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2024-10-06

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共14篇)

1.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篇一

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新大纲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一番话,指明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内涵。也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就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精神风貌、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模仿大人。教师的板书、语言、神态、仪表、动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为师者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比如,为了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老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提问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课上课下不放松对学困生的帮助,让课堂撒满快乐的阳光。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喜爱之情。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事业、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会成为学生成长旅程中的榜样。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一年级教学认钟表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看着书上的图例讲述自己是怎样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教学了统计后,布置了一个课外任务:回家统计电视机和空调的台数,并查询父母小时候时家中电视机和空调的拥有情况,与家长讨论两者的差距原因,从而激励学生在新时代优裕的条件下努力学习,为国效力。同时根据数学书中一些图示反映出的思想,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我校的数学研究课题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对学生的分工、学生小组的活动,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加以关注、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共同思考,总结。同时让学生共享一个观念:同学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这样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集体意识、团结能力等。

2、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愉快的周末》这一课就是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身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再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口算竞赛等,这样既让学生学好数学,又从中进行了思想教育,起到多重作用。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学的渗透,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学生的心理。创设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分类”时,设置分花片、分苹果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谦让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数学训练中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即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简算等,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了及时纠正,分析错误原因,防止下次再错,养成周密严谨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数字、运算符号等的书写必须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总之,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片绿叶都闪光!

如何在低年级数学 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作者姓名:柳洁花

作者单位:江西铜鼓排埠中心小学

论文时间:2012年11月2日

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进行德育教育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排埠中心小学

作者:柳洁花

联系电话:***

2.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篇二

一、课堂提问, 培养情感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运用得好, 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 精心设疑、质疑, 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 必然会扩大学生的创新视野, 激发创新意念, 可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投身于实践活动. 同时, 在安排学生回答时,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 知识水平, 因人而异.

二、互动实验, 建立情感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化学有直接兴趣, 对化学现象存在着好奇心, 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特殊功能. 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对化学实验好奇, 具有浓厚兴趣的特点, 在上课时采用实验设问引入新课, 或实验兴趣揭示课题, 或实验答题, 引出新知识, 创设探究情境.

对于演示实验, 教师应尽可能设计使其现象明显, 可见度大, 操作时改变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形式, 让一部分好奇心强,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轮流参与操作演示, 可加深印象, 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也避免对实验抱以看稀罕、瞧热闹, 过后就烟消云散的弊病. 教师在演示之前, 应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设计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操作, 观而有思, 深思其解, 使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三、直观教学, 渗透情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被使用于课堂教学上. 要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具体化, 就恰当运用图片, 录像, 多媒体等直观教具, 对学生理解知识会起到很大作用, 特别是一些化学教学中的微观世界, 有着极强的直观示意作用. 为使学生搞清, 教师要不怕麻烦, 想方设法采用相关教学手段. 如讲分子结构时可结合一些具体模型, 让学生的思维向三维空间进行放大、发展, 这样, 可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再如, 运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逼真再现实验过程, 还可以将一些课堂上无法实验而又较难理解的深沉知识通过课件的显示, 活灵活现的展现出各种动态图象, 运用多媒体课件, 甚至还可以通过时域的放大, 提示高速运动的真实面貌, 这样大大丰富了信息表现力, 增强了动态效果. 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结构, 揭示宏观和微观的奥秘, 也可以栩栩如生的实景中领略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这样揭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 增强了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四、合理评价, 增强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合理的评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重要作用, 也给学生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上课要有亲切地教态和给学生融洽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体贴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于每一个学生应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交流. 如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合适的评价, 对于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 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促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追求. 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可有意识的提问或眼神等无声语言加以提醒, 让他们体会到教师没有忽略和嫌弃他们, 从而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学习上的不足, 树立良好的信心. 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能公正合理批阅, 及时挖掘他们的长处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扬. 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帮助他们找出病因并让学生及时改正, 督促和鼓励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3.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篇三

讲读课文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却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教师对文本的处理不够新颖,流于照本宣科,从而导致学生对讲读教学不感兴趣。

我认为,教师必须对教材吃透,对文本吃透,对之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哪怕是一点,也能给学生“新”的感觉。这样才会让语文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对语文课有所期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纯粹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去上课,必然会让学生兴味索然。如果教师的课是新颖的,就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会长兴不衰,从而产生乐趣。

4.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反思 篇四

桐城市金神镇中山小学

姚瑞霞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监控、教学体验等方式,辩证地否定(扬弃)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它既是对已完成的教学活动的总结,又是对今后的教学的探索与启示;既可以是对一节课得失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设计甚至一个问题的反观与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上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还有有的语文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一、教学反思的过程:

