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帮扶计划(精选12篇)
1.贫困户帮扶计划 篇一
我村结合《**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实现贫困人口每年递减10%,20达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帮助贫困对象找到新的产业转型思路,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村扶贫攻坚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更好的帮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特制定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村把“一升一降”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一、工作目标
我村结合村情民情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和辐射功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通过综合采取特色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基础设施帮扶、互助资金帮扶、合作社带动帮扶、保障帮扶等帮扶措施,确保到20末,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水平。确实让扶贫政策改变贫困户的贫困现状。
二、基本任务
对全村**户**人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单位、一户一帮扶联系人”等措施,重点对因灾因病等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有产业项目、经过扶持当年能脱贫的贫
困对象进行帮扶,力争年内成立一个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生猪合作社带动村民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年内**人脱贫致富。
三、帮扶措施
(一)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1)经济果园:组织贫困户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或向有关部门申请组织技术人员上门实地指导樱嘴桃种植技术,利用现有果园,进行产业转型,引导部分有条件村民连片先行试种,实现脱贫致富。
(2)蔬菜种植:举办蔬菜种植相关技术培训班,引导部分有条件的群众进行蔬菜种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3)劳务输出:积极联系当地企业或与周边县市企业加强联系,帮助贫困户均输出劳动力。
(4)养殖业帮扶:利用我村现有几个养殖厂为基础,建立帮扶措施,从技术上,资金上,政策扶持上给予帮助,真正让村民从养殖业走向致富路。
(5)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为贫困户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重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
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难发展、路难通、水难饮问题。
(三)积极提供互助资金帮扶
创新扶贫模式,对重点贫困户的贫困人口给予资金信贷扶持,有效缓解贫困村、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民,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大力推动合作社带动帮扶
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争取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带动,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有力确保保障帮扶
对帮扶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工作要求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抓好三个工作环节:
一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首先是由各村小组召开户主会会议,按上级文件要求,重新评定贫困人口。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然后将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户和低保户,建立规范的档案。
二是把扶持措施搞对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把帮扶责任落到位。以“三送”平台为载体,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2.贫困户帮扶计划 篇二
1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因素
1. 1专业知识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小在知识的普及方面相对较弱,如何更好地把各学科知识融合起来更深入地研究,实际还是要花许多时间和心思,但大部分贫困生由于受经济压力的影响,在读书期间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勤工助学,缓解生活压力。专业知识考前两三天重点突击下,抱着及格万岁的心理,三年一晃,自己落得寒腹短识。目前用人单位招聘设置的岗位有时招不到所需具备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从而出现了 “用工荒”和 “求职难”的两种困境。
1. 2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报考的项目越多,花费也越大,成本也越高。另外,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也成为摆在贫困生面前的 “拦路虎”。[3]现在就业求职从制作简历到个人形象、交通食宿成本等对于贫困生来讲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更何况有的企业还要交各种名目繁多的手续费,使得贫困生望而生畏,贫困生也不好意思开口向父母要求经济支持。
1. 3社会资源贫瘠
贫困生社会资源在强调 “公平、公开”竞争的社会市场显得比较薄弱,现在的社会不仅仅是学业的竞争、能力的竞争,也是人脉社会资源的竞争。贫困生相对而言,社会资源少、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信息渠道来源也不够多,导致就业面较窄。据北京有关大学进行过调查,北京某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30% ~ 40% 是通过社会人脉关系实现就业岗位。
1. 4 就业期望值高
贫困生读书的想法是 “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想着毕业后能找到一份高收入、高地位、高稳定的职业,而不愿再回到基层,偏远地区或艰苦行业。[4]教育部在2013年11月29日曾发出 《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二大点第3点就提出完善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就业激励的措施。基层或西部地区较偏僻,经济不够发达,贫困生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而现在又让他们回到贫困地区,内心不甘心。即使国家有相应的就业补贴等,也不能改变他们回艰苦地区工作的态度。
