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共8篇)
1.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篇一
2018下半年中医护理技术理论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
1.熏洗主要用于治疗()
A 腹泻 B 胃脘疼痛 C 中暑 D风湿肿痛 2.中药熏蒸每次熏蒸时间为()
A 10~20分钟 B 20~30分钟 C 30~40分钟 D 40~50分钟 3.熏洗药液温度最佳为()
A 50~70度 B 40~50度 C 60~80度 D20~30度 4.下列哪些患者禁用刮痧治疗()
A 血小板减少者 B中暑 C 外感风寒 D 头疼 5.刮痧时应使刮具与身体保持()度夹角
A 45~60度
B 20~30度
C 40~50度
D 60~70度 6.下列哪些手法不适用于刮痧治疗()
A 从上至下
B 由内向外
C 单一方向
D 从下而上 7.刮痧治疗以皮肤出现下列哪种情况为宜()
A 微微红晕
B 破皮流血
C 红色或紫红色
D 黑紫色 8.下列哪些患者不可使用艾灸疗法()
A 内脏出血
B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C 肢体麻木
D腹泻 9.下列施灸顺序哪项是正确的()
A 先腰背部后胸腹部 B先四肢后头身 C 先胸腹部后腰背部 D 先灸下部后灸上部
10.下列哪项灸法不属于艾条灸()
A 温和灸 B 雀啄灸 C 回旋灸 D 间接灸 11.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孕妇可用坐浴 B 熏洗应注意保暖 C熏洗时间20~30分钟为宜 D 有伤口熏洗液应无菌 12.刮痧间隔时间是()天
A 3~6天 B 1~2天 C 2~3天 D 10天以上
13.下列哪个部位不属于刮痧的禁忌部位()
A 五官孔窍 B 孕妇的腹部 C腰骶部 D 背部 14.下列哪项穴位不是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位()A中脘 B 天枢 C 大肠俞 D 迎香穴 15.炙法的作用不包括:()
A 温散寒邪 B 通经活络 C 防病保健 D 回阳固脱 E 伤暑 16.下列哪些疾病可用拔罐治疗法:()
A 年久痰喘 B 虚寒性胃腕痛 C 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头重
D 疮疡初超 E 产后尿潴留
17.下列有关不同的拔罐操作方法,叙述正确的有:()A 坐罐镇痛效果好
B 走罐一般用于背部、四肢的肌肉丰满处 C 闪罐法适用于肌肤麻木、体质虚弱的患者
D 刺激拔罐法可用于急慢性扭伤,皮肤的痛痒、毒蛇咬伤等 18.临床上最常用拔罐方法是()
A 留罐 B 走罐 C 闪罐 D 推罐 E 针罐 19.以下拔罐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B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C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慢,起罐时切勿强拉。D 使用过的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E 起罐后,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用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过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20.以下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A 罐斑------------------是体内病理的反映。
B 紫红或紫黑色----------血瘀证或热毒证(合并发热或丹痧者)C 水泡、水肿或水气------久病夹湿血瘀证 D 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虚寒证。
E 微痒或皮纹------------风证。
21.蜡疗的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 蜡块厚度宜为5-6cm B 蜡块温度因人而异,应以蜡不滴水为宜 C 蜡疗部位毛发较多处,可外涂凡士林 D 蜡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应立即停止操作
22.蜡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将热传给人体:()A 传导 B 辐射 C 位移 D 对流 E 内生
23.在刮痧时,刮痧板的按压力度大、刮拭速度快、刮拭时间相对较短为:()
A 补法 B平补平泻法 C 泻法
D 其他刮痧 24.在刮痧时一般局部刮痧()为宜。
A 5min B 5-10min C 20-30min D 60min 25.刮痧的程度包括()和出痧的程度。
A 力量的强度 B 角度的大小 C 速度的快慢 D 时间的长短 26.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27.下面哪项不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
A 温经通络 B 散寒除湿 C 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 E 消肿止痛 28.拔罐起泡处理不正确的是:()
A 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B 小水泡可不处理 C 须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D 水泡已破可用龙胆紫药水外涂 E 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 29.隔姜灸多用于治疗:()
A 肺痨瘰疬 B 未溃疮疡 C 阳痿早泄 D 中风脱证 E 风寒痹痛
30.隔蒜灸多用于治疗:()
A 腹痛泄泻 B 呕吐腹痛 C 未溃疮疡 D 阳痿早泄 E 疮疡久溃
31.悬灸手法不包括:()
A 温和灸 B 雀啄灸 C 天灸 D回旋灸 32.麦粒灸禁用不包括:()
A 动脉搏动处 B 脐窝 C 胸腹部 D 会阴 E 颜面部
33.下列哪项不属于外敷穴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技术的禁忌症:()A 年龄8岁以下儿童 B 精神病患者 C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D 糖尿病患者 34.下列哪项属于外敷穴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技术的注意事项:()
A 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可正常使用
B 严格把握外敷药物时间,不能延长或者缩短
C 贴敷后有明显色素沉着属于正常反应 D 贴敷当天可行冷水浴
3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可用()擦洗
A 酒精
B 碘酒
C 双氧水
D 生理盐水
36.中药泡洗的药液温度以()为宜
A 37~40℃ B 38~42℃ C 37~40℃ D 37~42 37.中药泡洗技术的目的不包括:()
A 消肿 B 调节脏腑 C 活血 D 止痛 E 祛瘀生新 38.防烫伤()患者的泡洗温度应适当降低
A 感冒 B 中风 C 痔疮 D 糖尿病 E 类风湿关节炎 39.中药熏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A 孕妇及经期妇女不宜坐浴及外阴部熏洗
B 熏蒸药液温度以43~46℃为宜,当药液温度降至38~40℃时,方可坐浴、冲洗,以防烫伤
C 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以15~20分钟为宜
D 治疗过程中及时调节药液温度
40.刮痧时不可过饥过饱,宜饭后()刮痧
A 0.5~1小时 B 1~2小时 C 1.5~2小时 D 2~3小时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4分,答错不得分,未答全得1分)
1.拔火罐常用的罐具主要有以下哪几种:()A 竹罐 B 陶罐 C 玻璃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2.常用炙法有哪些()
A 艾柱炙 B 雷火炙 C 艾条炙 D 温针炙 E 隔姜炙 3.下列疾病适宜施炙的是()
A 阴虚发热者 B 虚脱急救 C 妇女气虚血崩 D 胃痛 E 颜面部损伤 4.灸法可治疗以下哪些疾病()
A 便秘 B 腹痛 C 腹泻 D 脾肾阳虚 5.以下哪些是刮痧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A 从上而下
B由内之外
C 单一方向反复刮动
D 由下而上 6.取穴原则()
A 辨证取穴 B 局部取穴 C 阿是穴 D 经络取穴 7.以下()都属于穴位贴敷法
A 贴法 B 敷法 C 填法 D 熨帖法 8.在进行穴位贴敷法换药时,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 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B 贴敷部位起水泡禁止再贴敷 C 贴敷部位起水泡破溃者,禁止贴敷
D 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9.穴位贴敷时间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 与药物性质相关。补益性药物贴敷时间宜长,刺激性药物贴敷时间宜短 B 与患者体质相关。小儿和老年人贴敷时间宜短,成年人贴敷时间宜长 C 与贴敷介质相关。贴敷时经常需要使用医用胶布,不同的胶布致敏度不同,如果发生胶布过敏反应亦会影响到穴位贴敷的时间长短 D 与疾病相关。疾病的性质、轻重决定着贴敷时间的长短
10.以下哪些是拔罐的禁忌症()
A 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 B 皮肤有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处 C 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 D 高热抽搐者
2.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篇二
一、判断题
1. 上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寸
①3;②5;③6;④7
2. 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剂为()
①甘姜苓术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②加味二妙散;③右归丸;④活络效灵丹化裁
3. 主诉颈项,头、肩疼痛等异常感觉,伴有相应压痛点;X线平片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诊断为()
①神经型;②颈型;③脊髓型;④椎动脉型与交感神经
4. 颈椎病属中医()范畴
①“眩晕”;②“痹证”;③“中风”;④“头痛”
5. 在行全麻气管插管过程中,常并发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平均升高()
①2 5 m m H g;②3 5 m m H g;③4 5 m m H g;④55mm Hg
6.开音1号穴位于颈部,甲状软骨切迹向外侧旁开()
①0.5寸;②1寸;③1.5寸;④2寸
二、多选题
7. 急性创伤性喉炎属中医()范畴
①“急喉喑”;②“暴喑”;③“白喉”④“喉肿”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针灸治疗选穴包括()
①夹脊穴;②肾俞穴;③次髎穴;④委中穴
9. 分期治疗颈椎病的理论指()
①急性期颈椎制动;②缓解期被动整复;③康复期主动锻炼;④急性期主动锻炼
1 0.非手术疗法主要对()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
①颈型;②神经根型;③交感型;④椎动脉型
1 1. 电针调节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技术适应证有()
①适用于需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手术种类和性别不限;②年龄19~64岁;③心肺功能良好,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④血压、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率60~90次/min
1 2. 关于晕针处理措施,包括()
①立即停针、迅速起出;②患者平卧、松开衣领、注意保暖,给予热敷、温开水或糖水;③重者可选取水沟、内关、涌泉等穴指压;④若仍无效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3.中医基础理论ABC 篇三
1.系统性:人体由九大系统组成,包括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而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关联的。系统性除自身系统外,还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2.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变化规律,分为阴消阳长、重阳必阴、阳消阴长、重阴必阳四个步骤。在阴阳变化规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阴阳相互消长,二是阴阳相互转化。
3.五行学说:最早提出“元素五行论”思想的是蔡墨。五是自然界中五种物质、五种能量、五种气场,而‘五相互作用产生运动,称为‘行。五行生克代表物质、能量、信息的演化形式,它是朴实的世界观与自然科学。借助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演变,用以揭示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推广于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的防治。
4.脉象学: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一项独特方法。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早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便有记载。在长期实践中,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
