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

2024-07-17

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共9篇)

1.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 篇一

“四位一体”构建煤矿企业特色安全文化

加强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安全物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生产的硬件、软件建设。主要体现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上。硬件具体涉及矿井安全生产的设施、设备、装置、仪器、检测手段、安全信息手段、物化环境及灾害防治的应急手段等物质条件。良好有序的生活环境和安全卫生的操作条件,可以焕发职工的生活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的矿山设计,可以大大缓解职工的劳累程度;配备灵敏可靠的安全防护预警装置,可以让职工享受到一种无忧无虑的舒畅之感;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可以让人们摆脱视觉疲劳、感觉迟缓、情绪低落及精神疲惫等不良状况。所以,煤矿应加大投入、提升装备,整体推进硬件、软件建设,全面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在软件建设方面,完善安全科技开发机制,在技术创新开发过程中实行立项论证制、资金合同制、项目负责制、抵押金制、项目会商制与考评验收制,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科技攻关、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先进技术和技术创新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强化课题技术研究,重点进行特殊地质条件、高瓦斯条件下开采技术研究,保证工作面安全推采,通过以上课题的研究,矿井生产方式可以得到升级,矿井整体安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王石凹矿近年来开始按照“省煤集团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标准要求,对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和重点实施的工程项目做出细致安排规划,以次促进“七大专业”质量达标。从提高装备水平入手,完善了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KJ-216煤矿顶板安全监测系统一套,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井下主要运输大

巷安装使用“信集闭”系统,井下变电所、瓦斯抽放硐室、水泵房、绞车房全部规划建成标准化机电硐室;井下运输大巷、采掘辅助运输巷等全部安装节能灯实施“点亮”工程。压风机实施变频改造,综采面实现二次负压降尘,主要行人通道安装液压自动风门等,以科技创新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加强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安全制度文化作为煤矿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促使企业职工在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企业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可见,制度文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包含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落实,企业安全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建立等。为此,煤矿企业首先应该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特大安全事故追究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其次要形成职工安全联保制度、安全教育坚持制度、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安全管理信息化制度、违章人员警示帮教制度、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等有自身特色的“安全制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要依托这些制度和标准来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解决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容易反弹的问题,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王石凹矿按照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健全制度的要求,本着科学、规范、简洁、实用的原则,对本企业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的筛选、整合、充实和完善,精心编写了《王石凹矿安全管

理制度汇编》。该制度集在102页的篇幅里言简意赅的汇集了包括矿井七大专业近60个工种在内的各工种岗位责任制,使每名职工都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创建施工作业程序化、规范化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理论依据。该矿为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由传统单一的制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的转变,还针对安全工作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安全法规、制度、及部分安全警言警句、安全漫画进行了整理和再创作,编辑下发了《安全文化手册》。《手册》以“导入理念、规范行为、创新载体”为创作思想,分为亲情嘱咐、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安全引导、安全知识、安全标识等六部分,将“安全生产方针、职工入井十项权利、三大规程、三不伤害、四书三帐”等统一归纳整理,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文化内涵。该矿还定期开展开展顶板管理会战、小绞车运输系统安全运行会战、大型固定设备安全运行会战、矿井瓦斯、防灭火、防尘专项治理及“一通三防”会战、电气设备会战等活动,该矿通过严格合理的制度实现了作业环境标准化和人员行为规范化.加强安全思想文化建设

安全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从本质上看,它是全体职工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安全思想和意识、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体现。它是职工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接受安全熏陶、教育、约束后所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觉性、主动性的安全心理和思维特点的安全综合素质,它反映了大部分职工对安全的认知与对危险辨识的总体平均能力。精神文化对安全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为此,煤矿企业应该注重安全精神文化建设,一是确立“生命至上、安全 的责任理念。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建立起“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认知体系;增强安全管理及事故超前预防的意识;建立起职工“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认知体系,增强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珍惜生命、修养自我,自律、自爱、自护、自救的意识;事故源于“三违”与失误的认识;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意识等。

