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问题论文

2024-07-30

国家安全问题论文(精选8篇)

1.国家安全问题论文 篇一

2012 届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朝鲜核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

政法学院

国际政治

学 生 姓 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2 年 4 月 21日

浅析朝鲜核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

摘要:朝美矛盾的不断升级导致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爆发。这不仅影响着东北亚的安全局势,也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安全。为了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促使美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参与六方会谈,经过多年马拉松式的六方会谈,美朝双方达成的协议一再地被推翻,而六方会谈的议题也越来越接近朝核问题的实质,但随着朝鲜退出六方会谈,朝核问题陷入僵局。目前,朝核问题的主要困境是重建信任问题,中国应尽可能地让朝鲜融入国际社会中来,改变发展核武器的冒险行为,同时也要使美国和朝鲜在这方面达成共识,使朝鲜核问题和平解决。

关键词:朝核问题;国家安全;对策

Analysis of the North Koean Nuclear Issue and China’s

State security

JIANG Xue Abstract: The confrontion between USA and DPRK resulted in the first outbreak of the nuclear crisi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This not only affects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Northeast Asia , also affects tthe state security of China.In order to solve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the China Government persuaded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South Korea, DPRK, Russia to participate in the Six Party Talks on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After many years of a marathon six-party talks, the Six Party Talks are more and more close to the essence of the issue, but the North Koean nuclear issue came to a deadlock because of the exit of DPRK from the Six Party Talks.At present, the major problem of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is to rebuild trust,China should let DPRK return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s far as possible, and depart from the dangerous way to develop nuclear weapons, and also make the United States and DPRK conclude in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North Koreanuclear issue,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a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North Koean nuclear issue.Keywords:the North Koean nuclear issue;state security;countermeasure

目 录

引言.....................................................1

一、东亚火药桶——朝核问题...............................1

(一)朝核问题的原因...................................1

(二)朝核问题的本质...................................2

(三)朝核问题的演变...................................3

二、朝核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4

(一)朝鲜半岛是中国的重要战略要地.....................4

(二)朝核问题是影响大国的变量.........................5

(三)朝核问题可能引发核竞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6

三、中国应对朝核问题的对策...............................6

(一)重建信任,加强国际合作与协商.....................7

(二)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构建稳定的东北亚格局..........8

(三)加强政治互信,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8

(四)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引言

近年来,朝核问题成为全球安全的热点问题,朝核问题使得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周边安全。其代表作有韩献栋的《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合著的《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主要涉及美中日俄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历史脉络、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朝鲜半岛与周边相关大国、朝鲜半岛局势的未来走向,但关于朝核问题与我国的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

从十九世纪的“隐士之国”,到如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被美国称之为“流氓国家”的朝鲜,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的一员,朝鲜是如何利用“核牌”成为当今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的焦点的?回答这一问题,对研究朝鲜核问题和中国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朝鲜是连接亚洲大陆和日本诸岛屿的天然通道,是海洋国家向大陆扩张的必经之路。冷战后,朝鲜不可避免的受到美、日、韩这三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封锁,朝鲜打出核牌,试图改变朝鲜地困境。作为对朝鲜半岛安全有着特殊影响力的大国之一,中国应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主要困境是重建信任问题,中国应尽可能地让朝鲜融入国际社会中来,使美国和朝鲜双方重建信任,使朝鲜核问题能和平解决。

一、东亚火药桶——朝核问题

(一)朝核问题的原因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朝鲜在苏联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核工业基地和6个核研究中心,在宁边核研究中心朝鲜从前苏联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堆。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发现朝鲜本土有70多个弹坑。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这是核问题产生的物质基础。

朝鲜核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二战之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朝关系一直降到冰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朝鲜失去了能够依赖的保护伞——苏联,中国则自顾不暇,韩国迅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美国对于改善美朝关系表现冷淡,而朝鲜国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朝鲜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为了改变朝鲜的 1

劣势,朝鲜试图改善美朝关系,但美国态度冷淡。1990年卫星拍摄的核弹坑照片引起了美国的格外关注,美朝才开始了对话,朝鲜认为只有核武器才能弥补与韩国的差距,才能更好地与美国的进行对抗。

朝鲜核问题的产生也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经济的停滞不前激发了朝鲜的社会矛盾。朝鲜1945年以前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农业生产国,1946年之后颁布土地改革法,1947~1948年实行了2个国民经济一年计划,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朝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冷战时期,朝鲜受到美国等大国的经济政治封锁,国内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之中,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朝鲜的经济就已经开始停滞不前。冷战后,美国对朝鲜采取敌视态度,对其进行封锁,朝鲜从1990年开始了连续9年的经济负增长。国内的经济困境,使朝鲜认识到只有解除韩国、美国、日本的封锁,才能实现国际关系正常化,才能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朝鲜在整体实力无法与美日韩三个国家相比的情况下,冒险性地打出了核牌。

严重的能源危机也是朝核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朝鲜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由于采煤技术落后,朝鲜国内煤炭生产量呈递减的趋势,朝鲜的电网也因此受到威胁。朝鲜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需要进口石油,但外汇缺乏导致朝鲜原油进口极不稳定,并呈减少趋势。2005年原油进口量为408.6万桶,2006年为384.1万桶,比2005年减少了6%,2005年原油在一次能源中 所占的比重为6%,而2006年则下降4.4%。①为了解决能源危机,朝鲜向国际社会提出援助请求,但能源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面临着这种种严重的生存考验,朝鲜决定把能源政策的基本方针从煤炭和水力发电转向核能开发,进行核试验。

(二)朝核问题的本质

从根本上看,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意愿从根本上说是要追求最高层次的国家安全。一个国家的生存和根本利益面临严重的军事威胁而又缺乏其它有效的保护手段时,就容易走上核武化之路。②在美、俄、中、日这四大强国包围下,朝鲜对周边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灵敏性,在核时代,朝鲜利用“核”这张王牌掌握主动权,表面上 ①李雪威.朝鲜能源危机及俄朝能源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6):35 ②王晓波,宋金泉.朝核问题:内在逻辑与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J].国际观察,2011,(3):52

牵制了美国,朝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实际上,朝鲜把自己放在一个极端危险的境地,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朝鲜核问题是冷战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产物,也是美朝矛盾的延续。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朝鲜采取敌视态度,美国的战略重心也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太平洋地区,驻韩美军和军事演习的出现使刚刚脱离战争朝鲜感到威胁,朝鲜要提高国际地位,要在东北亚拥有话语权,就要打破美国的封锁和制裁,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从根本上解除美国对朝鲜威胁,而研发核武器就成为了首要的选择。

(三)朝核问题的演变

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于乔治·布什政府时期,当时的美国对朝鲜问题采取了一种“半岛问题内部化”政策①,就是以韩国为主导,逐步吸收统一朝鲜。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就开始为韩国提供核保护。到了20世纪末,朝鲜失去苏联的核保护,又面临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封锁,美朝矛盾愈演愈烈。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但朝鲜坚决否认,斥责美国无端怀疑,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这次危机直到比克·克林顿上台后才得以解决。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②,主旨为利用冷战后总体对美国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全球各地区政治事务的力度,实现和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之后美国一直在加强应对地区性的不对称性威胁。1994年10月,美国与朝鲜签署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承诺提供两座轻水反应堆以换取朝鲜冻结核设施,朝核危机延迟了爆发。

2001年1月,乔治·沃克·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把朝鲜归为邪恶轴心国家的行列,美朝矛盾尖锐。2002年10月,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浓缩计划,指控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并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随后,朝鲜宣布重新启动已经冻结的宁边核设施。2003年1月,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

