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五措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2024-09-22

龙南五措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精选13篇)

1.龙南五措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篇一

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扎实推进就业促进会工作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会

2011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上级部门的管理指导下,在社会各界以及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促进会认真遵循章程确定的宗旨,秉承人本服务的理念,紧紧围绕促进就业的工作目标,努力配合政府部门的中心工作,搭建交流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促进项目活动,发挥了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促进广大毕业生的就业和“人才强省”战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完善制度,健全机构,强化促进会工作基础

2011年,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会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完善机构设臵,不断强化促进会工作基础。一是成立了就业工作专家指导专家委员会。就业促进会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就业渠道扩展、大学生及用人单位权益维护、大学生就业工作行业标准制定和调查提供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导。二是组织召开第一届常务理事会。5月,促进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在河南农大桃李园学术交流中心成功召开。会上通过了促进会秘书处和专家委员会机构设臵以及促进会2011年工作要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42个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共58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既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又查找了不足,安排了工作。三是顺利-1-

完成促进会年检、审计工作。根据民政部门的要求,促进会从三月份开始准备年检工作的各项材料,包括促进会2010工作报告书、会费收支明细等,并委托省民政厅指定的河南广发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促进会财务进行审计并出具财务报告。在省教育厅办公室、财务处和学生处等处室的大力支持下,经河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认真审核,年检工作于6月顺利完成。

二、开拓市场,加强交流,拓展促进会工作空间

促进会坚持把促进毕业生就业、服务学校就业工作作为宗旨,准确把握工作定位,在“促进”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积极开拓市场,不断加强交流。一是联合举办名企招聘会。11月份,由促进会和新乡市创业者协会在新乡市体育中心共同举办了2011年河南省“新誉佳杯”全国名企大型招聘会。来自中南沿海地区的多家500强知名企业共计300余家参会,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吸引了4万余名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参与应聘。招聘会以“发展区域经济、展示新乡形象、提升就业质量、拓宽创业领域”为主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搭建了沟通、交流、选聘平台。二是积极开展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交流活动。10月份,由信阳师范学院承办的2011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会豫南区年会暨河南省豫南区高校就业指导培训会在驻马店召开。省教育厅、促进会秘书处及豫南片区的16所大中专院校主管就业工作的领导、就业部门负责人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北京高校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副总编、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原主任祁金利研究员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北京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李家华教授,分别作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和“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的辅导报告,向与会人员系统讲解了就业创业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11月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豫政„2011‟67号)文件精神,促进会组织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在河南科技大学就我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一年来,豫东、豫西、豫北、郑东、郑西等各片区牵头高校(副会长单位)也根据本区域工作实际,组织各会员单位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交流、学习活动。

三、拓宽渠道,服务就业,促进会工作形式

为适应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促进会不断拓宽促进就业工作的渠道,丰富自身工作形式。促进会在2011年主动与省内百余家知名企业,包括三全集团、杜康集团、宇通集团等发送邀请函,邀请其加入促进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校企人才合作平台,一方面,促进高校能够通过企业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各类科研、技术人才的需求,目标明确的培养毕业生;另一方面,积极服务会员企业用人需求。在完善传统服务形式的基础上,促进会依托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沃科网建立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促进会网站,服务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网站设立以来,日访问量平均达1000人次。网站设立“名企招聘”、“信息快报”、“政策法规”、“服务咨询”等栏目,为企

业风采展示、文化宣传、招聘人才,学生求职就业提供了有效、直接的通道。同时,促进会有关的通知、新闻、工作动态等消息也及时的发布于此,进一步丰富了促进会的服务形式和内容。

四、准确定位,积极配合,全面履行促进会工作职能

促进会充分发挥“促进”的职能,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工作。一是认真总结预征入伍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促进会各副会长单位在本片区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入伍预征调研工作,并根据各高校历史、地域等特点,总结了大量适合本校、本省的工作方法及宝贵经验。二是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工作,促进会依托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园,与相关会员单位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三是积极探索就业服务项目。按照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会积极拓展就业服务领域,从实际效能出发,组建一些带有示范、引导、探索性的就业服务项目。三是广泛开展就业促进宣传工作。促进会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就业促进会成立的重要意义,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提高其在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同时要创造条件为会员构建便捷、快速的服务平台。四是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了覆盖各个片区的服务网络。积极做好会员的发展和组织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五是做好就业促进会财务制度、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建设,实施规范管理,为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制度保证

一年来,促进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关怀指导,得益于会员单位的支持配合。由于促进会成立时间不长,很多工作处在探索之中,缺乏经验、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收缴会费缺乏措施,致使有一些会员单位就缴纳会费不主

动,有的甚至没缴。在新的一年里,促进会将按照《章程》的规定,把各项工作做好,创办一个诚信度高、服务质量好、有创造力的崭新的社会团体组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业不断做出新贡献。