1. 5 贫困生自身因素
有的贫困生从小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虽然就业时表现出一定的进取心,但有的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贫寒,不给别人以弱者的同情心理,产生一定的自我封闭,导致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而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部分偏远地区会产生读书无用论,不能正确认识求职与包分配之间的关系,使贫困生来校后不认真学习。
2高职院校开展贫困生就业帮扶对策
从资助伦理角度出发,针对贫困生就业难的现象,作为高职院校更应结合多方面力量去帮助这些弱势群体,使贫困生在就业方面不再有过多的顾虑,更好地走上就业工作岗位。
2. 1 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在经济拮据的家庭,使得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敏感、悲观的心理问题,在就业价值取向和人际交往中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这些精神贫困也严重制约着贫困大学生的就业。[5]作为高职院校要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生入校被评定为贫困生之后,高职院校首先要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学工办主任、班主任、班级班干等要重点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动态,教会他们面对心理困难基本的自我调节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对他们这些群体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定期举行贫困生心理健康日活动和团队活动,使他们心理发展走上健康的道路。
2. 2强化贫困生自立自强精神
高职院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贫困生学会自立自强,认清自身贫困的现状,把贫困作为自己的一笔财富转化为动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贫困生入学开始高职院校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支持,让贫困生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可以让优秀贫困生讲述自立自强的事迹激励大学里徘徊和迷茫的同学,通过 “一对一”的帮扶工作让贫困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邀请杰出的贫困毕业生回母校来进行讲座,利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加强贫困生自立自强的乐观精神,增强自身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
2. 3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可以开通贫困生就业绿色通道,如开展“贫困生就业援助计划”“贫困生创业基金”“贫困生校企合作培养” 等,鼓励贫困生到基层或偏远地区去就业,以更好地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可以给贫困生提供就业创业小额资金和就业补贴,从贫困生自身角度出发,自行创业的贫困生要做好市场调研,准确掌握分析市场信息,做好市场预测,所学专业是非财务专业的,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同时高职院校要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课程,以便更好地为创业打下成功的基础。
3企业积极应对贫困生就业措施
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就业壁垒和就业歧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广泛存在,如有的企业招聘门槛为 “211”本科院校,事实上有的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这些本科院校出来的学生强,他们身上还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企业可以以俱乐部、沙龙等载体的方式让贫困生来企业实习或实训,目前众多高职院校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把企业请进来,贫困生在校时的生活费用等由企业全方位提供,同时学生又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毕业时优秀的学生可去企业就业,这也为贫困生就业开启了方便之门。
4政府大力支持贫困生就业
2015年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需进一步转变。要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 增强高职院校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政府要规范相关的就业政策,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推进强化政府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为每位贫困生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就业竞争环境。政府可建立贫困生失业救助制度,使一时找不到工作的贫困生能够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对贷款的贫困毕业生因一时实际困难而未还贷款可采取相应的政府补助制度。对创业贫困生在办理相关证件时费用采取减免的方式等,以更好地激发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是关乎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在各方面的力量支持下,才会更好地迎合社会需求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贫困生由于自身因素、外部条件等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针对贫困生就业难的现象,首先要从贫困生自身现况进行剖析,同时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面从伦理角度要大力支持,建立起较完善的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更好地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
3.需要帮扶的是“贫困感” 篇三
陈光标的故事似乎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所谓的尊严并不是绝对的,“贫贱不能移”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可能也就是一种理想与愿望吧,在遇到生存难题时尊严可能是最早被出售的个人资产。但如果是这样,陈光标以及本期案例中金老师的善举为何还引起了受资助者的反感呢?问题可能出在他们对贫困的定义上。
