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干部培训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4-09-26

税务干部培训状况的调查与思考(8篇)

1.税务干部培训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一

干部培训需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为了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设一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最近,我们采取书面问卷、抽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的干部队伍素质状况及培训需求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就今后我市干部队伍培训需求状况及应对措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培训需求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业务能力尚有差距;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知识更新步伐不快,抢抓机遇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影响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步伐。因此,准确把握干部培训需求方向,已成为当前干部培训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我市干部培训需求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三个“多样化”的特点:

第一,培训内容需求上的多样化。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⑴党建创新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学习党十六大报告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才能运用这些创新理论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⑵世贸组织知识。随着WTO规则在我国的逐步实施,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益显现,广大干部只有深入掌握世贸组织知识,才能变挑战为机遇,在经济建设的舞台上扬长避短,发挥优势。⑶法律法规知识。当前,乡镇、农村干部尤其是基层执法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依法行政不够的问题,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干群关系。因此,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法律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成为当前维护农村稳定中的重要手段。⑷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市15个乡镇(区)和100多个市直单位已全部实现网络互联,从而为全市经济“外向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调查中发现,全市仅有21%的领导干部参加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培训,精通信息技术的更是廖廖无几,加强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培训已势在必行。⑸经济管理知识。在调查中,82%的经济管理干部认为,要实现国有企业转制、民营企业“跨跃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加强管理知识更新,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推动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⑹实用科技知识。目前,我市畜牧、农业、林业等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单位仅有20%的人员在基层农村工作,受人事管理机制的制约,这种状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只有加强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的实用科学技术培训,造就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实用人才,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基本途径。

第二,培训形式需求上的多样化。近年来,工学矛盾一直是干部培训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干部队伍亟待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填充和更新,另一方面在职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工作繁忙,参加集中培训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在调查中,干部普遍反映,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以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实效。归纳起来,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时事政治、科技发展、经济动态等时效性较强的知识,应利用节假日或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采取专家讲座、专题报告会等“短、平、快”的培训形式,达到“所学即所得,所学即所用”的目的;二是对经济管理知识等需要脱产学习的专业知识,由于我市党校在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都不具备,应采取与省内外大中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等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培训干部;三是对我市紧缺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要采取异地培训的形式,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三,培训管理模式需求上的多样化。多年来,我市在干部培训工作中一直沿用上级点名调训、下级被动参训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在参训人员上具有强制性;在培训时间上具有固定性;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统一性。虽然这种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干部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需求,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对参训人员针对性较差、时间约束性强、难以达到按需培训的目的。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虽然这种培训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放宽培训的自主权,逐步探索宏观调控、个人自主的按需培训模式,即市场培训模式。实现传统培训模式与市场培训模式的同向并存、相互补充,既能满足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脱产学习、不断更新,又能达到干部自身急需知识、必备知识及对口业务知识自主选择、及时学习的目的。

适应干部培训需求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干部培训需求,结合我市干部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今后,干部培训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强化”。首先是强化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的理论知识培训。我市从今年11月开始,计划利用1年时间,采取“送上去、坐下来、走出去”的方式,完成对全市干部四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培训。截止目前,全市已举办乡局级干部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班2期,培训203人,明年春季再举办3期,培训370人,实现全市乡局级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其次是强化以世贸组织知识、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岗位知识培训。从我市实际看,要充分发挥市公务员培训中心、市职教中心的专业培训职能作用,力争在2--3年内,使我市广大干部党员掌握这两种现代知识和技术,为我市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三是强化以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实用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更新。我市计划明年举办三期培训班,即:基层执法干部法律法规培训班、企业管理干部现代经济管理培训班和乡镇农村干部实用科技培训班,利用1--3个月的时间,对这些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驾驭经济工作、行使职务权力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培训形式上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在培训时间上做到长短结合。在坚持对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等内容进行中长期脱产培训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不定期举办“短、平、快”式的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会,促进广大干部知识结构的全方位更新;二是在培训地点上做到内外结合。在充分发挥好党校理论培训主阵地作用,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市计算机培训基地、公务员培训中心等专业知识培训基地的同时,加大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的力度,进一步拓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学习基地,为提高我市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提供保障;三是在培训方式上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继续坚持课堂教学、在职自学等传统培训模式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步扩大和探索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趣味,增强学习效果;四是在培训师资上做到专兼结合。进一步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库,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分专业将教授、专家的联系方式、素质水平纳入其中,推动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三、在培训管理模式上强化“四个职能”。干部培训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逐步建立一套市场化培训管理机制,着重强化四个职能:一是强化决策职能。包括对培训工作方针的确立、战略目标的选择和远景规划的制定等。我市制定的《干部教育培训“十五”规划》就是从五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对各级各类岗位所需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科学地确立了一个量化的统一标准和达标要求,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强化服务职能。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发布培训指导性计划及中长期培训信息,调控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基地之间的关系,做好培训基地与培训对象的合理分工。同时,做好培训市场的培育,为培训市场发展提供保障,达到逐步由“组织总揽型”到“组织服务型”过渡的目的。三是强化监督职能。加强培训机构的质量监督,对培训办班实行申报审批制度,杜绝乱办班、重复办班、乱收费问题发生;建立培训机构办学资格和教学质量评审机制,组织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立培训机构的取舍,督促有关部门搞好培训。四是强化考核职能。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库,主要包括全市干部参加培训、在职自学、学历教育等内容,并按照干部的职级和岗位特点确立相应的知识标准,一类是公共知识标准,如外语、计算机等,一类是专业知识标准,包括应具备的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凡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下岗、待岗、转岗或降级使用,新提拔干部必须经过任职资格考试,后备干部不获得任职资格不得晋升和提拔。

2.税务干部培训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二

MOOC,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其中文含义为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如果抽离出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考试和学分评价等环节,MOOC的核心内容便是基于视频,在5-15分钟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即微课程,它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MOOC视频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5分钟。基于Android、i OS等不同平台的视频播放软件实现了视频资源的跨平台应用,MOOC视频在移动学习中的技术问题迎刃而解。

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公务员的自身素质,完善税收体质,这是提升税收征管效率和提高税务征管质量的关键。税务网络培训就是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全国税务干部的在线学习系统,建设分类分级分档的学习体系。相比传统地使用个人PC进行学习,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税务干部的青睐,因此,全面开发分门别类、层次清晰、围绕需求、形式多样的MOOC视频,应当作为税务网络培训微课体系的重点建设任务。

