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通用8篇)
1.《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一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是完善制度,以考核促进提高。
最新修订的《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明确了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的步骤、方法,细化了学生评价老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社会评价老师、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评价老师的具体内容。通过考核促进广大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二、是创新机制,以活动促进提高。
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党员为主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教育思想,坚定职业理想,提高认识水平,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师中开展才艺展示、“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征文活动、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教学赛教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政治学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合力,努力形成学校各管理机构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是到底尊重学生到何种程度,而且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应当如何对待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的问题,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我认为不大和谐的问题。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流行称“学生是上帝”并把它写在横幅上,悬挂在学校最繁华的场所。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坦言“学生是上帝嘛”。其他学生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群起响应。学生是上帝吗?学生可以自认为是上帝吗?我认为不然。教师确实应有服务学生的意识。从现实情况看:也有需大力弘扬的必要,但把学生抬到上帝的位置,于学生自己、教育本身,害处不少。
首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不论是身体方面、心理方面,还是人生阅历、知识根基、是非观念、辨别能力等都还非常稚嫩、肤浅、犯点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一味的迁就迎合,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失去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其次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视为上帝,一切迎合学生,取悦学生。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忽视社会效益,甚至从根本上背离教育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校不但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反而会误导学生,葬送学生的前途。
再次,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悖。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能克服陋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锻炼顽强意志和毅力,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不是请学校帮助他们培养专横、霸道、自私自利、不学无术、压滤机滤布厂家唯我独尊的上帝。
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格。但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错误,既要一切服务于学生,但决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他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懂得,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德才双磬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无才无德、高高在上的“上帝”。
四、是践行“标准”以学习促进提高。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年初,综合学校实际、家长、社会需求修订形成《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充分体现了全体教师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自我加压,争做新时期合格教师的愿望。《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的评价内容是教师检查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是否适合岗位要求的“标准”。同时,学校大力宣传学习优秀教师代表霍懋征老师的高尚情操和典型事迹,学习本校“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以此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主观自律,提高师德修养。当然,师德建设要从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岗位实践、榜样示范到行为养成结合而成还需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建设完整的师德建设系统才能不断把师德水准提高到新的水平,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进一步带动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多学习多反思努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让我们教师的好习惯——来营造一种有益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校园文化吧!
2.《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二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 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 亦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学习。高尚的模范教师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主观因素的协同努力, 特别是通过不断学习, 加强自我修炼, 不断自我完善而逐步发展和提高而形成的。只有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才不会迷失道德修养的方向, 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
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学地认识社会, 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抵制腐败道德观念的侵袭, 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 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
二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师德修养中, 要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学习。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 都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 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 体现了教师的道德风貌。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 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 通过比较和思考, 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孔子主张“以人为镜”, 主动与别人的言行得失进行辨别比较, 进而反省自己。要求教师要“见贤思齐, 见不齐而内省也”, 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提高, 并善于反思。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只有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 才能真正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 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师德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一是钻研业务。作为高校教师, 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 刻苦钻研, 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 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
二是科学研究。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 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 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 抵制学术腐败,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子, 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
三是关心爱护学生。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 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 高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 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 纠正缺点, 发扬优点, 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3、加强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 作为当代高校教师, 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义与利”, 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准和内涵。因此, “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中关键的一环, 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正确、科学地认定在教育实践中的“义”与“利”:最大的“义”就是爱学生、爱教育, 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最大的“利”就是培养出更多有益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更多对人类进步和历史传承有重大价值的青年一代。在国家和社会逐渐提升教师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 高校教师更应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因为这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只有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
4、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 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能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从而内化为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完整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核评价体系, 为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提供制度保障, 既能有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又能对高校教师队伍中职业道德修养低下的人员给予警告和教育, 并将其及时清除出教师队伍, 永葆高校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 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和参与者, 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认识如何, 对职业关系把握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高校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 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 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 对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摘要:履行高校教师职责,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教师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品质。
关键词:师德,内涵,内省
参考文献
3.《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三
1.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特殊化
高职院校往往带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这就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能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师德要求,而要特殊化,即师德修养中要加入所面向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以铁路类院校为例,教师应对铁路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内化到师德当中,在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言传身教将铁路行业的爱岗敬业、忠于人民、遵章守纪、注重质量、安全第一、尊客爱货、服务热情、团结协作、服务大局等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并注重学生相关素质的培养,让同学们明白“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第一宗旨是师德修养特殊化的鲜明事例,如果这些特殊的行业道德都不能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如何能要求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有很好的体现?
