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如何减负

2024-10-05

中小学生如何减负(共10篇)

1.中小学生如何减负 篇一

减负提效,重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主阵地,要想实现“减负提效”,就必须深入到课堂教学的领域中去,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通过加强“课堂结构”的优化,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采用“多样化”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记忆负担、作业负担,增加学生的创新思维负担,给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得到更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使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效减负的主阵地,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关键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优化。具体在操作上,要求做到“六个要”。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对自己上课的教案要了然于胸。课前准备好小黑板、小卡片,课堂练习本发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的书本、文具用品摆放整齐。预备铃响后,可根据上课内容选择一些乐曲、为本堂课的导入和顺利进行创设情境、也可采用优美语段的诵读等,努力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充分运用好课前两分钟、上课铃一响,师生即进入教学状态。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什么,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目标、还包括情感目标,而这些目标又同一蕴含在教材的语言文字中,所以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度,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使听、说、读、写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三、设计教法要精心

我们在教学时应做到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根据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精心选择以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直接突破课文重、难点。

1.抓题眼抓准内涵丰富的题眼,从问题入手,探索课文思路的来龙去脉。

2.抓篇头抓住文章的开头进行剖析,从而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中间也就是说抓住课文中间的关键词句,上接下连,双向扩展,快速理解课文内容。

4.抓篇末从文章的结尾入手,然后返顾全篇,向前逆推。

四、思维训练要到位

学生的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是语言水平上的思维,思维的发展总是与语言发展同步协调向前发展的。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也发展了,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加强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2.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变的方法解决问题。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进行训练。它要求学生用多变、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采用以下训练:(1)用同义词替换句中的词语。(2)一个意思用多种句式来表达。

3.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开拓学生视野。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情节,合情合理地思考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尾。经常进行这样发散性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某一问题有很多答案,那么思路就可以这一问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展,以寻求众多的适当的答案。

五、方法手段要优化

现代化教学媒体正发挥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功效。它直观、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我们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证明,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六、作业布置要多样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旨在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做数量上的游戏,而应重视作业质量的研究,真正实现“减负提效”的作业目标,在这一问题上,我注意做到以下二个方面:

1.作业难度层次化,切实减负。

为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只布置一般作业题,优等生可免做;第二层次只布置一些发展题,后进生可选做,其他学生必做;第三层次要求布置一些提高题,除优等生必做外,其余学生可选做。

2.作业形式多样化,力求提效。

以前布置作业形式上多为动手抄写,缺乏动脑环节和多种感官协同运动,致使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较低,因此,在谋求高质量课外作业时,必须改变作业形式单一的弊端,使作业形式多样化。例如,用几个规定的词语编一个小故事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精心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在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同时,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以达到减负提效的良好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中小学生如何减负 篇二

一、重视口算训练, 为笔算和估算打基础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个果园收苹果816千克, 收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4倍, 大约收梨多少千克?估算时, 就要想到816约等于800、800乘以4等于3200, 所以, 大约收梨就是3200千克。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坚持经常练习, 达到熟练。例如:450×20=?先算45×2, 得90, 末尾添一个0得“450×2”的积, 再添一个0得“450×20”的积。口算训练必须是有代表性的, 必须结合内容进行各种类形的训练。

只有学生弄清算理, 运用了正确的计算法则和进行分析推理, 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例如:57.76/15.2=?教师在讲解时指出, 除数是几位小数, 被除数是几位小数, 要使商不变,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被除数也要移动几位, 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计算。教师要重视算理, 使学生对于运算法则做到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 例如:75+x=89, 讲解在解此方程时, 根据是其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即=89-75=14, 或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利用简便运算的思路。例如:3500/25/4=?要求说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可以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即3500/25/4=3500/ (25×4) =3500/100=35。加强对错题的分析, 指出造成错误的原因, 并将正确思路和错误进行比较, 让学生知道如何改正错误, 使学生会分析推理。

二、通过观察, 找出计算的技巧, 形成计算能力

在计算的过程中, 学生的观察力表现为学生能正确、迅述地感知数据和算式以及各数据之间的关系, 发现它们的规律。例如:7.8+88+2.2-1.9=?学生如果不去认真观察, 按照运算顺序去计算, 那么就要复杂一些, 学生通过观察数据之同的特点, 就可得出7.8+2.2=10, 用10-1.9=8.1, 最后88+8.1=96.1, 这样计算就大大的简化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于发展学生观察力的材料, 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做和分析。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技巧和方法,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知识, 而且有助于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教给学生根据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例如:352×101=352× (100+1) =352×100+352×1=35200+352=35552。教给学生计算技巧, 使学生掌握简便算法。

