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三国读后感

2024-10-13

幽默三国读后感(共8篇)

1.幽默三国读后感 篇一

这是一本搞笑的书,但也有一定道理的在里面,书中周瑜嫉妒诸葛亮,所以周瑜一直都没有打败过诸葛亮,无论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现在的生活也是这样的。不要嫉妒别人,要从别人那里取长补短这样才会有进步。

幼儿园时,我考过一次试,成绩很不理想,考试考不好自己肯定不开心,但那时还小一点都不懂,进入小学,在一节语文课,老师跟我们说:学习就要取长补短。那时是一(1)班,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老师跟我们解释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才知道学习要这样做。取长补短就是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短处。二(1)班时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所以不能嫉妒别人,这样只会越来越差,取长补短就会让你走上成功的道路。

在书中的一集中,曹操的四儿子曹熊,爱上了玩电子游戏,没日没夜的在玩游戏,后来曹熊长时间没有休息了,所以生病了。

因为现在科技太发达了,有了许多以前没有的事物。手机,这是一个替换了电话的非常简便的东西。我喜欢玩手机,有时一下就玩二个钟头,但看了曹熊的遭遇,所以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

2.《幽默三国》读后感 篇二

这本书名叫“幽默三国”,顾名思义就是幽默+三国的组合。的确如此,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讲述三国当中人们之间发生的幽默趣事,当中的故事基本都是笑话类的,也有无厘头的搞笑短文。

看完这本书以后不禁让人呵呵大笑,原本三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巍峨澎湃的,三国中的人物也通常是威武霸气的形象,然而这本书却以如此幽默的笔法写得这么欢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尽管说这本书基本属于笑话故事类内容,不过我可以读出作者肯定是一位非常熟悉三国历史故事的人。这也让我意识到,要想写好一本书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功底。只有在文化内涵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以后,自己才可以随心所欲的、畅快轻松得编写出内容这么生动、幽默的书籍文章。

3.幽默三国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三

书里的诸葛亮是一个发明家。发明了多种多样的东西。第一次发明了“飞鸡”,飞鸡和飞机字音都很相同。其实,飞鸡是一只大鸡,飞是大鸡在天上飞。这飞鸡以后成了张飞的,张飞到哪,他就到哪。可是周瑜也想造一只飞鸡,晚上照葫芦画瓢,弄出了一只飞鸭,结果被毁了。

还有一次,诸葛亮发明了海陆战争游戏,使周瑜和曹操玩了三天三夜,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力量不分上下,难分胜负,打仗的最终结果只能殃及百姓。

4.读《幽默三国》有感作文 篇四

我在我同学家借了一本《幽默三国》,拿回家看。

“哈哈~~”《幽默三国》太搞笑啦!里面的周瑜老是被诸葛亮骗。

《幽默三国》是周锐写的,这册书里,每国都有一个魔法师,周瑜的魔法师是于吉,诸葛亮自己是魔法师,曹操的魔法师是管络,《幽默三国》里有魔法师就很有趣啦!

这本书里,出场人物有:诸葛亮、周瑜、曹操、于吉、管络、左雀斑、蒋干、左慈、右老师等等。

让我最不会忘的,是‘偷看日记’,这篇讲的是:左雀斑的父母让左雀斑每天写一篇日记,她最不喜欢写日记了,所以每天写日记就写一行,左雀斑不让她父母看她的日记,就用魔法锁住了日记本,可是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日记本被人偷看了,就叫自己父母问,父母不说,她就写日记时,在日记本的.第一页舔一口,如果别人偷看了,日记本第一页被左雀斑舔了的地方就会干。

第二天,左雀斑写日记时,发现第一页被舔了的地方干了!左雀斑叫她爸爸左慈来,他爸爸对她说:“哎,我偷看了***妈的日记,***妈用了一种魔法,让我看她日记时,她也能看到我的日记,我用魔法让她看不到我的日记,她也用魔法让我看不到她的日记,我们彼此破了彼此的魔法,现在,我们都在研究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日记,并且让自己看到看自己日记的人的日记。”

“然后呢?”左雀斑问。

左慈说:“然后,我们都在研究不让人看见自己日记的魔法,所以,我们都没有空看彼此的日记了。”

