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2024-09-23

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精选12篇)

1.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篇一

血肾科2014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活动,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结合本科工作实际,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健全科室的质量、安全及优质服务等管理制度,使医疗服务更人性化,使医患之间零距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工作内容:

1、积极组织科内人员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医师诊疗常规》及《操作常规》,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每月至少完成疑难病例讨论两次,死亡病例随时讨论并记录。每月召开一次科室质量安全管理会议,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并制定科室医疗缺陷管理措施。

2、健全落实医院核心医疗制度和人员岗位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等,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科主任至少每周一次大查房,主任(副主任)医师至少每周一次查房,主治医师每天一次查房,住院医师每天一次查房,节假日与平时相同。

3、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并做好科内继续教育工作,三基三严业务学习每季度一次,三基三严训练及技术操作每半年一次。加强对青年医师的培养,对工作四年以上的医师轮流选送外出学习深造,同时要求他们返院后向全科做一次讲课,使上级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融入我院。对转科医师严格管理,强化培训,利用教学查房等措施迅速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

4、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代病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小事做起,对事故纠纷苗头及隐患必须及时纠正,不留情面,举一反三,防范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力求医疗事故零发生。

5、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指导原则》的学习培训,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逐步建立药品动态监测、药品群体不良反应监测等超常预警机制,同时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因病施治,坚决杜绝滥用药、滥检查等现象发生,切实提高病人满意度。

6、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制度教育,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严禁医务人员接收病人红包等。

7、积极配合医院创三甲活动,坚持每周学习,内容为创三甲标准等,直到达标为止。

8、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力求年内开展几项新技术。

2.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篇二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方法通过圈内小组成员对我科安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达到减少护理安全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 结论通过品管圈的活动,使科室安全用药的质量管理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55-02 安全用药品管圈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科室护理人员自发组成的一个关于加强科内安全用药的品质管理圈,主要成员包括圈长和圈内成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科室安全用药(包括静脉注射药物及口服、外用药物)的管理,及时找出科内安全用药隐患,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规范科内安全用药流程,并监督其落实情况。我科安全用药品管圈的开展有效的杜绝和减少了科内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不但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还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圈内的护理成员专科技术知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科内静脉注射用药安全的规范与管理

1.1首先圈内各成员须共同努力找出科内静脉安全用药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静脉药物不按照医院规定分类进行存放,高浓度、毒麻、限制、贵重、特殊药品没有单独存放加锁进行交班,急救药品使用后没有及时按数量进行补充,各类药物混装,没有按照药品的有效期来合理存放和使用,有过期药品出现。

按医嘱进行静脉注射时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使用过期或变质液体和药品、配错药物、配制药物剂量不准确、严重的甚至输错病人液体。

静脉输液时没有注意到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用药过程中不仔细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如输液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或者渗漏等),出现输液反应、配伍禁忌未及时登记上报护理部,对输液导致严重渗漏、静脉炎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欠妥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发生,新药物在第一次使用时不看使用说明错误用药,该做皮试的没有做,不按规定合理的调控输液滴速,输液巡视卡填写不规范。

1.2拟定静脉用药安全对策及规范并组织实施

品管圈应安排圈内护理人员 每周对科内药品进行一次大检查:包括药品是否按规定存放,各类特殊药品有无加锁交班,急救车内药品是否按规定基数存放,过期药品、液体有无及时清理补充。科内静脉使用的药物一定要定点放置,药品标识清楚,定期派专人清理,切勿混装,按有效期来进行合理放置使用,在药盒上面标注过期时间,提醒使用者注意。

严格执行药品使用各个环节中的查对制度(包括抄写医嘱,摆药,配药,静脉输液等均要仔细核对至少两遍,无误方可执行),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时巡视,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性质合理调控输液滴速,按规定正确填写输液巡视卡,发现严重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等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或护理责任组长及时采取正确妥善的方法进行处理,遇到发生输液反应或疑似输液反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并书面上报护理部与药剂科进行相关事宜的协商和处理。

定期组织学习及培训:利用科内业务学习、晨间提问、圈内活动时间组织圈员学习药物管理的重要性及《药品管理法》等规范性文件,增强护士关于药品质量、用药安全的意识。并邀请药剂科责任人对圈员定期培训指导帮助护士掌握更多有关药品管理的知识,严格把好质量关。[1]

圈长及圈内成员共同探讨、制定科室静脉安全用药的规范质量标准,并负责监督实施,定期检查,将其纳入质量考核范围,与奖金挂钩。

2加强科内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的安全规范与管理

2.1口服药物包括护士用于摆药的药物和病人自身携带的须长期服用的药物两种,圈内成员应对每个病人服药的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口服药物的管理和药物健康教育不到位,也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使用。经过全体圈员的调查总结发现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如下:

药品存放混乱,瓶盖上面药品名称护士书写潦草看不清,用于摆药的药品从药房领回后随意放置在另外的药瓶中存放,药瓶标签模糊,发现有过期药品,患者不知道自己服用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副作用及药物服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毒麻口服药虽然上锁交班但数量与交班本不一致,甚至还有外用药错当口服药使用情况发生。