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反思,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可以是正面反思、方面反思、侧面反思,还可以多面反思。

1、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上课前,我都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5.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 篇五

姓名:王国莲 单位:西果园中心校 电话:3787495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习作的基础。”由此可见,作文离不开阅读,作文得益于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好课文,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寻找习作切入点,找准时机指导学生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以下就来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进行习作训练的:

一、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写作

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合理地利用插图,设计出写作文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例如,在学完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一文后,就可以这样设计: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适当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与描写,可以写整幅图上的情景,也可以选择图上一两处景点着重写,提醒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源源不断、干干净净、生存环境”以及“恶劣、不毛之地、毫不夸张”等词语。这样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素材,指导学生写作文,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写作 字、词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但学习字、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阅读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尤其重视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积累与运用。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专门收集优美的词句,并且让他们写上“我是小小文学家”“我是小作家”等字样。其次,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会运用优美的词语。我们认真的去读课文,不难发现许多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如:苏教版第七册《雾凇》这一课在描绘吉林雾凇奇观时运用了一些优美的词语“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脂玉树 ”

教师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摘抄,然后选用其中的词语说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和雪景。词语学生已经理解了,雾景和雪景学生也较熟悉,写起来自然难度不大。

三、借助课文仿写

皮亚杰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想的准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语言材料,接受富有诗意的语言熏陶,模仿课文进行自己的再创造。在苏教版第四册《雨后》一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玩水的情景描写的生动、细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结构,写一写雪后孩子们玩雪的情景。对于我们北 方孩子来说,冬天下雪是很常见的,雪地是孩子们天然的游戏场,玩雪的把戏更是花样繁多,仿照课文写儿歌手到擒来。

四、借助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续写是一种常见的练笔方式,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但意未尽。合理安排续写,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写作的王国中。

如学习苏教版第八册《云雀的心愿》一文,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可做以下设计:小云雀听了妈妈的话,觉得“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明年春天,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想象一下第二年春天他们植树的场面,写一段话。

五、将课文内容进行改写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积累素材很重要。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能力欠缺。平时不注意观察,写起作文就无话可说。而低年级大多数课文内容紧贴学生生活,理解起来容易,写起来也得心应手。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引导学生作文。如学完苏教版第七册《秋天》一文后,可做设计: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读熟、理解了课文内容,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头脑中已树立起了秋天的景象。独立改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六、重组课文内容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和片段,有部分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是很好,让他们模仿写一篇结构巧妙语言优美的好作文也确实很难。所以有时我就换一种形式,让他们运用课文中部分优美语言,再加上自己的言语重新组合作文,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拓展文章内容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明天的太阳城就可以这样重组:

明天的新型城市——太阳城,可真是一个美妙的世界。请你联系课文内容,以“游太阳城”为话题,写一篇想象日记。

这样的练笔,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迅速的对文本的语言重新组合,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七、总结式练笔

通常学完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通过课堂小结或全文总结来梳理知识,以进行巩固。这些小结一般是由老师进行的。这样做课堂就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也毫无兴趣。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而进行的小练笔,这样,既可满足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完苏教版第七册《虎门硝烟》后就可以这样设计: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因为学生刚刚学习了这篇课文,又在课前查阅了大量有关林则 徐的资料,他们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已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想说的话自然就会脱口而出。

八、批注式练笔

平常在办公室和其他的老师谈起课内练笔:读写结合的话题似乎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练笔应独立写在本子上,成为一篇篇小习作。实际上我感到边读边想,在课文中做批注是课内练笔的一种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疑惑之处、思考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批注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详细的。

例如:在苏教版第七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中第四自然段运用排比的句式分别介绍了火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学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做一些批注

得到火种后人类欣喜若狂: 老人 青年 孩子们

这时的学生在做批注时进行了角色转换,此时学生成了“老人”“青年”“孩子”,必须细细想象人物此时的行动及其心理。批注阅读可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

晏家坪学校 2006年4月8

6.如何在篮球教学中进行情商培养 篇六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提出了全面要求。人的成功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情商被专家认为是一个人成功与否最主要因素。情商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概念,它所反映的是一个人调适自己的情绪,认知他人的情绪,自动自发,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它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简单的说情商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素质。

2、当前学生情商教育现状

我国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教育为主,却忽视和弱化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定义了“好学生”的标准。但就现代社会发展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好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社会适应能力不尽如人意,心理调适能力差,承受压力表现脆弱,缺少人际沟通技巧等。所有这些情况可以说是除智商以外的一些非智力活动因素,没有得到教青和培养所导致的结果。现在在就业压力下出现的“啃老族”就很能说明问题。大学毕业后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眼高手低,宁可在家靠父母养活,也不出去找工资低一些的工作自食其力。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虚荣心强,人际沟通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不强,缺乏自信及责任心的群体。目前我们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针对以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所进行的改革,强调的是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任重而道远。

