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创业故事 卖雪糕

2024-07-31

小本创业故事 卖雪糕(精选7篇)

1.小本创业故事 卖雪糕 篇一

小江,刚刚毕业想开一家自己的小店,他在上学的适合发现很多同学苦于朋友生日的生日礼物,这给了他灵感,它遵循个性而不失经济;个性而不失情调的原则,打算开一家生日报的小店,大概的思路是通过收集30年甚至50年在朋友生日当天发生的大事件做成个性的报纸,既是对自己朋友生日的重视,也是让其感受生命之重要的核心元素。从小江的小本创业故事中我们发现,其实个性很简单,应了那句灵感来自与生活也高于生活。

我们现在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不走寻常路,个性小店个性品味不可失,如何让自己的个性小店在茫茫“店海”中脱颖而出,成功生存下去,个性是你的重要选择。

2个年轻人的小本创业故事:500元起家到月入20万

小本创业做什么好,好多生意可能你都尝试去做过,但是不是每个生意都有利润。你想要的无非就是高利润的生意,那么你想要知道吗?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这四个生意,是不是就是你想的理想生意呢。

当初500元创业如今月入20万

500元起家,到现在每月20万左右的销售收入,梁波的翡翠生意越做越大,他从第一天网上开店开始,便定下了要把这门生意做大做强的目标。现在梁波不仅有国内买家,而且有几个国外的大买家,做起了跨国贸易,10%的收入毛利率比国内高出一大截。

底,梁波便一头扎进网络,开始网上开店。梁波利用打工攒下的500元,开始去昆明玉器市场上淘货。当时进了3至5件几十元的小货,由于没有相机,梁波便回原来的公司,偷偷找朋友用扫描仪扫描下来,存到磁盘,没有电脑的梁波随后便跑到网吧,找到可以使用软盘的机器,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的前期筹备。不多久,梁波第一块翡翠找到了买家,对方通过一元竞拍以200元成交,梁第一笔利润便有一百多元。做了半年生意后,有钱买了部1800元的数码相机,又过了三个月,也就是四月份,有钱买了属于自己的电脑。

207月梁波从学校毕业后,开始更加专注网上开店。到了9月,梁波的店铺销售额已经达到30万。小本创业做什么好,这个时候也恰好是易趣平台与EBAY平台对接期间,梁波回忆说,第一笔交易的是一个加拿大人,买了一件翡翠,4000多元。梁波在成交后知道对方是个华裔的老外,立即让对方将钱通过西联汇款。国际贸易就这样慢慢发展起来,梁波现在和美国、加拿大几个固定的买家做生意。

梁波说,别人都认为国际贸易阻力很大,主要是在支付手段不畅通导致的。但他却认为,支付的问题并不严重,银行转账或者西联汇款目前都可以解决支付问题,惟一的不方便就是要经常往银行跑。

点评:

根据梁的经验,一般从美国转账,农行和中行的账户都可以处理这个业务。时间上农行的更快一些,大概第二天钱便可到位。而梁波取钱的时候,只需要缴纳2%的手续费便可。对于毛利率相对较高的翡翠行当来讲,这些成本他还吃得消。

一般到网上开店的人都会放弃其网下的店铺,而梁对自己的相反举动解释是,翡翠的毛利率在网下的比网上的大得多。对于刚入门的新手而言,没有开始做以前,必须要考虑好市场定位。这将直接决定未来经营的毛利以及投入的启动资金的多少。

地摊高手卖老花镜日赚超二千

小本创业从地摊开始,我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我觉得每个人创业之前先从摆地摊开始,小本创业做什么好,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少走弯路,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口才、做生意的技巧等。而且行行出状元,只要用心去做,货源有一定的优势,做的产品有卖点,成本低,利润高,需求大,那么也可以赚到大钱,小商品,大市场。

像老花镜也有很有种,要卖有特色的,市场上有摔不坏、砸不坏弹簧老花镜,市场空间巨大,现在是老龄化社会,全国老花眼有3亿多,老花眼偏年轻化,很多人四十多岁就开始老花。跟其它老花镜有以下主要的差别,1,新款,外观比较高贵,时尚2,摔不坏3,砸不坏4,拉不坏5,高清晰,比普通老花镜要看得清楚,6,抗耐磨7,进货价低(只要2元左右),利润高等。还有防紫外线老花镜,看远看近老花镜,超低价1.48元老花镜,防辐射电脑镜等。

下面是一个卖老花镜的高手,专门跑菜市场和展销会,有时一天可以赚超过二千元,卖一天老花镜相当于有些人辛苦工作一个月,历害吧!

