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2024-07-13

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共7篇)

1.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篇一

混凝土质量缺陷防治措施

一、概述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缺陷,如蜂窝、麻面、孔洞、漏筋、缺棱掉角,影响混凝土结构外观。作为施工单位必须对质量缺陷进行治理,且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缺陷,做好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缺陷的防治。

二、蜂窝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3、防治的措施

(1)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2)小蜂窝:洗刷干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用1:2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所有水泥应比结构水泥高一标号)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三、麻面

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经监理验收普合格后,用1:2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所有水泥应比结构水泥高一标号),将麻面抹平压光。

四、孔洞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五、漏筋

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防治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经监理验收后,在表面抹1:2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所有水泥应比结构水泥高一标号),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经监理验收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六、缺棱掉角

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产生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经监理后,视破损程度用1:2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所有水泥应比结构水泥高一标号)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细石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2.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篇二

1 蜂窝

现象:砼结构局部出现酥松、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 麻面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板缝间漏浆;

4)模扳隔离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拔棒过快,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的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但不能有积水现象,模板缝隙,应用双面胶、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快插慢拔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 孔洞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与粗骨料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 露筋

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 缝隙、夹层

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

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 缺棱掉角

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标号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 表面不平整

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砼凝土强度达到1.2N/m 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面上走动。

砼工程在施工中是多工种配合作业,出现各种各样质量通病也难免,关键是工程管理人员要了解认识到产生此通病的原因所在,对以后通病的防治就能从根部入手。

摘要:砼工程施工过程中, 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 影响结构安全, 如何最大限度消除质量通病, 确保工程结构安全, 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结合实际对此进行探讨。

3.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篇三

关键词:清水砼;外观控制;质量通病;工程建设;外观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4-012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4.064.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在工业建筑中清水砼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是小型的基础设施,一些超大型的工业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都对清水砼进行了重点的考虑。现如今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于井喷的时期,清水砼凭借其美观和朴实的特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所应用。在经历几个阶段的发展,清水砼的结构和质量越来越成熟,在物质文明不断改变人们的审美观的同时,其清水砼的外观控制和防治质量通病成为如今建筑行业普遍关注的话题和焦点。

1 清水砼概述

清水砼又称清水混凝土,其有非常显著的装饰效果,因此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基础建筑和工业建筑中。清水砼一般是一次浇筑成型,其外表不需要进行其他的装饰,其饰面是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形成的非常美观的表面效果,表面平整、颜色均衡且棱角分明,不会出现碰损或者污染,给人以庄重、天然和大气的感觉。

清水砼是混凝土在建筑材料中最为高级的表现形式,它将混凝土最本质的特征充分地展现出来,即使是素面朝天也能让人感受到那种自然的魅力。清水砼的外观凸显出一种自然沉稳的韵味,没有多少华丽的装饰让其显得更加朴实,而那种先天的清雅与厚重却能够完美地融入到现代建筑中。清水砼同时将刚硬和柔软、冷漠和温暖包容在一起,却从不让人有丝毫的违和感,所以建筑师夸赞清水砼具有一种高贵的朴素。

2 常见清水砼外观质量通病分类

2.1 砼结构表面颜色不一致

导致其表面颜色不一致的原因非常多,比如砼制作过程中其材料的配比情况不同,在制作过程中模板上或者脱模剂等发生褪色直接黏连在砼表面造成的颜色误差;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模板的拆除时间不合理,在拆除之后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等都会使其表面产生颜色误差。

2.2 构件尺寸发生变形

一般在使用模板对清水砼进行加工时,其模板都是通过拼接来完成的,这样一来那些拼接口的加工精度相对较差,如果在现场进行安装或者相邻的两个模板不够平整,都会导致其结构尺寸发生变形;另外如果其支撑作用的模板硬度达不到标准,那么在入料时也会出现跑模的情况继而发生变形。

2.3 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等

出现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充分或者某些部位直接漏振,另外入股在振捣过程中下棒时间和插棒的顺序不符合规定,那么同样会出现这些情况。

2.4 砼表面出现凹凸面或者色斑

如果清水砼在制作的过程中要产生较大截面的构件就很有可能出现凹凸面,另外如果在使用对拉螺栓之后未做相应处理同样也会出现色斑等情况。

3 清水砼外观质量的过程控制

3.1 模板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形式和设计观念不断的发展和更新的现在社会,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因此业主对于清水砼外观的要求也逐渐提升,现如今在清水砼的制作过程中完全将以往的组合钢模进行更新或者淘汰,而是采用最新的镜面木方和木胶板,由于模板材料的提升也使得人们在下料时要更加的精益求精,务求准确。

首先要精确计算锯口的损耗量,将模板的接缝口位置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均进行精准的确定,保证在现场的拼装之后能够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入料之后不会出现跑浆的情况发生,继而在砼构件的棱角部位出现砂线;其次要保证支撑系统以及控制模板自身的刚度。随着清水砼工艺的不断发展,现在市面上存在很多的质量优劣不齐且尺寸差异较大的木方和木胶板。笔者从事清水砼的制作多年,在构建模板的选用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对于木方材料的选择上最好选择尺寸为50*80mm,而木胶板的材质以酚醛胶为宜,其厚度一般在12mm时最好,不仅刚度符合要求也不会导致砼结构尺寸发生变形。这两种材质结构的组装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模板现场组装的难度,让接缝位置更加平整,避免出现翘曲和变形。

3.2 截面构建、支撑结构和入料捣振情况

一般在截面构建的选择上采用双钢管抱箍的构件,如果需要加固处理则在外面使用蝴蝶卡或者对拉螺栓处理,这样处理的结果不会使成型之后的清水砼表面出现凹凸缺陷;对于那些有比较大的横截面构件则无法避免使用穿透型的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处理,面对这种情况则需要使用专用的胶垫,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水泥浆从缝隙中渗漏,有效地阻止了大横截面构件出现凹凸的情况。如果使用穿透式对拉螺栓进行加固,那么在模板拆除之后应尽量避免使用气割的方法来割除螺杆,最好使用切割机进行割切,这样能够防止清水砼表面出现火烤的痕迹。一般的螺杆是金属,如果不进行处理在淋雨之后会产生铁锈,会使得清水砼表面出现斑点,因此一定要涂抹防锈漆(颜色和清水砼外观保持一致)。

在清水砼制作的现场施工中,入料、浇筑、振捣等是最能影响砼内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施工工序。对于商品清水砼大多是采用输送罐车直接运送至施工现场,作为收料的负责人员应该首先检查清水砼的坍落情况,如果坍落比较严重,为了保证后期的整体效果应该拒绝

收料。

在浇筑时一定要控制振捣时间、下棒密度等指标,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一般在捣振的过程中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这样能有效地避免漏振的发生。在浇筑时要遵循先上层浇筑、然后再先边后中的原则,浇筑的速度要均匀和稳定,如果在浇筑的过程中速度不稳定或者较快那么便会在成形之后出现麻面或者蜂窝孔。

3.3 清水砼拆模时间的控制

在拆模时间上一定要依据实验结果来准确把握,时间不能过早更不能过晚,过早会导致砼面出现棱角损坏、麻面等;模板在拆除时力度一定要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拆模的力量稍大,那么会对砼面造成牵拉从而造成其表面不够平整。在模板拆除完之后一定要记得养护操作,养护的内容就是洒水保湿,如果有色斑或者脱色污染的情况可以立即进行清理。

4 清水砼外观质量通病防治

在工业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再严格的预防都会出现疏漏的地方,所以即使再严格的保护也都会时常出现各种问题和缺陷。对于横截面积较大的清水砼构件在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如何让清水砼表面保持一致的平整度一直是建筑企业比较关心的话题。面对这些缺陷每一种缺陷都会存在其特定的救治措施,比如模板拆除较早便导致的棱角损伤,此时便能够使用砼原浆进行修复,如果模板拆除较晚造成对砼表面的牵拉情况,则可以将白水泥与普通水泥进行特定的配比来实施修复处理。

5 结语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飞快,清水砼以其独特的性质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建筑工程之中,在清水砼的制作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质量通病,单纯地进行预防仍然不能避免缺陷的发生,所以只有通过不断进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尽最大可能避免缺陷的发生,让清水砼发挥出它最大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卢钟鸣.某电厂清水砼质量通病的防治与消除[J].中外建筑,2009,(9).