《幽默三国》非常有趣,如果你很生气,看了一篇《幽默三国》,你的怒气就会被抛到千里之外,哈哈大笑。

5.梦回三国——《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五

——三国与人才协会征文稿

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那,是一个让无数后世之人魂牵梦绕的时代……

是的,那就是三国时代,一个让我心驰神往的时代,而一本《三国演义》,圆了我梦回三国的愿望。

初读《三国演义》,还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的我,由于阅历和知识有限,捧着一本文言版的《三国》,看着那艰涩难懂的文字,只有摇头的份,所以,小学的我,并没有将三国看完,只是粗略俩姐了其中的剧情。步入初中后,随着文言水平的提高,总算能看懂《三国》了,于是乎,我便坠入了这本书中不可自拔,书中那些灵动的文字,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和一个个恢宏的场景再现在我的面前,仿佛书本比起电视来更能使我感受到三国的气氛…如果说初中读三国只是被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的话,那么高中再读三国,则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那时的我,因为已经对其中的情节无比熟悉,所以,总希望能读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说到三国,不得不说的是它的开篇,一首《临江仙》就不必多说了,这一已经成为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的开篇词可以说每一个三国迷们都能倒背如流,而接下来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但说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更能引出这本书的内容,而且朗朗上口,成了许多人常挂在 嘴边的一句“名言”。行文至此,笔者又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价值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但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由于本书再现了许多真实的战役(当然,其中文臣武将的谋略和兵法也被提及),所以它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被许多国家的友人当做兵书来读,由此可见本书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不过,本书也有自身的缺点,就是本书中所有的情节并不是都是史实,也有一些作者虚构的事件和篡改历史的情节,而且,这本书也加进了作者自身“拥刘反曹”的情感倾向,作者对刘备有主观的拥立倾向,而对曹操这位奸雄却有一种厌恶感,所以,鲁迅先生对此书也有一句这样的评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不过,不论这本书又有多少缺点,有一点都是无可厚非的,那就是这本书独特而超高的历史价值。后世读者,之所以对三国有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主要是每个人品评的角度和看待的人物不同罢了。

张角—苦情英雄

谈到三国,不得不说的就是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首先就是黄巾之乱的发起者—张角,这个号称得到南华老仙的天书《太平要术》的“大贤良师”,是后世读者批评最多的反面角色,许多人都认为是他点燃了汉朝动荡的导火线,殊不知,其实张角也是被逼的,当时的汉朝,因为灵帝的荒淫无道,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真正是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是迟早的事,张角只是广大农民的领导而已,只是当时的朝廷还有一定的根基,而且张角选择的时机不对才会导致起义的失败,故而被认为是叛乱,而张角,这个农民起义的代表,才会被认为 是一个千古罪人。所以,笔者认为,他是一个苦情英雄,因为时不与他…

刘备—伪面枭雄

刘备,这个蜀汉的创立者,这个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因为他的忠厚,他的爱民如子,得到了大部分读者的喜爱,然而,细读之下,才发现他的每一天,都是带着面具在见人的,首先就是他的身份问题,很有可能就是他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捏造的假的皇叔身份。其次,就是他具有极强的表演能力,在长坂坡之战中,刘备看着从万军中浴血奋战,救出阿斗,冲杀出来的赵云,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可以嘉奖给他的东西,为了收买人心的刘皇叔便故作姿态,将阿斗抛于地下,由此换来了赵云追随一生的忠心。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刘备的虚伪,在借了东吴的荆州之后,东吴数次派遣使者来讨要荆州,不过都被皇叔巧妙地拒绝了,第一次的借口是帮助向来是荆州之主的刘表的儿子刘琦镇守荆州,可是,当刘琦病死,鲁肃借吊丧的机会讨要荆州,刘备因为不想还回荆州,故而只好掩面痛哭,装作一副弱势的样子,提出若是取下西川,得到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之后就归还荆州,哄得鲁肃这个“忠厚长者”一愣一愣的,也就答应了下来。于是乎,刘皇叔又用他那精湛的演技为自己博得了最大的利益。

当然,当刘备打上了益州的主意的时候,他这张虚伪的面具就再也遮不住他的内心想法了。当时,刘备趁着曹操张鲁同时进攻益州的 时机,发兵救援同是汉室宗亲的刘璋,开始时,的确是救援,而且的确起到了作用,不但打退了张鲁,而且降服了马超,而且,他自己和刘璋也没有撕破脸皮,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但是后来在庞统再三“劝说”下,刘备便起了夺取益州的想法,直至内应张松被发现,不得已之下只能提早动手,撕开了面具的刘备毫不顾忌同宗之谊,以雷霆手段抢关夺寨,扫平益州,迫使刘璋投降,也为今后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

不过,不论刘备有多么虚伪,不可否认的是,他作为三国乱世中脱颖而出的一代枭雄的代表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世读者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孔明—悲情智星 他,是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书生;

他,是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乱世闲人;

他,是一个值得皇叔三顾而请的卧龙岗耕夫;