2.“五强化”推进全市就业工作 篇二

主要做法:一是强化公共服务,促进供需对接。全市依托覆盖139个乡镇的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对外发布劳务信息。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和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建立就业失业人员实名制动态数据库。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春风行动”巡回招聘会38场,帮助15187人实现就业,其中跨地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10786人,本地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4401人;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全市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285户,帮助239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59户,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61人;发放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121人共计 33.45万元。

二是强化职业培训,提升技能水平。采取“就地培训”“校企联合”“订单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培训内容与用工需求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就业成功率。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355人,其中创业培训1109人,职业资格证核发2767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84人。精心组织农民工技能大赛,参赛农民工 2631 人,现场颁发初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2334 本。

三是强化劳务合作,畅通转移渠道。河池市保持与广东、浙江、福建、南宁、北海等地常态化劳务合作,为本地农村劳动力提供精准就业岗位。同时,创新开展“乡企劳务合作双百活动”,定期组织100家以上民营企业与100个以上乡镇进行劳务对接。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8050人次,完成全年任务107.50%。

四是强化平台建设,夯实创业基础。今年以来,河池市新增环江县、都安县2个自治区示范性农民工创业园,分别获得自治区5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将可接纳60家以上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置业创业,可安置返乡农民工、异地扶贫搬迁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创业就业3万人以上。全市已经建成5个创业孵化基地,可容纳入驻创业企业150多家,直接带动就业700人以上。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有序环境。注重对建筑、餐饮和商贸流通等用工流动性大的行业的法律宣传。加大日常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今年以来,发放各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资料5.63万份,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570家,涉及劳动者6.97万人,依法责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7041份,督促70家用人单位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累计314.17万元。

3.全面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篇三

2009年上半年,沧浪区妇联在市妇联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维绕中心抓重点,将区委、区政府的“保增长、保民生;优环境、优服务;转结构、转作风”的工作重点与妇女的创业就业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优环境,强服务,积极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一、大力宣传,加强政策措施引导,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广泛开展“富脑袋带动富口袋”、“带头创业致富带动共同致富”的“双富”“双带”活动。变安置性就业为开发式创业,创造性地开展妇女再就业工作,找准妇联组织的切入点,把握妇女的需求,拾遗补缺开辟新径,为下岗女工再就业搭设舞台。借助街道和社区零距离服务平台,在胥江三香广场举办妇女维权、创业就业政策等大型广场宣传活动,确立了把支持女性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的工作思路,通过技术、项目、资金、政策等全方位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激活女性自主创业的能力,使其步入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

二、整合资源,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创造更多妇女就业新岗位。

积极挖掘就业岗位,依托区职业介绍中心和胥江〃汇思联合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公益性岗位政策业务培训,和“岗位援助送上门”、“援助计划量身订”等多种再就业援助活动,一是在胥江街道举办了“乐业沧浪”、“庆三八妇女专职招聘 1

会”等大小招聘会10场。二是整合葑门街道葑溪社区妇女创业联谊会资源,和区多个部门、街道共同举办了大型迎三八招聘会活动,活动现场设置了政策咨询、培训项目展示、妇女创业服务、就业招聘和农村进城务工招聘等项目。13家用工单位提供了212个岗位,涉及超市促销员、酒店大堂经理、物业管理、酒店厨师、驾驶员、保安等。最终41人分别与亨氏联合、苏房物业、泰康保险等公司签订了就业意向。三是联合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走访创业企业,积极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做好科技引导资金的申报、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四是依托区女企业家联谊会、区楼宇经济联谊会等组织平台,胥江〃汇思联合就业服务大厅、蓝酷、区职介中心等服务平台,民营人力资源和联合办学再就业技能培训平台三大载体,强化创业服务交流平台,打响“励志创业〃圆梦沧浪”特色品牌。涌现出澄湖之星总经理许岩、蓝天美洁陈华等等妇女创业明星。五是依托街道劳动保障平台,以“服务企业”为先导,开展女性“创业就业”、“家庭妇女再就业技能培训”,为失业人员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1、通过网络匹配找工作的有770人次。

2、是通过参加区招聘专场13次,提供就业岗位1076个,最终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培训推进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采取措施帮扶就业,城乡统筹转移就业。三是有500人参加了市、区组织的SYB创业培训班,并获得了结业证书,85人办起了自己的创业实体。

4、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者创业,已有30名创业者办理小额担保贷款48万元,从而缓和了资金的紧张,使他们的生意走

