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经典诗词总结材料

2024-09-24

吟唱经典诗词总结材料(精选7篇)

1.吟唱经典诗词总结材料 篇一

如何进行诗词吟唱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瑰宝,不但形式优美而且洋溢着音韵之美。从懂事开始我就已经会跟着家里人摇头晃脑地背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然不是很懂诗里写的是什么,但觉得很美妙,跟唱歌一样其乐无穷。其实很多情况下,古人也是通过吟唱的方式品来品赏诗词的,由此可见吟唱对于诗词来说也非常重要。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学习了很多的唐诗宋词,但遗憾的是我们都没有学会该怎么去吟唱。《古典诗词吟唱与写作》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同时这门课程也让我对诗词的吟唱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诗词从创作到现在都有久远的历史了,我们该用什么方式去来吟唱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呢?

诗词的吟唱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分春馆的“传人”,课堂上我们学习的是粤语的唱法。这其实只是诗词的一种方言吟唱方式。根据我查的一些资料,粗略地把吟唱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方言吟唱、民歌吟唱和戏剧吟唱等。也不知这种分法是否科学,下面我谈谈个人对这三种吟唱方法的一些鄙见。

首先是方言吟唱法。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普通话的推行并不是很久,而方言却早已千百年扎根与全国各地。用方言吟唱诗词,久已有之。比如广东人用粤语或客家话吟诗,福建人、台湾人用闽南话吟诗,上海人用上海话吟诗„„而不同的方言吟唱又各有特色,相同方言吟唱又有不同派别。在这我主要说说我们课堂上学习的“分春馆”中的粤语唱法。这种唱法与诗词格律密切相关。在通读全诗酝酿好感情后,我们需要对诗词进行平仄判断,明确其平仄类型,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吟唱。而吟唱过程中对每个字的音调和节拍又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诗词的平仄判断是诗词吟唱的一大难点,而入声的判断又是平仄判断中最难攻克的。这是因为诗词写作时间久远,古人的入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消失,变成了其他声调,只有江浙、福建、广东、广西等处还有所保存。虽然粤语的入声变成了三类,但这并不影响入声的判断。所以对于纯正的广州人来说掌握粤语的吟唱方法还是相对轻松,比较容易的。用粤语方言吟唱的诗词总体来说比较低沉、凄婉。刚开始听朱庸斋先生的吟唱时,感觉在听冥诗一样。经过学习后,当我自己尝试着用此法去吟唱时,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我觉得粤语特有的声色更能体现古代诗人思乡报国,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有人说“分春馆”的粤语唱法就像一颗榴莲,可能你会浅尝则止,但当你吃了几次后就会深深爱上它。这也许也是诗词吟唱的普遍特点吧。

接着我说说方言的另一种唱法——普通话吟唱。普通话也就是北方方言,建国后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而得到推广,成为了“普通话”。所以用普通话进行诗词吟唱是非常普及的。我们在电视、电影以及各种晚会上都经常可见。不过,在用普通话吟诗时要特别注意传统诗词的格律以及诗词的音乐性和诗词的韵味。有些字的读法还要作特别的处理才能吟唱好。因为我们的普通话中只有四声,不包括古音中的入声,我们所以不能读出正确的入声字来。为了使古诗的声调听起来能够谐和,合乎古人的声调,就要把入声字都读成第四声仄声字了。

相信最受年轻人喜欢的吟唱方法就是用民歌语言吟唱了。大家都听过邓丽君的《独上西楼》《几多愁》《在水一方》等等优美的曲子吧。课堂上老师也让我们品尝过,那凄美的歌声,绵长的旋律,把我们的心揪住了,让我们的感情也随之起伏跌宕„„这应该是一个新境界——可意会又可言传。民歌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各民族传统文化凝聚而成的结晶。人们用诗词来传承文明,用吟唱来传递情感,用音乐来袒露心声。作为歌诗一体的一个基本形式——民歌,自然也是大众所喜欢的吟唱方式。比如,我们老一辈非常熟悉喜爱的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就是由赣南民歌《采茶调·长歌》改编而来,它婉转优美,如泣如诉,唱半句,停半句,反复吟唱,给人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还有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也正是优美动听的广西山歌。这种民歌唱法虽然非常的优美动听,但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精通曲乐之人所创,然后被大众所吟唱。这对于一些不擅长作曲而又很喜欢吟唱的人来说就非常困难了。如果遇到一些新的诗词,无法套用原有的旋律,而又不能马上为其谱曲那就无法进行吟唱了。所以这种方法对于我这些不通曲乐之人来说只能被动地接受,运用性偏弱。所以我还是更偏向于用方言吟唱诗词,容易分辨平仄,抑扬顿挫分明,而且韵味也很足。