他,就是中华第一智星—卧龙先生诸葛孔明。

诸葛亮,这个三国时期的第一谋臣,其冠绝古今的智慧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未出茅庐就已料定天下三分,火烧博望坡更是大破夏侯惇十万大军从而在三国时代崭露头角。在之后的独赴东吴中,更是舌战江东群儒而取胜,促成孙刘联盟力抗曹操,推动历史朝着他先前预料的那样发展。他所用的计谋更是让人防不胜防:赤壁之外,借东风而破曹操,空城之上,弹古琴而退仲达,云南 边境,七擒孟获降其心,伐曹途中,六出岐山求稳定…

然而,不论孔明之智谋是如何的惊天地而泣鬼神,他一生中的几个重要决定的失误,就注定了这位智星悲情的一生。

首先,就是择主方面,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孔明这个贤人在乱世之中可是大有欣赏者的,可是,他却选了刘备这个一穷二白,只有皇叔虚名的主公,何其不智!要知道,当时势力最大的曹操,统帅着平定北方之精锐之师,已有席卷天下之势,若是孔明能够协助曹操,说不定天下早就统一了,当然,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曹操和孔明的观念不同,孔明在曹操那不会得到重用,那么,他也可以选择投奔孙权啊,当时的孙权,借着其父孙坚和其兄孙策打下的基业,加上自己的能力,已经统一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也有极其强大的实力,而且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又在东吴做谋臣,孔明投奔孙权一定会得到重用的。可是他却没有这么选择,而是选择以自己的才华逆天而行,辅助刘备这个所谓的“明主”怪不得水镜先生司马德操在得知孔明投奔刘备时感叹道:卧龙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惜哉!

其二,就是在刘备死后他自己的一个选择,话说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700里大败回白帝城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故找来孔明、李严等一干重臣托孤,并且叮嘱孔明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已经体现出刘备希望孔明能成为成都之主的想法,虽然这可能是试探孔明的话语,但是,那是的孔明,只要他自己愿意,没人能阻挡他成为蜀汉之主,而且,凭借他的才华和能力,也没几个人会不服,而他最终推上位的刘禅,则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只是为了自己的愚忠,为了他所谓的信念就放弃了这么大好的时机,何其不智啊,试想一下,若是孔明真的能够自领益州牧,那么,在政治和军事上他就不会受到如此多的掣肘,那么,三国的历史是否会改变还真是个未知之数。惜哉!

其三,就是在其后的北伐过程中,他对路线的选择了,一向求稳的孔明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给魏延万余精兵,出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出其不意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孔明则亲率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于潼关会师。本来这是一条很好的计策,可是孔明却认为此计谋太过凶险而没有采纳,导致后来六出祁山无果,反而劳民伤财,让蜀国国力骤降,退出了争霸的舞台。孔明之所以不想用此奇谋,主要是因为他的谨慎,可是,要知道,若是他能采纳这条计谋,那么很有可能就拿下了长安甚至席卷中原了,虽然会冒险,但是风险和利益是成正比的,之后魏国大将邓艾偷渡剑阁不也是极其凶险,百死一生吗?可是,就是因为他敢于冒此奇险,才能一举打垮蜀军,建立不世奇功。孔明就是因为缺少了这种霸气才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机会,留下了五丈原陨落前的遗憾。

孔明,这个多智而近妖的智星,就是因为他的几个重要决定的失误注定了他悲情的一生,惜哉!孔明!

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下面要写的这个三国人物,可以说是后世学者争论最多的人了,没错,他就是大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

对于曹操这个人物,从古到今,学者们对他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有的人认为他是英雄的化身,又有人认为他是奸诈狡猾的代名词,其实笔者认为,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不能否认他是一个英雄的事实。三国时期有名的相士许劭就曾经对曹操做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说他奸诈狡猾,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反对,《三国演义》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中官渡之战,曹操军队粮食吃紧了,这时袁绍手下的许攸叛变投靠曹操。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粮食,曹操说还有一年,许攸要曹操重新说,曹操改口还有半年。这时许攸说“你是不是不想赢了,怎么不说实话”,曹操这才表示只剩下一个月了。曹操的狡猾在这个故事里表现得很生动。其二,在与刘备争夺汉中,曹操怕人行刺,告诉护卫说自己梦中杀人。之后曹操在睡觉时突然站起来,拔刀杀死为他盖被子的侍从,然后又躺下。过了一会儿,曹操起床,看到倒在床边的侍从装作很惊讶,还哭起来说这个侍从跟随他好多年,一直尽心尽力,所以要厚葬这个侍从。其人之奸诈,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笔者想说的还是他作为一个乱世英雄给我留下印象。首先,他是一个十分懂得把握机会的人。

