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作文

2024-07-07

小学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3篇)

1.小学传统文化作文 篇一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在生活中也能处处可见。

老师说风筝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一种,外国没有这种艺术,我很喜欢放风筝。有一次妈妈到山东潍坊出差,那里是著名的风筝之乡,妈妈给我带回一支好大好大的火龙风筝,威风极了,尾巴上还有两个竹哨,风一吹会发出古筝的声音,非常动听,把小鸟都吸引过来了。

我家还有一盒西游记的脸谱,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沙和尚的胡子长的像女生的头发,鼻子上有四个小红点。猪八戒的鼻孔朝天,耳朵像大象的耳朵。孙悟空的头上有一个金光闪闪的紧箍咒,戴了一顶虎皮做的帽子。唐僧戴了一顶五颜六色的帽子,漂亮极了。这些脸谱可真美丽。

我还喜欢听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好多好多,我最喜欢哪吒,他又聪明又勇敢。

我觉得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我爱我的祖国。

2.小学传统文化作文 篇二

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古文化常识的了解更显不足,甚至对于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我们首先在教室、走廊张贴国学经典语录、优秀古诗文等,努力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同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学校宣传栏等活动阵地,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

二、以课堂为主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1. 重视经典诗文教学。

对于课文中的经典诗文教学,学校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都要把“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习惯、重迁移”教学思想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当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多种情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使学生在课堂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要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经典诗文的教学实现创新、高效。

2.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诵读,我们加强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了阅读教学的时空。首先,教师研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模式,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分类为推荐课、交流课和综合指导课。通过对课程的细化,教师的指导跟上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师生一起到阅览室进行阅读,学生边读边做好读书笔记。

阅读教学中落实一个“读”字,体现一个“放”字,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同学、老师、作者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有关书籍,实现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目的。同时,利用学生家庭藏书,通过开展“向你推荐一本书”、评选“背诗大王”、成语月、故事月、古诗月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利用假期开展“读名著”活动,让学生初步接触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精品,并受其感染和熏陶。

三、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1. 举办经典诵读活动。

每学期学校举行1~2次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内容有师生古诗文诵读比赛、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学校还经常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亲临指导。在众多古诗文中,《墨梅》《望洞庭》《观书有感》等经常被作为典范诗篇引领诵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内涵丰富的名著,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读后课堂交流,让学生习得方法,读有兴致。

2.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以经典诗文诵读为基础,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尝试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激发孩子们诵读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人文修养。

主题活动,即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的过程。如《春天的歌》《古诗知多少》《走近李白》《评三国》等,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广泛搜集资料,进行精心设计。从选定主题、设计形式、审阅稿件到主持、总结,都由学生独立承担,自主完成。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在我校,学生作文不仅局限于课堂,而且延伸到课外。“生活作文”像万花筒,展现人世间的真、善、美;“学习作文”像百花园,领略古今中外之美,天南地北之胜;“活动作文”丰富多彩,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想象作文”千奇百怪,引发美好憧憬……各班成立了文学社,学生的作文经过筛选,编辑成册打印“出版”,并冠以别具一格的名字,如“灵感放飞”、“尖尖小荷”等,既富童真童趣,又含美好向往,勃勃雄心。

3.小学传统文化作文 篇三

关键词:校园文化;融洽关系;作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老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师生关系好,教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这样产生的效果就比较好。

在建立了这种融洽关系的前提下,学生有什么话就会对老师说,把他们所见、所闻、所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不是一篇文章了吗?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说、大胆地去写。我们的校园在当地称之为“花园式”校园,3000多盆花,160多个品种,各种植物甚多,老至一百多年的沙汤果树和柏树,什么雪松、皂荚像似一位位神将骠骑,立于校园之中守护着未来的花朵,小至小灌木——什么小叶黄杨等40多个品种。校园的围墙又是用琉璃瓷砖镶嵌着美丽的图案及校训,加上四季常绿的小草的点缀,只要一踏进校园确有一种心旷神怡的静谧之感。在这种优美的校园环境之中,学生是感到多么的温馨。在搞作文训练时,不需要带领学生到什么地方去体验生活,观察实物,只要加以引导,校园里处处可写。要让孩子们喜欢作文,首先就得让他们对要写的一切发生兴趣,只有发生兴趣才会感到有东西可写。例如,统编教材第十一册,基础训练四有这样一个习作题目:“写一篇作文,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东西也要写进去。”根据题目的要求,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进行有序的观察训练:

第一步,确定景物、仔细观察

在选定事物之后,用学过观察事物的方法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对景物的方位、色彩、周围的环境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尽可能地多搜集材料,以便确定写作的重点。

第二步,找出景物的特点,确定描写的重点

第三步,抓住事物,启发联想

恰当地应用联想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使思想感情得到更好地表达。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着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放宽题材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后,可以多渠道地展开作文教学,实行课内外结合。

班上都订有报张杂志,教室一角为“红领巾书报台”,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报,教给读书的方法,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有益的内容。阅读面广,知识丰富的学生,一般地说,认识水平也相应要高一些,作文的质量也会较好一些。

开展课外活动,如,野炊、春游、社会调查、小记者采访、编板报、墙报等。这种校园文化的创设也会使学生感到作文处处有材料,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每个学期结合我校创办的校刊开展证文比赛活动。征文活动中有好的作品就向上一级推荐,同学们见到自己的作品一发表,是多么的激动。文章发表了的同学,周围的人都会投以羡慕的眼光,这样对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又起了推动力。

一言以蔽之,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鱼水关系。

4.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作文 篇四

中国文化难道就这么不堪一击吗?传承了几千的中华传统美德难道不够根深蒂固吗?为何仍在“日潮韩流”来袭时表现得如此不堪一击。原因何在,难道我们缺少优秀文化的熏陶吗?不,关键在人,因为我们缺少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和责任感。

我国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敦煌文化,那里曾是那么的繁华,而今它却不在拥有婀娜的体态,柔美的浅笑,留下的唯有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和脑中惨白的世界。原本灿烂辉煌的文化圣地就这样毁于一旦,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人道是王圆箓是毁灭敦煌古物的元凶,我却为他叫屈。如若人人可以有一些责任感,那么即使有十个百个王圆箓又能成什么气候?地方上的官员你不管我不顾,任凭外国人一次又一次放肆地拿走我们的东西,而今却要我们屈辱的从他们手中买回我们的东西,而且仅是文物的微缩胶卷。可悲,可叹。换句话说,如果当时有人能够重视文物保护,阻止王圆箓的行为,也许就会有另外一种可能,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么受尽屈辱。

5.小学作文中国传统文化 篇五

豆腐起源于战国(春秋)时期,由燕国的乐毅发明的。乐毅是个大孝子,他的父母很爱吃豆制品,他就常常给他们做。一天,乐毅在做豆浆时,准备放盐,可盐罐里全是盐卤水,他就把盐卤水全倒进锅里。过了一会儿,他打开锅盖一看,里面全煮成了白嫩嫩的乳块!他一尝,味道鲜美,高兴极了,就取名豆腐之玉。于是就有了豆腐的初名---豆腐之玉。

乐毅发明豆腐之玉后,几乎每天都给父母吃。有一天,乐毅的母亲忽然病了,请来大夫看一看,原来是吃太多豆制品上火的缘故。大夫开的药是凉性药---石膏(一种去火的好药材)。于是,乐毅再做豆腐之玉时,就会放些石膏进去,这样就不再上火了!因为来买豆腐之玉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初名豆腐之玉被人们简化成了豆腐,并且现在豆腐也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菜。

6.小学生传统文化作文 篇六

我们国家有很多很多的传统文化,有剪纸、糖画、皮影戏、泥人等。可是我最喜欢的是舞龙灯,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敲锣打鼓来舞龙灯。

春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夷陵广场上看舞龙灯。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广场上出现了两条巨龙,有一条金光闪闪的.金龙,另一条是火红火红的火龙,它们真是太漂亮了!舞龙开始了,第一个持着龙珠,另一个人举着龙头,其它的人举起龙身的木棍,最后一个人举着龙尾,在第一个人的指挥下,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只听见锣鼓声愈来愈大,龙也飞的越来越快,一会两条龙盘成一个圆形,龙头高高在上,好像在唱歌一样。一会儿金龙扑向龙珠,拿龙珠的人穿过了龙身,龙头也跟着穿过去了,玩的可精彩呢!龙就像活了一样,在空中飞舞。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名族都有舞龙的习俗,舞龙灯的故事都是不一样。我喜欢看舞龙灯,因为舞龙灯带给我了无穷的快乐!