2 面向税务培训的MOOC视频形式

2.1 MOOC视频主要形式与对比

MOOC视频的开发有着自身的一般规律。MOOC视频的具体知识都是围绕课程目标和设计展开的。什么样的课程和知识内容适合以微课形式讲授,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呈现,既要依据课程目标,又要依据学科、课程、知识内容的具体特点来确定。常见的MOOC视频形式(表1)有:

可汗学院形式,采用电子黑板系统,授课过程就是在一块触控面板上,选择不同的彩笔,使用各种预备的素材或边画边录,使用软件录屏、编辑;PPT录屏形式,教师使用录屏软件、耳麦、话筒、手写板(或带手写大屏),对照ppt进行讲解独立完成微课录制,还可以使用摄像头录制本人大头像;真人拍摄形式,真人拍摄形式借鉴了微电影拍摄模式,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黑板、LED大屏、蓝幕或绿幕(后期抠像)前或者在预设场景、真实环境中开讲;动画形式,动画型微课flash动画技术和绘画艺术制作,最大的特征是趣味和生动。

MOOC视频形式不是一层不变的,有些视频混合使用了上述几种视频形式,视频中既有真人出境,又有ppt演示,还有手写板讲解,甚至夹杂一些生动活泼的动画片段。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微课中的系列视频:真人拍摄时,背景是书柜,老师坐在椅子上对着镜头讲解,屏幕录制时,是具体的程序开发录入、调试(Eclipse软件界面);理论阐述时,是PPT屏幕录制。每一个MOOC视频采用什么形式应当根据课程目标、特点进行具体确定。

2.2 税务MOOC视频的形式

面向全国税务系统的网络培训,以提升岗位业务能力和领导力为目标,通过税收基础知识讲解、基本技能训练,其微课程体系应当分为通用基础、纳税服务、税务稽查、征管评估、信息技术、行政管理等岗位业务能力培训微课;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提升方面的微课程;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涉税会计、涉税法律和公共管理等选修类微课程;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税收执法等资格考试的学习辅导类微课程。

税务培训MOOC视频采用何种形式,应当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内容类型确定(表2)。具体开发建议是,录屏和真人拍摄两种形式应用广泛,如微课程《税收基础知识———税收的概念》可以直接使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一般摄录要求的视频使用范围最广,如微课程《党章———党员的义务》;管理类课程较少公式推演,侧重理论或案例讲解;评估、稽查、信息、经济、会计等方面课程因为容易涉及计算推导或求证过程,手写板也经常用到,如系列微课程《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税务稽查》可能会使用绘图软件(如Smooth Draw)做电子黑板;纳税服务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有关培训内容有可能采用虚拟场景演示,这比其他形式更生动,如微课程《纳税服务需求分析———同城通办需求》。

3 税务MOOC视频开发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3.1 开发团队

开发MOOC视频,既不是授课教师单独完成的,也不是视频开发技术人员单独完成的,往往需要两类人员的精心配合。不同形式的税务MOOC视频,两类人员的介入程度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在录屏形式和一般拍摄要求的MOOC视频录制中,教师的操作是主要的,视频开发技术人员的参与是次要的、后期的;在专业拍摄的MOOC视频制作中,视频开发技术人员要起到类似“导演”的作用,和授课教师密切配合,并在后期编辑中更为精细的编辑;对于动画类MOOC视频,视频开发技术人员可能是全盘“操盘”,教师的作用弱化,甚至只需要教师提供授课内容,音、视、画均由专业技术人员包装设计。

组建视频技术开发团队时,要对照微课类别、参考前面推荐的视频形式,动态灵活的组建包括导演者(总协调)、摄像(演播厅控制)、动画设计、编辑合成、现场控制(指导教师)等各方面技术人员,其中导演者负责和教师沟通,确定这门微课程的整体设计,具体的MOOC视频要确定录制环节的细节(拍摄要求、出镜方式、环境布置等),负责团队任务安排,现场控制人员负责配合导演者,现场协助和指导教师录制或摄制,落实拍摄环境布置。

组建内容审查团队,根据现有专业人力资源组建各专业视频内容审查小组,负责对有关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初审、审查,这里不赘述。

3.2 前端控制

前端控制,是授课者和导演者的共同职责。税务MOOC视频的展示风格、音视画处理水平,既依赖于教师授课内容素材的优劣、讲课过程的水平,也依赖专业团队对拍摄、编辑、动画设计等技术的处理。具体地,技术开发团队应当注意:

1)制作通用片头片尾。片头片尾视频片段是高度可复用的,在同一门课程,或同一类项目中重复使用,如果制作的精良,可以大大提高微课的美誉度,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具体设计可以融入税务元素和岗位、考试类别等元素,体现某一系列微课的特色,可以使得学习者影响深刻。

2)视频容量不宜过大。MOOC视频的定位在于,“集中阐述一个知识点,短小精悍”。如微课程《小企业财务报表填报———T型账户法》只有一分钟左右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应当录制到视频中去,这种互动属于微课学习平台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互动模块,这里不赘述。

3)知识线索要清晰。详细的微课设计,应当预先确定各个镜头场景(远近景切换),确定文字脚本、图片动画、ppt具体内容,上述环节的先后顺序,衔接步骤。提前准备的好处在于使得教师熟悉语言组织,减少录制过程中的差错率。

微课设计中的素材应该由授课教师提供。对于授课者讲课过程或素材方面的问题,技术开发团队也应当负责的提醒并协助改进,如PPT素材满屏推送的问题:部分教师授课ppt文档,内容全面,布满屏幕,几乎和讲解的内容一致,这样容易使学习者视觉疲劳,或者容易认为老师备课不充分;素材形式不恰当,有的文本、视频、图片等素材脱离微课主题,有的素材却过于突出,先兵夺主,这一问题在后期编辑中容易发现,技术人员在后期编辑时容易发现,应当及时与授课者沟通。

3.3 现场拍摄

1)拍摄与指导

视频技术人员,往往具备丰富的视频录制和推广方面的经验,对专业拍摄和制作的视频要精心开发,对授课者自行录制视频也要做好技术协助和指导。比如,对于公共管理类课程,可能采取PPT教师自行录屏方式进行开发,如果教师提出课程中有一些视频案例,视频技术人员就要在后期编辑中融入该视频,如果教师提出需要手写讲解,那么就应当针对该微课主题密切沟通,确定一个合适的开发方式。对真人(真实环境)的拍摄,经常需要专业级拍摄,甚至演播厅级的拍摄。需要指出的是,前述的MOOC视频推荐形式是参考用途,最终的视频呈现形式确有必要,应当依据微课主题,由视频开发技术人员例外定制。

