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

2024-08-22

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精选10篇)

1.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 篇一

杜小晨 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一、活动主题

初识语文。

二、活动背景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是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而必备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初入学,开始系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和训练。在语文学习的初始,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向往很重要,教师应致力于创设有趣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用活泼、自然、切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开发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创设丰富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语文学习的意义。

2.在课内外的游戏活动中,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四、活动过程

1.看一看,演一演。

【学生活动】

(1)观看《西游记》的影视视频,或者阅读《西游记》的连环画,把印象最深的故事片段和小伙伴们分享。

(2)几人为小组,用形体语言试着演一演《西游记》里的人物动作,模仿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前准备视频资料、可为表演制作简单的道具;帮助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在课堂进行个人表演。

2.读一读,讲一讲。

【学生活动】

(1)“天马行空”讲故事:教师在黑板板书(或课件出示、或制作纸条)简单的字、词,让学生一人或几人合作,挑选自己认识的词语,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2)“我最爱的一本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带到学校和同学交换阅读。

(3)每天完成作业后,听爸爸妈妈讲10-15分钟的故事。

【教师活动】

教师可帮助学生认读词语,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鼓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可在班级布置“图书角”,鼓励学生阅读、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鼓励家长建立亲子阅读的机制,和孩子共同阅读、分享感受。

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课的活动,初步激发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兴趣。在一年级伊始,为学生建立起学校、家庭双向阅读的体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的阅读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爱学语文》活动设计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

2.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 篇二

“教语文”是指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呈现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占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境地。而“学语文”应该与此相反。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呈现方式是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着和参与者。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衡量上述两种情况, 显然前者是要摒弃的, 后者才是要大力提倡的。

课改已经进行到收获阶段了, 然而在现如今的语文课堂上仍然有很多教师仍然热衷于“教语文”。

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生学生学习语文,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学生学习什么?教给学生什么?可能是一直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和语文效率的关键因素吧。我们似乎都曾鄙夷过“教书匠”这个词语, 但是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每天都在重复着“匠”的工序呢?庄稼人, 把手艺高超的人称之为“匠”, “泥瓦匠”有对于砖瓦独特的技艺, 别人是学不来的。事实上, 他们自己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抹泥、砌砖……我们语文教师呢?备课、查资料、找课件、讲课、批改作业、批改作文。但是, 泥瓦匠的成就是完成了一座精美的屋顶。而我们语文老师呢, 讲完了教学进度, 可能是最大的安慰了。同样是“匠”, 在农民那里是巧的代名词, 而到了教育里变成了个贬义词。为什么?因为, 泥瓦匠面对改造的是一堆冰冷的泥沙, 成败决定于他们自己的手艺。而我们教师, 面对的则是活生生的学生, 有思维有主见的学生, 他们才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内因。扯得似乎远了点。我们语文教师的付出很辛苦的。但是, 我们似乎都在忙活自己的事情, 口若悬河的讲解, 条条是道的分析, 不厌其烦的批改———但是我们的学生呢, 他们在台下只是个观众, 只是个偶尔回应一下的局外人。这就是教语文, 我们都在努力的做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主体动态, 时刻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事实上我们作为语文老师, 都在投入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特征。既忘记了学生的主体的需求, 也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通常都是急于把更多的知识塞给学生, 把课文看作了连通器, 把学生当作了接收器。前几天, 亲历了一位老师的赛讲课《只有一个地球》, 在这节课中, 这位老师可谓是旁征博引。有每个段落的精彩分析, 有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解析, 有环保知识的渗透, 有破坏地球的惊心动魄的视频展示。该教师在前面是声情并茂, 口若悬河。但是, 学生的动静却不大, 只是机械地回答“是不是”, 跟着迎合着读读课文。我想, 这节课要是科学地评价, 应该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是, 老师只是知道自己在教给孩子们知识, 渗透他们情感教育。学生没有真正地走进语文, 没有真正动起手来学习语文。

那么, 怎么样才能实现教语文和学语文的统一呢?我想二者的关系是学语文是前提, 教语文是提升。我们都知道, 矛盾关系中, 外因是次要的, 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内因, 学生就是学习的内因。如何才能更有效释放出内因的能量呢。

首先, 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先走进课堂, 走进课文, 找到他们的使命和角色, 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例如, 可以通过导入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望。很多名师去巡演, 都是从学生们的身边谈起, 谈着谈着步入课文的学习。于永正老师的习作指导课的开场白:

(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 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 (全体) :姓于, 叫永正。

师 (板书:于永正) :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 是一位小学教师。怎么称呼我啊?

生 (全体) :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1: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师:握握手。叫我于爷爷, 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亲人。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2:于伯伯。

师:于伯伯, 我一下子年轻了, 降一辈, 由爷爷变成伯伯了。 (笑声)

生3:那我就再叫亲切一点?永正叔。 (生笑) 有敢叫我于永正的? (几秒钟后)

生4:于永正好!

师:我是说谁敢叫我于永正。

生5:于永正!

师:到!在下便是于永正! (笑声) 同学们, 他叫我于永正, 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朋友。名字就是由人来叫的, 是个符号。叫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 叫我于爷爷、于伯伯, 是把我当作他的亲人。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于老师在这种浓浓的情意中开始了自己的课堂, 学生怎能不投入呢?