一天卖300多个,一个赚18元,当天就赚了5000多块,一般是两个人卖,能够卖20元一个就是高手了,正常是卖10元。

第二款拿货四块多,卖30元一副,一个月每人销-3000副,(一件一千副)一个月可以赚到五六万,你们觉得他是不是地摊高手。

平时跟其它客户聊天,他们说每天可以卖50-150副眼镜左右,如果一副卖十元,一天可以赚350-1000元,你们不要小看小商品哦,不要小看摆地摊商人,很多比白领赚的多很多,也不是说每个人摆地摊都有这样的收入,地摊也一样有方法和技巧,很多行业通过地摊销售,一天赚几百元的太多了,摆过地摊的去打听一下就知道。像他们卖老花镜也需要一些专业的工具,比如广告布、锤子、顺口溜、录音、等,数量拿500副以上都会送的,方便创业者尽快盈利。

小本创业故事:70元起家成亿万富豪

小本创业故事:6角钱一斤赚上千万

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3元5角一斤?“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同行的一位老乡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某想,一大枣一来一往价格相差这么大,该多有赚头呀啊!于是,他立即返回家乡,凭着老乡关系,赊了3吨大枣,搭了一辆车送到北京,他来到丰台区的一家大市场,将大枣以2元9角的价格批发给小贩们,这鲜红的带着露珠的大枣顿时被抢购一空,就这样一个月内他往返北京与山东达5、6次。孙某这样做了半年,路也熟了。他不仅经营大枣,还开始经营山东的其他土特产,生意一步步扩大,一步步红火,至今他已是闻名京城的山东土特产经销商,拥有资产上千万。

经商关键点:资本并非创业的惟一条件,人的贫穷,主要是在于思想的贫穷。

穷小伙刘玉栋:精干、不善言谈、低调、勤奋……虽然是1970年代的创业人,但刘玉栋身上充满了1960年代人的气质和精神。初中毕业的他,当年闯济南时身上只有2块钱,但今天他旗下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个亿。

闯省城先修自行车

刘玉栋的家,和其它农村家庭一样:贫穷、兄弟姐妹多。与许多农村孩子不同的是,他虽然是家庭中的老幺,但从小独立性强。1987年,只有16岁的刘玉栋,念完初中带着两块钱来济南“打天下”。

那时他没什么手艺,找个工作异常难,最后只能跟着一个师傅学修理自行车。当时,他的想法很淳朴:“艺不压人,学点手艺,以后能混口饭吃。”

2年多的学徒,挣了2万元,“当时白天除了在店里修自行车,晚上还要到自行车厂去装自行车,工作虽然辛苦,但收获大。”这个“成绩”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有2万元,那个时候很少见。”

回家盖房子结婚,还是继续在那里做?当时,他困惑,在农村,男孩子一般20岁就要结婚了,父母也劝他回去。但他最终还是“违背”了家人的意愿,在济南大厦附近花300元/月租了一个门头,专门修理自行车。

当时来修理自行车的人大多喜欢吸烟和喝酒,细心的刘玉栋,专门从别处进来一些烟酒放在店铺里辅助经营。这成了他做酒类代理的原始起点,时间长了他感觉从别人那里进货成本高,头脑灵活的他把眼光盯到代理上。

生意从收酒瓶开始

做代理何尝容易,谁也不会把大批量的货放给这个只有19岁的年轻人,而且,当时许多酒厂都有专门的代理,酒厂对一车两车的货也不在乎,再说他没有多少资金,实力不行。

胆大的刘玉栋带着1万多块钱,来到当年旺销的兰陵白酒的酒厂。厂长毫无商量地把他拒绝了。刘玉栋并没有气馁,“他不卖酒给我,我就不走,”刘玉栋回忆说在厂长的点拨下,他跑遍了整个济南,包括商河、济阳等地方收酒瓶。

