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家园

2024-07-27

杭锦后旗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家园(精选4篇)

1.杭锦后旗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家园 篇一

打造优美环境 建设和谐家园

努力创建新农村生态环保示范村

乌川湖村是长沙县第一大村,现有3878口人,占地31.4平方公里,距长沙市区40余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近几年来,该村在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星高为首的村支两委成员带领下,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四洁”(即:洁净家园、洁净田园、洁净水源、洁净能源)工程为重点,以“一线两点”为示范,以示范推动为抓手,以生态富民兴村为目标,以滚动发展分年分步实施为原则,采取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人民村庄人民建的方式,运用新农村建设精神鼓动、党员带动、组干部积极主动、上下齐动、内外联动的办法,积极创建省级生态环保示范村,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脏、乱、差,污染严重的旧农村,现在成为了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村民风貌普遍提升,家庭和美人际和谐,人居环境洁、绿、亮、美的新农村建设生态环保小康示范村。2008年,乌川湖村村级总资产达4500万元,村级总收入30万元,人平纯收

入7000元。先后被省环保厅定点为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示范村,被长沙市委市政府列入浏阳河新农村示范片市级示范村,被长沙县委县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李星高本人也荣获长沙市十

大明星书记。

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是一项龙头工作,抓好了就会带动各项工作,促进全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此,村里成立了以李星高为组长的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乌川湖村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工作方案,并将创建目标任务分解,责任到人。

“依托原貌,突出生态,整体规划,全面发展”是乌川湖村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的大战略。该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科学准确定位,促进健康发展,共投入20万元,由湖南农大的专家教授做好了乌川湖新农村小康环保生态“四洁”工程和生态示范村建设规划,并于2008年6月通过评审。

“农民主体,注重基础,生态激活,生态富民”是乌川湖村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的支撑力。为了开发乌川湖生态旅游产业,村支两委到处跑项目、拉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350余万元,拓宽硬化江乌公路、赤霞公路、环湖公路,改造江乌公路桥梁2座,形成了完善的路网。积极协助支持乌川水库除险保安小康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投入18万元,高标准修建6口标塘,确保引用水源清洁。重点争取项目投入60万元,搞好农网该在工程。

筑起了完善设施的“巢”,引来了生态产业的“凤”。乌川湖村支两委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发展高科技、无污染、无公害产业,先后引进示范性农家乐、湖南农大科研实验基地等项目。为壮大集体经济,投入16万元,低改楠竹基地400亩,至今已达8000亩;低改油茶基地1200亩,目前已达7000余亩,形成一村一品主导生态产业。重点扶持河田大屋新农村示范组联片开发蔬菜30亩。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使乌川湖村的经济建设驶入了快车道,由更快向更好跨越,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乌川湖,村里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道路整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前设置有黄色、绿色两个分类垃圾桶,烟头、纸屑等乡村路上常见的垃圾在该村几近绝迹。“我们村的爹爹娭毑都是环卫‘义工’,经常义务清扫道路,既美化了环境,又锻炼了身体。”

自2007年12月乌川湖村被省环保局定为全省第一个新农村环境保护“四洁”(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工程建设示范村以来,为实现环境美好型新农村,该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村民自筹400多万元资金,大家一齐动手,真抓实干,才半年时间,“四洁”工程即按质按量完成。截至目前,该村已完成了542户人家的房屋改造,全村改水、改厕率达到91%,污水处理率达到 89%,11个村民组安装垃圾桶254个。不少农户达到了“无渣无杂一条路,整洁舒适一栋房,生态家园一个院,节能卫生一个厨,标准水质一口井,实惠环保一种能,干净清洁一个厕,垃圾分类一个桶,人工湿地一个园,污水处理一个池”的“十星”标准。

“环境好了,心情就舒畅,干活也有劲!”村民们很享受现在的“田园生活”,每天到菜园里转一转,沿着门前整洁的水泥路走一走,日子过得分外舒心。如今的乌川湖村正如村民所期盼的,实现了“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幸福乐园” 这一蓝图。

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村民生活富起来

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努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五气”(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等、不望、不靠,讲志气;党员干部群众讲正气;左邻右舍讲客气;家庭讲和气;建设家园讲洋气)、“五有”(新农村建设有规划;民主管理有制度;发家致富有项目;党员干部有联系;困难之时有帮助)、“五新”(即发展有新思路;乡风文明新气象;组容整洁新面貌;培养科技致富能力新人才;新农村建设新成果)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庭院经济工程、文化强村工程。

