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管理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2024-08-28

私营企业管理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共12篇)

1.私营企业管理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篇一

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煤矿安全生产是人、机、环境、管理相互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实现系统安全过程中,人是主体,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矿井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的身上,通过解决人的问题,使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都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最终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一、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是实现矿井安全发展的本质要求。

人的生命安全是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需要,就是强调一切为了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依靠人,千方百计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人本管理,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文化素质。最大限度的控制煤矿事故,确保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广大职工有一个安稳的工作环境。如果煤矿接连发生事故,人身受到威胁,那么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就无从谈起,实现矿井安全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是实现矿井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命令型的管理,没有明确的指标要求,缺乏具体的指导帮助,往往工作努力的人可能因为一起事故而前功尽弃,这样的管理方式容易挫伤人的积极性。实行人本安全管理,是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必须发展的方向,他强调人的因素,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视为矿井发展的源泉,确立人在安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使矿井的各项管理都围绕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和开展,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伤亡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限度。

二、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主要做法

1、实事求是,根据矿井实际关心人。

实行人本管理必须要根据煤矿工人的特点,人的个性,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充分的了解人、关心人,把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与职工的生活、工作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职工的思想情绪和工作热情调适到最佳状态,使职工身心愉悦,集中精力做好安全生产。

一是要切合实际,因人而宜。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特别是不懂安全的人、盲目蛮干的人、疲劳人、受过处分的人、赶急图快的人等“安全不放心的人”,更要密切关注,加强教育,对他们实行重点监控,建立职工安全档案,进行家属联保,深入思想教育,调整工作岗位,实行帮带活动等,使他们以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安全生产当中。

二是要把握关键、因时而宜。煤矿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随着生产而不断的变化。实行人本管理必须注重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应对症下药。总结和研究多年来我矿发生事故特点,一般发生在探亲前后、工资发放前后、发生口角前后、红白事前后、岗位变动前后、工作面搬家前后、工作面条件变化前后、安全工作平稳时期、节假日前后、领导变动前后、农忙季节前后等时期,95%是人为的习惯性违章作业造成的。所以,这些时期为安全管理的薄弱时期,应高度重视安全。

2注重实效,通过安全培训提高人。

农民工是煤矿职工队伍的主体,他们在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和挣钱欲强烈的驱动下,经常发生“三违”,威胁煤矿安全的同时,他们自身也成为伤害的对象。所以我矿实行人本管理,首先必须抓好新工人的脱产培训;其次务必抓好日常班前培训,比如每班的安全注意事项、“每日一题、每月一考”、“传、帮、带”培训等;再次是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培训;四是理论知识与现场培训;五是利用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契机进行培训;六是开展岗位流程

安全描述确认,即“手指口述”操作,确保工作流程安全;七是经常开展安全回头看、重温安全规程等活动。但是,培训时要切实创新模式、发挥作用,起到效果,关键是要让职工真正掌握一定的知识,切忌重形式、走过场、给人看,否则,培训不到位人人是隐患,培训不成反误了前程。

3、大胆创新,开展安全文化感染人。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问题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人的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应。针对煤矿这几年来快速发展现状,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一要充分发挥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使职工能够做到热爱矿山、建设矿山、奉献矿山;二要切实在文化建设上舍得花钱,建设高标准安全文化长廊、井下宣传警示灯箱、矿山休闲娱乐中心等,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三是必须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和安全演讲赛,主要是本单位历年发生的事故,给人亲情警示,演讲身边的事故,使台上演讲者哭者讲,台下听众流着泪听,进行感染和激励,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中的先进和典型,宣传事故的处理情况,引导职工计算违章的损失、事故的痛苦。但必须要实事求是,否则把不先进的典型宣传,反而给职工一种反感,竟而出现抵抗情绪;五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做法,将其他先进单位的经验,探索性的推广到本单位,给职工一种新奇和信心;六是必须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将安全文化延伸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延伸到家庭、延伸到8小时以外,使职工始终处在安全文化的氛围当中。

