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2024-08-20

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精选10篇)

1.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一

山西省绛县第一实验小学王明亮

教学内容:小学教学第二册第33--34页的例2和例3,练习九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道) 2、看图比多少?(2道)

二、新课

(一)教学例2

(1)出示投影片

(2)哪个多些,哪个少些?找出同样多的部分。

(3)指出△比○多几?

(4)看33页例2,△和○图,再填空。

2、完成33页“做一做”题目

(二)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白兔和黑兔)找了谁多谁少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减法计算

(4)对照图讲述

2、完成34页“做一做”

A、读题

B、讨论分析

C、列式解答

三、做课中课(拍手游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一题

2、练习九的第二、三题

3、夺红旗游戏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要先想: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来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面三刀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数同样多的部分,就能算出比另一个数多的。

2.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

--------利川市建南镇建新小学教师:覃莹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89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具体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来了解我们班的教学情况,希望大家能像平时一样,踊跃的发言,积极的思考,把你最闪亮的一面展现给在座的老师们,有没有信心?

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男教师4人,女教师有8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听课男教师是女教师的百分之几? ②、听课女教师是男教师的百分之几? ③、听课男教师比女教师少百分之几? ④、听课女教师比男教师多百分之几? „

1、请学生口头列式解答①.②题

提问: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数?

2、质疑:“听课男教师比女教师少百分之几?听课女教师比男教师多百分之几?”同学们还会解答吗?

3、揭示并板书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解决“听课男教师比女教师少百分之几?” ⑴、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听课男教师比女教师少百分之几?”的。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听课的男教师比女教师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听课的男教师比听课的女教师少的人数占女教师少百分之几?听课女教师是单位“1”。

⑵、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要求听课的男教师比听课女教师少百分之几?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方法1:(8-4)÷8=4÷8=0.5=50%

方法2: 4÷8=0.5=50%

%-50%=50%

提问: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分析思路基本一样,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2、改变问题

师:听课女教师比男教师多百分之几?又怎么解答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方法1:(8-4)÷4=4÷4=1=100 %

方法2:8÷4=2=200 %

200%-100%=100%

观察比较,前后算式相比较,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8-4)÷8和(8-4)÷4

小结:单位“1”不一样,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分数应用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3、出示89页例题3“一个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后和书本对照,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4、提问:然后分析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小结: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要从问题入手,弄清楚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单位“1”也不同,解题时要找准单位“1”。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1、连一连

一个纸盒内,有红笔芯16支,蓝笔芯20支。

红笔芯的支数是蓝笔芯的百分之几?()

A、20÷16

蓝笔芯的支数是红笔芯的百分之几?()

B、16÷20

红笔芯比蓝笔芯少百分之几?()

C、(20-16)÷16

蓝笔芯比红笔芯多百分之几?()

D、(20-16)÷20

2、选择 ①、西藏境内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A、(10-7)÷7

B、10÷7

C、(10-7)÷10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16小时,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20小时,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百分之几?

A、(20-16)÷16 B、16÷20 C、(20-16)÷20

四、随堂测试,拓展延伸:

1、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2、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百分之几?

3、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并解答。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课

--------利川市建南镇建新小学教师:覃莹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89页例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例3是在学生掌握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一般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我班的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流程为:标——学——讲——练——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具体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二)、着眼互动,说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四、随堂测试,拓展延伸;

五、课堂总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上课伊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因此,唤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我创设了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男教师4人,女教师有8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也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于是,本环节我放手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就是想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

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通常能提出四类问题: ①、听课男教师是女教师的百分之几? ②、听课女教师是男教师的百分之几? ③、听课男教师比女教师少百分之几? ④、听课女教师比男教师多百分之几?