2)画面设计协调和录制过程控制

画面整体设计协调、流畅,更有利于学习者接受MOOC视频、适应微课学习平台。比如,在税收分析类课程中,进行数据计算和公示推导时,画面应当聚焦手写板书写过程并全屏显示;在涉税法律类课程中,讲解某一具体案例时,可以把案例文本显示在左侧,把讲课人真人讲解放在画面左侧,这样让学习者既有面授的感觉,有能对照案例进行思考。专业级或演播厅级摄制时,采用标清4:3拍摄时,分辨率设定为640*480;采用16:9拍摄时,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

各类税务MOOC视频,对声音的采集要求都是一致的,必须保证安静的环境,杜绝噪声,对画面的要求也是一致的,要保证清晰、场景切换自然。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教师自行录制视频时,容易采集到无关的声音,如鼠标按键声、麦克风破音等;自动对焦模式在教师移动时造成的画面模糊;电子白板(黑板)前景色和背景色色差处理不当;场景激烈摇动或切换时间过长等。这就需要现场控制人员协助指导授课者正确使用录屏软件、麦克风和摄像头。

许多税务系统兼职教师担任了税务MOOC视频的授课人,他们大多来自税务工作一线,有较强的税收实践经验,但对教学技巧和教学设备应用比较生疏,这就需要视频开发人员、现场控制人员更密切的对其录制视频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包括仪态仪表、语速控制、软件和设备使用等。

3.4 后期合成

无论教师授课如何精彩、PPT如何美观、授课内容如何前沿,都必须通过优秀的后期编辑合成来体现。具体的工作包括:

1)形式编辑。税务MOOC视频技术团队要先从形式上对照微课设计方案进行逐项检查是否完成了所有录制、拍摄、配音、字幕、画外音等采集任务,是否完成了动画素材的设计任务,是否完成了本集的片头片尾设计。

2)初步合成。对照设计方案检查无误后,根据成品需求,使用Camtasia、会声会影或Premiere等非编软件进行编辑加工,初步形成视频初稿。

3)初稿过堂。内容审查团队要从内容上厘清MOOC视频内容所依据的知识线索是否清晰、严密、完整,内容是否切合主题、联系上下文,需要增修补的可以与税务MOOC视频主讲人或策划人充分沟通。

4)合成交付。对审查通过的视频初稿加上预先定制的税务MOOC视频定制片头或片尾动画片段,处理好开篇和收尾的内容剪辑,就可以定稿交付该视频了。关于导出视频的格式和分辨率,应当依据网络平台或移动平台(Android、IOS)的APP来确定,目前流行的视频格式有很多,有FLV、WMV、AVI、MP4、MPG、MOV、F4V、RM等,其中MP4最为通用,后期还可以通过工具软件进行格式间转换。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对创新要求的逐步提高,网络培训从电脑学习时代已然走进移动学习时代。各级税务干部要在绩效管理这一指挥棒下贯彻落实《“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充电,势必需要构建一个精心设计的学科齐全、特色鲜明的微课程体系,而这一课程体系的核心就是MOOC视频。做好面向税务网络培训的MOOC视频的开发工作,应当按照每一个微课程所属学科或专业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视频形式进行设计,按需实施专业化拍摄和专业级后期制作,并对视频库及时动态更新,才能有效支撑以微课体系为骨架的现代税务网络培训。

参考文献

[1]李纪元,张彤.微课微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13-15.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黄林.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的有效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130.

3.灌区状况调查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石津灌区;情况:成效;问题お

石津灌区成立60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灌溉、工程建管、发电、城市供水等综合职能单位,为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摸清石津灌区运行与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动灌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于2009年开始石津灌区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基本情况

石津灌区是河北省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控制面积4144Km2,设计灌溉面积244万亩,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3个市县,114个乡,968个村,管理局设有8个职能科室,11个直属单位,其中有3个输配水管理处和5个用水管理处和三个水电站,已实现“以亩配水,兼顾市场,按量收费,三级分水,落实到村,包干使用,浪费不补,超额用水,加价收费”的配水机制,以专业管理为主,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灌溉管理体制。

1.1调研重点、方式和对象。

以灌区水价执行情况、工程建设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管理、农业灌溉运行状况等为重点,通过发放调查表、查看实情和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灌区管理单位、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研发放调研表1200份,回收1096份,座谈人数560人次,涉及3个市县(市、区)、110个乡镇、412个村组。

1.2灌区运行管理基本情况。

(1)水价执行情况。

1997年石津灌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两部制水价为综合水价,将应征基本水费分摊到计划水量中去,与计量水费一并征收,执行综合水价的好处是谁用水谁负担基本水费。

根据冀价工字【1998】245号文件,1999年计量水价调整到单方水100厘;基本水价2.6元/亩.年,2009年开始执行终端水价标准为0.15元/方(冀价经费【2008】第7号)。

(2)工程建设与管护情况。

石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已有10年之久,灌区骨干工程状况逐年改善。但由于年投入不足,渠道改造任务重,仅解决了一部分“卡脖子”工程,而大部分支渠以下工程防渗的不多,跑、渗、漏等现象仍十分严重。特别是水利体制改革以来,灌区末级渠系呈现出管理主体缺位、有人用无有管的局面,导致渠道输水不畅,灌溉面积严重萎缩。虽然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采取“国家投入点、水管理单位补一点,农民拿一点”的办法,改善末级渠系配套问题,防渗部分过水渠道,破败状况有所好转,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渠系状况令人担忧。

(3)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与管理。

1996年石津灌区组建成立了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崔村用水户协会)以来,按照“边组建、边规范”的原则,灌区现成立协会18个,均已注册登记。通过这次调查,灌区内运行得较好的有军齐干渠赵圈用水户协会,四干渠崔村用水户协会、高古庄协会,总干渠深州段东四王用水户协会、大田南干渠用水户协会、大田北分干渠用水户,一干渠大陆村用水户协会,这些协会在末级渠道维护、灌溉管理、水费计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协会成员大多由村干部组成,如崔村用水户协会、大田南干渠用水户协会、东四王用水户协会等,工作进展情况也较好,灌溉管理效果较好,老百姓比较满意,水费足额能收取到位。但大多数协会运作还不规范,只是灌溉期间组织放水,灌溉结束后就解散,工程维护难。