王石凹煤矿今年来,创新运用积极推行了施工现场“安全询问法”、和基层生产区队班组安全管理“五必访”“五必谈”“六必帮”新模式。通过:职工伤病住院必访,职工生活及家庭遇到特殊困难必访,职工发生意外事故必访,职工受到处分处罚、有思想情绪必访。职工思想波动必谈,职工违章、违纪必谈,职工岗位调整变动必谈,职工之间发生矛盾必谈,职工受到表扬或批评必谈。职工家庭出现以下六方面困难必须帮助,职工家庭遭遇天灾人祸,职工生病住院,女工分娩产假和职工或父母死亡,职工家庭出现不能正常维持生活,职工工伤或因公死亡,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需要调解,职工因家庭、经济或其它问题影响生产思想波动和行为异常时的“五必访”“五必谈”“六必帮”新模式。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途径,树立安全管理新理念,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由传统的制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转变。

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是文化的表现,也是文化引导的结果。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主要目标。安全行为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动态部分。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包括领导、职工及家属安全行为的建设。为此,煤矿企业在安全行为建设方面,一要注重强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关注度;提高现场指挥的能力;落实安全经费的 使用;端正对安全专职人员的用人及态度等问题。要求领导要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习安全规程、知识、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及事故发生时指挥协调能力。同时,要营造具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关注每一件事,关心每一个人,及时解决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职工能够安心工作,减少不安全行为。二是可以在全矿范围内推行准军事化管理,使每一位职工明确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建立起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培养职工文明生产、学习及生活的优良作风和严格的纪律。可以实施班前宣誓制度,从个人诚信、忠于企业的高度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自我约束力,增强职工的正规操作意识,减少习惯性违章现象,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保证安全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三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启动“和谐矿区”创建活动,实现企业、员工、环境的和谐相处。

王石凹矿始终注重“以人为本”,从提高员工的服从意识和执行意识入手,进一步规范员工岗位操作标准和日常行为规范。今年来,该矿在井下施工现场严格实行班组长、安检员、瓦检员、验收员“四位一体”开收工安全检查制度的基础上,日前又将新近制定推行的统一规范的全矿54个岗位工种“手指口述”安全操作标准;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安全“询问制”;到岗“报告制”等制度方法与现场安全管理有机衔接融合,并与生产单位主要领导联责考核,形成了由始而终的循环闭合系统。该矿还严格规范职工日常行为标准,本月初制定实施的《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及考核标准》从职工列队、做操、着装、行姿等七个方面,对三千多名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统一”。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佩带矿徽、上岗证,着统一工

作服和制式服装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员工出入井候罐候车、班前会结束、班后离开作业场所、机关科室晨操完毕等必须整齐列队有序进入或离开。该矿进一步规范岗位操作标准和员工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文明行为养成和安全精细化管理活动,变“散乱”为“规范”,变“无序”为“统一”,逐渐解决人的不规范、不安全行为,确保了安全生产。

总之,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单靠说教其力度是不够的。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彻底解决人的问题。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行为文化”融为一体,整体推进,才能规范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从而形成职业安全与健康共同的价值观,构筑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

2.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 篇二

“机电一体化” (Mechatronics) 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计算机和电子技术, 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技术。它的本质不仅是单纯地利用电子技术来简化或替代机械, 更重要的是将机械系统、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组成了最佳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下述优势: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使用性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均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诊断等功能, 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 并且简单、方便, 适用面广, 生产能力强, 工作质量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各种自动功能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领域, 应变能力强, 很大程度提高了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 具有复合功能, 调整和维护方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复合功能, 它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 使工作恢复正常。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总体说来, 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 准备阶段, 计算机的出现标准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 日本首先提出这个名词, 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 该技术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 起步阶段, 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成熟和第四代电子产品的商品化使机电一体化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在这一时期, 机电一体化的影响不断扩大, 并取得了较大发展。 (3) 发展时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为全世界学者所嘱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已像雨后春笋般出现。 (4) 蓬勃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各种新技术出现并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制造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 并具有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广泛应用,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1) 提高劳动效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使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大量新型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使用彻底转变了煤矿的作业模式, 明显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2) 提高了劳动安全保障。传统的煤矿工作环境非常恶劣, 在潮湿、充满煤尘的环境中长时间、高负荷地工作严重影响到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到矿工的人身安全。采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煤炭的采掘、运输、提升等, 不仅可以使矿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而且还能降低事故和危险的几率, 防止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 保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