5.藏象学:“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包括各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与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
6.经络学: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于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三个方面。其形成,是以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吸纳了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层面。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机能活动等四个方面。
中西医的异同
中西医都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两个学术理论体系无论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方面均不同。
具体差异如下:
一是药物组分的不确定性。每剂中草药含有哪些成份,含量分别是多少,以及中药配比后在不同温度下,生成哪些新的成份,不得而知。而西药则是由确定的含量,如:阿司匹林,每片合50mg,根据病情服用几片均是确定。
二是治疗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当人体内某部位发现病变,西医通过手术,定点定位进行摘除。而中医治法是通过“系统”观点,诊治后确定病因,从脏腑和气血运行角度进行调理,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医台疗过程—般起效快,而中医则时间长。
三是视角不同。如:“肾”,西医就是指肾脏,中医则指以肾为主的泌尿系统,主人体“水”的代谢。中医有“肾虚”(分为阳虚和阴虚)概念,西医则无此概念。中医通过组方用药,对脏腑进行调理,对“肾虚”这种亚健康状况有明显疗效。
另外,中医治疗还存在无意性。据报道一位美国人某一脏器出现问题,接受中医治疗,无意中把其它脏器原有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4.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篇四
1、经络2、经络学说3、正经4、奇经八脉5、十四经6、十五络脉7、十二经别
8、一源三歧9、六合10、十二经筋11、十二皮部12、经隧13、经脉14、经气
15、经穴16、气功17、脑髓18、经络之气19、孙脉20、孙络21、标本根结
22、气街23、四海
二、判断题(对者打“T”,错者打“F”)
1、经络系统中主干是经脉,分支是络脉,小分支是孙脉。
2、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线路上。( )
3、某一脏器发生病变,在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灼热等反应。( )
4、十四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
5、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部,其排列顺序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6、手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头走手。( )
7、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足走腹(胸)。( )
8、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
9、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手足阴经在胸腹部相联结。( )
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
11、冲脉与诸阳经有联系,又称为“阳脉之海”或“血海”。( )
12、十五络脉的命名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经脉名称命名。( )
13、十二经脉的别络从其表里经的络穴分出。( )
14、阴经穴位能治头面、五官疾病与经络联系有关。( )
15、由于十二皮部属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
16、“标本”强调经脉分布于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而“根结”理论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 )
17、十二经脉的“四根三结”指的是四肢为“根”,头、胸、腹三部为“结”。( )
18、《灵枢・卫气》指出头、胸、腹、胫部是经气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即“气街”。( )
19、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 )
5.中医助理执业医师中医诊断试题八 篇五
71 症见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舌苔薄 黄少津,脉细数。证属
A.风热犯肺
B.风寒袭肺
C.燥邪伤肺
D.肺阴亏虚
E.肺气亏虚
答案 C
72 症见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舌苔白,脉弱。证属
A.肺阴亏虚
B.风热犯肺
C.风寒袭肺
D.肺气亏虚
E.痰湿蕴肺
答案 D
73 症见呼多吸少,咳嗽无力,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自汗,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微疾。证属
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痰湿阻肺
D.肺脾两虚
E.肺肾两虚
答案 E
74 症见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淡,舌苔白腻,脉弦滑。证属
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痰湿蕴肺
D.肺脾两虚
E.肺肾两虚
答案 C
75 症见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 寐,唇甲紫绀。舌紫或舌红,少苔,脉微疾或结代。证属
A.风寒袭肺
B.水气凌心
C.痰湿阻肺
D.肺脾两虚
E.肺肾两虚
答案
76 症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仲,尿少肢冷。舌苔白滑, 脉弦细数。证属
A.风寒袭肺
B.水气凌心
C.痰湿阻肺
D.肺脾两虚
E.肺肾两虚
答案 B
77 症见胃脘灼痛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渴,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尿黄。舌红,舌苔黄 腻,脉数。证属
A.肝胃气滞
B.胃热炽盛
C.食滞胃肠
D.脾胃不和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78 症见胃脘胀痛,痞闷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肠鸣矢气,泻下不爽, 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或实。证属
A.寒邪犯胃
B.肝胃气滞
C.胃热炽盛
D.脾胃不和
E.食滞胃肠
答案 E
79 症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神疲乏力,腹胀食少,畏冷肢凉,大便多溏。舌淡,舌苔白润,脉沉细。证属
A.寒邪犯胃
B.食滞胃肠
C.胃阴亏虚
D.脾胃虚寒
E.肝胃气滞
答案 D
80 症见吐血反复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胃脘隐痛,喜按,神疲畏寒,心悸气短,自汗,便溏色黑,面色苍白。舌淡,舌苔白,脉弱。证属
A.胃热炽盛
B.肝火犯胃
C.瘀阻胃络
D.脾不统血
E.肝胃阴虚
6.中医知识竞赛题库 篇六
一,A1型题
1.同病异治的实质是:(B)
A.证同治异B.证异治异C.病同治异D.证异治同E.病同治同 2.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到立春为:(A)
A.阴消阳长B.重阴必阳C.阴长阳消D.重阳必阴E.以上均非 3.昼夜分阴阳,则上午为:(B)
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 4.“阴中求阳”的适应证是:(B)
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E.阴阳两虚 5.按五行属性分类,五化属土者是:(C)A.生B.长C.化D.收E.藏
6.五行调节事物整体动态平衡的机制是:(E)A.生我B.我生C.克我D.我克E.制化 7.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C)A.津液B.精液C.血液D.宗气E.营气 8.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E)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输精于皮毛 D.肺朝百脉E.肺主宣发和肃降
9.脾为气血生比之源的理沦基础是:(D)
A.气能生血B.人以水谷为本C.脾主升清 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E.睥为后天之奉 10.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B)
A.调畅情志活动B.调畅全身气机C.协助脾胃运化D.促进血行和津液代谢E.调节月经和精液的排泄
11.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
A.使肺之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B.有助于元气的固摄C.有助于精液的固摄 D.有助于元气的生成E.促进肺气的宣发 12.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E)A.心气B.肺气C.营气D.卫气E.宗气
13.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C)A.心B.肺C.脾D.肝E.肾
14.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循行交叉,变换前中位置,是在:(E)A.外踝上8寸处B.内踝上2寸处C.内踝上5寸处 D.内踝上3寸处E.内踝上8寸处
15.奇经八脉中既称“血海”又称“经脉之海”的是:(A)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维脉 16.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C)A.风B.寒C.暑D.湿E.火
17.易伤人血分,可会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的邪气是:(D)A.风B.湿C.寒D.火E.燥 18.《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辛”,则:(B)A.肉胝陷而唇揭B.筋急而爪枯C.骨痛而发落 D.脉凝泣而变色E.皮槁而毛拔
19.下列关于外环境与疾病发生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D)A.久视伤血B.久坐伤肉C.久立伤骨D.久思伤心E.久行伤筋 20.“虚”的病机概念,主要是指(B)
A卫气不固B.正气虚损C.脏腑功能低下D气血生化不足E.气化无力 21.下列关于“实”的病机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C)A.外感邪盛B.肌肤经络闭塞C.气机升降失调 D.脏腑功能亢进E.气血壅滞瘀结
22.元气耗损和功能减退,脏腑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的病机是(A)A.气虚B.气脱C血虚D.津亏E.气陷
23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频作,其病机是D)
A.痰浊上壅 B.肺气上逆C.肝气上逆D.胃气上逆E.奔豚气逆 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调整阴阳,其“中满者”,应:(C)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泻之于内D.按而收之E.散而泻之 28.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A)A.舌质淡瘦B.舌淡齿痕C.舌尖芒刺D.舌暗瘀点E.舌红裂纹 27.阳虚湿盛的舌象是:(B)
A.舌红苔白滑B.舌淡嫩苔白滑C.舌边红苔黑润D.舌红瘦苔黑E.舌绛苔粘腻 29.顿咳常见于:(C)
A.青年B.老年C.小儿D.女性E.男性 30.胃热患者,其口气为:(C)
A.酸臭B.奇臭C.臭秽D.腥臭E.腐臭 40.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E)
A.表邪入里B.阳气衰少C.汗出亡阳D.真热假寒E.邪去正安 31.少阴经头痛的特征是(D)
A.前额连眉棱骨痛B.两侧太阳穴处痛C后头部连项痛D头痛连齿E.头痛晕沉 32.情志郁结不舒所致胸痛的特点是:(D)
A.胸背彻痛B.胸痛喘促C.胸痛咳血D.胸痛走窜E.胸部刺痛 33.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称为:(B)A.目昏B.目痒C.目眩D.雀目E.歧视
34.饥不欲食可见于:(D)
A.胃火亢盛B.胃强脾弱C.睥胃湿热D.胃阴不足E.肝胃蕴热 37.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左关脉可候:(D)A.心与膻中B.肾与小腹C.脾与胃D.肝、胆与隔E.肺与胸中 38.下列各项,不属于弦脉所主的病证是:(B)A.肝郁B.胃热C.诸痛D.痰饮E.疟疾 35.下列除哪项外,均有脉率快的特点:(C)A.数B.促C.滑D.疾E.动 36.下列除哪项外,均主实证:(B)A.弦B.濡C.滑D.紧E.长
42.下列哪项是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要点:(A)
A.有无发热恶寒 B.有无胸痛咳血C.有无口干咽燥D.痰量的多少 E.咯痰的难易