厂长没有失信,最终把酒卖给了他。“想做的事,就要不惜代价去做,应该把困难当作机遇,当作锻炼的机会。”现在,刘玉栋还庆幸自己的坚持,“这与我在农村生活养成的勤奋、努力分不开。”

1992年,在得知美国两家洋行开始从事可口可乐、德芙等产品中国代理贸易后,21岁的刘玉栋跑到北京与这两家洋行谈判,要求在济南代理经销“洋牌子”。精明加上努力,刘玉栋如愿以偿。

后来,他又陆续代理了费县老白干、景芝白干、泰山特曲等山东的白酒。到了1994年,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上百万。刘玉栋完成了原始积累。更大的动作还在后面。月,刘玉栋联手泸州老窖[49。401。35%股吧],开发了泸州老窖“古酿”、“窖藏”两个系列共二十多个新产品,并取得其全国独家代理权,在全国各主要省市设立分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物流配送网络,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依托山东、辐射全国的市场布局。

至今已是茅台、五粮液[39。100。05%股吧]、泸州老窖、郎酒等50多个著名品牌、2000多个单品的济南代理商。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满足,“我们还要做外国名酒的中国区总代理,让中国老百姓与洋酒真正的亲密接触。”

目前,刘玉栋代理的产品不仅在酒水,还涉及副食调料、熟肉制品、保健食品、日用百货等领域。“我们除了做流通环节,现在还进入了生产环节,并打造了自己的食品品牌‘达达’牌,这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生产环节,具有标志价值。”年,刘玉栋仅在济南地区的销售就达到1。5亿元,全国销售超过2亿元。

“只有专业化才能取胜,”刘玉栋有着自己一套特殊的经营思路。虽然目前,刘玉栋经营的这个企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专业酒类网络,但他们仍在强化、延展自己的网络,“现在我们的网络已覆盖了山东70%的县级城市,不过还在建设更深层次的营销网络,对于流通行业,网络是最有价值的。”

目前,刘玉栋正在自己专业化的路上奔跑。“我们在酒类代理上要向国美看齐,有自己完善的网络,专业化,打造自己的百年品牌。”

小本创业故事:70元起家,穷小子创业成亿万富豪

才清晨7时,吕金刚就同往常一样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人如其名,吕金刚从来都是最早上班、最晚离开的,这也是他的乐趣,“只要没事做,我就会非常难受。”于是,短短10余年之间,一个传奇就此诞生:当年仅带着70元出来闯荡的穷小子,摇身变成了身家亿万的富豪……

打卡机逼出工作狂

华徽国际股份董事长、四川徽记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华隆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在顶在吕金刚头上的名衔足以让人羡慕,但在1990年时,他还只是一个来自宜宾南溪、仅带着70元钱的17岁穷小子。此后5年间,没钱也没人脉支持的吕金刚干过厨师、当过送货司机、做过业务员……尽管工作岗位都不甚理想,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他坚持了下来,并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量食品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宝贵资源以及丰富的相关营销经验。

利用“第一桶金”,吕金刚东拼西凑了几万元钱,于投资成立了成都华隆食品公司,开始走向食品代理之路。创业之初,公司只有可怜的5个人,业务发展很长时间都无起色,但吕金刚却出人意料地干了一件“傻事”:用占到总资金10%多的3800元,买了一台打卡机——而当时,打卡机在很多大公司都没有普及。吕金刚说,这是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而打卡机也见证了他近乎疯狂的努力:从公司成立到现在,吕金刚都是最早上班、最晚离开的。

吕金刚的努力收到了巨大回报,到,华隆食品成功代理国内外几十个知名品牌,并在川内构建了商超、社区便利店流通100%覆盖率的销售网络,雄霸一方。

高人一筹的胆识

“产品开发、销售的成败与否,关键取决于市场,我绝不会做没有市场的产品和生意。”吕金刚很勇猛,是商战中忘我奋战的斗士,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年轻老总骨子里饱含的其实是睿智和胆识。

,吕金刚代理了安徽一瓜子品牌。有一次到安徽,他详细地看了这种瓜子的生产工艺后恍然大悟:原来瓜子并非“炒”的,而是用中草药做辅料,经过泡、蒸、煮、晒等生产工艺“煮”制而成。于是吕金刚涌现出了一个念头:何不把工艺搬到成都,自己也生产出一款“煮”瓜子呢?