其次, 教师要走近学生, 和学生是一道的, 和他们一起去认知, 一起去解读, 一起去探索。在赛讲《彩色的翅膀》时, 我忽然发现这篇课文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了。我不能再硬着头皮当作一节新课来讲了。“你们学习过这篇课文了吗?”“学过了!”“没有!”教室里传出了两个声音。 (对于六年级的大孩子们, 可能怕是老师尴尬, 有意配合吧) “没有关系, 老师知道温故可以知新, 还知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但愿这节课你能有重温后的收获。”这样, 师生的彼此的壁垒就打开了。老师和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是相同的了———真实地共同来复习课文, 这节课学生是实实在在地走进了课堂了。

此外, 学语文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 并处于沟通和交往之中。老师地设计的每个环节, 对于学生来说都应该是有效的, 或是引导思考或者是指导读书或者是圈点勾画。并且在指导学生的行动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比如批注存疑的习惯等。同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 随时做好他们的引导者、合作者。检查他们的读的情况, 了解他们的勾画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疑难的问题, 提醒他们认真及失误的地方。所以教师始终处于学生的中间, 而不是端正地立在讲台前静静地看着学生的活动, 是导演不是观众。并且课堂的推进是根据学生的动态在调整在生成, 每一个名师都是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势利导的能手。这也是教育的机智。教师的教是在这个时候体现的, 精当的点拨, 得当的引导, 妥当的解疑, 恰当的导评。教给学生的是方法, 教会学生的是习惯。“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老师的使命, 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走进语文, 享受语文, 并掌握学语文的方法和习惯。

3.《我爱学语文》 教学设计 篇三

“我爱学语文"这个专题所配的三幅插图呈现了学生学习语文活动的三个情境。

第一幅图是“读书”。图画展示了一位女同学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

第二幅图是“写字”。图上是一位男同学在认真地写字。

第三幅图是“讲故事,听故事”。

前两幅图都在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姿势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可以通过看图模仿动作,并在日常的学习中加以掌握,以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这两幅图都是半身图,读书、写字时的下半身动作——两脚放平于地面,学生无法看到,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领悟。第三幅图上画着四位同学,他们在表演《西游记》的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是语文学习活动之一,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语文学习活动。此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多种学习形式,从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做好“幼小”衔接,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为上好语文课做好精心的准备。

学情分析:

1.读书、写字

由于学生刚刚入学,他们还没有脱离在幼儿园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上课也许会坐不住,坚持时间短,也许会觉得坐姿、写姿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短频快的学习,又以反复训练加以跟进,多鼓励表扬坐姿、写姿好的学生。另外,坐姿和写姿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指导。

2.听故事、讲故事

故事对于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单独讲故事,也可以合作着讲故事,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把好的故事带到课堂上,让语文学习变得生机盎然。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灵动的,贴近生活的。

教学目标:

1.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依据画面提示,初步体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

2.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体会语文的乐趣。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为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

导入新课,初知语文学习内容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班里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和你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一块儿上学,一块儿放学,你们高兴吗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你知道我们在语文课上会学哪些知识吗?(课件出示:语文书的目录)小朋友们看,这是我们语文书上的目录,里面有我们这学期需要学习的全部知识。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学期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

3.是啊,我们在语文课上可以学习拼音、学习认字。翻翻你们桌上的语文书,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师小结:我们的语文书就像一本画册,有好看的图画,有许多汉字宝宝,还有好听的儿歌和有趣的故事。那你们喜欢学习语文吗?(出示课题:我爱学语文)

1.说说上学的心情。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说说在语文课上会学哪些知识;看语文书的目录,了解这学期语文课的学习内容。

3.学生自由翻看语文书,说说自己的发现;齐读课题。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经验,猜测语文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动手翻一翻语文书,引导学生发现书中漂亮的插图、好听的儿歌、有趣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喜爱之情,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7分钟

二、法宝激趣,了解语文学习方式(课前在黑板上贴四个道具宝箱,宝箱的背面分别写着“听、说、读、写”)学习语文有四个法宝,如果你们得到这些法宝,好好使用,你就能成为语文高手。法宝就藏在宝箱里,想知道是什么吗?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看书里给了我们哪些提示。

(一)我会读书

1.我们来看一看图片中的这个小女孩,她在干什么?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一。

(1)小女孩是用什么姿势读书的?从哪里看出她是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读书的呢?谁来说说她的头、肩膀、小背是怎么样的?

(2)小眼睛真亮!老师再找个小朋友说一说,这个小女孩的书是怎么放的呢?

(3)老师想学一学小女孩的动作,你们来给我打打分,看我有没有全做对了,好吗?(因插图中没有画到脚,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双脚,要平稳地放在地面上。)

3.你能来学一学这个小女孩的读书姿势吗?(师边说顺口溜边提示细节:身坐直,脚放平,双手拿书向外倾。)

4.用这个姿势读书不仅能保护我们的眼睛远离近视,还能防止我们在读书时产生疲劳的感觉。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坐端正了,我们就用这样的读书姿势读一读上节课学过的《上学歌》好不好?

