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教育的诗歌

2024-08-26

爱国教育的诗歌(共9篇)

1.爱国教育的诗歌 篇一

我心中的祖国

我心中的祖国,像一个巨人,它高大雄伟,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它坚实的脊背,任凭风吹雨打,依旧从容不迫,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

我心中的祖国,像一位母亲,那么慈祥,孕育着(zhe)千万炎黄子孙,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她(ta)用她(ta)的臂膀,保护着(zhe)56个中华民族,繁衍生息。

我心中的祖国,像一幅美(mei)丽的画卷,地大物博,风光秀美(mei),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辽阔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心中的祖国,像一本书籍,记录着(zhe)东方神韵的精彩,传承着(zhe)人文风貌的风流,传颂着(zhe)千古流传的美(mei)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我深爱的祖国,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zhe)。

祖国啊,祖国,我心中的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

你永远朝气蓬勃!

2.爱国教育的诗歌 篇二

杜甫的诗歌中, 无论是对话还是独白, 都精彩传神。比如《新婚别》一诗, 完全用新娘的口吻写出:“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 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 何时拜姑嫜。父母养我时, 日夜将我藏。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仓皇。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儒裳。罗儒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这首诗很好地体现出杜甫爱国与爱民的思想, 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将新娘送别丈夫的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励、期待的复杂心理展示无疑, 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因为在当时只有先平定战乱, 才能得到最起码的休养生息的环境。显然是新妇的呼声, 也体现了杜甫的思想。它如《无家别》、《潼关吏》均采用对话方式;这些人物的话语, 通俗朴素, 各各符合性格、身份、年龄特征, 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特色。

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加以艺术的概括, 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 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逾墙而逃的老翁, 应急河阳役的老妪, 新安被征的男子, 暮婚晨别的新娘, 无家可归的独身汉, 夔州负薪的老处女,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殷勤劝饮的田父, 昏庸无能的大臣, 组成一个人物形象画廊。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 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 自然感人。就象我现在所从事的新闻宣传工作一样, 在新闻稿件中讲述客观事实, 让作者的倾向性从作品中流露, 而不是在作品中强调作者的主观意识。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恪守儒家传统的诗人, 以他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 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 以他出自至性至灵的呼喊, 把对自家命运的自叹自怜、对社会人生的大悲大痛融为一体;从以凝重的诗笔, 血泪的歌唱, 描绘了盛唐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时代社会画卷, 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 以及自己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 熔铸成了一部具有众多社会内容、鲜明时代特色、强烈政治倾向和兼擅众长、沉郁顿挫风格的“诗史”, 彪炳青史, 流芳千古。

摘要: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来自于他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这主要体现在杜甫诗歌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上面。

3.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和表现形式 篇三

关键词:陆游诗歌;爱国主题;表现形式;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78-02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终生主张收复失地,昭雪国耻,抗战到底。他现存的九千多首诗中,鲜明的特色是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歌多方面表现了一个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的有志之士的热情、愤慨和抑郁之情。除了爱国主义诗篇外,陆游描写农村风光、风俗人情、自然景物、个人情愫的诗也各具风采、生动感人。陆诗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主要为:1、直抒胸臆,托物言志;2、借景抒情,以梦抒怀;3描写细腻生动,清新优美;4、擅长七言诗,对仗极工整。其艺术特点:1、他的爱国诗篇植根于南宋现实土壤。因此他的诗运用了现实主义方法,风格近视杜甫。2、充满对理想的追求。通过梦境和想象来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因此,又富于浪漫主义色彩。3、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精炼自然。诗歌风格气势奔放,境界壮阔。4、体裁方面,兼长众体,各体俱工,更擅长近体诗。

