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课堂实录

2024-09-24

思维导图课堂实录(共9篇)

1.思维导图课堂实录 篇一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设置,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可

以探讨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技巧。

1.制作教学计划

当我们要进行教学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编写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计划。计划一目了然,使人很容易了解计划具体内容,同时也便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2.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3.在各种课型中开发和利用思维导图

(1)新授课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出充满个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的意见经过互相碰撞,新的观点不断产生,从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情况往往是学生当堂就可以向大家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思维导图总结教材内容,更深地理解教材深层结构,如:结构式、主题式、解题式、线索式、关键词式等等。(2)习题课

目前习题课存在的问题:不同教学阶段习题讲练无序、重复、杂 乱,这是当前习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忽视了习题教学目的的 全面性。把新课、阶段性复习、高考复习等不同阶段的习题教学,都 定位在“理解知识、熟练各种试题类型”这单一目的上,学生的解题 能力得不到全面提高。

忽视了习题教学目的的层次性。把新课、阶段性复习、高考复习等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学,都定位在“高考水平”这个层次上,新课教 学的练习题“一步到位”,各个不同阶段的习题教学任务实际上在循 环重复,依靠多次重复达到“会”的目的。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习题课。要实现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建 构的工作,其练习题必须按照知识结构的线索进行设计和编排,而不能东一枪西一炮,以题型为主线。在学生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 和复习。

例如:一堂复习课:教学设想:以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环绕旋转-返回着陆为主题,根据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返回着陆整个过 程中涉及到的高中力学知识,设计一系列物理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学过程:课前组织学生了解、查阅、寻找有关飞船的结构化材料,课堂中重点探讨有关飞船的一系列物理力学问题。课后再提供有关飞船的结构化练习,以实现学生对有关飞船的力学知识、方法的整合。教学建模: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通过课堂交流、专题讨论和结构性练习弥补、掌握知识细节,完善系统。建立“专题整合”式复习课教学模式。(3)实验课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还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实验课以猜想和假设(假说)为探究的纽带不同层次的猜想和假设:猜一猜:随机猜想。发散性的猜想:搜集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推断型猜想:以一定的经验事实和已有的理论为基础,经过逻辑推理,做出一定判断。创造型的猜想:以表象为基元,通过联想、想象,运用直觉和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并与逻辑思维结合,做出一定的猜想和假设。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关键要素,它与胡猜乱想是有什么区别的。科学的猜想和假设需要经验和一定的理论依据,经过一定的逻辑思维或想象推理,才能形成一定的假设。实验的技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探究的可行性、误差影响、技能训练等因素,力求选择优化的方案。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实验课改变了“教学生做实验”的传统写法,给学生较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但又不失用灵活的形式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写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导图为主线,让学生在协作交流中完成研究性课题构思的全部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指导者、评价者和学生的求助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2.思维导图课堂实录 篇二

(一) 传统模式复习课的弊端

以往的复习课上, 我们总习惯于按教材的顺序把概念、规律、公式进行梳理来复习。这样做, 形式上是在系统复习, 实质上是照本宣科“炒现饭”。不难看出传统的复习课存在着以下的弊端: (1)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课, 学生完全按照老师所设计的模式进行复习和练习, 没有主动性和创新。 (2) 复习内容重复无新颖。 (3) 以大量的练习来代替知识点的复习。教师热衷于通过对习题的评讲来复习, 效率低、重复多, 学生负担重。 (4) 学生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学生机械地模仿和重复操练, 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 当前中考命题改革的趋势

1. 从理想模型走向实际问题。

初中科学涉及的问题多为理想模型问题, 理想模型有利于揭示自然现象及其变化的内在规律, 有利于培养学生统一的观点, 达到认识上的概括化。但是中考命题中已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因此复习课应该逐渐走向实际问题的开展。

2. 从重视知识积累走向重视科学探究。

近几年的中考中, 以信息题、实验题为载体注重考学生分析能力、采集信息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的考题不断涌现。

二、思维导图在培养发散思维中具有的独特优势

思维导图和发散性思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1)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3)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4) 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从中心主题出发, 通过联想和发散, 将头脑中丰富的素材综合起来, 并将这些想法组合起来, 就构成了一幅思维导图, 这种方式符合人脑的自然工作方式, 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

