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共9篇)
1.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 篇一
“精准扶贫探访贫困户”扶贫活动总结
农村低保户是精准扶贫社会工程的重点关怀对象,他们因各种意外因素而面临家庭重点劳动力薄弱,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困境。政府提供的低保金有助于缓解低保户的生活困难程度。在为政府点赞之时,我们同样需要思虑的是:只有凝聚各方合力,才能更好地铺设农村低保户的“脱贫之路”。
20xx年8月5日,肇庆市XX爱心会再次助力攻坚脱贫社会工程,携手佛山湾华观音庙的师父为爱心出发,赴怀集县岗坪镇探访8户低保户家庭。
本期受访的8户低保家庭皆是单亲低保家庭,尽管生活贫困,但是这些家庭依然能够坚持让孩子继续学业。“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家庭、政府和XX爱心会等的支持下,受访学子们有的`已进入高中,有的已经如愿踏进大学。在活动当天,其中一名受助学子曾同学高兴地把自己的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分享给志愿者们看。看到学子学业有成,志愿者们都倍感欣慰,并鼓励他珍惜大学时光,奋发向上。探访过程中,有欣慰、也有愁绪,种种思绪皆因受访低保户的情况牵动着我们的心。尤其是岗坪镇谢屋二村谢金志低保家庭一家三口蜗居泥砖瓦房里面,且居住位置偏远,步行一段偏僻、颠簸的小径才能到达,特别的困难。
受访家庭的情况深深地牵动着志愿者们的心,在深入探访了解这些农村低保家庭生活困境的同时,志愿者们也为每一户家庭送上大米、花生油、夏凉被、面、洗衣粉、纸巾、500元—800元不等的现金和爱心礼物。愿这些家常礼物能为这些农村低保家庭带来力量与希望。
活动的最后,XX会长发出爱心呼吁:“如果您愿意,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真扶贫、扶真贫。”会长之言,亦是肇庆市XX爱心会所有志愿者们的心声,愿更多的善士仁翁与我们一起携爱心出发,助力精准扶贫。
2.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 篇二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内生动力
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 咬定目标、苦干实干,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如何脱贫致富, 实现全面小康, 达到共同富裕, 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治贫先治愚, 扶贫必扶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 教育“堡垒”必须筑牢。
一、教育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1. 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小康是不让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小康。“‘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开始, 就把共同富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有一个地方贫困, 就不是‘小康’;有一个民族苦厄, 就不算‘全面’。” (1) 因此,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展关键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 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切忌空喊口号, 不要提好高骛远的目标。” (2) 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形成“六个精准”“四个切实”“四个一批”等扶贫事业的原则要求和工作办法。2015年1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
2. 教育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 脱贫致富工作一贯被置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 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 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得到了人民的一致认可。但不容忽视的是, 当前我国仍然存在7千万贫困人口, 扶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过去救济式扶贫、项目式扶贫等传统“物质性”扶贫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贫困地区的实际需要。多年来的扶贫经验证明, 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已成为影响脱贫致富事业的根本性因素, 因此国家适时调整战略方向, 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转向探索“造血式”扶贫。
“扶贫必扶智, 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程、先导性工程, 也是根本性工程。说它是基础性工程, 是因为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育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也只有依靠人口道德素质、知识水平、科技能力的提高, 才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提供基础性的动力要素;说它是先导性工程, 是因为科学的理论能更有效指导实践进步, 而教育是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精神面貌、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最直接的途径。当今社会的贫困问题, 已经不单单是物质层面的贫困, 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贫困, 若不首先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精神面貌, 不改变贫困人口封建落后的愚昧思想, 不改变贫困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 仅依靠物质层面的救济扶贫是远远不足以引导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的;说它是根本性工程, 是因为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 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3) 扶贫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关键的是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 必须依靠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 而教育正是提高人口素质、摆脱贫困面貌的内生动力。
二、教育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
1.“硬件”扶贫精准不足
实现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 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 随着战略方向的调整, 国家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资金扶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并取得显著成绩和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 教育扶贫资金也存在“撒胡椒粉”“大撒网”等用途不精准问题, 导致贫困地区教育所需硬件资源困难迟迟得不到解决。
贫困地区自身经济条件差, 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与城市相比, 贫困地区的学校数量、教学设备、食宿条件等硬件设施都难以达到国家基本要求。例如, 偏远山区由于人口相对稀疏, 很多自然村没有学校, 无法让贫困家庭儿童实现就近入学;很多学校经费不足以购买取暖设备, 难以解决冬季供暖问题;另外, “因教致贫”也是困扰许多贫困家庭的教育难题, 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致使很多适龄儿童不能接受正常教育, 或者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是“代际贫困”问题的根源所在。“硬件”资源的匮乏, 是阻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 这些落后地区仅依靠自身经济力量难以补足教育“硬件”设施, 需要国家教育扶贫经费的精准投入, 帮助贫困地区解决教育“硬件”难题, 为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软件”扶贫力度不够
教育扶贫仅仅依靠“硬件”设施的保障是不足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 教育精准扶贫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师资力量的匮乏是导致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落后的关键因素。“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是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普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城乡教师工资水平的差距让年轻教师不愿下乡受苦, 贫困地区学校生活条件差、待遇差使得教师资源留不住, 自身文化水平低、信息不通畅、教学方式落后让那些即使留下来的教师也难以教得好。其次,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影响贫困地区适龄儿童能否接受教育的直接因素。贫困地区的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教育意识淡薄, 认为读书无用, 让孩子早早辍学打工,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教育扶贫没有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思想意识问题。第三, 不论是因为教学设备匮乏, 还是教学质量差, 或者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等原因, 贫困地区很多适龄儿童不爱学习, 无法完成基础教育, 越“穷”越“愚”、越“愚”越“穷”的恶性循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三、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
1. 教育“硬件”扶贫要精准