这一想法并没有赢得周围人的支持,但208月,吕金刚还是注资500万元成立了徽记食品有限公司,同时还高薪聘请徽派瓜子的原班人马,为自己精心取名打造的“徽记”瓜子做生产指导。几乎在一夜之间,“徽记”瓜子就畅销四川和西南地区;此后“徽记”豆腐干系列等产品也逐步红火起来。

用前途换来信誉

然而,两个招牌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年到2003年间,“徽记”的发展壮大遭遇了严重的资金短缺,奔走于各银行之间的吕金刚很长时间内没找到解决办法。怎么办?他决定用自己的信誉来博一把。

吕金刚亮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包括房产在内的所有财产都拿出来作为风险担保,并签承诺终身偿还,“这是把我的个人前途都搭进去了。”他的做法赢得了众多银行的信任,成功取得资金后,“徽记”再次实现跨越,“华隆”和“徽记”双双资产过亿。“这是‘徽记’8年来,我承受压力最大的一次,可承担压力本身就是管理者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如果连这一关都过不了,恐怕早就倒下了。”他坦言。

2.小本创业成功故事 篇二

销售技巧很关键

主角:建枫励志创业项目:电脑外设配件初创资金:3万元

建枫,是做电脑外设配件生意的。他的店选址在电子产品竞争激烈的太原市青龙电脑城。按理说这里并非外设生意的理想场所,因为同类产品和自己的产品相比,优缺点显而易见,如果销售的不是品牌产品的话,要想做好是很困难的。但是,据建枫说,他的销售业绩却并不差。

把店选在青龙电脑城,建枫就考虑到了自己的周边环境。生存在前后左右都是类似和同类产品的环境里,聪明的商人就会避开相同点,而是打同类产品的差异化产品。建枫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他说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知道其他产品的优劣、功能和效率,用自己的优势进行竞争。正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另外,作为商人,在销售方面,也要有良好的经商能力和口才。要学会与厂家也就是供货商建立好合作关系,也要有和自己的顾客沟通好的能力,分析顾客的心理,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价位、什么性能的产品,而不是随便地就给顾客介绍某一种产品。建枫说正因为自己很懂得和顾客进行沟通和交流,来店里的回头客很多,在取得顾客信任的同时,自己的效益也在一天天提升。现在商家习惯把顾客称为上帝,建枫说他宁愿把顾客称之为顾客。只有把顾客做好了,才有可能让顾客感受到商家的信誉,才会有上帝的感觉。

建枫说自己的产品相对于高科技产品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他很懂得销售的技巧,懂得把握周边的环境和销售时与顾客交流,所以他的店经营得比较红火,起码他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生存下来,这才是励志创业的关键。

用亲和力吸引员工

主角:苏菲励志创业项目:时装初创资金:2.5万元

苏菲是一家时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拥有上千万元“身价”的这家时装公司是从一个手工作坊一路发展出来的。多年前,苏菲办制衣厂时,只请了两个师傅和几个打工妹,她支付的工钱不高,可苏菲为人和蔼可亲,乐意帮助人。有时员工病了,她会找车送她们看病,并为她们煎好草药,如果她们家里有困难,她也会先支付一部分工资给她们应急,所以那些身在异乡的师傅和打工妹都把她视为自己的知己和朋友,愿意为她效力,有时要加班加点也没有一句怨言,如果一时资金周转不过来,她们会让苏老板等缓过这阵子再付工资。随着生意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苏菲对员工的态度却没有变化,她为员工办了生日会,还亲自去医院看望生病的职工,她很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与她们平等相待,使手下的员工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使公司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了,闯出了自己的品牌。

“没有好的员工,企业就难以发展,而要吸引好的员工,让他们尽职尽责地为你工作,就需要你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吧。”苏菲如此说。的确,励志创业时我们资金有限,不可能用优厚的工资和待遇去吸引员工,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亲和力去增强凝聚力,使员工乐意为你卖力工作,而这未必是用钱就能做到的。