2003年8月,为使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促成有朝鲜、韩国、①詹德斌.美国朝鲜半岛政策60年[J].环球2010,(20):34 ②王福春,张与斌.西方外交思想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256

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005年9月,六方会谈达成首份共同声明,朝鲜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核计划,11月各方达成“行动对行动”原则。但到了2006年10月,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六方会谈陷入僵局。2007年的第五轮六方会谈,在中国的斡旋下,美朝双方不断调整政策,试图解决朝核问题,但成效不大。

2009年,奥巴马政府刚刚上台,对朝鲜的关注不大,韩国李明博政府也刚刚上台一年,朝鲜抓住时机,大打核牌,以韩国抛弃阳光政策为由对韩国大加鞭挞,朝韩关系急剧恶化。2009年1月17日,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说, 朝鲜同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韩国随之下令提升海、陆、空三军警戒级别,南北军事关系由此骤然紧张。2009年5月朝鲜宣布进行第二次核试验,朝鲜为避免局势的恶化,便主动改善同美韩日以及中国的关系,但是9月30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再次强调,朝鲜“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不放弃核计划”。①朝鲜的做法否定了六方会谈,破坏了国际反核扩散统一战线。朝鲜核武技术的日趋成熟表明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状态——“朝鲜半岛有核化”②正在逐渐成型并得以固化。

朝核问题一直处在一个怪圈中,一旦朝鲜认为受到威胁就会打出“核”牌,而关于威胁的判断都是朝鲜自身的判断,这与美国一直对朝鲜所施加的压力有关,但也不得不承认朝鲜有着极端的冒险性质,朝鲜绝不会放弃对强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对导弹和核威慑能力的追求。朝鲜反复声明朝鲜是“不得不进行拥有核武器所必需的核试验”,同时朝鲜希望能利用核威慑获得,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的经济援助和安全保障,这对朝鲜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拥核是其战略决策,弃核是其战术运用。③

二、朝核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朝鲜半岛是中国的重要战略要地

朝鲜位于东北亚的战略要冲,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军事 ①张琏瑰.朝核2009:胜负成败岔道口[J].世界知识,2009,(22):39 ②王晓波,宋金泉.朝核问题:内在逻辑与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J].国际观察,2011,(3):52 ③蔡建.朝核危机再起,中国如何应对[J].世界知识,2009,(9):28

分界线与韩国相邻。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朝鲜的北部以鸭绿、图们江与中国山水相连,朝鲜与中国有着1334公里的边界线,中国和朝鲜自古就存在一种的互为援助、唇齿相依的特殊关系,每当朝鲜局势动荡之时,中国总会被卷入其中。二战后朝鲜半岛被人为分裂,南北部成为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府。

1950年的朝鲜战争再次凸显了半岛的地缘政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当时,朝鲜在苏联的授意下向三八线以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韩国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盟国美国开始干涉朝鲜半岛事务,中国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出兵参战,经过3年的朝鲜战争,使朝鲜半岛恢复到战前的相持状态,遏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但也为朝鲜核问题埋下了祸根。战后,朝鲜和韩国的损失惨重,经济凋敝,南北关系降到冰点,两地人民结下世仇,不再谈及南北统一。日本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和美国成为盟友,韩国为改变国内经济问题,也逐渐向美国靠拢,朝鲜处于美国、韩国、日本的封锁之下。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继续将朝鲜作为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口实,不断扩大亚洲的影响力,强化日美韩三国之间的关系,不断围堵中国,利用南海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藏独、疆独、人民币升值问题和贸易制裁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插手亚洲事务,甚至是中国内政,这对中国周边安全形成了严峻的考验。从战略高度来看,朝鲜一旦失控,中国的国家安全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二)朝核问题是影响大国的变量

朝核问题是多方利益的博弈,也是影响大国的变量。朝核问题对朝韩两国的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朝核问题的爆发影响着东亚的安全格局,也牵动着韩国的神经。近年来,朝韩两国的关系有所缓和,2003年韩国成为在朝鲜对外贸易中除中、日之外的第三大贸易国。韩国担心朝鲜在崩溃的情况下会对韩国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无法回的损失,认为朝鲜有发展和民用核反应堆的能力与权力。

朝鲜核问题也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在朝核问题上,无核化是中美之间的共同目标。朝鲜直面中国边境,是中国的最后一道战略防线,朝鲜把核试验基地设在离中国最近的宁边地区,又把导弹部署在中朝边境,对中国安全造成消极影响。如果朝核

问题无法解决,那中国将失去安全屏障,《2006年中国的国防》指出:“朝鲜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严峻。”①同时美国也不希望看到朝鲜拥有核武器。但是在解决朝核问题的方式上,中国与美国的态度不同,美国一直强调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核扩散问题,但却不放弃对朝鲜的敌视态度,中国强调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因此,如何处理中朝关系与中美关系的平衡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关键。

朝鲜核问题引发了东北亚的危机,朝核问题的产生打破了东北亚的地区安全,使东北亚各国有了采取自卫防御的借口,美日韩在军事领域达成合作,近年来在东北亚地区举行多次军演,美韩两国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举行两次海军反潜联合军演,韩国决定在2015年前成立海军反潜司令部。日本和韩国也多次表示了发展核武器的愿望。俄国也主动加入到解决朝核问题的队伍,而这些行为又加剧了朝鲜自身的不安全,使得东北亚的安全变得更加脆弱。

(三)朝核问题可能引发核竞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核军备竞赛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整个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率先制造出了原子弹,之后,以美、苏、英、法等国为主,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核军备竞赛。二十世纪末,南亚次大陆掀起了一场印巴核竞赛逆流,国际局势一度紧张。如果朝鲜公开使用核武器和导弹,就会给东北亚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借口,这严重挑战了东北亚的安全格局。而且朝鲜在拥有核武器之后,可能会在多骨诺米牌的作用下,使东北亚笼罩在核竞赛的阴云中。

朝鲜的核试验为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提供了口实。2006年,日本外相在朝鲜发射导弹时说:“要感谢金正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大国的确立,日本开始重新谋求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复苏。作为战败国,日本不可以研发使用核武器,但是日本完全有这个研发能力,日本的工业也具备这个制造能力,日本目前已有69座核电站,55座正在使用,分布在日本的18个区。朝核问题一旦恶化,日本研发核武器也就有了借口。

①新华网.2006年中国的国防[OL].[2006-12-29].http://bbs.cqzg.cn/thread-505780-1-1.html

同时,韩国也有走向核武器之路的意图。从之前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到允许朝鲜民用使用核反应堆的改变,韩国担心自身环境受到威胁,希望可以使拥有核反应堆合理化,而且韩国比朝鲜更有能力发展核武器。2009年6月,在朝核问题再次爆发的时候,韩国《海军科技》发表文章,举例称韩国的“首尔”号核潜艇的性能远远超过中国最新研发的核潜艇。在这种多骨诺米牌效应下,随着核武器继续扩散,中国将处于众多核国家的包围中,这必定会引起中国国家安全危机。

三、中国应对朝核问题的对策

(一)重建信任,加强国际合作与协商

2012年3月28日胡锦涛主席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提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推进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的普遍性,推广核安全标准和规范,积极提供核安全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技术水平。要求标本兼顾、综合治理,消除核扩散及核恐怖主义根源,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热点问题和国际争端。”

目前,朝核问题的主要困境是重建信任问题。1994年美朝签订了《美朝核框架协议》,在协议签订前期朝鲜关闭了宁边的核设施,开放了全境将近30处设施供IAEA核查。对此,无论是美国还是IAEA,当时都是满意的。但是美国以资金的分担和筹集一直存在严重问题为借口,致使重油无法如期如数提供朝鲜,两座轻水反应堆建设也严重滞后。最后导致朝鲜秘密发展浓缩铀计划,这既是双方缺乏信任的体现,同时也给美韩两国再进行时的对话的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