教师通过教学, 使学生理解数学定理、法则、公式、性质、概念。单独理解还不够, 还必须进行适量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并形成技能的目的, 在做练习题时, 教师必须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来指导, 在布置作业时, 要合理安排各种类型, 不同内容的题目配合训练, 作业要有重点, 有目的进行, 还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由于部分练习应该在课堂上完成, 家庭作业不宜太多, 太多了反而达不到练习应有的效果。计算法则、公式、定理等都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 它对学生的计算起作引导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各种定理、公式和法则时要加强引导, 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对于每个单元要有重点地复习, 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各数学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进行比较和概括, 使学生对所学过的数学规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有利于牢固掌握和深刻理解以及灵活应用。例如, 学习了小数四则运算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 从低位开始, 相加满十进一, 相减退一作十。小数乘法: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 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左边起数几位, 点上小数点, 位数不够补0。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按除法法则算,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数是小数先去掉除数的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方法算。

通过比较, 概括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 学生可以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进行正确的计算。

三、要求学生牢记一些常用数据, 提高速度, 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计算的过程中, 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 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节省时间, 例如, 常用的乘法口决, 加减法表, 还有一些常用的数据, 例如:25×4=100, 3.5+6.5=10, 75+25=100, 125×8=1000等。

在计算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如在做作业时, 独立完成作业, 细心抄写题目, 认真改正自己的作业错误,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无论题目是否要求验算, 都要认真验算, 验算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中小学生如何减负 篇三

一、帮学生找到物理学习入门的金钥匙,减轻心理负担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因素之一,可以说是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入门的金钥匙。众所周知,与高中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一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有意无意地获取了知识,并且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实验、事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力争使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帮学生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减轻学业负担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而现如今在有些学校,学生讨厌学校、厌恶学习的事情依然时有发生。那么,如何让学校和教师真正服务于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呢?这让笔者想起了达尔文所说的一句话: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是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学生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有人非常形象地说:“与其给以千条钓到的鱼,不如掌握钓到一条鱼的方法。”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和其他学科一样,物理的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也应放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业负担。

三、让高中物理课堂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乐园,减轻课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打破“堂上由着老师灌”的局面,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其关键是优化课堂结构,让高中物理课堂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乐园。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尽可能营造宽松课堂环境,让自己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思考的情境,多一些尽可能多的活动的余地,尽可能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试着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每天要在课堂上坐六七个小时,如果教师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只管往里灌,学生的心理负担必然会加重,会更厌倦学习,而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那样的课堂也会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乐园,自然而然地也就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开展有益课外活动,减轻学生的心理、课业负担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教育改革,从各国物理教学改革的情况看,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当今国际范围内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事实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有益课外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而且能够寓教于乐、寓理于娱,让学生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通常情况下,学生课业过重、心理压抑时,也希望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实现心理活动的迁移,在活动中忘却过去,找回无忧无虑的自我。让每个同学都能在不同场合多露脸,多闪光,以成功激情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通过以上活动实现了物理课程目标,变学科的“封闭型”为活动的“开放型”,为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舞台,以情激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五、通过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现实中不仅中小学生需要“减负”,高中生也不例外,也是应该通过规章制度,保驾护航,减轻他们过重负担的时候了。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把劲使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来;要精选习题,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杜绝有偿补课,提倡为学生义务补缺补差等。加强教学研究和对学生的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提高优秀率,改革考试制度、评价制度。

总之,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也都打题海战,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强化记忆,这势必会造成学生作业负担、思想负担过重,这也是为什么“减负”会成为了一个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的原因。可以这样下结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中的毒瘤顽症,它已经严重地影响着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中的一员,有必要帮学生找到“减负”的金钥匙,真正在自己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做到“减负”而不“减质”。

参考文献:

[1]田光阳.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J].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2007,(05).

[2]邱斌.伦理视阈中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M].昆明:云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4.上班族如何正确减负 篇四

下面教您如何远离职场压力,正确减负:

1、有效地组织你的工作,切不可盲目工作,计划工作很重要,把你每个时期要完成的工作量化,分时间分时期的完成,有效的工作安排可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工作,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2、处理好办公室关系,与同事建立好良好的愉快关系后,可以解决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团队的力量会大于个人力量,而且和谐的工作关系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及时做好工作总结,一是总结经验,二是为我寻找自信。为将要进行的工作,制定一些短期计划,做尽可能细致的正在准备。

4、工作间隙学会放松自己,可简单做个减压操,或者起身倒一杯水,不要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学会利用间隙适当放松自己。