48.下列药物中,不宜与藜芦配伍的是:(E)A.黄芩B.黄连C.黄柏D.龙胆草E.苦参 43.下列各组药物中,属于配伍禁忌的是:(A)A.巴豆与牵牛B.丁香与三棱C.牙硝与郁金 D.官桂与五灵脂E.人参与石脂 45.下列药物中,能燥湿止带的是:(B)A.防风B.白芷C.羌活D.苍耳子E.藁本 46.治疗脾虚便溏尤应慎用的药物是:(C)A.石膏B.芦根C.知母D.天花粉E.淡竹叶 47.黄芩具有而黄柏不具有的功效是:(D)A.燥湿B.泻火C.解毒D.止血E.退虚热 49.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药物是:(A)
A.生地黄B.牡丹皮C.赤芍D.紫草E.金银花 50.治疗血热妄行,应首选:(A)
A.生地黄B.玄参C.牡丹皮D.赤芍E.羚羊角 51.具有消肿散结功效的药物是:(C)
A.番泻叶B.火麻仁C.甘遂D.郁李仁E.芦荟 52.独活具有的功效是:(E)
A.活血B.行气C.化痰D.泻下E.解表 53.砂仁具有的功效是:(D)
A.温肝B.暖肾C.温肺D.温中E.回阳 54.泽泻具有的功效是:(A)
A.泄热 B.清肝C.健脾D.清肺E.解暑 55.细辛具有的功效是:(D)
A.回阳救逆B.温肝暖肾C.温中降逆D.宣通鼻窍E.理气和胃 56.具有行气调中止痛功效的药物是:(B)A.柿蒂B.木香C.香附D.乌药E.薤白 57.具有行气消积功效的药物是:(C)A.使君子D.苦楝皮C.槟榔D.贯众E.雷丸
58.具有散瘀消痈功效的药物是:(A)A.大蓟B.地榆C.槐花D.白茅根E.侧柏叶 59.具有降逆止呕功效的药物是:(B)A.白前B.旋复花C.桔梗D.前胡E.白芥子 60.长于治疗寒痰咳喘,胸满胁痛的药物是:(A)A.白芥子D.紫苏子C.杏仁D.葶苈子E.桔梗 61.百部的主要功效是:(B)
A.化痰B.止咳C.平喘D.清肺E.泻肺 62.白僵蚕具有的功效是:(C)
A.收敛生肌B.明目去翳C.解毒散结D.燥湿化痰E.消痰行水 63.甘草具有的功效是:(E)
A.补气燥湿B.益气养阴C.生津养血D.托毒生肌E.润肺止咳 64.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D)
A.人参B.当归C.黄芪D.杜仲E.石斛 65.何首乌具有的功效是:(C)
A.补血,润肺止咳B.滋阴,补益心脾C.解毒,润肠通便 D.养血,益胃生津E.敛阴,补血益精 66.肉豆蔻与白豆蔻均具有的功效是:(B)
A.涩肠止泻,下气平喘B.温中散寒,行气消胀C.温中行气,燥湿止带 D.收敛固涩,制酸止痛E.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67.不于败毒散组成药物的是(E)
A.柴胡、前胡B.羌活、独活C.桔梗、枳壳D.人参、甘草E.当归、芍药 68.清营汤的功用是:(D)
A.清营养阴,凉血散瘀B.清营养阴,宁心安神C.清营凉血,养阴生津 D.清营透热,养阴活血E.清营解毒,透热转气
69.清热解毒与疏散风热并用,寓“火郁发之”之义的方剂是:(B)A.黄连解毒汤B.普济消毒饮C.清瘟败毒饮D.青蒿鳖甲汤E.龙胆泻肝汤 70.芍药汤与白头翁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B)A.黄芩B.黄连C.黄柏D.大黄E.秦皮
71.泻白散与清骨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B)A.桑白皮B.地骨皮C.牡丹皮D.五加皮E.茯苓皮 72.理中丸除温中补虚外,还具有的功用是(E)
A.和中缓急B.降逆止呕C.降逆止痛D.养血通脉E.补气健脾 73.大补阴丸中既填精补阴,又制约黄柏苦燥的药物是:(A)A.熟地黄B.龟板C.知母D.猪脊髓E.山茱萸 74.朱砂安神丸中泻火除烦的药物是:(B)A.栀子B.黄连C.石膏D.竹叶E.知母 75.天王补心丹中敛心气而安神的药物是:(E)A.丹参、五味子B.茯苓、五味子C.远志、五味子 D.人参、五味子E.酸枣仁、五味子 7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至宝丹的功用:(C)A.清热B.开窍C.通便D.化浊E.解毒 77.玉屏风散与牡蛎散相同的功用是:(A)A.固表B.涩肠C.止遗D.固冲E.补肾
78.固冲汤除固中摄血外,还具有的功用是(B)A.补肾涩精B.补气健脾C.补气生血 D.温补脾肾E.温经止痛
79.血府逐瘀汤,还具有的功用是:(D)
A.散结止痛B.温经止痛C.补气通络D.行气止痛E.疏肝通络 80.百合固金汤的主治证候中常见:(B)
A.咳痰带血B.干咳无痰C.咳痰黄稠D.咯痰不爽E.咳喘不利 81.枳术丸的功用是:(E)
A.消食和胃B.消食导滞C.消痞和胃D.健脾和胃E.健脾消痞 82.下列方剂中,不含栀子的是:(E)
A.茵陈蒿汤B.八正散C.凉膈散D.龙胆泻肝汤E.仙方活命饮 83.下列方剂中,不含附子的是:(E)
A.实脾散B.真武汤C.乌梅九D.温脾汤E.阳和汤
84.时行感冒与感冒风热证的区别点,关键在于:(D)A.恶寒的轻与重B.发热的轻与重C.咽喉肿痛与否 D.有无传染性E.脉数与否
85.治咳嗽除以治肺为主外,还应注意治:(A)
A.肝脾肾B.心肝肾C.心脾、肾D.心、肝、脾E.肝、胃、肾 86.喘证的病变部位在:(B)
A.心、肺B.肺、肾C.心、肾D.脾、肾E.肺、脾 87.虚喘的治疗要点是:(C)
A.补肺B.健脾C.纳肾D.益气E.养阴 88.肺痨的外在致病因素是:(B)A.燥邪B.瘵虫C.痰浊D.瘀血E.水饮
89.治疗盗汗阴虚火旺证的主方是:(D)
A.玉屏风散B.六味地黄丸C.一贯煎D.当归六黄汤E.生脉散 90.尿血与血淋的鉴别,主要在于(D)
A.尿色的深浅B.尿量的多少C.尿味的情况D.有无尿痛E.以上均非 91.胸痹重证,阴寒极盛者,其治法是:(C)A.散寒化痰通络B.理气通阳化瘀C.芳香温通止痛 D.益气温阳散寒E.回阳救逆固脱 92.不寐实证,其病位多在(E)
A.心脾、肝肾B.心肝小肠C.心、肝大肠D.心、脾、肝、胃E.肝、胃、大肠 93..气厥实证反复发作的原因,常是:(A)
A.精神刺激B.头部外伤C.嗜食肥甘D.思虑过度E.先天禀赋 94.风痰闭阻之痫证的治法是:(A)
A.涤痰熄风,开窍定痫B.清肝泻火,化痰开窍C.涤痰开窍,化瘀通络 D.熄风开窍,化痰定志E.化痰通络,镇心安神 95.胃痛的治疗主要是(C)
A.调肝理气止痛B.凋肝和胃止痛C.理气和胃止痛 D.调理脾胃止痛E.调肝理脾止痛
96.指出噎膈的基本病理改变是食道狭窄的医家是:(E)A.张仲景B.李东垣C.朱丹溪D.张景岳E.叶天士
97.呕吐的病位在:(B)
A.脾、胃B.胃C.脾D.肺、胃E.肝、胃
98.呃逆与干呕、嗳气在病机上的共同点(A)
A.胃气上逆B.寒气上逆C.肝胃气逆D.肺胃气逆E.食积化热上冲 99.系统提出用酸收法治疗泄泻的医家是:(E)A.张仲景B.李东垣C.朱丹溪D.张景岳E.李中梓
100.痢疾患者,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者,治宜解表清里,应首选:(C)A.藿香正气散B.人参败毒散C.葛根芩连汤D.芍药汤E.白头翁汤 1.最早指出黄疸有传染性的文献是(E)
A《黄帝内经》B伤寒》C《金匮要略》D《丹溪心法》E《沈氏尊生书》 2.雷头风发作病机多是(B)
A风热夹痰上冲B湿热夹痰上冲 C风热夹湿上扰 D风湿夹火上扰E.风热夹瘀上扰 3.水肿发病涉及的脏腑是:(C)
A.心、肝、脾B.肝、脾、肾C.肺、脾、肾D.脾、肾、心E.肾、心、肺 4.除哪项外.均为各种淋证的共同表现(D)
A.便频急B.腰部疫痛C.淋沥涩痛D.尿血而痛E.小腹拘急 5.治疗癃闭尿路阻塞证,应首选:(C)
A.桃红四物汤B.失笑散C.丹参饮D.代抵当丸E.血府逐瘀汤 6.腰痛发病的关键是(C)
A.寒湿 B.湿热C.肾虚D.气滞E.血瘀 7.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消渴的变证:(B)
A.肺痨B.咳嗽C.中风D.痈疽E.水肿
8.治疗痿证使用“泻南方,补北方”的原则,是因为该病:(B)
A.寒多热少,虚多实少B.热多寒少,虚多实少C.热多寒少,实多虚少D.寒多热少,实多虚少E.以上均非
9.治疗虚劳应以补益下列哪项为主:(D)
A.心、肾B.心、肺C.肺、肾D.脾、肾E.肝、肾
10.“子处”又称:(B)
A.血海B.血室C.胞络D.胞脉E.天癸 11.围产期是指:(D)
A.孕期28周到生后l周B.孕期29周到生后4周C.孕期38周到生后2周D.孕期38周到生后4周E.孕期40周到生后4周 12.不是月经先期气虚证的临床特点(A)
A.月经量多B.月经色淡C.月经质稀D.舌淡,脉弱E.月经提前7天 13.治疗月经先期阳盛血热证,应首选:(A)
A.清经散B.逍遥散C.当归芍药散D.导赤散E.柴胡疏肝散 14.大补元煎的组成是:(B)A.人参、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炙甘草、远志、五味子 B.人参、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炙甘草、杜仲、当归 C.人参、熟地、黄芪、白术、茯神、远志、酸枣仁、当归 D.人参、熟地、黄苠、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当归、E.人参、熟地、黄芪、白术、陈皮、柴胡、升麻、当归 15.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期延长血瘀证的主症:(D)A.经行8~10天始净B.月经量少、色黯、有块 C.小腹疼痛拒按D.腰唛腿软E.舌紫暗,脉弦细 16.闭经虚证的发病机理是:(B)
A.多产房劳或久病伤肾B.血海空虚,无血可下C.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D.思虑过度,损伤心脾E.素体阴虚或久病伤血 17.治疗崩漏实热证,应首选:(C)
A.保阴煎B.固本止崩汤C.清热固经汤D.清热调血汤E.左归丸 18.完带汤适用于带下病的哪种证候:(A)A.脾虚B.肾阴虚C.肾阳虚D.湿热E.热毒 1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妊娠病的发病机理:(C)A.血聚养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 B.胎体渐大,气机升降失调 C.寒湿停聚,冲任受阻
D.肾气不足,无力系胞,胎元不固 E.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影响胎元 20.妊娠恶阻的主要发病机理是:(E)A.脾胃虚弱,化源不是 B.肝郁气滞.夫于条达 C.痰湿内停,中焦受阻 D.重伤津液,胃阴不是 E.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21.下列哪项不是寿胎丸的组成药物:(B)A.菟丝子B.杜仲C.桑寄生D.川断E.阿胶 22.桂枝茯苓丸的组成是:(B)A.桂枝、茯苓、丹皮、芍药、红花 B.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 C.桂枝、茯苓、丹皮、芍药、牛膝 D.桂枝、茯苓、丹皮、芍药、丹参 E.桂枝、茯苓、丹皮、芍药、莪术 23.吴师机《理瀹骈文》的主要内容是:(C)A.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 B.立论以鉴别诊断为主
C.专述药膏的外治法
D.以温病学说进行辨证治疗
E.提出了“治外必奉渚内”的思想
24.疮口呈空腔或伴漏管,脓水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见于:(A)A.瘰疬溃疡 B.岩性溃疡 C.附骨疽溃疡 D.褥疮溃疡 E.梅毒溃疡
25.下列关于切开法切开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开,刀口向上 B.乳部宜放射形切开
C.面部脓肿沿皮肤纹理切开
D.手指脓肿,最好从正面切开,免伤屈伸功能 E.关节附近宜用横切口
26.下列各项中,需用砭镰法治疗的是:(C)A,托盘疔 B.颜面部疔 C.红丝疔
D.蛇眼疔 E.蛀节疔
27.下列哪项不是下肢丹毒的防护要点:(E)A.患者应卧床休息
B.患者所用敷料、器械须严格消毒 C.积极治疗脚湿气
D.多饮开水,床边隔离
E.保持患肢下垂位,以防热毒上攻
28.疮疡“三陷证”中,火陷证的治法是:(A)A.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B.补益气血,清心安神开窍 C.温补脾肾,清心开窍 D.托毒透邪,养阴清心开窍 E.生津养胃,清心解毒
29.乳痈初起,证属肝气不舒,胃热壅滞内治首选(D)A.逍遥散 B透脓敞 C.四妙汤 D.瓜蒌牛蒡汤
E.牛蒡解肌汤
30.脂瘤独有的特征是:(C)
A.数目不等,大小不一,肿形如谩,推之可移 B.青筋垒垒,盘曲成团,质地柔软,表面青蓝 C.瘤中心有粗大毛囊孔,可挤出臭味脂浆 D.瘤体单发,质地硬韧,界限清楚,推之可移 E.瘤体深隐,质地坚硬,境界清楚,推之不移 31.内痔的主要症状(C)A.便血,疼痛
B.便血,有分泌物 C.便血,脱出 D.便血,肛门痒 E.便血,异物感
32.肛管直肠癌的早期症状除便血外还可见D A.大便变形 B.暖胀肠鸣 C脱出不纳 D排便习惯改变 E肛门潮湿
33.小面积烧伤,初期可用:(A)A.清凉油 B.红油膏
C.金黄膏 D.黑布膏
E.白玉膏掺生肌散
34.蛇咬伤后,辨证为风毒(神经毒)者,其治法是:(A)A.活血祛风
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C.清利湿热,凉血熄风 D.凉血熄风,豁痰开窍
E.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凉血止血
35.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C)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阴阳、脏腑 D.脏腑、手足、五行 E.以上均非
36.手足三阳经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D)A.阳明在前,太阳在侧,少阳在后 B.太阳在前,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侧,太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
37.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C)A.目内眦旁 B.目外眦旁 C.鼻翼旁
D.口角旁 E.颧骨旁
38.“十二经之海”是指:(C)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阴维脉
39.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B)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皮部
E.十五络脉
40.太阳经头痛一般表现在:(E)
A.顶部B.颞部C.顶颞部D.前额部E.后枕部 41.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金”的是:(E)A.少府 B.大陵
C.阳溪 D.后溪 E.经渠
42.在五输穴中,合穴主要治疗:(E)A.心下满 B.身热
C.体重节痛 D.喘咳寒热 E.逆气而泄
43.脾之大络,名为:(D)A.天池 B.俞府 C.鸠尾 D.大包 E.虚里
44.足阳明胃经的原穴是:(C)A.内庭 B.陷谷 C.冲阳
D.解溪 E.丰隆