对很多人而言,用戏曲语言进行诗歌吟唱应该是最难的。虽说中国戏曲与古典诗词同属中华瑰宝,但对我而言戏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经常接触但了解不多。据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戏曲剧种名录》列示,中国传统戏曲有一千多个剧种。在许多戏曲中都有诗词吟唱。以传统京剧为例,角色初次上场时,常常要念一首韵律性极强的定场诗,往往还是用韵白来念,念得不紧不慢,高高低低,抑扬顿挫。如《击鼓骂曹》祢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战运机谋,男儿若得擎天手,自然谈笑觅封侯。”毋庸置疑,这就是一段高质量的诗词吟诵。同时在戏剧中还有着吟唱相夹,半吟半唱的诗词吟唱形式,这种形式更宜于感情的抒发。如《宇宙锋》中赵艳容上场时的“杜鹃枝头泣,血泪暗悲啼”就是先吟后唱。仅仅十个字,人物的满腔悲怨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不寒而栗。诗歌这种戏曲唱法非常有挑战性,但非常有吸引力,我们不但要把诗词唱出来,还要加以动作将其表演出来。如果想要完全掌握它,恐怕要为之努力数载或数十载。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听老师为我们演说一番。

到此,总结前面所提到的几种方式,可以看出古典诗词之唱法不外乎吟与唱两种。按台湾大学曾永义教授对诗歌韵文的音乐化,他认为有诵、吟、歌、唱四部曲。第一部曲「诵」,就是朗读,依据字音四声的掌握,音节韵脚的拿捏和意象情趣的感染,然后运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而表现出来。第二部曲「吟」,就是曼引其声,通过声音的曼引,把诵读所具备的条件,所表现的情味更加强化出来,其与声音的结合又向前推进一步。第三部曲「歌」,就是徒歌,也就是不用乐器伴奏的山歌民谣,它有由方言音乐化所形成的「腔调」。第四部曲「唱」,就是透过作曲及作词所呈现的作品,由歌者诠释及演唱之。简言之吟唱就是语言的再创作,更是语言的音乐化,除了腔调的变化,更有曲调与节奏的律动,所以诗词吟唱者要同时具备文学与音乐双重素养,否则是很难达到字正腔圆或珠圆玉润的艺术境界。

眨眼间八个星期过去了,对这门课程感到意犹未尽。在写论文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单单是学会诗词吟唱我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此也难以深刻地回答“如何进行诗词吟唱”这个大问题,我只能用浅陋之言来表达我对其的看法。在以后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我可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合格继承者,把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古典诗词唱法研究》

《唐诗三百首》

《现代人如何吟唱传统诗词》 作者:龚希健

2.第13课 吟唱古诗词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背唱歌曲《咏鹅》,在演唱中感受音乐如何与诗歌相结合,体验

音高与诗词韵律相结合的美感。

2、通过唱游的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的表现与理解。

3、复习和巩固大提琴、小提琴的音色,能区分出用这两件乐器演奏 的《咏鹅》。

教学重点:咏唱歌曲时如何表达音乐的韵味与巩固大提琴、小提琴的音色听辨。

教学难点:巩固大提琴、小提琴的音色的听辨。教学准备:有关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出示课件。)

池塘里,鹅妈妈带着一群上鹅戏耍的场面。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生动的画面你们会想到一首什么古诗呢?

生:《咏鹅》。

师:对了,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诵一遍,好吗? 生:„„

(出示《咏鹅》诗词。)

师:这首诗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有的同学甚至三岁就会背诵了。谁来讲讲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写出了骆宾王对鹅的喜爱之情。生:出出了鹅可爱的样子„„

师:大家说得真好。诗人用寥寥几笔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以及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学唱歌曲

师:以往我们都是朗诵《咏鹅》,今天我们为它谱上曲子唱《咏鹅》。

(出示歌单。)、学唱歌曲

(1)放录音,学生随乐小声哼唱。(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3)解决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4)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启发情绪

(1)古人在吟诗的时候常常会有什么动作和表情?(2)学生模仿并演唱歌曲。

三、综合、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了你们对《咏鹅》诗的理解与升华,真是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意。如果要发奖的话,都可以插上一面胜利的红旗(发放一面小红旗)。我对每位同学都很满意。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这些作品和古诗《咏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呢?