2.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专业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技术类专业出身。很多教师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当中对师德修养方面的相关理论更是所知甚少。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去更加专业地去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认为只要按照社会公德的标准去提升个人修养就能达到提升师德的要求。那么教师作为一类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他的道德要求其实是更专业、更深刻的,教师法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修养都做出了明确的说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2]。职院校一定要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教职工学习师德修养相关理论,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指出“明路”,让我们的师德提升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事可做,做出成绩,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多元化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并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开展相关工作。首先要成立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构并拨付专项资金,通过定期举行师德专题讲座、研讨、学习、实践等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师德修养提升工作。其次要建立教师师德修养的考评机制,将师德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激励教师主动投身到相关活动中去。再次要发挥好青年教师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主力作用,他们即是师德培养的主要对象,又是各种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可以举办青年教师师德演讲大赛等活动形式,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牢固树立不断提升师德修养的理念,并作为自己日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点。最后就是要探索引入学生、家长、企业人员及相关社会力量参与到师德修养提升工作进程中来的新途径,建立健全民主参与、监督及评价机制,开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工作的新局面。
4.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常态化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常态化。从院校层面看,院校领导不能将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工作看成是“做样子”工程,认为有这个形式就够了,相关工作做得不系统、不正规、不细致,不能建立常态化的有效机制,这样只会使得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无力的口号,喊不响、喊不清、喊不长!只有自上而下的将常态化理念印到心里,落到实处,才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师德建设成果。从教师层面看,教师不能将师德修养提升工作看成是应付院校要求的一时之策,更不能认为是部分领导一时头脑发热的举动,要从根本上摆正师德修养工作的位置,并将其作为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去加强,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工作的常态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任务,重点还是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例如制度制定机制、宣传机制、活动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等等,只有多方机制相互联动,才能真正做到常态化。
5.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担负着培养一线劳动人才的重任,他们的师德修养必然要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职业观,这是用人单位选拔员工所必定要看重的方面,因此科学、完善地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机制和体系建立工作关系到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关系到高职学院的长远发展,必须多措并举,做好相关工作,彻底改变高职院校师德修养提升工作方面的薄弱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永平. 铁路职业道德.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07.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杨寂. 高校师德修养与建设[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4.《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四
培训心得体会
长堰中学陈天栋
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党员为主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教育思想,坚定职业理想,提高认识水平;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师中开展才艺展示、“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征文活动、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教学赛教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政治学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合力,努力形成学校各管理机构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最新修订的《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明确了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的步骤、方法,细化了学生评价老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社会评价老师、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评价老师的具体内容。通过考核,促进广大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1-
学生的个性品格,但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错误;既要一切服务于学生,但决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学生。
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他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懂得,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德才双磬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无才无德、高高在上的“上帝”。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多学习多反思,努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让我们教师的好习惯——来营造一种有益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校园文化吧!
5.《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五
——教师如何实践教育爱
张领
热爱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那么,我们教师要如何才能实践教育爱?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应该尊敬教师,但从教师的职责来说,其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活动离开了“爱”,则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传授知识,并不是简单地讲述所能奏效的,它非常需要教师深厚的感情作为催化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的,幼儿一生下来,大脑还未成长起来,是儿童在生活中接受外界刺激后才逐渐发展的。
教育爱是以爱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活动。要教育爱,就要熟悉教育爱的对象,把握教育爱的真意,学会教育爱的艺术,熟悉教育爱的对象。
教育爱要造就对象主动爱的能力。要身心健康,有健全的体魄,又有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理。要尽多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知识和关于人自己的知识,在不断地把主动爱作为责任的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其能力。教育爱的最高目标是塑造对象为理想而奉献直至献身的品格。
教育爱,也就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仁慈
教师仁慈的核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仁慈施教上。即实践教育爱应做到:
① 无条件的爱心;②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拥有教育信心;
④掌握沟通和表达技巧;
⑤关心学生的心理应当从具体做起: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以真诚的态度接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
⑥在自由和约束间寻找平衡.教师爱学生是顺乎人性,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因为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人既想得到别人的爱,又想爱别人,人生下来,如果得不到爱,会产生畸形心理,如性格孤僻,情感冷漠、消沉等等。说合乎社会发展需要,是人类懂得了爱才形成社会,人类倘若没有爱,社会就不能发展,假如在一个社会结构单元内,大多数成员都是冷酷无情无爱,那就会失去的内聚力和亲和力,造成社会系统内有序状态减少,混乱现象增加,最终导致社会的解体。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爱心,而是爱的合理方式。教育爱需要我们精神上的解放。
教育爱没有逻辑的条块,不能像硬件那样起运、加工、生产„„教育爱适宜 的方式是浸润,潜移默化。因此,教育爱需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我们的一位教师把它形容为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爱无痕。
一、教育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爱 一位著名教师说过,“我的经验只有一个字,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工作的学校,爱你所教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自觉的、普遍的、持久的爱,是充满科学精神的爱,这就是教育爱。这种教育爱具有很丰富的内涵。
第一,教育爱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甚至其关心程度胜过自己的孩子,把学生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
第二,教育爱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感。急学生和家长所急,想学生和家长所想,千方百计为学生排忧解难,许多优秀教师都有这种本能。他们一来到学生当中,应能迅速体察到学生情绪上的细微变化,并从积极的、发展的角度去宽容学生、理解学生。
第三,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感。所有优秀教师都有“用教师的爱去帮助学生、去挽救孩子”的高尚精神,他们不会看到学生犯错误而熟视无睹,不会看见学生愁眉苦脸而不过问,他们希望学生每天都是快乐的、向上发展的,这是教师的期望,也是教师的品质。
第四,教育爱表现为教师为学生成长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多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产生了奇特的效果,使“学困生”得到转变,使“坏孩子”变成好孩子,甚至使学生的顽疾得到治愈,这都是教师不计较上下班时间、不计较有无报酬、无私奉献的结果。
二、教育爱是一种科学的爱
“科学的爱”要做到三点:
1、要了解学生。
2、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3、要严格要求学生。
教育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保持对对象的“全神贯注”,对对象的细微行为也有所预期,并迅速做出反应。
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应具备四种身份即:“严父”、“慈母”、“同志”、“朋友”。无数优秀教师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想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成功,首先就要以爱学生作基石,如果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相互的爱,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6.《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六
小学继续教育培训
新课程: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讲义
2011-2012学第二学期小学继续教育学习资料
学科: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第1课时
时间:7月16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导论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的发展要靠高科技的拉动,而人才是知识经济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和主宰。知识时代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的教师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持久战。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的培养和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教师教育工作者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工负担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担,因此,师德比其它职业道德有更加强烈的示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位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嬴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也称教师道德或师德,良好的师德是一位合格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在教师的活动中,思想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德育总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担负着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德育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所以,广大一线的人民教师就要更有责任修炼好自身的道德修养,尤其是职业道德修养,去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体示范作用的真实写照。教师要求学生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自己首先必须遵守和执行,而且这种遵守和执行,不仅要在学校课堂上体现,还要贯穿教师的整个生活过程中,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作用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新的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
