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反思(精选12篇)
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篇一
实施 “自主 互助 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 现状及反思“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课改实施的关键。围绕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针对我校班额大,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推行“自主 互助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实验,让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参 与,共同提高,达到师生互利双赢的目的。在历史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得益于“自主 互助 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素质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主 互助 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为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特对“自主 互助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各个环节的探究,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互助学习,落实“三互”——互学、互讲、互检,体现教师要顺学而教,强化“三导”——导学、导思、导练。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所教的班级已经实行两年了,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已成为习惯,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 “ 一语既出,百家争鸣 ”的情形。这种模式下的历史课不再那么枯燥,不再是老师的 “ 一言堂 ”。很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已经慢慢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因为他们变得会主动思考了,会提问了,不仅课下问老师,课堂上还像老师一样检查提问同学,“ 小老师 ” 们越来越厉害,大有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的势头。但是还有一些方面不够成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思考的几个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安排,什么时间完成,放在课前,还是放在课上。、教师上课讲授时间如何把握,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讲解,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自主探究,探究的深度如何让把握?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如何把握? 3、“自主、互助、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教师少讲不等于不讲,如何使“精讲、点拨 ” 得到很好的把握。、学生拓展练习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训练很重要,怎样才能更有效的做到课堂设计的练习题更具针对性和典型性,精心设计的题型的多样化和层次性。、“自主、互助、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运行的基本单位就是学习小组,如何更好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制定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虽然做了尝试,但仍然不成熟。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自主、互助、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了课堂结构,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生动起来。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攀升的阶梯,课堂是永远没有标准模式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 还要不断努力,对“自主 互助 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继续探索,打造真正高效的历史课堂。
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篇二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 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
高效课堂是教师的追求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是教师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思维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课堂教学的追求。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突出表现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交流,学生既要有足够的实践活动,又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
传统教学模式重在教师如何教,忽视了学生如何学。杜威“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四步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依据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引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先生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的教学主张。实施“四步教学法”有利于全面提高林区高中教学质量; 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有利于促进林区学校发展。
森工系统中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滞后,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三是学困生和厌学生多。“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东京城林业三中,生源整体知识水平不高且差距很大,中考录取分数相差300多分。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们不懈地努力工作,但终因学困生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阻碍着学校的发展。为创设学生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会学,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研部在东京城林业三中开展了“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即引导学习、自主合作、展示提升、反思巩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力图构建、推广一种符合森工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森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东京城林业三中教师在“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应用、修订和完善,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实验学校原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沃土;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实现终身学习;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以研促教,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1. 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的转变
首先,东京城林业三中坚持每周的业务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科研成果,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师课堂教学互评活动,将校本培训赋予鲜活的内容。其次,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师培训活动,并要求教师培训后进行学习体会交流讲座或依据活动特点做一节公开课,让每位走出去的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触动,体会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的益处,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转变。最后,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将“四步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推广项目,让每个教师都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激励教师不断创新。
2.“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步骤
( 1) 指导学习,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教案及导学案设计。实验学校制定了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提出备课坚持“五定”,即: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备课内容、定主备课人原则。每位教师首先独立完成备课及导学案,集体备课时主备课教师主持备课活动,其他成员分工合作讨论制定出统一学案,同时鼓励教师依据本班的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修订,以达到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训练的目的。备课活动另一项任务是对上周教学进行反思,对教案进行修订完善,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实验学校建立了学案审查组,负责监督审查集体备课及学案的进行情况,提前课堂教学一周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案,坚决返回整改,以提高学案的实效性。教师集体备课基本形成了“一课三磨”的形式,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课后备课。目前大部分学科的教师都能较好地完成符合学科特点、具有良好引导效果的导学案,为课题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 2) 制定课堂教学规则,优化课堂结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学案,完成学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填写互动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要任务是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学案的情况,关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相异思维和典型思维及自学中学生生成哪些问题,为展示课的点拨做好充足的准备。
展示学习课堂是教师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确定各小组的展示内容,并组织好学生的展示。小组展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注意观察,耐心、认真倾听学生交流,更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展示中生成的问题及具有建设性的讨论问题等,组织好学生间的质疑对抗。倡导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巩固、提升的目的。教师对展示中的亮点及突出问题要做到科学的指导、恰当评价和激励,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学生的课堂行为应是展示、质疑对抗、辩驳、讨论、总结、归纳、感悟、反思等。展示重在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反思学习课堂是让学生自我总结上一阶段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例如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哪些问题不易理解、难于记忆; 在学习中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惑没有解决等。教师点拨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辅以适当的巩固练习,记录典型问题。“四步教学法”用刚性的施教标准来确定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3) 加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对教师的考核注重以下几方面: 学案的教学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高考链接、问题情景设计、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环节是否明确; 教学设计是否务实高效; 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是否真实; 业务培训是否有收获; 学生评教满意率是否提高; 高考目标是否实现等,使教师课改的规范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 4) 强化学校管理,设立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负责制,经常深入课堂。学校所有班级的课堂全程开放。课改检查组全程跟踪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督促。实验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听评课制度,教务处定期进行学生问卷反馈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 5) 实验学校用《教学质量检测实施办法》来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学班的质量对比分析,并进行奖励。开展“一人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研讨课和名优教师的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3.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师生素质的提高