三、如何合理利用“思维导图”, 优化科学复习课堂

在实际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科学复习课中知识结构、思路技巧的点拨固然重要, 但学生如何快速建立知识结构?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当知识结构建立后, 学生如何记牢?学生练习中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如何方便快捷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的复习教学其过程大致如下:

(一) 课前回忆

回忆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 在构建上述思维导图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理清课本目录, 回忆单元知识。在使用思维导图时, 要注意知识点间的关联性, 主次关系, 同时突出中心和重点。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 针对性强, 注重实效。

(二) 课中清理

复习课有两个特点:一是“理”, 二是“通”。“理”即知识的归纳整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 对于知识跨度大, 重难点较多的内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 突破重难点。

如:在复习整理“金属和金属材料”这块知识时, 我们发现在八下第二章中同学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九上第一章酸碱盐的学习中又了解了金属的一些重要化学性质 (如与酸的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 , 而九上第二章中还学习了金属材料的一些性质、用途及冶炼。那么这么多跨章节的知识内容通过怎样一种载体呈现和链接起来最合理、最系统呢?我们不妨借助于以下的思维导图来链接:

(三) 课中解析

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 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 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 加深理解。

如:浮力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浮力问题涉及的概念多、知识广, 它结合了密度, 压力、压强等知识, 同时还涉及到受力分析等初中生较为薄弱的能力要求, 许多知识学习了后可能仍留有许多“疑难杂症”。究其主要原因是浮力的计算方法灵活多变, 而各种浮力的计算方法均存在于其适用范围或应用条件, 这是同学们最难掌握的, 因此建立清晰的、操作性强的思维导图有利于这一难点的突破。通过思维导图, 同学们逐步领会浮力计算有“重判断, 轻计算”的特点。

(四) 课中练习

复习课的另一个特点是“通”, 即知识的迁移训练。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 不仅要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学习内容, 还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 解题时可以建立相应的“解题思维导图”来帮助同学们分析。

探究性案例1.眼睛和视力的矫正

例: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 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甲, 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 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 标出光屏位置, 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 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像又变得清晰, 再标出光屏位置, 观察眼球结构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 回答:

(1) 你猜想眼球中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

(2) 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 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 (填“前方”或“后方”) 。

(3) 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其作用是______。

【案例解析】本题考察关于近视的有关问题, 立意新颖, 但是往往这类应用性较强的题目, 同学们在解题时失分却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在解答时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情景,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 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通过建立针对本题的思维导图, 我们不难发现:

眼球好像是一架照相机, 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形成像 (由于视网膜上感光细胞最多, 因此最终形成的视觉清晰) , 但当人的眼睛近视后, 因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从而使人看不清物体, 为此必须要具有发散光线的透明光学仪器来矫正, 所以要佩戴凹透镜。

答案: (1) 凸透镜; (2) 前方; (3) 发散光线 (或使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或相当于使物体靠近) 。

探究性案例2.测定元素化合物的组成

例: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 (Fex Oy) 的组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根据上图试回答:

(1) 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 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 对实验有无影响?

(3) 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 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 则该还原性气体是___________。

(4) 当丙装置中的Fex Oy, 全部被还原后, 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 同时测得戊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7.6g。则Fex Oy中, 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5) 上述实验装置中, 如果没有甲装置, 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的比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如果没有己装置, 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

【案例解析】这是一道集中了实验操作、物质鉴定、化学计算的综合性试题, 通过对CO和CO2性质的了解, 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解题思维导图, 从中分析实验中各装置的作用, 及先后的顺序关系:

“探究元素化合物组成”的解题思维导图

若甲、乙位置调换, 将达不到除水蒸气的目的, 水蒸气进入丙、丁会影响实验效果, 造成误差;丁装置无变化, 说明丙中无水生成, 戊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丙中生成了CO2, 设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 Oy, 即Fex Oy的化学式为Fe3O4, 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3∶16×4=21∶8;若无甲, 原有CO2进入戊中, 使氧元素质量偏多, 测定结果中铁元素的质量比偏小;若无己装置, 剩余的CO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

答案: (1)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CO2+2NaOH=Na2CO3+H2O (2) 有 (3) CO (4) 21∶8;Fe3O4 (5) 偏小污染环境

利用解题思维导图, 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对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应用的评价

为了研究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作用, 在我任教的初三年两个毕业平行班 (初三下主要以复习为主) 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跟踪研究, 实验的主要步骤是:介绍思维导图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前期)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的教学 (中期) →调查评价 (后期) , 本次共发放问卷83份, 回收83份, 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思维导图功能强大, 对初中科学复习课教学有很好的优化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研究, 笔者发现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绘制思维导图, 帮助自己学习知识, 教师可以用它来帮助自己备课、上课, 优化课堂教学, 了解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英) 东尼.博赞.张鼎昆, 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4.