学生集体讨论。综合表现举例:

首先,音响创作组创设情景,模似鹅叫、鸟叫、流水声、风声、雨声。前奏中全体朗诵原诗,然后全体一起唱前段歌词,歌舞创作组和乐舞蹈,配上飘舞的“柳枝”飘舞。间奏时朗诵创作的儿歌,全体一起唱后段歌词。最后两然诗,配上飞洒的花瓣。舞蹈组在台前做舞蹈造型。学生的图画在屏幕上出示,做背景。

学生全体创造表演后(全程录音),老师给全体学生拍照作纪念。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特别开心,我们不仅学会了为古诗《咏鹅》谱写的歌曲,而且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性地进行了发挥。我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还会有许多许多新的创意„„

五、放学生的创作录音。学生排队出教室。

3.吟唱经典诗词总结材料 篇三

——让“吟唱”教学法走进课堂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更是让学生受益。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领悟蕴涵在其中的各种情感,从而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呢?这让我们的语文老师陷入两难境地:讲多了,古诗词的整体意境美被拆解;不讲,年幼的孩子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我在教学古诗词时,一般是让学生先读,然后逐字逐句解释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学得很枯燥,乏味。所以怎么教学古诗词,成了令我和同行老师们愁眉不展的难题。

五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七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切身领略到了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受益匪浅,为我打开了另一扇学习古诗词的大门。

戴老师根据当代儿童的认知心理,借鉴中国传统诗文学习的优秀经验,古为今用,摸索出别具一格的小学古诗词“吟唱”教学法。其实用“吟唱”来概括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词教学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它包含四个组成部分: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一、音律入诵读

“吟唱” 教学法的第一步是“读”。

现今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大都按照“两字一顿”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来指导学生诵读。以《回乡偶书》为例:(“/”表示停顿)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似,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种“千篇一律”的朗读,单调乏味,没有情趣,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诵读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

中国古诗词十分讲究音律,“平上去人”四声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声韵变化体现出鲜明而丰富的音乐性。如果把音律引入诵读,指导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朗读古诗,岂不是能更好地再现古诗的音韵之美,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吗?

“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人声的字。戴老师的具体方法是: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缩短发音。五言诗句看第2、4句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句和末尾字,如果这些字是平声,朗读时拖长音节;如果这些字是仄声,朗读时声停气不停。由于现代汉语中许多字音已不同于古音,如果过于拘泥古诗的格律,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太大。戴老师在借鉴古法的基础上,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平仄音律简化,让学生以汉语拼音的四声为准,读音为一声、二声的归入平声,三声、四声的归入仄声。

以《静夜思》教学为例:

课始,戴老师就指正了同学们“静夜思(sì)”的读音,不仅给台上的学生也给我们台下那么多的听课教师也上了重要的一课。在课堂上,戴老师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遇到古诗、古词、古文的读音时应该查《辞源》。

在这本书中,“思”有三种不同读音。

读sī时有5种解释:1.思考,想问题;2.思慕,想念;3.悲感;4.助词,用于句首;5.姓。

读sì时只有一种意思:心绪,情绪。

读sāi时则同“腮”,多胡须的样子。

而在这里诗题“静夜思”的意思是“静静夜晚的一份心情”所以应该读第四声“sì”。其实用我们现在的方式去区分记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作动词时读sī,作名词时读sì。原来,这个字是这样读的,从小到大自己一直都没读正确,还把错误的读音交给了学生,有些汗颜。同时,也钦佩博览群书的戴老师。

在这节课上,面对三年级的孩子,戴老师通过《静夜思》一诗的教学,教给学生进行诗文诵读的方法很简单——“读之歌之吟之舞之”八个字乃是这位教师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他多年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智慧。

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平仄的规律,平长仄短,一句一句进行指导。(“一”表示平声,“|”表示仄声,“——”声音延长)

— — — ︱ —

床 前 明 月 光,— ︱ ︱ ︱ —

疑 是 地 上 霜。

︱ — ︱ — ︱

举 头 望 明 月,— — — ︱ —

低 头 思 故 乡。

— — — ︱ — — ︱ ︱ ︱ — ︱ — ︱ — ︱ — — — ︱ —

戴老师根据诗中平仄的变化画了一条类似于“心电图”的线条,他运用手势指挥学生读出平仄,在线条上标出每个线条顶端的字,让学生再次领略到了老师的用意。原来这条线恰恰体现了李白的心情变化。戴老师时而委婉动听、时而稳重深远的吟唱,让古诗的吟诵变得是一种赏析性的朗读,并通过范读,指名朗读,齐读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读出了诗的味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二、吟唱进课堂