阿马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一书中指出,人们曾经把贫困定义成“总收入不足以获得维持体能所需要的最低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森将此称作关于贫困的“生物学方法”的定义。但森紧接着论述了“相对贫困”概念的重要性,他指出“贫困”与“赤贫”是两个概念,前者更多地与“贫困感”相关,而后者则更多地与“饥饿、营养不良”相关。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赤贫”已非常少见,所谓的“贫困”一般不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但许多“好心人”只要一提到“贫困”二字,马上就会联想到透风透雨的窝棚、卧病在床的老人、无法御寒的冬衣和发霉发黑的米饭,所以总希望在这些层面施以援手,但正因为贫困者并非赤贫,这些东西可能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
亚当·斯密曾经写过如下的文字:“我所理解的生活必需品,不仅包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东西,而且还包括这样一些东西:如果没有它们,甚至对最下等人来说,也会被社会习俗认为有伤风化。例如,一件亚麻衬衫,严格地说,它并不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东西。我猜想,即便没有亚麻衬衫,希腊人和罗马人也能生活得很舒适。但是,今天,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没有亚麻衬衫,一个讲究体面的临时工都会羞于在公共场合露面。”齐格蒙特·鲍曼将斯密描绘的这种贫困称作“消费社会中的贫困”,森则更直接地将其解释成“贫困是一种价值判断”。像案例中的钟同学,“每天中午一下课就一路飞跑着去食堂”,金老师为此感到心痛。难道3元的面不能保证钟同学的基本生存需要吗?当然不是。当大多数人都在吃5元的面时,吃10元或3元的面就成了一种异端,会遭受到嫉妒或轻视。因此钟同学的贫困也是一种相对贫困,更多地与价值相关,而不是与金钱相关。
问题是目前的学校资助体系更多地面向基本生活需求,而不是价值需求。在帮助贫困生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我们知道应该何时向贫困生提供食物、服装,但对于如何保护贫困生隐私、如何准确把握贫困生心理变化等则缺乏必要手段。
相当多的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那么对贫困生的资助是否应该成为职业学校的常规工作?职业学校应该成为国家救济体系的重要节点,而职业学校也应努力构建自己的常规救济体系,按照“精准扶贫”的基本策略,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基于文化与价值的帮扶。
4.低保贫困户帮扶计划 篇四
一、帮扶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胡民村东靠大城村,南邻安丰村,西与小楼、金宝村交界,北与关坪村相邻,距镇政府2公里,村委会位于薛家坝社全大公路旁,最高处青林海拔2210米,最低处船家溪海拔1180米。
(二)耕地、林地、荒地面积
胡民村幅员面积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550亩,林地面积8016亩(含宜林荒山)。
(三)人口与结构,村经济发展水平
全村辖薛家坝、胡家坝、胡家沟、黄土坡共4个合作社,244户农户,农户人口739人,有劳动力418人(其中:男217人、女201人),常年外出务工98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11人,占全村人口1.4%,初中以上文化42人,占全村人口5.5%,小学文化565人,占全村人口74%,文盲73人,占全村人口9%。
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在全镇处于中下水平,村农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品种有玉米、洋芋、油菜、黄豆,经济来源一是务工收入;二是油菜、魔芋、厚朴、黄柏、畜牧业等经济收入。
二、2017年帮扶计划
依据上级安排的项目资金、部门投入和群众自筹资金作为投资来源,在全村群众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确定,力争年全村全部脱贫。
(一)特色产业项目。2017年种植厚朴、魔芋为抓手,结合种植油菜、养猪、牛、羊、鸡等家庭副业,预计2017年脱贫11户。
(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7年建设村组道路19.7公里。
(三)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扶持43户贫困户实施五改三建,计划投入资金10.7万元。
(四)能力建设和基层党建项目。加强农村实用技能技术培训,2017年培养致富带头人3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8期,培训240人次。2017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后备干部2人,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化解群众矛盾,协助村两委开展日常工作。
三、2017年帮扶计划
(一)针对胡民村实际,继续坚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理念,发动群众种植厚朴等药材,计划发展100亩厚朴,120亩魔芋。
(二)与村社干部一道督促贫困户搞好20**年栽种的核桃苗、栽植的车厘子、核桃苗、雷竹管护工作,通过核桃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对38亩雷竹进行施肥和管理,争取2018年投产。
(三)加强劳务培训,引导有劳动力的群众通过培训,增加技能,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四)针对贫困户因户制策,对养殖业的每户给予补助资金,发展养猪、养鸡、养、牛、羊等,以家庭副业来增收。
(五)对家庭确有困难的杨自琼、田国金、杨厚杰、何安国、田庆富等低保户在子女上学、就医费用上进行特别帮扶。
(六)协助村委会硬化院坝600余平方米,修建围墙70余米,改造公厕1座,整治环境等,计划投入资金8万元。
(七)协助43户贫困户进行“五改三建”,改善居住环境,投入资金10.7万元。
(八)建设中蜂产业园1个,养蜂120箱,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
5.贫困户帮扶计划(郑金旺) 篇五
为把扶贫帮扶工作扎实落到实处,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与全县人民一道奔向小康社会,根据省、市、县脱贫规划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到白河镇下寺村南田组村民蔡玉卿家走访,结合其家庭实际情况,通过与其深入沟通,特制订帮扶计划如下:
一、家庭基本信息:全家5口人,均健康。户主郑金旺,男,48岁,汝阳养猪场务工;妻田春玲,46岁,照顾孩子上学;长女南阳学院就学、次女嵩县一高就学、儿子白河实验学校就学。镇区有住房。
二、致贫原因:因学致贫,教育刚性开资较大。
三、已帮扶情况:
1、2016年长女、次女享受教育补贴;
2、2016年,儿子享受两免一补。
四、帮扶计划:
1、鼓励户主继续外出务工;
2、实施到户增收,持续稳定增收;
3、协调贷款,利用养猪场学到的养殖技术,鼓励其回乡创业;
4、提供就业渠道,帮助其长女尽快就业。
五、预期脱贫时间及成效:其长女2017年7月大学毕业,教育刚性开支减少,就业后可增加收入,2017年底,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400元以上,可实现稳定脱贫。