一、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抗敌复国的爱国主题

1、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南北分裂。是陆游爱国诗篇的主旋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卒于1210年,终年86岁。陆游生当南宋多事之秋,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其父陆宰离开中原南归。因而他的童年是在战乱、流亡生活中度过的。从小受到父辈们抗金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立志要“扫胡尘”、“清中原”,为统一祖国而斗争。他青年时代就变姓名,学剑术,读兵书,结豪杰,积极宣传北伐主张。三十岁左右,陆游即以“喜论恢复”而知名,并因此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他坚持夙志,毫不退缩,大声疾呼抗敌复国。宋孝宗隆兴年间,陆游出任枢密院编修管,热情宣传抗金主张,积极支持张浚北伐,提出了定都建康(今南京),固守江淮,攻取山东,收复中原的建议。不久北伐失败,陆游也被投降派加上“交结台谏,鼓唱事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职回家。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征召,从夔州来到汉中,任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兼谏法官。在职期间,他披铁甲,跨战马,执长戈,奔驰于秦陇岐渭之间,查勘地形,了解民情,并亲临前哨大散关和骆谷口等地侦察敌情。他认为汉中地区形势险要,军民抗金斗志很高。他向王炎建议:“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但陆游的意见未被采纳,不久王炎被召回杭州,幕府解散,陆游北伐的希望和计划破灭了。他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汉中,南下成都。从此,陆游再没有机会走上抗金前线,但他却以诗歌作为武器,表达自己坚持北伐,反对投降,渴望祖国统一的理想和决心。

陆游热爱祖国辽阔的土地,雄伟壮丽的河山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他深情地歌唱:“四海一家天历数”(《感愤》),“幅员万里宋乾坤”(《夜读东京记》)。他热烈地赞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太行天下脊,黄河入昆仑。山川形胜地,历世多名臣”(《哀北》)。对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予以崇高的评价:“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哀郢》)。“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所有这些,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鼓舞着他为实现祖国的统一而斗争。

陆游的爱国情操终生不渝,老而不衰。他早年即立下“一生报国有万死”的志向,有着“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的豪情。步入中年之后,诗中更洋溢着恢复中原、洗雪国耻的献身精神: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金错刀行》)。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仍然豪情横溢,爱国热情丝毫未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陆游临死前写的绝笔诗《示儿》既是诗人一生思想斗争的总结,也是几百年来广为传诵,影响深远的名篇:“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仍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由此可见,陆游对祖国怀着多么深厚的感情,他真不愧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2、反对屈辱求和的和戎政策,揭露南京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的罪恶,是陆游爱国诗篇的又一重要内容。

南京时期,投降和反投降的斗争十分激烈。主战派反对割地求和,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投降派掌握着朝政大权,他们唯金人之命是从,镇压抗金远动,迫害主战派代表人物,制造了一桩桩“爱国有罪”的惨剧。陆游一生与南宋投降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因此而遭到排斥和打击。诗人曾说:“余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剑南诗稿》卷21)。他把诗歌当做匕首和投枪,掷向投降派:“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夜读范致熊<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在另一首《追赶往事》中,他这样写道:“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吴出江左,新亭对注亦无人”。这两句七言绝句,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南宋初年黄潜善、汪伯彦和秦桧之流结党营私,排斥主战派将领宗泽,陷害民族英雄岳飛,出卖中原河山与人民的罪行。诗人指出:投降派不止秦桧一人,而是一个反动集团。这些无耻的“公卿”,为虎作伥,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自己却逃到西湖的花天酒地中寻欢作乐去了。陆游愤慨的予以谴责:“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一朝才得居平土,峻宇雕墙已遽兴”(《读夏书》)。祖国大地横尸遍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集团却恃和求安,劳民伤财,建筑高屋广宇,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黑暗的岁月里,多少爱国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了宝贵的时光:“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陆游在诗中唱出了广大军民对“和亲”政策的愤恨:“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淝淮,异域视京略”(《醉歌》)。这些诗句矛头直指卖国集团,笔锋犀利,毫无隐讳,充满怒发冲冠的爱国情绪。

淳熙四年(1177),陆游在成都写了乐府古题《关山月》,对南宋统治集团从“隆兴合议”以来,文恬武嬉,醉生梦死的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二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这首诗就题意而生发,采用对比的手法,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概括了当时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与投降派的矛盾。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斥责了南宋统治者求和苟安,不修武备,沉湎声色的种种罪恶,抒发了戍边战士报国无路,虚掷光阴的愤懑,表达了中原人民垂泪忍死,渴望恢复的痛切心情。全诗借景生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倾述着诗人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憾恨。

陆游的晚年,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党同伐异,互相倾轧。陆游对这种争权夺利的斗争表示强烈的不满:“荥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北望感怀》)。陆游积极支持“开禧北伐”,对主持北伐的韩侂胄采取鼓励与合作的态度。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攻击和污蔑,但诗人骨硬性傲,决不屈服:“宁为雁奴死,不作鹤谋生”(《古意》)。“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感事六言》)。这些光焰万丈的铿锵诗句,正是他对投降派的坚定回答,更是他一生反对投降主义的总结。