如果学生提问不全,则老师可参与提问。前两类问题可让学生直接列式,这样既复习了旧知,也为下面难点的攻克做好了铺垫。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重点解决第三类、第四类问题,同时引出课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关于“听课男教师比女教师少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下面的环节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这样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遇到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予以帮助,同时也鼓励学生做完后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同桌分享,如果不会也可向别人请教。这样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解决此问题有两种方法。在全班交流的环节,这两种方法都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站在“导”的位置上,放手让学生说,最后总结出,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要理解问题的实质含义:究竟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本环节的设计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在充分练习过“谁比谁少百分之几”后,再来解决“谁比谁多百分之几”的问题,学生的知识迁移起来就要轻松多了。此时我再来推出第二个问题“听课女教师比男教师多百分之几?”,请学生说说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然后再解答。这样在反复叙述和练习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接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把本节课的教材设置做了适当改动,把例2作为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熟练的掌握解题方法,即无论条件怎样变化,都要先弄清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思维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联系生活实际,安排了两个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1、连一连

一个纸盒内,有红笔芯16支,蓝笔芯20支。

红笔芯的支数是蓝笔芯的百分之几?()

A、20÷16 蓝笔芯的支数是红笔芯的百分之几?()

B、16÷20

红笔芯比蓝笔芯少百分之几?()

C、(20-16)÷16 蓝笔芯比红笔芯多百分之几?()

D、(20-16)÷20

2、选择

①、西藏境内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A、(10-7)÷7

B、10÷7

C、(10-7)÷10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16小时,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20小时,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百分之几?

A、(20-16)÷16 B、16÷20 C、(20-16)÷20

第一组是基本练习,以比较红蓝铅笔芯的支数为情境来设计,让学生对单位“1”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印象深刻。第二组习题的情境设计为火车、汽车的速度比较,在问题的设计上难度加大了,需要学生仔细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后才能做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随堂测试,拓展延伸:

1、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2、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百分之几?

3、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并解答。

在让学生充分感知过各种题型后,课堂教学进入第四个环节:随堂测试,拓展延伸。既有基础题,又有拓展题,既检测了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体现数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激发参与,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我在课伊始,就创设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自主探索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应有之义,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新知,使学生获得较准确的知识。

3、联系生活法:“数学教学要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最终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生活。”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弹性练习的各个环节尽量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来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

4、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在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现有独特见解的,都给予激励的评价,而且是中肯适度的,还让学生互评、自评,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自主探索,说学法

新课程不但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猜测法:在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学生大担猜测,用什么方法才能较快地解决问题。

2、比较法: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出现了两种方法,学生就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分工明确,提高了学习效益,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开发,树立的主人翁的意识。

4、反思法:方法注重反思,学生才能学得牢。在课将结束时,学生对自己的获得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取长补短。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反思

--------利川市建南镇建新小学教师:覃莹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她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发言积极踊跃,教学效果还不错。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解决问题的表示形式,丰富消息的呈现方式

传统应用题大多是纯文字的表达方式,学生往往感到抽象枯糙、乏味。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改革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了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男教师4人,女教师有8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吗?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的环节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这样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我又站在“导”的位置上,放手让学生说,最后总结出,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要理解问题的实质含义:究竟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本环节的设计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学生的反复叙述和练习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深化对百分数的理解。我没有局限于书本中提供的练习形式,而是把设计的视角放得更为广阔。设计了连一连、选择、自己编题等练习形式,使练习变得富有吸引力。既检测了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凸显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应用题情境中,更深刻的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深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设计理念:设计这节练习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理解。

其中介绍“你知道吗”等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类型,问一下同学们:甲比乙多百分之几怎样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呢?

以本班男女生人数举例:男生比女生多(少)百分之几怎样列式?女生比男生少(多)百分之几又怎样列式?两个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指名学生回答。

二、指导练习

1.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

第一个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吗?

第二个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题目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你怎么先求出这个问题?

自己试着列式。

2.比较这两个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问题所示的线段正好合成单位“1”)

3.提问:第(2)题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得到?

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的情况吗?

学生列式,集体评讲。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学生讨论,鼓励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

启发学生用“1”直接减去第(1)题所得到的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

先说一说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再试着自己列式。

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能不能根据第(1)题的答案知道第(2)题的答案?第(1)题和第(3)题有什么区别?