实验学校加强了体育、美术、音乐及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在提倡高效课堂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为特长生搭建了发展平台,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老教师也有了推动课改的热情,年轻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快速成长。实验学校教师在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验学校学生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讲文明、有礼貌,学习主动积极,互帮互学蔚然成风; 学生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三、“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改进对策
( 1) 实验初期教师在集体备课制定教学案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怎样选择导学案内容? 提出什么问题? 如何设计探究活动? 这些都是教师制定导学案不可能回避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很难建立一个完善、与教学内容相匹配、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导学案,费时耗力,教师产生倦怠,一度动摇了课改的信念。学校领导一方面坚持课改不动摇,另一方面课改领导小组广泛开展同学科不同学年级、不同学科同学年备课组之间交流,博采众长,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具有学科特点的导学案基本成型。
( 2)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1) 初期教师将导学案内容设计的过细,强调总结知识,弱化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2) 初期是将导学案上课前一天发下去,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一方面由于实验学校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完成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实验学校学生学习差异大,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能独立完成。3) 各学科开展导学案教学无疑使学生预习时间延长,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优化导学案,导学案以提出问题为主,注重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在导学案中体现分层次教学思想,课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其次,将一阶段的导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建立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学习的能力。
( 3) 展示学习活动中也曾出现学生发言不踊跃,只是几名好学生进行,不能很好地调动薄弱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首先教师主动融入小组学习中,更多地关注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兴趣喜好,经常走近他们,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化被动为主动。其次还要注重小组建设,教师观察不同小组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具体原因进行小组调整让优弱趋向合理。学习小组建立组长轮流制,以激发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达成组内均衡发展。
教师要着重培养小组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荣誉感,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要注意不能什么问题都用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师生点拨、生生点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 4) 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一度走进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 二是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就忙于讲解的“灌输式”。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强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树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的观念。一方面要求教师明确下达各小组展示的学习内容,要求小组分工明确,人人都有任务,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展示有序进行。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倾听,是否有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质疑对抗中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升华。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切记不能急于表态,而是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争论、评价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自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四、“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 1) “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把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并促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和成长。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 2) 随着“四步教学法”有效实施,东京城林业三中的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高考进线率显著提高; 学生能积极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艺术、体育、传媒、学前教育等特长生录取率也显著提高。
( 3) 教师的课改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老教师也有了推动课改的热情,年轻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快速成长。近两年实验学校教师在黑龙江森工总局教育局主办、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承办的各学科教师岗位培训和教研活动中,在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和综合考核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 4) 东京城林业三中作为森工系统教育教学研究先进单位,代表森工系统在全省课改交流研讨中受到好评。其科研成果在森工系统行政干部岗位培训、森工系统高中校长联谊会上进行交流,敞开课堂迎接各界人士参观指导课堂教学。
( 5) 东京城林业三中教师,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及东北三省各学科教研活动中也初露头角,相继有20多人获得录像课、说课、技能等教学比赛一、二等奖,有30余人获得教学研究成果一、二等奖。
( 6) 健全了“一课三磨”的常态备课制度,完成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科导学案编写工作,“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成熟。
通过“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学会了“读一读”: 学生通过阅读学案、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讲一讲”: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学生由初始扭捏不愿意发言到能够流畅地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养成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想一想”: 通过展示提升与反思巩固,学生学会联想与反思,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使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摘要:“四步教学法”是指将一个学段分成指导学习、自主学习、展示学习、反思学习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其核心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学后导、以导促学、以学促教。实施“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反思 篇三
一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初一和初二年级都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式”教学乃是一种受教育一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式,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高效。
一、重视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
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
例如,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也就是按“导学案”所提出的任务先行自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答案尽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不管答案是对还是错,老师都应给予极大的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从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
自主探究是实施“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摆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的应试教学。
四、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
“动”是一种热情、一种活力、一种对知识的向往,在数学教学中,这种“动”主要体现在“感官动”、“头脑动”、“身体动”几个不同的层次上。感官动,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动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努力观察、感受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头脑动”,要强调思维活动的投入,这是由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思维含量高等特点决定的。至于“身体动”,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去动手解题、亲身实践,另一方面是要学生能够“动嘴”去说,将他的思考成果外化,进而促进其他人的思维,通过思想的碰撞,将个体的“动”发展为群体的“动”,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并勇敢地表达观点、发表看法,形成平等讨论的氛围,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学术交流的舞台。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出自由、民主、信任、宽容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19.2.1矩形的性質(1)
一、1、教学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2、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
3、教学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4、学习流程:自主合作—学以致用 —总结提升—检测反馈—拓展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1.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木器厂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2.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这是什么图形?