3、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陆游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现。

陆游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盼望北伐,要求解除民族压迫的动人诗篇:“遗民世忠义,泣血受污胁”(《登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常常北望中原,扼腕悲歌,他和苦难深重的北方人民心心相连。对南方人民贫困、痛苦的生活,也有深切的感受。他同情贫民百姓的艰难处境:“凶年饥岁,虽贫富俱病,然富者利源至多,贫者惟守田亩,孰为当恤?视郡县之庭,鞭笞流血扭械被体者,皆贫民也”。他在地方任职期间,作了一些有益人民的事情。被免职后,回到家乡,和人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写下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如《游山西村》,表现了诗人由农村景色引起的欢娱之感和与农村人民的真挚情谊。诗人不遗余力还时常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山村经行因施药》)。可见陆游受到了人民的欢迎。他对农村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并写了一些反映农民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的诗篇:“农事初兴未苦忙,且支漏屋补颓墙。山歌高下皆成调,野水纵横自成塘”(《农桑》)。“北陌东阡有故墟,辛勤见汝昔营居。豪吞暗蚀皆逃生,窥户无人草满庐”(《太息》)!农民群众终年辛勤劳动,但却不得温饱,无以为生,被迫逃亡他乡,留下的只是短井残垣。诗人面对这一惨淡景象,不禁倾泪叹息。陆游晚年穷居山阴,对贫富悬殊的现实有着更直接的感受,他把所见、所闻、所感付诸诗篇,其中《农家叹》、《秋获歌》诸作,都是农民深受残酷剥削,以至无以为生的现实记录。陆游关心人民,同情人民,他接受了人民的教育,又以自己的作品来鼓舞人民。

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陆游一生热爱生活,创作勤奋,现存的九千四百多首诗中,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爱国主题的张扬和对生活情境的歌咏。他的诗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主要表现为:

1、直抒胸臆,托物言志。

如《书愤》,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气如山”的雄心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闷、失意、悲怆化作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卜算子•咏梅》,诗人借咏梅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2、借景抒情,以梦抒怀。

如《关山月》,全诗以淡淡的月光为背景,写出了关山内外三种不同人的境遇和心态,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和戎”国策的罪行,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为国效力。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3、描写农村风光、人情风俗、自然景物、个人情愫,都细腻生动,清新优美。

如《游山西村》赞美宁静的村景和淳朴的民风。《临安春雨初霁》抒写对京华红尘的厌倦,但对江南春雨和书斋闲适生活的描写却优美动人。《沈园》二首是陆游爱情生活的写照。这两首“绝等伤心之诗”虽数量不多,却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4、陆游兼长众体,各体俱工,更擅长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

如: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的七言古体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起伏,恢宏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看似奔放实则谨严”(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七律《游山西村》以平易晓畅的语言,整饬谨严的章法,描写山中景物社日风光,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作者热爱农村的深厚情感。陆游的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永,其代表作《剑门道中遇微雨》字句清丽,情绪深婉,意境高远。陆游诗中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刘克农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前集。陆游的对仗常常能做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剑南诗稿校注》卷一四),“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登赏心亭》,《剑南诗稿校注》卷一○)。正因如此,陆游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颇受人们的喜爱。

三、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

1、他的爱国诗篇,植根于南宋的现实土壤,因此他的诗歌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风格具有杜甫沉郁悲凉的一面。

2、充满对理想的强烈最求,往往通过梦境和想象来抒发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美好愿望。因此,又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但又不像李、杜诗那样雄奇莫测。

3、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精炼自然。诗歌风格气势奔放,境界壮阔。

4、体裁方面,陆游兼长众体,各体俱工,更擅长七言诗。

综上所述,陆游诗篇内容丰富,思想性强,风格豪放悲壮,充满爱国激情。他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和人民的关系日益密切,为反对民族压迫和投降主义,为祖国的统一斗争了一生。诗歌的爱国主题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就诗歌强烈的爱国激情而言,这样的称颂陆游是当之无愧的。另外,陆游诗歌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他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掘素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鱼虫,无论是农村风光、人情风俗,还是书斋闲情、隐逸情趣,他都写得细致入微,优美生动。陆游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诗歌语言简练自然,造诣很高,内容扎实,感情充沛,表达清晰,作品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亲切感人。他的诗风对后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姚鼐说:“放翁激发忠愤,横极才力,上法子美,下揽子瞻,裁制既富,變境亦多”(《今体诗钞序目》),这样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187―199.。