4、创新机制,加强激励鼓舞人。

实行人本管理,关键是重视人、激励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是以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为手段,层层分解安全目标,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压力,使职工努力的追求自己的目标;二是务必加强对工作标准、任务目标的考核管理,尤其是考核要公平,考核要持久,不能因为谁和谁关系好、谁是领导的亲戚等不扣分、不处罚,这样会挫伤其他领导和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务必解决职工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对职工建立帮扶机制,对职工的工资严格按劳分配,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放心和温暖;四是奖罚一定要兑现,定了干、说了算、困难再大也不变,有了承诺就兑现。如果在处罚上不平等,在奖励上不兑现,实干的人才不重用,职工也许会对工作失去信心,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有碍于安全生产。

总之,我们必须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惜人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只要人管好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的最大化,给矿井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我们新密煤矿安全生产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私营企业管理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篇二

1 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内涵

一些研究者认为, 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指受教育者。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受教育者, 教育必须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志向和其他自身条件选择专业方向和受教育内容, 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潜力,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笔者认为, 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 因此, 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指教育者又指受教育者, 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主体, 即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 就是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以教师为本, 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其中以教师为本的是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 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案和机制,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激发其思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要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真正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并充分关注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使其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是指, 教学管理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兴趣、志向、爱好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创造才能, 使学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2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突破, 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是把人的发展放到中心位置, 充分发挥人的重要作用[1], 即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具体模式如下:

2.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观

变革传统教学管理观念, 树立新型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观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要以学生为中心, 强化“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 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 改变旧有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管理观念, 以观念创新为先导、质量创新为保证,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要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在办学的过程要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社会岗位是什么, 这些岗位都需要一些什么知识和技术技能, 另外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条件、不同特点考虑设置什么专业, 开设什么课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一门或多门社会就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具备能够从事社会职业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 高等学校应改变以往僵化呆板的专业设置模式, 增加其灵活性,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长、个人成才发展方向的变化, 变更自己所学的专业, 使自己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3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 推进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应对学生的人格、主体性给予充分尊重, 因此, 一方面, 高校应让其学生享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自由, 即一定程度的选择专业的自由、选课自由、怎样学的自由以及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的自由等, 全面推进以“自主选科、选课、选师、选时”等为核心内容的全面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特点, 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 真正体现教育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另一方面, 由于高校的教育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 因此要针对当前学生生源的状况, 进行分班级教育、分层次教育、分步达标教育, 对于优秀的学生, 在完成所有应修学分后可准其提前毕业, 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的核心资源, 教学管理者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教学管理者的点滴工作[2]。因此, 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4 坚持以教师为本, 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2.4.1 重视教师的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一种较低层次的需要, 精神需要才是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 它是人们奋发向上的持续动力, 也是对低层次需要或不良需要的控制力量。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精神需要胜于物质需要。正是教师的这些精神需要, 激励着教师在教育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孜孜不倦。所以, 对教师高层次精神需要, 高校管理者应给予理解、重视和支持, 并在一定程度上想方设法促使其实现, 同时要不断地创造条件, 激发与培养教师的高层次精神需要, 使教师焕发工作热情, 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2.4.2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管理, 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

教师通过参与学校管理, 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教师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同时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参与了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 从而增强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 教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会更负责任, 学校和教师就能形成一个整体, 使教师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以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慧敏.论以人为本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10) :209-210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 篇三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中,企业职工的思想状态是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注意把职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观念认为其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就是按照道德要求对职工进行应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的规范教育,并且这种教育是一种事后教育。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是把“人”当作“物”来管理。在当前,这种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为此,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观念上进行更新,切实把职工当作企业发展的主体、当作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来进行教育,加大情感投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引导职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对流、心理上的交融。