3.活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篇三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英语教学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上个世纪60年代之际,英国著名的心里学家东尼·博赞在著作《放射性思维》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思维导图。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方法,并且我们有能力自然而然地运用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本身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图形技术,它能从中心主题向外展开关联性的分支,配以关键词或图形等来标示每个分支,是放射性思维得以可视化的工具。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合作交流。新课标强调了在以交际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语言合作交流尤为重要。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交能力。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上Unit6 My e-friend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讨论有关Mike的信息,笔者出示了图1的思维导图。

S1: Where does Mike live? S2: He lives in....

S1: How old is he? S2: He is ... years old.

S1: Is he good at PE? S2: Yes/No, he....

...

學生之间运用这种扩散性思维导图进行交流,互相启发学生脑中已有的有关Mike的图示内容。看着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如何去说。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运用这种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对话支架,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它来进行同桌、小组、小团体的交流合作,相互启发思维,让学习更加有效。

2.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快速阅读短文。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的形成需要阅读者主动地去寻找关键词和中心思想,这样可以极大的加快阅读速度,所以它可以成为快速阅读工具。在译林小学英语五下Unit7 Chinese festivals教学中,笔者出示了图2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使用。

看着这张内容结构思维导图,学生立刻就能明白这篇文章中心词,也就是关键词是:“Chinese festivals”, 它们分别是:“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和Double Ninth Featival”。而文中关于这四个节日主要的讲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When is it? What so people usually do?和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the festival?”那么学生只要找到四个节日中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完成了这篇文章的自主阅读。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技巧。长期的训练下去,学生的快速阅读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3.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的课文内容复述。在新课文的小结部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材料的印象,另一方面,这种对学习材料的深度加工可以增加学生长期记忆的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完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后,带领学生运用图3一起总结回顾。

看着这张内容思维导图,学生对想要复述的内容可以一目了然。

S: It is Saturday morning. My mother is cooking breakfast. My father is cleaning the car, I am helping him. My sister is sweeping the foor. Tim is sleeoing. Ben the dog is sleeping too. In the afternoon... 当然学生可以将其改成用第三人称单数来复述课文的内容。

这张图将课文中关键的知识概括组织在框架上,它把学生的主要经历集中在重点难点的学习中,而不必浪费时间在哪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面,让学生能迅速准确的记忆需要掌握的内容,从而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4.思维导图课堂实录 篇四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英?Z教学中,由于很多老师对于这种现代教育工具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开展思维导图教学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不断创新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打造新型课堂,对于小学英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英语 创新课堂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工具,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应用,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梳理教学体系,让教学知识更加直观。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思维导图的运用,着力打造小学英语创新型课堂。

一、思维导图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意义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英语是重要的学科,对于提升小学生综合语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下,教学关注点都集中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上,对于英语课堂创新很少进行关注[1]。但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多种思想开始从不同角度影响学生,对于英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英语教育实践中,通过思维导图创新英语教育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也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脉络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对英语体系有更清楚的认知,指引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对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不能忽视英语教育中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而要创新理念和方式,不断探索多元化的英语思维导图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以更积极、更科学的状态开展英语学习。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探索现状

自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产生以来,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就从未间断。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导图这种全新的小学英语教学形式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确实可以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而且思维导图也符合教育形势发展的整体要求[2]。在小学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的有关研究较少,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尚属新鲜事物,缺乏一定的经验作指导,这其中就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虽然一些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了思维导图,但是究竟应用的效果怎样,是否真正起到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这些都不得而知。除此之外,当前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少有针对具体学科,尤其是英语学科的思维导图研究,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缺少理论支撑,甚至有些教师只是单纯的追求应用形式,不注重应用实效,致使思维导图流于表面形式,并未起到任何实质性作用。