实施绿化工程,营造绿色家园。近几年,乌川湖村共绿化荒山1535亩,退耕还林900余亩,种植围村林、景观林34.5万株。绿树掩映、空气清新的村庄,林茂树密、百鸟争鸣的山峦,高峡平湖、碧波荡漾的湖泊,引来无数来此旅游度假的客人。

庭院经济,村民增收的又一增长点。村支两委引导村民在村庄周围、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蔬菜,建造经济林,不少村民种植蔬菜后,基本能自给自足,有的吃不完,还拿到市场上去卖。

当今,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乌川湖村建立了图书室、远程教育室、党员学习室、村民议事室,创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每年坚持开展以评选优秀党员、五好文明家庭、环保十星户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对评选出来的先进个人在精神、物质等方面给予奖励。

创建生态环保示范村活动,促进了乌川湖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

化。乌川湖村村支两委成员正以此为动力,制订新的目标,决心夺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更大胜利。

2.杭锦后旗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家园 篇二

“山水佳园”住宅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东侧, 将“五脑山”包含在内, 别墅依山而建, 层级错落, 具有登高望远的视觉空间优势;基地东侧紧临“玉江高速”, 北侧临环山路和东风北路, 红塔大道延伸线自北向南横穿整个住宅区, 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越性和交通便捷性。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73.4公顷, 是一个集多层、小高层、高层, 独体别墅、双拼别墅、联排别墅、联排叠加别墅, 单元房、复式楼和商业街在内的大型多元化居住社区。

基地现状较为复杂, 这就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机遇与挑战:

区域优势:上佳的地理位置, 具有开阔的视野;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等便利设施;地形的复杂性为营造丰富多样、多层次的景观提供了可能;良好的自然环境 (水体+植被+山坡) ;良好的气候条件;当地植被物种的多样性为景观营造创造了更多选择。

制约因素:复杂的地形对小区内部设施建设带来不便利;建设过程中, 山地的生态结构遭到一定的损伤;规划建筑风格多样, 类型丰富, 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地内自然水体不足, 对“山、水”概念的营造不利;基地内复杂的地形给景观造价的控制带来了额外的难度。

2 景观设计理念及构思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恬居雅舍, 使忘情于山水之间。”—这是我们此次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和终极目标。

景观设计以玉溪“生态立市, 天人和谐”的方针原则为指导, 运用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现代景观设计思想, 尊重人造环境与原生态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着力打造一个“生态和谐的山水人居社区”。

3 景观布局

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山地高差和空间功能转换, 以大尺度和大气度来规划景观山水。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 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 更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平面构成线条流畅, 从容大度;空间分布依山势错落有致, 变化丰富, 再加上满山遍谷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 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 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整个居住区环境设计依据山地高差和空间功能转换分为三大类五个分区, 具有识别性的宜居景观, 体验不同的生活意境。

畅意的山地栖居生活—“幽远居”, 宁静以致远。

诗意的溪谷别墅生活—“半山居”、“香溪居”, 有溪有谷, 背山滨水。

恬静的生态森林生活—“碧树园”、“康健园”, 简洁大气, 清静幽雅。

3.1 山地栖居生活

建筑大师赖特认为“人类居住的场所最好建在高地, 一定要有自然的树, 绿色和水”。

幽远居将五脑山峰包含其中, 由五脑山两侧和向南北延伸的两翼组成, 呈“W”型排布。别墅由山顶而下梯级退落, 背靠郁郁葱葱的山顶密林, 俯瞰玉溪市全貌, 远望连绵起伏的青山。居于其中, “宁静致远”。

山顶密林占地180亩, 设计成一个集山地运动、休闲、娱乐多功能为一体的“山顶公园”, 将成为居民流连忘返的活动圣地。密林以长绿阔叶林、长绿落叶混交生态林和灌木林为主, 间有竹影婀娜, 花海飘香。山顶会所旁设计有高山泳池和北欧自然式的松SPA, 如若畅游池中, 举目远望, 不知胸中豪情何以言表。山顶密林中有一圆形开阔地, 设计成梯级退台式的圆形剧场, 将成为人们集会和表演的场所。依据山势设计有各种山地运动, 攀岩和山地赛车运动, 都将让你体验“山高人为峰”的豪情快意;密林中还依山而建木栈桥、散步道致远亭以及远眺平台, 山间漫步的同时, 还可享受那清脆的鸟语声声;特别是早起晨练的时候, 叫声会格外清脆, 心情会格外地爽朗;在手工艺术LOFT体验馆, 可以尽情发挥你的创意, 体验传统民间艺术-陶艺、蜡染、剪纸……