做完了这题,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说出:可以根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可以求出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者可以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能直接求出这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因此做题时可以直接用这个数去除了另一个数,用得到的百分数和单位“1”去比较,与单位“1”的差即是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2.教学练习一的第6~8题

(1).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读题时先解释“孵化期”的含义;

读题后思考,从问题出发,要求这个问题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直接知道了吗?

(2).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读题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同桌说说每个问题的含义以及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

指名学生回答思考过程。

你还能提出哪些同样类型的数学问题?

(3).独立完成练习一的第8题。

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4).指导阅读“你知道吗”。

要求学生了解“百分点”、“负增长”等名词。

学生列式。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后集体订正。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学生阅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你有哪些方法?

五、课堂作业

1.甲数是40,乙数是50,甲是乙的()%,甲比乙少()%;乙是甲的()%,乙比甲多()%。

2.A是B的125%,A比B多()%,B是A的()%,B比A少()%。

3.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四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页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流程1:教学例1

流程2:教学“试一试”

流程3:完成“练一练”

流程4:完成练习一第1题

流程5:完成练习一第2题

流程6:完成练习一第3题

流程7:全课小结

流程8:阅读“你知道吗?”

流程1:教学例1、师:上学期我们研究了一类新的数,比如:25%、9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这学期我们将继续来研究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例1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这是例1的两个已知条件(读题),你能分别画线段图来表示这两个数量吗?

师:说说看,你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

出示:我们可以画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原计划造林和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表示实际造林的线段长一些。

原计划造林

6公顷

实际造林

20公顷

提问: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出示

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

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

„„

师:同学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比如(读题)

这些问题你可以列式口答吗?请跟同学说一说。

你还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出示完整的例1。

例1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请同学们轻读例1

思考两个问题:

(1)这里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2)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师:这里是把实际造林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为单位1。(出现横线)

那么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先算什么?再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在本子上算一算。

校对:一种算法是: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所以先算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多少公顷,(完整线段图)再算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算式是——(出示算式)

另一种算法是:先算实际造林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20÷16=1.25=125%,再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边出示算式)

请再说一说自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流程2:教学“试一试”、出示问题:如果把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你能像刚才那样分析一下吗?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请注意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这里是把原计划造林与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实际造林的公顷数为单位1。(出现横线)

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可以先算什么。请在书本上第一页“试一试”列式解答。并想一想: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同学们已经算出了这道题的答案,那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出现横线)

流程3:指导完成“练一练”

出示:

练一练

我国XX年有在读研究生82万人,XX年增加到98万人。

XX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XX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师:请大家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XX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XX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你能试着自己列式解答吗?

3、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计算时除不尽怎么办?请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

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以后数位较多或数据较大的计算还可以使用计算器。

流程4: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练习。请把书翻到第2页,看第1题。

师:你能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吗?如果思考的时候有困难,不妨画画线段图,想一想把谁看作单位“1”,也就是100%。

请看屏幕进行校对。

出示:

流程5:指导完成练习一第2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统计数据会使用百分数,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两个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请大家看数学书第2页的第2题,仔细读题,说一说问题求的是什么,再列式解答。如果结果除不尽,一般可以保留三位小数。

流程6:指导完成练习一第3题

师:再来看第三题。读题后说说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把问题补充完整说一说。

流程7: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解决怎样的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流程8:阅读“你知道吗?”