(1) 精准筹办特色学校。解决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是让孩子们有学可上的问题。针对这一难题, 政府教育扶贫资金中应保证有一大块的比例用在为贫困地区精准筹办特色学校上。一方面, 扶贫资金应保障幼儿园基础教学和九年义务制教学的正常运行, 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山区, 学校数量少, 不能覆盖所有村庄, 交通不发达导致求学的孩子们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学校,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受教育状况。面对这样的事实, 精准应用扶贫资金筹办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基础性学校需要常抓不懈, 才能实现教育的全覆盖、无遗漏。
另一方面, 在保障贫困地区孩子基础性教育的同时, 也要精准扶持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创建和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最直接的途径, 是解决贫困地区人口就业最有效的突破口。贫困地区可精准发展多种类型职业教育, 因地制宜创建特色职业技术类学校。例如, 职业中学、成人职业教育学校、成人技术培训学校等, 鼓励那些文化课业上有学习难度或对技术类学习有兴趣的学生积极报考特色职业院校, 鼓励贫困地区无业农民积极参加成人技术培训, 努力培养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 使其成为有技术、懂经营、能吃苦的全方位人才, 真正实现“培训一人, 就业一个, 脱贫一家”的教育扶贫目标。
(2) 精准完善教学设备。良好的教育环境离不开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教育扶贫资金要精准到位地完善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学设备。首先要保障教室坚固、防风、抗震, 在教室内的桌椅、黑板、教学工具必须齐备的同时, 也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完善教室内取暖或制冷设备, 如暖气、风扇、空调等硬件设施, 为贫困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上课环境。另外, 随着现代教学方式的不断进步, 多媒体设备也成为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必备设施, 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授课形式, 更为实现城乡教育互动提供硬件支撑, 让教育的“输入”和“输出”有了更便捷的途径;其次教室外, 鲜艳的五星红旗不光是一个学校的标志, 更是贫困地区闪烁的“希望之光”, 不论身处哪一个地区哪一所学校, 国旗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品。当然, 为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课下活动的场所, 操场建设也应成为教育硬件投入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学校离不开桌椅、教室、操场等一系列硬件设施, 课堂内外教学设备的完善, 是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不可或缺的“刚性”条件。
(3) 精准改善食宿条件。贫困地区学校建设要更注重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在寄宿制学校, 努力实现寄宿学生每人一个床位, 消除大通铺带来的卫生和安全隐患, 保障住宿环境的干净卫生;改善学校食堂条件, 满足学生就餐需要, 可参照“免费午餐”计划 (2011年, 我国启动了“免费午餐”计划, 每年拨款160多亿元, 按每生每天3元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免费午餐”计划覆盖了中西部699个贫困县, 受益学生达3千多万) , 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状况, 精准补贴餐饮经费。另外, 保证学校厕所方便、干净、卫生, 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 保障学生饮用水安全, 并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等。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食宿条件, 保障贫困地区学生的生活条件安全与方便, 也是教育精准扶贫不可忽视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4) 精准资助贫困学生。“因教致贫”问题要得到根本解决, 扶贫资金必须切实发挥作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让贫困人口子女都上得起学。义务教育阶段, 全覆盖全免费政策要一以贯之执行下去, 并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需要, 适当扩大教育免费的范围。以四川省为例, 从2016年春季开始, 四川省实行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部51个县实施15年免费教育, 具体内容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和中专教育已经免费基础上, 免除幼儿园保教费、高中学费并提供教科书。这就意味着, 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 在民族自治地方公办学校就读的孩子, 不用交保教费和学杂费。这一政策让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高等教育阶段, 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减免制度, 精准确定贫困学生人选, 适当加大费用减免的力度, 确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等多种渠道并行的资助体系, 同时优先为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安排, 为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工作的全方位补助。
另外, 政府要善于整合资源, 带头鼓励和牵动社会各界的团体、组织和个人的力量, 通过多种渠道为贫困地区学生筹集资助项目和资助基金, 加大对资助基金的跟踪监管, 确保资金发挥精准效益, 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扶持精准到位。
2. 教育“软件”扶贫求创新
(1) 加强师资力量。改善贫困地区“软件”环境, 最关键的是加强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4) 因此, 教育精准扶贫必须加强教育首要“软件”——师资力量。首先, 教师数量要有保障。2015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 》, 这项计划是惠及广大乡村教师、拓宽教师资源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的关键举措。改善乡村教师编制、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是让教师在贫困地区“下得来”“留得住”的重要条件, 加之多渠道引进师资力量, 才能有效保证贫困地区教师资源的充足;其次, 教师质量也要有保障。贫困地区教师不光要“下得来”“留得住”, 更要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教学素养, 才能有效提高贫困地区总体受教育水平。一方面要求本土教师不断强化自身学习, 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也要求教育扶贫举措中大力支持城乡教师互动, 信息及时传达、教师良性互动能有效促进乡村教师队伍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的改进, 保障教师队伍有质量、教得好。
(2) 改变落后观念。扶贫先扶志, 要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落后教育观, 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树立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育观。一方面, 基础教育不可缺。对贫困地区的适龄儿童而言, 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既是一项基本权利, 也是应当履行的义务。不做文盲、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志向若要实现, 必须依靠良好的教育, 这样的观念不仅要萌芽在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心中, 更要根植于每一个贫困家庭家长心中。家长要完全摆脱过去那种“读书无用”的愚昧思想, 真正认识到教育是摆脱“代际贫困”恶性循环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 终身教育不能忘。教育扶贫的对象不只是适龄儿童, 还包括成人在内的所有贫困人口。往往在越穷的地方, 成人教育越容易被忽视, 这不仅仅是源于教育资源匮乏, 更多的是因为“终身教育”观念没有在贫困人口心中生根发芽。“终身教育”的观念要树立, 既要把教育、学习贯穿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也要把教育、学习落实在书本、技术、思想道德和法治文明的每一个方面。
(3) 城乡教育互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利用这种不均衡让城市教育资源带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才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应该思考的问题。“当今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5) 在城乡教育互动环节中, 科学运用“互联网+”思维, 把城市教育中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流通传递到贫困地区, 是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有力手段。首先, 实现城乡教育互动离不开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齐全, 因此前文中提到教育“硬件”扶贫中, 多媒体设备是资金精准投入的重要方面。其次, 城乡教育互动的实现, 既需要城市教育质量好的学校的志愿付出, 也需要贫困地区的教师学会运用多媒体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这样一来, 通过互联网的“桥梁”, 城市学校的课堂视频、学习资料、图书收藏等教学资源都可以全方位展示给贫困地区学生, 甚至可以实现课堂直播, 打破时间、地域、物质限制, 让城乡两地学生同时接受良好的教育。
扶贫必扶智, 治贫先治愚。早在20多年前, 习近平就指出:“敬教劝学, 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 为政之先务”, “经济靠科技, 科技靠人才, 人才靠教育。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 其基础在于教育。” (6) 因此, 要想使贫困地区彻底摆脱愚昧落后的状态, 阻止“代际贫困”的恶性循环, 必须牢牢把握好“精”“准”二字,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 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 使之成为推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7 (2014.8重印) .