经常出现护士发错口服药,发药时没有按要求填服药卡、做药物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在病房时未及时发药,导致延迟服药,还有患者自身漏服药、错服药、不服药、不按时服药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应该引起品管圈每位圈员的注意。

2.2安全对策的拟定和实施方法

圈员每周组织人员检查清理口服药物:对药瓶标识不清、没有标识的、药品变质的或过期的药及时清理丢弃。摆药时同种药物不要同时开瓶,按有效期时间有计划的开瓶使用。防止不同批次、不同厂家的同种药品同时使用,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实行每季度更换药品1次,并做好登记。[2]毒麻口服药单独存放加锁每班交接数量准确。

在摆药和发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摆药后要经过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发放病人自备药品或出院带药时要反复核对患者姓名及药物品种和数量,并做好各种药物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包括药物性质、药量,服药时间、次数、主要的副作用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该及时就医等),将每种口服药服用方法填写在服药卡上面交给患者或家属。

按照医嘱摆药,告诉患者服用药物的作用、性质、时间、剂量,按时发放药物看服到口,未及时发放的药物要向下一班交班,防止患者随意丢弃或漏服药物,影响治疗效果。

老年人及老年痴呆患者要加强口服药物的管理,可以使用醒目的标识牌上面写清楚病人口服的药物、服用次数、时间、剂量悬挂在病人床头,以提醒和督促患者及时正确服药或将药物发给患者家属进行保管,并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指导。

外用药物一定要告知患者使用方法,防止错误用药发生。

品管圈要定期组织专科常用口服药物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每位护士药物健康教育能力,从而杜绝各类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以下是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药品安全质量检查(包括圈小组及医院质控检查)前后的数据统计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品管圈的开展确实提高了药品安全质量的管理,效果明显。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各类药品(含特殊药品)存放6200过期变质药物(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药物)2000医嘱执行及用药错误2100输液中各种不良反应及事件发生5310急救药品情况(数量、效期)2010输液巡视卡填写5200服药卡填写及药物指导11520口服药发放2201共计3515414体会

安全用药品管圈的开展有效的杜绝和减少了用药过程中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药品管理的认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了医院安全用药的管理标准。

加强了护患沟通的渠道,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通过专科知识学习和培训,使每位护士健康教育水平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发展。

5总结

我科护理安全用药品管圈的成立和活动的开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杜绝和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但仍需圈内各位成员共同的努力,坚持不懈把好药品质量安全关,品管圈小组成员应该每月就科室安全用药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有针对性的提出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并督促检查新措施的落实情况,这样才能更近一步的保证品管圈活动持续开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科室备用药管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

[2]陈洁冰,陈巧明,李岚等. 临床用药中病房贮存药物的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10,8.

3.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篇三

管理自查汇总

感控科收到2017年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工作方案后,立即下达“我中心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医院感染自查部分”的通知,要求各科室依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查找医院感染管理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最后由感控科对全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形成自查报告交医教科汇总上报。

一、感控科工作部署

感控科今年针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安全风险,制定和完善了“十二项防控措施”和七项管理制度,并同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一起组织落实,定期监督检查、指导,进行质量控制,奖惩分明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

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和课程表及课件,采取分级分类的培训方式,对医务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院感管理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传染病住院患者管理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手卫生管理制度,并经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晨会培训。实行单间隔离,并在房间和病历上粘贴传染病标识。分娩时安排在隔离分娩室或隔离手术室进行,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2、消毒灭菌要求

环境要求至关重要,加强地面、物表清洁消毒,正确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并记录,做到真实、准确,每月进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按时清洁灯管,保证消毒效果。每周对手术室、产房进行大扫除,着重清洗手术室墙壁和地面。

要求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禁止混放,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摆放,每天检查有效期,杜绝使用过期包。根据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手工清洗器械处理流程》,保证器械清洗质量。

3、严格管理一次性无菌物品

一次性用品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近期在前远期在后放置,近三个月失效的一次性用品贴黄色标识。一次性无菌物品能做到一人一用一废弃。

4、做好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查房和护理操作时不能完全做到诊疗前后洗手和快速手消液。通过这次排查要求医务人员在“洗手五个时刻”做好手卫生。切断相关疾病的传播途径。

5、医疗废物管理

检查是否混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注意针头帽不可回套,避免职业暴露。胎盘与死婴管理,传染病人的胎盘均应签字交医院处理,送往殡仪馆焚烧处理,杜绝传染病胎盘流出,造成感染。医务人员禁止倒卖胎盘。

感控科

4.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篇四

1、医学影像科布局、组织结构;

医学影像科布局 医学影像科组织结构

科主任

质量控制小组

质量督查小组 档

DR 介

CT 诊

衣 案

息 室

医学影像科基本设施配置情况表;

放射基本设备配置情况表

B超基本设备配置情况表 医学影像科医技人员配置情况表;(花名册)科主任、学历证书、专业证书、执业证书、培训证书、论文篇数 主任医(技)师

-技士

--医技人员总数; 名

其中;本院在编人员

名、外聘人员

名 45岁以下医师本科以上学历人数 三级医师结构比

本学科带头人、职称、论文、奖项、科研课题、市重点专科负责人

继续教育覆盖率

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取得继续教育规定学分率 参加省市质控组织医疗控制活动情况记录 参加省市质控上报信息情况记录、信息上报率