5.老师从小朋友们端正的读书姿势和洪亮的声音中感受到,你们真的是爱读书的好孩子。第一个宝箱打开了,里面的法宝是——读(将背面写有“读”的宝箱翻过来)

我会读书

1.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说说小女孩在干什么。

2.进一步观察小女孩头部、肩膀、背部的姿势以及拿书的角度等细节;评价老师的坐姿。

3.学生模仿读书姿势。

4.用正确的读书姿势读《上学歌》。

5.开启第一个宝箱。创设开启“听、说、读、写”四个宝箱的情境。由于年龄特点,学生观察插图往往无目的、不全面,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重点指导从细节处去观察,并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让学生详细地了解读书时身体各部位的姿势,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 30分钟

(二)我会写字

1.恭喜你们,作为奖励,老师给你们看一段动画短片(播放动画:小花猫因为不注意写字姿势成了近视)。你有什么想说的?看来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地成长。

2.写字时我们的五个手指最重要,每个手指都有任务哦!(出示微课讲解握笔方法)

3.学生练习握笔姿势,师巡视指导。

(1)请姿势正确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

(2)姿势不标准的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师用彩笔在学生手上画四个点,学生在握笔时将四个点藏起来就胜利了。

第一点:拇指指尖。

第二点:食指指根骨节凸起处。

第三点:食指指尖。

第四点:中指第一关节与指甲边垂中间。

4.在写字时我们还需要其它身体部位来配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二)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小男孩,他的左手怎么配合右手写字呢?手臂是怎么放的?双脚呢?小屁股要怎么做?(出示儿歌)

(二)我会写字

1.观看动画短片,说说自己的想法。

2.观看微课,学习正确的握笔方法。

3.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上台展示;玩“捉迷藏”游戏。

4.观察课文插图二,说说小男孩的写字姿势;读读写字儿歌。

5.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6.跟着视频学做写字操。

7.开启第二个宝箱。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是写好汉字的前提和基础。此环节利用微课的形式对握笔的关键点进行了详细、生动地讲解,使学生掌握握笔要领。再通过儿歌、游戏等多种方式,在趣味中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此后的教学活动中,都要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头放正,脚放平,双臂开,要坐正。眼离桌面近一尺,胸离桌面要一拳,手离笔尖近一寸,写字姿势才端正。

5.我们来和图中的小男孩比一比,看看谁的姿势更标准。(教师给握笔和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拍照,同步到电脑进行展示。)

6.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做写字操。

7.真棒,我们可以开启第二个宝箱啦!(将背面写有“写”的宝箱翻过来)这个法宝就是“写”,希望小朋友们以后都用正确的姿势写字,好不好?

我爱听故事、讲故事

1.观察插图三,四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猜一猜,他们在讲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西游记》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里的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猪八戒吃西瓜》。(师讲绘本故事)

3.谁来说一说,你从故事中听到了什么?

4.小朋友们在幼儿园的时候一定

(三)我爱听故事、讲故事

1.观察课文插图三,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猜一猜他们在讲什么故事。

2.听绘本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3.说说从故事中听到了什么。

4.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5.在讲故事、听故事中,进行星级评价,自评、同桌互评。

(三)在此环节中注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还听过很多其他的故事,谁来愿意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还可以边讲边演哦。 5.摘星活动。讲故事的学生星级评价:一颗星——敢说;三颗星——故事完整;五颗星——有感情。听故事的学生星级评价:一颗星——不插嘴;三颗星——认真听;五颗星——听完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小结,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1.看到大家在讲故事、听故事中的精彩表现,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呀!我们来打开最后两个宝箱,看看里面的法宝是什么。(将背面写有“听”和“说”的宝箱翻过来)

2.这节课,我们开启了四个宝箱,知道了语文的四个法宝“听、说、读、写”,如果以后我们能好好运用这四个法宝,我们就能学习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3.我们的语文课有意思吗那就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吧!

开启第三、第四个宝箱。

2.了解学语文的四个法宝“听、说、读、写”。

3.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学生在开启宝箱的过程中,清晰地了解到语文学习的方式,通过主动地观察、发现,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调动今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分钟

作业设计:

姓名____________

读一读你喜欢的课文,注意读书的姿势。

哪个同学的握笔姿势是正确的?选一选。

()()()()

用正确的握笔姿势在作业纸上写上你的名字。

回家后,把自己在语文课上听到的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家长评价 ☆☆☆☆☆

4.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 篇四

——参加全市“著名教育专家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运用观摩会”的反思

景芝镇浯河中学 石建东

2014年12月14日,安丘市兴华学校五楼会议室,一堂令全市语文老师期盼已久的讲座在掌声里拉开了帷幕。这是给我心灵上带来极大震撼的一堂讲座,是让自己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辛勤耕耘”了十几年后一朝明悟的一堂讲座。

毕英春老师的“1+x”教学模式其实已经超脱了模式的范畴,而上升到了一种理念的高度,是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取法于课内,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海量阅读,发展语言,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吴忠豪教授的“期待语文华丽转身”,更多的是传达对当前我市语文教师队伍的期待,也许,还有语文教师对当前我们语文教学评价考核方式能够进行“美丽转身”的期待。两位专家的讲座中,对我有深刻启迪的有以下认识: 课文:是教学的中介(识字除外)而不是教学的目的。

课文教学的目标:不是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学习“语文课程内容”,获得“语文知识”(其中的某个节点,一般是读、写的知识与策略)。

课文教学“教语文”的含义:通过课文(或其中的某些内容)的教学,教出课程内容中的某个节点(语文知识)。而语文知识教学不能以概念解说的形式来传授,必须靠学生在教师富有语文知识教学意识的引导下,经过一篇篇文章的阅读,从读写实践中经过体验而获得。