一、新历史时代下的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角色的转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对新的评价方式的认同都直接影响着新教育理念的实施,而这一切又都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紧密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实施新课改的程度和认识深度。新教育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师德上的表现就是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上更新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树立高深的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努力发展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
(一)教师不仅要教书,理会要育人
教师的天职是传递知识,但这不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全部,传道、授业的目的是解惑,也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新时期的新型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而要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就是教师的责任了,同时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指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首先是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均势。
(2)培养学习的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和智商有关,而且与情商密不可分。21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技能: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技能、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
(3)教会学生做人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深造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在关注每个学生进步和发展,关注每个个体的成长,引导学生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进行追求。
(4)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具进。在新课改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而不断探索,为此教师自身冼应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理论修养。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课程,走进课程,用新课改中所要求的方法去教育学生。
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关注党的新政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还要学习江总书记的社会荣辱观,要带头遵守和实践“八荣八耻”,用科学的言行教育孩子,用积极的学懈感染孩子,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使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想以德正其身,还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提升自身一政治素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三)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师应以身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单一地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作为教师要严守“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原则,正确施教,维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增光添彩。
(四)学习教科研方法,做研究型教师
教师要发挥其主人翁的地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彼此分离的局面。教师的任务不能只是教学,研究也不能是专家们的“专利”。所以,我们的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教育手段和技术,钻研新方法,成为有科研精神的教师,这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体现。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每位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所以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只有发挥创新作用,才能带动学生创新。
作业:1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2、在新历史时代下的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
第2课时
时间:7月16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导论第二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现阶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在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数
(二)课程观念的转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突出特点是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所以教育活动始终贯穿着教书育人的要求,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实施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基础
新教育理念的实施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是新教育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构成实施课程改革的深层矛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保障实施新教育理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作业:
1、要培养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第3课时
时间:7月16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导论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三、目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存在的问题用表现
(一)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在日常教学中:a、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b、缺乏责任心;c、不能很好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d、缺乏现代教育观念。
2、在品德问题上:a、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b、无教师伦理道德;c、不能公平对待学生。
(二)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下不良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
2、教师自身因素影响
3、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不健全
(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领导,从上至下高度重视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成立从校长到处室主任,从年级组长到班主任,从家长到学生这种系统的师德监控体系,将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行为纳入有效监控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2、加强宣传,树立先进典范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要把学校以往尤其是新世纪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提炼出他们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使广大的教师学习榜样的同时不盲目、不追风、不夸大,切实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3、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制度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要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教行为,对师德不合格教授教师实行“教师聘任一票否决制”。
教师师德是一项永久性工程,必须常抓不懈。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师德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和奖金挂钩,把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与教师的利益联系起来,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作业:
1、目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有那些?
第4课时
时间:7月16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内涵
一、建构科学的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主要反映与一定社会文化相融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它通过个人职业活动的行为方式来体现。
新时期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构成应该包括:
(一)、为师者,德高
作为教师,第一位的素质就是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树立德高为师的职业理想。德高为师,首先要求教师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同时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为人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尊重、认可及依赖,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形成良好首先品质和行为的楷模,并凭借教师高尚的品德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而这些做人的道理,不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授,更要靠教师的言行表率。教师的首先品质及人格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为师者,学高
教师既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人类文化的工程师,而学校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
1、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信念的学科特色。对教师节而言,职业性的素质就是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
2、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3、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对于教师来讲,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教育科学知识是操作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预见性的科学实验性,克服盲目性。
(三)为师者,技高
教育技能,即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能力。也是一名教师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本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创新能力。
(四)为师者,表率为先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核心是教师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培养灵魂,以人促进人的发展。只有提高教师的首先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才能,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教师要执教,必须“为人师表”,必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并要先于、高于、优于一般社会成员,坦诚接受学生、社会与自我的监督、评价。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纯洁灵魂、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在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人格楷模。
作业:
1、新时期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第5课时
时间:7月16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归结为:以学生为本,教学相长,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以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是当代教育的取向
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社会生活中有生命的主体,教师培养学生与工程师制造产品在本质上有根本的区别。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真正的做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角色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2、“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发展
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在:教育要在传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在使学生接受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参与实践的行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审视教师的教育角色
以学生为体的教育理念,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作业:
1、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新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区别?