5.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五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与“求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问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红花等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能表现得好吗?钟老师相信你们会表现得很棒,看,我们班后面的“数学果园”果实累累,这是大家表现好得来的成果。

师:我们也看看其他班小朋友们的表现,这是书本72页的图,请你翻到这一页。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师:看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可能会回答:

生1:我知道了小雪得了12朵红花,小磊得了8朵,小华得了9朵,小东得了9朵。

生2:我知道了小雪得的红花最多,有12朵;小磊最少,只有8朵。

生3:我知道了小华和小东同样多,都得了9朵红花。

……

师:再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能很多,只要合理、正确的,教师应给予肯定,对于能提出“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出示问题: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生齐读一遍)

2.明确“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的问题。

师:这个数学问题告诉了我们谁与谁比(生:小雪与小磊比),谁多、谁少(生:小雪多,小磊少),小雪得了……

(学生回答后板书“12”),小磊得了……

(学生回答后板书“8”),要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就是求12比8多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学问题。

出示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学生齐读一遍。)

3.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a、让学生用摆学具的方式摆出12朵比8朵多4朵。

全班交流,请学生演示并陈述摆的过程,最后师结合学生的摆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在大数里面去掉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小数多的。

b、引导学生用减法直接算出答案的解决方法。

4.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学问题的练习——教科书72页的“做一做”。

师:看,小松鼠也来比一比,下面请同学们先同桌互相说说“谁和谁比”、“谁多、谁少”,然后独立完成填空。

最后全班交流。

5.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a、引导学生提出“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的问题。(补充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b、引导学生联系第一问的解题过程去探索第二问的解决方法。

c、同桌讨论“和第一问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d、集体交流,师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6.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练习——教科书73页的“做一做”。

先说说“谁和谁比”、“谁多、谁少”,然后独立完成填空,最后全班交流。

7.看书质疑。

8.引导学生从作业评比红花表中再发掘别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口头解答。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练习十三第1题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芳和小清要代表班参加跳绳比赛,她们正在练习,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点名回答,课件出示:

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46-40=6(下)

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46-40=6(下)

求出2个问题以后让学生说一说两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规律。

2. 练习十三第3题

师:我们看看校园的另一个角落,这两个小朋友正在数花,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点名回答,课件出示:

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44-40=4(盆)

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44-40=4(盆)

3. 练习十三第11题

师:小猫看到小朋友们正为“六一”儿童节准备得红红火火的,它们也来比一比,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互相说说,看谁的问题多。

最后集体交流。

4. 游戏——交朋友。

四、总结与评价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说说这节课你们的表现怎么样?老师呢?

6.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六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一体化教案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 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 孙丽妍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2、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3、引导学生总结这类问题的基本的解题办法,概括提升学生思维的过程。   教 学 方 法 设 计 启发式学习法 探究式教学法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三、练习:             四、课堂小结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揭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生交流去大明湖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飞机,飞机属于民航运输。火车,火车属于铁路运输。汽车,汽车属于公路运输。 引导生到飞机场火车站还有汽车站调查一下十月黄金周济南市的客运情况(出示课件)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交流从统计表中提取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提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1、民航的客运量是同期的百分之几? 2、20民航的客运量比20同期增长百分之几? 3、年民航的客运量是年同期的百分之几? 4、2003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4年同期减少百分之几? (2)分析问题 1、让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 2、师鼓励并引导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引导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②师归纳总结:1、把2003年民航客运量看到单位1。2、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求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占2003年的百分之几? (3)解决问题 1、师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再读一次题,画图来分析题意,做时要想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这题,能做几种方法做几种方法。做完后想一想你认为这是属于什么样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你认为应该怎么样解答。(板书,读题,画图,思路,做题,总结。) 找生到黑板上面做。 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找出错误点,好点评。 2、引导学生交流。 师小结:1、先算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再算增长的数量是2003的百分之几? 2、先算2004年是2003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求出增长百分之几。把2003年的0。47万人看到单位1。用2004年占2003的的百分率减单位1就是增长的百分百分率。 3、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引导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3、师评价总结。 4、小游戏:让生根据本班人数编一道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应用题。 5、引导生根据编的题列式计算。 6、引导生分析为什么计算结果不同。 7、师小结:单位1不相同所以计算结果不同。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一、导入新课 生交流:飞机、火车、汽车。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生观察表交流提取的信息。 生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 1、全班交流。 2、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3)解决问题 1、生独立完成。         2、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练习: 1、学生独立解答。 2、生交流。 3、生编题。 4、生列式计算。 5、生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生交流收获。     板 书 设 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003年: 比2003年多运的 0. 47万人   2004年:     0.49万人 (0.49-0.47)÷0.47 0.49÷0.47―1 课 后 反 思 在本课中要讲两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少百分之几)的思路。一种是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年多百分之几,就是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用多的数量除以2003年的数量,把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就得到所求的百分数;另一种是根据2004年是2003年的104.2%,用 104.2%-100%就能得到2004年比2003年多百分之几。这种思路把要求2004年比2003年多百分之几,首先转化成2004年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这样一种思路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较少,或者在百分数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中还没有接触过。所以这样两种思路如果要在一课内完成,那就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因为第一种做法,比较容易找到学生新知的生长点,所以我们不必化很多精力,或者说我们可以重点通过比多比少的对比,帮助学生建立从百分数的意义这个角度去理解的模型。第二种思路是一种新的思路,它首先把比多比少转化成是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与100%相比的结果,分别用百分之几-100%或100%-百分之几。学生可能对一会儿用百分之几-100%,一会儿用100%-百分之几比较难以理解,但我想只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学生也能理解的。  

