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教育培训的意义(精选10篇)
1.旅游教育培训的意义 篇一
智慧旅游 发展的基本点是对旅游业发展形势的清醒认识,着眼点是形成可持续发展和更加依靠旅游信息资源发展的坚实基础、内生动力和新机制,着力点是加快基础建设,推动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建立旅游信息应用服务标准规范。作为旅游信息化的延伸与发展,智慧旅游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中心,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旅游信息化。
智慧旅游将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使游客、企业、机构与自然、社会相互感知,在感知中产生智慧的服务,提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动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智慧旅游的核心是游客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智慧旅游服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从旅游业的目的地品牌效应、旅游资源整合能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的目前水平来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是完成这些提升的关键手段之一。
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要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苏在镇江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推进中国智慧旅游发展”整体战略迎来了重要机遇期和关键期。
智慧旅游作为新事物,对整个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对旅游者而言,智慧旅游可以让游客不出家门,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并支付,旅游行程中也可以动态地了解所需信息并发出救援及接受帮助信息;游程结束后亦可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
第二,对旅游企业而言,智慧旅游的系统是充分展示企业形象和提供产品的平台,并将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
第三,对旅游管理部门而言,通过目标定位、数据统计、安全和反馈等系统,全面了解游客需求、旅游目的地动态、投诉建议等内容,帮助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总之,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客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从而逐渐改变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是旅游业强化现代服务业特征,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将引领旅游进入智慧时代。
2.旅游教育培训的意义 篇二
关键词:女性旅游,行为特征,意义
在我国古代, 中年和青年的界限被定为30岁。《皇帝内经》曰:三十以上为壮。杨上善作注补充道:三十以上为长。《礼记》中也有三十曰壮、四十曰强的记载。所言壮、长、强皆指中年, 古人又以50岁划分中年和老年, 现代社会60岁以上才称老年。最近,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中年女性, 75岁至89岁为中年女性,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这5个年龄段的划分, 把人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 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一、青年女性的身心特点与旅游特征
(一) 青年女性的身心特点
青年人虽说生活阅历不多, 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但身体健康, 精力旺盛。青年时期的女性如花似玉, 惹人怜爱, 浪漫而又现实。她们怀着爱与恐惧, 接纳与排斥, 理性与感性漫步于人生的道路上。她们的烦恼在于如何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选择什么样的恋人, 选择怎样的生活。在经济上, 青年女性比少女多了经济保障, 经济上不再依赖父母, 现在的父母大多不需要她们承担家庭的生活, 她们的收入可以自由支配。在身心方面, 她们比中老年女性想法多, 心理活动活跃, 身体健康, 适应性强, 能够承受频繁旅游。现代的青年女性从小接受同男人一样的教育, 她们有着同男人一样的思想, 在工作中承担着同男人一样的责任与压力, 所以她们独立、坚强, 不把自己的命运依附在男人身人。尤其是30岁左右的单身或是结婚没有孩子且在职场中较成功的女性, 她们精力充沛, 追求时尚, 讲究生活品味, 有着较好的经济条件, 她们希望通购物、旅游来慰劳自己, 体现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 青年女性的旅游动机
一是年轻人生性好动, 好奇心强, 对听说而没有去过的地方总想亲自体验;二是没有家庭的拖累, 只要工作能脱离开, 有经济条件做支撑, 她们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三是因为选择的困扰多, 她们需要摆脱工作与生活中的纠结, 需要放松减压, 给自己一段真空时间, 尽情地放松自己;四是她们深知如果结婚做了母亲, 会有许多年不能出游, 所以想在能够出游的日子里会尽情地享受生活。
(三) 青年女性的旅游特征
1. 在出游时间上, 她们最多的会选择节假日, 因为年轻人在工作中需要打拼, 工作中不可懈怠, 所以只好充分利用节假日来放松自己。
二是利用年假避开旅游高峰, 这往往是她们最中意的旅游时间段, 只要工作上允许, 她们会再请几天假, 尽情放松自己的身心, 享受生活, 慰劳自己。三是利用周末到近效洗洗温泉或是到乡村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释放压力。
2. 在旅游形式上, 越年经的女性越倾向于选择“散客自助游”。
她们喜欢无拘无束地跟几个好朋友, 随意的自由游玩, 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品尝美食或是购物, 去一些比较有刺激性的场所, 比如酒吧或是观看当地有特色的表演。
3. 在饮食上, 年轻女性最喜欢的是“特色小吃”。
不管收入高低, 都对“特色小吃”情有独钟, 不会自备干粮;收入高的年轻女性也会去高档餐厅, 享受美食的同时享受着高档的服务与氛围。
4. 在住宿上, 年轻女性比较偏好“经济型酒店”, 只要方便、干净、安全, 她们就会选择。
如果月收入在10000万以上的, 她们会选择星级酒店, 根本不在乎房价。
5.