三、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受到制约的因素分析

尽管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思维导图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价值,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思维导图对于设备有着明确的要求,学校若是不能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就很难完成思维导图教学[3]。基于此,资金问题是小学英语思维导图中较为关键的难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体系建立后,为了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很多小学已经开展了思维导图教育运用工作,但是,由于教师对思维导图体系和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就会存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和课堂教学比例失调的问题。教师盲目使用思维导图手段,造成课堂教学比重出现失衡,尽管思维导图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却没有从信息化手段中总结和理解知识难点、知识重点,整体知识目标和能力管控指标不符合预期,也是造成小学英语思维导图体系无法发挥实效性的原因。

四、创新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的具体策略

1.创新思维导图教学理念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体系性,因此很多知识无法在书本和黑板上进行直观的展示[4]。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思维导图得到了普及与运用,在开展教学中,要想融入更多彩的英语教学元素,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多样展现形式,将多种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直观呈现给学生,这样也能将课堂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更直观化的理解和感知英语的魅力。此外,利用思维导图要通过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两种教学方式,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开展现代化教学,课下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深入进行英语学习,锻炼英语能力。

2.注重思维导图的合理化运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而用的不好就容易喧宾夺主,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无助于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运用思维导图的时机和方法,有效推动每个教学环节的合理化运用。

3.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动态化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展现英语知识中的文化和脉络,而通过传统的板书讲解只能有效展示二维空间的英语信息[5]。因此,这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学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通过思维导图将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中,真实动态模拟现实中的英语体系,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和更深层次的创新教育。

4.展现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学功能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真正做到言之有物和面面俱到,需要认真梳理课堂教学的众多知识点,做到教学环节和教学任务的有效结合,保证课堂教学重、难点的透彻讲解,而这些单纯运用教师的课堂宣导很难落实,对于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和综合素养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思维导图凭借其独有的视听效果能够充分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面展示。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拓展了宽度和深度,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一柄利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思维导图一定要遵循适可而止的原则,发挥思维导图的辅助功能,切忌喧宾夺主,失去了小学英语教学信息化的真实目的。

参考文献

5.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篇五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利用思维导图,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的思想在整个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者、管理者。同样,小学英语也是进行传统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怎么能使他们对英语感兴趣呢?如何将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上去呢?对于英语这门课来说,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与人交流。难道英语教师依然按照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课,能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吗?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吗?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软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教师教学设计的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这样既能够抓住重点,又能够梳理教学的思路,还能节省备课的时间。教师的这种教学设计不仅不会随着年岁增加而变得相对僵硬,反而会更有弹性,更容易更改。因为思维导图用作了讲课的框架,它就使教师一方面能够在一个即兴讲演与自由谈话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结构相当严谨的讲话。比如,以牛津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8 Visiting museums为例,以往教师备课,就是按照课本中内容的先后顺序将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写到教案本上,讲课的时候就按照教案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这样的讲课方式不能说不好,但是这种方式的确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这种备课的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陈旧的。当今社会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教育要负责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人,就需要改革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我针对以上现象,用思维导图设计了Visiting museums这一单元。我围绕Visiting museums这个核心,重点单词就是几个museums和几个小动物bees, ants, butterflies。重要句子就是What did you see at the museum?;另外我还在设计中还增加了一些对话、小组调查和参观等环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思维导图将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清晰地表现出来,能让大家一目了然地看出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

2.利用思维导图导入英语课文中的不同主题

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每个英语教师都希望从一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事与愿违。导入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如,在英语课上讲关于日常生活话题的时候,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现出来,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协作制作出来的产品。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导入教学,轻松而自然,学生们既易理解又易接受,同时也发展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工具

思维导图之所以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因为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中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在认知理论方面,如结构性知识是知道“是什么”,但是在学习中还要知道“为什么”。结构性知识为知道“为什么”提供了概念基础,就知识的表现而言,思维导图非常直观形象地表现了由事实、概念、命题以及原理构成的知识。

6.思维导图课堂实录 篇六

【摘 要】思维导图是利用图片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思维导图的基本概述出发,展现了思维导图的基本作用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思维导图

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原理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末托尼?布赞基于人体脑神经的记忆特点以及人脑的记忆习惯而造出的一种较为简单的记忆方式。思维导图能够将繁复的知识通过图像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并且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克服了传统逻辑框架结构重点不突出、不易记忆、增加学生听课负担、降低学生兴趣等缺点。同时,多样化的色彩语言可以使学生发现知识结构中的内在联系,而且多样化的图片、线条、符号等元素具有更加容易被大脑接受的记忆规则,可以提高记忆的有效性。