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多年来我一直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也许是为数不少的老师们的通病),那就是单纯教课文,只重视了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字、词、句、段的认知、理解与积累。它看得见摸得着,是“表面”的内容。换句话说,除识字与朗读外,只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文章情感的品味,课文里有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而所谓的字词句段的认知理解,所谓朗读的训练、习作的指导又都是孤立进行的,是零散的,缺乏内在联系的,忽视了在课文内容“后面”乃至“里面”的东西。忽视了“这一篇”课文在教材的“这个位置”上,所应该体现的独有的“语文”方面的教学价值。即,它对学生获得新的语文知识、提高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话我们都耳熟能详,惭愧的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它们的深刻涵义。

由此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其实历来是语文教学方向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否则难以出成绩。如果我们的课堂评价主要看一堂课流程是否圆满流畅,模式是否符合流行趋势,教师讲的是否精彩,学生活动是否“热闹”;如果我们的考试检测还是注重考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我们的老师们可能还会继续在“教课文”上下功夫;如果我们在课堂评价时主要观察对象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习后在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行为上有什么收获,发生了哪些变化,那么我相信,更多的老师会完成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的语文老师有这个能力完成这个“华丽转身”,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也使简简单单学语文不只是一种口号!

语文教学本色之简单学语文

——参加全市“著名教育专家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运用观摩会”的反思

作者姓名:石建东

工作单位:景芝镇浯河中学

5.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 篇五

我认为最终目的就是能独立做有思考的阅读,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念想法,用文字表达进行再创造,成为一个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和释放自己的终身武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和各种考试就是为这终极目标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如果为了眼前的分数,而牺牲了大量阅读和阅读中思考的时间,是可惜的。事实证明,我不在乎眼前分数的教学方法,反而还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成绩)。

学多少不是成功关键,能主动学习多久才是关键。

激兴趣、养习惯、教方法、练毅力=成功。

经典的国学著作,孩子们不可能听几遍、读几遍,听老师或者各路大咖专家讲了,就马上能理解了,但至少表面能懂意思,关于国学著作,要允许孩子不求甚解。

孩子就是父母的作品,孩子的进步需要家长的智慧、家长的智慧需要视野方法。

语文必须广而泛读 :历史、科学、哲学、文学、科普等等都得看 ,要大量的泛读打好底子。

6.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 篇六

一、走进自然,让自然成为学生的老师

语文课程资源丰富,文字、插图,无一不是教学的素材。以现代环保诗歌《走,我们植树去》为例,我是这样教学的。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学生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使学生明白绿叶带给人类健康和幸福;“多栽一棵树,就多增添一片新绿。———使学生明白树林能染绿祖国大地,使荒漠变绿洲;“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使学生明白植树能改造环境,营造美好的生活家园。通过这些内容的领悟,学生在课堂上谈起了植树造林更多的好处,如防止沙漠的扩大、改善生态平衡、保护大气层等。

随后,教师的话锋一转,将交流的重点转移到破坏植被的层面上来,相机出示了许多画面:草原被风沙覆盖,昔日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退化成裸露的地皮,时常有沙尘暴,影响了大家的出行和生活,造成牧民生活的困难;被誉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遭砍伐,面积日益缩小,存储的水量日益下降,调节温度的能力越来越低,地球越来越热;甚至,爷爷奶奶那年代能进行播种的田野也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找不到农田,见不到青蛙,听不到鸟鸣了。“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学生因为有了课堂上的交流,有了了解,所以,这样的情景展示更能激发出他们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的积极性。

二、走进作者,让作者成为学生的老师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文首由于护士要换床单,母亲又病得不轻,作者有机会第一次抱起了母亲,由于用力过猛,差点摔倒,这些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误解及由此引起了内疚;作者不由得回忆起儿时母亲手拉肩挑背驮的情景,这些细节的再现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坚强的母亲,由此,作者才想好好地真真切切地抱一回母亲。这些细节紧密联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让我们对作者有了一步步深入的了解,走进了这位作者的心田。

文章记叙了抱母亲的经过,表达了母亲的伟大和儿子的孝顺,是我们引导学生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现在,“若要好,老做小”,这样的现象在学生家庭中普遍存在,别说孩子了,就是孩子的父母,也有很多是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虫。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我们的小学生要怀抱感恩的心,能孝敬长辈,似乎是有点遥远了。为了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情感,唤醒他们的“孝”心,我首先让学生通读故事,感受母爱萦绕,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自己母亲的孝敬之情;接着,我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来交流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情感的迸发。在全班学生的积极交流后,我们认识了班级里很多伟大的母亲,有的母亲自身身体残疾,但坚强地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以羸弱的身躯支撑起孩子成长的天空,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说到这个情况时,大多数学生睁大了眼睛,因为他们第一次听这位同学说起她的事情,大家为之动容了;有的母亲担任起孩子的家庭教师职务,坚持每天再为孩子讲一遍学校里的功课,陪伴孩子读说听写,努力让孩子跟上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节奏。通过大家的交流发言,同学们回忆起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也算是成功的育人教育了。

