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加减法习题

2024-10-10

数学加减法习题(精选13篇)

1.数学加减法习题 篇一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范文6篇

【导语】应用题可以说是小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好应用题掉小学生非常重要,它是检验学生堆成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而且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分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希望帮助到您。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篇一

1、同学们要做20个灯笼,已做好9个,还要做多少个?

2、从花上飞走了9只蝴蝶,又飞走了5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3、飞机场上有17架飞机,飞走了3架,现在机场上有飞机多少架?

4、小苹种9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5、学校原有8瓶胶水,又买回4瓶,现在有多少瓶?

6、小强家有17个苹果,吃了7个,还有多少个?

7、汽车总站有20辆汽车,开走了3辆,还有几辆?

8、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9、马场上有9匹马,又来了5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10、商店有15把扇,卖去5把,现在有多少把?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篇二

1、明明上午算了8道数学题,下午算了12道,下午比上午多算多少道题?

2、图书室里有10个女同学,有8个男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个?

3、动物园里有大猴8只,有小猴10只,小猴比大猴多多少只?

4、学校有6个足球,10个篮球,足球比篮球少多少个?

5、花园里有兰花6盆,菊花8盆,兰花再种多少盆就和菊花同样多?

6、妈妈买红扣子8个,白扣子6个,黑扣子4个。

(1)红扣子比白扣子多多少个?

(2)黑扣子比白扣子少多少个?

7、小华做了14个信封,小亮比小华多做6个,小亮做了多少个?

8、有两层书架,第一层有12本书,第二层比第一层多6本,第二层有多少本?

9、妈妈买苹果10个,买梨子比苹果多4个,买梨子多少个?

10、饲养组有10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8只,有母鸡多少只?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篇三

1、学校有兰花和菊花共16盆,兰花有6盆,菊花有几盆?

2、小青两次画了9个,第一次画了5个,第二次画了多少个?

3、小红家有苹果和梨子共18个,苹果有9个,梨子有多少个?

4、学校要把20箱文具送给山区小学,已送去10箱,还要送几箱?

5、家有15棵白菜,吃了5棵,还有几棵?

6、一条马路两旁各种上9棵树,一共种树多少棵?

7、从车场开走9辆汽车,还剩5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8、从车场开走8辆大汽车,又开走同样多的小汽车,两次开走多少辆汽车?

9、学校体育室有8个足球,又买来7个,现在有多少个?

10、学雷锋小组上午修了8张椅,下午修了12张,一天修了多少张椅?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篇四

1、学校买回白粉笔20盒,买回的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10盒,买回彩色粉笔多少盒?

2、小合唱队有19个女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少4个,男同学有几个?

3、小华家养16只白羊,黑羊比白羊少2只,养黑羊多少只?

4、同学们参加劳动,摘黄瓜18筐,摘的白瓜比黄瓜少1筐,摘白瓜多少筐?

5、小明拍皮球,第一次拍15下,第二次比第一次少拍1下,第二次拍多少下?

6、小英做红星9个,做的黄星比红星少3个,做黄星多少个?

7、学校买回白粉笔9盒,彩色粉笔8盒,买回粉笔共多少盒?

8、学校买回白色、彩色粉笔共19盒,其中彩色粉笔10盒,买回白粉笔多少盒?

9、学校买回白粉笔9盒,彩色粉笔5盒,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多少盒?

10、学校买回彩色粉笔18盒,买回的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2盒,买回白粉笔多少盒?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篇五

1、一本书有65页,小明已经看了49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2、小黄看一本书,已经看了36页,还剩35页没有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一本书有72页,小红看了一些还剩28页没有看。小红已经看了多少页?

4、一年级学生做了52个风车,二年级学生做了71个风车。一年级学生再做多少个就和二年级同样多了?

5、哥哥买一本28元的书,付了3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6、丽丽买了一个35元的书包,还找回了15元。丽丽付了多少钱?

7、强强付了25元买一盒水彩笔,找回了2元。这盒水彩笔多少钱?

8、伟伟家鸡和鸭共养了65只。其中鸡有48只,鸭有多少只?

9、林林要浇50棵树,现在还有16棵没有浇。已经浇了多少棵?

10、一辆车有45个座位。现在还有15个空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篇六

1、商店运来50筐水果,上午卖出12筐,下午卖出14筐,还剩多少筐?

2、小明养了20条金鱼,送给小立4条,送给小冬5条,小明还有多少条金鱼?

3、文具店原来有42包练习本,又运来了39包,把这些练习本平均装在9个纸箱里,每个纸箱装多少包?

