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版

2024-10-26

企业会计准则版(精选9篇)

1.企业会计准则版 篇一

会计政策解读-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差异比较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与原基本会计准则相比,新基本准则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整体结构的变化:原基本准则为十章,分别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以及附则等。新基本准则为十一章,除新增了第九章“会计计量”之外,将第二章的名称由“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突出了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

2、修改了基本准则的目标。原基本准则的目标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新基本准则则将目标修改为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也就是说增加了“规范会计行为”.3、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旧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并未作明确的规定。新基本会计即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4、对会计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不仅表现在基本准则章节名称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具体的内容上。新会计准则将原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章节变更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基本准则中规定了12项基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费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及谨慎性原则)。新基本准则则进行了补充与修改,将会计原则修改为8个原则(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将原“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同时将2001年1月1日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原则”纳入基本原则的范畴,并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弱化了可靠性。

5、对资产定义作了修改和调整。原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利。新准则则将资产界定为: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很明显,新准则强调了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且在表述上更为简洁。

6、调整了资产的分类及特征概括。原准则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六类,并对这六类资产进行了比较祥尽的定义与解释。新准则则删除了资产的具体分类,而交由相关的具体准则进行明确。除此之外,新准则对资产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强调资产具有三个特征: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7、新增了资产的确认条件。原准则仅对资产进行了定义,并未明确资产的确认条件。新准则则明确:资产不仅要满足资产的定义,而且还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一是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项目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唯其如此才可以确认为资产。如果仅符合资产的定义但不能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在附注中作相关的披露。

8、修改了负债的定义。原准则认为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即为负债。新准则则明确: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9、删除了负债的分类,新增了负债的特征。原准则将负债分类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并对两类负债进行的详细的解释和定义。新准则删除了有关负债分类的内容,其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进行规定。新准则特别了负债的三个特征: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实义务;这种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0、增加了的确认条件。原准则并未对负债的确认条件进行界定。新准则则规定某一交易或者事项能够确认为负债必须同时满足负债的定义和负债的两个条件: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11、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原准则将所有者权益简单地界定为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新准则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12、删除了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原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分类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而新准则删除了这些规定,并交由有关的具体准则进行规定。

13、对收入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原准则对收入的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新准则的定义则是“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强调了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14、新增了收入确认的条件。原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证时,确认营业收入”,新准则修改为“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由原来的注重形式转变为注重实质。

15、调整了费用的概念界定。原准则所作的费用概念界定是:“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新准则强调了费用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将费用的概念界定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6、费用的分类及特征的调整与修改。原准则在对费用进行概念界定的同时还对费用进行了分类,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以及期间费用。新准则则取消了这种分类。

17、新增加了费用确认的条件。新准则规定,确认费用不仅要求有关事项满足费用的军政府,而且还须满足两个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且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18、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新准则规定企业计入损益、与所有者投入酱或者利润分配活动无关的、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利得或者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这样也就使利润的计算公式有所改变: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19、调整了财务报表的组成。原准则规定的由于种种原因报表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只作出了最低要求,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和附注。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主要是考虑到财务情况说明书涉及的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内容,不宜通过会计准则来规范。

2.企业会计准则版 篇二

自然资源升级为信素已由过去的资本、息劳、知识和动力和/尹打聪明文化。才智企业, 凝聚企业分散的力文化激励员工发挥微造现量, 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 是现征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特代1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 。跨越经企业版济和文化双重学科, 企业文化的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

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企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

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业心而值观、生成的行为规范企业精神以及以、道德准此为核文惯则、、传统等等生活信念;、企业风俗它还应包括、在习化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理

念、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科技战略和科技管理方法、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科学技术

知识。简单而言,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

2.企业文化的结构。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的一个同心圆。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 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 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企业器物和企业标示等;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它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企业文化, 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和人际关系等;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 它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深层企业文化, 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等。在企业文化的有机结构中, 精神文化是核心, 行为文化是桥梁, 物质文化是基础。