6.帮扶贫困户名单工作计划 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同步同步小康文件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兴仁县第六中学组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
通过摸底调查,建立结对帮扶台账。通过摸底对令狐昌会、马珍会、陈文兴、彭发珍、叶辉云、田思芬、白杨琼、袁克会、赵金芬、范仕芬、黄佑胜、付建琼、李平13户贫困户进行“1+1”结对帮扶,一是在第六中学党支部的牵头下,驻村干部结合自身岗位和工作实际,各自深入所驻村的每组农户进行实地走访,并建立贫困群众帮扶台账。二是全村驻村干部每人要和1—2户生活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驻村干部每月要至少走访一次结对贫困户,及时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民情日记》本上,并向驻村所有群众发放有标明驻村干部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服务项目等的“便民连心卡”,方便群众咨询求助,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帮扶长效机制。校派驻村干部要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抓紧抓好,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发动到位、帮扶对象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一是驻村工作组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驻村第一书记卢俊任组长,村支书王昌平任副组长,其他村干部、驻村组员为成员。切实为帮扶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驻村干部要利用在知识、信息、技术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找项目、协调就业、帮助创业等方式,做好助学解困、助医解困、助老解困、助就解困、助创业解困,尽力为帮扶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三是驻村干部要坚持把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做到政策宣传到户、技术培训到户、跟踪服务到户,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工则工,为其量身定做“致富策”,因地制宜地争取各方支持,制定帮扶计划,力争尽早见成效。四是驻村干部要大力支持村支部两委班子加强党的建设,在贫困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党内关怀扶持激励等方面下功夫,把生产技术骨干和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和致富能人,让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五是定期对这13户贫困户开展慰问活动,要求每名驻村干部在元旦、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集中开展慰问,探索建立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的长效机制。
加强舆论宣传,制定督促考核制度。一是要加强对干部驻村“1+1”结对帮扶中的好经验、强化宣传引导,使帮扶活动深入民心,增强联系帮扶的实际效果,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帮扶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工作不实、应付了事、空走过场的现象。
7.贫困户帮扶计划 篇七
所谓高校片区心理辅导站,即高校根据二级院系学科门类或全校宿舍区分布构建的心理辅导站点。站点须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心理咨询师和朋辈咨询员,主要任务是做好学习困难、心理障碍学生(贫困生是重点群体)的信息统计、心理疏导和学业帮扶工作,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社会资助渠道也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困难、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高校贫困生群体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因素,特别是这两种情况集中在同一个贫困生身上的情况更需重视。
一、增强片区心理辅导站功能,构建学习困难贫困生学业帮扶综合体系
(一)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开放功能,实施学院、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综合帮扶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可以通过有效整合学校和家庭资源,改善我国心理辅导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心理支持力量,提高心理辅导效率,增强心理辅导效果。”[3]片区心理辅导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开放性,要积极吸纳学生家长参与到辅导站的帮扶活动中来,增强帮扶效果。针对学习困难的贫困生,以片区心理辅导站为纽带,发挥“学院、学生、家长”的综合帮扶作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学院指高校中的二级学院(系))。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是片区心理辅导站发挥综合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片区心理辅导站综合帮扶体系的必要条件。
(二)加强片区心理辅导站引领功能,积极开展站内党建“三个一”结对帮扶
片区心理辅导站也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功能,要把优秀的学生党员、团员干部纳入到辅导站的工作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既做成长成才的典型,又做自助助人的示范。要把对学习困难贫困生的帮扶融入到党建“三个一”(“一个党支部带好一个班”、“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宿舍”、“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名同学”)的带动帮扶中,形成先进带落后的良好氛围。
(三)发挥片区心理辅导站关爱功能,积极开展高校“关工委”爱心帮扶
学习困难贫困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正确认识学习问题,是提高其心理自信的重要基础。“各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都是有爱心、有思想、有专业知识的退休老教授、老专家,他们都有一颗为祖国培育人才发挥余热的赤忱爱心。”[4]要积极发挥“关工委”成员的专业学科优势和人生经验优势,通过对学习困难贫困生的课程辅导、生活引导和心理疏导,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减少补考及重修门次,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
(四)完善片区心理辅导站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学习辅导义工帮扶