作为朝核问题解决的主要机制和对话平台,六方会谈有着重要的作用。六方会谈的议题在不断接近朝核问题的实质,对朝核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中国政府经过多方斡旋,与相关国家进行磋商并协调立场,共进行了一系列马拉松式的六方会谈。中国主张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建立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合作关系,以合作的方式谋求共同利益和解决冲突。

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上,美国和朝鲜对会议拥有否决权,但是其他参与国仅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劝解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经济落后的小国,朝鲜

在会谈之初就存在实力悬殊下的战略和利益的不对等。在如何解决朝鲜问题上,美国有多种选择,而朝鲜只能在保障自身生存环境的前提下做出选择。在这种矛盾下,美朝之间无法建立谈判的政治互信,六方会谈的进程也一再曲折。

(二)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构建稳定的东北亚格局

只要朝鲜的现状无法改善,朝美双方一天不达成共识,朝核问题就会一直存在,朝鲜在《9.19共同声明》中就提到了“无核化”的目标就无法实现。离开朝鲜半岛稳定而做出的无核化猜想都是难以实现的,从长远来看,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就必须将自己对朝鲜一个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置于对国际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之下。

朝鲜核问题出现之初,中国认为是美国强硬的态度才使朝核问题不断恶化,在全球霸权主义的指导下,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朝鲜就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美、韩、日三个国家的压力。中国批评美国对朝鲜的敌视态度与和平与发展的发展主题相背离。

同时,中国也对朝鲜的极端冒险主义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要解决朝核问题,必须使朝鲜无核化,朝鲜的经济、能源、国家安全等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不能姑息迁就朝鲜的极端冒险政策。随着中国对自身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认识的加深,中国开始积极主动加入解决朝核问题的队伍中。首先,继续提供会谈场所,并利用自身独特的外交优势,促使有关谈判能在谈判桌前达成;同时,发挥大国的榜样,积极主动地在美朝之间进行沟通与调解。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应化被动为主动,能基于自身利益大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既要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同时也要尽到大国的责任。在关键时刻,中国还可以继续采取经济援助,与朝鲜在改革开放的经验上进行交流,为构建稳定的东北亚格局而奋斗。

(三)加强政治互信,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美朝多次会谈没有取得实质的进展,一个主要原因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国家之间沟通不够。亚洲问题专家蒂姆·比尔认为,“美国继续视朝鲜半岛危机为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如果美朝之间的对抗消除了,那么美国在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地位就

会变得廉价,而那正是美国非常担心的事。”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后,在中国主动召集下,2003年8月在北京召开首次六方会谈,但是会谈一度陷入僵局,在第一轮六方会谈上,朝鲜没有遵守承诺,在向美国的核文件中仅涉及钚项目的内容,而向中国提交的核申报清单更是大打折扣,不包括任何关键性的核计划。首次六方会谈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只有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才不会被个别国家所篡改。2007年第五次六方会谈艰难得达成了《2.13共同文件》,但是在美朝之间的博弈和互相妥协下,六方会谈的成果就在美韩的单方面的推诿中被放弃了。

2012年3月的天安门号事件和11月的延平岛事件也体现了国家之间政治互信薄弱。以天安号事件为例,在还未调查清楚之前,美国要遣“乔治·华盛顿号”在黄海演习的消息从韩国传出,朝鲜和韩国也迅速作出反应,东北亚局势一度恶化,各种传言也甚嚣尘上,中国就主动利用中美、中朝的外交优势,希望和平化解危机。5月24日,胡锦涛主席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提出,中美应该通过双边渠道和各种多边机制加强地区热点和全球问题上的协调,推进在核安全上的磋商和合作。这次战略对话后,中美重申了2011年《中美联合声明》中的相关谅解,希望早日重启六方会谈,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四)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朝核问题涉及的国家的利益过于复杂,朝核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明朗化,为防止朝鲜的态度反复所造成的“突发事件”,中国应继续保持与美朝双方的沟通与协调,维护六方会谈的有效运行,使信息渠道畅通。“天安号”事件后美国的突然发难,使中国认识到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之前,一切事情都有能发生,只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中国才有信心和实力面对美国施加的压力,才能迅速的解决突发问题。

2012年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① ①今日俄罗斯.美国想利用朝鲜半岛危机来遏制国.[OL].[2006-12-29].http://roll.sohu.com/20120224/n335 740601.shtml

坚决完成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将加强与各大国的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继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周边各种合作机制、多边事务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继续努力。

①结语

从十多年来朝核危机演变的曲折历程来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朝鲜是不会轻易弃核的,但是朝鲜弃核还是有可能的。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当中,相关国家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中国作为六方会谈东道国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六方会谈的在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接近朝核问题的实质,只有尽早得重启六方会谈,才能尽快解决朝鲜核问题,才能避免在“核多骨诺米牌”作用下,引发东北亚地区的核扩散。

在朝核问题的前景充满变数的今天,中国要继续致力于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尽可能地做耐心、细致的劝解工作,让朝鲜和美国能在谈判桌上达成共识并作出努力,为中国周边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国应尽可能地让朝鲜融入国际社会中来,改变发展核武器的冒险行为,同时也要使美国和朝鲜在这方面达成共识,能使朝鲜在放弃核武器之后能和平过渡到国际社会中来。中国将继续努力尽早解决朝鲜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① 新华网.政府工作报告[OL].[2006-12-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lh/2012-03/15/c_11 1660147_5.htm

参考文献

[1]孟庆义,赵文静,刘会清.朝鲜半岛:问题与出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李雪威.朝鲜能源危机及俄朝能源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06).[3]王晓波,宋金泉.朝核问题:内在逻辑与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J].国际观察,2011(03).[4]蔡建.朝核危机再起,中国如何应对[J].世界知识,2009(06).[5]新华网.2006年中国的国防[OL].[2006-12-29].http://bbs.cqzg.cn/thread-5 05780-1-1.html.[6]今日俄罗斯.美国想利用朝鲜半岛危机来遏制国.[OL].[2006-12-29].http://ro ll.sohu.com/20120224/n335740601.shtml.[7]林晓光.朝核问题研究:从六方会谈到地方安全机制[J].和平与发展,2009(03).[8](美)格兰姆·文斯顿.核恐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9]韩献栋.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0]龚克瑜.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国家利益、作用和前瞻性思考[J].国际观察,2008(05).[11]朴柔拏.论朝核问题中的中国外交战略选择[J].理论界,2009(09).[12]詹德斌.美国朝鲜半岛政策60年[J].环球2010,(20).[13]杨效敏.核大国竞赛内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14]新华网.政府工作报告[OL].[2006-12-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 h/2012-03/15/c_111660147_5.htm.[15]六方会谈与美朝博弈分析[J].和平与发展,2008(04).[16]张琏瑰.朝核2009:胜负成败岔道口[J].世界知识,2009,(22).[17] 王福春,张与斌.西方外交思想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2.国家安全问题论文 篇二

关键词:网络时代,国家安全,问题

一、网络时代国家安全范式的转变

1. 新的安全范式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指的是维护国家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但随着网络的全球化发展, 处于茫茫的信息海洋里的国家, 既要保护传统国力要素的安全, 更要保护信息海洋中的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安全重要标准。而信息也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成为保护国家不受侵犯的新途径。因此, 要维护国家安全, 在提升国家军事力量同时, 提升我国的信息获取能力已成为重中之重。

