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9-09

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8篇)

1.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同志们:

这次全市林业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的工作安排和工作部署,根据平时检查掌握和市上检查验收结果,通报全市林业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当前形势,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静宁县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果业

园区、万亩乡土树种栽培示范基地等不同类型的现场,刚才,各县(区)又作了会议交流和表态发言,镇图同志对今年全市林业工作进行了通报,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详细安排。我想通过参观学习,交流发言,大家对各县(区)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林业建设上的一些好做法、好机制、好模式、好经验、好典型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希望大家看别人、想自己,学先进、找差距,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优化工作目标,夯实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在全市上下再宣传、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整改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林业建设的各项任务,切实把全市林业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审视全市林业发展现状,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过去的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完成以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为主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84.23万亩,栽植果树经济林50.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17.98提高到现在的22.32,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的被动局面有所改观,林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林业科技含量明显提升,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和旺盛的生命力,林业在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奔小康中的作用日趋凸现,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林业工作也成为亲民爱民的重要体现。总结全市近几年的林业工作,概括起来我认为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种合力,探索出了一条路子,积累了四条基本经验,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种合力:就是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积极参与,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动脑筋,在增加效益上做文章,在强化管护上想办法,研究管用的政策,寻找对路的实招,形成了上下通心协力,齐抓共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大搞生态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条路子:就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实现生态改善与美化人居环境的前提下,初步走出了一条把林业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密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条基本经验:一是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决策,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办任何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科学规律。近年来,各县(区)都能从实际出发,把林业建设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牢牢把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全局性,做到了提前介入,早谋划、早动手,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大力调整树种结构,营造混交林,实施林果、林草、林药、果菜等多种间作模式,以林养农,以农促林,长短结合,协调发展。二是始终坚持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有效地促进工作的落实到位。为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建设成果,市、县(区)、乡镇层层落实责任,先后制定了林业生态工程管理、责任事故追究等五个管理办法,建立和推行了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技术承包责任制、工程建设管理合同制、种苗供应责任制或政府集中采购制、林木管护责任制、检查验收责任制、粮款兑现责任制和督查工作责任制等八项制度,实行了部门包乡、技术干部包村包工程的工作机制,靠实了领导责任、工作责任和质量责任,确保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三是始终坚持把林业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促进结构调整,拓宽林业发展空间上,全力加快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步伐。五年来,各县(区)不断强化机遇意识,依托三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切实加大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拓宽林业发展空间,大力栽植生态兼用树种,努力发展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实施林业复合经营,探索出了植树 种草 畜牧、种果 加工,龙头 基地 农户等模式,基本做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绿起来”与“富起来”、“被子”与“票子”的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了以项目建设支撑林业产业规模开发,在规模开发中调整结构,以结构调整带动经济有效增长,以经济有效增长率促进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四是始终坚持科技兴林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注重锻炼人才,发挥人才优势。通过三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并通过有效的工作实践,培育和造就了一支能力强、作风硬朗的林业科技队伍,林业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兴林战略得到加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院地科技合作进一步完善,初步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无论从领导还是职工,专业知识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科技兴林的意识有

2.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这次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精神, 全面分析林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统筹谋划林业改革发展大计, 进一步加快生态兴省和新基地新山西建设步伐。首先, 我代表省委, 向全省林业工作者和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致以崇高敬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特别是近年来, 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 在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的同时, 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和生态建设, 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持之以恒植树造林, 坚韧不拔绿化山川, 生态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 绿化美化成效明显;水土流失得到遏制,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林业经济从小到大, 林业收入稳步增加;林业体制不断创新,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在发展林业、绿化三晋的历程中, 全省干部群众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创造了许多像右玉、平顺那样变“不毛之地”为“林海绿洲”的生态奇迹和先进典型, 不仅对林业工作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对全省各项事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晋城召开, 授予我省“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就是对我省林业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 对加快林业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山西省情全面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 大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从战略层面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提供强大支撑和重要保障。王君同志将要进行全面部署。下面, 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具有特别功能的公益事业。在工业化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林业的内涵和功能空前丰富,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凸显, 正在由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应为主的单一林业向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的多元林业转变, 由简单地发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为主的传统林业向进军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新领域的现代林业转变, 由创造物质财富为主的经济林业向同时发挥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作用的人文林业转变。无论推动科学发展还是建设生态文明, 无论解决“三农”问题, 还是应对气候变化, 林业都占据基础地位, 肩负重要使命。对我省这样一个地处黄土高原的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来说, 大力发展林业,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推进“三个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 我省造林绿化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 但森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 14.12%的森林覆盖率, 比国际最低标准低11个百分点,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4个百分点。缺林少绿、水土流失与长期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相互交织, 使生态问题成为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短板之一。“三个发展”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全面创新的战略重点和抓手, 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良性循, 正是应有之义。转型发展不仅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而且要减排去污, 提升发展质量, 必须充分发挥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的优势, 充分发挥林业对促进永续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发展包括森林资源安全和森林防火安全以及维护生态安全, 林业安全工作是全省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只有重视和发挥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承载力中的决定性作用, 才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背景下,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既有利于扩大投资总量, 优化投资结构, 又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 提升农民消费能力, 是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第二,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人民、对历史必须承担的庄严使命。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 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要增加森林碳汇, 争取到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万公顷。我们把“山川秀美”作为建设新山西目标中的重要内涵, 符合国家要求、国际趋势, 也是全省人民的心愿。目前, 我省尚有200多万公顷荒山没有绿化、水土流失面积仍占69%, 加之地处中部、毗邻京津, 山西的生态问题不仅关乎自身生存, 而且关乎首都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发展。我们经常说要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 生态建设就是事关山西长远发展、事关全省人民根本利益的兴省之业、惠民之业、千秋伟业, 我们应当做出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第三,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我省农业基础条件较差, 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农民增收的压力仍然很大, 特别是农村80%以上是山区, 200多万贫困人口都在山区, 荒地、林地面积远多于耕地面积, 发展林业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一方面, 森林是涵养水源的根基, 林业是农业的防护网, 加快林业发展, 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建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农村。另一方面, 林业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 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 林产品是广受欢迎的绿色产品, 市场成长性好, 做大做强林业, 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支撑。

第四,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山西形象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发展日益深入人心,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越来越高, 生态环境也成为投资环境和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不好, 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而且也很难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亟需的高层次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 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 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 更需要增绿、护绿、爱绿。我们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 使三晋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让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让生态文明成为新基地新山西的鲜明形象和竞争优势。

二、科学把握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既要着眼长远发展, 又要注重阶段性成效, 既要加快林业发展, 又要深化林业改革。为此,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放在新基地新山西建设全局中加以把握和推进, 把造林绿化与实施“三个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 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汾河流域和太原西山地区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结合起来, 与落实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 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促进、工程带动与群众参与相统一、增绿与去污并举、建设与管护齐抓, 全面提高林业发展的规模和效能, 努力走出黄土高原和资源型地区发展现代林业的新路子, 奋力打造山川秀美、生态宜人的新山西。

第一, 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根本, 统筹推进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大力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太行山绿化等国家重点工程, 全方位实施通道绿化、厂矿区绿化等省级十大工程, 各市县都要实施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造林绿化工程, 确保全省每年造林400到500万亩。围绕提高城镇品位和改善农村面貌推动造林绿化, 城镇要见缝插绿、拆墙透绿、遇土播绿, 积极创建“绿化模范城市”和“绿化模范县”;农村要把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树,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结合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推动造林绿化, 形成多措并举、多项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第二, 以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为重点, 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促进二者互促互动、良性循环。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多元开发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实现修复生态与兴林富民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延伸林业产业, 大力发展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林产品精深加工以及种苗花卉产业, 加快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 着力发展森林旅游和生态疗养, 使之成为林业的增长极, 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林产品市场, 培养林业经纪人, 提升经营档次, 形成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品牌, 培育更多的“绿色银行”。

第三, 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为保障, 统筹推进营林造林与管林护林。坚持依法治林, 加大森林抚育管理和封山禁牧力度, 加强新造林地管护, 确保山封得住、牧禁得牢。加强省直林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湿地资源、古树名木的保护, 增强林业资源的功能效益。创新管护机制, 落实管护责任, 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爱林护林积极性。实行森林防火“一票否决”制, 把林业灾害防控纳入应急管理, 充分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 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第四, 以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为目标, 统筹推进林业科技与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代林业,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根本。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力争在经济林丰产、旱地造林和高寒冷凉地区造林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 大幅度提升林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要加强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 广泛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最大限度地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快林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不断提高现代林业建设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要加强对绿色景观营造和管理研究, 提高城乡绿化的档次和水平。要深入开展技术教育培训和综合素质锻炼,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林业人才队伍。

三、通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注入新动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 是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去年8月以来, 我省在晋城市和垣曲县等1市17县进行了试点, 明晰林地产权71.46万公顷, 初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 激发了农民群众造林护林的热情。全省上下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作为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强大动力, 精心组织指导, 切实抓好落实。结合试点经验, 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四点:

第一, 要抓住“一个核心”, 就是明晰产权。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和主体内容。明晰产权必须以家庭承包为主, 保证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林木的承包经营权。凡是能够承包到户的都要承包到户, 做到“按户承包、按人分地、人人有份”。不宜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 也可依法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落实经营主体, 均股、均利到户。要依法勘界确权, 颁发“铁证”, 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第二, 要实现“两大目标”, 就是确保生态受保证、农民得实惠。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健全利益机制, 调动农民造林的积极性,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推进改革决不能以破坏森林、牺牲生态为代价, 这是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要围绕农民增收, 不断完善政策, 该给的利益要给足, 该减的负担要减够, 该搞的服务要搞好, 特别是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 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优化林业要素配置, 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三, 要坚持“三大原则”。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把改革的政策和办法原原本本交给农民,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实行民主决策、自主选择, 决不能包办代替, 更不能强制推行。二是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 改革方案必须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同意, 做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四公开。三是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对公益林要以保护为主, 加强管理;对商品林, 要减少行政干预, 让农民依法自主经营;对林下资源, 要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允许农民合理开发利用。

第四,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的关系, 在明晰产权、推进主体改革的同时, 积极跟进有关配套改革, 努力做到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二是处理好放活经营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既放活农民经营林业的自主权, 又要在林木采伐、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管理, 切实做到放而有序、管而不死。三是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 加强指导检查, 进度服务质量, 不赶进度、不留隐患、不走过场。四是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积极调处林权纠纷,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防止出现新的矛盾, 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 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 结合农村综合改革, 围绕强化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制度、金融服务林业改革发展制度、林下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制度等等, 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在全省形成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强大合力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一项得民心、顺民心、惠民生的系统工程, 全省上下要齐心协力, 狠抓落实。

一是要把生态兴省落实到加强组织领导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像重视农业生产一样重视林业发展, 像关注粮食安全一样关注生态安全, 把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做到领导力量到位, 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各项任务都要排定时间表, 该出的政策要早出台, 该定的办法要早制定, 该给的经费要早下拨。林业部门要牵头抓总、组织实施, 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抓紧完善林业扶持政策, 金融部门要细化林业投融资措施。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和激励问责制, 对各市县生态建设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对工作落后的要通报批评。

二是要把生态兴省落实到引导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上。生态兴省是造福群众的事业, 也是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要大力宣传党的兴林富民政策, 宣传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美好前景, 广泛开展生态知识教育, 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通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军营、绿色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 鼓励和引导公众、社会团体参与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驻晋部队和行业组织以及社区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生态团体和生态志愿者的积极性, 拓宽公众生态参与渠道, 保障公众生态权益, 营造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要把生态兴省落实到学习先进典型、弘扬优良作风上。我省立地条件差, 生态建设困难大、成本高、见效慢,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是一个考验。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意识, 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建设绿色家园的坚强战斗堡垒。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 大兴“四种风气”。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双良精神, 把革命老区的顽强拼搏精神与现代生态观念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只争朝夕的拼劲, 真抓实干、踏实苦干, 不断破解生态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投身生态建设的实践中锤炼坚强党性, 以过硬作风推动生态兴省战略不断取得新进展。

3.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4.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池州恢复组建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人民,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从池州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开展治山治水,先后组织实施了“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二次创业、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森林生态网络建设以及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世行项目造林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同步增长,全市林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并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林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为池州成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03年在造林任务超历史的情况下,全市上下克服了非典疫情、高温热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齐心协力,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林业建设创下历史新高。

(一)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改善。2003年全市人工造林任务26万亩,是前三年的总和,是我市植树造林任务最重的一年。据省核查验收统计,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6.1万多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99.7%和98.6%。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达493万株,完成育苗0.54万亩。预计今冬明春可出圃用于人工造林的各类合格苗木达0.5亿株,可造林20万亩,能够充分保证2004年我市造林绿化的需要。

(二)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1、退耕还林工程取得可喜成绩。全市2003年完成退耕还林新造林24.8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2.8万亩造林任务,国家投入造林补助钱粮资金达0.54亿元,近10万农户和30万农村人口受益受惠,项目区人均增收可达50元。

2、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再创佳绩。2003年,全市共完成线路绿化87公里,江河堤坝绿化2400 多亩。重点集镇和县城绿化11个,新增绿地面积143亩,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在全省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检查评比中,名列皖南片第一。

3、“长防林”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去年我市实施了长防林国债、农发和基建项目,国家投入国债资金达300万元,完成造林 1.1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

4、种苗工程建设突飞猛进。2003年我市种苗工程投资 210万元,建设良种基地2个,改造国有苗圃2个。成立了池州市花卉苗木协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全市从事花卉苗木经营人数达2000多人,年销售额 2000万元。

5、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发展势头强劲。我市与金光集团的合作,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120万亩基地规划外业工作已经完成,广大林农对发展速生丰产林热情高涨,林纸结合的发展趋势已经展现。

6、外资项目蓬勃发展。林业国际合作不断扩展,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世行贷款四期项目顺利启动,德国政府林业援助二期项目在青阳、石台继续实施,造林面积达1.3万亩,利用外资400多万元,此项工作受到德方项目官员的充分肯定。上海宏华、湖南冷水江、合肥市华威、安庆云龙等省外、市外公司也积极投身我市林业开发,林业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宽。

(三)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林区秩序稳定。全市以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坚持一手抓造林,一手抓保护,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强化依法治林,坚持依法行政,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乱砍滥伐、乱征乱占林地和滥挖野生植物、乱捕野生动物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林区秩序进一步稳定。市政府出台了《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古树名木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天然林和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逐步完善,目前全市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保护面积达12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0%,划定国家重点公益林160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始终控制在0.5‰以内,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病虫害监测率达95%,防治率超过85%,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防治,确保了九华山、牯牛降及全市森林资源的安全。

(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林业产值大幅增长。全市基本建成了100万亩以松树和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和100万亩经济林、竹林基地,并初步建立了5万多亩林药、林菜基地,为林业产业化经营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林业经济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2003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已达10.4亿元(新口径),比2002年翻一翻,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5.8%增加到32.7%。森林旅游等朝阳产业方兴未艾。全市森林旅游接待游客量达2万多人次。林业工业长足发展,东至县凯林公司、香山水泥、石台县九华药业、青阳县秋田木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加工产值达2.3亿元。

(五)林业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全社会办林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鼓励全社会办林业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稳定所有权、分离经营权、激活使用权的经营机制,在营林机制上求“新”、求“突破”,吸引了大量私营业主、造林能手、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承包造林,出现了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各种经营形式,全社会办林业发展态势良好,去年新增个体私营造林大户达1100多户,造林面积达10万多亩,其中千亩以上造林就有5户,活立木转让市场方兴未艾。新的历史时期,我市林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困难问题还不少,距离打造生态强市,绿色池州的差距很大。一是生态状况尚未根本改善。虽然全市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城乡绿化水平较低,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人们对森林多种功能的需求。二是林业结构不合理,林业整体效益不显著。林业经济仍然停滞在资源型、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二、三产业化比重偏低;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程度不够,单位面积产出低;林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不强,林农依靠林业增加收入缓慢。三是林业经营机制不活。林业计划经济的烙印还非常深,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各种社会主体、社会资本进入林业的条条框框较多,林业的开放度不高,全社会办林业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2003年6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这是自1981年《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又一项划时代的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我国林业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市作为国家级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应当勇敢站在前列,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大胆探索,求真务实,全面掀起我市林业建设和发展的新高潮。

二、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大力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林业由林产品供应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这是一个重大转折,这对于我们这个重点山区市,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积极适应重大转折,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紧密结合市情,认真制定科学实在的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规划、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林业对外开放和全社会大办林业,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打造绿色池州,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皖江南岸初步现代化的生态强市。力争到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680万亩,活立木蓄积达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2% 以上,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初步建立生态安全、生态良好的国土保安体系;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一、二、三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林纸一体化等一批林产品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产值比2003年翻一翻。到2020年,活立木蓄积达2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左右,建立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较为文明的生态体系,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农过上富裕的生活,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围绕这一目标,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林业生态地位,依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一要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杜绝超限额采伐。对天然林要实行严格保护,控制采伐。要加强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管理。古树名木和珍稀树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各地要按照《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对古树名木登记建档,挂牌保护,严禁采挖古树名木,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国家公益林、风景名胜区等范围内采挖树木。二要进一步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征占用林地必须依法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严禁乱征、滥占林地以及毁林开垦、开矿,防止林地资源的流失。三要认真落实林业分类经营的原则,切实搞好封山育林。对全市160万亩国家公益林要严格保护,依法管理好。有条件的地方对一些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也要实行封山禁采,保证一方水土平安。四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力争将升金湖和牯牛降建成全国一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老山、十八索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要抓紧成立机构,编制总体规划,保护管理工作要走上正轨。九华山是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要严格管护,营造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佛教文化氛围。五要加强林业“三防”工作。要将森林火灾、病虫害等控制在不成灾的状态,严防大的灾害发生,确保森林资源安全。要加大对破坏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整治力度,组织开展林业专项斗争,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林区秩序稳定。同时,要通过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关系,大力发展沼气等生态能源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促进林农增加收入。