思维导图不仅仅是图,更是一种记忆工具。高中的历史涵盖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基本内容,既包括中国历史也包括世界历史,知识结构复杂、知识点繁多。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这些错综复杂的知识点直观、高效地表现出来,确保历史教学的高效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思维导图,将关键知识点的关键词、图片、线条、颜色等元素结合起来,配合教学的内容,更深层次地展现历史知识。同时,丰富的图片和色彩的运用还能够进一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的知识点上,由点及线,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的线性发展特点,同时在关键的时间节点系统地学习中外历史的发展特点,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思维导图在教师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的基础是放射性的思考模式,以放射性结构为核心,不断向四周发散。思维导图通过图片与文字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反映地理知识内容,促进学习者大脑进行放射性地思维思考,将图像、想象与逻辑、语言等联系起来,从而在思维中出现主干突出、支系清晰、内容相互联系的思维导图。

首先,思维导图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文字教案形式,从而清晰地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进程。以《汉匈关系》为例,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直观简洁,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了解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清晰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高效。

其次,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通过思维导图的不断展开和完善的步骤,在学生面前将知识结构逐步展开,从而直观地展现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和内在联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学生对整个课程结构的把握度,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用历史的学科思想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发展脉络和关系。

第三,思维导图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教学内容的开展。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收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同时能够让教学更加具有直观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学生信息整合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以课题为核心结构,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历史事件进行整合。根据导图之间的联系来发现和记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鸦片战争》为例,可以将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经过、结果、影响直观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综合记忆,从而加深对鸦片战争所有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2.思维导图在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上的用途

思维导图较之传统的笔记,具有丰富、容易记忆等特点,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点整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掌握整个历史知识结构。在上述的《鸦片战争》实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绘制将知识点整合起来,并且不断完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思维导图在学生复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将历史中零碎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并形成各类思维模块。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解课程教学的目的。学生能够通过关键词对知识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形成完整的思路。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核心关键词,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在进行知识点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联系各个知识点的共通性,从而培养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例如空间思维能力、发现思维能力、反射性思维能力等。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利用和绘制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发展各方面的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是指利用关键词作为中心主题,进行各类知识点的发散,同时利用支系进行延伸,从而发散出更加深层次的知识点。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标准的变革、设计更加完善的教学内容,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则通过思维导图来提高学习、复习和记忆的效率,培养出较为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7.思维导图课堂实录 篇七

1.思维导图基本结构

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一种利于发散性思考并能增强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能力的可视化的学习工具, 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出的若干结构, 使用文字、线条、图形图表等将零散、细小的知识信息高度系统化整合, 转变成容易记忆的“图”。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2.思维导图有效的学习选择途径

思维导图由于符合了人类的思维模式, 能够让使用者有效储存信息或快速从“知识地图”中提取信息应用, 引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超文本阅读能力和知识网络持久而稳定的快速构建, 提高学生的信息编码和信息提取能力, 在学习等智力活动中稳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随着思维导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 导图在各领域逐渐被推广运用, 尤其受到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 新加坡等国把思维导图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用“画”的方式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 有提升注意力、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等优点。

二、思维导图契合生物教学要求

1.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提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灵活的学科思维发展为主线进行有效学习, 培育学科素养。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类的记忆结构是网络式的, 这样就要求所学知识素材的呈现和表达应该是非线性的。

2.学科教师教学的选择性倾向

笔者对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普遍认知是知识零散, 细节繁多, 遗忘率高。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 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重视教材细节分析和挖掘, 知识“点”讲解全面深入, 但缺乏及时引导学生“面 (知识框架) ”的联系构建和重塑生成。从学习的长时效应来看, 最终学生掌握知识效果常令学科教师失望。

3.学生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

生物学核心概念 (如细胞有丝分裂、基因工程、基因表达、DNA复制等) 的学习是基于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基础上的综合、抽象、分析和概括。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对该核心概念的理解, 并具有展现思维过程的能力。

针对上述学习能力要求, 目前学生较明显的学习困境主要有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时不能在头脑中及时调用与此有关的核心概念作为支点来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忽视知识的整体建构造成割裂或孤立地进行知识记忆, 缺乏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就容易在分析问题时无法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 导致学生不能把核心概念与信息资源有效匹配组合。