2. 新的战争范式

如何在国际上得到有效的信息资源, 怎样应用与利用信息, 已成为主导战争胜败的关键。信息时代将改变战争方式, 获取敌人信息, 进攻敌人信息系统, 让他们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很好地利用信息, 应用好自己的信息系统, 让全军上下提前预知战场可能发生的变化, 有针对性地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实现最终的胜利。信息战的关键在于获取信息控制权。

3. 新的安全主体

尽管国家利益依旧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 但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的发展, 国家利益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张。传统理解的国家主权的内涵与国家边界的意义逐渐被新的国家主权与国家边界而取代。在这样的状况中, 安全的主体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利益, 是已经被拓展了的国家利益。安全主体的改变, 也改变了现实中的国家安全。全新的国家利益情景下, 纵然有一个国家可以保证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与完整的实际领土, 也不能确保国家是安全的。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得实实在在的国家逐渐被虚拟的网络所干扰。国家提升军事能力, 有时是能够与敌人的军事力量相当的, 有可能会让国家避免战乱的侵扰。但信息的无形化干扰比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更加残酷。换言之, 要确保真正的国家要素安全, 就要十分关注信息的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不仅要维护固有领土的安全不受侵犯, 还要维护好本国的信息资源不受侵犯。

二、网络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 网络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出现了专门进攻网络的网站, 将网络信息作为武器,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种种犯罪。这不只是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 同时, 也给国家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日益尖锐的全球性、战略性问题。

1. 网络战争

网络战争的残酷性并不亚于现实中的战争。20世纪的战争以军事武器为主, 而21世纪的战争则重点在于网络领域。一些先进的电子战争武器发明出来并用于战争。比如, 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使用的猎人、捕食者和先驱者无人机等。类似这样的新型电子武器装备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目前, 还在不断研究和发明中。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战争发生了变化。网络武器一般分两种, 一种是军事导向系统, 一种是电磁炸弹, 进攻速度很快, 攻击方式也很特别, 同时战斗力强, 精准度高, 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准确性。它可以放射高功率电磁脉冲, 直接导致对方通信系统瘫痪。

2. 黑客

黑客对网络安全的威胁十分惊人, 绝对不容小觑。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平台, 也为黑客提供了活动天地。他们利用互联网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攻击, 其目的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为了好玩, 有的是为了盗取对方的信息资料。例如, 银行账号等, 还有的是为了刺探军情, 获得敌对国家的国防信息等。而现在出现的黑客越来越喜欢入侵国防部门的网络系统, 这就给国家的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和安全隐患。

3. 计算机病毒

20世纪80年代, 首个计算机病毒诞生。此后计算机病毒发展十分迅速, 不但传播速度加快, 破坏力也逐渐增强。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程序、软件和系统的破坏都可直接导致系统奔溃、信息丢失。因此, 互联网运用普及的时代, 网络安全时刻面临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4. 网上恐怖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恐怖主义一直是影响世界和平安定的威胁因素。网络恐怖主义也在挑战网络安全。网络恐怖主义有两个特征, 首先是恐怖组织网络化。恐怖组织在网络上分布较为分散, 等级区分不是很明显;另一个是在网络上恐怖手段暴力化, 恐怖组织运用网络进行各种恐怖活动, 把网络技术当作恐怖武器, 进行恐怖活动, 对网络进行攻击, 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对互联网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的。在信息社会, 网络恐怖活动给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化, 恐怖组织的破坏力也会越来越大, 网络恐怖活动也会愈演愈烈。

三、网络时代加强我国网络安全的措施

1. 我国信息安全现状

我国的信息安全尚存在重视不够、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2000年5月的国家信息安全报告显示, 我国的信息安全度并不是很高, 处于中等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网络规模、互联网使用率和互联网拥有数都与之有很大差距。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 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但是, 我国现在的信息安全市场政策还不够完善, 不能达到市场需要。此外, 我国的信息安全防御水平不够, 防御措施不足, 很多政府网站很容易受到攻击, 造成信息外泄和数据流失, 影响政府正常行政。虽然我国也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和防御措施, 但从长远来看, 要想保证我国网络信息安全, 就必须加大对信息安全研究的投入, 加强信息安全的深度和精度, 自主研发新技术。要对一些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和隐形的网络病毒进行及时清理, 保障网络环境清洁和安全。

2. 构筑中国信息安全防御新体系

⑴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提高网络安全自主能动性。网络是由人来操纵的, 人是主体, 所以防止网络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 就是要控制好网络使用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互联网也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步入国人生活, 政府和企业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因此, 对重要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安全、金融和证券安全防范更要放到重要位置上。

⑵面对网络安全问题, 设置可行的法律法规, 尽可能的规范网络行为。在一些发达国家, 网络安全立法很早就已经启动并实施了。我国互联网立法亟待完善。要在互联网上设置网络安全屏障, 对网络安全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网络安全隐患, 将一些影响网络安全的病毒和垃圾文件及时清理, 保证网络环境安全。同时, 还要对网络安全系统进行不断更新, 保证运行正常。

⑶构建互联网防线, 保护互联网边界。在互联网防线上要建立三道保护。构建互联网过滤系统与进行有效的网络监管同样重要。要抵御外部进攻, 维护互联网安全, 应革新已有的过滤体系。网络监管是全世界创建网络防线的必要手段。应尽量屏蔽违规危害大的网站。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创建防泄露系统与备份恢复系统。除了做好外网的安全隔离外, 要注意内网的安全隔离, 防范外来入侵。

总之, 网络安全措施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整治。互联网的安全需要靠所有使用者共同营造。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将对我国构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有较大的补充, 对我国的信息安全将有前所未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婷婷, 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 2011 (08) .

3.国家安全问题论文 篇三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安全教育       农村中学     代理家长制度

学校安全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我校地处侨乡,又是城乡结合处,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孩子在学生总人数中占相当比例,大约有55%,而这一部分学生中“问题学生”的比例又不在少数。所以加强对这一部分学生中“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对于保证学校的平安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根据我校针对“问题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撰写本文,以供各位同行探讨。

一、思想上革新观念,善待“问题学生”

作为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上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升学率,一手抓平安率,一边激励优秀学生,一边关爱“问题学生”。只有两手都硬起来了,学校的和谐发展才会有强有力的保障。在对“问题学生”的认识上,学校领导也应该改变过去“这学生有问题”的旧观念,而代之以“这学生本性还行,有问题的是他(她)周围的成长环境,关键要看你怎么样引导”的新观念。

“问题学生”为何有这些不良行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家庭教育失度。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溺爱;有的家长只认棍棒教育,随便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从不过问;有的家长远走他乡,把孩子甩给上一代了事。(2)学校教育失当。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学生”有偏差,无法做到“三心”(爱心、细心、恒心)。(3)社会教育失位。社会的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影视等影响了“问题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善待他们,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把“问题学生”身上潜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我校采取了分工协作的办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行动上分工协作,关爱“问题学生”

(一)班主任对“问题学生”不离不弃。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应放下架子亲近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他们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大多数“问题学生”意志薄弱,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班主任教育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合适的工作让“问题学生”干,一旦工作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

(二)班干部对“问题学生”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问题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让班干部与“问题学生”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同学对自己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班干部的教育、感染,促进“问题学生”与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问题学生”工作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问题学生”能够像一般学生一样在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经过初步思考,笔者有以下三个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建立代理家长制度。“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他们的成长应该是比较顺利的,他们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少年。笔者建议可以尝试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学校班主任或青年黨员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与孩子倾心交流,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心坎里,给他们辅导,教他们做人,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他们的家里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甚至在节假日或孩子的生日时带他们到自己家里为他们过节,赠送学习用品,真正地给这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以亲情般的关怀,引导他们真正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问题。