3.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 篇三
【关键词】 扶贫攻坚战;如期脱贫;重中之重
裕安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地处大别山北部边缘,下辖3个街道、12个镇、7个乡,共有26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21个社区,是国定贫困县区之一。目前,全区还有75个贫困村、3.8万贫困户、8.5万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条件落后,建设资金不足,大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空白,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制约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打好扶贫攻坚战,如何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农村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好准脉象,变“大水漫灌”为定点“滴灌”
精准,就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见效管用。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只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后,才能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要弄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通过发扬基层民主,透明程序,户主提出贫困申请后,村民小组住户摸底,村委会审查并进行公示,乡镇党委政府审核确定后再次进行公示,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相对公平公开。在识别方法上,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如“四看法”、“五比五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比生活环境、看居住条件;比贫困程度、看致贫原因。牢牢把握“遵循标准、逐户核查、公示公告、分级确认、动态调整”的原则,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为精准脱贫提供可靠依据,将以往“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把宝贵的扶贫资金和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二、授之以渔,将扶“志”与扶“智”并举
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在进行捐钱捐物奉献爱心的同时,勿忘扶“智”与扶“志”。“扶贫济困”,只有“授之以渔”,扶“智”与扶“志”并举,教会贫困的人们“造血”的能力,他们才会真正有能力有办法有本事自己挣钱,才会在真正意义上脱贫。所谓扶“智”,就是帮助贫困的人们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掌握挖掘利用市场信息的能力;所谓扶“志”就是帮助贫困的人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通过扶“智”与扶“志”,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切合市场需要的生产知识与技术,以及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落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精准扶贫的精准不仅要体现在能准确找出贫困户,找出他们贫困的原因并给予扶持,更要体现在能精准地找到让贫困户脱贫的根本办法,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比如在就业上为他们提供机会,在政策上为他们提供赚钱门道,或在技术上指导他们创造发挥自己才能的场所等等。
三、发挥优势,着力探索具有我区特色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我区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末现有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9年摘去贫困区“帽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道路、水利、饮水、电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完善,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要结合我区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精准脱贫新路子。
1.发展特色种养业脱贫。结合我区“一谷一带”建设,制定特色种养业发展规划,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到2018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3项特色种养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形成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2.发展光伏脱贫。“十三五”期间,建设30个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10000户户用光伏电站。鼓励和支持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以及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增加贫困户和贫困村收入。
3.发展乡村旅游脱贫。重点扶持15个在城郊、景区周边、茶谷、旅游通道沿线、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推进多业态旅游融合。加强乡村旅游经营人才培训,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4.发展商贸流通脱贫。将“互联网+”与扶贫开发相对接,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实施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建设1个区级电商服务中心、19个乡镇电商服务站,有条件的村建设电商服务点。支持区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做到贫困村网上销售农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全覆盖。
实现精准脱贫,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是困难群众自己的心愿,也是全区人民共同的心愿。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要高度关切、发挥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子,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贫困群众解难,為扶贫开发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裕安区“十三五”规划》、《社区扶贫与社会救助 》、百度百科等。
作者简介:
4.精准扶贫(农村贫困)户申请书 篇四
村民委员会:
我叫,男、土家族、身份证号为,今年38岁,家住,家中有七口人,家中有父亲、母亲、妻子、弟弟、儿子、女儿和我。是家庭贫困户、低保户。
父母年迈多病,一直是以务农为主,无稳定收入,现已过花甲之年,即将满70岁。现在父亲患有风湿、关节炎、脑梗塞和间歇性头痛等疾病,需经常吃药和就医,无劳动能力。母亲之前年因车祸头部受重伤,得到及时救治才无大碍,但却落下来风湿、骨刺、关节骨积水和脑梗塞等疾病,需经常吃药和就医,无劳动能力。
妻子多年前因头部受到创伤,没有得到好的医治,现患有认识和意志行为障碍的精神疾病,无民事行为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经常引导和管理,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依靠国家的低保费来维持一部分基本生活。
父母、妻子无劳动能力,子女又年幼(儿子14岁、女儿只有6岁),全家人只有依靠我的劳动力,加上近几年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土地稀薄,庄稼的收成远远不能维持家里的生计。于是我被迫离家到外省打工,由于我文化水平低、只有小学文化,只有给人下苦力搬运货物的收入来维持家里的生计。但是去年由于搬运货物时,因受工伤手经被割伤,虽然及时进行了医治,但是现在每当天气变化手就疼痛不能负重,加上现在机械逐步代替人工,现在工作极不稳定,由于经常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已是一天不如一天。
我的收入很低,支出的项目比较多,每月生活都很难以维持,为帮助父母看病、供子女上学和维持家里的生计,以及帮父母供弟弟上大学,到处借钱,欠债3万多元,现已是负债累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我一个人,现已无钱给父母和妻子看病。
我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和供子女上学,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又患有精神病不能照顾和教育小孩,是父母在家帮忙照顾子女,而父母现在年迈多病,自身都需要人照顾,不能全身心照顾和教育小孩,子女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教育。
为了父母和妻子的疾病能得到较好的救治,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家庭生活能得到改善,希望村委会领导核实我家的实际困难,让我享受国家扶贫政策,让我家庭能得到国家扶贫的帮助,解决我家的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恳切希望将我家庭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家庭为盼,在此感谢!