上了正常运作的轨道。

5、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实施全方位跟踪服务,落实20个工作日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岗位援助承诺制度,帮助他们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六是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人,并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及时把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资金拨付到位,确保人员上岗后资金及时核发。七是加强失地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和再就业的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实施“报名—免费培训—鉴定—上岗”一条龙服务;28人培训中有26人领到了技能证书并实现了再就业。另有275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市职业培训中心的免费技能培训,且领到了结业证书,掌握了一技之长,从而增加了就业能力,目前已有90%以上的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四、突出特色,创新载体服务功能,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针对下岗妇女文化层次低,年龄大、技能单一等问题,除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妇女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外,针对妇女缺乏就业信息、缺乏就业指导等问题,开展了“春风送岗位”活动,为妇女创业就业送岗位、送技术、送资金、送服务。针对下岗失业妇女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现状,把提高她们的职业技能作为工作着力点,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就业培训。依托辖区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代办工商、税务等证照,免费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1、岗位储备和援助服务并举,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深入挖掘楼宇资源。着力扩大这一优势资源在劳动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在楼宇内充分挖掘空岗资源,并建立就业促进会和再就业援助基地,实施就业联盟机制。二是建立岗位储备库。以切实有效的援助措施,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岗位储备库,为大龄失业女性推出一项就业托底服务承诺。三是实施“一卡五优”承诺。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比较缺乏的职场生存法则,为其提供预检定位、面试辅导、培训及见习推荐、岗位匹配等“全程式”服务。

2、服务“软件”和孵化“硬件”并重,全面深化创业促就业工

一是注重“软件”,实施“333创业助推工程”。即帮扶创业“三项服务”、提升创业“三大活动”、宣传创业“三类明星”,不断提高创业服务效能。二是抓好“硬件”,建立并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在打造规范化的创业助推器的同时,创新理念,建立大学生虚拟创业工作室,注重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三、开展的活动:

1、“东弘杯”沧浪区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

2、青春扬帆•携手创业

——南门街道首届楼宇创业文化节

4.县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汇报 篇四

加大就业资金使用力度。充分发挥就业资金的作用,抓好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到实处,大力推进创业就业。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45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29人,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解决各类重点人群就业。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落实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强化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举措,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引导和扶持各类人员自主创业。

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根据全县就业岗位和用工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重点完成人以上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职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助脱贫。

5.县人社局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篇五

今年以来,我局把脱贫攻坚战就业扶贫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切实下一番“绣花”功夫,就业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

(一)搞好调查摸底,做到有的放矢。我局根据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全面开展了就业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比对工作,及时更新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数据,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就业扶贫台账,确保扶贫对象和帮扶信息“真实”和“精准”。全县现有农村贫困劳动力***人,今年计划就业脱贫***人,到**月底已实现就业***人。

(二)开展岗位对接,拓宽就业门路。为降低贫困劳动力求职成本,帮助他们早就业、早脱贫,我局积极为农村贫困劳动力搭建用工对接平台。9月13日,举办了“2017年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有**多家企业参加,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供求职者选择。各驻村帮扶单位,组织了***多个农村劳动力应聘。通过设立乡村就业扶贫政策宣传栏、发放就业信息宣传单、张贴招工年画、扫铜鼓县就业网二维码等形式加大线上线下服务推广力度,实现对就业扶贫户送政策到家、送服务入户、送岗位到手、送技能傍身。

(三)开发扶贫专岗,实行托底就业。针对农村少数贫困劳动力无法离家、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实际,我局对全县10个省定、市定贫困村每个村安排了一个就业扶贫专岗,主要有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岗、社会治安协管岗、乡村道路维护岗、保洁保绿岗等,从今年10月起,每个岗位从就业资金中安排500元/月的岗位补贴,各乡镇安排相应的基础工资。同时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享受社保补贴。

(四)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我局坚持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创新培训方式。积极开展了企业新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岗前培训、以电商培训为主的创业培训和家庭服务业培训等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创业培训合格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等创业服务。今年共有89名贫困劳动力参与培训,我们还主动将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采用“大篷车”式教学方式,到大塅镇浒村等地开展技能培训,实现农活和培训两不误,技能和收入两提高。

6.龙南五措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篇六

本刊讯(通讯员 高莹香)桂平市针对全市劳动力总量大,就业再就业任务艰巨的情况,采取了“五对接”措施,助推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早计划早部署,加快企业用工与劳动就业的内容对接。重点要求各乡镇、有关部门及时做好辖区内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摸底和外出务工人员调查摸底工作。二是营造氛围,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就业的信息对接。利用电视宣传12次,发送手机短信20万条,出动宣传车10辆深入全市26个乡镇宣传市内外企业的招工信息。三是有的放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就业的素质对接。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611人,农民工培训5751人。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服务活动,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就业的供需对接。上半年共举办招聘活动12场,提供就业岗位6万多个,现场达成招聘意向3万多人。五是建立健全就业环境优化机制,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就业的保障对接。该市人社部门领导经常深入企业,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改善用工环境,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11年1-6月,桂平市城镇新增就业3352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05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4080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82%、85%、86%、88%。城镇登记失业率3.9%,低于上级控制线0.1个百分点。

7.人社局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汇报材料 篇七

一是政策先行,全力保障。相继出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采取“放宽、搞活、让利”办法,强势推进在乡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就业工作。

二是座谈倡导,引凤还巢。在北京、上海、无锡等地举办“20xx灌河之恋—xx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搭建在外创业务工人员重叙乡情、重话乡音平台,激发xx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回乡创业热情。