高校片区心理辅导站的宗旨是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义工帮扶服务机制是实现这一宗旨的重要渠道。目前,很多高校的助学金评定,都需要贫困生做满一定的义工时数。根据这种情况,高校在实践中要积极创新义工实现形式,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以义工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心理辅导站的帮扶工作中来。
二、夯实片区心理辅导站平台,构建心理障碍贫困生心理辅导支援体系
(一)基于心理辅导站咨询平台,做好朋辈咨询,形成辅导体系
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是大学生中对心理咨询感兴趣、有一定心理咨询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者。高校要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平台,通过选拔、培训优秀的朋辈心理咨询员,协助做好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如针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定期举办心理沙龙、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心理引导和思想激励。
(二)依托片区心理辅导站档案平台,加强心理调适,引导思想行为
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一般都能在高校心理普查档案中显示出来,高校要依托片区心理辅导站平台,对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普查档案给予格外关注,积极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冲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他们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信息平台,畅通反馈渠道,积极转化促进
构建畅通的心理辅导信息反馈机制是引导心理障碍贫困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高校可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信息平台,在全校每个班设置班级心理委员(舆情信息员),并通过其全面调查了解心理障碍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状况,“掌握这类同学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一旦发现这些学生表现异常时,院系心理咨询员和校级心理咨询师便可以及时进行干预,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正确面对现实”[5]。
(四)完善片区心理辅导站培训平台,规范培训制度,形成沟通机制
高校应通过心理辅导站平台,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素质培训,使他们在心理障碍贫困生帮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培训可以由心理辅导专业老师担任主讲,重点围绕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思想心理素质及如何做好朋辈交流。首先,要培养学生干部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心理,真正理解“把学生的利益放心上,学生才能把你放位上”。其次,要引导学生干部创造机会与心理障碍贫困生多加强思想心理交流。一方面,通过交流,全面了解心理障碍贫困学生的心灵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实现班级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干部特别是团支书、心理委员要及时了解和报告班级的思想心理动态,并使汇报制度化。
(五)立足片区心理辅导站关爱平台,给予人文关怀,营造温馨家园
8.贫困户帮扶计划 篇八
“同心·万家民企帮万户工程”由市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动员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及区县工商联、镇(街)商会,组织民营企业结对帮扶特困家庭,至少要连续帮扶4年。市委统战部一位人士说,短期的经济资助并不能较好解决受助对象的实际困难,长期的关怀才能让这些家庭的现状逐步改善,该工程的目标是“十二五”末,受助家庭家庭成员的精神面貌得到转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目前,南京建邺区、江宁区、溧水县3个区县已经试点开展“万家民企帮万户”,已经有超过3000户困难家庭得到了企业资助。按照市委统战部要求,接下来每个区县都将开展这项工程,由民政部门调查摸底确定受助对象,各区县统战部、区县工商联组织企业结对,每个乡镇或街道至少要组织50—70家属地企业,按照“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结对帮扶特困家庭。
9.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帮扶计划 篇九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相关精准扶贫会议精神,为有效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实现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发挥资助效益,保障资金安全,关爱贫困学生,扶贫先扶智。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中央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为该贫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其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贫困生自己的努力,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帮扶对象 六年级
三、帮扶措施
1、思想帮扶。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困难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走出心理误区,使他们正视所处困境,以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不断增强学习及生活信心。经常进行心理慰藉,给予亲情氛围。
2、学习指导。针对帮扶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帮扶学生制定教育措施,确保帮扶学生学得好。
3、生活关心。经常与帮扶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家庭情况,尽可能解决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使之切实感受到老师、学校的温暖。
四、具体要求
1、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
2、建立帮扶档案。应熟悉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当前困难,通过建立帮扶档案,及时了解帮扶工作的进展和学生的变化情况,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帮扶计划,确保帮扶工作取得成效。
10.农村贫困户帮扶工作计划安排 篇十