(4)今年农业灌溉情况。

春灌自3月6日开闸放水,至5月29日关闸,历时62天,共放水2次,灌溉水量3.2亿立方米,渠首闸最大灌溉流量109立方米/日秒立米,基本保证了灌区农业小麦两水、白地一水的春灌用水需求。由于今年灌区范围内降雨量超过历年平均的2倍,二水用的较少;二是结合给北京供水,没有形成用水高峰期,只是一些农田错过了最佳灌溉期,只得改作井灌,丢失一部分效益面积。

2. 主要工作成效

水利三项改革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石津灌区运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政策宣传更主动、更深入。

灌区管理单位为推动灌区水管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用水户协会建设,积极做好政策宣传。一是发放公开信。灌区管理单位主动征求政府和广大用水户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发放宣传手册。灌区管理单位将相关政策印制成册,让灌区用水户了解政策。三是发放咨询卡,提供灌溉服务、供用水合同、灌溉调度、水价、水情信息等咨询服务。四是召开座谈会。通过村组座谈会、农民用水者协会座谈会、用水户代表座谈会,宣传新政策,听取各方面的呼声。五是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2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增强。

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以实际行动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闸灌溉之前,灌区管理单位的同志们提前做好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农情、考察作物生长情况,准确掌握旱情,合理上报各处用水计划。灌溉过程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合理调配水量。让百姓浇适时水,确保全灌区20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用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

2.3用水户水节水意识增强。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特别是用水计量、按方收费的实施,用水户的水商品意识已逐步形成。灌区通过实现水情三级联网、测水双方签字等措施,强化水量调度;积极推行畦田化建设,二八改畦等措施减少田间水量损失;组建浇地专业队和护渠专业队,提高末级渠系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促用水户节约用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4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建设有所加强。

(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持续开展。截止到2009年石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获得投资计划15885万元。共完成土石方408.7万立方米,混凝土21.02万立方米,石方2.14万立方米,完成总衬砌长度189公里,渠道建筑物更新改造491座。

(2)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的投入。末级渠系工程试点项目和终端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是末级渠系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3)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实施主体,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做好末级渠系配套改造。采取政府投资、水管单位补助、用水户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去年冬完成投劳26590个,对472公里的分干渠、支斗渠进行了清淤整修,完成了土方300万立方米,衬砌渠道21.8公里,共投资894.5万元。

2.5农民用水者协会运作日趋规范。

协会在维护供水秩序和征收水费、促进工程养护和配,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方面起到了桥梁作用。主要体现在:

(1)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协会成立后,通过与用水户交流沟通,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签订支斗渠管理责任书,落实责任主体,让用水户参与到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中来,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末级渠系工程效益的发挥。

(2)提高了水费预征率。协会通过积极宣传,用水户用水商品意识增强了,像东四王用水户协会,通过开用水户协会代表大会,就用水计划、用水管理、工程管护和水费预征事项达成共识,水费预征比率达到90%以上,灌溉结束对“水量、水价、水费”进行公示,让群众放心,干部明白。

(3)规范了用水秩序。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后,用水管理公开、民主、透明,许多过去用水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在协会内部就得到解决,用水纠纷减少。由于协会参与管理,能够统一规划用水,周密用水计划,合理调配水量,再没有发生偷水、抢水事件,用水秩序大为改善。

(4)协会自身得到发展。一方面灌区管理单位加强对协会的政策、技术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协会在服务灌区的同时,想方设法开展多种经营,想方设法(渠道绿化,种植养殖)增加收入,尽量弥补运行经费的不足,为协会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3.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加上对水利三项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理解方面的偏差,导致取消“两工”与开展“一事一议”、减轻农民负担与合理水费负担等方面的关系没有理顺,引起管理上出现断档,从而暴露出一些问题。

3.1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得不到相应支持,协会运行与发展受到制约。

(1)基层政府引导、支持不够。用水户协会作为社会团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经费来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

(3)缺乏物质基础。灌区内所有的用水户协会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大多是租用灌溉站办公用地。

(4)协会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协会代表虽然是用水户选上来的,但毕竟是农民,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也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

(5)部分用水户不接受。有的协会与村委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让用水户对协会产生了误解,协会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部分用水户认为协会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不愿意配合协会开展相关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3.2部分渠道输水能力下降、工程老化失修、灌溉面积萎缩。

石津灌区渠系工程修建于60年代,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建设标准低、建设质量差,加之后期资金投入不足,老化失修,管理失效,导致骨干工程过流能力下降,末级渠系状况令人堪忧,灌溉面积日益萎缩。主要表现在:

(1)骨干工程过流能力下降,不能满足灌溉需求。

(2)末级渠系得不到有效的管理,渠系状况差,计量设施不配套。

(3)用水户缺乏大局意识。部分渠道在续建配套中偏重局部利益,影响整体利益。

3.3综合水价收取困难多。

从理论上讲,推行两部制水价是兼顾农民用水负担和维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供水单位和农民利益的“双赢”政策,但却难以执行到位。

(1)有效灌溉面积难确定。(2)基本水费难收取。(3)水利设施不配套。四是旱涝年景对水费计收影响大。

3.4用水单位干群关系紧张。

随着灌区管理单位服务意识的增强和灌溉条件的改善,灌区各方面关系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末级渠系工程状况差,部分渠道长期缺乏有效的管护,淤积、渗漏严重导致上下游水费相差仍然较大,部分地区的干群关系仍然比较紧张。

4. 思考与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要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的氛围;加大对广大用水户的宣传,扩大政策影响的覆盖面,充分调动用水户的积极性;加大水利投资力度。灌区管理单位、地方政府、用水者协会及用水户,应该就下面几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水利灌溉为农业服务。二是积极探索综合水价政策。三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发展方向。

4.2理顺体制关系,履行管理职能。

(1)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与引导者,灌区管理单位是政策的宣传与支持者,用水者协会及用水户是政策的执行与实践者。灌溉管理、工程建管、水价改革及协会运行等方面要实行分级负责制,加强沟通,力争形成政府支持、水管单位引导、用水者协会具体落实、灌区广大群众认同的良性局面。

(2)灌区管理单位是灌区工作的服务部门。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做好骨干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三是搞好农业灌溉服务工作。四是为协会和用水户提供咨询和服务。

(3)协会作为灌区工程的群管组织,也是农业灌溉管理的服务者和执行者。一是组织农业灌溉和渠道维护。二是开展多种经营,缓解经费不足的压力。三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保证用水者协会的健康发展。

(4)用水户是农村水利工程的受益者,一要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二是积极投身于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实现谁受益、谁负担,谁用水、谁管理。