7.小学传统文化作文 篇七

一说文解字, 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汉字是表意文字, 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 若想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应先从汉字本身蕴藏的文化出发, 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传统文化, 让孩子成为了解、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主力军。对小学生而言, 由于其认识水平有限, 对看似简单的字也很难记住, 就算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老师若能结合汉字本身所涉及的典故或故事进行识字教学,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还能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储备。比如, 在学习“彩虹”中的“虹”时, 根据汉字的一般构成原则分析, “虹”应和“虫”或动物有关, 但根据现有的常识我们知道“虹”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与色彩有关, 与“虫”或动物都无关系, 这就容易使学生把“虹”字写成“红”。面对这样的情况, 老师应先从“虹”的偏旁“虫”切入, 让学生认识到由于彩虹总是出现在雨后, 所以古人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 在造字时就用了“虫”做偏旁。而在古代, “虫”不仅是昆虫, 还包括蛇、龙一样的动物。也可从古文中讲的神话故事来进一步阐述上述观点, 打消学生的疑惑, 加深学生对“虹”的记忆, 比如古文“虹饮于河”的故事, 告诉学生这个故事说的是天空中的一条龙盘浮于天际, 弯着身子饮河中水。通过这样的神话故事,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人造字的理解, 也会有效地分辨“红”与“虹”的差别。总之, 在识字教学中,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二引经据典, 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在识字教学中, 有一部分教材是古文古典名著的节选, 这些节选都经过教育专家的仔细甄别、筛选, 大多脍炙人口,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揭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节选文章不仅是我们识字教学的基础, 也可以是传统文化的素材来源。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中, 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生字, 也要让学生了解教材蕴含的传统文化。比如, 对课文《司马光》的学习, 在“司”的识字教学中, 向学生适当地介绍司马光的生平故事, 让学生知道他是北宋的史学家、政治家, 官居宰相, 《资治通鉴》的作者;在“哭”的识字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在面对同伴“哭”时的冷静及勇敢, 学习司马光身上的优秀品质;在“假”的识字教学中, 可以以假山为出发点来介绍中国古人在园林建造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对课文《大禹治水》, 在“害”的识字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分析一下当时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及黄河沿岸当时的生产力;在“通”的识字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大禹与他父亲治水的不同之处, 启发学生感悟“通”和“堵”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在“伟”的识字教学中, 可着重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之处, 感受古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对于《登鹳雀楼》的学习, 在“楼”的识字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介绍黄鹤楼的建造背景和使用意义, 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在“依”的识字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介绍诗人胸怀宽广、志在高远的情操;在“更”的识字教学中, 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诗人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总之, 要充分挖掘教材背身蕴含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在识字练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教材所展示的文化信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学生对单纯的识字练习产生枯燥感。

此外,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不能仅依靠教学大纲要求的文字或教材, 还要从课外引经据典, 以便能更好、更恰当地开展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应在课前做好备案, 列出可能会运用的文学典故和神话故事, 确保在识字教学的过程有充足的可用素材。同时, 应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儿童版本的四大名著及一些相关简单的诗词, 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古典文学的知识储备, 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文化基因, 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丧失传统文化, 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凝聚力也将不复存在。青少年是中国未来的承建者, 是传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所以我们要在小学的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他们喜欢传统文化, 了解传统文化, 成为传统文化的继任者和发扬者。

参考文献

[1]郑文玉.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J].才智, 2012 (18) :94

[2]董翡.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绽放[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1) :2、3

8.浅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篇八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学校;传承;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融于学科教学中。

【中图分类号】G63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发展文化,都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发展的方向,淡化了民族特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课堂主要在各级学校。

一、在中小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在中小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而为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与骄傲。可以这样说,人们头脑里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得越多,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就越强。