(二)突出重点,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整体规划要求和区域化布局特点,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全市符合退耕还林要求的坡耕地得以全面退耕还林,要突出抓好已退坡耕地还林成果的巩固,真正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往、能致富、不反弹”。二是大力推进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坚持走林纸结合的路子,加强与金光集团的合作,先期建设120万亩纸浆林基地,这是利用外资发展我市速生商品林的一个大项目,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切实抓好。三是抓好长防林国债等项目工程建设。建立项目库,争取国家给予重点投资。建立完善的长江防护林体系,使山更绿、水更清。四是抓好德援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工程建设。这两个项目是对外工程的窗口,搞好工程建设能够争取更多的外资,促进林业对外开放,必须扎实推进。五是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各种类型的商品林基地。各地将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的花卉苗木、竹林、林菜两用林、药用林和经济林,尽快形成规模,做大做强。

(三)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深加工。一是搞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地建设。要坚持按照集约经营,适地适树的原则,把建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花卉苗木、竹林、经济林基地作为调整林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来抓,用基地化推动产业的上档升级。基地建设要注重规模,注重特色,不能小而全。要逐步从一村一品,一乡一品,走向一县一品,形成区域优势。要像石台县发展竹子、山茱萸等主导产业一样,下大决心、加大力度、促大发展。二是大力扶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土地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坚持扶优扶强,大力培育扶持秋田木业、凯林等一批木竹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搞好精深加工,做大做强竹产业、人造板业、林产化工业。三是大力发展林产品深加工。积极开发森林有机食品、木本药材、木本油料和香料以及木质工艺品、生活用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出率,促进林业增效。四是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大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要着眼于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紧紧抓住“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通过整合现有森林旅游资源,设计包装旅游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经营模式,加快发展步伐。要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林业,在做好规划、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建立以牯牛降、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九华山森林公园为龙头,省、县级自然保护区为辅的森林旅游新格局,提升全市森林旅游的品位和效益。

(四)强化科教兴林,提高科技对林业贡献率。科教兴林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证。要加快林业发展必须把林业生产力转移到科技兴林的轨道上来。要尊重自然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要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应用实用、见效快、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通过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区、示范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创新科技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林业科技人员特别是基层林业站的技术人员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承包、咨询服务,同时要加大林农培训力度,普及林业科技知识,使林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林业生产力,提高科技含量。

(五)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和庭园绿化。首先要搞好规划,按照把池州建设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城乡绿化规划,制定科学、完整的绿化规划体系。其次要继续实施好绿色长廊二期工程,使工程建设向县乡公路延伸,向农田和乡镇村庄延伸,国省道、县乡道改造修建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要大力开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加大城镇绿化力度,积极拓展绿化空间,见缝插绿,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种草活动,努力增加绿化总量,提高绿化覆盖率,提升绿化档次和品位,做到绿化、美化相结合。要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搞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绿化,组织开展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学校、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村庄绿化要结合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开展四旁绿化,建设一批文明生态村。

(六)以融入长三角为契机,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市花卉苗木虽然取得了可喜进展,但作为一项产业来看,尚属起步阶段。规模小、标准低、盲目性大、市场份额小,与全国总体发展形势,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优势远未发挥,潜力尚未挖掘。为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花卉苗木的实施意见》。各地要按照要求,瞄准长三角经济圈、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会,把花卉苗木产业与发展旅游业、城镇绿化、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318和206国道沿线为重点,通过建立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专业户,做到规模、质量与效益并重,在全市国、省道沿线形成花卉苗木产业带,力争使我市成为长三角花卉苗木重要的生产基地。

(七)认真落实林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当前,我市林业发展正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林业重要性的认识,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政府是本地区林业建设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要实事求是地制定林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全市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要把关心林业、支持林业、服务林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业务建设,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高素质林业干部职工队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新时期林业建设的组织管理,认真实施好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维护好广大林农和林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要求真务实,转变领导方式方法,增强服务意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落实林业政策和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服务上来,经常深入农村,深入林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建设,乡镇林业站要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基层一线人员,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迅速行动,全面掀起春季造林绿化的新高潮立春已过,正是春季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林业工作季节性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得有丝毫的松懈,要全面发动,落实任务,扎实苦干,确保全面完成2004年的造林绿化任务。

(一)广泛宣传,营造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地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大林业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林业工作的重要政策,宣传造林绿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形成强劲舆论氛围,真正把国家对林业工作的重视以及林业政策向广大林农群众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使群众成为林业建设的主体,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积极投身于造林绿化事业中去。

(二)落实任务,搞好设计规划。去年国家针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上出现的新情况,对2004年退耕还林作出了结构性、适应性调整,坡耕地造林比原来规划有大幅度的减少,荒山荒地造林比年规划有所增长,2004年全国退耕还林总任务6000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100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000万亩,工程实施项目县由1800个压缩到800个。各级领导正确认识和对待国家政策的调整,不能因退耕还林任务的减少而思想松懈、消极等待。今年除国家和省退耕还林任务尚未下达外,我市还有长防林工程、种苗工程、国家公益建设工程、世行四期项目、绿色长廊二期工程、中德合作皖南生态造林项目、工业原料林工程等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同时,抓好前两年退耕还林的补缺补差,巩固退耕还林已有成果,也是一块大任务,应当说今年造林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立足于早部署、早落实。一方面,在安排落实任务时,要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把林业重点生态项目任务优先安排在河流和国省道两侧、升金湖及水库周边等生态脆弱及区位重要地区的乡镇;要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分级下达任务的传统做法,面向社会,面向林业投资主体,通过承包和公开招标等形式,来认购任务,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在任务落实的基础上,搞好规划设计。各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严格标准,突出特色,把林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区域化经济格局。

(三)全面发动,广泛开展造林突击月活动。目前植树造林有效时间仅有40多天,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层层动员,广泛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开展造林突击月活动,迅速掀起春季植树造林高潮。从现在起到3月12日是全市造林绿化突击月,突击月期间,各地要实行倒计时安排,算好任务帐,时间帐,合理安排,大干、苦干1个月,确保在3月中旬前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各地要严格把好整地造林关,根据设计的林种、树种、密度要求开展整地,对造林质量不高、未按设计施工的要限期整改和补缺补差,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各地要建立工作责任制,把整地造林进度和质量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植树造林突击月期间,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到山场地块,狠抓不放。分管领导要常抓不懈,坐镇指挥。各部门要搞好本部门绿化工作,城建部门要加快城镇绿化步伐,提高公共绿地面积;交通、公路部门要迅速完成公路线路绿化的整地、打宕造林,确保完成绿色长廊线路绿化任务;水利部门要加快河堤两岸绿化步伐;共青团、妇联、人武部要组织广大团员、妇女、民兵等投身到林业工程建设当中去,共建青年林、“三八”林、民兵林。各地要加大对整地造林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进度慢的、质量差的乡镇要进行曝光。市委、市政府将适时组织督查。

(四)认真抓好林木种苗的调剂。据统计,全市用于人工造林的苗木可达5000万株,造林树种有20多种,可造林面积达20万亩。总体而言,苗木总量有余,杨树、枫香相对过剩。各地要结合造林设计,分析苗木余缺情况,积极做好各种苗木供应和调剂。苗木调剂要本着适地适树、就近就便的原则,优先在本市范围内调剂。各地要加强种苗质量管理,实行苗木质量责任追究制,做到“三不”,即没有种源来路、不是良种的苗木不造林,不是1、2级苗不上山,没有两证一签(苗木质量合格证、苗木检疫证和苗木出圃标签)的苗木不用。

5.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韩先聪

同志们:

这次全市林业工作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地、尽快地打造滁州百亿林业产业,全力推进我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一直以来,省林业厅对滁州林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关注和支持,今天厅长韩柏泉同志又特地在百忙中专程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后面又给我们提出了下一步林业发展的四个重要问题,希望各级林业部门,包括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领会,认真抓好落实。对省林业厅的支持、对韩厅长的高度重视、关心关注,再一次对柏泉同志致以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刚才,江山市长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了总体部署和安排,这个讲话政策性、专业性、针对 性、操作性很强,我完全赞同,希望到会的同志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有关林业部门、部分县、区和企业作了很好的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下面,我结合几位领导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前不久做出的决定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林业在滁州科学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今年6月,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林业盛会。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都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林业作出了“四个地位”的精辟概括,对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进行了科学分析。我认为对林业“四大地位”、“四大使命”的定位对林业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随后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金山书记和三运省长都作了重要讲话。前不久,三运省长又在全省油茶会议上发表讲话。林业是发展黄金时期,最好时期。这充分表明,在新时期新阶段,林业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加快发展林业的战略意义更加重要。就我市情况来看,一方面滁州林业建设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场看比数据看好看;但与全省相比,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质量不高,林业对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不大。另一方面,按照滁州科学发展要求、跨越发展的需要,林业任务非常繁重,因为林业地位独特,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长久的高度来认识林业、谋划林业、布臵林业、推动林业,就从我市市情来看,有几个战略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