申请人:
年
5.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 篇五
2015年,xxx乡xxx村按照区委和乡党委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超前谋划,迅速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强化顶层设计,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引向深入。以“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措施,全面落实省、市、区“1+17”、“1+19”、“1+19”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全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本情况:xxx乡xxx村地处祁连山北坡浅山区贫困片带,因受自然、区位、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郊乡村存在一定的差距,是全市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辖6个村民小组,270户,970人。水浇地1764.3亩,人均仅1.82亩。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2013年,新一轮建档立卡工作开始后,经过仔细摸排,全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扶贫对象30户,100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2202.32元。至2014年,全村脱贫11户40人(剩余19户60人),返贫17户55人,贫困发生率11.85%,全村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户115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256元。贫困人口中,一般贫困户17户55人,低保贫困户19户60人,其中,因学致贫10户35人,占30.4%;因病致贫8户23人,占20%;因缺发展资金致贫10户31人,占27%;缺技术致贫4户11人,占9.6%;缺劳力致贫1户2人,占1.7%;因残致贫2户8人,占7%; 因婚致贫1户5人,占4.3%。
2015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43.6元(2014年贫困户人均2256元),同比增长33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80元(2014年为7671.6元),同比增长20.97%。36户精准扶贫户2015年年底均已实现整体脱贫,其中建档立卡因残致贫2户8人,均已实现脱贫。
(二)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1.自然条件恶劣。xxx村土层浅薄贫瘠、气候恶劣,耕地复种指数小单位面积产量低,平均年降水量不足320mm,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难以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农民脱贫致富困难较大。
2.农民素质偏低。xxx村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
3.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村大部分青壮年远赴新疆、青海等地打工,有的举家外出,导致孩子在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城区陪读,这样无形中 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
4.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长期生病和积累的医疗费用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导致重新返贫。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突出基层组织“强筋骨”。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基层组织的一班人就是火车头,村党支部在精准扶贫伊始,积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以村务监督为重点,加快完善村级治理机制,结合市区两级政府下派的挂职干部、驻村干部,创新完善村级党组织设臵,积极推动精准扶贫村的发展和民生改善。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英文任组长,政府区长张玉林、市委老干局安月香、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魏士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福伟任副组长,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包村领导、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为成员的党委副书记、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总队长为副组长,乡属各站所站所长、驻村工作队队员、贫困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xxx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村两委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坚持上下同心同力同向,把工3 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等真正落到了实处。切实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帮扶措施明确。履行扶贫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硬”指标,形成“硬”约束,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顺利实施。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的同时,把群众信得过、“双带”能力强的致富能人充实到村两委队伍中,建设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投资8万元,改善村级党建活动阵地,对原有露天的办公场所进行封闭处理,改善党员、群众开会、学习难题。充分利用农闲时节,村党支部经过协商,就近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到甘州区明永镇沿河村、民乐县南古镇马蹄村等地学习高原夏菜种植技术,改善传统种植结构。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20余次。发挥农村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以“一举一动树形象”为主题的“三个一”即“每月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活动,赢得了村社群众的广泛好评,也树立了党员志愿者的榜样形象,贫困群众对干部队伍的满意率100%。
(二)突出社会保障“全覆盖”。村两委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落实并强化低保、五保、残疾、新农保、临时救助等保障制度,确保“应保尽保”。一是认真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工作,全村参合人员970人,参合率10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30人,参保率为100%,164名老人领取基础养老金,其中扶贫户参保63人,11名 老人领取基础养老金。二是民政工作扎实推进。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全村低保123户195人,五保15户15人,36户贫困户中19户60人全部纳入低保。至目前,共发放低保金15.3 元,五保金3.99万元。三是扎实开展帮扶捐助活动。市老干局、供销社、区房管局等帮扶部门捐助现金6万元,为困难户学生捐赠文具79套,衣物79套。9组人大代表、18名政协委员为困难户宣传政策、制定脱贫计划的同时,帮扶资金4.6万元,进一步增强了精准扶贫工作“助推力”。四是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工作。现有学前教育适龄儿童16人,均在xxx乡中心学校幼儿园就学,并有校车按时接送,毛入学率100%;小学、初中适龄儿童61人,均在xxx乡中心校就读。现有占地面积6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一处,配有医师2人。五是抓实抓好文化事业:村内现有文化广场1个,总面积2300平方米,舞台面积200平方米,配套安装体育路径工程10套,音响、灯光各一套,共开展活动12场次,满足了村内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全村通宽带17户,其中36户精准扶贫户通宽带3户,3G、4G网覆盖率100%。六是做好养老互助院建设:xxx村养老互助院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设臵老年活动室1间、午间休息室4间,厨房1间,室内各项制度完善,床位8个,常住老人6人,棋牌桌4张,音响一台,电视一台,满足了村内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突出基础设施“补短板”。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在水、电、路以及科、教、文、卫等方面抓紧项目建5 设,努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贫困村通畅工程和农电改造、卫生室改扩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以及贫困村通讯信号及网络信号的覆盖工作。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破解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首要任务,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衔接,积极争取帮扶部门的帮助和支持,重点抓好自来水管网改造、土地整理、村社道路、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2015年,共筹资1137.24万元,实施各类项目13项。投资73.2万元的13.6公里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投资115万元的2.6公里村社道路建设项目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基本解决了群众行路“不便”的问题。投资394万元的2500亩土地整理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投资88万元的蓄水1.4万立方米塘坝建设项目已完工交付使用。筹资270万元完成18户精准扶贫户危房改造。投资12万元完成640米高低压线路改造,照明电与动力电村社覆盖率100%。投资62.4万元,镶嵌村社道路两侧路牙石1800米,整理花坛并铺设面包砖1500平方米;投资5.64万元,绘制文化墙320平方米;整理砂石、粪土、柴草等“三堆”2000多立方米;赠送“快乐老乡”宣传牌36副。全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受益农户225户720余人,每户补助资金3000元。