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养生方法20(通用11篇)
1.夏至节气养生方法20 篇一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日。“至”是“极”的意思,夏至也叫“日长至”。过了夏至,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长。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我国大陆目前有5个北回归线标志点,分布在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夏季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饮食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2、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2.二十四节气话养生:芒种、夏至 篇二
芒种养生,在精神调养上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才能够宣畅,通泄才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易于发泄阳热。但须注意,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饮食调养方面宜重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必须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瓜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能抑制病变,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中老年人来说,多吃瓜果蔬菜对血管有很好的修补保养作用,并能将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这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
6月21日为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礼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在炎热的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在起居调养上,此时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适当晚睡早起,并且要合理安排午休时间。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季锻炼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否则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有损阳气。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保养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夏季易出汗,盐分也易损失,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冷食不宜多吃,多食就会寒伤脾胃,从而引发吐泻。另外,夏季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故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
3.夏至节气如何养生 篇三
夏至昼长夜短,阳气盛极,阴气初始,睡眠时间自然缩短,不过这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因为顺应就是对身体最好的养护。除此以外,休息还应顺应一天之中的阴阳变化。中医理论认为,11时——13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阴气初始的时刻,因此午间休息一会儿可以很好地滋阴护阳。
2、避免汗泄太多
夏至时节,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项目为佳,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不然会导致汗泄太多,伤阴损阳。
3、吃“苦”补“酸”
夏至时节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不宜肥甘厚味。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和酸性食物,以利清泄暑热,增加食欲,例如苦瓜、芹菜、蒲公英、苦菊、黄瓜、鸡毛菜、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
4、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至昼长夜短,夜间忌吃生冷、粘腻之物,不然易出现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因此夏至时节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5、忌冷水洗浴
夏至炎热,冷水洗浴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这个时节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洗冷水时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会出现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症状。
6、忌夜卧贪凉
“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夏至时节晚上睡觉忌整夜开空调冷气,不然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十分严重。
夏至养生忌讳吃什么
1、饮食要注意少糖
夏至的时候已经是夏季了,吃一些甜品,点一杯饮料是很多人的选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2、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的食物来让自己的身体吸收。
夏至是数伏吗:不是
夏至不是数伏。数伏是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开始数,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
夏至养生的注意事项
夏至的时候气候非常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以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生冷食物应该适量食用,不可过量,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食品要少吃,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夏至时节的饮食养生,应该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的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这样对自己的心脏的保护很有好处。
夏至的习俗
1、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丰收。
2、凉食避暑: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人们普遍喝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3、食“麦粽”:食“麦粽”是江南的习俗,《吴江县志》记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节气养生原则是什么 篇四
一、饮食方面
1、清淡饮食多吃“苦”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需要清淡一些,不宜食用太多热性食物、厚味肥腻之物,也不要贪食冰冻冷饮。