2、当今部分中小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其自杀问题、犯罪(暴力)问题,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或网络上见到。而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的各种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和人格形象是教育他们开拓进取、百折不挠、顽强奋斗、乐观向上的最好素材。这不仅可以教育广大学生坚定信念、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理想,实现社会发展,民族进步,还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善于创造,积极创新,杜绝虚度光阴,更可以使他们树立顽强奋斗、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贵在传承

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不但要有丰富的经济物质基础,而且要具备优秀的精神文明与人才储备;不仅要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国防力量,而且要具备先进的人文社会科学与优秀的文化底蕴。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都是在她自身既有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传承、变化、创新和发展起来的。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提高国人的公民道德素养,培养明确的国家民族认同感,而且能增进每一个体对人生与生活意义、价值和乐趣的认识,熏陶青少年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对个人、国家和世界的美好情操,以丰富其内心!以帮助每一个个体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因此,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向学生不断地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要把传统文化理解得太偏狭,而应该多让孩子看到它的博大精深,以及美的特质,贵在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中小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教师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不要让孩子对文化没了兴趣,这是最主要的。因此,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水平。目前教师以其自身文化索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首先,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鉴赏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索.教师具有深厚的人文索养,才能够把美的东西讲出来,而且挖掘其美质,把美的东西给学生,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热爱了,自己就会去传承。比如汉字,现在老师都喜欢弄个笔记本电脑,梆梆梆,课件就敲出来了,学生感觉不到融入你情感的字,这就是一种欠缺。老师手写的每一个字中都含蕴着对文化的情感,学生是能够感觉到的。所以,老师要好好地用手写字,让学生也好好地用手写字。因此,老师有必要加强自身在这方面的学养,只有自己的学识丰厚了,才能积极对孩子进行渗透。老师靠浮躁得到的东西,一定感染不了学生。

其次,在对学生设传统文化课程之前,除了要对相应的授课教师进行知识、文化素养的培训外,还需要培训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授课。学龄儿童的学习兴趣其实与学习内容无直接关系,而主要在于授课方法,也就是在于教师的素质。学习书法、算盘、民族乐器、传统文化知识、诗词歌赋,不能靠被动、强迫、麻木地学,而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美,要靠老师向学生展示其美感。

四、中小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实施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先验的、无条件的,谁都无法抗拒这种影响。“孟母三迁”的典故就说明环境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人格培养的部分,为我所用。要强化隐形课程,让有形无声的校园环境“说话”。“一个具有浓郁传统文化韵味的校园环境是中小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外在条件与物质基础”。如校园里经常播放的是古曲、古乐,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还有各种文学社团;又如进行古诗词朗诵、古詩词写作,这就形成了一种氛围。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建设有名言警句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走廊;布置含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走廊,学生置身其中,既会约束自己不规范的行为,又会自觉提高人文素养。

(二)结合各学科特点,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小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

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建设,教材中经典的东西必不可少,也绝对不能丢掉。《三字经》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选为儿童道德丛书,这种世界尖端的文化遗产,世界上都抢着用。我们自己有什么理由不用呢?特别是语文教学,应该说从《诗经》到龚自珍(龚自珍应该说是古典文学最后一位大家),都应该让学生知道。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方案活动课和阅读课的设置,开发出具浓厚的人文色彩的课程,要选择那此能够体现传统文化中具有美的特质的一些经典的东西。所以老师要在教材中给孩子挖掘一些文化中的闪光点,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活动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强调阅读经典名著,诵读优秀诗文。endprint

2、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领域里的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从而增加数学的吸引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比如: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名题,例如七桥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它们往往有生动的文化背景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一此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以及在中国古代的许多数学家曾经写下了不少著名的数学著作,从中孩子们理解到古典数学的产生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劳动生产中的实践意义,数学知识就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于是数学在孩子们的心中也就不那么遥远、枯燥,抽象得乏味了,这不但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尤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青少年正处在民身体、民知识的关键时期,各方而都不成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还没有形成,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部分中学生诚信意识不强,说谎话、骗家长、骗老师、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言而无信、有的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树立新时代的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自强不息的伟人民族精神至关重要。