充分诵读之后,就是唱和吟。

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情感共鸣,仅有读是不够的。中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读,以昌其气”,还讲究“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咏,歌也,吟,呻也。在高声朗诵之后,古人又通过吟唱的方式,进一步人诗境、悟诗心、品诗味,这一点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和借鉴。

唱,最能打动孩子的心。唱诗呢,需要音乐的配合。古诗原配之曲,现大多已失传,流传至今的为数极少,如为《送元二使安西》所作的《阳关三叠》,就是其中一首经典之作。

但更多的古诗需要老师自己选曲配唱。戴老师认为,选曲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①准确理解诗意,曲子要和诗歌的情调吻合;②弦律要简单,易于吟唱;③弦律应高雅古朴,一般不宜选流行歌曲。

吟,是中国古诗特有一种诵读方式。吟,不同于唱,讲究“无腔无调,随意而出”。意在通过吟诗,心中复现情景,领会诗情,“并由于当时当境和个体性情而赋予其鲜活的生命”,达到“虽复现而却不落陈腐”的境界。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吟是读者对诗境的“个性化解读”,对诗意的“个性化表达”。

怎么吟?戴老师说,半读半唱即为吟,即按照唱的韵律,用读的语调,把古诗诵读出来。传统吟诗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在理解和接受上有难度。戴老师通过先读,再唱,为吟打好基础;再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孩子们从模仿开始,逐步了解和掌握吟诗的方法,从而感受到古诗的音韵之美。

在教授《静夜思》时,他和着丝竹旋律,用半读半唱,读唱结合的方法吟诗,吟出了悲伤之感,吟出了李白对于家乡的深深思念,把自己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把诗文中的景和情融合在一起,赢得了听众的热烈地鼓掌,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手语表情意

《诗•大序》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境界:“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确,当读、唱、吟都不足以表达内心进发的情感时,孩子们怎能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呢?

在教学中,戴老师习惯性地用手势指挥学生吟诵时,我发现,读到动情处,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举起小手,学着他的样儿,和他一起舞动起来。我怦然心动:孩子们是想用全身心来表达此时此刻的情感啊!原来,学过聋哑人手语的他把手语融进了读、唱、吟之中,让孩子们能更酣畅更有情趣地抒发心中的情意。生动形象的手语,具备了会意和抒情的双重作用;吟唱中再结合手语,还有助于巩固理解、积累内化。另外,在打手语这一环节中,学生展现即兴发挥的体态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鼓励个性发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说课讲座环节,戴建荣老师说:“童心就是诗心,孩子们喜欢,古诗才会有生命。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唤起孩子对古诗的情感,激发孩子学古诗的兴趣。我觉得,我们当老师的,不管怎么教,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孩子们喜欢学习,那学习不就成了和游戏、玩耍一样快乐的事了吗?”

有人说,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是人的生命中那个最美、最真的化身。诗如生命,生命如诗,戴老师以一颗如诗的心,不仅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一条古诗教学的成功之路,更领悟到了通向成功之路的真谛,那就是“不管怎样教,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在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背后,我们看到戴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爱,看到了一颗和孩子一样纯真的心。这或许就是他能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原因吧。爱,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或许是对戴建荣古诗“吟唱”教学法本质的最好概括。

4.经典诗词朗诵总结 篇四

中华经典美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我校决定开展“经典润泽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活动。

漆桥中心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游子山脚下,孔子文化渊薮,因此此次活动的内容主要围绕“游子思乡”展开。活动通过三个环节展开:

1、歌唱“思乡情”;

2、古人眼中的“乡情”;

3、今人眼中的“乡情”。

此次活动充分利用音乐、舞蹈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唱游活动中诵读,形式多样,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游子的浓浓乡情。”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勤奋工作,我校一定会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

经典润泽人生,书香伴我成长

——漆桥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渊远流长。诵读经典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浸润人生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因此我们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经典润泽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使得经典诵读在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一、创设诵读氛围

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文化墙,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

二、时间与形式

1、每周一、周二,学校利用晨读课时间诵读经典,内容选择经典古诗词。形式可多样化,如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

2、为减轻学生背诵经典的负担,我校采取见缝插针“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这种积少成多加巩固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小预备的时间,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在每班的周课表中加设重课,用来引导学生多种形成诵读积累习惯,指导学生认真领悟,多种形成展示对古诗文诵读意境。使学生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对经典古诗文的理解、并通过背、写、画、唱、演、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三、让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得到提升。