7.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七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经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转化成“求几比几多几(少几)”的过程,学生能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

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结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游戏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跟平时不一样,后面来了很多老师想看看我们班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们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我们一起鼓掌欢迎,(鼓掌)掌声很热烈,但有点不够整齐。

请同学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同学们学老师的样子,拍5下。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加法数学问题吗? 老师和同学们一共拍了几下?(5+3=8(下))你能提一个减法的数学问题吗?(老师比同学们少拍了几下?)5-3=2(下)

你知道吗?(同学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5比3多2,列式:5-3=2(下)还可以怎么提呢?

同学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5-3=2(下)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

同学们,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例6)

(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激活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经验,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请你们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什么? 2.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小雪比小华少套中了几个?小华和小雪一共多少朵?

(设计意图:引导雪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取图片中的数学信息。逐步使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数数、看文字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

4、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好,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板书: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①学生探索,动手画一画。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更明白吗?

让学生说一说动手画的过程。(从图中看到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先画表示小雪套中的7个圆圈,再画表示小华套中的12个圆圈。)②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1.谁和谁比? 2.谁的多,谁的少?

3.多的分成几部分?是哪几部分? ③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从画的图可以看出,小雪的圆圈数和小华的圆圈数比,小华的多,小雪的少。“小华的圆圈数多”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

同样多的部分 小雪:○ ○ ○ ○ ○ ○ ○

多的部分 小华:○ ○ ○ ○ ○ ○ ○ ○ ○ ○ ○ ○

小华的圆圈数中,表示和小雪的圆圈数同样多的部分是几个,表示比小雪的圆圈数多的部分是几个?(表示和小雪的圆圈数同样多的部分是7个,表示比小雪的圆圈数多的部分是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④根据我们的推理过程,思考怎么列算式呢?(12-7)

12-7表示从12个里面去掉同样多的7个,就求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12-7=5(个)

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5个。讨论:7表示什么?

顺着学生的说法,演示:7表示的是小雪套中的个数,那12减7就是拿走小雪套中的个数,好,咱们把小雪套中的个数拿走,能得到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5个?

刚才还夸大家像数学家呢,像数学家那样思考,7除了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还表示什么?(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

把同样多的部分减掉,剩下的就是什么?(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小结: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掉的其实是什么部分?(就是去掉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还能表示什么?学生会说出“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

(设计意图:学生确定算法,列式计算,说明算式各部分的含义。培养学生解答问题之后要有意识地进行验证,认识到加法可以对减法进行检验。)

5、小雪比小华少套中了几个?(1)学生动手操作

(2)讨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的怎么分,反馈结果

同样多的部分 小雪:○ ○ ○ ○ ○ ○ ○

多的部分 小华:○ ○ ○ ○ ○ ○ ○ ○ ○ ○ ○ ○

(3)用数学方法列式解答

12-7=5(个)

答:小雪比小华少套中了5个。

那这里的7表示什么呢?也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

(4)比较: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小雪比小华少套中了几个? 这两个问题从问法上来说,一样吗?但答案呢?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说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那么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也就是求什么?求“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其实也是求什么? 哦,求甲比乙多几和乙比甲少几,其实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减掉的部分都是哪一的部分?