4.3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工程效益。

灌区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上下游渠道同时维护配套好,才能发挥出整体效益。现在虽然解决了部分卡脖子工程的建设,但还有大部分渠道工程缺乏维修养护经费,工程状况每况愈下。要利用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财政投入、部门资金利用、资源开发、鼓励社会参与等多层次、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统筹安排使用各种渠道的经费,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坚持建管并重,确保投资效果。

4.4建立行评长效机制,推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4.县村干部队伍状况调查与思考 篇四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双带”能力不断提高,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2、素质日趋提高。通过大力实施“亮创奔”活动,着力把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党员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农村基层干部中懂技术、会经营的干部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具有“双带”能力的村干部越来越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提高在职村干部素质和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我们积极实施“一村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计划,三年来招收人数已达到500余名。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县很多党员干部掌握了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

3、管理日趋规范。近年来,我县逐步开展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我们制订下发了《关于建立激发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干事创业、待遇保障、考评奖惩五个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联创态势。这一作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并在《湖南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推介。激励机制的出台,如招聘优秀村干部为公务员、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对离职村干部按标准实行补贴、重视并探索为村干部解决社保问题等,较好地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面促进了村级工作“村为主”的落实。

各乡镇建立了各自的村干部管理1000分制考核办法和细则,使得村干部工作考核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并最终分解到村各项工作中去。考核结果也直接和村干部的报酬相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拉大差距,进一步调动和提高了村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作用日趋强化。我县实施的党员民主评议、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农村党员干部找准了工作差距,带领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推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倡导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为,为确保农村的稳定、基层政权的稳固起到了中坚的作用。

从总体上,我县的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村干部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这几年拓宽了用人范围,但由于村内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加上回乡高中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长期以来村干部的选拔面偏窄,后备干部不足,造成了目前村干部结构不尽合理,呈现出年龄结构偏老,文化程度偏低,男性多、女性少,懂种植会养殖的多、懂管理会经营的少,等等。

2、村干部能力还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村干部存在缺少学习,忙于事务、家务的现象,缺乏岗位所需的政策法规等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剖析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常常是束手无策,也不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从发展上看,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显得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步子不快。村干部的培训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村干部的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培训很多,但是存在着不够系统、扎实的现象。一方面,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村干部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村干部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3、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村干部心难稳、人难留。一些村特别是一些特困村,存在没有人想当村干部的现象,即使是在任的村干部,也是经乡镇党委反复做工作才勉强留任。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工作任务繁重。当前,农村各项工作实行“村为主”,不少乡镇还把各项工作分解指标落实到村级,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村干部事多利少。村级集体经济普通较为薄弱,不少地方还是经济“空壳”村,开展工作基本上“无米下锅”或靠“垫米下锅”。而村干部普遍待遇较低,一些村干部不但多年领不到误工补贴,还要自己垫钱为村里办事。他们觉得经济上没有甜头,政治上也没有奔头,生活上没有想头,工作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工作保障堪忧。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村干部为党和群众工作多年,老了只有标准不高的微薄补助,有的甚至没有。此外,村干部在工作中难免得罪人,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事也有发生,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村干部心难稳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创新制度,优化村干部选任机制。一是推进村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在村干部选拔过程中的作用。在村党支部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在村委会成员中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真正将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素质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村干部选拔范围。积极采取招考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关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村干部后备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大从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中选拔后备人才的力度,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要以党员发展来带动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将优秀的青年通过政治培养的方式来加快成长;要健全完善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的责任机制,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列入村党支部年终考核内容;要加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推优力度,注重从优秀青年、工人和妇女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三是建立村干部资格准入制度。从村干部的年龄、学历和培训入手,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村干部资格标准体系,建立资格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村干部的质量关,切实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注重实效,提高村干部培训工作水平。在村干部的培训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培育“双强”型村干部的目标要求,着眼于加快发展,着眼于提高素质,切实增强村级干部培训效果。要根据村干部的工作岗位、文化层次、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型教育。要突出政策教育,联系农村实际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思想作风建设,使村干部摆正自己的位置,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抓好学历提高型培训。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有计划举办大中专学历及“专业证书”培训班,进一步优化村干部的知识结构,促进学历和能力的提高。三是抓好业务知识型培训。围绕农村干部知识教育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以农村工作方法、工作方式、民主政治与法制、财务管理、土地政策、村镇规划及经济发展等为主要内容,对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改进他们的工作方法,使他们学会运用民主的、思想教育的、法律的方法和手段处理村务,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四是加大致富能力型培训。要把培训重点放在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上,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典型引路、交流提高等途径,充分发挥现代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手段,增强培训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切实抓好村干部“带头致富,带动共富”的能力建设。

4、以民为本,建立民主开放的村干部考核机制。在健全和完善村干部考核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本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真正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村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一是要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和群众的参与。通过开展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议事、民主理财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吸收群众参与,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二是要建立以工作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村干部考核办法。强化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使村干部既对上级负责也对群众负责。三是强化村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一方面,对个人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要加大奖励力度,对特别优秀的可以推荐到乡镇一级领导岗位上来。另一方面要建立村干部合理退出的机制。对一些基本素质低、工作能力弱,群众反映差的村干部,要通过合法程序予以调整,从而实现村干部队伍的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5.税务干部培训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五

领导干部的实际影响力,既取决于其地位、权力、知识和才能,还取决于其人格魅力、心理健康等.总体上看,这个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个性特征以外向性居多,但也有一些值得关注和改进的`方面.需要对领导干部进行领导专门能力的训练,关注领导干部创造性思维的开放和培养,还要编制一套客观标准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人格评估测量表,把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纳入体检项目,同时也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之一.