参加省市质控上报信息及信息反馈及时找原因、纠正偏差情况记录

2、医学影像科技术标准;

设备要求;

大型×线机、CR/DR胃肠造影机

螺旋CT 影像诊断学要求;

全身各部位的×线摄影(CR、DR)床边摄影及相应诊断等

胆囊、胆道、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影像学检查及诊断等

全身各部位的CT检查及诊断 超声波诊断学要求;

表浅器官(眼、甲状腺、乳腺)的检查及诊断

泌尿系统器官的检查及诊断

妇产科疾病的检查及诊断

周围血管(颈部血管、四肢血管)的检查及诊断(可选)

浆膜腔超声波引导穿刺治疗(心包、胰腺囊肿)(可选)

超声波穿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颅脑超声波检查(可选)

介入放射学要求;(有特殊医疗技术准入规定的项目除外)

全身各部位动脉及静脉造影术

各部位肿瘤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术

消化道内支架放置 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控制标准 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控制措施 医学影像科环境与防护标准、医学影像科环境与防护措施 医学影像科专业技术操作规程 医学影像科各种医疗设备操作程序 医学影像科诊疗常规

医学影像科诊断、差错的识别、报告、调查、处理程序 放射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放射介入诊疗技术防护、应急措施

3、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月计划、月小结 季计划、季小结

4、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5、医学影像科目标管理措施

6、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考评标准

7、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与奖惩措施

8、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9、医学影像科工作人员值班排班表 10 医学影像科工作流程

11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小组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专(兼)职质控员;

质控小组职责

质控小组工作计划

质控方案

目标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情况记录

质控小组每月学习、安全教育、三基训练培训计划、记录

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情况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教材

考核情况记录、试卷、成绩、参训率、合格率

学习考核情况小结

奖惩与改进并报原质管会

三基训练;

三基训练情况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教材

三基训练考核情况记录、试卷、成绩、参训率、合格率

三基训练情况小结

奖惩与改进并报院 质管会

医疗质量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情况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教材

考核情况记录、试卷、成绩、参训率、合格率

质量安全教育情况小结

奖惩与改进并报院质管会

质控小组质控检查自查、月查、季查、年查情况记录

质控检查结果的记录

质控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

重要设备单击月成本效益的分析

质控措施及效果的评价

质控检查信息反馈情况记录

质控检查自查、月查、季查、年查工作小结

奖惩与改进并报院质管会

12医学影像科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组织结构

科主任

过程小组 问题小组

问题分析组

质量文化组

科全员参与

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计划、方法、步骤

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目标考评标准

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与奖惩措施

全员医疗质量教育学习培训计划措施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

三基三严继续教育

环境防护个人防护

岗前岗位培训

考核奖惩小结

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自纠情况记录

质量管理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

调查、收集质量改进的相关资料

质量改进活动过程的监测

质量改进效果的评价

质量改进成果的评估、确认

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工作总结 13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记录;

质评记录

整改纠正记录

法定检测记录

环境防护记录

体检记录

设备维护记录

检查检测记录

开关机记录

故障记录

检修记录

影像学检查登记记录

影像学诊断报告记录i 影像学诊断报告随访记录

耗材记录

介入病程记录

读片记录

检查工作记录

医疗投诉调查处理登记记录

学习培训考核记录 14医学影像科各项制度;

医学影像科管理制度

工作制度

工作是工作制度

×线摄影常规

透视检查常规

超声波诊疗常规

接入技术诊疗常规

仪器管理操作保养维修制度

放射性同位数定购领取保管使用制度

查对制度

资料管理制度

放射卫生保健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质量记录制度

值班交接班制度

培训考核制度

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程序、预案 15医学影像科工作人员职责;

科主任职责

主任医师(技师)职责

副主任医(技)师职责

主管医(技)师职责

技师职责

技士职责

病理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材料目录

1病理科结构布局、组织结构;

病理科布局图

病理科组织结构;

科主任

质量控制小组

质量督查小组

标本监察室

常规技术是

病理诊断室

细胞学制片室

病理档案室

2病理科设备配置情况表

3病理科人员配置情况表、花名册

科主任

学历证书 专业证书 执业证书 培训证书 论文篇数 主任医师、、、、、、、、、、付主任医师、、、、、、、、、、主管医技师、、、、、、、、、、医技师、、、、、、、、、、技士、、、、、、、、、、其中;本院在编

人。

外聘

45岁以上医师本科以上学历人数

三基医师结构比

本学科带头人职称、论文、奖项、科研课题、市重点学科负责人

继续教育覆盖率

中级以上职称取得继续教育规定学分率 4参加省、市质控组织医疗控制活动情况记录

参加省、市质控上报情况记录、信息上报率

参加省、市质控上报信息及信息反馈及时找原因、纠偏查情况记录 5病理科工作计划 月计划、月工作小结 季计划、季工作小结 工作总结、病理科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病理科目标管理措施