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对职工待之以礼。要树立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摆正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位置,以平等的人格、诚恳的态度、礼貌的做法,一视同仁地对待职工,尊重职工的权利、个性和情感,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二要对职工知之以心。要充分了解职工群众的具体情况,耐心倾听职工群众的心声,架起双方心灵沟通的桥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任务紧张繁重的情况下,要更加理解职工的需求、处境和心情,时时处处为职工群众着想。三要对职工动之以情。要做到关心职工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学习工作上的提高、生活上的改善和身心上的健康,把党组织的关怀、企业的关爱、领导的关心送到职工群众中间,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四要对职工联之以利。要坚持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全面谋划好职工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努力维护好职工群众的现实利益和眼前利益,妥善处理好特殊利益和个别利益,在主动关心、普遍关心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多表现为对受教育者单方面说教,思想政治工作都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甚至过分强调服从意识,缺乏真诚的双向感情沟通。在今天,这种传统的思想工作方法已不适宜,甚至会适得其反,加重受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为此,我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一是无设防的双向交流。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交流方向的单向性,即工作者向受教育者单方面的说教,告知对方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这种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了。双向交流的优势就是使双方在平等的氛围中实现以心交心,达到双方的彼此了解,使受教育者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同时还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融洽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双向沟通必须是无设防的,否则彼此心存芥蒂,交流成了互相试探、彼此猜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根本无从谈起。并且,这种无设防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从教育工作者首先做起,因为他们是教育工作的施动者,承担着要完成教育工作的任务。

二是注意即时教育。以往企业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很多情况下是事先设定时间、地点和主题,召集特定职工召开一次会议,台上工作者大讲特讲,台下职工聊天谈心打瞌睡,应有尽有,职工对会议精神没领会、没体会,好像会议精神不是针对自己似的,教育工作效果可想而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改变以往的这些做法,实行即时教育。比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与职工个别谈心、在餐厅共进午餐、节假日慰问等时机,与职工展开双向交流,借机向职工灌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企业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蓝图等;或者深入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及时发现问题,在与职工现场处理问题的同时进行灌输诸如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思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当然,即时教育要比传统的会议形式要辛苦得多,耗时得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具有足够的责任意识和不畏辛苦得精神。

三是树立典型榜样。几乎所有组织、单位在进行管理时都会选择树立典型榜样的方法,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更是不能例外。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企业通过树立各种典型榜样,诸如学习榜样、自学成才典型、爱岗敬业典型、节约典型、技术标兵、三八红旗手等,让当事职工感到光荣、自豪和企业单位对自己贡献的重视,心中更加信心百倍,产生为企业的发展更加勇往直前的念头,让其他职工感到只要在工作中留心、认真、努力,就会成为企业单位重视、培养的对象,感到有路可循,有样可学,最终形成企业内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生产氛围。选择典型榜样要走群众路线,切忌领导者、管理者自己说了算,或内部决定,择人唯亲,否则树立的典型榜样不但起不到预定的作用,还会打击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伤了他们的心,产生挫折感,被树立典型的职工也会感到自己被孤立了,产生以后若有类似荣誉也不敢苟同的念头。

四是注意关怀引导。企业职工都是活生生的社会人,他们除了在单位中是职工外,在社会上还可能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朋友、同学等,他们除了每天上班外,还会面对许多事情。他们随时会有委屈需要倾诉,有困难需要帮助。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意对职工在感情上给与必要的关怀,在遇到困难时给与必要的帮助,在感到迷茫时给与引导。比如,思想工作者需要做到“三个知道”:一是要知道每名职工的家庭情况;二是要知道每名职工有什么困难;三是要知道每名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生活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只要教育工作者对职工切实做到了“投之以木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冷暖,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职工就会做到“报之以琼瑶”,毫无后顾之忧地为企业十倍、百倍地努力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促进职工发展的人文环境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生气蓬勃,整个企业就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促进职工发展的人文环境,让职工在适宜的环境中自主地发展。

一方面,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除了生产,职工们彼此有交往的需要,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彼此的交往,他们可能建立起一个个非正式团体,并在其中享受到他们非常乐意接受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缓解

紧张工作可能带来的压力,这可能是在企业中通过正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所达不到的效果。另外,企业因为彼此竞争压力的加大,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其内部的职工常常发生跳槽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自身带来损失。而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因为这种和谐的人际环境可能会让职工感到异常珍惜。为此,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讲非常必要。为建立这种人际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灵活运用上面提到的各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同时注意充分利用诸如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假日出游等一切可能的集体活动机会,让职工有机会充分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的音符。总之,建立这种和谐的人际环境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做一个有心人。

