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迟到案例

2024-07-05

73迟到案例(精选3篇)

1.73迟到案例 篇一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系列】

迟到

执教: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黄金器

指导: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蔡艳红

评点: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谢瑞芬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面对错误”为主题。课文记叙了作者一件童年往事:“我”在父亲的管教下,改正了上学迟到的毛病,从中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课文从“我”的角度记叙,清晰地描绘了那一天父女间矛盾发生→尖锐化→化解的过程,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改正错误的过程,而课文没有直接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教学要把握作者的心理活动,通过父亲的言语和行为描写,感受一个既疼爱孩子、又严格管教孩子的父亲形象。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能读懂词句表达的意思,但语感不是很好,阅读容易分散,没有对课文内容有明确的把握,特别是在“我”和父亲两个人物的理解上,没有深入的阅读,很难感受到作者心理的变化和父亲对女儿的疼爱。

问题对策:

本案例探究点:通过丰富的阅读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意识、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通过教师提示引导以及帮助学生朗读实践,促进学生感受性阅读实践,从而懂得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语气、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本案例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促使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独立识字学词,理解“管教、恐惧”等8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教学过程

本教学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3分钟)

1、同学们,你们上学迟到过吗?赖过床、逃过学吗?有迟到过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赖过床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逃过学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现在改过来了吗?

2、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上学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评:迟到是学生上学经常碰见的事,从迟到话题导入,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与课题紧密联系,做到过渡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分钟)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3页,快速读课文,把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音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父亲究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中有那么一句话完整地告诉了我们,找找看,把它画下来。

5、(“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句话中哪两个词概括了父亲对我的管教?(板书:疼严)理解词语“疼”“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评: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自学生字,通过放手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通过以上几环节的安排,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的脉络,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懂得了学习课文要抓住关键句子及关键词。】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24分钟)

(一)体会父亲的严(8分钟)

1、父亲管教我有多严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地方具体写呢?找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2、完成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互相交流。

3、谁能把你在学习中的发现告诉我们?

4、交流学习6——13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来体会父亲的严厉。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父亲的严厉。

⑶、爸爸打得多狠啊,(出示)爸把我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生齐读)我感到多疼啊,(出示)那一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生齐读)。

5、爸爸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难道他有暴力倾向吗?联系前文讲一讲。

⑴、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⑵、是啊!父亲催我起床我不起,命令我起床我还不起。爸爸才气极了,才痛下狠手。其实,打在女儿的身上,也疼在父亲的心上啊!对待女儿的错误,他不姑息,不纵容,所以作者才会说,父亲对我的管教?(很严很严)严中透着爱。

【评: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此环节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文本,通过朗读、批划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父亲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形成。】

(二)感受父亲的爱(16分钟)

1、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文中刚才那个挨打的小女孩,爸爸早上狠狠的打了你,现在你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一样,来到学校。老师要求孩子们: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孩子们,睁开眼睛。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指名回答。谁能像她这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内疚、懊悔等词)

3、没错,现在,“我”的心里就充满着自责、懊悔、遗憾,让我们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读一读第15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听到这……”

4、就在这个时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又出现了,爸爸来干什么?谁来读一读?

5、爸爸想得多周到啊!但此时,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打开包袱,拿出了我的花夹袄,看着我穿上,爸爸多么想对我说?__________;此时我接过爸爸手中的夹袄穿在身上,手中拿着沉甸甸的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我多么想跟父亲说,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父亲和我此时的心情和想法,就写在插图边上。

6、学生汇报、交流

7、齐读18自然段。

8、面对疼爱自己的父亲,面对深沉的父爱,虽有千言万语,可是女儿同样什么也没有说,她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9、作者有什么变化?

【评: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此环节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通过闭眼想象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心里,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在说感受时,学生用词特别丰富,体会也很深刻,特别是对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后的情节进行补白,一方面检测学生对前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了,另一方面在“写”中升华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7分钟)

1、父亲的爱让林海音从迟到变成早到,从不能面对错误到正确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更改正了不良的习惯。疼里含着爱,严里透着爱,这就是父爱。(出示图片,感受父爱)

2、因为林海音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才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的改变,其实,她改变的何

止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经过不懈努力,她的一生为我们奉献了许多好的作品。(出示林海音作品)

3、温馨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评: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林海音进行介绍,对其作品《城南旧事》进行推荐阅读,激起学生进一步了解林海音,了解她父亲,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评:本课教学案例着重落实学生语文实践,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阅读、写话等方面的能力。教学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寓教师的教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学习实践中。以读代讲、用笔表达思考是本课教学的最大亮点。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这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通过情境的再现,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练习写话,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既培养了学生言语的表达能力,又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父亲严中带有浓浓的父爱。另外,本教学案例在对课文的内容处理上,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精读“严”与“爱”部分,其他段落一带而过,精要的内容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透彻、学得扎实,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语文课堂变得简约。