(八)作业:课本第104页1、2;课本第112页1、2
三、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引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归纳结论、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
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篇四
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刘家根
根据课题研究的计划,在九年级实施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对课题研究与实施,有许多关于课题的一些感想和认识,现将自己在课题实施过程关于“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作一个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在学生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要进行预习,预习的依据是由教师编写本课题的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找出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老师收集批阅后,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经过讨论、老师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学习。按照此模式一步步的进行,应该对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在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上有帮助,从而在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正确的使用预习案,发挥其在课前预习中的作用,课题实施一段时间后结合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月考,在第八周给本届学生进行了“九年级化学学法指导讲座”,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学习的应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好“预习案”进行课前的预习。
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感觉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于预习案使用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学生把“预习案”当作课外作业和任务来进行使用,再加上每节课后的巩固练习,使学生感觉到课后的作业量大、负担重,却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渐淡却,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降低,学习成绩与前几届学生相比没有觉得有多么大的改观。究其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一、预习案的设计变成了问题的罗列或内容习题化。
问题或习题的设计缺少问梯度。有些问题显而易见,缺乏引导学生思考的力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预习部分的难度就很大,学生根本无法入手,从而失去了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要使导学案能真正成为学生预习的目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有利于学生开放思路,开阔视野。好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教材难点、重点突破,有利于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导”的顺畅、“导”的精彩,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案的作用。因此,预习案中的问题应该结合课题中将要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中的真实性问题,问题的提出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考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还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预习案的使用没有及时进行三查反馈
由于预习案的使用没有及时进行三查反馈,这样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课题结束之后在下课题学习之前一天将下一课题的预习案由学科学习委员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也将这些预习案当成作业,有些学生甚至在没有对课本进行阅读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想象或经验写完,至于是否符合要求、正确与否,就不再管了。而教师则是对学生完成的预习案进行批阅,记录并发现问题,然后上课进行讲解、订正。而这种讲解订正则是根据课前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的,缺少了对学生存在的近共性问题的讲评、个别学生出现问题的辅导讲解。因而,有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发下来的预习案就是课后作业而按照作业来处理了,没有真正地起到预习案课前预习的作用。因此,对于预习案的使用,一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其作用,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预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的基础和达到的学习目标来认真、如实的完成;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要及时的批阅,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所存在的近共性问题,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根据该学习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有针对性对进行有效的渗透、集体讲解与个别辅导讲解相结合,这样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预习了,学习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与创新能力。
此外,预习案的设计与使用过于僵化,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5.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五
育英小学 贾庆忠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高效课堂的探索方面认识和体会更加深刻,要取得较高的课堂效益,就必须对影响课堂效益的因素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点滴成功,也有很多的不足,反思过去更好地把握未来,为了学生的将来,就要加强研究。
首先说说收获,任何工作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付出努力后能否取得成功并不一定,这就要看付出努力的方式和方法,方式方法对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提高课堂效果方面,遵循的原则是“立主脑、剪枝蔓”,通过抓住课堂的主线,去掉没有必要的多余环节,少说废话少做无用功,围绕中心组织教学,把握重点进行反复的训练,对于毕业年级而言,既要确定重要知识点更要确定重要学生,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逐步取得了进步,这一进步是明显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己所做的高效课堂实践工作,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总结一下对于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大有裨益。一是高效课堂的意识没有一以贯之,坚持不够恒久,有时候还是按照自己的***惯浪费了很多时间;二是两个重点的把握上很需要下力气进行研究和探索,尤其是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和训练方面,训练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认真的思考,虽然重点抓住了可是训练的方式和方法不合理,直接影响了最后的结果,我们的教学是过程和结果双重标准来衡量的,只有好的过程没有好的结果不行,不重视过程结果肯定也好不了,课堂实施的过程要继续完善和紧凑,去掉拖沓和散慢,把握收放的“度”,该收必须收该放的也必须要放开;三是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总结还远远不够,没有深入进去,紧紧停留在表面上,甚至对于表面的探索还没有持之以恒,这就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更直接地影响了课堂的效益,可以说不改正不提高,其结果既害人又害己。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面对课堂上求知若渴的学生,他们期待着老师能够给他们带来精美的课堂,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自在,师生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经过双方的努力把每节课要做的事情都做好,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担负的责任不言而喻,无论到什么时候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要主导好课堂就要做到准备十足,心中有课堂心中有学生,学生的参与度是决定一节课成败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首先准备的是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用什么方法通过哪种途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师面对学生要做的工作之一。总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调动自己的情绪,磨炼自己的基本功,丰富自己的课堂表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课堂的活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自己的课堂,盼望着上自己的课。
育英小学 贾庆忠 2014年03月19日
6.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六
一、改变备课方式,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1)备内容: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要落实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听、说、读、写、演、练等课堂活动。
(3)备训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活动),去粗取精,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
(1)教学内容的高效性。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学三维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生活化、过程活动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3)教学方法的高效性。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更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
(4)教学交往的高效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教学手段的高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讲求使用效益。
(6)问题设计的高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三.训练检测的高效性。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控制课后作业的质和量。科学安排学生的作业时间、品种,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做到四精:精选、精编、精练、精讲;四必:有发必做、有收必改、有做必评、有评必补。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四.课后辅导的高效性。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五.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主角,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通常一节英语课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可是学生真正愿意学习、始终认真听课的却并不多,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更不用说高效了。在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的高效课堂建设中,这种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当然是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了,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把初中英语课堂也建设成为高效课堂,真正在英语课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呢?