45.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D)A.肺俞 B.三焦俞 C.肝俞 D.肾俞 E.脾俞
46.与公孙穴相通的奇经是:(A)A.冲脉 B.带脉 C.阴维脉 D.阴跷脉
E.任脉
47.手太阴肺经在上肢的分布是:(A)A.内侧前廉 B.外侧前廉 C.内侧中行 D.外侧后廉
E.内侧后廉 48.尺泽穴位于:(A)A.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B.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C.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中 D.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E.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向外0.5寸处 49.迎香穴位于:(C)A.鼻孔外缘,旁开0.5寸 B.鼻翼外缘,旁开0.5寸
C.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D.鼻翼上缘中点,旁开0.5寸 E.平鼻孔,当鼻唇沟中
50.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腧穴是:(C)A.不容 B.承满 C.梁门 D.关门 E.滑肉门
51.下列各穴中,常用于保健并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是:(D)A.百会 B.肾俞 C.脾俞 D.足三里 E.气海俞
52.下列各穴中,属足太阴脾经的是:(A)A.大横 B.章门 C.期门
D.梁门 E.带脉
53.公孙穴位于:(D)
A.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 B.第一跖骨小头前缘,赤白肉际处 C.第一跖骨趾关节部,赤白肉际处 D.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E.第一跖骨基底部后下缘,赤白肉际处 54.血海穴位于:(B)A.髌骨上缘中点上2寸 B.髌骨内上缘上2寸 C.髌骨外上缘上2寸 D.髌骨内下缘上2寸 E.髌骨外下缘上2寸
55.耳屏前,下颁骨髁状突后缘的腧穴是:(B)A.下关 B.听宫 C.听会 D.耳门
E.颧醪
56.采用背俞穴治疗皮肤痒疹,应首选:(B)A.肝俞 B.肺俞 C.脾俞
D.三焦俞 E.心俞
57.治疗滞产,应首选:(A)A.合谷
B.太冲 C.足三里 D.血海 E.至阴
58.悬钟穴位于:(D)
A.外踝后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B.外踝前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C.外踝下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D.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E.外踝上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59.球后穴位于眶下缘的:(D)A.外1/3与内2/3交点处 B.B.内1/3与外2/3交点处
C.直对瞳孔处
D.外1/4与内3/4交点处 E.内1/4与外3/4交点处
60.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的体位是(A)A.仰卧位 B.俯卧位
C.侧卧位 D.俯伏坐位 E.侧伏坐位
61.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D)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快 B.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 C.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 D.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E.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慢
62.治疗中风闭证,除选太冲、劳宫外还应为:(B)A.水沟 B.水沟 C.下关 D.中冲 E.丰隆
63.治疗因痰饮引起的呕吐除取主穴还应加(E)A脾俞、章门 B.下脘、足三里 C上脘、行间
D.梁门、内庭 E膻中、丰隆
64.风寒感冒兼胸脘痞闷食少纳呆脉濡者首选(D)A.荆防败毒散 B.香苏散 C.杏苏散 D.羌活胜湿汤 E.三仁汤
65.每逢生气舌即咳逆阵作,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咳时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首选(A)
A.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B.龙胆泻肝汤合黛蛤散 C.清金化痰汤合桔梗汤
D.二陈汤合柴胡疏肝散 E.桑白皮汤合柴胡疏肝
66.患者,男,32岁。素日嗜酒,外出着凉后,始见时时振寒,发热,继而壮热汗出,烦躁不宁,咳嗽气急,咳吐腥臭浊痰,胸满作痛,口干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B)A.清金化痰汤
B.如金解毒散 C.桑白皮汤 D,加味泻白散 E.《济生》桔梗汤
67.患者,男,42岁。呼吸气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如窒,口不渴,形寒肢冷,面色晦暗,舌苔白滑,脉弦紧。治疗应首选:(D)A.二陈汤 B.麻黄汤 C.定喘汤 D.射干麻黄汤
E.平喘固本汤
68.患者哮喘多年,气短息弱,自汗畏风,面色觥白,咳嗽痰稀,舌淡苔白,脉弱。其诊断是:(A)A.哮证缓解期,肺虚 B.哮证缓解期,脾虚 C.哮证缓解期,肾虚 D.虚喘,肺虚 E.虚喘,肾虚 69.患者,男,42岁。有多年饮酒史。喘逆上气,咳痰不爽,痰质稠、色黄,恶寒身热,无汗,舌红苔黄,脉浮滑而数。治疗应首选:(A)A.麻杏石甘汤 B.黄连解毒汤 C.清金化痰汤 D.银翘散 E.桑白皮汤 70.女,57岁。有15年肺胀病史。l周前,劳累后出现面浮肢肿,呼吸浅促难续,心悸,胸脘痞闷尿少,怕冷,食少纳呆,舌苔白滑,脉沉细首选(B)A.济生肾气丸 B.真武汤 C.实脾饮 D.参附汤 E.金匮肾气丸
71.肺胀患者,神志恍惚,烦躁不宁,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舌暗苔淡黄而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B)A.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B.涤痰汤合至宝丹 C.玉枢丹 D.菖蒲郁金汤
E.通窍活血汤
72.干咳少痰,咳声短促,痰中带血,五心烦热,时有盗汗,形体消瘦,胸部闷痛隐隐,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是(B)A.内伤咳嗽.肺阴亏耗 B.肺痨,肺阴亏损 C.哮证,肺虚 D.喘证,肺虚 E.虚劳,肺阴虚
73.2月前咳唾引胸作痛,呼吸困难,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现仍胸胁灼痛,呼吸不畅,闷咳,天阴时明显,舌暗苔薄,脉弦应首选(D)A,柴胡疏肝散 B.柴枳半夏汤 C.小柴胡汤 D.香附旋复花汤 E.栝蒌薤白白
74.患者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食后胃胀明显,经常呕吐清水痰涎,心悸头晕,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其诊断是:(A)A.痰饮,脾阳虚弱 B.悬饮,经气不和
C.溢饮,寒饮内伏 D.支饮,寒饮伏肺 E.悬饮,饮停胸胁
75.小便短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舌红脉数其证候是(B)A.肾气不固 B下焦热盛 C脾不统血 D肾虚火旺 E.以上均非
76.患者久病尿血,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治疗应首选:(B)A.知柏地黄丸 B.无比山药九
C.小蓟饮子 D.归脾汤 E.十灰散
77.患者咳逆阵作,痰中带血,时时汗出,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诊断是:(B)A.肺痨,阴虚火旺
B.咳血,肝火犯肺 C.咳嗽,肝火犯肺 D.肺痈,成痈期 E.咳嗽,痰热郁肺
78.患者,男,35岁。心悸不宁,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呜腰瘦,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D)A.心血不足 B.心虚胆怯 C.心阴亏虚 D.阴虚火旺
E.心火内盛
79.患者,女,45岁。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体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其证候是:(B)A.饮邪上犯 B.痰浊壅塞 C.心血瘀阻 D.寒凝气滞 E.气虚血瘀 80.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舌苔白腻,脉弦滑。其证候是:(A)A.气滞痰郁 B.肝气郁结 C.气郁化火 D.痰浊上扰 E.忧郁伤神
81.神思恍惚,梦魂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无力其治法是(D)A.健脾养心益气活血 B健脾养心化痰解郁 C.益气养血化浊祛痰 D.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E.益气和胃,养心安神
82.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其治法是(C)
A.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B.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C.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D.理气活血,宁心定志
E.顺气化痰,清肝泄热
83.患者,男,50岁,昏仆抽搐吐涎,两目上视,口中如作猪羊叫,平时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首选(D)A.知柏地黄丸合定痫丸 B.天王补心丹合定痫丸 C.顺气导痰汤合二阴煎 D.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E.滋水清肝饮合定痫丸
84.患者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其治法是:(B)A.散寒止痛 B.温中散寒 C.温中健脾 D.温胃止泻 E.温补脾肾
85.患者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治疗应首选:(E)A.藿朴夏苓汤 B.桂枝汤
C.小建中汤 D.黄芪建中汤 E.良附丸
86.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复吐,甚至水饮难下,大便坚如羊屎,面色晦滞,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涩,治法是(C)A.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B.益气养阴行气化痰 C.养阴润燥降气消导 D.润燥行瘀化痰散结 E.滋阴养血,散结化痰
87.患者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其证候是:(B)
A.心饮食停滞
B.痰饮内阻 C.气滞痰阻 D.食积痰阻 E.气滞食积
88.患者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匣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C)A.消食导滞 B.泄热导滞 C.清热利湿 D.清热通腑 E.消食通腑
89.患者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少,脘腹胀闷面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其治法是:(A)A.健脾益气 B.益胃升阳 C.健脾益胃
D.健脾温中 E.温补脾胃
90.患者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甚,壮热口渴,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其证候是:(B)A.湿热痢 B.疫毒痢
C.休息痢发作期 D.寒湿痢 E.以上均非
91.患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重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治疗应首选:(C)A.四磨汤 B.五磨饮子 C.六磨汤 D.四七汤 E.柴胡疏肝散
92.患者胸胁胀痛,走窜不定,情绪不佳则加重,胸闷气短,嗳气频作,舌苔薄,脉弦。其证候是:(C)A.肝胃不和 B.肝络瘀阻 C.肝气郁结 D.肝郁化热
E.肝脾不调
93.黄疸患者,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恶心欲吐,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腻,脉弦滑。治疗应首选:(D)A.大柴胡汤 B.小柴胡汤
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D.茵陈蒿汤 E.犀角散
94.聚证患者,食滞痰阻,痰湿较重.服六磨汤后腑气虽通,但症状未减,舌苔腻而不化。治疗应首选:(C)A.二陈汤 B.藿朴夏苓汤 C.平胃散 D.五苓散 E.香苏散
95.患者头痛以前额为甚,面红,牙痛,便干,舌红苔黄,脉弦。处方用药加用白芷,除治疗效应外,其“引经报使”作用在:(C)A.少阳经 B.太阳经 C.阳明经 D.少阴经
E.厥阴经
96.患者,女,50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应首选:(B)A.羌活胜湿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川芎茶调散 D.半夏厚朴汤 E.苓佳术甘汤
97.患者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应首选:(B)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加味四物汤 C.大定风珠 D.大补元煎
E.六君子汤