在交通工具上, 年轻女性因为忙于工作, 她们一般会选择飞机或是高铁, 尽量不在路途上浪费时间, 很少会选择汽车。
6. 在购物方面, 年轻女性常常具有盲目性或是冲动性, 感觉好看、好玩就会购买, 不太考虑实用性。
大多数年轻女性,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常常购买一些价格比较便宜的商品;而收入高的年轻女性, 则是购物方面的生力军, 出手力度大, 且常常出手。
二、中年女性的身心特点与旅游特征
(一) 中年女性的身心特点
人到中年生理功能在不知不觉中下降, 体质由盛趋衰, 精力逐渐减退, 身体会产生诸多不适, 如心悸、呼吸不畅、眩晕、血压升高、耳鸣、失眠、肠胃功能紊乱、食欲减退、便秘等等。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还常常被“更年期”困扰, 情绪不稳定, 焦虑、敏感、多疑、忧郁、常常会因小事而冲动, 是被人们“不待见”的一个年龄段。尤其是被视为生活中心的孩子考上大学, 离开了自己的视线, 内心会有一种空了的感觉, 生活中似乎没有了重点。而男性在这个期间常常是人生中事业最辉煌的一个阶段, 如果丈夫因忙于工作减少了对家庭和妻子的关心、照顾,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这个年龄段的女性, 如果不能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心态, 就会加重女性更年期的心理不安宁、忧郁、多疑、焦虑, 这些心理上的不适会进一步促使机体功能失调, 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 中年女性旅游的动机
1. 为了平稳度过更年期。
大众媒介的言传身教, 使中年女性懂得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 让自己忙碌起来, 通过有益的活动来充实自己, 寄托感情, 有助于平稳度过更年期。旅游是一项可以充实生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活动。旅游中的奔波、劳累可以有效地转移焦虑、忧郁、不安等不良情绪, 使自己尽可能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在旅游中可以开拓生活领域, 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 在结交新朋友的同时, 交流各自的心得, 这种交流可以维护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精神上得到放松, 更好维护心理健康, 减轻或避免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2. 为了愉悦身心。
生命在于运动,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对前方充满向往的体育运动。无论是险山峻岭、还是奔腾咆哮的瀑布、或是小桥流水、曲廊回栏的园林, 你都要在运动中付出相当的体力, 才能观赏到独特的自然风光, 领略到魅力无限的山势水色。这种运动不同于游泳或是走路, 因为不知道前面的美景是什么样子, 所以总是充满了好奇, 不知不觉中做了大量的运动, 当看到美景后又有一种心灵上极大的满足。旅游的劳累可以使身体与心情得到一种特殊的轻松, 身心愉悦。
3. 为了丰富自己。
由于年龄的关系, 中年女性害怕自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 也害怕被孩子瞧不起。除了看书学习, 提高自己的修养外, 旅游也是一个丰富自己的好方法。因为旅游要离开自己生活的城市, 来到一个自己没有去过的区域, 路途中的忐忑, 住宿中的小心, 饮食中的挑剔, 这一路下来, 不仅丰富了自己, 对她们的自信心也是个提升, 觉得自己能够应付一切事情, 这种感性的自我丰富是从书本中难以满足的。旅游能够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 与更多的人接触、交朋友, 彼此之间互相感染豁达的情绪, 有利于心理健康。
4. 为了摆脱“空巢家庭”的失落。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使“空巢家庭”在我国非常普及, 只要独生子女考上了大学, 就意味着“空巢家庭”的诞生。即使孩子大学毕业, 随着就业人员流动性的增加, 住房条件的改善, “空巢家庭”也依然存在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空巢家庭”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失落和无奈, 尤其是感情细腻的母亲, 原来天天围着孩子转, 如今孩子上了大学, 仿佛一下子没有了生活的重心, 再加上更年期的困扰, 她们会有诸多的失落与不适。为了摆脱这些孤独寂寞以及失落的心理, 她们会选择旅游。在旅游中行走原野, 呼吸新鲜的空气, 看美景, 品尝美食, 感受不同的民俗民风, 愉悦心情, 摆脱孤独感和压抑感, 缓解焦虑。
(三) 中年女性旅游的特点
1. 在出游时间上, 她们会比年轻女性灵活一些。
因为一些中年女性已经退休, 时间完全可以自由支配。即使没有退休, 她们在工作中也不需要像年轻人那样打拼, 况且年假也比较多, 所以她们大多会错过旅游高峰。
2. 在旅游形式上, 她们喜欢“散客自助游”, 但也不排斥跟团旅游。
这个年龄的女性由于所受教育与工作性质的不同, 经济收入与爱好差异会比较大。但共同的特点是不喜欢去刺激的场所, 也不喜欢刺激的旅游项目, 注重安全性。
3. 在饮食上, 喜欢干净、清淡、有特色的食品, 喜欢品尝“特色小吃”。
经济条件不好的中年女性不排斥自备干粮, 经济条件好的中年女性也不会讲究餐厅的级别。
4. 在住宿上, 中年更加注重安全性。
只要方便、干净、安全, 她们就会选择, 偏爱“经济型酒店”, 注重性价比。即使月收入在10000万以上的, 她们也基本上不选择星级酒店, 节俭已经成为她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5.