三、走进角色,让角色成为学生的老师

如历史故事《三顾茅庐》,侧重的是历史事实,写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事情,正因为是历史事实,其说服力更强,是学生模仿的好教材。文中刘备“下马步行”、“耐心等候”、“快步”,刻画出他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形象;张飞“嚷”、“用麻绳捆来”,刻画出他莽张、急躁之态,此来做侧面烘托,刘备高尚的品格更跃然纸上。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使这些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上,老师对重点词句的解析,使学生的理解更到位。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教师将话题迁移到学生的待人之道上来,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待人的原则,以及学习过课文之后的感受。我想,学生会对自己曾经的一些做法有思考的,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待人之道的。那么,这样的语文学习就是成功的了。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诸葛亮在小说中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倾注了强烈的爱和崇敬,把他看作智慧的化身。我们学习了这样一篇课文《三顾茅庐》,也有了阅读整篇小说的好奇心,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为人处事。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正因为其本身经典的人物形象,也因为其人物蕴涵的人格魅力。

7.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 篇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学语文过五关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而语文自学能力的形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在课内外阅读中练就过“五关”的本领。

第一关,初读,解决字词障碍。

通过认真仔细的阅读,把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解决,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比较简单的生词,还可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深化理解,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第二关,再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即读完一段就停下来想想文章先写的是什么,再写的是什么,最后写什么,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意思深奥难于理解的句子、段落或者精彩、重点的句子、段落,可用笔圈出反复阅读。例如《赤壁之战》一文,先交待了战役的起因,接着写了双方做的战斗准备,最后写了火攻的经过和结果。其中在讲火攻经过时,先写黄盖写信给曹操愿意投降,再写黄盖前去曹营假投降,然后写黄盖点燃了曹军的船只,最后写曹军大败。知道了这些,对《赤壁之战》的内容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第三关,感读,感受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首先,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阅读只有联系时代背景,才能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感受作者为什么写,感受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小橘灯》一文,只有了解、联系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的白色恐怖、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人民群众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一时代背景,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对小姑娘的赞颂,对光明就在前头的欣喜之情。

其次,站在作者的一边,设身处地的替作者想,把自己的身心置于文章描绘的情景之中,1

也会对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更深的体会。如读《开国大典》,当读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时,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腾起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感情。因为有感情的朗读能增强语感,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只有有感情的朗读才能体会作者对总理的怀念、热爱之情。最后,反复读,反复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思想感情不是一次能体会透彻的,体会之后再读时感情会更真挚,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得会更深刻。

第四关,研读,斟酌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即作者为了达到写作目的采取的方式、方法、技巧等。方法为目的服务,思想感情解决“写什么”,表达方法解决“怎样写”。斟酌文章的表达方法通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结构特点。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如:记叙文《跳水》、《月光曲》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景文《第一场雪》就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写,解说词《故宫博物院》就是按空间位置转移的顺序写。还有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等,都是结构方面的写法。

其次语言特点,即分析文章在语言应用上的特色。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运用到景物的描写上。还有个性化语言的描述,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句子分析体会,看其如何表现人物性格,达到写作的目的。

第五关,悟读,说出自己的感受。

8.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 篇八

看拼音写汉字。

一、读句子,选出画线字词的准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生:①生疏;②果实没有成熟;③活着

1.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这些葡萄还是生的。()

3.他对那儿的一切都感到陌生。()

拉:①牵,扯;②用车载运;③帮助

4.他的车来拉货了。()

5.他目前学习上有困难,我们大家拉他一把。()

6.渔夫把鱼网拉上来。()

二、下面每组词里,在全对的一组后面的`话号里打“√”,有错别字的打“×”。

1.奇花亦草潋滟浇水调节()

2.三年五栽昙花苍台循环()

3.翩翩起舞欣赏菊秧纯朴()

三、选字填空。

印映影

1.四处静悄悄的,小兔小鹿跑得不见()子,沙地上只留着些小鸟的爪(),偶尔有风,树叶才沙沙地响起来。

2.潭面平静如镜,水中倒()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以及时时掠过的飞鸟的身(),会使人产生一种遐想,莫非水底也有一个明丽的世界么?

3.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象,它们自己也不知道,它们那勤勤恳恳、善恶分明的为人之道对我们产生了多么大的()响啊!

即既

4.这种活儿挺好的,()要动手又要动脑,有益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5.除了地球,人类还没有找到第二个家园,()使我们曾经登上过月球,但那里是不能住人的,至少目前是这样。

6.海报的画面十分美,画下还有一行醒目的文字,本剧()日起上演。

四、修改病句。

1.通过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今天晚上,我非要把家庭作业做完。

3.这学期,我班参加学雷锋活动的大约有三十多人。

五、把排列错乱的六句话整理成条理清楚的一段话,在括号里标明序号。

()不知什么时候,天渐渐变阴了。

()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

()当他把最后一袋运到家,大雨倾盆而至。

()上午,天气晴朗。

()张大爷赶忙把场上的麦子一袋一袋装起来往屋里运。

9.一年级语文我爱学语文 篇九

姓名班级座号得分

温馨提示: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请同学们沉着作答,相信你一定行!

