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面临形势

2024-10-13

我国资源面临形势(通用8篇)

1.我国资源面临形势 篇一

我国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讲:“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环境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安全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从两个“前所未有”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形势。

一、党中央对形势的两次战略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形势有过两次重要判断。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形势,果断作出了“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判断。当时小平同志讲,“‘战争打不起来’这个话我们多次讲过。这个判断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就能够安安心心地搞建设,把我们的重点转到建设上来,没有这个判断,一天就诚惶诚恐的,怎么能够安心地搞建设?不可能安心地搞建设,更不能全面改革,也不可能确定我们建军的正确原则和方向。” 有了这个判断,就有了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思想基穿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明确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并及时根据国际形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调整了对外战略和方针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并把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中央对形势的第二次判断,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来的“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中央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一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我们有可能争取一个较长时期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推动力量;三是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可以利用这个契机,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这些都给我们加快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战略机遇期的论断,是我们党在深刻考察了当今世界特征和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关系到长期的、全局性的各项战略部署,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两个“前所未有”是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国面临安全形势的新概括

两个“前所未有”即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十七大仍然坚持了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并以两个“前所未有”对国家安全形势作了高度概括。

(一)机遇前所未有 第一,从国际背景来看,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一机遇前所未有。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政治多极化深入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些基本特征使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国际环境在较长时期内可以保持总体和平稳定,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于我有利,机遇在大大增加。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给世界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第二,中国的安全环境处于建国以来较好时期之一,使机遇前所未有。仅从上述当今世界的主题和经济发展潮流,还不足以说明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还要善于从中国自身环境改善来看待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首先,冷战结束,长期对我构成严重威胁的军事包围基本解除。整个冷战期间,我国家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美、苏、日、印等国从四面八方对我构成军事威胁。我们一方面需要巩固政权,另一方面需要应对威胁,安全环境非常险恶。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奢谈机遇期的。冷战结束,对我构成威胁的军事包围基本解除,这是我们谈机遇期非常重要的基点。其次,美国战略重点转移,减轻了我们的战略压力。“9.11”之前,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我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巨大。“9.11”事件及后续事态发展,使美国的战略注意力、战略资源和战略重点被迫投向中东地区。美国的战略困境成为中国战略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的重要因素。再次,与邻国边界领土争端取得较大进展,周边环境和谐稳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与越南、印度、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签订了边界划分的协定或边境相互信任的协定,绝大部分有争议的陆地边界已经划定。我国同东盟国家在南海领海和岛屿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争议也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迈出重要步骤。我们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营造了和谐稳定、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这是机遇前所未有重要保证。

第三,我国与其它大国关系出现全方位改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进入平衡发展时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不断加强;中欧关系呈现出稳定、务实、成熟、全面发展的特点,因双方战略借重需求上升,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得到新的发展;中日关系虽有所迟滞但已出现回暖迹象,且经济联系密切,利益交融已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不存在战争前景;中印关系得到较大改善并不断发展,现在中印两国正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互谅解的原则,积极促进两国关系朝着更加稳定、友好的方向发展,两国签署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为中印关系的改善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中国与其他大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对抗或被迫卷入周边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我们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力以赴地推进和平崛起进程是完全可能的。第四,中国国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我们捕捉机遇期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出28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7%的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正像十七大报告讲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现状使我们对各种有利条件的利用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今天的发展利用了国际上所有条件的同时,却没有遵从西方的模式,而是走了一条完全独立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这使得我们解决问题的战略回旋余地增大,有利于战略机遇期的捕捉。

(二)挑战前所未有

第一,世界形势的不乐观因素的挑战。当今世界不容乐观的因素,深刻影响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其双刃剑作用愈益显现,国际竞争加剧,对发展中国家总体不利;世界力量失衡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政治多极化发展道路曲折漫长;西方某些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大肆推销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加剧了一些国家的民族宗教矛盾和意识形态斗争。由于我们已经全面参与了全球化进程,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而广泛,从而带给我们的挑战前所未有。第二,西方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挑战。冷战格局瓦解后,西方大国仍然保持了综合实力优势。当今的世界秩序仍由西方大国领导,以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由少数几个大国垄断国际市场,操纵整个国际社会生活。国际组织基本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按照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在运作。我们长期被排斥在国际主流社会之外。同时,外界对我们承担国际责任的期望大大高于我们的实力。因此,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如何更加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更好地利用各种合作机制拓展我国的发展空间,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于我们是一种挑战。