3、篮球教学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3.1 篮球教学中培养和完善学生情商的内容与篮球运动特点相适应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竞技项目,在攻守对抗中具有集体性、多变性、激烈性、综合性的特点。作为运动本身不仅对全面的身体素质,良好的技战术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也是竞技制胜的关键。篮球比赛的集体性要求队友在比赛中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相互帮助。对培养参与者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具有积极作用。它的多变性要求参与者具有随机应变能力,能够面对失败与胜利,挫折与荣誉。使参与者逐步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3.2 在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

3.2.1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篮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在竞赛中,要求同伴配合默契,互相理解,鼓励与支持。而不埋怨责备,最大程度发挥团队精神,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平时的技、战术练习以及教学比赛中,往往需要进行几人的小组练习。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随机分组,而不是让学生自由分组。这样基本可以避免组间强弱差距明显的情况。同时在一组中还可以有不同水平的队员。这样为达到胜利或完成任务时会使组内队员出现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这是因为组内队员的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完成任务不一致,这就需要能力强的队员负有引导,指挥的责任。而能力弱的队员要分析自身能力,确立自己的队内角色,贡献一己之长。他们之间互通有无,遇到情况要及时沟通,为终极目标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达成目标。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指导。

3.2.2 认知他人情绪,理解他人能力[同理心]的培养

要想达成良好的沟通,首先要做到站在他人的立场或所处环境中考虑问题,虽然人是有差异的,但从社会学、心理学中可知人的心理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上面那个学生单打独斗的例子。教师也可从另—个角度让单打的学生考虑组内其他队员的感受,长此以往,他人会感觉失去自身价值,不能发挥个人作用,继而失去进取心。或是自成派系,孤立、排斥该队员。从而造成团队整体能力下降。又如上面那个队员发挥不好情绪低落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考虑,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任何人都有发挥欠佳的时候,如果这时有人埋怨、责备。自身意志不坚定很可能会灰心丧气,失掉斗志。从而影响团队发挥,由此及彼,推己及人,大家自然知道怎么去做了。

教师经过这样有目的的沟通,会使学生学会以一颗更加宽容、豁达的胸怀来看待世界,对待人生。

3.2.3 自动自发能力的培养

一个情商高的人,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觉锻炼身体,这本身要求做事有目的,并且为达到目的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就算他们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就也可以比别人好。教学中可以着重论述篮球运动的特点,对身心发展的锻炼价值。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教会学生利用篮球运动来科学地锻炼身体,制订符合自身需要的运动处方,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自动自发使自己身心愉悦,健康成长。

这会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树立目标之后,对事物有较好的计划性,并具备良好的执行、完成计划的持久能力。同时对体育而言,也可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3.2.4 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在篮球运动中,伴随着运动的激烈进行,学生要经历情绪的剧烈起伏。有胜利时的喜悦和兴奋,也有失利时的忧虑和着急。落后时急着想赶上去,领先了有担心对方追上来,而且心态经常变化交错出现。而无论哪种心态,要想达成目标,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情感的动力去调节自身能力,这样才能稳定地发挥水平。在激烈的比赛中,人的情绪往往更难控制,而篮球运动的游戏性和规则的权威性又能促使运动者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凡此种种,可供教师教育学生的机会很多,培养了学生看问题找实质,并用发展的观点解读问题的思维,逐渐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4、结束语

本文仅就在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情商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情商教育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对于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情商,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7.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篇七

福兴中学:朱秀娟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就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只有抓好课堂这块教学主阵地,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参与到一种体验性学习得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将得到展现:譬如收集和整理材料、表达交流、分工合作、表演及应变等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之际,也一定要给予学生的表现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接下来举一个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例子。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节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较抽象,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实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学生可能会侧重于实验观察,而忽视另一个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但这两者是并重的,不能忽视任何一方。据此情况,我决定用角色扮演——“猜猜我是谁”这个活动来巩固和深化这个重点内容。

在学习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后,笔者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张硬纸板(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请七位同学上前,每人随机摸一张,根据摸到的硬纸板确定自己的角色。先由扮演细胞核的同学开始:“在植物细胞中我是核心人物,我控制着其他人物,大家猜猜我是谁?”“细—胞—核!”(此时,学生的兴趣空前的高涨,气氛热烈)对了!然后,由这个同学将硬纸板(细胞核)贴在黑板上,退到一边。接着,其他六个角色依次进行。当然,这些角色在描述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再由其他同学举手补充,或者由我适当加以点评。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扮演液泡的同学,上来后张口就说“大家好,我是液泡……”“哈哈……”在座的同学一起大笑起来,我也忍俊不禁,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那位自称为“液泡”的同学,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只见他沉思片刻后继续道:“既然我已经承认了自己是液泡,那现在请大家说一说我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下面同学反应热烈,挣抢着回答他的问题。最后他还不忘补充一句“大家不要忘了,植物细胞想要喝水还要靠我呢!”。此时我都有点感动了:为他的随机应变和自信!掌声经久不息。