第一,林业是建设“三个园”的重要基础。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视察滁州时把滁州的优势概括为“三张牌”,即区位、资源、环境,依托这三大优势,要求滁州努力建设“三个园”,即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与南京同城化的新家园、长三角魅力后花园。打好“三张牌”,建 设“三个园”,林业是基础。一方面,林业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被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肺”,湿地系统是“地球之肾”,在我们滁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这样一个地位。离开了林业,滁州的环境优势、长三角魅力后花园的打造都将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的市情所在。另一方面,森林具有强大的固碳功能,由此延伸了“碳汇”的概念。与工业直接减排相比,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加快林业发展,可以有效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扩大发展的环境容量,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重要保障。

26号,三运省长在视察我们经济发展讲到,打造新家园时候,特别强调要重视森林绿化,要做精、做透森林绿化工作,它不仅是一个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一个地方,再好的建筑、再漂亮的钢筋混凝土,没有绿、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机,无美可谈。人对美的追求,始终是最高的追求,森林是基础。我们打造“三个园”,必须把这个绿的问题解决好。在森林、绿化造林、林业产业发展的问题上,对于农民来说是个经济问题,对子孙后代是社会问题,对于生态问题来讲,已经上升到政治问题。科学发展观其中有一条是可持续发展,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支撑点。

第二,林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爆发点。从直接效益来看,我市资源类型多、产业链条长、市场空间广,我们现在产业基础是比较强的。现有483家森工企业,人造板和 强化木地板年产量全省第一;苗木花卉产业是全省三大苗木培育基地之一;国有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森林景观布局,是全省最具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地市之一。从间接效益来看,随着国际上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逐渐限制,由此导致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开始稀缺,并成为一种有价产品,称为碳资产,目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日益活跃,西方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权需求巨大,我们大力发展林业,就是增加二氧化碳减排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第三,林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深受农民欢迎的政策措施,林业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002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被誉为“民心工程”,找到了林业建设与农民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了农民得利、国家得绿。近两年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林产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林业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我们要把林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大做强林产业,大力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

二、准确把握林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吃透精神,创造性的开 展工作,以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我市林业发展。林业改革问题,金山书记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个并重”,希望要深刻领会、吃透“三个并重”的内涵,在并重中间结合各地实际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扎实有效推进我们的工作。

第一、要特别注重调动好农民发展林业积极性。滁州是中国农业改革的发源地,滁州农民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集体林权改革通过“包山包林”到户,真正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从根本上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产权归属不清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实质上是农村经营制度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南谯区率先在全市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广大群众已经尝到了甜头,“集体山”变成了“自家山”,他们把山当田兴,把林当菜种,仅林下套种花生每亩每年收入超过500元,以短补长,既收回了造林成本,又促进了林木生长。农民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全椒县这些年林业一直走在前列,有好传统、好创造,特别是去年以来,围绕“百亿粮仓”建设提出“生态粮仓”,把林和粮结合起来,重要依托是林网建设。

农民是林业发展的主力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进一步激发农民造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依山脱贫、靠林致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要特别注重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承包到户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具有四个非常鲜明的特性。一是具有物权性。林地承包经营权为用益物权,赋予农民的经营、处臵、收益等权益。二是具有长期性。林地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还可以继承承包。这让农民吃下了长效“定心丸”。三是具有流转性。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可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四是具有资本性和资产性。我觉得这四个特性是这次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厉以宁专家讲得是更深入、更彻底的一次改革。这一条,我们研究的不足,研究的不够。希望各部门一定要做好这篇文章。一定要做好林业金融这篇文章,它就是一座“绿色银行”。好的林地、好的苗木、好的经营,比银行存款增值还要快。一定要做好“把林业资源当作资产,把资产当作资本,把资本和金融有效结合”这篇文章,林地不仅有资产的功能,还有资本的性质,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作为入股、抵押或出资、合作的条件。因此,集体林权改革更深入、更彻底,超越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改革。要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规范程序,严格方法步骤,绝不能搞包办代替、强迫命令。

第三、要特别注意统筹好可持续发展。发展林业,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效益,更要发挥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次改革涉及全市96个乡镇、857个行政村120多万亩林地,且大部分乡村处在江淮分水岭岭脊上,是农村经济发 展最薄弱的区域,管理范围广、难度大。一方面要做到该放的彻底放开,另一方面也要该管的要管好,要引导激励农民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防洪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切实加强监管,强化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守住生命底线,不能越位和错位,更不能缺位、一放了之。

另外,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还将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现在就要超前谋划,着手准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改革谋发展,以稳定促发展,全面构建安定和谐的林业改革发展环境。

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发展林业,可以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释氧固碳、净化空气,还可以美化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我们要以这次改革为新起点,进一步拓宽视野,理清思路,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作出新的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林业的“三个协调发展”:

一是要协调生态与产业发展。林业肩负着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重使命。发展现代林业,必须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努力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要找准生态与产业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林业的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林业的非 木质资源,着力发展林业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把滁州建设成为林业强市。我觉得林业强市要鲜明地提出来,我认为滁州最有条件把林业大市变成林业强市。

围绕林业强市这个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要解放思想,深入地思考。我认为有四个问题要思考:一是立足市情,我们要不要、能不能做成林业强市。要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二是立足林业现情,找准优势和劣势。不仅是生产力,还要在生产关系上找出优势和劣势;三是林业强市的标准。林业的发展、林业产业加工、林业生态旅游业三个方面有什么标准才能强市;四是林业强市的突破口和抓手。要抓准切入点,视野要开阔,思路要清晰,措施要务实。林业部门的同志非常辛苦,党政部门要重视,要想干,还要会干。同经委、旅游部门联系,围绕这个目标,认真编制好森工企业发展规划、森林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苗木花卉业发展规划,在现有产业规模基础上,到2015年,通过新建和改造,扶优扶强10家10亿元以上、1至2家50亿元以人造板生产企业,年生产各类人造板150至200万立方米;扶优扶强10家强化木地板加工企业,年生产各类强化木地板5000万平方米;没有森工产业的发展,林农的利益就很难实现。在现有森林旅游景点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每个县和市直两个林业总场再新上1-2个森林旅游项目;充分发挥35个国有林场林地资源有势,每个国 有林场发展500-1000亩林苗两用林基地和珍稀树种培植园。

二是要协调城市与农村发展。农村是林业发展的重点,林区是林业发展的主战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绿化脱节、城市绿化质量不高的矛盾日益凸显。下一步,必须拓展林业的发展空间,同步推进城市与乡村的绿化一体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林业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切入点最多、抓手最强。如苗圃和城市绿化、林场棚户的土地转换改造。山区要大范围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地,保护森林植被。农村要抓好村庄绿化,让绿色进村入院,切实保护好山清水秀的乡村风貌。城市要见缝插绿,大力营造环城林带、穿城林带和城中森林,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要建立城市与农村联动互补的国土绿化新机制,实现城乡绿色共建共享,着力提高城乡绿化整体水平,努力建设以林木为主,品种多样、景观优美、生态功能较强的宜居环境。

三是要协调数量与质量发展。长期以来,我们讲造林绿化的成绩,主要看造了多少林,森林覆盖率提高了多少,而对林地经济产出率重视不够,导致了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不高。这是我市林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的主要差距。发展现代林业,必须依靠提高科技含量,着力加强森林经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根本转变。一方面,要坚持以植树造林为基础,推进国土绿化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促进林业资源的增长。另一方 面,更要同步提升绿化质量,坚持把森林经营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永恒主题,把科学经营的理念贯穿始终,大力优化林业结构,合理配臵绿化模式,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把林业综合效益提高到新的层次,实现量变到质的飞跃。

四、坚持齐抓共管,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关系全局工作的一件大事。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像重视农业生产一样重视林业发展,像关注粮食安全一样关注生态安全,切实抓好林业工作。

一要摆上重要位臵。要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林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林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林业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真正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要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方面切实体现重视林业的战略意图,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监管措施到位。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共同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格局,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一年接着一年,一任接着一任,一代接着一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干下去。对林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由同级人大监督执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市效能办要会同林业、城建等部门制定行动计划并量化考核指标,跟踪问效。

二要形成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齐心协力抓好林业工作,完成党委、政府交待的任务。林业主管部门要义不容辞地当好参谋、当好助手、出好点子,各部门通力配合。林业是公益性事业,人人受惠。