第三,世界大国公开或隐形遏制对我形成的挑战。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西化”、“分化”战略。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毫不掩饰地宣称,美国的目标就是要领导全世界,就是要利用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来谋求它的绝对优势。在美国全球战略的主导下,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和潜在挑战者是毫无疑问的,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贸易问题、以及东北亚、中亚安全问题上存在着若干分歧。近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四方联盟缔结了非正式防务条约即所谓亚洲版北约,矛头指向十分清晰。如何警惕和有力地回应国际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的渗透和遏制的挑战前所未有。

第四,影响我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因素处于不确定变化之中。中日东海争端、南海权益争端、中印边境领土争端,矛盾冲突日益浮上台面;“台独”、“藏独”、“东突”等分裂主义势力继续得到西方势力支持,成为影响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现实障碍,西方国家某些抵制奥运的言论和行动充分说明这一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台湾问题形势发展正进入新一轮高危期,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当选后的政策走向还存在变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当前影响国家安全稳定的诸因素中,最能在战略机遇期干扰我和谐社会建设、中断我和平发展进程的是台湾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新世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能否持续,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这些影响我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因素都处于不确定变化之中,且很多客观条件我们难以把握。如美军在伊拉克还能陷入多长时间,美国同伊朗的核问题将如何解决,朝鲜半岛局面还能维持多久,中日东海冲突以什么方式解决,台独势力会把台湾推向何处等等,都将对我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如何应对各种势力干扰我国发展历史进程和国家统一的挑战前所未有。

第五,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带来的挑战。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有,发展付出的能源、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就业、分配、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阶段性特征,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正如胡锦涛主席指出的“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我们能不能抓住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加快的历史机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我们能不能妥善应对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完成新形势下“五化”的新任务;能不能解决民生为重点的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两个“前所未有”表明,我国发展的总体环境处于最好时期。同时,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也在增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全局。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清醒地看到,机遇只是为发展创造了某些有利条件。机遇能否由可能性变为现实,不仅取决于能否及时抓住并利用机遇,更取决于能否应对挑战。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并列关系。不战胜挑战,就无法赢得机遇。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因此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机遇大于挑战。”

2.我国资源面临形势 篇二

2012年, 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首先, 从全球看, 2012年乃至未来几年, 国际经济都将可能处于增长乏力、摩擦加剧和复杂多变的阶段。自2011年第2季度以来, 原本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逐步复苏的全球经济又出现大的波折。因消费不振和住宅投资增长趋缓, 美国经济复苏放缓趋势明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向核心国家法、德蔓延, 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向实体经济冲击的风险突现;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经济增长减速风险上升;投资者信心缺乏, 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不安;特别是2012年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是大选年, 经济周期、政治周期与地区动荡三者叠加, 使得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2012年全球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5%以上降至4%左右, 而且由于增长乏力, 国际贸易增长将继续萎缩, 预计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仅为5.8%。在经济复苏过程中, 一些国家已开始出台形式多样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市场和就业, 同时也存在一些发达经济体将内部的矛盾和压力转嫁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可能。可以预计,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 贸易保护与投资贸易摩擦将可能成为国际市场难以回避的严峻现实。

其次, 从国内看, 企业可能面临市场、成本与价格、节能减排、产能过剩等多方面的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重点研究课题表明, 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 已开始进入了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期, 预计“十二五”时期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向年均9%或更低些过渡, “十三五”时期将可能降为7%左右。另一方面, 从企业内部来看, 今年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具体表现在:一是能源、资源及其大宗商品高位震荡, 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劳动力长期的低工资水平和人口红利减弱导致劳动力成本补偿性上升, 用地紧张和更加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导致土地成本高企;三是物价上涨的内外压力交织和融资难、融资成本提高, 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更趋紧张;四是我国经济总需求下降、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部分产能过剩、企业亏损风险加剧。