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巩固知识、调节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兴趣,挖掘出学生潜在能力。

二、充分利用生物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窍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实验是不行的。同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

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探索生命的方法”和“植物的呼吸作用”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验,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探究柑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时间最长?”,先由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哪些条件可能会影响柑橘的保存;应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柑橘在下列三种不同情况下的保鲜效果:(1)室温,低温;(2)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3)干燥,湿润。同时要求学生把实验结果(现象)设计成表格,观察实验后再填写表格。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柑橘保鲜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探究式实验设计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

三、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达到知识共享

合作学习是国际上最流行的教学策略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典的教育名著《学记》就有“独学而无人,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所以他们的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这时,让学生互相说出理由,不仅会使问题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学生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如笔者在教《远离烟酒》《拒绝毒品》等一类课时,笔者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收集有关烟酒、毒品对人体危害等相关信息资料,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做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讨论;交流结束时,笔者将学生的成绩给以肯定。同时征求学生的意见,将大家收集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办一份有关烟酒、毒品对人体健康危害为主题的手抄报,在校园内办一个手抄报展,展览结束后,还可以将你的手抄报送给亲戚、朋友看,让更多的人了解烟酒、毒品的危害。于是小组合作又开始为手抄报的内容排版,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将书本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没有结束,学生不仅获得了保护自身健康的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也提供了成功的机

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大胆放手、适度参与、及时指导、巧妙调控、科学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

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原有的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知识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真正意义。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例如:学习抗体知识后,笔者设置了一道关于目前热门的话题的问题: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个甲型H1N1流感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答案

D)。又例如,在学习抗体时,笔者联系了高科技在这方面的进展,比如生物导弹(单抗隆抗体)的知识,使知识得以运用,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述环境保护的内容时,笔者提出了: “想一想,2009年2月20日 发生在我们盐城的水污染事件,大家的生活有没有受到影响呢?大家有没有买纯净水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接着让他们经历一次生物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我用纯净水洗脚呢!”,“你真高级!为什么你没有用自来水呢?”,“自来水受到污染了,不能用,有毒!”……以上这些,学生都亲眼可看到、亲耳听到的。亲身体会的生活化的知识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帮助学

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 篇八

秭归县实验中学 田恒才

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涉及到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关人类切身利益的重要课题。环保技术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它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时代赋予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环保内容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臭氧层的破坏、光污染、水污染、电磁污染、热污染、大气污染、核污染等等。涉及到这些学习内容我们怎样进行环保知识的教学?

1、指导相关新闻的阅读

环保是一个时常见诸报端、荧屏的热门新闻话题,且与现代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应经常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新闻,了解当今世界环保问题的发展情况、相关会议动态、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如《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与生效、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等,以丰富课堂的环保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也可以将有关资料、背景向学生推荐,让学生自己去查阅。

2、进行调查研究

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城市、农村、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都要共同面对、共同参与。结合本地实际,运用所学的环保知识开展调查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在物理教材中,就直接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如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节里,就要求调查“教室里令人心烦的噪声有哪些?来源在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工厂里、公路上的噪声源有哪些?”、“谈谈你对城市禁鞭的看法”;再如在《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课后,也要求调查“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教师应重视开展这些活动,要把它当成“硬任务”去完成,亲自带领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还可以集体撰写调查报告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这样做,既可以加强对课堂知识的深入理解,又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开展环保活动

9.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篇九

一、与生活结合, 创建教学情境

课本上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才是目前化学教学期望达到的最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述“硫、二氧化硫、硫酸、硝酸”等相关知识的时候, 可以引入酸雨的这个案例。通过一个关于酸雨的新闻报道向学生提问酸雨是怎么形成的?然后给学生播放图像或者视频的关于工厂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视频, 让学生们思考这些排放的污染物进入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然后, 再给学生展示酸雨对农作物、建筑、人体的危害。最后, 引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如此, 学生便能掌握相关的“硫和氧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硫酸”等。从酸雨造成的危害中还能引申出建筑被腐蚀的原理, 建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那么硫酸是如何腐蚀到这些建筑的呢?通过一些提示和引导, 试着让学生自己推导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增加他们的印象。通过酸雨一系列的危害, 倡导学生要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由此提出如何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 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的含硫量、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 (如煤的气化和液化) 等, 采取一问多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对化学的兴趣, 通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参与思考, 并根据一些已有的概念来认识到了知识点所应掌握的内容。