太好了,今天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起搞明白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顾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如何更准确的解决问题,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也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1、P21页做一做:小林家养了15只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

少几只?

(1)提示:兔比羊多几只其实就是问羊比兔少几只?(2)比较两个问题。

两个问题都是在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也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

儿歌:两数比大小先把大数找,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同样多,多几就知道。(设计意图:题目中已知条件的问题的呈现与例题的形式相同,是一个基本练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减法计算。)

2、P23页第5题

3、猴子和小鹿摘苹果。

4、(看时间)老师还有一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一支钢笔12元,一支 圆珠笔5元,钢笔比圆珠笔贵多少元?一棵大树高11米,一棵小树高3米,小树比大树矮几米,怎么列算式?……生活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想相关的信息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的能力。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把书轻轻合上。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同样多的部分 小雪:○ ○ ○ ○ ○ ○ ○

多的部分 小华:○ ○ ○ ○ ○ ○ ○ ○ ○ ○ ○ ○

12-7=5(个)

8.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难点: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首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我能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认真自学。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2.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

要求:按自学指导的提示认真看书学习。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教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1.完成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2.将自学中遇到的疑惑记录下来准备全班交流。

(三)质疑问难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检测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1.纠正反馈指导

(1)小组内两两交换,互相检查,发现错误的用红笔标出来,然后改错。会的学生教不会的。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2)全班交流自学指导及自学检测中的问题。随机抽取同学当小老师讲解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他同学质疑、反馈、点评。

(3)全班交流汇报,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2.合作探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学法指导: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统一的意见。(3)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本组方法或探索过程。(4)其他小组反馈、点评、补充。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预设1:确定单位“1”

预设2:再找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那个数是几

预设3:列式计算

点拨语: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指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的解题方法是:首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那个数,然后用多的那个数除以单位“1”的数,求出百分数就可以了。如: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就是指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数是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我们可以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多少人,再算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数是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3.谈话: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

列式:540 ÷480-1

=112.5%-1

=12.5%

答: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12.5%。

(2)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得出: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3)提问: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

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提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能力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下面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比比谁做的又对又快!1.完成课本自主练习4页第9题。2.完成课本自主练习4页第10题。3.完成课本自主练习4页第11题

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展示交流、订正、改错。

课堂总结:这节课通过对百分数

(二)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

几”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大家学习的都不错,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是()组。

附:板书设计

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1.(540-480)÷480=60÷480=0.125=12.5% 2.540 ÷480-1

=112.5%-1

=12.5%

9.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由数学网提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教学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讲解书上的例2,而是首先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接着引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改编成例2,导入新课;教学例2后,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再与例2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我随机予以点评。就是在这样一系列有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培养问题意识。复习旧知时,我并没有出示完整的题,而是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教学例2和改编例2也一样,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二是注重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初步形成。本节课,我让学生根据例2得出: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就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除以原计划的”;再根据改变的例2得出: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用“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除以实际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数”这一规律。

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在教学时,我总喜欢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启发学生求异、发散思维。如:例2,学生“(14-12)÷12”这样算后,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先求“实际造林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列出算式“14÷12-1”。

四、注重了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

下课前,我安排了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采取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的形式进行交流。有的说学会了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方法;有的说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有的说知道了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不会比甲数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1’不同;还有的说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我们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还有的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第二种解法掌握得还不太熟练,还得加强练习。等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10.小学一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篇十

北街小学 李青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72例

3、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红花等学具。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玩拍手游戏,复习“同样多”“比多比少”的问题。

师:今天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玩个拍手游戏,好吗?(师生互动拍手游戏。师先拍3下,要求学生拍的和老师同样多;师再拍3下,要求学生拍的多3下。)2.复习“一一对应”法比多少。

3.引入新课: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数量进行比多比少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一遍课题)

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

1.师:同学们,据老师了解,一(1)班的同学,他们的作业写得特别好,老师为了鼓励他们,从开学初就制作了一张作业评比表,给他们贴上了一朵朵鲜艳的小红花,可漂亮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想),一起去看看吧!