面对异常严峻的外部环境, 广大企业家既要有心理准备, 也要有现实行动;既要认清形势, 也不必消极悲观。只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 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在内外压力交织下积极推进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转变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着力保障和为重点的内需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 反映了我们必须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 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所在,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时期要实现在我国城镇化率47.5%的基础上再提高4个点的目标, 其中就蕴含着巨大的内需增长空间。

同时, 中国仍是一个令全世界都瞩目的巨大市场。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 居民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升级态势, 从满足基本需求型向改善生活品质转变, 其发展趋势有3点值得关注:一是一部分二三线城市消费市场的迅速崛起, 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纷纷抢占二三线城市。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 从分地区的消费额来看, 增速在20%以上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二是高端消费市场的爆发, 除住房和汽车消费外, 奢侈品销售增长迅猛。据有关机构预测, 到2015年, 我国将成为高档手提包、手表、鞋类和服装等奢侈品的世界最大消费市场。三是新型业态的出现有望进一步拉动消费。近几年, 奥特莱斯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已经具备高速发展的基础, 有望成为零售公司增长的新源泉。因此, 在外需不足且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情况下, 中国内需市场其实大有可为。因此, 广大企业要切实做好扩大内需这篇文章, 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要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 说到底是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节, 过度金融化、杠杆化, 导致金融和实业“两张皮”。发达经济体迟迟走不出危机, 也是因为实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近年来, 中国房地产市场利润率高幅攀升, 严重损伤了企业家从事实业的信心和动力。去年, 浙江温州、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相继爆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欠债“跑路”的事件, 表面上看是金融问题, 实质上是经济结构问题。多年来, 实体经济低利润化趋势明显, 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等行业, 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趋紧, 这种资金链趋紧以致断裂的局面出现是必然的。由此可见, 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一基础, 脚踏实地做好主业, 才是根本。过去30多年我国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基础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实业特别是制造业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德国受冲击较小, 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德国始终注重制造业。国际金融危机后, 美国等国家提出了“重回制造业”、“再工业化”等口号, 这一动向值得注意。因此, 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协调发展, 在大力发展金融业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和崇尚实体经济发展。

三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每一次重大危机在对现行经济体制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 又无不孕育着新的体制、机制变革和新的技术革命, 也预示着国际竞争格局的新变化。当前, 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着力点。中国要想立足于世界, 光靠做世界工厂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一大批掌握新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必须要有一大批具备创新精神、热情和责任的企业家。广大企业家们一定要克服困难, 依靠创新, 坚定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如日本, 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技术革命方面, 提出了产业和文化相结合、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理念, 并在产品和人性相结合方面呈现出突出的特点, 而我国还停留在产品的技术革命创新阶段。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为支持企业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 并以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努力深化改革, 加快转变职能, 将政府职能真正落实到改善宏观调控、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注重公共服务等方面。

第一, 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3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们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但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和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新形势尚不适应。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要坚定不移地深化经济体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要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健全和完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要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前提下, 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及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金融、税收和产业政策。要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导向, 为企业的顺利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的空间。

第二, 合理配置资源, 营造各类企业公平发展的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国企和垄断行业改革, 加强对国企的分类管理,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 抓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已经颁布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认真清理市场准入和前置审批, 建立有效的涉企收费维权机制, 逐步推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减税政策, 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草根金融”。要加强和完善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共同营造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真正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相互合作。

3.我国资源面临形势 篇三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许多新的机遇、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中央有新要求、发展有新需求、人民有新期待。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的改革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准确把握中央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等等。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确定把“尽职尽责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作为今后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这些新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湖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积极探索、模范实践,不断提高资源保障和管理服务水平。

准确把握湖南省发展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湖南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最根本的是促进“三量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既要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满足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要统筹处理好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准确把握应对困难挑战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土资源工作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不够坚决,在占补平衡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缺乏统一规划,土地利用仍然比较粗放低效,闲置浪费现象还相当严重;国土资源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源头管控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土地矿产开发利用引发的社会矛盾较多,腐败案件易发多发;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思考,寻找破解难题的良策,持之以恒地努力加以解决。