4、工人叔叔要修一条长100米的路,已修好64米,剩下的要6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5、小明种植了14棵杨树,12棵柳树,种植松树的棵数比杨树和柳树的总数少3棵,种植松树多少棵?

6、商店运进56台洗衣机,第一天卖掉了14台,第二天卖掉了21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

7、一个足球9元,学校买了6个足球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8、养鸡场有母鸡3249只,比小鸡少2483只,小鸡有多少只?养鸡场共有鸡多少只?

9、红星小学有789人,比光华小学多189人,光华小学有多少人?

10、田村去年产梨子8757千克,其中3879千克送到工厂做果酱,其余的拿到市场去卖,拿到市场卖的有多少千克?

2.数学加减法习题 篇二

一、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

(一)减法,即数学教学要“瘦身”“减负”。

裴斯泰洛奇曾经说过:“初等教育从它的本质上讲,要求简化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他一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因素,这样的教学就符合心理学原则,简便易行,效果很好。”那么如何减呢?我以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缩短。

即将冗长的教学过程予以合理剪裁,使之变成一条捷径。无论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还是练习过程,都要尽量简化思维过程和操作演练过程。缩短数学过程能够使课时目标相对集中,内容明确单一,方法简易有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要平坡削坝。

即减少原有的坡度,使学生既可攀援,又有一定难度,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爬上去。

3. 学会舍弃。

课堂追求简单而有效,就必须考虑“成本”,关注“投入与产出”。课“瘦”不下来,往往是因为教师备课太充分,预设得太完美,不能忍痛割爱,以致成本投入越来越高,结果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侵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课“瘦”下来,就要求教师学会做“减法”,学会取舍,因此教师只有居高临下地抓住课的认知冲突主线,即学什么—怎么学—有何用,才能追求到深刻的简单。

就当前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就是减去课堂上的“非教学现象”,减去那些多余的、无用的空话、大话和套话,还要减去那些重复多次的“正确的废话”,减去那些琐碎、繁杂和无效的“议论纷纷”,减去那些和数学教学无关的冗长的活动过程。如在某些公开课上,教师用五六分钟时间才将探究的内容“千呼万唤始出来”,实在没有必要。“减法”的宗旨,即简化,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

(二)加法,即数学教学要“增强”“增加”。

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减正是为了增,在数学教学中的“减”正是为了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已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那么数学课堂教学还要“增加”些什么?我认为要增加以下几点。

1. 增加学生预习情况检测。

许多老师布置学生预习,但如果没有检测,效果甚微。

2. 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时间。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学会主动去完善、改进、探求和创新。

3. 增加学生动手书写的时间。

有许多学生反映,上课一听就懂,作业一做就错。针对这种情况,课上教师要多给学生练笔的时间,做到精讲多练。

4. 增加学生自我揣摩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减负”“增效”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主线追求简约明晰。

有人说,好的数学课堂就像演唱一首优美的歌,要唱响主旋律;又犹如开掘一湾清清的泉,要奔向主渠道。其意一方面表达了对数学课堂的诗意追求,另一方面也暗含了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整体的、结构的、层递的、流动的。

就数学课堂的知识教学任务相对而言,并不十分复杂,重要的是要分清“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例如,教师教学“指数函数”时,就应将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作为全课学习的知识主线,将指数函数图像、性质的简单应用作为解题能力主线,将观察、分析、归纳作为学习能力培养的主线,而将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作为数学思想的主线,始终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可使教学流畅、轻快,效果很好。

“主线”明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时就有了根本出发点和终极指向,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起转承接、轻重缓急就能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的动感和韵律也就能自然显现出来。

(二)教学素材追求精选妙用。

要让课“瘦”下来,教师还要经济用材。首先,选材要“少而精”。“少”不是单纯地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选择“核心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精简浓缩。当然,所选题材还是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能以一当十,题材的包装也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用材要“单而丰”,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以此引导学生体会素材的内在联系,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每一个教材在课堂上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最后,组材要“整而优”,切忌随意组拼、杂乱无序,力求将材料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简洁明快,整体感强。经济用材,不仅可以去除臃肿,走向凝练,去除繁琐,走向精干,而且可以给师生对话和动态生成留出更多的时间。

(三)教学调控追求恰当有效。

高效的数学课堂,必然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控制能力提出高要求,而再完美的教学预案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调适、智慧的引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和自主建构,课堂实施也只会变得一盘散沙,不可能实现有效地教学。

