合运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展现,这就导致课堂枯燥、效率低下。那么备课考虑不周、课堂效率低下很多情况下,教师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
三、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策略
1. 保证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参考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Reading文章的理解通常需要一课时,因为时间得以保证,教师才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文章题材新颖,所包含信息量丰富,而且是一篇新闻报道,更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弄懂文章大意。
2. 明确作业,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文章,课堂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文章是一篇新闻报道,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题材的文章,教师更应该课前明确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比方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总结文章大意;第二,以文章情节为基础,完成书本page2partA、page4partC和partD的内容;第三,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最后,根据学生课上反映,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问题以及思维的闪光点,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3. 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精彩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心备课?首先,研读文本,准确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并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还要备好学生的课,对文章的深度、词汇的辨认、句子结构的理解等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因素,教师事先要做好预判,做到有备无患,课堂就得以顺畅、自然地进行;最后,为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丰富的图片、视频信息,流畅的课堂教学用语,充分的小组活动等方面着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度,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