作 者:张玲 李燕 赵宝然 作者单位:张玲,李燕(天津市委党校,300191)

赵宝然(天津市一中心医院,300191)

6.税务干部培训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六

一、饶阳县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概况

1、农户信用档案管理情况

饶阳县农村信用社2000年10月份开始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照上级联社的文件要求,均对农户信用状况建立了农户信用档案,内容包括信用户照片、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个人申请书、信用社对农户的资信调查以及对农户的贷款限额认定表等相关资料。信用社每两年对信用户重新进行一次资格评定,并对评定情况形成文字材料,更新有关档案信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此项业务涉及面广、工作量极大,部分信用社对信用户的资信年审和更新档案信息工作做的不是很及时,其中也不排除有个别信贷人员工作拖拉、不负责任问题。

2、小额贷款证的发放、管理情况

自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以来,信用社始终积极推动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开展,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作为信贷工作重点,将此纳入工资考核范围,从而促进了此项业务的迅速开展。在实际工作中,信贷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做好对农户的资信评定及发证工作。到2004年末,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全部办理了发证。2005年以来,发证数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剩余农户绝大部分不符合信用户标准及要求。

截止到2006年末,全县信用社已为197个自然村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占全县总村数的100%;已发证30398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43%。

3、对个人信用档案的运用及放款标准

信用社依据个人信用档案中的有关数据、个人信息等资料对农户 1

信用资格和贷款限额进行认定。对于放款标准,在发放小额贷款过程中,信用社统一执行的是省、市联社《贷款操作规程》、《农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以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施方案》等制度、办法,在对贷款额度的核定上,将信用户分为三个等级,并按等级分别确定限额,其中对一级信用社贷款限额为2万元(含)以内,二级信用户为1万元(含)以内,三级信用户为5000元(含)以内。

4、信用村、镇建设及小额信用、联保贷款发放情况

截止到2006年末,饶阳县信用社已评定信用村141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2%;评定信用乡(镇)1个。近两年来信用村(镇)未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其余村(镇)达不到规定标准。在联保贷款建设方面,由于农户不愿参加互保、有参与互保意愿的农户经济能力不匹配及不符合规定条件等多方面原因,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业务成效不大。到2006年末全县信用社仅建立联保小组47个,涉及农户249户,近两年来,在农户小额信用及联保贷款的发放方面,由于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出现信用不良以及信贷员自身管理问题,信用社在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上采取了适当控制,投放数额有所下降。截止到2006年末,全县信用社共累计投放小额贷款62256万元,余额达到13753万元,其中2005年、2006年累计投放为28288万元,两年仅增加小额贷款3382万元;到2006年末,全县信用社共累计投放农户联保贷款1125万元,余额为395万元。

二、小额信用、联保贷款方面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通过小额农户贷款业务的开展,有效化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充分发挥了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及广大农民的充分认可。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了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信用观念偏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户为图省事,有了钱不主动归还贷款,而是继续投入再生产、扩大规模,使本应有的信用缺失;二是有部分农户贷款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用于农业生产投入或搞经营,而是用所取得的贷款用做日常消费,即使信贷人员在贷后检查中发现,也为时已晚,这部分贷款基本很难收回。

2、存在少数农户骗贷、逃贷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小额贷款业务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量极大,信贷人员在调查摸底过程中对一些细节问题难免有些疏漏,以至被一小部分户主钻了空子,有的农户贷款后就外出打工,常年不归,不知去向,家里人则总已种种理由推托,表示无力还贷;另有部分农户是贷款到期不还,几经催收后,干脆夫妻共同外出,查无音信。

3、基于亲情、友情关系或受利益驱动顶名贷款。一是信用户亲友本人因不具备贷款资格或无偿还能力而无法取得贷款,信用户或碍于情面或出于帮一把的好心,顶名贷款为其亲友所用,以致信用社的贷款管理带来很大麻烦,同时也给信贷资金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二是受利益诱惑顶名贷款为集体或企业所用,如城关镇张池、朱池、李池等几个村,涉及农户80余户,顶名贷款为村里修路、打井、接电等所用,条件是村委会为每户向信用社入股500元以取得社员资格,现这部分贷款已全部形成不良,虽经起诉胜诉(法院判决由村委会偿还)。但由于村委会无收入,贷款收回已是相当困难。

4、个别信贷员对工作不负责任,违规发证、违规放贷。

三、对建立农户信用体系的建议

针对小额贷款发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几点粗浅建议:

1、抓好内控制度建设,严格操作程序,以杜绝违规发证、违规放贷问题的发生。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方面,信用社有一整套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之所以出现违规问题,充分暴露出了在有效监督、控制方面的不到位。因此,应重点从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狠抓落实入手,杜绝违规问题的发生。

2、县、乡、村三级政府要切实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已形成风险的小额贷款。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促进农村稳定的信贷业务。在对农户的资信评定以及核定限额过程中,大部分都有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参加,信用社在发证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听取了村委会或村民代表的意见。因此,在对已形成风险的小额贷款清收方面,建议由县政府组织协调,乡(镇)政府抓好落实,村委会负责实施,积极帮助信用社开展工作。

3、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尊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避免干预贷款、指派贷款问题的发生。在现已形成风险的小额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系县委、政府当年发展棚室蔬菜而指定信用社发放的,当时由于要求的时间紧、涉及户多,以致使信用社在对农户的资信评定过程中出现偏差,贷款形成风险;再就是政府当年指派信用发放的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由于贴息不到位,以致给信用社的清收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很大一部分贷款现仍未收回。

4、多方联动,搞好宣传,在农村营造起一个良好的信用氛围。首先是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宣传,其次是各级政府在广大农村对信用社的宣传。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办社宗旨、服务方向以及在农村的作用等多方面宣传,使广大农民对信用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让广大农民知道信用社是他们自己的银行,从而积极配合信用社开展工作,逐步实现农民信用意识快速提高,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社农双赢,地方

7.税务干部培训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保定市5所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干部病房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原则抽取58名,全部为女性,年龄在20~29岁40人,30~39岁12人,40岁以上6人;中专9人,大专39人,本科1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5%,中专学历护士占15%。初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1人,高级职称1人;其中担任护士长的有5人。

1.2 调查方法

1.2.1 自评量表(SCL-90)

应用国际上通用的综合心理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各自独立答卷。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归纳为9个基本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项目按有无及严重程度分为5级,1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1~5分评定。1.2.2问卷回收由调查者发放问卷并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要求被调查对象仔细阅读每一项目,根据最近一星期内的实际感觉,于20 min内独立完成问卷后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68份,收回58份,回收率85.3%,有效问卷58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信息和得分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干部病房护士与中国成人常模SCL-90统计指标比较:本组护士SCL-90量表总分为142.29±43.13(表1),量表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表2),可见干部病房护士SCL-90总分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中躯体化、强迫及精神病性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其余6项因子分与一般人群无差别。

3 原因及对策

3.1 原因

3.1.1 特殊人群

老干部离退休后在心理或躯体方面出现异常和障碍现象,对护理要求较高;同时,疾病的痛苦和活动能力受限,使得许多老年患者情绪消极,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同时,干部病房里入住的外国友人,由于语言不通,可致沟通障碍。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使得护士身心疲惫。