三要营造浓厚氛围。要按照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支持,普及林业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更多地关注林业、支持林业。集中起来就是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相关部门、主管部门提出的意见要及时拍板、敢于支持,对林业部门这支队伍要精心呵护,在机构改革中要精心呵护、高度关注。因为林业是主体,是基础性产业,要重视。林业主管部门要先行一步,会出点子,当好参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要调动领导积极性,部门要主动参与。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踊跃投身国土绿化事业,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形成人人讲生态、全民搞绿化的浓厚氛围。要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生态意识,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蔚成风气。

现在已经是岁末年初,我们所有工作都要超前谋划、超前制定、超前部署。两节将至,要做好两手抓,一是抓 11 好造林整地,一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首季有大作为,实现林业工作开门红。

6.在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今年元月上旬至2月上旬,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全市的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和重大影响。当前,全市林业系统正在全力以赴开展灾后重建、恢复林业生产。市林业局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林业局长会议,围绕灾后重建、恢复林业生产这一主题,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和恢复林业生产工作,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规范管理,科学实施,打好灾后重建恢复林业生产这场硬战。

根据会议的安排,围绕灾后森林资源恢复与培育这一主题,从查明灾情,找准灾后森林资源恢复与培育的着力点;分类施策,科学有序地开展灾后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培育;不失时机,着力抓好春季树植造林与补植重造;统筹兼顾,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管理的几项工作等四个层面,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查明灾情,找准灾后森林资源恢复与培育的着力点

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必须重点调查掌握“四方面要素”和各类相关因子的关系。

一是查明因灾受损的林木种类与分布,掌握受冻林分内的主要树种,所处区域的海拨、坡向、坡位等相关因子,为补植补造树种选择和配置提供依据。

从各县(市、区)灾情上报的情况和市林业局组织的六个工作组到各县(市、区)了解的综合情况标明,全市受冰冻灾害影响林分面积达到1273.6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6亿元,受灾最为突出的树种主要有:

1、现有林分受灾情况:毛竹149.91万亩,杉木363.62万亩,湿地松84.732万亩,马尾松130.36万亩,桉树35.881万亩,天然阔叶树等其他林分面积249.25万亩。

2、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林分受灾情况:退耕还林工程受害面积29.1万亩,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总面积120.43万亩的24%,其中集中连片需重新造林的面积9.8万 亩,需补植补造面积19.3万亩。树种包括:马尾松0.5万亩,杉木3.0万亩,桉树12.4万亩,竹类(毛竹、杂交竹)1.2万亩,湿地松1.1万亩,桤木2.5万亩,脐橙1.4万亩,其他树种7.0万亩。

3、灾害成因与受灾区域特点

这次冰雪灾害,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下的拉尼娜现象产生的50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客观上属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但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分析,不合理、不科学的经营措施加重了灾害损失,如毛竹雪压与保留阔叶树偏少,过度采挖冬笋和毛竹未勾稍;松树冰冻折断与不合理的超强度采脂;大面积存在的松类人工纯林等密切相关。

从这次灾害的受损程度区域分布看,与纬度、海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灾害大区域内,北部重于南部,以海拨400米左右为分界线,高海拔受灾明显,特别是在相对高差明显的林区,更为突出。与立地因子更为密切,在同一受灾区,北面阴坡,特别是迎北风面,以及通风条件差,冷空气沉积的林分,受灾更为严重。

在补植补造的树种选择和配置上,要更加注意选择相对耐寒,抗冻、抗雪压性能强的树种。同时,尽可能考虑营造混交林,以避免或减少今后类似灾害天气的受损程度。

二是查明因灾受损的林分类型与程度,掌握受冻林分的林种,受冻表现类型(倒伏、折枝、折梢、折干)、以及分布状况(零星、连片)等因子,为恢复资源、灾后补植补造和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在这次冰冻灾害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深山、远山区,普遍比丘陵、半山区受损程度重。但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类型林分的分别受损程度,在各县(市、区)的灾情上报中还难于分辨,对受损的程度也还未作林分相关等级类型的调查。因此,必须在对这些因子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确定采取封育恢复,更新重造,补植补造等不同有针对性的恢复措施。特别是生态林区如何采取对应措施,对确权到户的自留山,责任山如何实施宏观指导与微观实施对接,都必须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查明因灾受损的林分面积与范围,掌握受损林分的具体面积和范围等因子,为灾后补植重造提供决策依据。

从上报的情况看,补植重造的面积中,有一部分是当年冬季的新造林,绝大多数是受灾林分清理后,需要实施补植重造。因此必须尽快确定今年春季补植重造的具体地点、范围和面积,加紧落实造林苗木,抓住有利时机,全面组织实施。

四是查明因灾受损的苗木种类和数量,掌握冻害苗木的受冻程度、种类、数量等,为确定造林和灾后补植补造苗木调剂,合理安排容器育苗等提供依据。

从各县(市、区)上报的灾情中,全市苗木受灾面积2081.2亩,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65.5万元,这是当时上报灾情的估计数。气温回升后苗木的受灾如何,要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才能得出较为可靠的数据。

从全市的育苗区域的分布看,绝大多数的苗圃选择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对乡土树种苗木估计不致于受冻后,失去使用价值,但对一些不耐寒的树种苗木,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影响。这些情况都要尽快搞清楚,才能在实施造林计划任务中提供苗木的保障,提前做好苗木缺口的补充措施的落实。

以上四方面的要素是组织实施春季造林、补植补造工作,最基本、最关键的依据。[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局长肩负着灾后重建,恢复林业生产最直接的指挥职责。如同一场战役、指挥者在战役来打响之前,必须对整个战役的地形、地貌、敌我力量的基本兵力,各种基本作战条件,要做到一清二楚,才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灾后资源培育,经营来说同样要对辖区内的基本情况做到全面掌握,才能有针对性的施策。]

请各县(市、区)要抓紧做好灾后恢复与培育资源的规划方案,特别是今年春季造林的实施方案,在完成原下达造林计划任务的同时,抓好增加灾后补植补造的任务的落实,进一步明确在什么区域实施,对造林地点、面积,树种、进度等都要抓紧谋划好,确保造林经营工作有序进行。

二、分类施策,科学有序地开展灾后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培育

科学地制定好灾后森林资源恢复与培育的规划方案,是分类施策的前提,从这次冰冻灾害对全市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和营造林工作的具体实际来分析,灾后森林资源恢复和培育,总的工作思路应当立足于:“坚持封育优先,着力抓好补植重造,强化造管并举,务求工作实效。”

所谓讲封育优先,就是要立足封山育林,自然修复。充分发挥本地区良好的水热自然条件,森林自身恢复能力,和经过多年的资源培育,林区的自然生态因子可以满足林木自然修复的立地生态条件等优势。通过严格的保护,使受损的林木与林分,通过自身的调整能力,达到林木生长,资源自然恢复的效果。

所谓补植重造,就是对一些受损程度特别严重,靠自然修复难度大的区域着力抓好补植或重造,更新造林促进资源培育。针对受损严重的人工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等在遭受冰冻灾害后,大量倒伏,折干撕裂,有些树种缺乏萌芽更新能力,造自然修复,难于实现资源恢复与培育经营目的,对那部分林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清理后,及时地组织补植重造,防止出现清理后新的荒山出现,或任其自然导致大量残次林的形成。但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必须坚持在资源消耗限额管理允许,清理后有能力实施补植补造的前提下,有序组织实施。做到清理一片,补造一片,切忌出现只砍不造,导致新的荒山和稀疏低效林分的出现。

所谓讲造管并举,就是要加强管护、优化经营。无论实施封山育林或更新造林、补植重造等营林培育措施,都应该切实做到适地适树,按照造林技术规程确保造林质量,进而加强新造林的管护、抚育、切忌重造轻管或只造不管。

按照省林业厅去年的部署,要在全省组织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灾害发生后要充分考虑灾后资源的恢复与培育,把它纳入编制的范畴之中。把灾后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培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造林经营的重要内涵,切实组织实施。

所谓讲务求实效,就是要做到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面对灾后森林资源所遭受的严重受损的现实。要做到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就灾后森林资源培育的宏观管理来说,首先,要克服一个“减”字,就是要防止灾后森林资源的大幅度减少,从各县(市、区)统计上报的资料,全市因灾折断、倒伏、冻死、冻坏的林木折合活立木蓄积2621.7万立方米,占全市现有蓄积量的26.74%,毛竹13634.5万根,占全市毛竹蓄积的60.32%。这两组数据如果确实是这样,那将是非常惊人的,相当于灭荒时期的基数。可谓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场灾害回到了灭荒前”。“十五”资源清查时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只有9800万立方米,亩平只有2.41立方米,现有的资源基础承受不起灾后掠夺式清理采伐,经不起折腾,能保的一定要设法先保下来。另外,还要着力抓好灾后森林防火、病虫防检,切实防止灾后森林资源损失程度的加重。