98.眩晕,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治法是(E)
A.健脾益气益肾温中 B温补脾肾通络宁心 C健脾益肾活血化瘀 D补益脾胃化瘀通络 E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99.患者眩晕,精神萎靡,健忘多梦,腰膝疫软,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疗应首选:(B)A.左归丸 B.右归九 C.大定风珠 D.大补元煎 E.附子理中丸
100.患者项背强直,头痛,恶寒发热,肢体痠重,舌苔白腻,脉浮紧。其治法是:(B)
A.疏散风寒,调和气血 B.散寒祛风,解肌发汗 C.祛风散寒,和营燥湿 D.辛温解表,散寒止痛 E.疏风散寒,化痰通络
1.疟疾,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痠痛,口渴引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散治法是(E)A.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B.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C.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D.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E.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2.因皮肤疮痍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而渐及全身,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是(C)A.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B.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C.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D.散风清热,宣肺利水 E.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3.患者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夹有血块,心烦,舌苔黄,脉滑数。其治法是:(D)
A.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B.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C.化瘀通淋,凉血止血 D.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E.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4.患者小便涓滴不通,烦渴欲饮,咽干,呼吸短促,咳嗽,舌苔薄黄.脉数;其治法是:(C)
A.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B.疏调气机,通利小便 C.清泄肺热,通利水道 D.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E.升清降浊,化气利水
5.腰痛患者,腰撞乏力,喜按喜揉,劳则益甚,卧则痛减,反复发作,并伴有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D)A.瘀血 B.湿热 C.寒湿 D.肾阴虚 E.肾阳虚
6.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每逢阴雨天加重,静卧时其痛不减,舌苔白腻,脉沉缓。治法是(A)A.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B.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C.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D.温补肾阳,补虚止痛 E.滋补肾阴,补虚止痛
7.患者关节疼痛,以肩、肘、上肢关节为甚,治疗应首选:(C)A.杜仲、桑寄生、巴戟天 B.独活、牛膝、防己、萆薜 C.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 D.川乌、草乌 E.白花蛇、乌梢蛇
8.低热患者,头晕眼花,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其治法是:(A)A.益气养血 B.益气健脾
C.滋阴清热 D.活血化瘀 E.疏肝清热
9.患者,女,20岁,未婚。近4个月月经提前8—10天,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舌淡,脉缓弱,诊为月经先期,其证候是:(A)A.气虚
B.实热 C.虚热
D.肝郁血热 E.阳盛血热
10.患者,女,19岁,未婚。月经提前,量少、色红、质粘绸,伴手足心热,两颤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E)A.大补元煎 B.丹栀逍遥散 C.清经散 D.保阴煎
E.两地汤
11.患者,女,22岁,未婚。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腹痛喜热,畏寒,舌暗苔白,脉沉紧。其治法是:(E)A.暖宫止痛凋经 B.理气止痛调经 C,活血行气调经 D.扶阳祛寒调经 E.温经散寒调经 12.患者,女,30岁,已婚,月经先后无定期,质稀、量少,腰痛,头晕,舌淡少苔,脉沉细尺弱。其证候是:(D)A.肝郁
B.肝血不足 C.阴虚 D.肾虚
E.气血虚弱
13.患者,女,32岁,已婚,患痛经2年,每于行经第1—2天,小腹冷痛,喜热,拒按,经量少、色黯、有块,舌苔白腻,脉沉紧。其证侯是:(E)A.气滞血瘀 B.阳虚内寒 C.湿热下注 D.肝肾虚损 E.寒湿凝滞
14.患者,女,18岁,未婚,月经初潮1年,每于经行小腹绵绵作痛,经净浙除,经量少、质稀,腰痠腿软,舌苔薄白,脉细弱。其治法是:(D)A.益气止痛 B.补血止痛 C.滋阴止痛 D.益肾养肝止痛
E.疏肝止痛
15.患者,女,34岁,已婚。2年来月经量逐渐减少,现闭经半年,带下量少,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E)A.肝肾不足 B.气血虚弱 C.肾阳虚弱 D.脾虚
E.阴虚血燥
16.患者,女,18岁,未婚。月经尚未初潮,体质虚弱,腰 腿软,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沉细尺弱。其台法是:(C)A.补气养血调经 B.滋阴益气凋经 C.补肾养肝调经 D.健脾生血调经 E.补中益气调经
17.患者,女,33岁,已婚。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净,色紫黯、有块,小腹胀痛,舌紫苔薄白,脉涩。治疗应首选:(B)A.圣愈汤 B.四物汤合失笑散
C.血府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膈下逐瘀汤
18.患者,女,26岁,已婚。月经35天一行,量少、色淡、质稀,每于行经出现大便泄泻,腰 畏寒,四肢不温,带下清稀如水,舌淡苔白,脉沉迟。其证候是:(B)A.脾虚 B.肾虚 C.湿热 D.寒湿
E.肝木乘脾
19.患者,女,36岁,已婚。近3个月来,月经提前6—7天,量少、色红,每于经期鼻衄,血量少、色红,潮热咳嗽,两颧潮红,咽干,口渴,舌红苔花剥,脉细数,应引血下行,其治法是:(A)A.滋阴清热 B.清热凉血 C.疏肝清热 D.滋肾平肝 E.滋肾润肺
20.患者,女,49岁,月经或前或后,烘热出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乏力,舌红苔薄,脉细数。治疗应首选:(A)A.左归丸 B.内补丸 C.肾气丸
D.两地汤合二至丸 E.二仙汤合二至丸
21.女,27岁,已婚。近几个月来带下量多、粘稠、色黄、有臭气,胸闷心烦,纳少便溏,舌淡红苔黄略腻,脉细滑。治法是(A)A.清热利湿止带
B.健脾利湿止带 C.健脾益气止带 D.清热解毒止带 E.补肾健脾止带
22.女,27岁,已婚,停经46天,妊娠试验(+),恶心呕吐,食入即吐,神疲思睡,舌淡苔白,脉滑缓,诊为妊娠恶阻,其证候是(E)A.痰滞 B.胃虚 C.肝热
D.肝胃不和 E.以上均非
23.已婚2年一直未孕,既往月经周期26—28天,行经期4—6天。现停经45天,突然左下腹撕裂样剧痛,并伴头晕恶心,面色苍白。不应采取措施是(B)A.妊娠试验 B.腹部叩诊 C.后穹窿穿刺 D.立即转院 E.妇科
24.4年前因患子宫肌瘤自然流产一次,现妊娠43天,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腰疫,胎动下坠,口干不欲饮,舌暗红,脉沉弦。治疗应首选(C)A.下瘀血汤 B.固下益气汤
C.补肾安胎饮 D.加味圣愈汤 E.桂枝茯苓丸
25.患者,女,32岁,已婚。孕后腰 腹痛,胎动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滑。治疗应首选:(E)A.口味圣愈汤
B.胎元饮 C.举元煎 D.补肾安胎饮 E.寿胎丸
26.曾孕3次均自然流产,平日头晕耳鸣,腰膝疫软,精神萎糜,现又妊娠33天,夜尿频多,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弱。治疗应首选(D)A.加味阿胶汤 B.补肾安胎饮 C.泰山磐石散 D.补肾固冲丸
E.以上均非
27.23岁,已婚。妊娠7个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乙悸气短,腰疫无力,舌淡苔薄润,脉沉细,其诊断是(B)A.妊娠肿胀脾虚证 B.妊娠肿胀肾虚证 C.妊娠肿胀气滞证 D.胎动不安肾虚证 E.以上均非 28.患者,女,22岁,已婚。妊娠6个半月,面目四肢浮肿,皮薄光亮,按之没指,纳呆便溏,舌质胖嫩苔薄腻,脉滑缓无力。治疗应首选:(E)A.茯苓导水汤 B.真武汤 C.天仙藤散 D.猪苓汤 E.白术散
29.患者,女,23岁,已婚。孕期突然小便频数而急,艰涩不利,灼热刺痛,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C)A.导赤散 B.知柏地黄汤 C.加味五淋散 D.清热通淋汤 E.以上均非
30.26岁,已婚。分娩时失血较多,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大便干燥,舌淡苔薄,脉虚细首先考虑的是(B)A.产后血晕 B.产后腹痛 C.产后大便不通 D.产后恶露过少
E.以上均非
31.29岁,已婚,因分娩时受寒,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行而不畅、邑黯、有块,四肢不温,面色青白,脉沉紧,治疗应首选(D)A.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B.肠宁汤 C.温胞饮 D.生化汤 E,川楝汤
32.患者,女,27岁,已婚。产后恶露1个月未止,量多、色淡、无臭气,小腹空坠,神倦懒言,舌淡,脉缓弱。治疗应首选:(E)A.举元煎 B.固本止崩汤 C.生化汤 D.八珍汤 E.补中益气汤
33.患者,女,30岁,已婚3年不孕,月经2—3月一行,头晕耳鸣,腰 腿软,畏寒肢冷,性欲淡漠,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治疗应首选:(D)A.大补元煎 B.固阴煎
C.补肾固冲丸 D.毓麟珠 E.温胞饮
34.43岁入院时诊断为肠痈。现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不爽,次数增多,小便频数,时时汗出,皮肤甲错,二目下陷,口干而臭,舌红苔黄糙,脉细数。其证候是(B)A.积热不敌,热胜肉腐 B.阳明腑实,热盛伤阴 C.寒湿内蕴,瘀血凝滞 D.湿热内蕴,气血瘀滞
E.邪毒内蕴,瘀血凝滞
35.6岁。左颈项结肿疼痛3天,皮色未变,肿块如鸽卵大,活动度存在,伴咽喉红肿,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黄,脉细数。内治应首选:(B)A.仙方活命饮 B.牛蒡解肌汤 C.桑菊饮 D.五味消毒饮 E.五神汤
36.患儿,女,7岁。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肿势延及颈部两侧,按之中软,有应指感,治疗应首选:(D)A.内服普济消毒饮
B.外治以菊花汁调制玉露散箍围束毒 C.半流质饮食 D.切开排脓 E.药线引流
37.男12岁.患流痰3年,溃口位于左腰部,脓水稀薄,夹有败絮样物,伴有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燥咽干,咳嗽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内治应首(C)A.阳和汤 B.知柏地黄丸
C.清骨散 D.人参养荣汤 E.六味地黄
38.患者,男,48岁。两乳内发现疼痛性肿物l周。检查:肿物大小约3cm×3cm×1cm,质地中等,有压痛,位于乳晕中央,界限清楚,可移动。应首先考虑的是:(C)A.乳癖 B.乳痨 C.乳疬
D.乳岩
E.乳腺增生病
39.患者,女,33岁。结喉右侧可及3cm×3cm×3cm肿物,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应首先考虑的:(A)A.气瘿 B.肉瘿 C.血瘿 D.石瘿 E.瘿痈
40.患者,女,20岁。结喉两删弥漫性肿大,边界不清,皮色如常,无疼痛,诊为气瘿。治疗应首选:(B)A.海藻玉壶汤 B.四海舒郁丸
C.柴胡清肝汤 D.逍遥萎贝散 E.十全流气饮 41.52岁,颈前结喉右侧肿物3cm×3cm×2cm,质较硬表面不光不能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泮有局部疼痛,音哑,临床考虑为石瘿。行同位素1311扫描,其结果多是C)
A.温结节 B.热结节 C.冷结节 D.无改变 E.中性结节
42.男,40岁。结喉两侧各有1个3cm×2cm×1cm,表面光滑,质地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的肿物。为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E)A.胸颈部X线 B.血常规 C.血气分析
D.T3、T4 E.|3|1扫描
43.患者,男,28岁。左肩部可及5cm×3cm× 3cm的肿物,质地软,呈分叶状,推之可移,无明显压痛,局部皮包正常,病史已有5年。应首先考虑的是:(A)A.肉瘤 B.气瘤 C.脂瘤 D.血瘤 E.骨瘤
44.男,36岁。背部左侧肿物约3年,大小约3cm×3cm×3cm,经常出现红、肿、热、痛等症:伏。检查后确诊为脂瘤,其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是:(E)A.中药外敷 B.中药内服 C.神灯照法 D.针刺治疗 E.手术摘除
45.患者,男,68岁。因感冒伴发口唇成群小水疱,破碎后呈糜烂与结痂,自觉瘙痒,灼热。其治法是:(D)A.内服黄连解毒汤 B.内服龙胆泻肝汤 C.内服五味消毒饮 D.外搽青吹口散油膏
E.外搽白玉膏