三是升级平台,优化服务。在一个四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和高技能人才分市场基础上,新建主城区、化工园区两个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近距离服务企业用工、劳动者求职以及高技能人才引进。

8.全区就业工作推进会讲话稿 篇八

同志们: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把扩大就业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为实现就业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刚才,区人社局对全区上半年的就业工作做了汇报,在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及相关单位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电话抽查工作,是制约我区城镇新增就业工作的主要瓶颈,此项工作不合格就会被扣分,这直接影响到我区城镇新增就业工作在全省的排名位次,现在我就此项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如何做好电话抽查,确保数据质量,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是一项必须要确保完成,而且必须要确保考核位次靠前的政治任务,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严峻,严格按照区人社局制定的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数据质量和就业信息的真实性;

二、履行职责。要进一步增强城镇新增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努力推动社会充分就业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三、严把质量关。请区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城镇增就业工作的监督、考核、指导力度,做好省、市迎检工作,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影响全区排名的部门(单位)要问责,追究相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责任;

四、攻坚克难。要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努力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好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我区城镇新增就业工作在省、市增比进位考核排名中取得更好成绩。

最后,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城镇新增就业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各位领导、专家、志愿者,同志们:

在全党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全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的关键时刻,我们在这里简朴而又隆重地举行XX区“远程教育惠民月”活动启动仪式。这是组织系统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此我代表区委及区委组织部,对专程指导活动的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XX市远程办主任罗龙进同志表示热烈欢迎,对参加活动的各位专家、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远程教育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实施教育培训的创新举措,是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7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重视和支持下,全区远教教育工作成效明显,基本实现了远程网络和终端站点村级全覆盖。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近些年来远教工作在宣传教育、学习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充分发挥远教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特别是在提高远程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次我们举办“远程教育惠民月”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集中一段时间,组织有关部门为基层群众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健康、送文化,进行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更多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为民、利民、惠民、便民。

把活动时间放在7、8两月主要是考虑三个方面情况。一是7、8两月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季节,群众迫切需要农业生产方面的服务;二是7、8两月是一年中炎热的时候,群众迫切需要健康休闲、纳凉度暑、文化娱乐等生活方面的服务;三是7、8两月正值学生署期,农村大量留守儿童需要关爱帮扶服务。

希望各地各单位切实把握群众需求,有针对性的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一是要着眼惠民。有利于群众的事多做,不利于群众的事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禁做。活动期间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要派专人值守,延长服务时间,开放活动设施和活动场地,最大限度为群众特别是学生服务。二是要着重实效。群众欢迎的事多做,群众不欢迎的事不做,群众厌恶的事禁做,坚决防止搞形式主义。三是着力长远。要注重总结经验,形成制度,把远程教育惠民利民便民的一些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

9.浅谈高校推进就业教育工作的举措 篇九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剧增,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如何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实现顺利就业,是高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毕业生就业是事关毕业生个人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人保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继续增加,2010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教育部及时出台措施,全力推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9)15号),为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为使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高校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就业工作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一、目前高校采取的基本就业教育措施

(一)校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为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各高校努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的重要决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各高校都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就业主管部门,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当前工作重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分工,逐级落实责任制,努力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时,各高校注重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各高校将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强化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认清国家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当前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加强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社会和市场对高校人才的要求,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时召开教学改革会议,全面订正教学计划,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精心设置新课程。例如:以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为例,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学院增加了外交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三个新兴专业,增设了外交学、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课程。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科技竞赛、第二课堂、参与教师课题、教育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的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三)丰富育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

综合素质是直接决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往往能够发现和把握就业机会,成功就业。高校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的前提下,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成功就业做好准备。创新团学工作,丰富育人载体,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创办和参加各类社团、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演讲赛、三笔字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如:主题辩论赛、职业规划大赛、暑期“三下乡”等,努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强化就业指导和培训,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认识和解决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高校对学生开展了大量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一、加强就业教育。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始终,把专业培养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由“一次性指导”转向大学期间的“全程教育”。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业规划的教育和指导。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针对当前困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大力实施就业启航计划,探索构建分层次、分阶段教育的模式,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且召开大学生就业工作会议,出台了大学生就业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就业大讲堂、编印就业指导报、加强网络就业服务、开展就业调研、开拓就业市场等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连续十七年组织大型的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把用人单位请进来,方便学生就业。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的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和“有业不就”等现象,高校以不同的形式在学生中积极开展了“爱岗敬业,走好人生第一步”的专题教育报告会。同时还邀请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校友进行现身说法,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事业观。

第三,调动全校教师员工参与学生就业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学生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好学生就业的咨询、推荐、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第四,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的针对性,对就业困难群体重点帮扶。通过实践调查,切实摸清每一位毕业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压力大等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顺利就业。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积极引导他们做兼职、“先就业,再择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顺利就业。针对心理压力大的毕业生,主动找他们谈理想、谈就业、谈发展,以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就业。