2、解述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
(二)教学相长,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体现在师生关系、教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相长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更进一步明确学生的角色定位,明确工作的性质和自身的作用。师生平等合作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师生平等是前提和基础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教师为权威主怀,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支持者,需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偏爱,要树立“生生平等”的观念,喜优厌差是教师必须克服的“劣根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工共同发过程。
2、主动向学生学习是关键
在教学相长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向教师学习并主动接受教师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并且是主动地学习。
向学生学习,并不是学习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好学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但更多的是与学生一样,是研究学习活动中的共同学习者和研究者。这更要提倡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师生互动是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由简单变为双向的关键。
作业: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有那些?
第6课时
时间:7月17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三、完善合理的师德内容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教师把自身的各种特性作为手段去影响和感染劳动对象,从而使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
(一)热爱学生和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意识
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热爱学生,这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案例P30-32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成为合格的教师的前提,同时是教育的过程与内容。其中最为本质的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爱岗敬业的职业规范
敬业是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崇高境界和行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岗位,这是教师道德的前提和基础。一保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会有高度的责
任感和进取精神。
案例:P32-34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崇高的职业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业:
1、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2、为什么说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热爱学生,这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第7课时
时间:7月17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三)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
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特有的要求,教育者只有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可以为人师。
案例:P34-35 可见,在当今科学技术潮流此起彼伏的新时期,诲人不倦同样要求教师有爱护学生之心,有报效祖国之情,为了祖国的明天,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忘我工作。案例:P34-35
(四)教师要终身学习,由教书匠成为研究型教师
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加速陈旧,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一朝学成而终生受用的观点已经过时,教师再也不能奢望十几年的学校学习终生享用的知识和能力。
从终生教育的理念来看,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
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加强调教师要由单纯的工匠转变成研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进行科研探索,注重课题研究。
案例:P36-38 只有当教的知识、比学校教育大纲宽广的无法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作业:
1、完善合理等师德包括哪些内容?
2、解述教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第8课
时间:7月17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二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第二章 教师新育人观念的形成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的关键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理论的必要条件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是教育转型的重要一步,也是新教育理念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
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对青少年身心发影响,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感受的不只有教师教授的知识,还包括教师的个性、为人、价值观等等。在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是学生的模仿者。
学生的自主性是随着不同成长阶段变化的,而教师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适时地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影响和培养。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人创造发挥的过程,就像一件艺术品的创造,是独特的,带有创造者的色彩的。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只有以充分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充分地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从而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师德的培养和也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其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有: 第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带有光环。
第二、由于学生还处在成长发展的阶段,学生们对于很多事情都要不会客观地去判断分析,而是盲目接受。
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旨在将旧的教育模式转型,提倡以人为本的新的育人观念,即将过去的被动接受模式转变成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作业:
1、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其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第9课
时间:7月17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二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新教育理念实施的核心
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转变育人的观念,也就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崇高的师德,还要具备正确的、符合苛求的育人观念。一名教师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决定了他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实践和最终结果。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完全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而每一名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也就面了新教育理念顺利实施的核心。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来颂扬教师。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当你选择教师这一“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你就要用你智慧的金钥匙去开户学生的心灵之锁。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传递人类的精神文化和帮助人类继承与发展知识。育人活动就是教师实践活动的中心,教师全部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育人展开的。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学生如何做人。
总而言之,老师品格高尚,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同时在教导好学生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
案例:P43-46 作业:
解答:
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新教育理念实施的核心?
2、为什么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的关键?
第10课时
时间:7月17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二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树立发展的学生观
(一)树立发展的学生观,形成“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首先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发展中的人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极强的可塑性。其次,要树立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念。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第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要能够真正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
树立新的育人观,教师对学生就会少一些指责和挑剔,多一份鼓励。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关注,很可能在他以后的成长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案例:P47
(二)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育学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被看做能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人在接受教育,被改选的同时,也会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被忽视的,只有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应该时时渗透其中,应用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去,另外,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才真正能够做到细心关注和爱护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学生无私的爱,教师的价值才能够在其中得到肯定。
案例:P49-51 在案例中老师运用了这样几种教育方法: 第一,要有爱心。第二,要有耐心。第三,要有信心。
教育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方法如下:
1、对学生要进行心灵引导
2、要善于以掘学生身上的优点
3、要使学生树立起信心 作业:
1、怎样树立新的育人观?
2、解答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方法?
第11课时
时间:7月18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二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要求树立向学生学习的观念
(一)新教育理念中的教学地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新教育理念中的创新学习体现了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理念的操作平台。教师只有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自觉转变传统角色,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适合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养成创新学习习惯,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转变
创新学习使人具备进入社会能力的一种手段。
在传统观念中: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崇高的;
二、教师是知识和学问的代表;
三、教师地学问高深与否就成了衡量其是否是好的教师的标准。
新时代教育理念中教学行为的转向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就尤为重要,创新的学习使学生自己开始探求知识,也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自己的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教师专业发民用工业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时期的教育理念非常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作业:
1、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反思?