3.1.2 特殊身份

干部病房的患者大多职务高,个性强,要求也高。他们当中多有戎马一生的老革命,也有资历很老的管理者。他们善用怀疑的态度来审视一切,比如对各种检查、治疗,他们都会问得很仔细;同时,他们身边往往会有社会层次较高的陪护或探视人员,这都会对护理人员构成压力。护士在主观上决心要做好本职工作,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易产生焦虑情绪,随之引发身心疲惫。

3.1.3 病种复杂

干部病房具有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疾病专业性不强的特点,涉及临床各专业,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由于医学各专业领域研究进展迅速,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掌握与医疗相匹的护理技术。当护理人员长期面对复杂、易变的服务对象时,极易产生焦虑情绪。

3.1.4 护士年轻化,临床经验不足

干部病房护士结构趋向年轻化,大多护士临床经验较欠缺,给护理工作质量高标准带来一定的压力。本次调查中,年龄在20~29岁的有40人,占69%;而护士的学历大多数是大专(39人),占67%。

3.2 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采取积极措施,从护士和护理管理者两方面来抓,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环境,减轻心理压力。

3.2.1 对护士采取的对策

3.2.1. 1 外出轮转学习

每年安排2名护士到医院其他各专业科室学习,学习计划由护士长提前制定,护士选择自己弱项的专业重点学习,往往收到极佳的效果。

3.2.1. 2 依托护理部,组织全院会诊

选择护理疑难病例,上报护理部,请求全院护理专家会诊,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评价标准。

3.2.1. 3 参加内和外科系统大查房

要求护士利用自己的时间,每年参加内、外科系统大查房各5次,以丰富专业知识。

3.2.1. 4 组织本科护理查房

指派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典型病例、疑难危重病例、手术病例等进行护理查房;对特殊病例重点护理问题进行扩大学习,如危重患者“清理呼吸道无效”时,我们对“吸痰护理”进行专题讨论,从肺、支气管的局部解剖到患病后的病理改变,从痰液的形式到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等,分别指派护士查找资料,一个题目至少2人来做,老少搭配,以保证内容的充实,同时无形中做到了“传、帮、带”。每个人都参与,都有机会发言,从而使大家感到被认同、被尊重,提升护士整体形象,缓解心理压力。

3.2.1. 5 参加各种服务和技能比赛

积极鼓励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技能比赛,对获得荣誉者给与奖励。我科每年均有1名护士获得“星护”称号,有一二名年轻护士获得“青年技术能手”称号。多人获得“优秀服务个人”称号。同时,每月举办科室的“小讲课比赛”,技术操作练兵,评选“优秀小教师”,调动护士学习、工作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

3.2.2 护理管理者需采取的对策

3.2.2. 1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科给每名护士购买一本《护士英语手册》,利用晨会时间,每天学习10 min,逐渐丰富词汇量,提高英语水平;同时,护理部将护理业务最好的英语护士调到我科,从而缓解护士和外籍患者沟通不畅带来的心理压力;

3.2.2. 2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利用周末,每年组织春游、秋游,让大家在山水中释放压力;同时,每年节假日组织大家聚餐、唱歌比赛等,极大丰富了业务文化生活,使持续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4 小结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容量大,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调查者的自觉症状,已有用于临床护理人员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护理人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3,4]。研究表明,护士某些身心疾患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尤以抑郁、焦虑常见[3,4],主要表现在身体不适感、强迫症状及精神病性等方面。护士与护理管理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可明显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干部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的问卷随机对保定市5所综合性医院干部病房5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干部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强迫及精神病性3项因子方面,都高于一般人群(P<0.05);其他6项因子方面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干部病房护士心理压力高于一般人群,心理状况差于普通人群,是承受高压力人群。管理者鼓励护士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将有利于改善及缓解护士心理压力,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干部病房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2000,35(11):645-646.

[2]程金莲,李萍,韩世范.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2):91-92.

[3]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8-490.

8.税务干部培训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八

[摘 要] 根据教育部教职成厅函《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德育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2007)29号],我们对我市县级以下部分职业学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专题德育调查,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包括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纪意识、心理状况等方面,以及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德育工作者队伍状况,德育活动的组织情况等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学校在德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 职校;思想道德状况;德育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3-0068-04

近年来,中职德育的探索和研究尽管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适应性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德育的困境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扭转,所以,中职德育仍然是中职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改进和需要创新的重大课题。我们以抽样调查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以我市县级以下部分职业学校的部分教师,600余位在校学生,500位在校学生家长及长期从事中职德育的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召开座谈会

等形式,收集和获取中职德育第一手信息资料。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概括出当前农村中职德育

的现状。

一、调查数据分析

1.学生家庭背景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不可忽视。表1列出了调查学生的家庭背景,从表中可以看出,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占61%)。有的家长外出经商、务工,孩子成了“留守学生”,而在家照料孩子的老人对孩子多溺爱,教育方法多有不当,有时甚至还会有负作用。即使是县城学生,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为了生计,家长无遐顾及孩子学习。不少家长缺少教育方法,不能起模范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一些学生,既不在父母身边,也无人照料,家庭教育为空白,学习完全靠自觉。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障碍,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问题学生”,这是学校德育中的难点。

2.学生学习现状

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中考”是他们难以启齿的话题,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与要求,迫于无法上其他普高或家长的压力来到中职学校。如表2所示,在调查中有74%的学生不是自愿来到职业中学的,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在学校待三年,不至于过早进入社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在外在压力下被动学习,需要教师督促,学习效果不明显;许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中存在盲目、没有针对性的倾向(占48%),学习时经常感到迷茫,甚至厌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状况不佳。一部分学生虽然人在学校,却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3.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理想信念:很多学生对前途悲观,缺乏自信,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调查中,有5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毕业后会从事什么工作,有39%的学生在学校经常感到孤独,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设计不当,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在聊天座谈时,有不少学生说,毕业后想做演员、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理想的错位势必影响中职学生日后的发展。

道德品质:总体来看,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好的,追求上进,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等是主流,这是中职德育的可喜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待提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3%的学生有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39%的学生平时不能遵守社会规范,33%的学生不能自觉爱护公物,32%的学生否认“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另外,中职学生责任感不强,诚信不够,自制力差,做事不能善始善终。