3.2 溪谷别墅生活

有溪有谷, 背山滨水, 别墅由谷底向两侧延续台地肌理梯级排布。“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2.1 半山居

半山居位于环山路主入口与五脑山脉中间地带, 正处于五脑山北侧半山腰, 沿东西向水系一字排布。仿如一个安详的宝贝, 舒展着的睡姿, 静静躺在山之母亲温暖的怀抱。坐在古朴的亲水木平台上, 头上是白云缓缓飘动的蓝天, 脚下是哗哗流淌的清洌溪水, 完全忘却尘世的喧嚣。

溪谷的上游, 天鹅湖四周大树浓密, 其间布置有垂钓平台, 茶室和远眺亭。居者幽幽地坐下来, 可仰望蓝天, 亦可远眺青山, 或亦可近观湖中“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沿着谷中小径东行, 水面渐窄, 而植物空间变化丰富, 时尔桃红时尔柳绿, 时尔各色杜鹃灿烂满目。

穿过红塔大道, 豁然开朗。主会所下喷泉舞动, 而当夜幕降临, 水幕电影带你回到似曾相识的童年时代。沿溪流前行, 水面变窄, 两岸古树横斜, 溪水经过水生植物层层过滤, 进入下游的生态湿地。

3.2.2 香溪居

香溪居位于一二期之间, 溪流沿分界线顺流而下, 两期几乎各占一半, 象两只臂膀紧紧地握在一起。低平处即是幸福坝, 对面是连绵青山。这是一个地道的传统意义上的溪谷。溪谷中植有大片的樱花, 每到花开时节, 漫谷的樱花灿烂缤纷, 引来蝶飞蜂舞, 因此取名为“香溪谷”。

谷中设计有香花源、蝴蝶谷、特色植物科普园等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景点。一条自然野趣的溪流蜿蜒谷中, 两岸树木婆娑, 绿意盎然。沿着溪边行走, 间或跳入眼帘的一丛丛烂漫的鲜花, 或含蓄, 或奔放, 身影在水中若隐若现, 暗香浮动, 香花泉的名字真是再合适不过。再加上那两边层级错落、风情万种的别墅, 也一个劲地往这清澈如许的泉水中挤来, 使得那一泓清水, 竟装不下满园的异国风情。

谷底开阔的幸福坝岸边, 既可以在晨练广场上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又可以在暮色中安静的垂钓;还可以在茶室中慵懒地品上一杯香茗, 欣赏白天鹅柔美的舞姿;

3.3 生态森林生活

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称森林是人类诗意地安居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类居住在森林里属于精神上的还乡, 正如诗人荷尔德林在《帕特莫斯》一诗中写道:“请赐我们以双翼, 让我们满怀赤诚, 返回故园。森林在召唤着我们!

森林别墅生活分布在居住区内比较平缓的三个地带:北侧主入口为红树园;南侧主入口为雅竹园, 五脑山端头红塔大道迂回处为花海康园。区内主干道红塔大道宛如飘扬的红丝带将三个不同主题的森林海洋珠串起来。在这里, 树是指引行者回家的向导。

3.3.1 碧树园

“轻柔的风吹过森林散溢出树脂的芬芳/小鸟在晨曦中歌唱, 松鼠在风中窜跃/泉水变幻着斑驳的光影/落叶飘在你的足下发出金色的声响……”我们希望居者一听到这个名字, 就能在眼前涌现出美如童话的家园。

碧树园位于环山路主入口, 走进别墅区的人都会被高大茂密的原生树木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林木的清香所征服, 树下纯净碧绿的草坪上点缀簇簇鲜花;灿烂的阳光下, 或者雨后碧蓝的天空下, 都是一样的大气度大手笔, 都是一样的清爽和高远。别墅绿地宅旁配以少许景观喷泉小品点缀, 仿佛进入那美丽的普罗旺斯小镇。