(本文系作者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4.我国资源面临形势 篇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以及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是本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常识性的内容对初三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然而我国的人口形势到底严峻到什么程度,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国人口特点和严峻形势是什么,只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才能让学生树立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讲好讲透这一基本国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理解现行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教学中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大量数据,通过让学生访问人口普查办公室,收集人口普查中的材料及本地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程度,每年新增人口数量等),拍摄集贸市场、火车站等人员众多的场景,切身感受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受教育程度等等对比,了解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现状,通过饼图、柱状图显示我国人口分布状况及农村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提供的真实材料分析,掌握这一学习内容,意识到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本框又一教学重点。在了解了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之后必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计划生育不仅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写进我国的宪法,任何人都要遵守,因此正确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依据,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成为教学的重点。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将学生置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世界各国人口政策的分析之中进行,从而更加明确基本国情是任何国家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列举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口政策,从而提出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力地驳斥美国以往的人权报告中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恶意攻击。教师可以运用分析归纳法,借助多媒体手段,显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并结合最近颁布的《人口法》,说明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及重大意义。同时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所取得的`成就,坚定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的决心,进而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理念:

本框题的内容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和选择原则:

通过对我国人口形势的分析和了解,突出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人口意识,而且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本课从人口的角度,进一步阐述我国的一大基本国情,说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从教材的逻辑结构来说,本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其应有的地位。在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学形式的构想:

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图片:中国地图和人口密集

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

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生讨论:

5.我国资源面临形势 篇五

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形势及推进策略

我国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国家适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大力加强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监督国家环境政策的有效执行、提高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开展环境审计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监督环节,也是审计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全面开展环境审计、加强立法工作、环境审计人员培训和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环境审计的思路以解决当前我国环境审计中存在的历史欠账多、缺乏法律法规依据、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作 者:张亮 ZHANG Liang 作者单位: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 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9(4)分类号:F239关键词:环境审计 环境立法 人员培训 信息化建设

6.我国资源面临形势 篇六

从油气公司的角度阐述了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指出未来陆上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主要有五大领域:前陆盆地、叠合盆地中下组合、青藏高原、中小型盆地和非常规油气.这几个勘探领域都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具有多个战略目标及较好的勘探前景.建议战略选区项目工作要遵循四大原则: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和风险性.

作 者:吴国干 门相勇 李小地 曾少华 WU Guo-gan MEN Xiang-yong LI Xiao-di ZENG Shao-hua 作者单位:吴国干,曾少华,WU Guo-gan,ZENG Shao-hua(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1)

门相勇,李小地,MEN Xiang-yong,LI Xiao-di(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7.我国资源面临形势 篇七

1 知识产权国际垄断、控制与保护呈现强化趋势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和垄断性使知识产权成为市场竞争强有力的武器, 跨国公司通过实施进攻型知识产权战略, 申请大量的专利, 形成专利网或专利陷阱来控制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进步。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政治优势, 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利用法律和非法律手段垄断和控制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扩散与利用。国家间的技术竞争不再单纯是技术先进性的竞争, 而是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垄断性的竞争, 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垄断和控制[1]。

1.1 技术垄断和控制

标准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秩序, 往往也是产业存在的技术方案。标准对内可以促进产业、分工和贸易的发展, 对外意味着技术壁垒和产业壁垒。标准对垂直链条意味着产业利益分配的工具, 对横向竞争者意味着产品差异化的能力降低。标准包含知识产权, 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融合物。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是标准运作的基本模式。标准是新的企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标准的利益分配涉及标准的拥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 涉及企业利益、产业利益和国家利益。随着标准时代的到来, 发达国家纷纷从技术战略发展到标准战略, 从技术立国到知识产权立国。

发达国家和垄断企业通过国家标准战略、企业标准战略、国际标准组织和规则, 将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揉合在一起, 成立了一系列的标准组织, 制定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各种关键标准, 维护有利于自己的标准秩序 (见表1) 。

目前, 我国也开始注重在信息技术领域制定标准, 但在国际上遇到许多困难, 比如, WAPI受阻, 被迫无限期推迟实施;E V D步履维艰, 虽然最终通过了国际电工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提案, 但还面临着国内无法生产核心部件和片源不足等难题。