一、基础(3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个字1分,共12分)

滑稽鲲鹏吞噬媲美挑衅迷惘..幼稚苔藓雾霭迁徙惩罚哂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不自量力陷阱沾沾自喜

B、喜形于色窃笑狼藉班班

C、相形见拙呐喊美味佳肴

D、精巧绝伦幼稚高深漠测

3.选出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敬畏自然》通过写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现自然的强大神奇、人类的愚妄浅薄,告诫人们不要妄想能战胜自然,应该服从自然的规律。

B、《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记叙罗布泊消失的过程以及罗布泊的现状,向人们发出警报——应该反省了,不要再破坏美丽的自然了,否则有一天人类将无存身之地。

C、《旅鼠之谜》向作者介绍了北极旅鼠几种奇异的无法解释的现象,希望人类能从中得到解开这些谜团的线索。

D、《喂——出来》这篇科幻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围绕着神奇的洞发生的故事,剖析了人类的许多愚蠢的做法,探索了人类未来的生存状况和人性的阴暗之处。

4.下列选项中,修辞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总觉得丝绸博物馆的建筑造型标新立异,充满着圆形弧线的柔感。

B.他就以借口工作忙为理由,不去参加这次活动了。

C.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像一挂红色的项链。

D.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前人苦学的优良传统,发奋读书,发扬光大。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A记叙,B说明,C议论,D抒情)。(4分)

①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

②我怎么也笑不住,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③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④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7.解释加点的词语(每题2分,共12分)。

①结庐在人境②问君何能尔..③玉盘珍羞直万钱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⑥夫不能以游堕事...

二、积累与运用(每空1分,且错一字本句不得分,共22分)

8.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陶醉于山间美景悠闲自得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填2字);以花咏雪,以春景写冬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中只字未提送武判官,笔端却饱含

无尽的惜别情思的句子。

11.《行路难》中抒写诗人对发挥才能,实现远大理想充满乐观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心消沉,希望寻求另一种方式来报效国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叙述了德国音乐

家、意大利国画家雕塑家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三.阅读《在海上“种植”石油》,完成14-19题(共18分)

在海上“种植”石油

海洋科学家预言,21世纪人类将从海洋上的“海藻园”取得石油。

海藻是大海里随处可见的海洋植物,出于它具有含油量高的特点,科学家都在积极进行海藻精炼成类

似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用于发电的开发研究。美国能源专家曾利用生长在美国西海岸的巨型海藻,成功

地研制成优质“柴油”。据实验结果,海藻中脂类含量可达67%,每平方米海面平均每天可采收50克海藻。加拿大科学家也对海上“种植”石油进行了成功的试验。他们将一些特殊的细菌放在生长很快的藻类上,经化学方法处理后就生长出了“石油”。这和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细菌分解生物体中的有机质,最后把有

机质加工成石油的过程基本相同。

英国科学家独辟蹊径,早在十几年前就已进行海藻直接发电的技术研究,最近研制出一套功率为25

千瓦的海藻发电系统投入发电。研究人员将海藻经干燥后碾磨成直径约50微米的细小颗粒,再将小颗粒

加压到300千帕,变成类似传统燃料的“雾状剂”,最后送到一个标准的双燃料发电机组中,于是电力便

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通向千家万户。

目前,国外科学家正在海洋上建立“海藻园”新能源基地,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人工种植栽培,形

成海藻规模生长,以满足发电站的燃料需求。据专家计算,用一块56平方公里的“海藻园”种植海藻发

电,可满足英国的供电需求。试验表明海藻发电的成本比核发电便宜得多,与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相

比发电成本大抵相当。而海藻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光合作用再循环用于海藻生长,因此

不会向空中释放可使气温升高的温室气体,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据称海洋藻类中储备的有机物十分惊

人,等于陆地植物的4-5倍。不言而喻,在21世纪的植物能源中,海藻发电将大有可为,前景诱人。

14.本文的标题不能全面概括本文主要内容,请给本文另拟一个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标

题。(3分)

15.海藻发电的主要优点是:①②。(2分)

16.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3分)

1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文章采用顺序进行说明。(2分)

18.“试验表明海藻发电的成本比核发电便宜得多,与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相比发电成本大抵相当。”

句中“多”、“大抵”两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19.请根据本文有关知识,或者结合你所学知识,另行设计一种开发利用水藻的方案。(4分)

答:

四.阅读《满井游记》选段,完成20—24题(24分)。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借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

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

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0.下列句子语意停顿划分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廿二日/天稍和B.若/脱笼之 鹄C.山峦/为睛雪所洗D.游人虽/未盛

21.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毛羽鳞鬣之间;/局促一室之内B城居者未之知也;/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脱笼之鹄;/倩女之靧面D曝沙之鸟;/髻鬟之始掠

2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每题2分,共6分)

①作则飞沙走砾()A做B动C兴起 .

②余寒犹厉()A像,好像B还,仍然C特别,尤其 .

③游人虽未盛()A壮实B成年C很多 .

23.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6分)

①以物比人

②以人比物

③以物比物

24.翻译下面的句子(每题4分,共8分)

(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翻译: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翻译:

答题卡姓名班级座号得分

1.(注音)滑稽鲲鹏吞噬媲美挑衅迷惘..

幼稚苔藓雾霭迁徙惩罚哂笑..