极大改善了xxx村生产生活环境,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四)突出产业发展“强支撑”。精准扶贫重在扶业,贵在扶业,难在扶业。xxx村“两委”同各级帮扶力量精心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引导群众精准脱贫。一是精准选择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开展“多种一亩经济田、多养一只羊、多栽一棚菜、多输转一名劳动力、多学一门技术“五个一”措施,努力做到村有富民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劳动力有增收技能。积极对接帮扶单位,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在巩固现有旱地谷子、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帮助精准扶贫户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和特色养殖产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确保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与绿涵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实验种植高原夏菜25亩,与区农技推广中心合作,推广繁育中药材100亩。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xxx村贫困户致贫因素多,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生产技术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帮助其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契约农业”、“订单农业”,着力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至目前,投资32万元,新建钢屋架大棚20座,引导13户精准扶贫户种植高原夏菜20亩。投资19万元,对19户精准扶贫户投放怀胎母羊190只(每户10只),现已产羔羊200多只,户均羊饲养量达25只以上,户有致富门路的目标基本实现。三是加大涉农资金保障力度。2015年,xxx村实现各项涉农贷款806万元,比2014年的560万元相比,增加246万元,增幅43.93%,其中36户精准扶贫户每户贷款2.95万元,总计贷款106.2万元。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个,区级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极大地解决了群众“融资难”问题。有政府组7 织,实现农业保险对贫困户全覆盖,户均大农业保险额125元。三是着力打造农业品牌。依托本地“金xxx”小米专业合作社品牌效应,加强特色农产品宣传和推介,充分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建立村级电子商务营业网点1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通过多措并举,提升产业扶贫的实效性,引导群众稳步脱贫,可持续发展。目前,全村共有专业合作社6家,36户精准扶贫户全部加入金xxx小米专业合作社和星宝药材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精准扶贫户100%加入合作社。
(五)突出教育培训“拔穷根”。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把扶贫工作由过去的单纯物质帮扶转向重人力资本开发。一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树立正反典型,激发群众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对主动脱贫的给予表扬奖励,对被动脱贫者给予正面引导。二是重视贫困家庭人口优生优育问题,避免因智力、先天疾病等因素导致的贫困,不仅要让脱贫人口能够“站起来”而且要能够“走的远”,改变“一代穷世代穷”局面。三是实施“就业培训到人工程”,对贫困对象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培训。至目前,组织精准扶贫户赴城郊乡镇、民乐等地观摩学习高原夏菜种植技术2批60人次,共举办肉牛、肉羊育肥、旱地谷子、中药材、高原夏菜种植技能培训班4期,培训人数280人次,技能鉴定65人。36户贫困户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5户35人(双巴西一家3口,除女儿外均为残疾)。全村输出输转劳动力350人,实现劳务收入560万元。新培育科技示范户7户。四是加强对贫困家庭“两后生”教育培训。整合各行业部门和社会资源开展助学就业,帮助贫困户家庭“两后生”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力争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6.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 篇六
教育精准脱贫帮扶计划和措施
(五年级
孙鹏宇
孙家仡佬村建档立卡户)
帮 扶 计 划: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马家堡小学全体领导和教师信守的贫困生救助原则。特别是在秦汉新城教育卫体局下达有关帮扶贫困生的系列文件之后,全体领导教师更加深了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精心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措施,使此项工作真正得到了扎实有效的开展,也受到了社会特别是被资助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帮 扶 措 施 :
1、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贫困生帮扶措施,贫困补助落道实处,确保百分之百贫困生享受到贫困生活补助和送教上门。
2、学校领导已经开始筹划社会“一帮一”救助活动。计划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社会捐助人员帮扶一名特困生,并力争使帮扶对象品学兼优,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3、积极鼓励孙鹏宇同学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免费吸收该同学为书法美术社团成员。动员贫困生上学接受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4、学校计划将每学期确定的贫困生情况登记表和捐款情况表及时收存。建立完整规范的贫困生档案,一是确保三年之内被帮扶学生的经济支持,二是对每年一度的新生通过调查摸底重新确定入档,使整个贫困生管理工作落笔有踪、起始有序。
5、贫困生帮扶包抓人:主抓人:赵群(校长)、语文教师(孙娟)、数学教师(孙亭利)、生活心理辅导教师(牛刚柱)
帮扶预期效果:
学校已经将此项活动与德育教育的开展工作密切结合、通过公开捐款情况,使广大师生真正明确此项工作持久开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了师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帮扶活动制度:
各成员需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突发性事件,要及时汇报,反馈情况、交流、总结经验。了解、发现贫困家庭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立即向校长汇报情况,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及时解决贫困家庭遇到的困难,成为贫困户的热心人、贴心人、关爱人,让贫困家庭感受到党的温暖、组织的关心、学校的关爱!
经费来源及保障:
1、确保“专款专用”,随时收集有关贫困户家庭材料,确生活补助紫林足额及时发放。
2、发动全体师生和社会各界向存在困难问题的困难家庭捐款捐物捐赠学籍用品。
3、党支部、工会办组织志愿者定期去帮扶孙鹏宇家庭。
4、学校主要领导可在资金方面优先考虑补助。
7.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 篇七
关键词: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扶贫
2015年。我国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以下简称《标准》)这两个文件为主线,切实推动建立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文化管理良性的运行机制。两个文件内容均涉及“文化扶贫”,重点要实现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015年5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侧重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与贫困地区进行“文化扶贫”,具有政策倾斜性,将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及流动人口等群体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象范畴。2015年年底颁布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纳入“文化扶贫”的范围,力争实现“精准脱贫”。
国家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将“文化扶贫”提升到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位置。
1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
深入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对推动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具有重大的政策推动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仍然陷在根深难除的窘境中:城乡地区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明显,贫困地区先天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点低、基础差、欠账多),后天乏力(在设施建设、管理运行、人才队伍及服务效能等方面,“造血”机制匮乏)。因而,实现《意见》提出的基本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
第一,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最突出的困难和难题是公共文化设施普遍滞后。以湖南省为例,全省122个县市区,一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约占总数的20%,还有1.2万个村级文化活动室“空白点”。国家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中,海南省保亭县作为其中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全县14.85万的常住人口,贫困人口约占21.2%;全县60个行政村中44个村为贫困村。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834元,远低于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489元。