在交通工具上, 没有退休的中年女生一般会选择飞机或是高铁, 尽量不在路途上浪费时间;退休的中年女性则会选择省钱的交通工具, 只要身体能承受得了, 耗时多少她们不在乎, 某种角度说, 她们出来旅游就是为了打发时间。
6. 在购物方面, 中年女性已经没有了盲目性与冲动性, 她们很少听从导游的劝说, 购买一些不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
但是, 经济条件好的中年女性出手绝不手软, 会给自己或家人购买一些价格不菲的礼物, 具有很强的购物能力。
三、老年女性的身心特点与旅游特征
(一) 老年女性的身心特点
老年女性因为没有了更年期的干扰, 身体状况也稳定了许多, 尤其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 如果退休后注重锻炼, 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地丰富多彩一些, 那些心悸、呼吸不畅、眩晕、失眠、肠胃功能紊乱等现象会消失, 身体比中年女性甚至还好。她们在心理上完全接受了自己已经退休这个现实, 剩下的日子就是安享晚年。只希望有个好身体, 不给儿女添麻烦;也希望自己能快乐, 对得起自己就好。但是她们也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日子也不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己的腿脚也会越来越不便利, 过75岁基本就不可能出去旅游了, 所以60岁左右的老年人旅游欲望非常强烈。这个年龄的老年人都有退休金, 如果儿女能够自立, 她们真是“有闲、有钱”的一个群体。
(二) 老年女性旅游的动机
1. 为了愉悦身心。
人到老年各种欲望随之降低, 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与生活的快乐。旅游可以带给人新奇感, 永远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样的美景, 对于生命经历丰富的老年人而言, 这种新奇的感觉是他们向往的。在旅游的过程中不断运动, 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而且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充满自信, 觉得自己能行, 还能旅游, 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感情细腻的老年女性来说比药好用。
2. 为了对得起自己。
如今的老年女性, 大多经历过艰苦的生活, 从小吃不饱, 年轻时下乡, 很多人还经历了下岗, 如今退休有了退休金, 她们觉得好生活终于来了。她们明白年龄不饶人, 再过一些年自己可能腿脚不利索, 就不能旅游了, 于是趁现在身体尚好, 经济条件也可以, 积极出游, 将来老了不能动了, 也算对得起自己艰辛、操劳的一生了。
(三) 老年女性旅游的特点
1. 在出游时间上, 她们会选择气候适宜的春季或是秋季, 避开旅游高峰。
她们选择的出游时间不仅气候宜人, 还能避免旅游时的拥挤, 而且这个时候无论是机票或是住宿费用都有较大的优惠。
2. 在旅游形式上, 她们很少喜欢“散客自助游”, 大多选择跟团旅游。
因为年龄的关系, 她们更希望有人为她们安排好一切, 能有一个团体给自己的行动提供安全保障。如果旅行社能安排随队医生, 将会对她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格外注重安全性。
3.