3) 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矿工的劳动收入。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煤炭的产量大幅提高, 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样使矿工的劳动收入有所提高, 改善了矿工的生活质量。同时, 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是矿井提升机, 为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 在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二为一, 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 充分体现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体。而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 采用总线方式, 使电器安装大大简化, 此外, 硬件配置简单, 互相兼容。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 其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其性能先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带式输送机是我国煤矿井下输送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 具有长距离连续输送、输送量大、运行可靠、效率高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因此, 近几年来, 带式输送机已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 主要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它是一种专门为煤炭或金属矿石的长距离皮带运输机而设计的软驱动装置。一条皮带运输机可以由1台或几台CST驱动。由于尚未解决动态分析和在线监控技术以及启动延迟技术, 我国带式输送机一般为3点驱动, 对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和运量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且, 输送机的监控设备的功能、可靠性、灵敏度和寿命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

5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 目前已经成为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采、掘、运装备的应用和推广, 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 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三浦宏文.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M].杨晓辉,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谭得健, 徐希康.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应用[J].工况自动化, 2003 (增刊) .

3.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 篇三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应用;发展趋势

0.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上引进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它标志着机械和电子两个系统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机械与电子结合的本质,不仅单纯地利用电子技术来简化或替代机械,更重要的是从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出发,由机械系统、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组成了最佳系统。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是煤矿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在煤矿采掘、运装备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1970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装备的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大同矿务局试验起,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萌芽。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程,采煤机已由液压牵引向电牵引发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原有的研究成果上,又开展了采运支机械微机监控、故障诊断的研究和支架电液微机技术应用的研究,并研发了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而进入21世纪后,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均有重大突破,在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大型固定设备的后备保护等方面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与国外的先进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尚有一定差距,并且煤炭工业相对机械、电子、航天、轻纺、化工、铁道、冶金等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在开发水平、应用范围、投资规模、技术人才和管理水平方面均有较大差距。

2.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的意义

2.1提高了劳动效率

机电一体化改变了过去手工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大量新型机电设备的产生彻底转变了煤矿的作业模式,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2提高了劳动安全保障

煤矿传统的工作环境使得矿工在潮湿、充满煤尘的环境中长时间、高负荷地工作,这严重影响到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异常清况下,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命。机电一体化采用机电设备进行煤炭的采掘、运输、提升等,能够使矿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并把在危险有害和困难条件下工作的工人解放出来,防止工伤和职业病的危害,确保了矿工的生产安全。

2.3增加了劳动收入

煤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煤矿的劳动效率,大幅度地提高了煤炭的产量,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矿工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机电一体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3.1矿井综合采煤方面的应用

电牵引采煤矿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一个典型应用。与液压牵引相比,它具有良好的牵引特性,可用于大倾角煤层、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反映灵敏、动态特性好,结构简单、效率高等特点。

3.2矿井运输提升设备

(1)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具有长距离连续输送、输送量大、运行可靠、效率高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煤矿井下原煤矿输送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

(2)矿井提升机:矿井提升机实现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特别是内装式提升机,从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营企业一个整体,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3.3其它煤矿机电一体化装置

其它机电一体化设备主要指煤矿矿供电设备。煤矿供电的特点是要可靠、质量高,能满足大功率设备的要求,因此采用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功率因数,减少供电系统无功电流,减少无功功率损耗。目前高低开关普遍采用“微机保护”,具备网络功能,可以实现远程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

3.4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应用

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最能体现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之一,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测控分站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系统软件采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同时,在“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12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指导下,规定了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4.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造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这些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水平和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继续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①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②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③开发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基础的矿井设备工况和健康监测以及微处理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等;④煤矿机器人仍然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5.结语

先进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高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及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使得这些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劳动安全保障,同时也增加了矿山企业的市场竟争力,增加了矿工的经济收入,带动了相关企业的经济发展。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煤矿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大量使用,其所创造的价值及效益将是以往不可想象的。同时各种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大量使用也促进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完善。[科]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谭得健,徐希康.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应用[J].工况自动化,2003.

[3]程炜.无人化是煤炭信息化的主要目标[N].中国电子报,2008.(10).