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战略部署;按照脱贫攻坚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落实“部门主帮”责任制,压实部门帮扶责任清单,着力提高帮扶意识和帮扶水平,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快贫困村脱贫步伐;着力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凝聚力量,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201_年全村彻底摆脱贫困。
二、基本情况
侯家乡村位于县西南方向39公里处,距离侯家乡场镇8公里,村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辖四个社,250户,1033人;有耕地875亩,其中田570亩;主要收入来源为传统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201_年末人均纯收入4626元,贫困发生率17.62%,全村有建卡贫困户46户179人,201_年已脱贫3户12人,201_年已脱贫5户22人,计划201_年脱贫38户145人。
三、帮扶内容
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居住环境改善”的总体思路和村“七有”、户“七有”的“双七”目标,建立台账和任务清单,逐项消号。
1、抓好“双七有”,实现精准脱贫。强化对薄弱项目的建设,年底必须实现“双七有”,一是做好村集体经济项目,加强对山坪塘承包经营管理、强化无花果等产业发展等,确保集体经济收入。二是抓好人饮工程,拉通剩余48户农户的自来水管道,实现自来水全覆盖,整治病害塘库,确保旱涝保收。三是建设50平方米以上的村文化室。四是年内实现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家家有闭路电视,覆盖率达100%。五是加强安全住房建设,入住率达100%。五是巩固其他已建好的“双七有”工程。(完成时间:201_年9月以前,责任人:)
2、抓好土地流转,培育支柱产业。支持鼓励村民李飞创建“利飞农场”,流传土地100亩,种植西瓜、大棚蔬菜100亩,新建养猪厂,年出栏生猪500头。辐射带动全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完成时间:201_年9月以前,责任人:)
3、抓好回引创业,培育产业大户。鼓励以一社孟杰年出栏1万只土鸡养殖为代表的养殖业发展,回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年内培育养殖大户5户,户均养生猪10头、家禽100只;培育种植业大户2户,户均种植翡翠米1亩,优质油菜5亩,大棚反季节蔬菜2亩,全村新植黑桃100亩,新植水果100亩。拟于20__年建设马铃薯及双低油菜籽产业基地。(完成时间:20__年9月以前,责任人:)
4、筑巢引凤,吸引外商企业落地。以已引进的“无花果”种植为龙头项目,合理利用现有优质的土地资源,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到村实地考察选项,力争让他们能落地开花,让村的闲置土地发挥作用。(完成时间:20__年9月以前,责任人:)
5、抓好安全住房,强化易地扶贫搬迁。以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等惠农政策,抓好村民的安全住房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协助完成17户69人精准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一是年内协助该村抓好一社孟家沟6户26人聚居点的建设;二协助1户4人在乡镇街道以上城市购房;10户39人自己选择地址建房;危旧房改建项目,协助完成10户31人危旧房改建。巩固20__年已脱贫5户22人的住房建设。(完成时间:20__年9月以前,责任人:)
6、抓宣传培训,强社会管理。抓好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扶贫政策、科技兴农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充分调动群众脱贫奔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年内力争培训1200人次,为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宽裕、生产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完成时间:20__年9月以前,责任人:)
7、开展结对共建,强化组织保障。局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开展党组织共建工作,按照“组织共建、发展共谋、脱贫共为、实事共办、困难共帮、难题共解”的结对共建思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精准扶贫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完成时间:20__年9月以前,责任人:)
四、帮扶措施
为使精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好帮扶单位作用,确保该村20__年底全面如期脱贫、摘帽、销号,不留下一户一人。
1、强化组织领导。经局党组研究,成立20__年扶贫攻坚帮扶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局党组成员、驻村指导员任执行副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驻村指导员负责联系对接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
2、强化宣传引导。以召开村民会、村民议事会、党员大会、院户会、张贴标语、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方式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通过宣传动员,深化村民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坚定村民扶贫攻坚的信念,激发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热情,广泛吸纳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村创业,全力支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11.倾情帮扶贫困村 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十一
据了解,村民口中的黄书记就是大竹县国资办选派到团坝镇农华村任第一书记的黄波,记者见到黄书记时,他还在农华村白茶地里与村民一起种白茶。一个皮肤黢黑,微微发胖的身材,理着小寸头的年轻人映入眼帘。大学毕业后他考上了村官,在农村工作几年后凭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县级部门。2015年8月,带着组织的厚望和对农村的热爱,他又回到了农村,而且是条件特别艰苦的省级贫困村。
团坝镇农华村地处团坝镇西北部,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957户,288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532人,贫困率达18.4%,是全县70个省定贫困村之一。靠天吃饭的村民、严重老龄化的劳动力、闭塞的交通等等压得村庄得不到一丝喘息。
生在农村 服务于百姓