第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贫困地区文化事业费投入严重不足,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比重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在岗人员稀缺,缺少具有专业能力、文化素养的文化类人才。
第三,文化遗产面临保护与利用的双重压力。我国贫困地区大多数是具有文化特色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创新意识及相关的文化类人才的支持,致使贫困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缓慢,难以形成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和地区发展。
2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落后的原因分析
2.1 文化生态制约严重
我国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发展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均衡和人群不均衡。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推进,难点重点在贫困地区。
从宏观方面来看,中国贫困地区长期被摒除在社会主流文化之外。我国贫困地区多分布在成片相连的山区以及远离城市的乡村等地,由于文化生态的制约,其基础设施的完善度和城市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中实施“文化扶贫”的范围集中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相较于城市的公共文化发展情况,“文化扶贫”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教育和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条件落后,可以说是“先天不足”,致使地区文化保守、封闭,破除“教育贫困”“文化贫困”“经济贫困”难题的原始动力不足。
从微观方面看,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贫困地区人才劳动力的极速流失,引发地区人口结构的不平衡,其具体表现就是年龄结构失衡,老人、儿童比重大;性别结构失衡,女多男少,此外,还有教育结构失衡等。“乡土中国”隐含的小农本位的生产观,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对于当前贫困地区的向上发展形成了阻碍,普遍存在着“贫困的”价值观,使国家的扶贫工作难以获得基层群众的积极响应。
2.2 文化深度和精细化程度不足
曹爱军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是全民的文化自省、文化自觉的过程。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同样也需要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省和文化自觉。
当前,我国在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在开发工作过程中陷入“今日脱贫、明日返贫”的循环道路。致使公共文化扶贫工作难以为继的原因在于对贫困地区文化深度和精细化程度的挖掘尚浅。近年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均等化的大背景下,文化扶贫工作往往止于“温饱线”,存在着贫困地区“送文化”现象;有计划的外部文化干预成为工作的主要重心,贫困地区天然存在的特色文化尚未挖掘,文化广度虽大,精细度却不高。农村等贫困地区设立的农家书屋,大多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统一配送,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更新缓慢,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阅读需求。
以上存在的弊端都成为“文化扶贫”助力“经济扶贫”的绊脚石,成为公共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瓶颈制约。
3 提高“文化扶贫”有效性的对策
3.1“文化扶贫”内外联动机制
要达到文化惠民专项扶贫与脱贫工作的同步,需要在机制上寻求创新,实现“文化扶贫”内外联动机制,达成环环相扣、共荣发展的效果。“文化扶贫”内外联动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文化扶贫”与“教育扶贫”“经济扶贫”相结合。“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划定的“文化扶贫”范围,几乎也是经济和教育相对贫穷的地区。贫困不仅只是“物质贫困”,更重要的是“智力贫困”,贫困地区往往存在着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的缺失,精神的贫弱,导致贫困地区脱贫之路异常艰辛,破除代际间贫困传递的良钥非教育不可。新时期扶贫脱贫重点在于促进“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经济扶贫”的相互结合,有序划分工作重点,脱“智力”之贫,“观念”之贫,最终从“文化贫困”中解脱出来。
第二,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共同治理“文化贫困”的难题。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由政府主导,鼓励和引导社会各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改变从表面上解决“文化温饱”的局面,进而实现政府由“送文化”向“管文化”职能的转变。
2016年6月开幕并将持续至10月的“2016年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是由贵州政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一次文化盛会。本次艺术节以“多彩文化、共建共享”为主题,将公益性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展示加入国家向社会购买的公共文化服务范畴;紧扣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长征文化、阳明文化,引导当地农村青年一代积极向上,展示近年来贵州艺术创作生产的优秀成果。
3.2 文化“精准扶贫”
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水平”的目标,最主要的是补齐“贫困地区”这一“短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脱贫攻坚的目标,最基本的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谓文化的“精准扶贫”,就是要找准扶贫的“支点”,用好扶贫的“杠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扶贫工作中根本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首先,国家要指导贫困地区将文化惠民专项扶贫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同步开展,多方施力,加快形成中央与地方统筹发展的扶贫开发模式,实现上统筹、下负责、基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其次,在文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把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人施策;在政策推进中集思广益,把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由单纯的公共文化“旁观者”转变成自身利益的“参与者”,充分发挥群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参与作用。第三,要重视“文化造血”,结合我国多民族特点和地区优秀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出贫困地区优秀文化精品,变“送文化”为“造文化”。
贵州省恩施州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为了使恩施土家儿女享受到“文化扶贫”的成果,2016年恩施州各地举办了独具土家风情的“恩施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恩施玉露、建始花坪桃片糕、油茶汤、土家织锦“西兰卡普”都是当地人民群众独具的制作技艺下的文化产物,省政府需要加大培养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班人的力度,组织文化扶贫志愿者,培育当地文化工作者,使恩施独具风情的文化种子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脱贫攻坚任务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文化“精准扶贫”目的是“精准脱贫”。国家和地区要层层把关,落实好扶贫开放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调动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地区的文化发展繁荣景象,重视基层干部群众的参与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文化扶贫事业,坚决打赢文化“精准扶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杨倩.文化部等七部委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EB/OL].(2015-12-10)[2016-05-20].http://www.mcprc.gov.cn/whzx/whyw/201512/t20151210_459665.html.
[2]王学思.海南保亭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探索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发展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6-01-12(8).
[3]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
[4]边晓红,段小虎,王军,等.“文化扶贫”与农村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6(2).
[5]曹爱军.公共文化服务:理论蕴涵与价值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9(6).
[6]马红梅,石治敏.一个贫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启示——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7]汪永忠.涪陵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世纪桥,2012(15).
[8]张海毅.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攀登,2012(4).
[9]曾绯龙,肖忠华.多极联动助推县域文化发展[J].当代江西,2012(4).
[10]张洁云.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江南论坛,2011(3).
[11]丁小娟.当前农村文化广场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交际,2015(7).