46.患儿,7岁,两足趾、足背皮肤有10余枚隆起赘生物,小者如粟米,大者如黄豆,状如花蕊,表面蓬松枯槁,搔破后易出血,其诊断是:(C)A.传染性软疣 B.寻常疣 C.掌跖疣
D.丝状疣 E.扁平疣
47.患者,女,42岁,颈部皮肤有7—8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自行脱落后又有新的长出,其诊断是:(D)A.寻常疣 B.传染性软疣 C.扁平疣 D.丝状疣 E.掌跖疣
48.患者,女,36岁。两大腿内侧患有钱币形红斑2枚,自觉瘙痒,边界清楚,中央有自愈趋向,多在夏季加重。其诊断是:(B)A.紫白癜风 B.圆癣
C.多形性红斑 D.牛皮癣
E.肥疮
49.女,26岁。3天前突然发生面、颈部红肿与水疱,自觉痒痛,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黄,脉滑数。怀疑接触过敏引起,治疗应首选:(C)A.桑菊饮
B.银翘散 C.普济消毒饮 D.龙胆泻肝汤 E.黄连解毒汤
50.女,18岁。因牙龈肿痛,服用消炎止痛片,引发全身丘疹、红斑、风团,掀热作痒,伴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药疹,1祈应首选:(D)A.桑菊饮 B.银翘散 C.黄连解毒汤 D.消风散
E.清营汤
51.女,14岁,进食海鲜后,全身发出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并迅速消退,不留痕迹,皮疹色赤,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舌苔薄黄.脉浮数应首选(B)A.桂枝汤 B.消风散 C.防风通圣散 D.桑菊饮 E.银翘散
52.患者,女,17岁。面、鼻部粉刺,用手指挤压.有米粒样白色脂栓挤出,颜面潮红,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肺经风热,治疗应首选:(A)A.枇杷清肺饮 B.桑菊饮 C.银翘散 D.消风散 E.防风通圣散
53.患者,男,30岁。便干,便后出血并疼痛1周。检查:肛门外观可见截石位6点有一梭形裂口通向肛内,创面不深,边缘整齐。其分类应是:(D)A.内痔 B.外痔
C.肛窦炎 D.早期肛裂 E.陈旧性肛裂
54.患者。男,30岁。匣后肛门部疼痛、出血反复发作10年。险查:肛门外观截石位6点有结缔组织外痔,并有梭形裂口通向肛内,边缘不齐,创面较深,术中见肛管狭窄明显。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D)A.注射疗法 B.扩肛疗法 C.切除疗法
D.纵切横缝 E.肛裂切开
55.患者,男,40岁,小便频急,茎中热痛,刺痒不适,尿色黄浊,尿末或大便时有白浊滴出,会阴、腰骶、睾丸有明显的胀痛不适,舌红苔黄根腻,脉玄滑,诊为慢性前列腺炎,其证候是:(D)A.肾阳不足 B.肝肾不足 C.阴虚火动 D.湿热壅阻 E.气滞血瘀
56.患者,男,73岁。左下肢内臁疮,面积5cm×5cm,现疮面仍有少许寓肉。外治应首选:(C)A.红油膏、九一丹
B.白玉膏、生肌散 C.金黄膏、九一丹 D.金黄膏掺桃花散 E.青黛膏、九一丹
57.患者,女,28岁。产后1周突然出现左小腿肿胀,疼痛,皮温增高,浅静脉怒张,足背弯曲时腓肠肌疼痛明显,舌暗淡苔黄腻,脉弦滑。其治法是:(B)A.活血化瘀,温阳通脉 B.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C.活血化瘀,温阳利水 D.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E.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8.女43入院时诊断为肠痈。现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不爽,次数增多,小便频数,时时汗出,皮肤甲错,二目下陷,口干而臭,舌红苔黄糙,脉细数证候是(B)A.积热不敌,热胜肉腐 B.阳明腑实,热盛伤阴
C.寒湿内蕴,瘀血凝滞 D.湿热内蕴,气血瘀滞 E.邪毒内蕴,瘀血凝滞
59.患儿,3岁;2天来发热恶风,咳嗽频频,气急鼻扇,涕泪俱无,喉中痰呜,舌红苔黄,脉浮数而滑。其证候是:(C)A.痰热咳嗽 B.风热咳嗽 C.痰热闭肺 D.风热闭肺
E.热性哮喘
60.患儿,1岁。昨起舌上溃破,色红疼痛,进食哭闹,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治疗应首选:(B)A.凉膈散 B.泻心导赤汤 C.清胃散 D.泻心汤 E.六味地黄丸
61.患儿,5岁。1年来食少饮多,皮肤干燥,大便于结,舌苔少津,脉细数、治疗应首选:(C)A.沙参麦冬汤 B.增液承气汤 C.养胃增液汤
D.六味地黄丸 E.麦门冬汤
62.2岁发热,体温38℃,鼻塞流涕,咳嗽,皮疹初现,疹色红润,点粒稀疏,躯干为多.多为丘疹,少数疱疹,舌苔薄白,精神尚可。治法是:(B)A.疏风宣肺止咳 B.疏风清热解毒
C.辛凉解表透疹 D.辛温宣肺透疹 E.清热凉营解毒
63.患儿,8岁:身体瘦弱,汗出较多,心烦少寐,寐后汗多,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热,唇舌色淡,脉细弱:治疗应首选:(D)A.人参五味子汤 B.当归六黄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生脉散 E.玉屏风散
64.患儿,女,10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恶心呕吐,腹部平软。用特定穴治疗.应首选:(E)A.原穴 B.络穴 C.背俞穴
D.八会穴 E.下合穴
65.因肺肾阴虚,虚火妄动,脉络受伤而致咯血。治疗应首选:(A)A.孔最
B.梁丘 C.隐白 D.太渊 E.定喘
66.外感风寒,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咽干咳嗽首选:(A)A.合谷 B.内庭 C.太溪 D.鱼际 E.廉泉
67.男45岁自觉心慌,时息时作,健忘失眠首选:(B)A.三阴交 B.神门
C.足三里 D.太溪 E.合谷
68.男70岁家属代诉:今晨起床后半小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遗溺,手撒,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用隔盐灸,应首选(B)A.肾俞太溪
B.关元神阙 C.脾俞足三里 D.胃俞、三阴交 E.三焦俞、内关
69.患者,男,50岁。肩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抬举困难,夜间痛甚,劳累加剧。治疗应首选:(C)A.手太阳经穴 B.近取穴为主
C.分部近取穴与远取穴相结合 D.循经取穴
E.手少阳经穴
70.男20岁左踝部疼痛,行走时加重,喜温热,舌苔白脉弦紧首选(A)A.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B.悬钟、照海丘墟三阴交 C.太溪、昆仑、阳陵泉、解溪
D.太冲、太溪、照海、悬钟 E.昆仑、悬钟、阴陵泉、申脉
71.男38岁素有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弦涩。除取主穴外还应加(A)
A.膈俞、次 B.命门、阳陵泉 C.腰阳关、养老 D.命门、志室 E.次谬、阳陵泉
72.女,45岁,失眠2个月,近日来人睡困难,有时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舌苔薄,脉沉细。治疗应首选:(C)A.神门、内关 B.神门、胆俞 C.神门、三阴交
D.心俞、脾俞 E.心俞、足三里
73.男,60岁,咳嗽1个月,劳累后加重,咳吐粘痰,胸皖痞闷,胃纳减少,舌苔腻,脉濡滑,治疗除取肺俞、太渊外还应加(B)A.风门大椎合谷 B.章门太白丰隆 C.脾俞胃俞列缺 D.尺泽列缺外关
E.脾俞太冲、阴陵泉
74.患者,女,40岁,呕吐痰涎,伴头晕,胸痞,心悸,舌苔白,脉滑。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B)A.列缺、尺泽 B.膻中、丰隆 C.曲池、外关 D.风池、尺泽 E.列缺、合谷
75.患者,男,50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治疗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C)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76.男55岁1年来每日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腹部和下肢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D)A.胃俞、合谷 B.肝俞、内关
C.三焦俞、公孙 D.命门、关元 E.关元俞、三阴交
77.男18岁腹痛2日,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应首选B)
A.合谷、中脘、气海 B.合谷、天枢、上巨虚 C.合谷、下脘、关元 D.曲池、梁门、足三里 E.曲池、上巨虚、内关
78.患者,女,26岁。非周期性子宫出血,量多、色紫红、质稠.夹有血块,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C)A.气海
B.中极 C.三阴交 D.隐白 E.太冲
79.患者,女,25岁。痛经2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瘀块,血块下后痛可缓解,舌有瘀斑,脉沉涩。治疗应以哪组经穴为主:(D)A.任脉、足少阴经 B.任脉、足阳明经 C.督脉、足厥阴经 D.任脉、足太阴经 E.督脉、足阳明经
80.患者,男,50岁。右额面部束带状刺痛5天,局部皮肤潮红,皮疹呈簇状水疱,排列如带状,小便黄,大便于,舌红苔薄黄,脉弦。治疗除取血海、三阴交、太冲外,还应加:(E)A.曲池、合谷、大椎 B.外关、合谷、侠溪
C.尺泽、合谷、大椎 D.风池、合谷、膈俞 E.曲池、合谷、支沟
81.牙痛剧烈,伴口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应首选(E)A.风池 B.外关 C.足三里 D.风门 E.内庭
82.患者,男,38岁。素有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弦涩。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膈俞、次谬 B.命门、阳陵泉 C.腰阳关、养老 D.命门、志室 E.次髎、阳陵泉 正确答案:A 83.患者,女,40岁。呕吐痰涎,伴头晕、胸痞、心悸,舌苔白,脉滑。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列缺、尺泽 B.膻中、丰隆 C.曲池、外关
D.风池、尺泽 E.列缺、合谷 正确答案:B 84.患者,女,45岁。失眠2个月,近日来入睡困难,有时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舌苔薄,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A.神门、内关
B.神门、胆俞 C.神门、三阴交 D.心俞、脾俞 E.心俞、足三里 正确答案:C 85.患者,男,55岁。1年来每日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腹部和下肢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胃俞、合谷 B.肝俞、内关 C.三焦俞、公孙 D.命门、关元
E.关元俞、三阴交 正确答案:D
针灸学
1.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答案:D 2.分布于胸腹第二侧线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少阳胆经 答案:C 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 A.胸部 B.腹部
C.胸腹部 D.四肢内侧 E.指(趾)内侧端 答案:C 4.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 A.目外眦 B.目内眦 C.目中 D.目内眦下 E.目外眦上
答案:B 5.“阳脉之海”指的是 A.阳蹯脉 B.阳维脉 C.带脉 D.督脉 E.冲脉 答案:D 6.外邪由皮毛传人脏腑的途径,依次是 A.络脉→孙脉→经脉 B.孙脉→经脉→络脉 C.经脉→孙脉→络脉 D.络脉→经脉→孙脉 E.孙脉→络脉→经脉 答案:E 7.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火”的是 A.少府 B.大陵 C.后溪 D.曲泉 E.经渠 答案:A 8.在五输穴中,荥穴主要治疗A.心下满 B.身热 C.体重节痛 D.喘咳寒热 E.逆气而泄 答案:B 9.心包经的原穴是 A.神门 B.间使 C.大陵 D.内关 E.太渊 答案:C 10.心经的络穴是 A.少府 B.神门 C.阴郄 D.灵道 E.通里 答案:E 11.膀胱经的郄穴是 A.中都 B.外丘
C.梁丘
D.地机 E.金门 答案:E 12.下合穴中可治疗肠痈、痢疾的是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阳陵泉 答案:B 13.在八脉交会中,与后溪相通的奇经是 A.任脉 B.督脉
C.阳维脉 D.阳蹯脉 E.冲脉 答案:A 14.骨度分寸规定,髀枢至膝中的距离是 A.13寸
B.14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15.“联系舌根,分散于舌下”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
答案:C 16.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中的腧穴是 A.神门 B.大陵 C.列缺 D.太渊 E.内关 答案:A 17.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腧穴是
A.合谷 B.至阴 C.三阴交 D.太冲 E.足三里 答案:B 18.沿腹中线旁开5分,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厥阴肝经 答案:C 19.下列腧穴中,归经错误的是 A.合谷-大肠经 B.太溪-肝经 C.列缺-肺经 D.阳陵泉-胆经 E.阴陵泉-脾经
答案:B 20.百会穴在头正中线上,其具体位置在 A.人前发际7寸 B.人前发际5寸 C.人后发际6寸 D.头顶旋毛中 E.两耳连线上
21.四缝穴的位置在