法纪意识:法纪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这既有课程开设的问题,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学生的违纪、违法行为,大多数是因为法律知识的缺乏。每年新生入学,我校都要进行常识性法律知识竞赛,从竞赛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初中虽然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那只是为了中考,没有多大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在价值判断上有问题,例如,有32%的学生认为挑战法纪是勇敢的表现,17%的学生认为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20%的学生为了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敢以身试法,24%的学生认为损坏公物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些学生的行为、认识虽不是主流,但能折射出学生法纪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是善于模仿的,如果不能对这些错误思想与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其危害将进一步扩大。

心理状况:不少中职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不健康或亚健康的态势:意志薄弱、自信心不强(74%的人对未来没有信心)、自控能力差、价值判断错位、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进取精神、做事犹豫不决(39%)、过分悲观与盲目乐观、行为怪诞、语言不文明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若得不到有效矫正,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会使整

个学校教育事倍功半。

二、思 考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德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问卷反映的现象让我们吃惊,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式,增强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德育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拓宽渠道,注重过程,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1.转变观念,摆正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

观念的更新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为此要狠抓理论学习,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思想、观点、理论。首先,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实施素质教育。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教育广大教师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其次,彻底改变“抓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是班主任的事”的错误认识;改变抓智育硬,抓德育软的做法;改变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出了问题大喊大叫”的做法;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先成人再成材”的思想;做到德育工作“全员化”齐抓共管,保证每一项德育工作都能落实。最后,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不是不愿做工作,而是缺乏做工作的理论指导与方法,缺乏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加大对教师德育工作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德育工作的实际问题,使德育工作得以落实,得以提高。

2.拓宽德育渠道,构建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德育工作是多层次、多渠道的。然而,学校的德育组织系统却往往是“校—团队—班”式的封闭形式,忽略了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力量的和谐统一。因此,它所指导的德育活动与内容常常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育内容要依靠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去落实,为了保证德育工作能顺利进行,应实施“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学校应建立德育领导核心小组:(1)以党小组、教工会、教师团支部、校团总支为一体系,主管师生政治学习、师德建设、学生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打造校园文化;(2)以校领导、管理人员、年级组、学生会为一体系,负责学生常规制度、校纪、校规的贯彻落实;(3)以校领导、德育处、校外法制辅导员、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为一体系,负责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办好家长学校,不定期地请家长到校上课,阶段性地召开家长会,建立家访制度,实施家长接待日;(4)以学校领导、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一体系,挖掘学科育人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这样既分工又合作,使德育工作形成一个合理的网络。

3.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过去做德育工作,主要是以事、以任务为本,缺乏针对性,难免把学生当作德育工作的“工具”,因此,德育工作成效不大。既然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那么,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帮”上来。如我校语文老师凌东兵,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开展“每周德育报告”活动,由学生自己将一周的班级或个人思想与行为以书面形式向全班作报告,可以是如实记述,可以就现象分析,可以谈心得体会,形式不拘一格,效果相当好,现已升级为“每日德育报告”。德育工作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新的特点。我们面临的这一代学生是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电视与网络使得他们变得“复杂”起来,使得情感的发育超过了他们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由于年龄与社会经验的不足,他们对有些知识的理解仅仅是朦胧的、表面的、似懂非懂的。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如果不深入了解和研究,德育工作就无法对症下药,教育是难以奏效的。

德育工作以人为本,也要求德育工作的方法要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德育工作以人为本还应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即使各方面、各途径德育实施后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出现最佳效果,从哲学的观点看,仍然是外因。要使学生在人生的坐标中找到正确的位置,重要的是他们在主观上具备辨别是非和抵御腐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在于自己能转化自己的错误思想,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在实施自我教育时,首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实践自我教育。如在班干部任用时,可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确定班干部,轮流当班干部,聘任班干部或通过班主任助理制度任命班干部。

此外,教师应设置情境,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去体验“自我教育”的喜悦。在实施时还可以适当地“管”,因为放任自由,容易导致失败。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加强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预测,并提出注意事项,告诉学生相应的处理办法。如我校目前在校学生928人,我们从各班选出优秀学生102人参加学生会、团委会,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学校管理,在工作中锻炼成长,自我教育,并通过这些学生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学生会开展的“我的样子”、“学生的时尚”、“校园之声广播”等活动在校园内造成了巨大的反响,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在活动中密切关注事情的发展,在关键时刻和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促使其取得成功;活动后,对学生的表现给以诚挚、公正、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设法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愿望,并重视学生心理疏导,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

4.淡化教育结果,重视教育过程,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德育工作最忌假、大、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无论是渗透性德育,还是灌输性德育,其过程都表现为教育者在一定的环境下,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质及教育发展规律,运用有效的方法手段,把国家对受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道德。因此,我们要改变把德育单纯理解为培养有政治立场的“政治人”,有精明头脑的“生意人”或仅有较高学历的”知识人”的错误认识;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制定出正确的、可操作的中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要求,并围绕“要求”下工夫,淡化结果,注重过程。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是一个重过程的典型例子。我校政治老师汪慈恩,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文化早餐”与“综合能力实践课”是其两大德育创新品牌。“文化早餐”是每周利用一个早读课,在班级里开展由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不限,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首唐诗欣赏、一句宋词解读、一条新闻、一个谜语、一个脑筋急转弯,也可以是一首歌曲、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点评、心得体会……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由学生主持。总之,不拘一格,活泼自由。学生在活动的开始与结束时都要整齐喊出自我激励的口号,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机会留给我自己”、“世界因我而精彩”、“我是最棒的”等,给自己加油鼓劲。活动的宗旨是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锻炼学生在公共场所发言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树立其自信心。此活动开展四年来,效果非常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现已在全校推广。“综合能力实践课”是汪慈恩老师在担任2005级就业班班主任时的德育工作一大创新。我校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实训的设施设备几乎为空白,面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就业班学生,学校不能给学生以技术,只能在其他方面想点子,培养学生技术之外的其他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课”的教材是自编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我校首届就业班的学生在自信心、心理、人格、行为等诸方面都有良好发展,为走向社会,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

忽视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缺陷。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往往悬起高、大、全的目标,好像要把每个学生都塑造成英雄、模范,却忽视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条经典良训,没有对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也没有按要求实实在在地执行,而是搞出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学生不懂得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自己该对自己的行为负什么责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且给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在全国上下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德育又有了新的内涵。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个人心理、人格的和谐,人际、群际的和谐,学习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同时要开展更多的敬人教育、真人教育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培养。

总之,学校新世纪的德育创新,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注意拓宽德育的渠道,构建德育网络,形成德育的新格局,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作者单位 安徽省无为县高级职业中学德育教育课题组

上一篇:xx年新年抽奖获奖感言下一篇:项目方案汇报会主持词