3.3.2 康健园

康健园西侧是五脑山群峰, 东南北三面都是层级错落的溪谷别墅区。说它是一块高原坝子似乎更贴切。它面积不大, 但对于整个小区来说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位于小区中段, 是山地溪谷别墅区中唯一的一块平地。因此, 整个山水佳园小区的运动中心就安排在此, 有网球场、篮球场、太极广场、漫步道和室内体育运动中心。这里将四季鲜花盛开, 再通过品种丰富、疏密有序的乔木穿插种植, 独具匠心的流水景墙、雕塑小品和灯具的安排点缀, 材质各异的铺地形式的衔接变化, 有机、生态、和谐地将其溶入到周边大环境之中。

4 道路系统

道路规划的合理性和识别性设计有利于人们便捷地到达每个角落。山水佳园的道路设计创建了三种路径类型:轴向林荫大道——红塔大道;环路和尽端式道路——入户道路;步行甬道——散步道、登山路、健身人行道。

红塔大道是主要的道路, 将各个环路和尽端式道路串连起来, 确定各个场地的方位。

二级道路由于基地高差关系分为环路和尽端式道路, 他将项目的八个居民区连在一起, 并使居民便捷回家。

步行甬道是路径的基本体系, 它将每一个家庭与该项目的花园和社区的休闲区相连接。散步、骑自行车以及慢跑的人们沿着设计好的道路前进, 并穿越溪谷、湿地等景观, 一路上遍布大量的休息平台, 健身广场, 儿童活动场。这样的设计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时间, 并能使邻居们互相熟识, 关爱他们的社区。

5 绿化种植设计

植物配置总体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 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 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 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 有高有低, 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空间特点具体设计。

5.1 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各自的特点而设计

一级车行道路绿化区域:统一、大气。

二级车行道路绿化区域:简单、亲切。

基地围合绿化区域:背景林、阻隔外界干扰。

别墅区宅间绿化区域:丰富、宜人。

5.2 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而设计

邻水空间绿化区域:自然、净化功能。

商业空间绿化区域:简约、时尚。

山地种植区域:自然、原始。

基地主入口绿化区域:大气、特色。

组团入口绿化区域:简单、标识性。

公共活动空间绿化区域:舒适、宜人。

6 生态设计

山水佳园是一个开发于自然山体的大型综合性居住社区, 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的损伤。如何恢复生态系统, 保持其自然纯净的品质, 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可持续社区, 需要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景观生态规划。

6.1 绿色通廊的建立

将绿色植物系统交融连接在一起, 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 根据具体情况, 创造出不同的小生境, 丰富植物群落景观。

6.2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小区内的照明灯具, 使用太阳能和电能双供电系统照明;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灶, 太阳能烘干箱等设施

6.3

合理利用雨水, 使其作为主要的灌溉及水景资源, 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

6.4

建立生物物理净水系统, 充分发挥草地和水生植物的净水功能, 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保证水质

6.5

尽量避免硬质材料作为地面铺装, 最大限度地让雨水自然均匀地渗入地下, 形成良好的地表水循环系统, 以保护社区的地下水资源

6.6 山地的修复

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 又要做好地形地貌, 保持原生态水土流失。

6.7 原生林的修复和保护

合理平衡再生林与原生林的关系, 合理搭配植物种植。

6.8

慎重研究挡土墙和护坡的形式, 尽量增大绿量, 使景观具有延续性

6.9 本土物种材料的选用

增加植物种植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降低造价和维护成本。

7 生态水系统与给排水规划

水景建设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管道直饮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中水系统、雨水系统、景观用水系统等。其建设应遵循经济性原则, 即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有利用, 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4R原则:Reduce-减少使用, Recover-回收Reuse-重复利用, Recycle-循环使用。

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收集、储存和净化处理污水, 创造新的、遵循自然的污水处理方式, 并因此创造出具有观赏、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生态水景。如何利用水体的植物配置, 增加水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或环境容量, 造就良好生态环境, 是本项目给水排水的重要目的, 除了常规意义上的生活给水、水景、绿地浇灌给水及雨污水排出外, 考虑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通过生态的和人造的作用, 从污水的处理利用、雨水的拦截回收及湿地的过滤、吸附三个方面,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高环境容量, 形成一个与环境相交融、并可供观赏的滨水景观。

8 水岸和挡墙护坡处理 (图1)