三、课堂教学利用思维导图的有效方法、途径

1.导图式教学板书, 搭建层次化知识架构

传统教学板书通常以线性化方式呈现各知识细节, 视觉上易造成知识间孤立、缺乏紧密联系, 学生也易把知识分散成“点”去理解和储存。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出教学引导和思维连续性, 学生并不能深刻体会, 造成把握困难, 最终在获取知识的思维上缺乏整体性, 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课堂教学利用导图式板书可长时间全景式展示教学内容、顺序和知识的层次, 学生更易从整体性上掌握和加深理解, 教学的针对性强, 有丰富的立体感。教师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清晰明了, 为学生听课降低了理解难度, 知识间能够横向对比有效整合, 同时易于学生归类整合, 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图式板书布局灵活, 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依据学生自主生成的实际课堂情况增加或减少分支主题, 避免教学中把知识强抛给学生, 有效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不同班级教学板书具有班级鲜明个性, 因有学生思维活动加入板书体现师生共同的智慧生成, 在良好课堂氛围中建构起学科知识体系, 积极调动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与专注度。

课堂总结阶段导图式板书整体全面呈现出课堂教学的核心枝干, 有利于教师对重难点进行重复提醒, 方便疏理知识间的从属、并列等关系, 使之一目了然, 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巩固和有效突破。

2.新授课预设辅助, 导图索引展现可视化思维

高中学习科目多, 分配给生物学科的时间有限, 学生课前预习时间少, 效果参差不齐。在课前让学生按照教师罗列的本章节的词语进行预习 (如图2) , 能避免学生预习中的盲目性, 提高预习针对性, 基本能够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学进程中因学生总体已有层次上的认知, 会使教学流程变得畅通, 环节更加紧凑。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可以结合多种教学策略, 如问题驱动、分组合作等多样化教学策略。学生问题探究的知识习得过程既体现自主, 又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群体智能, 从而优化个体知识系统。课上教师提供信息 (含有知识的背景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处理和加工, 信息加工的深度、有效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运用导图按知识层次设置一定梯度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严密的逻辑承接关系, 提高综合探究能力, 形成知识应用思维, 而且借助图示能更为明确地构建合理化的知识框架。

教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设置问题探究, 在“问题”导图 (如图3) 转化成“知识”导图 (如图4) 过程中, 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专注课堂。师生互动的课堂能出现多处“精彩”。教师能把以“能力渗透, 自主生成”的课堂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使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 构建过程中保持思维的专注和连续性。

3.复习课回顾重组, 升华知识内涵与外延体验

思维导图能够在解题分析中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思考、巩固知识、训练推理能力, 让学生对形成的知识系统有确切的认知体验。教学复习课尤其高三复习阶段,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章节内容复习时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 将知识系统归纳、编组成网, 为熟练运用知识作好储备, 如图5所示。

试题讲评课中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试题的“核心词”, 捕捉试题的有效信息, 排除题目的无关干扰因素, 再由核心词联系或定位该题考查的核心知识, 通过发散性思考对与之有关联的方面作出判断, 达到解题的目的。这样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图 5 “基因工程操作步骤”思维导图回忆, 提高思维灵敏性, 生成解题思维技能。教师在变式训练题中可以有目的地设置相近概念的核心词进行替换, 在扩展学生思维面的同时有效整合多个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对比理解。

其次, 从学生快速由核心词勾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看出学生思维连贯、知识清晰与否等情况, 判断薄弱点, 明确讲解方向, 学生听课收获更大。此外把做题的方法策略通过导图形式加以具体化呈示, 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回顾知识, 弥补知识漏洞, 完善知识结构, 把枯燥的解题过程变得灵活, 不仅能体验知识增长带来的满足感, 而且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增强学习的信心。

摘要:通过课堂调研、学生访谈提出思维导图作为学习记忆的工具, 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知识脉络, 节时而高效;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改善学习,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8.思维导图课堂实录 篇八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 教学

最常见应用在英语教学的思维导图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图表型(Charts)

用图表的形式对人物、地点、事件、观点等进行总结和比较。在徐州市历年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就有阅读一篇文章,并用图表型思维导图的形式的体现文章结构并理解填词这一题型,也是中考的难点。

二、大脑风暴型(Brainstorm)