(二)给“问题学生”搭建自我实现舞台。老师经常与“问题学生”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以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找到归属感。

(三)教育培训“问题学生”监护人。通过家校联系,教育培训“问题学生”监护人,提升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做到在孩子上初中阶段,尽量不外出,或留一人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让他们明白当孩子在家时要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毕竟孩子除上课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问题学生”的安全家长们更要尽心,更要随时监控。

4.国家安全问题论文 篇四

扫描到手机

2015-01-24 03:40:12 来源:新京报

正文

我来说两句(1574人参与)

       

226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汇报工作的综合情况报告;听取关于2014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改进作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据新华社

焦点1 打造高素质国安专业队伍

会议认为,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要做好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推进国家安全各种保障能力建设,把法治贯穿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全过程。

会议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实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在积极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运筹好大国关系,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安全专业队伍。

焦点2 清理规范驻省会办事机构

会议认为,2014年中央政治局继续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放在十分突出位置,毫不松懈贯彻实施,同时紧盯作风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予以整治,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为全面了解2014年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组成12个督查调研组,分赴有关地区、部门和国有企业进行实地督查调研。

会议强调,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慑于压力不敢做的效果比较明显,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自觉性尚未普遍形成;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禁而不绝,搞变通现象较为突出;制度不落实的顽疾仍然没有解决,“稻草人”现象亟待破解。

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制度执行,重点抓好公务接待、办公用房、会议培训、因公出国(境)、领导干部待遇、秘书配备、领导干部在社团兼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制度的落实。要抓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治理,尤其要扎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大对培训中心、私人会所、疗养院治理力度,从严从紧开展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清理规范工作,继续整治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和领域违规收费和收红包、购物卡等问题,继续解决乱摊派、评比考核过多过滥等问题,坚决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突出问题。

纵深

中央10天内三提“国家安全”

昨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专家表示,这是中国首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是继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在中国国家安全领域的又一件大事。

近日,中央高层多次谈及安全问题。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10天内中央高层三次提及“国家安全”问题。

通过首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昨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具体内容,并未透露。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前我国没有国家安全战略的纲要。《纲要》酝酿了很长时间,应该是针对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制定。

李伟表示,《纲要》应该会包括习近平主席对整体国家安全观阐述中提到的很多新观点和新办法,是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重要步骤。

政治局会议还指出,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安全专业队伍。李伟认为,这里所说的“安全专业队伍”的范围相当广泛。当前的国家安全观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传统安全,也包括非传统安全。他表示,在现阶段,我们在一些新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应对上,比如网络安全的应对,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更为专业化的安全队伍。

除昨日通过《纲要》外,近日,中央还多次提及“国家安全”问题。

1月15日,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习近平指出,核工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20日在京召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希望全国政法机关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工作前瞻性,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先后提出多个“安全观”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先后就安全问题召开多次重要会议。

在2014年2月27日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在荷兰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介绍了中国的核安全观。

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提出了亚洲安全观。

十八大之后,最令外界关注的国家安全领域事件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去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国安委由习近平任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下设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

5.朝鲜核问题对中国安全问题的影响 篇五

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50 年代末。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根据卫星照片,怀疑朝鲜拥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提出对其进行检查,朝核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朝核问题先后经历了三次危机。1993 年2 月26 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对朝鲜宁边核设施

进行检查,朝鲜以该机构听命于美国为由拒绝接受检查,同时下令全国进入“准战时军事状态”,并正式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布什政府上台后对朝政策强硬化,于2002 年1 月称朝为“邪恶轴心”,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2002 年11 月美国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的重油,此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 年1 月10 日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2006年10 月9 日,朝鲜进行了地下核试验,持续多年的朝鲜核危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朝鲜半岛第三次核危机爆发。为了解决朝鲜半岛的核危机, 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努力,2003 年8 月,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为解决朝核问题在北京举行了“六方会谈”,此后“六方会谈”成为解决朝鲜核问

题的主要运行机制和对话平台。经多方努力,于2007 年10 月达

成了共同文件。2008 年6 月27 日, 朝鲜将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销毁。但此后美方一再宣称,在确定对朝鲜和计划实行严格核查之前,不会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除名。针对美国的行为,朝鲜停止了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作业并恢复了宁边的核设施。2009 年4 月14 日朝鲜宣布将重新启动核项目并退出“六方会谈”,2009 年5 月25 日朝鲜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朝核问题是事关多方的复杂的战略博弈,朝核问题对

二、中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一)朝鲜是中国避免与西方国家直接接触的重要战略缓冲

地带地缘上,中国与朝鲜政权国界相邻、唇齿相依,有着共同的安全利益。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拥有1300 多公里共同边界,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属于同一类型, 双边关系友好。假如美国颠覆并占领朝鲜,将改变东北亚安全形势。中国将丧失400 千米安全纵深,美、日联盟的军事力量就一直会推进到鸭绿江。届时,中国不但需要在整个鸭绿江沿线重新布防大量精锐部队,而且随着每次美军演习,中国都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现在这一压力由朝鲜承担着)。如果美军在朝鲜北方建立军事基地,北京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丧失了防御纵深以后,对空袭的预警时间就大大缩短了。东北地区的安全形势就倒退回20 世纪70 年代中苏对抗的时代了。如果大量战争难民涌入东北地区,不但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对社会治安、就业问题也造成压力。敌对势力 的渗透会破坏东北朝鲜族自治地区的稳定。

(二)朝核问题可能会引发核竞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对中国来而言,朝鲜半岛无核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

义。从近期来看,朝鲜为了远离美韩控制区域,确保实验秘密性,其核试验的选址北移,越来越靠近中朝边境,朝核试验有可能引发的核污染和“难民潮”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东北三省和平与发展的现状。同时,朝核试验将引发周边国家研制核武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日本和韩国很可能会跟进,危及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严重破坏中国的良好周边环境。日本本来就一直宣称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并已经为此作了很多的努力。目前以日本的技术、资金和核材料等而言,制造出核武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旦日本和韩国拥有了核武器,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惟一一个被核武器围堵和包围的国家,中国的国家安全将

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三)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国家形象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积极推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睦邻政策和和谐世界的外交方针,坚持核不扩散的原则,积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作为正在崛起的区域性大国,朝核问题以何种方式在何时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等都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国家形象有重大影响。如果朝鲜在内外压力下走向极端,将使中国不得不面临由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会给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朝核问题对中美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总的国家核心战略是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遏制和削弱 一切可能对美霸权地位构成挑战和威胁的力量。在亚太地区,美国通过朝鲜半岛核问题介入亚太事务,巩固美韩、美日同盟,遏制中国的影响力并减缓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朝鲜半岛核问题只是美国全球大战略的一环,是为其国家的核心利益而服务的。中国现在已经作为朝核问题的协调者,在解决朝核问题中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而中国在此问题上也有诉求,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三、中国应对朝核问题的对策

从历史和地缘政治角度的分析及实践表明:朝鲜半岛任何风

吹草动都会涉及中国的战略利益。从历史、军事、政治、自身安全战略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看,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政权的稳定都有利于维护中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鉴于现在朝鲜半岛的局势,笔者认为,出于维护中国乃至东北亚的安全稳定的考虑,作为朝核危机利益攸关方的中国,有必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理清朝核问题极其复杂的国家关系,明晰应对朝核危机的策略。