刚到农华村,黄波就坚持吃住在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访遍了全村的家家户户,摸清了农华村村情村貌。农华村由于交通闭塞,原有班子成员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整体不高,村级工作很难正常展开,党建、低保、新农保等各项工作基本都处于停滞状态,产业发展更是为零。于是,他会同村党支部召开了针对班子建设的会议,他在会议上讲到,“我出生在农村,毕业后又在农村工作了近5年时间。这次组织派我来咱们村担任‘第一书记,我就是来给群众办实事的。首先我们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班子,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会后,他积极联系镇党委政府,说明农华村的现状和自己的想法,镇党委了解情况后专门下派了两名有干劲、有激情的年轻干部到农华村任副书记,农华村班子壮大了。
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全村各项工作渐入正轨。刚到农华村时,群众反应最多的就是道路问题,一方面农华村到镇上的唯一道路,在9.18洪灾时受损严重,特别马路崖处的公路,路基完全被洪水冲毁,有较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村组道路基本没有硬化,群众出行多有不便,出租车司机一听说到农华村,两倍价钱都不愿意拉。修好这条“生命路”成为了黄波面临的首要问题。他反复与村委讨论,从村级运维资金中拿出4万元,对马路崖路段修建了保坎,并在公路沿线新增避让车道20处,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现有公路的运输能力。同时,又积极向县财政局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49万元,向交通局争取农村道路建设指标4.85公里。目前,村民集资工作及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10月份可动工建设,道路建成后将极大地解决百姓出行难问题。
今年3月,在了解到4组村民周贤军患有小儿麻痹症,右腿畸形,40岁了只能依靠70多岁的老母亲救济,勉强度日这一情况。怎么让周贤军这种无劳力、又行动不便的人脱贫,他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沉了几分。第二天就同村支“两委”一班人进行商讨,立即按程序为周贤军办理低保和残疾资贴,并在村委会办公室楼下安排了一间房屋,让周贤军帮忙看守村办公室,每月给他150元报酬。由自己掏钱给他买了一把轮椅,基本上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周贤军自己还买了几台麻将机,供村民农闲时打牌娱乐,顺便卖一点方便面和酒水,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黄书记来这一年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他真的是个为群众办事的好书记”周贤军对记者说。
记者在走访得知,在农华村,像周贤军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虽然他们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但都非常迫切的需要帮助,然而村上的经费十分有限,作为第一书记的他只好向原单位求援,当他把情况向县国资办曾主任汇报之后,第二天,4万元的帮扶资金就打到农华村的账户上,这让黄波非常的感动,让他感觉到组织的温暖,他不是一个人在致贫一线上。
传统种植可不行
必须发展特色产业
长期以来,农华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红薯等传统作物,且大片土地荒废,村民收益少。
“仅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老百姓如何脱贫致富?”黄波心中默默思索。
2015年12月团坝镇党委书记带队到浙江安吉学习考察白茶产业,黄波听说后提出自己想去学习的想法。学习期间他亲眼见证了安吉白茶的发展历程以及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当时他就想,如果农华村也能种上白茶,摘掉穷帽就只是时间问题。
回来后,他主动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得到的答复是大胆去干。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黄波就像打了一剂强心剂,马上联系专家分析农华村的土壤情况是否适合种植白茶。分析报告出来后,随即到处联系业主,经过一个月的“东奔西跑”,终于引来了业主,可是新的难题又随之而来——土地流转工作。土地的租金成了最大障碍,很多群众认为价格太低,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他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一个院坝一个院坝的开会,一户一户的作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用了不到10天,就把700亩的土地交付给了业主。2016年春节前,完成了400余亩的白茶种植,共产生劳务输出2000余个,村民实现务工收入13万元。白茶虽好,但要想大面积推广,还得等到3年之后,让群众见到白茶的经济效益才行。如何在这段时间让群众多渠道增收,仍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只发展一种产业也不行,2016年2月,黃波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在西安做干货生意的张厚忠,从他哪里得知了另一种经济作物—吊瓜。吊瓜不但易种植、易管理,且种植一次管5年,就算60岁以上没多少劳动力的老年人,一人也能管理好几亩,且那些不适合种植白茶的土地却适合种植吊瓜,这非常适合农华村当前的发展需要。但要让张厚忠到农华村来发展吊瓜,张厚忠心存顾虑。经村支“两委”商议后答应他,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及后续推广等方面为他提供便利,经过多次交流磋商,张厚忠最终同意在农华村发展200亩的吊瓜。于是一些不适合种植白茶的土地上,又多了一种很多老百姓从来没见过的新作物。通过这种长远发展和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农华村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从2015年12月至今,白茶及吊瓜两项产业,光劳动用工就达5500余个,群众实现在劳务收入35万元。
12.贫困户帮扶计划 篇十二
联农村帮发展
高云山乡地处安远山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素有“进乡上山十九弯,入村下水十里溪”的说法。为了改变贫困村面貌,该乡全力以赴抓落实,实施帮扶项目43个,实现了向群众许下的三个承诺:一是实现将水泥路铺到农户家门口。五年前,该乡四个贫困村都没有通村水泥路,其中有两个村还不通公路。贫困村圩岗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也是高云山乡海拔最高的村,由于没有通村公路严重制约了该村发展,通公路是村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为筹资金,该乡实行“四块统一”、分步实施的办法,将群众投工投劳、社会集资、整村推进、村村通等四块资金统一起来,实行两至三年分步实施的办法,硬是将8公里的山路硬化成了水泥路。按照这一思路,在“十一五”期间,该乡投入资金260多万元,为贫困村硬化通村水泥路18.6公里,硬化村组道路16公里。如今四个贫困村不仅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村组道路也纵横交错,水泥路面终于铺到了农户家门口。二是实现将汽车开过河。“十一五”初期,该乡圩岗、铁山等贫困村进村走的是人行桥,想坐车进村几乎寸步难行。为了实现建桥通车的愿望,该乡实行以乡、村两级组织劳力、职能部门提供设计监理服务、社会力量筹集资金等“三方挂钩”的方式,以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为引子,重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联系香港旭日集团、赣州市工商联、外出成功人士等团体和个人捐资60多万元,新建桥梁5座43米,将进村人行桥彻底消灭,实现了多年来通车过河的愿望。三是实现将清水引到田间地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了保证群众生产旱涝保收,该乡组织圩岗、濂丰等贫困村群众以“谁使用、谁管理”的方式,组织受用水利农户投资投劳。在维修过程中明确责任,实行由政府保大灌区,农户保小灌区,由政府提供水泥物资,农户提供沙石材料的办法,维修水渠6200余米,解决了4个村5000多亩耕地用水难题。