二、通过科学实验, 创建教学情境

书本上一些抽象的实验原理很难通过语言来讲活, 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感情的、充满心理活动的学生, 因此, 枯燥抽象的实验原理和图片很难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 设计一些更为直观的实验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易于接受的平台。例如, 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取一盆清水, 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 将金属钠置于水中, 金属钠浮在水面, 熔成闪亮的小球, 并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 同时发生嘶嘶的响声, 结束后往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为红色。然后, 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钠会在水面上游动?产生了什么气体?最后溶液中为什么会呈碱性?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并汇报成果, 最后说明实验原理———钠的密度小,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反应有气体生成, 生成的产物呈碱性, 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通过得出“钠与水反应”的性质、现象、化学方程式, 克引申到如何验证氢气, 氢氧化钠的性质等。又例如,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之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 这时学生就难以理解了,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准备50ml黑豆和50ml小米, 让其混合之后, 学生就可以观察到小米进入黑豆之间缝隙后总体积小于100ml了, 通过宏观的观察将微观的反应解释出来, 学生便能理解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融合后体积就变小了。

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可以形成一个更为良好、和谐的氛围。在设置案例教学中, 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在具体实施上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理念。这点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内涵, 在讲课过程中幽默诙谐, 但同时又具备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深入浅出。对于这些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具有诱惑性的,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同时学到了化学知识。比如我们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硫酸钡、硫酸盐酸、三氧化硫和碳酸钙的特性”, 这些中哪些是电解质, 我们不用死记硬背, 只要根据这些物质的特性去分析就能得出结论。因此, 这些概念的记忆需要理解着去记忆,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运用。

10.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篇十

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内容,在中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教师首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有繁荣强大也有积贫积弱而遭外来入侵;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有造福本国、本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发明创造等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可以帮助形成民族自豪感,产生爱国主义热情。如《中国历史》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早在汉唐时外国使节友人的来访、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军民抗击倭寇的斗争、清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时期陈化成、葛云飞等的为国捐躯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学生在学习这些历史时,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爱国主义便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可以说:历史点燃了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火。

二、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

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想孤立于世界之外,单独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用大量的、鲜活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十六世纪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政府应邀派军援朝既帮助了朝鲜人民捍卫国家、民族独立,也让本国避免了日本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战斗更是说明在面对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敌人时,世界各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在帮助了其它国家民族争取胜利的同时,共同敌人的力量被削弱了,本国、本民族的胜利也就有了保障。十九世纪早、中期亚洲人民五大起义中,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互相起到了为对方牵制敌人的作用。不管是十六世纪明朝政府的援朝;还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班牙纵队;1950年的中国抗美援朝等等史实,都说明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性。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都有助于我们的学生形成国际主义精神。可以说历史又点燃了学生对危害世界和平的`人、事的愤怒之火。也在学生心里埋下了国际主义的种子。

三、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谦虚、诚实、坚强、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等良好的思想品质

谦虚、诚实、坚强、坚忍不拔、创新都是良好的思想品质。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料有利于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毛泽东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外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无不说明这个道理,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萨拉托加大捷、中国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等等。中国历史名人刘备如不谦虚则不会三顾茅芦,也就不能成就西蜀霸业。史书还用大量史实说明骄兵必败。而在诚实品质方面,林肯、华盛顿、列宁等都是众所景仰的历史人物。林肯年轻时在超市工作曾步行几十里路还给顾客少找的一点零钱。此外华盛顿小时候“斧头和樱桃树”的故事,列宁小时候打破花瓶的故事等等史料,均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名人身上所具备的诚实品质。学生在学习这些史料时,诚实就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种子。而文天祥宁死不屈、方志敏、叶挺、夏明翰、林祥谦、施洋等的英雄事迹则可影响学生形成不屈不挠为正义不怕牺牲的品质。

四、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认识个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学生必备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朝代的兴起衰退无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人民拥护的政权日益强大,失去人民拥护的政权则日益没落,最终被推翻。故史书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时代的进步,任何事件的成功都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只能归功于人民群众。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成大业的。那些所谓的英雄只是把许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汇集起来罢了。

唐朝散文大师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将德育渗透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尤其是在提倡以德治国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灵魂塑造者应该关切的话题。

11.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篇十一

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索的时间,还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方法。讨论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课堂讨论不仅能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而且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思考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讨论的作用,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多种形式

(一)同桌讨论

同桌讨论,是一种最方便最常用的讨论形式。对于一些独立思考有点难度,但又不需要更多的人参

与讨论的问题我们常采用此种形式的讨论。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在小组讨论中控制的成分会越来越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组讨论。