5、拥有私人空间,不要一天24个小时总想着工作,要与家人、朋友在一起享受生活,每天寻找时间放松,如呼吸新鲜空气,做适量的运动,散步,这些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大脑,恢复精力。

除此之外,可以利用一些食物减压,

一项最新医学研究发现,一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释放压力。比如含有DHA的鱼油,鲑鱼、白鲔鱼、鲐鱼是主要来源。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减压,金枪鱼、巴西栗禾垠蒜都富含硒。维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减压好帮手,多吃谷物就能补充。工作的间隙,可以不可以来一杯冰咖啡,能够非常好的舒缓心情,在饮食上下点工夫,可谓举手之劳。

5.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减负增效 篇五

学生的作业负担太重,学生的厌学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成了当今教育的热点话题。作为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能兼顾考试成绩和学生发展的两全之策。在教学中,摸索出了几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现概述如下:

目前减负增效是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认为减负增效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即打造高效课堂。

一、高效的课堂必须达到的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的调动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二、高效课堂必须探究的两方面的 一是教师如何教,二是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这就要谈到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备课环节,高效的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钻研深刻、预设充分的教学设计。我们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1、精彩的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

问和期待。

2、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与大胆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感受、认同、内化 “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在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更加要注重方法的传授,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发挥的天地,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自觉的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减负任务还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应该保持高度的兴奋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偶然因素,不能默守陈规,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将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回学生。“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学会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下来就是要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质要保证:作业的布置的重点和难点要到位到点。可做可不做大基础题,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最好不要重复写。有效避免无效作业:作业的量要适中,就量而言,认真多做题是能有效提高成绩。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会事半功倍,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业要及时批改,批改时要采用符号多样化,等级分项化,充分肯定学生更方面的优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包含内容很多,如:预习习惯,思考习惯,交流探索与偶习惯,质疑的习惯等等。我一贯提倡“学就学的踏实,玩就玩个痛快”。我们平时除了教学之外,还要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的态度。及时完成作业不拖拉,切勿边玩边写作业的习惯。养成一个良好的作业习惯将能有

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

及时掌握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道,教学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获取了反馈信息的方式也很多,可提问一些学困生,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活着可让学生上黑板来版演等。根据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及时改变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知道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当然,对学生减负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用最小的努力付出去获取最大的学生效益。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减负”真正的含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和肯学习的路上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减负增效势在必行。

6.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提质 篇六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提质?减负提质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方面,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提高减负提质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才能为“减负提质”提供思想保证。要让小语教师清楚认识到“减负提质”的内涵、意义以及“减负”与“提质”的辩证关系。只有教师彻底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才能切实“减负”,真正意义上达到“提质”的目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全德、智、体、美和心理等方面素质培养的基础,更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终身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小语教学仍然是基础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紧密的教学。

2.开展减负提质的教学设计。减负提质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更在课前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在课前备课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小语教学需要备课做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无误,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定位恰当,教学思路和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有语文教研组总结出课前备课的“四读”、“四想”、“四有”教学设计模式,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四读”即读课标、读教师用书、读教材、读其他教辅书。“四想”即教一科想各科、教本节想本章、教小学想中学、教现在想将来。“四有”即脑中有纲(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方法)。

3.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小语教学要严格执行“减负”规定,以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为抓手,努力寻求高效教学方法,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有教师探索具有小语教学特色的“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我的评价,多媒介体交流,教师设计主题性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开展生活问题式的语文知识运用等。还有小语教研组研究出课堂教学的“三创设”、“三处理”、“三体现”的教学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减负提质的效果。“三创设”即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疑中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三处理”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三体现”即课堂教学体现基础性、民主性、趣味性。“三三”课堂,抓住了教材要点,抓住了学生特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每篇课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即问题)如: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都注上拼音、把自然段的序号标清楚,并概括每自然段的大意等;每周或者几周重点进行一种训练(如分段),感觉差不多了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训练;尝试学生自觉进行预习;对预习好的同学不吝啬语言进行表扬,树立标兵。

2、指导学生听说。(1)加强听说训练,听写结合。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训练,应从辨音、听记练起。如:在学生听故事前提出一些听的要求,或让其听后复述,或说明所含道理,或让其概括故事大意,或续编故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记能力,又促进了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开展活动,培养听说的创造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促进者,还可以结合教学在课外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布置学生观看电视少儿节目,把最精彩的故事或内容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即席抽题目开展说话比赛;给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编故事,要求编得具体,说得生动形象,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表现自我。

3、指导学生读写。朗读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帮助记忆,而且还能帮助理解。作为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时要清晰、准确。除了读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三篇文章,而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则鼓励学生要多读,甚至熟读成诵。