教师的教学调控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精确把握,教学内容一定要有主有次,有取有舍,教师适时点拨提示,要用力得当,恰到好处;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语言之外无教学”;最后,教学方法应力求“活”,教学时要灵活应变、深入浅出。

(四)教学目的追求凸显到位。

教师的教需要智慧地教,需要删繁就简、去粗取精;课堂教学要善于做“减法”,“减法”不是简单、草率、机械地割舍,而是科学、艺术地进行整合、提炼,合理地除去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负效的形式,勇敢地把那些“华丽的装扮”和“无意义的问题”赶出课堂。如,当我们在讲解概念、公式、定理时,能否让学生亲身经历其来龙去脉,并启发学生去领悟其有什么用,哪里最有用?在讲数据、公式、定理、概念的记忆时,怎样记才能记得又快又牢固?在讲例题、习题时,应讲清怎样解才是最简,其解法又是怎样想到的?

总之,数学课堂要想真正做到“减负”与“增效”,是数学教学之路上并不容易的发展过程。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成长的不只是学生、教师,还有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20.7.

[2]夏玉钦.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大要领[J].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0.5.

3.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策略探究 篇三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基本数学思维以及基础逻辑思想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方法,更应该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一种运算能力,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本文就将针对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中常见的几种策略进行简要阐述与分析,以期为相关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故而在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对小学生加减法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一基础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加减法教学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生从内心萌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如“现在需要对整个羊村的羊进行食物发放。假如懒羊羊有10块糖,美羊羊有8块糖,那么大家想一想谁的糖比较多呢?那么如果懒羊羊给了美羊羊一块糖,现在他们谁的糖更多呢?”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将会更有兴趣进行计算,也可以按照题目要求列出简单的式子:10-8=2,则可以得出懒羊羊的糖比美羊羊的糖多了2块,所以懒羊羊的糖数较多。如果懒羊羊给了美羊羊一块糖,列式为:10-1=9;8+1=9,9=9。所以如果懒羊羊给了美羊羊一块糖,他们两个的糖数就会一样多。这样的探讨与思考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同时也更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加减法的兴趣,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字变得有趣起来。

二、创设合理的情景帮助学生激发热情

创设适当的情景,也将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因为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所以对于枯燥的数学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而良好的情景创设则可以使得小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成文具用品店,然后教师自身作为商家,由学生扮演顾客,来到店铺中购买一些文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一支钢笔的价钱为10元,一个笔记本的价钱为5元,现在你们的手里有20元,请问我应该找回你们多少钱。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掌握较为深入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其不断拓展思路:如果剩下的钱再让你们买其他东西,算数本5角,铅笔1元,橡皮1元,请问可以买哪些东西?或者有几种买法?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让学生思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利用数学加减法进行运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

三、引导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操作以锻炼计算能力

数学知识与现实操作之间,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加之一些数学知识往往需要动手才能获得更为深切的体验。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与探索,最终通过实践获得结果。如教师让学生计算11+14等于多少时,许多学生只能按照传统的计算方式,列式计算。其实不然,这个数据还不算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学具,比如数学小棒,然后摆一摆,算一算,再通过计算对在这个数据进行验证。这样的方法,可以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也可以帮助其深入理解加减法知识,提高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的能力,进而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四、将数学加减法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新课程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也绝不例外。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数学加减法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将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为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比如在生活中,学生与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者交水电费,刷公交卡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学习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有用素材。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并且对这些内容加以利用,学生必然会在潜意识里树立起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将会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内共同探讨,彼此交流,可以使得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其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不断强化学习意识,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升。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减法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基础性学习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小学生的加减法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符合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生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4.数学加减法习题 篇四

一、口算。

2.1+0.2=0.3+0.7=3.6+1.6=7.5-0.5=

3.7-0.9=2.13-0.02=3.51+0.2=102+0.3=

1.12-1.02=4.5-0.01=

二、火眼金睛辩对错,并且改正。

(1)12.45-1.35-0.65

(2)21.32-(6.32+8.3)=21.32-6.32+8.3=12.45-(1.35+0.65)=15+8.3=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27.3+73.2+72.7

(2)585+189+215

(3)5.85-1.75-0.25

(4)768-274-126

(5)5.85+1.89+2.15

(6)24.8+14.6+15.4

(7)42.5-22.17-7.83

5.数学加减法习题 篇五

一、填空题

1.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7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再添上()个12