另一方面,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要想在这种市场环境中立稳脚跟并有所发展,就需要必要的人才支撑。人才的来源一方面是来自企业外部,通过招聘引进过来,另一方面,同时也是主要方面是创设宽松环境,让内部职工通过努力学习、反复实践脱颖而出,成为企业所需人才。由于竞争的激烈性和人才的流动性,很多企业不愿意自己创设环境培养人才,认为那样成本高,并且耗时长。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创设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企业内部职工通过努力成为紧缺人才,企业得到的不仅仅是人才,而且还有这种人才成长的氛围,让职工们在其中工作感到有前途、有奔头,人人争先,个个奋勇,形成人才梯队。其实,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进入某一个企业工作,稀罕的不是眼前的收入,而是企业的氛围、环境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形成这种环境、氛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采取诸如鼓舞、激励等有效手段,不断挖掘、开发职工的价值与潜能,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挥他们的才华,这是职工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目中有物,更要目中有人,把为职工办实事、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着力点,在感情上贴近职工,行动上服务职工,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只有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好做,也才能做好。

4.私营企业管理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篇四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青年和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意义以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 者:白兰 张学伟 作者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年,卷(期):“”(5)分类号:G641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 学生工作 以人为本

5.私营企业管理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篇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6.构建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篇六

还记得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的关键在文化”。由此可见,和谐共勉的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要件,发挥了对内促进凝聚力,对外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企业的人气和灵气,实现了低层运作向高层运作的迈进。那么,“以人为本”却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关键,要树立“人才就在企业里,人才与企业一起成长”的观念。宝洁公司前董事长曾经说过:“如果你拿走我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这充分说明人的巨大创造力。农信社作为一个金融企业,既要有自己特定的企业文化,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就是省联社提出的 “以人为本、服务社区、严格管理、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企业文化理念,也是湖南省农信企业文化的精髓,还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员工是企业最活跃、最积极、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对企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希望和源泉。了解员工、理解员工、引导员工,爱护员工,信任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坚持人本管理思想不动摇,真正的把人的因素放在农信社管理的突出位置,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服务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智慧性和创造性,创建湖南农信自己的企业文

化品牌。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形成群体的心理定势,并把农信社的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员工人尽其才、各显所能、各施其长,促进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企业实现更佳业绩。当下,随着外资银行的正式进入,各大商业银行重新返回农村市场的意识越来越强。人才市场躁动——“暗战”硝烟四起,中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曾刚曾分析说:“如果一定要说外资银行的威胁,恐怕就是人才的竞争了。”;“大举挖人也是银行竞争的重要一环。”;“相比国际金融市场,国内银行业务并不主要靠银行的品牌、管理等指标,而更多是看重人脉关系,资源往往是跟着人走的,而非银行本身。随着外资银行业务全面铺开,私下展开的银行业人才大战浓浓硝烟,已是随处可闻。”因此,在用人机制我们必须做到“唯才是举”、“人尽其才”。真正让员工以社为家,安居乐业,做到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真正把农信社打造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受欢迎的、准一流的农村商业银行。

7.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篇七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两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此后,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企业要健康、顺利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法人提出的新要求。就供排水企业而言,就是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坚持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为导向,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供排水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既追求企业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为此,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正确开发和运用企业人才优势和技术资源,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树立集体和个人典型,又要提倡共同进步,实现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多年来,作为供排水集团子公司之一的中法合资绍和供水公司,注重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充分汲取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把

1“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管理方针,贯彻于日常工作中。投入资金改善员工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优化工作环境;采用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关注员工及企业外部需求,不断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公司以适宜、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于2005年获得了国际认证,并连续多年荣获哈尔滨市“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二、创建和谐企业必须注重三个原则。

一是全员参与原则;二是良性互动原则;三是和谐创新原则。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其中主要是员工队伍的和谐。供排水集团是群体协同作业较为突出的企业.因此,要树立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改善和化解劳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同心协力,协同作战,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引导职工对和谐企业的认同,营造和谐管理的氛围,绍和公司通过在管理体系中建立员工协商与沟通控制程序,明确协商沟通的目的、范围、职责及具体的运行准则,为解决好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联系、垂直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跨越,以企务公开架起了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