第12课时
时间:7月18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二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树立向学生学习的观念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向学生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教学中,虽然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的主体,但老师的主要作用也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在于示范性的学习,所以新课改视阈下的教学过程实际是师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学有专长,如果不懂问题虚心求教育于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博中有长。
学生的思想活泼,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
教师在与学生相互学习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某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学目的也能够成功地达到。
(三)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教师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 教师的爱心是专利专利教书育人的基本。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自己职业道德的追求和体现,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要有博爱的胸怀,作为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博爱,要爱优等生,也要爱后进生。
爱是流进心里的源泉,爱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业:
1、解释,反哺。
2、为什么说教师要有博爱的胸怀?
第13课时
时间:7月18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第三章 教育爱的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实践中的重点问题。
一、教育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没有教育爱,教师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教育教学改革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教育爱,就没有真正地教育,没有成功的教育。
(一)教育爱的内涵及特征
1、教育爱的内涵
教育爱是指教育工作者基于对职业的理解,为实现职业理想,本着职业良心,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超越血缘关系的一种爱,是以教育任务及教育群体为对象的,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执着的敬业精神、富于人道的教育艺术和对自我职业行为充分肯定的价值取向。
作业:
1、解释教育爱的内涵?
2、教育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第14课时
时间:7月18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2、教育爱的特征 第一、信念性与恒常性。
第二、深刻的社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第三、表率性与引导性。第四、无私性与原则性。
作业:
1、什么是教育爱有哪些特征?
第15课时
时间:7月18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1、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一切优秀教师最为珍的精神财富。
2、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3、案例(P62-63)
作业:
1、简答: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第16课时
时间:7月19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教育爱在当前教育中的缺失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在当今社会教育爱的缺失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传统教育过程中的负效应
传统的教育过程观认为教育过程在本质上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及其关系上,认为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因而导致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客体主义盛行。
(二)教育中单一的价值取向影响
1、教育中单一的价值取向即分数至上原则。
2、应试教育把知识传授、考试、评分、升学作为教育的全过程,用高分数的现实来代替对人的全面发展理想追求,一切围绕分数至上的原则。
(三)传统教育目的观的严重错位
作业:
1、教育爱在当前教育中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第17课时
时间:7月19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三、新课改下教育爱的育人价值
教育过程不仅是一个理智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更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
(一)教育爱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个性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教育爱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业:
1、为什么说教育爱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18课时
时间:7月19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教育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中,德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把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实现这种转化,需要借助教育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恶感,总是以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心是最敏感的,这种信息对他们的行为具有明显的作用,同一教师在不同心境下用不同的情调和表情讲出同一句话,或同样的教育内容,由与学生建立不同情感关系的教师施予,可以在学生身上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学生当中的一些后进生是德育的难点,而教师对后进学生诚挚的爱,更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作为品德不良的后进生,他们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 批评、斥责和惩罚往往多余赞扬和鼓励,他们如墙角的花受到的关注极少,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对立、他们往往比较自卑,敏感,戒备心理重,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的,甚至误认为周围的人都抛弃他们的。教育爱还能诱发学生去仿效教师的品德,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模仿性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爱则能促进模仿意向的产生,人总是嫌弃他所憎恶的人,而趋向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
作业:
1、简答教育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第19课时
时间:7月19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三)教育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研究表明,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可以成为学生在学校中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中心动机,教育爱成为他们积极刻苦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更需要教育爱,这是因为:
1、后进生的自卑心理需要教师的爱心去融化,使其振奋精神。
2、后进生的逆反心理需要教师用真心去沟通。
3、后进生的错误行为需要教师严加管束,从而逐步收敛。作业:
1、教育爱对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有那些?
第20课时
时间:7月19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四)教育爱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源泉 教师热爱学生的巨大教育力量,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行为的调节功能上,而且对教师自身的行为也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爱是一种责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强烈责任心会促使教师热爱学生,而这种热气能激起教师无穷的力量,促使教师由衷地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促使教师更好地对待学生,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和巩固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更坚信学生的能力和力求成为好学生的上进心,因此,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客服种种困难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教育爱还能产生巨大的“反馈”作用。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向学生持地倾注自己的心血时,爱的河流就不仅仅朝着学生的一个方向流去,它会反作用于教师,产生回流。学生从教师哪里得到了爱的满足之后,会更尊重和信任学生,而教师在这种尊重和信任之下也就会更加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
总之,教师应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爱心传播给学生,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教育力量,把追求全体学生人人成才作为目标,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高尚理想情操,充满诚挚感情的大家庭。如果学生能把教师看做自己成功和成才最可信赖的保证和依靠,是自己尊敬的长者和导师,也是亲近的贴心亲人和朋友,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便成功了。因此,让恶梦教育工作者做一个“低头抚爱身边的孩子,抬头望着祖国的未来”的人吧!让我们的才智通过爱心来创造动人的奇迹!让学生在爱的天空里尽情地飞翔!