第一,教师要认真编写好导学稿,这是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前提。高效课堂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编写好导学稿。若要真正让我们的英语课做到高效,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编写好导学稿,因为只有教师编写好了导学稿,学生才能按照导学稿上的学习目标、语言点导学以及预习作业去认真预习课本,学生的预习有了目的性,预习就不会盲目。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可以知道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重难点是什么;结合语言点导学,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以及对学、小组讨论,可以理解课文中的大部分内容;然后通过预习作业来检测预习的效果,可以发现在预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或是反馈给老师,在课堂中解决。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查阅资料,要确保导学稿有利于学生的预习,要让学生真的能结合导学稿充分预习好课本内容,从而保证不会因为预习不充分而影响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
第二,要让学生认真预习,这是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基础。有了有利于学生预习的导学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督促学生认真预习了。只有让每一个学生认真预习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高效,否则,每一个问题学生都一知半解,或是根本不懂,我们课堂又有何高效可言呢?所以,指导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是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基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自主预习课本内容。
由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指导好学生预习,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在预习课本时,一定要认真把课本中的内容阅读两遍,同时结合导学稿上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课主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结合音标试读本课生词,并且尽量在预习时就做到会写本课的单词;在掌握了单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结合导学稿上的知识点试着理解课文;在学生自学了单词和课文之后,让他们结合预习作业中的问题,检测自己预习的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对学、群学,解决自主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个人自学能力毕竟有限,在学生自主预习之后,对于单词的读音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一定还会有问题,所以对于学生自主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指导学生对学、群学。对学是指导学生结对学习,群学是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自主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单词的读音不会或是课文中某个知识点不理解都可以通过对学、群学来解决,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再次,要充分发挥学习组长的作用,指导检查督促学生预习。无论是学生自主预习还是对学、群学,教师可以指导的时间毕竟有限,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学习组长的作用,让学习组长以及学科组长对预习的各个阶段进行指导,并及时检查督促本组成员的预习、导学稿的完成以及预习笔记,尤其是对于本组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组长在预习时也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让他们能读好、写好本课的单词,并能理解课文中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保证本组每一个成员都能充分进行预习。
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这是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保证。学生在结合导学稿充分预习课本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高效课堂要做到高效,学生在课堂中的大胆展示是必不可少的。高效课堂是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把自己通过预习所掌握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展示出来,通过个人展示以及在课堂中和其他同学交流的结果,使得所掌握的知识更加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做得只是个观众,或是只给予适当的点拨,不可以再过多的讲解。因此,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一个学生课前预习的再充分,可是却不敢把所学到的知识展示出来,或是在展示时不知如何表达,预习的再好又有何用?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并要教会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示,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第四,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是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动力。
英语学科要学习的内容多,初学英语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激情很高,很乐意学习,学习劲头十足,可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词汇量的增加,语法难度的提高,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不愿意学习了,很多学生逐渐掉队,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学,却是被动学习,这种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怎么会好?所以,若想使得英语课堂教学高效,推动英语高效课堂建设,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后,在课堂大胆展示后,教师要给以及时的评价,多给学生以鼓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对导学稿预习的评价,对预习作业展示的评价,对课堂展示的评价,对课本知识提出质疑的鼓励,对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纠正错误的奖励,对完成作业的评价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预习、主动展示、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而把这些都做好了之后,一定会对课堂教学有利,使得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高效。
第五.教学交往的高效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手段的高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讲求使用效益。
7.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篇七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轻负高质的出路。
当前,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仍持续难下, 课堂教学的低效是主要原因之一, 课内低效课外补的现象尚未根本革除。
2. 有效教学的深化。
2008年, 我区启动了有效教学行动, 在所属中小学全面实施, 分备课、上课、作业三个专题逐层推进, 但在实施过程中感到难于深化。而只有建设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才能以点带面, 切实深化有效教学行动。
3. 课程理念的落实。
课程改革理念正引领和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但我们调查认为, 许多一线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仍相对脱节, 或貌合神离。只有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模式, 才能引领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真正落实课程理念。
(二) 课题研究意义
1. 促办学提格。
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全面的育人质量, 研究并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课堂高质、课外轻负, 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 促质量提优。
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为抓手, 以学生“乐学、能学、会学、学好”为诉求, 大力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切实促进教学质量转型升级发展。