这样的单位就是1。

3.9243 米比()米短 米比 米长 米的是()米。105520

14.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8

二、选择题

221. +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两个加数()。55

A.分子相同B。分母相同C。都是真分数D。都是最简分数

42.16-6 =()5

4141A.10B。10C。9D。95555

113.计算5-0.6+3时,第一步是()。37

A.把小数化成分数B。把分数化成小数

C。用加法运算定律直接计算D。用减法运算性质直接计算

114.5 与2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43

11111111A.5 +2 -5 -2B。5 -2 +5 -243434343

11111111C.5 +2 -(5 -2)D。5 +2 +(5 -2)43434343

5.王师傅做一件工作要20天完成,他做了5天,还剩下这件工作的()。

A.419413B。19C。D。20544

176.某商店八月份利润是4万元,比七月份多 万元,两个月利润共多少万元?58

正确的算式是()。

1717171171A.4 +B。4 -C。4 - +4D。4 + +4

5858585585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1.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3.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4.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23

5.1- + =1-1=0„„„„„„„„„„„„„„„„„()

55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58171913193 + =+ =- =+ = ***1111123 + =- =- =- = 778849***1733 ++ =1-- =++ =- + 911966444888=

2.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4***

- +4 +8 +36 -1 -3***78616

133328

6.5+1 -4.815 -5 +4.89.28-3 -2 -1

68413131

333111-(2 +3.9)10 -3 -2.45+1.6 1414620

3.解方程

(1)X-3

= 3(2)6.75+3X= 18202044、列式计算。

5714

(1)与 的差比 与 的和少多少?

61829

2117

(2)一个数加上,再减去,结果是,求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5420

五.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长是 米,宽是米。

53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个月修17

了7千米,第二个月修了8千米,2104

还剩3 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

5米?

3.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1

集了6千克,第二小队比第一小队多

4采集2.5千克,第三小队比第二小队3

少采集 千克,第三小队采集多少千

5克?

4.拖拉机第一天耕一块地的,第4二天比第一天多耕这块地的,还剩12

下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没有耕?

5.甲、乙两队合做一批零件,甲队

做了全部的,乙队比甲队多做了全

6.数学加减法习题 篇六

中考网 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个数的和不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B)如果两个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人数中至少有一个正数;(C)两个数的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D)0减去任何数,仍得这个数.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有理数相加,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相加;(B)两个负数相加取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减;(C)两个相反数相减,差为0;(D)两个负数相加,和一定为负数.3.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A)都是负数;(B)至少有一个负数;(C)有一个是0;(D)绝对值不相等.4.7和6的差为()(A)13;(B)1;(C)1;(D)13.二、填空题

5.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_____________ 6.计算:

(1)3.52.5__________;

(2)1451.2__________;

(3)450.2_________;

(4)4.59.5__________.7.用“<”号或“>”号填空:

(1)若m0,n0,则mn________0;(2)若m0,n0,则mn________0;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中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中考网

0;(3)若m0,n0,且mn,则mn________(4)若m0,n0,且mn,则mn________0.8.从3.5中减去31与的和是__________________.249.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5的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

10.计算

(1)(6)(8)(6)(7);(2)

1121212(3)0242;(4)14.535.25533332111 1;3423

11.已知a是7的相反数,b比a的相反数大3,b比a大多少?

12.若2x40,62y0,求下列各式的值:(1)xy;(2)xy.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中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中考网 答案

一、1.D 2.D 3.B 4.A

二、5.0 6.(1)6(2)3(3)(4)5

57.(1)>(2)<(3)>(4)< 8.3.75 9.7

3111

三、10(1)13(2).2(3)4(4)5

11 解:a7,b10,∴ba10717 12 解:2x40,62y0,得x2,y3(1)xy2355(2)xy23231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7.数学加减法习题 篇七

出示“冰天雪地”主题图让学生说说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后,并根据信息提出两个数学问题。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请你们先思考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学生自主探索,列式解答。)

师:都解答完了吗?

生:解答完了。

师:请同桌两人互相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的。

(同桌互相交流)

师:现在请两个学生到板书列式,其他同学看看与你想的一样吗?

生1:第一题板:72-44=28(人)28+85=113(人)

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生2:第二题板:987÷3×6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师:第一题中,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1:因为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离开44人,所有就用72-44求得剩下的人数是28人。然后再加上又有85人到来,就求得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师:说得真好,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呢?

生1:可以72-44+85=113(人)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列的综合算式对吗?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师:对,现在再看第2题,这样列式是先算什么呢?