8.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 篇八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村;经济发展
作为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的重要机制,精准扶贫要求对不同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运用“三合”对扶贫对象给予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的重点为“外扶激活内源”,以提高技能经验和扩大信息知识以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切入点,将贫困户与贫困村的内在发展潜力激活出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实现大部分贫困户早日脱贫的目标。
一、农村实行精准扶贫的难点
对未来农村减贫来说,精准扶贫意义重大。现阶段,农村的精准扶贫重点表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考核三个地方。就精准识别来说,国家已出文进行规定,贫困家庭和人口的标准为年收入低于2736元。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年收入低于2736元的人员总计8249万人,而这就是日后精准扶贫项目中的重点对象。
从精准识别层面来说,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怎么将农户的收入进行一个精准的统计。一般来说,精准识别都是由专业机构进行认定的,但是对于基层政府来说,进行统计缺乏足够的资金。在缺少对家庭收入准备的识别之下,基层政府对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和人口识别的工作一般都是在规定名额的控制下,根据基层民主的评议模式进行识别。这些名额都是通过调查数据完成统计的,在名额数量上允许一定的幅度,这样的方式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识别出现偏差。
从精准扶持层面来说,目前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传统的扶贫项目对于贫困人口的精准性不够,贫困人口无法在有效的扶贫中得到益处。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应该是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为较为富裕的农户提供更多的利益。另外,还有一部分较好的项目因为贫困户无法担负配套资金的共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超出贫困户的承受能力范围而失败。除此之外,产业扶持的政策在能力、观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做到贫困户的全覆盖。同时,在一些金融扶贫项目中,出现了扶贫基金与扶贫项目打包的情况,灵活性不够。大部分扶贫项目在一些规定上较为合理,但是因为贫困户在素养、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多方面出现瓶颈。
从精准考核层面来说,因为精准识别还存在较多问题,连锁反应,精准考核也会因为对贫困户的考核不到位,具体效果不突出,用收入标准进行精准考核肯定会影响精准贫困的效果,这个问题是目前精准考核存在的最大困境。
二、怎样做好农村的精准扶贫
1.完善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一是要有全局性与针对性的规划。在进行产业扶贫开发过程中不能只选择见效快、取得经营成效较快的地方,同时以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待不具备产业开发条件的贫困村。针对部分劳动力与优势产业开发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在发展经济时应展开统筹规划,积极探索致富之道。二是要将区域间“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整体规划工作落到实处,全局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空间布局以及旅游精品路线设计在内的多个方面,促进产业之间融合互动与资源整合的提高。三是在经济规划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加强生产合作社、生产基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四是对以解决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机制进行完善。在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对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优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让农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还要继续将提升贫困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与转移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探索完善土地制度改革,内容包括有利于促进贫困村产业开发的农村土地流转、租赁与抵押等方面。第二,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管理机制,以市场化促进农业建设用地、宅基地以及集体土地等的流转使用。第三,对农民通过集体用地、宅基地获得资产性收益的土地制度改革展开积极探索与完善。第四,探索完善包括宅基地基本制度、可行的农民限制房屋回收利用与多占宅基地整改制度。
3.完善政府配套服务体系
首先,政府应检验目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的协调性与实效性,对精准扶贫的顶层制度建设予以不断完善。其次,政府在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上应加大力度。再次,继续加强相关配套服务,内容涉及移民搬迁、保障扶贫、教育扶贫以及医疗扶贫等。最后,政府应加大对诸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保险体系构建等与扶贫工作紧密相关的制度机制予以完善。
三、结语
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便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对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条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在扶贫开发工作上不断加强,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体制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扶贫新开发与扶贫成效巩固。顺利实施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扶贫纲要”,更让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断下降的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提升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也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生存与温饱问题。新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开展不但可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小康社会的建成来说也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02:56-59.
9.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篇九
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积极召开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会议,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建设施、惠民生,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下面FWSIR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的发言稿范文,欢迎参考!
在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会上的讲话
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革命老区扶贫座谈会之后,精准扶贫这个词被广泛提起,扶贫工作被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更是将此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之前,我们作了大量的摸底核实工作,进一步核实摸准了贫困对象,前天和昨天的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上又相继作了专题研究部署。今天全县以乡镇为单位,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会,就我县如何实现率先脱贫,到2020年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进行具体安排。刚才,同志组织大家学习了”两办”《关于开展县乡两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的通知》,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老区发展,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率先实现脱贫目标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志丹县作为全市的三个县之一,2015年底要
全部实现脱贫,对于我们志丹而言,目前在册贫困人口就有3582户9232人,经过几次排查摸底后,又新增返贫人口256户689人,按目前的物价等因素测算,到2015年底,人均纯收入要全部到达4300元,2016年底要达到5200元,2017年要到达6000元,任务可以说非常艰巨。实施精准扶贫不仅是党对我们提出新的工作要求,更是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我县加快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一个新的重大机遇。为了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县上抽调了1220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全县2436户贫困户,确保今年全县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达到贫困线以上,实现整体脱贫。各帮扶干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坚决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我县率先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步入小康。
二、集中精力,尽快完成当前几项
重点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核实贫困对象。从今天起,各帮扶干部要立即进村入户调查,按照人均纯收入计算办法和贫困户认定标准,认真算账对比,进一步核实贫困户。对不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要在4月30日前上报乡镇和县扶贫办,县上将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再次甄别。