在饮食上, 喜欢干净、清淡、软糯、热乎的食品, 对辛辣的“特色小吃”不感兴趣, 能够接受简单没有特色的套餐, 即使条件好的老年女性也不喜欢进高档餐厅。
4. 在住宿上, 老年女性注重服务性。
只要方便、干净、安全、服务好, 她们就会选择。尤其是服务员是否能耐心服务, 是她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条件, 细腻的老年女性更注重别人对自己态度。老年女性即使有钱也不会选择星级酒店, 如果是她们自己有钱, 她们希望把钱留给子孙;如果是儿女有钱孝敬她们, 她们会觉得这种消费对不起儿女。
5. 在交通工具上, 她们更加注重安全性与舒适性。
她们会选择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 比如高铁、或火车, 如果可能就不选择汽车, 为了省钱也会尽量不选择飞机。
6. 在购物方面, 老年女性不管经济条件如何, 对购物都不太感兴趣, 而且购物时极具理性, 不会盲目购物。
因为她们觉得携带这些物品本身就是个极大的负担, 没有必要给自己增加这些麻烦, 只会买一点小礼物送给亲朋。
四、发展女性旅游的社会意义
(一) 生活更加健康
社会的快速发展, 使得竞争日益加剧,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要承担工作或是生活中的一些压力。男性常常以喝酒、抽烟或是朋友聚会的形式来释放压力, 一些女性则靠购物释放压力, 其实这些都是不健康的释放压力的形式。旅游活动可以远离工作、生活中的一切压力, 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身心获得放松, 精神得到愉悦;旅游是运动中的休闲活动, 在运动中欣赏美景, 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增长见识, 结识新的朋友。在浏览名山大川的过程中不仅释放了压力, 而且健康了身心, 让生活充满阳光。
(二) 体现社会的进步
社会的进步使得女性同男性有着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 得到了与男性一样的工作机会, 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同时, 个人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个人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她们不仅在工作中要独当一面, 同时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安排家中的诸多琐事, 实在辛苦。如今, 她们能够通过旅游休闲放松身心, 在履行了个人对社会与他人的义务之后, 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条件与个性需求, 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休闲方式, 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享受生活, 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三) 有利于家庭幸福, 社会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幸福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女性的情绪常常会影响家庭的气氛, 因为女性在家中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她的喜怒哀乐常常牵动着家人的情绪。她们旅游时最希望带上孩子, 和家人一起出游, 这个时候的女性会觉得非常幸福, 她会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似乎原来的劳累、辛苦都是值得的。辛苦一年有十天的旅游快乐, 就会让她们对工作、生活有奔头, 想想这个美好的假期就会忽略掉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 不论是同事之间的关系还是夫妻之间的关系都会更加和谐。
(四)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 对国民经济和就业而言, 会产生由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三者联动的整体乘数效应。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 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如导游、旅行社的工作人员) , 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如酒店、商店、交通、建筑等行业) 。因为旅游业本身就是包含多种服务内容的行业, 并且许多项目不是用现代手段就能取代的, 因此旅游业所需的就业人数相对于其它产业要高得多, 再加上旅游业的带动力较强, 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扩大社会就业领域, 所以有人说旅游业是一个无烟的系统工厂。
参考文献
[1]韩利红.中国女性旅游快速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学刊, 2010, 30 (5)
[2]桂煜航.试析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BE/OL].中国旅游网
[3]胡林.女性旅游的消费市场研究[J].江苏商论, 2008 (1)
[4]王烨.基于生活形态的80后旅游消费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13 (4)
3.生态旅游意义下的吕梁山观光旅游 篇三
【关键词】生态旅游;观光旅游;新世纪;社区生态旅游
1.社区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1.1社区的概念
社区(Community) 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于其概念社会学家有多种定义。“Community”一词最早见于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Tennies)所著的《社区与社会》一书。根据国内外大多数社会学家的解释和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 可以认为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 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社区既具有诸如地缘、友谊、亲情、认同共生互助等传统内涵;也包括磨合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处理公共事务的运作模式、确立适合本地域生活方式等现代含意。
1.2生态旅游
1.3社区生态旅游
社区生态旅游(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从构词角度看,就是建立在社区基础上的生态旅游,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从逻辑角度看,该概念将单向介入式生态旅游提升到双向互动时生态旅游。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的旅游,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加入了社区的内容,以社区为中心形成生态旅游发展的新途径。在这样的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及其居民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社区居民的利益被放到较高的位置上,强调大部分的利益保留在社区内部,社区居民不再仅仅是旅游发展的相关者,更是旅游发展的主要收益者。相关者意味着具有相关性,而获益意味着社区居民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摆脱了以往的被动状态,成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力量,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社区的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以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高级形式和更人文化的生态旅游,以充分展示当地的自然、人文特色为目的,以保护、发展自然环境和当地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并且非常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和利益保障,强调当地社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占据主导(包括旅游日常管理与重大决策)。