(三)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经常用在上面两种讨论形式之后。同学们经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之后需要进行全班交流和汇报,此时就需要进行全班讨论。通过全班讨论可以使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思路。讨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鼓励争论,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共同努力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灵活地组织学生讨论

(一)讨论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数学唯一的重要方法是“再创造”,但是单凭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要靠集体智慧才可以创造

奇迹。特别是在突破教学难点上最能体现出来。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商中间有零的情况学生最难掌握。于是我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自己试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时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见:①714÷7=12②714÷7=102③714÷7=120„„,接着一场激烈地争论开始了。通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的认

识到:当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时商就写在哪一位上,如果不够除,要用“0”来占位。

(二)讨论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是要求人人都掌握的。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必

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研究和学习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处设置讨论加强同学间的交流是必要的。

例如,第五册数学教材中“象形统计图”的一个重点学习内容就是认识图例并且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地图例。在课的开始我们先复习了一个图形代表一个物体的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增加物体的数量使学生发现:一个图形代表一个物体不能满足需要了,此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讨论、研究,大家想到了一个方法:用一个图形代表多个物体。学生在深入的讨论中把重点内容深深地印在头脑中,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讨论可以扩散学生的思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课上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质疑,如果学

生提不出疑点,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质疑。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能够根据年历或以某个闰年为参照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时我提出:“如果没有年历,也没有任何其它条件,你们能不能直接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展开了积极、深入地讨论。一段时间后,同学们总结出:用某一年的年号除以4,如果除完后没有余数,说明这一年是闰年;如果除完后有余数,说明这一年是平年。最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900年是闰年吗?为什么?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研究。”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但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变得比较灵活,运用起来也会感到轻松,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相互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容易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能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讨论,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点拨讨论中

出现的问题、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还可以向其他小组传播有关信息,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激起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二)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设计好讨论的问题是开展有效讨论的关键,问题过浅,没有讨论的价值;问题过难,学生无法讨论;

问题过散,学生难以把握;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难以弄明白。因而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考性、多因素性,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给每个四人小组都准备了几个不同的四边形,其中包括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两组对边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然后展开小组讨论:对这几个四边形进行分组并且说明分组的标准。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动脑、激烈的讨论,最终出现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即⑴分成两组: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②其它的。(2)分成三组: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②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③没有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对于学生们的这两种分组方法我都给予了肯定,根据上面的分组情况同学们很容易的就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时能够准确的掌握其特点,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三)指导好学生讨论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讨论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好讨论应有的功能。作为教师要精心地给予学生指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给学生提供说的空间,而且还坚持不懈 的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善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能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判断、争论等等,从而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吸取他人意见。对别人的意见应该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从而进行判断、选择和改进,同时检查和修正自己的见解。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关系。有的同学采用的是测量的方法: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去量一量1平方分米里面有几个1平方厘米。结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有的同学利用单位换算的方法:1分米=10厘

米 10×10=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在这种讨论中,学生思维得到沟通和互补,体现了合做学习的互补性。

(四)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1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篇十二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进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注意创造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如在讲《骆路梨花》一文时,学生自学后,有学生问:“为什么不采用顺叙的写法呢?”我便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讲解倒叙和插叙的好处,让学生明白:此文写作时采用倒叙和插叙,不仅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结构紧凑,又疏密有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涵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四、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如在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学生便可从南郭先生自身、齐宣王、众吹竽手、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相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写出《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五、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我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

13.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篇十三

1、正确理解语文学业评价的公平发展理念

语文学业评价中的公平发展理念,主要是指过程公平。公平发展评价理念的主要指导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第一,智能的多元性。第二,智能的差异性。第三,智能的发展性。因此,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在实际教学中药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智能,每个学生才有可能受到尊重。

(2)创设多元活动场景,让每个学生享受生活的乐趣。

(3)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

2、在语文学业评价中体现公平发展理念

(1)恰当选择评价的方法。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和小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评价目标,在测查中,可以通过几个“结合“予以实施。一是笔试与面试相结合。二是分项与综合相结合。三是平时与阶段相结合。四是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2)采取民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评价学生。主要包括学习兴趣的评价,课堂表现的评价,作业质量的评价。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对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评价,然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其次,在知识与技能考察后让学生根据口试或者笔试题型得分、失分情况进行自我总结,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找一找错误的原因,指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怎样去改进学习方法。再次,在学习过程中定时冉学生回顾并和同学交流自己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相互评价在学习上的投入、收获及不足等,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

第三、开放式的测评方式。一是笔试采取自选难度评价。二是取消期末考试。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不论是口试还是笔试,都可采取“过关制“,期末成绩以单项合计,根据单项过关的成绩分为不同等级。