3.企业文化的特征。 (1) 特色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 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氛围, 必然会产生具有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 (2) 共识性。企业文化是一种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不仅是员工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前途和目标的共识, 也是对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所采取的方式的共识, 因此, 应当尽可能地追求最广大员工的“共识”。 (3) 人本性。现代企业文化提倡精神激励, 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只有重视人的因素, 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而使企业强盛。 (4) 变化性。企业在建立之初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文化, 但是随着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成长, 企业要学会学习和形成适应新形势的企业文化, 以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

二、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 经营业绩不佳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存在着负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 这些企业文化会对企业采用必要的新型经营策略或经营战术的行为产生抵触, 即便在那些汇集了许多通情达理、知识程度高的人才的公司中也是如此。那些鼓励不良经营行为, 阻碍企业进行合理经营策略转变的企业文化容易缓慢地、不知不觉地产生, 而且常常是当企业正处于获得较好经营业绩的时候。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存在, 就极难改变, 但它并不易为人所觉察。

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 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 他们不仅突破困境, 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如此非凡的业绩?当问企业领导者时, 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关乎企业的兴亡。一方面, 它能激发人们自觉地创造性地从事经营活动, 丰富企业物质财富。他们还可以以一种个性的组织文化去影响社会公众, 从而稳固和发展其顾客阵营;另一方面, 如果没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企业, 没有文化基础的企业大厦其结构难以楔合稳固, 终会经不住震动而一夜崩塌。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 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三、打造新型的企业文化。

透视全球成功企业的案例, 我们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应该打造怎样的文化, 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呢?

首先, 企业文化中必须包含诚信的要素。诚信不仅是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企业发展要把“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目标。世界500强企业树立的核心理念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 而是把真实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形象、诚信的服务、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自己的诚信理念。

其次, 保持创新意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而且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当今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若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 企业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福特公司前总裁享利·福特深有体会地说:“不创新, 就灭亡。”每一个企业家都应当学会用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眼光审视自己, 居安思危, 用开放的心态主动接受外部新生事物和最新信息,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再次,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它是企业内在的各种文化要素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可以得到公众的信任, 而且能激励员工士气, 形成良好的工作气氛。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有利于企业招募人才, 保留人才, 而且有利于企业打造精益求精、奋发向上、追求效率的企业精神。另外, 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增强投资者的好感和信心, 容易筹集资金, 而且它还能扩大企业知名度。优质的产品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根本, 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和缩影, 企业要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经营宗旨,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此基础上, 系统地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深化顾客与品牌之间的联系, 建立持久的顾客与品牌的关系, 最终构建强大的品牌文化,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最后,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倡导人人平等、互惠互利, 在社会多样性中追求协调合作、共赢共进。它具有亲和力、包容性, 求同存异。诺基亚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它通过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诠释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现在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金融集团。它之所以成功, 与其卓越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由于花旗银行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 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 这不仅是一种人文关怀, 而且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激励机制, 对于团结员工力量、增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 在企业文化塑造中, 主要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通过企业形象及产品、服务文化的塑造来形成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企业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时刻保持企业文化的开放与创新, 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事业理念来推动企业战略和管理变革, 千万不要等到环境逼迫变革的时候才有所动作, 因为那时企业已经丧失了主动权。

3.企业会计准则版 篇三

电子数据具有信息量庞大,抽象性强,易于损坏、篡改或销毁、不具直观性等特点,给取证与鉴定带来一定困难;又具有可复制性强、可恢复性强、精确程度高、保存时间长的特点,给取证与鉴定带来一些便利。

因此,对于电子数据,就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审查和认定,有必要构建区别于其他证据类型的特殊规则。

从国际层面来看,英国首席警官协会有一个《电子证据规范行为指南》,确立了电子取证的基本原则。电子证据完整性要求证据的持续占有以及证据调查的可靠性。即对电子数据从采集、评估、处理、存储到最终提交法庭审查,应当有完整保存的记录,越完整,证据的真实性就越高。