4.文人的爱国诗歌 篇四

专横

跋富

捕风捉影

越看越上瘾

人们潮起潮落

对书敏感着神经

只要读书

不怕没出路

千言万语叮嘱

父母好辛苦

很快

儿女

一瞬潜入

沈醉而不知归路

成人

精准无误

沉迷于幸福

却更圆滑世故

玩弄花言巧语

天衣无缝

得意忘形

慢慢飘逸了故土

成天虚无

把自己牢牢捆住

以为真的

像帝王挥金如土

可以任所欲为

把人摆布

敢怒而不敢言

只好折服

还面带微笑

比谁都酷

一代一代

只好读书

只好悄悄

叮嘱儿女

读书

读书

终于不经意

失足

赫然感觉

人之残酷

可惜人类

大势所趋

苍天啊

依旧如故

5.现代的爱国诗歌集锦 篇五

篇一:《唐人街》

黄雍廉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华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华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像

黄河的浪东流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篇二:《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篇三:《祖国颂歌》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我想到祖国,满怀激情

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滚滚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发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人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见卓识

艺高胆大

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祖国啊,祖国--

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您是扞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您正直而博爱

坚强而慈祥

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祖国--

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祖国啊,祖国--

您走过千年历史,跨越了世界文明

您明晰千古,坚定为英特纳雄耐尔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爱,扞卫着绿色与和平

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

我们与您同心

我们拥您前进

您的儿女们坚信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6.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脊梁 篇六

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天降大任于中国,无论你是普通工人、老百姓,还在教室里学习的小学生或者你已经是海外华侨;从布衣到百姓,到巨贾富商,从明星大腕,到拾荒的大娘,人人都毫不迟疑地慷慨解囊,各尽所能。五岳相加也胜不过这种分量。这是什么力量能让人人都把一颗炽热的爱心掏出;能让我们十二多亿颗炽热的心紧紧贴在一起;能让我们毫无犹豫地拉起每一个在苦难中从未相识的陌生人! 台湾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说:“天灾不是一种好东西,但是它可以使我们的民种强大,在这个时候四方都伸出了自己的双手,充分显示了侠义精神”。武侠世界里的侠义精神就是所谓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们从小也幻想着自己也可以像大侠一样除强扶弱,行侠仗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狭义的精神似乎被遗忘。事实并非如我们的感受一样,它正以更高尚、 更文明的形式———爱国主义在这个文明的世界里处处传承。只有爱国主义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足以抵抗这世界所有的威胁。爱国主义始终是整个国家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是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任何教育的脊梁。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是团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国矗立于世界的最强大精神支柱,是强国之根本。

人无脊梁不立,教育无脊梁更是软弱空虚的教育。教育的失败直接导致的就是国家的落后与混乱。在现如今的世界大形势下,一个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是不足以在当下立足的。所以,爱国主义是教育的中流砥柱,是教育最为坚实的脊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做好、做直、做强中国的脊梁:

一、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限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等已被当作封建礼教而摒弃,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爱国情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 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 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二、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常常是回望过去,瞻望未来。回首刚刚过去的100年,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差距,成绩使我们为祖国自豪,差距使我们为祖国奋发。在新世纪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只能自暴自弃,只能任人宰割,甚而成为附庸。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

三、要把国家、民族利益视为爱国主义自始至终的贯彻原则与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说:“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革命时期, 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如何让我们作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1.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让每个公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 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邓小平曾说:“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 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分割,面对祖国的落后,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一度领导世界潮流,直到中国已走向衰落的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罗素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继续下来。”又说:“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他还断言:“他们将在科学上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很可能超过我们,因为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民族虚无主义只是部分激进分子们倡导的,而大多数爱国者还是尊重我们祖国的主权,坚信我们民族的文明。

2.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目前,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 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7.论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 篇七

清代赵翼称陆游的作品“言恢复者十之五六”(《瓯北诗话》),他的爱国主义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主要有:

一、表现攘外安内、统一祖国壮志的

陆游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统治者的无能,使少年时代的陆游饱尝兵荒马乱之苦。成年后的陆游亦仕途坎坷,但他信念坚定,要做一名坚持抗战、反抗妥协投降的爱国志士。于是他“挺身而出,站在民族的立场,不屈不挠地斥责侵略者的罪行,揭穿卖国者的面目,并呼吁人民奋起抗争”。他早年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关有感》),在《夜读兵书》中也写下“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表达了抗敌报国的决心;中年亦“报国计安心,灭胡心未休”(《枕上》);到了老年仍在诗中发出了奋激铿锵的声音——“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