诚实为本,打造信誉金牌

主角:程放励志创业项目:装修公司初创资金:不足1万元

程放做过油漆工,后来组建了一支装修工程队,在人们痛斥装修“游击队”种种不是的时候,他所承接的工程却从没有停断过,常常装修完一家,便接连几家在等着他。有时,工人出了小小的差错,外行人未必看得出,可程放发现后没有马虎,叫工人重新返修,自己赔上材料费。他相信自己的质量,所以对客户有约在先,装修后负责保修,有时问题并不出在质量上,可只要有客户向他打声招呼,他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忙,而且他的收费比较公道,更不会漫天要价。他在与客户闲聊时坦率地说,自己是小本生意,不可能花钱做广告,全靠客户推荐,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口碑。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拥有了一家规模颇大的装修公司,在业界和客户里有相当的知名度,自然生意越来越好也越做越大。

3.小本创业成功励志故事 篇三

6元一个也疯狂

馒头6元一个也有人买,据说买的还挺多,是什么样的馒头有“逆天”的价格?

苏州这家馒头店是一位全职妈妈在社区QQ群里开的,每天限量100个,拥有一大群忠实的回头客。

找到痛点的O2O:卖馒头走红

QQ群里开馒头店,纯属无心插柳柳成荫。店主人王春红是位全职妈妈,卖馒头也纯属偶然。她的创意来自朋友从台湾带回的几个坚果馒头。“原来馒头可以效仿面包的做法,既有营养,又有嚼头。”

研究美食的王春红尝试着加入松子、核桃、黑芝麻、葵瓜子等坚果,试制了坚果馒头。原本是试试看的心情,没想到凭借“健康营养、有嚼头”的特色,社区QQ群里一炮而红。

天然O2O工具:手机QQ群

建群优势,是手机QQ能够在O2O案例中屡见不鲜的重要原因。如今,手机QQ已经具备创建500人群,200人群(几乎不限量),甚至1000人群、2000人群的能力,而且支持地理位置备注和搜索,平台大、群大,用户也活跃。应该说,这是交朋友、做O2O创业的好地方。

同时,QQ群还具备独特的成本优势。从成本角度考虑,馒头阿姨和煎饼阿姨的营销,可称为“成本控制”的典范。设备只需要一部能上手机QQ手机,500块就够了,日常消耗也就是电量和流量,这种需求,在部分地区只需要一个18元的上网套餐就可以满足!也就是日均营销成本不到1元。这远远低于电商企业所需要的场地、人工。

由于线上交流方便,QQ群不仅成为O2O商户与客户之间预约、下单、订购乃至抢购的主要途径,更成为群成员之间(尤其是同一社区、同一学校的成员)进行交流的空间;这些举措无疑更加增添了“坚果馒头”、“大妈煎饼”的吸引力,使得她们的店越来越兴旺。

随着移动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关于O2O这一商业模式的案例报道早已屡见不鲜。区别在于,有的案例始终停留在看上去很美、实际比较尴尬的阶段,而有的案例虽然小,却扎扎实实能落地生根。健康而有特色的产品定位,便利而又几乎零成本的营销方式,全职妈妈在QQ群里卖馒头,再次给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与借鉴。

下一页更多相关精彩内容!

★ 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成功案例及启示

★ 关于真实的创业成功案例

★ 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

★ 农村小本热门创业点子

★ 有哪些90后创业成功故事

★ 励志故事:创业不等于成功

★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经典

★ 80后成功创业的故事

4.卖雪糕作文 篇四

我出生在贫穷的家庭,我的妈妈是卖菠萝的。

有一天,我看到别人正在吃雪糕,大口大口地吃着,嘴里吧唧吧唧的,好像很香的样子,我默默地看着他们吃完了一根雪糕,心里也非常想吃。我就跑回家去,自己拿出一个菠萝,把它的皮去掉,然后把它切成像雪糕的形状,再拿来一个盒子,把里面装满水,把菠萝放进盒子里。第二天,我打开盒子一看,菠萝雪糕晶莹剔透。我忍不住拿起一根菠萝雪糕,吃了一口,又香又脆,真好吃!“我把它们卖出去吧?“我轻声地说道。妈妈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惊奇地说:”好吧!”我做了更多的菠萝雪糕,到集市去卖,可我用小小的声音说:“有人买雪糕吗?” 结果一个都没卖出去,我伤心地回到家。我问妈妈:“为什么一根菠萝雪糕都没有卖出去?” 妈妈笑眯眯地说:“你走进菜市场,看看别人是怎么叫卖的?”我拖着沉重的步伐重新走进菜市场。还没有等我走进菜市场,就已经听到了许多商家的叫卖声。“刚摘的辣椒,1袋5元,3袋10元。”“好新鲜的鱼,1条5元,3条10元。”“好吃的烤肉,1块5元,3块10元。”我开心地跑回家,满脸带着灿烂的笑容。我骑着自行车,按着铃铛,沿街吆喝着:“好吃的菠萝雪糕,刚做出来的菠萝雪糕,1元1根,3元4根。”小朋友被我的叫卖声吸引过来。不到一会儿,我的雪糕全都卖出去了。