二是要尽快制定帮扶计划。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各帮扶干部要认真分析其的致贫原因,根据其劳动能力和所掌握的生产技能,逐户制定近期和远期增收项目,帮扶计划经贫困人口本人同意,村干部、乡镇驻村干部、”两联三包”部门单位驻村队长及所在乡镇审定后尽快实施,并于5月10日前上报县扶贫办备案。近期增收项目(2015年―2017年)主要围绕种植业和养殖业确定帮扶计划,增收计划要不误农时,确保今年纯收入达到贫困线以上;远期增收项目(2017年后)要围绕”苹果、棚栽业和舍饲养殖业”三大主导产业制定计划,项目
要结合实际,确保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能够按时限脱贫,到2020年同步够格达到小康水平。
三是要摸清贫困对象就业意向。对于有务工能力、有外出意愿的贫困人口,由帮扶干部负责摸底,乡镇负责汇总,于5月10日前上报县人社局,人社局将统一组织培训和岗位推荐,各帮扶干部要做好就业联络工作,确保有务工能力和意愿的贫困人口得到充分就业,增强贫困人口自主发展的”造血功能”.三、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明确帮扶干部的帮扶责任。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贫困户近期增收项目所需资金和物资由帮扶干部负责筹措,各帮扶干部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自觉接受所在乡镇和”两联三包”部门的工作安排,严格执行”月走访、季登记、年汇总”制度,每月至少一次到贫困户家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和包扶项目计划的实施
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纯收入登记工作,对”明白卡”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随时掌握贫困户收入情况,对于不能完成当年收入计划的项目,要及时调整,确保年终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贫困线以上。
二是明确乡镇的管理主体责任。乡镇作为扶贫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对帮扶干部的管理、帮扶计划的审核把关和帮扶项目实施的监管工作。要成立由包乡镇县级领导任组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主任)任副组长,”两联三包”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领导小组。对每一个贫困户都要安排联系干部,随时掌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和收入情况,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并落实一名扶贫主管领导、工作专干和村级信息员,负责组织协调、信息报送、跟踪监测和档案完善等工作。各村要成立由乡镇包片领导任队长,包扶部门负责人为副队长,乡镇及”两联三包”部门单位包村干部、村干部为成员的
帮扶工作队。乡镇每月要通报一次帮扶工作情况,每季度要至少召开一次帮扶工作汇报会,听取帮扶任务完成情况,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明确”两联三包”驻村队长和帮扶部门单位一把手的责任。”两联三包”部门单位要做好本村的基础建设、产业培育等规划的制定,项目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驻村队长要加强对本村帮扶干部的管理;各部门单位一把手不仅要抓好单位的包扶工作、自己的帮扶户,还要督促检查副职的帮扶工作,包括项目的落实情况、收入登记情况和到岗情况,确保按时限完成帮扶任务。
四是明确考核和奖惩措施。县上将出台帮扶干部管理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对部门单位、乡镇及帮扶干部的考核办法,建立定期检查督导、汇报通报、综合考核、用人导向和责任追究机制,将扶贫开发与本职工作评价和干部使用挂钩,实行月督查、季统计、年终综合考核。对扶贫工作做出特殊贡献的干部
优先提拔使用,对于完不成扶贫工作任务的帮扶干部,一律不提拔、不重用、不评优;对于完不成扶贫工作任务的乡镇和包扶部门,对其当年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对帮扶工作推动不力、考核不达标的乡镇和部门负责人和帮扶干部进行问责。乡镇要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不定期检查、半年督查和年终综合考核,考核贫困村、贫困户入村、入户率要达到100%.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这也是今年以来第三次专题会议,足以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成为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的会议,并在全县掀起新一轮扶贫工作的热潮。召开此次会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省委、省政府在吉安召开了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我们以流动现
场会的形式来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二是今年时间已经过半了,有必要对全县上半年的扶贫工作情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回顾,查找和分析问题,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三是近期中央、省里对扶贫工作有新的精神、新的要求,特别是近期,总书记分别在浙江和贵州召开座谈会,对扶贫攻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也意味着中央已经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2020年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推进,为贯彻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还需通过这次会议来进一步再梳理、进一步再明确。
这次会议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昨天下午,我们组织部分县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以及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先后到留车、南桥、文峰、桂竹帽等乡镇扶贫示范点进行了现场观摩,通过参观,大家肯定会有启发和触动。刚才,8位同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发言;旺华同志
通报了上半年工作情况,志林同志对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作了布置,讲得很全面,也很到位,请大家回去后好好消化,借鉴别人的经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下面,就精准扶贫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怎么评估我们半年的扶贫工作?既有成绩、更有问题
半年来,应该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仅体现在县级层面,全县上下都越来越重视。从县级层面来看,县四套班子思想高度统一,已经把扶贫工作上升为”书记工程”,可以说,全县的扶贫工作,我做到了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县四套班子参与推动扶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从平时下乡调研掌握的情况看,特别是前不久朱敏和志林两位同志到有关乡镇调
研,听取各乡(镇)对扶贫工作的汇报,发现各乡(镇)已经感受到县委、县政府传导的压力,能够把扶贫攻坚工作上升为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抓落实。总体来说,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2.抓扶贫工作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宣传部门能紧跟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基本上做到了”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手机报有文字、网站有版块”,整个扶贫工作基本形成了全县上下、从干部到群众重视扶贫、议论扶贫、关注扶贫、推动扶贫的浓厚氛围。可以说,在全县所有的工作当中,扶贫工作已经成为同志们关注、重视的热点工作之一,全县老百姓也已经知道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推进这项工作。
3.基础工作越来越扎实。这是我们上半年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我们说基础工作越来越扎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比较到位。近期,我们下发了关于贫困对象识别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
全县贫困户的精准识别起到了关键作用,应该说,全县贫困户的识别是比较准确的,群众总体评价还是比较正面的。二是问题整改比较到位。我们在对贫困户进行识别的过程中,针对群众反映的”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各乡(镇)、各单位高度重视,都能够认真地对待,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纠正和改进。通过整改,全县在这方面的举报现象在减少,总体趋势说明我们在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三是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比较准确。在原有的把贫困户分为三大类的基础上,进行了致贫原因再精准工作,现细分为八大类,这种分类方式更加贴近实际,致贫原因摸得更实、分类更准确,为下一步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工作效果越来越好。半年来,各个地方扶贫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做法。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15个乡镇都一一发言。总
体来说,工作效果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地方都打造了示范点。我们昨天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不是全貌,但总体上看,各个乡镇都有抓得比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性项目、扶贫模式或者示范区、示范村。二是各个地方在产业扶贫方面都想了不少办法。一方面,在柑橘黄龙病危害没那么严重的地方,乡镇在努力巩固果业产业;另一方面,在柑橘黄龙病蔓延比较厉害,需要进行产业转型的地方,乡镇也在不断地探索经验,积极实施产业转型。比如,昨天我们去看的桂竹帽上坪村,利用本地的野生果、野生花卉苗木等资源培植本地产业,这种做法就比较好,还得到了市纪委书记彭光华同志的高度认可。这种做法类似于崇义栽种的刺葡萄,即利用山上的野生葡萄来移植,然后在大田里种植推广,我曾交办曾雷和志林两位同志去崇义参观学习,看看上坪村的试种产品是否有推广价值,并形成一个产业规模。另外,其他地方也有不少
【精准扶贫贫困户代表发言稿】推荐阅读:
精准扶贫工作发言稿08-07
精准扶贫扶贫工作10-20
精准扶贫简报09-22
精准扶贫帮扶制度06-17
精准扶贫思想心得07-09
精准扶贫的政策08-28
教师学习精准扶贫心得06-20
精准扶贫单位帮扶措施07-15
精准扶贫顺口溜08-06
个人精准扶贫脱贫计划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