三、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和谐促效益。

要创建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必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根本保证。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劳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一般来说,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大都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同企业抗衡。因此,建立和谐企业的劳动关系,规范企业自身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绍和公司注重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自觉遵守《劳动法》的要求与劳动者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严格执行现代企业用工制度,企业实现了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制化,契约化。

在涉及企业与职工重大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公司一方面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以进行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强协调与沟通,及时化解矛盾,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规范双方的行为,增进双方的合作,共谋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职工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利。

企业天经地义地追求是提高经济效益。以和谐促效益,以效益促和谐,企业才能向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和谐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和谐的保证,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单纯追求效益,不注重和谐企业的建设,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只有一手抓效益,一手抓和谐,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职工在构建

和谐企业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和谐与效益才能同步持续发展。

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先导,大力实施和谐管理。

“和谐”既是一种伦理,也是一项管理准则。这就要求企业以“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各种冲突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建立在统一价值观念上的企业文化。绍和公司在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同时,通过开展员工心理咨询和高效团队训练营活动,深刻挖掘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整合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它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经营工作与企业文化只有很好地融合,才能培育员工高尚的精神境界,才能塑造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际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就会深深地扎根于员工的思想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转变为实际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为和谐企业的创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对企业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五、牢固树立诚信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们就越发感到诚信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推动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02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企业诚信经营自律守则》,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企业诚

信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以此为监本,强化信用观念和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自律,改进经营管理,守法经营,诚信纳税,为构建诚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基于诚信原则, 绍和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早在1997年就开始建立、实施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于1999成为我国首家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制水企业。此后,每年聘请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坚持开展外部监督审查。企业通过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指标,细化过程控制,严格内部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先进的管理体系和优质的出厂水,为供排水集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六、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多做实事。日前,绍和公司在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指导下,由领导班子、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筹集个人捐款三千九百五十元,同时企业以团体名义捐赠八千五百五十元,共计一万两千五百元,分别资助三名家境贫寒、高考成绩优异,并已被在哈重点高校录取的大学生,用爱心为贫困生圆了一个大学梦。这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为能让更多的贫困生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栋梁之材,绍和公司还决定在全员范围内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为:“捐助爱心,擦亮人生”。

与此同时,为在企业全员范围内,强调资源的合理运用,预防污染,倡导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要求,将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转化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绍和公司近日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和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计划,公司全体员工对实现这一计划充满信心。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社会责任,无论企业规模和效益有多大都不能算成功企业。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才能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企业只有不断给予社会最优质的服务,社会才会给予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良性循环下,企业才是最终受益者。

8.企业管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篇八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魏建华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企业管理为什么要“以人为本”,本文从企业管理的核心基础、心理行为基础、伦理基础、市场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关键词:企业管理 坚持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近年来,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新的理念层出不穷,如:科技为本、诚信为本、价值为本、质量为本、客户为本等等,不一而足。那么,企业最核心、最本质的理念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不论是在科学技术、质量管理、诚实守信、经济效益、还是市场拓展等众多要素中,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是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应该说,只有在人的主观意识作用下,其他诸要素才能充分显现各自的作用。因此,把人的要素放在第一位,即“以人

性则体现了管理的技术功能。以此为出发点,一般可将企业管理分为二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一种是将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人文系统来进行管理,强调管理的社会功能和企业的人文建设;另一种则是将企业作为一个可控制的技术系统来进行管理,强调企业的技术功能和实施严密的科学管理。前一种叫做“软”管理模式,该模式将整个企业作为一个社会人文系统进行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愿景与团队心理契约基础上、以过程为导向的人文信用型管理模式,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企业文化建设、团队组织建设、竞争力建设、信用与品牌建设等方面;后一种模式称为“硬”管理模式,该模式将整个企业作为一个技术与资源系统进行管理,是一种建立在严格专业分工基础上、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型管理模式,管理过程以企业中的“事”为中心,将企业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企业的战略与结构、目标与计划、授权与控制、考核与评价、激励与约束上。现代企业中这两种模式并不是載然分开而是互相渗透的,不管侧重于哪种模式,其中都少不了“人”这种因素。企业首先不是物的堆积,而是人的集合,是由人以赢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性组织。因此,企业管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即调动企业人对物质资源的配臵和赢利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管理就必然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二、以人为本的心理行为基础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动机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像阶梯一样以由低到高的层