卖雪糕,我不仅收获了财富,还收获了生活经验。

5.像卖汉堡那样卖健身的创业故事 篇五

是的,对爱美的人儿来说,“二月不减肥、三月徒伤悲”的紧箍咒又要开始了……于是,有人选择在家埋头苦练,有人则选择上健身房请私教陪练。

说到健身房,人们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装备全、面积大、服务好。可在美国,最流行最受欢迎的,却是由一对兄弟创办的“星球健身”连锁健身房(Planet Fitness),已有1000多家连锁店,710万会员,还在8月成功上市。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像卖汉堡那样卖健身。老板龚达尔兄弟说:“我们的成功秘诀是不做‘最好’的健身中心。”

A..啥器材都有就是没人气

龚达尔(Mark和Michael Grondahl)兄弟从小就喜欢举重,一直梦想拥有自己的健身房。1992年,他们在美国特拉华州首府、商业城市和第二大城市多佛展开了自己的商业健身之路。那一年,迈克尔收购了多佛市一家快要倒闭的健身房,这就是星球健身的前身。迈克尔回忆说,当初他的梦想是开100家店,可没想到现在变成了1000多家,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开始那几年,龚达尔兄弟也栽过跟头。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大多数健身房走的是精品路线。和另外两家相邻的健身房一样,兄弟俩起初也把星球健身打造成了豪华健身中心――平方米的场地,成排的高级跑步机、动感单车等设备一应俱全;休息区还有吧台,各式饮料等随时享用。成本上去了,会员费就下不来。在多佛这样的小城,星球健身每个月的会员费为29美元。结果健身中心的生意越来越差,面临关门的危险。

B.10美元会费一鸣惊人

兄弟俩不得不转变经营思路。他们发现,豪华健身中心吸引的多是有强烈健身意愿的人,但这个人群的比例只有12%。兄弟二人合计,为什么不在剩下的人群上做生意?

于是,,兄弟俩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他们最惊人的举措便是将会员费降到一个月10美元,又逐渐砍掉了一些会员们不经常使用的项目,比如瑜伽、普拉提课程,还有一些“不实用”的设备,比如有氧运动器械等。因为在迈克尔看来,那些真正的有氧运动爱好者不可能来他们这样的健身中心。此外,他们还砍去了占了不小地盘的果汁吧等配套服务。

这样一来,兄弟俩的健身房变得越来越“破”,这和人们所期望的舒适环境大相径庭,但以前那些因价格问题不去健身房的人都变成了他们的顾客。因为10美元的价格太诱人了,不过是一顿饭钱。

近过去了,随着美国肥胖人口和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超过以往任何时刻。而星球健身的价格还没变,能让会员在不增加生活负担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备受欢迎,不少人即使没多少时间去健身,但都不会忘记续费,成为超忠实顾客。

C.“免费披萨日”火爆全美

用低廉价格吸引到顾客后,星球健身不断推出活动来留住顾客。最具争议的,便是龚达尔兄弟设立的“免费披萨活动日”。每月的第二个星期二,会员可以吃到无限量供应的免费披萨、甜甜圈和汉堡。每次披萨日,会员会吃掉25万块披萨,每年超过300万块。

健身房免费吃高热量的披萨,这与健身初衷相悖,曾遭到不少人吐槽。不过,这个小小的伎俩却很奏效,活动吸引了很多新会员,也增进了工作人员和会员之间的情感。即使受到争议,龚达尔兄弟仍坚持举办。他们说:“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哪怕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想法,虽然艰难,但不要放弃。不要害怕做不同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如果他们很投入地将健身纳入生活中,还是可以偶尔放纵一下自己的。”