(一)加强合作、增进互信,加强协商

朝鲜是朝核问题最重要的当事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朝鲜

和美国当局的态度和政策将对半岛局势的未来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在半岛的举措应具有前瞻性、务实性以应对朝鲜态度的多变性,可以在中朝深厚友谊的良好传统之上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强对朝鲜政权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也要积极与美国沟通协商,在现有“六方会谈”的平台上平等交流,以求达到和平解决朝核问题。

(二)促进中美互信、互利和双边关系发展

从中美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来看,朝核问题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在全球战略层面上可借以有效制衡美国,同时与之进行实质性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是中美的共同利益, 这依然构成双方合作的基础。美国现在无力一手控制朝鲜弃核的进程,需要中国出面做相应的工作,中国应看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使是在朝鲜弃核的实质阶段,中国的作用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比如现场核查、朝鲜核材料的保存等,均需要一个各方,特别是美朝可接受的国家承担,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⑤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根据时事变化不断调整相关策略。通过参与解决朝核危机,中国既可有力牵制美国在东北亚的扩张倾向,又可对中美战略关系走向施加积极影响,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大局。

(三)加强政治互信,倡导尽早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的重要地区之一,汇聚了中、日、俄、美四个大国的战略利益,国际结构复杂,但在东北亚地区至今没有建立起一个地区范围的安全机制,这主要是因为东北亚各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差别悬殊,相互之间存在历史问题、领土和领海纠纷等,导致各方之间的政治互信缺失。当前要充分利用处理朝鲜核危机上的相对有利的地位和条件,在东北亚区域安全领域重视和加强多重的双边合作的机能效应。⑥针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现状,中国应倡导以增强东北亚各国的政治互信为切入点,寻求利益共同点,以共性求合作,加强政治互信,构建安全机制。

(四)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世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加强战备,为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做好军事方面的准备,是保证中长期和平的重要手段。虽然朝鲜半岛军力对比失衡已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一旦面临突发事件,已经采取的积极的威慑与战备行动都会增加中国的应对选项和主动权。

6.大学校园安全问题 篇六

大学校园是一个人群集聚的场所,其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校园安全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大学生的安全和权益,确保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校园安全的现状分析

(一)从目前大学校园运行发展的状况来看,大学校园安全有如下良性管理模式: 1.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增强 由于大学迅猛发展,各类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并引起社会关注,校领导对校园安全总体来说都高度重视,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与防范意识。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设有专门安全保卫机构的领导机制。这对校园安全体制的维护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的防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部门积极配合,安全管理手段不断优化大学校园安全问题不只是单个行为体问题,还是各种行为体互动的综合体。大学的各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的安全环节链,必须保持每一环节的良性健康发展,否则若其中的某一环节发生故障,将会对其整体的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安全系统的整体效应。现今,大学中如保卫、后勤、学生工作等机构和各教学单位,都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互动合力。同时,随着大学安全管理设施的逐步配套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强化了人防、技防对校园安全的管理。3.学生素质的提高,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广大学生在校园里不仅学到了各类专业知识,同时还进行法律和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这些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目前高校安全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目前大学校园安全虽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但仍有不少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安全问题需要长期关注和不懈努力。1.校园治安 校园治安问题可区分为校园内自身引发和校园外部力量进入导致两种类型。就校园内而言,校园大学生是来自于不同地区并带有不同生活习惯与成长个性的青年,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与差异,若相互之间不能及时调和,就可能引起冲突直至升级为暴力。个别学生素质不高,物品失窃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就外力因素而言,由于大学的扩大与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也成了不法分子凯觎的对象,如校外人员入内盗窃、行凶抢劫以及诈骗等刑事案件亦时有发生。在这些问题中关键的有:.① 盗窃问题 由于校园的开放,不法分子把作案目标投向大学,不断进入大学作案。大学在安全防范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离开办公室和宿舍不随手锁门,将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在公共场所,财务部门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等等,这些都给不法分子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无法提供破案信息,致使案件侦破困难,不法分子长期逍遥法外2.火灾事故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火灾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2000余所全日制大学中,从未发生过火灾的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整座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被烧毁,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烧死学生。虽然我校没有发生过大的火灾,但是特别是在个别学生宿舍,由于使用电、火等不慎而造成的小火灾也有发生过。3.交通安全事故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各高校的校内交通处在一个堪忧的状态,人与车或车与车之间各种级别的摩擦常有发生。一到上下课或上下班的高峰期,人来如梭,车往如梭,学生低头走路嬉戏打闹不看车,司机谈天说笑不看人,因此

难免发生些意外。

二、保障高校安全的对策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要始终坚持把高校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切实抓好。要继续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涉及校园管理、公寓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实验室及危险品安全管理、学生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实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职责。学生管理、教学、后勤等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负其责,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直接面对学生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真正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安全管理死角。不论发生什么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要及时管,及时解决。进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2.加强安全及普法宣传,使人人树立安全意识 使高校人人树立安全意识,是保障高校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如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开设安全讲座、播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警示影片、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等。要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学习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学习一些国家有关的法律知识和日常生活安全急救措施,并学会运用它们来帮助别人和保护自己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不仅可以确实保护自身的安全,还可以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救助他人。还要组织师生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方面的演练。3.加大投入,落实必要的物防、技防措施 保障高校安全,要有一定的投入。所谓花钱买平安,是必要的。在现阶段,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如高校围墙、公寓低层的防护窗等仍是必要的。道路交通中的标志、减速装置,消防设施和器材等的投入也是必要的。校内各建筑设施务必消防达标,并经验收合格。要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室安全。还要逐步加大如监控等的技防投入。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安全的物质基础。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从高校现实情况看,所发生的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甚至一些高校发生的恶性案件,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心理疾病有关。因此,要十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对通过测试已经了解到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分析心理障碍存在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走出心理误区,减轻心灵的重负。要帮助学生“减压”并消除心理挫折,真正达到心态的和谐。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与学生的亲和力,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观,使校园形成一种荣辱与共、健康向上的奋进精神和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亲和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与冲突。

7.国家安全问题论文 篇七

2011年7月8日, 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应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新的理论观点, 引起了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和业务界的强烈反响。实践证明, 国家审计一方面能够主动介入国家运行的各项活动中, 并依照法律赋予的职权, 及时发现和反馈国家治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帮助政府提高效率, 改善管理和推进改革, 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另一方面, 通过审计公告等方式, 提升政府的透明度, 保证社会公众对国家事务的知情权, 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 监督政府的行为, 从而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因此,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审计应发挥其审计功能, 服务国家治理。

一、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关系

国家是在经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为了维护和实现其根本利益, 借助政治权利对整个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只要有国家就有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的要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 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审计一方面在特定时期按照自身的规律不断演进;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治理目标、任务的转变而转变, 始终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控制系统

从政治制度设计看, 国家系统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 国家审计处于监督控制系统。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确认决策事项和决策目标, 形成最终决策。执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执行决策, 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实现决策目标。监督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监督执行系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 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决策系统, 推动决策系统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从各个系统的职能可以看出, 国家审计通过依法用权力制约权力, 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决策和执行系统, 构成国家治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二) 国家治理规定了国家审计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的要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 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我国摒弃高度全面计划和全能国家治理体制,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制度, 确定了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治理机制。此时, 为了配合价格机制的有效运转, 保障市场的经济活力, 国家审计应运而生, 其主要目标是监督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党的十六大以来, 国家治理再次经历大转型, 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的新时代。伴随着国家治理重心的转变, 国家审计机关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标, 致力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在“十二五”规划这一经济发展重要战略的机遇期, 伴随着政府责任的深化, 审计领域不断扩展, 由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 逐步扩展到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 再扩展到国家治理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审计等。可见, 国家审计在特定历史时期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不断演进, 其目标、任务、重点和方式都伴随着国家治理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方式的转变而转变, 并始终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一方面, 完善国家治理需要改善国家审计工作, 提高国家审计效力, 这是改善人类社会系统运行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人民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 要求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完善国家治理, 这是国家审计工作不断推进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 国家审计又反作用于国家治理, 对国家治理产生新的要求。作为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审计自身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革, 并引致国家治理系统发生渐进性或实质性变革。国家审计应持续监督和评估国家系统运行的现状, 并提出国家系统新构架, 这是全面评估国家治理状况、全面思考国家治理范围的重要方式, 有助于重构国家治理框架。