夏至饮食调养方面应调理胃气,可以多喝点绿豆汤,食用新鲜蔬果,冬瓜、空心菜、苋菜、西瓜等都是适合吃的应季的蔬果。同时还要注意避暑祛湿,可食用薏米、茨实、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品。
除了要清淡饮食,还应吃些苦味食物,像是苦瓜、香菜等。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2、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空腹饮茶
天气炎热,身体消耗水分大,因此要及时补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少喝冰水,过凉的东西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喝些温热的水会更加解渴。此外,也不要空腹饮茶,可能会消耗人体阳气,夏季饮茶需适量,可以在饭后喝2~3杯。
二、生活方面
1、保持情绪平稳,晚睡早起
天气炎热,脾气容易急躁,学会心态调整尤为重要,心静自然凉。室外工作或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加强防护。起居调养需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可以恢复体力消除疲劳。
2、不要剧烈运动
夏季容易使人变懒散,提倡适量运动以振奋阳气,提升精神。最好选择在清晨或是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运动,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运动锻炼后可以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3、忌用冷水冲凉
冷水洗浴是不少人喜欢的消暑方式,但是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毛孔、肌肉均处于开泄状态,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冷水澡极易导致阳气暗损,时间久了会出现手足发冷、小腿抽筋、感冒等不适症状。
夏至养生重点
1、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饮食清淡多吃点“苦”
炎热季节饮食应清淡为宜,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同时,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3、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脉的通泄。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病。
4、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还易中暑。所以,夏至养生歌谣: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
夏至的简单介绍
夏至三候
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角向前;麋,形大,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蜩始鸣: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秦晋称蝉。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
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这意味着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是一种中药材。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古时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冬至馄饨夏至面
5.二十四节气夏至饮食养生 篇五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不要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食物。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容易出现腹泻。所以,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至饮食注意事项
火形人要防情绪激动引发肝阳上亢,土形人夏至易出现湿热症候如纳差、便秘、黄疸等,特别要注意避免出汗后即吹冷风,以防寒湿入侵关节,形成关节炎症、疼痛。
木形人
益气保津饮五味洋参茶
体质特点:肤色苍白,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
饮食调养:宜以益肝补肾,健脾和胃为主要原则,可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苋菜、西红柿、西瓜、冬瓜、丝瓜、荔枝、桂圆、淮山、太子参、百合、西洋参、五味子等。
药膳可选择“五味龙眼洋参茶”:五味子5克,西洋参5克,龙眼肉5克,冰糖20克。将五味子洗净,去杂质;西洋参浸透切片;龙眼肉洗净,去杂质;冰糖打碎成屑。将五味子、西洋参、龙眼肉、冰糖屑同放炖杯内,加入清水250ml,将炖杯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有益气生津,养心安神,补益肝肾的功效。
火形人
清热养阴多吃苋菜冬瓜
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肩背髀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性情急。
饮食调养:宜多食清热养阴消暑食物,可多饮绿豆汤,多食苋菜、西红柿、节瓜、冬瓜、西瓜、西洋参、薏苡仁、五花茶等。
药膳可选择“马齿苋瘦肉汤”:马齿苋50克,芡实30克,猪瘦肉20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将马齿苋择去杂物,洗净,切成段。猪瘦肉、芡实洗净,马齿苋、猪瘦肉、芡实一同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小时左右,加精盐、味精调味,再煮沸即成。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土形人
健脾祛湿首选行气消胀粥
体质特点: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大腿到跳胫部都生得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
饮食调养:可吃具有健脾祛湿,清热消暑功效的食物,如多饮绿豆汤,多食芥菜、西红柿、冬瓜、丝瓜、水瓜、荔枝、桂圆、西瓜、茅根、竹蔗、荸荠、西洋参等。
药膳可选择“行气消胀粥”:陈皮15克,大腹皮10克,白萝卜150克,生山楂15克,枳壳9克,粳米200克。先将陈皮、大腹皮、枳壳同煎取汁,加入白萝卜、粳米煮成粥,加入生山楂再煮片刻,放少许白糖即可,有疏肝利胆,行气消胀的功效。
金形人
消暑生津荸荠海蜇煎汤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饮食调养:宜益气生津,养阴消暑,宜多食淡味食物,如茅根竹蔗饮,西红柿、冬瓜、荔枝、桂圆、西瓜、水蜜桃、苡仁、百合、沙参、桂圆肉等。
药膳可选择“雪羹汤”:荸荠30克,海蜇50克。将荸荠洗净,拍碎;海蜇洗净,切丝;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汤饮用。有清热、化痰、消积的功效。
水形人
健脾开胃妙用陈皮茯苓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饮食调养:以健脾祛湿,益肝补肾为原则,多食西红柿、荔枝、桂圆、西瓜、太子参、薏苡仁、茯苓、白术、杜仲、牛膝等。