联支部帮创建
该乡依托帮扶挂点干部的力量,狠抓贫困村村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老年协会作用,努力做好党建带群建工作,各基层党组织以“三送”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以“帮党员、扶群众”为主题的“党员群众一帮十”活动。一是走访慰问困难户、帮扶贫困户。该乡结合“三送”活动,积极动员广大挂点干部、党员干部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一个党员帮扶十户农户的办法,做好党员干部的传、帮、带作用。累计对233户困难群众进行集中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4.5万元,棉被140床,大米35袋,为36户困难户联系贴息贷款75万元,发展脐橙、食用菌等产业500多亩。在帮扶过程中,高云山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党员干部开展了“结对联户”帮扶贫困户活动,要求每个政府机关的党员干部要结对帮扶20户贫困户,始终做到“人在乡村,心在农户”,全乡结对贫困户540户,其中“十二五”贫困村的结对贫困户就占2/3以上。二是开展“争当党员贴心人”活动。在党员帮扶困难群众的基础上,该乡还同时做好对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用行动换民心,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对党员实行分类帮扶,对困难党员列入重点帮扶对象,着力在生活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创业党员,帮助协调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在贫困村沙含村,困难党员大都是贫困户,通过乡党委政府的努力,该村21位困难党员都发展了脐橙产业,如今这21位党员都成了其他贫困户的致富带头人。三是落实“党员生日”制度。党员是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又是贫困户发家致富的模范标兵,为体现党组织的凝聚力,该乡以支部为单位,每月按时为党员过好出生纪念日、政治生日两个“生日”,以表达党和政府对党员在扶贫济困活动中作出贡献的褒奖。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行动,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位党员群众的心坎上,大大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作用。
联农户帮提高
该乡以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突破口,构建乡、村、组(社区)“自上而下”的劳动力培训体系,建立贫困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学习平台。一是以培训教育为基础,培育新型知识化农民。采取集中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三课”教育,即组织群众上好“政策课”、“技术课”、“文化课”,进一步统一群众科学发展、自力更生的思想,提升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五年来,在贫困村开展“三课”教育82次,发放政策宣传手册12000余本,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6200余份,发放“便民连心卡”1200余张。二是以培训转移为目标,实现农民转移就业。针对贫困村群众意识弱、技能差的不足,该乡大力实施“农民就业创业”工程,引导贫困村群众参与“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等培训,实行对接沿海高尖技术促进农民创业、对接县内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民就业的“两对两促”模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发展。同时,针对濂丰、沙含两村安置较多深山移民的情况,专门组织培训基地教师前往移民新村,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帮助其选专业、选企业,帮助移民劳动力就业上岗。目前,该乡4个“十一五”贫困村中对外输出劳动力都在全村人口的30%以上,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50%左右。
联产业帮致富
按照“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该乡积极帮助“十一五”贫困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点,创设了“内菌外果”发展模式,并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一是在上濂片发展果业。几年前,濂丰村是该乡人口较多且比较贫困的村,村里的社会风气一直不好,发展产业的农户更是寥寥无几。2006年以来,该乡以贫困村—濂丰村为中心,带动周边的登丰、铁丰两个村开始连片开发脐橙产业,帮助果农开通果园公路11公里,开展果技指导600人次,建立千亩以上的脐橙基地2个。目前,濂丰村成为了产业示范村,全乡种植果业达1.2万亩,年产果近300万斤。二是在沙含片发展食用菌产业。以贫困村——沙含村为中心,带动官铺、圩岗两个村,积极帮助种植大户解决土地流转难题,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灵芝产业,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食用菌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共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16次。目前,该乡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12个,食用菌产业种植已达到1000多亩,年产灵芝350万袋,香菇200万斤。灵芝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不断拓宽市场,已成为安远县的又一个特色产业。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高云山乡地处山区,山多地少,面积辽阔,该乡充分利用山地优势,抓住
【贫困户帮扶计划】推荐阅读:
扶贫攻坚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09-28
教师帮扶贫困学生计划10-07
贫困生帮扶工作计划11-02
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计划08-27
学校对贫困村帮扶年度工作计划09-23
怎样做好贫困户的帮扶工作10-25
教师帮扶贫困学生体会11-03
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09-28
贫困生帮扶记录---五年级08-07
学生贫困生帮扶活动总结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