4.探究机电一体化中煤矿机械应用 篇四

概述机电一体化的内容,分析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应用的价值,就其在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应用途径展开研究,探讨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期可以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

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应用

引言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含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各种技术互相渗透和融合,随着中国机械化工业进程的发展,中国煤炭企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实力均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由于中国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间较短,关于如何在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还需要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将生产中的机械设备、软件、信息通道等联系在一起,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技术等实现机械设备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增加机械的功能,让机械更加智能,因此机电一体化具有自动、智能、多功能的特点[1]。

在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能够实现设备故障检查、系统控制和事故报警等,对于煤矿机械的生产流程进行动态监督,一旦出现了故障可以自动报警和定位,提升了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同时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5.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 篇五

“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日本《机械设计》杂志1984年增刊文章中指出:“机电一体化就是利用微电子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能力的一种技术”。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1981年3月的解释是:“机电一体化乃是机械的主要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概括地讲: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学与电子学在机械产品设计开发中的有机结合,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最大限度地融入机械本体的结果。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产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各种优异功能的技术和产品,使机电设备的面貌一新。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发展机电一体化,是开发新产品、改造老设备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顺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煤炭生产是将数百、数千万吨煤炭从地层深处采掘、运送到地面,因此需采用大量的机电设备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则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好选择。机电一体化将机械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使物流、能流、信息流融为一体。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流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色。其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例如,英国、日本、美国和我国煤机厂生产的电牵引采煤机,都装备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和工况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它是由安装在采煤机上的计算机,配合多种传感器,对采煤机的运行工况及参数进行采集、处理、显示、存贮和运输,提供操作指导或控制采煤机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对电机、轴承等部件进行故障自动诊断。这不仅大大提高了采煤机的开机率,而且可以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液压支架则向电液控制方向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液压控制有机结合,实现定压双向邻架或成组自动移架,避免对顶板和支架产生冲击载荷。我国神华集团大柳塔矿采用从德国和美国引进的电液控制的支架,移架速度为6-8s/架,最快的移架速度达3s/架。电液控制装置还可检测支架的工作状态。此外,引进的工作面供电设备采用了微机控制技术,实现故障查寻、闭锁、先导保护和控制功能,也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煤矿运输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进程也十分迅速。由于带式输送机已成为我国煤流运输的主要设备,因此,近几年来带式输送机的机电一体化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引进的电液控制软启动(CST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方面达到很高水平。它利用计算机与液压技术相结合,不仅具有良好的启动、停车、调速和功率平衡等功能,而且能检测设备各部分的工况,对不正常状态进行保护,显示故障类型,该设备在大柳塔矿应用效果良好。

我国研制成功的钢丝绳带式输送机全数字控制系统,具有完善的保护和自诊功能,已有十余套在全国高产高效矿井中应用,良好的性能受到用户的欢迎。带式输送机配合传感器形成完整的带式输送机自动化装置,其中KJ42-1型带式输送机控制装置还具有显示和通信功能,在兖州兴隆庄矿实现了地面远程集中控制井下胶带机运输。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减少了33名岗位工,带式输送机运力从1000t/h提高到1200t/h,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矿井提升机是实现机电一体化较好的矿山大型设备,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从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为一个整体,机械结够大大简化,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充分体现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体。全数字提升机高度可靠,具有可重复性故障寻址、完整的诊断设施和自诊断功能,以及简单而快速的通信功能;采用总线方式,大大简化电气安装;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零备件少;可以方便地实现软启动、软件控制和改变瞬间加速度。“九五”期间,国产全数字化直流提升机已成为煤矿提升机的首选机型。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直流提升机,其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此外,我国还应用SIMADYND和S7研制成功了第一台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提升机。该系统11月在焦作古汉山矿投入运行,情况良好。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提升机的安全保护系统更为完善。其特点是:采用两台计算机装置,每台都有自己独立的测量、传感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它们同步工作,互相检测,互为备用,对提升行程实现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容器位置相结合的方式,对两者进行比较、校正,实现行程自动控制。由于采用了计算机对安全回路、制动回路、电源和驱动回路进行实时检测,实现故障记忆,因此提升机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此外,机器人也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煤矿机器人的研究,例如美国、英国研究的无人工作面,其设备操控均实现机器人化;日本研究的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我国研究的喷浆机器人和机器人化自动钻机等等,都是先进的研究成果。由于煤矿工作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复杂,上述煤矿机器人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做许多工作。尽管如此,煤矿机器人仍然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6.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 篇六