6.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注意事项 篇六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二、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三、忌夜卧贪凉: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长寿,特来请教养生大师彭祖。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细细查寻,发现这家卧室中的墙壁上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正对着睡觉之人的头部,彭祖就让人把那个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长寿了。原来,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夏至养生三宜
一、饮食宜多吃“苦”
夏至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1、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备清热利湿、平肝凉血的作用。时常食用。对咳嗽多痰、牙痛、眼肿者具备较好的匡助疗效。芹菜还具备减低胆固纯和血压的作用。
2、丝瓜络:性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丝瓜络清冷微寒。瓜肉鲜嫩。做汤或者炒肉均可。具备清热化痰的作用。
3、莴笋:具备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利气宽胸的作用。对幼童来讲,还能起到帮助长牙、换牙的作用。
二、宜晚睡早起
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是很有讲究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三、夏至前后半月最宜节气针灸
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推崇“冬病夏治”,各大中医院里排队贴“三伏贴”的患者人山人海。不过,中医专家指出,“冬病夏治”并非只有“三伏贴”一种疗法,夏至的节气针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夏至的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凉食物导致胃痛、腹痛、腹泻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7.夏至节气养生方法20 篇七
夏季很多漂亮的衣服都是用化纤面料制作的,面料重量轻、价格廉、花色品种多,很受年轻一族尤其是爱美女士们的欢迎。其实,夏季人体出汗很多,而化纤布料虽然较轻较薄,但吸水性、透气性均差,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因而夏天穿这类面料的衣服并不凉爽。
同时,汗液的过多滞留,还会使皮肤分泌物腐败、发酵,加之合成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单体氨、甲醇等化学成分对皮肤刺激较大,因而容易诱发过敏和多种皮炎。
专家建议:
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是夏季穿衣的最好选择。丝绸衣服亲肤性很好,重量轻、厚度薄,夏天穿上既舒适美观,还会感觉通体凉快。棉质衣服吸汗,透气性好,而且面料柔软,不僵硬。
麻质的衣服因为其分子结构松散、质地轻、孔隙大,透气性和吸水性非常好。布料衣服织得越薄、越稀疏,衣服越轻,穿起来越凉快。
食: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
大暑是夏季最炎热的一天,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在大暑的日子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在饮食上也是非常的重要的,那么在大暑吃什么呢?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1、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 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 100 克―120 克。植物蛋白能够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 蛋白除了奶制品外, 还要适量的吃点肉,例如鸡肉、 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 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能够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不但能够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 的效果,又能够健脾、益气、养阴。
2、益气养阴的食物不是不能少的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 是“无病三分虚” 。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需要长期吃一些益气养阴而且清淡的食物来增强体质。例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3、尽量要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但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因此,大暑时节,适当的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但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 远之,还能够预防中暑,能够一举两得。
4、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 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能够放心食用。还有,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效果。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疗效,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补气健脾,消暑生津
大暑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电、暴雨多,此时人们容易受暑湿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此时饮食宜清淡多样化,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住:起居调养——睡好子午觉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此时要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老人及体质虚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门,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汗出后受凉感冒。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汗出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避免感冒。
另一方面,大暑天气炎热,人们容易感到疲倦,此时要注意睡好子午觉,适当午睡半小时,以保持精力充沛。
行:大暑出行需要防中暑
所谓大暑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处于大暑中的人们,会被热气笼罩。在大暑中,我国很多地区的气温会高达40℃,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中,人们如何做好大暑养生?下面大家看看下面地介绍吧。
在大暑中,人们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中暑。人们对于高温比较难以招架,中暑也是分为很多种情况的,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中暑这一病症,在您的生活中,为了您自身的健康,要谨防中暑。大暑养生怎么做呢?
中暑这种情况,包括先兆性中暑。先兆性中暑通常会表现为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及发麻,注意力不集中、异常地出汗、体热等。对于这种情况,人们需要尽快到凉快地地方,或饮用一些解暑的饮品。