3课堂让学生与老师互动

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由于低年级学生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低,适合多设计同桌或者前后桌之间的两人合作学习活动。高年级学生适合多设计四人组学习活动,增大互动的人际空间。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考虑到组与组之间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影响,以此来开发更多种类的互动渠道。

设计“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有特别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会使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材料和思路的选择,而不只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以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原有程序作一蹴而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留给学生,就像把学生置于一个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才能找到救生之路。这样,就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

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交流的话题更多,情感体验丰富了,思路也能打得开,相互影响,容易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感性上更容易产生沟通。因此,课堂上除了教师准备充足的材料、创设丰富的情境外,还要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料,促使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

4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拓展文本资源,激发大胆想象

1.充实文本,发挥想象。艺术讲究的是“着墨处是画,无墨处亦是画”。文学是一种艺术,教材中的很多文本在叙述描写时留下了诸多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激发学生们大胆想象,让他们放飞灵性,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充实文本。教学《荷花》时,读到其中一段,我趁机问道:“还有谁会走过来告诉我它的见闻呢?”简短的沉默之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露珠在我身上滚动,告诉我溜冰的乐趣。”“青蛙跳上来,告诉我捉虫的快乐。”“蝴蝶飞过来,请我欣赏她优美的舞姿。”“小鸟飞过来,唱起动听的歌儿。”就这样,一句句充满诗意的童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学生便可在他们独具个性的自由表达中描绘绚丽精彩的世界。

2.拓展文本,尝试创作。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延伸:从文本走向生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习”走向“讲述”,那么,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表达的欲望就会更强烈,表达的兴趣会更加浓烈,表达所需的素材也会更丰富,个性化语言也能得到施展。如学完《珍珠泉》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一处家乡的景物,借鉴文本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学了《争吵》后,让学生想想平时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抓住当时的语言和心理想法进行描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促成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这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果课堂教学按照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所有学生,以相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不同学生,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使其遭受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积极创设一种有利于全体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办自暴自弃为自尊自信,办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进而通过他们的努力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功,亲身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欢乐。

7.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篇七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依靠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 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如:教师的语言、多谋体课件的使用……但笔者更注重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自然会把他们引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方向上来。例如:笔者曾在县优质课评比中执教苏科版 (八下) 第十章第七节《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一课时,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让学生归纳并理解“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 不同物体的高与影长成比例”。我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六名同学分成三组到室外测量阳光下竹竿的高度及影长, 其余同学在教室内对阳光下的物高与影长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结果室外的同学认真测量、记录, 室内的同学热情高涨, 积极猜想。实验完成后, 师生共同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并验证了猜想。全体同学亲身体验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 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验之中, 促进了学生的认知理解, 同时调动了学生进一步证明结论、应用结论的积极性, 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 教师应潜心研究教材, 了解学生,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快乐成长。这样, 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软环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应放弃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 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 成为学生所爱戴的、尊重的学习导师。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要善于机智地处理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在一次九年级复习课上, 一名女同学把x2·x3计算结果记为x6, 面对课堂上的随机生成, 我没有生气, 也没有批评, 而是及时安排其他同学判断这位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 出乎意料的是竟然还有十几位同学同意她的观点。当然, 最终通过生生交流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问题解决后, 我还特别强调:感谢这位同学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很好的判断题。试想, 如果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 老师严肃批评, 既挫伤了这位女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又影响其学习数学的热情。所以,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应多一份宽容, 少一些责怪;多一份鼓励, 少一些批评。这样, 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学生思维才能更活跃!

三、分层施教

笔者随机调查了一所普通农村中学2010年中考数学成绩:452人参加考试, 数学及格的仅150人。可见, 义务教育的普及, 使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差距更大, 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又特别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这一现实情况, 数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仍搞“一刀切”, 显然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的要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也曾说过:“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 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 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因此, 因材施教是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发展, 实施“减负增效”的又一途径。笔者认为, 要切实做到分层施教, 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方面是作业设计要分层。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 数学教师都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 可以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 让优生“吃得饱”, 中等生“有提高”, 学困生“吃得了”。例如:笔者在执教苏科版 (八下) 第七章第四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时, 设计了如下课堂作业:

1. 必做题:解下列不等式, 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 选做题:构造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使他们的解集都是x≥