美国通过总结法院判例,建议律师使用电子证据时,同时提供材料说明以下事项:1.计算机设备的可靠性;2.基础数据的初始输入方式;3.为确保数据准确性采取的措施;4.数据存储方式以及为防止数据丢失采取的保护措施;5.处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6.证明系统准确性的措施。

当国内的法院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微信记录、网络记录等电子证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参考上述六条,出台中国版的电子证据准则。当社会对电子证据的使用达成共识,有关当事人也必然会更重视对证据的收集和保存。

4.企业会计准则版 篇四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企业 会计电算化 问题和对策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偏差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统计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60%~80%,中小型企业的普及率不及30%,并且分布极不平衡。在一些人看来,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所以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1.2 政策与法规滞后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1.3 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很多企业使用的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大量的财务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很多单位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致使财务数字仍然是不会说话的“死”数,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艰难。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距离企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

1.4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较差

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数据可靠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一般意义上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

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的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此外、这些软件的容错能力也往往很差,它们对用户的操作有许许多多的限制,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心理压力很大,往往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由于自己无意的误操作而发生问题。即便一些优秀的软件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但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解决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还不完善、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发展,针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更新认识,转变观念

在认识上要明确“会计电算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同时还要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应面向管理。现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的单纯记录和反映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给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一个先进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在信息时代,只有推进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深层次应用管理会计全面电算化,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所以,目前财务软件需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

2.2 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一个国家的会计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颁布指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进行的。只有用会计准则指导会计业务才能规范会计行为。另外,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仅有一套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与之密切结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可靠,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作用。国家应该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研究,提供可以参考的规范化的模版。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3 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是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原理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后而建立的,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因此,需要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进一步加速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广泛吸收取得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商品化的实用型会计软件,并具有二次开发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兼容性,提高满足管理方面需求的功能。为了保证组成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协调一致、迅速、高效地完成整个系统目

标,在设计过程中应本着高效性原则,突破手工系统的框架,改变以手工账表为核心进行会计处理的做法,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使电算化工作取得真正的效益。另外,建议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

2.4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照规定的程序生成的。因此对会计人员人品的要求更加严格。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财务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法规,提高自身素质,保守单位商业秘密及财务秘密,不能随意泄漏密码以防他人随意进入自己的软件系统。另外为了加强数据的保密工作,可以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企业也可以制定相应的硬、软件管理制度,如:制定机房设备安全措施、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等。从电算化软件的设计入手,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增强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5.企业会计准则版 篇五

尊敬的公司领导: 即将过去的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我要感谢公司领导们对我工作上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也要感谢所在地区办事处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工作上的帮助和支持,本人于2015年4月份任办事处总会计师,分管所在地区的财务工作以及协助办事处主任处理好其他问题。

半年多来,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领导干部,始终把学习作为“修身、做人”的头等大事,加强对业务知识以及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思想素养,坚定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利益观”。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表率作用,凡事以大局为重,从公司利益出发,坚持做到按原则、按程序办事处,不以权谋私,始终牢记习主席对领导干部的教诲,严格遵守公司对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较好的完成了主管以及协助处理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将从工作以及廉洁自律2个方面来对公司进行汇报,请公司领导指正。

一、履行职能及工作表现情况

半年多来,在公司领导的悉心指导下,自己按照公司的整体部署,在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特别是所在地区因为石油价格大跌遭受了前所未有挑战的情况下,实现了以下经营成果.一、截止到2015年11月30日所在地区整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人民币,净利润-1211.58万人民币,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二、在所在地区业务萎缩的情况下,截止2015年11月30日,所在地区回款至国内资金累计约为526.23万美元,同时,在所在地区银行严格限制TT汇款的情况下,经过本人和同事们的努力仍然成功的汇出了120万美元的TT款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资金紧张的状况。

三、随着所在地区情况的恶化,为进一步提高所在地区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在领导工作的支持下,本人加强与上级单位的沟通,今年催收了1023.39万美元的当地币工程款,有效的减少了账面应收账款,提高了资金周转的效率.四、进一步狠抓财务部门基础工作的建设。理顺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加强对凭证、账簿、报表等基础工作的管理,为财务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廉政建设情况