山水佳园区内有湖岸静水面、河道、小溪、湿地、喷泉、跌水等不同的景观水景, 水岸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景观效果和居民对水体的使用。水岸将灵活采取一系列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些方式从本质上讲主要基于两个大的特性:都市型的湖岸以及自然类型的水岸。

都市型的湖岸, 主要位于两个高层住宅区东风水岸和幸福水岸, 主要为混凝土砌的硬岸, 外层装饰有金属、花岗岩石材的细部或者木栈道。

自然类型的湖岸, 主要位于别墅区内的小溪、湿地和较宽阔的水岸, 视觉效果是生态自然式的。包括多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草坡驳岸, 缓坡驳岸, 块石驳岸, 平台驳岸, 树桩驳岸、沙滩、原有地被植物岸线、湿地、木平台等。

挡墙护坡, 山水佳园依山而建, 由于地形复杂, 建有大量的挡土墙。如何处理好硬质的挡墙使之与周围的环境协调, 营造一个自然生态的住区景观至关重要。一个核心的原则就是在保证牢固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 尽量使之“软化”。根据不同的情况, 会使用不同的方法:退台种植式, 石块散落式, 木板镶嵌式, 金属网格式, 爬藤植物遮挡式等等。

9 结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给予甲方和后人最好的财富。经过这轮新的探索和研究设计, 玉溪山水家园建成后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必将带给当地人民全新的感观。目前项目正在实施阶段。

摘要:近年来, 山地类居住区景观越来越受到开发商的重视。与平地居住区景观相比, 设计山地居住区景观对于设计师来说有着极大的挑战和机遇。以不同工作性质和家庭的构成使得人们缺少日常交流, 邻里关系疏远, 怎样在这综合性的居住区里营造适宜的环境、场所, 来引导和鼓励人们走出家门进行沟通与互动, 创造当代和谐的室外环境, 玉溪山水家园的景观设计就给大家提给了一个可借鉴的实例。

3.打造“中国绿城” 建设宜居家园 篇三

一、南宁市环境建设情况介绍

南宁市环境建设重在惠及于民,曾于2001年、2006年先后两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7年还获得了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10年获得了“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2011年10月又喜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八个省会城市之一。这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折射出南宁市十多年来在环境建设方面的不断投入和不懈努力。

(一)打造“中国绿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南宁市早在2000年便确立了创建“中国绿城”的目标,在城市建设中坚持“生态立市”的理念,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山、河、湖、溪为依托,因势利导,实施环状、带状、层状绿化,形成了多板块、多层次和群落式的园林景观。同时,持续深入推进“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工程,不仅大种树,种大树,全力做好“绿文章”和“树文章”,还坚持连续每年种树都在150万棵以上,并在全市建立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森林体系,建成了一批公园和街头绿地,包括集中体现“中国绿城”风貌的“名树博览园”,穿越中心城区的邕江两岸30公里长的绿色长廊,40.5公里长的快速环道、82公里长的环城高速两侧,形成了南宁市绿色生态圈,由此获得了“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誉,使得“绿野连八桂,林带环邕城,青山半入城,大道成森林,绿荫山山有,流水处处春”的“中国绿城”名副其实。

(二)打造“中国水城”,建设现代宜居城市

南宁市2009年提出了打造“中国水城”的目标,依托水资源丰富、内河密布的优势,南宁市计划投资300亿元,用10年时间,将该市建成一座“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城市,构筑“蓝脉绿羽”的城市内河水系和绿地景观系统结构,形成18条景观态廊道、24个湖泊和五大环城水系为一体的水、景、人和谐共存的城市环境。为此,南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重点对全市18条内河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整治南湖及其周边环境。目前,“中国水城”工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积极创新,提升市容环境质量

南宁市积极探索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采取作业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实施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由环卫站内部职工责任承包,有效地调动了环卫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质量。为加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南宁市与英国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减排技术和项目投资,将生活垃圾处理后燃烧发电,既减少了填埋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又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南宁市自2003年起探索实行了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既约束了有些市民随意丢弃垃圾的不良行为,也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筹集了一笔宝贵的资金。此外,南宁市还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环卫作业效率。

如今,放眼南宁,但见满目青翠,绿叶婆娑,让南宁人也让中外游人尽享“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绿化、美化、彩化、果化与亚热带风光融为一体”的美好生活,宜居城市不虚其名。