2.社区生态旅游的基本意义
社区生态旅游之前的生态旅游姑且称之为“非社区生态旅游”侧重于生态旅游资源和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理念或特种旅游方式而研究。在理念上反对大众观光旅游,以及对旅游资源景观区超强度开发,超容量接待等造成的生态破坏,因此提倡低密度开发和“少而精”的旅游。故而在生态旅游早期并没有对旅游社区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但由于可持续理念的普及,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意识到“生态旅游是时髦的商业标签和品牌”,这在中国尤其如此。实际形成了“生态旅游意义下的新世纪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已有名不符实之嫌。大众型生态旅游对社区产生了强大压力,也使社区利益保障问题更加突显出来。
3.吕梁风景区案例分析
社区生态旅游自出现以来,不断有政府和机构把社区生态旅游的理念运用于实际的旅游规划和管理之中,从而积累了许多有探索、指导意义的实践依据,为推动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实践支撑。
吕梁风景区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以目前的现状来看声势已打造出去了,吕梁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前来风景区旅游的人也络绎不绝,但因游人心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响。比如:爱好运动的大致会认为,吕梁风景区有山有水,绿化面积高,空气清新,水质清纯,是一个天然氧吧,是一处绝佳的运动、休闲场所,文学素养高的游人喜欢谈古论今,探究吕梁历史文化,吕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岳飞诗碑、“三绝碑”、川上书院均有着不同的历史典故,令人追寻古迹,鉴赏历史文化,趣味无穷;喜好奇石的游客,为千奇百怪、形色浑厚,质地细腻、温润可人的吕梁奇石而叹为观止;喜欢垂钓的游人首当其冲的要选择吕梁湖,湖水占地面积之广,在徐州地区首屈一指,钓完鱼再美美的享受一番大餐,乐趣无穷;一般的游人想看到更多的名胜古迹,奇观景点,对于这族游人,目前来吕梁当然会大失所望,而这部分人所占比例不下于50%。当然,要“拉拢”这类游客,从资金、资源和景点打造上要花费很高的代价,较长的时间去建造景点。
伊庄镇党委、政府根据徐州市政府和铜山区政府对吕梁生态旅游风景开发区的设立,积极行动,主动融入,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抢抓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建设新伊庄”奋斗目标。深度挖掘和整理独特的优势发展资源,四大优势资源是:生态之乡、文化之乡、奇石之乡、农业之乡。通过对伊庄优势发展资源的全面分析,在发展中知彼知己,抢抓发展机遇,彰显资源优势,凝聚关注,整合力量,使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和丰满,通过开发和创新,突出个性定位,使优势资源成为发展的动力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而促进伊庄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和谐魅力伊庄建设。
伊庄镇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优美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景观具有独特性、自然性和文化性。而且生态资源类型齐全,山岭、溶洞、河流、湖泊、森林、植物、动物、文化、历史等,资源品位高,组合条件好,形成天然的生态资源产业链,而且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具有挖掘和开发的先天优势和特色,生态资源别具一格,个性鲜明,是典型的生态旅游资源导向型乡镇,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
4.结论
社区生态旅游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生态旅游模式,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加入了社区的内容,以社区为中心形成生态旅游发展的新途径。社区居民是旅游业影响的主要承担者,因为旅游业发展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自然环境损耗和人文信息消失。旅游的发展若要符合经济期望和环境要求,不仅需要考虑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更要关注旅游目的地的“主人”-社区居民的态度和参与行为。国外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社区居民及其社区承担了旅游发展的环境、社会、文化、机会等各种成本,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补偿或利益,相反,旅游产生的大量利益从社区居民身边流走,即所谓的旅游漏损。因此,CBET认为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生态旅游是社区拥有和管理的旅游,而其中最受学术界关注的就是社区居民。中国国家旅游局于1995年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充分体现了我国旅游目的地建设重视社区居民参与的思想。2004年和2006年中国推出的旅游主题分别是“中国百姓生活游”和“中国乡村游”,其目的就是通过“旅客走进百姓生活,百姓参与旅游活动”来促进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居民参与行为,带动社区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旅游给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变化和居民的社区参与行为也恰恰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
【参考文献】
4.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意义 篇四
1.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旅游地环境
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使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意识,更注重村容村貌,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将促进旅游地大环境的改善。同时,还将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生态规律及当地的文化习俗,重视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因而能增加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使当地居民认识文化景观和文化传统的价值,让民间手工艺、音乐、戏剧、舞蹈、饮食等各种文化都在旅游过程中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同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更深刻的意义。