本人在任职过程当中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努力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1、加强对廉政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廉洁意识

积极参加办事处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贯彻十八大全会精神,认真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学习,本人在思想上提高了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从行动上进一步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增强了严于律已的自觉性。

2、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和廉洁从业的有关规定

认真参加办事处组织的领导干部的廉洁规定文件的学习和讨论会,认真学习如:《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及中纪委对领导干部的各项规定等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同时也加强对局下发的相关廉洁自律文件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廉洁自律重要性的认识。

3、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干部,本人做到了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利,用责任心和公正心来看待和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从未从中谋取私利。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做到了“慎欲”,任何时候都提醒自己做到控制心中的欲望,严守道德底线,约束自己,严格进行自我监督。

4、加强对分管部门的廉政思想教育

积极落实相关岗位和职责分离制,加强对所属部门员工的廉洁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企业员工的廉洁形象。定期组织学习海外事业部下发的有关企业腐败的警钟题材的案例及影片,通过廉政教育使员工头脑中时刻敲响警钟,从思想上抵制腐败。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1、在近半年的任职过程中,本人深感相关业务水平的知识和素养的不足,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主动性以及系统性不够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作为一名总会计师,对于整个所在地区项目的日常经营管理,本人缺乏深度的参与,对于项目的经营管理无法发挥一名财务人员应该发挥的作用,例如,对于货币资金的贬值风险的管控不足,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以及成本管控工作都呈现不足的情况。

四、未来工作开展计划

针对自身的不足,本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加强理论学习和提高理论素养放在首位,无论是专业知识方面还是思想政治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理论水平。

2、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日常经营管理的参与度,以提出更好的建议,同时提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

3、随着所在地区经营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项目成本的管控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随着所在地区货币的进一步贬值,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对我们成本管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成本管控的精细化也将是未来所在地区发展的方向,本人也将加强对成本管理控制的要求,降低项目不必要的成本发生。

回顾近半年多来的工作,本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主要得力于公司对我的信任以及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但这离公司对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公司的大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水平,脚踏实地,廉洁自律,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自己任职以来工作以及廉政方面的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公司领导批评指正。

6.会计个人总结报告版 篇六

2、及时准确的完成每月转账、认证和账务处理,收集财务票据,按时上报财务单据,填报上级部门,如工商年检、税务申报、统计局填报、工信局各类报表,顺利完成了妇联、工会、工商联等各项事务事项及报表填报。

3、报送银行各类资料,融资手续复杂,繁琐,能及时与会计沟通,准确的根据公司的资金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资金预算”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让总经理能够及时的了解公司的资金情况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4、及时准确汇银行贷款利息,全年银行贷款没有一笔不良记录,理所能及解决供货商货款。目前企业仍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银行融资难,成本高、费用大,员工工资高。

5、对公司各种证件的变更及年检负责,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消防证等各类证件及时变更和顺利年检。

6、落实公司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根据人事管理制度与聘用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及时上报劳动检查部门,按时缴纳员工社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各项手续,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7、认真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加班加点、完成了总经理交办的各项事宜。

8、努力配合前厅服务工作,对服务做到至始至终,热心对待每一位顾客,对顾客做到善始善终。

办公室的工作非常繁杂、任务繁重。作为办公室兼财务的我肩负着领导助手的重任,不论在工作安排还是在处理问题时,都得慎重考虑,做到能独挡一面。一年来,我尽职尽责,努力工作,认真做好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对于每一件重大事件及时向领导汇报。没有耽误过领导交办的任何事。

在20X年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时对人处事的态度口气不好,学习、服务上还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向其他同事学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新的一年里我要加强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争取获得更好的工作成绩。在生活中,坚持正直、谦虚、朴实的生活作风,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平等相处,以诚待人,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的关系。

盘点过去,展望未来,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相信在张总,董事长的带领下X将逐步完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不断地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与各位共同进步,与X共同成长。让X的明天更加辉煌!