作业:
1、为什么说教育爱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源泉?
第21课时
时间:7月20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四、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教育爱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必须适应新课改的一系列变革。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纯粹自发的爱,更不是盲目的爱,而必须是一种合符教育事业特殊要求、接受正确育人观念、自觉支配的爱。因此为适应新教育理念的需要。新课改对这种教育爱提出如下要求: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主要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对教育爱提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克服以分数取人的错位思想。2.纠正侮辱、歧视、辱骂和体罚学生的错误行为。作业:
1、什么是尊重学生?
2、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应从那几个方面着手?
第22课时
时间:7月20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在实践中做到热爱学生的起点,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作业:
1、教师要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第23课时
时间:7月20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三)严慈相济
1、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爱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2、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在爱的基础上的严格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而有格(2)严而有度(3)严而有恒
作业:
1、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在爱的基础上的严格要求,应注意那几点?
第24课时
时间:7月20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三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四)公正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必须公平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既不能偏袒任何一名学生,也不能委屈任何一名学生。做到是非分明、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
教师做到公平对待学生,首先要做到教育和评价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公正无私,其次,教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辩证地看待好学生和差学生。
作业:
1、教师要如何才能做到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
第25课时
时间:7月20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一、价值自我实现的含义依据。
(一)价值的含义。
(二)价值自我实现的含义及其心理学依据
1、价值自我实现的含义。
2、自我实现的心理学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马斯洛,提出了动机理论。
作业:
1、教师的幸福哪里?
2、什么是自我实现?
第26课时
时间:7月21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幸福的含义及其依据
(一)、幸福的含义
罗曼.罗兰曾说,大家都在谈论幸福,而真正懂其含义的人却不多。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幸福,简单地说,它是重大的快乐。
幸福既不能简单地归于抽象的精神需要,也不能等同于外在的生活境遇。
价值取向,价值原则制约,基于不同价值观、价值妈向、价值原则的评价,会导致人的幸福追求和幸福感有所不同。
(二)、幸福的伦理学依据。
人们通常将幸福归于伦理学范畴,在伦理学中,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内心感受。但是由于幸福的概念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因此人们很难给幸福一个准确的概念。
一个人若要示得真正幸福,便应该遵循四项原则:
1、意识正确。
2、选择适当。
3、努力奋斗。
4、修养品德。
作业:
1、什么是幸福?
2、一个人若要求得真正幸福,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第27课时
时间:7月21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三、新历史时代的教育理念中教师价值自我实现及其幸福的描述。
(一)、相关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充足的人口资源在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劳动力之外,对我国的社会政、经济、文化的芤提出 了十分严重的挑战。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这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观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应用的,这些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和理解上,因此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
(二)、教师价值实现的具体内容。
1、建立新刑师生关系。范例一
他194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他是家里5兄妹中惟一的一个大学生。1953年,冯志远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在那里工作了5年。1958年,冯志远响应国家支持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不顾新婚不久的妻子的反对,自愿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一所中学,一年后又主动转到更偏远的关帝中学任教。作为关帝中学教师队伍中惟一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冯志远一口气教了语文、历史、地理、俄语4个科目,从早到晚不停地上课,和学生们一起挤学生宿舍,吃学生食堂。由于关帝中学的学生们都是农民子弟,生活都很困难,他就从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学生们买书和学习用品,剩下的钱再寄回家里,常年不换新衣服。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1年,期间他一直与妻子分居,以致在他40岁的时候,才和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然而,他每年只有两次机会听儿子叫他爸爸,那就是在每年暑假和寒假回上海时。每次回家,儿子都哭着求他快点回来吧,可他每次都是一边答应,一边告诉妻子好好照顾儿子,因为他的心早就飞回学校了。一次儿子生病了,妻子发来加急电报让他回去,当时正好赶上冯志远班里的学生中考,他一咬牙留在了课堂上,直到学生们中考结束才从宁夏坐火车返回上海。由于冯志远常年不回家,和妻儿的关系也越来越淡,以致他至今未得到妻儿的谅解。
1984年,冯志远突然感到眼前越来越模糊,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没时间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那一年他55岁,学生们担心他离开学校,而他却作出了“不离开学校,不离开孩子”的决定。失明后的他,没有办法备课,就凭着记忆给孩子们上历史课。从远古时代到新中国解放,他用说评书的方式将历史讲给学生们听,成为了学生们最喜爱的历史老师。每天早晨,都会有两名学生来到冯志远的床前,为他打来洗脸水,扶着他下床,然后拿着毛巾站在旁边,等老师洗完手后,再将毛巾递过去。上课铃声响起时,学生张涛就会牵起老师的手扶着他走向课堂,全班同学看着冯志远摸索着走上讲台,总会起立齐声高喊:“老师好!”下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扶着他,来到食堂,争着把自己碗里的菜夹到老师碗里,有的学生干脆直接喂老师吃,常常是十几双筷子同时伸出去,放在冯志远的嘴边,等着老师吃完再送上下一口菜。就这样,在学生们的照顾下,冯志远又坚持当了5年盲人老师,直到60岁退休才正式离开讲台。然而,退居二线的他,仍旧住在学校,只要孩子们需要,他就义务为孩子们辅导,直到他身患脑血栓,无法自理的那一天。
作业:
1、什么是新课程改革?