1.2 跨国垄断企业从知识产权向知识霸权转变

跨国垄断企业通过私有协议公共推广、交叉许可寡头垄断、多层标准层层推进、政策游说全球施压的手段, 强化自己对产业链的控制, 攫取产业的绝大部分利润[2]。

(1) 私有协议公共推广

私有协议本质上是厂商内部发展、采用的标准, 除非授权, 其他厂商一般无权使用该协议。私有协议也称非标准协议, 就是未经国际或国家标准化组织采纳或批准 (为某个企业自己制定) , 协议实现细节不愿公开, 只在企业自己生产的设备之间使用的协议。私有协议具有封闭性、垄断性、排它性等特点。如果网上大量存在私有 (非标准) 协议, 现行网络或用户一旦使用了它, 后进入的厂家设备就必须跟着使用这种非标准协议, 才能够互联互通。否则, 根本不可能进入现行网络, 这样使用非标准协议的厂家就实现了垄断市场的愿望。实际上, 思科与华为案的焦点在于“程序接口技术”。

(2) 交叉许可寡头垄断

专利联盟中的国际巨头都会对联盟成员实行一定的许可优惠, 也会在竞争中随时与其他国际巨头形成交叉许可的关系。不同的专利权人许可对方使用自己的专利, 来换取使用对方专利技术的权利, 从而节省研发开发投入, 实现共同的垄断。

这样的同盟对于专利的使用者来说极其不利, 6 C、3 C都是通过交叉许可、专利同盟的方式来实现对标准使用者的统一谈判和统一行动, 从而加强对标准使用者的控制。专利巨头也会通过收取高额的专利许可费, 使专利使用者的产品成本升高、价格上升而失去竞争力。

(3) 多层标准层层推进

国际企业巨头都会在自己的必要专利周围设置许多原理相同的小专利组成的专利网, 防御他们对该必要专利的进攻;或者在别人的必要专利周围设置自己的专利网, 增强对抗能力, 以减少该必要专利的控制。

一方面, 掌握核心网络的企业会对外施加控制的同时开放自己的接口, 以寻求与自己的产品互补的同盟者。另一方面, 核心厂商为了巩固和控制核心网络的利润也会不断向外围渗透, 不断将外围技术整合到自己的平台上面。以C P U为例, I N T E L控制C P U的生产, 同时不断研发外围芯片组, 通过外围芯片组的专利防御外围芯片厂商进攻核心芯片市场;同时通过控制外围芯片, 不断将竞争的场所向边缘和组件领域推进。

因此, 后发国家企业处于国际巨头的产业链的下端或者外围, 绝对不能认为可以彼此相安无事。在这个垄断巨头建立的体系内部, 垄断厂商会不断推出外围标准, 不断侵吞下游产业链的地盘, 施加更大和更加稳固的控制。

(4) 政策游说全球施压

跨国公司、发达国家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从不停止在全球范围内的政策游说活动。比如我国W A P I标准受阻, 就是美方在我国进行院外活动的结果。

1.3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不断强化

进入20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步伐的不断加快,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不断被强化。在这种形势下签订的T R I P s协议与以往的国际条约不同的是, 规定了最低标准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 并将其纳入了国际贸易体系之中, 实现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从实体到程序的一体化、国际化的道路, 由此,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从自愿保护时代进入了强制保护时代。

在W T O环境下, 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以专利保护为例, 美国已经对含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载体、网络上的经营模式等发明和发现给予专利保护。又如欧盟《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关于数据库的知识产权条约》草案文本等都对数据库给予特殊或单独保护。此外, 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多轨制” (多部法律综合保护) 现象也日益突出。某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知识产权优势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谋求“世界专利”, 即借“简化程序、节约成本”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一种“少数国家负责专利申请、授予, 其他国家承认”的专利战略模式, 达到限制别国技术创新的目的。这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加快信息技术创新, 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科技竞争力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2 跨国公司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在知识产权、标准和国际贸易种种法规中, 跨国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先发优势、标准的先行优势、法规的熟悉优势威胁到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在全球化阶段, 跨国企业通过学习掌握本土化的优势直接威胁中国企业在本土的优势。