从营林培育资源角度讲,就是要力求一个“增”字,千方百计加快资源的恢复培育进程。从当前的造林的重点来讲,就是要着力加大森林火灾迹地,采伐迹地,重点区域以及灾区清理后的林地的造林力度,把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绿色通道沿线受损林分清理迹地,交通干线两侧现存的荒山荒地,退耕还林,长珠防林工程造林的受损林地,新造幼林受损林地等几大类作为当前造林的重中之重,尽快组织造林和补植,加快资源培育,促进森林资源的恢复增长和绿色生态功能的保护与恢复。

在上述工作思路的宏观指导下,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实施灾后资源的恢复与培育。

一是对受损的毛竹林分,当务之急要实施全面的禁笋育竹。(3月5日惊蛰,3月20日春分,4月4日清明,4月20日谷雨),这两个月是毛竹发笋育竹的有效期,依照正常年分毛竹的禁笋,一般是在春分到谷雨,有些县提前在惊蛰到谷雨,历时时间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针对灾后毛竹林分的严重受损,育笋母竹受灾后育笋养分供给的内在功能减弱的林分状况实际,提前禁笋有利于保笋育竹,争取当年尽可能增加有效发笋量。加快受损竹林立竹基数的恢复。力争3年左右立竹基数恢复到灾前的水平。从森林经营的角度上讲,撕裂、折断、倒伏的毛竹,应当及时清理利用,保持竹林的正常卫生状况。但面对灾后现实,如此大面积的严重受损毛竹林分,短时间内清理又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必须按照省林业厅统一要求和市政府通告要求,“待新竹长成后,组织有序的清理”。

经过禁笋育竹的竹林,要加大培育管护力度,科学育林。省林业厅已部署全市要积极推广竹腔施肥,分配给我们市的计划任务为75.5万亩,要引导组织开展好。我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在新竹长成后组织清理破折毛竹时,要加强抚育措施,一是在今年的秋冬季节动员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竹林垦复施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大力提倡竹林垦复,促进竹鞭的发育;二是在保留一定比例现有林间树木的同时,有意识地在林间空地补植一些树冠较小的树木如杉木,还有泡桐(冬季落叶,又可招引芫菁,减少竹蝗的发生)等树木使竹林中的树木投影面积,达到10―20%;三是海拔较高,迎北风面坡等区域要积极推行幼竹摇梢和勾梢,提高抗雪压的能力。

二是对天然阔叶林受损林分,要充分利用阔叶树萌芽能力强,受损后仍就能够通过萌芽自然恢复的自身功能,严格加以保护,无论是折枝、折梢、折干的均应保留,即使是有组织的实施清理,防止火灾,也只能清理那些离体断枝、断梢部分,一律不得实施采伐。这样做有利于保护物种资源,有利于培育复层异林林分,有利于克服采伐后恢复造林难度大的困难,有利于避免因清理采伐造成林间下层中幼乔木树种林木再度破坏。有利于阔叶树禁伐措施的继续实施。尤其是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更应该实施高强度的严管措施。

三是对湿地松、马尾松、杉木等受损林分,凡折枝和折梢后尚存部分枝梢的植株,原则上应先保留,对经过审批,允许清理采伐的林分,应遵循以下要求。

杉木林分:残留树冠在一半以上的植株,可继续培育,暂不清理。清理后林分内保留有80株,且分布较为均匀,可不予补植。伐蔸萌芽后,可恢复林分密度。对第一次轮伐后培育的杉木林分受损清理采伐后,仍可采用萌芽更新。确需补植重造的,应营造混交林。

天然马尾松林分,折干植株清理后,每亩植株保存达到100株,且未开天窗,可不应补植,采取封育措施,促进其大径材培育,低于100株,且又开天窗的林分,要及时实施林间空地补植阔叶树,培育混交林。

湿地松:受损植株在20%左右的且分布均匀,林分清理后,不必采取其他措施,视其为自然调整密度,遇有个别开天窗的区域适当补植,对受损程度达到40-50%的清理采伐后,必须适度补植阔叶树,对受损程度达到60%以上的林分,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更新树种补植或重新造林。

四是对桉树受损林分,采取以下措施。

3年生以上的幼林:受损折干率达到60%的可采取全林采伐,实施萌芽更新;受损程度低于30%或权梢部受损,且零星分布的最好不要清理采伐,加强管护,任其自然恢复。

1-2年新造幼林:地径达到5CM以上的植株受冻枯死的,应采取在根基部10CM左右砍除,让其萌芽更新。

企业投资造林的,尊重企业意见,金太阳公司清理采伐后,不采用萌芽、重新造林选用更好的抗性树种造林,应予以支持。

无论何种类型,萌芽后长成30-50CM时,应进行及时地除萌,保留1-2根,同时进行培土施肥,(施肥时应注意增加一定量的硼肥),一般情况下,当年可恢复成一片幼林。

这里顺便说说桉树采伐季节与萌芽的关系。有的同志问我为什么当前要尽快组织实施对桉树受损的采伐更新。桉树萌芽能力强,一般砍伐后10-20天开始萌发新芽,30-50天达到萌芽高峰,70-80天萌芽停滞,高温干旱季节,萌芽效果差。因此,尽早实施,可避免进入更新后高温干旱影响萌芽,应以3月底完成采伐较为适宜。另外,早采伐早萌芽,有利于萌芽条当年生长期长,木质化程度更高,冬季抗低温受冻能力增强。

桉树的萌芽一般可达80-95%,如果遇到少量植株未见萌芽,及时地沿蔸基部刨开10CM左右的土层,让第一层根系裸露,可促其萌芽。

五是对新造幼林受损后,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凡松杉幼株顶梢受冻或整株枯死的,应实施补植。对多数阔叶树幼株,只要不是全株冻死,只是枯梢、叶片受冻,苗木有困难的话可不予补植,加强抚育,促进次生顶端优势形成。

分类施策,是当前面对补植补造工作量大,苗木供需紧张,调剂难度大,清理采伐限额控制,避免造成大面积荒山出现,所必须考虑的应对措施。以上我说的都是最基本和最低标准的措施。这里还建议对确需清理采伐的林分,必须依据采伐限额的允许程度、补植补造的能力、林区管理有序等要素,即积极又稳妥的实施。同时一定要在编制清理采伐作业设计的同时,编制好补植补造实施方案,省林业厅要求,对今年内难以更新的林地,一律不要安排采伐。

三、不失时机,着力抓好春季植树造林和灾后补植重造,打好恢复林业生产的硬仗

今年的春季植树造林任务十分繁重,请各县(市、区)务必把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确保今年造林计划任务完成的同时,抓好灾后补植补造的实施。

一是今年省林业厅原下达的造林计划任务为45万亩,其中山上造林22万亩,平原(四旁)造林23万亩。计划任务已经下在到各县(市、区)务必抓住当前气温回升后的有利时机,突击一段时间完成山上山下造林任务。这是硬性的造林任务,务必须确保保质保量完成。要充分利用林改后产权明晰,调动千家万户造林的积极性,要结合龙头企业、大户承包、租山造林等推进社会造林,要明确造林经营主体,千方百计拓展造林的参与空间,构建造林经营的新格局。

二是要确保退耕还林和长珠防林工程造林任务的完成。今年全市共安排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计划任务20万亩,长珠防林计划任务2.7万亩,退耕还林任务涉及除章贡区、石城、上犹以外的15个县(市),长珠防林涉及信丰、宁都、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六个县,要按照作业设计和造林技术规程,确保任务的完成。对长珠防林工程县,要求选择两个以上的珍贵优良树种营造100-200亩的示范林。

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对历年退耕还林和原有长珠防林工程的新造林,在这次灾害受损后,一定要确保尽快实施补植补造,包括两林核查中,不合格的退耕还林面积,也要在今年春季全面完成整改,实施补植补造。

三是着力抓好灾后受损林分的补植重造。省林业厅安排我市的补植重造任务为24.7万亩。要在保证计划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优先安排新造幼林、工程造林受损的补植重造,以及城乡农村村庄周围、交通干线两侧受损林地补植重造。对其他林分,应按照权属关系,加强指导与督促,促使其年内完成补植重造任务。

四是抓好绿色通道造林,把通道绿化摆到春季造林工作的重要位置。林业工程造林,补植重造,灾害受损林分的清理更新,都要向绿色通道绿化倾斜,争取在灾后交通干线两侧的生态恢复和绿色程度的改善,有一个看得见的变化。确保通道绿化工程的持续推进。

五是大力推进“四旁”平原造林,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依托造纸原料林、生物质能源林等发展,大力发展四旁种竹,种植光皮树等兼用树种,确保今年春季造林任务中23万亩山下造林任务的完成。今年华劲纸业计划在全市18个县(市、区)全面展开四旁种竹,市局已下发专门文件。按照省林业厅去年的部署,08年4月将组织开展一次全省性的造林检查,重点是“四旁”平原造林。各县市区要及时做好四旁平原造林的实施方案和造林的验收统计工作。