这样, 既让每位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技能, 又满足了部分“优生”的发展需要, 加深他们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进一步理解, 培养了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 也减轻了“后进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是作业批改要分层。在批改作业之前, 一定要保证作业质量。许多一线数学教师总是认为数学交送作业做了也没用, 原因是会做的同学能独立完成, 不会做的同学互相抄袭, 导致批改时全是对号。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认真对待、恰当引导,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前面已经谈到作业设计要分层, 这是方法之一。许多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是不会做, 采取分层作业, 会做了自然能独立做。另外, 还要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不会做时, 要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在学会的前提下, 再独立完成, 并标上记号, 以便及时复习。在作业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 我们的分层批改才有价值。对作业出错的同学, 教师应采取面批,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 我们的讲解才更有针对性;对作业有进步的同学, 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语, 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方法简洁等;对“优生”可适当考虑让他们参与作业批改,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因材施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要思想认识到位、方法得当,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积极推进分层教学, 把“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8.浅谈如何“减负” 篇八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在人们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分数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乃至学校各方关注的“焦点”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校制定硬性的獎惩制度的限制,每个学生的分数成为衡量教师好坏的准绳。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只好紧紧地围绕“应试教育”这高根指挥棒转。沿袭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课上“满堂灌”课后“题海战”既不能精讲多练,又不能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还要追求好分数,于是出现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现象。造成学生课后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要从根本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更新并树立正确的盲人观,相互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真正 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解放出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为此,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调整教育教学的心态,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做到“教学相长”。针对自身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内功”训练。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彻底摆脱陈旧教育的观念束缚,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够举一知百,敢于异想天开,进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的孩子遵纪守法,就可以让他们根据个人的爱好,志趣、特长去健康地发展,不要把自己的意向强加给自己的子女,只要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整体推进素质教育,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制定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工作,教学环境,才能最终达到减负的目的。

9.中小学生如何减负 篇九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② 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③ 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④ 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

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⑤ 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 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4、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贵州师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07数本 崔莹

10.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总结 篇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家庭和校外培训机构等各方责任,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措施

1.严格依照课标教学。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每学期将课程开设情况报上一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学生家长通报。

2.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学生随机均衡编班,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根据教师职称、年龄结构和教学能力合理均衡配备师资,确保每个班级师资力量大体相当。

3.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学校应建立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时间统筹控制机制,科学分配各学科作业量,保证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高中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要求,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4.逐步推行“智慧作业”。省教育厅统一搭建中小学“智慧作业”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精准分析,为学生推送个性化优质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减负增效。

5.严格学校考试管理。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可组织1次、其他年级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不得在小学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考试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不出偏怪考题。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

6.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

7.实行弹性上学离校。学校要合理确定学生上午第一节课时间,保证小学生、初中生、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个、9个和8个小时,不让学生因上学而过早起床。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合理确定学生离校时间。

8.指导学生实践锻炼。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教育学生坐立行读写姿势正确,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要加强劳动生活技能教育,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公益服务。

9.规范培训机构监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严格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和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每年须对培训机构进行不少于2次的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师资队伍,严禁聘用在职中小学校教师任教。

10.严禁超标超时培训。校外培训机构要将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名称、招生对象、培训进度、上课时间等报所在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各地要积极探索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校外培训进行实时了解,确保培训内容不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进度不超过当地中小学同期进度、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0:30,不留作业。

11.严查招生入学挂钩。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校外培训机构作出与升学考试相关的保证性承诺、违规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等行为。依法追究违规学校、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1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各级妇联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推动中小学、幼儿园,乡镇(街道),社区(村)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课余、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活动,中小学、幼儿园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家长做好学生减负有关工作。

13.密切家庭学校合作。积极推动中小学校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有效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和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

14.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安排孩子每天进行户外锻炼,培育1—2项体育运动爱好,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游戏,不长时间看电视。

15.克服片面评价倾向。严禁市、县(区)人民政府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禁教育部门和学校将升学情况与教师考核、绩效和奖励挂钩。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16.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严禁各类新闻媒体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或以任何形式宣传中高考状元;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7.严格活动竞赛管理。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基厅〔〕9号)要求,任何部门不得随意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随意要求学校增加专题教育内容,不得擅自组织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竞赛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面向中小学生活动竞赛的日常监管。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要对非法社会组织举办以盈利为目的的所谓赛事,依法依规坚决予以查处。

18.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中小学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将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70%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杜绝偏题怪题。

19.纳入学校综合督导。将学生减负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范畴,针对学校课程开设、均衡编班、学生作业量、考试次数、学生实践锻炼等开展督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整改情况列入年度学校办学绩效考核范围。

20.建立监测公开制度。建立全省统一的网络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测,适时委托第三方开展学生减负工作评估,及时掌握各地学生负担情况并予以公布。

三、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广电、妇联等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联动工作机制,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法措施。

上一篇:违规喝酒检讨书3000字下一篇:元宵节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