(四)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共同的理论基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一方面, 公共受托责任是国家审计的重要出发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机构对其管理的资源所负有的责任。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中, 委托人是公众。受托人是各级政府机关, 受托人必须按照公众的要求受托管理资源, 对公众负责, 向公众报告, 并且要接受公众监督。公众与各级政府机关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为了避免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有必要专门设置一个独立的机构对各级政府机关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从这个意义上, 国家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确定, 其根本目标在于保证和促进政府受托公共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另一方面, 公共受托责任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现代社会中, 任何形式的组织都是因为某种或某些特定的委托受托关系而存在的, 因而也都是基于某种特定的受托责任关系而存在的。任何组织都有全面有效履行其承担的受托经济责任的义务, 为了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 任何组织都需要治理, 都需要建立适当的治理结构, 运用适当的治理机制, 以解决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 防止因代理问题而导致权力滥用和利益矛盾。国家是一种特殊的组织, 是一种机构复杂且分工精细的特大型的组织, 是基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特殊的委托受托关系, 即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而存在, 也有全面有效履行其承担的受托经济责任的义务。为了解决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需要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而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和运用适当的治理机制, 即国家治理结构 (机制) 。

二、国家审计在改善国家治理中作用

国家审计是强化公共受托责任的监督机制, 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 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调税杠杆, 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总之, 国家审计可以有效作用于国家治理, 在推动和完善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 促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 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国家治理的顺利运转要求确保党和国家重大方针和决策部署的政令畅通。近几年来, 党和国家根据国内、国际经济的变化,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国家审计机关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对党和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不断加强对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完善问题、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问题、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问题的审计, 及时发现和反映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严格依法纠正和处理, 促进了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保障了国家经济活动的有效性。

(二) 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在我国, 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各个方面, 包括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司法监督。在众多监督方式中, 审计监督具有主动性、专业性和深入性的特点, 特别是在财政资金的使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金融贷款发放、国有资产开采和受让、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等环节, 能够有效发现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 防止权力的腐败。近几年来, 国家审计通过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线索, 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

(三) 揭示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问题, 推动改革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建设性决定着审计的生命力, 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 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 国家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时, 一方面应加强对宏观层面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揭露问题;另一方面, 通过对广泛的微观审计活动的综合分析, 深入揭示当前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的问题,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促进完善体制制度、深化改革, 促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切实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建设性作用。

(四) 维护经济安全, 保障国家利益

当前影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总体呈现出综合交织、结构繁杂的态势, 既涉及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 也涉及具体产业、企业等微观经济;既有呈现出严重后果的问题, 也有尚未暴露的潜在风险;既有整体问题, 也有局部问题。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的重要一环, 通过关注财政安全、民生安全、环境安全等, 提出和促进建立健全符合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政府监管机制和制度, 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秩序, 保障人民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 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 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国家审计通过对能源及战略资源、地方政府债务、财政金融运行、地方国家信息、企业经营、民生社保等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的审计, 能够对涉及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安全问题提供及时、可靠的综合信息, 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维护国家安全的建议, 从而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安全。

(六) 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促进改进民生

“十二五”规划, 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民生的保障和落实。民生问题一方面直接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水平, 另一方面也是衡量国家是否实现“善治”的重要标尺。近几年来, 国家审计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关注, 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民生政策的落实, 提高了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率, 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促进了民生领域政策改革。

三、制约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 国家审计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审计体制为行政性审计体制, 存在明显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

1. 独立性方面。审计机关在地方政府和上一级政府审计机关的领导下难以独立行使监督权。

2. 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目标问题方面。

因审计工作紧贴政府工作中心, 政府工作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造成政府审计工作重点和目标不明确, 工作上缺乏长期规划。

3. 上下级审计机关问题方面。

因为地方审计机关直接受制于当地政府, 结果是地方审计机关现行双重领导体制已演变成事实上以接受当地党政领导为主的单一领导体制。

4. 审计监督方面。目前审计指向只能是平行的或向下的, 而对政府或政府首长的责任和行为难以构成监督。

(二) 审计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实践表明,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审计工作成绩的取得、审计的良好社会影响、审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根本保证。审计队伍建设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我国目前审计队伍存在着很多问题。

1. 审计理念落后。

目前部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没有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待审计工作, 把目光局限在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监督上, 对国家审计维护国家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等新的职能和任务理解不够, 找不到审计的方向和着力点。

2. 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一方面, 审计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除了精通财务会计知识外, 还要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技术经济、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而我国现行审计人员大多数是财务会计专业、审计专业学历, 知识结构单一。另一方面, 审计活动也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 除了具备查账能力, 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等。而目前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仅能胜任对政府部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即只具备查账能力。

3. 审计人员采用的技术、方法落后。

目前, 审计人员采用的主要是经验判断、分析复核、专访调查等传统方法, 计算机在审计中的运用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进展还比较落后。

(三) 审计制度环境不够完善

审计制度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在外部环境中, 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的管理水平还不高, 各项基础制度管理还比较薄弱, 如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绩效管理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 缺乏完善的绩效标准体系;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约束机制不完善, 一些部委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或执法不严。在外部环境中, 审计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规范比较多, 对政府部门业务、经济事项的审计缺乏可操作性的、系统性强的规范。

(四) 审计问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问责主要有三种形式, 即:通过《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书》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直接提出纠正处理意见;对发现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处理;责成被审计单位自身纠正。由于目前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执法环境不太规范, 问责带有很大的弹性, 有时查出问题不知道是该集体承担责任还是个人承担责任。在经济责任审计中, 责任界定也一直难以规范, 不好把握。审计中发现的许多问题只是说以后要怎么规范, 没有实质性的处理、问责;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 也会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 阻碍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五)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存在不足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将问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对审计单位有一定的威慑力, 促进其重视审计结果的执行;另一方面, 有利于审计机关加强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维护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然而,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

1. 公告范围还不普遍。我国目前仅有少部分的审计结果进行了公告。

2. 公告的法律依据还不完善。

首先, 在立法层次上,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属于部门规章, 其法律地位和效益明显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其次, 审计结果公告的具体内容还不够规范。

3. 公告的类型还不全面。

目前, 从公告的具体内容上看, 审计结果公告以合规性审计为主, 绩效审计报告偏少。

4. 公告的后续跟进还不及时。目前, 对审计结果公告反映的问题缺少及时跟踪检查。

四、基于国家治理的完善国家审计的对策

(一) 改革和创新国家审计模式

国家审计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必须改革与创新国家审计模式。借鉴罗马尼亚审计体制的经验, 我国的审计模式应该实行“国家审计委员会+国家审计署”的渐进改革模式, 即在人大设立国家审计委员会, 直接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时, 国家审计委员会主席由担任过审计长或资深审计专家担任。国家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公共资金 (资源) 计划出台前的审计, 包括财政收支预算审计。而现有的国家审计署职责权限不变, 主要负责公共资金 (资源) 运用情况和跟踪审计, 即按照温家宝总理所说“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 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实现由传统监督理念向审计服务理念的转变。审计监督具有揭示问题、发挥批判性作用的特性, 但是审计工作的本质还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不但要指出问题所在, 更要关注产生问题的原因, 促进问题的解决, 积极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 完善内控, 还要从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和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层面分析问题, 提出建议。其次, 加强能力建设, 培养审计人员学习运用能力、依法审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最后, 加强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一方面, 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 加大计算机辅助软件在审计中的运用, 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 重点以数字化建设和运用为主攻方向, 创新信息化技术, 通过建立审计事项数据字典、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审计管理数据库群, 探索制定审计数字化设计、管理、信息安全基础支撑环境标准体系, 推进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跟踪审计, 加快推进审计项目计划实施、质量控制、成果利用、资源调配、机关处理等数字化管理。