3. 促教师提能。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研究认为, 区域教育质量的科学、持续发展, 需要精英教师的引领, 更需要大众教师及区域常态课堂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和程序, 能体现教学规律效能的教学活动规范形式。作为结构框架, 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 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以高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简言之, 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最高效果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教学, 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为最高目标。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高效课堂教学总体要素研究。即定性、定量相结合, 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三级要素和相应的量化评价表。
2. 高效课堂教学主要模式研究。在总体预设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基础上, 分学科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创建课堂教学高效模式。
2. 促进师生共同高效发展。
(四)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和思考
(一) 课题研究的成效
1. 建立了高效课堂教学要素体系 (见表1)
表1所列要素体系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引领, 力图体现下列思想:
⑴“三标”要素指向。“三标”即一个坐标, 两类指标, 三维目标。一个坐标:师生共同构成课堂教学坐标系, 教师为横坐标, 学生为纵坐标, 第一象限的无限空间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气场。但是本要素体系侧重考量的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发展, 高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教师隐藏在学生后面, 学生的表现与发展与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考量的是学生, 触动的是教师。两类指标:每一个二级要素分别由一对定量和定性指标构成, 可定量观测, 可定性描述。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散表述在三级要素中, “知识和技能”目标定量呈现, 当堂可测;“过程和方法”目标定性呈现, 当堂可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定性结合定量, 可测可量。
⑵“三主”高效导向。“三主”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课堂的主线, 学得是评价的主尺。传统的课堂教学, 都是从“教”的角度考虑并实施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 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 并为学生高效的“学”服务。凸显“三主”, 目的是干预传统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师的统治地位。但是我们不矫枉过正, 不放弃教师的主体地位。本要素体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课堂的主线, 学得是评价的主尺,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⑶“三力”价值取向。“三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本要素体系强调, 学生的课堂学得应以能力为重, 坚持学习能力为能力之基, 实践能力为能力之本, 创新能力为能力之源。高效课堂教学必须指向“三力”培养。
本要素体系给各学科高效教学研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本要素体系理念指引下, 部分学科研制了高效课堂教学量化评分表, 如初中语文凸显了学科本位、“基于学生未知未能”来展开课堂教学等核心理念 (见表2) 。
2. 创建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认为, 学段各有区别, 学科各有特点, 只研究、规定符合教学规律与课程标准的属于高效教学的“质”的理念而不提供总体模式结构, 更能为学科高效教学与区域高效课堂教学提供无限的张力。因此, 在高效课堂要素体系引领下, 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历时两年半, 研制了下面学科教学模式 (见表3) :
我们研究认为, 上表所列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共性的实施策略为:
⑴立足“三基”:基于课程标准, 基于教材解读, 基于学习起点。高效课堂教学是基于高质量预设教学方案的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预案, 应是立足“三基”、融通“三基”的预案。立足“三基”, 要求教师整体思考课标、教材、学情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并在自己的专业权力范围内作出正确的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决定, 预设包含课标阐述、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的活动、学的活动、作业设计与布置等要素的教学方案。本策略特别强调“基于学习起点”, 包含师生同步进行的两个环节:一是教师充分预设学生学的活动和可能出现的疑问疑难;二是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展示已知、已能, 暴露未知、未能的知识与能力。自主学习的环节, 是学生整个学习环节中与教材 (文本) 独立对话的唯一机会。
⑵强调“三重”:重生成, 重活动, 重点拨。高效课堂教学是重视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教学。高效课堂教学不是静态教学预案的照搬实施, 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后展示的已知、已能和未知、未能等具体教学情境不断调整和修改预设方案、教学活动并适时、恰当地点拨, 组织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来达成高效教学。“三重”策略要求教师在动态教学情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执教能力和教学智慧, 以保证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的高效的活动、鲜活的经历、全新的体验。
⑶聚焦“三质”:学习方式之质, 内外作业之质, 学力发展之质。高效课堂教学是追求教学效果富有成效的教学。学习方式之质, 摒弃“自主”旗号驱动下表面热闹的课堂, 而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合规范性, 教学秩序具有向自主性。课内外作业之质, 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高质量的作业 (练习) 设计与布置之质, 用来证明学生在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意向方面的进步。学力发展之质, 聚焦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方法、途径, 努力达成真正的高效教学结果。
3. 拉动了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校本研训
⑴学校“三层”推动:联盟层面、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在区级层面研究推进的同时, 联盟、学校紧紧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总体要素体系和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如湖州四中教育联盟“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合作项目、湖州十一中教育联盟“关注学生健康,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湖师附小“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八里店小学“交流评价式”教学模式等, 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 湖州十二中“主动快乐”学习模式被列入全省“转换育人模式”典型。近两年, 我区围绕促进质量转型升级发展思想, 细化学科高效教学模式的省、市立项课题23项, 区级立项研究79项。目前,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春潮涌动, 方兴未艾, 广大教师参与高效教学, 思考高效教学, 并享受“高效教学”给我们带来的丰硕成果。
⑵教师“三位”提升:理念站高位, 行为居本位, 反思讲品位。本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突破了以知识为教学思维起点的演绎式教学惯性, 开辟了一条以“自主为主”“能力为重”为核心理念的探究式教学思路。从教学调研与学校反馈考量, 广大教师站在理念高位、教师本位, 拓展了教学思路, 运用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从关注自己的讲解, 转向了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效, 转向了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调控与帮助扶持, 并在高效要素体系视阈内积极审视自身、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自觉的改进意识, 把反思的收获运用于对日常教学的改进。
⑶学生“三增”发展:兴趣增浓, 学力增强, 发展增速。据课堂观察和学生座谈抽样, 对学习的兴趣浓度, 试点学校由原先的37.8%增至69.3%, 其他学校由原先的35.4%增至63.3%;学生被动接受率, 试点学校由原先的55.6%减至18.9%, 其他学校由原先的54.4%减至23.7%;学习方法学得率, 试点学校由原先的34.2%增至63.3%, 其他学校由原先的35.6%增至61.8%;认为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者, 试点学校由原先的24.4%增至53.1%, 其他学校由原先的25.7%增至51.8%。总体研究后认为, 本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自主”的高度体现与“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意志、方法、能力、持续发展后劲等, 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