2.1 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欧洲以及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技术型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以产品实物出口的贸易越来越受到进口国的限制, 实物贸易壁垒不断加大。为了避开实物贸易壁垒, 跨国企业逐渐将目标转向技术贸易, 因此,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领域急剧扩大, 初级产品的比例逐年下降, 而高科技和知识、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 在国际贸易中涉及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多, 但在W T O的法律框架下形成的关贸总协定《货物贸易多边协定》和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法律上规定了各国应当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并对保护的标准做出最低限度的规定, 即规定了哪些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产品进行保护以及应当采用什么手段进行保护。这些国际知识产权法律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跨国企业积极进行知识产权贸易。美国曾是国际贸易中的“超级大国”, 但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使美国的这种地位发生了变化。这就促使跨国企业重新调整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 逐渐由实物、技术贸易战略转向以专利贸易为主的知识产权贸易战略。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信息技术领域, 核心信息技术专利的拥有对于增强本国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意义重大。可以说, 谁拥有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顶尖技术的专利, 谁就拥有了在该领域称霸的资本。

在W T O环境下, 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商战已经演化为世界范围的“知识产权策略战”或“专利技术的争夺战”。按照TRIPS协议的规定, “交叉贸易”报复足以“株连”电子信息产业以外的任何其他行业的国际贸易。而且在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策略战”中, 发达国家往往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或知识产权技术含量低等为借口, 综合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其他非关税壁垒, 为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设立“门槛”, 中国彩电出口欧盟、D V D专利纠纷等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2.2 跨国公司凭借知识产权优势与中国企业展开全面竞争

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策略战”大肆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进行知识产权“圈地”, 尤其是争夺核心技术专利, 最终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限定在其划定的有限区域内, 进而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如在家电业, 6 C、3 C、1 C和杜比公司等通过标准背后的知识产权的许可费和反倾销直接阻击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出口和销售;同时, 他们还主动在中国市场发起价格战, 使得中国家电企业在本土市场面临江山不保的境地。

3 国外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知识产权摩擦加剧

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 多个产品产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一。2 0 0 6年, 我国生产手机4.8亿部, 微型计算机9 336万部, 彩色电视机8 375万台, 集成电路336亿块。但近年来, 我国正成为各国以知识产权为武器猛烈狙击的对象, 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外企业遏制我国商品出口的利剑。

3.1 发达国家在国内法中制定不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美国在宪法第一条第八款、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乌拉圭回合协议和海关条例中, 都写有许多知识产权保护内容, 特别是美国每年都发表所谓的“知识产权报告”, 竞争对手一旦受到追究会很快进入司法调查程序, 而且救济措施广泛、惩罚极为严历。如337条款的“普遍禁止口令”, 会对被告所在国的所有同类商家产品, 即使没有列入被告的商家产品也一律禁止进口。当前, 中国已成美国3 3 7调查最大受害国。美国贸易代表在连续几年的特别3 0 1条款报告中还将中国列为3 0 1条款重点监督对象。

日本从2002年以来, 围绕知识产权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如发表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 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国会通过了《知识产权基本法》, 将知识产权纳入国家立法。

欧盟也通过制定大量的以高端技术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 设置贸易壁垒。这些标准结合起来, 覆盖面广, 涉及产品多, 规定复杂, 针对性强, 执行中往往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3]。

3.2 跨国公司恶意申请跨国专利, 设置专利陷阱

跨国公司通过布置全球专利地图的方式设下专利网, 坐收渔利。目前, 大多数跨国公司已经完成全球专利战略, 我国做为发展中国家, 技术研发落后, 而且起步晚, 即使发明了先进技术, 也是落在跨国公司的后面, 很难申请先进和核心技术专利。在进入国内外市场时, 要么向跨国公司交纳大量的技术转让使用费, 要么被迫退出市场。长期以来, 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长期垄断和控制着世界先进技术及技术的发展方向, 因而是世界主要的技术发源地。发达国家基础研究总体水平高, 从而确立了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目前, 它们掌握着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跨国公司作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代表更是掌握了世界80%以上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专利权, 控制着80%左右的尖端技术开发和30%的国际技术转移, 垄断着国际技术贸易。

3.3 对我国企业进行专利恶意诉讼

跨国公司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优势, 选择在国际市场上与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我国企业为目标, “无中生有”, 恶意起诉。由于知识产权诉讼时间长, 两三年不结案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这期间, 跨国公司往往还利用媒体的力量制造舆论, 错误引导消费者, 市场大受影响, 虽然最后跨国公司会败诉, 但其目的已经达到。