相比起先兆性中暑,轻度中暑会比较严重一些,轻度中暑的朋友们,会出现发烧的症状,此时人们面色发红、胸闷气短、皮肤会感觉明显的灼热,人们的血压也会伴有下降地趋势。对于这样的情况,人们可以选择一些解暑的药物进行救治。
重度中暑比起上述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如果出现重症中暑,人们会出现昏厥,昏迷,痉挛,高热等情况,此时人们尽量尽快将患者送入医院进行救治,严重的情况下,中暑也是会危机到人们的生命,因此人们不容马虎。
8.立春节气养生方法 篇八
立春要少吃羊肉吗
立春之后要少吃羊肉,多吃青菜, 比如可以多吃点芽类、豆类食物,或者如韭菜、青菜、香椿头、百合、枸杞头等。
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它揭开了春天的序幕。“立春”之后,白天渐长,气温渐暖。银川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胡旭珍建议,立春养生,需要顺应“阳气生发,万物始升”的特点。尽量少发脾气少恼怒。另外,春季人体处于上升状态,容易上火,因此在饮食上宜清淡少辛辣,多吃些青菜、野菜、水果等清凉滋润的食物,以此来平衡体内的阴阳。
立春适当早起和春捂
民间有个养生说法,既“春捂秋冻”。简单地说,就是早春的时候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预防倒春寒。“尤其银川刚刚普降瑞雪,气温忽高忽低,身体的适应力难以跟上,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容易受到寒邪的入侵。而上周温度下降得厉害,很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建议加强防寒保暖,羽绒服别急着脱掉,棉被也先别换。”胡旭珍说。
立春也是一年生机的开始,如同清晨,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去散散步,放松身体,还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和心情舒畅。
立春饮食忌酸辣宜辛甘
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胡旭珍告诉记者,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适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比如香菜、花生、韭菜、虾仁、山药、春笋、豌豆苗等。不宜吃酸性的食物,因为酸味入肝,会收敛肝气,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另外,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立春的时候多吃葱姜蒜,可以有效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爱吃的葱炒鸡蛋或小葱蘸酱,都是很有营养和顺应节气的吃法。”胡旭珍笑言。
立春少吃补品多喝花茶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则要适度了。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此时的大补可以转为温补和调理,春天喝一杯花茶,可以帮助我们驱散一整个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同时花茶芬芳的香味和天然的营养物质,又能够促进调节血气和阳气是立春不错的选择。
甜甜的蜂蜜属甘,经常喝能够帮助顺滑肠胃、清理体内堆积的垃圾。因此喝花茶时,放两勺蜂蜜,对调节女性的气血有很大的好处。
立春这天有什么讲究
1、不理发
有的地方立春日不能理发,认为理发不吉利。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丛生,刚生出的草木去损害,自然是不合天地运行规律的。
2、不看病
有的地方还有讲究,立春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一说法不过是为了讨个好彩头而已。就像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讲究不吃药、不看病一样。
3、不能躺
还有的地方说,立春之日不能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
4、不可与人吵架、争执
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新年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5、不可见血光
像杀鸡宰羊的事儿,尽量不要在这一天干,因为动刀见血,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好的预兆。
7、出嫁的女人不要回娘家
因为在古代,女人一旦出嫁就跟随丈夫,成了别人家的人,尤其是在立春这天,乃一年之计的重中之重,这个时候回娘家难免有“回春”之像。有人说“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寓意要再嫁人了”,虽然这种说法太过激,但无论如何,两口子日子若真过得好,断也没有天天赖在娘家的媳妇。
8、立春不搬迁
立春是时空能量过度和交接之时,自然不宜搬迁,更何况若是一年之始便动荡搬迁,新的一年何来安稳日子呢?
9、立春不醉酒
喝酒原本是为了开心、助兴,但若把握不好量,喝醉而导致昏沉,甚至耍酒疯,吵架等不雅的行为就得不偿失了。
立春需要注意什么:注意倒春寒
9.夏至节气养生方法20 篇九
1、处暑养生要进行饭后散步
饭后散步,或者饭后做点轻松家务,对于处暑后养生是个好习惯。刚吃完饭并不适合剧烈运动,不适合快走,但不意味着连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出门散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精神放松。如果不散步,可能会看电视、看电脑、看杂志等,而脑力活动更不利于消化吸收。在饭后两小时之后,可以做些不太累的运动,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都可以。适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帮助。
2、处暑养生要进行慢跑锻炼
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机会比较少。
当然,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经历“空气浴”。如果人们经常处在污浊的空气中,就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患者,都应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3、处暑养生运动消除“秋乏”
秋高气爽,到户外进行跑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园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机体消除“秋乏”的感觉。尤其是舒展肢体的活动还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行高强度和剧烈运动,锻炼时应以微汗为适,切忌大汗伤及津液。对于经常待在室内的办公室一族,可利用办公间隙到室外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提高身体兴奋性。
处暑节气起居养生方法
1、早睡早起:良好的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发育,有利于美容。
2、子午觉保健康:古人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即每天于子时处于熟睡状态,午时静卧或小憩)。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3、睡觉时保护好腹部:不论是午睡还是夜间睡眠,都应关好窗户,用被子盖好腹部,以免秋风使脾胃受凉。
4、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民谣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天不要一下子增加衣服,以便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处暑节气饮食养生方法