生2:987除以3就是先算出一天接待多少人?再乘6,就可以算出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了。

师:说得很好,那这道题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这道题还可先求6天里面有几个3天,然后再算987乘2就可求出6天预计接待1974人。

师:同学们再看这几个综合算式:72-44+85, 987÷3×6, 6÷2×987,它们的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从左往右算。

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以上片断是我在2011年春学期开学第一课中的课堂实录。2011年2月21日是特殊的一天,因为作为2011年春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南宁市教科所各科的专家教师,到我校检查开学第一天及开学第一课的情况。更为荣幸的是听我上开学第一课的是南宁市小学数学专业的翘楚,特级教师展秀婷副所长。我上的是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中的第一课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发现并总结出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但是因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一直都是小学数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加上我班的大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叙述解题思路,正确列算式有难度。所以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叙述“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上面,反而对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只通过例题计算一带而过。

下课后,我反思这样处理好像不妥,直到评课时,我对展副所长说出自己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觉得这个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就多讲讲,那个知识点要补补又多讲讲,反而没有突出教学重点,怎么样处理这样的矛盾呢?展副所长说:“上课如果没有突出重点,把知识点当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这时候就应当有“壮士断指”的勇气,确定好教学重点,就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展副所长一句“壮士断指”,让我醍醐灌顶猛然醒悟。“壮士断指”原意为当一个人被毒蛇咬到手指的时候,把手指切掉,以免毒扩散全身,否则将危及整个手臂甚至危及整个生命。比喻做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在以后数学课上我就应该用“壮士断指”精神,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进一步想,课改有许多新理念,在一节课也不能处处只求形式个个都是亮点来体现课改的新理念,这时候也要有“壮士断指”的精神,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的方式来进行。

8.数学加减法习题 篇八

一、填空题

1. 在()里填“”、“”、“=”。

5( = )11-5 7( = )12-5 14-6( = )9 11-2( = )4 7+4( = )7+5 8+8( = )7+9 12-6( = )14-7 13-6( = )14-6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7 4+()=11 11-()=5 ()-9=3 9+()=14 12-()=8 7+()=12 13-()=6 ()+6=11 13-()=4

二、口算题

13-6= 8+7= 11-3= 14-5= 6+9= 15-7= 17-8= 14-7= 9+6= 11-7= 12-7= 3+8= 14-6= 13-5= 4+8= 12-9= 8+6= 16-7= 13-4= 11-9= 12-8= 13-7= 11-6= 13-9= 9+7= 14-3= 18-7= 16-2=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 数学几倍课后练习题

★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的课后练习题

★ 二年级数学课后同步练习题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作业练习题

★ 一年级数学暑假练习题

★ 初一下册数学练习题

★ 数学大数的认识课后练习题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练习题的内容

9.七年级数学的整式加减练习题学习 篇九

相信同学们一定有着爱思考的头脑,聪明、敏捷的思维,小编正对初中学生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随堂练习”,希望同学们在认真的做题的.同时也去了解其中的奥妙。

1.多项式(2mx2-x2+3x+1)-(5x2-5y2+3x)的值与x无关,求2m3-[3m2+(4m-5)+m-9]的值。

2.有这样一道题目:“当a=0.35,b=0.28时,求多项式7a33(2a3ba2ba3)+(6a3b3a2b)(10a33)的值”.小敏指出,题中给出的条件a=0.35,b=0.28是多余的,她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3.化简3x2-[7x-5(4x-3)-2x2].

4.化简:

(1)5x2-8x+5-3x2+6x;

(2)a3b+(a3b-2c)-2(a3b-c)

(3)-3(2x2-xy)+4(x2-xy-6)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探讨 篇十

一、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选好习题

教学过程中选习题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非常好的把握, 教师能够有效地掌握教学进行的特点, 进而挑选出有代表性, 有针对性, 有概括性具有典型性的习题进行习题课堂教学。唯有如此, 教师才能够为习题课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提高。

(一) 习题要有代表性

所谓代表性, 其实就是指在某一个部分内容的习题中借助学生容易忽视, 容易犯错同时具有很强的知识代表性的例题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小的细节中获得提高。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部分复习教学中, 笔者就发现很多学生对“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之间的关系”这一个知识点掌握得并不是很牢固, 而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 教师就需要找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强化学生的认识的同时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点。教师可以举这样的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ABC, 将边AB进行延长, 得到∠CBD, 度量∠A, ∠C以及∠CBD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此题的设计意图在于, 让学生意识到通过∠CBD+∠CBA=∠CBA+∠A+∠C, 能够得出∠CBD=∠A+∠C, 进而得出“任意一个外角度数等于其余两角的度数之和”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清楚有关的定理, 提高学生以后的解题速度和牢固掌握有关的知识。