第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和求职技巧培训,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设计、做简历及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等就业关键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各高校积极通过举办就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举办各类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六,鼓励学生通过考研、考公务员、考村官、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以及本地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等方式实现多样化就业。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近几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稳定在30%左右,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证书,例如:英语四六级、托福、注册会计师等,来增加他们的就业优势。

(五)拓宽就业渠道,广泛收集用人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

加快推进就业信息服务建设,努力完善就业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各高校纷纷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深入各行各业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年,各高校专门派部分老师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活动,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和深入交流,广泛收集用人信息。与一些实力强的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学生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使他们能尽快适应企业的需要。并且邀请一些公司、企业、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注重利用校友资源,通过组织校友报告会,校友返校联谊活动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利用网络、传媒等资源,获取各种用人信息,并以网络短信方式,例如:QQ群、飞信等及时发布招聘信息,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二、高校就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部分学生不合理的就业观念的引导教育工作仍存不足。

从近几年的毕业生流向来看,到中小企业就业、到基层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他们盲目贪恋大城市、大企业或事业单位,不愿回乡就业,更不愿到基层或边远地区就业。此外,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高或过低。自我评价过高的毕业生期望值偏高,致使他们有业不就,或有约不签,一味等待、观望,试图找到更好的工作。自我评价低的毕业生怯于走进社会,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从而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例如,以师范院校为例,一部分学生依旧考虑自己是师范类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主攻目标是学校,缺乏跳出教育部门就业的魄力。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像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校,这就需要在高校就业教育中从时间和内容上加大力度,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力量。

(二)对毕业生就业中“有业不就”现象教育引导不够

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不正确,相互攀比,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另外,部分毕业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还有部分毕业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此外,部分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不足,使用人单位不够满意。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校的就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部分学科呈现出专业知识老化、课程设置滞后等现象,尤其是就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在部分学校有滞后的现象,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发挥对学生的就业应有的教育作用,给高校的教学和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学生所学的一些就业知识和专业知识与现实失去了有效衔接,这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感觉力不从心。

三、高校今后就业工作的方向

(一)进一步发挥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作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多渠道就业

进一步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二)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就业指导教育

及时了解、分析社会人才走势,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教育,邀请优秀的职业规划专家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职业分析、职业设计,培训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职业规范等职业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宣传市场就业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政策,指导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定位职业目标。

(三)加快教学和课程改革,适应高校学生就业的发展步伐

加强对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召开高校教学和课程改革会议,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精心设置新课程,以适应高校学生就业的发展步伐。

(四)积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完善就业教育资源,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

加强各高校间的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继续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加强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快速、准确的毕业生就业监测系统,及时、动态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新一轮毕业生就业工作又拉开了帷幕,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高校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就业教育,努力摆脱传统计划模式的束缚,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多方力量,为毕业生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不断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端鹏.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异常严俊[N].济南日报,2010-2-16.

[2]袁贵仁.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9〕15号[N].2009-11-23.

10.龙南五措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篇十

就业)、按比例分散就业及个体就业并存的就业形式。

一、我市残疾人就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我市现有残疾人3万余人,经市残联鉴定登记持证残疾人1114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3%,其中有劳动能力且在就业年龄范围内的持证残疾人7575人,占68%,已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有4782人,占63.13%,其中43家福利企业安置1935人,1012家企事业单位分散安置2847人。办厂、开店、从事家庭加工业的有867人,占11.45%,其余残疾人有的在家务农,从事种养殖业,还有的迫于生计不规范经营或成为无业人员,这些残疾人除了依靠家庭、亲戚供养外,大多数依靠政府、社会各界的救助。因此,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困境,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制定相应对策,切实解决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

二、目前我市残疾人就业存在困境

1、社会就业形势竞争处于劣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决定了供大于求将在我市长期存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当前以及相当一段时期的社会就业问题难以解决,残疾人由于受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到残疾人的就业,残疾人就业竞争明显处于劣势。

2、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热心不够。一些企业和单位对残疾人有歧视,不了解残疾人能干什么,对残疾人就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健全人尚未解决吃饭问题,更何况残疾人呢?致使残疾人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有些单位宁可缴纳保障金也不肯录用残疾职工,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3、就业要求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与全球化接轨,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企业来说,同站一个平台,做大做强做优是唯一选择,所以健全人、多面手和高精尖者成为首选,残疾人就成了遗忘群体。

4、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残疾人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也是残疾人就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家庭、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年龄较大的残疾人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者,被迫退出竞争行列。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有的残疾人眼高手低,能从事的工作不愿做,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影响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