又称为蛛网型(Spiders),用来表述篇章的中心思想,或表示主题与内容的主次关系及相互联系。这种形式是一种很实用的归纳总结知识的手段,可以更清晰、明确地看出一篇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以及细节,笔者曾经在自己的课堂上多次运用。在初次给学生们介绍蛛网型思维导图时,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这样一句话:Creating a spider diagram offers you a bird's eye view of the subject(创作一个蜘蛛表格可以帮助你从宏观上把握文章主题),可以让学生们初步理解什么是“Spider diagram”。再给出两个做好的“Spider diagram”图片作为例子,学生们就可以理解,这一形式类似于汉语中常提到的“知识网络”的架构。在一次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Reading文章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希望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手段,将整篇文章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梳理出属于自己的蛛网型思维导图。在充分读文章理解文章之后,教师发给学生所需的工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创作,这一活动是对整堂课的整体梳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对这一形式是接触不多,但是能发挥他们所擅长的绘画和创作,学生们激情高昂。学生们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教师提供制作图表所需的彩纸、水彩笔等工具。制作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热烈,绘出的“Spider diagram”形式多样,有画成花瓣形的,有画成云朵形的,还有制作出立体图案的,并且内容充实,将课文的主题和细节一一体现在彩色卡纸上。教师在有的组快要完成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制作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将纸上内容还要用英语说出来,这样一来,既有写,又有表达,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先完成的几组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竞争意识也得到了激发,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作品被展示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在制作“Spider diagram”完毕的基础上,整组到讲台前阐述了他们的设计,利用蜘蛛图标作为提示,复述课文内容,一组学生配合默契,因为是各自所写,又经过操练,所运用的口语表达也是清晰正确的。这个环节很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要求,显示了思维导图的魅力,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所以在此后,每当在课堂上用到蛛网型思维导图,同学们都很热情的参与其中,这种形式使学生对课本篇章深入理解,使学生学习课文更有效率。

三、手掌型(Palms)

每一个手指都是一个分支,在阅读文章后,对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梳理。这种形式是笔者在一次外籍教师对英语老师进行培训中学到的,它的好处是直观易懂,且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课堂上,以自己的手掌为模型,张开五指,画出轮廓,仅仅是这一过程,就已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下面我们要做些什么?这个大手掌有什么用处?这个大手掌里可以画什么?可以写什么?”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上来,下一个步骤就是仔细读文章分析文章,找出关键词,理清主次关系。这一过程,老师做起来都感觉很有意思很新颖,课堂上用于学生间效果就更加凸显。

四、其他常用类型:树型(Trees)

又称为分层结构目录,能更清晰的区分层级和理清每一個层级的关系;链型(Chains),用来表明过程,原因,使之更清晰;草图型(Sketches),可以允许学生自己创作思维导图的图像,根据需要增添内容。比如,画出一颗苹果树,树干部分就是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树上结出的一个个苹果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内容。

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图示结构非常有助于知识的长期记忆,并且有利于学生架构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研究设计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教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和要领。要注意的是,训练学生使用思维导图,重点在启发思维,点播智慧,而不是舍本求末的去强求绘画构图和着色,要让思维导图切实服务于教学,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喧嚣。只有合理巧妙的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表现出各级主题关系,才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有条理、有层次的学习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为初中英语课堂助力。

参考文献:

9.思维导图书籍:阻止设计思维导图 篇九

本书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剖析组织设计的关键途径。

组织设计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如同医生,不管是什么专科的医生,总要对人体的骨骼结构与七经八脉了解清楚。

一幅思维导图就象一个路标,能更多地让我们了解我在哪里?我还要去哪里?

组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可以拿碳元素来作比喻。众所周知,石墨和金刚石虽然同样是由碳元素所构成,但因为结构不同而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性。

一个组织,要想目标明确、职责清晰,则需要系统考量影响组织设计的相关因素,以促成组织的最终落地。

有针对性地分析岗位影响因素,可以使定岗方案切合实际;而有效的定岗定责之后,才能够配套地对员工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与激励。

内容推荐

全书运用管理思维导图的形式,剖析了组织设计与分析诊断的关键途径。通过组织设计思维框架、模型把思维简单化、结构化,如庖丁解牛,掌握组织设计的管理脉络与管理控制点,并对思维导图框架中主要环节的操作流程与步骤、操作工具与方法、设计理念与指导原则、影响要素、实际案例等方面进行具体解析,使全书具有缜密的系统性、逻辑性以及很强的实操性。本书是作者在企业咨询实践中对组织设计理论的深化、细化以及实践创新。