摘要:我国是用煤产煤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不断发

展的背景下,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煤矿,特别是小煤矿的矿难事故不断发生,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本文重点分析了矿难事故频发背后官煤勾结的原因,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与监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我国每年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0%,但矿难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某位学者对我国煤炭工人有句评语为“有一种工作叫生还”,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煤炭生产领域所存在的重大问题。我国矿难事故严重,其中有76%发生于小煤矿,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大量小煤矿的存在。而许多证照不全、安全生产不达标、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矿仍然可以继续生产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煤老板与某些地方官员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官煤勾结为许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提供了继续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与空间。近些日子以来,苗元礼案、郝鹏俊案和湖南省郴州市51名官员涉嫌违规入股案等案件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官煤勾结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官煤勾结的主要内容。

官煤勾结是官商勾结在煤炭行业的一个具体表现,指的是在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法制不太健全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社会现象。煤矿的矿主们跟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串通起来,结成了利益小集

团,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不惜牺牲矿工的生命,也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

2.官煤勾结的主要形式。

官煤勾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和五种“形式”。一个“方面”是党政干部和执法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多种形式参股分红,和矿主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另一个“方面”就是党政干部和执法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一些违法、非法生产的矿主提供保护,谋取私权。官煤勾结主要五种“形式”包括:官员入股(包括明股、暗股、干股),滥批卖证,直接受贿,亲属开矿,纵容包庇煤矿违法生产经营。

三、官煤勾结现象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1.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官煤勾结创造了条件。

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是依靠消耗传统能源的粗放、外延模式。由于市场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炭价格不断上涨,这无疑使得煤炭行业存在的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某些官员与煤商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适度规模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策略。不合理的生产使得矿难频发,矿工的生命安全时常受到威胁。

2.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上的问题。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早就作出了党员干部、国家公务人员不得经商的规定。但官煤勾结的长期存在充分说明了国家在立法,特别是在执法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我们对已发现的官员查处和打击力度不够,总是“以罚代法,以罚代管”,达不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而且一些落马官员几年之后还是会异地升迁

或就职。另外,执法人员的独立性也不能保证,他们还要承受着来自当地官场的种种压力。

3.监管机制上的缺陷。

在我国2005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了煤焦行业中“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体制。然而,这一体制是不合理的,监管机构属于政府内设机构,当一些地方官员成为煤矿的直接或间接的经营者或是煤矿的保护伞时,地方监管很难监管,或是不敢监管。

4.社会舆论监督的缺位。

在官煤勾结这一恶劣现象中,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未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的作用。一方面,一些记者由于担心受到打击报复而不敢讲真话。另一方面,一些记者为了私利在矿难发生之时向矿主索要“封口费”。

四、关于消除官煤勾结现象的建议

1.建立现代化大型企业,提高规模效益,加大安全投入,减少安全隐患。

国家可以牵头对国有和私有煤矿进行整合,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使大批小煤矿彻底走向消亡。当煤矿整合为大集团大企业时,企业内会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运行也会非常规范,无需与地方官员发生私下交易,官煤勾结自然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和温床。这样的整合剪断了官煤勾结的链条,净化了官场环境,也将会给地方带来巨大的税收利益。

2.法律法规的设定要与时俱进,因地而异,并且加大执法力度。可以考虑让劳动者参与立法过程,使得制定的法律更具有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其原来许多时候只是“摆设”的状态。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纪的官员进行有力的查处,并给予严重的处罚,使其吃一堑长一智,警示后人。并且建立官员复出制度,限制落马官员随意上任,通过法律法规净化公务员系统环境。

3.将监管机构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成立多个独立监督主体,确保监督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督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国有和私有小煤矿的监管作用,在各地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分局,县区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站,企业内部成立安全生产监督小组,形成一个包括上下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组内监督在内的监督系统,将安全生产监管权进行合理、适当的转移与分配,确保安全生产,维护矿工的利益。