A.手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B.手1~4指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C.手2-5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D.手l—4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E.手2~5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 答案:C 22.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答案:C 23.下列哪组属行针辅助手法 A.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 B.提插法,捻转法,弹针法 C.震颤法,弹针法,刮柄法 D.提插法,捻转法,刮柄法 E.提插法,刮柄法,震颤法 答案:C 24.提插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 A.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 B.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 C.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 D.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 E.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答案:E 25.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寒性呕吐腹痛 B.哮喘
C.瘰疬 D.疮疡 E.小儿脐风 答案:A 26.下列病症,不宜用三棱针治疗的是 A.高热惊厥 B.中风脱证 C.中暑昏迷 D.急性腰扭伤 E.喉蛾
答案:B 27.治疗咳嗽肝火烁肺证,应首选 A.肝俞、鱼际、侠溪、阴陵泉 B.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C.中府、丰隆、肺俞、太渊 D.列缺、合谷、行间、章门 E.肝俞、肺俞、太渊、章门 答案:B 28.治疗热结型便秘,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脾俞、胃俞 B.气海、神阙 C.关元、命门 D.合谷、曲池 E.中脘、行间 答案:D 29.治疗肾虚型牙痛,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外关、风池 B.太溪、行间 C.太溪、外关 D.太冲、曲池 E.太冲、阳溪 答案:B 30.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 A.四缝 B.十宣 C.八邪 D.合谷 E.曲池
答案:B A2型题
31.患者,女,43岁。眩晕2个月,加重1周,昏眩欲仆,神疲乏力,面色咣白,时有心悸,夜寐欠安,舌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A.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B.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 C.百会、上星、风池、丰隆、合谷 D.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 E.百会、太阳、印堂、合谷 答案:D 32.患者,男,22岁。头痛,以后头部为主,阵阵发作,痛如锥刺,时有胀痛,每当受风或劳累时疼痛加重,舌苔薄,脉弦。治疗应首选 A.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B.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通天、头维、太冲、阿是穴 E.头临泣、目窗、前顶、阿是穴 答案:A 33.患者,女,59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尤以右膝部为重,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并见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外,还应加 A.大椎、曲池 B.肾俞、关元 C.脾俞、气海 D.脾俞、胃俞 E.肾俞、合谷 答案:A 34.患者,男,48岁。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绵绵不已,腰腿疫软乏力,腰冷,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风府、大杼、阳陵泉 B.命门、志室、太溪 C.人中、风府、足三里
D.风府、三阴交、太冲 E.风府、足三里、血海 答案:B 35.患者,男,47岁。下肢弛缓无力1年余,肌肉明显萎缩,功能严重受限,并感麻木,发凉,腰疫,头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阳明经穴
B.太阳经穴 C.督脉经穴 D.少阳经穴 E.厥阴经穴 答案:A 36.患者,女,45岁。失眠2年,经常多梦少寐,入睡迟,易惊醒,平常遇事惊怕,多疑善感,气短头晕,舌淡,脉弦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心俞、厥阴俞、脾俞
B.心俞、肾俞、太溪、足三里 C.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D.肝俞、间使、太冲 E.脾俞、胃俞、足三里 答案:C 37.患者,女,53岁。咳嗽月余,加重1周,咳引胸胁疼痛,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舌苔黄少津,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久足阳明、手阳明经穴 B.手太阴、手阳明经穴 C.手阳明、足厥阴经穴 D.足厥阴、手太阴经穴
E.手太阴、足太阴经穴
38.患者,女,40岁。呕吐清水,胃部不适,食久乃吐,喜热畏寒,身倦,便溏,小便可,舌苔白,脉迟。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上脘、胃俞 B.肝俞、太冲 C.肾俞、太溪 D.胆俞、丘墟 E.次醪、血海 答案A:
39.患者,男,42岁。胃脘胀痛,攻痛连胁,嗳气频作,并呕逆酸苦,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沉弦。治疗应首选 A.足阳明、足厥阴经穴 B.足阳明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任脉、足太阴经穴 E.足太阳、督脉经穴 答案:A 40.患者,男,30岁。两天前因食不洁水果,出现腹痛腹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中脘、气海 B.中脘、内关 C.行间、足三里 D.曲池、内庭 E.脾俞、肾俞 答案:D 41.患者,女,23岁。痛经9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即缓解,脉沉涩。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太冲、三阴交 B.中极、次醪、地机 C.合谷、三阴交 D.曲池、内庭 E.合谷、归来 答案:B 42.患儿,男,3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时有口干腹胀,不思饮食,烦躁啼哭,毛发稀疏,大便如米泔,舌苔黄腻,脉细。治疗应首选 A.下脘、足三里、四缝、商丘 B.上脘、三阴交、太冲、解溪
C.下脘、中脘、上脘、内庭 D.下脘、上脘、四缝、足三里 E.中脘、合谷、曲池、四缝 答案:A 43.患者,男,36岁。右下腹疼痛1天。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继而转移至右下腹,以手按之,其痛加剧,痛处固定不移,伴有发热,恶心,舌苔黄薄而腻,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阑尾、曲池、天枢 B.合谷、委中、天枢、太冲 C.梁门、幽门、上巨虚、足三里 D.合谷、三阴交、太冲、内庭 E.上巨虚、阴陵泉、内关、合谷 答案:A 44.患者,男,43岁。两耳轰鸣,按之不减,听力减退,兼见烦躁易怒,咽干,便秘,脉弦。治疗应首选 A.手、足太阴经穴 B.手、足少阴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手阳明经穴
E.足太阳经穴 答案:C 45.患者,女,31岁。右侧牙痛3天,龈肿,痛剧,伴口臭,口渴,大便3日未行,舌苔黄,脉洪。治疗除取颊车、下关穴外,还应加 A.外关、风池 B.太溪、行间 C.中渚、养老 D.合谷、内庭 E.太冲、曲池 答案:D 46.患者,男,68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日下午外出散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目合口张,鼻鼾息微,遗尿,汗出,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A.督脉经穴,灸法 B.任脉经穴,灸法 C.背俞穴,灸法
D.足阳明经穴,灸法
E.足厥阴经穴,针刺用泻法 答案:B 47.患者,男,22岁。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应首选
A.手太阴、手阳明、足太阳经穴 B.手少阴、手太阳、手太阴经穴 C.手太阴、足太阳、手少阳经穴 D.手太阴、手少阳、足少阳经穴 E.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阴经穴 答案:A 48.患者,女,50岁。家属代诉:刚才与人争吵,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见面色苍白,汗出,四肢逆冷,脉细缓。治疗应首选
A.百会、神庭、印堂、太阳 B.百会、囟会、人中、承浆 C.通天、四神聪、神门、液门 D.人中、合谷、足三里、中冲 E.三阴交、合谷、神门、大陵 答案:D B1型题 A.太渊 B.合谷
C.后溪 D.内关 E.阳池
49.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腧穴是 答案:D 50.既是原穴,又是八会穴的腧穴是 答案:A A.五脏六腑病证 B.表里经脉病证 C.五脏病证
D.六腑病证 E.急性病证
51.络穴主要治疗
答案:B 52.原穴主要治疗 答案:C A.足三里 B.阳陵泉 C.悬钟
D.足临泣 E.公孙
53.八会穴中的筋会穴是 答案:B 54.八脉交会穴中通带脉的是 答案:D A.地机 B.养老 C.外丘 D.郄门
E.梁丘
55.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是
答案:B
56.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 答案:E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阳胆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阳小肠经
57.至目外眦,转入耳中的经脉是 答案:E 58.从耳后,入耳中……至目外眦之下的经脉是
答案:D A.血海 B.少海 C.小海 D.照海 E.气海
59.属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是
答案:D 60.属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是 答案:A
中医儿科
1.较早对儿科发疹性传染病加以鉴别的医家是 A.扁鹊 B.淳于意 C.钱乙 D.万全 E.谢玉琼 答案:C 2.提出“如五脏有病,或泻或补,慎勿犯胃气”的医家是 A.钱乙 B.刘防 C.曾世荣 D.万全
E.陈飞霞 答案:D 3.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小儿正常动作发育 A.6个月会翻身 B.7个月会独坐 C.9个月会爬
D.1岁时眼与手的动作能协调 E.1岁半左右会走路 答案:D 4.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小儿正常语言发育 A.2—3个月会笑 B.4个月会笑出声音 C.10个月能发复音
D.1岁半能用几个字连成单语 E.7岁以上能较好地掌握语言 答案:E 5.下列哪项属新生儿的正常舌象 A.舌红无苔 B.舌红少津 C.舌质绛红 D.舌生红刺
E.舌质淡白 答案:E 6.小儿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舌色深红,其病机是: A.心火上炎 B.心脾积热 C.脾胃积热 D.热人营血 E.阴伤内热 答案:B 7疳肿胀的治法是 A 利水消肿 B.淡渗利湿 C.温阳利水 D.健脾化湿 E.疏风利水 答案:C 8.舌疳的病机是 A.脾病及肝 B.脾病及心 C.脾病及肺 D.脾病及肾 E.胎热内蕴 答案:B 9.下列关于麻疹预防、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行期,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B.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观察 C.卧室空气要流通 D.注意补足水分
E.出疹期间勿洗脸、洗眼 答案:E 10.妇女妊娠3个月内患哪种病最容易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A.风痧 B.丹痧
7.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篇七
1 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目前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现状,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弊端,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枯燥、难以理解
多年来, 《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枯燥、难以理解的情况,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为难情绪。例如: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 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 经络部分的内容很抽象, 学生看不到摸不着, 仅凭单调的讲解, 学习起来很困难。而且有些知识是环环相扣的, 比如学生经络这部分的内容学不好, 就会影响接下来腧穴和针灸部分的学习。
1.2 教学形式简单, 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以往教学形式简单, 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 极大地影响了本门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 通常教师在课堂上先讲定义、然后进行纯理论灌输, 一昧地平铺式讲授, 教学形式很单调, 不受学生欢迎, 容易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不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差,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3 医疗环境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有一定影响