陆游的爱国之情是很强烈的,他以社稷为重,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希望能富国强兵,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才能有所施展,可以创功立业,为受欺的祖国、受苦的百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慨的

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出陆游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写出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激情。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外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在这首《书愤》中,诗人从对早岁威武雄壮的战斗生活的向往和追忆出发,哀叹自己壮志未遂,抒发了无比深沉、愤慨的感情,并且倾泻出强烈的爱国激情。正如严修教授所言:“空怀‘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新春》)的陆游,至死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愿望。‘至死恨不见中原’(《太息》),成了他永远的遗恨。”“他的诗在慷慨中有悲愤,豪爽中有沉郁……这些诗句是悲歌,是叹息。是诗人用泪水写成的……这种理想破灭的凄凉,也是一种崇高的悲剧美,是陆游诗歌最感人的精神力量。”

三、揭露朝廷腐败、当局软弱行径的

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志士和诗人,陆游对造成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苟延残喘的统治者和卖国投降派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愤懑。

在《醉歌》中,他揭露了“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的投降政策,因而造成了“穷边指淮肥,异域视京洛”的危险局面。他的《关山月》更是反对和议、批判苟安的名作: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陆游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盼望恢复统一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可以说,这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之情。

四、表达爱国爱民、忠贞不渝的感情的

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是统一的。陆游的爱国主义很大一方面就表现在对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上。不管是《农家叹》里百姓的“竭力事本业”,但因“县吏征租声”而“自计无由生”,《岁暮感怀》里的“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等等,无不表现了这一主题。另外还有一部分作品则揭露了异族统治者对中原人民的暴行,如《题海首座侠客像》的“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在悲愤交加的同时,也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渴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解救人民疾苦的强烈愿望。

抗敌御侮、收复失地、为国雪耻,是陆游一生不曾放弃的理想,也是陆游生活与诗作的主题。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投降决定了陆游一生郁郁不得志。于是,陆游转向了自然山水与田园风光。他游历过祖国的大好河山,晚年又久居乡间,体察农民的欢乐和疾苦。他以清丽明畅的诗句写景,以清隽流畅的诗句写情,或发思古之幽情,或现明媚之风光,或寄怅惘之悲愤,多了对如画江山的热爱,多了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清新俊逸、典雅韵致的千古名句,依然似清澈之水,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尽管放浪林泉,但陆游却没有忘记那象征耻辱的北方失地。在自然山水景物与田园生活的语境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常袭陆游心头,身在山水,却心系国事。仿佛此时此刻的自然山水景物与田园生活并不是陆游的精神寄托,而是触发陆游爱国情感的导火线。一方面美丽的大自然使诗人感到审美的愉悦,“远游无处不消魂”;另一方面国家的事业毕竟是诗人终生的追求,透过“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浓浓诗意,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辛酸与惆怅。总而言之,在自然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的语境里,陆游的爱国情怀得到了多层次、多角度、淋漓尽致的发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能勾起他高昂的爱国激情。

陆游的爱国思想是深沉的,陆游的山水田园诗由于其浓厚的爱国思想之贯注而显得更加恢弘。在那恢弘的意境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拳拳报国心,盈盈赤子情。请看《金山观日出》:“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日轮擘水出,如觉江面宽。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玉山、红翠、金盘、丹碧,诗人大放笔彩,绘出了一幅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日出巨画。就是在梦中,诗人也未曾忘却祖国的自然山水,他忘不了“地瘴霜常薄,林深日易昏”(《梦藤驿》)的藤驿,忘不了“太华峰头秋意新,醉临绝壁岸纶巾。世间事迈惟堪笑,禹迹茫茫九片尘”(《梦游》)的美妙绝景,忘不了“曲廊下阚白莲沼,小阁更对青萝峰。林间突兀见古碣,云外缥缈闻疏钟”(《梦游山水奇丽处有古宫观云云台观也》)的神秘。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厚实的,也是炽热的,是魏晋以来山水田园诗的又一次自我拓展和完善。

陆游至死不变的爱国之情,不仅在同时代诗人中无人能与之相比,即使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很少见的。他的爱国主义诗词“在我国的诗歌园地里竖起了一面光辉灿烂的爱国主义的旗帜”。