五、结论

很多因素使得官煤勾结这一问题得以产生,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做好很多的工作,克服很多困难。同时,消除官煤勾结也并不是代表着矿难的消除,这还要以生产设备不断改进,矿工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等作为保证。只有当硬件、制度、劳动者素质和精细化管理都具备时,矿工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注释:小煤矿:主要是指生产能力不超过30万吨/年的乡镇煤矿,同时包括部分国有煤矿小井和私营煤矿。

7.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 篇七

煤矿开采过程中, 水害一直是威胁煤矿安全运营的重大隐患, 煤矿一旦遭受水害, 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难以估计。相关数据显示, 在过去20 a间, 中国记录在案的由于水害被淹没的矿井多达270个, 死亡人数接近2 000人。可见, 煤矿开采中对水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简单分析了煤矿防治水的两个“四位一体”技术体系理论, 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实践应用策略, 希望对相关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1 两个四位一体技术体系

煤矿防治水工作的两个“四位一体”技术体系理论, 分别是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和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其中, 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是基础, 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是关键, 二者相辅相成, 在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作为基础的条件下, 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而在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作为关键并积极实践的条件下, 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凸显。此外, 在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和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实践过程中, 应坚持“先探后采”原则, 通过应用救援工作为煤矿运营提供安全保障, 如此才能构建出完整的、全面的、合理的煤矿防治水模式[1]。以下具体分析煤矿防治水两个“四位一体”技术体系。

1.1 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

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基础性内容, 其“四位”是指区域防治水设计、区域防治水措施实施、区域防治水检验、区域防治水评价与划分, 其“区域”是指防治水重点对象是矿区区域内的单个矿井或几个相邻矿井, 目的是解决矿区某个区域内的防治水问题, 在地理面积上具有针对性。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是针对矿区部分区域较为完善的防治水技术系统, 在实践过程中, 一方面重视各个方面的实施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将各方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完成区域防治水目的。具体来说, 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具体内容为:a) 区域防治水设计对象是矿区区域内的水患防治问题, 通过区域防治水设计工作, 应当达到的目的是查清矿区区域内可能引发水害的因素, 并对各方面因素详细记录备案;b) 区域防治水措施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勘察、调查手段, 查清矿区区域地下的水层情况、断层情况、陷落柱情况等, 对矿区的地下水层结构、地质结构做到足够了解, 调查和勘察的方式通常有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化学探测等, 中国目前应用最多的地面水害探查技术是三维地震勘探法和瞬变电磁法;c) 区域防治水检验工作, 是在区域物探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目的是通过检验区域物探异常区域, 判断物探异常区域地下水层、地层具体情况, 若存在水害隐患, 则需立即进一步分析论证作;d) 区域防治水评价与划分, 是基于对地下水层、地质结构的勘探结果, 评价具体区域防治水问题, 根据区域水害威胁程度评价, 合理划分出突水危险区和无突水危险区, 进而根据区域突水的危险程度, 制定针对性防治水措施, 提升防治水措施精细化程度和可行度[2]。

1.2 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

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关键内容, 是在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基础上开展的。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的“四位”是指局部防治水探测设计、局部防治水探测实施、局部防治水探测检验、局部防治水探测效果评价。四个部分的内容是连续、有序进行的, 前一个部分内容是后一个部分内容的进行前提, 后一个部分内容是前一个部分内容的结果升华。在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的实践中, 其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为:a) 局部防治水设计对象是井下采煤通道的防治水设计, 局部防治水设计应当达到的目的是找到并查清影响采煤通道的水害隐患, 局部防治水设计涵盖了探放水钻探设计、物探设计和针对性的防水安全措施等;b) 局部防治水探测实施方法有井下地质结构调查、物探、钻探、化学探测等;c) 局部防治水探测检验, 具体内容是针对局部防治水探测实施环节中发现的存在水害安全隐患区域及地下位点进一步检验, 判断水害隐患是否存在威胁及威胁程度;d) 局部防治水探测效果评价是科学评价之前局部防治水三个部分的水害隐患调查结果[3]。