曹操,这个宦臣之后(曹操本姓夏侯,其父曹嵩为宦臣曹腾养子)。在那个年代原本是不会被人所尊重的,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尴尬而沉沦,而是不断发奋,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能文能武的有为之人,希望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所建树,终于,他 的机会来了,黄巾之乱,给了他一个崛起的机会,也是凭借这个机会,他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了他辉煌而传奇的一生。当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但是就是因为在剿灭黄巾的平乱战争中表现突出,才一路青云直上官拜典军校尉,掌握了部分兵权。当然,在后来刺杀董卓失败后,他果断的逃回老家陈留,抓住了天下即将大乱的契机,借助家族在陈留的势力和夏侯氏的帮助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竖起“忠义”大旗发矫诏讨伐董卓,天下英雄云集响应,曹操也借此募集了大量兵士,同时也得到了数位猛将,为今后的霸业积蓄了实力。

其二,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人。

曹操,虽然说有很多的性格缺陷,但是,他始终有一颗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心,借献宝刀之际刺杀董卓,是为了除去这个专权于朝廷的佞臣,颁布屯田令,是为了在保证不过于劳民伤财的情况下能够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军需,至于统一天下的志向和努力,是为了将百姓从战火连天乱世中解救出来,(虽然其中不乏他自己的私心在其中,但是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其三,他是一个很懂得治国的君主。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群雄逐鹿,诸侯并起,大大小小的势力数不胜数,各个势力的君主更是更迭不断,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是小霸王孙策,还是东吴大帝孙权,不论是四世三公的袁绍,还是有皇叔之名的刘备……单论治国才华,没有一个人能够出其左右,在那个时代,各个诸侯相互争夺地盘,只有曹操的势 力在逐步扩大,而且在他统治的地区,人民生活也是最稳定的。后来的三足鼎立时期,也是因为后方的稳定,和曹操的安排与治理,才让魏国成了当时势力最强的国家。治世之能臣,名副其实。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夜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6.三国演义读后感:品三国,悟人生 篇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多年前的神州大地,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经历了什么呢?三国时期,虽然民不聊生,却英雄辈出,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寒假里,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三国演义》,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三国演义》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书中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国,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还是“?”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去思考吧?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的是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谦虚谨慎、济世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取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还要学习他的“忠”,他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哪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不改忠心,真是不简单!

在三国这个乱世里,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人生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还有吕布、赵云、董卓他们都来到了书中,讲述他们各自的人生。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作者:彭逸涵

7.幽默三国读后感 篇七

如果一定要我说一个事例用来衬托诸葛亮这一位年少英雄的话,那么,我一定要说的就是――草船借箭了。

有一次,周瑜因为心怀忌妒诸葛亮的才能和能力,所以叫诸葛亮特地来周瑜的帐篷里商议军事,说:“在水中打仗,用的武器是弓箭的话再好不过了,只不过现在军中十分的缺箭,请先生打造好十万支,军情紧急,还请您不要推缺!”

“我知道,那一定是因为军情万分紧急,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若造不出十万支箭,我必定甘愿受军法处置!”诸葛亮说。没想到,狡猾的周瑜竟然要铁匠们全部都延迟,想要定诸葛亮的罪!

还好诸葛亮事后找鲁肃借了三十余条快船,布置好一切后,第三天晚上四更的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了船里去取箭。到了曹军水塞后,靠近后以便受箭。一万多名弓箭手一起射箭,天空中的箭如雨下一般!

到了雾散时,诸葛亮他们坐船回来了岸边,说明了情况后,周瑜感叹道:“叹气啊,我是真的不如诸葛啊!”

这一个事例表现出了诸葛亮的有勇有谋,聪明无畏的气质,他就是我心目中最厉害最有才干的英雄。

8.幽默三国读后感 篇八

《借东风火烧赤壁》主要讲了周瑜把所有准备做好了,只欠东风,在册顶昏倒后,一病不起,大家都四处求医,诸葛亮知道后,说公瑾的病我能治,见了周瑜,他只写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兵,宜用火功,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周瑜很吃惊,就问他竟知他的病情,要怎么医治呢?诸葛亮说他以造坛借三天三夜的东南风,周瑜听了,病立刻就好了。开战时,因为有了庞统的边环计和东南风,火一起,所有的船都起了火,曹军大败而回,几乎全军覆没。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诸葛亮能借东风,以少胜多是因为他熟知天文地理,深知人心,有超群的智慧,还能够灵活运用,正是因为这样,他夜观天象,加上对节气的熟知,所以才知道在科至后,风向会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他深知人心,曹操也曾说过,“冬至返阳”的话,但曹操不知道,洞庭湖一带,因为形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刮东南风。曹操不知道而诸葛亮知道,就是国灰他学识渊博,而他所知道的知识,都是他从小勤奋好学,读天文、历史等书,才会拥有知识这永恒的财富,帮刘备在三国称霸一方,成就帝业。

上一篇:12月四级英语下一篇:在澳洲留学生打工要遵守这些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