2.师:(出示课件)说一说从这张作业评比表里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雪得了12朵小红花,小磊得了8朵小红花。)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问题,师选择以下两个问题板书: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通过动脑很快提出了三个问题,下面我们共同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3.教学例3。

(1)指名读问题。(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2)思考:这个问题是谁跟谁比吗?(小雪跟小磊比)谁多?谁少(小雪多、小磊少。)(3)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

为了进一步清楚地知道“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摆一摆学具,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同学们先摆表示小雪的12朵红花,再摆出表示小磊的8朵红花。注意在摆的过程中要一一对应。明白了吗?明白了,就开始动手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得又快又好。

(4)引导学生把小雪的红花分为两部分。

师:同学们,通过一一对应,你们发现了谁的红花有多余的部分?(小雪)是跟谁比有多余的部分?(跟小磊比)那你们把小雪的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小磊同样多的,一部分是比小磊多的。

(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部分”,“多的部分”)(5)列式计算。

师:现在,小雪的红花已经分成两部分了:一部分是跟小磊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小磊多的部分,问题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其实就是要求哪部分?(多的部分)求“多的部分”,求“多的部分”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呢?谁来说说。(减法)

生:12-8=4(朵)

(6)小结:同学们,以后遇到像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时,我们先要弄2 清楚的是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再从大数里面去掉跟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得出的就是“多的部分”。

4.教学例4。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谁能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也就是说这两个问题只是在说法上反过来而已,其实意思有没有改变呢?(没有),既然意思一样,那么求“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也就是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所以这个问题同样也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指名学生回答:减法。)该如何列式?(12-8=4(朵))

5.小结:(师)现在求出来“少的部分”也是4朵,刚才求出来“多的部分”也是4朵。所以说“少的部分”跟“多的部分”是一样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减法)都是从多的数中去掉跟小的数同样多的部分。

三、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1.师: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看到我们的课堂这么有趣,小松鼠可坐不住了。瞧,它们来了,还带来了许多可口的松果呢!(课件图)。

师:谁来当松鼠妹妹,谁来当松鼠哥哥。请把他们各自说的话,读一遍。(松鼠妹妹: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我有25个松果,我比你多几个?)你们能帮助松鼠哥哥解决这个问题吗?(能)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列算式?

生:25-20=5(个)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谁和谁比吗?(松鼠妹妹和松鼠哥哥比)谁多?谁少?(松鼠哥哥多,松鼠妹妹少)我们从多的数里面去掉跟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得出来就是“多的部分”也是“少的部分”所以可以说松鼠哥哥比松鼠妹妹多5个,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呢?谁来说说?(松鼠妹妹比松鼠哥哥少5个)

2.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样的一个画面。两个可爱的小朋友正在那儿高兴地比起书来了。(课件图)谁来当这个女孩,谁来当这个男孩?请他们把各自说的话,读一遍。(女孩:我有34本连环画。男孩:我有30本,我比你少几本?请你们帮忙算算男孩比女孩少几本书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4-30=4(本)

师:同意吗?(同意)。你也说一说,这个问题是谁和谁比?(女孩跟男孩比)谁多?谁少?(女孩多,男孩少)我们从多的数34本里面去掉跟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30本,得出来就是“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部分”所以说男孩比女孩少4本,反过来也可以怎么说呢?(女孩比男孩多4本)

3.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4.思维拓展。

四、全课总结。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小结。

2.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这些数学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能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五、作业:课本74页的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用减法计算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花? 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花?

12-8=4(朵)

上一篇:关于家庭保险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2018年安全教育日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