直到临终时,他还谆谆告诫他的儿子,国家统一之后,要在家祭时告知于他。陆游的《示儿》诗不仅感人至深,而且教育着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和弘扬。

8.爱国主题的诗歌朗诵 篇八

一面闪烁五颗金星的红旗

一句从天安门城搂上传出的话语

使这个日子辉煌起来

辉煌成普天同庆的盛大节日

辉煌成亿万黄皮肤心中的骄傲

辉煌成五大洲目光的惊异……

那深入人心的暖暖阳光

使这个日子有一张美丽而生动的脸

那些鲜艳夺目的不可磨灭的往事

那些被炮火硝烟熏染和热血浸泡过的往事呵

使这个日子变得庄严,伟大,令人敬仰

这个日子是一首精粹耐读的颂诗

这个日子是一支嘹亮,雄壮的赞歌

这个日子是一幅深刻感人的彩画

这个日子呵,还是一炉永不熄灭的火

熊熊燃烧在我们胸中

鲜红着那颗滚烫的中国心!

这个日子使幼稚变得成熟

这个日子使柔弱变得刚强

这个日子使贫穷变得富有

这个日子使痛苦变成欢乐

这个日子使封闭变成开放……

这个日子呵

使巍巍中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难忘的日子就是十月一日

9.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 篇九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建议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点。

笼统的说,爱国主义是长期生活在一定疆域里的人们在深刻理解祖国所代表的各种价值对人类进步做具有的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强烈而执著的爱国之情和神圣信念。 [1]具体而言,爱国主义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忠诚和挚爱的情感, 表现为维护祖国利益和尊严、捍卫祖国主权和统一、促进祖国发展和进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这里,热爱祖国,首先表现为热爱祖国壮丽的山川、勤劳的人民和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2]

爱国主义的特点包括历史性、阶级性、国别性和归一性。爱国主义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是指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那里有不同的内容。[3] 爱国主义并不是在所有时间都表现为对现存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热爱。[2]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4]

二、我国的爱国主义及其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5]爱国主义一直是我国时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从儒家的“仁义之道,忠君报国”,到道家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再到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无不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思想;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近代革命先烈们的赴死卫国,都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我国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爱祖国的山,爱祖国的水,爱祖国的民族和人民,维护祖国的主权,捍卫祖国的领土、名誉、荣誉与尊严。

爱国主义教育是是指依靠一定的载体,运用一定的手段,给人们以爱国主义的心理疏导和强化,也包括人们自发的进行爱国主义自我积累和强化的过程。爱国主义教育应包括爱国知识的教育、爱国情感的激发、爱国行为的引导。[6]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属无产阶级爱国主义范畴其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同国际主义相一致,二是同社会主义相一致。[7]同国际主义相一致,我们一方面要爱我们的国家,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名誉、荣誉和尊严,同时还要尊重他国的主权、领土、名誉、荣誉和尊严,并积极谴责一切损害他国主权、领土、名誉、荣誉和尊严的行为。同社会主义相一致。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的目的本身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促进人的解放、生存和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8]

三、目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爱国主义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在现实中,大部分人只是把祖国的传统文化、革命传统、祖国荣誉和尊严的维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而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科技文化,大多数人不把它们作为爱国主义的内容。具体表现为,人们一谈起爱国主义教育,就想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祖国血与火的革命史,民族自豪感;而往往不会认为祖国的科技文化知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人们爱国的方式不当,缺乏理性。去年在外国反华势力猖獗的情况下,我国的爱国缺乏理性又一次显现出来。目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爱国主义往往停留在情感爱国层面之上,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爱国主义方式缺乏大国情怀;其次是爱国主义方式与社会主义相背离;再次是爱国主义方式缺乏远见性和整体全局性;第四使爱国主义方式与中央政策背离;第五是爱国主义方式与全球化和我国的改革开放背离。

(三)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长期以来,我们发现我国在爱国主义教育上面,投入经费也不少,但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原因何在,我们发现很多单位和个人把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很多人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是想转转玩玩,消遣一下时光,或者是寻惊猎奇,主观上并没有把之当作一种爱国主义资源。爱国主义教育管理方,往往也缺乏这方面的引导,由游客自取其乐。