14.在高年级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 篇十四

我根据认知的规律,开展词汇教与学。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信息加工理论的最简单模式是:输入----加工储存----输出,由此可得出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接受模仿----加工改造----创造表达。因此,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也应从感知新词开始,接受新的信息,通过对新词汇的理解、模仿其发音、记忆来实现对新信息的加工改造,最后由对新词汇的应用反映出创造表达这一环节。

一、让学生感知新词。

根据需要理论,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教学单词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

1、多种方式呈现单词,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新词。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 范文 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a、用新奇、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

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烈的再现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教new和old时,我拿了两张10元的纸币,一张很新,教授new,一张已经是非常得破烂,教授old。

t: look, i have some money.(出示两张截然不同的10元)

s: money! money! ten yuan! this money is 旧的,that money is 新的。(学生很兴奋地叫着,部分学生在下面兴奋地说着他们对两张10元的看法)

t: it’s new.(出示新的一张,教授new)

t: it’s old. (再出示旧的一张,教授old)

学生学得非常开心,觉得非常意外,老师居然会把钱拿来做教具,看到了新旧对比的两张10元纸币,当然非常感兴趣想知道“新”、“旧”的英语怎么说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用新奇的方式呈现很好地呈现了单词。

b、调用各种感官呈现新词。

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首先是用眼睛看得,根据词汇教学的直观性这一特点,在教授新单词时,教师可以充分调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看所学单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因为小学英语中,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的事物,抽象的很少。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卡片或了了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调用以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一种直观感受。如学习食物、水果、动物等单词,都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像,rice,noodles,apple,

orange,nut,pineapple,等单词,教师可用简笔画帮助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2、激活旧知,感知新知,发挥正迁移作用。

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习得,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在单词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引申,生成新的知识来。教师充当的是“脚手架”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结构的优化。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第一单元中,我先让学生学习了一首关于train station 的歌曲,学生看图能够理解词的意思,在教授fire station时在让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当学生在学习送奶工时,有个学生就迫不及待得说,老师我发现规律了:“train station是火车站,”。学生根据学train station经验,自己学会了fire station。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总结思考,自主地学会了新的知识。

二、选择最佳的让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

由于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具有多维性的特点,每个词汇都有一个或多个含义,因此当呈现新词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

1、结合句型,解释词义。

教师利用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句型,介绍解释生词。这将有利于加快学生理解词义,减少学习困难,又有利于复习旧句型,达到温故知新目的。

2、充分利用实物释词义。

在有实物和图片两种选择可能情况下,教师应毫不犹豫地选择实物。因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用具体的实物来揭示词义,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来接受词义和词音的联系,以加速有意识记忆过程,提高识记效果。

[page]

3、加强视听结合,精心设计各种情景。

利用各种情景解释词义,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环境中使用所学的语言。但要注意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要加强学生视觉、听觉记忆,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动觉、听觉器官作用,能在学生大脑中建立多方面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有助于理解、记忆。

4、不完全排斥汉语解释词义。

我们提倡的是全英语的课堂环境,但在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汇,不能用直观手段教授,那就要用汉语解释词义。如果硬要用实物、图片、动作等,会适得其反。例如:some, please, smart, often等词可以直接用汉语解释,便于理解。

三、引导学生正确模仿单词发音。

在感知了新单词并了解了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要跟录音或跟教师的领读、示范读模仿读出单词。为了提高词汇的语音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听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学生感知词汇的语音形象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听觉器官--耳朵来完成,而一个十岁的孩子,他的听觉器官机能远不如成人完善。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模仿新词汇的读音时,不要急于要求学生跟着发音,而要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听清楚。只有在听准后,再模仿。这样才能把握住词的发音。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拼读的规律教授词汇的发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适当地渗透单词的发音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读音规则去拼读新词,看单词,来判断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从而来提高自己发音的准确性。

例如在学习scarf, hat ,moon等结尾为轻辅音的单词时,学生总是把最后一个音漏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着这些单词的结构,提醒学生把音发完整。

但是小学生有好动、爱玩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基于此,词汇的模仿度也应富有趣味性,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能激趣、导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我介绍几个课堂上常用的读单词的游戏。

1、“大呼小叫”

学生跟着教师读,教师读得大声,学生也读得大声,教师读得轻,学生也跟着轻,这样既可以练习学生的听力,也可以让学生都集中注意力,根据教师的声音,来调节自己读单词的声音。不过要提出一点,不要让一个词出现时间太长,念五遍、十遍、更多都会失去意义,学生会丧失兴趣,只是在盲目地跟读,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可出现两遍,换其它词汇,过几分钟再出现,增加单词的复现率。

2、踩地雷

教师准备一些单词卡片,抽出一张告诉学生这个为地雷,例如规定单词trash bin为地雷,学生读教师所呈现的单词,当看到地雷trash bin时,则不读。对于读的学生,全班要一起对他/她说:one, two, bomb!