(三) 加强审计制度建设

用制度来保障审计服务, 完善国家治理功能有效发挥, 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审计机关必须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使审计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真正以独立的精神和专业的水准参与国家治理。在完善国家制度方面, 一方面, 完善国家审计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等基础制度;另一方面, 适时修改不适应审计作用发挥的审计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办法, 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审计法律法规规章体系, 不断提高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开放度, 充分发挥在国家治理框架内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

(四) 强化审计问责机制

首先, 中央政府应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框架, 提高问责制度的公开性、透明性、权威性, 推动国家层面问责机制建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成立专门的问责机构, 完善人大的问责制度。建立有中纪委、审计署、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组成的中央问责办公室, 对责任的界定、问责范围、问责对象、问责方式等内容进行制度安排, 推动建设责任政府。其次, 加强对大案要案线索的追踪, 提高对重要领域、重要事件、重要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等重大事项的分析辨别能力, 监督重要政府活动的异常情况。最后, 配合国家审计准则的实施, 提升审计整改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推动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或上级领导制的审计整改办公室, 改善审计问责绩效, 提高政府活动的效率。

(五) 完善审计公告制度

1. 加大审计结果公告的范围。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秘密的事项不予对外公布外, 其他审计事项都应公开, 都需要接受社会公众的检验。

2. 完善审计结果公告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审计公告法律法规, 明确审计公告的授权标准, 对审计公告的种类、内容、形式、程序和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审计机关做到依法而不是依政府意志公布审计结果, 让审计机关明确哪些内容应分别向社会公众、有关主管部门或被审计单位公开。

3. 丰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不断增加绩效审计和审计整改报告的披露。

4. 建立审计结果跟踪回访制度。指定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审计结果公告反映的尚未整改的问题进行跟踪。

(六) 完善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

1. 构建全新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 创新国家审计对象的载体。

构建全新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报告体系, 有利于适应各方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需求, 为国家审计的开展构建对象载体, 进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

2.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政府绩效审计。

强化政府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推进完善国家治理的努力方向,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 能够有效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行政成本的降低, 服务质量的改进, 使得资源和财力得到合理的利用。

3. 树立受托经济责任理念, 推进责任政府建立, 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

推进国家治理, 实现国家良治的关键在人, 在于国家管理的各级管理者履行受托责任的状况,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 加强党风建设, 促进民主政治, 防止权力滥用, 为实现国家良治提供保障。

4. 构建并实施治理导向审计模式。

构建合理有效的组织治理结构, 既是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要求, 也是受托经济责任扩展的内容。治理导向型审计模式立足点定位在政府治理评价之上, 通过对治理状况的分析, 据以识别审计重点与估算审计风险, 进而实施基本审计程序, 编制审计报告。它强调从评估政府治理状况入手, 是国家审计服务治理的一种重要技术和方法。

摘要:从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关系入手, 探讨了国家审计在改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分析了制约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进而提出基于国家治理的完善国家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国家治理,国家审计,监督控制

参考文献

[1].蔡春, 朱荣.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J].审计研究, 2012 (1)

[2].蔡春、蔡利.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初步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 (2)

[3].汤丽莉.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J].中国审计, 2012 (4)

[4].张永祥.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J].中国审计, 2012 (2)

[5].李厚喜.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职能定位分析[J].审计月刊, 2012 (2)

[6].郭晋红.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实现途径[J].中国审计, 2012 (1)

8.安全用药七大问题 篇八

A:我国药品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可以在SFDA网站上检索待查药品的国药准字号,“国药准字号”也叫“批准文号”。一药一号是药品生产合法性的标志,是药品身份的证明,是识别真假药的重要依据。

药品在包装上一定能够看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或Z.S.J.B)+8位数字”,它的意思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销售的药品。字母H代表化学药品,字母Z代表中成药,字母S代表生物制品,字母J代表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字母B代表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

如果包装上没有“国药准字”肯定是假药。或者登陆国家药监局数据查询,输入药品包装上的药品名称或“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和8数字,查不到相关信息,也应判断为假药。

在药品的包装上未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超过有效期的都是劣药。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到当地药监局举报获赔。

2.Q:如何确定和应对不良反应?

A: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服药后身体出现严重不适时,应当尽快就医;对于药品说明书上标明的不良反应,应停止服药并请医生根据病情开出新的处方。

3.Q:药物广告宣传到底可不可信?

A:处方和用药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国家对药品的广告宣传有很多限制,过度的宣传很可能涉嫌违法。

《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四条规定:处方药可以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布广告,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不得以赠送医学、药学专业刊物等形式向公众发布处方药广告。

《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十三条规定:药品广告不得含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内容。 第十三条还规定:药品广告不得含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内容。

如果群众发现了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广告,可以向当地药监部门举报。

4.Q:不同药品可否同时使用?

A:药物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会记录常见的药物搭配禁忌。对于不宜同时服用的药品,建议去医院请医生根据病情调整处方;对于没有明确药物相互作用的,如果不放心,可以间隔20分钟分开服用。治疗窗范围窄的药物(即剂量稍有变化药理作用即有明显改变的药物),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的药物,酶诱导剂和酶抑制剂都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它们包括口服抗凝药、口服降糖药、抗生素类、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苷和抗过敏药等。

5.Q:妊娠期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A:围妊娠期用药要谨慎,注意药物有无致畸等不良反应。部分药物服用后一定时间内不宜怀孕,时间各不相同,可以通过的方法缩短不宜怀孕时间。

要做到正确选择药物,首先要掌握妊娠期用药的分类系统,通过临床使用经验和研究资料分析,己证实哪些药物对孕妇、胎儿是安全的;哪些药物是相对安全;哪些药物对孕妇、胎儿是不安全的。孕妇的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就诊时,应向医生讲清怀孕的时间,以便医生恰当选用药物。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如妊娠时,子宫体显著增大。盆腔淤血,常使孕妇发生便秘,若此时用强烈的泻药,可使子宫剧烈收缩而引起早产。药物对胎儿直接影响最敏感的时期是在怀孕后的2-9周,妊娠早期的药物效以致胎儿畸形为主。在妊娠的中、晚期,药物对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是使胎儿发生功能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

6.Q:儿童用药能用成人药嘛?

A: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有较大的不同,建议去医院请医生开对症处方,不要将成人用药直接套用在小儿身上,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由于儿科疾病大多危重多變,因此,要求用药准确、剂量恰当。在药物选择上,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病种、病情和一般情况慎重选择,不能随便滥用,合并使用的药物不宜过多,不必要时尽量不用。

7.Q:保健品是治病嘛?

A:保健品原则上不能作为疾病治疗药来使用,请患者去医院检查,并由医生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经依法批准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相互替代,保健品不是药品,仅有保健作用并无治疗作用。

专家安全用药建议:

1.到正规医院请医生检查开药,不要轻信广告宣传。

2.不要随意改变医生处方,随意增删药品和改变用量。

上一篇:成都考察成果说明下一篇:国旗下讲话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