3.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房屋建设的布局更加合理,排污、治污更加规范、严格,更加注重高科技投入,注重生物害虫的防治等,从而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客观上为当地农民营造了良好的居住、休憩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并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以及旅游产品结构,使传统农业增添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生态农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进而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4.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5.旅游教育培训的意义 篇五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和目的
摘要: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红色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发展红色旅游是我国对国家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要求,同时为了警戒后代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远景设计研究院总结了一下的几点来证明。
1、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弘扬革命传统是新时期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是贴近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4]。对游客而言,不仅可以欣赏祖国的山川美景,更能让英烈们的动人事迹洗涤和净化心灵,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红色旅游不仅是革命精神的实践之旅,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合,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是我国旅游产业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国际经济学界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统计,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事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从东南沿海到雪域高原,从商业经济重镇到穷乡僻壤,绵延曲折,逶迤万里。总体上看,这条“黄金通道”的开发关系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目标的实现。分区域看,红色旅游是大都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员约一亿人次,给革命老区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约200亿元。红色旅游带动了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老区的招商环境,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比如当年红军医院旧址所在的井冈山小井村、琼崖革命根据地所在的琼海市椰子寨村,依靠红色资源迈上了小康之路。
3、发展红色旅游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契机,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内地很多地方都在对“红色景点”进行修缮。湖南省花垣县对国立八中进行全面维修和保护。国立八中也修缮了“国立八中旧址纪念碑”。花垣县在保护修缮好花垣县第一届县委遗迹的同时。保护和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其所代表的先进文化,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6.发展沙漠旅游规划项目的重要意义 篇六
库布齐沙漠旅游资源不仅点多面广,而且更主要的是其荒凉、雄浑、粗犷特色,大漠、湖泊、绿洲、草原、黄河、现代工业等多样性景观融为一体,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支配市场的旅游产品包括自然与生态旅游产品、沙漠旅游产品。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民族风情旅游资源荟萃,符合世界旅游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旅游规划,还有利于适应和满足人们物质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后,物质、文化消费心态和消费需求,向新、奇、特、险、自然美、高质量方向转变。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增进与周边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国际的了解与交往,增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联系与协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杭旗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库布齐沙漠由于受地理区位、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所以长期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人们的商品意识、开放意识、价值观念都非常淡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旅游规划发展,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大大加快,投资环境会不断改善,为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客流、人才流、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快速增长,使引入购买力扩大。
7.浅述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意义 篇七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从事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企业和个人规模都比较小,程度不同的面临资金短缺、投资回收较慢等问题,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的扶持,难以立足和发展壮大。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对有批量生产能力、产品销路较好并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一定数量资金扶持。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延缓企业或个人在开发旅游纪念品前期面临的资金压力,待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度过萌芽期后再行返还,资金能够循环使用。相信经过几年的扶持,将会形成一批有活力的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从而大大丰富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
一、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及分析
旅游纪念品的种类很多,有传统工艺品、现代工业产品、手工艺制品、书籍、画册等。目前大多由旅游部门提供,在某种程度上会让游客觉得这是推销,不能达到通过产品本身来吸引游客的目的。在国内旅游,按照惯例,跟团的时候导游会给我们推荐纪念品,让我们买。常常是很多的游客面露难色,心里不太想要,但是却又不能拒绝。而在国外,很多旅游景点,游客必须经过旅游纪念品商店才能走到出口,而那里的旅游纪念品是针对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而分别设置的,游客很少空手而归。