二、学习考察启示

通过与南宁市环境建设相关部门的座谈和实地参观,首都环境建设办考察组从南宁市环境建设中获益匪浅,启示良多。

一是环境建设重在惠民。最直观的感受是行走于南宁街头,没多远就有街头公园,大街小巷整洁优美,道路商铺井然有序,环城绿意盎然。夕阳下,随处可见家长带着小孩惬意地在休闲场地里玩耍。从市民的闲庭信步与悠然表情里不难感受到他们对这个城市的宜居环境是颇为满意的。由此想到首都的环境,看到的往往是行色匆匆的路人和拥挤不堪的车辆,公园绿地也是人挤人人挨人。如何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看来是首都环境建设的首要命题。

二是环境建设因地制宜。从2000年开始打造“中国绿城”到近几年提出的打造“中国水城”,南宁市依托其气候特征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提出因地制宜的城市环境建设思路,使得环境建设主题明确。“绿城”和“水城”的打造,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助于城市宜居,同时在环境建设方面有明确的方向,便于开展工作,容易获得群众的认可。对于首都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如何依托首都的自然环境条件,扬长避短,开展主题更加鲜明的环境建设是又一启示。

三是环境建设职责明确。自2005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来,南宁市编制了《南宁市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相继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等25份文件,南宁市政府还与各区县、各市直属单位逐一签订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职责,从政策、措施上有力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得以落到实处。由此看来,责任明确是环境建设的基本要素,是成就事业、达到目标的可靠途径。职责明确,监管到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方谈得上人人营造、人人共享宜居环境,才能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执笔人:吴亚梅、康宏志、

舒瑞请、任玉霞)

4.关于打造和谐宜居城区的调研报告 篇四

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关于建设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

孙秋成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按照适宜人的生活、满足人的发展的基本目标,顺城区政府做出了“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顺城”的重要决策。前甸镇作为顺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城区建设和管理方面负有重大责任。为此,政协前甸镇工委组织力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前甸镇宜居环境的现状与优势

前甸镇占地总面积119.3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楼房近30万平方米,平房11万平方米,住户共计12,000余户,到目前城镇常住人口达4万余人,建设面积约6平方公里。多年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前甸镇始终把服务百姓作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围绕方便百姓住行,营造宜居环境,在打造和谐宜居城区方面已具备以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前甸镇由北向南有4条河流分别是柳林河、台山河、李其河、关岭河。境内现有林地面积8.7万亩,耕地面积为2.9万亩,土质肥沃,其中棕壤土占52.6%。另有台山小一型水库一座、方塘7个、渔塘养殖面积近千亩。可以说是“北有山、南靠河”,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及二、三产业。

二是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捷。前甸镇地处抚顺市区东部,南倚浑河北岸,北靠长白余脉。辖区内202国道、沈吉铁路穿越

全境,境内有前甸火车站、20路汽车、603路汽车及高速立交桥一座。2008年,前甸镇被纳入全市整体规划,沈抚城际列车终点站和抚顺大型铁路货运站将在前甸设立。到时交通更为顺畅,人们出行更为便捷,也给前甸镇整体环境和交通设施的改善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

三是民俗特色明显。前甸镇人口除汉族外,还有满、朝鲜、回、蒙、锡伯等5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占20.3%,其它民族占5.5%。大道村、二汉村是朝鲜族聚居的村,朝鲜族人口达90%,大部分村民在吃、住、行方面仍保持着朝鲜族生活特色,为延续城市文脉,充分发挥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四是基础设施较好。前甸镇住宅楼的开发已形成规模,九大住宅小区、70万平方米住宅楼成为前甸镇城市化的亮点工程,人均使用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全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速度快,共有道路57.55公里,含黑色路面21.09公里;自来水水井10座;桥梁10座;排污管道3000延长米;各类小区硬覆盖达5000平方米;绿化率达30%。形成了良好的农村自然景观,农民家园美化绿化,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劳动、生活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前甸镇在打造和谐宜居城区方面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在调研和考察中我们也发现,前甸镇宜居环境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既影响前甸镇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规划不明确,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建设宜居城镇取得的成就,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依托外,还要有良好的建设规划设计和技术管理体系。前甸镇的规划是九十年代编制,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工作目标、方向上认识相对模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比较被动,甚至出现了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因此,需重新对村庄进行科学的外业测绘和规划,建立编制明确的建设规划与技术管理体系。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村容村貌亟待改观。一是饮用水不足。目前,前甸镇供水量约1万m3/d,供水水源来自镇内柳林河岸边的两个大眼井和几口小眼井的地表水,但由于河水受流沙、上游德力啤酒厂和其它污染,水质极差,各项指标严重超标,根本不能保证居民安全用水。尤其到冬季枯水期,只有早晨给的一遍水,且三楼以上根本上不去水,百姓是苦不堪言,水源匮乏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二是垃圾处理。“柴堆、粪堆、垃圾堆”的“三堆”问题依然严峻。在一些村庄住户门前建有厕所,这样的分散型厕所布局既浪费了土地,又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环境。生活垃圾大多为自行处理,不可利用的(如塑料袋)或者焚烧或者随处乱扔,造成街道两旁、田间地头塑料袋随处飘扬;三是排水设施建设。部分村庄内的道路两旁基本都没有排水渠道,也无统一收集处理污水的污水池。