(二) 课题研究的思考
1. 客观评价。
模式的研究与推广过程, 也是对模式的检验与评价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如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化问题, 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体系、基于学生学情预设方案与课堂生成调整的磨合问题, 学科教学模式限于某一课型的局限性问题和某环节实施的细节性问题等。我们将根据我们的研究能力和现实需要适当选择, 研究解决。
2. 系统研究。
高效课堂除了自身的要素体系、实施策略等, 还需具备高效备课策略、高效作业策略。在本课题研究的同时, 作为本课题的附带研究成果, 课题组已有意识、富前瞻性地将备课、上课、作业关联起来进行研究, 形成了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的备课与备课管理策略、制定了作业以“质”控“量”管理与评价等意见, 但还存在系统不强、关联不深、操作不顺等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建立体系。
下阶段, 我们将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置于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 并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 系统研究高效备课、高效上课、高效作业的基本原则, 并提供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操作的程序与策略, 并由此建立区域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本课题研究以轻负高质的出路、有效教学的深化、课程理念的落实为背景, 以高效课堂教学为理念, 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质量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 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 重点建立了高效课堂教学要素体系, 创建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既取得了实际成效, 又发展了教学评价和丰富了教学模式。
8.践行教学反思 争创高效课堂 篇八
一、教学前的反思能促使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由他们组织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是促成学生历史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想真正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就必须在课前反复推敲一稿形成的教学方案,深入研讨《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全面阅读中学历史教材和相关资料,细致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通过教学前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反思,准确定位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思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下文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1第5单元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以下简称《外交》)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
《外交》这节课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三个重大成就,即“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关系正常化”。从教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史实,也就是历史知识,比如中国如何加入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过程等等,如果仅以了解这些历史知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好像略显肤浅。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这两句话的表述中,我们只能看出对一个个历史史实的能级要求,即“简述”、“概括”、“了解”、“探讨”等。
如果在教材和课标中选择任何一个作为教学目标,都会有失偏颇、以偏概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深入进行教前反思,把教材、课标和学情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展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的源泉来自教材,能级要求来自课标,过程与方法的设置结合学生的现状和教师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源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这种有机结合形成的三维目标,才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才能体现本节课知识的教学要求,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法与学法的揣摩、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视,才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才能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二、教学中的反思能及时补差纠错,调整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教学情境、进程、态度、内容、方法及时反思,以便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同时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进行有效调控。只有通过课堂中的急性反思与调控,才能抓住有利时机,补缺纠错,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高效进行。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体验、感悟和创造。而这一过程常常会使学生于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和生发出创新火花,此时需要教师迅速反思课前设计,及时捕捉学生流露出的信息并加以重组整合,及时调整课前设计方案以应对突变。例如笔者在上《外交》一课时,根据课前准备,把教材与其他地方收集来的图片、表格、材料、音像等资料融合成一体,通过科学设计,形成了一个个形式各异、各具特色、活泼新颖的教学新资源组合,并设计成精美的课件,其中有教材知识组合成的知识框架表、多组照片构成情境材料解析题、剪切后的录像片断等等,可谓丰富多彩。笔者本以为用精美的课件、多样化的设计、互动式的课堂一定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可在上完第二个子目中美关系改善后,忽然有位学生问道:“70年代初美国为什么一反常态,积极与中国改善关系?”这个问题课标没有要求掌握,人教版教材中也没作介绍,事前笔者也没考虑向学生介绍,如果仍然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学生会永远存有疑惑,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情急之中笔者短暂反思教学设计,找到了问题出处,立即调整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先给学生补充讲解了70年代中美苏三国关系变化的原因,等他们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后,再按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虽然这一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及时反思与调控使得课堂教学更趋合理。
三、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方法在循环教学中得以改进,教学经验理论化
历史学科平常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很多,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临场的失误,有教学中的灵感也包含有意识的大胆创新,有自己的教学案例也有他人的案例碎片,如果课后都能将这些及时记录、加以反思并写成札记,经过长期积累,这些札记都将会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教学经验总结。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并能为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和高层次的教育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教学后反思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是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学历史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外交》一课教学之后,曾经对教学中出现的两个问题进行过反思。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与教材相关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点教学问题。本课中出现的“美国70年代与中国关系改善的原因”就属于这类。高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如果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还要补习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肯定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增加课时显然不可能,怎么办?经过认真反思,笔者认为如果能设计一份预习提纲,把课上要用到的相关课外知识事先放在上面,让学生在预习时解决,到上课时的进度自然就加快了,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份既科学又可行的预习提纲,在第二个班上课前使用,效果很好。