所以,根据多劳多得的原则,通过工资、奖金、住房、奖品、红利、股权等物质形式和获求知识、增长才干、赢得尊重、追求挑战、发挥潜能等精神形式来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工作绩效,从精神层面获得情感上的享受,始终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作用。当然,对员工需要的满足是有前提的,即要通过达到组织目标来实现。这也就是说,激励员工的动机并不是简单地满足员工的任何需要,而是要设法使他们明了自身需要的满足与实现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为完成一定的工作绩效而努力工作,最后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获得自身需要的满足。在管理上,激励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激励与积极性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三、以人为本的伦理基础

心理行为科学关注人的需要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人的关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生产效率。这是从功利的角度看问题,把“以人为本”变成了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利润的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问题。所以,有必要从伦理学的角度给“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新定位。“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伦理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一位员工。要尊重员工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企业要承认与肯定员工的社会价值,不能把被管理者仅仅当作工具。具体讲,管理者不仅要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更要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尊严。要公平待

业组织的关系。从个人与企业的价值关系看,个人与企业或价值个体与价值整体之间构成了基本的价值关系,而且在价值本体上是共同的、统一的和平等的。企业与员工个人本质上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企业的总体价值增长,一方面有赖于每个企业员工的价值创造和增值,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的根本价值目标在于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因此,每位企业员工的价值创造既具有为己的性质,也具有为他的性质;既依赖于企业集体,又充实着企业集体。这就要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上体现权利、义务双向统一的原则,即个人既有要求满足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同时又有维护集体利益的义务;企业有要求个人维护企业集体利益的权利,又有尊重个人,满足个人正当利益的义务,这样,个人应以实现企业集体的权利为价值目的,履行个人当尽的义务,体现企业集体利益的实现,而个人在实现对集体的功利价值的同时,就获得了人格的提升,即产生对自己行为价值的内心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确认,反之,集体履行对个人的义务时,就应以实现个人的利益为价值目的,做到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的统一。企业集体与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双向统一,要求二者之间要互为手段、互为目的,这样企业集体才能成为个人的命运共同体,才能造成个人对集体的向心力。

4.“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在实现物的目标的同时实现人的目标。企业目标是企业的全部活动所要追寻的对象和所要达到的境地。它由物的目标和人的目标组成。物的目标是指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目

国内许多企业也创新了一系列以客户为本的新理念,例如:“客户永远是对的”、“客户是上帝”、“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等等,都是以客户为本的新释义,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之一。

9.私营企业管理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篇九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可从六个方面做好“

民”字文章,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民众稳,天下稳;民众富,天下富;民众和谐,天下和谐。

一、坚持民本,顺应民心。

坚持以民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共产党人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核心就是以人为重、以民为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和历史的真正主人,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时刻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明白“百姓与之则兴,百姓非之则危,百姓背之则亡”的道理,以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

坚持顺应民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古训有言:“天下顺治者在得民心”,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得不得民心的根本标尺。群众心里有秆称,谁把心交给人民,人民群众就会把他放在心头;谁把人民捧在手上,人民群众就把他举过头。[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因此,建设和谐社会,要认真理顺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把心交给人民,多做顺民心、谋民利、造民福的事,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事情做起,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最直接的需求和利益的事情抓起,切实做群众之所想做、办群众之所盼、给群众之所需,人民群众的心才会向着你。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虚假政绩”、“形象工程”坚决不做,劳民伤财的事坚决不做,群众憎恨的事坚决不做。只有这样,才能民心相向,群众赞扬,百姓拥护,社会和谐,国家安康。