(二) 习题要有典型性

在中考复习题的选择中, 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中考习题来进行分析.所谓典型性的中考复习习题, 就是指该习题能够极具代表性地展示有关知识点的同时, 让学生透过一个简单的习题发现其中包含的发散性的知识点, 并且常在中考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型题目。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找到解答的方法, 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学生的读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而且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一些学生在习题课上表现得缺乏耐心, 往往还没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 就稀里糊涂找解题方法, 找到方法后回头一看不适合本题结论, 再重新读题找条件,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可见, 正确理解题意是做好习题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读题, 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 从而正确地解题。所以, 我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在习题教学中, 出示完题目, 我不急于启发解决方法, 而是耐心等待, 等待学生认真读题和理解, 指导学生完成读题任务。

三、注重强化训练

选好习题并进行讲解是初中数学复习阶段习题课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在习题课后再次进行相关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才能够有效地巩固习题课的成果。

因此,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之前, 在选定有关的教学例题后, 还需要就每一个教学例题选取两到三个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的方式是对习题课教学的巩固, 也是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化的了解, 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提高。例如:在“有A种铅球每个3kg, 有B种铅球每个6kg。现在有A种铅球x个, B种铅球y个, 共计70kg。那么根据要求请你列出有关方程式, 并自己选择一个x值进行解答。”“甲种铅笔每支0.3元, 乙种铅笔每种0.5元。现在小明买了x支甲种铅笔, y支乙种铅笔, 一共花去了6.5元钱。首先请你判定这个条件下的方程式是否成立, 为什么?若成立请随便为x选定一个数值, 然后求解出y的值。”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起到巩固和强化的目的, 最终提高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学生把错题整理起来, 一要纠错, 弄清出错的原因并改正;二要反思, 归纳总结解题规律、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 归纳同类习题的共性, 学会触类旁通。此外,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提高学生解题的信心, 增强学生攻坚克难的勇气,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

五、注重教学归纳总结

在一节习题课中可能安排有几个问题, 每一个问题的讨论都是一个完整的单元, 在每个问题讨论完成后都应及时给予总结归纳。在总结中应引导学生对解题中所运用的知识点、在分析问题时的思想方法以及一些特殊技巧性的问题进行概括, 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具体经验的水平过渡到抽象概括的水平。不仅要总结结论, 更要概括问题的分析过程。只有如此, 才能使知识构建有序, 才能明确知识的适用情境及其来龙去脉, 也才能使知识迅速顺利地“迁移”。

总之, 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的质量, 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熟练地运用课堂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摘要:习题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以讲解练习题为主的一种课型。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文亮.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J].快乐阅读:教学.2012. (6) .

11.数学加减法习题 篇十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2分)比5.9少3.6的数是()

A

.9.5

B

.2.3

C

.7.3

D

.3.2

2.(2分)3.05-2.274=()

A

.1.886

B

.8.1

C

.0.776

D

.9.1

3.(2分)小东有10元钱,买一个5.6元的笔记本,剩下的钱比买笔记本的钱少()元。

A

.5.6

B

.4.4

C

.1.2

4.(2分)10.04﹣4.05的值等于()

A

.6.99

B

.5.99

C

.5.09

D

.6.01

5.(2分)12.16+5.874=()

A

.2.56

B

.18.034

C

.9.035

D

.1.56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4分)

6.(4分)判断下面的竖式对不对.

(1)

(2)

7.(2分)判断对错.

比最小的两位数少0.1的数是9.9

8.(4分)下面和计算对吗?

(1)

(2)

9.(2分)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5.84+4.16)-(5.84+4.16)

=10-10

=0

10.(2分)0.9+0.8-0.9+0.8=1.7-1.7=0

三、填空题

(共10题;共20分)

11.(2分)37.68-12.27=_______

10-8.16=_______

12.(1分)在“绿色家园”行动中,五年级同学搜集了26.1千克废纸,四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同学少搜集2.6千克.四、五年级学生一共搜集_______千克废纸.13.(3分)计算5-4.5时,想:可以把5看成是_______,然后计算_______-4.5=_______。

14.(1分)李叔叔在超市买了一个砂锅,售价69.70元,又买了4个汤碗,共28.8元,李叔叔付出100元,应找回_______钱。

15.(1分)小兰的跳高成绩是1.02米,比小红高0.2米.小红跳了_______.16.(1分)求算式中的未知数x.

x-9.37=10.63

x=_______

17.(1分)比4.6大1.8的数是_______

18.(4分)根据612+129=741,写出另外两个算式:_______、_______。根据45×21=945,写出另外两个算式:_______、_______。

19.(1分)两根电线,第一根长48.3米,比第二根长6.4米,第一根用去9.6米后,比第二根少_______米。

20.(5分)口算.