4、地理教材有很强的思想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不管是高山峻岭,还是河流湖泊;不管是塞外边疆,还是江南水乡;不管是人口分布,还是行政区划……都蕴含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信手掂来就能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领略祖国山河的风采,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此外,我国的文学典故浩如烟海,许多文学典故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巧用文化名人借用文学典故,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历史文人身上文学典故背后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吸收先贤的思想精髓,享受文化大餐,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学校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和独特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美术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应多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对现有教材上的传统知识,教師要进行合理补充和拓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比如在高年级教学中,抓住教材安排的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插图来渗透传统教育。

此外,在社会教学中,应唤起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应增加中华传统武术等教学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应开设古典音乐赏析、传统乐器演奏的学习;甚至在理科教学中,也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好了,就会提升道德标准,也会提升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做事会更加认真,各方面的优秀品质都会得到提升,也会带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9.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篇九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写春联、贴春联就是其中的一项。学了两年多书法的我,准备今年再次尝试自己写春联。

年廿八的早上,我早早地起床,准备好写毛笔字的工具和裁好的红纸,因为今天我要为奶奶家写春联。刚开始,我的心“嘭嘭”地跳着,觉得非常紧张,我害怕写不好,会丢脸。可转念又想:“没关系,去年不是已经写过了吗,这次肯定能行。”于是,我鼓起信心,按照书法学校老师指导的方法认真仔细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写好了上联,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嗯,不错!”接着,我又写了下联和横批。终于大功告成了,我把春联铺在地板上,请爸爸妈妈来点评。他们都觉得我比去年写得有进步。

除夕那天,我们去爷爷奶奶家。刚进家门,我就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我给您们拜年、送春联来啦!祝您们健康长寿!”爷爷奶奶接过春联,乐呵呵地说:“真是个乖孩子,这幅春联写得真好啊!”说着,就把春联贴在了大门上。我听了爷爷奶奶的话,心里美滋滋的。 因为我为家人带来了快乐!

10.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十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1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

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

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2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现代追溯五千年的历史。

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们的失人,从他们身上演变而来的。

比如,屈原是清明节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现在,绝对会是一位伟大烈士,供在中国的烈士陵园。

由于屈老的坚贞不屈,为国为民,不畏强权,誓死不做卖国的,宁可跳入江中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出卖国家出卖自己的人格,不会践踏自己的尊严。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虽然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但是现实中还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们在屈原自杀的江中划着小船,撒着用叶子包着的米团,人们觉得这样鱼虾就会吃这些米团,而不会吃屈原的躯体了。

由此在江中划船变成了赛龙舟,撒米团演变成了现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们把那一天定位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之士的纪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们叫它“清明节”。

例如这样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相传每年有一天,有个叫“年兽”来扰乱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粮食,毁他们的房子,弄的他们人心惶惶。

可是看年兽那么凶恶高大,他们却又不敢与之抗衡,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年兽怕响声,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年兽来的那天放起了鞭炮。

年兽听见这些鞭炮响声,吓得落荒而逃,人们终于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

那天就成了除夕春节,就是这么来的,家家户户都要过年,给红包,这样才吉利,说这一年都会富富贵贵,平安无事。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午的传统文化节,所以源远流长,就说明我例举的仅仅是个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才会多姿多彩,这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结晶。

就是靠的这些传统文化,而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是别的国家,甚至别的星球所没有的,它们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是智慧,是结晶,是成果,所以它们会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复制那是远远不可能的。

如果是简简单单的,有何是堪称“传统”这两个字,就算再给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会越来越神秘,你永远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

所以我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是博大精深,是独一无二的。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3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优雅内涵的完美诠释。珍惜传统文化,播洒的是根和种子;珍惜传统文化,浇灌的是心和命脉;珍惜传统文化,传承的是光和力量;珍惜传统文化,收获的是爱和希望。

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他们当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怎么握,不知道算盘怎么打。只知一昧使用网络。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陌生至极

当时的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而侵略军一路烧杀淫掠,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园内珍藏着大量珍贵的古代典籍、文物、艺术奇珍,均为无价之宝,蕴藏的传统文化更是数不尽数。侵略者见到这些眼冒金光,争先恐后地抢劫和破坏。凡能搬动的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各种艺术品等,都被洗劫一空,搬不动、抢不走的东西,便统统砸碎。最后,为了掩盖其抢劫丑行,侵略者放火烧毁了传统文化宝箱——圆明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官的无能,不懂得珍惜传统文化。