病理科技术标准

全身部位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和诊断

全身部位活检组织冰冻切片或石蜡快速诊断、快速诊与常规诊断符合率达95﹪ 石蜡切片诊断的准确率 常用的特色染色方法

能开展与临床结合的科研工作

切片优良率

快速诊断报告审鉴率

病理科质量控制标准

病理科质量考核标准

病理科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标准

病理科室内质量控制程序、标准

病理科室内质量评价程序、标准

病理科标本管理路径

病理科技术操作规范

病理科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病理科质量考核与奖惩措施

病理科诊断、差错的识别、报告、调查处理程序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值班表、排班表

6病理科业务学习、三基训练、质量安全教育、学习培训计划

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情况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教材

考核情况记录、试卷、成绩、参训率、合格率

学习考核情况小结

奖惩与改进并报院质管会

三基训练;

三基训练情况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教材

考核情况记录、试卷、成绩、参训率、合格率

三基训练情况小结

奖惩与改进并报院质管会

质量安全教育;

质量安全教育情况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教材

考核情况记录、试卷、成绩、参训率、合格率

质量安全教育情况小结

奖惩与改进并报院质管会 7 病理科质量控制小组构成组长、副组长

组员、专(兼)职质控员

病理科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病理科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计划

病理科质控小组质控方案

病理科目标控制措施

病理科质控小组每月活动情况记录

病理科质控小组每月质量检查、季查、年查情况记录

质控检查结果的记录

质控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

质控措施及效果的评价

质控检查信息反馈情况的记录、病人投诉处理意见的处理情况记录

质控月查、季查、年查情况总结

奖惩与改进并报院质管会 8病理科感染质量监测小组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专(兼)职质监员

感染质监小组职责

质监小组工作计划

质监小组质控方案

感染质量考评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准则 病理科感染质量控制检查、监测情况记录

每月自查、月查、季查、年查、监测情况记录

定期检查、监测存在问题的分析

定期检查、监测效果的评价

信息反馈情况记录

月查、季查、年查、监测情况总结

奖惩与改进、并报院感会

9病理科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组织结构

科主任

过程小组

材料调查组

问题分析组

科全员参与

病理科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计划、方法步骤

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目标考评标准 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与奖惩措施 全员质量安全教育、学习培训计划、措施 三基训练 技术操作 继续教育

危险品、生物安全 岗前、岗位

法律法规、核心制度 考核与奖惩

小结并报院质管会

全员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自纠情况记录 质量管理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 调查、收集质量改进的相关资料 质量改进的效果的评价 质量改进成果的评估、确认

全员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10病理科的各项记录

标本接收记录 储存记录 处理记录 病理诊断记录 报告发放记录 试剂耗材记录 仪器使用记录

标准室内控制记录

室间质评结果记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 11病理科质控各项登记

交接班登记

综合质量管理登记

学习培训登记

活检标本登记

检查结果登记

查阅调用登记

肿瘤登记

差错事故登记

传染病报告登记

随访登记

科务会登记

投诉、来访登记 医德医风登记

其他应登记的事项

12病理科各项制度

科工作制度

管理制度

工作是工作制度

病理诊断制度

病理诊断与标本结果保存管理制度

病例报告签发与复核制度

核对制度

月会议制度

季临床联系会制度

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备案制度

病理报告制度

值班交接班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废物处理制度

培训考核制度

仪器管理制度

应急值报告制度

生物安全事故、危险品危险设施、意外事故预防措施、、、、、、、13病理科人员职责

科主任职责

主任医师职责

副主任医师职责

主治医(技)师职责

医师(技)师职责

5.康复科医疗质量管理目标 篇五

在医院院务会的领导和监督下,坚持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室管理思路,切实履行《东方医院2015目标管理方案》,使全科达到以下目标:

一、科室管理:

1、定期召开周会、科务会议。

2、认真执行《医疗安全警示办法》,做好医疗缺陷,好人好事登记。

3、危重病例、重大手术病例及死亡病例要开展病例讨论。

4、做好单病种(脑瘫)质控工作。

5、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完善。

6、坚持新入院、危重、手术病例交班。

7、每月开展科室质控活动。

8、每日按时查房,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上级医生每日查房一次。

二、医疗质量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6%;

2、脑瘫患儿好转率≥85%;

3、成人康复患者好转率≥70%;

5、住院病人转诊率≤3%。

6、院内感染率≤7%。

7、传染病漏报率及院内感染漏报率0。

8、病床使用率≥80%。

9、年病床周转次数≥30次。

10、门诊处方合格率≥98%。

11、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5%。

12、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5%。

13、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发生率0。

14、病人满意率≥95%。

东方医院康复科

6.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篇六

【关键词】医疗器械;清洗;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87-01

物品充分清洗是医疗器械再处理过程中消毒与灭菌前最重要的一环,有效的清洗、彻底去除器械上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保证物品灭菌成功的关键。如果未能充分的清洗,消毒和灭菌也可能会失败。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和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1 清洗的重要性

1.1 清洗是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上污物的全过程〔1〕,其过程的优点是能降低污染器械上的生物负荷,达到灭菌时无菌保障水平,从而达到消毒灭菌效果。

1.2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优劣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腔隙的各种诊疗器械,操作后会附着大量的有机,这些有机物如不能彻底的清洗干净,会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被膜,阻止消毒剂的穿透,将微生物包裹于其中,而导致消毒失败。因此灭菌前器械彻底清洗至关重要〔2〕。