3、打地鼠

教师分别把单词卡片分发给几个学生,让学生拿着单词卡片到讲台前站成一排,教师或一个学生在后面拿个小锤子(可以是拳头或书本)凌空打学生(地鼠)的头,下面的学生必须大声地读出该学生所持卡片的单词,持此单词的学生听到后也必须高举自己的卡片。如果是练习动作的单词,教师也可在学生后做单词所表示的动作,让全班说出单词,上面持卡片的人高举该单词卡片。这个游戏既激发了坐在下面的学生读单词的激情,同时也锻炼了在讲台上持卡片者的听力,趣味性强,学生非常乐意玩,在不知不觉中读准、记熟了单词。

四、巩固、记忆词汇。

学过的词汇,时间久了,不复习,就会遗忘。这是人脑活动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暂时神经联系的抑制。如果没有及时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加以反复强化,这种抑制便会逐步加深,使已经建立的神经联系完全消失。克服遗忘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复习。

1、课堂上说说、唱唱。

让学生听歌谣、说chant,在说说唱唱中学英文,是一种非常有趣有效的学习方法。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大多歌谣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不但增加趣味性,同时也符合孩子好动及爱玩的心理;把要求掌握的词汇以歌谣韵文形式,让学生唱,学生在一种欢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兴趣浓。例如在教学pep第五册第2单元中一星期七天的英语表达方式时,结合教唱c部分的歌曲:“the days of the week.”,学生能很快地记住sunday、monday等单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说说、做做。

让学生边说边做,通过身体动作巩固语言,例如,在教完1-10的数字后,我让孩子们clap your hands,如果老师发出的指令是:“ten.”则学生边拍手,边用英语数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动觉,巩固记忆了数字,一举两得。

又如,在教学body时,我让孩子们一起来做touch游戏,即老师发指令,学生边做动作,边重复身体部位名称。如,老师说:“touch your mouth. ”学生边指自己的嘴巴,边说:“mouth, mouth, this is my mouth.”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3、课后听听、画画。

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将英文单词与相应的图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分辨、记忆单词的能力。例如,在教学my clothes时,教会学生各种服装的表达后,教师给学生做练习,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画出衬衫、毛衣、裤子、连衣裙等衣物,与此同时,还让他们根据指令给这些衣服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把这些衣物画在桌子上、椅子上或挂在绳子上。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巩固了新学的单词(衣服名称),同时又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颜色、方位)。 [page]

4、分类综合、同时记忆。

在英语学习中,通过比较、分类等逻辑思维活动,可以促进理解、记忆力的潜在发挥。心理学家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记忆试验,把同一组外语生词分别给三组人,第一组的任务是按各种标准尽量把这些词分类,而不记忆;第二组的任务是尽量记住这些词,而不分类;第三组的任务是既要尽量分类,又要尽量记忆。经过相同时间之后,对这三组人记忆生词的情况进行了测验,其结果是:第一组的人虽然没有努力去记忆,但实际记住的词数反而明显比第二组人记忆得多,并与第三组人记得一样多。

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分类学过的词汇,指导记忆。

例如, 学生学习了 butterfly, bee, bird,dragonfly, firefly, plane, rocket等单词后,我指导学生把这些词进行归类记忆,他们都是会飞butterfly can fly. bee can fly. bird can fly. plane can fly. they are in the sky. 还鼓励学生画一画(如图)。学生把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既容易记忆,而且如果那下次遇到其中一个词,或同样特征的一个新词,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学习的效率提就高了。

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五、运用词汇

学生将词汇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后,并熟练地掌握了词汇的发音,就应该进入词汇运用的步骤。运用是促进学生牢固掌握词汇的有效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对词汇理解掌握情况的方法。

1、用词造句, 熟练运用

把已经学习的词汇,连成句子,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印象,进一步运用,反复练习。

2、创设情景和语境,在情境中运用词汇。

词汇的运用也应设计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如:我在教学动词,playing painting drinking eatingwashingsleeping着几个词时候,我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在真正的生活中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并且自己去做,把自己容入生活,我先出示了一个篮球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玩篮球,洗洗手,累了去喝点水、吃点东西,去休息。整个一节课很愉快的度过了。

在这个情景中,学生理解并非常自然、真实地运用了新学的词汇直接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做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言语能力。

3、编写小故事

上一篇:初二暑假见闻作文600字下一篇:的员工辞职个人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