六是抓好3.12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营造浓烈的氛围,充分利用灾后社会更加关注生态恢复,各级党政更加重视资源恢复的有利因素,广泛开展以义务植树活动为载体的全民参与造林绿化活动,推进全市更大范围植树造林的开展,力争今年3.12植树节前后,全市的造林绿化工作有一个空前的提升。

七是及时的做好造林绿化苗木的调剂工作与保障。去年雨雪灾害前,对全市的苗木供需曾做过统计分析,按原来的造林计划任务,基本上可以满足全市造林的需要。但遭受冰冻灾害后,各地苗木出现受损,加上补植重造任务的增加,苗木的供给会成为影响造林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为此,请各县市区在摸清苗木受损情况的同时,一定要尽早谋划好苗木的需求工作,没有苗木造林工作就失去了基础。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苗木尽管受冻害影响,虽然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但气温回升后,仍能恢复生长,仍可使用,但要注意的是松杉苗木主梢冻死的不得使用,阔叶树苗木,叶片冻枯的,经换叶后,仍可用于造林。有条件的苗圃,提倡苗木出圃前,喷洒一次1000-1200倍的硼砂液,或喷洒一次800-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液,作为叶面施肥,提高定植后的成活率。

对苗木不足的县市区,可采取轻质基营养杯育苗,或在相邻地区补充调入,无论何种补充措施,都必须讲求苗木质量,切忌见苗就用,不讲质量,造成劳命伤财。

四、统筹兼顾,协调抓好资源保护与培育相关的几项工作

在抓好上述春季造林工作的同时,当前还要高度重视统筹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1、着力抓好森林病虫害监测。由于元月份的低温冰冻灾害,是在入冬后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再出现的异常天气,对一些隐蔽性已经处于休眠状态的越冬害虫,低温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在气温回升后,虫口基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相反,经过持续低温冰冻影响,林木本身生理机能受损,抗病虫能力下降,同时,有些耐寒性差的天敌遭受低温冰冻天气影响后,基数下降,这些因素都构成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可能出现反常态势。特别是一些偶发性病虫害,可能出现急剧上升形成危害。为此,要加强病虫情的动态监测,及时地做好病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防止出现大范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2、立即组织对全市电网抢修过程中,散落的松木板电缆盘及其松材包装材料的清理。在冰冻灾害后,全市电力恢复抢修中,从外省外地调入了大量的电缆盘,电力器材包装材料,其中有不少是松板材料,内含有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等松材线虫病疫区。由于松材线线虫病随带疫材料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这些材料中,若内含有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话,将十分有可能大范围、广分布的造成扩散危害。根据松褐天牛的生活史,一般在4-6月间为成虫羽化期。但在赣南地区据观察记载,曾经在3月23日发现有成虫羽化,特别是靠南面的几个县,气温回升相对更快,天牛的羽化时间相对更早。因此,当务之急,务必立即组织对这类材料进行清理,并集中烧毁,消除疫情入侵与扩散的隐患。在清理时,一定要做到全面彻底,已被周边老百姓或其他途径拿走了的,同样要全面回收销毁。

与此同时,对本市已经发现松材线虫病的区域(章贡区的湖边、水西、水东,黄金区的蟠龙,兴国高兴)要采取严格监控松树受灾材的清理采伐,严格的按有关规定从严审批、检疫和放行。

3、如期完成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两项核查工作。这两项全查工作大部分县市已完成外业检查工作,对少数几个尚未完成的县市区,请尽快组织人员抓紧完成外业检查工作。已完成外业检查的单位,应及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内业整理、汇总、输机等,务必于2月底前将成果资料上报市林业规划院汇总。

4、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只有崇义、大余、安远、上犹四个县,请未完成的县市区务必在2月29日前完成并上报专项规划成果资料。

5、按时完成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进一步核实退耕还林有关数据工作的通知》和省林业厅《关于组织上报林业利用外资项目雨雪冰冻受灾情况的通知》有关资料的上报工作。调查内容和要求已随文转发到各有关县市,请按通知要求做好调查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请各有关县市于3月1日上报相关数据到市林业局造林经营科。

6、做好20xx年度退耕还林、长防林和血防林工程建设任务申报工作。申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要求,省、市已下发了文件,请各县市按通知要求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积极申报工程建设任务,并落实配套资金,编制好项目申报材料,联合行文报市发改委和市林业局。

7、组织完成20xx年度退耕还林县级自查验收工作,按时上报县级自查验收成果资料。去冬,全市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了退耕还林推磨转圈式外业全查,外业核查工作基本结束,要求各工程县针对全查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整改,利用春季植树造林季节对不合格面积进行补植补造,确保退耕还林成活率合格达标,县级自查成果资料于3月底报市退耕办。

以上所述四个层面的意见,其主体内容经过局长办公会研究。但具体阐述为个人的理解和意见,有些是管理性质的内涵,若有省市各级相关文件规定,以文件为准;有些是业务技术专业方面的内容,若有专家学说和意见,以专家讲的为准。如果没有文件新要求,又没有专家不同意见,请大家结合各自的实际,加予落实。

7.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同志们:

这次会议之所以放在湖北召开, 主要是因为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 林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全省林业建设和计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湖北要为全国生态安全做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 湖北省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生态立省”战略, 确立了“林业强省”目标。湖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林业及其生态建设, 俞正声书记、罗清泉书记、李鸿忠书记及王国生省长等领导同志, 都身体力行、亲力亲为, 狠抓林业及其生态建设。李鸿忠书记最近在参加义务植树时强调:“林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障, 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绿色家园、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 在继续抓好植树造林和宜林荒山荒坡绿化的同时, 坚决守住林地保有量这条绿色‘红线’。绿色‘红线’就像地雷一样, 不能碰, 更不能踩。全省林地保有量是一项硬指标, 只能增不能减。”林业建设是一项长线的工作和战略性的问题, 林地是林业生态发展的基础、根本、命根子, 对林地的保护, 就要像李鸿忠书记讲的那样, 当作地雷、高压线来对待, 不能碰, 更不能踩, 确保林地保有量, 这要作为一项硬指标。湖北的这些经验, 值得全国各地学习, 值得我们国家林业局学习。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 认真总结去年计财工作, 部署今年的任务。刚才赵斌副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家有关部门对林业非常重视,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税务总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银监会、国家农发办、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明伦同志、晓松同志和利明同志随后还要讲话, 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这里, 我代表贾治邦局长, 代表国家林业局向湖北省委、省政府, 向中央各有关部门对林业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关于去年的计财工作和今年的安排部署, 加平同志将要全面具体的讲, 这个讲话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文件, 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 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林业工作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全国林业系统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目标, 林业计财部门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林业局党组对计财系统的工作是肯定的、满意的。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林业也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林业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按照党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科学谋划, 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 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 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 确保生态贡献总量稳定增加。

发达的林业, 良好的生态, 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标志。当前, 我国生态问题依然突出, 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问题是一个长远问题, 一旦出问题就晚了, 要付出很大代价。南方缺粮可以从东北调, 可以进口, 生态出了问题既不能调运, 也不能从国外进口。国家已经明确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 并赋予林业部门建设、保护和管理“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重要职责。必须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促进绿色增长, 努力维护生态安全, 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 要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确保林业产业稳定增长。

林业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和实体经济, 林产品是供不应求的绿色产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既可以推进生态建设, 又可以壮大实体经济, 还可以促进就业增收, 不会导致产能过剩, 更不会催生经济泡沫。我们要以资源节约为前提,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素质, 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三) 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确保林农和林业职工稳定增收。

林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都很强, 人民群众既是林业的建设主体, 又是林业发展的受益主体, 林业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不断提升现代林业发展水平,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样化需求, 让林业发展成果更直接地惠及人民群众, 更好地改善林区民生。尤其要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改善林业职工和林农生产生活条件, 拓宽就业渠道, 增加涉林收入。

(四) 要更加注重深化林业改革, 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林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民生问题仍然突出, 林区社会稳定压力也在加大。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既要加大林业改革力度, 调整优化生产关系, 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又要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认真解决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合理诉求, 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林业计财工作要服务林业发展全局, 准确把握现代林业发展趋势

林业计财部门作为林业管理的枢纽和中心, 是为林业建设全局服务的。服从大局, 就是要围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来谋划自己的工作, 来做好本职工作。林业计财工作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业务, 不是出纳和会计, 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 而是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现代林业发展趋势, 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发展全局, 超前谋划, 突出重点, 制定规划, 争取政策, 储备项目, 管好资金, 确保林业建设资金“用得对、用得好、用得该”。用得对是计财工作的底线, 就是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用得好是计财工作的标准要求,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用得该是计财工作的水平和艺术, 就是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应该花钱的地方, 用在刀刃上, 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一) 加大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生态产品是我国最短缺的公共产品, 是公共财政的重点投资方向。林业部门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加强生态建设, 提供生态产品, 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林业计财部门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 积极协调国家和省区市有关部门, 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 继续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不断开辟新的投资渠道, 为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尤其要密切关注并积极研究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政策, 掌握主动权, 提高话语权, 为林业生态建设争取更好条件。