1.3 正确及时的清洗过程和良好的清洗结果,可使器械上的微生物减到较安全水平,能有效地预防操作人员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保证操作安全。如果清洗不彻底将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传染源〔3〕。

1.4 国外供应室有一句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清洗彻底的重要性〔4〕。

2 影响器械清洗的因素

2.1 思想止的不重视: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清洗只是消毒灭菌的前需步骤,只要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就能杀灭一切病原微生物,因此忽视了清洗的过程和质量的监测。

2.2 器械结构的复杂性:医疗器械结构复杂,多关节、多纹路、多沟槽、多缝隙,还有的有细长、狭窄的管腔,大量的血液及有机物沉积在内面,人工清洗很难刷洗到内部,彻底清除污物难度较大。

2.3 器械清洗方法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清洗方法,没有针对性的对形态不同的器械采用不同的清洗的方法,部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器械洗涤的操作规程,未认真按要求洗涤器械,部分人员业务不熟练,对特殊的、复杂的器械在清洗时没有正确地拆卸,导致污物残留,达不到预期的清洗效果。

2.4 清洗剂的选择:常用的清洗剂分别适合于不同类型的器械和污物的清洗,如不能正确的选择清洗剂,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去除污染物,加之缺乏正确的使用方法,清洗质量无法保障。

2.5 清洗后的器械再次污染:清洗后的器械造成再次污染的环节较多,如清洗时未严格在水面下清洗,易造成在水面上刷洗时飞沫形成汽溶胶引致已清洗的器械再次受到污染;清洗干净的器械筐误放不洁处或接触过污染物品的手未做处理接触已清洗干净的器械等环节均可使清洁器械受到再次污染。

2.6 器械清洗不彻底:由于回收的器械在病房存放时间较长,附着在器械上污染物逐渐变干,对清洗带来一定的难度。

3 加强医疗器械清洗的管理

3.1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组织学习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灭菌要达到无菌水平,依赖于器械上污染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有机物、无机物的多少,复用器械经过一个有效、规范的清洗过程。使器械上的微生物减少到安全水平,不但有助于灭菌的成功,而且能有效地预防工作人员接触发生感染的可能。

3.2 规范器械清洗制度 任何制度和标准都需要通过操作人员来实施,不管是手工清洗还是机器清洗,操作人员始终是主体,其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将决定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制定器械清洗的制度,完善器械清洗流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加强工作责任心,引导职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确保制度和各项标准的有效落实,使器械的清洗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3.3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专业性强,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由于工作性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校学到的知识较少,入科后必须加强在职学习,熟练掌握供应室的专科知识和技能,通过业务学习,了解手术器械的功能与构造,使每个人都掌握器械正确清洗方法及拆卸和安装方法,以保证对器械达到彻底有效的清洗,避免污物的残留。

3.4 遵循程序规范操作 使用后器械应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器械清洗是器械处理的第一歩,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任何残留的有机物,如血液、脓液、黏液、蛋白质都会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有效接触,形成细菌或芽胞的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5〕。彻底的清洗是合格灭菌的前提,清洗时要根据污染器械的材质、结构、污染程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清洗方法,对复杂的器械和物品,如各种管腔器械、污渍较严重、有锈迹器械必须手工清洗和机洗相结合,有机物污染较严重的、污物已干枯的、物品较复杂的器械,应预先用酶洗涤剂浸泡至少2分钟以上再手工清洗和机洗。

3.5 正确选择清洗剂 根据器械的种类、材质和污染度选择碱性、酸性、中性清洁剂或多酶洗剂,对污染较轻、无有机物污染、表面光滑的器械用软水或反渗水冲洗,可不使用清洗剂;对污染较重、尤其是有机物污染、物品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的器械使用多酶清洗剂,以便有效地分解和去除留存的污物;对油脂污染的器械使用碱性清洗剂,可有效分解脂肪;对有陈旧性污垢器械的清洗使用酸性清洗剂,可有效氧化分解无机物。

3.6 防止再次污染 严格落实各项操作堆积和消毒隔离措施,洁、污概念明确,盛装清洗后器械的容器必须是无污染、清洁且干燥的,污染后的手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接触清洁物品,清洗干净的器械要尽快进行干燥、包装、灭菌,避免器械再次补污染。

3.7 使用后的器械应及时清洗,去除附着在器械上的污染物,防止污物变干。如不能及时清洗的器械应浸泡在多酶清洗剂中保湿,如无多酶清洗剂可采用清水浸泡,水温<60℃,水温过高会使蛋白质凝固,使之很难去除,如器械表面污染物变干,應在酶液中浸泡10-20分钟后再清洗。

3.8 加强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测:为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对清洗的质量进行监测非常重要。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发现清洗不合格的器械必须给予重新清洗,以确保清洗的效果。

医疗器械的清洗是决定消毒灭菌的关键,是供应室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清洗不彻底会影响消毒与灭菌的效果,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清洗方法不正确不仅会影响清洗的效果,也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危险。严把器械清洗质量,既能保护患者,又能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与环境的安全。提高清洗质量就是提高灭菌处理和效果,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2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程.