随着星球健身在多佛越来越火爆,龚达尔兄弟开始推出特许经营,在其他城市开设更多分店。年,第一家连锁店在佛罗里达州开业。紧接着,星球健身滚雪球式增长,成为美国最大的健身运营商。

“星球健身想复制麦当劳的‘快餐模式’。”龚达尔兄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要成为健身行业的麦当劳,让全世界的顾客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服务。我们用的是巨无霸汉堡的方式,无论你到哪里,巨无霸的味道总是一样的。”

D.创业23年成功IPO

虽然最初有很多人嘲笑星球健身非常规的披萨饼经营模式,但龚达尔兄弟市场扩张的脚步越来越快,截至206月30日分店总数达到1014家,完全超出了对方的想象。

年8月,成立23年的星球健身成功在美IPO。根据星球健身2015第二季度财报,二季度营收上涨26%至7900万美元,同店销售增长7.3%;利润为1150万美元,增长26%。预计2015年每股收益为47美分至48美分,营收为3.14亿美元至3.16亿美元。

龚达尔兄弟表示,公司对当季的业绩很满意,包括看到了坚挺的销售增长、强劲的利润和分店数量突破1000家。

看着龚达尔兄弟取得成功,美国越来越多新成立的健身房选择不走精品店、工作室的模式,而都向星球健身学习采用低价战术。比如创办于2001年的No. 1健身俱乐部和创办于20的Retro健身,提供的服务比星球健身多了一些,但只收取20美元的会员费。

6.一个南瓜卖8千特色创业故事 篇六

他,怀揣奇思妙想一路走来,把一个南瓜最高卖到8000元,4年赚到300万;

他,就是张宝卫。

张宝卫1986年从河北农村到广州闯荡,一直在水果批发市场做生意。

4月,在一个经销种子的朋友那里,他见到了一种奇特的小南瓜。这种小南瓜是刚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外形奇特、颜色鲜艳,主要以观赏为主,因为尚属新鲜事物,很多人怕种植开发有风险不愿购买,但张宝卫却对这种小南瓜动了心。

张宝卫觉得,用南瓜作装饰品在广州还很少见,如果抢在别人之前推出,效益应该不错。他决定引进这种小南瓜试试看。

说干就干,张宝卫搜罗了各家种子公司,以每粒1元的价格引进了30多个品种、5万粒种子,与广东阳江的一个种植基地,一下子签了40亩小南瓜的代种合同。然而,就在采摘上市的前一周,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席卷了种植基地,已经成熟的小南瓜全部毁于一旦,张宝卫的梦想被彻底打碎。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不服输的他决定再赌一把。

张宝卫拿出做水果生意的20万元积蓄,帮助重新建起了种植大棚,并再次引进了5万粒南瓜种子,连同自己的希望一起播种了下去。春暖花开的时候,张宝卫终于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张宝卫在工艺品市场租了一个门店,把目光瞄准了来购买家居装饰品的人群。仅4个月时间,张宝卫的10万个小南瓜就销售一空,赚到了70多万元。此时他却突然决定,削减小南瓜的种植量。

“卖的好呢,肯定有很多人要跟风。我们要减量,寻求新品种。”

经过多方考察,他发现有一种美国产的巨型南瓜种子刚刚上市,这种南瓜最大的可以长到300斤,观赏性更强。张宝卫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巨型南瓜的开发上,推出自己的高档产品。

20底,张宝卫的巨型南瓜成熟了,这一次,他带着南瓜直接上了酒店。巨型南瓜成了吸引顾客的招牌,各大酒店争相效仿。

南瓜光秃秃的,如果能够在上面弄出几个字,有点图案,效果就更好了。如何让南瓜长出字来,张宝卫又动起了脑筋。经过近两年的实验,10月,张宝卫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果实刺字法还申请了专利。

刺字南瓜成了顾客购买礼品的热点,价格也由每个500元升到了元,最贵的卖到8000元一个。

最近,张宝卫在广东佛山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示范园,准备大干一番。

“我就喜欢做冒险的事,因为我尝到了风险的甜头,有风险才会有利润。”他已把尝试风险当成了人生的一种乐趣。

专家点评

供给也可以产生需求。

能不能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做精,只要能做出不断的花样来,就会有不断的新的市场,这是张宝卫做南瓜的启示。