(二) 加大林业改革支持力度。

林业改革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来, 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创新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各种生产要素开始进入农村和林业, 国家政策和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收到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林农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当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处在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 必须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特色产业, 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 并以此建立健全强林惠林政策体系, 构建林业发展长效机制。同时, 要认真研究制定支持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政策措施。

(三) 加大林业产业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就业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通过出台《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林业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是,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林产品供需缺口依然很大, 尤其是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超过40%, 木材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必须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 继续加大对林业产业尤其是木材培育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我国林地资源、物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林产品供给能力。

(四) 加大木本粮油支持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对粮食、食用植物油以及能源的需求呈刚性增长之势, 其中食用植物油、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5%和55%左右, 粮油和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有着发展生物质能源和木本粮油的巨大潜力, 据专家测算, 仅木本食用植物油年生产潜力就在600万吨以上, 可解决6亿人的吃油问题。要将发展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作为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进一步加大对木本粮油的扶持力度, 提升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能力, 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五) 加大资源保护支持力度。

我国有46亿亩林地、5.77亿亩湿地、8亿亩可治理沙地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资源既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 又是林业发展的基本命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林地、湿地、沙地大量被侵占和破坏的问题凸显出来,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5年间, 共有1.25亿亩林地逆转为非林地, 相当于同期全国造林面积的33%。近40年来, 已有50%的滨海湿地不复存在, 有人统计, 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已经消失。必须完善政策措施, 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林地、湿地保护和恢复, 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 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保护和繁育, 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物质基础。这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是生态保护和林业工作的基础和根本。

(六) 加大科技兴林支持力度。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创新创造日新月异,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科学技术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的主要驱动要素和持久动力。目前, 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3%, 比农业低10.5个百分点, 比林业发达国家低40多个百分点。林业发展方式粗放、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严重影响着林业多种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是发展现代林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加大对林业科技的支持力度, 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 全面提升科技兴林水平, 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三、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努力开创林业计财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之年, 做好全年林业计财工作, 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 意义十分重大。各级林业计财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大局、岗位尽责、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服务基层、团结协作的精神, 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林业计财工作新局面。

第一, 要完善林业规划体系。

规划事关林业长远发展, 必须谋深、盯紧、抓实, 主动搞好与国家宏观规划之间的衔接, 抓紧完善现代林业规划体系,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不能和实际工作“两张皮”。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编制好林业专项规划。各专项规划要充分体现林业的职能, 把林业的战略重点细化落实到规划上, 形成网格化, 实现全覆盖。

第二, 要确保林业投资效益。

林业投资安排一定要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把资金用在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上, 用在解决突出问题上, 用在加强薄弱环节上, 用在改善民生上,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投资计划一旦下达, 就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随意调整, 确保按期完成和质量效益。要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林业资金使用情况, 反映林业投资效益, 为扩大林业资金规模、拓展投资渠道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 要加强资金管理。

管好林业资金, 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是林业计财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永恒主题。资金管理出了问题, 不仅林业建设会遭受严重损失, 干部成长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最近, 国家审计署专程到国家林业局研究林业资金审计问题, 各项资金都列为审计重点, 将加大审计力度并实行常态化审计。各级林业计财部门一定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完善制度措施, 加强资金管理, 严明财经纪律, 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 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干部健康成长。

第四, 要加强项目和政策储备。

要增强林业计财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超前性, 将政策研究和项目储备作为日常工作, 随时掌握国家政策取向和投资方向, 超前谋划林业政策, 及早储备林业项目。要根据确定的林业规划, 及时谋划重点项目, 增加林业发展的后劲和亮点。要重点研究林业投入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木材安全储备基地建设、国家级公益林赎买、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林业改革、林业产业、林业防灾减灾、森林碳汇交易等方面的政策, 一旦条件成熟, 确保能够尽快报批施行。

第五, 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 是林业大发展的希望所在, 也是发展开放林业的必然趋势。但是, 目前社会资金投入林业还有不少政策障碍和壁垒,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发展。各级林业计财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 调整政策, 充分发挥国家资金和政策的“酵母”作用, 引导社会资金顺利进入林业领域, 不断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

第六, 要狠抓工作落实。

林业系统战线长、项目多、任务重, 各项工作都要狠抓贯彻落实。要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此次会议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动, 及时制定工作方案, 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要高度负责, 振奋精神, 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决不能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萎靡不振, 切实做到数据真实、工作落实、为人诚实, 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第七, 要树立服务基层的思想。

林业计财工作没有自身的利益, 都是为各个方面提供服务的。必须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从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 千方百计地方便基层、方便群众。广大计财干部要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全心全意地为基层单位服务, 为林业改革发展服务。

同志们, 林业计财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狠抓落实, 全面完成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本次会议的安排部署, 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8.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优先发展、稳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步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了教育事业“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是教育水平有较大提升。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两基”人口覆盖率实现100%;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普通高中进一步向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建设职教园区和集团化发展为重点,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研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941.33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学人数69.95万人,毛入学率22.68%;高中阶段教育在学人数133.45万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校生比达1∶1.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数629.34万人,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108.59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44.26%。

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开工280.32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50.88万平方米;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高等院校达到66所,呈贡9所高校的新建校舍总竣工面积360万平方米,入住学生11.1万人。

四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5%、98.84%、96.71%,高等院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45.29%,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新的提升。

五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办学力度不断加大,民办学校在校生大幅增加,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人数近四分之一。校长公选、教师聘任、绩效分配改革较好推进。改革初中教育評价制度,逐步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拓展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8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来滇留学生数突破2万人。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密切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向5所民办高校下派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执行学校的重大决策、完成学校的重要工作,以及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服务作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认识、把握机遇,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区域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国际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全球正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以人才和科技全力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从国内看,我国正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把改善民生、发展教育等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实施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从云南看,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虽然“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二是虽然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但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三是虽然办学条件总体改善,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还比较大;四是虽然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内在动力和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还要看到,我省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民生为重、教育优先的观念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二是国家对我省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措施、设立教育发展项目、安排教育资金都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我省被国务院列为为数不多的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获得11个专项改革试点项目。三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学难问题的基本解决,人民群众通过接受优质教育改变生活状况、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各族人民的教育权益,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屆二次全委会精神,立足于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抓手,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紧扣教育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现实省情,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教育资源总量合理增长与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并重,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努力扩大教育资源总量。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必须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着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办园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提高职业教育内涵,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和灵活的办学模式,搭建城乡一体的终身学习与培训平台。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化、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建设,支持各中专学校和县区职教中心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好一批职教基地,打造富有活力的职教集团。四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要扶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教育发展,全面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民办教育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像重视公办教育那样重视民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实行同等对待、同样管理、同步发展,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平等竞争、平等招生、平等办学、平等待遇。

第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缩小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线,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投入,实施好中小学各项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二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三要建立完善体现规则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四要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给予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面;在普通高中阶段,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有关费用,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建立和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及生源地贷款办法,并逐步提高奖(助)学金标准和覆盖面。

第三,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思维、去陶冶情操、去创新创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同时,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名师名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所有改革项目,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支持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捐资办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生机活力迸发的办学体制机制。三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办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五,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必须把教育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置于重要地位,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要抓好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各级政府及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往返学校车辆的安全检查,加大对校车和集中接送学生的其他客运车辆行驶路线,特别是乡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车辆超员载客、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取缔货车、拖拉机和非法运营客车接送学生。各级教育部门要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学生不乘坐“黑校车”,学校和家长不租用“黑校车”。中小学幼儿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校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坚决杜绝将学生遗忘在车内事故的发生。二要稳步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将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别是D级危房的改造结合、与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结合、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与国门学校建设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整合教育资源。三要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收费、代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坚持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逐步杜绝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继续推进“阳光招生”,使考试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四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严格执行国家教材和课程标准,取消违背教育规律、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规范中小学招生中的加分政策,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五要建立中小学生营养监测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改善贫困学生营养水平。

第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加快我省教育对外开放步伐。立足于服务桥头堡建设这个大局,发挥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坚持开放办学、包容吸纳,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一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拔尖创新人才。二要加大开办孔子学院、华文学校,互派留学生,加强周边国家小语种教学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步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三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建立面向外国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机制。

第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落实宏观管理的各项措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负总责,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教育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各级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长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各级领导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扎扎实实为加快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办实事、办好事。

高校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抓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题,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深入开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上一篇:妇女节周年大会上县领导优秀演讲稿下一篇:涵洞工程资料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