二、旅游纪念品的认知性和审美性
对于旅游纪念品来说,能否引起游客购买欲望,重要的是它的认知性和审美性。这两个因素也是旅游纪念品体现它的纪念性价值的有效途径。旅游纪念品利用一定的形体、色彩或材料质地,发挥着传达信息的符号作用,来表征某种含义。这种传达方式可以是图像的、指示的或者象征的,让人们在形象的直观中,获得某种意义的领悟和价值的体验。审美性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
三、旅游纪念品的造型风格
旅游纪念品的审美表现应与地方文化特色相协调,围绕实用和认知功能来展开,并最终通过对其造型语言的设计来获得。
按照各地方特色设计的民居旅游纪念品,其特点在于它的造型。造型的鲜明不仅可以通过纪念品使消费者明确了解这个纪念品出自哪个国家、哪种文化、哪种工艺、它意味着什么、有何典故等等,而且可以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造型具有各地方特色,其优点在于传承老题材、旧工艺的同时,设计出一些鲜活的现时代生活的场景,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形式,进而扩大消费群体。同时,各种造型要素还要具有同调性或风格的一致性,有助于人们对当地特有旅游纪念品语言的理解,达成地域文化共识性,从而利于达到整体宣传该地区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目的。
四、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地域文化
旅游纪念品要体现出各种文化的独特性与时代性。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会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域具有丰富多彩的不同特色的文化,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两广文化等,每一种文化类型都有特定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的特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生产,属于社会化大生产,其设计、生产以及精美的装璜包装不仅需要科技人才的力量,还需要美术学、营销学、市场学等方面人才的介入。通过设计师和能工巧匠的制作,从中获得启迪、引发联想和发现新的商机,再将作品推荐给生产商、销售商或投资者,促进旅游纪念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紧密结合。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古典文明如唐诗、宋词、戏曲、国画、书法让世人折服;中国的传统服饰如汉服、唐装等也深深吸引着现代人;中国的儒家思想、诸子学说、孙子兵法更为当代商界、文化界所推崇。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如徽州文化、文房四宝、四大发明、龙凤纹样、秦砖汉瓦、敦煌壁画和武术、京戏、皮影等等。
要真正树立“小商品、大产业”的意识,认识到深入开发旅游纪念品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提升旅游形象等息息相关。要拓宽思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突出专业化与群众性相结合,针对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全国兴起发展旅游纪念品的热潮。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跨部门的产业,相关部门的协调运转十分重要。旅游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诸多渠道,如产品的设计、原料的供求、产品的生产、市场销售、市场保护等都需要各相关部门力量的加入。所以,建议在全国建立旅游纪念品开发和管理的协调机制,由旅游、经贸、文化、科技、工商、税收、农业和技术部门等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
8.庐山旅游文化中的地理学意义 篇八
关键词:庐山旅游文化;地理学意义
一、庐山的红绿铁皮屋顶
庐山的红绿铁皮屋顶是最具特色的,在牯岭镇几乎所以房子的屋顶都是铁皮的,颜色普遍是红色和绿色,夹杂一些黑色。初到此处的人会觉得庐山的红绿铁皮屋顶是为了使庐山别墅群显得更加具有美学意义,但其实究其背后的地理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有:
1.庐山的气候: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天气多變,温度多变,有时候会出现冰雹天气。传统的瓦片易碎,不科学;2.海拔高,庐山每年气温过低,雨雪气候导致积雪过多,铁皮屋顶导热会加快,减少积雪承重;3.红色的铁皮屋顶,红色的色调吸热,属于暖色调;4.铁皮运输便利,由于早期庐山建筑由西方人兴起,当时交通不是十分发达,所以在运输方面来说铁片比较好运输至山顶,所以采用铁片也是首选;5.由于庐山是中国最大的高山别墅群,早期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人们在庐山兴建别墅,所以庐山别墅以西方别为主,由于西方别墅大多有壁炉可以取暖,为了使温度更集中,相对瓦片,铁皮更好;6.由于庐山潮湿的天气,为了使铁片能保持持久使用和防腐蚀、防锈,所以涂油漆是最好的办法,而恰巧现在市面上的防锈漆是以红绿颜色为主;7.庐山这样的地理环境,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文化气息,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在此驻足。虽然铁片隔音很差,但同时也带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感觉,下雨的时候,千家万户的屋顶敲击,发出不同频率不同响度不同韵律的声音,这声音与屋檐落水交响,有一分悦耳,有几分诗意,与庐山的历史氛围相契和。
二、庐山松
庐山的东线的旅游路线中,五老峰和三叠泉是最累的一条旅游路线。名字很形象,五老峰大概就是五个山峰,三叠泉差不多就是三个叠在一起的泉水。从景点名称中已经体会到了这一次路程不是高就是陡。三叠泉的形成也是由于陡峭的山体所以出现了三个瀑布承接而组成的。而在五老峰的一路上,被庐山松所吸引,一棵棵松树其枝叶都有偏向一个方向生长的特点。庐山松是庐山旅游文化的代表,对于庐山熟悉,那就一定知道庐山松,因其独特的长势被人们所记住。这并不是庐山当地人故意塑造的松树品种,而是与庐山海拔高,常年有强劲的盛行风,阳坡有充足的光照以及其中一侧的温度、湿度条件优越有关。
三、“靠山”
在三叠泉的路上,还发现庐山当地人的特有习俗,“靠山”,当地人在庐山路边的大石头与地面的间隙下用小木棍支撑起来,寓意这是给自己孩子找到的“靠山”。而庐山的山坡坡度较陡、泥石流多发携带很多大石块以及庐山岩石多裂理、节理易风化这些都为作为靠山的石块形成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也为“靠山”文化的形成准备了前提条件。
四、庐山的石子路与扶栏
考察实习中发现的最有趣的现象是庐山旅游业的就地取材的现象特别明显。如黄龙潭与乌龙潭一线的石子路上的石块明显很光滑,由于去的时候正直下雨很滑所以印象深刻。可以看到这一线的河流中的石块也是很光滑。而三叠泉一线的石子路的石头与黄龙潭一线岩性完全不同,石块很粗糙,属石英岩性,这与其河谷中的石英砂岩吻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黄龙潭一线的走道扶手是用水泥做成的竹竿的形状,而三叠泉一线则是松树的形状。这与东线、西线两线的自然植被有关。西线黄龙潭和乌龙潭在电站大坝刚好是亚热带的分界线,出现了指示植物毛竹,而东线三叠泉和五老峰则是主要以针叶林马尾松为主。
总结:庐山在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同时,也现今地理学野外教学的实践基地,它在承担旅游观光功能的同时,也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理学教材。多层次解读庐山旅游文化中的地理学意义并将之用于地理学教育,这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明. 庐山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
[2]陈伟军. 庐山近代建筑结构艺术[J]. 华中建筑,2016,02:126-130.