人们做生意,往往从熟悉的地方入手,可如果你能够开发一个新市场,就可以降低风险。所以我们说要创新,创新可以降低你的成本,从而超越竞争,降低风险。

7.创业卖小吃故事 篇七

十七年前,38岁的陈荣明带着老婆和15岁的儿子离开新登老家,在杭州古荡益乐路开起了夜宵店,就叫“凡老头”。他们当时都没想到,这家小店最终会成为杭州小吃界的一个传奇;当然,也没料到一家人此后十几年的全部生活,都会像上了发条的表针,围着这家店一刻不停。记者吴轶凡文/摄

一年只关一次门

“凡老头”是一家只有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店,主营炒粉干、盖浇饭、砂锅、鸭头、鸡爪、小龙虾,以及炒螺蛳。店里一共七八个人,包括陈荣明两口子、陈凡、一个老家带来的厨师、几个请来帮忙的阿姨,以及陈凡的弟弟陈义。

他们的排班表是这样的:陈凡从凌晨1点到下午3点;陈荣明两口子从早上9点到午夜12点;陈义和厨师从下午四五点到次日早上四五点。每个班头12到15小时不等。

这种作息维持了很多年。除了每年春节回老家那几天,陈凡已经十几年没有见到过夕阳。

这几乎是一家永不打烊的小吃店。

不打烊,是因为生意好得根本停不下来。你去吃午饭,排队;你去吃晚饭,排队;你晚上去宵夜,竟然还有人排在你前面!全家所有人都紧张地各司其职,几乎连聊句天的工夫都没有。即便是每天四五点夜宵结束,他们也不得闲,又要紧张地准备新一天的食材和卤味。

偶尔空下来,陈荣明会看着店里的卷闸门感慨一下:“这个门,我一年只拉下来一次,拉上去一次。”

螺蛳“随便烧烧”

“凡老头”每天要卖掉近千只鸡爪、几百个鸭头。最俏的是螺蛳,每天只有四十来斤,尤其在这个人人都会点盘螺蛳的季节,去晚了,就吃不到了。

螺蛳就在附近菜场买,也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老户头。“(卖家)是个五常那边的老头,他的螺蛳都是村里老人每天在小河里摸上来的。”陈凡说,“生意做久了,质量有保证。我们进的螺蛳往往还比别人贵一点,但东西好就行”。

这里的螺蛳并不浓油赤酱,但很入味,口感较辣。或许是因为食材质地不错,除了肉质厚实嫩滑,也保留着河鲜原始的鲜味。

秘诀在哪里?

陈凡笑了:“哪里有什么秘诀。说难听一点,我们也就是大众口味,随便烧烧的。”

令人惊讶的是,他自己并不爱吃螺蛳。来杭州之前,也不会做菜。“多琢磨,多练习,总能做好的,十几年下来,你也烧得出来。”他哈哈哈地笑开了,“但有一点,我们还是很自豪的,我们富阳人嘴巴真的蛮刁的,所以我们觉得好吃的,应该不会差吧。”

衣锦还乡

十七年如一日的高强度工作,回报也很可观。

当年,陈凡初中毕业,便踌躇满志地来了杭州。或许从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调皮捣蛋的“老头”——他不喝酒,也不瞎逛,甚至不玩微信,除了睡觉,基本都在店里忙。最让他自豪的是,这一辈子只经人介绍谈过一次恋爱,就结了婚。如今儿子已经八岁,在外地读私立的外国语学校。

10块钱一盘的螺蛳、2块钱一只的鸡爪,这家人就靠着这份不眠不休的拼劲发家致富。十几年时间里,他们在杭州买了两套房,“都是一次付清”;陈凡和陈义两兄弟,一人开一辆宝马5系;他们在老家有漂亮的别墅,新的五层小洋楼也在建造中。

“还行吧,其实我们也就是过日子。”陈凡说,“钱多一点少一点,真的不重要。”

而对陈荣明老两口来说,有了这份家业,他们也可以安心准备养老了。“太累,身体确实有点跟不上。我们两个老的,决定再做两年,后面就随他们自己折腾了。”

为什么不多请几个人,或者干脆开分店呢?

上一篇:大国工匠第一集观后感下一篇:十四岁生日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