本书不仅适合企业管理者阅读,也可供企业咨询工作者、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吕嵘,工商管理硕士,新华信集团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总监,曾担任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和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等职。长期从事企业管理诊断、企业管控、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咨询,曾为制造、通信、房地产等行业的多家企业提供成功的管理咨询服务

目录

第一部分组织设计

第一章思维导图——管理思维的主线

引子:庖丁为什么能解牛

思维导图的意义

思维导图的方法

第二章组织设计的程序

引子:象棋组织

组织用思维导图设计组织

组织设计前的考量维度

组织设计中期的考量与设计内容

组织设计后的考量维度

第三章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

组织结构类型

组织划分与组合方式

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组织结构图绘制方法

第四章组织职能设计

职能设计思维导图

职能分析

职能设计与分解

职能诊断

职能结构划分

范例:现代财务管理职能设计思维导图

第五章管理幅度与层次设计

引子:诸葛孔明谋臣术的缺失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说明

管理幅度诊断思维导图

管理层次诊断思维导图

管理幅度与层次对组织的影响

第六章集团管控模式设计

集团管控的理念

集团管控体系设计思维导图

集团管控体系设计步骤

集团组织设计与权责划分

集团管控系统设计

第二部分岗位设计

第七章定岗设计流程与因素分析

引子:发生在《红楼梦》宁国府里的定岗定编

定岗分析思维导图

定岗分析方法与案例

第八章定编设计流程与因素分析

定编的意义与价值

定编分析思维导图

部门编制设置

企业总体编制设置与人工效率分析

动态定编管理与预测

第九章定岗定编信息收集与分析

资料分析法

关键事件法

观察法

面谈法

任务调查表

工作日志法

第十章如何运作定编工作

定编工作流程

编制分析人员的角色及作用

第三部分组织调研与诊断

第十一章组织有效性评估

组织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组织有效性评价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章组织不同生命周期效益与能力评价

引子:扁鹊治病

组织发展的战略阶段

组织各阶段管理特征与非财务性关键绩效因素考量

组织各阶段经营特征与财务性绩效指标考量

第十三章组织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经济增加值

六西格玛管理

第十四章岗位满意度测评

岗位满意度模型设计主要步骤

岗位满意度模型设计

岗位吸引力评价模型

岗位问题评价模型

岗位满意度改进

后记思维胜出,方法才能胜出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三章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

一、服务战略和目标的原则

组织结构是公司战略和目标的有机载体。组织结构的模式、层次、分工均是为完成组织目标而服务的。新的战略目标必然产生新的组织结构。

二、部门平衡的原则

部门平衡是指各部门岗位数量(人员规模)、职能、权力和地位的平衡。通常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工作协作关系,为实现这种内部协作关系,应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平衡。

若同一层级的机构不能保持平衡,则会带来同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不同、苦乐不均、忙闲不等等问题,很容易影响人员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地带来同级管理人员在薪酬待遇方面的不平衡。如有的企业按照管理层级来确定待遇,则会引发一些问题。

三、专业化原则

专业化就是部门职能专业化、人员专业化。部门化有利于把专业技术、研究方向接近的人分配到同一个部门中,同类专家集中在一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以实现规模经济。

因此部门划分应充分考虑实现部门的最大专业化,职能分散则影响未来专业能力的形成,以及员工的培养通道的建立,进而影响组织的长期有效性;专业化的业务单元是企业事业发展的基础。

基于战略进行组织设计时,往往需要识别并将未来需求的专业部门划分出来,逐步培养部门的职能与人员向专业化的纵深方向发展。

一个部门内部的二级部门进行部门化的原则是:各二级机构之间主要业务有紧密的业务往来,内部信息可以互相支持,与部门的总体目标与使命有关联。

四、命令一元化原则(统一指挥原则)

组织的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命令和指挥的统一,避免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使组织最高管理部门的决策得以贯彻执行。

命令一元化是保持组织有效、有序运行的基础。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应明确各种重要事务的命令通道,避免政出多门,一个下属可能就不得不穷于应付多个主管的不同命令。

因此,组织中要避免过多副职的设置,副职在上级与下级的管理链条中的位置往往难以判断,工作中难以保持“鞍前不越位,马后不掉队”,定位不清则责权不清。

五、分工与责权利对等原则

组织通过横向分工产生不同的部门,纵向分工产生不同的管理层次;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的责任、权利都要对应。

六、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人员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七、层级原则

上一篇:年夜饭祝福语短信下一篇:沈阳市环保产业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