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们在开展诵读活动中就精心设计了一次展示活动,生动展示了学生对古诗、现代诗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学生中有几位舞蹈很好的学生,也把他们融入活动中,给有这样特长的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我们选择有一首感人的《游子吟》,让诵读与歌曲相融合,很好地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诵读水平。学生对这一次活动记忆深刻。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四、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此次活动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通过实践,学校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最终目标。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通过活动,教师理解了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教师们还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五、不足和思考

一个学期以来,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但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在诗歌的内容选择方面还可以再有所扩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古代的经典诗歌,现代的优秀作品也可以做大胆尝试。另外,对于学生的诵读应有完整的评价体系,给予弹性评价。可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参加朗诵活动。

5.吟唱经典诗词总结材料 篇五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诗词,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 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学期结束,评选诵读小明星。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 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与学校大型活动相结合。上学期我校举办两年一度的艺术节,各班表演了精彩纷呈的节目,有古诗新唱,有根据古诗意境的表演,有形式多样的朗诵,还有师生同台表演的歌舞等。在六一儿童节庆祝会上,也以经典古诗文为主题,形式多样,孩子们在快快乐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读书大王”等评选活动。

二、措施到位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和创作的积极性,学校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举行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启动。

(1)学校举行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师生明白讲普通话、诵读经典的意义和重要性,倡议师生亲近母语,共同行动。(2)各班利用班队会深入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工作。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诵经典文,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高全体师生人文素养。

(1)学校通过师生比武这个平台选拔优秀师生,通过培养诵读尖子,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举行全校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从中选拔书法苗子,展示学校写字教育成果,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每个月各个班级评选“课外经典阅读小明星”,每月上报给学校,在升旗仪式上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

4、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写读书笔记、创编童谣、编写手抄报、编写书籍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交流评比。

5、本学期学校举办了“经典阅读活动”,结合各项诵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经典诵读比赛,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诗词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3、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经典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经典的选萃等。)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一、二年级主诵:古诗文5-7篇 三、四年级主诵:优秀古诗文25首 五年级主诵:优秀古诗文20首 六年级主诵:必背篇目古诗词

4、教学原则和方法 A、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B、方法

(1人人参与,个个提高。

(2)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背诵。

(3)每周利用星期二的校园广播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6.吟唱经典诗词总结材料 篇六

九公里小学“诗意校园”建设活动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知,只有打造特色教育品牌,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学校才能有持久的发展。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为了丰富学生在校的生活,培养我校师生的学习诗词的习惯,逐渐形成有“一贯制”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将从2017年2月开始对全校师生开展“诗意校园”活动。将此项工作将纳入我校的常规工作中来。

一、建立、完善组织

根据工作计划,2017年2月份开学之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易小兰校长任组长的 “诗意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各班也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相关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担任,由学生骨干担任班级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并明确专人负责本班的诗词诵读工作。

二、宣传发动

从3月份开始,我们利用广播、周会、晨会、学校橱窗、班级墙报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多种机会和渠道营造浓厚的诗词进校园的活动氛围,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让全体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在行动中、学习中重视这项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实施教诗、读诗、诵诗活动。

三、全面实施

从2017年3月至今,我们按照方案、计划要求。认真实施“诗词进校园”活动,本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广播、晨会、学校橱窗等可用媒体广播和刊出《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和一些不要背诵,但能熟读体会的古诗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黑板报,学校橱窗,文化墙和文化走廊等媒介来推广诗词文化,做到以环境育人,以氛围育人。

3、在学生中间结对子,形成互查互背互问,共同提高的学习诗词的浓厚氛围,漫步校园,时不时能听见学生吟诵几句古诗词,校园诗词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为了扎实做好并不断推进活动的实施,学校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到学习诗词的活动中去。同时,由学校教务处牵头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如诗歌朗诵,诗词书写,诗歌主题手抄报比赛,主题黑板报大赛,主题读书周活动等。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能力突出的学生,比如五年级的程孝君,罗佳敏同学,能写善画手抄报办的相当好,还在市里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四年级的姚雪怡同学,朗诵能力特别强,在朗诵比赛上表演相当出彩:三年级的刘晨辉,张逸写字漂亮,被称为“小小书法家”……。

年关岁末,新春即将来临,万物复苏,呈现出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将诗词这个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入学生心田,明天,必将茁壮成长,陪伴着他们度过幸福每一天!

7.经典古诗词的总结 篇七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成,只有香如故。

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思帝乡韦庄

上一篇:雀巢广告策划书下一篇:网络布线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