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启发学生课堂上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情感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的全程参与,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成为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上完《外交》一课之后,笔者认真反思了这个问题,并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作了调整,其中,在讲完中国加入联合国时,笔者增加了两个思考题:(1)如果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当联合国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时,你的心情会怎样?(2)当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权时,你有何感想?通过增加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把本节课的情感教育推向高潮。笔者将教学反思后形成的改进方案用于另一个班级的教学,相比之下,课堂气氛明显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事后,笔者将上述反思札记整理成文,发表在校报《课堂教学研究》栏目中,得到了同人的高度赞赏。
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保证有效教学、力争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历史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反思意识,在反思中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分析过去来认识自我、矫正自我、超越自我,一点一滴地完善自我。通过反思实践来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总结来升华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力争成为专家型教师。如果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再思索,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所有课堂一定会成为高效课堂。
9.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九
刘衔忠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慢慢学会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理解高效课堂的各个环节,认识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形成高效课堂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因班级的重组,以前较为积极主动的学生被调到了其他班级,相应的一部分其他班级中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习惯不是那么好的同学来到了我们班。于是在开学后的两周,重点放在学生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使学生们习惯本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之后重点培养各小组中层次相对要好一点的学生,由这部分学生来带动本小组的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所有同学共同进步和提高的目的。
七年级下册课本的总体结构,第一单元以成长的过程为主,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对父爱的倾情描绘,有励志成才的童话故事,也有激励人生的抒情诗歌,更有成长细节影响人生发展的哲理文章。这些课文,学生们的比性喜欢,学习积极性还是不错的,是故我注重学生们的自习引导。以教材为基础,以导学案为载体,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为主要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课堂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主动把自己掌握的东西和别人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自己。课后的辅导练习,作业的监督完成,实习老师做了很多。
第二单元是爱国主题的文章,由于有了前一阶段的学习,高效课堂方式的运用更加熟悉。这一阶段我主要是通过几篇课文来训练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多的是通过写作训练的进行的。其中像《黄河颂》一文学习后,我在知识拓展中重点加强“啊!黄河!„„”句式的训练,学生们也尝试着写了很多,部分句子很精彩,如“啊!黄河!您浊流奔腾,挟千斤之势,唱出中华民族的赞歌,浑黄的液体是您精神的象征,就犹如中国人血管里奔流的浆液。”“啊!校园!您是无数学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正因为您的圣洁美丽,无数的纯净灵魂才能以茁壮成长,啊!我愿您更加美丽安详。”同样在《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中我也设置了仿写,看其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
10.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十
一、重视程度还不够,实施还没放开手脚。
虽然校长和教导主任一再要求和希望,从初一级开始推广高效课堂,可我总觉得初一级学生的情况自己不太熟悉,无法掌控课堂秩序,所以在推进高效课堂实施时,步子迈得很小很小心,生怕放开后无法收场,无法向领导和家长交代。可通过逐步的实施后,我发现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完全不必担心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学校不但会持之以恒的推进高效课堂理念实施,还会想方设法为我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所以下一步,我可以大胆的事实,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边摸索边试验,逐步体验到高校课堂的好处。
好处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渗透,课堂展示迎合了初中生好表现的特征。课下与学生交流,他们告诉我:“以往只听老师讲,学会不久又忘了,忘得很快,可现在自己学,学一遍就记住了,不容易忘。”有了这样的感受,我们更应加强对实施高效课堂的信心。课堂展示时,学生表现得非常踊跃,虽然书写的不是很规范,表述的不是很流利,但学生已敢于表现自己,挖掘自己,因此老师上课很轻松。
好处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渐渐加强,小组学习效果逐步提高。小组学习之初,学生只顾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不知合作,不敢交流,小组学习形式形同虚设。经指导示范后才慢慢开始交流,小组长的作用还是有限。通过不断的指导鼓励,小组长才略知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开始担任小组内的`重要角色。小组长分派学习任务,辅导学困生,检查尝试题,批改预习题,分担了老师责任,使老师上课比常规课更轻松,更容易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
好处三,学科组经过讨论、研究后确定备课思路和方法,在有一人主笔的备课方式,节约了老师时间,有凝聚了老师的思想,使教学案的设计更精要更能把握教学主旨。
1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问题;高效;课堂;反思
自从学校提出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来,我按照学校的要求不断反思:我认为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的自学和探究为前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高效课堂不仅是教学的高效,还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教学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现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创新,还是按照以前老旧的教学模式来讲课,单纯地讲解知识点,没有教学趣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方式不当,课堂失去教学效率。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很多教师只从字面意思理解,没有深入了解,在课堂上使用了不恰当的教学方式,造成教学混乱,教学效率低下。
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个人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成不变的计算题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反感,所以我在平时训练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采用竞赛形式,我们班按组别分成了A、B、C、D四个大组,每天评出优胜小组,每人加5分,并公布其他小组与优胜组的差距,争取下一次迎头赶上,如果连续一周优胜则每人加一面小红旗,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红旗是很在意的。还有做游戏的形式,用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要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让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班有个别学生,他们在课上不敢发言,很胆怯,尽管回答的是正确的但声音也非常小。我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这一学期中,他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这样的课堂,我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的教育目的!