第28课时
时间:7月21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五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公正是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本质牲的重要范畴,是社会公正的根本要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的集中体现。
一、教育公正的含义。
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
教育公正是指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玫处理各种关系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在教育伦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
由此看来,教育公正的重要价值。对于国家来说,教育是否公正会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对于个人来说,教育是否公正会影响个人的人生选择及其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位置,并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与进步。
作业:
1、什么是教育公正?
2、教育公正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29课时
时间:7月21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五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教育公正的内容。教育公正既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公正,也表现在公正对待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等方面,更表现在正确对待教育对象上。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教师对自己的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
一、对自己的公正。
二、同侪性公正。
三、对象性公正。
作业:
1、教育公正的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对象性公正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哪些?
第30课时
时间:7月21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五章第三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如何对待教育公正的核心对象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调查显示,学生最讨厌偏心的老师。曾经有个学生在写给老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师,曾经多次,我想找你谈谈心,可是我没有这个勇气,因为我的成绩不好,面对你时,我会很尴尬,很难堪。说实在的,我非常想把自己的成绩提高上来,但我又苦无良策。尤其是,我觉得你并不关心我,也许就是因为我在你的心目中不是一个学生?然而,老师,你有没有发现你自己很偏心,经常提问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而像我这样成绩不好的同学总是被忽视掉„„。
公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你才会赢得学生的心,你的教育才是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公正的教师要做到言必信,信必果;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听偏信;爱所有的学生;心中要有“世上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的观念;要懂得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保住学生的面子;要善于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理想„„。
(二)、要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业:
1、如何对待教育公正的核心对象?
2、什么是人才?
第31课时
时间:7月22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五章第四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教育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教育公正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职业道德要求,而且是教师职业人员必备的个人品质素养。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如何公正合理地对每个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如何做到真正的教育公正,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教育公正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是一个十分抽象的道德原则,怎样才能做到教育公正是一个既关系,教师、也关系到教育体制的问题;一个既关系到教师的道德素养,也关系到他的教育素养和技能方面问题的复杂课题。我们这里主要是从教师修养角度看这一问题的。要真正践行教育公正或教师公正实属不易。教师的公正在主观上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左右,客观上易受到问题情绪的影响。
要做到教育公正,教师应当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觉进行人生修养
教师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才能使“热爱教育”和“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关心集体”等师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和行为品质,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作业:
1、教师应如何自觉进行人生修养?
第32课时
时间:7月22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五章第四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二)、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教育公正的实现不能仅仅是一种仅凭心理想象的东西,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实践的法则。
(三)、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
如前所述,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十分重要是因为惩罚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教育意义的。惩戒权一直是教师的职业权利和工具。现代社会由于人道主义倾向不断地强化,也由于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努力的加强,行使惩戒权越来越困难。
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要做到“尊重和要求的统一”。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法施教,但是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学生的存在。
作业: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
第33课时
时间:7月22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五章第四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四)、做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公正本身是一个社会性和历史性范畴。公正并不能解决教育中的全部问题。要想做到公正和仁慈相结合,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做标准处理师生关系,应当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
(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或与学校、教师、职工、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时再所难免的。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
作业:怎样才能做到公正与仁慈道德结合?
第34课时
时间:7月22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五章第四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 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要树立公正的人才观。应做到:
1、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第一、要树立人本主义教育观,把孩子当人看,而不是我们可以任意摆弄的“机器产品”。
第二、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而没有不好的学生,特意是让“差生”感到自己的“优点”。
第三、孩子是成长的,在成长中的缺点是自然的,无缺点是虚伪的。第四、以客观的、发展的目光去积极地评价学生,在这里“公正”的含义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做人,使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都及时予以公开、公正的褒扬。
2、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学生心目中,每一个教师都是社会公正、无私、善良、正直等一切美好品行的生动体现。在教育公正中,教师对待学生公正、平等、正直无私、能给学生道德心灵的成长以极其有益的影响,教师的公正品德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长,这样才会完善自己,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创设融融的师生氛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这样才能使教育达到真正的人性化,使教育公正真正落实到教育当中。
作业:
1、教师要树立公正的人才观,应做到哪几方面?
2、教师怎样做到公正?