[2] 王宏伟.工业建筑清水砼外观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止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產品,2011,(7).

[3] 夏勤.清水砼外观质量通病及施工对策[J].中外建筑,2013,(2).

[4] 卢钟鸣.某电厂清水砼质量通病的防治与消除[J].中外建筑,2009,(9).

作者简介:马鹏超(1981-),男,陕西渭南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助理,工程项目经理,工程师,国家市政、水利二级建造师,研究方向:市政、水利工程建设。

4.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问题整改方案 篇四

一、土方工程

1、挖方边坡塌方:

现象: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塌现象。原因:1)开挖顺序不合理;2)地表水、地下水作用;3)边坡顶存在堆重或振动荷载等。预防:1)在斜坡等地段开挖时,制定有效的开挖措施;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水,降水措施;3)应避免在开挖好的坡顶上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禁止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

2、填方边坡塌方:

现象:填方边坡塌陷,造成坡脚处土方堆积,坡顶上部土体裂缝

原因:1)边坡坡度过陡;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等未清理干净;3)边坡未按要求回填夯实;4)未做好排水工作。

预防:1)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有关资料按设计规定放坡;2)填方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避免采用腐殖土和未经破碎的大块土;3)在边坡上、下部作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3、填方出现橡皮土(弹簧土):

现象:填土受夯打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击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种颤动感觉。

原因:1)回填土质差,含水量高2)原状土物理性能变化;

预防:1)采用优质土回填,并控制其控制含水量;2)填方区有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3)暂停一段时间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逐渐降低。

4、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现象: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将使填土场地地基在荷载下变形增大,承载力和稳定性降低,或导致不均匀下沉。

原因: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有垃圾等;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3)填土过厚,夯实遍数不够;4)夯实机具能力不够

预防:1)控制土料质量;2)控制土的含水率;3)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夯实机具能量及夯实

第 1 页

共 23 页 遍数

5、房心回填土下沉:

现象:房心回填土局部或大片下沉,造成地平垫层面层空鼓、开裂甚至塌陷破坏。原因:1)填土土料含有有机杂质或大土块等;2)填土未按规定厚度分层夯实;3)房心处局部有软弱土层,或有各类地下坑穴;4)冬期回填土含有冰块。

预防:1)选用土质好的土料回填2)回填土前,应对房心原自然软弱土层进行处理;3)根据回填高度,制定有效的回填方案

6、场地积水:

现象:在建筑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完成后,场地范围内高洼不平,局部或大面积出现积水。

原因:1)回填土未分层夯实,土的密实度不够,致使不均匀下沉;2)场地周围无排水沟或场地没有排水坡度;3)测量错误

预防:1)土方回填时,应根据要求进行施工(如分层夯实等)2)场地面积较大时,应考虑排水的问题;3)测量工作必须到位,复核数据。

7、边坡超挖:

现象: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造成积水,使边坡坡度加大,影响边坡稳定。原因:1)采用了机械开挖,控制不严,局部多挖;2)边坡存在松软土层;3)测量放线错误。

预防:1)机械开挖应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2)对松软土层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外界车辆的振动;3)加强测量复测,严格定位,在坡顶边脚设置明显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

8、基坑(槽)泡水:

现象:基坑(槽)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造成地基松软,承载力降低,地基下沉。原因:1)开挖基坑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表水流入基坑;2)未采取降排水措施,未连续降水

预防:1)合理设置排水沟或挡水堤;2)地下水位以下开挖时,根据水位高度,确定降水方式及设置排水沟;3)施工中保持连续性降水,直至基坑(槽)回填完毕。

9、基土扰动:

现象: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表层局部或大部分出现松动、浸泡等现象,原土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承载力降低,基土下沉。

第 2 页

共 23 页 原因:1)基坑开挖后未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机械或车辆行走造成的扰动;2)地基长时间爆晒、失水;3)冬季地基表层受冻胀;4)被水浸泡。

预防:1)开挖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禁止边坡堆重;2)机械开挖时注意开挖顺序;3)做好降水措施。

土方工程仍有诸多质量通病,如冲沟、落水洞、边坡滑坡、基坑(槽)开挖遇流砂、填方基底处理不当、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回填土渗透水引起地基下沉、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等。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他们,在施工中才有用可能避免

二、基础工程

(一)基础降排水

1、排水沟的水流入集水井(坑),造成基坑降水效果差

原因:1)抽水泵功率不够;2)集水井布置距离大;3)集水井深度和大小不能满足要求。

预防:1)根据涌水量选择水泵的型号及数量;2)合理布置井的数量,科学确定井的深度及大

小;3)井壁四周要采取防止井壁坍塌的措施,并且要有过虑层;4)经常清理井内的淤泥及垃圾。

2、地面沉陷过多:

现象:在降低地下水的范围内,地基土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临近的建筑物发生沉降,引起不同程度的倾斜、裂缝,甚至断裂、倒塌。

原因:1)降水的深度过大,时间过长,扩大了降水的影响范围,加剧了土的压缩与泥沙流失,使地面沉陷增大。2)采用了不同的降水方法,不同的物理作用使地面沉陷。预防:1)降水前,考虑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并在降水期间,定期对其进行沉降观测;2)根据不同的要求,合理选择降水方式、设备、深度等;3)尽可能缩短基坑开挖、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时间

三、砌体工程

1、砂浆强度不稳定:

现象:砂浆强度的波动性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要求

第 3 页

共 23 页 原因:1)计量不准确;2)水泥混合砂浆中无机掺合料的掺量不准确、材质不好;3)砂浆搅拌不匀;4)砂浆试块制作、养护合强度取值不标准,缺乏代表性

预防:1)根据材质情况进行试配确定砂浆的配合比;2)确保计量工作的准确性:3)严格控制无机掺料的使用;4)砂浆搅拌时,严格按照顺序进行加料。5)试块制作要规范、标准。

2、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现象:砌筑困难,减弱砂浆与砖的粘结力;灰槽中的砂浆存放时间过长,最后砂浆沉底结硬,即使加水重新拌和,砂浆强度也会严重降低

原因:1)沙子过细,水泥量少;2)石灰膏等塑化材料质量差,含杂质等;3)砂浆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4)砂浆存放时间久,使砂浆沉底结硬。

预防:1)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塑水泥和中沙拌制砂浆;2)严格控制砂浆中的塑化材料;3)砂浆搅拌后,要尽快使用完毕。

3、砖砌体组砌混乱:

现象:混水墙面出现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围通天风,降低了砌体强度和整体性 原因:1)操作人员忽视或缺乏基本技能;2)砌筑砖柱需用大量的七分砖来满足内外砖层错缝的要求打制七分砖灰增加工程量,影响砌筑效率,而且砖损耗量大当操作人员不重视,又缺乏严格检查时,三七砖柱习惯用包心砌筑法

预防:1)对操作员进行技能培训考核2)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砖柱的砌筑方式;3)砖缝砂浆要饱满

4、清水墙面游丁走缝:

现象: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常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丁砖在下层顺砖上不居中)清水墙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搬家等,直接影响到清水墙面的美观。

原因:1)砖的尺寸不合格;2)开始砌墙时摆砖错误;3)砌筑时未经常校核。预防:1)选用优质砖;2)根据摆砖,确定合理的组砌方法;3)砌筑时,必须强调丁砖的中线与下层顺转的中线重合。4)校核

5、“螺丝”墙

现象: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不能交圈。原因: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层数,在砌同一层砖时,误将负偏差标高当作正偏

第 4 页

共 23 页 差,砌砖时反而压薄灰缝,在砌至层高赶上皮数杆时,与相邻墙正好差一皮砖,形成“螺丝”墙。

预防:1)严格按照皮数杆控制砖的层数;2)在墙体一步架砌完前,应进行抄平弹半米线;3)调整同一墙面标高误差时,可采用提(压)缝的办法;4)根据标高误差,调整灰缝厚度等