曾几何时,安塞腰鼓仍旧隆隆地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点敲出那群肤色与土地一样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几何时,锣鼓与唆呐仍旧嘹亮地冲击着人们的听觉,在红花绿扇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几何时,国人尚记得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文化,尚为之欢喜为之忧。

仰望天空,依旧有一片阴霾;低头寻觅,追寻逝去的曾经;眺望未来,憧憬文化的时代。抬头逝去脸上的泪水,摸着胸口暗暗发下誓言:绝不让这本不该发生的一切继续!虽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只要拨开乌云,收获的会是阳光,灿烂的一片,那么传统文化将不再从我们手中溜走。

齐心协力,珍惜传统文化。把生命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再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青春的花朵会开的酣畅淋漓,大气磅礴,香远益清。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4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5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

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11.小学美术教育要融合地方传统文化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地方文化美术教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裸程资源”。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顺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积极开发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当地社会人文、自然、地理、传统资源,适当地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与传统风貌的内容,让传统、乡土文化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融合到小学课堂教学之中,对部编教材实施有益的补充,充实美术教学内容,丰富美术教学形式,点燃学生美术学习情趣,拓宽学生文化欣赏视野,提高学校美术教学效率,彰显美术教育地方特色。让小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术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可持续发展。

一、 在传统民间工艺中感受美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传统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传统民间工艺不仅是百姓生活的艺术写照,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苏州林林总总的传统民间工艺里,苏绣双面绣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苏州人骄傲和自豪的文化符号。那缜密的针脚、唯美的构图,将温润委婉的苏州呈现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之外的绚丽五色。其绝世独立,精妙绝伦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美术史、民间工艺史上牢固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双面绣不仅在全国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而且作为外交国礼、旅游观光纪念品流传到东南亚、欧美各国,被誉为东方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此外,蓝印花布、昆石加工工艺、泥人、糖人制作技艺,无一不是苏南民间工艺的特色体现。虽然这些物品与苏绣作品相比显得 “土掉渣”,似乎上不了大雅之堂。然而,美术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道理,领略这些“土”东西的另类魅力,并进而喜爱这些传统工艺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让学生做两件事:“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带学生外出参观。当学生走进古镇周庄的染坊,看着一口口沧桑岁月的染缸,一排排挑高的竹架,一匹匹天女散花的蓝印花布,学生视觉受到强烈的撞击,品尝到了悠悠历史的余味。当典雅古朴的图案映入学生眼帘,传统文化魅力,早已无需美术教师再费几番口舌了。传统文化的资源是如此丰富多彩:当学生走进昆石陈列馆,领略昆石玲珑剔透、晶莹洁白的妙趣。当学生走进锦溪古砖瓦博物馆,感受古镇砖瓦业悠久的历史。 “请进来”,就是将工艺匠人请进学校。可以请画农民画的艺人,可以请捏泥人、吹糖人的艺人,可以请剪窗花的艺人,同学们惊叹的是这些艺人精湛手艺而折服、叹为观止。

二、 在江南水乡建筑中发现美

遍布江浙水乡的古镇,凝聚了几多江南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观,是江南历史文化的缩影。近年来,以“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为代表的古镇群,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文化的背景。这些古镇声震中外,引得无数游客流连忘返。人们惊喜地发现——这里还有清清的小河,幽幽的小巷,弯弯的石桥,深深的古宅。徜徉在石板街巷,追寻古人的踪迹;旖旎的水乡风光,举目皆是历史的遗存,人文的积淀,小憩品尝,是梦里家乡的味道。教师在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课程资源,已到学生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有《爱护古建筑》《家乡的桥与塔》两课,在教学设计时候,我将它教学顺序作了适当调整,把它们合为一个教学单元来处理。不是让学生简单临摹几座古桥和古塔,而是在提前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校,通过参观、游览、调查,了解我们昆山有哪些古桥和古塔,上网搜搜有没有关于这些桥或塔的历史传说。学生参与活动后反馈:市区的玉龙桥、周庄的双桥、锦溪的十眼桥,千灯的恒升桥、方泾桥和秦峰塔都比较有名。其中建于明万历年间,俗称钥匙桥的双桥最为著名。原籍浙江、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据此创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不仅被美国石油大亨阿曼德·哈默先生作为礼物转赠给邓小平先生,还被联合国选为首日封。从此,周庄——双桥便成为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载体和标志性古建筑。