三、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认真书写等,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于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四、重视验算,保证计算准确率
小学生计算时常出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粗心大意,这也是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治学一定要严谨,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品性、习惯最初都源于对家长和教师的模仿,同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并直接源于教师的示范。如教師的书写、运算方法,解答和检验的方法,及常用分析、推理方法,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示范质量的高低和示范模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模仿效果。因此教师应切实加强自己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严”教下形成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做运算题时不是一做完就了之,而是从运算法则、运算符号、计算的准确率等多角度来检查每一道题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先保证了正确率,端正了学习态度,也培养了学生“严、细、实”的习惯。
12.优化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 篇十二
第一步:自主研习
高效课堂最显著的特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 自觉探究, 自我反思”为主。我校大胆采用“学教相辅”的崭新教学方式, 即学生根据老师课前预设好的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活动导学单”自主研习课程内容, 走进文本, 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 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作为自学成果, 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或不能理解的内容, 要做出标记或形成问题菜单, 以便上课时进一步学习或直接向老师、同学提问。这里的疑问也是学生的劳动所得,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自主研习的过程, 不在于对本节的内容全面掌握, 而在于全面了解, 特别是对不能理解的地方有明确的印象。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 可以避免听课时的盲目性。这一环节操作的关键是活动单的制作。
集体备课是活动单高质量制作的保证。对于所讲内容提前一周告知全组老师, 要求老师认真研究课标、研究课本、研究教材、研究生源, 广泛查阅资料, 然后在规定的时间、规范专用的地点集中备课。先让各位老师各抒己见, 谈谈各自对教材的理解以及重点难点的处理, 然后由骨干教师根据全组老师讨论的内容加以综合整理, 形成一份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的活动导学单。学习目标, 实质就是我们备课时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的, 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活动方案, 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操作可行, 活动形式多样, 如查阅资料、讨论、竞赛、游戏、参观、表演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生源都是制作活动单的条件, 我们要依据这些条件, 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活动单。比如, 学习目标的设计, 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设计, 基础较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应从低要求起步, 较为抽象的内容更应设计好多层次、多台阶, 以降低思维难度、缩短思维的跨度。
第二步:合作究疑
合作究疑: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 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 发挥各自优势, 甚至激烈的争论。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把学习当作乐事, 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合作究疑”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 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培养学生良好的是非认知品质, 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
这种方法, 先要将全班分成6-8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6-9人, 每人至少担任一门学科的课代表, 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个体自学与生生相辅, 重在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引导传授, 每课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这样的课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操作分为两个层面:
1、小组互助
学生在自主研习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 对一些较浅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 这时可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的自学成果充分地展现出来。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参与、主动参与。从而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为所有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自我改变的机会, 同时让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沟通, 这样会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地探索知识, 形成一种主动质疑的能力。
对于同学们自主研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在学习小组里合作完成, 即生生互动。小组交流所不能完成的, 由小组中心发言人以菜单的形式交给老师, 由老师协调求助于其他组, 在全班解决, 或直接由教师讲解。这里的问题提出, 可以口述表达, 也可板书表达;可以只提不能解决的问题, 也可展示有价值的问题, 起到交流、共享的作用。
2、点拨释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教师可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解决, 也可加以适当的点拨、提示, 让学生自己解决, 但绝不能包办。
对于成果展示式的问题, 可让学生主持, 通过点将、比赛等形式进行交流, 起到穿插巩固、共同提高的作用。
这一环节, 教师应起到“导”的作用。要强调的是, 这一过程中, 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把自己的理解、见解或疑惑大胆地说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步:适度拓展
适度拓展:有效课堂的标志之一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适度拓展生成。所谓的适度, 一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加以引导, 基础好的更上一层楼, 基础较差的让其掌握必须掌握的“双基”;二是要在知识与能力基本建构的基础上适当延伸与深究。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在此环节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合作究疑的过程中, 有些问题学生看似解决了, 而实际上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或答题不够规范。这时教师就要自己讲解, 加以引导, 点拨矫正, 点拨升华。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知道概念理解或证明的对与错, 知道错在哪里, 错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概念;同时告知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进行变式变换变型以及规范答题的要点。通过这样的点拨, 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 并培养学生丰富、独到的良好思维品质, 使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开发思维引申, 并与高考接轨, 练在平时, 感受高考, 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第四步:评价巩固
评价巩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无论是书面检测还是口头测试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评价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创造性地“做”, 不搞死记硬背;评价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而有节奏地完成。这个环节犹如“实弹演习”, 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 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 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 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 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 让学生进一步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
反馈测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般可在检测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知识。检测的手段, 可以口试, 也可以笔试, 笔试的效果要好一些。
如果笔试, 一般采用学生用红笔互评的形式进行评判, 学生会更投入、更积极。对于出现的问题, 要及时纠正、纠错要狠, 可以让他写, 也可以让他说。一人出错, 教育全班。
“四步”课堂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宗旨是: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第一步教师只起一个“导”的作用 (目标引导、方法指导) , 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初步达标。第二步, 学生自学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又是首先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完成的, “小组互助”环节中教师的参与只起一个促进作用。“点拨释疑”环节中教师的作用要大一些, 但也只是点、拨、启、诱, 或者评判激励, 还是通过学生完成的。注意:教师绝不能越位, 这是本环节的关键, 也是最难把握的。第三步,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引导或点拨, 适当加以总结概括, 将学生是是而非的问题讲深讲透, 并揭示解题一般的规律及答题要点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提升。第四步达标测评和巩固提升, 也是学生的活动, 教师至多也是一个评判激励者和帮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07-11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08-29
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07-09
银山镇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07-27
“2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08-2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07-27
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高效课堂模式研讨材料07-12
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体会07-03
肃宁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尝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