[2] 陈雪霞.手术器械两种不同清洗方法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27.

[3] 刘春兰,徐菲悦.彻底清洗医疗器械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J].中华实践杂志,2006,2(5):1.

[4] 许芸.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ept:25.

7.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篇七

落实病人离院请销假制度及定期回访工作,完善康复科病例模板(查房内容详实有物),宣教到位,做好病人及家属培训工作,病房_实行责任制。

二、学科建设

1.发展思路:扩大中医康复治疗及现代康复治疗影响,完善康复治疗内容。加强儿康建设。(可考虑儿保、护工培养等)。

2.具体措施:按照邢台市重点专科标准规范科室建设,开展义诊、康复知识讲座与电视宣传等活动,提高我院康复科的社会知名度。继续发展针灸治疗、脑中风、脑瘫、儿童智残、四肢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制定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流程。规范儿康诊疗及设备。

3.床位数:床位30张,利用率达到80-100%。

4.人才梯队:建立健全康复治疗单元,初步形成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1名康复理疗护士为基本单元的康复治疗小组。完善医疗组、护理组、治疗组建设。还需要护士3名,康复治疗师3名(男生优先)。

5.新技术:引导式教育用于临床工作。

三、设备规划(需求及购置)

理疗设备:(儿康):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2台)、肌兴奋治疗仪(2台)、痉挛肌治疗仪(3台)、经颅磁治疗仪1台、训练滑梯1台、训练浪桥1台、球浴1套、平衡踩踏车2个、钻滚筒1个、电动起立床1张、圆形滑车1个、圆形转台1个、摇滚翘翘板2个。(成人康复):多谱光红外治疗仪1台,神经功能重建1台,脑中频治疗仪4台、吞咽治疗仪1台。

四、人才培养

着重培养科内康复医师、治疗师,加强与各康复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学习,达到市内知名。每周科内安排业务讲课,每月有病例讨论,请专家来科内指导教学。

五、目标

8.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篇八

2015年1月19日经我科全体医务人员集体讨论后,对科室医疗质量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及进一步整改措施分析如下:

一、薄弱时间段:

1.节假日,周末:仅留值班人员留守病房;

2.工作繁忙时:容易疏忽细节,造成医疗质量缺陷; 3.交接班时间:仅留部分护理人员在病房工作;

4.科室人员短缺时:人员相对不足,容易造成医疗质量下降; 5.夜班时:仅留值班人员留守病房。

二、薄弱环节:

1.护工管理:患者自行雇请的护工未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素质良莠不齐;

2.外出患者管理:患者外出期间无法得到有效的医疗看护,存在安全隐患;

3.医疗仪器、设备及患者生活设备(如微波炉、开水炉)的管理:抢救设备必须随时处在待用状态,抢救药品必须处在时效期内;患者或家属自行使用微波炉、开水炉等生活设备存在烫伤、爆炸等安全隐患。同时,病人数量较多,微波炉及开水供应相对短缺,造成病人满意度下降

4.职业暴露的预防:我科目前仍有职业暴露发生,护理操作时无戴一次性手套的习惯,防范意识不强;

5.病情复杂病人的门诊分诊:门诊常年接待老年患者,此类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且症状不典型、主诉不突出、问诊存在困难,在病人分诊方面存在困难;

6.微量血糖测定、吸氧时间的准确统计:目前尚无法提供患者在院期间吸氧时间的确凿统计证据,造成患者结账后存在异议;血糖测定记录存在脱漏,造成医疗收入的缺失;

7.病历质量:在架病历方面,常年出院的离休老干部在周转之后可能存在未及时签署医疗文书;2014年终末期病例有一份乙级病例。8.危重病人抢救流程: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低年资人员)对危重患者抢救流程的实际演练有待加强;抢救过程中,医护配合默契度有待提高;抢救

三、薄弱人群:

1.新进员工:医疗知识相对薄弱,医疗操作不熟练,对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认识有待考察。

2.休假后回岗人群:业务技能出现短暂下滑,不了解最新的各项医疗动态及规章制度。

3.搬床患者:频繁搬床患者可能在发药、治疗、化验结果归档等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4.VIP患者、高要求患者:此类人群对医疗服务要求高,对病人预后的期待值高,容易出现满意度下降,存在纠纷隐患。

5.长期住院的离休干部:此类患者存在反复院感风险,并且根据相关文件,患者结转周期延长,为住院超30天的高发人群,影响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

四、进一步整改方案:

1、进一步加强科室质量管理,针对薄弱人群及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计划、实施方案、总结等。

2、3、落实三查八对制度,落实病人十大安全目标。

加强外来护工管理,严格限制无资质陪护人员进行护理相关的工作,落实陪护人员切实掌握手卫生。

4、加强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各级质控医师对运行期病历及终末病例严格把关。

5、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安排导师进行“一对一”管理,临床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对休假后回岗人员,针对最新的医疗信息及管理动态组织专门培训,杜绝盲区。

6、科室应严格执行会诊制度,无论门诊还是住院均开展及时、规范的科内、科间会诊,优化病人收治质量及诊疗流程。

7、科室应及时开展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讨论内容应结合患者病情深入展开,以提高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8、提高服务质量,深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安排专人为患者热饭、打开水,尽最大可能避免患者烫伤、滑到等不良事件发生。