三、推进残疾人就业若干对策和方向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改变残疾人就业难的现状首先得先转变认识,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做好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市残联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现代信息网络,闹市区的固定电子宣传屏幕、宣传横幅,广泛宣传残疾人就业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专门编制了残疾人工作《政策汇编》读本,通过残疾人“十佳自强模范”巡回演讲、“残疾人在我心中”征文、残疾人事业公益广告作品征集、“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法律咨询、“爱心·助残·和谐”专场文艺等多种形式,宣传残疾人事业,让全社会都了解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推进的必要性。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部门单位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和用人单位的理解,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氛围,并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按比例就业工作规定了各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自1995年浙江省政府颁布《关于推行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通知》(浙政发〔1995〕175号)以来,我市全面推行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深入,我们始终坚持以安排残疾人就业为目的,以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手段,向那些未达比例单位积极推荐残疾人就业。对一些单位录用残疾人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要求单位予以补办;对有些单位长期让残疾职工待岗居休或同工不同酬等现象及时指出给予纠正,切实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近5年来,我市新安置分散就业954名,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7%以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已成为我市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2007年,我市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平湖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更扎实的政策依据,为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铺平了道路。

11.龙南五措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篇十一

截至12月22日,盘江技校共开办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班11期,培训农民工983人次,前6期494人已报送盘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技能鉴定,鉴定合格人员457人,合格率达93℅。

2009年6月,六盘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盘江技校为十八家技能就业特别培训定点机构之一。培训资质认定以来,盘江技校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根据公司各矿的用工需求,充分利用矿山一线的技术、设备等优势,先后在火铺矿、金佳矿、松河煤业公司、老屋基矿、月亮田矿、土城矿开办煤工种农民工技能就业特别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限为2个月,培训期满且鉴定合格的农民工将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为确保培训实效,盘江技校对培训点的每一期培训过程检查不少于6次,严格核实技能就业培训申请表、开班计划表、技能培训明细表、培训理论和实际操作教学计划表、考勤表和技能培训问卷调查表等基础性资料,认真做好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一系列衔接工作,保证了每一期的培训时间不少于规定要求,培训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培训资料完备,培训资金有效用于整个培训工作。

目前,火铺矿、山脚树矿第二轮技能就业培训工作正有序开展。

胡鹏报道

12.龙南五措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篇十二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部署,推动我市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促进贫困户就业脱贫。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全区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149 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整合资源,以传统手工业、特色产品加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撑,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动员龙头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一批符合国家政策、生态绿色环保、就业门槛低、市场前景好、发展可持续、带动增收效果好的特色产业就业扶贫车间。到 2020 年,力争每个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 1 个以上就业扶贫车间,优先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二、规划建设 (一)建设类型。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全区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149 号)

确定的五种类型(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乡村旅游式),结合当地实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带贫增收能力强的就业扶贫车间。

(二)建设用地与选址。

1.建设用地。各县(市、区)政府结合本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就业扶贫车间选址,优先使用村内空闲建设用地和空闲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积极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闲置土地和闲置房屋盘活等方式,拓宽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用地保障渠道。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乡(镇)、村规划,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使用权人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以租赁、租让结合、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工业或联营办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滩、荒沟等未利用地创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未利用地,且土地前期开发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在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的 15%执行;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未利用地,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的 50%执行;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的 70%执行。但出让价不得低于该项目实际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2.项目选址。就业扶贫车间应注重统筹考虑建设用地来源、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需求和经营需求,优先选择在人员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的空置楼房、村委闲置的办公楼、村级文体活动中心闲置的楼房、村集体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办公用房、废旧校舍、厂房等房产资源,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降低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成本。〔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三)经营主体。就业扶贫车间应依托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引进有实力的、信誉好的经营主体建设。经营主体包括: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到镇、村设立分厂、加工点,各类生产经营合作社到村设点,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工时灵活的小微企业到村设厂,动员外出创业、本地经济能人、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返乡创业办厂,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引进项目等。〔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促进局、工商联、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四)资金来源。各县(市、区)政府多渠道筹措就业扶贫车间建设资金和带动就业奖补资金。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财政切块到各县(市、区)用于产业扶贫的专项扶贫资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扶持资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补助资金,县(市、区)人民政府债券资金,县级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和定点帮扶单位援助的资金,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捐助的社会扶贫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自筹资金,企业、个人投资资金等。〔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

(五)用工来源。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做好贫困人口就业人数、就业意愿的调查摸底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结合劳动力资源调查做好贫困人口的就业意愿登记工作;扶贫部门及时更新并提供贫困人口的有关信息,积极为企业提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名单,并动员他们到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村“两委”要为企业提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名单,协助做好就业相关工作;由村“两委”、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动员有就业意愿、有相应能力的贫困人口到就业扶贫车间就业。原则上,就业扶贫车间要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 三、规范管理(一)认定程序。工厂式(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的认定程序,参照自治区人社厅、财政厅、扶贫和水库移民局《关于做好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82 号)要求执行。种养式就业扶贫车间、贸易流通式就业扶贫车间、乡村旅游式就业扶贫车间的认定,待自治区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认定办法后参照执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林业局、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二)明确产权。各县(市、区)政府要依法对就业扶贫车间产权、收益权进行明确。由政府、村集体投资,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扶持资金、县级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以及定点帮扶单位、企业、个人等援助资金建设的就业扶贫车间归村集体所有,有关方面和村集体签订资产移交合同,由司法局协调各公证处依