7.企业会计准则版 篇七

一、适用范围的区别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对外筹集资金且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那些以个人独资形式或是合伙形式建立的小企业)而言,它们往往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只要是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可以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或是《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自由选择使用,但是,选择了任何一种准则之后,都不能再遵循另一准则,具有独一性。

《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参照其规定来针对那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含公司)。其中,对于那些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是排除在外的。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凡是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也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来执行。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区别

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这就是体现在会计科目设置上的区别性。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第一,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那么,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部分科目给与合并或是归并就是合理和科学的了。例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科目设置中就被合并为应收股息,而原材料和包装物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就被归并为材料,等等。第二,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是简化性,并且在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并没有某种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从而减少设置。

三、账务处理的区别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处理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资产清查处理、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核算、专门借款费用核算、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计量、其它资产核算方法、待转资产价值核算、所得税账务处理等方面。

1. 资产清查处理的区别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没有进行设置的,因此,在进行财产清查过程中,如果小企业发生了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情况,就会采取直接处理的方式进行。而如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遇到了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情况就需要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那么,这就使得财产清查要经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核算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处理操作。可见,在实际的操作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做法较为简明扼要,易于实际操作,更为合理和科学。

2. 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区别

由于小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较少以及高素质会计人员更少的现状,《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没有进行要求的,而仅仅是要求小企业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跌价或坏账做出准备。这是因为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确定性方面具有难度,需要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而这些在小企业中是欠缺的。

3. 长期投资核算的区别

根据小企业投资业务较少的特点,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针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了简化成本法或是简化权益法进行核算,其前提是基于重要性原则的。首先,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成本法的规定,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对于投资收益的确认是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开始进行的,这是属于该企业独有部分,分别要以“应收股息”科目进行借记和“投资收益”科目进行贷记。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并不需要对做出关于被投资前还是投资后被企业实现的利润分配的严格性区分。当然,如果是在投资当年取得而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却是属于以前年度实现的利润时,就必须要进行冲减投资成本的会计操作。其次,《小企业会计准则》权益法简化核算主要反映在两方面,即:其一,当取得投资时不进行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的操作。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于那些以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不进行单独进行股权投资差额核算和由此所进行的差额摊销,而是要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进行入账操作,而对于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是需要进行扣除性操作的。其二,只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损进行处理而不再对其它任何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小企业来说,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在进行调整时是按照该小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来进行核算的,并没有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之外任何其它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的规定,这就体现出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简化性特征。

4. 专门借款费用核算的区别

《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专门借款费用核算简化性操作和处理,即: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进行借款费用的核算是不予资产支出数进行挂钩性关联操作的,而是要求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核算之中。这种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方法大大简化了核算手续,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很可能会导致资本化金额被夸大的现象,从而出现了固定资产价值的多计算和本期利润少计算的问题,可是,从长远角度看又可以使未来时期中得到折旧费用予以抵销。

5.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计量的差别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融资租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基于合同或协议来约定应支付价款以及可使得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间所发生一切必要支出的,这就避免了《企业会计准则》过于繁琐的计算方法,因为后者会涉及到诸如职业判断或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操作,大大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计量的实际操作性。

6. 所得税账务处理的区别

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对于所得税的财务处理也是进行了简化,即:小企业以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为基础,通过“所得税”科目进行借记的标记和“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进行贷记的标记来实现所得税账务处理。从中不难发现,小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是基于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进行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的,而对于由于时间差而出现的部分可以在本期得以确认或是抵减,而非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中的规定进行或者是一项负债或者是一项资产的形式进行所得税财务处理操作的。

7. 其它资产核算方法的区别

与《企业会计准则》仔细比较之后不能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还对其它一些资产转移价值核算方法等进行了简化。例如,《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是采用“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方法的,而《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是采用的“五五摊销”方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短期投资期末是依据总成本与总市价来孰低计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而《企业会计准则》在短期投资期末是依据分项比较计量来进行计算的,这就使得其在短期投资转让时对于已提跌价准备具有了非结转性。