1、适宜:大枣、莲子、黑豆、鲫鱼、鲤鱼、泥鳅、苋菜、甘蓝、乌梅、苹果、桃子。处暑时节,仍蕴有湿邪,且有早秋凉燥之气,所以一方面要照顾恶湿的脾胃,一方面又要收敛肺气以应秋令。可常用大枣、赤豆、莲子、黑豆等熬汤、煮粥或焖饭;常吃水产之物既祛湿又滋阴,如墨鱼、鲫鱼、鲤鱼、带鱼、泥鳅、牡蛎、蛤蜊等。新鲜的水果蔬菜:苋菜、甘蓝、土豆、玉米、香蕉、葡萄、苹果、桃子、梨等都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另外常喝豆浆、牛奶、淡茶以预防秋燥。
10.惊蛰节气中医养生方法技巧 篇十
惊蛰养生要“两护”
中医建议惊蛰节气该如何养生
惊蛰节气养生
惊蛰养生要“两护”
3月6日是农历年24个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此时人们的饮食应清温平淡,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其养生要点是保阴护阳、补益脾肺、舒缓肝气、调节情志、应沉着冷静,增强体育运动。其重点在以下“两护”。
护肝脏
中医养生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四时养生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养生原则。中医很早就提出“春宜养肝”的说法。春季只有保持肝脏的生理功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惊蛰时节,肝之阳气升发,易动怒,因此此时要戒暴怒,更忌心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遇到事情,要控制情绪,忌妄动肝火。如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的阴虚之人。饮食原则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银耳、雄鸭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体育锻炼时不宜过激活动,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护脾胃
惊蛰时节在饮食上应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等,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如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痰湿的人。饮食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球类等活动,增强体质。
〈〈〈返回目录
中医建议惊蛰节气该如何养生
中医有云:春宜养肝,肝胆相照。肝通五行中的木,对应四季中的春,所以春季肝部疾病易发生。另外,由于春季木生火,所以会加重肝的负担。因此,惊蛰后养生要以养肝为主。养肝主要从饮食、作息和情绪上来进行。
饮食上要以具有保阴潜阳、清肝降火旺的食品为主,比如多吃菠菜、胡萝卜、雪梨、蜂蜜、银耳、百合、莲子、芡实、山药、薏米、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少食辛辣油炸等食物。另外,由于春天万物复苏、气温上升,所以春天无须特别进补。
中医养生中对睡眠也有着不同的描述和要求,一般来说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而春季我们要做的也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良好的睡眠对养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五脏六腑中,肝对应的情绪是怒,故大怒易伤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发火也是指肝火。因此,春季养肝,我们要保持心情愉悦。
另外,春天对应五行中的木,而中医养生重在养木气,若木气得当敷和,便可达到生气旺,从而达到生长的佳状态。木气的休养与地气相关,因为土为地,无土难以养木,所以惊蛰之后,建议大家在好天气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如爬山、踏青、逛公园等,以增加自身的肝胆之气。
〈〈〈返回目录
惊蛰节气养生
1.做拉伸
经常伏案工作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每隔一个小时要起来活动活动,站起来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手臂伸直紧紧的贴住耳朵,要往左边侧弯到极限,保持10秒后换一个方向。这个动作能拉伸到身体两侧的胆经,对于压力大的人群有很好的减压效果,还能起到降火的功效。
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做伸展时不可以闭气。如果你发现伸展的姿势让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松,记得把身体往回调一点,好恢复正常呼吸。
2.晒后背
经常晒太阳是简单的从自然中获得阳气的方法。晒后背30分钟。可在中午下午时段,背对太阳晒后背及命门穴,如果衣服较厚可将衣服往上掀起,露出命门,同时做深呼吸,让阳气从口鼻和命门进入人体。
3.护眼睛
长时间用眼之后要休息一下眼睛,看看远处,看看绿色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大脑皮质和眼睛对与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很适合绿色,远眺还能缓解眼疲劳。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我们可以看看窗外的景色,保持几分钟就会感觉眼睛舒服了很多,眼疲劳也会缓解很多。有需要的朋友一定要试一试。
11.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养生篇 篇十一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季食谱:
荷叶茯苓粥:
[配料]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 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凉拌莴笋:
[配料] 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 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利五脏,通经脉。
奶油冬瓜球:
[配料] 冬瓜500克,炼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盐、鲜汤、香油、水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削成见圆小球,入沸水略煮后,倒入冷水使之冷却。将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内,加盐、味精、鲜汤上笼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把冬瓜球复入盆中,汤倒入锅中加炼乳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冬瓜球入锅内,淋上香油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火腿末出锅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除烦,补虚损,益脾胃。
兔肉健脾汤:
[配料] 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枣30克。
[做法] 兔肉洗净与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
[功效] 健脾益气。
【夏至节气养生方法20】推荐阅读:
夏至养生 夏至节气如何养生07-13
夏至节气五言诗句06-25
24节气夏至的诗句07-24
关于夏至节气的资料10-12
2022夏至节气的食俗文化10-11
节气寒露养生短信06-20
谷雨节气养生妙句09-22
大寒节气养生习俗11-02
小满节气养生注意什么08-13
白露节气养生祝福问候语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