6、清水墙面勾缝不符合要求:

现象:清水墙面勾缝深浅不一致,竖缝不实,十字缝搭接不平,墙缝内残浆未扫净,墙面被砂浆严重污染;脚手眼处堵塞不严、不平,留有永久痕迹(堵孔砖与原墙面色泽不一致);勾缝砂浆开裂、脱落。

原因:1)勾缝前未经开缝;2)脚手眼堵塞不严,补缝砂浆补饱满;3)勾缝前对墙面浇水湿润程度不够;4)采取加浆勾缝时,脱灰板接触墙面,造成污染、留下痕迹等。预防:仔细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7、墙体裂缝:

现象: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及重载作用下引起的墙体开裂(竖缝、横缝、斜缝等)

原因:1)地基不均匀;2)温度变化引起;3)受载过大或局部压强过大;4)施工质量差等。

预防:1)加大地基处理力度;2)合理设置沉降缝;3)选择科学的砌筑方法及方式;4)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5)按规定留置伸缩缝;6)根据荷载情况设计墙体厚度;7)对于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7)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8、砖砌体仍然存在如下通病:

1)砖基础轴线偏移; 2)砖基础标高偏差; 3)砖基础的防潮层失效;

4)墙体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5)清水墙面水平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 6)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 7)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腐蚀; 8)住宅工程附墙烟道堵塞、窜烟 9)楼板伸入墙体长度不足或搁置不平

第 5 页

共 23 页

四、砌块砌体工程

1、填充墙与砼柱、梁、墙连接不良

现象:填充墙与砼柱、梁、墙连接处出现裂缝,严重时受撞击倒塌

原因:1)砼柱、梁、墙未按规定预埋拉接筋,或偏位.规格不符2)砌填充墙时,未将拉接筋调直或未放入灰缝中,影响钢筋的拉接力;3)钢筋砼梁、板与填充墙之间未楔紧,或未填实

预防:1)砼结构中按规定要求合理留置墙体拉接筋,并在墙体砌筑时将其凿出调直砌在墙体内。2)砌筑砂浆要饱满,将墙体与砼结构根据有关规定楔紧

2、墙片整体性差:

现象:墙体沿灰缝产生裂缝或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墙片损坏,影响墙片的整体性。原因:1)砌块含水率大;2)砌块砌筑排列混乱砌块强度低,承受剧烈碰撞能力差;3)砌块体大,竖缝砂浆不易饱满;4)随意凿墙破坏墙体整体性;5)大载荷处未用砼填实,造成压碎

预防:1)砌筑前绘制砌块排列图;提前湿润砌块;2)砌筑时采用同样干密度及强度的砌块3)灰缝横平竖直;4)不得随意凿墙

五、钢筋混凝土工程

(一)模板工程

1、轴线位移

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原因:1)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模板支撑不牢固,加固不到位;4)模板刚度差;5)砼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

预防:1)认真翻样配板;2)轴线确认无误后再支模;3)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4)根据砼结构的特点,专门设计模板,确保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5)砼浇筑前,认真检查

2、标高偏差

现象:测量时,发现砼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第 6 页

共 23 页 原因: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少,控制网无法闭合;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多,累计误差大;4)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预防:1)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2)每次引测标高时都应从±0.000引起;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砼浇筑前要复测。

3、结构变形:

现象:拆模后发现砼柱、梁、墙出现鼓凸、缩径或翘曲现象。

原因: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支撑不好,刚度差;2)模板整体性差;3)模板加固补牢固;4)对拉螺栓使用过少。

预防:1)模板及支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2)模板加固时,要找到稳定的落脚点。

4、接缝不严:

现象:由于模板接缝不严有间隙,砼浇筑时产生漏浆,砼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原因:1)模板翻样不认真或有误2)木模板使用次数过多;3)模模板制作粗糙;4)钢模板变形未修整;5)浇筑砼时,木模板未浇水湿润,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等。

预防:1)合理编制模板的施工措施;2)施工中严格认真操作;3)预防以上通病原因。

5、脱模剂使用不当或未使用:

现象:模板表面使用废机油涂刷造成砼污染,或砼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砼表面出现麻面等现象。

原因:1)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2)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砼,有影响了砼表面装饰质量;3)模板拆除后,未得到及时清理

预防:1)拆模后,及时清理砼残浆;2)严禁使用废机油;3)脱模剂刷完后,应及时浇筑砼4)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

6、模板内部清理不干净:

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原因: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3)墙柱根部、梁头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第 7 页

共 23 页 预防:根据以上原因分析,采取有效措施。

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砼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砼浇捣不实或空洞

预防:根据有关施工质量要求,制定相关措施,施工中严格要求

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原因:1)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2)施工要求不严格。

9、另外在各种工程的施工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带形、杯形等各种基础的模板缺陷;

2)梁、圈梁、深梁、柱、构造柱板、墙等模板的缺陷

3)筒子模、框支转换梁模、异形柱模、劲性梁柱模、楼梯模、雨蓬模、圆形框架柱模、球形曲线形模等缺陷。

(二)钢筋工程

1、原料材质缺陷:

现象:表面锈蚀、混和放料、原料曲折、成形后弯曲处裂缝、钢筋纵向裂缝、钢筋截面扁圆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冷弯性能不良、冷轧钢筋无生产厂标识、取用钢筋实际直径。

预防:针对以上缺陷,1)我们在严把质量进货关的同时,也要很抓技术试验工作,明确钢筋实际材质状况及各种受力性能情况。2)在现场使用上,要分类存放,以防止误用;不得随便代用钢筋。

2、钢筋加工时的缺陷:

现象:条料弯曲、钢筋表面损伤、钢筋剪断尺寸不准、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钢筋连切、箍筋不方正、成型尺寸不准、点焊网片扭曲、已成型好的钢筋变形、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冷拉钢筋强度不足、冷拉率波动打、冷拔断丝、冷拔钢筋塑性差、圆形螺旋筋直径不准、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箍筋弯勾形式不对。

预防:由于加工缺陷较多,我们应针对各种现象,逐个分析原因制定各种预防措施。确保质量

3、钢筋安装时的通病:

现象: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网片斜扭、平板中钢筋的砼保护层不准、骨架吊装变形、第 8 页

共 23 页 框架梁插筋错位、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露筋、钢筋代换后截面不足、钢筋搭接接头松脱、箍筋间距不一致、箍筋接头位置同向、梁箍筋弯勾和纵筋相碰、梁箍筋被压弯、肋形楼盖穿筋困难、弯起钢筋方向错误、双层网片移位、钢筋遗漏、绑扎接点松口、柱钢筋弯勾方向不对、薄板露构、基础钢筋倒钩、骨架歪斜、钢筋网

主副筋位置放反、钢筋网上下钢筋混淆、曲线形状不准、四肢箍筋宽度不准、配筋重叠层次多、梁上部钢筋下落、交叉杆件主筋相碰、牛腿配筋交叉重叠等质量通病现象。预防:各种通病现象,在我们的工程中也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加以足够的重视,仔细分析各种通病的原因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加强各方面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通病现象的发生。

4、钢筋焊接与机械连接的通病:

1)钢筋闪光对焊的通病现象:未焊透、氧化、过热、脆断、烧伤、塑性不良、接头弯折和偏心、大直径钢筋焊接缺陷等。

2)钢筋电阻点焊的通病现象:焊点脱落、钢筋表面烧伤.压坑大.火花飞溅严重、焊点冷弯脆断焊点压陷深度过大或过小等。

3)钢筋电弧焊的通病现象:尺寸偏差、焊缝形成不良、焊瘤、咬边、电弧咬伤钢筋表面、弧坑过大、脆断、裂纹、夹渣、未焊透、气孔等。

4)钢筋电弧焊的通病现象:接头偏心和倾斜、咬边、未熔合焊包不匀、气孔、钢筋表面烧伤、夹渣、成型不良等。

5)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的通病未焊合、咬边、夹渣、气孔、钢板焊穿、焊偏、歪斜、钢筋脆断、钢板凹陷等。