8. 待转资产价值核算的区别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是以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价值为内容来进行财务操作的。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是以小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和现金资产捐赠同时为内容进行财务操作。

四、财务报告方面的区别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规定,小企业只需要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基本报表,并且这两张基本报表具有内容较为简单性的特点。此外,根据小企业的实际业务较少的特点,有些发生较少或是不发生的业务在报表中进行了项目删减操作。这种简化性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较之《企业会计准则》来说就具有了易于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的优势,便于其发挥实际的功能且具有更具体的针对性。

此外,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写法上、核算方法等其它方面都得以了简化和调整,这就使得小企业会计人员能够以更加有效和快速的方法来掌握本企业的实际具体情况并可以更好得建立一些账面记录,从而为小企业财务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性,加强了其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力度和有效性,提高了其企业的整体管理的水平,最终有助于小型企业的健康性、有序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摘要:随着小企业日益在经济活动中的活跃,它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正是基于以上的发展背景。然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是存在着较大差异性的,因此,在本文中就以“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为话题来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包括适用范围的区别、会计科目设置的区别和账务处理的区别,以达到有助于小型企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设置,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姜洁.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2(3).

[2]刘俊辉.浅谈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J].商业经济,2012(22).

[3]王宇峰,王丹青.浅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实施对策[J].市场论坛,2012(5).

8.企业会计准则版 篇八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

1.引言

2011年底,财政部出台了最新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十余处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会对符合中小企业确认条件的企业在收入的确认、费用的计提、纳税等方面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对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产生重要的变化,也会对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做提供的信息准确度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并从中找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优缺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取之所长,补之所短,将会充分发挥该准则的作用。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2.1中小企业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

在会计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中对本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中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相关的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2.2 公允价值的相关要求的比较

中小企业金融资产的确认与入账价值的比较:对于企业的长期债券投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公允价值入账,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按照成本(即购入价加上相关税费减去实际支付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入账;对于那些长期投资的利息收入来说,《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要求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其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而是要求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的本金和其票面利率计算;而对于投资期在一年内,并可以随时变现的短期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则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科目,余姚分别计入。这样对于小企业来说,就会显得比较繁琐,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日常相关业务并不需要做的这么细,也没有过多的投资项目。《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只需要根据所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即可。在“长期债券投资”或者“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中的债券折价和溢价的摊销核算当中,《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持有的债券在持有期内在确认相关利息收入时要按照直线法进行摊销。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①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②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③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④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直线摊销法是指企业将债券购入时的溢价或折价,按债券从购入后至到期前的期内平均分摊的一种方法,各期投资收益不变。按照直线摊销法,投资企业每期实际收到的利息收入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期收到利息时编制相应的會计分录。这样看来,对于小企业来说,使用直线摊销法更加简单,也更符合中小企业的日常业务往来。

2.3 中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的比较

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应根据本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是否可靠取得等方面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中小企业一律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2.4 中小企业所得税的核算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以转销年度的所得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所得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来核算所得税,这种方法比较繁琐,需要公式: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来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即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业务中,需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相比较而言,这就大大简化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2.5 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四个部分,可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也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如删除了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股利等科目;利润表则减少了对相关利润的调整与细分。这样积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减轻了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压力。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也降低了对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要求,也减少了披露内容。

3.结论

综上所述,较之于《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着上述的优势,从而能够大大减轻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简化相关的会计处理与核算,能够使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为企业及相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准则研究组.小企业会计准则解析.大连出版社,2012.

[2] 学习总结 《小企业会计准则》2012年03月.

[3]许华.新企业会计准则.2012年03月.