①12.5+13.4=

10.6+5.4=

②15.8-12.3=

10-4.8=

③4.5+3.25=

7.25+2.75=

④2.78-1.73=

5.45-1.45=

⑤0.18+2.3+0.82=

10.5-2.43-7.57=

四、应用题

(共5题;共30分)

21.(10分)应用题

(1)买一块蛋糕比买一个馒头多用多少元?

(2)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22.(5分)解决问题:

鸡妈妈的体重2.3千克,鸡宝宝的体重400克,鸡妈妈比鸡宝宝重多少千克?

23.(5分)一本故事书

4.6元,一本漫画书3.7元。王明有10元钱,他买完这两本书后还剩多少钱?

24.(5分)应用题

①各买1支共花多少元?

②每支钢笔比每支圆珠笔贵多少元?

25.(5分)小龙比爸爸矮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2-1、3-1、4-1、5-1、二、判断题

(共5题;共14分)

6-1、6-2、7-1、8-1、8-2、9-1、10-1、三、填空题

(共10题;共20分)

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四、应用题

(共5题;共30分)

12.初中一年级负数加减法习题 篇十二

一计算题:

(1)23+(-73)=(2)(-84)+(-49)=(3)7+(-2.04)=(4)4.23+(-7.57)=

(5)(-7/3)+(-7/6)=(6)9/4+(-3/2)=(7)3.75+(2.25)+5/4=

(8)-3.75+(+5/4)+(-1.5)=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1)(-17/4)+(-10/3)+(+13/3)+(11/3)

(2)(-1.8)+(+0.2)+(-1.7)+(0.1)+(+1.8)+(+1.4)

(三)已知:X=+17(3/4),Y=-9(5/11),Z=-2.25, 求:(-X)+(-Y)+Z的值

(二)填空题:

(1)零减去a的相反数,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

(2)若a-b>a,则b是_____________数;(3)从-3.14中减去-π,其差应为____________;

(4)被减数是-12(4/5),差是4.2,则减数应是_____________;

(5)若b-a<-,则a,b的关系是___________,若a-b<0,则a,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6)(+22/3)-()=-7

(三)判断题:

(1)一个数减去一个负数,差比被减数小.()

(2)一个数减去一个正数,差比被减数小.()

(3)0减去任何数,所得的差总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13.重视数学课本例、习题教学 篇十三

一、例题、习题的功能

数学例题、习题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一是巩固消化知识;二是训练基本技能;三是开发智力、启迪思维,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者是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的.事实上, 脱离了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运用, 解决问题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1. 例题的典型性、示范性、代表性与针对性

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不仅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技巧, 而且还覆盖了很多人文科学知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既能够学到数学知识和消化数学知识, 也能够了解社会, 陶冶情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基本理论的运用, 以及解题格式步骤, 例题都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例题也是学习新知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也是检查对课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良好尺度.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一要针对本节内容, 二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

2. 习题的精简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习题是传授知识、巩固知识、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积淀素养的载体.课本中的习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都是数学中的“精品”,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些习题本身就是很有用的公式和定理, 它们作为课本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续.为了适应中学数学教学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要求, 课本习题注重了多样性与灵活性.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应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 不断促进学生思维.

二、对课本例题的合理设计,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本例题, 是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解题, 仍然较依赖例题的教学模式、思路和步骤, 力图实现解题的类化.教师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必须对课本的例题有深入细致的研究, 不要把课本作为一般的参考资料.课本的例题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并经过专家反复讨论形成的, 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挖掘例题潜力时要对课本例题的设计、解法反复研究.

案例1: (必修4“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例4)

如图1, 已知OPQ是半径为1, 圆心角为60°的扇形, C是扇形弧上的动点, ABCD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α, 求当角α取何值时, 矩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变式训练:若例4中的条件去掉“记∠COP=α”, 结论改成“求矩形ABCD的最大面积”, 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吗?

引申训练1:如图2, 已知OPQ是半径为1, 圆心角为60°的扇形, A, B是扇形弧上的动点, AB平行PQ, ABCD是扇形的内接矩形.求矩形ABCD的最大面积.

引申训练2:如图3, 四边形ABCD是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地皮, 其中ATPS是一半径为90米的扇形小山, 其余部分都是平地, P是弧TS上一点, 现有一位开发商想在平地上建造一个两边落在BC与CD上的矩形停车场PQCR.求矩形停车场PQCR面积的最值.