9、关注交接班、节假日、周末、夜班等薄弱时间段的病人安全,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动态调配医护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安排AB角,落实备办制度,最大程度确保病人安全。

10、实行错时调休,杜绝大量医护人员同时休假,造成病房人手短缺。

11、患者进行吸氧、测血糖等项目时,须患者签署后再进行操作,加强病房巡视,进一步精确落实患者吸氧时长,避免财务纠纷。

12、根据医院规定,患者在院期间一律不得离开病房。如患者强烈要求离开病房,需签署劝阻患者外出告知书,并明确告知患者科室的联系方式,杜绝医疗纠纷。巡视病房时,若发现不知去向的患者,需即刻电话联系患者本人或家属了解患者去向,必要时报告保卫科。

13、定期在病房进行抢救演练,落实“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做到抢救流程人人知晓、抢救操作人人熟练,通过反复演练提高医护配合的默契。

14、学习相关防护措施,杜绝职业暴露,尤其是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注意杜绝浪费。

9.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篇九

科室运行

(2)科室支出:________元;去年同期支出________元。

(1)消防器材完好率:________%。100%(2)抢救车管理规范率:________%。100% 设备仪器 2 管理(3)急救、生命支持类物品完好率:________%。100%(4)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执率:________%。100%(1)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________%。≥90%(2)影像报告误诊率:________%。≤3%(3)影像科每月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执行率:________%。100%(4)报告单规范率:________%。100%(5)危急值通报及时率:________%。100% 医疗质量 3(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执行率:________%。100% 管理(7)五大病种急诊绿色通道执行率及规范率:________%。100%(8)X线检查阳性率:________%。≥50%(9)CT检查阳性率:________%。≥70%(10)MRI检查阳性率:________%。≥70%(11)彩超检查阳性率:________%。≥70%(1)手卫生依从性:________%。100% 院感控制 4 指标(2)手卫生洗手正确率:________%。100% ≥90% 5 其他指标 临床科室人员对本科室服务满意度:________%。分析及整改措施:(主要针对存在问题或超标指标进行分析)本月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中超标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指标均控制在核定标准内。

1、________指标分析: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2、________指标分析: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科主任(签名)____________ 质控员(签名)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备注:

1、此表自2017年6月1日开始使用。

2、数据来源有两种方式:①科室自行统计收集指标②信息中心调取数据。

10.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篇十

目录

第一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第一节 十四项核心制度 第十二节 科室诊疗流程规范 第十三节 转院、转科、出院制度

第十四节 科室患者转入、转出优先诊疗程序与原则 第十五节 120及急诊科、手术室监管制度 第十六节 科室普通患者诊治方案确认的流程 第十七节 科室疑难患者诊治方案确认的流程

第十八节 住院患者诊疗方案临时改变时决定的程序 第十九节 临时改变治疗方案或更改手术方式报告授权程序 第二十节 科室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第二十一节 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第二十二节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节 危重患者报告访视制度 第二十四节 抢救工作制度

第二十五节 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

第二十六节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第二十七节 关于紧急封存患者病历及反应标本的程序

第二十八节 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 第二十九节 医疗投诉及纠纷的处理程序

第三十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员工教育措施 第三十一节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第三十二节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节 第三十四节 第三十五节 第三十六节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

第三十七节 专家门诊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节 关于病案环节 质量管理的职责规定

第三十九节 关于加强心肺脑复苏工作的规定

第四十节 医师基本规范

第四十一节 临床住院医师工作规范

第四十二节 关于签署医疗活动知情同意书的规定

第四十三节 有创操作报批制度

第四十四节 抗菌药物管理与应用规范

第四十五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

第四十六节 临床输血管理规范 第四十七节 临床输血指征

第四十八节 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第四十九节 临床研究、试验、调查管理规定 第二章 医疗质量应急预案与流程

第一节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节 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第三节 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抢救应急预案

第五节 突发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第六节 急危重症患者处理应急预案 第七节 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流程预案 第九节 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节 医院火灾应急预案

第十一节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第十二节 职业中毒的应急处理预案

第十三节 放射事故和核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第三章 常见急危重症抢救程序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程序

第二节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程序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程序

第四节 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抢救程序 第五节 严重心律失常抢救程序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四章 休克抢救程序

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程序

急性中毒抢救程序

急危重症诊治规范

第一节 心脏骤停

第二节 心律失常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 第四节 急性左心衰竭

第五节 高血压危象

第六节 休克

第七节 呼吸衰竭

第八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九节 重症支气管哮喘

第十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一节 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十三节 糖尿病昏迷

第十四节 甲亢危象

第十五节 脑血管意外(中风)

第十六节 癫持续状态

第五章 急性中毒及其他因素所致急症诊治规范

第一节 急性中毒抢救程序

第二节 中暑

第三节 电击伤

第四节 溺水

第六章 创伤急救诊治规范

第一节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第二节 脑损伤

第三节 胸部损伤

第四节 腹腔内脏器损伤

第五节 泌尿系损伤

第六节 烧(烫)伤

第七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一节 内/外科系统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二节 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

第三节 ICU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四节 急诊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五节 麻醉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六节 检验、放免专业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七节 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八节 病理专业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九节 药学专业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十节 血液净化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第十一节 医学影像专业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11.医疗质量与安全知识知识竞赛 篇十一

一、活动目的:本次竞赛旨在督促我沙龙青年医师对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及医疗安全等相关制度的学习,规范安全的工作秩序,保证和提高临床医疗过程中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使得青年医师在更好的为广大患者群众提供快捷、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使各项工作适应发展需要,满足患者群众的就医需求!