恶意专利诉讼还有如下特点, 企业打头, 政府背后撑腰, 趋于集团化和官民一体化, 成为政府和企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有效工具。同时, 我国遭受国外恶意专利诉讼, 呈现出有组织、扩大化的趋势。如近年来有关中美知识产权的纷争发生过多起,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典型案件主要有:Intel的芯片之争、Sigmatel的MP3之争、A d o b e的软件之争、思科的源代码之争等。

3.4 征收高额知识产权费

由于不断强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发展中国家的比较成本优势不能产生有效的国际竞争力优势, 无法从技术进步中分享足够的利益。后起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仅在技术趋于标准化或完全标准化后, 才能发挥比较成本优势。因为, 此时一般性熟练劳动甚至半熟练劳动的需求相对较大, 后起国家或新兴国家具有比较成本优势[4]。

目前,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 一般长于产品周期, 有时甚至超过技术生命周期。后起国家生产的产品常常陷入价格战中, 而实际利润微薄。在一定程度上,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比较成本优势成为其国际竞争力优势的能力, 发达国家因而获得了更多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控制权。

我国现在处于后起生产国的境地。如我国D V D产业的兴衰已经让我们饱尝了知识产权缺失之痛, 高昂的专利费使国内D V D企业大都在做代工, 以贴牌形式出口的产品占出口总量的9 5%。再如, 近年来, 美国和欧盟等市场对传统的C R T彩电需求减少, 液晶彩电和等离子彩电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由于国内液晶显示板和等离子显示板的生产能力较低, 90%以上的液晶和等离子彩电屏幕依赖进口, 这使得我国彩电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 美国于2007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强制数字电视标准, 每台出口至美国的彩电被征收15~30美元的专利费。欧盟、日本等市场也酝酿对我国数字电视大规模征收专利费用。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彩电出口的严重掣肘。

可以预料,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增长, 知识产权摩擦只会有增无减。如此众多的知识产权纠纷背后隐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危机, 必须加快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在大多数传统工业领域己经失去了左右国际标准的机会。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 给我国提供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是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尚有许多标准的空白地, 在一些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已具备与国外一搏的实力, 完全可以发展出自主知识产权, 从而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怀文.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形势分析[N].知识产权报, 2007-06-26.

[2]互联网实验室.新全球主义——中国高科技标准战略研究报告[OL].2004-07.htpp//www.chinalabs.com.

8.我国资源面临形势 篇八

关键词:WTO会计业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51-02

加入WTO几年来, 国际竞争加剧,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已按照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逐步开放国内会计市场,国际会计机构也已逐渐进入我国会计服务业,给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使经济交易、资本决策等在瞬间完成, 从而增大了审计和咨询服务的难度, 导致审计风险发生,将导致国内一部分规模小、业务单一、防风险能力低的会计师事务所将破产或被兼并,使我国会计工作面临的风险加大。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会计业国际分工,加强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中国入世加快了我国会计业融入世界会计行业的脚步,加剧了会计市场的竞争,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迎接新形势带来的各种挑战,把国外会计业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确定我国会计行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会计业面临的挑战

1.会计规范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市场有待规范,制定的会计准则在具体条款上与国际会计惯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会计政策和会计法规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及WTO协议规定,不利于外方投资者了解中方合作者的经营状况和进行国际间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比较。加入WTO几年来, 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涌入已对我国会计业产生冲击,加剧了我国会计市场的竞争压力。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资本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际结算业务的增加,必须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范体系,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积极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加强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我们必须适应会计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按照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规定允许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开展会计业务,加快制定适应国际会计市场的交易规则,我国已经先后颁布与实施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会计法律法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规范性与可比性,建立公开、公平的会计行业的法律规范,完善了我国会计法规体系,遵循国际惯例,及时修改我国会计准则内容,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协调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本国化的关系,已适应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