目前一部分中医院“西医化”倾向严重, 而大多数西医院对中医科室也不是很重视, 导致学生对中医学习兴趣降低。此外, 由于部分专科生的水平所限, 在他们看来, 即使在中医诊疗疾病的过程中, 中医基础理论也似乎没有“实用价值”。同时, 某些社会舆论对他们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中医不科学论”、“中医无效论”等思想,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医越老看得越好”等社会思想痼疾在现在仍然有一定市场, 对青年中医特别是在读的医学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还有目前中医毕业生的就业整体情况不如西医毕业生, 就业压力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可小[1]。
1.4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过程中, 联系实际的机会很少, 因此对知识的理解性也会降低, 只是停留在抽象的想象和浅显理解上, 生搬硬套, 死记硬背, 在遇到具体问题时, 就不知道怎样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 不知用哪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运用四诊结果分析具体病情时, 就不知道选择哪种辩证方法去解决, 一旦选择失误就会影响结果的表达。以下是我教学过程中随机抽取的两个班级的这部分的考试成绩 (表1) 。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分布在60~80分之间, 80分以上, 60分以下的人数很少, 这说明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 但是在综合能力和实践运用方面还明显存在不足, 鉴于这种情况, 非常有必要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进行改革。
2 教学改革探索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本人致力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对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总结出一些实际经验,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如有不妥之处, 还恳请同道给以指正。
2.1 在教学内容上所进行的改革
具体做到了增加实践操作, 减少了目前已无必要讲授的不常用到的内容, 增加了一些现代中医药的效验新方法, 并把目前世界上普遍关注的中医养生部分的内容提炼出来讲解, 让学生更注重理解中医学的特色, 即标本兼治、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等。
2.2 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
利用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多多采用案例式教学法, 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具体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学时和内容的需要, 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外非常盛行, 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自20世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医学教育以来, 该教学模式已被各大高校广泛应用。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 把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 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该教学法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实用性, 尤其适用于临床实践教学, 这一方法需要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本人以往在中心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 而且利用在校教学工作的业余时间, 一直在医院的临床第一线做兼职工作, 因此掌握了大量的临床实例, 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灵活的拿过来应用, 以案例来论证理论, 并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此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记忆更深刻。与以往相比, 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力更集中, 对所学内容特别感兴趣, 而且启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课堂气氛很活跃, 教学效果非常好[2]。
分组讨论法:此种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随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针对某一个问题或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在分组讨论过程中, 要求各小组必须完成一份讨论的提纲, 同时各小组必须推选出一位代表做主题发言。将学生的表现与成绩挂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一方法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能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总之, 此种方法的形式非常活泼, 其参与面广, 贴近学生心理, 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值得推广。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利用演戏和想象创造情景, 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行为、信念和价值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四诊部分的内容, 我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案例, 结合课堂理论课讲授的重要知识点, 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方式的尝试。通过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积极实践, 加深了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此种方法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 在国外医学教育的医患沟通训练中应用十分广泛[3]。
启发引导法: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 开动思维,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 并逐步学会学习,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法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 积极主动地分析讨论, 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了其分析思维能力[4]。
2.3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
改变了以往完全应用板书教学的模式。例如在经络这一章的教学中, 我运用了多媒体动画模拟每条经络的循行路线、主治疾病以及各个腧穴的具体位置等。这样的教学更直观、生动, 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课堂内容上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实施教学。
2.4 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的改革
着重考核中医基础理论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不考死记硬背。
3 改革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后,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这一点不仅可以从课堂的气氛中感受出来, 而且我在同一年组护理和临床两个专业各设立了两个实验班级, A班为教改实验班, B班为对照班, A、B班由同一名教师讲授, A班进行教改实验, B班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通过对护理和临床两个专业教学实验班的教学改革研究, 结业考试成绩情况分析结果见表2。
以上数据充分表达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能够看出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A、B班属同一专业, 由同一名教师授课, 所以不存在学生专业水平或教师授课能力的差异, 因此A、B班之间的差异完全是由于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同造成的, 说明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 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现状存在很多弊端, 而通过现代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引进, 以专业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 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科学地处理问题, 在夯实理论的同时熟练掌握了中医的基本技能, 并能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中, 为将来在各科的深入学习与实践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岩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改革研究现状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1 (1) :21-22.
[2]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1-53.
[3]钟进才.角色扮演法在宁养医学沟通技巧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2 (s1) :167-168.
8.中医理论本无“排毒”一说 篇八
专家指出,现在宣传中所说的“毒”,扩大了毒的范围,把所有的人体废物,以及不健康的食物统统称为“毒”。毒究竟指的是什么东西,西医认为“毒”是进入人体之后,使机体产生化学变化并破坏机体组织的一种物质。同时,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肠道内食物残渣的腐败产物等也是有毒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史锁芳教授认为,中医里“毒”的概念更加广泛,一般来说,各种对身体组织、器官、细胞有损害的物质都可称为“毒”,包括来源于体外、机体所不能适应的寒热温凉或风雨雾瘴,以及来源于体内、机体不能及时转化的各种代谢堆积物等。夏季炎热时的中暑就是暑毒;冬季严寒伤人就是寒毒;水肿得很厉害就是水毒;虫类致病就是蛊毒。从症状上来说,当邪气入侵脏腑、反应特别剧烈,或导致惊厥、昏迷等神志损害,或侵入经络引起局部红、肿、热、痛、斑、疹、溃烂等症状时,方可称之为毒。如火热之邪内犯脏腑,可发展为心经热毒、肝胆火毒等症。
中医理论的“解毒”范围较广,指的是通过全身调理,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然后主动将各种有害物质转化或分解,所以称为“解”。所以,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排毒”的说法,只有“解毒”一说。即便是排泄出的“毒”,也不只是排大便这唯一的途径,像出汗、排尿、咳嗽、打喷嚏、呕吐等。
专家指出,解毒药大多为性味苦寒、辛热等物,或为有毒物质,不恰当的使用必然会造成对机体的严重损害。因此明确毒邪的性质,把握药物的运用时机,是提高疗效减小副作用的关键。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有很多天然的“解毒”方式,比如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生活有规律,不暴饮暴食,适当多吃一些含粗纤维的蔬菜,还有水果等。
摘自《现代快报》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推荐阅读:
中医基础培训08-26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10-04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08-13
中医的基础知识11-05
中医护理学基础答案08-05
中医学基础概要重点08-07
基础中医学简答题总结08-07
中医学基础复习思考题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