第35课时
时间:7月22日
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第六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彭宗科
7.如何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七
步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社会政治、经济、科技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学前教育事业中,幼儿园教师素养的定位也越来越备受关注。抓好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1.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学习与“内省”
学,在古代不仅是知识的范畴,也是道德修养的范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必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理论,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要在学习中善于思考,从理论上真正搞懂什么是善与恶、美与丑、荣耀与耻辱、高尚与卑劣等,懂得职业的基本要求和从业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品质以及为什么要培养这些品质,从而践行这些职业要求,培养优秀的职业品质,并以此来对照自己,不断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错误和不良习惯。
“内省”,就是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修养标准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习惯主要是“内省”、自律的结果。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经常审视自己,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种种表现,进而自我批评,调控自我行为,提升自我社会价值,达到自我完善。“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办法。
2. 良好的职业素养要有一颗敬业奉献的心
敬业是一个人在事业中有所作为的必备素质。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尽心尽责,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此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教育者必定要有敬业奉献的心,这种奉献精神会将职业道德、知识规范转化为道德观念,将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道德行为,在职业行为中,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作过精彩的比喻: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急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山川上的桥梁。人的职业行为正确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职业道德境界的高低。如果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养成了勤奋好学、谦逊诚实、坚忍顽强、廉洁奉公、诚信公德、乐于助人、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则会有助于其在成才和事业的道路上超常地、创造性地行动,不断取得成功。
3. 良好的职业素养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1)细心与耐心给工作添力。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绝非权宜之计,必须贯彻在整个工作的始终。“细心,细心,再细心;耐心,耐心,再耐心”,只有在工作中坚持这样的态度,才能使教育更加有意义。
(2)勇于自我反思与纠正错误。要做到求实,当自己的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时必须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纠正错误,不仅可以克服主客观的不一致,而且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为认识真理提供新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修正错误并不亚于认识真理。1922年,前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求出了爱因斯坦的基本引力场方程的另一个非定态解,由此得出闭合空间的半径随时间而增大的结论,导出了动态宇宙模型。开始时爱因斯坦不相信弗里德曼的研究成果,在一家杂志上发表文章予以驳回,后来当他认识到弗里德曼是正确时,又在同一家杂志上公开承认错误,向弗里德曼表示歉意,还称赞他的结论是“正确的和具有鲜明性的”。从而可见,纠正错误,不仅可以克服主客观的不一致,而且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提升个人素养。
(3)具有创新的进取意识。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没有创新也就没有科学,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创新是学前教育者的职责,要有强烈的创新热情,一个学前教育者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热情是不会有创新的实践和成果的。
创新的教育观念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创新是和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探索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探索的结果。要做到不断创新,从思想修养上说,就要戒骄、戒满、戒自负,自满是进步的敌人。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勇于坚持,当意见产生分歧时,要以积极、耐心的态度学习,欢迎挑战,欢迎不同的意见,汲取对方意见中的积极的因素。
8.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篇八
关键词:人性 内省 慎独 弱点
生而为人,每个人围绕着人性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不管他是否思考人性这个话题,对人性的理解都会在脑海中无形地影响他的判断。不同的人对人性的看法不一样,所以他们采取行动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看到人性中的光明一面,在与人打交道时,他的心胸可能会开放一些。但如果他倾向于黑暗一面,可能会更多地进行自我保护,言谈举止更加谨慎。
高校教师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在生活中,他们要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在工作中,他们需要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了解人性,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此外,认识人性,也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思想前提,帮助他们思考人生,端正态度,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1.人性的基本解读。人性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关于人性的说法,古代先哲有性本善,性本恶之说。现代观点认为,任何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本恶的观点,都是不全面客观的,都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关于人性的来源,大家也有不同看法。人性内源观,强调发明本心,寡欲静心。人性后天论则强调外在环境和人为的作用。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影响他的品性,这些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等。
人性包括多个方面的因素。尧谷子的十八型人格理论认为,从空间的结构看,人性的要素包含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未来、多面和多变十个基本层面。另有理论认为,在人性的大范围内,人性可以分为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两部分。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祖先刚跨入人类原始社会时就已经具有的各种本能的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关系中必然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或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彼此关联影响,共同组成人性的一个完整结构。
2.认识人性的基本途径。人性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它有一定的复杂性。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时,不能单纯地根据某一事件进行判断。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人,是非常不容易的。通过对人性的基本了解,当我们做判断时,不至于太武断,处理事情也会更加客观全面。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完善自身,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认识人性。其中两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内省和慎独。
高校教师要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以师生关系为例,如何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课题。对于学生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它能提高教师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受社会生活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今的师生关系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师生之间实际交流少,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一些功利性现象出现,教师为了私利,向家长索要现金物资,或者动用家长关系优惠购物等;师生关系出现对立与冲突,师生之间出现激烈的争吵、争论,甚至用暴力攻击对方躯体等。对于这些不良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不能无故推卸责任。教师要反省自己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否欠妥,态度是否和善,行为是否过激等。只有通过深刻的自我剖析,教师才能够不断找出问题,开展自我批评和自我思想斗争。教师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座右铭或人生信条。通过内省,教师能够根据这些准则、信条去改善自身行为,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高校教师的很多活动是单个进行的,能做到慎独,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对高校教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它并无捷径可走,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在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净化思想,规范行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当教师在处理学生事务时,教师不仅要在学生面前表达出真诚的态度,深切的关心。在实际处理过程时,不管学生是否在旁,也要一丝不苟,切不可投机取巧,敷衍了事,无故拖延等。无论事务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用心对待。不做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不道德的事,防微杜渐,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胡银根.论人性的发生及其结构[J].宜昌学院学报,2003(6)
3.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集[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09-22
如何提升教师礼仪修养09-21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提升幸福感11-05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07-18
教师如何提升自己08-10
教师道德修养心得10-28
教师如何提升语言技巧08-0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08-08
教师如何提升幸福感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