2.会计市场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国内会计服务业重点定位于会计报表审计和验资方面业务领域,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范围狭小,主要承担审计与验资业务服务,而对资产评估、税务代理和管理咨询等方面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收益有限,限制了会计服务业的发展。加入WTO几年来,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已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开展会计业务,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展开竞争,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准则办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随着会计市场的开放,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将进入中国市场,迅速扩展会计业务,凭借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先进的审计技术以及强大的国际背景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争夺会计业务,抢占国内会计市场的份额。国外会计公司将运用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先进的专业技术、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强大的国际背景, 对我国会计服务业市场发起强有力的冲击, 直接争夺我国的市场份额。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不论是在服务范围、人员素质、内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相距很大,实力雄厚的国际会计公司对会计市场的掠夺将减少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营业利润,给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市场竞争力弱的事务所经营困难,加大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风险,导致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部分客户流失。那些规模小、业务单一、防风险能力差的会计中介机构被兼并或破产,甚至面临被“蚕食”和吞并的危险。

3.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加入WTO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将实行雇员本地化,高薪招聘我国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要求我国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而且精通外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会计行业竞争的实质就是高水平的会计人才争夺与竞争,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谁就获得中国会计市场的未来。目前,我国会计队伍虽然很庞大,但从业人员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低,高级会计人才缺乏,会计行业整体素质不高。通过全国统考的注册会计师占33%,大学本科以上的注册会计师占17%。新形势下,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经营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发生变化,很多前所未闻的经济业务与会计处理方法将不断涌现,国外会计事务所进入中国市场,迅速扩大会计业务量,实行会计人才本土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外资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薪金待遇将对我国会计人才产生巨大的诱惑,我国会计业将面临着人才竞争的挑战和流失的压力。

二、我国会计业应采取的对策

1.制定规模化发展战略。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机构设置重叠,开展验资、查证、基建投资以及管理咨询等业务,小而全,重叠服务,人才匮乏,实力薄弱,而国外会计公司拥有雄厚资金、先进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分支机构遍布全球,我们很难与其相抗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规模化经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与联合, 设立分所,实现跨地区实行强强联手,建立起服务功能强大、内部管理严格、执业质量高、布局合理的事务所服务网络, 组建由若干事务所联合起来组成的大规模、高水平的事务所集团。集团所应该以一个事务所作为核心,可以由核心层、紧密层、扩散层等不同层次的事务所组成。要吸收专业人员,增加业务种类,扩大业务范围,开拓新型业务,发挥规模优势和各自特长,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分工细密的集团型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多样化经营战略,向经营管理咨询、税务法律咨询、代理记账、代理申报纳税等多方面拓展,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会计服务市场会有巨大潜力,由单一服务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2.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入WTO几年来, 随着全球性贸易往来和跨国交易更加频繁,按照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开展会计业务, 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促进我国会计业发展与国际接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国外会计公司合办会计师事务所,利用其庞大的网络、先进的管理经验,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全面提升竞争力,走国际化发展之路。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为了确保会计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我国应当学习与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内容,根据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已颁布的具体准则,制定适合我国会计业发展和会计国际化要求的会计准则,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基本上保持一致。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当符合国际会计惯例,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在国际间的可比性,为国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利益各方进行经营决策的提供相关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我国会计法规与国际惯例接轨,把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结合起来,走会计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

3.培养国际型会计人才。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商务活动将更多地依靠网络,我国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将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我国会计市场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我国从业会计人员必须增强竞争意识与风险意识,树立国际化的观念。不但要精通国内会计业务,而且要掌握国际会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惯例,具有较广博的国际经济知识,懂外语,会电脑,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对外交往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必须加强对现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增加国际贸易知识、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以及WTO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迅速更新知识和观念,能较全面地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我国会计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中国的会计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加入我国会计行业,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的业务水平、执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和国际会计机构的进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国际竞争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加强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适应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加快中国会计行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我国会计行业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走会计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中国会计将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宋志云.加入世贸组织(WTO)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 [J].山西科技,2005(2)

2.李家姬.加入WTO我国会计面临的挑战及会计国际化 [J].北方经济,2005(8)

3.李涛. 加入WTO后我国会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J].商业经济, 2005(3)

4.李学艳.加入WTO对我国会计领域的影响及对策 [J].会计之友,2004(1)

5.杨欢. 加入WTO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J].经济论坛,2004(15)

6.喻凯. 加入WTO对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 [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4(2)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财务处 江苏扬州 225009)

上一篇:第一讲语音基础知识下一篇:暖作文6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