本例题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数学品质, 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通过变换图形, 利用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知识, 探究扇形和圆的内接三角形、内接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问题.通过变式和引申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进一步熟悉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对课本习题的合理处理, 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

许多数学试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所以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在解题时,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种解法, 要养成在解题后再反思解题方法的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 摆脱原来的思维模式, 发现原来思维过程中的不足, 探索出新的解题途径.总结各类解题技巧, 养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思维方式, 提高解题效率, 从而更进一步完善思维过程, 激发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案例2: (必修4第三章复习参考题组第7题)

如图4,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P, Q分别为边AB, DA上的点, 当△APQ的周长为2时, 求∠PCQ的大小.

本题在课本中的编排目的是, 巩固运用三角恒等变换来求角的大小.而在一堂高三复习课中, 笔者和学生对解法进行了再反思, 考虑到这是一个求角的问题, 从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角度入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可得下列七种解法. (这里提供一种解法, 其他6种详见《锤炼思维的催化剂——解题后反思》一文[1])

解法1:如图5, 将△CDQ绕着点C旋转90°至△CBE.∵△APQ的周长为2, ∴PQ=2-AP-AQ, 而DQ+PB=1-AQ+1-AP=2-AP-AQ, ∴PQ=DQ+PB=PB+BE=PE, 而CQ=CE, ∴△CPE≌△CPQ, ∴∠PCQ=∠PCE=45°.

文[1]中的七种解法几乎涵盖了高中数学中处理“角”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解法入口宽、上手易, 能让所有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参与到探究中来.更重要的是, 通过反思一题多解, 能让学生从中总结“角”问题的解题规律, 丰富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手段, 拓宽思路, 优化思维品质, 有效地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四、从课本的例题习题中选择典型之题进行适当的变式拓展

回归课本, 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 突出课本例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课本的例题、习题 (包括课本中的“思考”“探究”和“阅读与思考”) 要进一步进行归纳、类比、迁移、延伸、拓展, 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进行总结、提炼,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充分发掘课本的多种效应, 从而也可以让学生从大量的题海中解脱出来.这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备课, 吃透课本, 理解课本作者的意图, 以课本知识为依托, 侧重课本知识的再挖掘, 注重知识的延伸、迁移, 以开拓知识的新领域.

案例3:原题:如图6, AB是圆的直径, 点C是AB上一点, AC=a, BC=b, 过点C作AB的弦DE, 连结AD, BD, 你能用这个图形, 得出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人教版必修5“基本不等式:”中的探究题)

新题: (2010年湖北卷高考题) 设a>0, b>0, 称为a, b的调和平均数.如图7, C为线段AB上的点, 且AC=a, CB=b, O为AB的中点, 以AB为直径做半圆.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半圆于点D.连结OD, AD, BD.过点C作OD的垂线, 垂足为E.则图中线段OD的长度是a, b的算术平均数, 线段_______的长度是a, b的几何平均数, 线段_______的长度是a, b的调和平均数.

分析:试题源于课本, 充分体现了尊重课本、重视课本、激活课本的指导思想.试题立足课本, 要求考生切实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技能, 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

五、感悟

1. 要尊重课本, 用好课本

课本是经过教学实践“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课程资源.其文字语言、数学表述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几乎都是经典范例;每幅插图、每道例题、习题都是具有其特定的教育功能, 都蕴含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何改造课本、如何使用课本, 是教师必须要深思的问题.在改造和重组时不能改变课本的意图和所承载的目标.否则, 将会使教学反馈大打折扣, 使课本的育人功能大大降低.

2. 要充分领会课本作者的编写意图

教师要理清课本中每一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线索, 了解这一教学内容被安排在几个模块中, 每个模块的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都是什么.在例题、习题的改编过程中, 教师要站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体系中来审视和把握它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才能做到全局考虑.同时也要思考课本中编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只有准确把握课本的知识点、生长点、重难点, 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要注重对课本的改编和再加工

对课本的改编和再加工, 是在充分领会课本的意图、把握教学思路的前提下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的目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例题、习题的设计最符合学生的要求.课本的改编和再加工的关键是对数学学习素材的选择.它不仅关乎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的理解, 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开发, 决定着学习活动是否生动有效.

总之, 课本中每一个例题、习题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作用, 体现着本节知识应达到的能力要求.我们不仅要紧扣课本, 认识到认真钻研课本的重要性, 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 突出课本例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 也要重视课本习题潜在功能的挖掘与利用, 指导学生回归课本, 挖掘课本的潜在功能, 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引申、推广、改编和再开发, 发挥其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述职述廉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