6)钢筋气压焊的通病现象:接头成型不良、接头偏心和倾斜、偏凸.压焊面偏移、过烧.纵向裂纹、平破面(未焊合)等。

7)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通病:压空.压痕分布不均、偏心弯折

 钢筋不进配套套筒、套筒外径变形过大.裂纹、被连接钢筋两纵肋不在同一平面等。

8)钢筋锥螺纹连接的通病现象:钢筋原材料缺陷、钢筋套丝缺陷、套筒缺陷、接头露丝、接头质量不合格等。

9)钢筋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通病钢筋原材料缺陷、钢筋半成品缺陷、套筒缺陷、接头露丝等 预防:

1)严把原材料的进货质量关

第 9 页

共 23 页

2)做好钢筋接头的试验工作

3)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4)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过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落实各级质量验收制度。

6)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7)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 剪力墙钢筋、柱子主筋移位的预防

1、剪力墙水平筋移位的预防:剪力墙水平筋位置、间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墙体水平筋绑扎或焊接要牢固,严禁绑扎钢筋时踩踏水平钢筋导致其移位。

2、剪力墙竖向筋移位的预防:剪力墙的出砼面根部5cm和50cm处各加一道临时定位箍筋,要求绑扎或焊接要牢固,在浇筑砼时安排钢筋值班人员专人看护,发现钢筋移位要及时校正。

3、柱子主筋移位的预防:柱子出砼面的根部5cm和50cm处各加一道临时定位箍筋,要求绑扎或焊接要牢固,在浇筑砼时安排钢筋值班人员专人看护,发现钢筋移位要及时校正。

4、泵送砼出口要设置在钢筋之间空隙内,严禁将泵送砼出口正对钢筋。

5、振捣砼时,振动棒尽量不要触碰钢筋,钢筋值班工人随时检查,发生钢筋移位必须立即校正并固定,同时严禁人为踩踏扭曲钢筋。剪力墙钢筋、柱子主筋移位的处理

1、模板线以外钢筋移位在2cm以内的,在移位钢筋根部将砼凿出深度约5cm的小坑,用扳手将钢筋打弯调正移至模板线以内,并且保证钢筋弯折度大于或等于1:6,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模板线以外钢筋移位在2cm以外的,在移位钢筋根部将砼凿出深度约5cm的小坑,用扳手将钢筋打弯调正移至模板线以内,并且保证钢筋弯折度大于或等于1:6,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并在打弯处设置加固钢筋(从钢筋出砼面的正确位置处两边按照锚固长度设置加固钢筋)。

3、模板线以内的墙柱钢筋移位处理方式:将钢筋打弯调正,并在打弯处加设加固钢筋(满足锚固要求采取绑扎搭接一根钢筋)。

(三)混凝土工程--表面缺陷

1、麻面 :

第 10 页

共 23 页 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小凹坑,无钢筋外露。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2)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3)模板接缝拼接不严,浇筑砼时缝隙漏浆。4)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汽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性水泥等物;2)浇筑砼前,应用清水湿润模板,不留积水,严密拼接模板缝隙3)脱模剂须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砼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砼均应振捣至汽泡派出为止。修补方法:(1)、用清水将混凝土表面湿润;

(2)、用胶灰批补麻面处(3)、8小时后洒水养护,。

2、蜂窝:

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骨料计量错误;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浇筑砼时,下料不当或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造成混凝土漏振、离析;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

预防:根据以上分析原因,结合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有效的预防 修补方法:(1)、先将蜂窝处松散石子剔除,再用清水将混凝土表面湿润;(2)、用1:2水泥砂浆填补蜂窝处,面层收光;(3)、8小时后洒水养护,。

(凿完修补前必须报请监理,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孔洞: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原因: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砼浇筑不畅通;2)未按施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产生漏振;3)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4)砼中有泥块、木块等杂物掺入;5)未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到。

预防:1)难于下料的地方,可采用豆石砼浇筑;2)正确的振捣严防漏振。3)防止土块或木块等杂物的掺入;4)选用合理的下料浇筑顺序;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修补方法:(1)、先将孔洞处松散石子剔除干净,再用清水将混凝土表面湿润;

第 11 页

共 23 页(2)、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填充捣实,面层收光;(3)、8小时后洒水养护,。

4、缝隙夹层:

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原因:1)浇筑前,未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2)捣实不够;3)浇筑前垃圾未能清理干净。预防:1)砼浇筑以前,认真清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并处理好施工缝表面;2)浇筑过程中,要振捣密实;同时防止木块等杂物掉入砼中。3)冬期施工时要制定冬期施工预防措施,防止冰雪的夹层。

5、缺棱掉角:

现象: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原因:1)砼浇筑前木模板未湿润或湿润不够;2)砼养护不好;3)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4)拆模时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预防:1)木模板在浇筑砼前应充分湿润,砼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2)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4)加强成品保护

6、露筋: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砼表面。

原因:1)浇筑砼时,垫块发生位移或数量太少;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3)砼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4)保护层小或该处砼漏振;5)木模板在砼浇筑前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

预防:1)浇筑砼前,认真检查,保证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2)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3)浇水润湿木模板。

7、松顶:

现象:砼柱、墙、基础浇筑后,在距定面50~100mm高度内出现粗糙、松散,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内部呈多孔性,基本上时砂浆,无石子分布其中,强度低,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经不起外力冲击和磨损

原因:1)砼配合比不当;2)振捣时间过长,造成离析;3)砼的沁水没有排除。预防:1)设计砼配合比,水灰比不能过大,以减少沁水性及良好的保水性;2)掺加加气剂或减水剂;3)控制振捣时间;4)采用真空吸水工艺等。

8、酥松脱落:

第 12 页

共 23 页 现象:砼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脱落等现象,表面强度比内部强度低很多。

原因:1)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润湿不够;2)炎热刮风天,砼脱模后,未浇水养护;3)冬期浇筑砼时,没有采取保温措施。

预防:1)注意以上所分析的原因2)砼在特殊天气下的施工时,应制定特殊的施工措施;3)加强砼的养护及保温工作;4)出现通病后,制定出处理措施。

混凝土工程--各类裂缝

1、塑性收缩裂缝 :

现象: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大多在砼浇筑初期(浇筑后4h左右),当砼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400以上)而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讲属于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

原因:1)砼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

或使用过量的粉砂;3)砼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

预防:1)配制砼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抗裂强度;2)砼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3)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砼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体积砼浇完一段,养护一段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4)砼养护可采用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草袋、塑实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5)设挡风设施。

2、温度裂缝:

现象: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式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生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进的和贯穿的湿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裂缝宽度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沿断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个别也有下宽上窄的情况,上下边缘区配筋较多的结构,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第 13 页

共 23 页 原因:1)砼内外温差大,特别是大体积砼;2)深进的各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3)采用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混凝土降温制度控制不严,降温过速。

预防:1)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配制砼,以减小水化热量;2)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3)在砼中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4)选用合理的砼浇筑顺序及分层厚度;5)加强砼的养护及保温;6)制定降温措施

3、不均匀沉陷裂缝 :

现象:多属贯穿性裂缝,其直向与沉陷情况有关,有的在上部,有的在下部,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300—400角方向发展。较大的不均匀沉陷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差距,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因荷载大小而异,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原因:1)结构、构件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必要的加固处理,砼浇筑后,地基因浸水引起不均匀沉降;2)平卧生产的预制构件(如屋架、梁等)由于侧向旬度较差,在统弦、腹杆或梁的侧面常出现裂缝;3)模板

刚度不足,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以及过早拆模,也常导致不均匀沉陷裂缝出现 预防:

1)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夯(压)实和加固

2)避免直接在松软土或填土上制作预制构件,或经压夯实处理后作预制场地;

3)模板应支撑牢固,保证有足够强度各刚度,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拆模板进间不能过早,应按规定执行;

4)构件制作场地周围就作好排水措施,并注意防止水管漏水或养护水浸泡地基。

4、撞击裂缝:

现象:裂缝有水平的、垂直的和斜向的,裂缝的部位和走向随受到撞击荷载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而异;裂缝宽度、深度和长度不一,无一定规律性。原因:1)拆模时受外力撞击;2)拆模过早或拆模方法不当

预防:1)现浇结构成型和拆模应防止受到各种施工荷载的撞击和振动;2)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进行拆模;3)拆模应按规定的方法及程序进行;4)在砼结构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其上避免堆放大量的堆重

5、冻胀裂缝:

现象:结构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一般到主筋,周围砼

第 14 页

共 23 页 酥松、剥落。

原因:冬期施工砼结构构件未保温砼早期遭受冻结,将表层砼冻胀,解冻后钢筋部位变形仍不能恢复,而出现裂缝、剥落。

预防:1)冬期施工时,配置砼应采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并掺适量早强抗冻剂;2)对砼进行蓄热保温或加热养护。

六、屋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找平层

1、找坡不准,排水不畅:

现象:找平层施工后,在屋面上容易发生积水现象,尤其在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周围,下雨后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原因:1)屋面排水坡度不合要求;2)天沟、檐沟内的排水坡度不合格;3)水落管内径小,屋面垃圾、落叶等杂物未清理

预防:1)在设计中正确处理分水排水和防水之间的关系;2)屋面及排水沟内的坡度要符合标准要求;3)屋面找平层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坡度拉线,并在相应位置上设基准点(冲筋);4)及时清扫屋面的垃圾落叶等

2、找平层起砂、起皮、开裂等:

现象:找平层表面水泥浆成片脱落或有起皮、起鼓现象,敲击时甚至会有空鼓的哑声;有时也会出现无规则的裂缝。

原因:1)找平层厚度不匀;2)水泥砂浆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匀3)屋面基层清扫不干净;4)养护不充分;5)找平层刚度及抗裂性能不足;6)找平层与保温层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且保温材料易吸水;7)工艺不良等 预防:根据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二)卷材防水屋面

1、屋面开裂:

现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采用冷粘法铺粘工艺,在施工后卷材屋面易产生无规则、分散状众多裂缝,并引起渗漏。

原因:设计构造考虑不周;卷材材性差;施工工艺差;成品保护差;保温层屋面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时,基层刚度不够。

预防:1)改进设计构造;2)在保温层上推荐使用砼或钢筋砼找平层;3)使用合格的第 15 页

共 23 页 卷材;4)改进卷材铺粘工艺;5)加强成品保护的意识等。

2、屋面渗漏:

现象:屋面遇雨水时发生渗漏水

原因:1)选材不当,防水层构造不合理;2)细部构造和卷材收头有问题;3)屋面基层不平,防水层表面积水,卷材发生腐烂;4)卷材铺粘方法不当;5)防水材料变质失效。

预防:选用合理的防水材料,并按标准设计防水层;特别注意细部构造的工艺;确保屋面基层的水平度;选择恰当的铺粘方法;选用优质的防水材料等

3、卷材施工后破损:

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卷材有不规则的机械性损伤;或在高温时卷材防水层出现有规则的外伤

原因:1)基层清扫不干净;2)施工人员穿带钉的鞋子操作;3)直接在卷材上砌筑砖墩或砖地垄墙;4)直接倾倒砂浆、砼等

预防:1)卷材防水层施工前应进行多次清扫;2)施工人员必须穿软底鞋操作;3)运输材料的小车要用柔软的橡胶或麻布包裹;4)砌筑砖墩等时,墩下要加垫一方块卷材,并要均匀的铺砖砌筑,施工材料要轻拿轻放,以防止对防水卷材的破坏

4、屋面卷材起鼓:

现象:卷材起鼓一般在施工后不久产生。

原因: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当其受到太阳照射或人工热源影响体积膨胀,造成鼓泡。

预防:1)找平层要平整.干净.干燥基层处理剂涂刷均匀;2)原材料要避免水分的侵入;3)施工前,将卷材表面清刷干净;4)不得在雨天、大雾、大风或风沙天施工,防止基层受潮。

5、女儿墙推裂与渗漏:

现象:砖砌女儿墙易在转角处发生正、倒八字形的斜向裂缝,也有在屋顶圈梁相交处出现断续的水平裂缝;在女儿墙的压顶上,常出现间隔数米的垂直裂缝

原因:1)屋面结构层与女儿墙之间未留空隙;2)地基不均匀沉降;3)设计不周,施工质量差4)水泥砂浆抹面温差干缩裂缝

预防:1)对于不良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2)减少约束影响;3)改进细部构造的防水处理4)重要的建筑物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女儿墙。5)在不同的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施

第 16 页

共 23 页 工措施。

6、其他通病现象:

1)屋面积水; 2)屋面流淌;

3)卷材防水层过早老化; 4)细部构造渗漏; 5)防水层剥离; 6)卷材粘贴不牢;

预防:在提高施工工艺的同时,也应加强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工作

注:涂膜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等其他屋面结构存在着类似的通病问题。

1、屋面密封防水接缝周边结构开裂

现象:在接缝密封前后,周边结构混凝土开裂。

原因:1)接缝密封前,周边结构的砼早已产生裂缝;2)接缝密封后,因其周边结

构强度不足在位移拉伸时,引起砼开裂。

预防:1)在接缝密封前,应先检查周边结构的砼是否开裂、酥松或有脱落等现象,如有应进行处理;2)在使用过程中入发现因位移拉伸引起周边结构的砼开裂,此时应将结构裂缝部位凿成凹槽,用不定型密封材料予以密封。

2、屋面密封防水密封材料自身开裂

现象:密封材料施工后自身出现开裂。

原因:1)接缝宽度及形状不能满足实际位移量要求;2)密封材料受约束无法自由拉伸而造成裂缝;3)密封材料薄厚不均;4)密封材料不合要求;

预防:1)根据结构物的收缩、温度荷载等正确设计接缝的宽度和深度,并马足防水层的耐用年限;2)根据外界因素,选用合适的密封材料及背衬材料。

3、平瓦屋面瓦片脱落:

现象:平瓦屋面施工中及施工后发生瓦片脱落。

原因:1)脊瓦底部与瓦楞的空隙处没有用麻刀灰浆堵严;2)屋面瓦的瓦楞边缘咬接不

紧;3)遭到破坏;4)瓦片未能与挂瓦条系挂牢固。5)施工质量差。

预防:屋脊要求平直;瓦屋面的脊瓦与平瓦的搭盖宽度符合一定要求;3)讲究铺瓦

顺序4)注意成品保护;5)大风及地震区,应采取加固措施。

4、其他通病现象:

第 17 页

共 23 页

1)架空屋面通风不畅,隔热效果差;

2)架空板铺设不稳,排水不畅;

3)油毡瓦屋面瓦片脱落;

4)屋面保温层铺设不平;

5)屋面保温层起鼓、开裂;

6)倒置式屋面保温材料含水率过大,热工效果差;

7)倒置式屋面保温层材料超重;

8)倒置式屋面排水不畅。

七、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水泥地面

1、地面起砂:

现象:地面表面粗糙,光洁度差,颜色发白,不坚实。走动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手模时象干水泥面。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步松动或有成片的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散的水泥和砂子。

原因:1)水泥砂浆的拌和物水灰比过大;2)压光工序安排不当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3)养护不适当;4)水泥未达到强度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5)水泥地面冬季施工时,容易受冻6)原材料不合要求。

预防:1)严格控制水灰比,即砂浆稠度;2)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3)地面压光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4)合理安排施工流向,避免上人过早;5)在低温条件下,要防止早期受冻;6)水泥宜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等;7)采用无砂水泥地面。

2、地面空鼓:

现象:敲击地面时,有空鼓声。时间一长,易开裂,甚至大片剥落

原因:1)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浆膜等;

2)垫层或基层表面未浇水湿润 3)垫层或基层表面存有积水;4)炉渣垫层质量不好;

预防:1)严格处理底层(垫层或基层);2)注意结合层的施工质量;3)保证炉渣垫层和混凝土垫层的施工质量。

3、带坡度地面倒泛水:

现象:地漏处地面偏高,地面倒泛水、积水。

原因:1)地面标高抄平弹线不准确;2)浴厕间地漏安装过高;3)土建施工与管道安装

第 18 页

共 23 页 不协调4)施工不认真,忽视某些细节

预防:1)施工中保证楼地面基层标高准确;2)水暖拱安装地面时,宁可稍低,不可超高;3)加强工程间的协调;4)施工过程中,严格认真审阅图纸,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

4、浴厕间地面渗漏滴水:

现象:浴厕间地面有积水,顶棚表面经常潮湿。沿管道边缘或管道接头处渗漏积水。原因:1)土建施工对浴厕间楼面砼浇筑质量不够重视;管道预留孔位置不准确;2)安装坐便器、浴盆等的排水口预留标高不准,方向歪斜,接口不严等

预防:1)设计上要求明确;2)浴厕间地面标高比一般地面要低20~50mm;3)浴厕间地面应了坡向地漏;4)严格要求施工

5、其他通病:

1)预制楼板地面顺板缝方向裂缝

2)预制楼板地面顺楼板搁置方向裂缝;

3)地面出现不规则裂缝;

4)地面返潮;

5)地面边角处损坏;

6)水泥踢脚板空鼓。

八、抹灰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内墙抹灰

1、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现象:由于门窗开启的振动,门窗框两侧墙面出现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原因:1)基层处理不当;2)砂浆品种选择不当;3)操作不当,预埋木砖(件)位置.方法不当

预防:1)木砖尺寸、数量及位置应适当,根据有关要求留置;2)专人负责门窗框塞缝的工序;3)对基层进行处理;4)选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2、砖墙、砼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现象:在不同基层墙面交接处,基层平整度偏差较大的部位,墙裙、踢脚板上口及线盒周围等与砌体相交处出现空鼓、裂缝

原因:1)基层处理不干净;2)配制砂浆盒原材料质量不好;3)基层平整度差;4)线盒

第 19 页

共 23 页 等的安装在抹灰后;5)抹灰顺序不对

预防:1)抹灰前对基层进行处理2)抹灰前墙面浇水;3)确保墙面的平整度;4)讲究线盒的安装工序;5)砂浆的和易性好

3、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现象:墙面抹灰后,抹灰面平整度阴阳角垂直和方正达不到要求

原因:抹灰前没有按规定找方、挂线、做灰饼和冲筋,冲筋用料强度较低或过早进行抹灰;冲筋离阴阳角距离较远。

预防:1)抹灰前,按规定找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准线和墙裙线;2)检查墙面的垂直度3)冲筋的材料合格,布置合理4)抹灰工序正确;5)检查抹灰工具;6)抹阴阳角时随时检查角的方正,及时修正。

4、混凝土顶板抹灰空鼓、裂缝:

现象:砼现浇楼板底抹灰易产生不规则裂纹;预制空心楼板抹灰易板缝产生纵向裂缝及空鼓。

原因:1)基层不干净,砂浆配合比不当;2)预制楼板两端与支座处结合不严密;3)灌缝用砼水灰比过大或未达强度就加载

预防:1)楼板端头与支座处要紧密结合;2)预制楼板灌缝讲究一定工艺及规定要求;3)专人养护;4)清理基层垃圾;5)抹灰前,对顶板洒水湿润。

5、墙裙、水泥窗台产生空鼓.裂缝

现象:尤其在墙裙或窗台同大面墙抹灰交接处。

原因:1)墙面未处理干净;2)砂子含泥量大;3)砂浆配合比不准;4)工序间隔时间太短;5)压光时间未掌握好;6)砂浆早期受冻等。

预防:1)不宜采用强度等级过高的水泥;2)水泥砂浆配合比不好或不同配合比砂浆混用;3)底层砂浆在终凝前不准抹第二层砂浆;4)掌握好各层的施抹压光时间;5)建议先抹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后抹石灰砂浆。

6、其他通病现象:

1)轻质隔墙板抹灰空鼓、裂缝;

2)抹灰面层起泡、开花,有抹纹

3)墙面抹灰层析白;

4)钢板网顶棚抹灰空鼓、裂缝;

5)板条顶棚抹灰空鼓、裂缝;

第 20 页

共 23 页

6)装饰灰线变形;

7)喷涂抹灰花纹不匀,局部出现流淌,接槎明显;

8)喷涂抹灰颜色不匀,局部泛白

外墙抹灰

1、外墙面空鼓:

现象:抹灰后,有些部位出现空鼓、裂缝,严重的会脱落。

原因:1)主体垂直度和平整度误差大;2)原材料不合格;3)基层处理不好;4)各层抹灰间隔时间短;5)砂浆过稀或存放时间过长;6)砂浆受冻等。

预防:1)严格控制主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2)选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3)抹灰前,清扫基层表面并润湿;4)表面光滑的墙面涂刷粘结层;5)及时使用拌和好的砂浆并防止砂浆受冻;6)控制好各层的抹灰时间间隔等;

2、外墙面接槎有明显抹纹,色泽不匀。

现象:外墙面抹水泥砂浆后,留有明显的抹纹和接槎或颜色不同

原因:1)墙面没有设置分隔缝;2)抹灰接槎位置不正确;3)基层或底层浇水不均匀;4)采用了不同品种的水泥;5)水泥或其他原材料不合格等。

预防:1)严把材料的进货关,使用前,进行试验;2)合理留置分隔缝;3)讲究抹灰的顺序与工艺;4)不同材料严禁混用。

3、雨水污染墙面:

现象:雨后外墙面出现顺雨水流下方向的水渍和尘土污染的痕迹甚至有的会造成墙体的渗漏。

原因:1)外墙的平整度差或毛面积灰尘;2)外墙面的窗台、阳台、压顶、雨蓬以及突出外墙面的腰线等装修没有按规范要求施工。

预防:1)压顶流水坡度方向应指向屋面;2)外墙窗台抹灰前,窗框下缝隙必须用水泥砂浆填实,防止雨水渗漏;3)室外窗台应低于室内窗台;4)在细节处理上,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施工。

4、阳台、雨蓬、窗台等抹灰饰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一致。

现象:阳台(或雨蓬、窗台)等突出墙面的工程部位出现水平或垂直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原因:1)现浇砼或构件在主体施工中安装偏差过大,装饰抹面时已无法纠正;2)砌筑施工中游丁走缝超差;3)抹灰前未拉水平或垂直通线,施工误差大

预防:1)拉通线,减少结构安装的偏差;2)控制游丁走缝的误差;3)安装外窗框前,应

第 21 页

共 23 页 找出窗口垂直方向的中心线和窗台的水平通线;4)抹灰前应横竖拉通线找平、找直、找方正等

5、分格缝不直不平,缺棱、错缝

现象:水泥砂浆饰面分格缝不直不平,缝口两边缺棱角或错缝。

原因:没有拉通线统一在底灰上弹水平和垂直分格线;木分格条浸水不透,使用时变形;粘贴分格条和起条时操作不当,造成缝口两边缺棱角或错缝。

预防:1)分格条使用前要在水中泡透;2)柱子等短向分格缝,对每个柱子要统一找标高,拉通线弹出水平分格线,柱子侧面要用水平尺引过去,保证平整度等。

6、现制水磨石饰面表面石渣显露不均匀.表面平整度差或掉石粒

现象:磨石表面局部石渣疏稀或过密,分布不均匀;表面平整度差,影响装饰效果。原因:1)水泥石子浆稠度较大造成拌和不均匀,柔压用力不匀或表面抹压不平;2)罩面石渣灰抹的不平整;3)开磨时间不准;4)石子冲洗不干净等。

预防:1)拌和石子浆要均匀;2)墙面石子厚度要一次抹足,并压平压实;3)掌握开磨时间;4)拌石子浆前,冲洗干净石子

第 22 页

共 23 页

一、土方工程.......................................................................................................................................1

二、基础工程.......................................................................................................................................3

三、砌体工程.......................................................................................................................................3

四、砌块砌体工程...............................................................................................................................6

五、钢筋混凝土工程...........................................................................................................................6