三、 在水乡民俗中享受美

19世纪法国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阿婆茶、摇快船、打莲湘、赛龙舟、逛庙会、闹元宵、唱宣卷、品丝竹,还有吴侬软语,让人品不尽、看不够、道不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独绝的江南古镇风情交相辉映,构成了天下独一的水乡民俗风情。

12.小学传统文化作文 篇十二

关键词: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灵魂, 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髓。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 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进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一、在课堂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一) 写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 走好路, 做好人”的教学理念, 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练习课我都要重复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 走遍天涯心不改, 永远爱中华。”让它这一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 使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浓浓的兴趣与向往之情后, 再让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 由“欣赏”到“临摹”, 从“字”法到“章”法。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 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 更重要的是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结构方面, 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 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 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 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 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

(二) 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

反复吟咏, 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比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讲, 一会儿抬头看月亮, 一会儿低头思念故乡, 意思没变, 意境全部破坏了。记得在一次评优课活动中有这样一节课:做课教师讲的是《渔歌子》, 教学过程大致是:明诗题、知作者、读诗文、解诗意。当时真是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可是, 就在这时, 做课教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那就是让学生去读, 反复读、对比读等等多种读法, 教师参与其中, 帮助学生了解背景, 同时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 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这两首词对比来读, 师生对读。当时, 学生读出了意境, 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志和为何不须归。只有读, 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 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不知不觉地自身也起了变化。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 读出韵味, 读出节奏, 读出意境。

(三) 读读背背中积累传统文化

“读读背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语文素养发展, 教师不应忽略。

(1) 调动兴趣, 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变“要我背”为“我要背”, 可以联系生活, 可以讲述故事, 也可以发挥想像续编, 创作。

(2) 丰富形式, 化枯燥为生动。机械记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丰富背诵的形式, 就会使学生的积累活动焕发生机活力。

(3) 学用结合, 化静止为运动。有些“读读背背”中的词句, 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 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 加深感知和理解。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 带学生游玩时, 可以引导学生触景生情, 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 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等词句的准确性。

二、在个性化阅读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 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 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 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 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会怎样变迁, 不管科技怎样进步, 不管教育怎样改革, 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 诵读名家名篇, 诵读千古美文, 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 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 就直抵经典。

《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 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 用心灵去体验文本, 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

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 意境悠远,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 有体现关爱他人的, 诚实守信, 传统美德的, 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 人性美, 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 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 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达着生活信息, 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 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 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 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三、举办多彩的活动是弘扬传统文化长效的载体

一次“古诗词诵读”, 可能是学生一次快乐的心灵体验, 一次“成语接龙”, 可能是学生一个激情创作的瞬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必经之路。诸如以下活动:

1.搜集文化名人故事, 讲故事。

2.古诗词摘抄、诵读。

3.利用假期精读一本优秀古典小说, 写读后感。

13.传统文化的小学三年级作文 篇十三

那么十二生肖是如何来的呢?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要选十二种动物做通往上天之路的守卫。因此鼠、牛、虎等动物就被按照祝寿的顺序变成了十二生肖,守在上天之路的各个关口。

我的生肖是十二生肖之首——子鼠。“老鼠看仓,看得精光”,说的就是我吧,有啥好吃的,都逃不过我的“鼠鼻子”。从小我就爱吃,不管是饭桌上的菜,水果店里的水果,超市货架上的零食,都是我的最爱,我呀,就是个不知不扣的吃货,挑食是与我绝缘的词语,不过我吃东西时会像小老鼠那样——嘴巴漏,妈妈经常会说:“我们家果然养了一只贪吃的小老鼠。”

在我的老家,每逢鼠年,都要“打老鼠眼”。过年时,家家要煮上一大锅黑豆,然后在室内各处撒黑豆,撒豆子时,嘴里要念叨着“西梁上,东梁下,打得老鼠光铎铎”。据说,这样做,就能预示着来年家家消除鼠患,粮食满仓,丰年富足。

上一篇:广告文稿内容要真实下一篇:有效组织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