2 两个四位一体技术体系实践

2.1 煤矿概况

山西王庄煤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山区, 煤层埋藏深度较大, 矿井产煤能力平均400×104t/a, 煤矿北侧是城区。该矿井充水水源为顶板岩裂隙水和采空区渗漏积水, 还有少量砂岩层裂隙水, 充水水源种类较多。

2.2 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

该矿区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中, 区域防治水设计环节, 通过地面物探、化探等手段, 查明矿区的地质、水层情况, 设计出矿井防治水的总体思路。区域防治水措施中, 通过三维地震法和电磁法结合的方式, 查明矿井内地质构造、水层分布、渗水来源等。区域防治水检验中, 结合实际调查、勘测结果, 检验区域防治水措施, 并制定紧急情况下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区域防治水评价与划分, 划分防治水区域的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 评价并及时改进该煤矿防治水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4]。

2.3 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

该矿区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技术体系中, 局部防治水设计环节通过地质预报、设计物探、化探、钻探等方式, 查明该矿井内的水层、水害隐患情况, 提出水害防治设计思路。局部防治水措施环节, 通过电磁技术按照设计对该矿井内水害情况、地质条件进行钻探。局部防治水检验环节, 通过对物探异常位点进行验证工作, 检验异常的具体内容、水害隐患严重程度, 并做好应急工作。局部防治水评价环节, 由总工程师牵头, 综合分析评价矿井内的水害隐患情况, 并决定是否在该矿井内掘进及掘进具体方式、距离。

3 结语

中国煤矿开采大数据已表明, 中国煤矿水害隐患和水害事故近年来虽有所减少, 但是治水、防水形势仍非常严峻, 很多煤矿防治水技术体系构建不够完善、防治水意识淡薄、防治水方式不科学, 这都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 煤矿防治水两个“四位一体”技术体系理论的构建与实施, 可以为煤矿安全生产中水患防治问题提出良好解决方案。相关煤矿管理层应在重视煤矿水患防治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了解“四位一体”技术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 并结合煤矿自身具体情况, 将区域防治水“四位一体”和局部防治水“四位一体”结合起来, 逐步形成科学的煤矿水患防治体系, 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梁庆华, 吴燕清.煤矿防治水两个“四位一体”技术体系理论与实践[J].中国煤炭, 2013 (10) :104-109.

[2]张家贵.试论强化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策略[J].技术与市场, 2014 (7) :307-308.

[3]于怀龙.关于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8) :72-73.

8.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 篇八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应用;管理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幾下几个方面:基础的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和伺服传动技术等。在煤矿矿井的生产过程中,想要使矿井达到高效与高产的目标,就必须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因为煤矿矿井的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采煤技术的先进与否。随着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也与日俱增。由于煤矿行业是高危行业,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可靠程度,最大程度的缩减人员,是实现煤矿矿井长久、稳定、安全和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力的推动了煤矿企业的高效与安全的发展。

1.1在采矿机械设备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采煤机起步于中厚煤层,逐步向薄煤层、大功率、大采高强力滚筒采煤机发展。牵引方式有原来的有链牵引、无链液压逐步向电磁滑差无链电牵引和变频调速无链电牵引发展。液压支架也由传统的掩护式逐步向有四柱支撑式低位放顶煤、两柱式的高位放顶煤(单输送机)、两柱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等多种架型方面发展。在其他煤炭生产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既是实现煤炭高产高效生产的技术设备的关键,也能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在我国,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主要用于薄煤层高效开采工作面,400万t以上的一次采全高长壁工作面和600万t以上放顶煤工作面。

在我国,国产采煤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综采工作面装备远程监控和专家诊断系统的可靠性,而电气自动化能实现对综采装备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的远程监控,

让其在煤炭的开采过程更具人性化。电气自动化既能让采煤机根据煤层自身的特点自动调节采煤速度,完成自动割煤,还能检验监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压力以及各个受力点的状态,并自动调节支架推移输送机的拉移,提高综合机械水平。

1.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现代化煤矿企业的发展,对煤矿机械化采煤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随之对井上、井下的运输和提升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而国外采煤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带式运输机多为煤矿井下大巷的运输系统,他们采用是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的直流式交流变频装置驱动方式。