(一)模板工程...........................................................................................................................................6 剪力墙钢筋、柱子主筋移位的处理.........................................................................................................10

(三)混凝土工程--表面缺陷.............................................................................................................10 混凝土工程--各类裂缝.........................................................................................................................13

六、屋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15

七、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18

八、抹灰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19

第 23 页

5.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篇五

论文关键词 公路工程 质量控制 施工 灌注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首先从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入手展开论述,侧重在公路工程准备阶段,施工过程,竣工阶段等三个方面一一作了分析,最后着重从混凝土的质量保障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具体保障混凝土质量的三个方面的措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管理;混凝土施工组织措施;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以供读者参考。

1 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原因

混凝土质量通病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制约结构工程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裂缝超限、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结合面处理不当、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实等;这都直接影响结构工程质量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其可靠性和有效使用年限。

混凝土质量通病具体有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多种表现类型,每种通病尤其相应的产生原因。但从整体上来说,其通病原因可以分为三种大的表现类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管理不合理;混凝土施工组织不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格。

蜂窝问题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窟窿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麻面问题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有: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露筋问题是指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的现象。其产生产生原因主要有: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薄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2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管理

混凝土配合比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配合比的选定根据所在工程部位的.特点、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及施工环境来确定使用混凝土的综合施工技术性能,而混凝土的综合施工技术性能是由不同的材料和使用比例经实验确定的。

1)配合比设计符合相关要求。施工前,根据两种混凝土施工技术性能试验配制多种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以供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除满足有关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外,还应达到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2)配合比的管理。①本标段混凝土技术性能要求较高,外加剂和外掺料的品种也较多,为确保混凝土质量,并对整个混凝土拌制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②根据所选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的状态及机械设备的状况,确定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与理论配合比的质量目标是一致的。施工配合比作为拌和站拌和混凝土的配料单,拌和站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配合比的正确使用。③严格按配合比组织混凝土供应,每次灌注混凝土必须进行试验,方能运入灌注工作面。

2.2 混凝土施工组织措施

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五个因素为:施工环境、施工工艺、钢筋、模板及混凝土灌注施工,该五个因素中混凝土灌注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1)成立以项目副经理为主的混凝土灌注施工管理组,主要负责实施混凝土灌注施工的有关组织管理工作,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和按施工工艺组织施工,从而保证混凝土灌注质量。

2)混凝土灌注前,首先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作业人员就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性能及特点和施工注意事项等进行技术交底。项目副经理负责组织相应施工机具,混凝土的运输及作业劳动力布置。项目的质检、技术部及防水作业组专职负责相应部位的灌注质量和质量检验及监督。

3)项目经理部相关的质量、技术、机电、物资部等组成现场值班小组,专职负责落实混凝土供应及按施工工艺特别是布料工艺组织施工,并督促关键部位如防水结构细部等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4)专职的混凝土试验人员进驻混凝土拌和站监督拌和站按配合比实施质量控制情况并协助组织运输。

5)混凝土灌注施工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同作业人员及拌和站签定质量责任合同,使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有关人员及混凝土供应站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以发动相关人员进行群众性质量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2.3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质量形成过程分为: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和及运输→混凝土灌注,三个阶段。

1)原材料选定及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本身质量及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采取科学的严格的试验手段和管理措施,使混凝土本身质量较容易得到控制;而混凝土的拌和运输,以及喷射、灌注阶段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为确保本工程结构混凝土质量,采取如下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运输及灌注质量。

2)混凝土拌和及运输。①将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管理纳入本工程创优目标管理范围,协助拌和站根据混凝土的质量技术性能要求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②拌和站每次搅拌前,应检查拌和计量控制设备的技术状态,以保证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拌和,还应根据材料的状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准确调整各种材料的使用量,接受业主的监督。

3)混凝土灌注。①分别制定混凝土灌注实施方案,制定设备、人员、小型机具及运输组织计划,项目副经理组织和实施计划。②每次混凝土灌注前,项目副经理制定落实混凝土的供应和运输计划,配齐各种运输机具,协调好各种运输设备走行时间和路线,并备用相应功率的内燃发电机。③混凝土拌和站运来的混凝土先经试验人员检查核实和配料单是否符合配合比要求后方能运至工作面灌注。对达不到质量控制要求、或坍落度损失超标准、以及超过允许运输时间的混凝土作废弃处理。④按照灌注工艺和混凝土的供应量,进行对称灌注。在灌注过程中,全力组织好混凝土的运输供应,缩短灌注时间,以免出现施工冷缝。⑤随着混凝土的灌注,捣固人员应适时对混凝土进行捣固,混凝土振捣以不冒气泡为准,但不得超振引起混凝土翻沙和粗骨料下沉。

3 结语

公路工程是民心工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劣及国民经济的长治久安。通过本文的论述,愿能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所推进。基于作者工作经验的限制,文中个别问题并没有充分展开论述,今后会再接再厉,继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求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建岐,余武斌.水泥稳定集料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J].广西交通科技,,04.

6.各种质量通病及整改措施 篇六

通病

(一):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

1、预防措施

(1)施工缝是防水混凝土工程中的薄弱部位,应尽量不留或少留。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灌,不得留施工缝。底板与墙体间如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留在墙体上,并且要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少于200毫米。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必须留时,应与变形缝统一起来。本工程设计采用设置钢板止水带的工艺处理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为保证止水带的效果,必须将钢板止水带中部预制“V”形。

(2)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使上、下两层混凝土之间粘结密实,以阻隔地下水的渗漏。

1认真清理施工缝处,○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杂物,用钢丝或剁斧将老混凝土面打毛,并用水冲刷干净。

2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再浇灌上层混凝○土。

3加强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振捣,保证振捣密实。○(3)施工缝不宜采用平口缝,应尽量采用不同形式的企口缝,以延长渗水路线。

2、治理方法

(1)根据施工缝渗漏情况和水压大小,采取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2)对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刷洗干净后,用水泥素灰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3、砼孔眼渗漏

(1)直接快速堵漏法:水压不大,漏水孔眼较小时采用

具体作法:在混凝土上以漏点为圆心,剔成直径10-30mm,深20-50mm的圆孔,孔壁必须垂直基面,然后用水将圆孔冲洗干净,随即用快硬水泥砂浆,(水泥:促凝剂=1:0.6),捻成与孔直径接近的圆锥体,待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用姆指将胶浆用力堵塞入孔内,并向孔壁四周挤压密实,使胶浆与孔壁紧密结合,持续挤压1min即可,检查无渗漏后,再做防水面层。

(2)下管堵漏法:水压较大,且渗漏水孔洞较大时采用

具体作法:根据渗漏水处混凝土的具体情况,决定剔凿孔洞的大小和深度。可在孔底铺碎石一层,上面盖一层油毡或铁片,并用一胶管穿透油毡至碎石层内,然后用快硬水泥胶浆将孔洞四周填实、封严,表面低于基面10-20mm,经检查无漏后,拔出胶管,用快硬水泥胶浆将孔洞堵塞。如系地面孔洞漏水,在漏水处四周砌挡水墙,将漏水引出墙面。

(3)水楔堵漏法:当水压很大,漏水孔不大时采用

用水泥胶浆—直径适当的铁管,稳牢于漏水处,已剔好的孔洞内,铁管外端应比基面低2-3mm,管口四周用素灰和砂浆抹好,待有强度后,将浸泡过沥青的木楔打入铁管内,并填入干硬性砂浆表面再抹素灰及砂浆各一道,经24h后,再做防水面层。

二、混凝土工程

(1)砼麻面

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2)蜂窝

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治理方法: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3)孔洞

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a.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b.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4、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砼中;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4)露筋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原因分析:

1、砼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砼要振捣密实。灌注砼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治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5)缺棱掉角

现象: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

预防措施: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砼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冬季砼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治理方法: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6)施工缝夹渣

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灌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砼砂浆,再灌注砼。

治理方法: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或砼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三、模板工程

通病

(一):标高偏差

1、预防措施(1)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通病

(二):接缝不严

1、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3)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

(4)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5)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固,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通病