(四)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意识淡化的趋势。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与利益、民族文化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反映在意识层面上,就是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给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9]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跟开放,中外文化的冲突和选择与经济的强势往往挂钩,在新时期,特别是青少年这一代,一出生就面对着外国“优质产品”的诱惑,于是会认为外国的东西都是好,还有一些人会慢慢的丧失国家观念,没有祖国意识,这是十分可怕的。

(五)爱国主义受教育主体缺乏主动性和长期性、持续性。当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是及其被动的,这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体性的要求。具体表现为,爱国主义自主教育很少,往往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引导和督促,特别是年轻人,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娱乐化的“方便面”式的生活,往往不会主动去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这方面的,这也是有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门可罗雀、人迹罕至的原因。由于没有主动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势必会受到影响。

(六)爱国主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我们走访过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一些游客很多,像湖北省博物馆由于实行了免费参观,游客暴涨,需要排队领票才能进入。其他的一些就不行了,由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展品)级别较低,这些单位知名度不高,参观的人很少,同时由于国家和地方上的财政支持又很少,单位不得不收取门票以缓解经费紧张,这样去的人就更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一种是供不应求,一种是无人惠顾,大大浪费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

(一)广泛的开展爱国主义内涵的宣传教育。这是最基本的,要想使人们爱国,首先就应该是民众知道,爱国究竟包含那些内容,接着他们才会知道怎么做,从而实现理性爱国。当前我国的爱国主义内涵应当包括, 首先要爱自己生活的土地, 爱自己的同胞, 还要遵守和维护共同的秩序[10];其次爱国主义包括爱祖国的历史、传统美德、革命精神、科技文化、尊严和荣誉;第三,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爱中华民族、爱党、爱社会主义以及应当具有的国际主义品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既要有理论的支撑,还要有广泛而长期的宣传教育作为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二)指导人们“理性爱国”。 如果说情感爱国是爱国主义的初级阶段,那么理性爱国则是爱国主义的高级形态,是情感爱国的升华,是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理智判断、选择,具体表现为爱祖国与建设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形象、利益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统一。理性爱国是建立在深厚的爱国情感之上的。[11] 理性爱国不能建立在仇恨之上,不应盲目排外国,更不应是一种冷漠的状态。理性爱国首先应当与国家步调一致地爱国,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态度保持一致,要有大局观念;其次,理性爱国不只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种权力,民众应广泛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公共事务中去;第三,所有的爱国激情(情感爱国)都应落实到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上来,为祖国的富强增砖添瓦。

(三)加强组织管理,使爱国主义教育应成为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爱国主义教育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建议学校和社会团体成立专门负责爱国主义教育的机构,经常性的开展工作,并且不能把它当作“例行公事”。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不仅要有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于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这样一个机构来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有步骤有秩序的经常性开展。

(四)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鉴于爱国主义教育受教育者放任自流的状况,建议有关单位应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工作。一方面,组织方应当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使受教育者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背景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流程务必要科学,并且还要有充分的讲解,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观赏设备。另外,在爱国主义教育结束之后,应积极督促和引导去体会和感悟,并且还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反馈,发现问题,提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五)激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已达到自我启发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主要靠事物的内因起作用,我们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是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他们自身的一种主动性行为。具体而言,刚开始我们应多采取一些激励手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之后就应当开展更多的互动环节,把他们真正纳入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来,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交流,鼓励他们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教育者再进行分析解剖,施加外力,达到使他们自我启发的目的,接下来便是他们自身所进行的爱国主义自我教育。

(六)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首先,国家和省市应建立流动展品平台。就是对于一些规格较高的展品,应组织到各爱国主义教育单位流动展出,一方面可以缓解档次较高的爱国主义教育单位游客流量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是档次较低的爱国主义教育单位资源,在这些展品的带动下,得到充分的利用。其次,合理分配爱国主义教育单位支持经费。加强对档次较低的爱国主义教育单位的经费支持,一方面要保证其场馆、设备和展品等的运行经费,另一方面还有更新换代、资源引进的资金。

参考文献:

[1][3][7]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14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2]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J],爱国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求是杂志/文化视野,2009年1月

[4][5][8]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41页,学习出版社,2009年3月

[6]赵睿,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J],科教文汇/教育教学,2008年3月

[9] 苏宝芳,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M],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3 月

[10]杜平,关于中国的爱国主义[J],华人世界,2008年第7期

上一篇:脑经急转弯《绝妙的答案》下一篇:小学政教主任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