现在我国大多数煤矿井下生产采用大巷强力带式运输机运输方式,已经普遍实现皮带化。计算机控制系统也迅速发展,对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轴承温度、倒转、跑偏和段带等问题能及时诊断和自我保护。我国自主研制的性能先进、操作简单、准确可靠的全数字化提升机,其核心部分ASCS采用的是双CPU的计算机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矿井运输和提升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设备的操作性能更加完善,为煤炭企业带来了较好地经济效益。

1.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矿井安全生产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受世界监测监控系统发展的影响,我国自行研制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测监控系统。自此,我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检测系统生产厂家,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且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各个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所以,煤矿矿井安全生产检测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在煤矿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充分发挥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

虽然地方煤矿一般都设有机电管理部门,其职能主要是机电管理和机电生产,但大部分机电管理人员都只注重机电生产,机电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不重视机电管理,大量缩减机电管理人员,让机电专业组织建设不建全,机电管理网络常常中断,机电技术落后。

2.2机电队伍的综合素质较低以及机电技术力量薄弱

大部分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进行专业的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培训学习,日常作业全凭经验。机电职工也没有接受专业的机电技术培训,缺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经常违规作业。设备事故发生率较高,用电管理不严,经常带电工作。

2.3设备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煤矿企业设备存在老、旧、杂、带病运行的问题,安全设施和保护装置不健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设备和托罐设备;井筒装备锈蚀严重,防腐工作不到位;绞车的超负荷提升。

3、完善煤矿机电管理的方法

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是地方煤矿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机电管理人员应经常向煤矿领导人汇报机电工作,指出机电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不断完善机电管理的方法。

3.1因地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必须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现统一管理。授予机电部门的职权应包括以下几点:机电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权;机电工作计划编制部署权;工作配件分配权;违章作业制止权;机电事故追查权;评比考核奖罚检查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3.2加大机电培训教育,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加大职工机电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达到培训目的。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4、总结

虽然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在我国煤矿生产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和国外先进煤矿技术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想要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信息改革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技术发展的方向。根据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完善管理控制设备,才能真正实现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和发展中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煤矿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颜平.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平顶山天安煤业生产中的应用于探讨[J].机电信息,2010,(12).

[2]程升涛.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矿行业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05).

[3]李稚敦.浅论生产现场“机电一体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

[4]宫传强,董双辉.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J].科技资讯,2009,(11).

9.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 篇九

(二)、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搞好煤矿安全培训是坚持预防为主,贯彻以人为本,服务基层,方便企业的具体体现。要建立和完善煤矿四级培训体系,在国家局和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领导监督下,对各类各级安全技术培训要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各负其责,实行考教分离。建立和完善安全技术培训试题库,逐步使安全技术

培训考试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考教分离,促进提高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质量。

(三)、要规范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和培训证书的发放,没有取得煤矿安全培训资格的机构和单位,不能随意搞煤矿安全培训和发放培训证书。各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要与地方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和企业加强合作,保持经常的煤矿安全培训业务联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建立一种新的安全技术培训平台和关系。根据面向基层服务煤矿和企业的原则,按照企业的生产安全要求,培训企业需要的各类安全技术人才,紧紧围绕当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立足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着重提高煤炭企业各类安全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

(四)、要加大投入,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机构和基地的建设,以及实验室和试验设备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培训大纲进行培训。教师要提高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企业对安全技术培训的实际需要和培训对象,根据企业对安全技术培训的需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采用多煤体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学质量和培训质量。

(五)、要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和企业的安全技术培训,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安全生产”和“抓主、抓重、抓难点”的原则,不断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突出事故防范,采取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坚持纠正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消除各种事故隐患,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正确处理安全投入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设备,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要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技术培训的关系,保证培训时间。企业的各种安全管理人员的特种作业人员,每年要抽出4天至10天时间,专门参加学习煤矿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提高职工安全思想和业务素质,克服“三违”现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职工根本利益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强烈意识,从维护职工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的高度重视安全技术培训。煤炭企业只有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要提高国有企业、乡镇、个体煤矿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采矿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素质。近期一些煤矿发生重大事故的原因就是因为井下作业人员不懂采矿工

上一篇:物理教案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下一篇:优秀写人作文: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