法进行公证。由企业、个人等投资建设的就业扶贫车间,产权归建设主体所有。〔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三)就业形式。由各县(市、区)指导贫困劳动力与就业扶贫车间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全日制上班,按月领取工资,实现稳定就业;鼓励就业扶贫车间为无法全日制工作的贫困人口设立灵活多样的就业岗位,实行弹性工作制,按计件或计时方式发放报酬。针对无法离开家庭的个别贫困户,各县(市、区)商务部门指导就业扶贫车间与贫困人口建立承揽关系,签订承揽合同,将原材料放到贫困户家中进行来料加工后,由就业扶贫车间回收产品;各县(市、区)农业部门指导就业扶贫车间与贫困人口签订特色农产品产销合同,由就业扶贫车间收购贫困人口生产的特色农产品。〔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四)收益分配。收益分配要本着谁投入多,谁收益多,多方共同收益、兼顾公平的原则,属于村集体的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收益要重点用于帮扶贫困人口脱贫。鼓励村集体利用收益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岗位,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贫困人口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洁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人口参与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工作,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残联、卫生健康委等〕

四、扶持政策 (一)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

1.场地扶持。对租用产权归村集体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生产经营的扶贫车间,其在生产经营场所内发生的场地租金,由扶贫部门按其实际费用的 60%给予补贴,每月最高不超过 1 万元,补贴期限从租金产生之日起至 2020 年 12 月 31日止,所需资金由县(市、区)财政解决。租用私人房屋进行生产经营的,不予补助。〔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就业奖补。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并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同,在 1 年内累计工作不少于 6 个月,且获得不低于 6000 元劳动报酬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其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 3.培训补贴。对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已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同,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师带徒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实际支出给予培训主体补贴,补贴上限不超过 1000 元/人,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农民工创业就业奖补)中统筹安排。〔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

4.社保扶持。对与贫困人口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贫困人口连续工作 6 个月以上,依法为贫困人口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业扶贫车间,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给予不超过 3 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费用(不包括个人应缴部分)标准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对以灵活就业形式参与就业扶贫车间生产的贫困人口,就业扶贫车间应为其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各县(市、区)政府统一为扶贫车间所吸纳的就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除外〕。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医保局〕 5.贴息补助。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需要向当地金融机构申请扶贫项目贷款的,在规定限额内按不高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连续给予不超过 3 年的全额或一定比例财政贴息补助。其中,对在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非贫困县的贫困村注册成立且直接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经营主体,按不高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连续给予不超过 3 年、每年每家扶贫龙头企业最高不超过 1000 万元、其他经营主体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的贷款额度给予 50%的贷款贴息补助。贷款贴息所需补助资金由县(市、区)财政从本级预算和自治区、贵港市补助的财政资金中解决。进一步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对符合条件申请贷款创办就业扶贫车间的农民工优先放贷,并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补助。〔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贵港银保监分局、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 6.产品流通补贴。对提高货物周转率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的经营主体由商务部门给予产品流通补贴。一是支持经营主体推广使用标准化托盘,对租赁托盘给予为期 2 年的租金补贴。二是支持经营主体开展城乡高效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实现

优势互补,对形成产品—统仓—分拨—末端配送网点的现代商贸流通供应链,按照投资总额的 30%但不超过 200 万元的标准给予资金补助。所需资金由县(市、区)财政解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财政局〕(二)扶持就业扶贫车间建设。

7.建设补助。对生产经营主体自主建成并正常运营 6 个月以上、且持续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6 个月以上,吸纳就业 30 人及以上(含一般农户)实际发放总工资不低于 6000 元/人的就业扶贫车间,由扶贫部门给予 3 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在此基础上,对超过 30 人部分,每多吸纳 1 名贫困人口就业再给予 3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每个就业扶贫车间的建设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补助资金由县(市、区)财政统筹解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8.用电“绿色通道”。建立用电报装“绿色通道”,全力服务就业扶贫车间建设。贵港电网公司受理客户用电报装时,对于客户能提供文件证明其所报装用电项目就业扶贫车间的,要做好项目标识。项目符合业扩延伸标准的,高压类新装客户免费装表到户,优先安排配套资金支持用电项目建设。通过优先服务、专人负责、现场办公、重点督办等多种措施,从简从快办理报装手续和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建立项目用电报装跟踪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责任单位:贵港供电局〕

9.星级评定奖励。对就业扶贫车间实行星级化评定,以常年能正常运营、带动就业的贫困人口年人均工资收入不低于 2 万元为评比主要标准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就业扶贫车间带贫时间(从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起算)长短为星级评定标准。