二、活动时间:2015年7月(具体时间待定)

三、活动地点:待定

四、活动形式: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报名,分行政办、外科、妇产科、内科、中医科、门诊、急诊科、儿科、ICU等9队,每个队伍自选参赛人员2人。

五、活动内容:医疗质量与安全知识竞赛,知识范围为《人民医院规划 管理制度 职责汇编(医务、护理、药事、输血、院感分册)》中的医疗核心制度、医院服务管理制度与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三小节内容。

六、活动规则:详见《知识竞赛规则》

七、活动评委:评委会成员待定

八、活动奖励:本次活动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参与奖6名,活动奖励依次为800元、600元、400元和200元。望各科室青年医师踊跃报名参加。

医疗质量与安全知识竞赛规则

本次知识竞赛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轮,竞赛规则如下:

活动前由每队队长抽签决定该队此次竞赛的答题次序。

一、必答题规则及计分标准

1.必答题每队共4题,每题10分。按答题次序选择题目代码,A-I每个代码内两道题目,每人1题,不能由队友代答。答对加10分,答错不加分不扣分。

2.必答题在主持人读题完毕后,须在1分钟内答完,否则不得分。

3.选手答题完毕后,应宣布“答题完毕”。

二、抢答题规则及计分标准

1.抢答题共9题,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

2.主持人读题完毕、宣布“开始”后,各队方可抢答。在主持人宣布“开始”前,抢答者视为犯规,每队有1次犯规警告机会,第2次犯规开始每次扣5分。

3.获得答题权后,该队须在10秒钟内开始作答,在1分钟内完成答题,否则视同答错。

4.选手应尊重主持人的裁判。如对宣判有异议,原则应由领队向评委会提出申诉。

5.选手答题完毕后,应宣布“答题完毕”。

三、风险题规则及计分标准

1.风险题题目将根据难度设计分类,10 分、20 分、30 分三类

2.答题者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答对加相应的分数,答错扣相应的分数

3.每个队限选择一道最有把握的题目进行作答;各个队要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后 3 分钟内回答。

说明:

1.选手只需要直接回答,由评审组在他答题完毕后进行统一评判和点评,并示意加分情况;

2.选手答错时,该题交由观众答,若观众答对有精美礼品相赠。3.每轮比赛结束后,由主持人对各个队的分数进行通报;

4.如果三轮过后发生同分数的时候,主持人可以选择启动附加赛决胜,附加赛只限同分值队伍。(附加赛规则及计分标准见附页)

5.最终解释权归青年医师沙龙委员会所有。

附页:附加赛规则及计分标准

1.附加赛用抢答模式,在未知题目的前提下由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队进行抢夺优先权。

2.抢得优先权的队伍将获得一次选择答题队伍的权力,可选择由己方答题或者让对方答题,如选择让对方答题,对方队伍无权拒绝。

3.获得答题权后,该队须在10秒钟内开始作答,在1分钟内完成答题,否则视同答错。

12.感染科医疗质量与安全 篇十二

医疗诊断组:邹佳霖、马端兰 王雪梅、赵忠 曹静 于诗香、马琳琳 张启波 曲雪凌 韩冰 庹菁菁、王芬、黄海生、宋海波、尹贻梅

护理组成员:庞丽君、于萨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严格遵守《超声科质量管理制度》

2、负责超声检查病人的安全监督管理

3、负责日常工作的质量监督管理,统计记录有关的量化指标。

4、负责超声检查及超声质量控制。

5、负责超声报告单的质量控制。

6、负责超声档案的定期抽查、审核、质量评价。

7、负责超声申请单的质量审核。

8、负责超声室的行风监督。

超声科医疗诊断组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超声科诊断制度》

2、负责主持日常集体会诊并负责记录。

3、负责超声报告单的审核,审核修改后终稿打印。

4、负责超声科资料的的保管。

5、严格遵守《超声科值班制度》,负责夜班的安全保卫工作、注意防火、防盗。

6、负责急诊患者检查,并及时出具结果。

7、严格遵守《超声科病例随访制度》,负责有关病例的病理、手术或临床资料随访并进行记录。

8、负责选取有关重要或疑难病理进行病例讨论。

超声科护理组职责

1、严格遵守《超声科病人预约登记制度》、《超声科档案管理制度》、《超声检查制度》。上班期间接诊台不能离人。

2、负责超声病人的预约、划价、价格审核,微机登录、候诊区巡视。

3、负责引导急诊、老弱病人近检查室。

4、负责宣传有关的超声检查诊断常识,接受患者有关的咨询。

5、负责病人在超声科候诊病情变化。

6、检查时病人出现紧急情况,负责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上一篇:打击非法行医调研报告下一篇: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