2.3.4.5.6.①②③④

7.①②③④⑤⑥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4.。(3分)

15.①②。(2分)

16.、、。(3分)

17.,(2分)

18.(4分)

19.(4分)设计方案:20.21.22.①②③

23.①

③24.(1)(2)

福州铜盘中学语文组八年级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略

2.A 3.C 4.C 5.C 6.(1)B,(2)A,(3)C,(4)D

7.略

二 8.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陶醉于山间美景悠闲自得的心情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送别(填2字);以花咏雪,以春景写冬景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诗中只字未提送武判官,笔端却饱含无尽的惜别情思的句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行路难》中抒写诗人对发挥才能,实现远大理想充满乐观精神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春泥更护花。

13.(罗曼•罗兰)。德(贝多芬)、(意大利)(米开朗琪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14.海藻炼油与发电(或海藻·炼油·发电)3分

15.①成本低②有利于保护环境

16.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17.能否利用海藻炼油与发电;逻辑

18.不能去掉。“多”表示数量大,说明海藻发电比核能发电更便宜的程度。“大抵”是大概之意。表示利用海藻发电与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发电成本大致相同,去掉就不准确了。

19.例如,研发并利用海藻生产农业有机化肥的设计方案:

研发一种可以大量繁殖的、富含氮磷钾等农作物必需的化学元素的海藻,广泛应用于农牧业生产,给牲畜作饲料。这种海藻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20.D21.A22CBC

23.①以物比人:‘若脱笼之 鹄’。

②以人比物: ‘如倩女之靧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以物比物:‘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或者‘麦田浅鬣寸许’。

24.翻译:

(1)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

(2)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附福州铜盘中学语文组八年级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答案:

一.1.略2.A 3.C 4.C 5.C 6.(1)B,(2)A,(3)C,(4)D7.略

二.8.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陶醉于山间美景悠闲自得的心情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送别(填2字);以花咏雪,以春景写冬景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诗中只字未提送武判官,笔端却饱含无尽的惜别情思的句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行路难》中抒写诗人对发挥才能,实现远大理想充满乐观精神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春泥更护花。

13.(罗曼•罗兰)。德(贝多芬)、(意大利)(米开朗琪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三.阅读理解:

14.海藻炼油与发电(或海藻·炼油·发电)

15.不重复。这三个事从不同侧面说明从海藻中取得石油的可能(能答出一个侧面即可)

16.①成本低 ②有利于保护环境

17.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18.能否利用海藻炼油与发电;逻辑

19.不能去掉。“多”表示数量大,说明海藻发电比核能发电更便宜的程度。“大抵”是大概之意。表示利用海藻发电与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发电成本大致相同,去掉就不准确了

20.略

21.D

22.A

23CBC

24.①以物比人:如倩女之靧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以人比物:若脱笼之 鹄。

③以物比物:麦田浅鬣寸许。

25.翻译:(1)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

10.学语文秘诀 篇十

学生都说语文难学,老师也讲语文难教。学好语文真的那么难吗?表面看好像也是,中、高考时数、理、化包括外语都有人拿满分,语文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得满分的。但是,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语文的及格率却是各门学科中最高的,作文满分卷也越来越多。看来,语文学习并不难,学好教好语文也并不是不可能。依我看,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老师不是去教导而是去感染学生,学生不是去学习而是去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关键在于养成习惯,要把语文当成日常生活的必需,把学好语文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我个人的经验,学好语文要养成积累、阅读、摘抄和练笔四个方面的习惯。当然,还有朗读、背诵、演讲等等。

先来讲讲积累的习惯。一说到积累呢,不少同学都想到死记硬背,其实这既对也不对。语文积累首先是字词和语言的积累,要认识足够的字词,要把每一课学到的生字生词都记住,要把前人创造的语言尽可能多地积累。字都不认识,怎么谈学好语文?我们不是仓颉,可以自己去造字,也不是鲁迅,造个词人家也认同。好在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语言博大精深,足够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了。我的成功做法是:字词句,每天记。我比较笨,每天坚持记一个,同学们脑袋灵活,一天记两个三个甚至五个都是没有问题的。每天不多,但一年坚持下来,数目就可观了,五年,十年呢?记得我读书时,老师就在黑板一角搞了个“一日一成语、一周一诗歌”,等我教书时,我就让学生“一日一词、一句、一成语、一仿写,一诗”每周我会检查一次。嘿,你还别说,这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积累本写得满满的,我也从中记住了不少成语和名言名句,收益不小。当然,还有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之类的积累,这个听起来感觉有点玄乎,先不讲了。

接着谈谈阅读的习惯。不管你问谁,都会告诉你语文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大师们都是如此,像毛泽东,在床上摆上大半床的书,睡不着时,随手拿来就读,既打发时间又能催眠。又像卢梭,他读书时每每“陷入狂热状态”,几乎是“贪婪地阅读”“沉醉在书籍里”,最终从一个学徒成为一代社会学家、文学家。阅读是不能带有功利性的,不能为考试去阅读,应该为求知而阅读,为陶冶情操而阅读,为丰富思想而阅读。阅读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如果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那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学生时代由于课程压力大,毕竟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一律要求读多少长篇小说不大可能,可是像《读者》《儿童文学》之类的杂志是完全可以的。我读书那会,不像现在满街都是读物,图书馆也离着家很远,要读书,就必须去借。去亲戚朋友家借,去老学究那儿借,去问同学借。亲戚朋友还好办,一般都乐意借给我;老学究就麻烦了,“惟书与老婆不可借”,那就得拿出一点技巧、费上一番功夫了;至于问同学借书,说是借,其实多半要靠会来事得来,要得到书,得抢着去帮他扫地擦黑板,代写作业练习册,把书的主人服侍高兴了,书才能到手。可以说,我这样的阅读纯粹是出于兴趣,也成了习惯,所以也最有效果。作为学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有自己喜欢的书读,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容易心浮气躁,兴趣自然会转移到热爱学习上来。(当然,本人不赞成多看漫画书)。再来说说摘抄的习惯。我的“摘抄生涯”是从中学开始的,不过最初也是三分钟热情,摘抄了几天就懒了下来,此后就只是零零散散地摘抄过一些。后来,书看得越来越多,每每看到好的文字,总要激动一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美妙的文字!可是,激动归激动,激动过后就忘了行动。但毕竟还没有练成“过目不忘”的绝技,等到某一天想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才“惨然若失”。这样的经历多了,也就学乖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看到好文字时,就会自觉地摘抄下来,日后稍加工一下,就能变成自己文章里的好文字了。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几年下来,竟然也有了厚厚的几