(1)带动 5—15 名贫困人口就业,且带贫时间满一年的就业扶贫车间,可评为一星级就业扶贫车间。给予 1 万元奖励;(2)带动 5—15 名贫困人口就业,且带贫时间满两年,或带动 16—30 名贫困人口就业,且带贫时间满一年,可评为二星级就业扶贫车间,给予 2 万元奖励;(3)带动 16—30 名贫困人口就业,且带贫时间满两年,或带动 31—50名贫困人口就业,且带贫时间满一年,可评为三星级就业扶贫车间,给予 3 万元奖励;(4)带动 31—50 名贫困人口就业,且带贫时间满两年,或带动 51—80名贫困人口就业,且带贫时间满一年,可评为四星级就业扶贫车间,给予 6 万元奖励;(5)带动 51—80 名贫困人口就业,且带贫时间满两年,或带动 80 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且带贫时间满一年,可评为五星级就业扶贫车间,给予 10 万元奖励。

每个就业扶贫车间累计享受奖励不得超过所获最高星级的奖励标准。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每半年组织人员对就业扶贫车间进行评级,对评上星级的就业扶贫车间予以授牌,市级财政部门根据评级结果统筹发放奖励资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评级情况在扶持政策上予以倾斜,鼓励各金融机构根据就业扶贫车间星级评定情况给予差别化信贷支持,激发就业扶贫车间发展壮大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金融办、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贵港银保监分局〕(三)扶持贫困人口务工。

10.设备奖补。受委托居家从事生产加工活动的贫困户,自己购买加工设备的,由扶贫部门按照实际购置支出给予奖补,奖补上限为每户不超过 1 万元,所需资金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列支。〔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扶贫和水库移民局〕 11.“雨露计划”培训扶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贫困人口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以及就业扶贫车间的用工需求,按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的要求,将贫困人口纳入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补助范围,组织开展培训。〔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经营主体创办扶贫车间提供市场监管、税务、消防、环评等“一站式”服务。各定点扶贫后盾单位要积极参与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主动引进企业,引导贫困人员到就业扶贫车间就业,确保挂点村年内建成就业扶贫车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此项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作,整体谋划,出台政策,配套资金,统筹推进;乡镇人民政府要具体抓落实,结合当地实际对接引进合适的企业,同时做好车间建设规划、选址,就业培训摸底,组织贫困劳动力进厂等工作;村(屯)两委要积极发动群众到车间就业、提供生产场所、协助做好水电安装等工作,确保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任务按时完成。〔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局、应急局、投资促进局、贵港市税务局等〕(二)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就业扶贫车间信息数据库,以“贵港市+4 位数字”的格式为已建或新建的就业扶贫车间进行统一编号,并详细记载每个就业扶贫车间的名称、地址、负责人、类型、面积、生产加工项目及规模、吸纳劳动力、贫困人口就业具体情况等基础信息,实现就业扶贫车间信息全面公开、动态监管。对就业扶贫车间开展全覆盖日常巡查,强化对就业扶贫车间薪酬兑付的监督,治理和惩戒欠薪行为,确保“零拖欠”。强化劳资矛盾隐患的排查与妥善化解,做好劳资纠纷案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确保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劳动者的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 98%以上。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安全管理运营,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劳动保护,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防火防爆等

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优化简化流程环节,由环保部门提前介入指导,从源头把关,防止小散乱污染项目上马,使就业扶贫车间符合环保要求;加强生产全过程的检查指导,对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督促整改或责令关停,防治污染环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公安局、应急局、生态环境局等〕(三)建立退出机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吸纳贫困人口比例过低的就业扶贫车间,应督促其加大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力度。建立就业扶贫车间退出机制,对停止生产经营达 3 个月,且经本地人民政府帮扶之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的就业扶贫车间,或者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低于就业扶贫车间认定标准且持续 6个月以上的就业扶贫车间,取消其称号和享受就业扶贫车间扶持政策的资格。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创新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水平,因地制宜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让贫困人员得到持续稳定的收入。〔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局、应急局、投资促进局、贵港市税务局等〕(五)强化宣传引导。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树推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就业扶贫车间在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扶贫车间扶持

政策,确保扶持政策及时、有效落地,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共同发展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六)强化检查指导。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检查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对工作措施不力、成效不佳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适时约谈。(责任单位: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扶贫和水库移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3.人社局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简报 篇十三

为破解辖区就业创业难题,区人社局积极落实“六大举措”,推动辖区实现更加充分、更加高质量的就业。

搭建平台帮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计划在牡丹广场开专场招聘会,涉及二十多个行业,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开发岗位帮就业,今年拟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人,缓解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情况,实现空岗即补,及时补缺;技能培训帮就业,以中短期、“订单、定向、定点”式培训为特色,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率达到95%,同时还有引导性培训每年不低于人;创新载体助就业,利用劳动保障网络化信息平台,建立我区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面向社会及时发布各类岗位信息,实现空岗即补安置;宣传补贴助就业,大力宣传“开创业补贴”“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岗位补贴”“大众创业扶持项目”等国家优惠政策,助力职工创业;鼓励创业助就业,“一园一赛”促就业,扶持孵化基地1个,预计带动就业500人,大力支持涧西区创业大赛,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区创新创业。

上一篇:学习型企业方案下一篇:《冲出亚马逊》观后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