(三):深梁模板缺陷

梁下口炸模,上口偏歪;梁中部下挠。

1、预防措施

(1)根据深梁的高度及宽度核算混凝土振捣时的重量及侧压力,根据梁的高度适当加设横档,一般离梁底30-40cm处加Ф12mm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相隔不大于1m。

(2)夹木应与支撑顶部的横担木钉牢。(3)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通病

(四):柱模板缺陷。炸模、偏斜、柱身扭曲。

1、预防措施

(1)成排柱子,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2)根据柱子截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0-1000m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防止炸模。柱距不大时,相互间应用剪刀撑及水平撑搭设牢;柱距较大时,各柱单独拉四周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

(3)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灌孔,以便浇灌混凝土,插入振动棒。当混凝土浇灌到临时洞口时,应封闭牢固,本工程的结构层高较大,剪力墙与柱施工时更应注意此问题。

四、钢筋工程

通病

(一):成型钢筋变形

1)预防措施: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尽量按施工需要运去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2)治理方法

将变形的钢筋抬在成型案上矫正;如变形过大,应检查弯折处是否有碰伤或局部出现裂纹,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通病

(二):钢筋绑扎与安装质量不良。通病具体表现和防治措施如下: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4)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5)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立即纠正。

(6)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应及时调整。(7)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通病

(三):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焊接缺陷。通病具体表现和防治措施如下:(1)轴线偏移

防止措施:矫正钢筋端部;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避免过大的挤压力(2)弯折

防止措施:矫正钢筋端部;注意安装与扶持上钢筋;避免焊后过快卸夹具(3)焊包薄而大

防止措施:减低顶压速度;减小焊接电流;减少焊接时间(4)咬边

防止措施:减小焊接电流;缩短焊接时间;注意上钳口的起点,确保上钢筋挤压到位

(5)未焊合

防止措施:增大焊接电流;避免焊接时间过短;检修夹具,确保上钢筋下送自如

(6)焊包不匀

防止措施:钢筋端面力求平整;填装焊剂尽量均匀;延长焊接时间,适当增加熔化量

(7)气孔 防止措施:按规定要求烘熔焊剂;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确保被焊处在焊剂中的埋入深度

(8)烧伤

防止措施:钢筋导电部位除净铁锈;尽量夹紧钢筋(9)焊包下淌

防止措施:钢筋导电部位除净铁锈;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 通病(四):钢筋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通病具体表现和防治措施如下:

(1)烧化过分剧裂,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 防止措施:降低变压器级数;减慢烧化速度(2)闪光不稳定

防止措施:清除电极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提高变压器级数;加快烧化速度(3)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

防止措施:增加预热程度;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速度;确保带电顶锻过程;加快顶锻速度;增大顶锻压力

(4)接头中有缩孔

防治措施:降低变压器级数;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适当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

(5)焊缝金属过烧或热影响区过热

防止措施:减小预热程度;加快烧化速度,缩短焊接时间;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6)接头区域裂纹

防止措施: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定时,应更换钢筋;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序

(7)钢筋表面微熔及烧伤

防止措施:清除钢筋被夹部位的铁锈和油污;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夹紧钢筋

(8)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

防止措施:正确调整电极位置;修理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五、砌体工程

通病

(一):墙体渗水

(1)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对组砌中形成的空头缝应在装饰抹灰前将空头缝采用勾缝方法修整。(3)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应密实,严禁有砂眼和龟裂。

(4)门窗口与墙体的缝隙,应采用加有麻刀的砂浆自下而上塞灰压紧;勾灰缝时要压实,防止有砂眼和毛细孔而导致虹吸作用;铝合金窗缝隙封堵密封油膏。

(5)门窗口的天盘应设置滴水线,室外窗台板必须低于室内窗台板并应做成坡度利于顺水,并防止雨水倒流进入室内。

7.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篇七

1.1 材料标准和选择

SMA材料包括沥青结合料、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纤维稳定剂等。我国的沥青结合料必须符合“重交通路面沥青技术要求”,粗集料的性质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规定的抗滑表层的基础上对抗压碎性能做适当提高;细集料最好使用坚硬的人工砂,目前我国很少有正式产品生产,有些地方已开始选择优质石屑,通过筛分取得一部分人工砂,必要时可再用一部分石庆岩石屑,以弥补天然砂与沥青粘附性的不足;用于SMA的填料必须使用磨细的石灰石粉,石粉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的要求,通过0.0075mm的百分率应大于75%,且最好不用回收的粉尘;我国国产的纤维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在使用进口纤维时,可参考国外的技术要求。

1.2 测定粗集料骨架部分的集料间隙率VCADRC

为了充分发挥SMA混合料粗集料的石-石结构的嵌挤作用,在压实状态下的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DRC必须等于或小于没有其他集料、结合料存在时的粗集料集合体在捣实状态下的间隙率VCADRC。

1.3 选择初试沥青用量

考虑我国具体情况,根据合成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规定最小油石比是合理的,因此在选择初试沥青用量时,一般可根据粗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选择。

2 SMA材料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沥青。沥青油分多可使成漆后的漆膜变软,漆膜的干燥性能变差,严重时可以使漆膜产生渗油现象,漆膜发暗。芳香成分和胶质增加可以提高漆膜黏附力及柔韧性,但漆膜变软。沥青质增加,漆膜强度和硬度增加,光亮度提高,但漆膜的柔韧性和附着力变差。(2)粗集料见表1。(3)细集料见表2。(4)纤维素见表3。

3 施工质量检测与控制

3.1 沥青质量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规定的技术要求。

3.2 施工温度

SMA沥青结合料一般均采用改性沥青,所有改性沥青混合料一样,保证较高的温度是施工质量控制的第一要素。由于改性沥青的粘度增大,如果温度不够,摊铺无法平整,碾压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空气体积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SMA的各项性能指标将受到严重影响。

3.3 碾压成型

SMA路面压实工艺特别有讲究,碾压温度、机具选择、压实度的控制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SMA路面压实,必须采用双钢轮碾压,一般不使用胶轮压路机搓揉,并控制振动频率及振动碾压的遍数。

4 SMA沥青砼路面通病防治措施

4.1 裂缝:

施工人员应提高意识,加强管理,特别对于边角处等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取人工夯实措施。修补的方法是:(1)由于路面基层温缩、干缩引起的纵、横向裂缝,缝宽在5mm以内时,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灌入缝中或用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热沥青灌人深度大致为缝深的2/3,然后填入干净的石屑、砂等清理干净。(2)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在高温季节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可采用下列方法处治:a、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再匀洒2mm~5mm厚的干燥洁净的石屑或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b、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3)凶路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的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基层后再重做面层。

4.2 松散:

(1)由于油温过高。沥青老化失去黏结性而造成松散的地方,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做面层;(2)由于基层或土基软化变形而引起的路面松散,先处理基层或土基的病害,再重做面层。

4.3 坑槽:

(1)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测定破坏部分的范围和深度,画出大致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补轮廓线,并将槽底、槽壁清理干净,在干净的槽底、槽壁薄刷一层黏结沥青,新填补部分要略高于原路面,烙平四周接缝。(2)路面基层破坏,应针对破坏原因,先处理基层病害,基层密实、稳定后,再修复面层。(3)用预制块修补坑槽。

4.4 雍包:

(1)由于基层原因引起的较为严重雍包,先用挖补方法处理基层,待基层稳定密实后,再重做面层;(2)因施工时操作不慎,将沥青漏洒在路面上形成的雍包,将雍包除去即可;(3)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料集中而产生的较严重雍包,但路面基层稳定,则可用机械或人工将雍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约10mm,将基层表面的碎屑、杂物及粉尘等清扫干净后浇洒黏层油用热沥青混合料重做面层;(4)对已趋稳定的轻微雍包,将雍包用机械刨削平齐或人工挖除。

4.5 沉陷:

凶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不再下沉,可只修补面层。(1)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黏层沥青,再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2)因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已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按坑槽的修补方法处治。

参考文献

[1]张金升,张银燕,夏小裕等.沥青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上一篇:有这样一种声音高三作文下一篇:大学宿管教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