大本。

最后聊聊练笔的习惯。练笔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在没有什么写的,就记上“今天没什么可写”。关键在于坚持,在于养成这么一个习惯。从日记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就是好样的。等日记写得多了,尝试文学创作也并非不可能。当以上几个方面都成了习惯,语文就会学好了。一旦养成这些好习惯,不仅语文成绩肯定会上去,你的思想会更深邃,感情会更成熟,视野会更开阔,气质会更高雅,思维会更缜密,心胸会更宽阔,也会更有智慧。学好语文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与其说如何学好语文是靠方法,不如说是靠习惯。

学好语文的习惯,只能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在大量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有了甜头便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便会自觉去做。开始的时候,可以是强制,强制多了也能成为习惯。如此下去,一天不学习,便会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说真的,我们这些理科学生面对数理化的题海,确实有太多的习题需要认真推理,细致演算。到了高三,面对铺天盖地的试卷,更是穷于招架。高中三年,真正能给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可语文偏偏像个“无底洞”,要学好它就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怎么办呢?

起初,我也有些不知所措,可后来有件小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是班长,常在黑板上写通知。写这东西,我是“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只要同学们看得懂就行。有一次,教我们语文的郭庭平老师在讲完正课后,突然笑吟吟地指着我写的通知说,这通知有些语病,并让我当着大家的面修改。我左看右瞧,愣是瞧不出什么毛病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一阵阵地发窘。后来经过老师的点拨,我终于把这个通知修改后了。郭老师对我们说:“于留心处皆语文。希望大家平时多用心,不要把语文封在课堂上,锁在课本里。”

这个小插曲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过去我总以为只有教科书上的文章、训练册上的习题才算“语文”;只有安排一大段时间,正儿八经地进行学习,才算“学语文”。现在我懂了,语文是无处不在的,不管是读书、说话、写通知,都离不开语文。既然语文处处都在,那么我们就应该随时把“处处”都变成学语文的课堂。

从此,早晨起床,我利用洗脸刷牙的时间听一段新闻,从中学习生动、精炼、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在教室里,我常有意提出问题和同学展开辩论,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口才——显然,这都是在学语文。饭桌上,我经常眉飞色舞地向爸妈绘声绘色地讲述学校里的趣闻,这还是学习语文啊!数理化做累了,或看一篇精短的美文,或吟一首优美的古诗,或背一段隽永的名言警句,或哼一首歌词清新的流行歌曲,这不也是学习语文吗?只要留心,时时处处都可以学语文,而且可以学得很轻松,很有趣,很开心。只要平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机会,积腋成裘,潜移默化,自会长进,又何必跟数理化争什么“时间”呢?老实说,我能学好语文,除了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课后按老师的要求做适量的训练题外,秘诀就在于平时留心语文。

平时留心学语文,不但可以跟课内学习到的知识对接,而且可以补充课堂语文的不足。比如古诗鉴赏,光靠听老师讲是远不够的。为了提高鉴赏能力,我常常在睡前读一首诗,先体会那或雄浑或幽雅的意韵,再看有关的赏析文字,并跟自己的理解作对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欣赏诗词的“语感”。今年高考又出现古诗赏析题,我就凭着平时锻炼出来的那种感觉,很轻松地解了题。再比如作文,今年高考作文是有关记忆的想象作文,这在课内从不曾涉及过,我的作文构思就得益于课外读过的卫斯理科幻小说。

【推荐老师寄语】

陈希同学是福建连江一中99届高中毕业生,现已被清华大学录取,高考成绩878分。高中三年,各次大考的总成绩均稳居年级前列,会考成绩九科全优。她担任春榕文学社社长,工作和写作从来都很勤快,在高考前夕我特意为她编了《陈希作文选》。她学语文有一大特

色,即善于抓住课外边角时间,在数理化的夹缝中愉快地学,不断提高语文素质。现特推荐她的这篇短文,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启迪。

背诵———学好语文的秘诀

2007年4月10日 【关闭】

背诵,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好文章背诵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不知不觉,会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背诵是一种储存,有了丰富的储存,才有可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再创造。这里就想介绍几种背诵的好方法,希望能给有心的父母一点启发,让孩子的头脑做做有氧运动。

◆理解背诵法:背诵法有活法与死法之别,鹦鹉能言的背法无知无用。理解是背诵的基础,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背诵才会朗朗上口。

◆求同存异法: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熟读成诵法: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背诵是有声训练,经常读,读多了,读熟了,就有了语感,就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熟读成诵,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

◆默写背诵法:采取默写手段,边背诵边把重点的句子默写下来,印象深刻一举两得。“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

◆“卡壳”追忆法:背诵过程中,如果出现“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

◆浮现形象法。适用于背诵情景交融,文字画面强的文章与诗词。运用此法,还可在纸上随意涂鸦,让画助背。此法是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学背诵。

上一篇:目标完成情况下一篇: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