二、体察民情,关注民生。

坚持重视民情、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好党的执政宗旨和执政理念,必须真正做到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诚心诚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及时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要深入开展“察民情、心连心”活动,解决好优抚对象、农村特困户、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中遇到的生产生活困难,解决好当前群众中存在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看电视难、打官司难等“八难”问题。要真正做到民有怨恨情绪得到觉察,民有“热点难点”得到关注,民有冷暖安危得到重视,民有困难疾苦得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温暖遍及黎民百姓,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努力实现城乡之间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团结,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进而实现风正气顺,政通人和,社会和谐。

三、发扬民主,集中民智。

坚持实行民主制度、凝聚群众智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要紧紧团结和依靠群众,逐步完善民主原则、不断激活群众的创造力、扩宽凝聚群众智慧的途径,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智力、挖掘潜力、积聚动力、增添活力。

四、维护民利,实现民富。

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利之所在、天下趋之”。要实现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必须切实维护人的各种权益和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是要维护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要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完善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使广大人民都能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前,尤其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少数人的具体利益的关系。要找准结合点,制订政策措施,合理调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理顺人们的心态和情绪,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发展效率。

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人民富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管仲说过:“凡治国必先富民”。要有富民之策、富民之路、富民之举,实现人民富裕,才能减少问题和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五、搞好民治,确保民安。

实行法治、维护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要大力抓好“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卫生安全”,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不断提高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为确保

“民安”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还要积极推进村民自治,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群众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好,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走出一条依靠群众管理社会的新路子。

六、淳洁民风,促进民乐。

文明守法的社会风气、谅解宽容的人文环境、轻松愉快的群众心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天下和静在民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和谐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群众在纯朴的民风中生活,在宽松的环境中乐业。而要有好的民风,真正实现民乐,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认真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要教育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遵纪守法,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努力在农村营造科学、文明的纯朴的社会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心情愉快、幸福生活。

千古之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换言之:“民为邦本、本固邦和”。只有坚持以民为本,才能构建好和谐社会,使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班组安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篇十

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人,班组要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抓安全,抓根本,就是要抓“人”。所以,班组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班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安全的规程制度,遵守规章制度,接受已有事故教训,克服麻痹思想,树立“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

2.班组安全管理要认识到位

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安全教育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始终坚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与规章,确保安全实践活动的正确性。

3.班组安全管理要重视开展安全活动

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是提高职工安全思想意识的有效活动之一,安全活动的质量与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检修质量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领导要重视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了解和解决班组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班组安全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搞突击,要形成制度,针对班组成员的实际工作,查找事故和安全思想隐患。班组安全活动应做到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学用结合,以提高员工参加安全活动的积极性。

4.班组安全管理要注意加强安全责任

据资料统计,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80%以上的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班组成员违章作业或没有及时发现设备缺陷造成的。因此电力部门制定的“三级控制”规定了班组的安全责任是控制异常和未遂,不发生障碍和轻伤。

应通过教育和培训,以提高班组成员的业务素质,使班组成员懂得什么是“异常”,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就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巡视检查,做到作业无差错,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控制“异常”,杜绝“未遂”发生。

5.班组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11.私营企业管理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篇十一

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要求以人为目的,一切为了人,依赖人,采取合乎人性的方式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员工既是管理的客体同时也是管理的主体;在考核时,员工是评价的主体。现代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合理运用也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培训与开发、人员招聘与配置、薪酬福利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来看,人力资源是一种以人载体的资源,其基本任务是吸引、保留、激励与开发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促成企业目标的实现,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要发展,要立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前头,必须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整个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样要强调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员工投身到企业的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要注重收集职工的意见倾听员工的心声,要符合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这样才能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企业的科学发展上来。

12.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篇十二

——陆平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汇报

陆平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1992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第二次改制已于2006年年底进入运行阶段,现已基本完成。目前,公司现有员工1300名,工程技术人员60多名。是以各类桥梁支座、桥梁伸缩缝装置、预应力锚具、改性沥青及道路填缝材料等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生产厂家。质检机构为国家一级质检机构,所有产品均已通过省部级检测、鉴定,已获得27项国家专利,2国家级新产品。是全国桥梁工程橡胶最早的生产厂家,目前年产值五亿多元。公司先后被授予京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五一奖状”、“百家优势企业”、“省优强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京南百强企业”、“省模范职工之家”、“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京南省第二届诚信守法企业”、“京南省第九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京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使企业干群关系融洽,劳动关系和谐,闯出了一条自我发展壮大的路子。我们的体会是:

一、坚持“依靠”方针,以人为本促发展

本公司始终坚持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把严格管理与调动职工积极性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在实行股份制改造等企业改革过程中,不仅不削弱党团工会组织,反而加强这方面的力量。从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持工会等群团组织依法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班子成员坚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建议,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集团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职工的意愿,维护职工的利益,把企业改革的一条一款变成千余名职工发自内心的需要,由“要我们改革”转变为“我们要改革”,使企业改革平稳运行,企业、职工双受益。在这里不仅没有下岗职工,还接收安置大批破产企业职工、转业复员军人、残疾人就业。建立了一系列经营管理理念:“追求卓越品质,创造辉煌未来”、“我们只做精品,让社会因我们而精彩”,“建设学习、创新型企业”等,这些理念的精髓就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公司依靠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争先创优,使“恒力”牌桥梁工程橡胶制品产量、质量、规模和效益连续十多年来稳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获得国家专利27项,获省部级优秀新产品13项,多次为交通部制定全国行业标准提供依据,带动了本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深化企业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果。

近年来,公司主导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滑,面对日益增多的减利因素,公司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内部考核,严格管理,挖潜降耗,努力消化减利因素。通过改进工艺和加强管理,橡胶支座的质量有了稳步提高。我们坚持以市场为核心的方针,强力开拓市场,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动适应市场,打造名牌,靠质量和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了各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恒力”牌桥梁工程橡胶制品在国家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中中标,带动该系列产品在占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新进展。08年桥梁工程橡胶制品完成产值预计将会翻番增长,创造历史新高。

三、加强科技创新,永葆增长活力。

本公司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发的“恒力”牌桥梁橡胶制品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在全国率先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以及众多大江大河的多座公路、铁路桥梁工程。以其先进的技术性能带动了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并为国家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提供了大量依据。先后承办了交通部“全国公路桥梁板式支座标准审定会”、“全国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标准审定会”等行业技术会议,来自全国桥梁工程界的专家盛赞“恒力”牌产品开辟了我国桥梁交通建设的新局面,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公司产品技术领先,质量优良,使用效果良好,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并已出口日本、孟加拉、莫桑比克、几内亚等国家。

四、关爱职工,调动和保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公司在职工经济权益的维护上,严格遵守法纪,不折不扣。一是在全市企业中首批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二是集体合同重视规范运作;三是严格履约。公司依法为员工足额缴纳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及时报销医疗费用。为实现职工安居乐业,公司为职工一共建造住宅楼9栋,集体宿舍楼一栋,基本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问题。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全市第一批积极推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和“一法三卡”制度,获第五届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奖。建有“七室一厅”的职工活动中心,设施完善,全年开放。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提高了职工素质,树立了企业形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为保护职工的创造积极性,一直注重鼓励先进典型。从95年开始,设立了董事长特别奖,对为企业年增效益达50万元以上的部门或个人予以重奖,另外还设立了四个级别的技术创新奖。自1996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组织劳动模范和业务骨干出国观光,先进生产工作者则在国内参观旅游。现已有近200人次享受了这一待遇,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五、加强新形势下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我们以职工代表大会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势,并不断完善职代会各项制度和各种工作组织机构。凡是涉及企业命运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还将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工作,作为监督手段,根据评议结果向公司行政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连同开展的厂务公开、职工代表提案、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使职工民主权益得到保障,职工之声得到了尊重。尤其是职代会的提案工作,在每次职代会前都要求职工代表认真征集、提出提案,职代会后,切实抓好提案的督办和处理。多年来董事长一直坚持亲自审阅提案,详细批示。每年的大量提案都能做到件件提案不仅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还有解决落实部门的处理答复意见,最后还有提案人“满意不满意”的反馈意见。

上一篇:山东省财政厅《关于积极利用财政贴息政策下一篇:以依恋为题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