2.幼儿案例分析——关于迟到 篇二

关于迟到

案例:寒冷的冬天到了,早上班上有几个小朋友来得比较晚了,每天都要快做完操了才来。于是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就提醒他们每天八点到幼儿园。谦谦也是迟到小朋友之一,早上我在领操的时候看到他在校门口一探一探不进来,一会儿就不见了,我叫配班老师去叫他进来,结果没找到。于是我就自己去喊,我大概是知道他躲哪个方向了。一下就看到他像只受伤的小猫躲在花坛下,我走过去,没有马上批评他,我说:“老师,厉不厉害一下就找到你了,你怎么不进来跑这里来了”。一连串的问题他不想回答,还有点急哭了的样子。于是我一句句问:老师厉害吗?他点点头。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开心啊”。他没有回答我。我说:“你告诉我嘛,老师很厉害的,可以帮你的”。他这才告诉我是自己迟到了。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给他找理由,是不是你叔叔睡懒觉啦,所以才这么晚送你来啊。他说是的的,我告诉他我来帮你跟他说,明天让叔叔早点送你来。谦谦很信任的点点头,开心的和我进来了。

分析:刚开始听到谦谦说自己是因为迟到了,所以才不愿意进来这个原因之后,我听了挺有感触的,一个小孩子说明他把老师的话记住了,他迟到不是他的错,一部分可能是家长的原因,有的时候经常会孩子回家传达了老师的意思,但是家长却无动于衷。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去批评他,当听到他迟到的理由后,我更加没有批评他。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作为老师还是要及时的提醒我们的家长,你不当回事的睡个懒觉,却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过像今天他是躲到了校园里,如果哪一天他躲到了一个我正好没看到的地方,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在和他走进校园的时候我们边走边告诉他乱走的后果,老师虽然厉害,但也有找不到你的时候,所以请你以后不要随便躲起来了。以这样谈话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想比批评的效果更好。

3.案例:我是上学不迟到的孩子 篇三

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应该增强时间观念,初步养成守时不迟到的习惯。当幼儿迟到的时候,虽然我们一次次地提醒他们,小学里是不能迟到的,可还是有五六个小朋友,总是要八点钟之后才来到教室里。幼儿说他今天吃饭慢了,起床起晚了,或是闹钟坏了。理由还挺多的,到底有什么好办法吗?

针对小朋友这种情况,最后我做出了如下调整。

1、生活活动中,进行有关时间的教育,强化幼儿的时间意识。如“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了解时间的宝贵,知道一分钟可以做什么事情,更加珍惜时间;“课间十分钟”,知道课间要利用十分钟为下节课做好准备活动;“爱迟到的茗茗”,感受迟到带来的不好的地方。

2、表扬为主,巩固幼儿按时上学的习惯。每天早上,当幼儿在八点之前进入大一班的教室时,我会给予热情地问候,“早上好”,当以前迟到的幼儿不迟到时,我会表现出夸张的表情,“今天你真棒,按时来园了”,“告诉我,今天你为什么可以不迟到?”幼儿感受到了按时上学所带来的快乐的喜悦,也感受到了同伴的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正面强化了幼儿的时间意识。

3、实行一定的惩罚,让幼儿知道迟到是很不好的行为,大家是不喜欢的。有时,你可以看到在大一班教室的门口站着几位背着书包的小朋友,这是对他们的迟到做的一个小小的处罚。也许他们只需要站五分钟,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但也就是在这种小小的惩罚中,幼儿感受到了迟到带来的不方便和不开心,更好地激励他们,明天我不要再迟到了。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和强化,到了五月下旬的时候,我们班基本上再也没有迟到的现象,幼儿都能在八点钟之前来园,无疑,这对于他们的小学生活是有帮助的。

案例反思:

教育要求如果停留在说教层面,幼儿的时间概念又差,在被动的情况下不容易接受。换一个角度,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激发他内在动机,把教育目标内容渗透其中。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时,充分利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利用生活活动,表扬为主和辅助惩罚的办法来提醒幼儿,鼓励幼儿,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将外在的教育要求、规则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成为幼儿自身内在的需要。活动中,幼儿主动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还提醒|要求父母早点送他来,说明这个活动设计符合自主能动性的原则,所以收效大。

上一篇:初二寒假生活指导答案下一篇:丑小鸭读后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