9.企业会计准则版 篇九

一、范围的比较新准则不包括:在建工程;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畜牧业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国际会计准则不包括:在建工程、金融工具、与农业相关的生物资产和收获时的农产品;按特定行业已确定的惯例,以可变现净值计量的、生产者作为存货的农林产品和收获后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商品经销商---交易商持有的、以公允价值减去销售成本计量的存货。

二、存货确认的比较我国存货准则明确规定存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新准则:规定存货同时满足以下两条件,才能确认:(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但这一确认标准原则性较强,特别是第一条需要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中并没有规定存货的确认条件,主要是因为准则在定义段已经说明存货属于一项资产,而国际会计准则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已经规定了符合要素资产负债定义的标准,所以没有在另行规定存货的确认条件。

三、存货计量的比较

(一)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我国新存货会计准则将存货分为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规定初始计量应以历史成本入账,期末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并没有这样区分只是规定以成本与可实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入账。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在期末存货价值下降到历史成本以下时才能以可变现净值记账,同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这样规定可以防止期末虚增利润,是稳健性原则的体现。对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和我国新会计准则都明确指出:一般应采用逐项比较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对类似和相关项目合并处理。但是国际会计准则指出按存货的类别来减记存货价值是不恰当的,我国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也可以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可否将存货成本的成本总额与可变现净值总额进行比较,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 号均没有明确的规定。[!--empirenews.page--]

(二)存货的初始成本我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分别都说明了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但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将由于最近购置以外币计价的存货而产生的外币汇兑差额包括在采购成本中,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将其考虑在内。另外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对采购成本中的买价定义为扣除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补贴后的价格,即采用净价法。而我国会计准则采用总价法,即采购成本为扣除商业折扣但包括现金折扣的价格,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我国企业目前现金折扣并不普遍和操作简便。关于借款费用第2号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有限的情况下借款费用应包括在成本中,而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借款购建或者生产的存货中,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对于加工成本,我国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包括直接人工和按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加工成本的规定与我国会计准则基本一致,既包括与单位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还包括将材料转化为产成品过程中的固定和变动间接费用。同时,国际会计准则也规定了哪些固定和变动间接费用不包括在加工成本中。

(三)存货结转的计价方法我国新存货准则规定对存货发出成本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并规定了采用个别计价法的情况。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将存货计价方法分为三类基准处理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以及个别辨认法(为特定计划生产和单独存放的货物),另外零售价法也可以使用。

四、存货披露的比较这一部分两者区别较大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对存货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作了三方面的规定:一是一般情况下,应披露计量存货采用的会计政策存货的账面总金额、各类存货的账面金额、以可变现净值反映的账面金额、当期确认为收益的存货减计的转回额、导致存货减计转回的情况和事项、作为债务担保的存货的账面价值;二是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和与收入相对应的当期的经营成本,另外对本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的内涵做出了规定。我国的存货准则除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 号的规定一致外还要求披露存货的期初账面价值和总额存货的取得方式,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依据。

五、准则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

(一)存货初始和期末计量的不同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我国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初始计量应以历史成本入账,期末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入账;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成本与可实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入账。笔者认为,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应前后保持一致,即都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为宜。一方面可以方便企业进行不同会计期间存货成本的比较,另一方面采用此方法能够更谨慎地估计存货入账价值。但是,由于可变现净值需要更多主观判断,判断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也难以验证,这种计量标准容易变成操纵利润的工具,所以存货准则应相应地规范可变现净值的估计方法并加强这方面的披露。

(二)汇兑损益的不同处理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关于采购成本,第2号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购成本中可以包括汇兑损益,而[!--empirenews.page--]我国存货准则不允许将汇兑损益计入存货成本。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购买以外币计价的存货会越来越普遍,汇兑损益的处理也就日益重要,不考虑汇兑损益的经济实质,而是单纯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就与相关性原则相违背,不利于企业对存货成本的正确计量。在因购买存货而产生的汇兑损益金额较大时,按我国会计准则核算的存货成本比按国际会计准则核算的存货成本偏低,由于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当期利润也会降低,因此笔者建议我国在存货准则应对汇兑损益进行规范。

上一篇:活动费用申请书版下一篇:《圆的认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