9.旅游教育培训的意义 篇九
一、拉动经济发展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通过学习表1.1,了解以下知识:
①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高的国家是泰国,达6.2%;
②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最高的国家是埃及,达80%;
③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说明:
①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发展国际旅游可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通过旅游服务而获取外汇。
②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泰国等,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
改革开放后,我国入境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的发展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该图拍摄的是“十一黄金周”青岛海滨人潮涌动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旅游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奢侈品,而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思考举例说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关系。
点拨: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首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就不能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等服务业、商业的发展,宾馆饭店的修建等。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说明: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发展工业难度大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条件的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阅读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
旅游扶贫是我国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使这些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促进这些经济落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活动
活动提示:
①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
②各组在中西部范围内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分头收集有关旅游地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
③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
④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注意:由于旅游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国本地区所能够控制的。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探究活动:旅游业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稳定。旅游业对外界的影响相当敏感,想一想那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提示:疫情爆发、政治风云的变幻、自然灾害的突发,以及社会治安、经济形式、交通条件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说明: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通过旅游,旅游者可提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并进一步对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说明: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较大,发展旅游业是缓解此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促进文化交流
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
北京的“胡同游”使无数外国旅游者体验了京城平民百姓的生活,了解了胡同文化。通过交流,既促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也促进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案例②云南的文化特色旅游
通过案例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发展旅游应提炼民族文化的精华,使民族文化更具吸引力,也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渐整合。发展文化特色旅游可以说是云南省旅游的重中之重。
图1.9为我们展示了云南的部分文化特色旅游项目,这些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已经突破了国别、种族和传统的界限,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渐整合。特色文化是一种旅游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发掘本地区、本民族具有特色的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广大。
思考
1.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条件是什么?
点拨:云南省生活着26个民族,各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各自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正是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条件。
2.你在旅游中感受到哪些不同的文化?举例说明。
提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从个人感受出发,充分讨论。文化的概念比较抽象,建议教师从文化的物质形式和物质载体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旅游中能感受到的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服饰饮食、歌舞绘画、节日庆典、风俗习惯等都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
探究活动: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没有不利的影响?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提示:旅游者的大量涌人,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一些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三、影响区域环境
说明: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都很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讨论:
1.列举旅游业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措施。
提示: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申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等措施都有利于保护旅游环境。
2.举例说明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
10.旅游教育培训的意义 篇十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产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扩大农村的开放度,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因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俱佳的产业形式,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加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村镇经济上。新农村建设重点是经济发展,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分散性,周期长,对气候条件依赖性强,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收益极不稳定,而且农业附加值低,其比较利益低于其他产业,特别是在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地方,农业收入更受到局限。因此单靠农业很难保证农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非农就业机会,有利于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劳动就业的一条好途径。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而旅游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在农村地区,旅游业是最大的第三产业,其关联度很高,旅游开发具有整体效应。通过有效的空间布局,能够获取聚集效应与外部经济,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从而优化经济结构,带动整个村庄、整个区县,甚至整个市的经济发展,达到区域共同富裕的目标。乡村旅游开发可以带动相关的道路交通、旅馆、餐饮、娱乐以及手工艺品加工业的发展,产生投资的乘数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的投资乘数为4.3,这意味着每增加1元的投资,就能产生4.3元的收益。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增加农村经济总量,缩小城乡差距,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农村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维护这一要素是乡村旅游长盛不衰的根本。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应立足于农村资源优势,并以开发和保护农村资源环境为前提。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极为有限,发展农村经济受到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开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立足于原有环境基础,实行低强度开发,能够使农业资源直接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节省了转移成本,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资源的双重增值和循环利用效果。乡村旅游搞得越好的地方,乡村旅游地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强,因而,会相应地制定出台一些关于整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以及措施,以此引导人们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消费理念,培养人们加强生态保
护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有利于加快建设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三、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兼顾。乡村旅游在将非农生产方式带到农村的同时,也将现代文明的成果普及到农村地区,促进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首先,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乡村旅游产业,归根结底是服务产业,是文化产业。没有以游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不易获得市场的认可,更难获得经济的收益。因此,发展农村旅游,要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因为相对于传统农业,旅游业对劳动者的技术和文化水平要求较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促使农民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从而带动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其次,有助于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发展农村旅游,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先进思想带入农村,可以迅速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农民接受先进思想,实现思想转变。使农村居民接受更多先进的科学、民主、文化知识,为实现农村移风易俗,抛弃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风尚,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促进农村管理民主化。发展乡村旅游也为农民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机制。
【旅游教育培训的意义】推荐阅读:
徐州拓展旅游的意义07-14
县旅游局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情况汇报09-13
旅游景点区人员培训的通知09-22
教育反思的意义08-16
教育的意义演讲感悟10-08
古人具有教育意义的名言07-25
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07-26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意思08-09
教育教学论文的意义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