3、居所建设不够超前,土地资源浪费较严重。城郊村和城中村的改造相对滞后,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居住区面积不足等因素影响,违章建筑较多。在建设过程中,多数农地住宅绝大部分是由农村个体工匠组成的农建队来承建,对农宅的地质状况,墙体砌筑、混凝土浇灌等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同时也使村镇住宅无统一建筑设计,造成“有新村无新貌,有新宅无新楼”的局面,甚至一些农民在建房过程中,跳出旧宅建新宅,甚至占用农田耕地,浪费了不少土地资源。

4、受传统意识制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还很落后,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意识一方面限制了群众自身快速致富,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建设宜居城区的推进步伐。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前甸镇的实际情况及各村不同的自然和经济状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

1、加强宣传,深化认识。建设宜居城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针对目前村民及部分领导干部在建设上存在的盲点及薄弱点,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和深度,除了利用咨询会、宣传栏、发宣传单和宣传标语宣传相关知识和常识以外,还要充分挖掘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的优势,扩大影响范围和宣传的效果,营造“人人关心城区建设”和“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2、以规划为龙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顺城区统筹的大背景下,确定宜居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后,建议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力求以超前的意识制定出详细、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前甸标志性建设的实施方案。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加快各通村主干路的硬化和修善,提高村级公路的铺设率和通达深度,力争全面实现通村主干道硬化。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各类固体垃圾的处理力度,首先是完善农村垃圾收集体系,集中设臵垃圾转运站,同时推广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尤其是废塑料袋及塑料农药

瓶子的统一收集和处理;其次是建设集中美观的公共厕所取代各家分散独立的厕所布局模式。这样既可改善村庄环境,又可以节约一定的土地;第三是大力发展沼气。将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分类后,连同秸秆等集中起来用来发酵生产沼气,通过管道向各住户集中供气,既可节约电源又可以较减少因烧煤或秸秆产生大量的烟雾污染村庄环境。此外,加快污水排放设施建设,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直接排入沼气池,雨水等其他水体通过村内各道路两旁的排水沟渠,汇聚到污水池后,经过处理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加强土地整合,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宜居为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建设档次。

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甸镇村庄空闲庄基地觉多,需要各村对这些空庄基进行详细统计,预留出备用的庄基地,其他多余的土地要进行整合复垦。在村庄建设中,注重在挖掘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注意保留有特色的传统民居,以体现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生产、道路、绿地等建筑与设施用地的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档次,增加宜居性。

4、发展民族经济,营造投资环境。在发展原有经济的基础上,发挥民族特色优势,在朝鲜族群众聚居的村开发生产系列“朝鲜族”为品牌农副产品,还可以发展以餐饮、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经济。以民俗节为载体,向外界介绍前甸镇丰富的物质、旅游资源,以及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同时展示前甸镇民俗风情和前甸镇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将这种无形优势转

化为有形的经济优势,充分发挥现有的投资环境,以此强镇富民,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前甸镇是参与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载体。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这项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动员全镇居民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切实推动涉及全镇各项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为把前甸镇打造成为和谐宜居城区,为建设和谐顺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杭锦后旗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家园】推荐阅读:

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06-23

乌拉特后旗水务局安全生产应急预案07-09

上一篇:教师期中工作总结免费下一篇:入党相关材料写作规范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